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政治发展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发展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1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摘 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改变,企业面临各种新的机会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以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为主题,从新时期政工思想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进行探讨,提出了供电企业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实现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希望能够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带来参考。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新思想 创新发展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巨大转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均产生极大的变革,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巩固,在创新中发展,为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一、当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供电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绩效薪酬改革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丰富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阵地,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态势。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价值取向更现实,对岗位、薪酬、待遇的追求欲望增强。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物质的回报,对于荣誉和精神激励有所淡化。

(二)伴随电力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可能会涉及客户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客户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准确把握和妥善回应客户和员工的利益诉求,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三)渴望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强烈的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

(四)求真务实的心理更加明显,更加注重企业管理层的人格、怎么做,对于管理层的决策执行力有所欠缺。

(五)网络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和信息时代的节奏,亟须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单一型向互动型和多样型转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影响了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推进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途径的要求

(一)与企业价值观、发展观相适应。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企业的发展角度与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去研究并解决问题,保持与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高度一致,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得到员工的支持,切实为企业所需,进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积极开辟创新路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寻求新的突破,则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改革,在实践工作中发散创新思维,积极开辟新的工作路径。

(三)提高服务意识。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提升企业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强化其“服务”的意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竭尽所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并通过优质的服务获得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与支持。与此同时,企业政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端正自身的心态,淡化“说教”的感彩,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三、推进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结合以上新形势,我们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一)坚持与党的执政理念相适应,实现理念创新

1.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不能从理论出发,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业务工作,而不能仅仅落实到头脑中、想象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 紧紧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去开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和讲话精神去开展。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成效,不能仅仅落在思想的转变、觉悟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需要用工作业绩来评价。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坚持的办企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理解“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是员工成长的平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坚持换位思考,依靠员工办企业,对待员工始终要做到关心关注、尊重理解,动之以情,施之以爱,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从“注重德育和道义上的说教”向“注重人文关怀”转变,充分调动员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坚持民主管理的理念。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关系到员工民利是否能够真正落实,企业在竞争中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也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民主管理从制度的设计到实施都必须把人性化因素考虑在内,使之更符合员工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社会和企业的和谐稳定。因此,企业的民主管理也要围绕员工最关心、最切身的利益来开展。

(二)以服务大局和服务基层为出发点,实现机制创新

1.努力做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是为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企业经营这些中心工作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两张皮”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因此,我们要围绕并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从服务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例如,“司荣司史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并凝聚员工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责任奉献的精神力量。再如,“畅通职工意见表达和沟通渠道工作”能够建立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及时掌握员工所思、所想、所求,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努力做到组织和员工全覆盖。

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在组织和责任上必须层层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一线。供电企业引进了一些派遣员工,与体制内的员工混岗作业,要同样重视这部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负责这部分员工的管理,而忽视了这部分员工的思想。

(三)依托网络和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实现手段创新

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主动把握新形势、积极适应新常态,借助网络和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新提升。

1.加强思想宣传队伍培训。目前,供电企业均已建立了思想宣传队伍,为了让这支队伍熟练应用微信、微博、贴吧等信息化工具,应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并加强跨专业的交流培训,使思想宣传队伍能够围绕社会和企业热点、难点问题,与广大电力客户、网民群众或企业员工展开积极互动。

2.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 要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及时监测网络舆情动向,对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舆情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要明确重点时期和热点难点的交流引导,比如,春灌保供电和迎峰度夏(冬)期间,重要事项、企业内部改革改制事项等,需要提前制定舆情应对预案,提高网络热点难点问题应对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愈加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供电企业应积极寻求创新的发展途径,开辟行之有效的创新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保企业的核心优势。而思想政治工作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工作内容,更应受到企业的重视,要不断积极地探寻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路径,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3-0060-03

高校开展的职业培训主要是为想要成为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大学生提供的一种有偿教育服务,是相对于正式学历教育的非正式职业培训教育。发展职业培训教育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的目标对象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采取等级式结构,依据职业技能标准,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即五级(初级技能)、四级(中级技能)、三级(高级技能)、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1]。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培训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四级和三级,主要是依据获取三级和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高校拥有人数众多的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是开展职业培训的主要潜在目标对象。高等院校通才教育模式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就业面较宽,但职业针对性不强。职业资格证书是大学生作为实用型人才已具备对应某类或某种工作职位能力的证明,因此培训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高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的特征分析

(一)高校职业培训课程特点

高校职业培训教育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不同。学历教育课程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目标侧重于学生素质的基础性、长效性和稳定性。而职业培训教育的课程是在个体发展与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形成的,课程目标既要针对个体需求,又要兼顾组织能力的提升,以个人发展与职业需求并重[2]。学历教育课程传授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也与前沿知识存在一定距离。职业培训教育课程要求实效性、前沿性强,因而课程设计不仅要科学合理,能够适应当前培训需求的变化,而且要包含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最先进的技术知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启发学生思考。

高校职业培训课程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课程,实施培训。在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中,不应包含与大学学历学习重复的课程,而要增加职业相关内容,拓宽专业知识面。针对在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弱的特点,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二)高校职业培训的就业推动力

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措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大的矛盾。同时,毕业生能力素质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观,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潜在的岗位竞争压力,大学生对从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学习愿望的日趋强烈,职业培训需求不断扩大。高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既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推行政策相统一,又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相契合。职业培训是连接普通高等教育与未来工作的桥梁,是为大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所做的预备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培训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入职后所必需的专业岗位技能,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职业空间和工作空间[3]。

(三)高校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

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在学历教育的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可供职业培训教育与管理借鉴;二是拥有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共享的培训设施和场地;三是与应用学科相关的教师长期从事生产实践,形成了一支稳定、多学科的专兼职师资力量;四是已有的办学声誉必将提高职业培训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培训项目,打造特点鲜明的培训品牌,必将有利于高校职业培训教育特色的形成。高校拥有的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并不一定与当前培训市场需求紧密贴合,隐性的资源与优势须经发掘与改造才能为培训教育所利用,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发应结合高校可开发利用的专业学科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选择地培育优势、创建特色。

三、高校发展职业培训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市场导向,促进就业创业

高校只有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教育,提升大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职业培训要顺应经济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发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发展变化,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优化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内容模块化,科学设计模块组合,满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就业取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状况,适应就业创业需要,培训的重点应是对应岗位当前的紧迫需求与大学生应有而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就业的需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作为检验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以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二)充分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教育所需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也是高校拥有的办学资源。高校要提高办学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梳理、整合和优化办学资源,使之服务于职业培训教育,实现教育收益最大化。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衔接,在大学生完成学历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践训练,拓展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注重培训品牌建设,既要秉承学历办学中养成的严谨教风、求是精神,又要摒弃学历办学观念中重学术、重理论知识而轻技能、轻实践能力的观点,服务于培训教育需求,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规范培训管理,加强体制建设

职业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个分支,高校继续教育(处)学院是负责职业培训的对应职能部门,继续教育职能部门要依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教学、实训管理办法和培训考核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督与管理。在现有师资力量中挖掘培养从业时间较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培训授课任务。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取得上岗考核的资格,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考核,形成稳定的职业技能考评专家库。统一调配培训考核所需的场地、设备、人员,保障培训计划的执行。合理分配学校与学院、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充分调动宣传、管理、授课、考核等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

(四)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实训效果

培训方式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培训内容既要源于理论知识,又不能局限于理论。在充分分析培训学生的专业背景、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分类培训。培训考核结束后,结合学生反馈与考核结果,综合评价培训效果,优化培训方案。考核与竞赛相结合,在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给予其技能充分展示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培训,组织大学生到校外单位见习实习,增强培训的实效。

(五)开展错位竞争,适应社会需求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时代大背景下,职业培训教育不仅体现了满足劳动者个体终身学习的需求,也是教育公平和民主化的表征延伸,体现着对人的发展的深层人文关怀[4]。因此,高校开展的职业培训教育不仅仅是定位于大学生职前培训,为大学生谋取工作职位而进行知识能力储备,更要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高度开发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教育,既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又满足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张玫玫.论高端培训课程的设计与优化[J].成人教育,2007(5):4-7.

[3]刘长平.需求引导的职业培训教育探析[J].大家,2012(8):190-191.

[4]李胜芳.从人力资本价值角度看我国的职业培训[J].职教论坛,2009(8):34-36.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s of Conduc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LIU Chang-ping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第3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方式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活动中要重视其开展。在过去的企业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其效果的体现不够明显。在新时期,人们的理念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企业管理中利用到的技术条件等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在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无论是途径还是方式,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多样化的途径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获得更加突出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途径

(一)基层教育途径

基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从基层进行开展,一方面是基层的领导与员工有着充分的接触,他们对于员工的思想动态有着更加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基层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相处融洽,陌生感不强,所以工作开展的阻力更小。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基层领导积极的在员工当中进行相关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扩散,不仅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员工存在的思想问题,而且可以使员工和领导保持一致的思想倾向,这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而言意义重大。

(二)员工引导途径

员工引导途径主要是在员工当中开展关于某一思想的讨论,这样就可以根据员工的讨论动态分析总结员工的思想,进而做好指导。通过指导,将员工的考虑方向引入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轨道上来,然后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实现思想讨论的一致。简言之,员工引导途径主要就是利用员工自身的思想进步来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所以说这是一种自我更新与完善的工作方法。

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

(一)活动方式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活动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突出的效果。所^的活动方式,就是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蕴含到活动当中,通过举办活动,让员工们感受和体悟活动思想,从而使其受到思想熏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为有效的就是娱乐方式或者是体育竞技方式。比如企业在进行拼搏、奉献思想灌输的时候,可以有秩序的组织体育竞技活动,因为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本身含有拼搏的思想,而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许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心付出,也就是奉献。所以在活动中让员工感受这种氛围然后在活动后通过总结使思想教育得到升华,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成功的实现。

(二)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也是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相比于活动方式而言更加的正式和严肃。从目前的实践活动来看,利用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具体模式:第一是大型的普遍性教育。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全体,通过专业的思想政治讲座使员工的思想认识得到深化,从而保持思想的先进和工作的积极。第二种是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在企业实践中,总会有个别的员工在思想上陷入迷茫,所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指导,使其保持较好的思想状态。就整体工作效果而言,教育方式的针对性更强,而且专业性较好,所以效果突出。

(三)网络化方式

网络化方式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这种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了网络的便捷化,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员工服务。利用此种方式,主要是在企业的内部网络平台上建立相应的服务功能,从而能够积极的为企业员工进行答疑和解惑,进而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为现在的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网络的自由性更强,受众也更广,所以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员工的喜爱。简言之,利用与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4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与方法

引言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自律培养、心理健康培养、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创业培养等等。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中都被视为重点工作,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征决定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使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高职院校的要求之一。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却不大,新形势下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其途径和方法。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问题

1.1工作与学生的实际不符,效果不佳

虽然高职院校经常会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该项工作的开展却未起到较好的结果[1]。在高职院校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当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时,学生在课桌低下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讲师所讲的内容皆为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陈腔滥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十分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

1.2工作方法不科学,影响工作效果

高职院校内部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般以大规模的讲座形式为主,这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缺乏科学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较为不佳。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源上就具有一定的差距[2]。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较差,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纪律观念不强等,对于这样的学生高职院校仍然采用大规模讲座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模式,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思想误区。例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时采用的皆是笔试测验的形式,这种形式只能测量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本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实质上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佳。

1.3工作者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的进展以及工作的效率。对于我国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工作仍然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理想。首先,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有效的技术交流平台,工作者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及时的评价,导致思想政治培养工作难以有新的进展,培养方法和内容严重滞后。其次,部分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职业心和责任心[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管理学生,任由高职学生继续下去。这样的放纵行为在无形中更加剧了学生的不守规则行为,造成恶性循环。

2.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首先,需要高职院校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将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工作首位。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只有做好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使学生具有坚毅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暂时的发展,还关系着学生的一生,甚至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4]。只有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有利于社会安定;其次,提高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还要求学校要将工作落实到位,要注视工作开展的效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2.2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第一,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选拔中要更加重视人才的素质。身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掌握专业的思想政治知识、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此外,工作者必须还有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己任;第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授方式的培训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5]。培训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培训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培养的实用性,学校必须及时就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者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创新培养途径,重视培养效果

思想政治培养与一般学科不同,思想政治培养需要各方面培养的相互配合:第一,学校课堂培养。较强高职院校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培养的重视,要求高职能够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升实际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重视校外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应该适当延伸至校外。在各项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行为处事的能力等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提高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创新培养途径,重视培养效果。(作者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闫丹.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科技信息,2013,25:58+101.

[2] 丁慧琼,高华.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91-93.

[3] 张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J].才智,2015,04:76+78.

第5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安庆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学界关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构建的途径等角度,但是关于这块的研究存在没有把握好我国政治发展的新态势、构建途径多样化但可行性低等问题。故关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需要立足于政治观作为指导,立足于大学生的政治需求,进而来展望未来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政治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48-02

“所谓政治观,简单来说,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政治行为体,在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的根本观点。”[1]政治观更多的侧重于个体对于政治的看法和行为,在当代众多的研究中政治观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学生主体的政治观教育的研究却非常的不足。大学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主要政治行为体,关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的研究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界也有不少的研究文献在肯定大学生政治观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都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良好的,但是有许多研究者还是指出了大学生政治观方面的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2]从而导致出现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大学生心理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而导致其行为目的模糊”[3]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也输重要的大学生自身问题;大学生关注政治问题深度不够,而且大多数大学生政治上非常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这些研究都显示了,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突出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来改善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教育者问题

有学者指出部分高校中存在“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理想信念淡化”[4]问题,并且部分教师爷可能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进而影响其相关的政治素质的提高,故而弱化了在政治观教育中的为人师表的功能。同时,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也表现在部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非常陈旧和原有的教育内容过于固定化,在未能及时的推陈出新下,教育者在政治观教育过程中很难结合自身时代的特点,用新瓶装陈酒从而使得在政治观教育过程中出现很多部必要的问题。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当代政治观的理论特质,并有效的结合时代的特色和政治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的进行政治观的教育。

3.教育环境问题

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有其独特的环境因素,其独特的环境因素包括网络政治环境、全球化态势等一系列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都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要求,但是在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没有能够有效的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学者指出,网络政治“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受到正确的政治意识的培养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不利思想文化的影响,容易对大学生政治观的树立产生消极的影响。由此,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在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的情况。

(二)增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方法对策

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中,有非常多的学者都把研究的角度集中在增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对策上。

1.强化两课的教育性功能

“两课”即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其在政治观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政治观教育意义,有学者突出强调了要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中的教育性意义,认为强化“两课”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发挥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也有学者认为,通过“两课”教育来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进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5]。由此在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两课”的强化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关键,通过在“两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政治观的一元化主导,来发挥“两课”在高校政治观教育中的重要指导性意义。

2.打造高素质教育者队伍

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教育的过程中,政治观教育的教育者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其教育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好坏。由此,很多学者都指出了需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超的政治观教育者队伍。有学者指出,政治观教育队伍应该包括“政工干部”和“专业教师”,通过两者的合力来推动政治观教育的建设。也有学者强调了,“教育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6]。

3.强调政治理论的灌输渠道

高校在进行政治观教育的过程中也还需要加强和改善政治观教育的方式,要采用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政治观教育的方法。在这里有学者提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需要“科学的运用灌输原理”,并且认为政治观教育在灌输理论下,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我说你听”模式,而应当是一种平等交互的双向模式。

与此同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巧用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挥老干部影响,老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地位,认为老干部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慧优势”[7];利用网络新方式,网络是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新阵地,对于新阵地的开垦非常的重要,“丰富教育载体,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抢滩’意识,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制高点,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8]。

二、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的不足

如前所述,虽然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依旧有众多的限制和未及深入的问题,其中的不足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把握

第一,没有把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问题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大多数的研究都处在一种就事论事的探讨中,不管是探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探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意义,大都是一种单一模式下的静止式的探讨,缺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准确把握和采用一种发展式的更加具体的探讨模式。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需要放入政治发展的潮流中,更多的挖掘两者的关系,在研究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对于政治发展的意义的同时,也需要把握政治发展视角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新的政治要求。

第二,在探索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时候,存在片面放大问题的严重性的,似乎政治观教育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在这样的逻辑容易导致不能正确认识政治观教育的地位和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在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按照一种从内涵到问题再到途径的简单逻辑模式,这样的模式下不容易形成科学系统的方法体系,而且可能还受制于固有的模式,从而思维不能进行更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途径选择多样化,评价机制缺乏

许多学者在进行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时,都偏重与对政治观教育途径和方式的一种探讨,在探讨中不同的学者阐述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这样就会使途径的选择变的更加的多样化,从而容易导致在实际进行政治观教育方式的选择时产生一种不能把握最佳最有效的方式。

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政治观教育的效果,那如何才能表明这样的一种途径、方式或对策的选择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呢。在众多的学者的研究中,非常缺乏涉及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评价机制的问题。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三)政治观教育功能探索不够,效果难以把握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研究文献的广泛涉猎,发现众多的研究成果都很少去探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具有什么样的具体的功能,如何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过程中去发挥政治观教育的功能,如此通过功能的发挥来实现政治观教育的目标。原有的那种直接展开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往往容易忽略大学生政治观应当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效果。

三、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未来的展望:把握政治发展

政治观教育同政治发展的关系,两者之间势必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政治观教育的未来还是需要结合我国政治发展的时代特点和要求。未来关于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需要结合我国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来进行展开。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入手,在政治观教育方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掌握,进而用发展的观点结合时代要求来完善大学生政治观教学的内容。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成果会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的发展。在政治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核心理论的一元化倾向,即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全面理解当代政治观的内涵和实质。在当代政治观中强调必须以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为支持,为政治发展提供社会动力,所以在我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需要突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培养。

笔者认为,虽然众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对策,但最有效的对策是要结合我国政治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探讨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方式更应该遵循唯物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也即是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方式不能也不应该提出一种固定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方式的选择更多的应该是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大学生主体其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复杂性,男女大学生的区别、不同专业的区别、不同民族的区别等都使得政治观教育的方式要采用的应该是更加灵活的方法和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2)张艳丽,吕建兵.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J].学习月刊,2007(5):106.

(3)(6)陶明,杨敏.浅谈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3-174.

(4)王晶.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探索,2013(17):133.

(5)江春玲,张果.论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措施[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1-13.

(7)陈琛.论老干部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36-37.

第6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中学 思想政治课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地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中学政治教师的地位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就是中学政治教师在社会上和学校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由于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中学政治教师在社会上以及在学校里的认可度并不高,总是位于边缘化的地带,政治学科长期处于忽视甚至不重视的地位,中学政治教师研究学问以及教学积极性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1.2传统评价机制影响了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评价,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评价机制己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对中学政治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进行较为正确的评价,只能对部分教师好与坏进行评价,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对全体政治教师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导致中学政治教师缺乏教学的热心和责任心,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评价机制己经严重地影响到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1.1.3学科发展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学科发展机制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依托。当前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师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还不完善,阻碍了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教师选拔机制不健全。大多数中学在政治教师的选拔条件上,以注入新鲜血液为由,盲目发展青年政治教师,造成师资年龄结构非均衡化,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政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更不利于学科教学科研的良性发展。其次,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利于教师进修、培训的机制还未形成体系。由于多数学校着重打造特色学科,政治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又多是低水平的、脱离实际教学的形式培训,严重打击了政治教师学习和培训的热情。

1.2内部因素

1.2.1专业基础薄弱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部分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基础还不扎实,主要是我们现在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需要,大部分政治教师具备政治教学的知识,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较为缺乏。部分中学政治教师体现出来是在学科知识上缺乏创新性,很少参加大型培训学习,不能够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学习,这些影响因素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逐渐体现出来的。

1.2.2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首先,教师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只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简单的反思与总结,对现在的和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W手段进行了一定反思。其次,部分中学政治教师往往自我否认自身的专业价值,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认同感不强,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第三,部分政治教师在入职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系统的规划,而是简单地对其专业发展进行定位。

3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1课堂观察

思想政治课堂观察,就是指通过观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促进思想政治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思想政治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堂观察的专业品性:它不是为了评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对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向未来,在观察之后与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探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得无论是在哪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2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在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的老师直接交流对话,获取教学知识。此外,思想政治教师可通过广泛参加各级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思想政治学术报告会或讲座等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另外,对公开课后的教学点评,尤其是公开课现场的教学质疑与舞台上下的智慧互动,使思想政治教师不仅了解执教者外显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了解执教者内涵的设计理念。这样观摩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操作与智慧的双丰收中获得了专业发展。

3.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可以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育理念。因此,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1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思想政治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教学日记进行反思,是教师获得教学洞察力最重要的源泉。经常翻阅这些日记,会让教师以旁观者的感觉,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自己;同时,教学日记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冷静的思考,也能有效地发现和弥补,有助于教师重塑自己的教育哲学和实践。

3.3.2学生评教反馈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较高的信度。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比较客观。反思学生评教结果,有助于教师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自己,既总结好的一面,又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反思实践中获得专业品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3.4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方向,它与传统的教师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明确把教师评价的发展功能置于核心地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问题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丽莉,李永洪.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7:138-140.

第7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结合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形态,特别是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当中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化、坚定化,是有着时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在价值观个人发展上可能出现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应该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之下,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更具备实践性的应对策略。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挑战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文化价值观有着非常多元化的进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中国社会。因此,在这样的中国社会当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当中进行开展,也需要适应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的敌对势力试图通过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对我党的成就和积极意义进行抨击和否定,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该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背景之下进行主流文化的强化,特别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武器,应对腐朽文化和封建落后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侵蚀。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应该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引导和维护。此外,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文化传播方式,已经非常深刻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当中,中国的青年大学生获得各种相关讯息的渠道更为宽广,这样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开拓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但是实际上大学生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学习,也可能接触到更多复杂的意识形态,一些不当的信息也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传播,所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快速的传播途径本身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多,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挑战。因此,对于多元文化交流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仅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而是应该突破传统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认知,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考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该是针对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进行调整,更进一步地带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健康化和积极化。这就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的社会思想意识发展趋势相互适应,从而带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教育内容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互联网文化发展到今天的一部分内容吸收进去,特别是当代的互联网文化当中所出现的积极例子和负面例子,都应该纳入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当中。在多元文化背景当中,互联网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模式,这也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和看到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引导,所以,应该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真正地放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进行教学。特别是当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明确分析当前思想意识形态当中的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形成更加稳固的思想价值观,才不会出现大学生分不清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消极面,从而被腐朽文化所渗透。其次,从教育的方式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点改革知识的传播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带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大学生青年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积极兴趣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新的途径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当前日常的学习时间相对较为紧张,课业负担也较重,如果只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效果上可能不能够非常理想,也不能够应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所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广泛地采用互联网等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够真正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途径。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共同影响下推动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候,学校需要通过互联网等不同的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改善,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化和有序化,才能够帮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当前多元文化背景的新常态,真正意义上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在思想发展上的指路明灯。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这种推动和帮助,能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探索出更多新的教育机制,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思想教学力量。

作者:卢霖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J].高教学刊,2016,(01).

第8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管理 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09-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创新知识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思政〔2010〕11号)中指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随着研究生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及办学规模等的重大转换,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及途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亟须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过程管理的思路,无疑是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概念及实质

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中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报道鲜为少见。华向理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保证能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能够有序进行,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曾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系列的教育规划、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等各阶段、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全面实施、科学管理。

笔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实质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配置和有效使用,积极营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定目标的实践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目标管理,不仅注重目标结果,更注重其中过程,不仅注重过程的具体实施,更注重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质量,真正控制每一步的教育质量。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构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就是按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检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匹配性、适应性,及时纠正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偏差,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运行的管理职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初步构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及评估等子体系。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

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开始于1963年,但一直以来,我国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没有统一、具体、明确而又切实研究生群体需求的教育目标,致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比较混乱,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往往混为一谈。国内各高校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发展创新时也没有明确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但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引,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使整个教育过程有动力,有更好的实效性。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首要之事,而且迫在眉睫。另外,目标的确定也要有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还要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更要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真实需求和目标的可实现性。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

教育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而定。有什么样的目标,就选择与之相应的教育内容。总的来说,通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教育。但是,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具有思想多元性、行为独立性、素质差异性、心理脆弱性和个性鲜明性等群体特点;另外,研究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和科学原则,要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考虑研究生思想发展特点和研究生自身发展需求,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学术科研和自我教育充分结合,突破传统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从而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选择

何淑萍等人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指教育者为了实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传播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采用的具体手段、措施、方法、渠道、形式等。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导师示范、校园文化、网络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整体来说,教育途径和形式较为丰富,内容也具有多样性。然而,各类教育途径也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老套等问题;导师示范过程中也存在着导师重视不够、参与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另外,网络服务又具有双面作用,虽然方便、信息广泛,却难以管理等。因此,除了要对原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完善和改进,还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督查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与督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评估才能有教育效果;通过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馈,才能够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以优化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存在着理论界定不清晰,指标和标准抽象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从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研究生群体的需求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测评方法尽快构建起研究生思想教育评估体系,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 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采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时,应始终把握住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的内容。

1.国家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从1982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2万人。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国情的改变而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包括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和广大导师等研究生教育主体的意识却止步不前或缓慢前行。普遍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读研究生只要好好做学术研究就可以了,其他的教育内容都可以忽略。然而,当前研究生群体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从真实需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包含从目标、内容到实施和监督各个环节,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也需要高校的资金支持和制度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构建和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保障。

2.注重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是一个完整涵盖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体系。各个子体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工作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教育途径是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方法和形式,教育评估是对前三项工作的效果检查和修正。这四个方面是一脉相承、缺一不可的,不管是在工作体系的构建阶段,还是工作体系内容、形式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因此,对工作体系中任何一项进行调整时,应同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微调,使工作体系始终处于融会贯通的良好运行状态。

3.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是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确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才能依据目标要求进一步确定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制定相应的评估办法和机制。没有教育目标,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方向,教育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将难以明确,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将不能清晰,相关体系之间更将无法达成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共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把握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是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

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能够促进研究生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让研究生更好地立足现实、融入社会,树立奉献精神。只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研究,构建并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益春、张海良、谭志君.一个理念 两个基地 三个平台 六项制度――湘潭大学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

[3]王、齐芳、王青.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高校辅导员,2012(2)

[4]华向理、康杰.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5]曾东.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理论思考[J].前沿,2012(2)

[6]田建军.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4)

[7]曹银贵、吴克宁、黄勤.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从研究生的特征与困惑出发[J].当代经济,2008(2)

第9篇:政治发展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工作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更是要造就一批政治素养高,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研究生作为教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不仅社会对他们的道德要求更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更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以期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奠定基础。

1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必要性

1.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地转变,研究生培养种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划分,我国的研究生可分为脱产研究生和不脱产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又称全日制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特殊类研究生,即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研究生培养种类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差异。只有贴近研究生的生活,制定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事半功倍。

1.2 研究生群体特性的变化

研究生作为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群体,在年龄、知识、人生阅历、心理素质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与其他受教育群体本身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随着80、90后日渐成为研究生的主体,研究生的群体特性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在:

(1)独立性加强,自我意识明显。研究生培养阶段专业学科门类众多,个人专业培养方案差异大,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分级教学的实施导致研究生课程学习较分散,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独立,班级同学之间交流机会减少,致使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活动独立性相对增强,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明显,集体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并且研究生人生价值取向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渴望成才,注重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2)价值观念多样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深入,作为对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研究生,对于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接触了解多,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研究生往往处于自我主体性与客观现实性的矛盾冲突中,导致研究生采取多重选择的人生态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普遍,不仅表现在课程的学习方面,还体现在对工作环境的挑剔和未来就业工作的报酬要求上。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3)心理压力较大。在学习上,不仅需要学习公共基础课,还需要学习专业课;在科学研究上,不仅需要发表学术论文,还需要独立撰写具有创新性的学位论文;在经济上,不但要满足自身的生活开销,很多还需支付恋爱和家庭的日常开支;在就业问题上,研究生多希望谋求更好的职业和追求更舒适的就业环境。这些都使得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短短两年至三年时间里,面临的压力更集中,其心理问题也更多,也较之其他受教育群体更需要好好地调试。

1.3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客观困难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研究生思想的动态,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生思想的道德素质要不断提高,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一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手段单一;三是网络环境对研究生的思想影响较大,数字化网络时代信息量大,部分研究生辨别能力不强,致使负面信息对其影响较大;四是在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调动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主要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党建工作、以及以研究生社团组织为平台,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等。但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研究生自身多样化的发展,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拓宽现有的工作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再挖掘现有途径的深度,采取研究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3 结语

总之,为了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应当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挖掘研究生,又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0]11号.

[4] 巴图,闫立志.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