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制度安排为劳动力转移设置无形屏障。由于中国在早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无力或不愿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而人为地维护并强化了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民和城市居民在居住条件、就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不同待遇成为不言而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但不平等的二元体制安排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就业制度方面,城乡劳动力同工不同酬问题依旧突出;住房制度方面,农民工依然游离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维护农民工社会权益的制度还不完善,不仅在城镇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很难参加社会保险,而且那些在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也有较大难度。教育制度方面,城镇教育资源大多与户籍制度挂钩,不对农民工子女开放,而对农民工子女开放的教育资源往往收费较高且教育资源不足,客观上将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这些不平等的制度安排无形中加大了农民工进城的难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劳动力转移培训缺失,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自身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程度很低,从农民工参加的培训项目来看,主要是进单位后企业上岗前的培训,而当地社会机构培训、职高培训和当地政府组织很少,这足以说明当前我国农村职业培训教育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比如,一些培训项目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实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严重缺乏培训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由于正规就业渠道弱化或缺失,也给部分劳动者转换工作带来困难。一些劳动者依靠不规范的职业中介找工作,流动成本上升,还会形成一些社会隐患。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议
以城镇化引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全局出发,根据上文讨论的一些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问题,文章明确了如下相关的政策建议:
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降低转移成本。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生活成本太高,即农民工的市民化环节受到阻碍,而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基本任务,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终极目标。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必然涉及城市公共品供给制度,其中,教育和住房问题是改革的两大重点和难点。在教育问题上,除继续充实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经费,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力度,开放所有城市公办学校,尽可能地保障农民工子女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就近择校的待遇。在公共住房制度完善上,地方政府应尽快把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中统筹考虑与安排,并结合农民工群体就业特点、居住选择和经济能力,有针对性地在大中小城市实行各有侧重点的住房保障政策。
2.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并以经济手段对其加以调控。大量劳动力的流动,必然形成初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应当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就业服务体系,不仅要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还需要为劳动力提供促进积极就业的培训体系以及完善的就业保障。近30多年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动性作用不断提高,在大中城市先后建立了政府信息网,推动了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但是,当前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仍未进入一个“公平流动期”,还需要政策和制度上的不断完善。
论文关键词:中职;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影响和制约学校全体成员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过分注重招生规模而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中,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治理等方面往往随大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也缺乏对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的全面了解,将学校文化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所以从实用功利的角度来看,学校不会太重视文化建设。长此以往,必然使中职学校陷入办学困难,学生质量下降的困境。笔者反观目前那些发展较快、教育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学校,都是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善于将学校各方面都纳入整体文化构建体系。
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制度治校。制度建设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把学校制度文化内化成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对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成才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到位,使学生在良好的制度文化教育中得到纯化、净化和美化,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适应新形式,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产教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且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也能为国家培养出爱岗敬业、脑体结合以及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学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储备,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就业观。组织好思想性、文化性、科学性、趣味性、学术性并举的文体、科普、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三、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基层建设;班组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43 -02
班组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基层单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企业文化建设离开了班组文化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制度、合理劳动组织、完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可以说,班组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细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反映。
一、班组成员的素质是班组文化建设的奠基石
班组成员的素质体现在班组精神上。一个班组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就是一个小团队,就应该有一个团队的精、气、神。班组精神是班组文化的核心,是班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是班组精神风貌的展现,是班组内部团结亲和的凝聚力和班组发展的驱动力。
班组成员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这种班组精神又能够增强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得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形成“班组命运共同体”。
二、班组长的整体水平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推助器
班组长是企业最前线的指挥官,处于“兵头将尾”位置,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班组文化建设工作的好坏。
一个好的班组长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要有管理意识和指挥意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意识,没有一定的现场指挥能力,没有一定组织能力、鼓动能力,是搞不好班组工作的;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行动去影响大家、激励大家,得到大家的拥护和信任,建立自己的威信;要熟悉业务、技术过硬,比其他人学的多一点、深一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指挥生产得心应手;要坚持原则,公正公开,通过奖惩手段的正确使用,使班组员工的价值和作用真正体现出来;要关心职工,以诚取信,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三、班组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指示牌
班组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员工通过制度执行和反馈,会对企业文化具有相当的认知。文化通过制度反映出来,制度是文化的载体之一。
健全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是促进班组建设的有力保证,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首先,营建班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全员的约束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规范系统的保障。
四、班组人性化管理是班组文化建设的剂
班组的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人为本,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情人性”融入管理,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营造一个尊重人,尊重组员的良好氛围,人性化管理可以加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加强团队合作,激发员工的自信和满意度,从而使每一项管理目标落在实处,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营造和谐氛围是增强班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一人有难大家帮,着眼员工实际困难,强化班组情感基础;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创造良好生产条件;在日常管理中制定规章制度、细则尽可能详尽,做到切实可行。
五、班组的技术文化建设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提速器
石化行业属于高技术行业必须提高一线操作工的技术水平,使其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随着企业发展,仪表设备不断更新,生产一线岗位已从原来以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渐渐转变到有科技含量的脑力劳动为主,将来的工作更是要靠技术支撑的。
科学地抓好班组的技术文化建设,必须开展好三项活动:一是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二是班组质量管理活动,发挥技师工作室的作用;三是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班组内部应在竞赛的深度、广度和竞赛的方式上下功夫。可以结合本班组的工作自行开展小型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班组成员作为劳动竞赛的参赛主体,应该珍惜每一次参赛的机会,通过参加竞赛,检阅班组成员的水平,与其他班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六、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护航灯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支撑。班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基石。
首先是抓思想认识。石化企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绝大部分安全事故都发生在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差。因此,班组要提高安全意识,把“进入生产装置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融入到每个职工的头脑中,使每位员工树立起严格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营造出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
其次是抓制度落实。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工作规程,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和安全考核奖惩制。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让职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从而将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构筑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安全长城。
第三是抓安全活动。班组的安全活动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安全活动主要有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及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知识、“习惯性违章”纠察预演、事故预想与反事故演习、讨论分析事故典型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危险预知活动等。各班组根据安全守则制定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同时结合各岗位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岗位实际的活动安排,通过安全活动的进行,增强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班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受职工的文化结构、素质的制约和影响,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而发展、技术进步而进步、工艺变化而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才能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完整的个性特征,从班组文化建设入手让企业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深入到职工心中。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环境中,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下,在决策、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活动中逐渐探索和逐步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企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决定企业发展的成效;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决定企业发展的空间。总之,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无形但又决定生命力的资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外部文化建设和内部文化建设,外部文化建设是企业为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营销开展的各种活动。企业职工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企业人事档案与企业职工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保障和维护职工社保、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的有效依据,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人意识,提升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基本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措施。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文字、图表、照片、影音等载体形式记录和保存的全部信息资源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规划、科学技术、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它反映企业发展历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历史的积存。档案学理论阐述了档案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说,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后盾和保障的作用。
二、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在某种层面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企业档案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企业文化以外在的精神昭示,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1.企业档案具有企业文化因素
档案是人类文化的原始记录,富含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同样具有这种文化性质。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企业档案的文化因素从以下三个基本大类中可以反映出来:企业的规划档案是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决策性信息,是企业价值观的展现;企业的党群工作档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信息,是培育企业精神最基本的文化素材;企业产品销售档案中的名牌产品档案是良好企业形象见证。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以文化宣传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打造名牌效应,赢得社会认知,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福”的福文化、“阿迪达斯”的运动文化等,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企业档案的文化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销售者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企业文化,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档案是一脉相承的。
2.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档案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验证,企业文化是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它的概念虽然兴起于近年,但企业早已有文化内容融入。善经营、重质量、讲信誉、重商德,经过由史以来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精神财富。企业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企业文化思想的真实记录,是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卷。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累新的档案资料,更要挖掘积淀在历史档案中的文化瑰宝。“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是我国传统优秀的企业经营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也要精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企业的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江西赣南卷烟厂就是在优秀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精炼出“一丝一支、精益求精、品牌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质量转”,“让经营户得利,让消费者得实惠”的经营思想等现代企业特有的经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借鉴历史的文化思想,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思想的宝库,因此说,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档案。
三、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整个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企业的历史发展。企业档案可以深刻理解本企业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种连续性和继承性。企业档案同样记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
2.企业档案是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并不直接依据企业档案,如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与企业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文化活动等。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常常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灵活采用的。但有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劳动价值观的《劳模事迹汇编》等,离开企业档案是无法编写的。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历史线索,可作为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合文化建设是农信社工作的战略任务
农信社工作和信合文化建设实现有机结合,促进农信社全面、协调、健康科学发展,是新时期农信社工作的战略任务。对农信社工作而言,尽管合理经营和内控管理呈现出其特别重要性,但教育、参与、建设的职能同样重要。从发展战略意义上看,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诸多方面的一致性。
第一,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一致。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都体现在:积极协调信用社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使信用社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得到持久性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职工与信用社合力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得,成果共享的共赢目标。
第二,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一致。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将人文因素融入到农信社全面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强调以农信社员工的共同价值理念为尺度,尊重、欣赏、爱护每一个信用社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信社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管理有明确的规范目标,岗位有明确的职责责任,激励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约束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考核有明确的奖罚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文化价值观,为信用社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源泉和前进动力。
第三,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致。农信社与信合文化建设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农信社内部凝聚力、外部影响力、开发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并转化为农信社科学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形成一种优良的农信社精神,使每个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农信社向心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把信用社员工的诸多利益,诉求调节到最佳和谐状态。
第四,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方式一致。农信社工作是一种纽带,一个平台,一个系统工程;信合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形象,一个信用社的生机灵魂。良好的农信社工作造就的是和谐的劳动关系、人际关系与和谐信用社,优秀的信合文化弘扬的是智慧奋进的团队精神,营造团结活泼有序的战斗集体。
二、建设优秀信合文化
信合文化,是农信社员工所遵循和奉行的价值理念,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和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是农信社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所在。信合文化融会于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管理方式、价值理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为信用社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为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共建共享共赢是信合文化的最高境界。共建、共享、共赢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人际关系,全体信用员工在农信社的发展中,责任共担,利益共得,成果共享,农信社价值、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是和谐信用社的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取向。农信社通过满足的合理要求,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提高经营能力和信用社经济利益的目的信用社员工则应将提高自己收入水平的要求转化为对信用社尽责尽力,创造价值,依托在信用社的财富增强和实力壮大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信合文化建设的灵魂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应当包括全体信用社成员,坚持从全体信用社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全体信用社员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信用社员工。“全面”就是信用社不但要重视利润和创造,而且要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文化建设上谋求全方位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坚持走业务发展、生活富强、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
第三,学习型团队组织是信合文化建设的源泉。建设学习型团队组织,有利于推动业务经营的发展,形成先进的信合文化。超越自我持续创新,应当成为农信社科学发展的智力源泉。建设学习型团队组织,应当培育信用社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精诚团结推动和开拓进取精神,使每一位信用社员工树立“社兴我赢、社衰我败”的集体意识,身在信用社,心系信用社,与信用社同生存,共荣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信用社发展事业。每位员工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奋发进取。
第四,技能创新和劳动竞争是信合文化建设的平台载体。农信社工作和信合文化建设与信用社的兴衰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农信社工作和社会文化建设融合到信用社科学发展的整体中。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是推动信用社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农信社工作与信合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是不断激发信用社员工内在潜力、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强信用社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第五,和谐劳动关系是信合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在信用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人际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与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信用社员工和信合文化建设根本工作。从信用社工作和信合文化建设来说,应当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维护信用社员工的合法利益,增强信用社活力,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信用社科学决策,切实维护信用社的正常工作秩序,促进信用社健康运行,提高农信社经济和社会效益,正确引导信用社员工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地协调解决利益矛盾,构建信用社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职工与信用社共赢的目标。
李东风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临沂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临沂市总工会要进一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宣教工作在职工思想引领、凝心聚力中的主导作用,寻找工会宣教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理想;围绕打造工会工作品牌,扎实做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形成各级工会新闻宣传联动机制,努力构建全市工会强势宣传、引领舆论的新格局;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搭建职工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发展富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职工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引领、激励职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王向群主席指出,临沂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是全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成果的现场交流会,更是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的动员会。各级工会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理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工会围绕中心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的具体行动,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工会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要创新思路,搭建载体,着力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找准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交叉点与契合点,以企业文化带动职工文化建设,以职工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助推企业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切实贯彻落实“四个尊重”重大方针,营造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的浓厚氛围;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确保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工会要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上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沟通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建,发挥各自优势的良好局面。
阚吉恩副主席在总结会议时指出,全市各级工会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一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为落实“四个尊重”的重要措施;二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三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当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宣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企业职工可“零门槛”享受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目前浙江省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企业职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务工,都可以到附近的公共文化场所享受免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受任何身份上的限制,真正实现“零门槛”。
二、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氛围浓厚,各地涌现多个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典型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企业职工的问题,许多地方通过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涌现出许多典型代表。如启动以教育培训、舆论宣传、书报阅览、健身娱乐、综合活动、信息交流“六大阵地”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明珠企业”创建活动。由工会牵头,文化等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建企业职工文化服务平台。推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工程――职工书屋”建设,通过这些方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三、提高企业职工文化水平及自身文化生产力
通过近几年的文化建设,企业职工对获取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整体文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企业职工文化团体。文学创作、舞蹈、音乐等专门团队逐渐成立,艺术水准不断提高。
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时期,迫切需要构建更高层次的和谐劳动关系,从而促使企业发展更健康,竞争更有力。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构建更高层次的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建设先进的企业职工文化,是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转型升级和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升职工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当然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
(一)提高建设企业职工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头抓住了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基础,另一头抓住了发展社会先进文化这个枢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员工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服务社会、服务员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
(二)切实加强企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工人文化宫)是指导开展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性质,实现免费开放,以保证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快“两馆一站”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文化站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村落(社区)文化圈建设。以社区和中心村为依托,建设乡村戏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层图书阅览室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中心。构建村落30分钟文化服务圈、社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
(三)完善职工文化建设培训和考评机制
创建企业重视挖掘、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各类文体人才,并提供施展才华的条件和舞台,大力培植有特色、高质量的文体队伍,参加各类市级活动和比赛,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召开创建现场会和专题培训会,对企业文化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制定培训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等,提高企业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联合文化部门积极主动“走出去”,和企业合作,指导企业基层职工文化建设,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推动各级建立完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考评体系,将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纳入有关部门的工作考核,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
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的作用,宣传各地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社会氛围。
四、推进面向企业职工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
推进各级行政部门继续开展为基层为职工的送文化活动。为基层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做到企业职工经常有演出、有电影看,天天能读书看报。
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等综合性、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参与面广、接受程度高的行业性、区域性职工文体活动,进一步繁荣企业职工文化生活。
着力改变文体活动单纯娱乐性的现状,注重把形势政策、文明礼仪、卫生保健、科技知识等内容有机的融入到文体活动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利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村之间的良性联动,共同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增进了解、促进和谐。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企业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信息与服务。
针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凝聚企业力量,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感受企业温暖,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等方面,并指出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旨在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电力企业工会;企业文化建设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当前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文章将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凝聚企业力量,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感受企业温暖,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对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凝聚企业力量,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发展理念的升华,也是凝聚企业力量的重要方式。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参与,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才、注重知识的价值,进而为企业发展与企业进步创设良好的条件[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凝聚企业各阶层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1.2促进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的标签,代表着企业服务理念与品牌文化[2]。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的价值愈发突出,故而电力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注重企业文化形象的打造,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实际的电力企业发展中,应当将客户作为服务的对象,在全面的用户需求调查,企业形象调查基础上,以优质的服务带动电力企业的发展,彰显企业的文化内涵,并使其能够成为企业的软实力[3]。比如2014年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便以“合文化”为主体,开展家园文化建设活动,成为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优秀案例,发挥了一定的品牌力量。以“合文化”为主,更加关注人的价值与人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对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3感受企业温暖,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所在[4]。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价值愈发突出,人口巨大流动的波动状态下,很多员工易于出现频频“跳槽”的情况,这些问题将会影响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现代电力企业发展中,应当关注员工的内心发展,很多背井离乡的人们出来打工,更需要关注职工的个人心理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弥补职工的缺憾,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使职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对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电力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发挥电力企业工会宣传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设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发挥工会组织管理的价值。
2.1发挥电力企业工会宣传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应当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适当进行转型与升级,基于自身的发展条件,规划电力企业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比如电力企业可以积极学习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等优秀单位的发展方式,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比如可以基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内容,经济发展的现状等进行细致规划,召集职工开展会议,群策群议,为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工会还需要配合好企业的发展战略,肩负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电力企业可以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新型企业模式,从核心上保证电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为电力企业实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发挥价值,促进电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创设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发挥工会组织管理的价值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工会组织力量的支持与引导,需要将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企业经济发展活动等相互联系,将企业工会活动与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相互联系,围绕电力企业的形象塑造、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积极开展学习会议、讨论会议或者组建学习小组等等,为员工介绍电力企业的文化知识,思想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等等,培养职工的企业文化素养,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一位电力企业职工均能够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更好的理解并且认同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营造浓厚的电力企业发展氛围,还需要工会组织的引导,进而使每一位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形成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电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文化熏陶、制度约束等方式,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够积极奋进,为电力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电力企业工会和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工会工作带来更多的活力,也能够为工会工作提供适当的发展机遇,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的时展背景下,可以通过发挥电力企业工会宣传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设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发挥工会组织管理的价值等方式,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切实发挥工会建设的价值,为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际刚.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2,04(23):177+179.
[2]孔庆成.工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维权最大化的最佳平台[J].中国职工教育,2011,02(14):23~24.
[3]赵健杰.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兼论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4(22):49~54.
一、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需重视的问题
(一)广大职工来自一线,文化生活较少,日常生活枯燥乏味,应有的文化建设跟不上,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职工凝聚力不强,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及奋斗目标,容易出现不和谐的局面,甚至出现不稳定状况。
(二)一线职工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广大职工富含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提供创作的平台和机会,往往会形成具有凝聚力的职工文化,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确立奋斗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态式,助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二、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与作用
如何做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需要先说说职工队伍与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前沿文化,是最能直接体现职工思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意识形态。职工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和以团队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理论,延伸了文化的内涵,把职工队伍建设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通过挖掘和开发人力资源提升职工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就是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就是深化职工队伍建设,用职工文化建设推动职工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当量密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对职工队伍建设具有导向的作用。
文化就是导向,她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诉职工什么是大力倡导的,什么是大力反对的,什么是企业道德所不允许的,什么是需要我们弘扬和践行的,简单一句话,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职工队伍建设中,职工思想较活跃、个性很强、自我约束能较差、随意性较大,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宗旨来引导,没有企业文化准则来规范行为,没有树立统一的奋斗目标,那职工就是一盘散沙,难以将职工的力量聚积在一起,就形不成一种合力,展现不出企业的凝聚力。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她都需要“文化”来牵引和引导职工,用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职工聚积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
(二)职工文化建设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
文化的真正内涵在于对人具有塑造心路历程、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通过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让广大的职工之间树立起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培养出一批精于管理、专业技术过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人才队伍,激发职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职业生涯得以规划、自身能力得以提升、才能得以展现,与他人形成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目标一致、精诚团结的优秀团队,让职工队伍的凝聚力通过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得以增强。
(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对职工队伍建设具有激励的作用。
职工文化建设能够使职工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具有对职工队伍建设融合的作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好了,职工队伍建设也同步推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跟上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能充分彰显了。职工文化的建设基于在所有职工长期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在职工文化的作用下,职工间的交流变得轻松、频繁,能够使职工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到集体中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觉得自己是企业的真正主人,有了发挥特长的平台,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形成一支优秀的团队。
三、做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举措
(一)明确职工文化建设的方向。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有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形成,使得广大职工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使其明白在做什么,为谁而做,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通过统一的行为准则、共同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职工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工作目标,并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具有合力的企业氛围。
(二)引导职工队伍建设,坚持职工文化与党建、群众工作相结合,促进职工积极培育职工文化的新理念,推动职工队伍建设。将党群工作融入职工文化建设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党群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职工凝聚力,提升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和企业软实力水平。
(三)加强企业文化执行能力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企业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宣讲、实践统一的企业文化。推进制度标准建设,贯彻执行企业统一的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推进行为规范建设,认真贯彻企业道德规范,引导职工养成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四)丰富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创先争优选树先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归属感。
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要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职工的进步和企业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知识型员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养,推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四、新形势下构建职工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积极占领职工群众思想教育主阵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必须勇敢担当教育和引导职工群众的职能,探索富有时代特征、提炼传统精髓、符合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建设,坚定职工群众理想,凝聚职工群众力量,为“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五、构建职工文化建设体系要把握“主旋律”中心点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职工队伍状况也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取向都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特点。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积极占领职工群众思想教育主阵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职工群众重温“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敢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也要增强职工群众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劳模事迹巡回演讲、寻找最美职工、我为善行点个赞、企业精神宣讲等活动,牢牢把握主流舆论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引领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积极性,努力成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秉持高尚道德情操、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六、构建职工文化建设体系要找准职工需求的切入点
职工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能否抓住职工群众的特点诉求,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职工文化的好处。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在职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创新,努力拓展职工文化建设的新空间。围绕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把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通过开展绝技绝活展示、技能擂台赛、趣味劳动竞赛等活动,使职工群众在活动中体会劳动光荣、奉献快乐的幸福;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职工文化建设与“共建共享”相结合,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职工代表听证会、职工意见卡等活动,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畅通职工信息反映渠道,稳定职工思想情绪;围绕提升职工幸福感,把职工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关爱相结合,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心灵驿站等方式,引导职工群众树立良好心态,合理表达诉求,实现理性维权;围绕提升职工文化工作水平,把职工文化建设与打造“工”字文化品牌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职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职工文化艺术节等途径,吸引广大职工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鼓励职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七、构建职工文化建设体系要明确增强认同的结合点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工会组织在职工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找准传统文化建设与新时期职工群众需求的契合点,增强职工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成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领域,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新形势面前,工会组织要健全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改革发展与保障民生的新成就,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中的职工先进典型,形成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导向;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工会网站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职工文化活动,通过开设主席信箱、维权热线、班建园地等栏目,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与企业党政、与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着力打造职工群众通过网络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平台;要主动利用微信微博工会工作信息,用职工听得明白、看得信服的语言和方式,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促进先进职工文化成果的快速传播,从而形成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