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实习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实习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实习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实践;分析

一、前言

在我国,班级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成形式,而高中阶段又是学生塑造和培养各方面能力,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阶段,而和谐、友好的班级风气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都对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即是教育艺术家,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因此,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务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所谓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主要指的是班主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专业的管理理念来对班中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行为。不过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在固守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难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制定良好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管理文化

高中阶段仍然是学生塑造和培养各方面能力,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阶段,而和谐、友好的班级风气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就需要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管理文化。首先,班主任需要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制度,要知道优良的学风和班风都需要依赖于有效的班级条例约束。同时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也能对学生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无形之中的指导和约束。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制度下也能够在具体处理班级问题时有所依据,具有更好的说服性。班级管理文化的形成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实践证明,其最好的契机就是在班级开始形成之时。班主任利用这一时机,强调管理条例,利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组织发动全部同学认真遵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重视言传身教,轻用责备口气

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也是班主任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判断力,他们张扬的个性往往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不会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需要真正让自己的言行使得学生信服。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班主任不能使用“强盗逻辑”下对学生颐指气使。当前有些教师总喜欢将自己的经历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动不动对他们进行指责,以责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当前这反而是一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班主任并不了解自己,从而在以后与班主任的沟通中要么关上心扉,要么表面反抗。其实可以从赏识的角度多给学生赞扬和肯定,这样反而能让他们更快接纳自己。

四、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发展

高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该阶段中“长达未成人”是高中生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处于从幼稚的儿童期走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都还未真正成熟。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和理解。但相比于成年人,又显得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还有限,观察分析事象还不够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易冲动,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因此,面对高中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采用传统那种强硬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足的,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与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

五、转变传统“管”理念,积极吸纳学生自我管理

一直以来,班主任都在班级的组织管理中承担着主导和核心作用,但是,面对着高中班级这样一个复杂的组织,一人之力显得有些不足,难以有效完成日常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因此,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就需要组建一支高效率、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团队,让他们亲自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与班主任的管理形成良好的辅助。比如,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举出班级的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等职位,而在选拨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而且班主任在日常中也要认真对每个学生的品质和个性进行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实际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从而有效发挥出学生的特长,不仅能够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而且能够对自己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

六、做学生的“朋友”,构造和谐师生关系

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其管理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并非“物”,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关心,构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首先,班主任要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么是否有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和学生的谈话务必要自然亲切,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太强的约束,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仅是老师这个角色,同时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比如,对于那些对学习考试充满焦虑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解除思想负担,排除外界干扰,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拟或是对于那些早恋的学生,也要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阐述早恋的不良后果,采用正面交谈、侧面引导的方式,使他们能早日认识到早恋的弊端,以端正学习心态,集中精力搞好学习。

七、结语

总之,班主任管理艺术是一项精细、科学的管理艺术,限于篇幅,本文也只是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其中重要的几条措施进行了探讨。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清晰地认识到班主任的管理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上各个方面,才能真正使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的管理中显得驾轻就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新忠. 加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研究刍议[J]. 新课程(中学),2010,08:174.

[2]马芬. 浅谈高中班主任“宽严相济”之管理艺术[J]. 教师,2010,24:101.

[3]钱芳英. 责任 信任 赏识――职业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3-24.

第2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一)加强对“人”的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不仅能够增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不断提升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医院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1-2]。医院内部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意识到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发挥自身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奖励机制是医院开展人本管理的主要动力 

要想促进医院职工努力完成既定目标,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对奖励机制进行完善。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以满足职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为主,例如通过奖金、荣誉证书、公开表扬等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职工不同程度需求,使其能够获得更多动力,进而为医院、患者贡献更多力量。 

(三)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是人本理念的基础 

在开展医院管理时,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院内部广大职工之间良好关系,二是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少矛盾和争执,能够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二、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的实践 

我院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在开展医院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重点管理内容,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医疗公平。 

(一)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实现医院管理目标 

在医院管理中深化人本理念,首先要重视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渗透,突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医院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会逐渐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总体发展目标,并不断被广大职工所认同。作为医院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管理制度,并在相关制度中突出人本理念,在突出医院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对医疗服务行为、医院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加强情感联系,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因素能够影响人的认知,也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帮助人更好的适应环境[3]。为此,将情感态度视为关键性因素,利用情感联系不断规范管理目标,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及内部环境的优化,成为医院实现自我管理目标的内在动力。另外,医院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指导,使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制度中不断渗透,进而从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对医院管理进行优化。 

(二)强化医院信任机制,兼顾职工情感需求 

各级医院在开展诊疗工作时,只有不断对自身信任机制进行完善,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其日常工作提供物质支持,并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尴尬处境。其次,激发广大职工的内在工作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在严格执行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亲近广大职工,做到在工作上理解职工,在生活上关心职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医院内部之间的矛盾,也能使每个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医院发展理念保持同步,同时也能促进职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监督,进而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将“人”作为主要管理要素,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兼顾广大医院职工的情感需要,不断为其改善工作条件,进而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医院内部组织中产生信任感,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人尽其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医院管理目标[4]。 

(三)重视医院内部文化建设,增加内部凝聚力 

医院管理者要在树立权威和影响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正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内在驱动力潜移默化影响、带动职工。与此同时,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医院应用先进管理理念、执行医院管理的现实需要,能够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为医院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不断增强责任心,以救死扶伤、治病防病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为己任。遵循平等理念,使每个员工均能受到平等的待遇。例如,科学使用医护资源,在内部形成人尽其才的局面。注重职工自身发展与医院发展目标的结合,通过管理、考核、考核等方式选拔人才,促进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强沟通,关注日常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为医院管理增加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管理必须实施人本理念,进而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医院能够赢得更多信任[5]。 

第3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一、全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的全成本管理就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以达到全过程控制的目的,而且它也不再是简单、静态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例如,从人的角度、客户的角度、部门的角度以及项目的角度等去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另外,全成本管理也可以从成本的发生过程对成本进行分析、控制与管理。全成本管理主要是将企业或单位中的成本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责任成本方式分摊到其所对应的成本对象上。

    二、医院实行全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医疗机构的全成本管理有利于过程的改善

    将全成本管理正确地应用到医院的管理中能够达到降低经营成本与改善病人治疗结果的目的。采用全成本管理法能够降低经营成本主要是因为其对当前的运行情况以及如何加以改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能够得到更大的效益以及降低成本;而其之所以能够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主要是因为对病人的救治过程的运转以及如何加以提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医院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过程的改善,并将其视为一种生存之道与医院经常采用的方式。而全成本管理在这方面就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因此,在医院实行全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对员工的业绩进行精确的考核

    以前,医院将管理人员的成本都是摊到一线部门的身上,而他们的产出却难以进行界定。而采用全成本管理的方法就可以“核算”出管理人员的责任成本,并且能够对他们的产出进行考核。

    3.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

    医疗服务价值即医疗技术服务的成本,它是由很多的部门组成,比如医务人员的工作、医疗设备的使用以及场地的占用费等等。采用全成本管理就能够得出可靠的医疗技术服务成本,从而为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提供依据。

    4.有利于财政部门核算补偿经费

    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中规定了补助范围、内容以及经费的核定方式,而它们都依赖于医疗系统的成本核算,例如: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数额,其就是按照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以及单位服务量的社会平均成本或先进成本的核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医院必须做到清楚明了地进行核算,而全成本管理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5.有利于使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序的竞争

    在不同的医疗结构中,相同的医疗服务的成本也不相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医疗结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降低其成本以及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全成本管理就能够为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项目或是病种费用提供一个横向对比的平台。

    三、应用全成本管理的条件

    1.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者队伍

    一直以来,我国医院的经营管理者都只是精通于各自的专业,而对管理却不太擅长。如今,医院逐渐的成为经营的主体,而其根本之举就是要尽快地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者队伍,引进经济管理、社会学、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使其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出决策、咨询的作用。只有建立了专业的医院管理队伍,全成本管理才能发挥其预期的效果,不然很可能出现反作用。

    2.引进“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注重成本的节省,即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损耗无谓的成本或是对工作方式进行改进以节约成本。该管理方法主要有“成本维持”和“成本改善”两种表现及执行形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减少废品损失、节约损耗以及零库存等。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医院本身以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从而帮助管理者形成与评价企业的战略,以提高竞争优势,并使医院能够有效地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战略成本管理旨在提高医院竞争地位的基础上探求降低成本的路径,其重在成本的避免,立足于预防。因此,在医院进行经营策划的时候就对医院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以及经营规模等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若是想要全成本管理发挥预想的效果,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

    3.结合平衡记分卡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

    在任何医院中,其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其与社会的协调,还包括内部的协调。医院与社会的协调主要是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发展均为错误的发展观。而在医院的内部协调中,我们可以结合平衡记分卡进行绩效管理。其主要是在医院的远景目标、财务目标、病人与内部业务之间寻找平衡,将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并将医院的远景目标转化为业绩考核指标,避免医院与科室等只追求短期的财务回报,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全成本管理与平衡记分卡相结合,更能发挥全成本管理的预期作用。

第4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 “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可以从其所主张的学习形式、教育原则、师生关系几方面借鉴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道德学习理论不同于以往的道德教育理论 ,它重视对道德学习问题的研究,“道德学习”是与“道德教授”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探讨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变化,也就是他是如何学习道德的④。“实践一建构”学习理论的观点是:道德学习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实践 ,个体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实践~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进行借鉴,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道德学习理论,“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理论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道德学习是实践的,是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一是缺乏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

道德的习得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它必须通过人的感性实践,通过亲身的参与,才能被人直接体验、感受和建构。因为道德这种“知识”在本体意义 L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认识、掌握、创造道德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亲自去实践道德、体验道德来实现。同时,道德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统一体,这些要素无法分割地统一在人的道德实践中,单纯的内部心理活动尤其是理智上的活动绝不能直面真实的道德。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活动 ,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 比较严重。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与能力。单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体,受教育者应该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但实际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这就必然导致我们将社会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愿望落空,更难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观念外化为品德行为。

“实践一建构”学习观认为,道德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面对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实现道德的发展,这就是道德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道德学习之所以有这个特征,一方而是因为道德弥散在社会生活中、弥散在人际交往的氛围中、始终见诸于具体情境的,没有抽象的、独立于生活和实践之外的道德。从书本上、从课堂里学到的“道德”并不是真实的道德,也没有内化为学生心理、道德经验的一部分。所以,较之其他方面的学习,道德学习对环境、社会情境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的道德学习要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因素在个体道德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体尽管可以选择和超越,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它们的影响。因此,个体的道德学习始终是在真实的、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能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热衷和关注的一些颓事物、新现象不能给予相应研究和及时指导,难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欠成熟的时期,结果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乘虚而入,误导甚至贻害了大量学生,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脆弱和无力,不能全方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二、“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从“如何学”逆向理解道德教育“如何教”的问题,必然催生了对道德教育课程、教育原则及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这些问题具有革新意义的理解。从解读“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观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1.“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及其启示。活动课程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主要学习形式,在一般的理解中,它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其目的不是传授与实际生活脱离、与生活经验脱离的所谓系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主要的问题②。“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是人际间社会交往的需要和过程的产物,对个体而言,也只有通过个人的社会交往,通过自主构建,才能将外在于己的道德约束落实为自己的道德发展。所以,道德教育的影响只有被个体纳入到“实践一建构”的自主活动中,才会产生实际效用。在高校中,和活动课程相对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各种实践活动,但是,这些环节和活动并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流于形式和被忽视掉。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而:一是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和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作用;二是客观上的经费 、师资、时间等投入不够。实践环节和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把实践环节和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与教学大纲,并付诸实施。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诚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基本教育原则、形式及其启示。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不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个依据什么原则实施教育的问题。从 “实践一建构”这种新的道德学习理论出发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贯彻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心理匹配原则。

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当做主体来看 、来尊重,以发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为己任,以培养主体性素质为丰要 目标。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要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主体觉醒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太多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至于少数大学生不敢直面社会。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性上下工夫,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工具来使用。坚持实践性原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自觉履行道德标准,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不排斥,但是觉得政治理论与现实实际的距离太远 ,也不知道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拟定周密的实践教学调研课题 ,确定实践调研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与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紧密结合 ,安排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研 ,组织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阅、计算成绩,逐步形成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要以课外社会实践为途径,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民情、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民主化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民主性原则体现在德育的方法上 ,就是指主要采取平等对话、说服疏导、实际锻炼、自我评价等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师生间、学生间的平等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民主化原则主要强调的两点。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得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主体性。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性格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和他们“互相信任”“平等对话”。我们要及时、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物质观 、自由观、爱情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实际意图出发,正确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融入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成为朋友。

心理学的研究与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教育者可以从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大量养料,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仅有赖于一种适当的和成熟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还有赖于人们对思想发展过程的理解,对学生发展水平和人格构造的理解。心理学及其所揭示的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对道德教育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心理匹配原则要求道德教育者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心理学的结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心理匹配原则落实到实处,要做到: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心理学的规律其次,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再次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3.“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师生关系及其启示。因为教育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一建构”理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的关系,通过一定媒介的师生对话,产生精神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接,可以增加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学生的道德意志,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对话合作相对应的师生关系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平等、尊重、宽容、信任、爱。在高校中,师生之间以进行涉及内想法和真实感受的对话机会并不多。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相关课程教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这两种方式往往是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即大班授课或对学生的日常规范与服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而在一些集体讨论之类的环节中,由于场合、时间、自身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往往也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讨论。今天 ,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 自杀、杀人等极端事件也能经常听到,如果师生之间进行过对话,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了释放 ,不正确的观念得到了矫正 ,获得了帮助,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再有,进行对话 ,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良好心态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的活动课形式,还是它提倡的教学原则和师生关系,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实践一建构”道德学习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注释]

第5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

一、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

“师生关系已不是某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体系。” 在这个关系体系中,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层面,其他关系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而教学关系能否顺利进行,则有待于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去协调理顺师生关系,个人关系则是师生集体交往和关系的一种补充,并以更为浓烈的情感色彩作用于教学关系和心理关系。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又会构成影响教育教学进程和效果的重要的变量因素,时刻对教师对班集体和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 作为这个班级的课任老师同时又是班主任,如果能和学生搞好关系,得到学生的尊敬,很有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热情会特别高涨。我去年带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他开始很讨厌学习 ,视老师为敌人似的,声称要不是家长逼他早就不念了,后来被我感化了,不仅学习很用功,也不在班级捣乱了。我自己很有成就感。当班主任更有信心了。相反,如果一个班主任得不到学生的尊敬,那么他会丧失一部分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从而工作没有热情,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比较冷淡,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这样班级肯定管理不好,教学质量也上不去。

其次,从学生方面看,如果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爱护,他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同时他也愿意听教师的话,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双方的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师生之间所产生和形成的一切,既是师生交往的结果,也是师生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成果”。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管理班级的保证,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首先,作为班主任 ,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去和学生相处,不能摆“官架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强,中国要走向世界,更需要有独立意识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和同志,用民主平等的思想和态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参与班级管理。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当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时,就会感到你对他的爱和尊敬,就会在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基础上与你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关系,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因此,班主任老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管理好班级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

其次,班主任老师要牢记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 ,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才能稳住你千方百计营造的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的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改进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者积极的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则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是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再次,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

第6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

人事档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其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其作为一项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工作,一项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和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必须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

1医院中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失真。内容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和农历填写随意,又不做说明。譬如对人生经历也没交代清楚,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和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明显不吻合实际情况,甚至每次填写时也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一系列问题都给材料的归档造成很大的麻烦,导致管理凌乱,使档案失真情况严重,甚至由档案对当事人产生了很大的麻烦困扰。

1.2政出多门引起的分争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人事档案宏观来说,是又事业单位设定的主管部门来进行专门管理,但是其模式仍然是多方管理的传统模式,即一个人的档案基本上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过。而在医院人事档案流动中,同样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并且因为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不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1.3由于管理手段落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要求跟不上步伐。长时间来,医院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低,也造成了在投入资金和人力的相对欠缺,表现出了基础设施差,设备更新慢,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手工作业,纸质文件材料是工作的对象的特点。因此,造成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档案质量不高,利用率低,档案出现丢失和涂改的概率加大,在人力耗费下,不利于档案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

1.4在一些医院,其人事档案管理及归档意识相对淡薄。医院的主要中心工作就是医疗,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广大的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整体医务,是医院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据此,管理人员也积极重视医疗的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医院的事业发展而努力,而后勤行政人员需要积极配合临床一线业务,从而忽视了后勤行政人员在积极影响医院工作发展的能动性。上述医务人员的意识也就成为制约人事档案业务发展和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也就形成了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利用”的特征,普遍形成了本职工作基本完成,人事档案资料不丢失的工作意识,而缺乏积极主动构建人才信息库的意识和行为,更没有形成主动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参考和建议。更不用说利用档案信息和数据,推动医院业务中的管理高效发展,这些也就造成当前许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职工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档案利用的认识,工作观念陈旧。

1.5档案管理业务人员自身水平不高,是限制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是档案管理及服务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当前医院档案管理的人员结构中,首先表现出来知识结构不平衡的状体,学历和知识体系构成的层次较低。其次是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是调离和中途转行,对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和认识不深。最后,管理人员多数只安于现状,没有良好的积极心态来继续学习和努力提高,本来知识体系就存在欠缺之处,在没有主动学习提高的状况下,很难促进档案管理的水平发展由于管理人员本身水平,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策略

在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当然不止以上反映的那些,不能详尽,而寻找策略,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才是迫切要求。

2.1摒弃传统档案管理观念,学习新的档案管理思想,对档案管理事务加大投入,使档案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集聚了人才与知识,并通过挖掘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深入,不仅能够满足于医院的人事政策的要求,在日常的工资福利管理方面的良好实现,更有助于推动医院形成构建人才信息智库的观念,在观念的指引下,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的生产力作用。据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全体人员树立人事档案管理凝聚资源的作用,对医院服务水平提高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意识,能够进一步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购买管理应用软件,形成高效运作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档案管理体系。

2.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投入更大的信息设备系统,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各家医院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要以服务公众为己任,以民众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按规定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到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在职学习、考察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适应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在实践中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先进管理理念和前沿知识,努力提高人事政策,水平和工作质量,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以适应档案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2.4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在信息化时代,应注重电子档案的建立,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增强档案的活力和生命力,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建立医院人事档案数据库可以及时更新,动态化管理人事档案信息,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检索、查询和信息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

3结束语

面对医院在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并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参考,希望能在今后档案信息化管理上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芝.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第7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定价系统

作者简介:王玉芝(1964-),女,河南平顶山人,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830.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47-03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般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

(一)董事会

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银行的董事会已纷纷将风险管理纳入发展战略计划,并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到了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由银行内部和外部的经济金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两名以上的银行决策层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日常业务管理,而且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确保其管理活动免受来自业务部门管理层的干扰。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负责制定并适时修改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以指导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所有员工的行为。作为全行系统风险的管理者和责任承担者,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比如限额、风险资本衡量方法等),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

(三)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概率,集中管理全行信用风险和交易性市场风险,统一指导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对各类业务的规章制度进行归口管理,对各类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负责客户风险评级体系、市场风险管理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工作;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秘书工作。

(四)稽核委员会

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章得到执行。内部稽核人员应当定期稽核、测试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稽核委员会报告。同时,稽核委员会向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以便执行委员会及时采取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为了确保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内部稽核人员一般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程的创新时就开始介入。外部稽核人员主要是定期复查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完整性、独立性,评价风险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情况,并及时向稽核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

(五)风险经理

风险经理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员,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日常报告,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保持联系。尽管风险经理负责本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但部门最终的风险责任由部门主管承担,并在维护银行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如下特点:

(一)风险管理流程不全,风险辨别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前客户风险评级方面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具有不同风险特性的企业未设计特定的评级指标体系,评级指标预警功能不强,导致了较大误差。尽职调查、贷后检查和报告路线等流程多被忽视。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运作效率偏低

各部门职责边界不清,有些风险点未纳入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有些风险则多个部门共管,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业务部门的压力,不能独立发表意见。

(三)贷款操作集中于抵押贷款

外资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在所有的贷款中占比很低,而且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的银行,其抵押、担保贷款比例越小。只要能精确、科学地把握客户的偿债能力和相应风险,然后根据其偿债能力确定贷款额度,就可防范风险。抵押贷款操作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只有对客户风险缺乏认识的银行才倚重这一方式。

(四)风险管理水平和方式不能有效支持贷款定价

目前,多数中资银行的贷款价格大多根据与客户关系而定,没有实现风险定价。同时,相对于承受的风险而言,定价较低。

(五)风险管理上的粗放模式导致信贷管理的成本和效率大打折扣

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和资产组合的潜在损失相比不一致。由于缺乏支持搜索和精确定位风险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技术平台,因而不能根据风险源来确定风险管理的重心,在信贷管理上以面代点,成本高。并且,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新增不良率时有反弹。

三、如何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式

(一)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应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

1.在授权批准控制中突出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两大环节。对外签约是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对外签约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该项业务的风险程度,而资金付出事项中有很大一部分,如预付定金、预付贷款、交纳信用证开立保证金等业务本身就存在着风险,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原则。其中,风险较大的签约或付款必须经过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层批准。

2.在职务分离控制中突出信用部门的制约作用。目前,许多银行存在着某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某一些业务人包办的现象,这就使本来属于银行财富的客户和订单大量被个人所拥有,一旦这些业务人员恶性跳槽,不仅可能使银行的订单和客户流失,而且会严重影响由其经办但尚未了结交易的正常进行,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针对这一情况,银行应高度重视发挥信用管理部门在职务分离控制中的制约作用。其要点包括:业务部门或人员所涉及的客户应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未经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审查确认,业务部门不得对外签约。

3.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业务处理程序因企业而异,但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以下几个环节应作为业务处理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加以规定: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及与客户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交易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财会部门对交易事项的成本进行核算;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拟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查确认;高风险的交易事项、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理方案应经过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审查批准;信用证项下的交易,应由业务、财务、信用管理部门对国外来证加以审查;由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信用管理部门对应收账款采用恰当的方式追讨。

4.在管理制度控制中充实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应在机构管理制度体系中充实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容,包括:客户资信调查分析制度;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制度;风险交易决策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信用贷款方式管理制度;限额管理制度;不良贷款管理制度等等。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评级和风险定价系统的步伐

1.建立和完善客户价值指标(Customer Value Index) 。客户价值指标用来测定每一个客户的资本使用回报率,在业务层面和风险管理层面管理客户的价值贡献。具体而言,客户价值指标由客户对银行利润贡献和相应的资本金占有成本两部分组成。客户账户贡献要全面衡量账户收入和费用,其中账户收入由流动性准备收入(贷款承诺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等构成;费用主要是资金成本、法定准备金成本、损失准备和账户管理费用。

2.提升风险度量技术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客户违约风险和风险敞口(贷款余额和授信额度)来评定贷款的质量。以此来了解每个客户风险评级的平均余额、客户风险评级的变化、审批额度的实际使用情况等指标。

(三)加大内部对信用风险责任考核的力度

1.有效设定和合理分布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机构。应明确规定信用管理决策人员、信用管理专职人员、营销人员、财会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采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2.合理确定对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考核指标,如逾期贷款控制比例等。

3.在债项管理中引进利率杠杆。在考核业务部门或人员的经济指标时,对规定的信用期限内的贷款占用,可不计息或实行优惠利率;逾期时间越长,利率越高。

4.试行内部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信用风险承担者收入中超过机构人均平均收入(亦可另行确定一个适当的基数)以上的部分,按超率累进的办法,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其所有权不变。在银行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如3 年或5 年),如发生属于个人责任造成的坏账净损失,则以风险准备金抵补;如未发生损失,期满后,将风险准备金退还个人,并按银行同期同档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四)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通过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宜采用从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层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由上而下的风险管理程序。另外,还要健全和完善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的集中化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较好地把握与管理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 任兆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第8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近年来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具有与人接触密切、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工作紧张等显著特点,心理健康是其胜任工作的重要保证。而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以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密切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四所医院142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42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84%,其中男性28名,女性92名,医生56名,护士46名,其他工作人员18名,平均年龄31.86岁。

1.2工具一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该量表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二是应对方式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分为4级评分。三是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共有12个条目,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三个分量表,量表采用七级评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施测过程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统一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前设置被试的人口学信息及职务信息,要求被试作出独立评定。

1.4数据处理将所有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t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结果

2.1被试的一般情况在统计软件中对被试的年龄、性别、科室、职务进行分类统计。其中男性28人,女性92人,分别占总数的21.5、70.8;医生占总数的43.1%,护士占总数的35.4%,其他工作人员的占总数的13.8%。

2.2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描述统计对SCL-90各因子和社会支持总分、应对方式均分进行描述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调查医务人员的积极均分高于消极均分0.6分,应对方式的积极程度整体高于消极程度。SCL-90各因子分数显示,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他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t=10.435,p

2.3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比较对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4.251,p

2.4SCL-90、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分组t检验根据社会支持总分,将数据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其中低分组分数低于分数全距的25%,高分组分数高于全距的75%。分组之后对SCL-90、社会支持各组、积极均分、消极均分分别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两两配对t检验的各项检验结果的差异均极显著。

3讨论

SCL-90各因子分数显示,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这一结果与符霞[1]、戚林[2]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的平均分达到61.942,与以往常模比较,其社会支持程度良好。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的繁重、紧张、不规律,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及心理健康水平。从社会支持总分可以看到,本研究所调查的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分数高于常模,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在SCL-90各因子分中,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四个因子的分数均值最高,这与曹枫林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4.251,p

本研究所调查的医务人员的积极均分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51.

[2]戚林,韦红,彭辉.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等医学教育,2000,8:11.

[3]曹枫林,厉萍,高庆玲,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2):83-85.

第9篇:对实习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交网络;人人网;大学生;人际关系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其中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为2.30亿,占47.4%。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例最高,达到29.9%,高中以上学历群占56.1%。截至2011年1月,中国SNS用户2.35亿,而人人网注册用户已达1.7亿。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SNS市场活跃账户份额中,人人网占到25.1%,稳居第一位。从这些基本使用情况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无论是网民还是大学生用户,SNS还是人人网,它们的数量和比重都不容小觑。

校园里,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对大学社工日常生活的渗透。无论是宿舍和食堂,还是教室、图书馆,一切可以连通网络设备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刷人人”的身影。 “人人网,网人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黏在这张“网”上,这张“网”也逐渐从虚拟空间“撒”到了现实生活,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人人网影响程度的扩大,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并着手研究相关课题。本文从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讨论人人网对大学生现实中新的人际关系的确立的作用方式。

从行为主体来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新生从原本的血缘、地缘关系网中脱离出来,来到了一个人际关系网相对松散的新环境。由于大学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与现实中的时空限制存在矛盾,他们中一部分人通过人人网等虚拟的社交网络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人人网登陆界面上就有相符合的“大一新生专用注册入口”,许多新生可以通过搜索校友结识师兄师姐,还可以通过组建小组、班级等功能应用提前认识新同学。虚拟空间的超时空性给行动者带来了便利性、时效性和丰富的信息含量,虚拟空间中的互动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社交网络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和扩展性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举例来说,人人网用户使用发表日志、上传照片、状态等功能就是给自己的价值观找到了非物质载体从而得以表达,满足用户“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当个人主页“最近来访”中出现陌生人,用户回访就开启了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人人网的“留言板”担负着即时通讯的功能,双方可以使用“悄悄”话进行进一步的交谈,进一步推进关系的亲密;另外,从虚拟到现实――约网友见面,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网络与现实虽然可以联系,但是它们毕竟是相互区别的两个空间,其转化存在一定困难性和危险性,转换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埋藏着对结果产生破坏性的因素。根据社会角色理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形形的社会角色,大学生也同时扮演者现实角色也和虚拟角色。无论是在社交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致使主人公达不到角色期待而给他人留下消极印象,从而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从研究客体来看,人人网已成为国内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实名制。人人网的前身是校内网,于2005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一词的定位让许多大学生用户产生信赖感,填写姓名、学校、家乡等真实信息并利用它们来搜索可能认识的或期望认识的人。2009年,已经拥有一定数量学生用户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并于2010年底跃居中国SNS市场活跃账户份额第一位。从校内到人人,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可参与,这一转变给大学生扩展人际关系网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用户不仅可以结识同学、同乡,还可以结识更多社会上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

然而,这种变换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被大量的耀眼数据所隐蔽。虚假账户、僵尸账户的出现,以做广告等为目的的功利性互动的增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对人人网的信赖度。因此,大学生向人人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们以人人网作为社交网络一个代表,不难看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可谓喜忧参半。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米尔格兰姆提出了“六度分隔理论”,即在现代社会,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这一理论在现实中一次次被验证。网络极大地扩展了熟人的范围,进而使得人际交往由过去的熟人社交向弱熟人社交转变。正如威尔曼所言,社交网络提供的是弱纽带的人际联系,现实生活中则提供了强纽带的联系。有专家也认为,社交网络使人际交往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联系速度加快,而且使人际交往从原先的“点对点”、“点对面”的熟悉的强联系人群拓展到了遥远而陌生的弱联系人群,呈现出“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新形态。可见,在弱熟人社交下,虽然交际圈有所拓展,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则趋于淡化,信任度也在降低。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较多处于公共空间,如教室、图书馆、餐厅、派对、集体宿舍等之中,个人的交往行为无法摆脱周围环境的客观制约。而社交网络的出现,对原有的公共空间进行了重新分割,使得现实的公共空间被分割为私人空间的碎片。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联通了网络,个人霎时即可“脱离”公共空间而进入私人领地。这一现象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中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而愈加明显。令人赞叹的是,网络更在不同的私人空间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种私人空间的共享形成了无限的网络空间。借助于网络,个人可以最终摆脱公共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展私人空间,并自由地选择沟通对象,构建理想的共享空间、交际圈子。这种公共空间私人化、私人空间共享化的趋势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了现实人际交流方式“严重退化”的现象。如正在上课的教室中,经常会出现大学生面对笔记本电脑、深陷私人空当中,教室内大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变得少之又少;同一宿舍的室友,有事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社交工具来交流。长期如此,这必定会对这些同学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面的。一方而,社交网络维持并强化了传统人际交往所难以维系的人际关系,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网络创造的“虚拟现实”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不同角色、理想自我的场所;网络对公共空间的分隔,为大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个人空间,增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网络人际交往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现实人际交往的退化,人与人之间情感与可信度的下降,集体认同感、归属感淡化等。

浅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利于弊,一方面经常使用社交网络发展人际关系的大学生不应该忘记现实中的直接交友途径;另一方面,不常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应该适当利用网络这一新平台来拓展自己的交友圈。总而言之,对于社交网络,我们要用清醒的头脑看待它的多方面影响,趋利避害,给虚拟到现实一个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年7月.

[2]易观网 2011年Q1中国SNS市场活跃账户份额[R]2011年5月.

[3]黄少华 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J]社会科学研究 2002年7月.

[4]郭东 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