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应用
1.简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都是以主体的地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思考,思维不仅受到局限,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以人为本所注重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所进行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首先是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合理的设置教学的内容,并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注重知识讲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实现课堂以生为本。
2.简述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策略
2.1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想要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应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对教学管理目标的优化和调整。教学管理既包含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也包含对学生的管理。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自身和教学管理工作间的紧密关系,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来。并且也应重新审视自身与学生间的关系,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主动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继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对于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作为校方也可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宣传和教育工作,继而帮助学校全体教职工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同时给全体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让教学管理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2.2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来讲,应将学生当作工作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将“以学生为本”理念,切实贯彻和落实到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当中去,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并且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中行小学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校以及课堂表现,也应对学生校外生活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由于中小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导致其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及时引导、教育和管理。当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仅应做到传道受业和解惑,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实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和校外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从而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思想价值观念,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备针对有效性。
2.3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对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来讲,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其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机制,更是确保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有效开展和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科学合理性,通常将制约教师行为当作主要目的,继而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以人为本”理念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切实提升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价值。学校应充分依据“以人为本”理念,构建起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突出人性化管理的特征,让教师真切的体会到学校对自身的人文关怀,从而有效激发学校全体教师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摘要:针对丽水学院入学新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这一实际状况,从管理层面就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作出思考:丽水学院只有遵循“育人为主,终生教育”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指导思想,树立以“效益为主”的教学管理思想,才能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保学生的英语水平。
丽水学院入学新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语言知识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都还没有过关。学院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学院管理层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定符合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管理指导思想。下文试从管理层面对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谈点个人思考。
一、确立“育人为主,终生教育”的教育理念
古今中外的学校担负着相同的使命:育人。学校不以育人为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学校工作可以分为育人和管理两方面,育人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没有管理,就难以保证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不以育人为主,学校管理就偏离了方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最终教育,而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终生教育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为此,学院应遵循“育人为主,终生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大学阶段应把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漠视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就不是育人,而是践踏生命,与育人的根本宗旨相背离;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管理,学校工作重点是教学,教学无成就就意味着学校管理的失败;学校一切工作为育人服务,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应首先满足育人工作的需要;服务育人的好坏是评价学校各方面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学校任何活动都要有利于育人;要发挥管理的导向、评价和激励功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要把教师的育人能力、态度和效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管理者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育人管理专家。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帮助学生通过各类英语能力考试,还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国内学者已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要完成对学生进行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学院应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教风严谨、和谐宽松的人文氛围。“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大的软件,是学校发展、竞争的本钱。优秀的学校是靠优秀的教师支撑的,而教师的成长既需要自己努力上进,更需要学校创造条件,培养扶植。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以教师为主,尊敬教师,发展教师。
1.规范教学活动,实行民主管理
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要实行规范管理,尊重教师对教学活动处置的知情权,以制度保证教师的话语权。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重大活动应取得教师的支持,并让英语教师参与管理,这样可激发其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管理的民主性,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2.树立教师优先的观点,培养扶植教师
目前,学院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因科研能力较弱而感到了巨大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进修以提高听说能力和获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和一些技能。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学院管理部门应该制订培训与发展方案,加大管理力度,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转变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使教师加大对本职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尊重教师治学、治教、治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风范与个性。
3.树立公仆意识
丽水学院管理部门要正确处理与二级学院的关系,学院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的关系,正确认识管理权力。学院管理者应善于倾听二级学院及大学英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师参加教学管理的机制,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从少数行政人员管理向全员参与管理发展;学院管理者除了在业务上对大学英语教师严格要求外,还应满足教师在学习、娱乐、休闲和发展等方面的合理需要;要正确认识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创造良好的环境,下放管理权限,树立公仆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由命令式向以服务性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三、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指导思想
规范的教学过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必须依靠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学院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大纲的执行,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要依靠相应的管理和检查来保证教学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与执行,确保学生的培养规格。为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丽水学院唯有以激励为主,才能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才能使学校成为教育的乐园。
1.满足教师的迫切需要
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当前的迫切需要是:减少授课时数、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小班授课、多媒体教室授课、参加培训以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专项技能的培训机会和提高学历。学院应满足大学英语教师的这些主导需要,“把政治上的激励与业务上的培养结合在一起”[4],并要注重机会的公平性。
2.学校管理制度要有激励性
大学教师自尊、爱名誉、喜欢思考、注重精神需要,对管理方式比较挑剔,强迫、压制、束缚只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信任、尊重、关心等激励方式,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让大学英语教师参与有关英语教学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做到严格执行,赏罚分明。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高智力脑力劳动,需要积极的心态来维持,积极的心态必须依靠激励。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是典型的人—人系统,管理方式会产生连锁反应。育人需要营造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环境,专横、冷漠的管理方式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学院管理者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四、树立以“效益为主”的教学管理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共同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管理工作是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开展的。任何管理工作是为了获取最大的收益,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必须以效益为主。
1.坚持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主
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大学英语教育质量最终体现为学生质量。针对学院入学新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在确保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院可大力举办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各种英语竞赛、外籍教师英语讲座、每周1次的英语角活动、每天校内英语广播、与其它院校举办多种学术活动、文化交流、为优秀学生办英语提高班和四、六级英语强化班等活动。这些内容会极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营造出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坚持以人为本
效益以人的活动为前提,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效益可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有机融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教师为本,真正把教师确立在“人”的位置上,并以这个人为中心实现领导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出高效益。
3.树立无功就是有过的观念
[关键词]纽曼;教学;大学
Abstract:Auniversityisaplaceforpassingonuniversalknowledge,themainfunctionofuniversityisteachinganduniversityisdesignedtopassonknowledge,whicharethemainthoughtofthebook“theIdeaofaUniversity”byNewman.ThispaperexpoundsNewman''''suniversityteachingthoughtandreflectstheteachinginmodernuniversities.
Keywords:Newman;teaching;university
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将来仍然是大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大大加快,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有很高的需求。大学为顺应和推动这一潮流,一定程度上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上。教学,这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功能一定程度上遭受了冲击。教授无暇顾及教学,教学效果成了学校评价教师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往往被科研成果取代。难道是大学教学的使命随着社会和大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恰恰想反,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突显的今天,比过去更需要重视、加强和改善教学。
“大学……指学生而言”[1](P20),大学为学生而设。“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1](P1)。因而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大学“首先是个接受教育的地方,是个能从众多学科中获取大量知识的地方”[1](P47),这是贯穿于纽曼的《大学的理想》的中心思想。重读此著,笔者惊喜地发现它对当今大学教学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一、教学目标:传播和推广知识与培育理智
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就是教学目标[2](P287)。教学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也是借由教学目标这一教育学范畴为最高基准点来构建的。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有直接指导作用。
关于教学目标,纽曼虽然没有直接阐述,但在他的自由教育的倡导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他理想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的传递与“理智的培育”[1](P6)。不过他更重视后者,即“开阔心智,让心智得到修正和净化,使它学会去了解,让它去消化、掌握、驾驭并使用知识,让它有能力驾驭自己的才能,包括应用、灵活性、方法、准确性、敏锐、机智、谈吐、口才等等”[1](P42)。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主张中:
首先,纽曼主张“知识本身即为目的”[1](P20)。“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1](P1),后人常常片面、断章取义地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殊不知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哲理[3](P177)。
教育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纽曼意味深长地给教育下了定义:“教育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教育就是为获得知识作准备的”[1](P17)。他所指的知识有其特殊含义,他把它称为“自由知识”。何谓“自由知识”?纽曼解释为“它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目的”[1](P32)。一方面,作为一种目的,纽曼认为,知识之所以真正高贵,之所以有价值,之所以值得追求,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结果,而是因为知识内部含有一种科学或哲学的胚芽[1](P33)。对拥有知识的人来说,它可以使他们无需四处寻找可以依托的外在目的[1](P32)。因此,知识具有无可否认的益处,“以至于在领会过程中,它是对许多思想的补充;在获取过程中,它是对许多问题的补救”[1](P24)。由此可见,纽曼所提倡的教育应当首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教学,理所当然也是为获取知识作准备的。另一方面,知识作为一种手段,纽曼认识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他说:“拥有知识还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优势并有助于他人。”[1](P24)“这种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或偶然的优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它或用它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用来应付不时之需,可以带在身边,进入市场。知识是一种习得的精神启示,是一种习惯,是一笔个人的财富,是一种内在的禀赋。”[1](P33)可见,纽曼并不反对知识的工具性,并不反对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他反复强调:不要认为这是否认对那些属于实用或机械方面技艺的特殊和现实的东西予以关注的必要性,或者说要去诋毁这些东西带来的好处,生活离不开它们,日常的福利归功于它们[1](P33)。因此,若将纽曼的“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单纯地理解为“为知识而知识”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纽曼不仅最大限度地追求“本身即为目的”的知识,而且对于知识的外在作用给予高度关注。
其次,纽曼主张“全面的智力训练”。他从教学论的角度辩证地考查了知识与智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知识的交流无疑是才智扩展或者说才智启发的条件和手段[1](P53)。另一方面,知识的这种交流并不是才智扩展或才智启发的全部过程[1](P54)。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智力就得到了扩展和启发。因为,如果不是凌驾于知识之上,而是屈从于知识,那么就会被知识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且拥有知识越多,就越会被知识所累[1](P59)。这似乎正是对当今教学现状的某种预言。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大大丰富了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大学里开设各种主题知识的讲座,举行名目繁多的考试,颁发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证书……大学不仅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背后存在的危机,反而沾沾自喜,乐此不疲地将一大堆不能接受、消化的知识塞进学生头脑之中,以至于对学生灌输太多,学生却拒绝接受一切。这正是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并且,随着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以加速度的形式迅猛发展,要想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掌握一生所用的知识,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若今天纽曼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率先指出,仅靠知识的灌输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学应当启迪学生的智力,让他学会思考,从已知去探求未知。大学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科学、方法、秩序、原则及体系为己任,注重学生的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大学成为真正的“心智训练场所”。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知识
纽曼指出:“知识按其程度变得越来越特殊时,知识就越不能成其为知识”[1](P33)。受古希腊“博雅教育”传统的影响,他认为大学传授的知识应吸纳人类所有的艺术、科学、历史和哲学等普遍知识。他说:“所有的知识是一个整体,单一的学科是整体的组成部分……知识的所有分支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知识的题材本身是紧密关联的,这正如造物主的行为和所生之物一样……过分突出一门学科,这对其余的科学是不公平的。忽视或取代一些科学,便会使另外一些科学偏离正确的目标。这样做会混淆科学与科学之间的界限,妨碍它们的作用,毁坏把它们连在一起的和谐……一门科学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时所产生的意义,与一门孤立的科学在没有其他科学的保障情况下所产生的意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1](P2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纽曼的整体性知识更多地受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强调语法、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但整体性知识是他在针对当时社会上大力鼓吹功利主义——“凡是不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的教育系统都产生不出什么好东西”[3](P177)背景下提出的,并把它置于专业知识和实用知识之上。这不仅对功利主义是一种有力的制约,对后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历史的发展往往出现惊人的相似。20世纪以来,为适应工业革命对大量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学科成为大学一度追求的热点,人文学科逐步萎缩甚至被完全排挤,产生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专门学院,同时各门学科知识广泛地被分化、细化。学生普遍接受着狭隘的专门化知识,大学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成为“铸造厂”,制造了一批批只懂技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工具”,由此产生了严重的人格分裂和文化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破坏,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重重危机。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旨在提高本国国民素质。人文学科重返大学课堂,大学先后建立了跨学科选修制度,要求理科学生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文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大学旨在整合知识的革新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总体上了解西方文化的遗产,了解现代社会,并了解实验科学的方法和影响”[3](P185)。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这与纽曼所倡导的“知识的完整性”一脉相承。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
纽曼认为,不论哪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即使在最严格的意义上,也都比过多地依靠课堂教学而实际上对心智的养成无多大裨益的教学制度可取[1](P68)。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光靠教师的传授是不够的,必须主动真实地进入知识领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使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才智增长。据此,纽曼倡导“自我教育”,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也成为自纽曼以后乃至当今世界教学改革运动的主要目标。
知识如何内化为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呢?在《大学的理想》中,纽曼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我们必须学会综合,必须讲求方法,必须掌握原则,并且通过这些原则把我们学得的东西归类定型。”[1](P59)他明确指出:才智扩展并不仅仅意味着被动地接受一堆原来不熟悉的概念……是对我们接受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入我们原先的思想内容。如果不这样,就根本谈不上才智的扩展会随之而来。当各种观念纷纷出现在我们脑海里,我们不能把它们进行相互比较,不能对它们进行系统化,也同样谈不上才智扩展。我们不仅仅只是学习,而且把所学的知识与早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对照。惟其如此,我们才会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心智在生长、在扩展[1](P54)。可见,他所说的这些方法就是联系、系统、比较的方法。因此,他进一步指出,凡是被普天下的人所公认的真正伟大的才智之士,都能把旧与新、过去与现在、远与近等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看,都能洞察这些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倘若不这样做,就不会看到整体,也看不到中心或本质所在[1](P54)。对此,他还形象地讽刺了伦敦大学的机械的教学方法,说这好比是“某种集市,各货摊之间互不相干,各自兜售堆在一起的各种货品”[1](P2)。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积累的大学生。任何压制、强迫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扼杀人性的,是与教育的原则想背驰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真正有学识、有作为的人才。
四、教学组织:让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组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组织学生,掌握教材的外部组织框架[2](P369)。可见,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组织。受其“整合的知识”内容的影响,纽曼倡导的教学场所是在一种洋溢着普遍知识的、师生教学相长和生生相互学习的益智团体,即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他认为,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学生不可能攻读每一门向他开放的学科,但一大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相互融合,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肯定也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在这一特殊团体中,他们“埋头于各自的学科,又相互竞争,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切磋,互相帮助”。这样置身于其中,个体就会“得益于一种理智的习惯”,他能够“领会知识的大框架,领会知识所基于的原理,领会知识各部分所涵盖的范围,其闪光之处和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以及它的重点和次要部分”。“要是换作另外的情况,他就无法领会这些”[1](P22)。
基于上述观点,他假设把大学分为两类,一类不为学生提供宿舍,也不督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要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考试就可以授予学位;另一类大学既没有教授,也根本不安排考试,而只是把一大群年轻人召集到一起生活三四年,然后把他们送出校门[1](P65)。而后者,纽曼声明具有前者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此,他解释到,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会凝聚成为一个整体,他会体现特定的观念,会代表一种信念,会左右某种行为规范,会提供思想及行动的准绳。它会带来活生生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形成一种生生不息、自我发展的传统,或者会形成一个所谓的‘人才汇聚地’。这种教育一经诞生就不易挥去,就会一个接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并造就不断被送入其中的每一个人”[1](P67)。
纽曼的在团体中造就彼此、相互影响的教育教学组织,不仅对开展有效的大学课堂教学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借鉴价值。但他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团体的教育意义,以至于认为只要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这种团体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没有考虑到有效地创建和组织学习团体的过程,忽视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诚然,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不可能超越本身带有的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性,他的将大学限定在“象牙塔”内的企图,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终究沦为了一场悲壮的努力。但他的自由教育,尤其是渗透在全书中的关于教学论方面的一些精辟论述,对当今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对此,做为数学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的地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重任,然而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脱离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将会大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内容其内蕴的思想教育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实践证明通过具体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为此,就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提出供参考的浅见。
一、激励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切事物的特性或事物间的关系,都中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加以描述,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般成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它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也日益广泛用于各门学科。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的发展了。科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从数学在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以此启发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
对青年一代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学应当、也有可能在这方面承担本身承担的任务。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国大部分时代是处于世界前列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我们的先辈在数学研究方面的始终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过去在数学领域中曾经有过极大光荣。目前我国数学家或有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也在一系列领域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必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极限概念时,首先通过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三国时期魏人)为了更精确的求圆周率于公元263年所创造的“割圆术”来讲述极限的思想,当时刘徽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算到3.1415,这充分说明现代的极限思想方法,最早在我国三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应用。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数学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叙述结论精练、准确,而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步步有根据,处处合乎逻辑理论的要求。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离不开推理。通过数学教学养成学生讲理的习惯。数学中要判断一个命题、猜想的真假,不是通过实践检验,而是要依靠概念的定义,依靠公理、定理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目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抽象性并不意味着它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脱离客观世界和生活实践。我们通过数学概念、结论形成过程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现实客体中抓住本质特性,抽象出概念,并逐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通过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解题的探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难题时要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说明我们不应该把辩证法作为外来的东西引入数学,而是应该从数学内容与方法中发现辩证的因素。例如有限与无限;连续与间断;直线与曲线;近似与精确;微分与积分;收敛与发散等等。这些内容都含有丰富的辩证因素,在数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实践第一的观点
数学的产生由于实践的需要,而数学发展是直接或间接由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上的需要,而刺激起来的。应结合教材阐明数学的现实性、起源及数学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发展的历史。众所周知,数学的概念和公式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有其实际的模型。所以在讲新知识时,要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概念和公式,或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再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理论上懂得实践第一观点及数学与实践的关系。
2.对立统一观点
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相互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观点在数学中到处可见,如: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之中;有理数与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之中;实数与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中。数学中矛盾双方的对立、转化是经常的,整个数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时刻抓住对立面的转化。转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算的转化;数形的转化;对立概念的转化(常量与变量,已知与未知)。利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中的矛盾所在,找出问题内部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再寻求转化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运动变化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变化是绝对的,而静止、不变是相对的,但是人类认识这些运动、变化是在无数相对静止中逐步认识的。这正如人类从无数相对真理中去认识绝对真理那样,如通过直线认识曲线,通过常量认识变量,通过近似认识精确,通过具体认识抽象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地运用变化的观点去考虑、分析和认识事物,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在讨论变速运动时,怎样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变速运动呢?在微积分中是研究该运动在某一点(即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用瞬时速度来刻划这一点的运动状态。而瞬时速度的定义过程就是认识变速运动过程。再如把曲线看作点的运动的轨迹,如果建立坐标系,再引入动点坐标,就可以使曲线与方程发生联系,从而就由代数与几何发展形成解析几何。
4.质量互变观点
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与量,它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又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当量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使物质发生质的变化。通过事物量的变化,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变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有限个无穷小量的和,仍然是无穷小量。当我们把“有限”两字变为无限时就产生了质的变化。事实上无限个无穷小量之和未必是无穷小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措施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教学谍时少
一般情况,我国物理课时往往会结合省教育厅所颁布的课时标准来确认,但是,目前我国省教育厅所颁布的物理课时标准比较少,从而导致各个学校的物理课时比较少,并不一定适应本学校的发展。通过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物理教学每年必须要至少70个课时才能够完成物理教W进度和教学任务。另外,物理每周的课时比较少,人均教学班数比较大,从而导致物理教师在进行辅导的时间比较少,大部分精力放到了作业批改和游解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减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二)错误理解新课标
新课标对于物理的要求是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从而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部分教师对其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让学生们积极的观察和调查资料,已经逐渐的成为学生们的严重课业负担。一部分教师逐渐的让探究方法当成知识点来考察学生们,并且认为教材本身内容存在着问题和不合理,最终导致学生们对于教材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新教材老方法已经普遍的存在于我国各个学校,并没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和新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依然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制约了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
(三)对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更直接的理解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随着物理新课标标准实施之后,初中教学逐渐的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等内容,将物理理论和实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但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环节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其一,教师们普遍缺乏物理实验的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实验教学并不能发挥出其价值和作用。其二,我国大部分中学都存在着物理实验配置不健全的问题,相关的配套工作也没有得到完善。
二、完善物理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新课标下的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认为物理教学的基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生活、科学以及社会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从而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终培养学生们树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二)由科学史实导入新课
物理知识在进行传授的时候,在进行磁现象讲解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入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讲解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入曹冲称象等经典故事来导入课程,从而能够有效的促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们的思维,也能够进行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三)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错误的认知,比如将三角形以及方形的圆孔白纸给学生们,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即太阳光射过小孔会成什么样的光斑,往往会回答与孔形状一样的答案,但是在走出教师的时候,通过实际实验的对比,能够得到结论就是光斑全是圆形的,所以,会给学生们带来悬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最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四)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比如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已知的长度测量方法,设置相应的情境,使用尺子对门框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能够选择合理的器具进行测量工作,并且通过不同的刻度尺进行同一个物体测量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刻度尺准确程度是由分度值来决定的,通过不同的测量精度来选择不同的刻度尺,进而为学生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将物理知识贯穿在生活实验教学中。
(五)由小实验导入新课
物理教学中小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实验道具就能够实现物理现象的体现,比如在进行液体压强讲解的时候,可以将塑料袋放到水龙头上并且绑紧,在开启水龙头不久之后就会导致塑料袋出现破裂的现象,从而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逐渐的将液体压强的物理知识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1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管理比较松散,学生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职学生普遍的学习成绩很差,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还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需要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日常开支。还有的学习成绩太差,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所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他们都还处于青春期,人格发展并不完全,比较冲动,更加重视物质,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喜欢刺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学习,或者在中考中失利,相较于上高中的同学有自卑的心理。上中职学校之后,学习不积极,时常旷课。不想与人交往,过分的封闭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缺少自控能力经常会做一些偏激的事情。中职学生普遍比较早熟,在青春期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吸引异性的注意,但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感情受挫时容易一蹶不振,做一些无知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并且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在中职学生的宿舍经常会发现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在寝室里抽烟、打扑克、喝酒等违反中职学校规定的行为。在走读学生中,还出现使用电动车甚至摩托车上学的情况,往返学校与家之间的交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良好的心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的作用,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荣誉感,给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为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基础[1]。
2.2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用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学生进行熏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积极的掌握现今的科学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增加实践的内容,因为中职学生文化课普遍比较差,实践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3化解学生与学校的矛盾:
学生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化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要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平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的减少影响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中职学校安全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3.1坚持以的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理论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情况下,我们坚持以及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影响学生情绪的消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良好的社会主义政治修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还要提升中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职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决定授课的最终成果,要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保证学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进而为学校管理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3.3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
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很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是教育淘汰的“次品”,不能为社会做任何贡献,但实际上中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型的人才,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传递教育正能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作用也不能够被家长忽视[2]。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经常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近况。不但有利于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家中的情况,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机制,在家里也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于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树立他们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理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中职学校以应用为主,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和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迈.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南方论刊,2014,04:111-112+106.
【关键词】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37-01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面临的新形势,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较重视显性的教育管理指标,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是软性任务,没有给予过多的经济投入,使教育经费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一些领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和全面理解德育教育思想,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导致了学生管理的“三不”难题:既认识不到位、装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不能及时地实践和引进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和经验。
2.学生管理工作缺少平等性
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依然在对中学阶段的模式进行着延续,将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采取的管理手段是自上而下的强管理,对学生实施的是一种刚性的量化考核细则。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统一化、标准化、权威性和规范性过分地强调,而对学生的情感、个性、需求等相关因素却较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完全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
3.没有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
因为人本理念的匮乏,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成长环境的营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本教育理念的宗旨,是提升人的潜能,顺应人的成长规律,进而全方面地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网络教育时代,社会发展状况对独生子女的心理成长过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心理状况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同时特征也复杂而多变。
但由于目前在硬件环境及软件设施建设方面,高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匮乏。尤其是在培养大学生能力创新方面,学生管理体制的僵硬,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同时,也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的隐性潜能,对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及发挥管理功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 在学生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
针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其教育导向是育人,目标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及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个纽带,联系着师生之间和学校成员的关系。大学生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是其核心内容。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2.采用情感化学生管理方式
作为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情感化管理主要提倡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依照其可塑性、倾向性、稳定性的特征,实施管理。利用情感化的管理方式,将制度性的规定向学生自觉的行为标准转化,使一些基础性的规范和学生管理制度最终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所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和谐。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将情感投资不断加大,使良好的感情沟通成为联系的纽带,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使情感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柔性管理成为非强制管理的重要方式。
3.有机地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的关键,是有机地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既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应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得以良性发展。尽管在高校管理中,教师的作用非常主要,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地完成学生的管理行为。不管是学生情感的交流沟通,还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实现自身全面而完善的发展。
三 结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高校管理者应将柔性的管理方式充分运用,通过柔细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使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吉龙.浅析做好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考(综合版),2013(6)
[2]邓丽娜.新形势下如何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西青年,2013(10)
[3]古冬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
新课程理念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小面粉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使我备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当然,由于研究学习的时间太长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不尽人意,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这才是我们新的课堂教学取得的最大收获吧。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因势利导要及时
>> 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的影响 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分析 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影响分析 “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习惯影响调查分析 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习惯影响 关于财务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影响的调查分析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 论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信息变化的影响 网络财务对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余额宝对大学生理财意识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财务报表分析对研究公司理财的影响 家庭对高中生理财教育方式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营转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运用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财技能。此外,学校可开展理财主题班会、正文、演讲、理财规划比赛一系列活动,运用校园广播等具有宣传性栏目为学生营射出健康、合理理财的财务管理氛围,重返展现理财途径的多样性、新颖性等,进一步再次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理财思想。
(二)运用综合性、多样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财务管理中学习理财知识,应依照不用学习阶段展开有针对性学习,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选取,通过运用综合性、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例如:案例、情境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讲解理财工具时需以财务管理的专业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价值对应案例的辅助,运用具体的案例去分析、讨论以及展示各项理财决策方法以及可行性技术,进而加深了财务管理在理论上的认知。由于学生的学习出于封闭式学校环境当中,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事先人为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理财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更融洽的实现知识、应用的转化,最终出现了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局面。所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理财思想学习过程中,应做到高质量的学习全方位提升理财思想观念。
(三)运用网络信息创造出新的理财环境
由于财务管理的教学需要借助网络信息的大环境去创新理财环境,同时理财教育的落实与深入需要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商业营销进行辨别与判断的综合性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消费中具备抵制诱惑能力。由于信用卡产业等理财消费观念的兴起与推广,学生在消费方面提升了支出的额度,经常产生非理性的一系列消费行为或活动。作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与转变的学生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与诱惑,不断激发他们产生众多消费心理,同时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合理支配造成负担与压力。因而,需要通过引导他们转变理财观念去正确理财,运用网络信息创造一些新的理财环境,才能运用科学化的理财决策去战胜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四)协助学生正确树立起理财思想
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两个观念即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收益间的重要关系等,同时又是实现理财投资的两大重要原则。部分学生在认知资金的时间价值方面,片面认为储蓄存在不合理性;在认知风险收益关系方面,可将自身的余钱投于股票市场中,风险越高获取的收益本应越高,但由于没有掌控投资市场的相关知识,知识高风险的投资并没有显著回报。因此,需要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令学生剔除掉传统错误的理财思想,并将学习的财务管理原理运用至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学会正确、合理理财的方法掌控自身资金投资状况,有利于在风险与收益间构建安全的防火墙。与此同时,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理财智商,培养与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理财思想及观念,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理财思想和习惯。
(五)增设理财的训练与操作教学
学生的理财能力在实训方面学校应该增设相应的实训操作,运用财务管理的教学令学生在课上掌握已学的理财知识与方法,而通过理财实训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例如:运用WPS中EXCEL软件解决财务管理在计算方面的复杂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理财思想的教学板块,运用手机、互联网等进行处理是最佳方式。首先访问新浪网址获取财经资讯等,并选择学生自身热爱的财务公司等,而后使用手机边界工具去查看该公司在市场中的股票信息,价值自身认知与评价展开激烈式讨论。最终运用软件将该公司季度股票跌涨趋势做成表格与图表,计算出整体投资的理财收益,间接提升了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将实训教学、移动学习进行密切结合
在二十一世界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实施移动式教育令学生具有移动学习机会是当代教学特点之一。而移动教育主要运用便携式移动网络环境、多媒体等教学新技术,去灵活、多变的去实现教学实训活动,巧妙与移动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其中部分实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移动教育的资源,把电子教学文档以文本、视频等形式组合在一起,学生最大想程度实现了移动学习,可通过手机等及时查询、检索以及共享等,该种方式解决了受传统学习模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学习时间上得到了延续、在空间上得到了拓展,还消除了对理财交流的障碍,令理财学习的模式变得简单化,展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等,因此有必要将实训教学、移动学习结合起来,转变与提升学生的理财思想及能力。
三、总结
通过对财务管理在教学中对学生理财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分析,体现在理清风险、收益在理论上的基本关系,以及强调学生自身的资金、时间价值在理论上的基本思想等。而后通过提升学生自身对理财的关注程度、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造理财新环境、增设实训操作等教学以及结合移动学习多项可行性对策,去全方位、多角度去提升学生自身对理财的认知,转变理财思想,并将在教学中学习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在实际理财行为活动中,获取更多个人理财收益。
参考文献:
[1]张爱辉.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分析[J].西安外事学院教学改革,2015,10(2):117-129
[2]张文珂,张芳芳,卓敏.财务管理教学对学生理财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和作用[J].群言堂,2013,8(10):51-53
[3]张跃.财务管理教学对学生理财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和作用[J].绿色财会,2013,6(10):32-35
[4]华婷婷.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分析[J].经济观察,2011,12(8):64-67
[5]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2):59-61
[6]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9(27):132
[7]康玲.中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大学[J].研究与评价,2010,9(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