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热爱生命的事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题的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特别就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与叛逆意识同步增长。往往看重“自尊”却漠视生命,看重“自我”却漠视他人。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类事例:一些青少年因不满老师、家长的教育,或者因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缺乏抗挫折能力,动辄就选择轻生。痛失花季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的一项极其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
1.2 教学目标
1.2.1 认知目标: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会有很多艰难曲折。 懂得只有珍爱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1.2.2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信心 养成乐观 豁达的性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价值, 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4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为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价值。
第二课时:以“尊重生命”为课题,学会肯定生命、悦纳生命,懂得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显光彩。
2. 教学方法
2.1 以丰富的课内外资料充实课堂、感动学生。
2.2 以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讨论、辩论、调查采访、讲故事、表演等。
2.3 运用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强化感官效果。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1 导入。多媒体投影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优美的文章,感动学生引发思考。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3.2 讲授新课
3.2.1 故事会——热爱生命。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及课本中的资料故事。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演总结:动人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生活是美好的,有时又充满磨难。面对挫折该怎么办?怎样战胜磨难走向成熟?听了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3.2.2 讨论——面对生死抉择怎么办?通过“生死抉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比,体会生命的可贵,坚定求生的信心和勇气。
资料:美国18岁的约翰。汤姆森自救事例。
中国少年野外游遇险。
问题:同样面临险境,为什么结果不同?面临险境,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总结: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遇到险境 困难,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等待 放弃,我们应该奋力自救。你知道遇到下列险境如何自救吗?
3.2.3 表演——险境自救。①地震了;②发生火灾了;③意外受伤流血了;④不慎吸入异物了;⑤有人落水了。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判与表扬,特别强调救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教会学生基本的自救方法。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一直是教学领域中相对重要的内容,政治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更对其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确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政治教学相对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本文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应用
讨论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发挥政治学习自主性,多发问、多探究,在教学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政治学习的效果。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实践中,正确性、科学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讨论,结合讨论式教学特点,设计教学策略,才能确保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综合水平。
一、巧用案例展开讨论
案例式讨论教学法能将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具体的事例中,优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七年级下册《遵纪守法》教学中,以实际案例的展示让学生讨论实际发生事件中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作用,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使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融会贯通。同时,可组织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法律观点更明确、更清晰。可见,讨论式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讨论形式可以相互交错进行应用,还可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遵纪守法》教学中,利用案例式讨论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查找、分析,确定讨论的核心问题。例如以“法律护我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要结合法律的保护作用进行案例的选择、分析。如,应用法律解决未成年人遭遇的家暴问题;当遇到社会青年、闲散人员敲诈、勒索应如何处理等。其次,对挑选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筛选,一方面,案例要紧贴主题、突出主题。另一方面,案例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太深奥,以免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在教学前,针对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案例,初一学生小明、小亮,受到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胁迫,被他人勒索钱财。小明将此事告诉了哥哥,让哥哥招人教训那几个学生;小亮将此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再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该事例中,他们谁的做法可取,能制止他人的不当行为,更好的保护自己。学生带着对案例结果的猜想和疑问,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预习了新知识,还加深了对法律保护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约束性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更好的实现了政治教学的目的。第四,在教学中、有组织、有方向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生观点进行分组,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统一观点。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第五,重视课后对学生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知识模型,以加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结合主题自由讨论
自由式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自由”发挥前提下通过探索、讨论,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问、思考、获知的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其有意识的去探索、认知。另一方面,对知识的讨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并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使其形成对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例二,在七年级下册《热爱生命》的教学中,第一,让学生自由讨论生命,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等的探究。另一方面,可准确的掌握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差异,更好的掌握教学方向。第二,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对“生命只有一次”有点茫然,他们对神秘的穿越、鬼神之说却较有兴趣。在教学中,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思想,留给他们认清事实的机会。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让学生在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中感受生命的珍贵。逐渐的剥开灵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科学的、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再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逐渐的纠正学生对生命的不正确认知,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又如,学生对生命的狭义理解,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拓展学生“爱生命”的领域,使其化小爱为大爱。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总结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对生命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勇敢的面对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热爱生命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不同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法联用展开讨论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其单一的应用易压制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第一,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和谐性。使学生的心理空间能够在教学中得到释放。如《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学生对什么是好习惯先要有一个认识,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好的习惯(如有计划的消防、节约习惯、节省习惯等),给学生指一个方向,但不易细致的阐述好习惯、坏习惯等,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理清自身习惯的对与否,结合学习,能积极改正不良习惯,发扬优秀作风。第二,将案例式讨论、自由式讨论等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联合应用(如例一、例二),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营造活跃的、适合讨论的教学气氛。第三,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联合应用,如例一。可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更深入、更深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能盲目、孤立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根本,配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政治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何小芳.浅析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05):101-102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你所拥有的美好时光,我们要学会生存,珍爱生命,让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沐浴一生平安,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同时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做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二、学习目标分析
1.通过此次班会的召开,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是乡村小学,孩子接触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稍逊一筹,为此我设计了“珍爱生命”这一活动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判断紧急情况,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活动是小学心育课堂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我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原则,即全体性、主体性、活动性、情感性、开放性和过程性。每一项小活动的目标都是具体、明确的,实施中好操作、易实现。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
2.诗歌《生命灿烂如花》《给生命一个笑脸》。
3.名人的照片,个人资料。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实施过程
本次班会分为三个环节:生命如花;笑对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由甲、乙两位主持人来主持。
(一)生命如花
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乙: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学生一齐背诵: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就像那喷泉一样,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它就像傍晚的晚霞一样,是那么的美好;它就像二月的鲜花一样,是那么的美丽却短暂。
甲、乙(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时光,乌兰花小学四年(一)班“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然后请邵未来同学演讲《生命灿烂如花》,用心感受自己如花的生命。
(二)笑对人生
通过投影出示一组少年儿童自杀的材料,接着请同学们谈一谈看完材料后的心情怎样?然后主持人甲引入汶川地震逃生的事例,再由主持人乙采访同学:“看完材料,你又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最后由宫月同学朗诵《给生命一个笑脸》,接着投影出示地震中受灾群众的坚强笑脸的图片、照片、刘翔照片资料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需要笑脸,有了笑脸,生命才拥有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招手的精神!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一环节中,桑兰是主角,该环节中,教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桑兰的诗,让我们健全的人也聆听一下她的心声。
我的梦
我是桑兰。我又回来了!在三年前的纽约,我在跳马比赛时摔了下来;亮如白昼的大厅,刹那间一片漆黑。――我的梦破碎了。无数的奖牌,雪花般地从天而降,却唯独没有落在我的脖颈上――我觉得好冷好冷。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跌了下来,它挣扎着、挣扎着,又飞向了天空,越飞越远――它好美啊!朦胧中,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关切着我的黑眼睛、蓝眼睛,它告诉我:桑兰,你站起来!今天,我回来了。我要告诉所有的亲人们:“我已经站起来了!”
听了桑兰的话,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相信每一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和我一样被感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命的可贵。
七、深化主题
1.联系实际:2008年5月12日,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还记得吗?是啊,这个日子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它夺去了几万个鲜活的生命。我想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拓宽知识面,了解有关生命的格言。
――生命是平凡的,让我们去创造出不平凡的生命吧!
――生命似色彩,为世界增添一份生机。
――生命如火苗,你珍爱它,它会更旺盛,你吹灭它,它将无法再生。
最后教师提问:
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几个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最遗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是学生感悟阶段,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生:我最遗憾的是我还没有长大,不能好好报答妈妈……
生:我最想做的事是给妈妈捶捶背,因为妈妈身体不好,为了我她受了好多苦……
生:我最想做的事是给爷爷好吃的,因为爷爷爱我、疼我……
八、总结和反思
同学们,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珍爱生命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要勇于奉献,就要相信科学,珍惜时间,生命没有贵贱,只有长短。珍爱生命,不等于苟且偷生,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即使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平静地渡过这平凡的每一天。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生命的最大价值在于贡献,如果大家都为社会作出贡献,那么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平凡的岗位也能作出贡献,所以我们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你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读书,只有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为生命的更加精彩贡献力量。每天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积累很多很多。
积极整合生命教育资源
学校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在小学的语文、音乐、美术、科学、思德等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通过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欣赏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学校要求成立生命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小组,因时制宜,编制校本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畅通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渠道和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渠道,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等各种资源,努力打造立体化、多方位的生命教育格局,使学生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将已有的特色活动加入生命教育,如艺术体操―生命的舞蹈、少年交警―生命的敬畏、书法教育―生命的共振、消防演练―生命的保护、关爱动物―生命的传递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真切、更为丰盈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提升教师生命教育水平
优化教学管理是生命教育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深入学习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与经验,做到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安排生命教育,钻研教材联系生命教育,备课时设计生命教育,教学中体现生命教学,评课时涉及生命教育,教研时研究生命教学。同时将生命教育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并要求全体教师分学科、分年级段开展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及时总结、分析、探究、交流,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专业水平,为生命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德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校情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地集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升旗仪式、办主题黑板报、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蕴涵革命传统的故事等一系列宣传生命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理念注入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校园文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生命与自我和谐、生命与社会和谐、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时,先是将心育课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各班建立了心理信箱,成立了心语小屋咨询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挖掘心育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写在教案上,定期检查学习笔记,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进行交流。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生命教育:一是人性化教育。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敬的师生关系,教研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的讨论性问题,要求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二是个性化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发散性的思维、标新立异的答案。学校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有信心去思考,重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给学生心理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
多面拓展生命教育领域
1、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
2、生命因为独特而美。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称颂的。无论多么渺小的生命都是宇宙的宠儿,每一个生命都是绚丽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奇迹!
3、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商人,还是工资微不足道的打工人员;无论是叱咤风云的领导,还是默默无闻的工人都只有一次。可如今,人类越来越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酒后驾车、因一点点的挫折而自杀的事例越来越多。人们变得越来越贪婪,只懂得享受生活、寻求刺激,而忘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4、呱呱坠地 珍重生命 享受生活 默默无闻 乘风破浪 挑战极限
5、生命因和谐而美,大树撑起了清凉的树荫,小鸟一展美丽的歌喉,花儿吐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生命个体都相互依存,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
6、人,生命只有一次。小林浩教会了我勇敢与坚强,珍惜生命,珍爱生命,珍重生命,是生命给了我们一切,它是圣洁不可侵犯的,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他。在他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或许没有受到沉痛的教训,就不会懂得他的价值,但你一定要把握生命之舟,生命只有一次!
7、生命是一支蜡烛,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你都可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奉献自己。你可以在朦胧的黑夜里用强烈的光芒照亮一方,也可以在冰冷的寒风中,用博大的爱去温暖整个世界。
8、珍爱生命 时光荏苒 生命无限 白驹过隙 生命可贵 生命无价
11、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生命之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精彩,创造一个有关生命的奇迹,是每一个人都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12、任何一个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人们,难道会在这样的情景面前无动于衷?面对这样顽强坚韧的小草、这样知难不惧的小草,面对这样令人扼腕感叹的生命奇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感到生命无比充实浑厚,灵魂无比高尚健全……在这样的时刻,任何言语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
13、当我们看到小草青青,树影婆娑时,当我们听到虫吟乌鸣,笑语欢歌时,当我们闻到百花芬芳,清新空气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美!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心脏有节奏地跳动时,当我们端详蛛网上一只奋力挣扎的飞蛾时,当我们俯视生长在岩石上碧绿的苔藓时,当我们目睹大千世界中无数妙趣横生的生命景象时,我们惊奇地呼喊:生命,是那么美!
14、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离别最甚。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那么为了把握这份特别的美,就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拒绝伤害的侵袭,留给生命一份纯净,让它成长在自己的本色中,不要在很多已成过往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因为倘若它被封存起来,也便不再真实了。
15、生命因多彩而美。在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春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盎然生机;在小荷尖尖,枝繁叶茂的夏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热烈蓬勃;在瓜果遍地,金桂飘香的秋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成熟丰美;在红梅傲雪,松柏常青的冬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忍执著。
16、我们总是在河的此岸观望彼岸,在现在观望未来。所有向往是美好的,代表着对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盏灯,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边的一切。
17、所有的事情在生命的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吕凯特曾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要以为,不伤害自己就叫做珍惜生命,如果你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没有朝气,没有生机,难道你能问心无愧地说:我珍惜生命了吗?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曾写道:“我们不能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我们要在战斗中当一名闯将”让我们鼓起勇气,升起理想的帆,时刻乘风破浪!
18、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拥有它一年的轮回,儿女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伴着父母班驳的青丝,生命以它自己的姿态存在我们的周围,无声地流淌,悄悄地演绎,只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把它们忽略了,用心去留意,你会惊诧于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惊诧于冰天雪地中孕育的勃勃生机,可你知道,最是那春寒料峭中的春意开创了生命的奇迹,最是那划破寒冷的第一枝嫩芽写满了生命的崇敬。()
19、小草仿佛在无声地向你诉说,生机是这样地不可扼制,生命竟是这样的顽强和珍贵。我知道它要向我倾诉什么。无比困厄的环境,无以想象的艰难,无与伦比的勇气,给在红尘俗世中挣扎、跌落、失意的人们以启迪、暗示和鼓舞,生命就是拼搏,就是战胜自己,锤炼自己,升华自己。
20、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而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所以,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21、人生是一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人们都过,人生是一杯无色的酒,是苦是甜,人们都喝,在这匆匆的岁月里,生命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在阳光下,慢慢地绽开,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朵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挑战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
22、属于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在这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这正如那不为人知、寂寞生长的野草,只有异常沉重的付出,才能换来无比丰硕的甜美。渺小与伟大、可悲与丰富、失意与重塑、挫折与幸运……只有珍爱生命,把握自己,才能抛弃渺小、可悲、失意和挫折,拥抱伟大、丰富、重塑和幸运。要知道,生命是这样的可贵,连小草也在不断挑战极限、完善自我呵!
1.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生命教育贯穿一个人发展的始终,它主要强调生命的主体性,通过各类形式的活动来强化生命的重要性。从教育角度而言,生命教育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引导其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在遇到挫折时,敢于面对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2.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尊重。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时,必须热爱和关怀学生,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和自身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第二,遵循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并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生命安全威胁,不断提升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贯穿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最后,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由于每个小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全体学生,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尽量开展形式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以照顾全体,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案例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案例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实事,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努力求生、与命运抗衡的一幕,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选取视频的时候,必须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不宜出现血淋淋的一面,主要突出正面内容,即地震中的人们如何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与生命抗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一段视频的播放作为整堂课的引入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自然地引入到《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告诉学生们生命的价值,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贯穿生命安全教育,引领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然后体会文章的主旨;可以采取个别提问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然后语文教师整合学生的答案,提出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对比式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两篇关于生命安全的文章,对比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同时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3.习作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来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多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完有关生命安全的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生命安全的话题,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定,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发散思维。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例来描述自己对生命的见解和感受。小学生视野范围比较狭小,教师可以先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做示范。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处处渗透着生命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理应自觉肩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在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整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更加系统与丰富,进而思考生命教育的价值,并懂得珍爱生命,呵护生命,领悟生命的可贵。
一.依托文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关于生命话题的作品,如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八年级上册的《生命的意义》,九年级下册的《热爱生命》、《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等。凭借这些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味作品的生命情怀,感悟生命的不朽与坚韧。
《享受生活》的作者海伦・凯勒,一位因病导致又聋又哑又瞎的小女孩,身体极度残疾,厄运折磨得她痛不欲生,苦不堪言,但她并没有丝毫的胆怯、哀怨,更没有自暴自弃,依然微笑着面对人生坎坷与挫折,依然微笑着迎接生活中每一个灿烂的朝霞,因为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拥抱生活的热情。“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她不愿也不甘心生活在别人怜悯的目光里,她用行动向世人宣告,即便是一个残疾人,依然可以做一个不比常人逊色的人,依然可以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来。于是她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用真情、真心、真意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写下了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在孤寂中“看”到的最亮丽的风景,“听”到的最动人的声音。她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和真实的体验,彰显着令人膜拜的生命韧性,触动着每一个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人的心弦。这就足以引起中学生的思考:有着敏锐的耳朵,有着明亮的眼睛,有着健全的体格,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生命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热爱生命》的主人公――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他身处绝境,濒临死亡,在求生的旅途中遭遇种种不幸:寒冷、饥饿、伤痛、野兽、恐惧、孤独、迷路等同时向他袭来,使他一度产生死亡的念头,但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和对生命的渴求却不肯向困难低头,毅然竭尽生命全力扫除阻挡他生活下去的一切障碍。他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人忍受痛苦顽强求生的刚强和热爱生命的勇气,彰显着生命的伟岸和强大。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本身蕴藏的巨大潜能,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拥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这位主人公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硬汉子。
“一棵小树,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她启迪我们:上帝在给我们关闭一扇门时,也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大门。通过学习这类生命主题的文章,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人生更有价值,达到渗透教育的目的。
二.启发思考,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
学,源于思,起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对于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教师更要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有如剥笋般启发学生思考,进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事物蕴含的道理。学习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我就要求学生思考:1、在文中,化妆师认为人的表相化妆有哪几个境界?2、化妆师由表相化妆联想到什么?3、通过与化妆师的对话,“我”体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设计这几个逐渐深入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更加理解“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这几句话的意义:它淡化了化妆本身的作用,而强调更深层的意义,即一种生活态度和风度,人不应该只注重表面,更应该注重培养内在气质,要通过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等方式来充盈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灿烂,从而明白了生命的化妆里的智慧和真谛,进一步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正像林先生所说,我们要“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出灿烂之光。
三.喷薄激情,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我还发现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启迪。八年级上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的重要片段《生命的意义》、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等,这些课文均全方位、多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辉,加强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情感领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渗透着生命情感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理应喷薄激情――“披文入情”。如在讲授《紫藤萝瀑布》时,一方面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让学生通过看绘声绘色的图画来感受紫藤萝花绽放的繁茂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擎起想象思维的空间,对没有感知过的事物也能够具有清晰的表象,使学生透过文字看画面,透过语言看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我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品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由盛开的紫藤萝瀑布领悟到人生哲理:花和人虽会遭遇种种的不幸,但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只要你荡起双桨,扯起生命的风帆,勇于迎接挑战,你也会再次盛开,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去。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开展生命讨论,促进生命交流,探究文本中的生命意义。
四.唤起爱心,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
在学习完《生命的意义》后,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仅有一次,它是父母赐给的,我们不仅无权随意挥霍自己的生命,而且要为了更多关爱我们的人们,涌动爱心,奉献爱心,履行生命教育的义务。
《语文》八年级(下)第22课《散步》,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散步过程中,开头一家人很温馨,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但后来产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学生很容易从课文中寻找到答案,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主旨,探究本文的写作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子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对生活的使命感,对家庭的责任感。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这是人生的一种生命责任,以此唤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另外我还能由课内延向课外,联系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坠楼身亡,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湖南衡阳一名初中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通过现实中这一系列惨痛的事例,学生意识到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个体,它同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一个生命的消亡,会给亲人,给朋友带来永远的伤痛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从而自觉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
一、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及原因
(一)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近年来,校园火灾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很消极的社会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因学校未将器材配备完善,对自己使用违章大功率电器设备存在侥幸心理,总是觉得不会发生什么,在离开寝室时又不将其关闭,往往造成火灾;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学校消防设备(打破消防栓玻璃门、随意玩用灭火器、偷用应急照明灯的电池),造成在发生火灾时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火灾,减少损失;有的学生对消防安全完全持忽视甚至是漠视态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或其他方面,对消防安全知识一问三不知[2];有的学生在遇到火灾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及时报警,又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灾酿成了大灾。
(二)造成学生漠视消防安全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学校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技能培养[3]。消防安全教育的欠缺使学生对身边的安全隐患完全不懂得防范,致使学生漠视消防安全,完全不遵守学校消防规章制度,对已经发生的校园火灾不以为然。
2、学校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时,未充分发挥学生在宣传消防安全上的积极作用,未将学生纳入消防教育的主体地位[3]。许多学生还是想通过参与治理来加强自己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但是却找不到途径,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学生会参与其中。目前为止,关于消防安全的社团或学生会组织还是非常少的,甚至是没有。
3、学校采取的宣传途径还不够丰富,学校内的消防文化还不浓厚,仅仅只有少数部分学生才会认真阅读学校消防宣传手册、登陆学校关于消防知识讲解的网站、参与学校组织的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和火灾模拟演习等。
4、学生存在漠视生命的价值观。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负面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青少年存在着漠视生命和生命困惑的问题,表现为近些年来,青少年的暴力事件、自杀与杀他等极端社会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学生不重视自己生命,漠视他人生命,常常在学校里故意纵火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重视学生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重视学生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做好学校消防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工作方针的主要措施,是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是高校深化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责任意识。
三、唤起学生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的措施
(一)建立安全协会,开展安全自治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权利意识明显在增强,因此就要求学校领导更新管理理念,引入管理的机制,努力实现校园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相应的学生协会,实现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由学生向学生”的传播和发展[2]。在增强学生公益心和爱心的同时实现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在学校开展多渠道让学生参与消防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消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1、开设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用明确的文件形式落实全校新生入学后接受两个课时以上的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本校或邻校的案件,以案释法,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自己去认识、辨识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消防安全意识深入学生的脑海[1]。
2、编制一部消防教材,规范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从青少年学生特点出发,依据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组织消防部门人员和素质较高的教师,编制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和教学手册,并印制成册,发放到广大学生手中,给学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学提供规范性的教材。
3、建立一个消防安全活动室,提高学校消防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学校和消防部门资源,建立有消防教育制度和档案、有消防知识园地、有基本火灾扑救器材、有消防教育网站、有消防教学多媒体课件、有火灾预防与自救光碟的消防安全活动室。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将消防常识、逃生知识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开展一项活动,营造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主题班会、少先队队会、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学校消防演练等特色活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消防安全实践活动,将防火宣传的内容编成戏曲和歌谣进行演唱,使广大师生爱听、听懂,牢记在心。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文化氛围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年龄、文化教育、经历、情趣、需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彼此相通,在心理上相互接纳、易于沟通。对于大学校园的主体和主要防护对象,从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形成来说,一方面要将校园消防安全设施等硬件建设与大学生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构建校园消防安全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从学校消防安全文化的角度来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软环境。学校消防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有关消防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以一贯规则、语言形式、行为形式、交流合作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文化氛围。
(四)防治学生漠视生命,引导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生活;生存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学业上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社会阅历不断扩展及思维方式不断变化,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极有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排解,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将会导致心理障碍等人格缺陷的产生。国内知名教育家罗崇敏教授结合国内教育经验后提出了一个教育概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珍爱生命,懂得生活,学会生存。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总让人触目惊心。一份《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曾经考虑过自杀的中学生竟然占样本总数的20.4%,究其原因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当前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习惯于各种享受,不懂得什么是挫折,他们变得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打击;他们不懂感恩之道、生存之理;他们对生命漠视,不敢直面困难……那么如何通过生物教学提高他们珍爱生命,懂得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挖掘本学科素材,对学生进行“生物与人文修养”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
1意识到生命的伟大,珍爱生命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关注生命,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能够自觉地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并努力活出生命的意义来[5]。生命素材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重要性,传达生命的意义。例如,在讲“减数分裂”和“体内受精过程”的内容时,可以借助课件生动地展示精卵的发生,精卵的结合以及胚胎的发育,学生对此内容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而这类话题偏偏又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禁忌”的,于是教学中就可以从他们的好奇心入手,既满足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让敬畏生命深入人心。正常情况下女性一个月只产出一个卵细胞,而卵细胞的存活时间仅仅几个小时而已,虽说男性多,但由于受精过程中所发生的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等影响,最终只有一个有机会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当然,这个也需是“亿里挑一”,历经千辛万苦,最后以最优秀的姿态,赢得这个生命的奖杯。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还会时刻遇到障碍和困难,直至母亲的分娩。敢问,生命来得容易吗?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与此同时,插播一些反面教育的图片、事例,如自杀、酒驾等,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应该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个人的生命,去爱戴生他养他的父母。又例如,讲“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时,可以设置情境让同学们体验到自己的独特性。我们每个人虽然有99.9%以上的基因都相同,但有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基因差异性则决定了我们的独特性。[2]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另一个你,每个你都是绝对的独一无二,所以小草不必羡慕乔木的高大,乔木不必嫉妒鲜花的美丽,只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这个社会必有你的一席之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拥有生命的美。因此,我们应该以自己为荣,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也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由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到生命的伟大,从而去感恩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2体会生活的味道,懂得生活
《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并体现“生命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教学资源,能有效地利用,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还可以利用生活的经验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懂得正确的生活之道。例如,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三聚氰胺假奶粉事件”,引导思考,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蒙混过关”?既能巩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也能触动同学们对受害儿童的怜悯之心。例如,学习“激素调节”这一节时,组织学生对周边人群展开调查,统计糖尿病的犯病概率及分布年龄,让学生主动发现糖尿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引起学生思考,讨论糖尿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没有关系,如何防治等问题。例如,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时,介绍加酶洗衣粉该如何使用以及功能所在,还有“粉”在餐饮业中的作用。又例如,进行“免疫调节”教学时,把“艾滋病”作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讨论: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的特点、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危害;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艾滋病的防治研究进展;4)面对艾滋病及其患者,我们能够做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渗透更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4]。明白生物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可见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总之,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掌握更高的生活技能,提高更强的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体会生活的味道,懂得生活。
3正视生存的道理,学会生存
“美丽中国”,十报告第一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提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那么抓好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视生存之道,学会生存,也是生物学教师的中国梦。例如在进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授课时,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播放“低碳生活”“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及“土地荒漠化”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分组讨论、辨析、反思,使学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学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时,向学生讲授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原本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可是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乱排废气、废水、乱丢废弃物品,以致环境大受污染,影响桦尺蠖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明白“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人类的随意破坏、干扰,将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例如学习“生物进化”时,适时播放一些地球上动植物间较为奇特的生存方式。在《物种起源》发表的第三年,达尔文就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兰花借助昆虫传粉的各种器官》,达尔文在书中惊叹兰花繁殖系统途径的“无与伦比”和“几乎尽善尽美”[1]。如杏黄兜兰是我国云南特有的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物种,它具有拖鞋样式的唇瓣,这样造型奇特的花朵其实是为了诱骗传粉而专门设置的陷阱。同时,为了防止“拖鞋”积水,兜兰还进化出像房子一样的结构———中萼片。兜兰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吸引蜜蜂,但其花瓣表面甚滑,一不小心,就跌落“拖鞋”里,而蜜蜂无论如何挣扎,也不能够从中逃脱,只能通过一个狭窄的传粉通道爬出来,而经历这一过程时,蜜蜂也就完成了伟大的授粉任务。所以像兜兰诱人的香味,拖鞋似的唇瓣,房子一样的中萼片,狭窄的传粉通道……这些都是在长期的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中进化而来的。又如传粉昆虫的特殊口器,龙血树的特殊构造等事例亦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明白年轻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先学会并努力地去适应生存环境,并不断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优胜劣汰是大自然永远遵循的不二法则。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4]。环境的好与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事,生活方式有时的确很难改变,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尤其,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由于可塑性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为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3]。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强化生存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如果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能用专业知识唤起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解决生活的问题,提高生存的意识,也是生物学教师备感荣幸并能体现其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联系生物学这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由来,认识自然界物种的生存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懂得生活,并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程瑾.达尔文的猜想[J].科学世界,2009(8):14.
[2]罗燕丽.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3,38(3):39-40.
[3]朱国梁.将生态文明观融入生物学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3,38(6):15-16.
[4]裘圆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3,38(3):59-6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