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医院员工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员工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员工管理办法

第1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包括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交易活动。

第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与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行政监督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相分离的监督管理体制,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平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专家管理。

第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第二章 管理与服务机构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下同)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解决本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业务指导和考核。

第六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

(二)对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法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依法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行为;

(三)建立和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专家库;

(四)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调公共资源交易执法工作;

(五)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信息化建设;

(六)对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指导、协调;

(七)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区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第七条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卫生计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施监察、审计。

第八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为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交易保障、信息服务和监督支撑,履行下列职责:

(一)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场所及服务,并按照规定整理保存交易资料、现场监控音像资料及文字记录资料;

(二)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现场工作流程,依法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报告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协助调查;

(三)承担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四)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交易目录管理

第九条 下列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一)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政府采购项目;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业权出让项目;

(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项目;

(五)国有产权交易项目;

(六)医用物资采购项目;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其他交易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按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拟订,经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或者听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对公共资源交易目录进行调整的,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拟订调整方案,经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或者听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接受监督管理,禁止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外进行交易;未列入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可以自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第四章 交易程序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具备法定条件的,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办理项目登记手续,并在国家、省规定的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交易信息公告;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在不同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应当一致。

第十三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应当从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法律、法规对专家的产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交易文件、交易过程、交易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提出,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答复;在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作出答复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暂停交易活动的,暂停交易活动。

第十五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自依法确定公共资源交易竞得人之日起15日内,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交易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和公共资源交易竞得人,应当在交易文件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约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应当与交易文件和成交承诺文件一致,不得另行签订背离上述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合同报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五章 交易行为管理

第十七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二)擅自暂停、终止交易;

(三)拒绝签订合同或者提出额外附加条件;

(四)与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专家成员恶意串通违规实施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五)拒不配合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应当遵守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他人名义交易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项目竞得资格;

(二)恶意串通或者通过行贿等违法手段谋取竞得资格;

(三)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明材料进行质疑或者投诉;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应当遵守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应当保密的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二)与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竞争主体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三)在交易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

(五)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交易文件或者伪造、变造交易文件;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应当按照交易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征询确定公共资源交易竞得者的意向;

(二)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性意见;

(三)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玩忽职守等渎职行为;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的异议答复不满意的,可以依法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

投诉者不得以投诉为名排挤竞争对手,不得进行虚假、恶意投诉,不得阻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受理投诉,并依法予以处理:

(一)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在平台外进行交易的;

(二)不遵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现场工作规程的;

(三)法律、法规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受理投诉的。

对不属于前款规定情形的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处理,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回复给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移送时间不计算在投诉有效期时间内。

第二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处理投诉时,有权查阅、复印有关文件、资料,调查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继续进行影响投诉处理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暂停相关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协调处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五条 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主体信息、交易信息、监管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同步共享。

第二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实施主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专家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和信用管理制度,健全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并及时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布评价结果,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二十七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和履约行为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理决定抄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当事人的违法违规不良行为记录依法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 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协会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外进行交易或者规避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0元以上(含10000元)50000元以下(不含5000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暂停交易活动:

(一)未在规定的媒体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交易信息公告的;

(二)确定竞得人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交易情况书面报告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取消其1至3年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永久取消其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至3年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永久取消其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中介机构以及参与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的专家被取消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资格的,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公 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1.1 为了有效保护放射科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办法。

1.2 本办法所指员工意外伤害,主要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机器设备意外伤害、非法侵害及其它意外伤害。

2 职责

2.1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医疗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主任助理、后备干部、班组长及主要相关责任人组成。

职责:员工发生意外伤害时,根据事件等级指挥、协调各班组安排对应人力,及时处置意外伤害事件,确保科室运行秩序正常。

2.2 相关班组职责

2.2.1 各班组长应结合岗位特点,建立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当意外伤害发生后,在场员工要及时进行处置和报告,班组长和科主任根据意外伤害情况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向保卫科、总值班、分管领导报告;如事态得不到控制时,及时向公安110指挥中心求助;

2.2.2 班组长和科主任根据意外伤害情况,负责各类意外伤害信息接收,持续动态跟踪,及时向相关院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

2.2.5 科室其它相关人员:根据事件处置需要,积极配合科室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关心帮助受到意外伤害的员工,尽力保证科室人员和财务安全,履行员工应尽职责。

3 预防

3.1 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力争把各种意外伤害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3.2 当员工遇到下列情形时,必须引起警惕并做好防范,及时通知科室同事或保卫科、医疗纠纷办公室工作人员到场协助,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安全医疗事件发生初期(病人因手术、检查或在院意外死亡24小时内);

(2)医疗操作失败时(如注射、穿刺等);

(3)社会性群殴事件,伤病患者急诊抢救或住院治疗过程中,对医疗行为有不满倾向;

(4)病人或其家属严重不满倾向,有威胁语言或挑衅性动作时;

(5)酗酒、神志异常等其它意外伤害征兆事件发生时。

3.3 职工预判可能产生过激侵害行为的,可立即向总值班或保卫科报告,并要求派人到场以便及早介入,避免事态恶化;

3.4 积极配合医院开设各种意外伤害培训课程,增强职工防范意识;

3.5 定期排查科内安全隐患,维护各种医疗设备、报警系统,确保状态良好;

3.6 对意外事件个案进行风险评估、总结,预防再次发生。

4 报告

4.1 员工人身受到侵害时,在第一时间要向相关部门报告,说明个人所在位置及所发生的情况;

4.2 在场员工看到同事人身有被侵害现象时,除要帮忙协助外,及时进行劝阻和报告;相关岗位人员、班组长和科主任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制止,并视情况调配支援力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 处理

5.1 保卫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处理,如发现情况紧急,事态无法控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报告公安部门“110”指挥中心;

5.2 控制现场,尽快护送受伤害职工到医院急诊科处理伤情;

5.3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通知科内相关同志,做好支援和科内工作安排;

5.4一旦有职工受伤害事件发生,科室应与保卫科、总值班联动,处理和维护秩序,做好职工伤情处置及科内工作协调安排;

5.5 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及时报告院领导,在院领导统一指挥下,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事态失控或扩大;

5.6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积极做好恢复科室正常医疗秩序工作;

5.7 对事故现场、证物等重要材料进行拍摄记录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保护现场。

6 善后

6.1 职工工作场所意外伤害事件,由意外伤害管理部门组织调查,并限期结案;

6.2 当事人、科室要配合保卫部门、公安、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取证;

6.3 根据伤情实际情况和发生情节,维护职工权益,协调谈判处理方案,必要时支持职工通过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权益,由医院聘请律师支持诉讼。工会、妇委会等相关组织要积极介入支持;

6.4 医院为工作场所意外伤害相关人员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及时诊治、心理辅导,以及后续的跟踪;

6.5 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7 奖惩

7.1 对在预防处置职工工作场所意外伤害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突出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7.2 对职工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工作准备不周,责任落实不到位、组织指挥不利、造成人员伤亡的,根据情节轻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 应急预案

8.1 一级预案:针对轻微的跌、碰、烫伤等意外伤害,原则上由科室自行组织处理,但处理后应将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意外伤害管理部门。

第3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在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方面,主要有五方面的意见。

一是提升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发展测绘应用卫星、高中空航摄飞机、低空无人机、地面遥感等遥感系统,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对地观测数据获取设施,形成光学、雷达、激光等遥感数据获取体系,显著提高遥感数据获取水平。加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二是振兴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培育若干拥有知识产权的中高端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生产大型企业,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升装备制造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

三是提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软件研发,特别是在大型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等核心基础软件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发展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4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一、转诊、转院的审批管理

    第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首诊医疗机构和首诊医师负责制,参保人员因病确需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诊治时,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把住院审核关,严禁收治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

    第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转院原则上由低等级定点医疗机构转往高等级定点医疗机构(专科疾病除外),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院,只限于转出定点医疗机构缺少某种必须的医疗设施或对症治疗手段而无法医治的患者。

    第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确因诊疗技术、设备条件所限,诊断不明或治疗确有困难需将参保患者转往自治区本级其它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须由首诊定点医疗机构科主任提出转院意见,并提供详实的转院病情介绍,经本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审核,报自治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医保中心)审批后方可转院。急危重症参保患者需转院时,可先行转院,5日内补办转院审批手续。

    第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因诊疗技术、设备条件所限,参保人员因患疑难重症疾病需转往区外公立医疗机构诊治,须经内蒙古医院或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提出转院意见,并提供详实的转院病情介绍,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审核登记,主管院长签字加盖本院转院专用章后,自治区医保中心审批同意后方可转院。

    第五条  外转参保患者确诊后回原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原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接收患者就诊治疗,但不得挂牌住院。

    第六条  参保人员转往区外医疗机构门诊就医诊治时间为20天;住院治疗时间为60天,如病情危重需延长时间者,应在转院期满前10日内到自治区医保中心办理转院延期手续。

    第七条  经首诊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传染病、精神病患者,须经自治区医保中心办理转院手续后,方可到专科医疗机构治疗。患者自行联系医院发生的费用自付。

    二、特殊医疗项目检查和治疗的审批管理

    第八条  特殊医疗项目检查指在明确诊断过程中,医疗机构通过特殊的检查仪器、设备所进行的病情检查,单项费用在200元以上(含200元)的检查项目。如CT、核磁共振等。

    特殊治疗指为治疗某种疾病所采取的特殊治疗手段。如人工器官安装、置换,体外碎石等。

    第九条  参保人员因病需做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者,先由定点医疗机构经治医师提出建议并填写《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审批表》,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审核,主管院长签字,报自治区医保中心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检查与治疗。

    急危重参保患者需进行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时,可先行检查与治疗,5日内到自治区医保中心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条  参保人员因病确需在门诊或住院期间进行单项收费在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特殊检查和治疗,其费用结算按照《自治区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掌握特殊医疗项目检查及治疗适应症,不得随意扩大检查治疗项目。凡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中心不予支付。

第5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调剂

医院药房晚夜班因工作特点,基本只安排一名人员承担处方药品的调剂,并且主要由药士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承担。按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简称《办法》),医院药房处方调剂管理应严格依照办法相关条款进行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1]。因此,目前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药品调配管理普遍存在有违《办法》规定。鉴于此现象是许多医院药剂科基本存在的管理问题,特撰文以期引起相关管理部门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处方的调剂管理规定,探讨医院药房晚、夜班管理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管理情况 对贵阳市大型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人员均来自药剂科一线处方调配人员,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均只安排一名专业人员承担,被调查医院中普遍由具有药士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承担。

2.2 导致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管理有违《办法》规定的因素。

2.2.1 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专业职称结构和数量问题 大型医院一线处方调配人员结构主要由药士组成,同时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数量是按《办法》颁布前确定的编制和岗位,如果按《办法》要求配备一名药师和一名药士共两名调配人员承担每日晚、夜班值班调剂工作,那么在处方调剂人员现有数量的基础上将至少增加1/3左右,否则会极大影响日常处方调配工作,由于药剂科人员数量的管理需由医院决定,在不能增加处方调剂人员数量和未有上级管理部门要求必须执行《部分》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对药房晚、夜班值班调剂人员进行管理。

2.2.2 一线处方调配人员年龄及性别问题 按职称评聘要求:中级专业学校毕业专业人员评聘药师职称,需工作7年以上;由于一线处方调配人员多为女性,在获得药师职称时正是大部分人员面临更大家庭责任期间,其不可能长期承担夜班处方调配工作。通过被调查医院药房对具有《办法》赋予调剂人员: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权利的药师工作安排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其年龄或工龄的增加,管理者将其继续安排在一线处方调配工作将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因此,随着药师年龄的增大,其离开药房一线药品调剂部门的机会就越大,对于大型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主要由年轻药士构成,从而导致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有违《办法》规定。

2.2.3 传统管理习惯的影响 目前药房晚、夜班制度是多年延续的结果,由于现存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制度有违《办法》规定,通过对其他省市医院药剂科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情况的了解,药剂科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有违《办法》相关规定,在我国不是个别现象,同时,也并有一家医院因此受上级管理机构的处理,也没有相关管理机构要求须按《办法》规定改革,因此,药房领导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只能维持现状。

2.2.4 受制于传统处方调配的观念 “照方配药”是传统药房处方发药的根本,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药士、药师甚至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等,长期受制于我国传统的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接到患者的处方,习惯意识就是“照方配药”,对于《办法》只赋予药师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的责任,没有深刻的理解,放任药士承担药师应该承担的工作。

2.2.5 受传统处方调剂差错评价方法的影响 药房调剂人员药品调配出现“照方配药”的偏差结果才是差错事故认定的条件是传统处方调剂差错评价方法,这种长期传统意识不仅根植在药剂人员的思想中,同样根植在处方拟订者医师思想中,甚至也根植在患者思想中,因此,在医疗纠纷极其严重的现在,只要药品与处方相符而所至的药疗及医疗事件或事故中,药剂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极小甚至没有,医师或患者也没有意识到不具备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工作责任的药士,完全承担处方药品调剂有违《办法》相关规定。

3 讨论

《处方管理办法》是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品和管理条例》[2,6]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为规范与发挥医师、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专业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药剂科应无条件地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调整或改革自身管理条件以符合其规定要求。因此,药士独自承担医院药房晚、夜班药品调剂有违《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现象,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处方管理办法[EB/OL]. moh.省略2007.03.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EB/OL]. moh.省略 2004.06.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EB/OL].moh.省略2006.1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EB/OL]. moh.省略2004.06.04.

第6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1医院薪酬体系建设状况

经过长时间的变革与发展改进,公立性质医院的薪资管理已逐步自成体系,赋予地方和单位较多的自。更加注重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及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从重等级、重职务逐步转向以业绩、能力为导向,开始注重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经过2006年的工资改革,医院现行薪酬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绩:

1.1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也应该不同,此外薪资的水平还应当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挂钩。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任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工资要能够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现级别不同工资亦不同,并且经过考察,业务能力突出者给予加薪奖励。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薪资划分为65个级别,工人薪资划分为40个级别,因为不同岗位的工作不同,所以薪资管理部门因具体岗位具体制定薪资底线,年度审核通过的职员可晋升薪资级别以增强体现资历因素的部分。薪资不仅体现员工的资历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更是对其业绩的肯定与贡献的评定。在我国,医院等类似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薪资实施总量管理的方式,在此范围内各单位拥有自行决定权。此类单位可以在规定薪资总量范围的基础上,参照规范流程结合自身的需求,对其内部的薪资进行详细制定。使事业单位内部薪资制度改革越来越合理化———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应当有与其工作内容相称的工资水平,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员工积极性应合理利用奖励制度。公正公平的薪资制度是员工踏实努力工作的重要前提。此外,也能促使企业为自负盈亏做出努力,利于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1.2变革工资分类管理办法使其更加合理改革相应体制,以适应从事公共服务事业机构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单位要有不同的工资分类管理办法,使得事业单位的薪资体制在改革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员工的得应所得。不同类型的机构首先要实施国家统一规定。目前,具体的事业单位分类办法,正处于试验阶段,今后将逐步在试验的基础上推广。目前,暂按现行工资分类处理办法。

1.3加强调整工资体制建设根据现行聘用制度的改革需要,应加强单位工资正常调整体制建设。根据考核结果,应每年度对员工薪资水平进行重新考量与评定。为使单位工作人员薪资水平能够适应社会经济,要完善薪资体制与补贴制度。

1.4加强优秀人才以及重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制度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留住人才,让他们为医院与社会创造出巨大价值,做出贡献。此外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既有利于促使单位的收入分配调控制度改革,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5建设完善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制在对中央、地方包括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以及其分级调控、分级管理状况进行了解之后,实现部门的管理目标,调整薪资管理制度,改良薪资支付制度,理清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2医院薪酬管理概况

医院管理部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深化医院改革和管理发展开始了积极的思考与实践,几十年来医院薪资管理取得较快发展。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工医疗改革保险制度,并且不断发展深化。然而医院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医院管理者谋求改变,创新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效率与效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开展的薪酬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当中,这促使医院薪资管理的发展,薪资分配办法也呈多样化。医院的发展变革得到了我国政府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医院在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可对其内部员工制定不同的薪资分配办法,并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支配权利,医院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技术的革新等因素如何参与分配。考量不同工作的工作量,工作风险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考量,医院管理部门将管理、技术、风险、责任等要素作为工资分配的考虑因素,将工资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具体情况如下:

2.1在医院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变化首先,为使员工酬劳与实际工作相符,政府出台政策影响医院的工资发放,使得工资发放方式更有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实行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并增加了奖励制度。其次,在改革中医院将员工的档案工资与员工的岗位工资加以区别,档案工资即原工资,另外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岗位工资。

2.2改善奖金分配方式作为薪酬分配的主要内容,奖金制度是医院薪酬管理中最灵活的一部分。把奖金与绩效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热忱。

2.3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就要重视工资奖金以非货币性薪资奖励,当下工作环境的好坏,晋升空间的大小等因素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中,医院管理者经过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奖金分配制度与奖励措施,这也使医院的分配模式越来越有弹性,越来越多样化。薪酬制度创新趋势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发展,未来医院的薪酬制度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2.3.1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内在薪资指能够给予员工的非货币形式的各种奖励,比如培训以及学习机会、荣誉、奖励等。外在薪资指单位给予的有形且可以量化的货币性工资。

2.3.2将薪酬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与之前稳定甚至僵化的薪资体制不同,其能最大程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

2.3.3激励长期化通过各种方式留住关键人才和技术,稳定职工队伍,激发员工劳动热情。

2.3.4专门人员的薪酬设计专门化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特殊岗位实行独特薪酬。

2.3.5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如增加自助餐式比较自由的福利制度,让员工选择自己想要的福利。

2.3.6员工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增强员工的公平感,鼓励员工向着自己的较为满意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7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推进医院经济核算

论文摘要:文章从医疗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阐述了推进医院经济核算的具体做法,并对推进医院经济核算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医院管理者改进经济核算办法提供参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我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适时调整了经济核算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经济核算办法的计算公式

(一)核算科室薪酬的组成。科室薪酬=基础工资+效益工资±加扣款。

1、基础工资=80%标准工资

2、效益工资=2O%标准工资+奖金

(二)核算科室薪酬的发放办法

1、基础工资从收入中提取。

2、效益工资按以下办法提取:效益工资=(收入一支出)×综合考核得分的百分比×提成比例

二、核算数据的确认与归集

1、核算科室的收入以住院部和门诊收费室的实际结算数据为准进行核算。

2、核算科室的支出以财务部、医疗器械供应部、医学工程部、后勤部、药剂科、供应室等部门按实际消耗统计的数据为准进行核算。3、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核算科室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分别归类,自动实现核算数据的及时收集、存贮、汇总、传输和使用,保证医院经济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在推进医院经济核算过程中,为了打造诚信医院,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使核算科室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职能科室每月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标准》,对核算科室进行严格考核,并将综合考核结果直接与核算科室的薪酬挂钩。通过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达到了质量控制、量化管理、奖罚分明,起到了激励制约作用,从而使医院经济核算工作步入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四、取得的成效

1、通过推进医院经济核算,使医院的信誉逐渐增强。2006年完成门诊工作量78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6.8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

2、通过推进医院经济核算,使医院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医疗业务收入近2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34.5%,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3、通过推进医院经济核算,使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固定资产总值为1.8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32.6%,促进了医院快速稳步的发展。

4、通过推进医院经济核算,使医院进一步加强了成本管理。2006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成本利润率上升了28.9%,达到了合理控制和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5、通过推进医院经济核算,使医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2006年人均创收10.8万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35.2%,充分发挥了全体员工的作用,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8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首先,它是一种意识。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是常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对事的基本看法,就是做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日常工作虽然平淡,但通过精细化,却能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我们对人对事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因此,我们要树立精细意识,将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其次,它是一种理念。就是只要精细,世无难事。精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要坚持了精细管理和精细操作,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完美。同时,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的工作理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日积月累,我们的管理水平就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医院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就是一种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系统思考、目标管理、精细作业等。

第四,它是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做好精细化,自觉精细工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化逐步成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这既是个人人生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当前,医院的管理主要是经验型和粗放型,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是主要问题,医院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运营成本,就必须树立“精细”理念,引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化。实现精细管理的方法很多,内容非常丰富,任何有助于把管理工作做得精确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法都是属于精细化管理方法。如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岗位责任制、流程改造、成本核算等。

根据我院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我认为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1、注重流程化管理。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前提条件。

实施精细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我院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病人就诊量合理设置挂号、划价、收费的窗口数量,实行“一站式”服务,缩短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合理安排医技科室的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时间。同时,今年我院在改造门诊楼时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病人需要充分考虑门诊各科室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性,对现有科室的布局依照服务流程优化的要求进行整合,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

2、推进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医院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维持它的运转,就很难在同别人竞争中占优势。制度化管理的医院旨在避免“强人”治理,主张通过制度实现对医院的管理。我院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是整合制度,建章立制。自去年以来,就对全院所有岗位、每个专业进行了全面梳理,把原有岗位标准、规定和岗位责任制整合为细致的工作标准,严格对照标准现场作业,在医疗、护理、管理、质量、服务等方面切实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并编印了《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一书,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先后修订、补充、规范了首诊医疗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41项医疗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各专科护理常规197项、技术操作规范35项。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二十项制度、行政议事规则、车辆管理办法、招待费使用办法、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管理的规定以及医师外出会诊、外出进修、、科研等新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今年院职代会上,又出台了《院20__年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院工资管理规定》、《院社会保险管理规定》、《院关于器材及物品管理办法》、《院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院物业管理运行办法》等7个经营考核管理办法。据统计,从去年截止目前,我院先后共建立整合各项制度、办法、规定500多项,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3、细化财务管理。这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对医院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最核心的管理。我院新班子组建以来,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出台了关于我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院将设备科、物管科、药剂科的3名会计人员收归院财务科管理,成立成本核算小组,统一管理,加强成本核算。

4、开展院内信息统计工作。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管理,主张用数据说话。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体现数量化,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和依据。今年,我院专门开发、安装了检查费用统计软件,对全院上门诊的医生、住院医师、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数量进行全面统计。主要统计每人每天的处方数、手术次数以及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量。并以两周为一个统计周期,汇总形成统计报表,送交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有关会议上通报和公示。强化统计工作后,各项工作出现明显变化:防止了门诊处方的外流、减少了一定的漏费、打消了部分人员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懒惰思想,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院综合考评提供了依据,使我院精细化管理呈现出了新的亮点。这一举措使我们今年1—6月份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有较大提高,其中挂号收入增幅130.56%。

5、狠抓内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有制度不抓落实,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综合考核管理制度,对医院工作各环节做到严格、细致、及时的监督,并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我院坚持执行月评比、月考核、月通报制度,对各科室工作分别按照《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急救物品器材质量考核标准》、《特一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医技科室综合考核细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细则》、《机关科室工作考评标准》实行量化细化考核,并按照比例确立各科的综合得分,作为当月效益工资的奖惩依据。同时,每月还向全院公布“各科室经济效益核算表”、“医疗科室药品占有率排列表”、“效益工资考核后六名统计表”、“医疗医技科室纯利润名次排列表”等,增加透明度,起到激励的效果。

注重细节管理.集中开展清仓理库工作,对全院各病区护士长、门诊和医技科室库存物品、物管科库房进行了全面的盘查、登记和造册,全面分项进入计算机系统,作为有关科室的监管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院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耗材及物品的购进、领用、核对、报废审批制度,堵塞漏洞,控制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6、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精细化服务。这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精细化服务就是体现人性化。首先要建立一套为病人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要求,在对员工培训后共同遵守;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医院要在病人的看病时间、等待时间、看病流程、医疗费用、医院环境、医患沟通等服务上做到规范、细致、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这也会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近两年来,我院按照《陕西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狠抓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工作,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工作,不断填补本地区技术空白,以特色技术吸引病人,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强化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细化服务措施,实现“零缺陷”服务目标。发挥技术、环境、地域、服务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建设,强化名牌效应,成立了康体、介入、心脏外科、灌洗、腔镜“五大中心”,组建了特需病房,对病房进行改造装修,优化医疗环境,维护群众利益,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安全、方便、有效、低廉的医疗服务,营造融洽的医患关系。三、医院精细化管理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1、注重宣传,提高认识。医院要加大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在整个医院内部要营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不仅要让医院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能正确认识、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并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而且要让全体员工都充分认同,做到全员参与,使精细化管理工作由少数人的推动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引导、标杆引路与强制推行相结合,使广大员工在认识中行动,在行动中得到提升,不断把精细化管理推向深入。

第9篇:医院员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人事档案; 人事管理体系;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89- 02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而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经历和社会实践的重要记载,是非常重要的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对于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为人事管理服务来说,非常必要。

1 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优缺点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很多漏洞,譬如管理方式陈旧,缺乏系统管理,人事档案随意放置,缺乏保密性,容易丢失;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更新不及时或档案文件填写随意或不完整。这些都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下高效的为医院服务。

人事档案信息化,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料信息共享,利于医院各部门在人事方面的协作,合理利用人才,实现人事档案的高效利用,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更利于医院的人事管理。电子化的人事档案存储在电脑里,在进行添加或修改时,只需要简单地搜索一下关键词就可以新建或打开某个员工的所有资料,相比纸质档案更快捷方便,且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实现人事档案的更新。另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内包含的资料相比纸质资料来说更加完整,不容易缺失,也更安全,纸质文档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被人翻阅,而电子文档在电子计算机安全机制之下,只有拥有管理权限和查阅权限的人才能看到人事信息。另外,可以实现人事档案的备份,当电脑故障了也不会丢失信息,而纸质文档一般只有一份。

电子信息化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电子计算机文档的信息修改时可以不留痕迹,资料的真实性往往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电子文档的高效率,带来的是一份很小的文档就能包含很多信息,倘若档案管理系统出现安全隐患,将会给人事信息带来灾难,所以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困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问题;电子文档的可靠性不高,人们长期也来对于电脑信息的可更改和不稳定根深蒂固,所以电子文档的信息往往会被认为是虚假的,或不能作为凭据[1]。

2 构建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措施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医院人事工作的发展作用重大,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笔者认为,要建立高效的认识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中至关重要,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医院应该引进专业的人事管理人才,并通过一系列的培养计划来使其成为适合医院人事管理的专业人才。不仅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能力,还要熟悉医院人事结构及管理方式。由于人事档案信息对于医院来说是保密信息,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信息保密素质,在没有完整的信息资源查阅权限的情况下,不可以泄露任何信息给任何人。

2.2 建设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平台

根据医院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管理方针,建立适合医院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平台,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内容[2]。在构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2点是:

(1) 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信息库内的信息是真实反映所有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内容,是其经历的真实写照。为医院发展而建立的人才储备库,应该拥有传统人事档案不能比拟的信息,应该是除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外,还要与其他信息相联动,应该包括医生的医疗档案、护士的执勤档案等等所有其工作内容,反映该员工的工作能力的一切数据都能够成为其人事档案的一部分,另外,一些陈旧的纸质文档,也应该通过电子扫描等方式添加到数据库之中。建成能实现数据输入、数据整理、数据修改(权限允许下)、信息检索等多个功能的档案数据库[3]。

(2) 信息检索平台。根据医院的要求而设立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行检索,对于不同的关键词设立不同的存储字段,以方便检索,方便信息对比和查阅。通过此检索平台能够快速地找到最适合某个岗位的人,或是推荐人选,以其人事档案数据库内数据为依据而进行计算,避免出现人事管理中的舞弊现象。各个科室主要负责人能够通过检索平台对该科室的人员人事档案进行查阅,为他们平时的人员管理提供数据,方便他们提高科室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2.3 建立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能改变人事管理办法,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也不会在推出信息化管理后就发生极大的变化,毕竟很多的人事管理方法很难直接通过计算机语言来实现,所以应该建立一套适合传统人事管理办法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以达到辅助人事管理的目的。

2.4 重视人事档案的更新和维护

人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毕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实时地进行更新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这个方面是最关键的地方,档案管理人员要拥有极强的档案管理意识和高尚的人格。不仅仅要准确完整地录入每一条信息,还要及时更新每一条需要更新的信息,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懂得人事信息安全性的重要,能够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服务器的安全,保证服务器不受外部攻击以及服务器的稳定运行[4]。

3 结 语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对医院人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运用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动态的人事档案管理、全方位的人事档案数据库、高效的信息检索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地为医院的人才交流提供可用信息,为医院人事管理提供更多更科学的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 年庆娟. 浅析医院人事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94-95.

[2] 衡明慧. 关于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黑龙江档案,20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