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市场营销学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营销学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营销学的问题

第1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认同。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营销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喜欢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但是,在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1 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案例适用性低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适合教学的营销案例。但是目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实践案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案例的使用随意性比较大,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使授课更加直观和容易被学生理解,通常临时通过网络或者案例教材去寻找教学案例,并没有对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组织和设计,那么所选择的案例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就达不到预期目标。二是案例缺乏实践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现有的市场营销案例主要集中在大企业、知名公司、新兴IT产业,而中小型企业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案例较少,导致学生对案例很难接受和理解。另外有些营销学案例过于简单,仅仅限于报道式的经验总结无法满足案例教学需求,还有些案例冗长复杂,并且给出判断式的结论,没有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三是案例的本土化率低,案例教学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教学方式,国外的成熟案例比较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方便性,大多会选择成熟的国外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由于国外企业的环境和时代与当前中国所处环境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对国外环境了解较少,难以理解案例的内容,导致案例实用性不高。

1.2 案例教学方法落后

虽然很多教师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结合案例教学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从头到尾讲述案例,或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学案例,然后再根据案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给出点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外表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但是并没有体现案例教学的精髓,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对案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组织,没有激发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结合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很难达到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预期。

1.3 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在高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研究生和博士学位,在他们的追求学历过程中,主要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大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营销实践的缺乏。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教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能透过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另外很多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主要通过理论和主观想象去构造案例和解读案例,这就使编写的案例与实际情形有很大出入,导致伪案例的产生。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目前营销案例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案例教学在师资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1.4 学生的搭便车现象

在市场营销案例讨论中,集体讨论和小组准备是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会发生搭便车的现象。譬如在小组准备方式中,由于最后成绩评定是按照小组整体成绩来评定的,小组中的个别学生就会不努力,钻空子,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他们最后也会由于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高。

2 提高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2.1 选择适合的营销案例

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长期营销案例教学实践总结的经验,笔者认为营销案例的编写要符合下列条件:案例要具有系统性和目标性。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层次,循序渐进的增大案例的难度。教师在选择案例过程中,还要考虑案例涉及的背景、环境、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认同教学案例,同时还要考虑案例与教学知识点的关联度。通过案例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概念、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以及是否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二是选择的案例要具备多样性和典型性。案例的多样性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多方代表性,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既有传统行业的,又有新兴行业的,既有大公司的,也有中小企业的。典型性指的是所选择的案例具有市场普适性,学生通过该案例能够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三是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中国各个高校要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经验,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并且学校之间加强本土化案例的借鉴和交流。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拓宽案例资料收集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集选题、搜集、撰写、应用、储存、更新、发行和版权保护等各环节在内的案例选编系统。

2.2 改进教学方法

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师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要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营销案例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然后再根据逻辑判断和推理,依据所给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评估自身思路建议的优缺点。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把案例教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写出书面分析报告,为了激励学生能够提前认真准备,教师最好能够将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给予批阅,以一定比例计入到课程成绩中去,增加学生对案例分析的重要性认知。

研讨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就讨论的形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根据案例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独立思考,对于知识点比较明确,案例材料较少,较简单的案例,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小组讨论。有些案例较大,内容较复杂,涉及的营销知识点较多,问题相对较深,可以考虑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收集较全面的信息,并使学生互相启发,能够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3)分组辩论,有些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分组讨论可以让每一组成员形成并验证自己的观点,在与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对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同时在分组辩论中,由于其它观点的启发也容易形成具有创新的观点。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2.3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营销案例教学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营销实践能力是能够使案例教学法顺利进行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之一。结合教师实践以及中国市场营销教育长期注重理论教学的环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对自己实践能够进行提高,从而能够适合开展营销案例教学。(1)教师积极参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营销咨询和营销部门的策划活动不断积累营销实践。国外的一些比较知名的商学院教授,大部分都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样的师资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2)学校在组织课程设计中,可以专门请一些有高学历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营销专业人员到学校教授一定的课程,让他们根据自身积累的实践案例给学生进行分享,由于他们亲身经历的案例,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更加生动和真实,也更受学生欢迎。(3)教师要注意案例教学中自己的角色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学生积极发言的环境对于案例教学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加强自身活动组织等能力的培养。

2.4 杜绝学生搭便车现象

针对案例教学中学生搭便车现象,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对每一小组的案例讨论报告的讲述者,不能由小组自己安排,而是必须有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学生,这样学生在案例准备过程中,不能够确定自己是否是被提问者,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准备。二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例,可以针对小组成员,每一个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分别打分,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搭便车行为。

案例教学在营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够具备案例分析的能力,不然仅仅采用案例教学对于本科生市场营销教学来说只是镜花明月。国内在本科生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面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寻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案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茂涛.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11):125-126.

第2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现代市场营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引进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中职院校陆续都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然而市场营销的教育教学是一个相对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想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科学健全,且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教学体系,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市场营销人才,我们还有一段非常长的路要走。

二、当前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素质较低,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度普及,使得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层面上都属于比较差的学生,对于大部分课程的学习都缺乏正确的认知的积极地态度与兴趣,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都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被动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积极性,也没有学习动力。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

市场营销是一门随着社会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进的,以知识能力运用为主的学科,新方法、新理论等新的内容层出不穷,但是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课本却始终是一成不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课本,与现今的市场营销学科发展需求已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再者,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老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的问题非常严重,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成为学习目的,实际运用能力受到了忽视,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以知识的灌输过程为主,教学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实际市场营销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几乎是束手无策,课本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运用,而这一令人尴尬的现状正是由于过于死板且单一的教学手段造成的。

3.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如上文分析,当前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都是沿用了陈旧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模式,自然采用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着很多与现实需求不符合的地方,目前主要是通过老师命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笔试的考核,同时,在命题内容方面的知识点分布、题型类别分布、分值分布以及难度分布等方面都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对于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察。同时,当前中职学校中所采用的学分制考核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消极的影响,但是社会需求的恰恰是实用型的市场营销人才,而这一点正是大部分中职学生所没有重视的。

三、改善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建议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动机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直接动力和内部原因,而兴趣是人们从事某一项事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倘若学生将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看成是一项任务,就会导致市场营销的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反之,如果将其看成一种乐趣,则就会对市场营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强化中职市场营销课程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深刻的认识到,他们是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的,同时还要采用与中职学生心理与素质特点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良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充分按照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对于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应当果断的舍弃,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理论发展方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动态添加最新最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按照当前最为实用的营销技术与营销理论得到动态的持续更新,以确保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与有效性。

3.构建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体系。为了尽可能的缩短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新的、更加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更好地突出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具体来讲,应当结合市场营销课程特点,采用开卷与闭卷笔试、模拟操作、市场营销案例策划与分析、师生口试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在成绩判定的环节,要舍弃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片面做法,有效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操作技能培养方面的收获情况来给出综合性的评价,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向和目的上往正确的轨道上转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字中职;市场营销;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30-01

市场营销学20世纪初创立于美国,1978年引入中国并初步传播。20世纪末,市场营销学在我国也被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列为新兴的公共学科。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我们应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有高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这就需要改革市场营销教学,使之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1当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没有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他们是带着中考的挫折感踏进了中职学校的校门。他们初中学业水平较低,学习方法欠佳,严重缺乏自信。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来看,一个人的智能不能仅仅以他在学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是要看这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中职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当然问题不是单纯地来自学生本身,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观本身也存在问题。

1.2教学理念因循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教育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影响,形成了“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填鸭式”被动教学。这就使得教与学分离,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效果必然是收效甚微。教学内容采用学科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完善,但不强调其实用性。职业教育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方法、重应试轻应用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职校就按普高模式办学,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3实训实习有所欠缺。在中职学校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用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了。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模拟实训室,但是,毕竟模拟的实训室与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有些营销实践问题是不能通过校内实训就能解决的,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了解当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

2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可以将书本及所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而有效的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比如在讲品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讨论以下平时大家都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选出几个最受学生欢迎的品牌,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些品牌,进而引入为什么要有品牌以及企业的品牌策略等等,最后在讲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再布置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某一商品设计品牌。由于学生在刚一接触品牌这一知识时,受到教师的启发,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悟性也较强,在之后的学习环节中就会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

2.2加强指导,引导自主解决,扎实学生营销观念。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中职市场营销教学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学会”,还要引导学生自己“会学”,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事情做“完”,而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在讲营销调查问卷设计时,先发给学生一张标准的调查问卷,然后让学生根据问卷的样式和教材知识去归纳问卷的结构,最后根据样卷再为某产品设计一张调查问卷。教师只要最后对课堂作业进行讲评和解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行动中不断解决问题,手脑并用,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内驱力,同时又使学生的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2.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营销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2.3.1案例教学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及周边地区店铺、企业中实践,让他们搜集现有店铺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业务、组织结构、营销状况、销售收入等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再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统计资料更深入地搜集相关数据,并据此做SWOT分析,最后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2.3.2协作学习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研讨和学习,然后展示成果并开展组间的比赛。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拓展训练法等。

第4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难以适应现在教学需要。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机械地听,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主要以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实际动口动脑的机会很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教师还是沿用落后的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再加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这样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他们不去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去用丰富多彩的实际案例来吸引学生,致使学生对市场营销课失去了兴趣,这样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2. 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欠佳。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分流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比较落后,基础又很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考高中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只能选择来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为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做好铺垫。有的学生甚至是在父母的不断劝说下勉强来上学的,他们一点学习的意愿也没有,让他们学习更是很困难的事情。在上课时学生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又说话、呼呼大睡的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课堂状况,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习,进而积极去学习呢?我们必须想办法。

3. 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社会的用工需求。职业教学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它的实用性,它培养的学生是实用型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社会的用工需要,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就拿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吧,教学过程中理论的学习比较多,实践教学却相对比较缺乏。

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1. 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一个学科兴旺与否,与师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打造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是改善教学水平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是中职教育的使命,学生技能的高低、动手能力的强弱是检验中职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技能,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去办学水平比较高的高校培训学习。其次,安排专业教师直接到企业中参与营销工作,让他们熟悉市场营销工作的操作流程,明白实际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当他们具备了这些实际工作能力后,再指导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就非常容易了。最后,教师本人也要积极学习,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做一名为学生负责的好教师。

2. 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很差的学生,要想让他们回归课堂,认真学习,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内在的意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我们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式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教师要多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逐步喜欢市场营销课,从而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其次,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从简单易懂的内容入手,通过单元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得高分,自己并不差,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最后,我们要善于研究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比如在市场营销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模拟市场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收获知识。

第5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4101

1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任何理论课程学习起来都难免枯燥乏味,市场营销学也不例外,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的时候提高兴趣,并增强相关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这门学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技术,而且能够让学生实战模拟企业营销活动的具体情景,这些有针对性的演练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案例形式的教学,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之后颇具绩效,遂被视为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广受青睐。

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若干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案例,并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3.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市场营销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进入情境,结合案例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协商、讨论、总结,从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2案例教学有利于满足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要

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在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基本都是纯理论的教学,所以他们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一下子很难处理具体的营销问题,同时也达不到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实行案例教学法就能使课程教学达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的“双赢”目标,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就业,大大缩短了就业后的“磨合期”,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需求。

4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实施

为了保证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4.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也是如此,讨论前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是教师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精选案例,现在可供选择的案例很多,但并非是可以随意选择的,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企业或产品,和知识点紧密相关的案例,具有总结性或启发性的案例,如果还能兼顾到趣味性那就更加好了,这样在吸引学生参与与接受方面显然要强许多。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准备。学生要根据案例的情境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语言,拟出发言稿。

4.2案例讨论的开展

案例教学一般都以讨论的形式出现,案例教学的好坏和讨论的环境和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善于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在适当时候请他们发表意见,以各种方式加以鼓励;再次,教师切忌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对错评价,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总结和启发。

4.3案例讨论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错的评判,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参与、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可给予方向性的引导。二是,在总结案例的时候要使案例提到一定的高度,总结出启发性的结论或建议。

5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正确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实施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学生是主要角色,而教师位居次要。其次,要将所学的理论和案例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案例的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案例结合起来,锻炼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长东,余显辉.关于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的若干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杨淑霞,李涛.《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5):100.

第6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针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施《市场营销学》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从培养优秀教师、师生双向选择、使用高质量教材、改进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增多,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加,双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双语教学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双语教学的任务十分艰巨。现结合《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试点情况,探讨和分析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l期对本科同类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1.高校双语教学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采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对高等学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英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外型。这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即所开设的课程,全部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二是混合型。这是双语教学的较高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对于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比较适用,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三是半外型。这是双语教学的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时间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业知识。

2.实施《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1)《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看,《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营销思维模式的作用。从市场营销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市场营销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更好地借鉴西方营销思想的精髓,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扎实的市场营销专业功底。同时,《市场营销学》是各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其双语教学对其他专业形成很好的示范作用,能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2)《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课程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营销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各种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市场营销学》在全系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不容质疑。因此,《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能产生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本科院校要办出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必须创建自己的特色,要有特色就需要精品课程做支撑,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依托。因此,《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更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3)《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锻炼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各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这个平台,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是锻炼和培养师资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双语教学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而那种只能读不能写、只能听不能说的英语,势必对此产生影响。

(4)《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深的层次,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国外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不但能一举解决外语学习过程中 费时低效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先进营销思想与方法和国际惯例,使学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抗衡的能力,真正成为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二、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经验及限制因素1.《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经验(1)《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试点班选择。对于双语教学刚刚起步的我国本科高校来说,一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面铺得过大,要在师资条件具备的某一专业、某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由师生双向选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施双语教学学生,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则可选择低年级学生,因为其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如选择高年级学生,则其阅读能力较强。《市场营销学》的试点工作可选择低年级学生,如果其英语水平没达到要求,可选择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上双语,另外再开设相对应的中文课程。总之,在教学班的选择上,要灵活运用,不可一概而论。

(2)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根据师资、学生以及课程的特点,各高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可采取混合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的教师全程采用英语课件教学,同时,基本上采用全英文板书,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专业英语的熟悉程度、加深印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双语教学教师可50%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3)教材的引进和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外文教材。一是内容要合适,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且比较先进,以保证教学质量;二是要求文字规范,简明易读,便于中国师生教学。目前外文教材的主要来源,是国外的原版教材和教育部向高校推荐的国外优秀新教材。

(4)教师的选择。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试点时,我们应选择本科英语专业、同时研究生学历是管理类的硕士教师率先试点。因《市场营销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为保证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师的数量,各校应选派部分管理类青年教师进修,形成《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师的第二梯队。

(5)学时与考核。各高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安排一般是每周4课时,各院校应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计算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教师课时工作量应以两倍或多倍计算。课程作业要求学生采用英文答题,课程考试时应采用英文试卷,并要求部分用英文答题。

2.《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限制因素(1)语言环境匮乏。我国是非英语国家,没有天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人们既没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也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即使在那些条件最好的学校,也难以做到所有的教师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无法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

(2)师资资源不足。对双语教学而言,要求教师要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教师要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专业的教学,要么懂学科专业知识而外语又欠佳。双语教学推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的严重缺乏,《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非常薄弱,偶或有一两个专业教师既懂英语、专业水平又好,但没有形成双语教学团队。

(3)教材选取的困难。目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一个实际难题。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容表达的地道、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真正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英语接轨。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为标准或规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或者教材编写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从目前《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上着,有相当多同学认为国外教材与国内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造成理论认知的模糊。

三、提高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1.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首先遭遇的瓶颈问题就是优秀双语教师的缺乏。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所承担讲授课程科目的专业知识。我国双语教学刚刚起步,精通一门外语的专业课师资非常有限,怎样培养和选择双语人才成为关键。《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各高校配备有充足的师资,而且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不少成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有很好的英文功底,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一定能胜任《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各高校应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凭借积极导入双语教学的契机,改变教师的观:念,通过选送出国、国内培训进修等各种途径加快培养双语教学师资,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2.师生双向择优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而双语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密切相关,良好的英语基础使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两种语言的刺激,倘若英语较差,单纯的英语理解都有困难,当然谈不上有助于专业学习。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因英语基础的限制,使其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降低,有些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因此,要保证《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应采用双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是否接受双语课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陛、积极I生。

3.高品质的教材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介,也是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双语教学的经验来看,高校在刚接触双语教材时,不应全盘采用整体的国外原版教材,而应把国外原版教材中的精华与国内教材有机结合。在试点学生中推荐好的原版教材,在教学中找出各种版本的优缺点,为高校学生选择合适的《市场营销学》双语教材。同时,发动和联合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学科优秀人才,借鉴国际教材建设经验,结合本专业特色及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积极开发《市场营销学》双语教材,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7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医药营销;实践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药市场不断规范和完善,医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构建,市场对医药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渐渐浮出水面。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医药院校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化规范化的医药营销人才。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涵盖了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学科发展不成熟,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在现有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大部分院校所采取的方法是校外实践为主,校内实验课程为辅。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大学四年开设的12门专业中,仅有4门包括实验课时数,且实验课所占比例不超过1/3。除了实验课时数少之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和案例研究为主,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很少。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专业侧重的不平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既掌握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知识和技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然而在校外活动中,大部分院校所采取的方式,仅仅是让学生到一些医药企业或医疗机构去实习,所在岗位大多以销售、内勤为主,受到的主要是销售技巧方面的培训,学生很难接触到全面系统的医药知识。

(二)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有所欠缺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少医药类院校都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建设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但是从整体来看,医药类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投入——不论是校内实验室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远低于其他医学类相关专业。从校内实验室的运作情况来看,实验室资金短缺、缺乏应配备的教学实训软硬件、专业实验人员的不足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验室利用率并不高。而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不同于医学类专业有指导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带教,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一些医药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大多是一些企业的销售管理人员,形式也主要以企业给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场所为主。与公立医院相比,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这种由企业单方面付出、学校无以为报的合作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另外,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偏差。

(三)复合型师资力量不够充足

结合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担任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要有如下的专业知识背景:1.掌握基础的医药理论;2.通晓管理营销知识;3.熟悉医药企业的一般运作流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不具备上述条件。他们中一部分是医药相关专业如药学、药事管理学出身,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一部分是纯粹的管理学专业出身,对于医药行业这一特殊行业知之甚少。同时具备两方面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又因个人经历所限,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与医药企业的实际接触,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评价是整个实践教学成果的体现,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参与和认可程度,从长远来看影响着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以我校营销专业为例,虽然构建了“大一认知学习,大二素质拓展,大三社会实践,大四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但考核的主体仍然是校内教师,考核方式仍然以书面材料的撰写和校内报告为主,因此考核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有些院校甚至仅仅把理论考试作为实践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或者只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之一,在成绩考核方面话语权却相对弱小,这也造成了部分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大的现状。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对策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很多院校正在开展的一种教学探索,要点在于在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薄弱的基础上,积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缩小从学校到企业的差距,构建层次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在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的校企合作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新路子。下面笔者将基于校企合作这种框架,对解决上述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规范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兼顾理论与实践、医药与营销的融合

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因此,合理设计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实验课的课程设计要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之中,且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并且校内实验课的形式不能流于表面,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结合相关设备和软件亲身参与对医药企业运营流程的模拟。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营销方面的能力培养,应该更加重视与医药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也不应忽视作为企业对于医药营销人才的真正诉求。这一点需要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充分配合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应当共同制定一份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实践内容等方面开发出具有医药特色的营销人才的具体成长方案。

(二)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功能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创建以专业实验室,模拟药房,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等为核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例如模拟药房,要最大程度地还原药品销售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综合实训中心则旨在构建“校园内部的医药企业”,从研发、生产、物流、销售、行政、客服、财务等岗位设置,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均要贴近当代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内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该使用创新性思维,突破一直以来以企业参观、见习、毕业实习“打杂”的实践教学局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方案及方法。学校和企业应指派专人进行对接,形成流程化、体系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计,着力打造更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实习生资源;学校也可以全程监控企业内的实践内容设计及实施,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确保学生真正从实习当中受益。

(三)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双向挂职,强化师资梯队

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实施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双向挂职,共同打造兼具完备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梯队。具体做法可分为“企业导师进课堂”和“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是指通过聘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学校的特别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给予指导。我校在聘用振东集团企业导师的教学尝试下,做出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包括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应结合销售实践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拓宽校内师生的素质和眼界;校企课程共建,即分出一定的课时数,由企业导师承担,配合校内教师的理论讲授,以实践案例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性;举行企业-学校教师论坛,加强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融合和沟通。学校教师进企业是指由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一定时期的挂职锻炼,深入生产、销售一线工作环境,实际接触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的挂职经历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讲课素材贫乏无力的缺陷,对强化学校师资力量和校内实践教学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上接触到的第一手丰富信息,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给企业从更加宏观、更加专业化的角度提供建议,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四)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突出“知行合一”

在校企合作框架中,学校与企业均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考核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因此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也应充分增加企业评价所占的比重,将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充分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的各个环节。考核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所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及毕业实习报告,而更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操环节,针对学生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业绩成果来进行评价如我校在大三开展的社会实践“营销大赛”中,就把对振东集团的产品销售作为大赛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出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还要参与实际的产品销售,把销售业绩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学校和企业,在考核时各有侧重,相互结合,这样形成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也更能反映学生的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框架的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在于结合学校发展和企业条件,进行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朝着共同的目标培养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70-71.

[2]闫娟娟,张红.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9):37-38.

[3]田娟.医药类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46-147.

第8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一、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专业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有高校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或者其他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在大学前三个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时,现在有些专业由于教学计划和学分的调整,把市场营销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就更难以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一些非管理类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片面,认为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作用不大。此外,很多学生在由高中转向大学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不明确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以及营销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间的联系;而作为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则主要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辅助其本专业。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诉求,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面对所有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知识要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但在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为主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都已经设计有辅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同时,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特色的营销环境,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比较少,学生在理论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二是讲授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以PPT课件为主的形式,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按章索骥,“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

4.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而目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教材比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网上辅助教学课程,以期通过PPT、FL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PT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无法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形式设计落后,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除了考虑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外,也要注意作为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应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特点、各门课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等,让学生对专业以及专业学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学习方法和手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高中依赖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转化。

2.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学习诉求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管理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管理类专业采用选修的形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丰富程度、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设计针对性的教案和教学课件。专业课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理论前沿的介绍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重培养。结合不同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影响。

3.改良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的同时,采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结合现在在高校普遍开展的ERP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改良,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1)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模拟试验指导书,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4)实训和模拟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评价工作。

第9篇:市场营销学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48.02

市场营销学是以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曾说:“经济学是营销学之父,行为科学是营销学之母;数学乃营销学之祖父,哲学乃营销学之祖母”。本文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市场营销学的学科基础体系。

1市场营销学诞生的学科背景――经济学

20世纪初市场营销学以经济学分支的形式出现,市场营销理论的诞生与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经济学直接影响了市场营销学的起源和发展。

1.1市场营销核心思想的经济学基础

古典经济学对市场营销学影响深远,亚当・斯密给“市场”下的定义被早期的市场营销学广为采用,他提出的许多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理论经济学对市场“交换”内涵的揭示,为市场营销学提供了深刻的行为基础,所揭示的需求理论使市场营销学获得了准确的理论和功能定位。

消费者的理性人假设为市场营销学中的基本概念――交换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理论的信用概念应用于销售策略;地租理论用于解释营销机构的位置和布局;产品差异化理论被用于解释定价、品牌、广告和服务战略;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营销学者提出政府干预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等。

1.2营销战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理论和需求理论为市场营销的S-T-P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STP战略的实质是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构建不同的需求曲线,通过产品差异化制造出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形成一个“小的垄断”市场,不同的企业就可以定位于不同的目标市场上进行非价格竞争。“市场导向”营销观念的提出,受到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可持续竞争优势”概念的极大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左边是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借鉴来的思想,右边是这些思想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最终目的都是取得较高的绩效。

1.34P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4P营销组合理论,是从20世纪30年代罗宾逊和张伯伦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直接延伸而来的。

(1)产品策略借鉴了“偏好”和“效用” 理论。微观经济学中“偏好”和“效用”的概念启示营销人员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营销学者考虑经济学中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商品分类,研究产品需求变化和购买模式变化,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线策略、包装策略和品牌策略中。

(2)信息非对称性和价格竞争理论对于价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经济学的需求弹性理论,营销学者提出差别定价法;根据信息经济学中“价格――质量”效应原理,企业将创立品牌与高价策略相结合,力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高价高质形象;另外,博弈论为企业价格竞争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价格歧视也是营销定价中常用的经济学概念。

(3)“分工和专业化”思想与交易费用理论成为分销渠道研究的经济基础。中间商通过大规模分销产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其经营的品种较多,范围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垂直一体化销售渠道还是借用别人的渠道时,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其提供了工具。

(4)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非价格竞争理论为促销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交易费用理论是公共关系决策的重要参考;福利经济学家有关市场营销的评价对测定广告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从经济学角度看,促销的功能有两个:提供信息,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产生影响,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2市场营销学的历史性飞跃――向管理导向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正式把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转入管理学研究,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新的活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霍华德最早使用“营销管理 这个词,在《市场营销管理:分析与决策》一书中用管理学观点重点研究了营销的应用性,标志着营销管理时代的来临。

2.1营销管理概念对管理思想的借鉴

在营销学发展的“金色的50年代”(菲利普・科特勒,1987),产生了许多遵循管理逻辑的营销思想,如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生命周期、品牌形象、市场细分、市场营销观念等,这些思想对世界营销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管理学引入市场营销领域的概念还有:科学管理、任务、职能化管理、科学方法、简单化、多样化、标准化。管理学提供了一个框架以确认市场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营销组织的设置都反映了管理思想的发展,明确营销学属于管理的范畴,是营销活动得以成功的基础。

2.2管理过程论为营销管理提供立论依据

亨利法约尔创立的五要素论和管理过程论是现代营销管理的立论依据,管理职能的研究途径成为现代营销学最通用的研究方法。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强调管理的综合职能以及过程性和普遍性。市场营销过程就是管理职能的实现过程,具体表现在:营销计划是营销活动的首要职能,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包括营销活动编排、产品、价格、分销方法、推广决定;营销组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包括订立目标、计划、决策、建立模型;指挥体现在企业领导营销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营销过程中;协调是企业以整体营销策略去适应变化的环境的重要职能,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要素的力量能集中起来的重要保证;控制包括营销活动控制、销售及成本分析和营销审计等。

2.3营销研究方法对管理学的借鉴

管理科学对市场营销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管理科学的某些模型在市场营销活动(如新产品开发、竞争性订价、广告预算与媒体选择、推销时间分配以及营销组合规划等)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描述性模型主要应用于沟通(传播) 、解释、预测等营销活动,包括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排队模型和模拟三种基本形式。决策模型主要应用于通过评价不同决策所导致的不同结果,来寻求一个最佳决策,与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决策模型有微分学、数学规划、统计决策论、博奕论(对策论) 四种基本形式。

3行为科学给营销管理注入灵魂

行为科学为解释消费者和组织购买行为提供了基本概念和方法,上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学更关注顾客的行为及其关系,应用行为科学的比重上升。

3.1行为科学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

行为科学正是基于古典管理理论中对人的因素和作用的忽视而提出的一门新型管理学科。行为科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把人看作是“社会人”。现代营销观念的确立正是体现了以“人”(顾客) 为中心的思想,而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贯彻在整个营销管理过程中。从这一点讲,市场营销学体现了行为科学的核心思想,行为科学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依据。受行为科学的影响,营销管理把企业目标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在获得消费者满意的同时,实现各项经营目标;受行为科学研究组织的启发,营销管理既研究营销组织机构本身的功能,也重视公共团体对营销的影响。

3.2市场分析对行为科学的借鉴

市场分析特别是消费者行为分析广泛吸纳了行为科学的理论概念。首先,促销策略、广告策略中借鉴了约翰・B・华生的“行为主义”概念,其基础是行为来自刺激,行为可以学习并习惯化。其次,格式塔学派认为人们的需求和行为受到社会群众的压力和影响,以至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商品需求、兴趣、爱好、购买方式、购买习惯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营销人员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哪些人对哪些产品最具有影响力,以使这些人在最大限度和范围内施展其影响。再次,威廉・莱泽关于价值观与生活方式(value and lifestyle)的思想引起了营销学者们的注意,营销学者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实质,就是关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即消费方式。随后,约翰・霍华德和杰迪逊・西斯提出了著名的“买方行为理论”,对生活方式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另外,马斯洛(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消费者行为分析也有重要的意义。

3.3行为科学促进了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行为科学认为,用户对产品的购买行为是由其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直接决定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以制定出科学的营销策略。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营销策略,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不仅仅是企业提出承诺,单向劝导顾客,更重要的是追求企业与顾客的共同利益,培养忠诚的顾客。

(1)Custom(顾客) 是针对“产品”而言的,认为消费者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企业重视顾客要甚于重视产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②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比产品功能更重要。

(2)Cost(成本)针对“价格”而言,要求暂时忘掉固有的定价策略,从消费者所需付出或肯付出的成本着手。

(3)Convenience(便利性) 针对“地点”或“渠道”而言,要求忘掉固有的地点、渠道,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性着手,并且便利原则应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售前、售时、售后、处处、时时让顾客感到方便。

(4)Communication(沟通)取代促销,强调企业应重视与顾客的双向沟通,以积极的方式适应顾客的情感,建立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

美国营销学家舒尔茨(Don E Schultz)又提出了更新的4R策略:与顾客建立关联(Relevance)、提高市场反应速度(Response)、运用关系营销(Relationship)、回报是营销的源泉(Reward)。强调以竞争为导向,着眼于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和双赢,积极适应顾客需求的同时,主动创造需求。

本文只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市场营销学的学科基础体系,实际上在不断地吸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营销学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组织框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又成熟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郑锐洪.西方营销百年理论发展重心的转移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2,(1).

[2]李会太,何青,张文杰.美国市场营销发展的七次浪潮[J].经济管理,2002,(5).

[3]刘洋.浅谈市场营销理论的演进与扩展[J].现代商业,2009,(12).

[4]杨智,万后芬,市场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