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护理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管理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管理实践

第1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门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行为礼仪;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第2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1.1人性学特点人性学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包含人的生理、心理、心灵层面即: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社会属性包含对自己行为后果、对长远目标及对人生价值考虑。人性学理论的应用,是一种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1.2行业的特殊性根据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的著作《情绪与资本》。医院特殊场所外在情绪资本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内在情绪资本是医院内部员工的忠诚与感受、服务是一种感受,患者需提供超期望服务,员工工作需要激情。

1.2.1专业特点需轮流值班,长期生物钟紊乱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睡眠、生理功能紊乱的问题,造成心理压力。

1.2.2多重专业角色多重的角色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职业压力感增力目。

1.2.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倒位临床工作超负荷、强度高、责任大,护士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

1.2.4社会地位低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念,护士收人与繁忙工作程度不成正比,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1.2.5社会对专业期望值高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人,患者和社会对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护理人员承受的各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风险。老百姓将看病等同于普通消费,对治疗护理的期望值高,护士职业风险大。

2应用人性学理论的举措人文关怀不仅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过程中,同样要体现在护理队伍的内部管理中。

2.1人性学理论在护理队伍中的应用:管理者应以人为本,首先使护士满意感动,护士感动了,才能因感而用心去做,继而使患者感知到真诚的爱心。

2.1.1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人总有拥有快乐、被尊重的需求,应关注护士利益、理解护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真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从内心深出去理解她们,满足其生理、心理、心灵层面的需求。

2.1.2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护士长应成为支持领导型和沟通型专家,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的弹性排班制,努力为护士们创造培训、提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工作中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人人都有责任感,成就感意识,鼓励全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使她们为组织目标共同努力达成一致的共识。

2.1.3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护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其顺利开展,在制度管理中,应以人为本,不要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让员工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2.1.4管理激励机制

工作中从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竞争激励、典型激励、机会激励、利益激励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2.1.5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护士长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品德感染下属,营造科室良性竞争,提倡关爱、理解、尊重有利于团队成员成长的和谐氛围,把握压力与竞争动力并存的平衡点,鼓励大家采取多渠道不同形式学习;最终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与医院、科室荣辱与共的好风尚。

2.2人性学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2.1关注全程护理在临床实践中,一切护理活动都要体现出对患者的价值、生命与健康、权力和需要、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规范工作职责、流程,重视过程管理、环节管理,制定文明用语手册、人院介绍本、图文并茂的健康指导书,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术中关怀制度,科室每月召开工休会,护士长每天早晚查房征求患者意见,对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表,并跟踪电话随访,每月反馈薄弱环节作为下月整改重点。

2.2.2关注护理服务细节护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如在临床工作中不分轻重缓急,工作就难以突破。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本着方便患者,从细微之处人手,换位思考,避免本位主义,充分应用移情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2.2.3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患者住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俱、孤独等心理问题,在住院期间给予他们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以严谨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

2.2.4关注患者敏感问题治疗费用、效果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病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分析各自利弊供家属患者选择,建立良好的医护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3讨论:

3.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人性化护理理论阐述了人性的特点,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循证理论,为护理管理奠定了基础,实施后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积极性、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使患者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被尊重、主动参与管理治疗的全过程,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3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5年时间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48例,年龄27—81岁,男28例,女20例。分析上述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以及处理办法,以便建立完善的预警、处理、评价机制。

2结果

各种护理风险发生共48例,其中23例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限制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等自身原因造成,占48%;其中15例因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而发生风险事件,占31%;其中6例因医疗文书记录缺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应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占13%;其他原因4例。

3讨论

经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主要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欠缺病情动态观察能力、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各种设备的维护与使用能力、判断处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操作的熟练度等,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

3.2护理人员的配置基层护理人员欠缺,护士工作量大,过度疲劳、紧张造成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不到位;与患者沟通时间少;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

3.3护患沟通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护理及转归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欠缺,对疾病、诊治风险不能正确评估与解释;针对性差;态度生硬,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大护理风险。

3.4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凭经验做事,不能充分评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继而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用相关法律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更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4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意义。方法:严格按照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设置层级化护理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及绩效分配管理机制。对比实施前1年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纠纷、投诉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施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岗位管理;临床护理;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92-02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就是通过科学设置和划分所需的护理岗位,并根据相关岗位和合同来管理护理人员的方法[1]。该管理模式应通过身份管理转变成岗位管理来实现的,这是规范和医院管理重要举措,也是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医疗护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比我院实施临床护理岗位前后1年的效果,探索临床护理岗位实践的价值,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全院共有床位1750余床,护理人员有917名,均为女性,年龄23到51岁,平均年龄(31.2±2.4)岁,参加工作年限8个月到21年,平均(5.1±1.2)年。其中,初级护理职称641人(69.9%),中级护理职称215(23.4%),高级护理职称61人(6.7%),中专学历136人(14.8%),大专及以上学历781人(85.2%)。

1.2 方法

1.2.1 科学设置层级化临床护理岗位: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并以“以人为本,持续成长”为原则,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年限及学历等情况,对既有的护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四个级别:N1,即基础级别,应具备最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个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到3年,主要有中护士到护师阶段;N2,即胜任级别,需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还需掌握重症护理技能,从事护理工作4到8年,主要是中护师到主管护师阶段;N3,即骨干级别,需要具备良好的重症护理能力和临床带教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8年以上,主要是中主管护师到副主任护师阶段;N4,即专家级别,需要具备专科护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主要是中副主任护师到主任护师阶段。

1.2.2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以责任制护理为指导,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主要包括:工作简介、工作内容、工作权责、上岗资格及工作质量要求等,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执行。在具体实施中,以能级对应为基础,明确N1到N4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创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能级对应工作模式,进而理清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明晰上下层级间的工作性质、内容的差别,要将工作质量的考核更为具体化、系统化和客观化,以防因护理人员的胜任力不够而导致护理事件的发生。各层级护理人员必须在岗位责任要求下,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工作。

1.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严格各种层级岗位实行层级化护理培训和绩效考核。(1)培训方面:一是明确培训重点,N1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就是强化职业素养、医院规则制度、护理理念及基本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等;N2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巩固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要求掌握一定的重症护理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3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循证护理、个案护理、专科护理及护理管理等能力的培养;N4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护理专业发展方向、护理管理、疑难型护理及科研等,以培养专科护理带头人;二是培训方法,N1层级由护理经验丰富,技能扎实的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培训;N2层级参与该层级护理培训外,还需要参与各科室护理的培训,同时还应参与再教育;N3层级则通过危重病例临床护理、教学、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培训;N4层级则通过疑难、危重病例的抢救和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国内外护理交流等方式培训。(2)考核标准,根据层级制定相应的考核要求和标准,N1层级的考核内容是理论和实操;N2和N3每年进行理论和实操考试,及片区的专科护理考试,并参与护理管理,承担一定量的教学、查房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参与新课题和技术的研究;N4则以达成一定疑难、危重急救和护理、技术复杂等病例的会诊、讨论等,并参与护理新技术的研究。

1.2.4 建立科学公平的绩效机评价机制:应该根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工作量等标准,并结合护理人员之间评价、医院评价及负责人评价等实行综合性绩效考核,实现客观、全面、公平的绩效考核。

1.3 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指标:包括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评分;护理满意度:以问卷方式让患者做出评价;护理人员满意度:以护理人员对职业认同感评价。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5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的对比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2: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力质量配置,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深远意义[3]。

在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中,要以确保病房护理工作和患者安全为基础,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性质及工作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再根据制定的方案,配置N1到N4层级护理人员,完善各科室护理人员的结构,提升集体护理能力。本研究中,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实施岗位管理后,医院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可降低医院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是实施实施该方法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更为明确,工作质量标准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时各相护理工作能够切实的落实好,更为重视护理中的细节和具体操作过程,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层级管理的实行后,坚持以人为本的进行排班,是每个班次具有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完善了人员的搭配,低层级的护理人员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及时请教高层级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解决患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有助于提升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同时,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负责不同危重程度的患者,给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更大的空间,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5]。本研究中,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2%,差异显著(P<0.05)。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行,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主要是因为,推行岗位管理,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指明了他们的工作目标,让护理人员更具归属感和认同感。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中需要做好:(1)医院领导需要充分重视,护理岗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所以,在开展岗位管理工作中,领导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层级制度的制定,还是相关的考核和绩效管理制度,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作为后盾;(2)加强宣传教育,在医院内部加大关于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相关制度、方案的宣传,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岗位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3)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岗位竞聘等方面做好公平公开,要人性化安排护理人员值班;定期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工作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岗位竞聘的参考。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是医院人力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是优化医院护理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护理的重要举措,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推行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可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爱平。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4,29(7):1-3.

(2)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3)高璐,张建娟,曹丽芬,等。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09-111.

第5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集约化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提高其使用率,同时将所消耗的物品细化到每个专业组,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科室及内镜中心成本核算,由此促进了科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2)落实技术操作规范,不同镜种分开清洗池、消毒池,有效地避免了镜种与区域之间的交叉污染。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按照初洗—酶洗—清洗—浸泡消毒—末清洗执行。(3)合理布局。分别设立工作人员通道及患者就诊通道,明确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各诊室即是独立就诊单元,又共享于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之中。(4)标准及五常法(5S)的联合应用,促进了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的集约化管理。“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五常法既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提高。具体实施时首先清楚房间死角,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各诊室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物品摆放目视化,常规医用物品每个诊室放置位置统一,专用器械放置固定位置,甚至每一个垃圾桶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1.2观察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治疗环境及对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满意情况。评分均采用百分制。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治疗环境评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针对本院内镜中心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缺乏、资源环境利用不合理、患者候诊时间长等,本研究采用集约化管理措施,自实施以来,集中、统一配置资源,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使内镜中心学科发展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1)强化管理理念,完善医院管理体制。在理念上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在质量管理上不断地标准化和规范化,优化医疗系统流程。

(2)加强文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培养引进高层次学科人才或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了学科前沿技术的跟踪和专科新技术开展,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

(3)以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来提高内镜中心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由于实行了预算管理,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调控,降低了医疗成本支出。集约化管理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这源于采取集约化管理措施,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了其整体素质,使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由被动工作转变为有主人翁意识的积极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此外,通过合理优化内镜中心资源,改变整体布局,患者就诊舒适度增加,得到患者肯定,同时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因此,容易被患者接受,也更利于我院内镜中心长远发展,收获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6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591-03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3

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

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合理和规范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指导护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实际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我们护理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我院现开放病床654张,多年来一直承担粤东地区多所护理院校大、中专护生的毕业实习任务,同时也承担周边乡镇医院的进修教学任务,护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等问题,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近3年共接收实习护生352名,进修生48人。随着护生逐年增加,我院护理部从2009年起积极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遵循教学管理原则,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模式,使护生实习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传统护理临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后果

1.护理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①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专职的护理教学管理人员:在很长的时间内,我院未制订相关的制度,也未配备专职的护理教学干事,导致护理教学内容的实施无法可依,很容易出现脱节,实习计划和目的很容易被忽视。②带教老师与教学管理人员联系脱节:实习护生由护理部安排后直接到各临床科室,再由各科室护士长安排高年资的护士进行带教,而护理部从未对这些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老师的带教随意性很强,并未根据实纲进行带教,同时,带教老师未能及时将实习护生的实习情况反映到护理部,导致护理部无法了解护生的实际情况,使实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到实处,影响教学质量。③护理教学资料管理不完善: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导致相关的教学管理资料发放到科室后,并未给予有效的保管,从而导致教学资料被随意丢失,使教学方面的资料内容成为空白。

2.缺乏奖惩管理体制 对于护理临床教学人员缺乏奖惩机制,使部分优秀的带教老师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实习状况,甚至使某些护生染上坏习惯,给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3.带教老师时间和精力不足 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且病床使用率周转快以及病人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使工作量不断加大,而忽略了理论的讲课和操作的培训。

4.带教老师自身的带教水平参差不齐 ①带教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也参与带教,导致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下降。②带教老师对护理带教的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对带教过程敷衍了事,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差。

二、规范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1.成立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机构是取得高水平护理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护理教学工作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成立了护理教学管理机构,构建护理部教学管理组(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组长,护理干事担任副组长),成员有科护长(教学片长)、各病区护长和病区教学小组长的分级教学管理模式。

2.相关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实际,结合其他医院的护理教学管理经验,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规定(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管理制度(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纲(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分标准(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操作考核细则(暂行)》、《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生住宿管理制度(暂行)》、《首问负责制》、《彭湃纪念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双向评价手册(制度)》等。

3.建立护理带教档案和制定带教计划 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和临床专科建立护理带教档案,内容包括有护生的基本情况、业务讲座的资料(包括幻灯片和讲课稿)、带教的计划、座谈会记录本等;各临床专科还必须对每一位护生的考核评定(包括理论和技能)有记录,护理部定时进行抽查。

带教计划由护理部教学管理组制定,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计划,护生实习轮转计划,各临床专科必须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带教计划,并提交护理部备案[2]。

第7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随着张家口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实验设备投入不断加大,实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随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立,我院护理实践教学中心硬件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台阶。但是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实验室职能的发挥。本文旨在探讨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在护理实验室运行中的应用效果及思考。

一、护理专业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观念影响,学校往往忽视了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实验管理是依附于教学管理的,因此难以发挥实验管理的主动性。同时,随着本科专业建设的加快,实验室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提升, 相对而言,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管理需求。

比如实验室的功能单一、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实验室开放时间短等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我们对护理人才的专业培养,更难以实现学校的专业发展定位。

2.实验管理队伍不规范

目前护理专业实验室无论管理岗位人员还是实验指导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管理水平不高且缺乏相关培训等情况,而且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学岗位人员相比还有距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运行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各实验室之间联系较少,各自作为独立体系而存在,在仪器设备采购方面就会出现重复购买现象,导致学科间联系被人为中断,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

3.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新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B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职责不明。目前由于高校建设速度的加快,各高校大量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但是目前实验人员疏于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实验仪器无人管理,无专人维护保养,甚至没有安全使用规程等,以至于虽然硬件设施上去了,但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科研质量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由于维修保养不当会直接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2)实验室开放制度不健全。以往由于管理观念滞后,实验室为了保证安全整洁,采用封闭管理,以至于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同时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的课堂操作时间少,但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缺少操作,会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如有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操作起来步骤混乱,甚至毫无章法可言。虽然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是开放的,但是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出现开放力度小、仪器损坏率高、实验效率低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应有功能。

(3)实验物品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实验员的管理一样,由于护理实验室的消耗性物品较多,在登记采购、使用方面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个实验室各管一摊,消耗量大,记录混乱。一些贵重仪器如呼吸机、洗胃机、多功能的护理模型等,由于使用率低,没有明确的使用管理制度,大家只用不修,疏于维护,导致这些贵重仪器使用寿命短、资源分配不均且不能共享。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物品药品如氧气瓶、青霉素等,安全管理不严格,实际操作时在物品的严格消毒灭菌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制度上有漏洞,亟须修订补充并严格执行。

二、 加强护理实验室制度化管理的实践

1.实行实验室统一排课制

实验室统一排课,即在学期末各教研室把下一学期确定的实验课的授课计划发送到实验中心,实验室把一学期的所有实验课进行统一安排,根据实验项目、班级、人数所需用物安排实验室。与教研室合作,明确护理学院现有4个教研室13门课程所有必修和选修的实验项目及具体的课时、所需器材、耗材及实验设计等,既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又便于监督管理,提高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在统一排课的同时统一安排实验地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可避免以往各自单独约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同时统一排课还可实现实验室功能的最大化,即同一实验可以在不同实验室进行,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时间段可以进行不同的实验,这样的做法打破了实验室原来各管一摊和各自为政的局面。

2.实行实验员项目负责轮换制度

一方面,每个实验员负责各自具体的实验项目,不再以实验室来区分,各个实验室发挥最大功能,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需要。

另一方面,项目明确,可以增强实验员的责任心。以学年为周期轮转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员每年都应熟悉所有实验项目,并且实验员之间可以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学习,从而提高业务水平;既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相互协调、互相帮助、互为补充,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工作团队和建设良好工作环境。

实验员项目负责轮换制度作为一种潜在的培训模式,也可以实现从实验管理人员到实验指导教师的过渡,在采购及使用仪器耗材的过程中,以项目为单位,不再以各个实验室为单位,由实验中心汇总审核,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3.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一方面,配合执行物品交接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除了有贵重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外,其余实验室全部开放,从开放时间、开放地点、学生人数、分组使用登记、预约、记录等各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可极大地提高实验开放率,实现实验室的合理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自我练习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对他们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开放实验采用组长负责制,学生自主推荐小组长,负责物品的交接和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4.实行实验助理制度

通过老师推荐、学生自荐,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一些责任感强和对护理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管理中来,尤其是参与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中来。选出来的实验助理先经过培训,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工作流程、日常的工作要点、仪器的保养常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培训合格后,分别按照实验员的项目负责制,和不同的实验老师组成小组,负责具体项目,主要是在课余时间的开放试验中负责指导维护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有了实验助理的参与,实验室的管理更有序,开放力度更大,学生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加。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确保制度能持续下去,实验助理可以获得一定的素质拓展加分,在评先评优方面适度加分,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培养途径。

5.严格执行实验物品的管理制度

第一是物品采购、发放、使用等要有详细的管理制度,比如责任明确到人,严格记录仪器药品耗材等的数量、使用去向、损坏维修情况以及借出和归还情况,并且最少每个学期统计整理一次,做到消耗品用途明确,贵重品专人负责、定期维护,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第二是在物品的安全管理方面,要有一系列管理制度作保证,尤其在使用规范、操作程序、日常保养、意外处理等方面,内容要全面细化。

三、基于护理实验室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

1.信息化建设仍是主要目标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约课集中排课、师生双向选择、信息公开、自主选课;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功能最大化。即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可以安排不同的实验项目,同一实验项目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学校尤其要把握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良机,把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2.实验室开放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大

学校要把实验室建设成开放式的实践及科研场所,以实现我们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3.重视人的管理

好的制度是我们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石和保障,但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既包括对实验教师、实验员的管理,也包括对实验学生的管理;既要有对技术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应体现人的个性、人的价值,对人要尊重,激励全体师生提高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实验室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蔡 英,余建潮,陈小菊.以资源共享为抓手 提升实验室管理质量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2]w 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9).

[3]牟志平,汪 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 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

[4]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5]王玉亮,王友社.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3(2):141-143.

[6]黄如绒.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59-160.

第8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在护理实习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接收的326名实习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实习管理,研究组应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对比两组实习人员的实习效果。结果 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实习人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在铺备用床、无菌技术操作、肌肉注射、女患者导尿及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技术操作成绩上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且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少,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在实习教学中作用积极,显著提高实习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教学;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79-02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实习阶段属于其临床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与其日后护理工作质量息息相关[1-2]。但是从多家医院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护理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过关等因素属于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将护理行政管理制度引入到护理实习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共有护理实习人员326人,均为女性。本科生34人,占10.43%,大专生232人,占71.17%,中专生60人,占18.40%。实习时间8~12个月,平均实习实践(8.2±1.2)月。

1.2 管理方法

将上述实习人员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研究组250人,对照组76人;两组人员在学历分布比例上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习人员按照医院实习人员一般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研究组人员按照护理行政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研究组人员从各科室实习人员中选定两名实,一名负责实习护理人员纪律管理,一名负责常用技术学习管理。并在研究组组成由病区护士长病区集中管理,护理实习教研主任总体监督,各科小组长协助管理的一个护理行政逐层管理制度。护理实习教研主任需根据各个科室的临床特点将各科室实习人员实习内容转达给各科护士长,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实习人员实习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科的护士长对实习人员学习计划做统一安排,并根据各科室实际护理工作状况对实习生进行弹性调控;各科实需要协助护士长对实习人员从组织纪律到技能操作实践等进行专项管理。每天对实习人员工作进行总结,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正。每月对护理实习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对比两组实习人员成绩差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别。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技能成绩对比

见表1。

表1两组技能操作平均成绩对比(分)

通过表1 统计得知,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在铺备用床、无菌技术操作、肌肉注射、女患者导尿及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技术操作成绩上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

2.2实习效果

采用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实习人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少,患者满意度高。

3 讨论

①对于护理卫生专业来说,医院实习阶段同临床工作结合最紧密。因为护理教材更新周期问题,很多先进实用的护理技术不能及时纳入教材编制中,所以临床实习阶段是实习人员对各种技能的一个掌握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实习人员来说,学习态度不端正,实习纪律散漫,临床操作技能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特别对护理要求严格的妇科、儿科及急诊科室来说,因为实习人员护理失误,常导致护患纠纷及护理事故出现,影响了患者护理满意度[3-4]。实习人员这种不负责、散漫态度也成了医院各个科室中最重要的一个护理不安全因素[5]。因此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必须从改善实习教学管理入手,使护理实习人员能够态度端正地进行学习工作,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②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是对于医院护理人员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是在护理人员中设定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督导几个职位,规定每个职位的任务,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逐级管理[6]。通过这样的管理以使各个护理人员在自身岗位上能够认真工作,各个阶层人员责任分明,特别是小组组长,更是要拥有严格的责任心。在实习管理中,不仅要将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全面,能够指出组员操作中的错误,同时还要有极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协调组员间的关系,让组员间能够协同进步,增强职业道德及责任感,让全部护理实习人员都能够以真正护理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状态,严肃认真,踏实肯干。并且在这样逐层管理制度下,能够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实习任务的完成。

③此次研究中,采用医院护理行政管理的研究组与一般管理的对照组相比,不论是在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上,还是护理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护理事故及护患纠纷大大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从这点看,医院护理行政管理是完全适合护理实习管理的。

总之,将医院护理行政管理应用于护理实习的管理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实习教学成绩,改善了护理质量,适合实习教学的需要,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实践。

[

参考文献]

[1]贾西姣.浅谈现代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3):102-103.

[2]朱章玲,王晓薇.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230-232.

[3]庞亚娣,魏日萍. 浅谈护士长素质与护理质量管理[J].当代医学, 2010,(31):128-129.

[4]庄冉.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小组交班中的体会[C]//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106-107.

[5]于淑坤. 实行护理院长行政查房提高护理管理质量[J].当代医学,2010,(33):135.

第9篇:护理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75-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科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1],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通常伴有多种疾病,且大部分均为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2],其通过夯实基础护理,增强细节管理和优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该研究对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该院未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时收治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4±5.2)岁,患者的教育水平中有5例为大学文化程度,有12例为高中文化程度,有83例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类型中,有8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为糖尿病患者,4例为高血压患者,4例患者为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不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疑问,常规配合诊疗任务并对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之后的相关知识和事项进行告知及强调。

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及延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门诊、住院、出院及出院后随访等方面。具体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如下:①做好入院前管理,患者在入院之前由门诊护士抽取门诊卡并协助患者完成所有程度,包括挂号、就诊、交款、检查、配药及办理入院手续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可尽快的完成所有流程。患者在入院时应由门诊护士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在评估之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将患者送至病房,达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详细的告知有关患者的情况以保障患者安全。②做好入院后管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建立责任小组,按照患者病情情况及护士能力情况进行床位的安排,由责任护理组长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指导督查和负责。在患者外出进行检查时,特别是重危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陪护检查,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随时监测以确保患者安全。增强夜间、周末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护理,在此时段应提供全面质量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咨询,指导并协助突发事件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如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则在其进行手术前,应由责任护理组长对其进行准确耳朵术前评估,实施个体化的指导及宣教,在手术进行的当天,应按照相应的标准为患者佩戴腕带,详细标明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以及时确定患者身份,同时责任护理组长应将患者亲自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交接。患者术后应由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送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完成交接。责任护理组长则按照患者实际的治疗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预防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责任护理组长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并对其学习的需求及能力进行评估,以事实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可采用文字、画册及多媒体等方式使患者进行倾听和反馈。③做好出院管理,在患者出院时应由护理组长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康复等情况进行康复宣教,对患者发放自制的健康手册,内容包括药物宣教、疾病知识及行为和饮食的指导等方面,以促使患者可了解并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在患者出院的当天,应由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法行走,则应使用轮椅等工作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家属陪伴,则应由护士为患者联络交通工具并护送患者至交通工具之上。定期进行出院随访,由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出院追踪服务,建立并完善患者的电子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必要的患者实行上门回访,确保优质护理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老年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并且因长期的疾病折磨,通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如忧郁和抑郁感,大部分老年患者易出血烦躁、易怒等多变情绪[3-4]。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通常与患者接触较多,也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对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对于住院患者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可对其治疗配合程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报道显示[5],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促进患者康复,通过优质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得最佳疗效。

该组研究中,对观察组100例老年科患者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管理,首先,成立了科内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管理措施。由护理组长对每日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由护士长对每周的病房工作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由科护士长对科内的整体护理治疗进行督查。其次,优化护理流程及培训,优化患者自门诊、住院和出院的全程流程,尤其是在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流程,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及重危患者转运交接的流程。定期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及护理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可使老年科患者真正获得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同时,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围绕患者需求,以患者为重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并合理的解决患者的各种护理问题,均可有效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康复,使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得到增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 张玲燕. 浅析病区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外医疗, 2011, 30(36): 149.

[2] 山习芳. 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8上旬刊): 4437-4438.

[3] 薛M石.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0): 3676-3678.

[4] 孙玉姣, 赵海剑, 高敏, 等.弹性固定配对排班模式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5): 3068-3070.

[5] 侯振国, 郝连红,郭玉芳,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1.

[6] 段泉莹.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解与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