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铁路建设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建设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建设理念

第1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 建设项目 内部控制环境 研究

一、我国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环境相关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管理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必乱。我国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依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管理机制。我国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

内部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结构;②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③内部审计;④人力资源政策;⑤企业文化。

二、我国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控制环境的优劣决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效果,影响着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作用的载体。内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组织架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工作,它能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持续性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保证。

3.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国以才治,业以才兴;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源泉。

4.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主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三、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现状。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尽管我国铁路建设项目也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制订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比,还存不足;在大运输格局下,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比较滞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主要问题。①政企不分、政府管理与企业建设管理职能不分。铁道部作为我国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又代表国家出资铁路建设,同时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承担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管理职能等,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多扮演项目参建者、决策者的角色,而非铁路建设市场行业监督者的角色。②建设主体不明确、职责不分。铁路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分别由铁道部、铁路局、项目管理机构三级共同组织实施,致使铁路项目建设主体不明确,各级之间职责不分;权利高度集中,项目现场执行层与决策层严重脱节。③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按建设项目单独设置管理机构,现场管理主体延续性不强,加之项目建设与运营条块分割,容易形成短期建设行为,也不利于建设责任追究制;在项目管理机构内部,受专业限制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部分关键部门、重要岗位在业务循环中相互牵制力度有限。④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理念有待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理念,风险意识淡薄,未做到风险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未树立全面内部控制理念,错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事,也就是制订些财务管理制度等;在大运输格局下,存在重运输、轻基建观念。

四、加强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建议

1.突出铁路局建设管理责任主体地位。铁道部做为全国铁路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承担铁路建设市场监管职能,下放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管理职能,突出铁路局的项目建设主体地位。

2.完善路局、项目管理机构权责分配体系。铁路局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充分调动项目管理机构现场管理积极性,强化路局综合管理、考核及协调职能,为项目建设管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科学划分铁路局、项目管理机构管理权限,明确两级建设管理职责。

3.构建科学合理的铁路建设项目内部组织机构。以建立区域性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为主的建设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合同、投资、计价结算等重要管理环节,科学、合理分解、适度分权,由不同部门分管,建立相互牵制的控制机制。

4.完善铁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评价机制。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大铁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力度、范围;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等工作,提高专业素质;充分利用专业工程技术审计成果,提高铁路建设项目审计质量;实行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制度。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环境不仅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还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随大规模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优化铁路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科学有效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基建管理水平,是实现铁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年.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年.

[4]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年.

[5]池国华《内部控制学》北大出版社2010.

[6]邹红.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 2009.6.77.

[7]熊汉兰.浅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导报》 2009.227.

第2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策略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维持我国经济发展命脉。铁路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每个民众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铁路体制改革滞后,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与其他工程领域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提升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问题是我们铁路建设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加快铁路系统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实践中,政府一直是占主导地位,国家作为单一投资主体。铁路建设的管理模式一直是“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这种传统模式,造成铁路企业缺乏自,体制僵化,效率低下。铁路系统作为我国计划经济体系的最后一块保留地,体制改革步伐缓慢,政企不分,导致铁路企业始终不是真正的“四自”企业,不能做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看待。体制改革问题不解决好,铁路企业就难以有效地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难以解决管理水平落后与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

本人认为,要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加快铁路体制改革步伐是大前提,体制改革工作做好了,可以将参与铁路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等部门单位从铁路系统这部“大联动机”中剥离开来,让它们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效率。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铁路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来规范铁路参建各方的行为与管理。改进现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可以效仿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采用“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在规范管理与加强安全质量控制方面则重点要规范招投标操作和强化安全责任追究与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同时要加强项目后评价的管理,使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形成一个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可持续得以改进与提高。

2改进既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铁路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可以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路径,一般称之为“小业主,大监理”模式。依靠监理单位实行铁路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工程监理单位已成为铁路建设主体之一,能够起到控制工程质量、投资额度和工期的作用。铁路建设工程在实行“小业主,大监理"管理模式时,有很多地方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1 需尽快确立铁路工程设计监理制度。我国的铁路建设项目都是由几个专门的设计单位设计,铁路施工单位再根据设计单位给出的图纸施工。所以设计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如果设计部分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我国对铁路项目设计的监理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早日采取有效措施在设计阶段引入监理机制,保证设计质量。

2.2 把监理单位的责权利落实到位。铁路建设监理单位的责权利在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监理费的费率标准,明显偏低于国际通行的费率标准;很多监理单位存在有责无权的状况,无法承担好“社会监理’’的职能。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铁路监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使得监理单位的仪器设备水平不高,必然使得在履行铁路监理职责上力不从心。所以,要做好监理工作,必须要落实好监理单位的责权利。

3 规范铁路建设的具体管理措施

3.1 规范设计招投标操作

这是为了铁路建设企业有一个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平台,这样它们才能遵守市场规则来竞争。在规范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全实行规范的工程招标制度。把工程招投标工作真正放入市场竞争,工程招投标工作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杜绝关系户,优选项目承包企业,才能使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走,保证铁路建设的投资、质量、工期控制。

3.2 规范信息管理

信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中还比较落后,不够规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3.2.1 明确信息管理的职责。在设置组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它必须具备信息管理这一职能,要明确所设置组织机构相应的职责,使铁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3.2.2 明确信息管理的目标与相关标准。要运用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明确信息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与目标,建立信息管理程序与信息分类管理的各项标准,为信息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3.2.3 运用好信息管理的现代成果来规范信息管理。铁路大中型项目都工程量大,投资很大,中标承建单位多。传统的报送文件资料手段比较老旧,导致文件传递与处理效率低下,经常出现丢失、搁置、遗漏的情况,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及时与动态要求。因此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完全有必要,充分运用信息通信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得管理规范,同时效率又高。

3.2.4 分类管理,规范记录,有效保存。铁路建设工程信息量大,来源广,时空跨度多,对各类信息必须分单位、分类型、分阶段进行有效地分类管理,按标准化做好规范记录,并按规定的期限进行有效保存,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3.3 规范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通过分析铁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可以实行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具体的方法如下:建立成本责任中心;确定责任目标成本;编制施工预算;制定内部施工定额;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及时进行完工清算;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成本管理。

全面、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的事后控制不同,是一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式,它重点关注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面管理。作为一种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规范管理体系和方法,它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巨大。

3.4 强化项目后评价管理

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价管理,必须先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具体来说就是要组织项目的建设、施工和运营等多方分别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建成进行评价。建设与施工方需要侧重对项目的概预算、分项投资和总投资、勘测设计、分项工期与总工期、招投标及施工过程等做出自评;相应的,运营单位需要侧重评价项目的运营综合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综合各方面的评价以后,铁道部再对项目进行的整体后评价才是客观全面的。另外,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引入后评价管理,并将它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证它能够规范执行,真正发挥其在改善现时管理,指导未来决策的积极作用,实现铁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改进与效率的提升。

4结论

综上所示,要想提高提升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就必须加快铁路系统体制改革步伐,改进既有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规范铁路建设的具体管理措施,让铁路建设管理处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浪潮下。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如宝等.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方法与信息系统[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3]周海英.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J].铁道标准设计,2002(11):67-68

[4]王青斌.谈谈如何搞好铁路工程的项目管理E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6(2):33-35

第3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铁路做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综合运输体系的主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空前的铁路建设,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随着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不能满足当前工程管理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手段成为目前铁路建设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

2 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风险控制

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对质量管理体系而言,是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能力;对工程质量就是工程满足业主或顾客需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要求,包括安全性、施工功能和耐久性、环保方面的综合。

3铁路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风险

由于铁路建设过程周期长、规模大,其中必然存在大量风险,因此,加强铁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对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维护施工企业信誉和形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铁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解决普速铁路线下工程主要突出的质量问题也是质量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其重点突出问题如下:

3.1路基工程

一是路基填筑不规范。填料粒径超标、级配不良,虚铺厚度超标、断面加宽不够、边坡碾压不实,雨季冲刷严重。二是路基支护工程及排水工程问题突出。路基支护工程不按设计要求施作甚至偷工减料,浆砌作业质量通病多发,沉降缝数量不足,排水系统不到位、不完善、不通畅。三是地基处理质量控制手段偏弱。

3.2桥梁工程

一是桥梁基础施工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随意改变成桩工艺,无变更手续钻改挖;桩头与承台结合部分质量控制不好,桩头深入承台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现场不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泥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等方面。二是现浇梁施工质量控制较差。突出表现在钢筋加工和连接问题多、预应力管道定位不准确、张拉压降封锚不及时不规范等。

3.3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把关不严。碎石、砂、水泥、添加剂等施工材料检测结果不容乐观。二是原材料现场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原材料未经检测投入使用,原材料更换后配合比未作调整,拌合站配合比数据管理混乱,称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等方面。

4影响铁路工程质量风险因素分析

4.1勘察设计

究其原因,主要有勘察设计工作质量不高,如盲目套用设计指标和通用图纸,选用标准不当等;勘察力量不足,如钻探数量达不到要求,外业资料深度不够,地质判断不准确;专业设计相互脱节,如设计前沟通不足,设计后不优化,站前和站后工程接口部设计不细不全,和主体结构和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案及措施可靠度偏低,致使存在严重质量风险。

4.2 施工单位

施工过程中,质量责任制不落实,不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随意改变施工工艺和简化施工工序,原材料把关不严,分包转包,无证上岗,偷工减料,编造虚假验收资料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质量通病和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此外施工企业不重视施工技术、工艺创新,科技攻关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施工水平偏低,在软基处理、桥梁线形观测、耐久性混凝土生产试验方面技术能力不足,也是施工质量风险的存在。

4.3 监理单位

现场监理的渎职、失职,对质量通病和违规行为视而不管,旁站监理的形同虚设,是导致质量严重失控的重要原因,也是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又一缺陷。

4.4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核心作用发挥不好,质量管理手段不落实,质量风险因素整治不到位,处罚力度不严格,是质量责任制无法落实到岗位和管理人员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要建设高质量的铁路工程,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风险,需要各参建方在项目决策、勘察设计深度、施工组织管理、检查监督力度方面进一步更新理念、落实责任。

5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对策是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流和风险转移等多种形式,在风险管理对策中,最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风险控制。因此下面我们重点对普速铁路建设中质量风险控制形式作为重点,来降低建设过程中质量风险等级和规避风险,从而使得建设成果满足要求。

5.1铁路建设管理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对项目目标要素的集成管理,能够快速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是一种先进管理模式。通过总结经验、吸纳国内外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即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通过各项标准化与现场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等级,甚至消除质量风险,达到质量目标的实现。

5.2落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

5.2.1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要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全线工程质量的统一管理,把标准化贯穿项目全过程。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二是督促参建单位监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有效的实施,确保参建单位逐级落实质量责任;三是要做好现场调查、设计文件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设计与现场实际相符;四是强加现场施工检查,重点检查施工工艺、规程、方法是否按标准落实到位;五是抓好“甲供”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加强进场物资、供应设备质量检测;六是要认真落实质量验收标准,坚决把质量问题和风险因素发现并及时消除。

5.2.2 施工单位承担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要严格执行标准,切实做好资源配备,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形成规范、系统、可追溯的质量内控机制,加强自检、互检,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问题,确保工序达标,实现主体结构“零风险、零缺陷”的施工目标。

5.2.3 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设计质量责任制,认真比选、优化设计方案,对重点工程必须进行专家理论分析和数据演算,避免盲目套取定图和标准图,确保在源头上控制质量风险。

5.2.4 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委托监理合同实施监理。

5.3严格现场质量控制

实行过程控制和现场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质量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质量过程控制,促使各参建单位把主要精力和优势资源放在现场管理上,构建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

6 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对于建设工程而言,真正的产品是顾客满意的客运和货运服务,这一方式只能通过验收标准来衡量。总结我国铁路建设成功经验,验收标准为普速铁路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控制和验收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验、验收方法,是规范铁路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的主要依据。

第4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归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我国铁路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大规模建设,已步人快速发展期。特别是“高铁”工程的建设,更广为社会所关注。与此同时,随之产生的大量铁路建设文件资料,需要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一下如何做好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

1、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及特点

铁路建设部门在生产、建设、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图纸、图表、文字、数字、声像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们是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广大铁路建设者的智慧结晶,也是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来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文件、工程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书、施工方案、工程线路断面图、施工作业指导书、工程监理文件、开工报告及批复、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工程质量评定、竣工验收报告和验收证书、施工技术总结、工程数量汇总表、竣工决算及审定书、施工中形成的关于工程的重要来往文件、特殊结构设计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片和图纸。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注重归档项目中文件资料的内在联系,注重因果关系,按照技术专业形成归档体系,客观地描述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进行过程。具体到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包含着工程项目从酝酿、调研、可行性研究、决策、勘测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形成的各类文件和资料,是整个项目建设活动的真实历史反映。由于铁路建设项目跨部门多,施工时间长,所以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较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归档时首先要了解该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标准,进而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才能最终形成完整、规范的铁路建设项目档案。

2、铁路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铁路建设。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发展之快、水平之高令世人刮目相看。以青藏铁路、京津高铁、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铁路建设项目相继建成运行,一批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仍处于建设之中。这些铁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高、管理模式新,代表着新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的新成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铁路建设的标准要求也将会不断提高。这也是对铁路工程建设者和档案管理者提出的新课题。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铁路建设部门在大规模修建高等级铁路的同时,相继制定或修订了铁路建设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但在档案管理方面,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方面,显得有些滞后。原有的办法和标准未能及时修订,已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新形势。以至于发生了有些施工单位在归档时,原有的归档标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实的归档工作需求,但又无新标准可依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的归档工作。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近期铁路建设项目开工过于集中,新技术、新项目投人过多和过快,使原有的环境、对象、模式迅速发生了变化等因素有关。但也不可否认,铁路档案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意识过于僵化,组织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作为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的职能管理者,各级铁路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介人项目文件资料的前期归档环节,做好业务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但目前受档案部门信息闭塞、人员偏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开展得很不理想。例如,按规定工程竣工文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参建单位负责编制,档案部门负责协助指导。但有些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对竣工文件编制的组织管理作用不突出,档案部门业务指导不及时、不到位,文件资料归档随意性大,不齐全。再例如,根据铁路档案管理行业标准,凡是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施工过程和建设项目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各个阶段的文件资料,均应归档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但由于档案部门前期介人及业务指导的力度不够,使归档各方放任自流,不能严格执行。从目前的情况看,铁路建设项目文件的归档仍多侧重于施工和竣工阶段的文件资料,对项目建设前期、项目管理等文件资料重视不够,普遍存在施工和竣工文件资料多,前期文件和项目管理资料少,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勘测设计阶段文件资料归档率低等情况。

另外,在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的形势下,各参建单位的施工点遍地开花,一个施工单位往往参与多个工程项目。负责文件资料编制的技术人员经常是辗转于几个项目之间,人员流动快,交接手续简单。

3、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铁路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得以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不仅使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信息科技带来的方便,也深刻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从以前的保管、利用档案实体,逐步向提供利用档案数字化信息转变。如今,工程技术设计基本通过计算机完成,大量技术资料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和使用。纸质文件和施工图纸也可以通过扫描技术将其数字化,并以数字形式保存和使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优势还体现在便于存储,便于搜索和查找,便于传输,有利于实现远程协作和资源共享。另外,档案资料数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减少相关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对珍贵档案原件的使用,起到了有效保护档案资料的作用。但是,这项工作还正处于探索之中,如若进行,也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和各级档案管理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收集、制作和管理有关数据。现在已有些单位开始尝试此项工作,如“京沪高铁”工程,即在文件资料归档的同时还形成了一套电子版的数据档案。总之,当代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档案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了解新技术,掌握新知识,积极开拓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铁路建设档案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总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个地区基本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但需要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也需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只要精诚团结,依法行政,将国家利益置于部门利益之上,就一定能开创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5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铁路工程;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2004到今天的2013年,已经走过了很多歌春夏秋冬,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具体实施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额推敲,已经在不断的完善着进步着自己,在现今模式下的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铁路的冲击之下,关于铁路工程的项目管理这一体系又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为了发展应该更加完善科技化,这些项目的一系列开工建设,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将再次前期一次狂热的浪潮,特别是在这些年不断发展的高铁、动车组、城际列车等不断投资使用,让人们在感叹的同时,更是知道中国这个高铁时代已然来临,加强相关的项目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2020年的目标“四纵四横”理念,我国现在的时期是黄金时期,在项目管理方面一定要进行合理分析。

一 国内铁路项目管理这一层面上的相关现状以及缺陷不足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由铁道部进行铁路委托,进而开设地方政府以及公司组建项目的法人实施相关建设项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用的模式都是“小业主,大咨询”的形式,也就是业主并不是专业人士这样的机构组合而成,很多建设方面的管理工程都交给咨询机构去承担,和国际上那些先进的项目管理来比,我们国内存有一定的不足,在业主方面的模糊状态,出此案了责任没有人负的情况,对于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业主在代表身份这一块显得很不明确,比如说,项目建设在初期的规划以及决策阶段是由哪一个部门进行计划和管理不是很明确;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应该被部署鉴定的相关部门管理也是模糊的;对于施工图等设计阶段应该由部属以及铁路局的基建部门管理方面也是模棱两可;施工阶段应该让铁路局的基建部门去派出现场的指挥部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的负责人不明确,这样的情况造成业主和代表弄不情是谁的问题,责任关系混乱的现象;

建设的时候经常缺乏一个统一的总体建设这样的单位,经常出现建设割裂的情况,一个完整的项目应该是根据早期制定好的计划,按照相应的决策阶段到实施阶段,最后到运营阶段这样的模式进行,建设一个管理职能的主要集中机构,在实施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施行方案决策,应该有具体的单位去负责,在铁路工程的相关项目中却经常出现与实际建设设计以及施工被各种因素割裂的情况,这种现状对于铁路施工进行项目管理来说是很大的阻碍;

建设管路这项工作经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的病症,经常是重视后期的施工管理,总是忽略了前期关于设计方面的相关管理,这种发展以及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制约着相关的额发展;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够专业化,不够科学化的现状,功臣基建这一部门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的时候,几乎全都都是设计到招标,再到建造的程序,经常出现索赔额巨大的情况,加之没有一个科学的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方面也就显得极为不足,现场指挥一般情况下都是临时建构的,在人员方面也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工程承包等模式上过于单一,没有什么新型管理模式作为新鲜尝试;

关于咨询力量方面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咨询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承包商的整体综合管理方面的能力低下,在铁路建设监理这个行业中,目前来看,仍然没有集中在施工监理这一范围之内,咨询力量和施工力量进行相关的比较来看,更是很弱,和国际上那些大咨询的事态不能同日而语,都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是相差的是一大截的程度,而且承包商通常情况下所说的管理也都是擅长施工方面的管理,他们整体的综合管理能力更是非常的低,根本不适用这个工程总体承包以及先进模式的推广和推行,这都是我们国家关于铁路工程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现状以及不足;

二 规划铁路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铁路建设的优化提升

对于铁路项目在管理模式这一块,应该进行适当的调节,因为上述的问题和症结所在,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进步的策略分析,如果不去优化设计,优化项目管理的模式,那么我国铁路工程的发展将是不可观的,对于我国铁道部在投资方面新线建设这一项目上,应该由铁道部这一工程的管理中心去担任实际中的业主身份,这样有一个具体的中心法人,关于责任的权限上也就有了明确的负责人,再根据相关的奖惩制度去实施目标推行,对于整个项目在工期、建设、投资以及质量等都有一个总体的负责人,加强责任制的前提下也能加强整体质量的提升;对于铁路在扩建以及改建等项目上,应该是被铁路局的基建处项目的管理中心去担任相关业主身份,进行具体项目的扩建以及改造;

关于铁路在建设方面的相关管理以及变革上的政策以及意义同样对于项目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在今后铁路的项目管理这一领域的模式,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归结为是非经营性质的铁路建设,这一项目将是被自行管理这样的方式向代建管理以及部分委托的形式过度,再由部分委托去向全部委托这种方式进一步过渡,也就是出现“代建制”的相关模式进行项目管理,或者也可以进行政府与专业咨询的公司一起结合的形式进行项目管理的组建,这对于铁路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和积极作用,因为能够变得更加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以及职业化,可是,这样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这些业主组织的形式就会被全部统一的进行相关定位,而我们也可以根据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变革;

可以适当的施行分类管理这种模式进行铁路建设,随着哦我们国家在各方面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铁道部需要改革那是时事所趋,而铁路企业必须要融入进社会主义这个大市场之中更是必然之势,它会以自己的特殊性成为整个经济市场的一个主题之一,可以推行自负盈亏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进而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是一种发展的事态,关于铁路工程在项目管理这一领域尤其重要,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策略方案的优化,进而促进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知道,铁路在建设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令人十分振奋,可是,铁路建设同样也面临着相对严峻的新挑战,这更是以往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具体的分析表明,项目的前期管理、过程管理、组织运行方面的模式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都是铁路建设这个工程管理体系方面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应该加快我国铁路项目管理建设的步伐,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科学决策内容,优化手段以及方法,健全程序,进而研究出各类建设铁路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工程总重量方面也要加紧保障体系,对于这方面的人才也要不断培养,在看清情势的前提下,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我国高标准的铁路资源理念。

参考文献:

[1] 郭峰; 李体存;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管理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06期

[2] 付国成; 佟晓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0年04期

[3] 吉章伟; 王福田; 罗培新; 刘仍奎;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铁道科学, 2006年06期

第6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质量管理;标准化;戴明环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是重要的经济动脉和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迎来了高速铁路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做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将铁路建设摆在了突出地位。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通车,高速铁路工程量迅速增加,这给参建单位带来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质量管理标准已不适应高速铁路的建设,需尽快更新质量管理思路和模式。

1 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系统分析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系统的路网规划、工程项目规划、工程立项、勘查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生产活动等环节,最后投入运营通车。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制约。另外,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均需要在构思、策划后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决策、计划立项,然后进行工程项目涉及和施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个参建单位相互交流沟通,最终产生高速铁路这个产品,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由于高速铁路质量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决策阶段的质量会影响到设计阶段的质量,设计阶段质量影响施工阶段的质量,施工阶段质量又影响验收交付阶段的质量。作为高速铁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涉及到多个环节,且影响因素众多,具有质量波动大、质量变异大、隐蔽性强、终检局限性大等缺陷,这要求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关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各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

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是对质量目标的集成化管理,能显著提高质量管理绩效。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为推进大规模、标准化高速铁路建设,落实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水保、技术创新等管理要求,建设出精品工程,需要积极总结过往经验,吸纳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并结合工程建设实情,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实际情况,适应未来高速铁路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

要实现高速铁路建设的标准化质量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标准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依据,铁路建设管理必须严格落实“三大标准”的贯彻执行。 “三大标准”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技术标准是基础依据,管理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作业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工作载体。将“三大标准”落实到整个铁路建设过程,工程质量即可处于可控状态。

其次,必须严格落实参建单位的质量责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落实参建单位的质量责任(删除该处红字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从现场调查、设计方案、物资设备、材料供应、质量验收标准等方面消除质量问题和隐患。勘察设计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标准,健全勘察设计的质量责任制,认真分析设计方案,确保方案的最优化。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者,承担质量主体责任,需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施工规范,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等。监理单位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等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最后,全面推广“四化”建设,能提高效率并进一步稳定质量。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标志和有力保证,对于确保质量安全、提高效率,提升管理绩效和创造力意义重大。各参建单位根据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全力推进四化建设,可是质量控制更上一个台阶。

3 三全的质量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铁路建设单位实行以质量检验为主的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其以把关为手段,进行被动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事后质量检验的质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施工成本高、质量问题多、质量事故多等问题。三全质量管理模式则以预防为主,从问题产生因素着手,致力于实现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高速铁路工程中,三全质量管理模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必须明晰每一个参建单位的质量责任,并细化质量责任。要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质量产生的源头开始,全员推进质量管理,依照铁路建设的流程,从项目建议书提出开始,经过项目鉴别、选择、策划、可行性分析、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分包、施工、验收、运营通车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则是全体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作用和岗位职能。就如目标管理理论所言:工程建设的总目标需要分解细化,逐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负有一定的质量责任,形成一个自下而上、从员工到团队的层层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关系,这样有助于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将质量管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确保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4 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

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PDCA戴明环,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一级质量管理都可以形成一个小PDCA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整体。在PDCA循环中,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基础和依据,而下一级循环又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2.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而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代表着质量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中,应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首先分析现状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接着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对于高速铁路工程来说,产生问题的根源存在于工程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这要求我们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罗列出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后,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通过重点控制来解决主要质量问题,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措施,其中包括目标、手段、执行方法、时间等内容。接着按照计划落实,检查计划实施结果,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并纳入到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中。最后,处理遗留下来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结束语

总之,高速铁路工程建设需尽快更新质量管理理念、思路和模式,了解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掌握质量管理要点和关键点,在具体工程面前合理选用质量管理模式,确定合理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每一环节中,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最终实现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勤.高速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与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内容[J].赤子,2014,(5):247-247.

[2]王巍.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第7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关键词]铁路路基;建设工程;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78-01

1 铁路路基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测量设备及设备比较落后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路堤建设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建筑工人更多依靠机械工作完成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路基建设对测量仪器水平的要求。特别是高速铁路路基建设,需要更先进的路基测量仪器进行保护,而传统的静态铁路路基监测方法一直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建设需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引进和使用先进的路基测量仪器,保护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的建设。

1.2 设计管理不规范,缺乏咨询支持

目前中国铁路工程设计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一些铁路建设项目甚至在早期建设区,地质勘探不深,或只有技术,不在乎这种现象严重误导路基项目后期铁路开发。此外,铁路路基工程设计的支持不能满足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使得一些设计单位在初步调查和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有地方可以问。

1.3 技术管理理念背后

在同一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的概念也应该跟随发展。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建设单位仍然过时的管理了更换速度的现象。更偏远的地区,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建筑面积,也需要新的技术管理模式作为建设的支撑点。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铁路建设在偏远地区建设的路基建设技术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4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铁路路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相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选择施工技术人员,使铁路路基施工项目技术人员具备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但是,由于施工期长,人员多,铁路路基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对整个铁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特征及成因

2.1 铁路路基质量通病的特征

(1)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通过对于我国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铁路路基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与建设区域的地形以及水文地质等状况有着密切的影响,并导致各类问题的出现。事实上,铁路道路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往往会导致铁轨出现不平整的状况,严重影响到公路的质量以及火车运行安全。基于此,作业人员在进行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类问题的优化解决。

(2)路基纵横向开裂

此外,在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还会经常出现路基纵、横向开裂的状况。事实上,随着这一开裂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其势必会导致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进一步降低了整体铁路工程的质量,不利于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3)路基滑动或边坡滑坍

一般而言,铁路部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铁路路基的填料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动现象,并进一步导致局部沉陷、开裂现象的出现,阻碍了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这一状况的出现还阻碍了铁路交通的通行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2.2 路基质量通病的成因

(1)工程地质条件不良

为了减缓铁路运输对于社会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降低我国铁路建设的成本,相关单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往往将铁路建设区域划定在人员稀少的郊区或者山区。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工程建设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建设区域的原地面由于缺乏开发以及整顿,故而较为软弱,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压缩下沉、挤压位移等状况的出现,最终导致铁路路基的质量降低。

(2)路堤填料

此外,作业人员在开展路基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区域的土质进行优化、处理。基于此,作业人员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在路堤中填充性能较好的材料,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但是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疏忽,导致填料中混入其他的劣质材料,诸如种植土、腐殖土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填石材料初夏了规格不一,性质不匀的状况,继而导致路基的空隙较大,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

(3)路基基底处理不彻底

在进行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建设单位以及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往往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于路基基底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对路基中的杂物以及劣质土方进行清除,继而确保填料作业的有序开展,提升了铁路路基的稳固性。

3 完善我国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战略

3.1 做好前期勘查设计工作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涉及路线长,可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地质或环境条件,因此,要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充分做好地质勘查、环境考察等基础性工作,在准确把握施工地质环境条件下做好施工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勘查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勘察检测手段,准确获取施工地段的地质数据信息,通过系统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如不稳定地质结构、易引发沉降的软土地层、砂质地层等不利于地基工程建设,可能会导致地基质量隐患产生的因素。在现场环境考察时,应当加强周边地质、环境部门的合作,了解施工路段区域内常见的自然灾害情况,在工程设计中尽可能予以规避或采取技术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在施工前避免路基质量问题的出现。

3.2 把握好路基排、隔水施工的质量

基床排水直接关系到建成使用后路基的沉降以及是否出现路基病害,而基床排水的关键在于采用合格的填料、严格按规范分层夯实、设置必要的防水隔层。按照近年铁路路基施工经验,在路基路拱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是路基隔水、防范地表渗水的极为有效措施。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变化,出现少量地质薄弱区段,甚至发生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等病害时,应首先采取引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程措施,疏干基床土体。根据病害程度、基床土质等,可选择采用垫砂层、换填或改良基床土、复合地基加固等措施M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基床的强度与承载能力。

3.3 加强对机械施工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合理选用施工机械,如在路基碾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地形可以选择轻、重型压路机组合的施工方式,即先由轻型压路机进行初次碾压,随后利用重型压路机予以压实,有时也会采用振动类压路机来提升碾压效率和效果。但振动类压路机的应用对于填料的含水量还有一定的要求,当填料含水量较高时,则不适宜使用。其次,在机械碾压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对路基中线的控制,可以采取预埋中线桩,配合标出路基边线的方法,避免路基压实过程中发生偏离,从而是路基宽度与压实度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以及经济往来,需要道路建设部门加强对于铁路交通系统的构建。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并就铁路路基质量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展开了全面的叙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工程建设技术、工艺的提升以及发展,我国的铁路路基工程建设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 吕鹏.浅谈路基土石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4).

第8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摘要 我国铁路目前正在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迅速发展的铁路客专项目建设对物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资管理在铁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铁路客专项目建设中物资管理的重点和方法,最后呼吁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物资管理的新模式以满足铁路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 物资管理 重点 方法 铁路客专项目建设

为保证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强化安全管理,有效控制投资,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紧跟铁道部改革发展需要,其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一、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新模式简介

自2010 年 7 月1日起,按铁道部《关于实施施工图招标有关问题的通知》(铁建设[2010] 87号)规定,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施工图招标。

另自2012年10月1日起,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12]216号)规定,铁路建设项目所需物资设备取消甲控管理方式,改为建设单位采购(以下简称甲供物资设备)和承包方采购两类。

与此同时,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的通知》(铁建设[2012]92号)规定:投标人的报价不含甲供物资设备费用。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总价承包合同的,甲供物资设备费用不再纳入施工承包总价合同,改变了以往从工程承包单位承包合同总价支付甲供物资设备费用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甲供物资设备由建设单位直接采购、支付并办理验工计价的管理模式。

二、新型模式下,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管理,建设单位应关注问题

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招标采购、合同管理、供应组织、到货验收、仓储保管、使用发放、价款结算、验工计价、质量管理、供应商评价等环节。原模式下,甲供物资设备因其费用计入承包单位的合同总价中,建设单位对供应商的费用结算是实行按月转帐给承包单位,并在季度末验工计价时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约定在验工计价款中予以抵扣。因此,承包单位通常会严格管理甲供物资设备,以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但新模式下,甲供物资设备料款结算与承包单位的利益关系不再紧密,建设单位对甲供物资设备的管理责任明显加大。此态势下,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管理,真正达到创新模式下的良好效应,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准确性

物资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管理的龙头。由于设计单位编制的甲供物资设备清单往往是根据定额编制,常有物资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消耗量与施工图实际使用存在差异。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必须按时间节点,催促设计单位按建设单位要求提供甲供物资设备清单;同时在施工招标完成后,及时要求承包单位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按建设单位要求,上报甲供物资设备需求总计划,并将其与设计院提供的清单进行对比审核。对计划与清单中物资设备规格型号以及数量存在差异的,要及时提请工程部与设计单位对接,找出原因,及时修正。此外,对设计单位提供的物资设备技术要求,应经工程部审核签认后,物设部再组织招标采购和供应,避免出现采购的物资设备不能满足工程总体设计要求的现象发生。

(二)合理设置供应商资格条件,把好采购供应关

要确保工程质量,须从源头上控制工程物资设备质量。这首先需从采购渠道抓起。目前,甲供物资设备多采用公开招标、低价中标方式。然而实际供应中,时常出现中标供应商因价格因素或实际供应能力不足等原因,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要。为此,建设单位应在招标前,认真调查研究,设置合理供应商资格准入条件,排除不具备供应实力的生产(供应)商,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细致工作,盘清物资设备的类别型号

公开招标采购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所采购物资设备能取得优惠的市场价格,降低采购费用,控制工程投资。对于多种规格、型号的同类物资设备,一次组包招标采购,能够使数量需求较少的单项物资设备,同样享受批量采购的价格优势。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当物资设备实际需求与招标采购存在规格型号及数量差异时,数量差异尚能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采用原价继续供应;但规格型号的变化往往需与供应商重新进行价格谈判,签订补充合同采购,且通常不能获得价格优惠,不利于工程的投资控制。因此在招标前,建设单位应认真研究工程建设所可能涉及物资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在大批量物资设备招标时,一次组包招完。

(四)强化合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需要的同时,避免物资设备积压

在进行甲供物资设备供应组织时,应充分掌握承包单位现场库存与其施工进度需要,确定合理的经济订购批量。既要避免甲供物资设备缺货引起停工待料,也要避免短期积压、增大建设资金占用。同时,还需注意对合同开累发货情况、实际验收签认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统计,避免出现超合同总量供应的情况。

此外,建设单位还需关注承包单位的现场库存过大、原需求计划远远大于实际施工需要的异常现象。遇此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暂停物资供应,查找问题原因,避免工程结束后大量剩余物资的积压。

(五)确定合理的到货地点、运输方式,降低物资设备采购费用

建设单位应提前介入工程项目设计,对工程线路走向和沿线既有铁路、公路、水运码头等到货地点进行充分的调研。同时结合项目铺轨基地、制梁场的设置,合理确定甲供物资设备到货地点及运输方式。

(六)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实行现场计划提报和到货验收监理签认制度

为提高物资设备计划提报准确性,确保现场点收物资设备质量合格、数量正确。建设单位应按铁道部相关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实行现场甲供物资设备需求计划提报及到货验收由监理审核签认制度。

(七)实行限额发料和有权领料人制度,控制施工现场甲供物资设备消耗量

建设单位应按设计定额和工点实际工程量,合理核定现场甲供物资设备供应量。同时实行物资设备有权领料人制度,确保现场物资设备去向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控制承包单位甲供物资设备消耗量,起到控制工程投资的作用。

(八)抓好甲供物资设备到货验收,加强质量管理

以建设单位安质部牵头,物设部等其他部门配合,共同督促监理做好现场物资设备的抽检和试验、检验检测。同时实行质量跟踪追溯制度,要求各参建单位在物资设备接转过程中填制物资设备质量记录单,全过程记录物资设备从厂家到最终使用现场的质量状况,保证产品质量的追溯性,坚决杜绝不合格物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九)抓好甲供物资设备的结算和验工计价工作

进一步细化对施工现场甲供物资设备收料和发放工作的管理,将承包单位协助配合建设单位完成甲供物资设备的结算和验工计价工作与其考核挂钩,促进其重视对甲供物资设备的收、发、存和质量管理。同时,加强建设单位各部门间的配合,将对甲供物资设备的验工计价与承包单位的验工计价挂钩,做好甲供物资设备的验工计价工作。

(十)推行以建设单位为主、参建单位全面参与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以建设单位为主、参建各单位全面参与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辅助物资设备管理。利用信息系统通常具有的数据共享、单据查找、统计分析、报表输出等强大功能,极大提高物资管理各项日常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为管理者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思考。同时利用信息系统,使以前手工管理方式下不可能实现的管理成为可能,让管理者能够将更多更新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促进建设单位甲供物资设备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加强参建单位间的紧密配合

建设单位要实现对甲供物资设备的高水平管理,同样离不开承包单位、供应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和认真履职尽责。

总之,要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甲供物资设备管理,不仅需要建设单位物资设备管理部门辛勤工作,同时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也需要建设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更需要参建各方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才能将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整体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仁轶.浅论提高铁路建设单位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12(14).

[2]聂兆希.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管理相关问题探讨.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10).

第9篇:铁路建设理念范文

1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铁路具有能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建设,对构筑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有重要作用。铁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加速流动,使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相当严重情况下,铁路运输具有的土地占用少、环境污染小、事故率低等优势更应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建立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伴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过程的污染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铁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对铁路建设阶段环境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铁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铁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概述

2.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2.2铁路环境保护的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铁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铁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铁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铁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铁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铁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3铁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铁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铁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铁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铁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铁路通车营运期间,对沿线造成污染。

2.4铁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铁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铁路设计标准及《铁路环境保护规定》进行设计,按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畅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铁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铁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铁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铁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及铁路绿化等),特别是铁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3对铁路建设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建议

3.1噪音和粉尘污染防治

铁路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影响到临近地区的居民。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到周围大气环境的质量。果木、庄稼受到粉尘污染后,生长变差,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对噪声和粉尘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噪声防治,可采取:

(1)当施工路段距居民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居民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居民休息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2大气污染防治

(1)铁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单位等。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

(2)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特别是粉煤灰、散装水泥的车辆。

(3)沿线施工便道要经常进行洒水处理或加铺碎石,以控制扬尘现象。

(4)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铁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铁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5)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3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施工驻地及临时工棚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对桥梁施工机械、设备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4土石方施工和取、弃土石方影响的防治

铁路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方,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废弃土石方埋压植被,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弃土随水流失会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湖泊等,不仅污染了这些水域,也给防洪排涝带来了隐患。铁路施工中的大量取土也破坏了原有的地质平衡,容易诱发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此,在铁路施工中,应同时对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以及取土区域进行妥善的小环境改造。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5施工驻地环境污染防治

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驻地(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驻地等)会产生很多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处理与污水的统一排放工作。另外,在驻地修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竣工拆除后,应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4结语

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应有义务。工程指挥部在所管辖范围内,在铁路建设中应积极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和相应的环保组织机构,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强化环保意识,构筑施工新理念,切实搞好铁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一条铁路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