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策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网运行方式;经济运行;影响;策略
引言
电网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其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是社会对电网的重点要求。电网的运行不仅仅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供电地区三大产业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益,电网本身的线路损耗等也受到运行方式的重大影响,电网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庞大,在地区经济中占据的比重也不小,因此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供电安排,是提高电网及其供电地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主要考量
电网的运行主要考虑其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来进行安排。
每一个地区的电网都有其区域特点,从发电厂等电力来源由区域自然资源及能源结构决定,高压输电塔、输电线路的建设受到地区山川地理和人口分布的影响。而用电高峰与低谷则与地区民众的作息习惯于地区经济结构息息相关。
首先是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考量。稳定性指的是供电质量的稳定和供电持续性的稳定。其中供电质量的稳定要求所供电力的频率稳定、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频率与电压十分直观,功角的稳定是要求发电机同步运行时能够在扰动中保证稳定。另外就是供电的持续性,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夏季与中北部地区的冬季,消暑与采暖有很强的供电持续性的需求,民众一般需求24小时全天候的不间断电力供应。电网的安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发电、变电等设备上。尤其在用电高峰或者遭遇极端气候条件,如洪水、雷暴等情况下,就要降低设备的负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为优先考虑。
其次,电网的运行要灵活易变。尤其是满足负荷的变化,应对用电峰谷。工业用电与生活用电都会出现用电高峰与波谷,移峰填谷也是电网供电灵活性的一大需求。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结构都处于快速的发展与变化之中,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也在变化,比较复杂。因此,电网运行是必须充分考虑灵活变化的手段,才足以应对。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经济效益。电网运行对外对内有两方面的经济型的影响。对外,电网保证供电地区的三大产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用电所需;对内,电网的运行影响其自身的电力输送成本与设备折旧损耗成本,以下对电网的经济型进行详细的叙述。
2 电网运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1 电网运行对供电地区经济效益的影响
首先是制造业用电。不同的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不同,在我国制造业主要是各类的轻重工业,还有部分机械化农业。对于制造业用电而言,企业考虑的更多的是用电成本。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城市,如重庆等地区,处于生活用电的高峰时段,电力成本价格高昂,企业很多时候甚至选择在用电低谷时进行生产。这些制造业企业在经济角度上对电网的需求,就是能够提供低价的电力,其次才是不间断的稳定供电。为了保证电价稳定,供电稳定,调峰填谷是有力的运行措施。
其次是生活用电,其同时也影响着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内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其用电需求量也不断提高,而且基本上大部分仍旧属于生活用电的范畴,包括用电峰谷期也基本是与地区的生活用电的峰谷相当。第三产的主体是人,产品是服务,范围广而零散,对电网的需求就是不间断的稳定电力。
2.2 电网运行对电网自身运营经济型的影响
电网自身的许多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发电设备等投资额巨大。尤其是变压器,是电网的主要设备之一,且数量巨大。变压器造成的损耗占输变电设备功耗的60%以上,变压器的损耗分为无功损耗与有功损耗,其中有功损耗占据的比例不小,而有功损耗又包含着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运行电压每提升1%左右,负载损耗能够降低2%,但是超过额定电压之后,运行电压的增加会加大空载的损耗,同时铁芯等设备零件的损耗也随着运行电压的提高而变大。另外就是电力线路的损耗,电力线路的损耗主要是电阻热损,而提高电压是降低线路损耗的最有效的方式,电压越高,线路的输送损耗就越小。因此,从设备的负载、空载损耗和线路的输送损耗两方面综合分析,才能够确定适合的运行方式。
3 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的若干策略
3.1 改善变压器的运行形式
如前文所言,变压器是电网中数量最多的关键设备。变压器的损耗由于其数量,是设备损耗中占比最大的。而且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的控制与电力线路的输送损耗的控制有时存在矛盾与冲突。首先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上控制进行着手,对其三相负载进行平衡,使得电力在其内部感应转换的过程的损耗降低,同时也平衡器内部铁芯等配件的损耗,避免出现内部局部负载过高而使局部零件过快损耗。另外就是根据线路输送损耗与全部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的关系,调整选用折中的电压,保证两者都处于较低水平。
3.2 改造电网设备和线路
首先是对偏远乡村地区的输配变电设备进行改造,对于主要设备的变压器,要避免出现大车装小货的情况,可以采用子母变压器。另外适当选用节能设备,对于容量需求低的局部区域,可以选用损耗与容量都较低的变压器。在确定配变电设备安装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人为与自然因素。
其次,是对老旧的输电线路进行改造。根据区域近年的经济发展现状与人口迁移现状以及地方政府未来的发展规划,适当对老旧的输电线路进行改造。对于开发区等未来注定要大规模用电的规划区域,为了避免该区域发展之后再进行改造的麻烦与困难,可以在科学的预测与研究之后,提前进行改造。
3.3 发展再生性、回收型电力资源
在适合的地区,可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或者潮汐蓄能电站等再生型的能够回收利用能源的电力资源。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提供负载,降低电网空载损耗,同时将多余的电力资源以水力势能存储。在用电高峰时,蓄能电站又可以放水发电,填补用电高峰的供应。
结语
当前时期,我国正在从粗放式的资源与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体,逐步转向集约型的以高新技术拉动的产业模式,用电需求相比以往发生了一定变化。同时,国家准备大力促进内需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工业用电与居民生活用电的比重也逐渐在改变。而各个地区的电网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地制宜地调整自身的运行方式,摸索出当前最适合的运行模式,全力保证国民经济生活生产的用电需求,同时降低自身的运输型损耗和设备损耗。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不单从变压器优选、供电线路改造等方面着手,还需要保证后续的长久持续运营中的维护质量,这要求电网运维人员有专业的技能素养和职业精神。未来,还必须解放思想,在适合的地区建设蓄能电站等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益的设施。
参考文献:
[1] 赵贺,王坤,井天军.微电网自发自用运行的经济型分析[J].电力建设,2014;36(05):113-117.
[2] 杨玉林.提高西北电网整体经济效益对策研究[J].西北电力技术,2008(12):11-15.
[3] 诸兵.试论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及策略[J].电力建设,2010;24(06):104-106.
关键词:企业经营;策略创新
1、 经营理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经营策略创新的关键
树立科学经营的思想,使企业以策略创新为切入点,把握好经营策略的方向,确立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达到经营策略的目标。
1.1企业经营策略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企业可以分析自身的内外环境和能力,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经营的层次,增加经营幅度,使得信息传达和反馈更为迅速。抓住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作出有效的决策。高效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要有一个健全的经营体系,来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在企业经营策略中我们有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树立科学经营的思想,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经营策略创新能为推进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建立起针对市场的团体构架,形成高效运作的机制。
1.2策略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重要课题
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提升自我的动力。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经营,使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不断创新运作方式,保持竞争优势。创新要贯穿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经营策略的重中之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经营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经营层次,提高经营策略效率; 要求经营人员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持续发展。通过销售或生产技术等多种措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赢得市场。企业经营策略是否有效,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企业处理各个环节的问题。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新的理论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使经营更为多元化。企业要及时改进和创新经营策略,从策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经营。
1.3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企业的竞争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营策略关系到资源的组合,只有对经营策略进行创新,使之能适应市场变化基本框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高效运作,为经营策略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经营策略体系,加强经营策略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才能够站稳脚跟。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不仅需要谋略和胆识,还需要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辅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策略面临的环境也发生变化。
2、统一的经营策略创新目标体系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规避
企业对外要进行全面及时的信息收集,进行经营策略体系的审核,确定工作程序,确保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经营策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企业的决策要结合经济行为制定科学的策略,形成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体系,通过执行过程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1正确认识经营创新与经营规范的关系,推进企业经营策略制度创新,使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促进企业全面创新。
对人员进行经验和技能的培训、教育,能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得到整合和提升,人才的成长跟上企业的发展,员工感到公正,企业出现凝聚力。企业经营以能否创造经济绩效为基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整体发展策略水平。企业文化是成功的企业必然要追求的内容。企业经营策略要以新的视角和思维,形成新的观点来指导企业。经营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卓越、高效成为了现代企业追求的核心,企业经营策略应有效实施与保持。
2.2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和配合,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
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者应当从策略的高度决策。企业经营策略应当提高对创新的认识,经营策略创新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只有具有创新理念,才能促进创新,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创新氛围。企业经营策略体系是否科学、顺畅决定了其是否能够良好地运作。企业经营策略执行监督乏力,与企业发展不对称,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经营策略创新为推进企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框架,形成产品活力,建立经营决策机制的需要。通过经营策略创新使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框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对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有效的经营。
3、通过经营策略创新,实现经营的人性化,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尊重员工,重视知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营造人文环境,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为开放的空间,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观念陈旧是经营策略创新的最大障碍。
3.1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竞争方式,才能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经营策略创新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合理的优化,达到最大的资金使用效率。构建创新环境,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协调,拓宽经营的工作领域,实现经营策略创新。企业要充分汲取先进的经营经验,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的经营系统。企业经营策略创新要依靠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强化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关心和激励,不断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观念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关键。创新能够指导企业发挥员工的独创性,当企业面临技术和市场变化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科技进步的客观需求,可以使企业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2只有通过人本经营,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保障
一方面经营策略创新要使企业成为高效运行的经济团体; 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体系。企业经营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尊重和理解员工,给他们以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在经营上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责、权、利为一体的经营策略机制,使员工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企业要完善自身结构,使员工形成合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企业的长期发展获得不断的动力源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经营策略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从企业的经营创新领域加强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知识和技术资源共享机制,是企业提高经营策略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经营策略创新必须转变现有的观念,从策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有效的经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
4.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应按照专业化的方向,使企业精干起来,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更为有效地提高竞争力
完善的企业经营策略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责任,防止职责不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把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经营的目标。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用于企业发展经营方案,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富有活力,创新组织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经营策略创新是企业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保证,是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
4.2企业实现工作中建立的经营策略体系,可保证企业利润的实现
企业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把信息与认识能力结合起来,培育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在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增加企业效益。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经营理念引入到经营流程之中,促进经营现代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加快技术革新,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林场;经营现状;改革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面对人们的滥砍滥伐、随意的开垦,使森林面积越来越小,由于山西省矿藏资源丰富,矿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要想实现山西省国有林场的稳定发展,应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夯实国有林场发展基础,以促进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一、山西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分析
山西省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其中山西国有林场是山西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林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省林地面积3409万亩,有林地面积2406万亩,活立木蓄积7894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场分布在恒山、五台山、武当山、历山、绵山以及管涔山和石膏山等地区;林区中栖息着豹、大鲵、猕猴、黑鹳等珍稀保护动物和野生动物,可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地。但由于森林覆盖率较低、林业增长速度慢、国有林场就业岗位少等因素,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导致经营成本增高,林场回报率较低等问题出现,林场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山西省国有林场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经营管理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对林场经营理论与模式开展研究,促进山西省国有林场不断地创新,开展山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模式研究,完善国有林场的管理,带动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山西省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山西省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现状
山西省的国有林场在山西省林区中占较大的比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的建设,国有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经营基础,是山西省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山西林业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建设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顺,经营人才比较缺乏,山西国有林场经营遇到了发展停滞的情况;再加上计划的约束,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林场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生活改善,也影响林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2 山西省国有林场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管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再加上森林经营水平不高,使得国有林场的综合效益得不到发挥。对林场的经营投入,几乎依靠国有林场自身经营收入予以解决。其次,缺乏专业的林场经营与管理人才,由于林场经营与管理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工资水平又普遍较低,会造成优秀管理人才对国有林场的选择较少,进而造成林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三、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策略
面对经济社会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解决国有林场的经营困境,全面结合国有林场的建设现状,并严格按照《山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可行的国有林场经营方案,引导国有林场走出困境,增加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经营。
1 招收经营管理人才,改善林场经营状况
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缺乏有效性,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解决国有林场经营不善,首先应从其管理人才的招揽入手,增加优秀人才的工资水平,为优秀的国有林场管理人才提供必要的五险一金,增加国有林场管理工作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吸引力,对于林场内表现优秀或提出有效建议的管理人才给予奖金奖励,提高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设立具体的森林经营管理监督部门,保证国有林场的经营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确保林场经营的科学性。
2 制定经营策略,贯彻落实发展规划
以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为主题,利用国有林场的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促进发展思路的多变性。结合《山西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生态带向,保护优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坚持规范管理、创新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五个基本原则,制定多样化的经营发展战略,贯彻森林与开发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引进先进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形式,提高国有林场的建设效益,增加与相关企业的互惠合作。同时,还应结合山西国有林场的的自然地理条件、林场建设情况,确定该林场的经营方向,实现山西国有林场的特色经营,如实现二代林培育、林种空地补植补造等多种形式的植物种植方法,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以减少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成本。尝试开展与其它地区国有林场的合作与技术交流,积累国有林场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 电力营销 风险管理
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营销风险,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企业发展状况、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电力营销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以及公民的生活质量。
1. 探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的必要性
1.1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的行业内市场竞争,为了在市场竞争内脱颖而出,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企业营销的效力,在营销的过程中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并赢取客户的认可,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就是对营销风险进行管理,只有把营销中的风险控制住,电力企业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1.2 保障企业盈利收益
电力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营销能够创收,企业营销能够带来的盈利收益越大,企业就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和能力,因此,大量企业都关注规避电力营销中的风险,从风险控制角度来减少可能影响企业盈利的不利因素,以保证企业的盈利收益,为企业发展积累必要的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
1.3 为企业规划奠定基础
供电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进行企业规划,而企业规划的基础则是对风险的规避。风险规避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经营的劣势、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企业风险越少的情况下,企业越有可能顺利地执行企业规划,协调企业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关系,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的风险
2.1 来自企业经营环境的风险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营销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供电企业从电厂购买电到销售给电力用户整个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都是经营环境造成的风险。例如,在电网铺设过程中突发的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风险称为自然风险因素;水力和煤炭发电电厂受水资源丰沛程度和煤炭价格影响,导致电力供求不平衡或电价突然上涨,使电力资源出现冗余或急缺,这是市场风险;电力资源随着市场优化配置,电力行业政策也在不断变动,如国家电监会对电力安全、市场准入、交易、成本与价格、节能减排、供电等六个方面推出新的监管举措,这些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实际行为,例如某一营销策略的执行问题,这是政府政策风险。
2.2 来自企业经营策略的风险
电力企业采取的经营策略不同,所产生的经营后果是不一样的,有些经营策略的实施虽在在一定程度上会迅速提高企业的营业额度,但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例如,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在进入新市场的过程中采取用电优惠策略和电费免预存策略,这将直接导致电费风险。如果供电企业经营范围内有新开的公司或诚信度不高的用电用户,则很可能由于这些缺乏诚信、不合格的用电企业不按时缴纳电费,导致电费的回收问题,供电企业在一定周期时间内不能回收电费,则直接影响本企业的经营业务发展。
2.3 来自企业员工工作的风险
市场营销是从表面看来是企业集体行为,但从其实际过程和结果上来看,是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个人行为,一个业务员或者一个电缆安装小组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将导致经营目标达成问题,更有甚者,会对企业的信誉度和企业形象建立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供电企业在进入某一市场进行营销后,要对电力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抄表作业,若工作人员态度不严谨,会导致数据的抄写错误,并对错误信息进行核算,易导致电费风险;最终的电费核算存在计算风险, 可能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为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如今,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由于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不良,存在用户投诉的现象,会对企业的形象产生影响。
3. 应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的对策
3.1 对市场环境分析方法进行创新
由于企业营销环境造成的风险,其根本的规避方法是对市场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那些有可能导致营销风险的因素,对风险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因此,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是应对营销环境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对市场环境因素的分析方法仍是较为传统的经验总结或者市场信息调查的方法,这样的环境分析法会使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被掩盖住,成为经营中的突发事件的隐患。建议供电企业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将以往的营销活动中与市场环境分析按有关的案例总结出来,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风险归类后,根据行业信息,对每一大类中的风险因素再进行添加,例如,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风险不仅包括天气环境和供电当地的土地环境,还包括了水纹环境和城市建筑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等,这些相关的自然环境变化,也应该被纳入到风险分析中;在定量分析方面,需要依靠大数据处理去统计每种风险因素造成的问题严重程度以及营销损失额度,在得出结论后,供电企业可以按照每种风险的后果,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去应对风险。
3.2 灵活地应用市场经营策略
由于市场经营策略导致的风险往往不直接与经营策略相关,而是与经营策略应用的有效性相关。例如,在进入新的市场初期采用的用户优惠性经营策略,其本身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而此经营策略并未与用户管理策略结合起来,因此造成了营销风险。因此,供电企业应该灵活地应用能够市场经营策略,将几种经营管理策略结合起来,使这些经营策略使用中产生的经营漏洞能够互相补足,减少由于经营策略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例如,在实施电费免预存策略时,先启动用户诚信管理策略,与当地银行联系,搜集目标客户的诚信程度,再根据诚信程度设定电费免预存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用户等级准予免预存的时间。这样一来,诚信度较低的用户所获得免预存时间较短,不受电费支出的压力,更有可能按时交纳电费;而诚信度很高的用户获得很长的电费免预存的时间,对供电企业服务满意度更高,企业也能够有效回收电费。
3.3 对员工实行精细化管理
供电企业员工能够造成的市场营销风险,应该以精细化管理进行控制。对供电企业内部与市场营销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部门和员工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并确定责任内与营销结果直接有关的关键点,将其作为判定员工工作绩效的一种标准,与薪酬发放挂钩,同时设定用户满意度评价,作为直接接触用户的营销工作人员考评的标准。这样一来,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责任直接落实到每个员工头上,由于员工个人造成的营销风险就会明显降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营销风险的类型较为复杂,每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应对策略都不相同,只有供电企业从经营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并对市场营销进行有必要的创新,才能够保证营销活动的安全性,使营销真正成为促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潘肇宇.探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6):115-116.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品牌 经营策略
一、引言
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品牌外部标记、品牌识别、品牌联想、品牌形象等内容构成。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说,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者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一般说来,国际公认的品牌具有以下六层含义:一是利益,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二是个性,品牌就体现出差异化的个性;三是属性,要表达出产品或服务的特定属性;四是价值,应该体现出品牌主体的某些价值观;五是文化,品牌乃附加及象征一定的文化;六是使用者,它应体现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那一种消费者。由以上对品牌概念的基本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品牌也应该完全具备这些共性。教育品牌是学校或品牌主体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浓缩,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稳定的形象及个性化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客体与社会、学校与学生相护作用的产物。教育品牌也完全具有一般品牌所具有的形象性、创新性、成长性、延伸性、保护性等特点;具有知名度、美誉度高、信任度高、追随度高、忠诚度高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具有良好的形象、质量信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赋予了美好的情感,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二、高职学院品牌的实质
教育品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育品牌的个性在于教育性,这也是教育品牌的实质所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事业,它不同于商品、企业等一般的品牌,教育品牌不能以赢利为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更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教育事业带有社会公益性,具有公共服务性,归根结底,它是为培养人才服务。教育品牌的目的性和效益性最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表现在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上。高职学院品牌是一种组织品牌,具有一般品牌的构成要素。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崛起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职学院是一个“人――人”的系统,从事的是一种“通过人(教师)培养人(学生)”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侧重学生的职业化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院既不同于一般商品和组织品牌,也与普通高等学院品牌存在不同。高职学院品牌是一种服务品牌。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服务是商品,围绕高职教育服务发生的交换关系形成了高职教育市场。在高职教育市场中交换双方的主体是高职学院和学生,其中高职学院是教育服务的供给者,学生则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和需求者。
三、高职学院品牌经营策略的具体实施
1.树立品牌经营意识。(1)品牌质量意识。高职学院的品牌质量主要来自于优秀的学生、教师。首先学生质量是高职学院品牌质量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高职学院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教育服务的对象,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一览无余。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操作技能水平是对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最好说明。其次品牌质量来源于优秀教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师德修养、人际关系、仪表等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学院品牌质量。(2)品牌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特殊服务,学生是高职学院教育服务的对象,是直接顾客,尤其是学生生源的竞争和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当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将新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职教育品牌是一种服务品牌,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服务创新品牌。(3)品牌文化意识。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任何知名的学院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确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是师生们共同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力量,办学理念是学院品牌有文化精髓,是品牌的灵魂。若品牌没有了灵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学院的文化应该是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营造一种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为高职学院的品牌文化奠定基础。(4)品牌营销意识。凡是存在交换和竞争,都会存在营销。高职学院提供的教育是一种收费服务,这就必须通过分析、调研、调整教育“产品”等等来吸引更多的教育消费者。打造高职品牌,将学院特色与优势在用人单位、学生及全社会树立形象,需要主动进行品牌营销,提高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
2.制定品牌经营策略。品牌发展策略是高职学院品牌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整体性计划工作,涉及到教育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重大问题。因此,高职学院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品牌经营策略。首先要整合有限的资源,与名牌学院、名牌专业结合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占据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是宣传。对于高职学院来说,宣传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宣传什么、向谁宣传、如何宣传;要向社会公众宣传自己的办学成绩、办学特色;宣传的形式主要有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网络等。高职学院通过宣传独特的办学理念、规划和设想,以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3.建立有效的品牌经营体系。高职学院的品牌经营体系包括品牌发展策略管理体系、品牌内部管理体系、品牌营销体系等。这些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学院应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规模适度扩张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而确保品牌的巩固与发展。(1)品牌策略管理体系。高职学院必须建立完整的品牌管理体系,保证学院的各项工作在品牌经营策略的目标下进行。成立专门机构,实施学院的品牌发展策略,决定营销方案,评估品牌价值,监督品牌管理工作,提出改善品牌价值方案,执行学院品牌等。品牌发展策略计划只有依靠完整的组织制度来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品牌内部管理体系。高职学院的品牌经营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品牌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品牌内部管理工作具体就包括:建立灵活的课程体系、缩短教材的更新时间;建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等。(3)品牌营销体系。应当建立品牌营销的职能部门和制度,将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著名教师、品牌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情况等等,借助广告、学院网站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多层次、多环节建立学院的品牌包装体系和广告宣传体系。
【关键词】沙盘模拟 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41-03
在2011年热门专业排名中,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第十位,而据麦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是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之一,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名中位列第六。另据麦可思公司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黄绿牌”专业榜单中,本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黄牌榜,专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红牌榜。
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既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同时毕业生就业却又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当然,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往往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依然突出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仍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在课程数量设置上,学生学习任务偏重。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有40多门课程,因此学生的理论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很少有精力参与管理实践的锻炼。另外,课程结构设置不大合理,在公共课模块中,“两课”、英语、计算机等占有相当的课时,从而挤压了专业必修课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加之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授课方式往往缺乏兴趣,因此理论学习效果欠佳,理论基础并不扎实。
(二)专业知识宽而不精,缺乏系统
与理工科的线型知识结构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呈现出点状分布,各课程之间关联度并不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以下两点体会:一是学习负担并不重,应付考试相对容易,即使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也非常有效。二是大部分学生在学完开设的专业课程后,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性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充满迷茫,似乎什么都可以做,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宽泛的各科知识,需要由一条线贯穿起来,形成线型或网状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消化吸收。
(三)实践环节难开展,实践效果欠佳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工商管理专业在本科层次上,实践教学却相对缺乏。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难度较大,很少有企业能够较大批量地接受学生的岗位实习。另一方面,即使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但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往往只能做一些非事务性的打杂工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技能,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方面,学习缺乏系统、知识掌握并不扎实;实践方面,课程不足、实践能力提升有待加强。
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意义
(一)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简介
沙盘模拟实训课的引入,将很好地解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理论与实践均欠缺的问题。所谓沙盘模拟,就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而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训平台。该平台以若干个经营团队各经营一家初始条件相同、经营状态良好的工业企业,在既定的经营规则下,开展一系列的经营决策活动,从事5-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并与其他模拟企业展开竞争。模拟企业按职能进行部门划分,主要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部门基本上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如:进行战略规划、设备投资、产品研发与生产、原材料采购、营销活动、财务核算等,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体验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全面提升管理技能。
(二)开展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意义
1.转变学习方式与做事风格
在传统的授课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但往往还是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仍属于相对被动的学习。与此相反,沙盘模拟课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端软件的控制(即相当于竞赛中的裁判员),以及经营结束后的点评。由于由学生充当模拟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企业的每一项经营决策都需要由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或团队讨论做出,因此每个学生均可深度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并与其他模拟企业展开竞争,对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并富有成就感,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沙盘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做事风格。虽然沙盘模拟只是经营虚拟企业,并且经营规则相对简单,入门门槛低,但要真正运营管理好企业,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轨道,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来分析市场环境、合理高效利用企业资源、并积极思考企业发展方向及经营策略,所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只能依靠自己的团队做出,谁在思想和行动上偷懒了,谁就会在企业经营中获得失败的教训。因此,沙盘模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做事风格及责任担当。
2.将专业知识系统化,培养全局观
如前所述,工商管理专业各课程的知识呈现出点状分布的特点,课程之间的联系相对缺乏连贯,学生在理论学习及企业实习时,通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识缺乏系统,难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而学生在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市场调查与预测、战略规划、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模拟经营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将点状分布的知识转化为线形或网状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吸收运用的升华。此外,沙盘模拟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来体验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管理类人才,综合素质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及个人职业发展。不难发现,同一班级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个人发展空间或取得的职业成就差别很大,工作成绩突出、职位较高的毕业生不一定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当然,个人职业的发展受能力与机遇的影响,但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即其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管理者,其管理技能可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属于技术技能的一部分,而企业管理者所处层次不同,对其能力要求也不同,越是高层次管理者,越要求具备良好的概念技能,以把握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者应有较突出的人际技能,以便能处理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沙盘模拟经营除了有助于学生梳理理论知识,巩固专业知识体系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管理技能。由于每个模拟企业均由不同成员担任不同重要角色,共同经营,因此必然要求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分工明确,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等,但这恰恰又是对成员团队协作能力及人际技能的锻炼和提升。另外,沙盘模拟经营策略多种多样,由于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展开博弈,并不存在绝对最优的方案,因此,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设计与调整企业的经营方案、控制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是每个团队需要深度思考的,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概念技能的培养过程。
三、沙盘模拟课程学习的阶段划分
沙盘模拟课程由于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大,但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老师把握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在认识上的误区,即过于强调其游戏趣味性,而弱化其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从学习过程来看,可将沙盘模拟学习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刚刚接触沙盘模拟经营。在此阶段,由于目光短视,缺乏系统和长远的规划、随意且不合理的配置资源,规则理解不全面,以及操作不熟练,从而导致市场上既缺乏有效竞争(企业生产能力小,供不应求),又不能取得良好经营效果的局面,往往在经营二、三年后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在于理解和运用规则,市场基本无竞争,挑战主要来自于自身能够生存,因此兴趣往往不大。
第二阶段,学生掌握了规则,操作比较熟练,资源配置能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越趋激烈,但各模拟公司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方式较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往往因竞争相对激烈而破产。在此阶段,容易让学生误解为沙盘模拟经营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运气:认为只要本企业能够进入相对无竞争的产品或市场,就会取得经营成功,而如果误入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则失败难以避免。其实,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有效分析,以及自身经营方案设计尚不完善导致的。因此,只要学生的经营活动突破了这一瓶颈,则其学习兴趣、对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对实践能力提升及思维训练都将有质的飞跃。否则,其对沙盘的片面理解,将使其失去兴趣。
第三阶段,能够依据市场信息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能够对竞争对手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资源配置合理,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在这一阶段,企业很少破产,学生的经营活动理性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清楚,企业的经营决策目的明确,具备全局观及长远规划。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思考、推敲企业的经营方案,对企业经营过程有更多更高层次的体验。到了此阶段,沙盘模拟课程的实际意义才能完全得以体现。
四、沙盘模拟课程有效开展的措施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沙盘模拟课程既有助于巩固其理论所学,又有利于提升其实践能力,但要充分发挥沙盘模拟课程的作用,还需要指导老师处理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监管课堂纪律
虽说沙盘模拟课程因具有竞争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浓,课堂纪律往往比较好,但在关键阶段,指导老师仍需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监管。比如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可能会因部分学生不愿学习经营规则、或者因经常经营破产而失去兴趣,从而在课堂上无所事事或经营破产后利用电脑玩游戏等现象。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当方案设计和经营策略无突破时,会在思想上认为经营沙盘成败在运气的想法,因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纪律。
作为指导老师,既要在经营策略上给予一些指导,也要在思想上加强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认识,同时以强硬的手段对课堂纪律进行监督管理,将课堂纪律纳入期末考核,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
(二)强调团队建设
沙盘模拟经营是以学生团队组成若干模拟企业来开展实施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是沙盘模拟意义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指导教师要把团队建设作为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经营的前两个阶段,学生会有这样的误解,即认为一个人完全可以不依靠团队来完成整个经营活动,取得经营成功。在经营实战中,确实有此现象存在,但它只存在于竞争不激烈或竞争对手实力太弱的环境中。
事实上,一个人很难完成对经营数据和经营环境的有效分析与判断。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广告投放、原材料采购数量、自身财务状况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竞争对手生产能力的推算等。如果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团队的力量,就会缺乏对经营数据的分析,是感性经营的表现,风险非常大。因此,企业必须要抓团队建设,对团队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与协作,才能提高经营决策的效率与效果。
(三)完善考核制度
沙盘模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的实训课,不适合采用单一的理论考试,而应采用以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制度。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核:
一是平时表现,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对个人和团队综合考核,例如某个团队有成员不遵守纪律,不仅影响该成员的考核成绩,也影响整个团队的考核成绩,以提升其集体感和团队精神。此部分约占15%的分值。
二是实践操作及答辩,记录最后3次(或5次)的操作成绩,按各团队成绩排名累计积分的方式,给予各团队考核成绩。并针对最后一次操作对各组进行答辩,来考核其经营策略、团队建设等。此部分约占60%的分值。
三是作业成绩和理论测试。即平时的课余作业,及对理论知识的简单测评。此部分约占25%的分值。
四是可以由每个团队推选出本团队表现最优秀者,给予额外5%的分值奖励。
总之,沙盘模拟演练有利于巩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管理技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该类课程目前在高校和大型企业越来越受到推崇。但要想发挥出该课程的作用、体现其价值,需要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训练进行积极引导并对授课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 胡兵,乔晶.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2(1)
[2] 王哲.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ERP综合实训教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4)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4JGLX04)
[关键词] 服装企业 跨文化营销
随着我国对创建服装名牌,提升服装产品档次的重视,以及WTO提供的良好契机和品牌经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在实行跨省和跨国经营。市场虽然扩大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资金、人员等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和成本的增加,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对营销的最终效果形成了影响。据估计,跨文化营销失误带来的后果有:
①可能破坏企业同外派地区(省或国家)的关系,直接导致经营的失败。②可能破坏企业、产品、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失去市场。③可能破坏企业建立的营销渠道。④可能破坏当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自身的效率、凝聚力和办公秩序。⑤使失败的外派人员本身受到损失,影响其将来的职业生涯。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聚合着与传统文化潜在相关的很多信息,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服装消费者的审美、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包括购物行为)等方面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服装产品营销时,必须首先全面考虑跨文化营销的问题,做出充分的准备,制定全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从容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击。
制定服装企业跨文化营销策略,实际也就是计划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信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还有信息本身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导致信息失真。对此应当全面考虑:一方面从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方面,保证信息本身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从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上,保证企业掌控目标地区――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采取适当的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使信息的发出方式易于接受。
一、服装产品的文化属性
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审美和物质价值取向。日本的消费者喜欢素雅的领带,颜色鲜艳的领带适合在东南亚销售。米色、褐色、大条格的西服适合白种人的肤色和气质,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稳重的深蓝、深灰色的西服。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一些品牌和一些款式,在一个地区成功,而另一个地区失败,其中就有文化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品牌都面临着这方面的营销障碍。据慧聪网2005年春节的市场调查结果,在北京,中式儿童服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势头良好。而在上海,中式童装市场就很平淡,那里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节日把孩子打扮得“洋气”一些,从而会去选择时尚感强的款式。
服装企业在计划进行跨省或跨国经营的时候,在跨文化经营策略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1.要对目的地的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己产品路线、价格定位、拥有可观数量的适合品牌定位的顾客群的地区。
2.选定地区后,在选择产品的原则上,应不违背目的地的一般审美观和文化禁忌。
二、行政的文化经营策略
在进行跨文化经营的时候,选择外派人员、制定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营销途径和公关原则等,同样要慎重考虑。
1.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经营的能力,聘用适合的人到外地任职。通过书籍、研讨会、课程、网站、录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使员工对外派地的文化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并把这种意识带到外派地,可以减少跨文化失误的机会。
2.聘用熟悉当地的文化顾问辅助管理。外派公司的经营策略,特别是营销渠道、公关方法的确定,必须要有熟悉当地情况(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办事方法等)的高素质人员或顾问团协助进行。在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时,更需要文化顾问进行翻译、解释。文化顾问还可以对外派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3.建立多样化的、开放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多样化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环境、学习多种文化获得,更可以通过聘用多样化的人才直接获得。公司应该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异文化学习的积极态度,这样不仅对跨文化经营,而且对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好处。
三、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进入方式
进入异文化地区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渗入方式、侵入方式和迎入方式。采取适当的跨文化营销方式,能使当地的消费者更易接受。
1.渗入方式。渗入方式适用于进入民族文化或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消费者不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保守型国家或地区。企业对这种地区的文化应格外注意,产品设计、广告宣传、营销方式等都要完全按照当地的惯例进行,否则会引起反感。企业渗入当地社会中,积累了一定市场,有一些影响后,再张扬自己的个性文化。这种方式比较缓和。
2.侵入方式。侵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开放的学习型的国家或地区。如果企业确定自己的文化比外派地文化更先进、更现代,可以直接以个性文化冲入市场,迎合当地的心理需求。很多国际服装名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冲击我国市场的。
3.迎入方式。迎入方式适用于进入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国际型国家或地区。企业需要提升自己,和国际接轨,再选择民族的独特气质作为产品定位,吸引顾客。
具体操作时,不仅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整体文化不同而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考虑产品自身和消费人群的特性。如我国市场,可以认为是思想开放的学习型市场,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但如果进行一些传统形式根深蒂固的产品的营销,或对于目标人群是思想较保守的群体来说,又可认为属于保守型市场。
关键词:能力本位 特许加盟实务 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背景、课程定位
《特许加盟实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大二学生开设,总共64学时。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特许加盟的本质、特许人的作用、成功加盟的条件;熟悉特许加盟的法律、法规以及特许加盟手册的制定与使用;通晓特许总部与单店的运营与管理;掌握特许加盟体系设计和推广的一般流程;把握特许加盟模式的选择和体系控制力的构建,借鉴成功与失败的特许经营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特许加盟实际问题的能力。整门课程定位于连锁企业特许加盟部门经理这一岗位。
2.课程整体设计内容
根据“能力本位”下的课程整体设计要点,我将课程整体设计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整体的目标设计、贯穿课程的综合项目的选定、综合项目下的单项项目选定和课程考核的设计。
2.1整体目标设计
此门课程针对的岗位——连锁企业特许部门经理一职,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特许经营的总体规划、特许门店的模式设计、特许加盟模式设计、特许总部管理系统设计、特许体系的推广和招商、特许体系的运营管理六大工作任务。根据以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此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为:能根据实际情景撰写特许经营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工作计划;能运用客户定位、选址模型、商品组合、经营策略、经营策略、赢利财务测算模型进行合理的单店模式设计;能通过授权模式的选择及费用的设计确定合理的加盟模式;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特许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独立设计和撰写加盟招募文件、制定招募营建计划并推广实施;能够建立特许企业的督导体系,并进行特许体系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此岗位需要的方法能力有:现代化办公能力;运用网络能力;计算数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与设计能力。此岗位需要的社会能力是: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环境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根据以上所述,整门课程目标定位于特许部门经理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上。
2.2综合项目设计
根据“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需要选取一个大型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也通过这个贯穿项目学会连锁企业特许部门经理需要的专业能力。而一个直营连锁企业如何转变为特许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可以达到上述要求,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项目是:重庆“乡村基”特许经营实施简案,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的项目。
学生在课后,应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重庆本地的一个连锁企业,完成《XX企业特许经营实施简案》。简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特许经营的总体规划、特许企业门店的模式设计、企业加盟模式设计、特许总部管理系统设计、特许体系的推广和招商、特许体系的运营管理。
2.3单项项目及项目子任务设计
根据整体项目中包含的内容,把具体的单项项目和子任务设计如下:
(1)XX企业特许经营的总体规划。项目下任务为特许经营企业工作计划;
(2)XX企业特许门店的模式设计。项目下任务为:XX企业门店盈利模式设计、XX企业门店运营模式设计、XX企业门店VI设计;
(3)XX企业特许加盟模式设计。项目下任务是:XX企业特许授权模式设计、XX企业特许相关费用设计;
(4)XX企业特许总部管理系统设计。项目下任务是:XX企业特许总部组织结构设计方案、XX企业特许总部培训系统建设方案;
(5)XX特许企业的推广设计和招商实施。项目下任务是:XX特许企业招募文件设计、XX特许企业的推广招商方案;
(6)XX特许企业的运营管理。项目下任务是:XX特许企业督导体系方案;
2.4课程考核设计
该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课堂表现与项目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课堂表现考核部分的权重为30%;项目考试权重为70%。
2.4.1课堂表现
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该项考核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0分;项目考试分为平时项目和期末项目两大部分。
2.4.2项目考试
(1)平时项目作业
布置4次作业,作业内容体现本课程的要点和重点,每次作业分值由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规定明确。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布置作业,并结合作业难度水平,给定每次作业的具体分值,所有作业的分值之和为40分。
(2)期末项目
按照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本课程重点以及对本课程学生技能培养要求,由学生分组完成《XX企业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定一个企业作为对象,为其设计特许经营实施方案(方案内容见3.2)。
2.4.3成绩认定
作业完成质量考核×0.40+期末项目考核(百分制)×0.3+考勤及课堂表现成绩×0.3;60分为合格标准。
结束语
基于能力本位的“特许加盟实务”课程设计改变了以往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新课程体系,工作任务处于中心地位。课程内容都是针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展开的。这种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快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俊建.教育部16号文件之解读[M].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0
公司在生产运营中,以追求经济利润为最终和主要目标,以此制定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因此部分额公司的生产活动中,缺乏对于财务账目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控制,公司领导层、决策者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认识、科学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视为可有可无、不必要的存在,导致公司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落后经营管理模式当中,缺乏对于公司生产计划、组织运营的宏观、全面监督与掌控,公司各个部门及公司员工也认识不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市场经济供需发展相脱离,将公司暴露在巨大的运营风险与经济隐患当中。而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能够为公司的有序生产、经营秩序维护提供制度与手段保障,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报表等信息支持,帮助公司分析项目开发中的风险系数,确保公司运营状态的健康与稳定。
二、新经济时代中的公司财务管理弊端所在
1.部分公司决策人不具备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从我国当前的市场结构来看,多数公司的发展规模不大,属于中小型公司,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公司人数不多,公司领导者多为单人而非集体组织,因此公司领导者、管理者思想意识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公司的整体状态。很多公司经理、法人代表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或者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导致公司将财务管理工作忽视,公司的经营方案制定与执行缺乏有效监督,也谈不上成本预算与核算。举例说明,从笔者对当前国内中小型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调查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很多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追究其主要原因,多数是因为法定代表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不具备财务管理意识。由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一种机制的构建,其牵涉到公司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领域,需要制定全面、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与机制,才能够确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与高效;而临时性的决定、随意的经营策略,将对公司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经济风险。部分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侧重于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但是对于公司经营策略、管理方案与手段的重要性却缺乏基本认识,导致公司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
2.公司财务管理中缺乏风险防范、预警与控制等方面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提升,公司在竞争中所要面临与承担的经济风险将越来越大,公司应当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风险评估、预警,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但是从现阶段国内公司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公司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的账目统计、费用核算、资金管理,缺乏风险评估、预警与控制等财务管理功能,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3.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科学分配各项资源。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合理、科学分配公司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各项物资的均衡分配与供给,资金的科学管理等等,以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生产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公司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仅仅将物质、资金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设备设施的采购与维护,不重视对公司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降低了公司的竞争软实力。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将人才培训与选聘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财务管理与监督,为公司员工的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公司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多数中小型公司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财务管理理念薄弱,导致公司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管理也存在疏忽与漏洞,部分公司仅仅选聘亲属或者朋友管理公司财务,难以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现实情况中,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能够加强对自我的管理与约束,但很多公司限于条件,仅仅能够选聘到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的财务管理人才,又不采取积极鼓励的管理策略,没有为财务管理工作者参加学习、交流经验提供机会和时间,导致公司财务管理人才的水平较低。
三、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与应对策略
1.改变思路,大力改革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并不是独立的,与其他部门相互依附、相互影响,所以财务人员应想着如何成为其他部门的好帮手,财务管理机制也要不断进行相应改革。换句话讲,记账、核算只是财务管理最表面的工作,新形势下这些工作不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财务管理之中,争取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2.加强分析,提高财务风险抵抗力。既然我们无法制止风险,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害性,即使爆发风险,也不至于使企业承担不可承受的损失。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首先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加大财务风险宣传,使企业员工对财务风险有一定了解。同时企业要认真总结财务风险的一般表现,至少在可认知、可预防层面对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在实践当中,企业要以企业目标为根本,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有效规避和防范潜在风险。
3.优化财务资源分配。在企业财务资源分配中,知识投入应该与其他投入一样,获得相应的回报。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资本结构失衡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遇到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引起警觉,尽快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一方面积极对内部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均衡;另一方面要对资本正确认知,将知识投入资本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