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安全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所谓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也就是对于所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也能够使信息、数据的传递变得更加安全和完整。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是保障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密技术也主要分为对称以及非对称两类,对称的加密技术一般都是通过序列密码或是分组机密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其中还包括了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五个基本的组成部分。而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非对称加密必须要具备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同时,这两种密钥只有配对使用,这样才能解密。因此加密技术对于电子信息的安全具有很大的保障。如果在发送电子信息的时候,发送人是使用加密技术来发送邮件的,那么有人窃取信息的时候,也只能够得到密文,不能得到具体的信息。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信息传送的安全性。加快推进国内关键行业领域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测试。在安全评估方面,主要针对主机安全保密检查与信息监管,采取文件内容检索、恶意代码检查、数据恢复技术、网络漏洞扫描、互联网网站检测、语意分析等技术,评估分析重要信息是否发生泄漏,并找出泄漏的原因和渠道。
1.2防火墙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断的得到加强,但是一些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逐级的提高。有一些黑客或者是病毒木马也在不断的入侵,而这些不安全的因素会极大的威胁到电子科技企业信息的安全。而针对这种情况,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防火墙技术的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黑客的入侵以及电脑中的信息被篡改等情况的发生。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电子科技企业信息的安全。加强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面向企业的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重点开展等级保护设计咨询、风险评估、安全咨询、安全测评、快速预警响应、第三方资源共享的容灾备份、标准验证等服务;建设企业信息安全数据库,为广大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安全咨询、预警、应急处理等服务,实现企业信息安全公共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解决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法
2.1构建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如果要想有效的保障电子科技企业的信息安全,除了要不断的提高安全技术水平,还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整个信息安全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很多电子科技企业当中,最初所建立的相关信息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如果一旦安全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那么一系列的安全技术都无法发挥出来。很多信息安全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信息安全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信息安全管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那么信息安全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提升信息安全的系数。
2.2利用电子科技企业自身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一般来说,电子科技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很多企业也可以通过局域网来相互连通。因此,电子科技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为自身的企业提供良好地信息安全服务。通过局域网的连通,不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及时的公布一些安全公告以及安全法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安全软件的下载,为员工提供一些关于信息安全的培训。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之间的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保障企业信息安全。针对企业主机安全保密检查与信息监管,采取文件内容检索、恶意代码检查、数据恢复技术、网络漏洞扫描、互联网网站检测、语意分析等技术,评估分析重要信息是否发生泄漏,并找出泄漏的原因和渠道。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一、信息化档案概述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应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来管理档案,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管理和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档案信息化推动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1]。又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化是将档案纸质管理模式转变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信息化档案管理机构,从而极快地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水平,保证信息化档案的安全。
二、影响信息化档案安全的因素
(一)管理制度的影响
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是为了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O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纸质的档案,运输、编号、储存、记录等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的[2]。由于信息化的冲击,我国近几年开始普遍使用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模式。但是受到多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虽然管理方式变了,但是思想却是难以转变。在利用信息化管理档案后,没有及时的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流程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而且也缺乏对网络方面的安全措施。
1.制度不完善
档案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档案的安全,但是在我国不是所有的档案机构都有这样的条件,有些档案机构制度不完善,人员的工作素质低下,在档案信息化时,请用外来人员帮忙,这样容易加大对档案安全方面的危害。
2.制度不落实
有些档案机构会制定管理制度,但是实施上却有许多问题。开会时会多次强调,但是在工作中又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检查,将制度流于表面,而没有执行,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并没有作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二)载体和管理系统的影响
信息化档案主要是存储在光介质和磁性介质上,这些介质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介质上存储内容的丢失[3]。目前,我国的各个机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管理系统都是不同的,没有做到统一。而不同的档案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兼容性的情况。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读取信息,而且在系统升级后,原文件也是无法读取的,这就为使用信息化档案时增加了阻碍。计算机为信息化档案的载体,所以很容易会对原始档案的内容进行篡改和删除,而且随着信息化档案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备份,会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造成危险。
(三)档案管理系统自身存在安全漏洞
当今在网络市场上有五花八门的系统,不管每一种网络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特色,不可避免的就是它存在漏洞,就像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当然管理信息化档案的系统也是存在漏洞的,信息化档案的安全在这个方面是没法避免的,这种情况主要造成以下三种后果。
1.软件的安全漏洞
因为每一种系统或者软件的设计都存在漏洞,而且有些系统或软件在设计时专门设置了后门,比如说现在人们常常使用的苹果手机,现在时有报道因为后门的缘故而造成的信息泄露事件,这种情况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本身就是威胁。有些计算机高级人才可以通过这些漏洞、后门对信息化档案进行修改、删除,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
2.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
每一种软件在安装时,都是需要通过网络通信协议的。但是网络通信协议却本身就存在安全漏洞,这就加剧了对信息化档案安全的威胁。
3.网络病毒
各种网络病毒在网络上肆意而为,这种情况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信息化档案的方便之处便是可以在网络上查询,也有的可以下载保存利用,但是这种方便也为网络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捷径。有些信息化档案系统的防毒措施并不完善,所以网络病毒很容易就可以进行传播,将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四)人为因素
人是信息化的推动力,所以人也是影响信息化档案安全的重要因素。下面将通过四个方面来叙述人为因素的影响。
1.思想方面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对于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意识薄弱,档案管理员还在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认为档案信息输入到电脑中,信息就是安全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收入也是不理想的,所以造成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兴致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情况。
2.技术方面
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就需要掌握网络知识,但是我国档案管理员并没有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保密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档案管理员没有足够的知识去维护信息化档案在网络上的安全。也因为档案管理员对网络的不熟悉,时常造成档案的删除和更改,甚至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电脑死机等情况。
3.故意篡改或破坏
有些带有敌意的计算机高级人才或团队会故意的去破坏信息化档案,对国家造成损失和使人们混乱,趁这种情况而得到自己的利益。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对档案的篡改。传统的纸质档案会有有关部门的盖章和有关人员的签字,这是不容易篡改的,但是信息化的档案是有可能通过超高技术进行篡改的,这种行为就丧失了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
(五)法律法规方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随之缺陷也出现了,比如隐私的泄露问题,这种情况每天都有发生,我国也随之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和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对其后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不管是公司还是其他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也是不完善,存在缺陷的,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出事后,有关部门的相互推脱,不愿意去处理。因为这些问题,有些部门更加愿意使用传统的纸质的档案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责任更加的涣散,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这些现象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制度,如果有了完善的制度系统,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而且对信息化档案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档案安全的对策
(一)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
要解决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问题,首要工作就是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中一定要明_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说明他所在岗位的重要性,这样工作人员才会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档案机构中的所有档案信息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备份,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档案的安全性,不至于丢失。要对档案的使用情况做出具体解释,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档案,使用者在使用时要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保护档案的安全。
(二)提高信息技术
因为系统本身存在漏洞,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科技人员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的应用,做到虽然有漏洞的存在,但是破坏者的技术却达不到破坏的水平。因为在科技领域,信息技术的更新太快,所以我们的技术人员必须紧跟科技的步伐,来维护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将这种危害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编写优良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区分种类、时间等各种档案的存储,保证信息化档案的多样化,提供安全的层次。
(三)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随着科技的进步,档案信息化得到普及。档案管理人员是维护档案安全的执行者,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保护档案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1.培养安全意识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白档案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的觉醒,是保护档案安全前进的一大步。
2.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档案信息的普及,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对档案涉及的相关事项要培训,而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有要求。信息化档案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网络是具有不稳定性的,比如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病毒的侵袭等。现在人们对网络的知识了解不透彻,以为有了一些杀毒软件,档案就是安全的,但这些却远远是不够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有基础的网络维护知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有一定的应付能力。
(四)制定法律法规
国家现在对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所没有具体的制定出法律法规,出现问题没有参照的法律依据,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国家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明白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对国家的稳定意味着什么。所以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只要国家制度出完善的、合理的法律法规,出现问题有解决的依据,这种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体会到其带来的好处。财力人力都得到了节省,为人们调取档案提供了便捷,发展了档案管理整个行业,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提供好处外,它也表现出了它的缺点,档案信息化随着它的便捷也相对的降低了它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黑客的网络技术也在快速进步,甚至超越了科技人员的技术,所以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性是一个大问题。上文是对现在信息化档案的一些浅见,提出了认为影响信息化档案安全的一些方面,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想要更加安全的、广泛的发展档案信息化,我们只有公共努力,提升科技水平,来保证信息化档案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车艳红.电子档案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2013(z1):137.
[关键词]安全内涵外延 1引言
安全和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伴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共需安全。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安全谈论之多,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反过来思考,安全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恐怕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那么形象、完备和科学。以致于不管对安全作何定义,都很难包容一般意义上安全的内涵。
2安全的定义
为了获得安全的原始含义,先从词意和典故考虑,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得到安全如下的描述:
(1)安全在希腊文之中的意思是“完整”,而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受伤”或“完整”,在拉丁文中有“卫生”(Salws)之意。
(2)“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稳定等,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完满,完整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等,可谓无损则全。
为了获得安全的真实含义,从安全的科学层面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到了安全以下的定义:
(1)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2)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处于健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3)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指某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4)安全是一种理念,即人与物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凡此种种,要想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把复杂的安全内涵表述清楚是异常困难的。这犹如“最优化问题中寻找最优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一样,难以走出这个局部区域”。因此,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概念。
3对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采用自然辨证法定义技术创新哲学的思考方式,不从正面去解释技术创新是什么,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它。笔者就是从安全的子系统:文化、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伦理与外延(信息网络安全等)来回答安全的本质。
3.1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所以,应该以哲学的观点来认识安全文化,那么,安全文化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的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核电站的社会性安全、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安全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3.2安全是一门科学——安全科学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安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工程与技术门类之中,称之为安全科学技术,被确定为综合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安全科学是研究系统安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研究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危险,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保障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按照哲学的内容,在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处在安全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是各类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就是安全的观点,或者说安全科学是从安全的着眼点或角度去看整个世界,正如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社会科学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去考察世界一样。但是安全科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各门科学有关。因此,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的新兴横断科学。
3.3安全是一门技术——安全技术
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或危险的因素,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造成生产、生活和生存被动或发生各种事故。为了预防或消除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影响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称为安全技术。
安全可称为技术,在于要消除各个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技术的层面去实施或考虑,或者是说以技术为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以达到劳动保护之目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科学可以从自然辩证法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说明,安全科学着重于安全的规律,发现、探索、认识其本质,从而掌握好安全,使之为人类服务;而安全技术更侧重于安全的应用,研究事故致因因素,从而转危为安。因此,安全技术丰富了安全科学,安全科学又指导和推动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可见安全技术对安全生产、生活和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3.4安全是一门管理艺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矛盾问题。这就表明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围绕预防事故这个中心课题,变纵向为横向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安全状况指标化;推行事前预测;推行反馈原则进行安全评价等。
认为:管理首先是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励人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而人的意识、价值观、认知、信念等都是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本身包括教育方法、法律建设、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现代安全管理应是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就犹如5个分散的指头握成一个拳头,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合力。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流通,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得到迅速推广。因此,所谓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人人主动参与安全工作。
3.5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由“政治立国”进入了“经济立国”的时代,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安全领域有专家、学者提出安全经济这个新名词。
安全经济首先是基于对人类安全活动需要经济作为基础的理解。比如,无论是生活中或者生产中,实现安全条件需要经济的投入。如何高效、合理地投入?安全经济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安全经济学的观点来运筹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一种符合客观的实用模式。
从安全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以提高生产与以增加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安全性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前者是指为消除和控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专门采取安全措施的投入,它将对生产、生活产生某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者除了产生生产、生活效益外,还会产生安全效益,并且往往决定企业的基本安全程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区分某一项投入是生产、生活性投入还是安全性投入。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资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3.6安全是一种伦理道德——安全伦理
伦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安全可以认为是观念、思维,意识。安全伦理主要表现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念,“预防为主、安全为天”的意识;安全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安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安全系统是控制系统,生产系统是被控制系统的辨证观念。应该建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意识;“珍惜生命,修养自我,享受人生”的意识;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保护自己,爱护他人的意识;消除隐患,事事警觉的意识。实践证明,要使人从被动(要我安全)到自觉(我要安全)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但从科技、管理、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来认识安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使社会(企业),使每个人从价值观、人生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从群体到社会建立起对安全的理念和响应。因此,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宗旨是安全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更是安全伦理的体现。
安全伦理就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对安全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方法论。以安全理性或法制为手段进行社会调控在过程之前必须经过安全伦理思考的判断和估量,在过程之后又必须进行安全伦理价值的评价。当然,安全是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在道德观念中应该提倡使他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安全作为伦理的理解就很清楚了。
3.7安全的外延——信息网络安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快步走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然而就在网络技术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问题——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统领全球,信息主宰国家命运,信息广泛渗透各个部门、领域的时代,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致命危险的。传统意义的安全即使做得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式安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是对安全更新的、更深层次的领悟。如今的安全理念都是与信息网络挂钩的。在传统的安全观下,引申出当今的信息网络安全观,的确是对安全理念的一次深刻性革命。
目前,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可以归结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不清。有的认为信息安全就是“杀杀病毒,最多再加上设置命令”。有的认为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等等。笔者参考了相关的资料,现介绍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保护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不受意外的或蓄意的(未经授权)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暂时的,其目的是保证网络信息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诚然,安全的外延还应包括高科技生物技术安全、高科技材料安全等内容。这方面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能使其安全地造福于人类,这也是当今安全工作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用动态的、永恒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安全,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即安全会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向外延伸出去,就犹如安全这棵参天大树会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同时,这也展现出安全的生机和活力。“”版权所有
4结论
安全是没有时空局限的,安全的子系统也是无限的。从科学学、哲学的观点,安全是动态的、发展的。基于目前对安全认识的局限,笔者只列举了6个内涵和一个外延。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安全的本质,可以使安全的定义更科学、完备,从而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科学观,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保护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发展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云等.安全文化百问百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8:3—25;51~52
2安全科学技术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12:1~3
3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5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6韩永飞,杨富春,李宗鹏.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一),2002.2:33—35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司长赵泽良在大会致辞中,对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及CSO俱乐部活动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这一大会在宣传信息安全方针政策、促进信息安全技术的交流合作,以及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一部分
赵泽良司长表示,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产品认证等方面坚持遵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的规定,同时“更要强调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对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对政府信息系统的保护,以及对个人信息、企业信息,乃至信息资源的保护。”
“‘27号文件’和‘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共同构成了我国信息安全的总政策框架。”赵泽良司长说,“二者都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安全工作,乃至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文件。同时,文件中所提到的内容也是我们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所所长洪京一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产业经济,再到国防军工,信息技术的“烙印”无处不在。正是因为这样,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保证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都在信息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信息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去考虑。比如,美国已经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并对部门进行整合以对信息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认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正在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一方面信息化的大势不可逆转,信息安全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求更加紧迫;另一方面,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也使我们的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民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制意识以及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的多元化也给我们如何管好互联网提出严峻的挑战。
“威胁在不断地演变,这对我们发展重要性系统的保障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宁家骏表示,“有些人觉得我的电脑中没有存储什么可被窃取的内容,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攻击就是利用这些疏于防范的平台作为网络攻击的第一个跳板,进而以此为突破口非法访问重要内容。”
他表示,我们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PC时代,过渡到了网络时代,而如今又进入到以服务为中心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本身对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网络共享提出了十分紧迫的需求。
从物联网到电子政务安全
物联网、电子政务、云计算,这些如今已经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放在几年前会让人感到非常陌生。而随着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加深,我们所关注的话题也已经从早期的如何实现、如何落地,发展到了如今的如何运维、如何保护。在这些领域,信息安全已经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公安部检测中心主任助理兼信息安全技术部主任范红在信息安全领域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本次大会上,她重点介绍了当前在物联网感知层通用安全技术体系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物联网感知层通用安全体系研究的目标,是为不同类型的物联网应用提供通用的感知层安全技术参考依据,为各类物联网应用的感知层安全设计、实施和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及指导制订各类物联网应用的感知层安全技术。在公安行业,目前物联网有了很多实际应用,这其中包括特定人员识别、危险物品监控、异常行为报警以及车辆GPS定位感知等,涉及RFID、人像识别、手机定位感知以及传声器阵列等多种技术。
范红介绍说,在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技术体系中,数据处理是数据获取后的一个重要操作。其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RFID标签本身的安全威胁、通过电磁辐射分析技术的非法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威胁,以及个人隐私的安全威胁等。
针对这些威胁,范红表示,一方面RFID标签自身要具备更安全的轻量级密码算法以加密数据,另外也要采用传输安全防护、抗干扰以及密钥管理等措施,使得系统可用。除此之外,在物联网应用中,用户还要注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加强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机制。
在谈到信息安全发展时,范红深有感触地表示:“我们进行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信息化应用能走得远些,信息安全就能走得更远。信息安全领域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展现舞台。”
调查结果使公众惊呼,原来是王室成员的语音信箱被“第三只耳”窃听。然而事情到此还没结束,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一系列名流明星、政界要人的电话都曾遭窃听。《卫报》刊登报道称,《世界新闻报》自2003年至2007年,在公司高层许可下对社会名流以及政客的电话进行非法窃听,并且为了解决相关的指控,曾支付过100万英镑以上的赔偿。
其实,世界新闻报的“第三只耳”只是使用了最原始的方法进入受害人的语音邮箱,即他们利用大部分人根本不修改语音信箱的默认密码这一普遍习惯,随便找个VoIP供应商,假冒主叫方号码。“窃听门”给了没有对手机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人们一个警醒,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手机安全的关注和大讨论。
时光快转至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手机的安全威胁更是延伸到盗窃图片视频、非法扣费和窃取银行账户信息等。在手机的世界中,安全岌岌可危。
前所未有的手机安全危机
受人追捧的苹果手机,可谓智能手机界翘楚,但iPhone 5自推出以来就一直饱受外界的争议,最被用户担心的是iPhone 5在上市几小时后就被破解“越狱”,说明黑客早就已经发现了iOS的安全漏洞,同时iOS6系统安全性也受到质疑。
不仅是iOS系统,用户更广泛的Android手机也难幸免。McAfee的一份报告显示,针对Android手机的攻击在过去的几个月愈演愈烈,从攻击频次到攻击手段也都在不断提高,其中85%的目标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
至于威胁手机安全的具体形式,网秦(NYSE:NQ)“云安全”监测平台曝光,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恶意软件多以流氓推广、恶意扣费为主,这源于在国内具有大量安全审核机制薄弱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且因运营缺陷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并因国内已悄然形成了集传播、推广、扣费、分成于一体的手机恶意软件黑色产业链,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而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遭受手机安全威胁的困扰——俄罗斯包含白俄罗斯等俄语系国家的手机恶意软件比重上升明显,上半年,在包括Google Play和俄罗斯当地的多个应用商店中存在数个Android隐私窃取应用,可随意窥探隐私,尤其是根据用户的行踪来诱骗用户付费下载;今年上半年,有大量美国、加拿大用户在下载应用时不慎感染恶意软件,在暴露的隐私信息中,通讯录、地理位置位居前列。浏览记录、交易记录也成为恶意软件收集的内容之一;印度地区则同样饱受恶意扣费问题的困扰,在这一地区,通过短信链接传播恶意软件的比重极高,通过各类诱惑性内容诱骗用户下载其中的APK程序,从而扣取话费。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各国的运营商们都开始寻求与专业安全厂商的合作。
手机安全就是人的安全
网秦联合CEO林宇向《环球财经》记者介绍说,目前的手机安全涉及手机应用安全、用户数据安全、手机支付安全、手机上网安全、手机防扰安全、手机隐私安全、手机资费安全和手机丢失安全等多方面,这些都涉及到个人隐私,一旦被窃取都可能涉及人身财产安全,不可小视。
“在其中我们尤为不能忽视的是,手机安全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衍生到了家庭和儿童的安全。比如儿童的上网安全、儿童的安全教育、家庭成员互动和家庭数据分享等等。”
如此可见,任何人都应该关注手机安全,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手机安全企业走出国门
前所未有的手机安全危机,催生了手机安全产业的萌芽。易观智库认为,随着智能终端渗透率的迅速提升和APP市场的连年激增,用户对手机安全业务的需求迅速攀升,手机安全问题引发了全球关注,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形势,让手机安全成为一个前景可观的行业。
并且与制造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中国已落后西方国家百年,而手机产业兴起不过十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亦不过两三年时间,这就给了中国企业与国外科技企业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
目前致力于手机安全的中国企业有网秦、360等,均在国际上赢得口碑,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反病毒评测机构AVC测试中,继网秦之后,国产手机安全软件再次通过测试,360手机卫士与卡巴斯基、趋势科技等国外软件同在最高评级之列。同时,网秦联席CEO林宇日前被美国《财富》杂志提名2012全球40岁以下商界精英,赢得了舆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创业者的关注与重视。根据网秦第二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000万美元,其中海外市场所占比例更是达到了一半以上。
我们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使靠外需拉动的经济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中国低端制造业遭遇经营困境,高科技制造更是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但我们也看到,以网秦等为代表的新兴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却极具韧性地生长,并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
网秦国际化之路
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早期随着跨国经营经验的增多,都会被探索东道国特有优势的愿望所激励,偏好于购并或合资。其中部分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并购或合资公司的核心科技,从而省却了自主创新的过程和成本。但网秦却与此不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网秦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均拥有多项专利,在科技实力上不输于人。所以在创业初期的2005年,第一款产品就选择推出了双语产品,直接将目光放至国际市场。2006年网秦卖出第一张海外点卡,来自马来西亚。
而后,随着“窃听门”等涉及手机安全的案件曝光,手机用户更加注重安全隐私,网秦也在世界市场轧稳了脚跟。
[关键词]公路设计 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 路面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91-01
一、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与日俱增,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例,除去人为及车辆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因公路设计不合理造成事故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公路作为一个系统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但承载着运行的车辆,同时也对车辆起着引导、保护的功能。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指导性文件,对公路建成后的运行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公路设计不但能够为车辆提供着行驶的必要基础,也从诸多方面保障着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如何改善公路设计,提高交通安全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
1、公路路线线形设计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公路路线线形指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它包括了公路平面线形、公路纵断面线形以及横断面设计,公路几何线形的合理控制,将有效提升公路交通安全系数。影响公路几何线形的因素较多,如公路施工前对地形、地物、路基以及土质的检测、公路的施工技术、公路的养护以及交通运行状况等,从根本上保证公路几何线形的整体协调,对于交通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平曲线形来说,直线段的事故风险往往要低于曲线段的事故风险,有着重考虑气候因素,潮湿、积雪和积水状况下平面线形的安全系数都明显较高。
2、视距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视距设计是公路设计的一个要点,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良好的视距设计不仅能够为驾驶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还能够为驾驶人员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以便于其能够在行车过程中及时做出正确的反映。因此,做好视距设计则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视距设计则主要有:停车视距设计;超车视距设计;会车视距设计三种,其中最长的设计是超车视距设计。然而由于车辆、驾驶员的实际高矮也略有不同。所以,如若单单只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视距设计,那势必会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交通安全。
3、公路设计中的路面材料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轮胎直接作用于路面之上,路面材料的性能决定着车辆在路面上的操控性能,所以在公路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路面材料的强度、路面的平整度等技术参数,还要充分考虑到路面的抗滑性能。只有保证足够的抗滑性能,才能够保证车辆轮胎在路面上有足够的附着力,在车辆转向、制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良好的操控性能,避免因车辆与路面附着力不足而造成的失控,从根本上保障了交通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要优于水泥路面,对于因气候原因极易发生路面湿滑的路段,由此可见,公路设计中必须要优先考虑沥青路面。
4、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心理通过影响驾驶员的行为,间接地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其中知觉、注意、态度、驾驶疲劳等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交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是一T对道路使用者的心理、行为以及交通事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因驾驶人的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70%以上,而驾驶人的行为则是由其驾驶心理所决定的。因此,通过安全教育和加强执法,改变驾驶人的态度,是改善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从驾驶心理的角度出发,有多种可以减少驾驶人不当驾驶行为的途径,提高交通安全。第一,要完善驾驶人的培训过程,通过对驾驶人进行适应性检查,发现驾驶人潜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驾驶人进行培训;第二,需要进一步加强驾驶人安全教育。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驾驶人对风险的认知,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与此同时,还应该实行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如在驾驶人更换驾照时,也要进行再一轮的教育。第三,需要严格法规、加强执法。严格的执法手段和较大的处罚力度,可以明显的改变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减少其侥幸心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在执法形式上,由于违法告知时间较晚、告知手段不完善等原因,非现场执法的效果不如现场执法,现场执法的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更为明显。从我国当前的形势看,对驾驶心理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驾驶人的知觉、驾驶疲劳、酒后驾驶等传统的交通心理学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驾驶心理研究方面的硬件设施已经十分完善,但是对于相关实验的设计、结果的分析和内在问题的挖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工程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及防护设施,也被称之为安全设施,可见其在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之大。标志、标线为驾驶员提供了及时、明确和足够的道路信息,通过引导和组织交通流向来确保行车安全。防护设施通常有隔离设施和防撞护栏两种类型,隔离设施通过隔离动物、行人等干扰因素来保障道路的行车安全;防撞护栏通过变形吸收能力,来限制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的失控,主要是为了避免事故的扩大化。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公路设计中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对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施工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公路运输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公路设计方面,希望设计的相关人员能认识到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道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并能够按照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公路设计中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提高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公路的通行效率,以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真正提高我国公路道路交通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东、李明明.《试论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10期.
[2] 韩梦、代舒帆.《浅析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品牌》,2016年8月下.
[3] 钟仲.《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15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耕地红线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视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粮食安全。
国人最关心的是“粮食安全”,而不是耕地面积问题。但在普通大众眼中,耕地就是粮食。耕地就是粮食的观点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粮食安全的含义已经层次化和丰富化。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与内容
(一)含义
粮食安全就是以安全因素为主的、相对稳定平衡的、能够基本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一种粮食供求动态平衡情形。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能够获得与其需求相适应的粮食。显然,实现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生产、流通和购买等因素在内的“多链条互动”的过程,
(二)粮食安全的内容
粮食安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世界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个人营养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核心层次。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指一个国家满足粮食需求以及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其决定性因素是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粮食安全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消费能力和水平;保障粮食供给的途径和机制。包括粮食流通体制和供应机制以及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格政策等。
通过粮食安全内容的综述,我们不难发现,单纯强调粮食增长导向的粮食战略是不全面的,这将摧毁中国的粮食平衡。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剧涨,将会完全冲销中国在粮食增产上的努力和价值。粮食不安全仅仅包括产量上的安全,保护一定数量的耕地是粮食安全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二、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即使在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下,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仍然创历史新高。
(二)存在问题
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双重威胁,尤其受耕地与淡水资源匮乏、科技难有新的重大突破、粮食价格走低风险以及巨量人口不断增长的影响,粮食持续增产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
1、水资源短缺,水土污染严重、按联合国人口行动组织(PLA)提出2000m3/人。a标准为严重缺水,1000m3为人类保障线来衡量,目前中国低于2000m3有18个省市,低于1000m3有10个省市,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81%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仅占全国耕地19%的土地上,占全国耕地42%的黄、淮、辽流域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的9%。中国不仅水资源缺乏,而且水体受化肥、农药、农膜白色面源、点源污染严重,加剧了水危机。
2、农业组装配套技术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中国农业组装配套技术不到位,粗放耕作,掠夺经营的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导致农业产量低,综合效益不显著。近年国家对农业财政预算总额比例偏小,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1980年为13.07%,“九五”期间下降到8.2%,直到2004年支农支出才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农业推广制度不健全,目前农业事业单位受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基层农技人员面临下岗分流、差额拨款的冲击,干部身份将被置换,出现了“网破线断”,农技推广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新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广就难以到位。
3、国内的粮食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在根本上取决于粮农的投入动机和能力,而粮农的投入动机和能力又源于种粮能够获得与其他产业大致相同的收益。然而,中国粮食生产的土地生产率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粮食种植和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这不仅抑制了粮农稳定生产的动机,也削弱了粮农持续投入的能力。
三、中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关系
(一)耕地不等于粮食,关键在于如何生产
正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说“改革以来的30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减少。“这一铁的事实说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决定性关系。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有利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国家对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粮食安全”的效果远远大于耕地的因素。
(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要靠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现在的市场已经到了“谷贱伤农”的境地。2008年初,农资价格不断飞涨;现在全球经济萎缩,农产品价格低迷。种地积极性自然大受打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和价格倒挂这一类问题,仅保证耕地数量无法从长远上保证粮食安全。如果只是一味高高在上强调“粮食安全”,强调“刚性需求”。其结果是,每当我们碰到农产品依照市场规律价格提升,农民可以提高收入时却前方百计“宏观调控”,压低农产品价格,要“压通胀”;而一旦遇到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种地赔本的时候提供极为有限的政策补贴,这根本无法挽回农民的损失。长此以往,无益于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四、加强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增加对于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中国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提款机”。根据统计,从1952-1989年间,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和农业税从农业中抽走近1万亿元资本,而国家同期的支农资金仅3000亿元,净流失7000亿元。按照恩格尔定律来推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低。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植和资金大力投入,农业会被进一步“边缘化”,投资效益比会无法与其他行业竞争。
(二)加强干群教育,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谈不上现代化的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贡献率70%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中国目前只有40%左右,必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教育、科研、推广和管理体系,要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纽带,加强干群的生态经济教育和适用增产技术的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促进粮食增产。
(三)改革国家粮食体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粮食市场体系构建是“广泛的,但不是深刻的”。从规模来看,集贸市场得到了发展,批发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期货市场容量也有所增加,以这三种市场为框架的多层次粮食交易体系正在形成。但是,从功能来看,粮食市场体系尚未实现有效的功能互补,这里“功能互补”是指一种市场的缺陷可以被其他市场所弥补、各种市场能够“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当前,中国还没有形成适当的主体性粮食市场形式。粮食安全和流通体制改革要绕开流通主体是不可能的,应先有规范的市场主体,然后才可能有合理的购销体系和价格,规范的市场主体甚至会在长期交易中演化出合理的购销方式和价格。所以未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不在于强调理顺价格,而在于培育规范的粮食市场的流通主体。赋予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收益,在这对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安全而言,更有现实意义。
加强耕地保护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依靠更多的农业投入,科技进步和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才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终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帆.粮食安全的真问题是什么[J].调研世界,2006(3).
2、曾纪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什么[N].中国证券报,2008-07-19.
3、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前景预期[DB/OL].中商网讯,2001-12-05.
关键词: 油田运输;安全管理;因素;对策
Abstract: the oil field is extra wide general transportation object and long, overwe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road transport complex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work to oil field.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any of the oil field transportation safety link and factors, from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employee safety quality, strengthe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proposed system and specific measures.
Keywords: oilfield transport;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油田运输承担着为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运输任务。运输对象一般具有超宽、超长以及超重的特点,吊装难度比较大,运输作业环境恶劣,道路复杂。做好油田运输安全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做好油田运输安全管理,需要针对影响运输安全的各种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入手,制定合适的对策。
一、做好油田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油田运输的对象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钻井设备与技术服务物资,有的还包括油田内部员工的运输。油田运输属于高风险行业,油田运输的安全,不但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更直接关系到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油田生产与物资运输配送紧密相连,油田运输的油料等物品很多具有超高超宽,或者具有易爆、易燃以及有毒有害等特点。特别是油田大都在内地偏远地区,路况相对比较差,很容易发生交通运输事故。因此,油田运输的风险较大,其安全也显得日益重要。抓好油田运输的安全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以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可靠基础和保障。
二、影响油田运输安全管理的各种因素分析
油田运输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物的因素,又牵扯人的因素,既要考虑主观因素,又要考虑客观条件。影响油田运输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驾驶人员、车辆状况、运输物和包装、道路条件与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等5个方面的因素组成。
(一)驾驶人员
人是影响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经验、技能以及年龄等特点,都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驾驶员任何的疏忽、违章、超速以及疲劳等,都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目前,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及防护常识,遇到紧急情况很容易处置不当,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车辆情况
主要体现在车辆质量和车辆安全科技的使用。车辆如果存在转向系统、制动、行驶系统以及发动机的缺陷,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车辆缺陷主要是由管理和人的失误造成,如果采取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三)运输物
物体惯性与质量有关,在运输大宗物品时,车辆紧急制动时产生的惯性较大,容易造成物品前倾或侧倾。为此对于质量和尺寸都很大的货物,有必要预先设计捆扎方案,保证货物与车体结合的紧密性。而对于化学物品来说,主要危险来自于泄露。由于车辆震动产生的冲击较大,包装容易破损,导致化学品泄露,造成中毒或火灾爆炸事故。为此,包装务必完整坚固、严密清洁,防撞,防震,防雨,防晒。
(四)道路
道路状况包括坡度、宽度、车道数量、照明以及路面本身条件,人车保持协调十分关键。道路安全隐患主要与路面附着条件、道路几何参数和安全设施等存在的问题有关。此外,交通堵塞、秩序混乱会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安全。天气、时间以及机非分离情况对运输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五)应急处理
相对来说,对运输安全预防研究较多,对应急救援的考虑较少。但应急救援的作用不可忽视,处置得当,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危害以及影响,也有利于现场保护和原因调查。特别是对大件物资来说,可以尽可能避免损失;对危险物资来说,有利于减小危害程度和范围。
三、油田运输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落实有关安全法规,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加大对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宣传,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力度。着重落实《安全生产法》,切实落实“三检”以及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推行QHSE管理体系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作业指导书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岗位作业指南和检查表内容,提高运输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承包商队伍的管理,与其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加强设备检查,保障车辆完好。做好基础工作,充分运用好运输前的安全检查表,运输过程中的GPS等监控手段,以及运用好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全过程覆盖。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好登记并跟踪整改,制定好防范措施。加强对司机的分类管理。对于安全技能一般的司机实行定线、定点和定任务的办法,做好事故防范。最终做到安全意识强、业务技能精,完成任务有保证。实行干部跟车制度,针对不同司机和车辆多少,采取不同的跟车人员。建立完善用户、单位、家庭工作内外相互衔接的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酒驾、超速、疲劳开车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检查治理力度。设立专职安全员,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督察制度。
(二)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在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作为静止的物,其状态可以运用检查以及监控等手段进行控制。比之物,人是积极活跃的因素,其不安全的行为难以管理控制。而根据一项调查,因为违章操作带来的安全事故在70%以上。因此在油田运输过程中,做好人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而杜绝违章操作最为关键。要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还要从提高相关运输人员的素质入手。加强安全教育,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宣传,抓好对员工的交通法规、安全行车、业务技术等有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岗位安全教育,开好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的安全例会,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对于新招收的驾驶员,许多没有大型车辆驾驶经历。可以开办车辆驾驶再培训教育,选拔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司机任教练员,做到针对司机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考试合格后再上车。教育司机熟悉各种天气、季节、假期、路况、身体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安全行车知识,掌握各种应急技能。掌握各种车辆类型、特点以及行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车辆的维护与保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竞赛。组织科技人员针对薄弱环节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开展针对运输安全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是硬约束,文化是软约束,只有把管理上升为文化,抓好安全才能成为职工自觉自愿的行为。油田运输安全环节多,情况复杂,更需要文化对个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使外在规范变成个人自觉行为。应该通过安全文化的熏陶与渗透,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生成肥厚的安全文化土壤。只有让安全管理与安全操作融入血液,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油田运输企业要大力倡导以人员零违章、设备零缺陷和生产零事故为主要内容的零文化。通过慰问信、走访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培育亲情文化,引导员工自觉安全生产。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安全承诺和安全嘱托征集活动。通过在企业建设安全文化长廊,以及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内部报刊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