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宏观经济环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环境

第1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出口企业 经营策略

200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的衰退使我国的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面临重大的调整,人民币的加速升值给我国的外贸出口、外汇储备、资产投资市场安全等领域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国内过剩的流动性引起房地产市场、资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由稳健向适度从紧过度,从而引起企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追求又快又好转向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好”字当先。另外,国际市场石油、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流动性泛滥、劳动力成本增加及南方雪灾等因素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6.1%,2月份CPI同比大涨8.7%,继续创多年新高。

今年宏观经济环境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出口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造成美国经济衰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锐减使美国的进口减少,也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系统安全,造成我国今年以来对外出口下降,外贸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2月份贸易顺差85.6亿美元,不到1月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中小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中小企业已遭遇生存危机,特别是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企业关、停现象普遍,个别单纯以外贸加工为特色的地区关停的中小企业占到整个地区中小企业个数的10%,服装中小企业队伍开始萎缩。

2.美元的不断贬值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加之国内通货膨胀使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整,造成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我国出口企业对外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海外市场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从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虽然有些出口企业依靠进口原材料来生产,在人民币升值中享受到了一些成本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

3.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使得海洋、航空、公路、铁路等物流运输成本逐渐增加,从而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生产萎缩,甚至亏损。

4.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经济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及国家为调整经济结构而对出口退税进行的调整在一定方面也对许多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竞争格局已经使得东亚国家处于“与邻争食”的状态之中,这种过度竞争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下跌,并屡屡招致反倾销指控。并且,附加值低的产品既使出口了,所获利润也极低。那种单纯为了换取外汇就是赔本也要出口的政策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稀缺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但是如今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万亿元的条件下调整出口退税、改善济结构,从而给众多出口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

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出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自身内力的提升去从容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强化内功,提升竞争实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施品牌化战略,走差异化之路。我国的众多出口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自主的品牌,只是靠贴牌生产赚取廉价的手工费生存,而且企业之间为争夺国外订单竞相让价,恶性竞争,将产品的定价权拱手送与外人,损失的是自己的利益。因此出口企业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经营档次,靠产品的独特个性吸引海外消费者,提升企业实力,化解经营压力。

2.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高端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利润,抵御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例如附加附加值,并增加高端产品的比重,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利润,抵御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例如鄞州一些加工出口型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营销等环节注入了创新元素,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数字相框、研制出可食用的环保大豆油墨印刷品,通过深厚的实力反而能提高价格接洽大订单来保证收益。

3.为减少出口退税降低和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可积极开展海外合作,参与在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格便宜、鼓励外商投资的国家例如越南等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降低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4.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的销售比重。据一些出口型服装企业主说,现在除去面料、品牌费等成本,出口服装利润只剩下了4%,可是同样一件衬衫如果在国内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将是外贸交易的4倍~5倍。以发现的眼光发掘内贸市场,应该是当下市场压力下出口企业寻求突围的一剂良方。

5.改变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结算方式,改用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更大程度上规避美元贬值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失。

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流通、管理费用,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尽可能地减少经营环节成本,并深入开发市场,拓宽出口渠道等方式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解决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及欧债危机的深化,严重抑制了全球的进口需求,国际贸易增长转趋疲软。2014年国际贸易状况仍不乐观,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口萎缩,拖累了全球贸易增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201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5 %,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1.5 %,进口下降0.1 %,发展中经济体和独联体出口增长3.6 %,进口增长5.8 %。在全球经济脆弱复苏、国际贸易总体低迷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困难,不惜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贸易复苏的进程,其中,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高发态势。

一个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增速已经连续两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自由贸易正在面临严重挑战。二战以后,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增速超过经济增长的增速几乎已成定律,直到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按此定律所言,贸易增长始终维持在经济增速的近两倍的水平,但现在这个定律已被打破。有专家分析,其原因在于新兴市场发展遇阻,制造业萎缩,转而大力发展服务业,但这未必是上策;科技发展促使企业生产减少外包,减少了贸易的需求,跨境投资大幅下滑;企业规模成为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大型企业可以在各个领域独占鳌头,推行贸易保护,压制自由贸易;不少经济体都陷于内部的政治不安定局面,不仅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沃土,更是无暇顾及国际自由贸易发展大局。

2002年以来,得益于正式成为WTO成员,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完整产业链的中国纺织业,更是连续保持了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为15.4%,到了2012年已经达到36%,自1994年起,已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的地位。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作为中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国际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同比增幅就从上年的19.1%急剧下滑到8.2%,2009年更是下滑到了-9.7%!2010年和2011年虽然由于刚性需求和库存不足补货的因素而呈现明显的反弹,但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和欧美的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2012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再度下滑至3.3%。而欧美也从开始的因为金融危机而捂紧口袋到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掏空口袋,之前“今天用明天的钱”的消费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受国内消费趋缓、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全年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虽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幅回升到了11.24 %,但主要是依赖对东盟市场出口的快速增长,而传统出口市场的占有率继续呈下降趋势,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需求的增长仍在低位徘徊(参见表1和图1~图4)。2014年,受美国加快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重新趋紧,加上欧美市场的消费增长低于预期,日本市场由于消费税的大幅提高而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重新大幅下滑,1―9月份服装出口增幅仅为6.5%,纺织品出口增幅仅为5.0%,纺织品服装总的出口增幅仅为6.0%。一个已经显现的趋势是,经过上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产业分工的不断变化,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订单和产业外移将不可避免,且已经开始,中国纺织品服装维持多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将不再持续。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已经从10年前的超过40%下降到了目前的18%以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内需市场已经成了中国纺织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但由于产业规模过大、内需发展不足,加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量的比重仍然高达13%,保持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稳定增长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纺织业保持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乃至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并非开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下行通道的按钮。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遵循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自由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的资源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只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一个节点,其中有更多深层次的因素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认识。

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饱受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债务越背越重、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困扰,不仅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也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虽然新兴经济体曾一度成为近些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底子薄、消费市场不发达,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变,总量庞大的发达经济体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支柱。

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的经济数据向好,成为了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国家。紧紧抓住高端发展,是美国摆脱金融危机的秘诀。虽然美国不断有“再工业化”的呼声,但再工业化应该不会是其经济再平衡的战略目标,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才是关键。随着美国经济稳固复苏,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利润上升,薪酬增加,消费的复苏是可以预期的。这对在艰难中徘徊的中国纺织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欧洲则不同,欧洲经济积重难返,“再工业化”也是一个选项。欧洲人崇尚绿色环保,正在积极推行“绿色更新周期”的概念,希望通过10~20年的周期以绿色消费、低碳技术来推动产品、居所和设备的更新改造,打造以绿色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并从中获益。反映在纺织品贸易上,欧洲将利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形成新的贸易技术壁垒。因此,生产和出口能够满足其环保标准的产品将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突破其绿色壁垒、助其维持市场的繁荣、满足其低迷的购买力的需求的有效途径,即便提价20%~30%,也比欧洲本土生产的同类产品便宜得多。日本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一个重要市场,但市场容量上升空间有限。加上因高达244%的政府债务而不得不采取的全面提高消费税的举措,想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更是难上加难。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市场空间的争夺和博弈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取代关税、许可证、配额等传统壁垒,成为国际上设置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手段,并日益呈现系统化、复杂化、扩散化、隐蔽化等趋势。

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来说,此次金融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并非毫无先兆,它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从平衡走向不平衡,然后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重新建立的必然结果。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政府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和各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发展选择或周期性拐点。痛定思痛,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从中品味得失,吸取教训,着眼今后的长远发展,其中由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和由贸易保护主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推动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矛盾焦点。

第3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 宏观环境会计; 会计属性; 会计核算

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是一种对环境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会计信息系统总称。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与承担的环境责任相协调。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比较典型的是“绿色GDP”的核算,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日臻成熟。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生态环保观念持续地深入人心,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环境会计展开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创新,不断拓展着环境会计的认知领域,其中包括对宏观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尝试。

一、宏观环境会计的学科属性

从20世纪末开始,“可持续发展”议题逐渐开始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1994年国务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在这之后,与该命题有关的问题随即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且有些研究成果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目标就是凭借自身的信息系统功能,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促使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的管理职能逐步拓展,会计的服务对象日渐扩大,会计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于玉林(2012)指出,会计交叉学科研究是开拓创新的好形式,也是会计发展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宏观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集合了包括宏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会计学在内的多种学科,所以它属于一种新的交叉学科,不同的子学科在该学科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分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连结的关系构成了该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在这里面,起主导核心作用的会计学,凭借其专有的核算与监督功能,对存在于宏观范围的环境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就延伸了会计学的触角,开阔了会计学的研究视野;经济学是打开会计学之门的钥匙,环境经济学从客观宏观环境的本质与规律出发,厘清相关主体的利益纠葛和推导相关环节的资金动向,是会计学得以施展功能的基础;宏观经济学重在“宏观”二字,它促使了一般意义上只依附于企业等微观主体而存在的会计完成了空间上的飞跃,也使宏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学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实践。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

(一)宏观环境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位居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决定着会计理论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内容。依据会计学一般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内容,宏观环境会计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宏观层面上的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方面的存、留量信息,这些信息需求者大致上包括为政府、经济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这三大宏观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相关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为社会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同时,这些信息也将对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其他社会管理者的环境绩效考评发挥作用。

(二)宏观环境会计主体

宏观环境会计主体,即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首先,由于宏观环境资源依附于国家的领土而存在,因此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另外,宏观生态环境还具有区域地理性,各级政府对各自区域内的环境资源具有管辖权,这其中也包括跨区域存在的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等,这些理论上应由所跨区域的首个上级政府实施管辖,依此类推,对一跨度特别大诸如长江、防护林带等环境资源,就应当归属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这样,宏观环境会计的主体理应归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全国数量如此庞大的环境资源进行明确的区域划分将成为宏观环境会计实施的一个难点和关键环节。

(三)宏观环境会计计量

传统的会计计量一般是以货币为单位,反映企业的商品流、服务流和纯价值流组成的价值流,表现在财务报表通常是用特定国家的货币单位或者通用货币单位来表示。在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中,环境资源存在着多种类别,且物质形态各不相同,发挥的功能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向信息使用者输出会计信息时,如果统一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原则,因为环境会计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除了提供货币信息以外,它还提供以物理量为单位的物质、能量信息,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物质、能量交换的很多统计指标是不能单纯用货币就可以度量的。这些信息通过一定渠道再次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但是,考虑到狭义的会计系统只能接受货币计量的信息,试想如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物理量值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工具转化为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数值,那将是一个最佳的宏观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四)宏观环境会计对象

从上述宏观环境会计的多重计量属性来看,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应仅停留在传统会计公认的资金运动过程,理论上还应当包含其他非货币、物理性的方面,比如区域污染指数、环境承载量等。环境资源的物理因子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同自然状态间的运动与转化过程中,并且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形成了规律性的循环过程,与单纯的资金运动过程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宏观环境会计的对象应当是与环境资源自然循环过程相联系的环境资源赋存、消耗和转化的过程和结果。环境资源规律性的循环过程,就是要在确保环境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良性生态循环。因此,就应当系统性地从物理量度和货币量度来记录和反映各类环境资源存量和流量的变化。

(五)宏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宏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由宏观环境会计报告来提供环境资源方面的综合信息,以使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其中选择最优的决策信息。它的基本格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按类报告。此类的会计信息可以采取货币度量和物理度量相结合的方式,它实际上是在对微观环境会计信息经过综合以后编制而成的;二是按地区、行业报告。此类会计信息可同样采用货币和物理两种度量方式并且分别进行编报,也以对微观环境会计信息的综合化处理为基础;三是融入到国民经济核算当中进行列报。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GDP核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代价,这就直接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虚假繁荣”。因此,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就需要将宏观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部分,适当性的进行信息披露。

三、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目前对宏观环境会计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还有待形成。具体而言,我国的宏观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比较稀缺,制度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还是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宏观环境会计的内容都涉及的较少,更没有宏观环境会计相应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另外,理论界对宏观环境会计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学者很难做到亲身参与到宏观会计实务中来,因此,研究的成果与现实实践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脱节现象。尽管如此,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其所研究的很多特殊的内容都是传统会计或者其他学科所无法触及的,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学科优势,在学科的起步阶段也拥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当然也并行着诸如宏观环境成本核算等许许多多需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只有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着客观环境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性,循序渐进,才能将该学科做大做强,真正地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会计持续发展的路径:会计交叉学科研究[J].会计之友,2012(1):9-12.

[2] 杨世忠,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J].会计研究,2010(8):9-15.

[3] 孙明山,周银燕.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思路新探[J].财会通讯,2012(9上):18-19.

第4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及生长助剂等)和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采用有机肥料或有机饲料来满足种植或养殖需要的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农业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兴起化学能源热,化肥、化学农药、激素等开始大量施用于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机械加化肥加农药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有效地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饥饿问题。但与此相伴随的,是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人类奇异病症的突发率提高等等,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开始受到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农产品的供需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区域结构上的不平衡,但就总量来看已经趋于饱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国家的人们对农产品的关注点也开始从对数量的关注逐渐转变为对质量的关注,各国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机农业开始快速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基本建立了有机认证的机构体系和标准,但与国外总体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我国有机农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我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持鼓励态度,提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中与有机农业相关的条文主要包括:鼓励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鼓励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国务院、农业部及各地政府相继制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推动、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如北京政府在2009年出台政策,规定凡是从2006年开始取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书的本地区农业企业,认证费用由北京市政府给予100%的报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鼓励政策仍停留在文件层面,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还比较小,实施政策扶持的地区也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覆盖面较窄。

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已经存在一些涉及有机农业的立法,但立法的位阶比较低,针对性不强,尚未形成针对有机农业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在2005年《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中,对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出肯定,并提出要在执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但遗憾的是该办法至今尚未出台。在对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方面,目前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2年由国家认监委修订颁布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201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修订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完善了有机产品认证的概念,将有机产品的销售环节也纳入了评定范围,同时对认证过程的要求和认证后的管理都更为具体和严格,该办法的出台必将对有机农产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经济环境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由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两部分构成。2000年以前,中国有机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出口为目的,主要的出口目的地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份额极少。但在最近十几年,国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数量开始快速增加。

具体来看,在国际市场方面,伴随近几年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有机农产品在出口价格方面的相对优势开始减弱。同时,几个主要出口目标市场的经济环境也不容乐观。欧洲方面,欧债危机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出现衰退。根据已公布的欧元区2013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德国一季度GDP增长0.1%,接近停滞,而意大利、法国、希腊等几个国家则不出意料的继续衰退。日本和美国的经济虽然保持增长,但也表现乏力。以上两方面因素对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额的继续扩大造成阻力。

在国内市场上,有机农产品还属于高端消费产品,目前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由于其平均价格水平要远高于普通农产品,这就要求市场上要有高端的购买力。但可喜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人均GDP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2年的3835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412.13元增加到了21986元。虽然今年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但可以预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整体趋势不会改变,这就为有机农业的市场需求形成了稳定的预期。国内需求的增加很可能成为有机农产品市场在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点。

此外,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也为有机农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提供了契机。这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机构很多都具有国际背景,精通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不仅可以为生产企业注入资本,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并能在市场拓展、营销策划、物流配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建议,这对于我国有机农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环境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近几年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发现的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从粮油肉禽到瓜果蔬菜、乳制品等。问题的性质也不只是细菌超标等卫生问题,而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农药和化学品的残留。严峻的食品安全环境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接受有机的概念。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开始提倡“环境友好型农业”,呼吁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甚至停止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为有机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还较为混乱。一方面,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识尚不成熟,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经常被混淆,消费者缺乏对有机食品的鉴别能力,还需要政府、媒体和企业共同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有机食品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立法和执法上的一些漏洞,市场上也不断出现非有机产品冒充有机产品、或企业继续使用已失效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这些乱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心,也会伤害到真正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技术环境

近年来,物流技术发展迅速,不论是物流库存技术、包装技术还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配送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成为现代物流业区别于传统物流业的重要标志。物流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支撑作用,对有机农业,特别是从事蔬菜、鲜肉等易变质腐烂产品生产的企业更是意义重大。国内一些有机农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以生产基地为中心,在周边地区建立物流网络,实现从基地到家庭的点对点配送,使产品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消费者。对物流技术的成功应用即能保证有机农产品的新鲜度,也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忠诚度。

第5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消费信贷;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近年来,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消费信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是无争的事实。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些消费信贷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当前消费信贷现状,深入阐述了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一、消费信贷的简介

1.消费信贷的定义。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无止境,却奈何眼下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加快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快将商品转为货币,为突破供求受购买力约束的障碍,消费信贷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对消费者而言,通过消费信贷实现“用明日钱圆今日梦”。广义的消费信贷又称消费信用,指金融业或者商业机构为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所提供的信贷;狭义的消费信贷即消费贷款,指以居民未来收入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其目的在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刺激消费。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消费信贷占绝对的市场。

2.消费信贷的特点。前已叙及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而言是“寅吃卯粮”,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债消费,实现全社会资金大融通。这种经济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消费信贷可以使远期的消费在当前实现;(2)消费信贷属于家庭理财方式之一;(3)消费信贷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3.消费信贷的分类。消费信贷种类多样,分类标准不同,划分类型亦不同。根据贷款发放是否需要明确贷款实际用途,将贷款分指定用途贷款与不指定用途贷款两类;在指定用途的贷款中,再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可分成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与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其他用途贷款如医疗贷款、住房改良贷款等。根据偿还方式差别划分成分期付款、周转贷款以及一次偿还贷款。根据消费信贷保障程度分担保贷款、信贷贷款等等。

4.消费信贷的意义。发展消费信贷,对国家、企业和人民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内在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之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之必由之路。可以用以下五个“有利于”进行集中概括:(1)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风险;(3)有利于完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5)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发展。

二、消费信贷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举国上下随处可见各级银行机构,而且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十分庞大的银行体系,从而坚实地支撑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欧美等大多的西方国家,在整个国家的信贷额度中,消费信贷占大约20%-40%的比重,有些甚至可高达60%。我国政府是从1999年开始对国有银行实施改制注资,单在2002-2006年期间,贷款新增了12000-13000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GDP总值的一半。现今更是发展迅速,消费贷款额度不断上升,2008年消费贷款额总计37210亿元,同比2007年就超出了4481亿元,增幅可达13.7%;2009年的消费贷款额总计55333亿元,同比上年远远超出了18123亿元,计算增幅高达48.7%。伴随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养老等制度日趋成熟,传统的以原始积累方式进行消费的观念逐步为信贷消费理念所替代,并且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开始享受消费信贷服务,采用信贷消费。贷款业务的兴起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稳定的、合法的个体经济收入以及良好的个体社会信用,消费信贷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涉及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存单质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等,有些金融机构甚至开设个人小额信贷、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方面的业务。

三、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自1978年施行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至2007年30年的时间里,GDP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9.88%,这期间的经济也经历了非常剧烈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就有90年代上半年经济加速增长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和90年代下半年经济减速所带来的持续通货紧缩。而且,每当我国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率可高达13%-15%;而每当经济低迷时,经济增长率就跌至3%-4%的水平。总体来看,这30年间的经济持续而又稳定的增长着,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平稳的运行。但是,我国经济从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通胀压力急剧加大,一直持续至2008年的上半年,这主要由于国内的经济急速增长和国外的经济不稳定共同所致。伴随全球石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通货膨胀率在最高时可达8%。2008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通胀压力此时迅速转为通胀紧缩。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发展也遭遇前所未遇的困难和压力。预期,伴随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在未来几年,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这从2009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相比下降29%,降幅比上个月加深了17.9个百分点。

国家为保障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的11月9号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又陆陆续续出台一系列行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行业;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增加居民消费能力,甚至有些城市已经发放消费券。但是,要想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积极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从消费信贷的起源,我们知道消费信贷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消费信贷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消费信贷影响消费需求可以从两个阶段看出,从短期来看,一方面,消费信贷提前将消费者购买力未来预期的增量转化成为现实的消费即购买力,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确实能够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从另一方面看,消费者现有的购买力与提前转化而来的购买力“汇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消费能力,整体提高全社会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市场论坛,2009,9.

第6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乐天玛特”是个超市的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在它所处的丰台区马家堡东路,却“远近闻名”。它的出名一是因为这家超市是当地居民购物首选地,二是因为超市周边很乱,以至于被定为北京市100个脏乱地区之一。

乐天玛特超市隶属于大红门商圈,商业气氛浓厚。超市周边有5个大型社区,加上外来租住人口,常住人口不下5万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区周边两公里范围内只有乐天玛特一家大型超市,附近居民购物都来这里。每天早晚和周末,超市门前那条长400米,宽仅3米的人行便道上便挤满了人群。庞大的人流让无照商贩看到了商机,他们聚集在乐天玛特周边,其中有给手机贴膜的,有卖袜子的,有卖床单的,甚至有卖煎饼、鸡蛋灌饼、臭豆腐和麻辣烫的。黑摩的也在乐天玛特周边扎堆,占用机动车道趴活拉客,横冲直撞,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乘机乱贴小广告,招揽生意。地铁10号线角门东站开工后,临时占用周边部分道路,乐天玛特门前更加拥堵不堪。

乐天玛特让人难“乐”。此处一位报刊亭摊主说到超市门前之乱,“人多,车多,小摊贩、黑车到处都是,把路堵死,汽车司机只好把火熄了,猛劲地按喇叭。”

昔日乱点回归秩序

在北京市整治100个脏乱地区行动中,丰台城管大队重点开展对乐天玛特周边的治理,大红门城管分队联合交通等执法部门,开展集中整治。

严禁占道经营。集中整治从清理无照游商开始。乐天玛特超市门前的便道仅有3米宽,只能走人,严禁占道经营。整治开始后,分队队员每天比无照小贩提前到岗,占据有利位置,让无照小贩无处设摊。几个回合下来,无照人员见无立足之地,只得离开。分队还会同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每周至少组织两次联合执法,保障乐天玛特周边秩序。分队并非一味“治堵”,同时注重“疏导”。在非主干道的空地上开辟出了一个专用区域,引导修理自行车、配钥匙等便民摊点入内经营,方便附近居民。对于生活困难的小商小贩,分队多方联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分队教导员胡祥荣得知在乐天玛特门口卖床单的刘玉梅家有困难后,几次找到乐天玛特超市经理。超市经理被胡祥荣的执著感动,为刘玉梅在超市内安排了一个摊位。刘玉梅十分感激:“城管同志这么辛苦给我找工作,以后我再也不干无照经营了。”

打击黑车、黑摩的。乐天玛特周边的黑车、黑摩的,主要集中在7点到9点和18点到21点之间。城管分队在这两个时间段各增派两个执法组,打击黑车、黑摩的。同时,在每周的联合执法中,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采取高压态势,重点整治黑车拉活,整治活动期间,共查处黑车35辆,劝离路边违章停车90多辆次,黑车数量明显减少。

对小广告零容忍。乐天玛特周边曾是小广告的重灾区,墙壁、线杆、公共服务设施上粘满各种小广告。开始整治时,分队每天安排两名队员和两名协管员用铲子铲,用涂料刷等方式清除小广告。同时对小广告拍照、取证,顺滕摸瓜,打击乱张贴、乱喷涂的违法行为,直至非法小广告基本绝迹。与此同时,分队联系区市政市容委,在乐天玛特周边设立了3个圆柱体广告宣传栏,市民可以在宣传栏上张贴广告,不仅压缩了违法空间,也满足了市民宣传品的需求。

通过整治,乐天玛特周边不再乱。家住西北场北里的居民李大妈高兴地说:“现在来超市顺畅多了。虽然人还是很多,但门口的环境秩序好了,逛超市的心情也好了。”

“群众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我们会再接再厉,继续做好乐天玛特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为百姓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大红门城管分队教导员胡祥荣说。

(摄影:胡祥荣 江民强 武天佑)

相关法规链接

1.擅自摆摊设点违反条款:《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处罚条款:第三十五条第五款,责令整改,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财务,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2.擅自(散发、悬挂、张贴、刻画、涂写、喷涂)宣传品、广告违反处罚条款:《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处罚。

3.擅自经营出租汽车违反条款:《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处罚条款:《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暂扣车辆,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每辆车1万元至2万元处以罚款。

第7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湘潭 PEST分析法 酒店

一、湘潭市酒店行业基本情况

湘潭市在2015年全国城市级别划分中属于四线城市,经济地位处于湖南省第七位。常住人口28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1万人,城镇化率56.55%。

2014年湘潭市有13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它们广泛分布于湘潭市区、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等地。其中,盘龙山庄大酒店为湘潭市唯一的五星级酒店。此外,全市有四星级酒店5家,分别是湘潭华都国际大酒店、湘潭韶山德盛宾馆、湘潭华宇国际大酒店、湘潭县鑫田国际大酒店以及湘潭故里居国际大饭店。三星级酒店有7家,分别是湘潭湘乡龙城宾馆、湘潭嘉园大酒店、湘潭韶山港越大酒店、湘潭湘乡华泰大酒店、湘潭湘乡明月山庄、湘潭县润玉酒店以及湘潭县长江宾馆。

二、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酒店企业必须根据宏观环境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以实现酒店的市场营销目标。

P即Politics,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E即Economic,经济环境。是指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方式,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方式与规模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消费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S即Society,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社会阶层、家庭结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消费习惯、人口结构等因素。T即Technology,科学技术环境。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三、湘潭酒店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总体来看,我国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平稳,持续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酒店行业进一步发展。

2014年8月21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高度定性旅游产业地位,定性旅游产业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凸显;明确提出2020年境内旅游消费达到 5.5万亿(CAGR11.1%),出游率达到4.5次(接近翻番),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提至5%;包括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在内的旅游产业链所有参与者都面临发展机遇。

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给各相关单位,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单位,并提出时间进度要求。

《意见》提出在城乡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国民休闲度假需求、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等其他措施,通过财政、科研和政策手段支持,促进行业长期发展。”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推进,有利于湘潭市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获得国家层面的更多支持。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湘潭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事项》([2011]第4号文件)中提出建议湖南省先将湘潭市列入省级层面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然后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综合发展示范区。这些政策都为湘潭旅游业发展带来良机,为湘潭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

但是,在政策法律层面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1.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政策的出台,公务消费大幅减少,对高端酒店和主要服务于公务市场的会议型酒店来说影响较大,对MY这样的中档酒店的业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2014年财政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对机关人员公务出差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按地区、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不少政府机关、国企等大量减少差旅次数,部分单位甚至取消异地出差,使不少高端酒店入住率下滑30%~40%。

(二)经济环境

1.行业经济环境。201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基本与去年持平;入境过夜人数5500万人次,与去年持平。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增长11%。2015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39.5亿人次,增长10%;旅游入出境2.48亿人次,增长4.6%,其中入境1.28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增长12%;国际旅游收入580亿美元,增长3%;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增长11%。预计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5.5万亿,人均出游4.5次,预计未来旅游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5%以上。

湖南省2015年1~6月参与统计的饭店平均营业总收入为2042万元,同比2014年1~6月的1916万元上升了6.58%。其中客房收入797万元,较去年同期795.3万元上升0.2%,餐饮收入89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882万元同比上升1.47%。总体来看,2015年上半年湖南饭店业各项经营数据同比均稳中有升,市场基本稳定。

2014年湘潭市旅游接待人数3089.7万人次,旅游收入190.6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省会长沙市201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487.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2.10亿元,)

2.湘潭市经济情况。2014年湘潭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968元,增长10.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4:57.3:34.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7.5%和39.0%。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5元(全国20167元,湖南省17622元,长沙32220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68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增长11.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5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44元。

虽然目前旅游业发展和湘潭经济环境有利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供需失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湖南旅游饭店市场仍面临着行业性经营压力,尚不能完全走出低迷,还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同时,由于湘潭属于中小城市,受其规模、交通、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人们对酒店住宿需求与大城市相差甚远,更缺乏国内外大型活动及商旅客人的支撑,这些都是限制酒店行业的发展因素。

(三)社会环境

1.休闲时间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2015年8月11日正式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无论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还是夏日2.5天小长假的出台,必将有更多人进行“周末周边游”、“城市度假游”,位于城市中心和周边的中端酒店将迎来更加猛烈的“周末住宿高峰”。

2.消费理念的变化。在业界看来,消费者正逐渐从疯狂追求豪华到回归理性。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日益增多,是酒店市场中一个庞大的理性消费人群,具有高性价比的中档酒店往往更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兰亭会酒店策划创始人王子涵认为,在中国市场每间夜400~600元是中国中档酒店消费群体的主力,这群规模不小的客户既不满足经济型酒店的层次,又不满足三、四星级酒店的现状。但当中相当大部分客群,不想或不完全需要到高端酒店消费。他们对酒店的核心产品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对酒店的需求可概括为:时尚、品质、安静、性价比高的私人空间。此外,中央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限制“三公”消费,使更多客源流向中端酒店。

3.人口结构的变化。去哪儿网的国内首个高星酒店互联网报告显示:80后已经成为高星酒店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36.22%;90后预订高星酒店的比例正在攀升,占比为22.35%,超过70后的20.23%。

目前的形势下,60后,70后仍旧是高星级酒店的主力客户。而80后(主要指85后),90后,作为有潜力的消费群体亦不应忽视,80后(主要指85后),90后的消费特点:

4.文化环境。湘潭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湘潭人文资源丰富,有以胡安国、胡宏、、王]运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有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文化。湘潭旅游景区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

(四)技术环境

1.交通技术发展。通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环境逐步改善,湘潭的交通逐渐具备优势。随着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等通车,实现了长株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旅游整体实力不断提升。随着长株潭城市轻轨的建设完工,以及湘潭获批国家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将会使湘潭市逐步形成区内交通微循环,带动整个旅游产业快速向前发展。

2.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与酒店营销和服务的融合正在推动酒店行业的发展,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趋势预测2014-2017》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或将达到3523.8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983.4亿元。

当前新型的直销方式主要有三种:淘宝直营店、搜索引擎营销和移动应用客户端;分销的新模式则主要有四种:团购、尾房、惠选和反向竞拍。这些新的销售方式都与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些新技术涌现的时刻,酒店行业要以敏锐的眼光去发掘商机,及时跟上技术发展趋势,为自身争取最大利益。

四、对策

面对宏观环境的改变和消费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湘潭酒店行业必须从经营战略与战术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调整经营思路、调整经营价格、调整客源结构。

首先,在价格上要根据市场供求、竞争程度等具体情况,运用折扣定价、协议定价、产品组合定价等技巧吸引客户,提高自身竞争力,完成酒店的经营目标。

其次,要走多元化的路子,实现高中低各档次的衔接,扩大自己的接待群体。如可以根据群体的消费能力,实行定制式和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更多的选择。

再次,要走特色化的路子。人无有我,人有我优,历来是市场竞争获得主动的法宝。如推出特色品种,特色套餐,特殊经营,在整个行业中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体现自身的独特性,让消费者始终保持新鲜感。同时,可多挖掘一些本土文化并将其应用在酒店中,包括本土特色的饮食、人文风景等。湘潭酒店行业只有以优质的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普通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酒店市场营销.陈学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2]长春香格里拉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李彤宇.2014.

第8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政策

一、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西方学者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和收缩两个阶段,波峰和波谷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曲线是围绕斜线FE上线波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如图1所示的A点和E点)。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收缩。收缩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收缩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如图1中C点)。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在扩张阶段,即CE的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阶段。此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经济发展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而收缩阶段,即AC的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经济发展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二、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在经济学界,很多学者试图解释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菲利浦斯曲线理论流行,其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是:当高失业率的时候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当高通货膨胀时可能降低失业率。20世纪60—70年代,更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菲利浦斯曲线是否能正确放映两者的关系,特别是弗里德曼,受“时间一致性”观点的影响,他认为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时间一致性的基本观点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所指定的政策要有一个前提量的选择,这些政策能够影响居民的消费、厂商的投资预期。目标常常不能够真正实现,陷入决策制定者的悖论。“时间一致性”揭示了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问题,从那时这种概念就逐渐变成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理论和依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图2所示,原本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曲线为ABCDE,其中BC段为衰退期,CD段为萧条期,DE段为复苏期,EF段为繁荣期。如果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保持一致,那么在经济周期本身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周期每个阶段将会加速发展,使得经济周期由ABCDE变为A1B1C1D1E1,使得原本的经济周期变短,而且新经济周期的波动较原有的波动更大,不利于稳健的宏观环境的形成。

另一方面,我们假设原有经济周期的波动曲线为A1B1C1D1E1。由于宏观政策的实施到产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我们假设宏观经济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的时间为一整个经济周期的四分之一时间,也就是说,当我们在A1B1段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B1C1段发生作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性会对经济周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抵作用使得经济周期的整幅变小,使得经济总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影响,但是会减少某些时期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参考文献:

第9篇:宏观经济环境范文

中国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进行贸易改革。90年代,为了适应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中国曾多次大幅度削减关税,1993年12月,中国的平均关税率从43%下降到36%,1996年4月,又下降到23%,1997年10月,进一步下降到17%。200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率为15.6%,2001年的平均关税率为15.3%,2002年为12.7%。

在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之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的一大问题就是严重的失业问题。2000年中国全国总人口为12.66亿人;全国从业人员年末数为7.12亿人;城镇从业人员年末数为2.13亿人,其中单位从业人数为1.16亿人,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内的工业就业人数占单位从业人数的36%;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但实际上,中国存在着三种失业人员,一是登记失业人员,这是最明显的失业;二是下岗无业人员,是转轨时期失业从隐性状态走向显性状态的一种过渡;三是在岗的隐性失业人员,表现为部分国有部门富裕人员过多但仍难于在短期内解决的状态。从统计上看,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高,但这并不反映真实情况。据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国劳动部调查,城镇各类企业的隐性失业率为18.8%,农村失业率高达31%,总体失业率达27.7%;国内学者胡鞍钢估算,中国1998年城镇失业率为7-9%。由于对失业定义的标准不一致,导致测算结果不同。无论如何,中国的实际失业率比统计年鉴的数字要大得多。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到底多大,贸易开放与失业问题到底有多大关系,这是很多公众和政策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有些公众担心中国加入WTO会对中国的就业问题产生巨大冲击。本文试图定量分析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并将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分离开来,从而说明到底什么是影响中国目前就业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二、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贸易自由化是一国根据本国条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从一种保护的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的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讲,贸易自由化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贸易市场的开放,而且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限制的减少,还包括服务领域的开放等;贸易自由化不仅体现在进口限制的减少,而且对于出口也应减少直至取消补贴;政府在贸易中的干预应该越来越小。从狭义的角度讲,贸易自由化主要指进口贸易限制措施的减少。

从国际贸易理论讲,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但是无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还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假定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贸易不影响总就业水平,并且当贸易影响要素流动时,要素的调整是即时的。

这种充分就业假定与要素充分流动的假定与现实是不符的。现实中存在着失业,另外,要素在不同部门间流动时不会立即完成,劳动者在就业之前需要培训和寻找,这使得劳动者在要素流动过程中要遭受一定时期的失业痛苦,从而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由于贸易的开放,使得进出口增加,出口的增加会带动有关产业就业的增长;进口的作用表现为综合的结果:一方面进口直接使得有关产业产出减少,从而减少就业,另一方面,进口的中间品会带动产出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进口的资本货物如果用于更新改造,会使生产效率提高,就业减少,如果用于新建企业,则会带动就业的增长,因此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三、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影响的经验分析

(一)方法论

贸易自由化水平的直接度量为关税的下降,非关税措施和其他贸易限制的减少。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关税率和实际关税率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中国的实际征收关税率在1998年仅为名义算术平均关税率的15%,2000年为26%。另外由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定量化存在困难,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许多经济学者用贸易自由化的结果近似地表示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在本文中,我们用进口渗透率和出口导向率作为贸易自由化的衡量指标,这种方法在国际上也常采用。

在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时,本文采用Hine和Wright(1998)创建的模型,他们从工业行业出发,假定生产函数是Cobb-Douglas函数,即:

附图

式中,Q[,it]为第i个行业t期的产出,K[,it]为第i个行业t期的资本存货,N[,it]为第i个行业t期使用的劳动。参数A为随时间变化的量:

附图

式中T为时间趋势,M为进口渗透率,X为出口导向率。

我们将(2)式带入(1)式,并用对数表示,推出对劳动的需求依赖于产出、进口渗透率、出口导向率、时间趋势等,据此建立回归方程为:

附图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中国34个工业行业从1995年至2000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相应的年份。关于数据的问题,主要是各个工业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不能直接获得。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对于工业行业的分类目前采用的是国际工业分类标准(ISIC),而在《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海关统计的进出口商品分类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协调编码制度(HS),两种方法不同。本文将进出口商品按照工业行业分类标准,从商品的属性出发重新进行集结,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37个工业细分行业里选取35个行业进行分析,另外两个行业即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属于垄断行业,进出口额很小,数据样本中没有加以考虑。再有,由于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在就业的统计数据上是一个行业,所以将这两个行业的样本值进行了合并,成为食品加工制造业。因此总共有34个工业行业的样本数据。

中国1994年进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将汇率变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从1995年开始,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平稳,因此我们选取的样本数据从1995年到2000年,剔除了汇率变动的影响。

在1995-2000年期间,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亚洲发生了金融危机,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东亚一些国家的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较大地影响了1998年中国商品的出口,1999年以后,中国商品的出口开始回升,这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是通过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引起中国就业变化的。从国内经济环境看,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同时伴随着医疗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同时,国内需求的不足伴随着结构性供给过剩以及竞争加剧使得原本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出现大量的倒闭或停产现象,从而造成大量的工人下岗和失业。对这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就业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年度虚拟变量,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贸易自由化对就业造成的影响分离开来,为此,将计量经济模型重新表示为:LnL=C(1)+C(2)LnY/P+C(3)LnX/Y+C(4)LnM/Y+C(5)LnK/Y+C(6)D96+C(7)D97+C(8)D98+C(9)D99+C(10)D2000(4)

式中L为劳动需求;Y/P为去除物价变动的产出;X/Y为出口导向比,等于出口值与产值之比;M/Y为进口渗透率,等于进口值与产值比率;K/Y为资本产出比,为每一单位产出所需资本。为克服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各个变量取对数值Ln。另外设置年度虚拟变量,以1995年为基础,D96,D97,D98,D99,D2000分别为1996、1997、1998、1999、2000年的虚拟变量,它们可以反映不同年度宏观经济变量对就业的影响,回归变量的系数和常数项用C(N),N=1,2,…,10表示。

(三)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对中国1995-2000年34个工业行业,每个指标为144个样本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产出对就业起很大作用,产出增加带动需求增长,产出每增长1%,就业增长0.7%;出口导向对劳动需求有着较小的正向拉动作用,出口导向每增加1%,劳动需求增加0.1%;进口渗透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不具显著性,因此,进口渗透对劳动需求的综合影响不大;资本产出比对劳动需求有着较大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中国的各行业,在资本产出比较大的部门,劳动需求较大。从上述结果还可看出,除各个变量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外,各个年度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劳动需求的影响较大,相对于1995年,除1996年度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外;从1997年到2000年,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也说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失业和下岗问题越来越严重。

表1中国工业就业变化的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

说明:***代表可信度为99%以上,*代表可信度为90%以上。

为了检验贸易和宏观经济环境是否相互作用共同对就业造成影响,在方程(4)中加入了年度虚拟变量和各回归变量的乘积,回归的结果见表2。

表2中国工业就业的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

说明:***代表可信度为99%以上,**代表可信度为90%以上,*代表可信度为90%以上。

由表2看出,年度虚拟变量即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贸易自由化变量的乘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中国渐进式改革中,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与出口导向率或进口渗透率没有明显地相互发生作用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