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指导 全面发展 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学生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但是,随着毕业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二十年来的职业指导活动中,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就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做到全程化,把就业指导做成毕业生的“职业介绍”,在学校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职业指导和学生实际脱节的情况。笔者总结原因,发现问题的要害在于,学校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单单追求“就业率”,必然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偏向急功近利,本文将从职业指导工作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分析职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一、全程的职业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通过分阶段的职业指导,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首先表现在对职业的了解。a对大一学生的职业指导主要表现是对职业理想的规划。这时的大学生仍然停留在对职业的幻想阶段。经过职业指导的分析,对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有了一定的现实认识。这这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何能够在这些职业中取得成就。通过这些分析,大学生可以大二、大三期间有着力培养这些技能。另外在大四阶段的职业选择之前,对学生进行个人档案的撰写训练等等,能够帮助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职业生活。大学生的就业活动的评价不仅要看就业,而且要看就业之后的稳定性。全面的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尽快的适应职业生活,也就是可以使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职业指导能促进学校的通才教育。职业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再是专业素质强、专业成绩好,而更趋向于一专多能的通才。因为专业素质只能代表毕业生进入学校之前的学术能力。而真正决定学生发展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通过职业指导,学生能够对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有所了解,从而可以有目的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最后,职业指导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指导不仅仅表现在理念上的指导。更是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如见习和实习,以及一些模拟的面试。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另外通过参加有相关部门主管人员主持的讲座和活动,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以及学生的自主实践,有利于将学生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
二、全面的就业指导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生在职业指导的前期,必然有对自我的分析。无论是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还是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还是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或者麦克里兰的胜任素质理论都倾向于学生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必然有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过程。这种分析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一些比较稳定的气质和特点,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其次,职业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人生资源的整合和积累的能力。一个人能否有效地整合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驾驭人生的能力,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高校提供的资源,有目的有方向地锻炼自己。从而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最后,职业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长效动力。194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将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最高的需求,对一般人来讲,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来实现。而且自我实现往往是人类活动的最长效的动力。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早日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早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三、以生涯规划为基础的职业规划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指导作为贯穿整个大学生的一项课程。它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
首先,有效地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通过职业指导对学生自身和职业前景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在抱着“天之骄子”的光环,只想着要去大城市、规模大的公司和薪酬高的企业,将自己的能力需求和社会的要求达成统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职业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职业指导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评价的客观评价,能够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知。让毕业生通过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和危机,摆脱心理误区,用良好的就业心境取得好的工作。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其尽快的适应工作生活,顺利毕业;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学术人才,更是能够投身生活,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之才;能够通过纠正学生的就业观来使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提升其心理素质。总之,职业指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仇存进.浅析素质教育与就业指导[J].三江学院学报.2007(1).
[2]沈富儿.J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探讨[D].厦门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2008).
关键词: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制定,初中体育考试制随之制定。体育老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受到足够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取消课程、全力学习的现象。这导致近些年,我国中学生及大学生整体体质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学校、家长和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开始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民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仍处在较低层面上。这主要表现在:
1.学校方面受制于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1)资金短缺,场地不足,这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没有消除,片面追求语数外等涉及升学率的学科,而忽视体育教学。(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闲置破损或遗失现象严重。除此之外,部分学校体育的教学场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土质跑道、球场,一下雨,很多天都难以正常教学。(4)由于资金等问题,难以留住优秀老师,难以后继有人。
2.家长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广大家长也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未来的标准之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极为迫切。家长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便是学好所谓的考试学科,对孩子参不参加体育活动并不重视。而家长的这些陈旧观念,也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致使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看重所谓的“分数第一”,而忽视“身体第一”。
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教学跟其他教学的区别点在于,体育教学可以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可以放松身心,开发智力,更有磨炼意志力的功效。而其他学科大多数具有单一性,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但人们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跑跑步、打打球、做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难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1.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通过体育教学和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学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全面贯彻我国新课改的教育方针,自觉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解决目前学校体育工作难题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定期举办年级和全校运动会,并积极参与市、县、等举行的运动比赛,通过连续性的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教师的工作水平。(2)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安心工作。
4.增加基础设施和场地的建设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场地,是教好体育课的前提之一。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学生有良好的器材和场地去开展体育教学。
5.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新课改种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即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则可以在这些方面综合平衡发展。事实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和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更应该加强体育教学。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奠定阶段,这个时候,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4
美术虽然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但是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美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学生展开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门绘画技术。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来讲,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问题的存在往往影响了事物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使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只有教师对学科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如果教师在思想上出现了懈怠心理,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就目前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较之于传统教学,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懈怠心理。
(二)学生没有对美术学习引起重视
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不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懈怠心理,学生对美术学习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更多的科目,自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进一步增大,而美术虽然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因此,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懈怠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能像其他课堂那样努力听讲,进而对学生获取知识点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对美术学习引起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因花费时间进行美术创作。
(三)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美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仅因为美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同时美术也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通过美g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很大帮助等,这些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美术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还存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抑或单纯的让学生开展创作活动,都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打造高效初中美术课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教师从根本上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美术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仅仅从考试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更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美术作为一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点。教师还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也没有认识到美术学习重要性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切实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认真听讲,努力的学习理论及绘画知识;在课余时间才能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美术学习,使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得到强化,并且为学生留出进行创新的时间。
(三)通过美术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科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例如: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人文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27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生物成绩的高低,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却重视不足,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种功利性极强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改革。高中生物应当积极改革传统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时代对生物教育的要求。
一、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同时更需要有创新能力,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人才。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渗透人文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对高中生也产生了较大的腐蚀,要想促使高中生能够认识自身的问题,改掉自己的毛病,面对不良诱惑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重视生物教学的人文教育。教师要积极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新时代的学生需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能够真正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立足学生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人文教育才能有效应用于生物教学,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好。很多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关注。生物成绩好的学生看不起生物成绩差的学生,有些学生不懂得自我能力和认识提升的重要性,不关注自己的情感发展,只是识记一些生物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他们合作学习一些生物内容,他们会认为合作学习是浪费时间;如果教师要求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中的有关问题,他们也会认为探究过程漫长,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学生把探究的时间用来做题,等着教师把相关问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告诉自己。学生不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注重自己的探究解题过程,不懂得合作学习的快乐,这些都是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会合作、懂创新、会学习、会探究、能够互相帮助的人才。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几年,社会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尤其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而自杀的现象,校园也中出现了很多暴力事件,即使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学生相互打架斗殴的恶性事件。这说明了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这是现代教育的失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即使自己有再大的压力,也不能漠视生命,更不应该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通过该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考试虽然对自己很重要,但是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积极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更重要,要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尽情释放生命光彩,有效学习,有效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有效认识到人文素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德智体美劳 形体课教学目的 形体课意义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21-01
一、高职院校增设形体课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现提倡教育事业应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事I中要统筹兼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育,缺一不可。如今我国教育系统全面,学校分类明确,专业针对性强,尤其是高职院校更为鲜明,在教育体系中围绕“智育”开展学习,却对“美育”有所忽视,认为“美育”是艺术类学校的课程,造成大多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不足,结果在学习、生活中情感没有得到良好抒发,情绪压抑,学习压力大,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智育”学习,导致学习深感疲累,学习效率低。所以高职院校应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以使各方面相互促进。
(二)形体课的教学意义
形体课是学校针对美育的教学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经过系统的体型培训,矫正身姿,提升自身美,提升对事物美的认知,提高自我品质及情操修养。训练内容包括:(1)改善不良走姿、坐姿以及生活习惯,正确引导和教授站、坐、立行等端正仪容仪表的训练;(2)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克服胆小、内向心理,提高自我表现、表演、协作和鉴赏美的能力;(3)增强体魄、活跃心灵,美化精神生活,培养良好节奏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4)创造丰富想象,培养团结协作和极具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以及团结配合精神;(5)提高气质和风度,培养学生“认识美的意识”,从而使其养成注重形体与心灵美的习惯。而形体课的教学,则涵盖了艺术教育、艺术鉴赏、体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内容,对我高职院校学生身心以及综合素质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增设形体课的益处
(一)培养正确审美观,陶冶情操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美”是人之天性,只有让学生看到美,认识美,鉴赏美,才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艺术课程行列中。通过系统的形体训练增强体魄,自信自强,展现自我,也使学生认识艺术美、心灵美培养的重要性,并朝这一目标努力学习。形体训练授课过程中既有无音乐纯节奏练习,也有伴奏音乐的肢体训练,使学生体会到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等特点,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及动作协调性,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使学生能够心情愉悦地对“智育”展开学习,在未来工作中表现突出,成为一名“美”的传播者。
艺术美包含形体美、动姿美、心灵美,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训练进一步修整体型,体魄,端正仪容、仪表。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直观美第一印象决定70%,这里面包括了人的体重、外形、内在气质以及谈吐等,而这些又恰恰是可以通过后期慢慢修正和改善培养的。人体美可以通过后天体型训练来体现。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大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身体各方面机能和运动素质也处于较为敏感的发展阶段,此阶段有较大的可塑性。形体训练能对学生体质的增强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增设形体课,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气质,进一步培育学生健美的体格,加强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二)完善人格,培养懂爱、爱美和欣赏美的学生
形体培训课程在增强学生体魄,使其积极锻炼之余,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协调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美、追求美、评判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从而培育和健全人格。形体课程有效培养和塑造健美体形及优雅气质,并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意义。
三、高职院校增设形体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里增设形体美育课程,可以有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为形体美、姿态美、品行美,并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是培养人和发展人的第一场所,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增加形体课具有重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意义,并且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项目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在家长们看来,上舞蹈班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培养气质、增强审美能力等等,这是他们对舞蹈培训的最基本的需求和认识。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家长还无法预见到孩子接受了舞蹈培训之后,未来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走向,只是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为孩子报名舞蹈班。当孩子真正开始学习舞蹈,继而几年之后爱上了舞蹈,并从中体会到舞蹈带给她们的乐趣时,这时的很多家长却因孩子升初中学业繁重、多个特长班时间重叠等种种原因放弃了他们认为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舞蹈培训。那么,舞蹈培训就真如家长们认为的那样不重要么?我认为不是。我觉得少儿舞蹈培训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应当全社会普及并持续和全面发展。下面我具体谈谈对少儿舞蹈培训几点看法:
一、启蒙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发展
接受启蒙舞蹈培训的孩童大多都是幼儿,年龄在4-6周岁之间。在幼儿时期,舞蹈培训主要应该在软开度及兴趣培养上多下功夫。所谓的兴趣培养主要就是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了解和认识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生动活泼的小舞蹈组合来完成的,老师不必苛求孩子们手脚的位置是否准确,让她们喜欢舞蹈、爱跳舞蹈才是最重要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肢体的表达能力,这就达到了兴趣培养的目的。与兴趣培养相比,幼儿的软开度训练似乎要略难一些,这个难度体现在老师与幼儿的沟通和耐心上,在这里,幼儿和老师将面对他们之间的第一次配合和考验。幼儿软开度训练,说白了就是压胯、压腿、压腰等等,需要老师辅助、幼儿配合的练习。在老师给幼儿压腿或者压胯的时候,幼儿往往因为承受疼痛的能力差,拒绝老师辅助甚至反抗大声哭闹,如果在幼儿启蒙阶段的舞蹈培训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兴趣培养和软开度训练这两大项,就意味着可以成功步入下一个阶段了,少儿舞蹈培训的持续和全面发展阶段。
二、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1.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全面发展
幼儿在经过了几年的舞蹈培训之后,逐步成长为少儿,也对舞蹈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和兴趣,在这个阶段,作为老师首先应考虑到的是少儿舞蹈培训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我将它大体笼统的分为两大部分,舞蹈表现力的发展和舞蹈动作规范性的发展。前不久我的班刚转来一个学生,在排练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舞蹈表现力非常好,情绪拿捏准确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中,但在之后的基训课上,这个孩子却令我大跌眼镜,她几乎连最基本的站姿都站不准确。后来,我通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之前学习的学校演出机会多,因此练就了孩子“人来疯”的舞蹈表现力,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演出机会多,荒疏了舞蹈基本功训练,导致孩子把杆站位撅屁股、腆肚子。此外,还有种情况是老师过分重视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基训课的训练,导致孩子们表情木讷,动作死板,双眼无神。以上这些,相信奋战在舞蹈培训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曾遇到过,那么,如何解决“偏科”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学生从少儿阶段开始,就应循序渐进的将基训课引入深化,逐步渗透给学生动作的规范标准,另外,每堂课要专门有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舞蹈表现力。只有将这二者合一,既不失动作的规范性又有超强的舞蹈表现力,如此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算是全面发展的典范。
2.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发展
舞蹈培训事业就如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哪一环节都不能懈怠偷懒,都必须倾注心血、用心思考,从启蒙教育到深入教育,从兴趣培养到全面发展,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个目标就是一少儿舞蹈的持续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采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多点教学;加大投入,更新设施等策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顺利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美术;必要性;策略
认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得到社会的青睐。小学是一个人教育的初级阶段但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美术教育是培养人“美”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力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是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
1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本节将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小学美术的必要性。
1.1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美、审美、用美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小学教育多从7岁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对美学具有强烈的认知和感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是开展美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还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开展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1.2美术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具操作性和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1]。新课程在全国全面推广,对美术课程也有了全新的安排,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1.3美术教育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充分利用小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利载体。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美的环境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不断提升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美术教育的推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要采取有利的措施,扎实的推进小学美术教育顺利开展。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教育实践中,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年,但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以分数为主,学习内容以数学、语文、外语为主,美术教育往往被忽略。因此,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提倡全民创新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是培育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创新美术教育的考核方式,不仅仅简单以分数论英雄,更加注重学生对美术、美学的思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在实践中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才能使家长、学校、社会充分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2创新方法,多点教学:美术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和大纲,美术能够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灵感。所以,要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倡多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想的能动性。首先,引进互联网技术。在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要讲互联网引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枯燥乏味的课堂转换成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声音,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其次,将声音引入美术课堂。每个人对声音都具有天生的敏感性,通过将声音导入美术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通过海浪声以及海鸥的歌声,可以使学生联想到身临大海的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想到的场景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第三,通过实践丰富教学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需躬行。课堂教育可以传授知识,但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升华,美术教育更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感知美,并引导学生将发现和感知的美通过画笔进行表达和扩展,逐渐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3加大投入,更新设施:教育部门应该建立美术教学专项资金,用来发展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美术教学设施,导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更新美术教学设施,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工具、材料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特别是美术教学,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较高的美术素养以及美学素质,才能充分引导学生走进美术的世界;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资料、杂质、画集等,使美术教学能够有的放矢。
3结论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有利的措施,推进小学美术教学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伦理价值;启示
科学发展观每一内容都体现出了其具有的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伦理价值。学术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政治、经济以及生态伦理价值,很少有学者涉及到其文化伦理价值,即使有涉及也是一掠而过,这对于发掘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及其价值意义是有缺陷的,所以探究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伦理价值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启示意义还是有相当的必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伦理价值的内涵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正如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发展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谓文化伦理,一是指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指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3]那么,所谓文化伦理价值,则主要侧重于后者,即内涵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以及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价值追求,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的价值的实现。因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伦理价值主要是指向文化建设及发展中对人的关注及其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因此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伦理价值也主要是通过分析其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中对人的关注及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体现的。
二、科学发展观文化伦理价值的具体体现
1、“以人为本”所体现出的文化伦理价值
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巨大,“而文化的终极关怀是价值”[4],是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文化发展以及实现文化终极关怀――人的价值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必然体现。马恩曾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伦理价值的本质和核心,在文化领域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伦理价值体现:1)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曾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6],人民的文化当然得依靠人民群众自身,以人为本即是体现并要求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发展的主体,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进行文化建设。2)坚持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列宁曾指出,文艺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7],在讲到文化的立场问题时也认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8],这都充分说明,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只有与人结合、为了人的发展才具有意义,其最终目标和价值意义是体现在人的身上的。3)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然文化的发展主体是人民群众,而发展文化的终极目的又是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文化发展的成果自然由人民群众共同平等的享受。因此,文化的发展及其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方面充分印证了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人、关注人,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及其体现在文化领域的文化伦理价值。
2、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体现的文化伦理价值
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两大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伦理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9]这四大建设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其中,社会全面发展强调的文化建设则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伦理价值。“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10]而人是社会各项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对于人有巨大的塑造、教育、引导等作用。一方面,文化建设,有助于科学的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引导人们更加正确的进行实践活动,这有效的为其他三大建设提供并确保了高素质、有活力、有道德的建设主体;另一方面,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是为了实现主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终极目标指向始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既然文化建设发展过程始终坚持人的主导因素、注重人的作用,其所体现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伦理价值意义也是必然的。
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描述过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面才能和力量。”[11]这里,马克思所提到的发展和发挥它的全面才能和力量“指的都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个人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12]而在人发展劳动能力、发展才能与品质、发展社会关系以及发展个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过程中,正如上文所述,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塑造及引导等作用。“文化基本功能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人,文化价值的实现意味着具有高度主体性的,完美健全的个性的自我实现,意味着全体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生命内涵的充实”[13]。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先进的文化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必不可少,加强和改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文化的作用,这也体现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蕴含的文化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