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略管理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企业诸多管理的顺利高效开展。为此,这就需要结合现行企业管理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有效的融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战略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产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为保障企业经济水平的可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涵义
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管理为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隶属于企业职能管理,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思想,通过综合战略的高度、收集、加工以及企业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实现对企业资金等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而,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总结来说,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次创新与完善。
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并且,还具有独特的四点特征,即综合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性。
首先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综合性又称之为整体性或者全局性,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财务战略与其他企业职能战略相结合,共同构成企业的整体战略,通过实现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各企业正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之中,再加上,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理财环境的复杂多变,因此,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只有切实综合性进行管理,才能够保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指导、协调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其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长期性特征。长期性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核心特征,该特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以战略管理为导向,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财务决策者的战略意识,力求制定出长期财务战略的规划和预测,确保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强大与发展。
再次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发生着不断发展与壮大,再加上,经济体制环境的多变性,因此,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战略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需求。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能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发生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即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随之做出有效调整;当企业环境发生较小变动时,企业财务战略对行为起着指导性作用。
最后是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外向性特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予我国现行诸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经营目标三者的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将企业与外部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并不断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与特点,及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结构,切实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企业各项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共同创造资本收益,进而,达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效用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以及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首先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使用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此,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现行企业树立起人才资源效益观,采用合理的设计管理报酬契约来有效监督和激励相关人员,切实保障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现行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划分为两部分,即财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以及营运资金决策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强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可持续进行,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技术核心竞争力,正确的研发决策和技术更新决策决定着技术核心竞争力,技术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以上两种核心竞争力共同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是战略财务管理应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社会效益在企业中产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社会效应对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应切实兼顾社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营造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容研究
1.营运资金管理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势,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策略的研究,成为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在中小企业日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文化、市场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力提升等的实际规划和具体实施的研究,就是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作为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实践,是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做出中小企业发展决策、做好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制度和实践保障。
二、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工艺、新的产品种类、新的生产技术,在快速地改变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此外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质化,无形之中给予了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革新的压力。因此,中小企业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客观性,要求中小企业要做好自身的战略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帮助中小企业顺应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会不断拓展企业的业务,这使得中小企业联盟产生,也要去这些中小企业联盟通过科学的战略管理,来提升企业的发展。其次,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一些跨国企业也成为竞争的对手。因此,面对多元化的竞争对手,企业更应该加强战略管理,以顺应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
(三)加强战略管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提升战略管理,既是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需求,也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手段。因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质量、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中小企业实现各部门、各岗位、各目标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实施的有效保障措施的使用,以此来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水平。
三、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大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企业研究人员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的内容,并认为这种战略管理仅仅适合在大型企业中使用,不适用与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当前很多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实例都是以大企业为主,忽视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因此,要想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力度,切实围绕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措施、方法,制定合理的管理手段。
(二)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位。
管理定位组我诶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准确的战略管理定位,是获得良好管理效果的条件。因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滞后性,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准确、科学的战略定位,很多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粗略的分析市场的短期需求,制定出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市场定位的不准确性,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位,在做好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定位,提升企业战略目标的切实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企业的发展效果。
(三)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技能。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财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管理结构的不完整,管理人才较少等问题。因此,要做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内涵的认识,为战略管理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构建一支具备良好管理技能的人员队伍,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管理决策。
(四)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体,要加大向先进企业学习,与时俱进,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同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配套。通过推进中国小企业管理结构的全面调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并在管理队伍中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发挥中小企业内部的力量,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制度保证。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需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准确分析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对战略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评价、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1]董亚辉.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展望
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是研究在企业中的人的动机、行为,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团队、工作团队的组建,甚至是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的绩效都是有所涉及,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的绩效的提升。在战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研究阶段,这些能够实现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战略管理的相关内容,深入的了解到战略管理的内涵。
一、战略管理的演变
战略的概念是在人类社会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概念。但是知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在企业管理的领域还是没有战略管理的确切内涵,直到此时才是有了战略管理的真正含义。战略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对内外部环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企业的生存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的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长期规划。这份规划能够指导企业的行为,并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设定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萌芽期
早期的战略管理的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只是以一种分散的形态存在于企业管理理论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管理理论出现了与时展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战略管理的思想逐渐开始出现。切斯特巴纳德是第一个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提出战略管理思想的人,他认为,企业的决策需要考虑到长期发展的战略,并且是要对企业内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他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非常剧烈,原有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已经不再适合,所以战略管理思想开始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战略管理思想还处于萌芽期,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二)战略管理形成期
在20世纪60年,正式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标志着战略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在理论形成的奠基人中,Chandler等人在促M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handler在1969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名字是《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在这本书中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的定义,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并且根据企业目标的设定,选择企业的发展途径,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合理科学的配置企业的资源。在这本书中,还利用了杜邦、通用等汽车厂家的实例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战略应该随着时间、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维护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潜力。
(三)战略管理的繁荣时期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战略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中,迈克尔波特还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研究框架,实现了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应用。值得关注的是,波特提出的产业组织理论中,还指出竞争战略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谓竞争战略,其具体的内涵包括成本领先战略、目标积累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三种,这三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战略管理理论也是相应的出现了新的发展。
(一)全面化制定企业战略
战略管理的全面化发展,具体的内涵包括:一是伴随着企业竞争市场的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相应的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所以企业战略的设定不在单独局限在市场行业的份额占有率上,而是将关注的讲点转向更大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的商业竞争上,为了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的增加,企业需要合理的配置人、财、物之间的关系,科学的组合,以此获得更多的管理效果。二是对于影响战略管理实施因素的分析开始实现全面化,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影响战略管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否则的话会在企业内部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无法实现竞争优势的不断提高。三是全面研究战略对象,实现有针对性的进行战略管理。尤其是在企业内部战略管理人员将企业看做是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战略管理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战略管理动态化
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度不断提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多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现在的市场环境分析已经不再适合,所以现在的企业管理多是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实现战略环境的动态化,具体是指在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关注,保证企业战略的制定能够实现企业的愿景、战略以及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是战略管理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手段更为灵活,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是和外界的环境变化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战略不被环境的变化所抛弃,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性。
(三)战略管理在强调竞争的基础上注重合作关系
在过去的战略管理中,更多的是考虑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对于企业的之间的合作关系考虑较少。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已经从原有的一个国家,向着世界的范围内发展,所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反而会更加的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需要与其他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彼此之间的经营风险,还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现有的企业之间逐步以竞合关系代替原来单纯的竞争关系。
(四)战略管理更为强调主动性
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已经实现用非线性的战略形态取代原有的线性战略形态,提高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的适应性。这种管理形态的变化,不仅是实现了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有效的提高了战略管理的主动性,也就是不在满足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而是更加主动的寻找促进企业发展的新资源、新能力,这种变化能够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主动性,不在是被动的应对竞争压力,而是积极主动发现能够长期利用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成本战略 内涵 分析方法
一、成本战略理论的起源与理论内涵
成本战略理论导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教授的战略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系统阐述了成本战略,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他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随着这一思想及相关方法讨论的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企业成本战略管理是获取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从战略决策方面来讲,仅限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其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如何分析和选择其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是将战略管理理论导入成本管理理论的结果。
企业的成本战略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纵观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战略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延伸,是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成本管理体系与方法——成本战略管理。
二、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仅将产品的成本直接定义为产品的制造成本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观念将对企业参与竞争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现了其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市场观念,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环节,注重短期利润,忽视了持续发展;只侧重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不善于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忽略企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易导致管理行为的短期性,企业发展缺乏持久动力。因此,基于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种种缺陷,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进行创新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反满足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加强企业成本控制,获取企业持久竞争优势,战略管理思想被引入成本管理之中,成本战略管理的选择与运用将成为企业竞争中首选的管理战略。
三、企业实施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能力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实施成本战略,因此,企业成本战略体系的实施,要结合多因素的影响:
1.外部环境因素
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等因素与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这些影响要素整合在一起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经营者能通过对管理经营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影响企业所采用的竞争战略,并进一步对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社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企业文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且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和购买偏好,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的变化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体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社会技术的进步可能使企业通过新的生产方法、新的生产工艺或新材料等途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且也会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可能由于技术的进步而获取长久的成本优势或产品差异优势,从而引起成本管理方法和管理重点的转变。 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能力、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管理者水平等内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成本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成本管理系统总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上实施的,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差异影响着成本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也使企业在管理层次、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同样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业务的导向和部门间的分工协作。行业技术特征及经规模等多项因素影响着企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同时也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实行的精神基础。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成本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
四、提升企业成本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
成本战略理论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的新新领域,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因此成本战略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也应来源于战略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的方法体系,即从战略的高度将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同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就构成了成本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1.成本战略理论以价值链分析为核心或枢纽
通过波特价值链的界定,可以看出企业价值链包括三层次的内涵:企业各项活动之间紧密相连;且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价值链包括企业内各链式活动和企业外部活动,如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之间的关系的外部活动。从企业成本战略管理的层面上看,企业成本的形成与其价值活动存在共生性,企业价值生成过程中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因此,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从成本战略的角度出发,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包括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所处的分布状态及其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在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时要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合理性,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在对企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中,明确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发掘竞争对手竞争优势或劣势及其形成的原因;而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购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来降低成本实现竞争优势,因此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对企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合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基本前提
决定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的行业的竞争环境。行业中的企业的竞争环境,如产品价格、质量、性能、特色和服务等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影响着企业的战略,且企业要获得战略优势,这些因素必须同企业的战略相相匹配。当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取恰当的战略措施,作出积极的反应,保持其竞争优势。因此,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看,战略定位分析要求企业对通过战略环境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相协调,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战略成本的管理效果。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以成本动因分析为重要条件
企业成本动因分析能够保证成本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因此,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将成为企业成本战略管理的重要条件。成本动因分析可以从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分析。又可将战略成本动因细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是通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如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多样性和厂址等方面的选择,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成本战略管理的视野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张鸣, 颜昌军.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7期
韩伟华. 成本战略管理要素的功能分析,财会通讯,2007年第7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管理会计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思想开始出现。随着战略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发展展。传统管理会计逐渐表现出其固有的局限性。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SMA)是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而诞生的。其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Simmonds于1981年提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支新的会计学分支学科,它面向企业内外部环境,面向企业发展的长远未来,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及效果,关注企业的动态发展,在运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大量非财务信息,解决企业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忧的战略效果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成本管理。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和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意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之目的。它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它的重点在于成本避免,而不在于成本节省;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成本管理的方法更新颖多样,如价值链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规划法,hizen成本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和标竿制度,成本动因分析法。
其二,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的评价除了使用传统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模型以外,还应用了大量的定性分析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等。这主要是由于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投资方案的一些影响因素无法用货币精确计量,而这些因素却对投资方案的成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不好、派人去修理、补救的追加支出,可以用货币计量,但由此而导致对企业信誉的不良影响,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对顾客需求的反应不够及时,因拖延交货而支付罚金,可以用货币计量,但由此而引起的顾客的不满却无法用货币计量等。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非财务收益,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可以用定性的方法加以考虑。
其三,业绩评价。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业绩评价被称为整体业绩评价,它是指获取成本和其他信息,并在战略管理的每一步中应用,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要求,以利于企业寻找战略优势。意大利的贝瑞特公司是一家军火制造商,20世纪80年代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但是收效不大。当企业的整体业绩评价转向顾客对质量的看法时,发现顾客重视的质量只是猎枪的防锈能力和随身武器百分之百的可靠性。这些直接的战略评价最终使企业提高了利润率,并取得了向美国军方出售手枪的订单。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认为,有效的评价并不在于使用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面是在于它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传统的管理会计是在企业战略方针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的问题。但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和外界的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传统的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还是以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及相关信息为基础加工的,这些信息在用于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决策时常暴露出封闭性、短期性、狭隘性、单一性和缺乏应变性等方面的特点,
(一)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形势、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具体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战略目标群体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新的法律的出台及原有法律的变更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整个市场经济、自然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动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
(二)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三)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靠优良的财务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依仗众多的财务指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诸如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企业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四)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应高瞻远嘱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诸如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 发展和应用对
关键词: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 机制 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在一种高速发展的状态,但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也受到了极大的波及冲击许多企业的资金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可相关企业的表现不是相对而是极为的乐观,有些企业管理上可能存在粗放的现象。但却出现了众多实体企业市场萎缩、销售不畅、资金短缺、利润下降的现象,不管是处于经济快速的发展期还是处于危机当中有的企业应对各种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却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大小所造成的,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也势必会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更加深入的影响。企业管理中心环节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成果是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新时期如何科学有效的完善企业财务战略应对金融危机必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备受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运用,其内涵是如何认识企外部理财环境,如何认识企业内部理财能力,如何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其目标是追求长期盈利能力;以财务管理为主要手段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即构成了战略财务管理体系。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要求企业对预期目标进行的谋划并付诸行动其实质是一种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控制过程并促使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策划方法、实施行动及控制过程。战略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财务管理平台上的企业战略体系。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企业根据财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针对影响企业全局的重大财务问题来定制一种具有方向性的策略并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方面的管理同时这也是各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筹资、投资活动与股利分配等活动,第二是组成企业全部财务战略管理的主线。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在职能上适应外部的条件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对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经济关系进行科学且合理的调整,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目标管理的确立是导向
企业管理目标明确与否也就标志着明确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财务目标的明确一定为财务战略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财务管理明确了其行为准则。
2、内外环境分析是重心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未来环境进行预测并对现实环境进行分析,这就在整体上使企业能够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分析的状态之中。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应对措施
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是其管理史上的飞跃和进步,对企业有效开展资本经营和搞好现代企业管理促使资本增值盈利具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现阶段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1、财务战略管理发展趋势
针对传统财务管理的缺陷很多企业逐步推行应用管理会计并开始进行财务改革。例如,进行差异分析、预算管理、内部转移、量本利分析定价等措施。从企业内部看成本结构改变了粗放刑经营的模式,通过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将费用和成本按相关的部门对产品进行细化和分类。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局限在企业的内部仅仅是对己经发生的费用和成本进行归类、分配,有些甚至是小系统的,无法满足竟争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需要。在新的经营管理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综合实力的竟争。因此,企业不但需要合理的运用自身各种资源及最好的规划并将客户网点、资金、设备等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性的供应链并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类的动态信息,监控资金流向及经营的成本并提高对经营政策。
2、加强战略决策的财务管理的功能
推行支持战略决策的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的工作内容由目前的优化税务、交易处理、准备税务中报表、成本的控制管理、即时财务控制、预算及实施状况报告等财务管理重点,逐步转向改善基本财务流程作业、企业的营运分析、企业风险评估与发展企业的绩效管理架构等战略性工作中来。
3、强化竞争战略意识
从财务意识与文化来看围绕战略管理核心加强战略管理意识势必要求企业的上上下下必须遵循谋求竞争的战略方案,以服务于战略管理的需要来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局部与整体的利益、社会与企业得利益等各类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在企业内进行有关财务战略管理重要性的宣传目的是使某些经济效益差并且未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的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实现盈利来摆脱当前的困境,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推行企业业绩综合考评系统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不仅需要进一步拓展传统的则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要对企业则务有完整而全面的评价,重视对企业非财务指标的评价。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开展财务工作的基本纲领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适时增强企业财务战略的指导性、实效性和约束力调整企业财务战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战略的统领作用,调整完善企业资本营运、资产管理及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事项科学安排企业年度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现金流计划,推动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与目标以使企业在各种未知危机中不断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品牌价值;对策
“一个公司不仅要创造优质的商品,它还应当把产品的优点告诉顾客,认真地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产品的形象,好的包装和广告能够引起消费者对企业或其品牌的立即确认。”这是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在现代市场竞争时代,品牌竞争往往比产品竞争更激烈,只有让顾客记住你,才能有发展的可能。因此,实施品牌战略管理,需要各企业提上日程。
1 品牌及品牌战略的含义
1.品牌含义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这套系统我们也称之为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体系。
不同人对品牌的理解不尽相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其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认为,品牌是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品牌属性、包装、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品牌是产品的物质存在形式,它表现产品的功能和价值,是产品的象征性,方便人们联想记忆,并且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表现产品的内涵。
2.品牌战略含义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不得不对企业经营战略做出调整,以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提高企业长期、整体形象的主要方法。但现在,很多企业简单的把品牌战略归为实现销售目标的途径而制定实施方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品牌战略与营销战略的混淆。
2 当今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品牌发展历史较短,品牌战略管理起步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品牌定位不清晰
所谓品牌定位,是指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很多企业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是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企业并不能准确的给自己的产品找到合适的定位,然而会因为定位而改变产品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同类别的产品较多,企业在给产品定位时容易与其他企业产生雷同,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定位不清晰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辨识度下降,不能很好的吸引顾客并对品牌产生长期的忠诚度。
2.品牌战略浮于表面
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品牌战略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经常会把品牌战略管理浮于表面。更侧重于对产品包装、商标、广告语等方面内容的设计和宣传,但是品牌战略如果仅靠“面”子工程的话,寿命会很短,不可能产生长期的品牌效应。
3.品牌战略管理缺乏长期的规划
很多企业做品牌战略管理只做一时。当某个新的产品问世的时候企业会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对品牌进行建设,之后可能就疏于对品牌战略进行管理。但是品牌战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且需要细致严密的规划,短期的品牌战略管理不足以对企业形象的树立等方面起到帮助,还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
3 提升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品牌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因此,要提升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能力,加快推进我国的品牌战略才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品牌战略管理的意识
要想真正搞好企业的品牌战略管理,首先就要树立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品牌战略管理意识的树立并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企业自身的想要提升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树立品牌战略管理意识要从上到下全方位的覆盖,不能只有公司高层参与而是要全体员工一起树立起这种意识,才能整体促进企业战略能力的提升。
2.明确品牌定位
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最近一段时间SK-Ⅱ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催泪风,此次SK-Ⅱ“改写命运”的品牌定位可谓精准、有效。将“改写命运”作为用高端化妆品的理由,真的是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利用“相亲”这个痛点,成就了企业的品牌定位。
并且SK-Ⅱ并不是单纯的用一个品牌策划活动来传播她的品牌定位,早在之前,她就进行了品牌定位的铺垫,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认识改写命运的女性”“改写命运的故事”再到把品牌定位推到的“最后她去了相亲角”,一步步精确定位品牌,将品牌定位的推广推到,不得不说,这样的定位在高端化妆品如云的今天,成功的使自己产生差异化、个性化并且高强度的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利用“剩女”话题,告诉女性自己爱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正能量,瞬间刷爆朋友圈成为女性心理上的依托。
因此,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并不是去改变自己的产品,而是要在自己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去洞察消费者的心理,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或“需求点”以此来深入的、长期的进行品牌定位,形成良好的品牌战略管理。
3.注重企业文化的体现
在上文中我们曾提到,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品牌管理知识商标、包装上表面转变,没有内涵的品牌塑造,不仅不能长期有效地帮助企业成长并且还会使企业做无用功。因此只有将企业文化内涵注入品牌管理战略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品牌战略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表现,比如全世界看到宝洁都知道她“清洁”的品牌定位以及企业文化。换一种说法,消费者在消费企业产品的同时,也在接受和认同着他们的企业文化。
4.看中长期规划
企业在进行品牌战略管理时往往陷入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的纠结之中,为什么会难以做出选择?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待长期和短期利益的态度不同。一个真正看中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往往会只能制定长期的品牌战略管理,而不会因为某个产品的短期利益而将自己的品牌战略管理力量分散开来,达不到长期的效果。向我们之前提到的SK-Ⅱ的例子,品牌定位只是品牌战略管理中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也经过了3个阶段的递进才最终达到,实现效果。因此,要将品牌管理战略渗透到任何一个环节当中,随着企业文化而延伸,最终实现品牌竞争优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战略管理会计;战略成本;战略业绩评价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银行业、保险业等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外部总体环境的不确定和经营环境的恶化,要求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管理会计更具战略视野,本文拟就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提出,在他1981年发表的《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之后,他又在一系列论文中,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与传统管理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增长,而是着眼于外部所获取的市场竞争地位。其后,美国会计学者威尔逊(Wilson)在《战略管理会计》一书中,更加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1988年,Bromwich在《管理会计的定义与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中阐述了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观点,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是收集企业竞争对手的信息,更应该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周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兴起,1997年王化成、杨景岩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试论战略管理会计》一文,其观点是:“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此后,诸多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用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综合上述观点,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丰富和延伸;二是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结合的产物,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目标,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更多的投向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三是战略管理会计应以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制订战略规划、实施战略规划、评价战略业绩为目标,应用最新的研究方法,提供财务与非财务、数量与非数量等多方面的战略信息。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以出口为主,投资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影响深远,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主要特征,为战略目标制订及投资决策提供相应依据。
(一)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金融业崩溃,国内信用等级下降,信贷政策紧缩,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减少,建立在国际资本流入基础上的美国需求因此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日本和其他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欧洲部分国家甚至比美国更为严重。欧美作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国,其经济下滑导致消费下降,从而减少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 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 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进口1 832亿美元,同比下降30.9%,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的出口严重受阻。
(二)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为保证本地区的经济稳定和维护本国利益,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将是“二战”后国际贸易萎缩最为剧烈的一年,必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此,总理在伦敦G20峰会上提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见,号召大家同舟共济,共同克服困难。
(三)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大,效果显著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于2008年底推出了4万亿经济推动计划,其中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投资方向包括民生工程、农村农业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2009年初,国务院又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目标主要是“保需求”和“调供给”,以维持需求稳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如果说出口受阻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企业经营威胁的话,那么国家的鼓励政策对部分产业来说却也不失为一大良机。
三、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金融危机让大部分企业受损,但是也可能给另外一些企业带来机会。如1978年的石油危机使日本汽车业迅速崛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获得了发展良机。因此,有人说此次金融危机是世界送给中国的一份礼物。危机当前,把握好局势,做好每个决策,显得特别重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为战略服务的会计,危机环境下更应该发挥其为战略服务的优势,提供多方面战略信息,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
(一)战略目标制定
金融危机当前,企业可能会减少新产品的研发,延缓新市场的开拓,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当前领域,展开对竞争对手更强势的攻击,因而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在短期内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赶上甚至超越,原有的不足会被竞争对手死死抓住并加以利用,形成超竞争态势。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具备清晰的战略目标,才能抵御企业外部的攻击,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目标制定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结合金融危机的具体情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竞争战略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竞争战略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危机当前,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冲击竞争对手是较佳时机,当然也应改善自身劣势,避免被攻击;(2)战略管理决策目标。通过对外部信息的分析和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从低成本和差异化两方面实施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3)战略业绩评价目标,即建立与战略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加强过程控制,为战略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二)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获得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分析和管理。低成本战略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码,成本管理也最能体现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传统管理会计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基于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相关成本项目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更多基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其中价值链分析将价值形成过程分解成战略性相关的作业,把供应链中的企业都当成整个价值创造作业链中的一环,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的整个价值链去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合理分享利用的角度,求得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与协调,科学地设置整个价值链,从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作业的缺陷。金融危机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局限会被放大,只有更多的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
(三)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在经营投资决策分析时,受诸多先前假设的影响,存在简单化和短期化的缺陷,更多的注重内部信息,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很难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信息。危机是短期的,而企业经营是长期的,决胜不在一时,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以长远、全局、应变为特征,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的信息,克服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面对金融危机这种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战略管理会计应能为企业提供更多外向型信息,时刻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包含的权变思想,寻找会计系统设计中适用不同环境的成分,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面对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提供多种决策方案加以考虑,当环境突变时,企业应该采用事先制定的权变计划以解燃眉之急。在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下,企业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全方位地迎接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四)战略业绩评价
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且可以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短期财务效益,注重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业绩,它以一定期间的会计收益为基础进行计算,容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同时他只是对结果的考评,缺乏对过程的控制。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它是一种整体的业绩评价体系,在财务计量基础之上,从更高层次对企业业绩进行更全面综合的评价,运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事实上,市场占有率、技术革新、顾客满意度、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战略业绩评价看重的非财务指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能衡量企业的业绩,更能完成对业绩计量的诊断职能,确认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危机当前,所有企业的财务指标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只考虑短期的投资报酬率,势必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杨景岩. 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3(10).
[2] 章丽萍.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财会通讯,2004(5).
【关键词】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坚持核心战略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核心战略能力,改变以预算为主,片面强调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是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和规划现有的资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使企业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认识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
(一)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含义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个新名词也是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和企业发展变化而出现的。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它相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坚持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并且坚持以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的财务会计绩效评价制度,使企业可以更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现有资源,使企业能够持久的发展和获利。
(二)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特征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型四个特点。其中核心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主要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内部和外部的整体管理,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战略相统一,并且使财务管理分析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最终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主要是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预测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还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则是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学会以变制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战略计划,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行为。最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使企业要加强财务战略系统内部环境的同时,还有切实的了解财务战略系统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积极意义
目前,为了使我国企业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不一样,它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更宽泛一些,不仅能够注重企业的内部环境,还能有效地关注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全面的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扩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视野,从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财务信息和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竞争能力,分析出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更好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现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使企业也必须要紧随时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企业要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空间,使企业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要坚持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有效的规划和安排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起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且能够使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当前,虽然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但是,我国企业在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使企业形成完善的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抑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就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国家政府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颁布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要约束和监督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外部财务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条件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要认真分析财务关键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财务环境来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决策并且要适时地调整,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得到长期性,全局性的稳定发展。
(二)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监督和执行者,对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能力的培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其职业能力,使会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防止会计人员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随时展树立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相关的资源,而且还应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能够使企业适时调整战略目标依次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克服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企业实现最终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就要建立并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企业改变以往传统的财务战略管理,而是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但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核心战略管理,就要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提高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应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以及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岩.新型战略财务管理理论的内涵浅析[J].市场周刊.2010年第6期:50-51.
[2]李军,谢泗薪.财务战略管理的最高境界:打造财务核心能力[J].企业研究.2012:62-64.
[3]秦正英.论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内涵[J].时代经贸.2008年1月第6卷: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