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策划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直译为企业识别,通常称为企业形象策划或CI策划。CI策划是一种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是通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等一切可感知的企业形象构成要素加以整合,塑造成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从而创造企业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战略。
由CI策划所建构的统一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系统,被称为“企业识别系统”即 CIS。包括三方面内容:理念识别MI,是指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宗旨、目标、信条、精神、口号、经营策略等内容的统一识别,是企业的思想;行为识别BI,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在行为方式上的具体个性表达,是企业的行动;视觉识别VI,是以标准化、系统化的手法将企业形象转化成具体的个性识别符号在视觉上的表达,是企业的外表。CIS中理念识别MI是核心,是CIS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思想,并通过行为识别BI与视觉识别VI来表达,而行为识别BI与视觉识别VI都要围绕着理念识别MI这个中心展开。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通常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可以说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精神价值,所以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涵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内容,分别是:表层的物质文化:指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共同构成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策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应着CI策划中的理念识别MI。
企业文化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企业识别的个性所在,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个性文化的竞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往往是关照企业自身的发展的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总体人文素质得以提升,从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达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的目的已从原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一元论逐渐转向不但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时还要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二元论。企业要肩负起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责任,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全面建设,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三、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CI策划作为一种组织形象管理方法而产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战略。CI策划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在塑造企业形象的同时,认知、积淀、凝练和参与构建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经营中,CI策划被用来承载企业的文化理念、传播企业的文化信息,其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是CI策划认知活动的对象,CI策划就是明确认知企业文化的活动:CI策划的理念识别MI对应企业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内容;行为识别BI解决和构建浅层的行为文化和中层的制度文化;视觉识别VI主要针对表层的物质文化内容。企业文化的高度发展,反过来也对CI策划的提升和完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资源和素材,两者作用与反作用,相辅相成。
四、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在导入CI策划过程中,要真正将企业理念MI系统作为核心,行为识别BI与视觉识别VI要紧紧围绕着理念识别MI这个中心展开,避免将VI当作CI的误区和浅层次的CI运作水平而流于“表象化”。CI策划不仅仅是塑造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的挖掘和传播,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CI策划应该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时代在发展,感性消费逐渐代替理性消费,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时代遵循共性的理性消费心理,注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追求精神消费,崇尚个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品牌形象直接面对消费者,容易与之沟通,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把品牌推向前台,精心打造广受欢迎的个性化品牌形象, CI策划的重心开始向BI(品牌设计)转移。为了适应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也要强调个性化发展,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体制及企业历史有关。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贯穿企业发展从始至终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应兼顾企业文化的承接与发展,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企业肩负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责任,企业文化要健康向善,“参与、奉献、协作”的企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体意识为大众所接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守企业道德,与社会文明进步取得一致。将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素质, 凝练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同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将这种美好形象传播给社会和公众,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营销理念图书业营销策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大年三十早上,某集团公司总部的大厅里热闹非凡,所有的集团公司高层、分公司高层与各部门主管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集团公司总裁、总经理共同揭幕集团公司新LOGO的辉煌一刻。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集团公司新品牌的CI在与某知名咨询公司的反复磨合中设计完成,所有的CI视觉应用、理念与行为规范均已被这家咨询公司文本化,这是他们得到巨额的所谓的“品牌整合”服务费后做出的成果。他们把厚厚一沓的文本规范交给集团公司领导,收钱之后志得意满地退出,却留下了一堆有待细化执行的CI理念与规范文字。
内外品牌管理差别
大多数咨询公司习惯做“甩手掌柜”,他们总是刻意强调自己的专业、创意与策划力,以此作为收取高额服务费的依据。他们会卖给企业一个个PP T、点子、策划案与设计画面,然后冠之以“品牌整合”、“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定位”的名头,“粉饰”得光彩照人之后卖给企业。他们更注重让他们的客户经理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督促企业付费,而不是将他们的策划方案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进行细化,跟踪客户的每一个执行细节。
借助咨询公司力量进行品牌重塑的企业多半会有后遗症。面对一堆花费了巨额服务费从咨询公司手上购买来的CI文本,企业不知道该如何一步步把它真正付诸于执行,让新的品牌理念消化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一言一行上。即使知道,企业也很清楚,这是一项耗时费力的浩大内部改造工程,绝不是区区上百页的文字与图片所能解决的。
品牌再定位后,一切都需要新的变革。首当其冲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市场操作的方法,让顾客感受到品牌变化的新气息,接受调整后的新内容,更是要对品牌与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进行有效管理。
品牌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在信息输出上截然不同。外部管理针对的是顾客、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内部管理针对的是企业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员,不管是一线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人员,还是后勤部门的人员。外部管理的目的是让外部受众知晓企业新的品牌信息,并认同接受;内部管理的目的则是让企业的全体员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企业的品牌代言。
管理者必须明白,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最为关键的差别是,外部管理仅仅让顾客认同并接受品牌的卖点就足够了,而内部管理却不仅仅要让员工知道自己产品与品牌的独特之处,更需要员工知晓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个性─如果品牌是一个人,那么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是一个“品牌标准人”的化身。
“品牌标准人”来自于美国沃尔玛独特的经营理念。这个世界零售巨头永远不会一掷千金请大牌明星做品牌形象代言,它的每一个分店代言人都是它的内部员工,顾客可以在它的任何一家店里找到与它商店橱窗海报上相对应的代言人。沃尔玛迥异于常人的举动只是为了更清晰地告诉顾客:沃尔玛是他们的友好邻居,为他们节省每一分钱。这显然比大多数企业单纯地在板报与墙壁上贴些标语、横幅的行为要好很多。
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内部品牌管理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进行内部品牌管理,中国企业在经历了一轮“企业文化浪潮”的浮夸洗礼之后,如果再跟风赶潮流进行内部品牌管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与工作干劲很有可能造成新的劫难。内部品牌管理的提倡是否必要,应视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市场的实际需要而定。对于一个顾客更看重产品的实际利益而非品牌的市场而言,提倡内部品牌管理只会是一句名不副实的空话。
内部品牌管理理念的产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一是行业与市场是否需要企业塑造品牌;二是企业的品牌调性系统是否规划齐全,是否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品牌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于品牌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认为商标即品牌、名字即品牌的比比皆是。事实上,这些仅仅是完整意义上品牌的一部分,真正的品牌应该像一个人,有着人的相貌、性格、气质与文化举止,有为人所认可的特长与技能,这些“品牌人”的特征定义,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品牌调性系统规划”。
应该说,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仍然有很多行业与市场是不需要塑造品牌的,因为它们的顾客在作出购买决策时,压根儿就不会考虑品牌的因素,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功能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实际消费需要,而不是品牌所带来的归属感、身份感与荣耀感。品牌是否重要,不是由企业老板说了算的,是由顾客说了算的。顾客在作出购买决策时越看重品牌,品牌的塑造就越重要。
无所谓品牌,也就无所谓品牌内部管理,因而需要进行品牌内部管理的,仅仅是部分行业的部分企业而已。而有意识、有能力、有资金实力进行品牌内部管理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品牌内部管理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需要企业的品牌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品牌调性系统规划,有清晰的品牌文化、个性与内涵,有清晰的CI S识别,更需要企业在各种场合有意识地开展内部品牌宣传、引导策划活动,让品牌的个性与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活动深入人心。
沃尔玛的员工代言与其说是广告行为,倒不如说是针对内部员工精心策划的一次有效沟通。这些习惯上被称作“怪招”的策划活动,会让内部员工对品牌的体验更加深刻,它所起到的效果远比空洞生硬的说教要强得多。
内部品牌沟通也需要策划
很多企业在内部品牌文化的导入上,从高到低、从前到后会有清晰的指向性,企业往往会对员工从高到低进行培训,先培训部门总监级高层管理人员,再培训部门经理级主管人员,再到下面各部门的主任与领班,这种按部就班的行政式说教培训是企业最常采用的方式,但也是收效甚微的方式,因为被培训的人往往会认为这只是“走过场”。
尽管人力资源部的培训经理们在课堂上会引入PPT声画图文演示,会引入一些别开生面的小游戏,会动用学校里的考卷评分方式压人,但这些并不是有效的导入方式。现场效果说明一切:偌大的一个培训教室,总监之所以去,是因为有总裁在场,不好不去;经理之所以去,是因为有总监在场,也不好不去……每一级管理者参加培训似乎都是“被迫”的,培训经理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被迫”培训的管理者们则要么交头接耳,要么打瞌睡,要么想着自己部门的烦心事。
常听一些不知深浅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说,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或者新品牌理念的导入,不就是在企业内外分别就员工、经销商、媒体等召开一些沟通会吗?举措大一点,不就是新LOGO展示会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是召开会议,不外乎是主管领导讲话,或者是PPT讲解,全凭一张嘴进行“填鸭式教学”。
教育界奉行多年的“填鸭式教学”早已被批得体无完肤,难道企业界的培训还要重蹈覆辙吗?大多数时候,不管是人力资源部还是市场营销部,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有针对顾客、媒体与公众群体的信息沟通才需要策划,而针对内部员工的沟通是不需要策划的。正因为不需要策划,这些部门才会不加考虑地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内部信息传递,而不是有意识地策划一些活动或采取一些有新意的措施,让员工在体验中加深对再定位后的新品牌理念的感受。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房地产全程策划,简单地说就是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策划,即从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开始到项目后期的物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全方位策划。全程策划强调为投资者提供标本兼治的全过程策划服务,每个环节都以提升项目的价值为重点,围绕提升项目的价值来运用各种手段,使项目以最佳的状态走向市场。
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的特点是“全过程策划服务”,因而策划的思路、理念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程策划在运用中逐渐形成三种不同的策划方向:
第一种是在项目接手后,从市场调研、规划设计、建筑方案、概念设计、形象设计、营销策划、广告推广、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参与进去,并在各个专业上具体操作,直到项目成功推出市场。这种策划方向要求策划人员素质好、水平高、技术全面,从策划总监、策划主管、策划操作的各层面人员都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且,要求最低层面的技术人员如建筑设计、广告平面、销售等人员都对策划规律全面熟悉。这种全程策划方向难度相当大,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的要求相当严谨,只有极少数有实力的策划咨询公司能承担这样的全程策划。
第二种是项目的一系列环节都参与进去,但不涉及到具体专业操作层面。市场调查、建筑设计、形象设计、广告、销售等由各专业公司去操作。全程策划公司只是做总策划及统筹,把各种不同的专业公司整合一起,按照总策划的方向行事。此策划方向人员不多,但都是策划精英,能主持各方面的专业工作,把专业公司协调、统筹好。该策划方向被运用到众多的策划咨询公司。
第三种由于策划咨询公司的专业特长不同,在全过程策划服务的前提下,有的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方面参与比较多;有的在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方面有擅长;有的在广告策划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还有的在策划销售方面最有能力。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有所侧重,但不丢掉全程策划的宗旨,也取得了较好的策划效果。这种策划方向在策划咨询公司中也不少。
全程策划模式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项目操作运行,这样各个环节较容易策划到位,大的项目如几千亩的大盘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就应该采用其他策划模式与之交*进行,取长补短。全程策划模式的流程和内容如下:
什么是品牌?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
近几年,国内茶叶市场空前火热,不仅传统茶企业不断提升拓展而且有新资本不断加入,新一轮的市场繁荣已经来临。然而,在繁荣背后,中国仍有数万家茶叶企业正艰难地行走在茶园、茶厂、茶店之间,苦苦思索着如何做强做大、
而此时,已经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不种茶、不做茶,却懂得如何把茶卖得更远、卖得更有价值。他们看好中国茶业前景,并以崭新的品牌意识、专业的营销理念和对茶叶独到的领悟强势介入。本期“观茶论”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专业从事茶业品牌营销的公司,他们的出身各不相同,却各怀独门绝技,引领着许多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茶企悄然发生着质的转变。
独门绝技之变的是观念和思维,不变的是企业文化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茶业包装设计的企业,金汇通一直是国内茶企耳熟能详的名字。从一家礼盒包装公司发展成为拥有金汇通创意茶事和金汇通创意纸品两个自主品牌的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金汇通始终坚持为茶企追求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打造世代相传的品牌,同时在产品中体现经营者的个性、观念,在包装设计上体现企业的文化内涵。
在接受采访时,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总经理张龄月表示,在刚进入福建市场时,时常向一些茶企的经营者宣导品牌的理念,但他们却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在这方面花钱不值得。如今,随着茶企品牌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找到金汇通为其开展品牌营销策划。“有些品牌虽然有自己的Logo、VI,但是受地域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们会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帮助其定位,并根据其既定的消费区域,量身定做合适的经营模式,使其逐步摆脱地域限制。此外,我们还会帮他们规划得更长远一点,通常是3~5年。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我们的行业规矩,使其品牌在3年后有个提升,不断加强品牌影响力。”
金汇通创意茶事位于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内,店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包装,门店经理周郑铃介绍,店里有800~1000种款式的包装,来定制包装的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鉴于茶叶市场的消费趋势,茶叶包装的变化潮流很快,一些实力很不足的企业如果自己开发包装,会有一定的资金与库存压力。因此,创意茶事会建议并帮助企业选择一些包装。
三问“金汇通”
1、什么是金汇通创意茶事?
张龄月:金汇通创意茶事是金汇通为服务茶行业而打造的以茶包装为主营的专业渠道,采用以产品创意、生产制造、渠道营销为一体的模式发展,以品牌和商号的授权与商合作。专卖店包括茶包装、茶礼品、茶书籍、茶点、茶设计、茶品牌服务等经营项目。
2、在策划“中茶”时,金汇通是如何创意的?
张龄月:“中茶”代表的是中国茶叶,是走向世界的中国茶叶。“我的世界茶园”这一主题的图片中有代表不同国家茶园的采茶女模特,向外界传达的就是世界、国际的观念,也象征着中国是世界的茶叶基地,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为了使“中茶”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楚,为它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3、您如何定义品牌?
张龄月: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日趋理性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产品的同质化,如果不能形成品牌,就随时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因而差异化很重要。如果一个企业有好的产品、好的包装,那么整体形象就会得到提升。因此,金汇通建议企业品牌策划、开发包装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既要变也要不变,变的是观念和思维,不变的是企业文化。
独门绝技之开启茶行业整合传播新模式
这几年,随着茶市的兴起,也涌现出了一批茶叶专业媒体,不少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辟出专门的茶叶板块,一时间,茶行业的广告成为媒体领域的香饽饽。4年前,福建华彩传媒的胡加法就是看中了茶业兴起的前景,毅然投身媒体行业,成为省内多家媒体的茶行业商。
在经营媒体的过程中,胡加法发现许多“外表光鲜”的茶企其实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品牌意识薄弱,认知度低。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茶产业的动态。“在2006年左右,泉州的茶企开始逐步发展连锁加盟经营,当时却没有一家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可行性方案。他们只能参考发展较成熟的泉州鞋服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对市场第一线的深度认识让胡加法开始考虑华彩传媒的转型,从单一的媒体广告商向品牌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策划、茶事活动策划等一站式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这么大的转变主要源于他在媒体上的深耕,积累起了全国庞大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涉及全国各重要产茶区,还包括各地知名企业、媒体等。正是依托这些资源。今天的华彩传媒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面向全国市场的营销策划。胡加法说,茶叶长期作为小农式经济的代表,在这几年忽然出现“井喷”式发展,企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势必造成行业专业人才、服务、规范等各方面的紧缺。一个成熟的行业必然是往细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就需要一个专业性综合型的服务提供商。
目前华彩传媒的客户以成长型的企业为主,其中有从传统家庭作坊发展成的茶叶企业,市场宣传意识较弱;也有外来资金介入的茶企,实力雄厚,宣传推广意识较强。华彩依据其在市场上的不同定位和企业发展程度,整合其拥有的媒体和产业资源,为客户选择最好的媒体宣传平台、最好的企业配套服务等等。
三问“华彩”
1、您觉得目前福建的品牌营销公司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胡加法:创意不足,模仿太严重。这几年茶行业的兴旺给予了营销公司很大的“希望”,但是真正介入之后,很多公司才发现行业资源十分有限,且要求极高。目前福建的茶业营销公司数量不多,规模有限,服务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侧重茶事活动策划推广、有的侧重产品包装设计、有的侧重企业文化宣传等,还没有能为茶企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营销公司。
2、华彩传媒的优势是什么?
胡加法:我们掌握茶业的第一手资料,拥有包括平面、广电、网络在
内全方位的媒体平台,因为再好的策划也要有好的宣传途径。我们还拥有众多包装企业,提供监理评级服务,可以为客户推荐评级。
3、华彩传媒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胡加法:华彩传媒的定位是成为集茶叶行业刊物出版、品牌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策划、茶事活动策划、综合媒体、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营销全案规划等中国茶行业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独门绝技之“懂茶”了再做策划
厦门,一个品牌茶企争相云集的地方,传统的闽南茶韵与开放、时尚的国际化都市风相结合,使厦门在茶叶包装创意和设计领域的优势尤为凸显。在这其中,有一家公司在10年时间里,先后为华祥苑、武夷星、八马、安溪铁观音集团等多家省内一线茶企做品牌策划设计,并以其个性、差异化的营销理念独树一帜――黄建聪和他的“它山石”茶业品牌策划。
黄建聪1997年开始从事包装设计,1999年从设计“华祥苑”的商务茶包开始涉及茶行业,与华祥苑携手的8年时间,“它山石”全程负责华祥苑茗茶品牌策划设计,包括标志、品牌统一视觉识别体系VI设计、包装体系设计、常年品牌推广物料策划设计等等。与华祥苑的成功合作不仅让“华祥苑”一跃成为福建品牌茶企的代表,也让“它山石”积累了宝贵的茶行业品牌营销经验。他说,茶行业目前还处于浅品牌时代,中国茶企有品牌的概念是近十年的事情,“它山石”的品牌策划建立在对茶业市场的把握之上,其次才讲究艺术性。
在黄建聪看来,茶是地域性很明显的传统产业,地域决定了茶叶的基因和血统,赋予了茶叶独特性和稀缺性,但同时也决定了茶叶同质化的命运。中国是世界名茶大国,但不是世界(茶叶)名牌大国,多数品牌只停留在做产品阶段,只在比谁家的茶更纯正地道。“茶产业的品牌经营应该突破这一基于地域之上的同质化竞争,要从文化角度找到自己不同的市场策略和定位,目前品牌策划方面大量的模仿完全没有必要,有很多可挖掘开发的内容。”
10余年的茶叶品牌运作经验,不仅让黄建聪深谙了一套成熟的品牌营销方式,也让他自己深深地爱上了喝茶。“我做其它行业的品牌策划,就不会对这些行业产生兴趣。唯独茶,现在已经纯粹是个人的爱好了。”所以他始终坚持先“懂茶”再策划的原则,他说。饮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茶叶品牌推广应该注重茶这一独特、丰富的文化魅力,以品牌定位、市场需求为根据,从不同的策略点构建富有时效性和差异化的品牌内涵(文化),结合创新营销、科学管理、特色服务等一系列品牌建设手段,打造富有差异化和市场力的优势品牌。
黄建聪坦言,与其他行业相比,做茶行业的品牌策划最累,细节很多,但或许就是这份对茶叶的特殊情感。让他和他的“它山石”能屡屡以文化创新的营销理念,成为茶业品牌营销的典范。
三问“它山石”
1、您觉得目前福建的品牌营销公司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黄健聪:目前茶行业在品牌营销方面还有些保守,茶叶作为传统的行业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也要导入新的理念;目前茶业的品牌化发展还停留在单一的企业阶段,还没有形成行业整体的品牌化发展。
2、“它山石”的优势是什么?
黄健聪:我们拥有10余年与一线茶企品牌携手进行品牌运作的经验,深知茶的独特魅力,始终坚持先“懂茶”再策划的原则,从项目实态的调研诊断入手,以策略为先导,注重市场需求的时效性、针对性,讲究系统全面的品牌整合期,划。强调品牌文化的重要性,以文化为根基,主张个性、创新、差异化的视觉表现。
3、对目前的茶业品牌营销发展有没有什么期望?
黄健聪:茶叶品牌策划市场潜力巨大,更多的策划创意机构应该抓住时机,发挥自身的创作热情,投身到茶品牌策划中,助力中国茶产业品牌的发展。有更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来推动中国茶行业整体的品牌化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茶叶品牌创意将成为福建又一涉茶产业的风景线。
独门绝技之以文化做先导,以工厂为基础
周晟最早从事的是礼品策划,做了8年,2002年,因为帮华祥苑做包装设计开始介入茶叶包装领域。当时正值“茶王赛”最兴盛的时候,茶叶消费开始往高端走,“茶礼”的概念开始出现端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晟决定留下来开拓茶叶包装市场,成立了新泽西(厦门)实业有限公司。
当时茶叶包装领域能称得上精品的很少,辨识度不高。为了能迅速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周晟给自己定下了“只服务茶业龙头企业和茶业销售区域龙头的原则”,在他看来,只有与行业领头的企业合作才能迅速了解茶叶包装高端市场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制高点。他的确做到了。公司设计生产的木制包装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并成功打开了韩国和日本市场。
在为茶企设计包装的过程中,周晟发现他为一款包装提供了从取名到设计、到定价,再到市场推广等一整套服务,最后却只赚取了包装成本,其中的脑力劳动完全得不到体现。于是,2008年,周晟成立了“周异推略”,旨在以创异、创意的品牌理念为茶企提供全案服务。
“周异推略”目前主要选择二、三线的茶企为服务对象,与茶界打交道久了,周晟觉得目前中国的茶行业整体发展不够成熟,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而专业人员较少,这直接导致了行业整体模仿程度高,难以逃出既定的一些推广概念,比如铁观音企业在推高端茶品的时候,还有很多逃不出“皇家礼茶”的概念。他认为,对茶企的品牌策划首先要从准确、差异化的定位开始,“比如武夷山一家叫金红袍的茶企,由于其是进入三姑景区的第一家企业,就被定位为一个地标式的企业。”“客到山前必有茶”的品牌口号更是把地标式的含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是武夷山茶企的“节节清”。由于企业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结合,就演变出了“山水茶・节节清”和“诚信・节节清”的品牌理念。”周晟把正在操作的项目向我们一一做了诠释。
周晟说目前的“周异推略”以五套体系运作:(1)基础vI识别;(2)与文化配套的服务体系;(3)与产品定位相符的包装设计;(4)加盟店整体空间形象设计;(5)加盟连锁的培训与管理。策划前期,周晟都会花大量时间与企业主做沟通,通过实地的市场考察、地域考察,全面了解一家企业对市场的希冀,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其品牌的定位与营销模式。
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品牌营销团队和相应的包装设计生产能力,“周异推略”摆脱了以简单的传统包装物来占领市场的品牌推广,坚持以文化做先导,以工厂为基础。“茶行业没有文化高度是没有前途的”周晟,如是说。
三问“周异推略”
1、您觉得目前福建的品牌营销公司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周晟:目前市场上针对茶业二线茶企进行品牌营销的公司很多,但大多是以单一活动策划案或包装策划设计为主要品牌营销手段,挖掘企业自身文化、打造统一整体的营销模式的公司却很少。
2、“周异推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周晟: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质量与时间的较量,对一家企业整体的品牌策划从确定到实施、再到出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好的策划需要时间锤炼,经典的案例更需要时间的考验。但现在很多茶企都处于急需发展的阶段,他们想重塑品牌形象也是希望企业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出现了比较矛盾的地方。
3、专业品牌策划营销公司的介入,会给茶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周晟:简单地说,专业品牌策划营销公司的介入,会让茶行业越来越规范,强者更强。
独门绝技之文化+营销为茶企注入独有的文化概念
位于厦门湖里区大唐世家别墅区里的一幢三层小楼,就是立伦茶业营销策划机构的所在地,总监黄文阳长期从事市场研究工作,进入茶行业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他说茶和别的商品不一样,文化底子很深厚,不能把它当成纯商品来买卖。茶叶营销一定要结合其承载的文化元素,长期走南闯北的黄文阳深知全国的茶叶市场很大,单纯的商品炒作模式很难支撑起这么大的市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注入文化的元素,才能使茶叶的商品价值得以最大体现,也才能让茶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黄文阳带我们参观了位于小楼院子里的培训室,“我们现在每周都有举办针对不同群体的培训,有针对店堂服务的,有针对部门经理的,也有针对企业老总的。”企业培训是立伦营销策划的重要项目之一,黄文阳解释说,目前许多茶企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却不知文化的弊端也随之浮现出来。因为许多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茶文化的认识不足,片面的理解和盲目的模仿导致了目前福建茶企品牌定位的不明确,发展模式单一。“比如‘魏荫’、‘八马’等企业走的是制茶技艺传承人的路线,其它的铁观音企业不具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单纯地模仿只能东施效颦,对品牌的塑造无益。培训就是要让企业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对中国的茶文化,对企业自身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黄文阳说,茶叶蕴含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包括儒释道禅在内的文化元素都是可以挖掘的,但有了文化不等于就有了文化营销,企业做文化最终是为了市场营销,是为了出效益,而文化要想影响消费者,就要先定位营销哪个群体。比如厦门的“般若堂”,营销的对象就是佛教信众;而“鹭岩茗茶”定位为宋代的优雅儒家文学风,营销的对象就是儒士群体。
如何走文化营销之路?怎么做品牌连锁经营?如何运用文化元素管理企业团队?如何把茶叶的特点融入到茶业的品牌营销中?黄文阳坚信,文化是一个品牌在树立过程中一定要走的路。
三问“立伦”
1、您觉得目前福建茶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黄文阳:目前,福建茶行业整体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企业主对于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还较弱,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加盟连锁的拓展、管理和监控的能力有限,因此造成了“扎堆难做大”的现象,外地市场的扩张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2、您觉得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首先应该从哪些方面服务茶企?
黄文阳:茶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门槛不高,水准参差不齐,所以规范运作、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专业品牌策划公司为茶企服务的第一步。要让茶企明白“文化+营销”的模式是市场中缺乏的,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区分出自己的目标受众,锁定这个人群的特点,针对性地挖掘自身产品的文化底蕴,输入相应的品牌文化,自然就可以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3、您是怎么定义品牌的?
黄文阳:品牌需要时间和资金来沉淀,更需要文化的参与。
独门绝技之好名称+好形象+好运作=好品牌
黄武疆第一次策划设计“茶”,是在大学时,美术课程自主命题,他就以茶为主题,
设计了一系列与茶有关的作品,由于立意新颖,颇受好评。1996年,他为家乡平和的一茶厂设计了一套包装,到现在还在用。
2002年,黄武疆开始为朋友林玉辉策划设计“茗仁堂”品牌识别系统,2006年初,他参与创意“山国饮艺”这个品牌,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诸侯国战争史,也是一部著名军事谋略史(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商业之中)。当时我认为起名“山国饮艺”可以借助《三国演义》谐音迅速扩大提升知名度。”黄武疆说,“山国饮艺”是在《三国演义》思想上进行高度提升,从“战争到和平再到统一”,这是何等境界?此乃茶也。东方茶道的核心精神就是“和”!那么“山国饮艺”品牌在起名时把“三”改为“山”,寓意中国是茶的故乡,好山出好茶,闽地尤甚,自古产茶,而好茶者必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因此“山国”可以理解为“茶之国度”;从“演”到“饮”则突出茶作为中华的国饮渊源流长;“艺”是文化、是艺术,对“山国饮艺”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升华。伴随着这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好名字,在短短3年时间内,“山国饮艺”以200多家加盟店的傲人业绩,创造了中国“国饮文化传奇”。
2008年,黄武疆为“九峰茗茶”进行了全方位的品牌整合,全新的形象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黄武疆说,严格意义上来讲,茶品牌策划机构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它是茶企的外脑,可以给茶企更正确的方向,更理性的执行,更有效的社会价值;它是茶产业链中灵魂性的环节,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的节点,从而保证茶企更强大的经济获利能力。茶品牌策划公司服务茶企,茶企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茶品牌策划公司成长,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发展,共同壮大茶产业。
三问“品牌无疆”
1、茶品牌策划公司与茶企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黄武疆:1、项目合作:针对茶企当前所需服务,为其提供确凿可行的方案并协助其实施。2、常年顾问(类似品牌托管):这是与茶企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一般是建立在双方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彼此了解对方品行、做事风格等等,常年顾问合作能够提供较为系统、较为全面的服务。
2、一个好的品牌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黄武疆:好名称(名正言顺)+好形象(视觉识别、文化内涵)+好运作(经营管理、营销模式)=好品牌。
3、对于把厦门打造成为中国茶叶包装之都有何看法?
黄武疆:近年来中国茶企蓬勃发展,这离不开福建茶商的推动,厦门又是福建茶商的集结地,北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安红茶,南边有漳州天福、平和奇兰、广东单丛等产品和基地,这些茶叶对外拓展几乎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厦门。近几年,厦门的包装业发展也特别快,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开发设计、生产成型、铭牌配套等完整的茶叶包装产业链。此外,厦门品牌茶店成熟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全国的典范,所以,厦门成为“中国茶叶包装之都”是很有可能的。
茶企的声音:相信术业有专攻
2009年7月,带着“把中国茶做得更好”的目标,福建八马茶业正式携手叶茂中品牌营销策划团队,这也是营销大师叶茂中策划介入中国茶业品牌整合的第一案。3个月后,以“商政礼节茶”为品牌定位、以“大礼不言”为核心广告语、“茶到礼到心意到有情有义有八马”为注解
语、由著名影星许晴代言的八马品牌新形象惊艳登场。专业的营销理念、先进的品牌形象意识,八马与叶茂中的强强联手令业界震撼!
此次携手叶茂中策划机构对八马品牌整合,王文礼说,1996年在大家对“品牌”、“连锁”这些词汇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八马就率先引入品牌策划和连锁经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管理是专业化细分管理,每个人都有局限。而各行各业都有大师,要善于取长补短;要相信“术业有专攻”,越是竞争,越要超越;既要自信,更要学习;要找自己最大的弱项“开刀”。叶茂中作为资深营销策划人和品牌管理专家,具有多个行业策划成功经验,先后为2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和品牌设计,善于以追踪企业成长轨迹、颠覆传统成长模式为企业创造佳绩。在叶茂中与八马团队的沟通交流中,叶茂中的一些想法让八马高管茅塞顿开,同时也信心百倍。“立顿除了品质一般,其他都好;铁观音除了品质好,其他都一般。”叶茂中如是说。
王文礼认为,中国的茶叶不缺生产的高手,缺的是营销的高手。这是中国的茶叶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束缚所致。这一次承载着千年古老文化的茶与现代商业化营销策略的结合必将创新动力融入茶行业,带给茶行业新的发展前景。
三问“八马”
1、作为安溪铁观音企业的领军者,八马是从什么时候就进入了品牌营销时期?这些年八马走过了哪些品牌营销阶段?
王文礼:早在1997年,在安溪的大部分铁观音企业只懂得把最好的原料没有附加值地售给外贸或全国各地茶叶批发商的时候,八马就开始意识到唯有品牌才能走得长远,才能有定价权,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八马的品牌策划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八马提出了“来自发源地最真诚的奉献”的核心广告语;第二阶段,八马提出了“百年执著、专家品质”的核心广告语;第三阶段,八马提出了“心造极、韵自成”的核心广告语;第四阶段,八马提出了“大礼不言”的核心广告语。每个阶段的品牌诉求,八马一直都离不开八马品牌是传承和尊贵的基本调性,但在不同时期,茶叶市场有不同的背景,于是,八马紧紧根据市场发展做出相应的战略。
2、八马选择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王文礼:我们国家是茶叶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品牌太弱小,市场占有率太低。茶叶品牌如何找到“蓝海”,策划大师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多地从消费者的层面来诊断你的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叶茂中认为,茶叶企业的通病是“太爱自己”,不会有取有舍。想要满盘通吃,最后“满盘皆输”。作为国内第一品牌策划人的叶茂中第一次接茶叶的案子,也是出于很慎重的考虑。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策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企业实践,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从产品营销上升到品牌营销。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越来越注重品牌,企业在推动企业发展与市场扩展时月来越注重品牌战略与品牌建设。那么,如何创建一个品牌,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策划和推广,使之成为具为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强势品牌,是摆在中小企业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品牌策划的含义
(一)品牌定义
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二)策划定义
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
(三)品牌策划
是通过品牌上对竞争对手的否定、差异、距离来引导目标群体的选择。是在与外部市场对应的内部市场(心理市场)上的竞争。品牌策划更注重的是意识形态和心理描述,即对消费者的心理市场进行规划、引导和激发。品牌策划本身并非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而是把人们对品牌的模糊认识清晰化的过程。
二、品牌策划的“三光原则”
(一)眼光原则
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也就是说策划人要有“眼光”,要看得远,要看到他人没有看到的,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出奇制胜,反之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整日被琐事缠身,裹足不前。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得也是这个道理。这一原则很容易理解,很多策划人都在实践中努力遵循这个原则,只是程度存有差异。例如,很多企业没有做品牌战略策划,就忙着请广告公司广告,大量资金砸下去之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收益,但必然是事倍功半。
(二)阳光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策划必须见得到阳光,经得起日光的“曝晒”。换句话说,策划人必须心胸坦荡,不能做昧着良心的策划,亦即策划不能欺诈消费者,不能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不能有悖于社会道德和伦理。不容乐观的是,不少策划案都违背了这一原则,现在仍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年3•15被曝光的企业,以及其它出现类似危机的企业,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经济效益上的成功,但是其显然是违背了策划的阳光原则。
(三)X光原则
X光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在10nm到0.1nm左右,有很大的穿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科技和医疗等方面。这里借指策划人要有“掘地三尺”的精神和能力,洞穿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结合存在的资源进行策划。这样,策划案实施后,才有可能实现釜底抽薪、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必然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例如,某商场做了错误的品牌定位,却热衷于大搞一些不痛不痒的演出活动、促销活动,结果自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几个月后,依旧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三、品牌策划的对策
(一)展开命名策划,体现品牌定位
现代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品牌定位是否准确有力。品牌命名不单单是给某一个产品取个名称,实际上,“品牌命名”是一种竞争,是品牌定位的表达方式。一个优秀的品牌名称要能够传达一个品牌的市场定位,并因为其所具有的营销力量而参与这一品牌的市场竞争。因此品牌命名应以品牌定位为依据,并引导这一定位所确定的营销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确立定位优势及营销力量。
依据品牌定位,展开命名策划的方法很多,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1.根据目标市场定位策划品牌名称,如“太太口服液”的“太太”这一名称就直接表明了这种口服液的消费者是那些“太太”们,同时由于“太太”这个词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任务关系信息,使“太太”品牌无形中具备了一种文化分量,并因此使目标消费者产生亲切感;2.根据消费者感受定位策划品牌名称,如“Coca-Cola”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用的名称是“蝌蚪嚼蜡”,生硬拗口且没有消费者联想,传播和销售效果都不好,后改为现在的“可口可乐”,直指饮料消费的身心愉悦感受,取得了良好的反响;3.根据情感形象定位策划品牌名称,如“田田珍珠口服液”是一个女性美容保健品牌,由于“田田”名称中所隐着“自然、清新、纯洁、温柔”的情感形象,从而对女性心理产生情感冲击;4.根据消费观念定位策划品牌名称,如“孔府家酒”就是把“孔府”这个特定空间、时间概念所包含的政治历史人文观念,作为一种定位的诉求方式,直接简练地说明了该品牌的文化消费观念。
(二)导入企业形象策划,提高价值认知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形象性感觉与认知,是企业实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公众依据其所得到的关于企业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品牌个性、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市场信誉等信息,对企业总体得出的形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并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公众做出的评价。而要在公众中形成良好的整体认知,使消费者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导入企业形象策划。
企业形象策划包括企业视觉识别的策划、企业行为识别的策划和企业理念识别的策划,是对企业名称、品牌标记、组织管理、用户服务、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是对企业系统性、个性化、形象化和传播性的浓缩,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扩大消费者认知,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美的集团决策层早在1988年就决定重新导入新形象策划系统,实施形象策划再造工程,经过半年多的国际国内调研,从五种形象策划图标中最终确定了Midea,其旋转的圈与“M”相连,表达美的以致力创新、缔结完美和谐生活为理念,同时美的集团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发展目标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提升了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三)实践品牌延伸策划,扩张品牌战线
当企业规模扩大,实施多元化发展,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就面临着两种品牌策略的选择:一种是单一品牌策略,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几种不同产品统一使用一个品牌,将品牌延伸到新开发新上市的产品上来,如TCL电视机、TCL洗衣机、TCL手机等。另一种是多种品牌策略,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甚至同一类产品也采用不同的品牌。如宝洁公司生产的海飞丝、飘柔、潘婷洗发水,汰渍、碧浪洗衣粉,玉兰油护肤品,舒肤佳香皂等。
由于相对于多品牌策略而言,单一品牌策略能较多地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广告推广费用,新产品也能借助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信誉度迅速进入市场。所以,很多企业习惯或者说更偏重于采取单一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但是这种延伸是有风险的,所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好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行品牌检验,检查品牌延伸能力。进行品牌定位检查,确定品牌定位具有延伸性;做好品牌资产评估,确信品牌具有延伸实力。比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品牌不宜延伸到女士用品。第二,要进行品牌延伸产品规划,保证品牌形象统一。品牌可以在相关产业、相关产品类别中延伸,即在实施相关多元化的基础上延伸。比如,品牌从电冰箱延伸到洗衣机,但是企业就不能把摩托车延伸到电子琴上来。第三,防止品牌延伸陷阱。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是身份和体面的标志,许多上层人物都喜欢到一支派克笔,然而,1982年新总经理上任后,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为3美元的低档笔上,结果,派克公司非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第四,要强化品牌延伸传播与品牌延伸管理。品牌延伸策略一经确定,就要按照计划做好各方面的推进工作,尤其是强化品牌传播与品牌延伸的系统管理。
(四)制定品牌拯救策划,延续品牌生命
面对极度受伤日趋没落的品牌困境,企业该怎么办?是苟延残喘?是任其自然?还是舍弃丢开重新创牌?面对陷入困境的品牌,企业首先要仔细分析品牌衰落的原因所在,然后结合自身的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拯救措施。根据企业和品牌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品牌许可转让、进行产品革新、重新定位品牌、转移目标市场、进行区域转移和进行产业调整等措施。如“中华”、“黑妹”等通过与外商合资,保留了自己的品牌,扩大了企业实力;“万宝路”从女性市场转移到男性市场,迅速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男性烟民;“太阳神”从口服液推出“太阳神”矿泉水,延续了品牌生命。
四、结语
品牌策划,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品牌策划关系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走向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打好基础,适机导入品牌策划,统筹帷幄,早上台阶,早日打造品牌优势,尽量缩短与强势企业的距离,如此才能求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旭临.企业品牌策划与营销.中国禽业导刊,2008,3
[2]陈勇星.企业品牌策划精要.经济论坛,2003,10
传统行业需要品牌战略,这个观念已经成为人们共识,高科技产品要不要品牌战略,这个问题至少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界还是一个问题。一些人认为,似乎高科技的科技含量已经足以支撑自己的形象,不需要品牌战略进行炒作。所以,一些技术产品没有brand,甚至没有logo,更遑论推广战略。这样的例子应该并不鲜见。另一类的例子是,一些高科技产品虽然引进了VI,但是,VI并没有融进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并没有形成企业自我推销的推广链,事实上就等于VI成了摆设,和企业的发展并不搭界。
2001年,我接受中星微(当时叫中星)的品牌推广策划业务时就发现这个企业连起码的形象识别工作都没作过。公司的名字叫中星,他们的“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数字影象芯片”竟然没有中国名字,叫着一个用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的名称“ZSMC-301”。企业LOGO是个变形的Z,怎么看怎么觉得象闪电,LOGO的色彩超过三种,整个识别系统不仅不合乎VI设计规范,而且完全没有理念可言,营销方略更是无从谈起。在用“品牌也是高科技产品的生命”这样的观点说服董事长后,我开始着手引进CI战略设计,俗话称之为“打地基”。中星也是这样需要从“打地基”开始的策划。就策划的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后,我开始进入策划阶段。我的策划理念是VI:是今后一切推广的基础,VI的理念确定了今后企业形象宣传的基调,所以,在做VI时,一定要考虑到今后的宣传,要强调整体感、统一感、历史感,要确保策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有节奏的实施。尤其是一个新公司,一个刚刚开始创立品牌形象的公司,更应该注意这一点。纠正一个谬误,比原始树立形象更难。这样的策划的结构基本是个金字塔型。这个“地基”的内容是:企业中英文名称、LOGO标志、SLOGEN、色彩识别、定位。由于牵涉到诸多设计的内容,特引进一家广告公司来协助操作。
最终我们重新确定公司中文名简称“中星微”,突出微电子的特点;英文名“vimicro” ,VI是微谐音,micro是微电子的专用词,V是诸多美好词汇的词根——victory、vision、vosonal,当然也包括viagra。同时,这个V又同中星微的中文名读音相近,使中英文名称形成有机的结合。产品名“星光一号”(中星微之光,同时显示这是一个系列)。公司定位“全球数字影像技术先锋”(全球最专业的数字影像技术公司),公司战略“站在巨人肩上做事”(同国际IT业界巨头合作)。同时对芯片产品做这样的设计,数字影像芯片都是“星光”,将来升级后名为“星河”,再升级则为“星海”,再升级则为“银河”。这样成体系的产品形象体系使得企业和产品都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理念。
推销产品和推销概念
识别系统做好后,着手做企业的形象推广方案。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策划”。
90年代,很多人简单地把“策划”理解为“点子”和“灵感”的产物,这种理解的负面作用是给“策划”蒙上一层神秘感和江湖术士的味道,我认为“策划”事实上是基于一个人对传媒、传播手段、受众的熟悉和了解,在确认了目标后,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化的过程制定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看看国际化大公司哪一个是靠“点子”、“灵感”成功的?又有哪一个能靠“点子”、“灵感”维持的?所以,策划的根本是它的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性。这必须基于大量素材的积累,对公司现状的充分了解,对行业状况的了解。你必须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做出判断,然后才能明确你的策划的性质、类型、方式。
总体而言,我不认为传统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品牌管理和市场策划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在产品认知、受众群体、诉诸目的诸方面的不同,所以,品牌策略相应的有所不同。从侧重点看,家电产品由于是个成熟的市场,所以,策划着重点在于产品的营销,围绕市场展开,而信息技术业界由于做的都是前卫或是超前的市场和技术,所以更多的是概念的营销。从受众群体看,家电品牌直接面对的是消费群体,而科技品牌面对的则是政府和投资商。家电品牌的策划更多地是围绕市场战略展开,整体的宣传策略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而高科技产品在往往是围绕政府扶持、融资战略展开。
中星微的策划应该是属于概念推销的策划。整个计划围绕政府和投资方展开。确定炒作点:“中国芯”。策划周期:两年。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将企业的知名度提升到“中国信息产业里程碑事件”、海归企业代表。实施节奏:整体结构是波浪式,每月一小新闻、三月一大新闻、半年一新闻。我给这个策划执行方案起名叫做“星光计划”。
“说”新闻和“造”新闻
如果说以VI为代表的基础策划是“地基”,接下来的推广则是主体,包括有广告、媒介策略、公关活动操作。高科技品牌的广告量一般相应要少得多,因为受众范围的原因,没必要做轰炸性的广告,更关键的在于媒介策略和公关活动。如何在新闻策略和公关策略上不断地融进企业的理念和推销企业的概念这是个策划的关键。
一般说来,新闻是包括了说新闻和做新闻两个部分。说是指新闻的技巧、媒介的联络,做就是一般人们所说的“制造”新闻。一个企业确保常出新闻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要想加大企业的暴光率,就要想办法“制造”新闻,而且,整个的新闻点形成一个“链”,每个链都能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这个新闻传播链有效地延续,形成对受众的波浪式的有层次的冲击。我设定以“中国芯”为主线,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及业界合作为“点”,这些“点”就是新闻行话中所说的“由头”,然后串起一条线,大致是每月一个点,三个月掀起一个小,半年一波大,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波浪式的高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第一个新闻事件是“星光一号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新闻会”,其实这是个冷饭,因为他们已经在三月份宣布了“首枚超大规模数字影像芯片问世”的新闻,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做新闻会,影响不大,现在要进一步搞大,我把它的新闻点设计成了“打入国际市场”。既有了新闻点,又把以前没有炒热的“首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影像芯片问世”重新炒热一下。此后的新闻点是这样设计:“星光二号”——视频音频一体;“星光三号”——智能机器人视觉芯片;“星光四号”——移动多媒体芯片。“星光五号”——前四个芯片的集大成。在各个点之间穿相应的事件炒作。
说新闻的套路基本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你熟悉媒体,熟悉媒体的运作,熟悉新闻的规律和受众的心理,基本可以“说”得很好,而做新闻要的是常出新,出奇,所以,媒介策略操作的难度往往不是“说”,而是“做”,就是“制造”新闻,所以,很多企业营销主管常常是为想出“新闻”而绞尽脑汁。
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对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和产品可能并不难,但如何进入市场常常成为瓶颈,因为我们面对着国外众多IT巨头,面对一个已经被巨头日益瓜分掉的市场。所以,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捷径一是做巨头们不做的领域,一是借助政府支持的优势和属地市场优势同国际IT业界巨头携手合作。我们俗称之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政府支持被反复强调,“星光一号”问世后,找记者写了内参,当时的副总理吴邦国在内参做了批示,该批示被不断在各种场合引用,手写体原文被制成木质展板放在公司展厅。
站在巨人的肩上更是应用纯熟。中星微一开始就携手国际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进行合作。而微软公司因为多年的强势公关在中国声名狼藉,也调整了自己的企业战略为“扶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个要“傍大款”,一个要“做雷锋“,双方战略相同,为中国的企业借助巨头造势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2002年1月,中星微和微软联合新闻“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影像技术和市场”,一些媒体就直言这是中国企业“傍大款”,但是,我们称之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当年10月,我们宣布“世界首个智能机器人富士通Maron-1的视觉芯片采用中星微的星光三号”,真实的情况是富士通的机器人采用微软的WINCE操作系统,微软推荐其影像采集芯片采用中星微芯片,其实就是在“星光一号”基础上进行了方案修改,为借助此事造势就命名为“星光三号”,为了把戏做足,公司还派人在每个国市场上买来一个玩具机器人,摆放在公司的荣誉展厅,对外宣传这就是“富士通智能机器人Maron-1”,当然,新闻报道传说中的各种功能,它一个也不具备。2002年初,美国的移动公司采用微软WINCE为操作平台,微软同时推荐其采用中星微的影像芯片为手机摄像芯片,公司在此后的宣传中称其为“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四号”。2003年10月,公司同微软协商,再次掀起合作潮,联合成立“数字影像技术中心”,从炒作点上看,这个合作相对于2002年的“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似乎是个实质性的合作,但是,新闻会后“技术中心”的牌子挂在了中星微的工程部门口。这完全可以成为制造“站在巨人肩上做事”新闻的范例。
“红金龙”从2003年底开始大规模投放新创作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系列广告,据说得到了市场销量的提升。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红金龙”的品牌就没有问题了。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对红金龙未来发展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7.1 谁为品牌形象的转换买单
前段时间恒源祥的“羊”、“牛”广告和红金龙“龙”、“人”之变的品牌推广,引发业界的激烈探讨。有些人开始疑惑,企业在打造品牌的时候,是以自主创新为主合适,还是以请策划公司或专家为主合适。
其实,不管是品牌,还是营销,现在企业本身并不会做,所以要请咨询公司帮助,可是它们找专家也都没有判断标准。
我感觉 “红金龙”的诉求从“龙”变成“太空人”,只是改变了一个传达符号,真正的理念部分,还是漂浮的。
换句话说,“红金龙”的 “龙”和“太空人”只是做了些表面文章。
其实,我们现在的品牌,不缺乏形象认知。
形象认知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形象认知,而是情感认同。但是,现在所有的品牌,一说要进行品牌转化,就想到了要改变记忆符号。
其实,记忆的符号有很多种,比如,一个品牌可能用一个卡通造型让别人认知。麦当劳有个大叔形象,这是个符号。如果一做品牌策划,就说你这个符号不对了,要先改掉,你说麦当劳会不会答应?
可能你觉得以前那个符号犯忌讳不改不行,而一旦改掉就造成让消费重新了解你的局面。这就等于增加了品牌塑造的难度。因为,你的符号从一开始到现在已经被所有人认知了,那么现在一改,大家都不认识你了,你就需要重新做品牌认知。
我们知道,品牌的发展需要一个过渡,需要一个先从认知再到了解的过程。所以,认知符号的改变,就等于出了一个新牌子。弄出一个新东西,跟做一个新产品的概念是一样的,投入的精力、财力也是一样的。
所以,武烟集团花了不菲的策划费用,以及巨额的新形象推广市场启动资金,换来的却是与别人的传播思路雷同的创意。
广告传播创意雷同,还只是不能形成品牌认知区隔的问题。更要命的是,“红金龙”新版广告的信息传导与品牌内涵完全脱节,使红金龙广告行为成了一种陷阱。因为,生就是一条“中华龙”的红金龙,现在不论是形象画面,还是传播口号都不再有“龙”的痕迹了。
一个没有明显特征的品牌,烧钱越多,与广告主所预期的初衷就会越离越远!
更为可悲的是,“红金龙”花了巨额传播资金换来的虽是地球人都在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而作为传播主体的“红金龙”品牌中的“龙”的特定意象却可能在千千万万龙的传人的记忆中渐渐被淡忘了。
7.2 策划不是天马行空
从2003年11月开始,许多忠诚于“红金龙”品牌的烟民们忽然发现,自己喜爱的品牌形象 “变脸”了——原来“龙腾海面”的形象图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太空人”新形象宣传图案。
失去龙图腾的红金龙将霸气何存?
这不禁让许多对“龙”怀有深厚情感的红金龙原忠诚消费者们扼腕叹息。
红金龙在早期竞争并不激烈的市场上,原品牌形象传播意象是:朝霞染红的海天,一条金鳞金甲的猛龙腾空而起。一句豪壮霸气的宣传口号“日出东方红金龙”,曾让许多同类产品宣传语黯然失色,也让无数红金龙消费者激情涌动。由于市场的变化,红金龙原有的诉求明显对应不上市场,但显然是诉求理念的不对称,而不是形象符号的不对等。就如同万宝路“西部牛仔”的野性与狂放一样,它体现的是产品概念与品牌概念的完美对接。万宝路香烟的浓烈,契合到男性烟民喜欢从其意象的张扬中找到自己精神的自由与豪放。
“西部牛仔”代表的是美国人的精神,“龙”则是代表中华民族的脊梁。“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属于中国的象征,而“太空人”则不是,它象征的仅仅是“科技”的概念,因为“太空人”很早以前就让美国、前苏联的航天英雄在世界人们的心中抢占了记忆。
从香烟的概念感觉上,寻找对应的男性烟民。而对应的男性烟民的情感、归宿与品牌本身的概念结合,才是品牌塑造的概念根本。
广告、策划公司在做项目策划时,一方面强调其所依据的事实,并以理性的分析来定位,另一方面也强调大创意的发挥以期能在市场引起反响。但是对于这些方案的成果,其实企业有点发懵。举个例子,本来是一男孩,说请你给我包装一下,结果他给你推导,推导出一个女孩。其实,你是想把这男孩包装得越男性化越好,最后他给你包装出一个女孩,而且他绝对有他的道理。
现在大家都讲创新,好像如果只做自身的强化就是故步自封。但是,在自身上强化与故步自封是两个概念。比如说,北京有很多老字号,你要给它焕发青春,做些活动,它焕发青春了,可它照样还是老字号,对不对?你要在老字号上做文章,它有文化特点和历史渊源,它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对不对?就像北京传统的店小二,卖炸酱面的,那儿不也挺火吗?如果它也弄一个现代化的,大家说行吗?
那就不是老字号了,就变成一新字号了。
现在大家都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你是原来那个,现在你要变成另外一个,还不如单独做一个。
7.3 创意不是胡来的
香烟品牌是要由国家审批的。
一个新牌子,需要有一个时间的认知过程。那么,需要卖多少量才能让国家认同?
我不敢确定。
“红金龙”是一个老牌子,是国家已经认同的,你改变得多“现代”都没关系。这个现代是指一个现代含义,并不是说把所有的东西包括视觉元素都变成 “现代”的。比如说天安门城楼,它是古老的,如果把它改造得偏欧美、偏西洋一点,这也算是“现代化”吗?不仅现在的人感觉天安门的形象不对了,而且历史的沉淀全部都没了。
所以,不管改变什么东西,都需要尽快地被别人接受。但是,“红金龙”改变成一个现代“太空人”,等于放弃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当然,“红金龙”广告诉求之变现在变成网络上的炒作热点,也许这是一个策略。但是,这个东西从本义上来讲,根本就没有改变的必要。
通常来说,广告的创意点应该落脚在对产品本身更深入的分析、对市场的变化和对需求的把握上。因此,“红金龙”的这个诉求落点,应该落脚在烟的产品里面,以及与产品对接的人身上。
比如说万宝路,万宝路香烟很冲、很烈,企业就分析,这种烟应该是哪类人群吸的。它们认为应该是独立的、很有个性,开着一个吉普,穿着休闲,经常郊游、打猎的那种人来吸。这种人是比较符合万宝路的定位的。
那么,这种人的情感是什么情感?
这种人热爱自由,不愿意受约束,不是那种天天上班的职业经理人。所以,企业就要考虑这些人的情感特点:这些人需要的是那种开放的、心灵的释放,不愿意在大城市里面,要去郊区,去享受大自然的快乐。有了这个定位后,企业就要考虑怎么用几句话去体现出这个情感的需要,所以万宝路的定位诉求就出来了,那就是“自由与豪放”。
万宝路是怎样来表现这个诉求的呢?
它就选择“牛仔”作为形象代言人,来表现“自由与豪放”。因为,牛仔最能够体现出自由和豪放。很多美国西部片,反映的都是那种自由与豪放的精神。
因此,万宝路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可以看出,万宝路的定位与创意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思索的,都不是胡来的。
7.4 品牌理念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从产品概念对接到品牌概念,从品牌概念再对接到人群情感的需求上,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品牌也就是这么一步步被塑造的。“红金龙”弄一个“太空人”,那么太空人吸不吸烟?吸什么烟?
这个概念就很难找了。
中华烟的诉求叫“爱我中华”,它是从民族情感上去做的,就比红金龙稍微准确一点。
我们一定要记住,做品牌理念一定要得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但是,我们现在的烟,情感认同上都不太好。像大红鹰的“胜利之鹰”,那是企业理念,根本不是产品理念。做香烟广告你却做企业理念,“大红鹰,胜利之鹰”,谁胜利啊?也不知道你这烟到底是冲还是不冲?到底是麻还是辣?你是给哪个人群吸的?你缺哪块市场?
这一切全都乱了,做香烟广告的诉求全都变成没有规则的胡来了。
“大红鹰,胜利之鹰”,我们都不知道这个诉求说的是什么?这样的广告结果就是认知结果,不是情感对接的结果。可以这么说,如果广告突然停了,再换一批人,情感就对接不上,品牌落不了地,前期的所有广告费都会浪费掉;同时,还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抓住软肋打击。
所以, “红金龙”也是这样,弄一个“太空人”就说有时代性,那么是谁的时代性啊?30岁还是40岁的人?现在30岁的人是业务人员,40岁的人基本是白领、高层、总监和老板,到底你这个烟定位给谁?如果说,你定位给打工者,那么对打工者你要传达些什么信息?如果说,你定位给老板,那么对老板的心理欲望和思想情感就要做深刻研究。不管你的对象是谁,都要从他们身上去挖掘,使他们的情感迸发出来,使他们产生一种对香烟的情感依赖和品牌认同。
而这一切,我们都没有看到,的确很遗憾!
7.5 把企业理念当成产品理念来做,后果严重
从“红金龙”的诉求“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来看,我估计它是定位给知识分子的。因为,这些人吸烟是蛮厉害的。但是,这个人群吸什么烟,是吸红金龙吗?红金龙仅仅定位在这个面上,市场窄不窄?
品牌认知是选择定位,定位里要有区别,那么,你到底是做哪个定位呢?广告诉求不能单独说语言的好坏,但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如果你的消费者是从经济能力上去划分的,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比如人家说了,我吸烟就为了麻醉自己,没想思想的事,那你就要从这个点上去找。
如果你的诉求是定位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你就要去找他们的内涵部分。
所以,我们找诉求是根据烟的核心概念所表达的内涵上升到品牌概念的,而品牌概念又是根据这个烟对位的人群找出他们心灵的情感需求。比如说,你定位到打工者身上,他们根本没有多少钱,又想吸这个烟,那就要找出他们吸这个烟的理由,可以说这种烟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等等。
如果说,做一个“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的诉求,是专门给知识分子的,但是如果知识分子不吸它,那么其他层面的人也不会吸它。
诉求不是企业给消费者一个理念让消费者接受,而是挖掘消费者的心灵内涵,帮消费者总结和提炼出来。
可是,现在我们做诉求好像都是为自己做的。
要知道,你的产品也不是留着自己用的,那么你给自己一个诉求有什么用?
给自己做的诉求应该叫企业理念,而不叫品牌诉求。
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种诉求,太像企业的理念了。这就和“大红鹰,胜利之鹰”有点类似,都把企业形象当成产品形象来对待了。
7.6 烟草行业的营销壁垒
“红金龙”以前的消费者就没有认知到它的品牌理念。
国内的品牌大都缺乏理念,没有在消费者中做情感的凝结,大家只知道“红金龙”就是一个牌子。现在市场上的白酒开始做故事,学着演绎品牌了,像水井坊。
但是,烟草里面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首先站出来演绎品牌。
烟行业的营销过去做得都比较生硬,可能与我们的环境有些关系。所以,那种东西都是做给企业看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烟草企业做产品营销太难了,国家有很多规定和限制,它们从产品角度不能做广告,不能做营销,所以只能从品牌角度去做。但是,品牌大家都不懂,看上去都是虚的。
这样的话,这些营销策划人说什么,企业就信什么。
这是烟草行业内出现的一种怪现象。
另外,烟草行业的营销运作与品牌塑造都比较乱,优秀的不多,次的倒不少,乱喊的就更多了。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烟草行业的营销不能透明,所以,企业只能从广告和语言诉求上做一些提示。但是,就是这些提示也有很多都走偏了。
像“红金龙”的这种现象,以前没有发生过。只是现在大家都开始全力做品牌,而对品牌的东西又不是很了解,所以才会这样。
可能过几年,这些烟草企业还会迷茫,因为它们现在做的只是一个改头换面的事儿,并没有塑造出品牌的理念来。
将来别人开始做理念的时候,这些企业还得跟着走,到时候大家还是得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