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社会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安全管理

第1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 社会安全风险 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赴海外投资和开展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对外交流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应该看到,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海外市场仍处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宗教和民族矛盾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2011年,爆发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社会骚乱和战争,为我国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社会安全风险,是我国海外项目面临的严峻课题。

本文从承包商角度,按照国际工程项目运行规律和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原则,对资质审查、招投标、设计、实施、试运和投产等阶段的主要社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一、资质审查阶段

按照国际惯例,招投标之前,业主会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包括HSSE管理内容。而承包商应在这个阶段,对业主项目开展初步社会风险评估,通过识别社会安全风险,确定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以及脆弱性,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最终确定项目可行性。这项工作按照ALARP原则,从源头预测和防范风险,完全体现社会安全管理的“预防为主”战略。如果风险不可接受,承包商应果断退出项目的竞标。

风险评估内容主要为工程所在国及所在地的整体社会安全形势,包括:该国有关社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状况、民族构成与民族特点、与生活习俗、民众的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生活物品市场供应情况及交易方式、当地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水平、社会保险机构及其保险办理要求,以及当地有否地区传染病等。

按照风险等级,我国海外项目人员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极高风险

包括战争威胁、恐怖袭击(枪击、爆炸、劫持、绑架)、武装冲突、无意识遭遇的枪击爆炸。

2.高风险

包括劫持、宗教冲突、火灾、自然灾害。

3.中风险

包括盗窃、抢劫、劳动场所争议、交通事故、社区滋扰。

4.低风险

包括人员突发疾病、军警骚扰、劳资冲突。

一般来说,应极力避免在极高风险国家从事工程建设项目,除非

我国和所在国政府全力支持该项目,能够获得各种有利政策、必要资源和防护措施。在其他风险国家从事工程项目时,则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

社会安全风险调查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安保资源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从而对项目所在国的安全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消减方案。高风险区域的作业应尽可能实现当地化或第三国化。

二、招投标阶段

当业主开始招标时,承包商进行投标则意味着对社会安全风险有了初步的把握,并能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书审查

承包商应对标书的Security条款进行认真审查,业主一般会在该条款中提出现场安保运作的标准,要求承包商遵守,因为发生任何安保事件,可能会对业主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承包商要认真研读业主要求,尤其是业主安保承诺或服务、安保责任划分、设施建设、雇员管理、应急联络等方面,须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提前准备,并在投标报价中有所体现。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向业主提出澄清要求。

2.现场详细考察

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应开展现场条件的详细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2.1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如何?一般的外国企业在当地都采取什么样的安全保卫措施,如雇佣警察还是保安公司?保卫队伍的信誉如何?承包商的安全是否由业主雇佣保卫队伍保护或由承包商自己解决?

2.2施工作业区周围的部落、居民情况,是否存在居民和政府或业主的矛盾没有解决(尤其土地征用的问题、劳工问题)当地的偷盗行为如何?发生偷盗行为如何解决?有无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发生诉讼事件,胜率如何?

2.3从所在国首都到施工现场的交通方式有哪些:是否有飞机运输?从首都到现场的公路道路状况如何?路途武装保护需要与哪些部门联系。

除此之外,承包商还要重点了解将与项目开展合作关系的劳务市场、租赁市场、物资供应市场、交通运输市场的能力、交易方式和特点等等。

3.安保费用评估

为防范和控制社会安全风险,必须加大安全投入,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运行成本:一是对高风险项目,要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必然要增加安全生产直接成本;二是还会增加隐形成本,如要加大给当地公司的分包量,并大量增加当地员工,但由于当地公司与雇员的技能 水平、工作效率较低,工期将难以保障,极有可能造成延期罚款,这必将增加项目成本的投入。因此,承包商在项目投标报价时,都应充分考虑这些高风险项目增加安全成本的因素,打足风险系数,保证项目的安全投入。以伊拉克为例,西方安保公司提供的一组私人安保(Prive Security Detail)一天的费用大致在5000美元,如果未充分考虑这些费用,必定造成重大损失。

4.合同安保条款

在工程承包主合同中,应明确业主安保服务的相关条款,以法律形式正式明确安保责任,增加对业主的约束力。例如,在伊拉克的艾哈代布项目实行的“大环境、大安保、大后勤” 管理体系,在伊境内的安全防恐工作由业主负责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承包商在承担具有一定社会安全风险的工程项目时,在投标阶段特别是在合同谈判时候,应注意就合同条件提出专门的社会安全要求,即要求业主提供或出面请求当地政府/军方负责保护承包商的人身安全,设立专项安全费用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以转移或降低承包商的安全风险。[2]

三、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承包商重点应开展如下工作:

1.组织策划和职责

设立安保部门或专职安保人员,开展安保计划制定、安保制度设计、风险动态评估、信息收集和、安保检查、防恐培训和演练等工作。明确项目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保责任,通过将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细化并控制安全风险。

2.安保设施设计

对于野外驻地,要构筑壕沟、围墙、铁丝网或防护墙等,并配置CCTV视频系统和足够的安保人员。在入口设立检查岗哨,严格凭证件出入。设施和物料分类摆放,布局合理,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要尽可能远离宿舍、办公区等。照明灯光要满足夜间执勤的要求。要设置安全警报和紧急集合点,满足应急需要。

对与城市内的办公区域,要保证足够的安保人员和出入检查,加强CCTV视频系统的布设。在没有围墙保护的情况下,建筑物应有矮栏、水泥花架或其他周界保护设施。这些设施应适当摆放,并使建筑物与通道和/或车辆行驶区之间的距离最大化。

3.保安合同

承包商应选择当地有资质、规模大、声誉好的保安公司,并签订保安合同。保安合同应涵盖:保安筛选标准、培训、日常给养、安保装备、出勤方式、权利和责任、器械和武力使用政策、处罚政策等内容。

4.应急预案

承包商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制订应急预案,包括配备充足的交通、通讯设施等资源;要针对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进行必要的演练,以使员工熟悉应急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手段和途径,以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传递信息,统一指挥,组织人员撤退、转移或救助等,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四、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安保培训

开展全员安保培训,是增强防范社会安全风险意识的重要工作。一是要结合工程所在国、地区的特点讲社会安全形势,强调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增强项目全体人员的社会安全风险防范的意识和信心。二是要做好遵章守法的纪律教育。教育员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人民的和风俗习惯,对外沟通、交往要注重文明礼貌,强调不随便单独外出活动。三是要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其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要着重个人防范技能的培养;对于管理人员,还要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技巧的内容。

2.出入管理。营地应独立设置一条通往营地的进入路线,位于岗哨监控范围内,路径与主入口形成一定角度,并设置机动车缓冲装置。所有车辆、雇员应发放不同权限、进入指定区域的通行证。承包商应建立数据库,实时管理这些通行证。

3.旅程安全管理。海外项目必须做好出国人员接送。现场人员外出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对于安全风险等级较高及以上的国家及地区,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安保形势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员外出或野外作业时的安全保卫工作。坚持日常检查,确保个人携带应急物品完整性。

4.当地雇员管理。承包商应开展当地雇员筛查,确保每个雇员都没有犯罪记录,同时应执行酒精和防范政策。建立和保存雇员档案,使用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还应建立雇员不当行为的调查程序。

5.应急演练。海外项目应根据项目进展和周边状况,开展防恐应急演练。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应急救援机构、社区团体和组织、作业伙伴以及国际外部力量等方面的联系,定期核实应急联系方式的有效性,确保应急时可获得多方支持。

6.信息收集。应加强与驻外使领馆、业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部落等相关方的联系,利用好国际安保服务公司和当地雇员等资源,积极收集和报告现场和周边的各类防恐安全事件,并对事件类型进行分析汇总,预测发展趋势。对安全信息要进行分级管理,严防不该下传或未经确认的信息传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7.社区关系。与当地部落建立正常的沟通与联系机制,加大感情投入,增进了解互信,及时协调化解矛盾;为所在地居民兴办公益事业,建医院、学校、修路、打井等;加大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扩大就业面,缓解劳资矛盾。

8.定期安保评估。海外项目要定期开展安保自审工作,确保各项防范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并根据审计结果监督整改。必要时可以邀请国际安保服务公司开展第三方审核和评估。

9.推动当地化。承包商应通过采购当地化、土建施工当地化、员工当地化、工程配套服务当地化和后勤保障当地化等措施,大力推动当地化进程。除了提高当地化和国际化程度外,还应通过橇装化、模块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特别对大型钢结构、工艺管道、油田设施和炼油装置等,工厂能做的坚决不要现场作业。这既是规避安全风险的举措,也是节约项目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试运和投产

在试运和投产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特殊保护

在试运和投产阶段,承包商应按风险级别划分生产区域,对于特殊区域要加强巡逻和保护。

2.应急演练

进一步结合时局和生产特点,开展防范恐怖袭击的应急演练,并结合演练结果,进一步完善安保措施。

3.经验总结

分析总结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得失,形成管理经验,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

综上所述,海外工程项目必须结合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树立项目生命周期的社会安全管理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社会安全管理,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2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自2002年引入“安全社区”理念以来,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探索、实践之路,从启动试点、策划调研到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再到现在的规范建设、创新发展,安全社区建设已呈蓬勃之势。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不断理顺,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立足于自身的区域和人文特点、独特资源等条件开展创建活动,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

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至今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全面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风险加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特殊时期,加之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安全社区”理念于2002年引入我国,2004年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试点创建,通过结合实际,科学创建,已由一些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截至2011年底,已启动和建设国家安全社区1394个,覆盖1亿多人口,目前已建成266个国家安全社区。

为检验安全社区的效果,2011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抽取已命名的178个全国安全社区,对近两年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这些社区内的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分别下降39%、40%、44.4%,共减少死亡人数222人,减少受伤3194人。安全促进项目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安全社区建设为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4个特点。首先,安全社区坚持发挥党委在安全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安全社区强调从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向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新模式转变。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工作合力,强调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传统的条条管理向人性化、服务性管理转变。第三,安全社区重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拥有包括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消防部门、综合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工商企业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第四,以人为本,立足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使“你要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不断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各类事故和减少人员伤害,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记:2011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协会为推动安全社区发展进程,主要做了哪些重点工作?通过抓安全社区建设,是如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

张:2011年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调动社区积极性,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回顾2011年的安全社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8项重点工作。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以此为工作目标,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广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

第二,广泛发动,扩大覆盖面。安全社区建设较早的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地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个街道、乡镇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是前6年总和的1.2倍。区域性的全面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有了新进展,2011年山西、四川、宁夏、广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区、市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陕西、甘肃等省区也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

第三,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安全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管理,强调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务和安全项目促进,打造安全文化社会大安全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

第四,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加强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燕山石化、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都突出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第五,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程,建设中国特色安全社区。2011年,协会推出了一批优秀安全促进项目,如:青岛市崂山区开展的全员伤害监测、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等项目,华北油田华苑社区的富园祥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大棚职业病防治推进项目,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的驾驶员俱乐部项目等,都为社区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实现了生产生活双赢。

第六,加大安全社区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骨干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的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群众的知晓率,2011年协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共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推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规范建设安全社区。为加强组织协调,为社区做好咨询和服务,协会在2010年已建立4个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阳和潞安两个支持中心,为辽宁和山西地区及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第八,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2011年,协会向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了19个安全社区,有13个成功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命名。我们还协助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会议第三次会员大会,参加了在瑞典法伦召开的第20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加强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内安全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记: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创建单位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内容?

张:国务院安委办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目标是继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扩大覆盖面,继续向企业主导型社区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建设重点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我国80%的省级区域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50%以上的省级区域有被命名的安全社区,乡镇安全社区建设比例由现在的1.5%提高到3%左右。企业主导型社区由煤炭、石油、石化扩展到钢铁、电力、铁路等重点行业。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创建单位的职责,要求各地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记:2011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印发出台《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定在“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将作为一项重点安全文化工程进行建设。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第3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单位负责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证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整个国家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于2004年12月1日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从不同的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规定了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责任。其中第五条规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这一规定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在单位的层面上明确了责任人和组织机构,从而将责任最终落实在基层的组织和人员上,将对安全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每个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要在公安机关的行政监督和业务指导下,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具体领导下,由单位保卫机构或者保卫人员具体组织实施。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治安保卫工作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必须要充分认识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与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关系,一手抓经营、一手抓安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切实把治安保卫工作纳入单位全面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金融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重在落实责任,安全责任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安全工作的质量。因此,要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始终坚持常抓不懈和警钟常鸣,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懈怠和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观念。同时要抓好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的建设,确保单位长治久安。

依法管理、严格制度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公安部《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是金融系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法律依据。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是做好银行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银行所发生的一切案件,虽然案件情况千差万别,但共同的教训是:或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相反,银行保卫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就是依法管理,严格遵章办事。可见,要做好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就必须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制定银行保卫工作制度的原则应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立足银行单位的实际工作,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凡是重点护卫,重点保护的目标,易于遭到破坏、侵害的目标,以及可能发生危害事故的部门、场所,都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规章制度一经建立,每一位领导,每一名员工都要自觉地严格遵守执行,要做为大家的行为规范和自觉的行为准则,同时也要进行大力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银行的安全系数。

金融企业保卫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前提

金融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客观上都有内部安全工作的需要,广大职工的人身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也都需要依法得到保护。由于金融企业的性质不同,有的属于国有金融企业,有的是地方股份制企业及外资企业,这些单位在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上有相应自,但是,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搞好安全防范工作,维护工作秩序,生产秩序,保护职工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企业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和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因此,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条规定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保卫机构,并根据金融企业内部安全保卫任务和具体的工作量配备相应的专职保卫人员或兼职保卫人员,做到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任务落实。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的作用,专兼职保卫人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用心、用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以便接受公安机关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

完善防护设施,严格防范措施是做好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基础

银行完善防护设施和严格的防范措施,它构成一道抵御犯罪分子的屏障,祢补了人力防范的缺陷。在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科学防范设施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向安全防范的电子化、技术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化银行保卫工作的需要。同时重要守卫目标及营业场所要派出保安人员担任警卫工作。保安人员要做到专业化程度高、业务素质好、作风纪律严格和完成任务突出。保安人员担任营业场所警卫工作,使员工和客户都有安全感,对犯罪分子也有强大的震慑作用。然而安全防范设施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银行的安全防范与违法犯罪行为的较量上,历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违法犯罪分子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那么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就必须更先进,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各级领导在加大对安全防范设施的投入上要舍得花钱,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节约的观念,在技防、物防和人防上加大投入。形成多层次防范,全方位控制的防范体系,只有坚固牢靠的防范设施和防范措施才能为银行的平安提供保证。

第4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实现网格化管理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网络划分实现标准化。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对网络进行划分,为构建、实施网格化提供基础条件;二是网格之间实现信息化。保证传递信息的真实有效,即是实现各网格间顺畅交流与联系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传递信息的真实有效,并在各网格之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对网格化系统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三是进一步协调与整合网格资源。实现网格范围内的协调合作、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即是网格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进一步实现对网格资源的协调整合,对资源动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即必然是网格化管理的重点环节;四是实现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单元之间始终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且具备了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兼容”这一特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2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

与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网”与“格”之间的差异一样,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整个城市划分成大小不一的两类区域。这两类区域都有着不同的负责人,且负责人下面也有相应的信息管理人员来对消防方面的隐患信息进行专门的收集,并及时的反馈给片区相关管理人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地的居民对于本地区的地形地貌非常了解,他们所提供的信息资料都是非常可靠的,因此相关的信息收集人员应该选用当地的居民。通过信息手机人员所提供的具有真实可靠性的信息资料,消防管理人员再对火灾隐患的发生场所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排除处理,最终将火灾的隐患彻底的消除。

2.2有效提高动态消防的监督能力

通过对整个社区的网格化划分,能够有效的在网格内的各个不同区域场所内建立起小型消防分队,这种消防队伍是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其能够对自身所管辖的区域场所进行及时、全面的排查,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本地消防人员对于管辖区域的地界较为了解,哪里是重点防护区域等基本都了如指掌,能够对小区内的消防人力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动态的防火监管到位。

2.3有利于增强消防信息警务管理水平

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始终都依托于公安机关警务管理平台,对于相应的消防信息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判别。在对数据进行检测的基础之上来对相关的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别,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也能够对所在辖区的火灾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控,从而将相关本区域的消防安全预警信息及时的公布于外界。而针对于那些具有火灾倾向的现象,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的进行处理,防火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2.4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进程

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下,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都能够及时的发现所辖区域内违规违章的行为以及火灾隐患。而通过“责任到人、责任到区”的网格化管理体制,消防安全检查的力度以及消防知识普及的范围都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整改的责任也将明确落实到各个单位之中,隐患整改的力度也将不断强化。另外,针对于各个单位的消防安全巡防次数,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有利于我们对各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与进程进行了解与掌握,然而协助这些单位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详细的整改计划,从而尽快完成整改任务,让社会消防防火墙得以牢固筑立。

3结语

第5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火灾一旦发生,就可能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消防管理方式,大量地实践运用证明,使用这种模式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该文将通过网格化的含义、管理原则、作用以及实施对策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消防管理工作者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建筑物;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信息性

现在由于人口增加的原因可使用的土地资源一直在不断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多数都由原来的平房转变为高楼大厦,这在提升人们居住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蕴藏着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对于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始引进各种有效方式来提升管理水平,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一种,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网格化

1.1含义网格化管理是指把将要管理的对象,根据指定的要求对其进行整合,这些性质接近的对象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形成一种类似于网状单元的状态。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每一单元进行操控,并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使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够做到高速、稳定,与此同时,保证信息能够被高效率地进行整合和共享的处理,也是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

1.2网格化管理原则

1.2.1标准化原则网格化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将管理对象处理成网格的形式,在进行网格划分时必须要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实施标准化网格划分处理,从而保证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信息性原则因为网格化管理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操作来实施管理工作的,所以,其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性。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单元格与单元格间的信息交流能够更加高效,同时还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高效实施网格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地条件。

1.2.3兼容性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在对管理对象进行网格划分时,会把性质相近的对象放在一个单元格之中,不过每个单元格虽然有一定的联系,却是单独的个体,每一个单元格都拥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色,在进行管理时单元兼容性就被凸显而出。

1.2.4协调性原则该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注意单元格之间的协调性,因为对管理对象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宗旨,就是为了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对整体信息进行灵活处理的目标,从而提升管理效率。所以,协调性原则对于网格化管理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执行力运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时,管理者会按照城市的综合情况将城市分成大、小两种区域单元,并会选出专门的负责人对一个单元进行管理。在每个单元内,都会拥有相应的资源管理人员,他们会对该单元内的所有区域进行定期检查,排查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对详细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上报给该单元负责人,由其进行统一的工作安排。负责人可以根据工作人员上报的信息,详细了解该单元内的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并明确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和具体情况,有助于负责人对该区域的消防情况做出正确地判断,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隐患清除方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该区域内的消防安全等级。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挑选时,应尽量以该区域内的居住人员为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工作人员而言,该地居民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和街道情况等都十分熟悉,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对环境熟悉的优势顺利开展各种消防管理工作,而且他们提供的信息拥有极高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因为他们长期居住在这里,消防安全水平的高低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他们会在工作时更用心、更尽责。

2.2促进消防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网格化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信息收集的及时性,一旦所辖区域内出现隐患以及违规等情况可以被立即发现,之后相关单元区域内的责任人就可以开展对其进行相应处理。而且因为网格化的管理形式实行的是区域责任制,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消防巡查的执法力度,可以保证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共组和消防隐患整改工作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后续定期的消防安全巡查也会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项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针对整改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地调整,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完善单元内的消防管理工作。

2.3强化消防监管力度因为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是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并且每个单元区域内都有相应的消防管理团队,这些团队成员主要负责该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巡查和消防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如上文所述,会及时将区域内的所有情况及时汇报给管理人员,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这些团队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独立的,对其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他们只需要在随时对区域内部进行深入的检查即可。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团队人员的工作能动性,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排查出所有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有效地提升了该区域内的消防监管力度。

2.4强化消防管理工作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消防管理的工作之中,因该模式实施的是区域责任人制度,所以,能够保证区域内各项检查工作的高效性,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内火灾发生的机率。通过不断地实际工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消防管理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

3网格化管理社会消防的实施策略

3.1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一般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都是由该建筑物的产权单位实施的,而没有产权单位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工作则是由物业费代收机构来执行的。但一些老旧小区一般并不交纳物业费,对于这样的小区,要由相应的社区街道办事处对其进行消防安全工作。只有明确各类建筑物的所属单位,才能保障消防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2多方联合进行管理因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单凭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该单位要与所在辖区内的其他相关单位相互协调,明确各个单位的管理职责。像公安机关负责消防安全的指导工作,不仅要为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还要对消防管理资金进行监督,确保经费发放的及时性;而社区消防委员会则是负责对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与消防配套设施进行定期检查,要在排查安全隐患的同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建立配套的消防管理措施和检查制度,并实施责任奖罚制,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通过该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运用网格化模式对社会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具有效提升消防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极大助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模式的使用,并要根据实际运用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从而将火灾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支龙.浅析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4(27):100.

[2]杨洋,顾常源.网格化在社会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5(3):33.

[3]朱耘.“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13):177.

[4]陈景文,余雯.探究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5(26):245-246.

第6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为全辖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管理,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好一批特殊群体、人员,管理好一些特殊地区,确保不发生重大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和事故,提升公众安全感。

三、组织机构

成立花园街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四、管理重点

(一)重点人员:精神病肇事肇祸者、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滋事扰民、艾滋病患者、监外执行人员、人员、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人口。

(二)重点区域:网吧、娱乐场所、治安混乱地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工业园周边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调查研究,对症管理。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重点人员、重点地区管理的调查研究,查找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症结,召开研讨会议,针对我办具体实际情况交流研讨管理措施。

(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对全辖区重点人员和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一建立档案;对管理对象逐一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效果明确。

(三)公秘结合,稳妥管理。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实行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管理,宜公开的则公开管理。不宜公开的则秘密管理。公开管理要形成威慑力,秘密管理主要是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四)抓住重点,发动群众。根据辖区工作实际,抓住管理重点对象,把社会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各村,强化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增强管理实效性,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消除管理盲区,变松散管理为系统管理。

(五)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街办综治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层层明确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将社会化管理目标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

第7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为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和通过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擅自开工,建设项目管理混乱,不认真履行工程监理职责,施工中擅自变更工程设计、质量检测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以及行政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使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明显减少。

主要措施:

1.加强执行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备案、委托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和工程技术档案移交等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建设。

2.加强工程建设合同的监管。出台规范性文件对工程建设中资质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具体情形作出规定,制定相应处置措施。督促建设、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招标投标文件订立合同并严格履行。全面推行施工作业分包制度,建立管理骨干基本固定、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施工作业分包管理模式。

3.加强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测机构管理。认真开展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测专项整治,促使工程监理、质量检测机构切实发挥独立专业监督作用。

4.加强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的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坚决查处无资质、超越资质承揽工程建设业务和建筑企业弄虚作假申请资质,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越权审批资质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5.强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各类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监管薄弱的问题。

第8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消防;安全;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90-0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现行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消防工作改革创新,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1 社会化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单位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对象。但随着社会体质改革,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导致了一些社会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经营业主消防法制意识淡薄。“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长期存在,许多经营业主只关注经济效益,往往忽视或者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放松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员工不进行消防教育和培训,不购置消防器材,火灾隐患不同程度存在。二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企业消防安全员形同虚设,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就直接参与消防安全管理。这些都给消防安全管理留下极大隐患。三是消防安全设施少而旧。许多社会单位在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房时,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施审核和验收。同时,其消防器材和设施也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火灾预防、扑救的需要;

2)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消防管理组织机构逐渐弱化。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随着消防改革的不断的深化,人们对消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显示出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紧迫感、必要性、重要性。但是,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确是我们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不正规,在消防设施上舍不得花钱,不能熟练掌握基本消防常识。对于日常消防培训、宣传等流于形式。导致员工消防知识匮乏、扑救初期火灾技能差,不能合理处置突发的初期火灾。其次,消防管理组织结构弱化。由于经济体质改革后,很多国有企业职工逐渐下岗分流,原来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把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变成了兼职人员,企业消防人员往往一岗多职局面出现,员工出现很多的抵触情绪,一些单位的消防管理组织机构明显弱化。还有一些单位没有真正建立起消防安全组织,没有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导致消防工作职责不明,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3)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首先,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单位仍然认为消防安全是由消防部门管理,与自己无关。仍在存在“轻消防、重效益”的思想,消防档案建设不规范、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消防设备不完整等现象,并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内容、职责和奖惩措施没有完整的管理思路。同时,即使有的单位明确了相关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过于笼统等情况发生。其次,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很多单位领导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从不给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也没有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的火灾的危害性,从而导致员工也从根本上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单位内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

2 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

1)以务实的理念深化消防宣传。首先,继续深化消防宣传社会化。宣传要建立长效机制,利用规范化的社会各行业在职教育,妇女、儿童、学生的经常性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实现消防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长期性运作,做到消防安全“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宣传取得的实际效果,切实通过宣传推动消防社会化进度,逐步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

2)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首先,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下还普遍设有保卫处等消防管理归口职能部门,并设有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应当成立具有一定人员数量的消防队组织,并在当地消防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在应急状态下的统一指挥、协调。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单位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消防设施正常化、消防管理制度常态化的日常管理新格局,也是提升社会化火灾防范能力的根本所在。其次,形成单位各级人员对消防工作的自我管理意识。建立层层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是增强单位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的有效办法,更能使单位自身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职责的落实成为可能。因此,单位明确自身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应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确定各阶层、部门的负责人为该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从根本上消除单位消防管理盲区和消防安全责任空白点;

3)把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到社会化中。由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涉及诸多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农村和家庭,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进行全部覆盖,以宣传教育为中心,开展有效的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构筑“防火墙”工程。切实有效地激发大家主动参与消防管理、维护社会化消防安全的积极性。

3 结论

总之,安全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高,消防安全工作会辐射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因此,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不仅具有现实作用,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竟章,胡舟.社会化消防安全的特点及措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第9篇:社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安全体系 专业安全 管理

建设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施工主要特点是施工环境复杂、工人流动大、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而施工的不安全隐患也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大型机械作业以及使用各种电气设备上,事故类别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高空坠物、触电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等方面,即“五大伤害”,据统计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因此针对专业性安全管理只有对各专业深入了解,才能发现隐患、消除隐患,而现场各级管理人员由于专业不同,管理人员或是知识面广而不精,或是精而不广,且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数量有限,为打造一个专业化广覆盖的安全管理团队是摆在各施工项目的一个艰巨问题,因此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长处才能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发现建立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性,怎样才能建立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怎样才能发挥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我就建立专业安全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重点事项做简要说明:

1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首先应认真分析施工特点,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且较长时间存在的危险种类进行划分,根据危险种类拟定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分类及专业化体系管理范围。根据以往施工安全管理经验重点应建立以下六个专业化管理体系:(1)施工用电管理;(2)机械安全管理;(3)脚手架管理;(4)消防安全管理;(5)防护设施管理;(6)土方开挖安全管理(一般在项目初期基础施工阶段)。

体系的建立应结合项目结构特点,体系人员确定应从监督层、管理层到施工作业班组层层选择,可通过调查、推荐、考试等多种形式,不仅在知识面上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有较强责任心。体系人员不仅要能够查出安全隐患问题,而且还要能对查出的责任范围内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因此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能有布置落实整改问题的专业人员。

专业体系人员均确定后应组织成立专业体系,确定专业体系负责人及监督人,一般选择工程专业管理人员为负责人管理专业安全管理体系日常会议、检查等活动,安全监督人员对专业体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一般项目组成的安全专业管理体系只有管理人,未设置监督人,从而造成专业体系监督缺失,造成专业体系管理涣散,逐渐活动频次减少或检查活动敷衍了事,直至专业体系管理名存实亡。

2 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确定

管理职责应确定各专业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人、监督人、体系成员职责,并要确定专业安全体系管理职责范围,做到工作思路清晰、责任明确。在职责确定时应注意,每个项目范围内设置的专业管理体系不是互相孤立的,是互相支持的关系,因此要充分考虑各专业体系管理、检查中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可多个安全管理体系共同开展活动。

管理职责及范围应涉及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方案的审核、参加施工安全交底、实施作业过程安全措施落实的检查、作业后的验收(包括机械整体验收及负荷试验、脚手架使用前验收挂牌、施工用电线路验收、防护设施搭设后验收、消防设施设置后的验收等)、使用期间的检查维护,拆除工作期间安全管理活动等,随着施工的开展管理职责还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3 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及活动开展

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在职责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运用专业的知识技术能力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并能有效的组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中应开展的活动有:(1)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2)特殊工种的能力认定工作;(3)专项安全检查工作,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季节气候特点开展针对性检查并制定检查计划和检查频次;(4)关键工序、设施设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5)结合施工实际审查专项方案、措施的合规性和针对性。(6)专业问题数据统计分析,对突出问题制定专项预防措施。

各项活动不仅要能查出问题,更要注重问题的整改落实,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分轻重、主次安排整改时间,对严重安全隐患会造成事故的要立即停工整改并派专人督促此项工作。整改工作要严格遵循“三定”原则及PDCA管理循环,其中“三定”原则即: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人,并做到整改要求边界清晰,才能使整改有时间紧迫感、整改措施清晰明确、整改负责人有责任意识,才能有效的开展整改工作;PDCA管理循环是指: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或处理),通过两种管理手段的应用,才能更有效的开展检查活动,逐渐减少直至消除安全隐患。

4 专业化安全管理体系奖励考核

奖励与考核是调动体系管理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奖惩能够有效促进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奖惩考核的实施首先要编制奖惩考核规则建立相关制度,做到奖惩有依据,其次要做到奖惩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这样才能利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