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市场营销学的起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营销学的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营销学的起源

第1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应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融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在市场营销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医药营销活动等知识内容。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课,它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当前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任课老师如何把乏味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这一直是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通过在课堂上对典型营销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进去、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对于当前我国培养具有应用性的医药营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当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现状

1.1授课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老化

调研发现,当前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时,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照本宣科,严重地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医药市场营销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除了具备医药方面营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知识[2]。同时,老师们还要不断地进修和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2重理论和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用人单位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在课程设计上仍然是理论大于实践,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营销案例,甚至还出现一味的理论灌输,让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处理好课本知识、社会实践和市场环境之间关系,必将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将大大折扣。若教学理念不进行更新,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充其量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市场营销技能的"营销匠"而已[3]。

1.3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学存在偏见

众所周知,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主要开设于医药学类院校,其授课对象比较局限,主要是一些医药类学生。对于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范围之中,主要学习医药学专业知识,很少接触相关的人文学科,如果让他们立刻从临床或实验研究转入到学习人的心理、行为等知识,通常会他们会表现得排斥或抵触,缺乏学习热情,难以融入到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另外,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毕业以后可能用不上,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这种错误的偏见必将影响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作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营销活动中的典型事件进行现场模拟、情景描述,让学生参与进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事实上,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于市场营销学。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就已经使用管理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由此开辟了案例教学的先河。在1912年,市场营销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大纲要求精选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进行分析,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从中分享成功的营销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引入一些与营销有关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营造模拟营销环境,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营销环境中掌握营销的技巧和和方法,彻底实现从说教式的“一言谈”到共同参与的“群言谈”的“华丽转身”。在医药营销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为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4]。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多项性互动过程。现代行为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多向交流较单向和双向交流具有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潜能。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通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案例基础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碰撞、互相切磋,最后在组内讨论、组间学习,最终达成一致观点。案例教学另一个最重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的医药营销情景,迫使同学们积极去思考、去分析和讨论,进而帮助同学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和锻炼,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3.1认真挑选优质营销案例

调研发现,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教学案例的质量。一般来说,成功的教学案例一般会具备时代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选优质案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医药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大纲;二是所选案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最好能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实现情景再现;三是所选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所选教学案例要难易适中,篇幅不能过短或过长,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否则起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3.2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老师应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各组之间要分工明确,保证分组合理化。老师把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分配下去,各小组认真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观点。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最后,任课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价。对于一些同学们提出的过激观点或结论进行修补和更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补充[5]。

3.3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除了在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方面配置相应的师资资源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保障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案例较多,学校可以设立案例库,成立专家组,对这些的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和评价,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入案例库并进行立项资助。同时,学校每年还要不断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形成多维度、多层次案例教学评估机制,主要从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奖励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完善,从而形成可持续、健康的、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6]。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药方面的营销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社会必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学的教师,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学校应鼓励老师们走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进行培训或进修,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各高等院校要在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作者:马勤阁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水龙,周运锦,陆音.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2-134.

[2]苗春霞,黄水平,覃朝晖,等.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攻略[J].科技信息,2010(28):49-52.

[3]高琳.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7(31):155-156.

[4]王庆.案例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53):234-236.

第2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高职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概念较为宏观,高职院校在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并不深入。为了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本文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教学模式进行微观层面探索,认为工学交替是实现工学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广泛普及,但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仍不成熟,表现出一些问题。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并不深入,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训实习的机会并不多。其次,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的时间比较零散,难以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次,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上存在不足,难以指导学生应对企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有效通道。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1]。传统高职教学中的任务模块化教学和情境模拟式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多需要的是在实战演练中成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获得真才实学。校企合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也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力切入点。职业院校紧贴企业需要,工学交替灵活处理,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分配合理,企业与学校“零距离”接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的信息资源和需求资源[3]。通过实习,学生容易与雇主建立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雇主人力资源招聘的成本。只有实现灵活的工学交替,才能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

3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3.1 “2+3”工学交替模式简介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2+3”工学交替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实行二三分。具体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在第四或第五学期选择一家企业进行“2+3”实习。可将学生分为几个主要的行业发展方向,比如房地产、汽车、电子商务、婚庆策划等,分班进行相关行业的学校课堂教学,一周在校上课两天,另外三天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配备导师,由企业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请教企业中的导师,还可以将问题带回学校课堂,由专业教师解答。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有所体验、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学校课堂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期末,学校系部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分,作为学生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在“2+3”模式的推行中,鼓励学生在企业表现突出,争取毕业留在企业的工作机会。

3.2 “2+3”工学交替模式运作的必要条件 “2+3”工学交替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2+3”模式得以顺利运作,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高职院校要尽全力取得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尤其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企互助、校企共建等形式建立学生专业实践基地,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支撑或给出专业建议。第二,系部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实训考核等方面做出与“2+3”工学交替模式相对应的安排,保证“2+3”模式的良性运作和人才培养效果。第三,承担“2+3”工学交替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型”任职资格,或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便于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帮助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第四,市场营销教研室要建立“2+3”工学交替模式的考核方案,对学生实习的过程做好监督,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展,维护校企合作关系。

3.3 “2+3”工学交替模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2+3”工学交替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创建的意义在于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环节归于企业实际经营环境中,培养学生真正的营销工作能力,而非只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外,切身感受真正的企业运营状态,为学生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2+3”模式的考核需要贴近实际,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和表现做出综合考核。“2+3”工学交替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对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做出适当评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从人才培养上进行评估。可以从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估。其次,从专业建设上进行评估。通过学校与企业“2+3”模式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推进专业建设。最后,从学生就业上进行评估。“2+3”工学交替模式是否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实现优质就业是该项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评估点。

4 “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社会上各类企业、经理人、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群策群力,尽职尽责。这不仅表现为专职教师需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需要专职教师对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相当了解,并具有站在理论前沿的基础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2+3”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高职院校要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激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加强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团队的形式走进企业,用团队的力量为企业服务。再次,将“双师型”教师资格纳入专职教师考核中,奖惩得当,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

4.2 加强学生管理 “2+3”工学交替模式在实际运行中还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人身安全问题、学业成绩、生活等等都是学校需要密切关注的地方。参加“2+3”模式的学生首先必须是前几个学期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专业功底扎实,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心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是实时了解、密切关注和关心,教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

4.3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研究 “2+3”工学交替模式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其教学改革效果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测和完善。“2+3”工学交替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要想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研究。用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来保证校企双赢。

4.4 建立“2+3”教学模式动态评价机制 为了使校企合作“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得以良性循环发展,真正发挥校企合作功能,必须建立“2+3”教学模式的动态评价机制,以此来促进“2+3”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进。可以在学期末通过企业和学生对“2+3”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在每一届毕业生中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毕业生回访检验“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成效。每三年一个周期,在评估后做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

5 结语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需要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建立政校企联动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有力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1]。

参考文献:

[1]邹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培养模式,2008(1).

[2]田淑波.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2(2).

第3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论文摘要: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实践密切相关,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的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旨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法,提高房地产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

房地产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房地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专业的市场营销范畴。它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并在房地产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地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房地产市场现状向学生讲授房地产市场营销学课程,是摆在每一个从事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房地产企业营销方法和策略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可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局限,从中学会综合运用更多的知识与更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弥补机械接受知识的弊病。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兴起,今天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广泛接受,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其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90%。我国的案例教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与西方国家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该方法被引入到中国以来,很快被我国专家学者普遍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意义

1.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脱离了实践,忽视对学生运用营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那我们培养的学生有可能是纸上谈兵的专业人士,在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便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讨,总结出案例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典型案例,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是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而在于寻找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型、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技能。

3.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满堂讲课--学生记笔记--复习考试--考试过后全部忘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动学习,为考试而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去解决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施

(一)选取恰当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它必须能体现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本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在讲课之前介绍引导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进行课程理论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之后,引导学生用营销理论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其次,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实践性。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因为对于典型案例,老师能提供较充分的材料,教师容易讲解,同时学生也易于理解,这种案例一般能较好满足教学的要求。

再次,尽量选择本土化案例。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国外的案例,由于中国的环境和国外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在讨论国外的案例时经常会对国外具体情况不了解,难以理解案例的内容,总是觉得国外案例中的事情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实用性不够。因此教师应尽量搜集本土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最后,注意案例的时间性。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房地产企业状现状,如果案例时间久远不能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案例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笔者在最近给学生讲授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时,选取了济南一家正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要求同学们就现在银行存贷利率连续加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加紧,将居民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上调提高到40%、济南市在2007年9月份向社会推出中华世纪城经济适用房,对企业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时,由于同学们刚刚通过报纸、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对这些环境变化已有相当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

(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应将学生合理编组,引导每一组学生在理解案例的基础上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异想天开想法,尽可能得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不要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而应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最后,每个小组由代表把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然后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及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长期以来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要转变为主动学习思考,需要一个过程。为数不少的同学对书写分析报告及发言胆怯,语言表达能力差,教师要给予鼓励,并找平时大胆、活跃的同学先发言,以带动其他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二是学生在讨论中容易走题、偏题或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贴近主题、引向深入。

(四)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一个案例经过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应综合同学在案例课上的观点及时做出相应的总结,还可要求每位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做到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目标的理性高度。

四、结语

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既要有教师精心编排案例和恰当引导,也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不断创新,就一定会使房地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子,周伟忠.房地产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P15-16.

第4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一、基于网络资源开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市场营销20世纪起源于美国,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是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被称为“营销学圣经”。这本教科书改变了主要以推销、广告和市场研究为主的营销概念,大大扩充了营销的内涵,并将营销上升为科学,被视作社会过程的人类行为的学科。如果说《营销管理》是针对企业人士的话,他的另外两本教科书《营销原理》和《营销导论》就主要是面向广大学生的。三本书问世后不断与时俱进,近两年都出了最新版。因此,开展市场营销中英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营销理论和术语,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另外,随着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各类企事业单位对于懂英语,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思维的专业人士需求量非常大,然而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并未能实现大批量生产这类社会紧缺人才。这一“供需失衡”至少产生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步履蹒跚,缺乏人才保障;第二,国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产生疑虑,持观望态度,美国在华商会2005年的问卷调查指出,人力资源缺乏已超越不了解相关政策和官僚程序,成为在华时间较长的美资公司的头号挑战,而且仍在持续恶化。实行市场营销中英双语教学,将有效减轻上述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

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中外交流异常频繁,互联网非常普及,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众多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敲门砖”,“海归”越来越多,中外合作办学在各地遍地开花,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凡此种种,都表明双语教学具备可行性。同时根据笔者经验,英文原版教材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艰深晦涩,相反,它们多是以白话英文写就,科特勒的三本教材就是如此。

二、市场营销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教学资源库设计的指导思想

目前市面和网络上与营销有关的书籍、音像制品和信息可谓汗牛充栋,经调查比较,笔者发现了几种可靠而权威的资料来源。首先,科特勒的每本原版教科书都有详细周到的网上支持资源,作为教师将获得教材课件、各章的考试题目以及组卷软件、关于讲课内容和顺序以及各道试题所属章节的课件注解,当然还少不了最重要的教师手册。第二,各大学图书馆都已开通的Ebsco学术信息网是很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渠道,从中可以查阅几乎所有世界主要财经期刊的文章,如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第三,美国营销协会(AMA)网站上常有代表营销界最新观点的文章登出,关注该网站将获得营销学的新动向,给教学带来创新与活力。第四,好莱坞每年多达200部推向市场的电影中,一部分是描写美国商业社会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通过在课后向学生播放这类影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水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事实上,国内大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联想等在培训员工时对此已有了成功尝试。第五,“第一财经”网站是国内较权威的财经网站,该网站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精品财经电视节目放在网上供人观看,其中的“决策”栏目是和哈佛商学院联手推出的,每期由四位国内专家和一位哈佛商学院教授点评一家世界知名企业的经营案例,这对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当然,这些资源只是为我们建设营销学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资料和思路,具体到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我们还应根据其双语教学的特点,同时将中外文献资源反映在我们的教学资源库中。所以该资源库应该存储大量的能在计算机及网络上运行的素材资源,包括文本、图形、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并且采用类似搜索引擎这样的数据库技术对素材进行组织与管理,便于用户对资源的利用。

2.资源库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该资源库的建设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开发,由此可以对库中的所有数据采取规范化管理,便于素材的网上传播,提高资源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资源库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媒体素材检索、网络课程、数据处理、组织维护等几个部分。

(1)媒体素材。如前所述,该资源库涉及的媒体素材主要有:文本、图形和视频。文本素材以两种形式出现,即:基于教材的纯文本和基于知识点间相互链接的超文本。本资源库以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keting)为主要教材,其他相关资料为辅助材料,将教材和相关资料转换成电子版形式,存储于资源库中。图形素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营销学而言,图形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料富有真实感和感染力,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案例法教学若辅之以影象资料将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媒体素材检索方式可分为二种:一是按教材内容检索,即按传统教材的章节进行检索,如营销环境、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等;二是按素材类型检索,即按图形和视频进行检索。通过搜索引擎,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内容。

(2)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主要描述市场营销学领域中的术语、概念、基本事实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它客观、完整、系统地展现营销学的学科知识,帮助用户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该资源库的网络课程以《营销原理》教材的电子课件为基础,将每一个知识节点进行充实和丰富,由包含文本、图形、视频等内容的超文本组成。

三、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组织

1.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确立

科特勒是市场营销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很全面的,概括来说,包含:市场营销学中市场与营销的内涵,市场环境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市场购买行为理论,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拓展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法,品牌的内涵、定位、设计、组合、保护与管理方法,促销与促销组合方法与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直销和网上营销等。笔者注意到在科特勒的新版教材中,几乎每道讨论题都要求学生先去公司主页做一番调查,然后得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我将鼓励学生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而更好地学会和巩固营销学知识。

2.授课语言的选择

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类型:①全外型。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②混合型。该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运用外文与中文交错讲授。③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中文讲授。根据目前我国本科学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假设市场营销课在大三上,此时学生基本上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以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是较符合实际的。讲课时,尽量突出英文名词术语和重要理论,注意现实性和由浅入深。教师的英语发音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建议计划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参加权威部门举办的双语教师认证培训或取得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口译证书。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国作者编写的营销学教材,强调知识灌输而疏于师生互动。双语教学则强调课堂互动,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拓宽思路,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科特勒的教科书上有大量的讨论题和案例分析题,这是我们改变“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基础。新型的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方法,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

第5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 摘要] 缱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晨,市场竞争日楚激烈,社会在对市场营销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的标准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夏时调整了课程教学目标,相应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并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一些的创新与改革的尝试,其中。虚拟公司运作法就是教学效果不错的实践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擘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希望此方法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虚拟公司运作法

市场营销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还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鉴于本课程的地位,以及社会对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器求的标准和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笔者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负责人并结合自己主持的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教改课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诸环节改革研究>的实施,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根据社会对营销管理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在对市场营销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的标准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据调查,在企业建议营销人员应加强的素质中,营销知识仅为42.62%,而实践能力高达60.66%,说明企业现有营销人员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由过去重点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理论转变为在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市场营销的实践运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都要相应进行调整。

二、根据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和新的教学目标,调整和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为适应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和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具体表现在t( 一) 根据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我们正在对前几年编写的市场营销管理》教材进行修订,首先,补充了部分营销新概念,更新了营销环境分析的内容,增加营销管理的新趋势分析和SCP品牌战咯等,让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营销概念、理论和策略。其次在全面更新原有的营销案例的基础上,注意精选部分学生容易理解又有很好启发作用的经典案例,如冰皮月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完案例后有所收获和启发.最后进一步强化营销的计划漕i织与控制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营销计划的组织执行与控制方面的能力.( 二) 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增加了案例讨论、分析的课时比例和实践环节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过去我们也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案例讨论、分析的课时比例较低.通常只占课程总课时的15%左右,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将案例讨论、分析的课时比例由原来的1S%增加到Z5%~30%.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如让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参加一些企业实际课题的研究,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方面课题,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参加某房地产公司的市场调研课题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同时要懂得分析宏观、微观环境对房地产营销的影响,包括哪些因素影响大,如何影响,发生概率等.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查找资料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三、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实践进行一些的创新与改革的尝试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我们除了对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一些改进以外,同时还尝试了一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其中效果不错的方法 虚拟公司运作法所谓。虚拟公司运作法。就是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的教学方法.( 一) 。虚拟公司运作法的产生。虚拟公司运作法是由。商务模拟公司培训模式改进而得,。商务模拟公司这种培训模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起飞初期,当时许多有职业经验的成年受训者不大适合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形式。希望有实际动手培训的机会,但创造商贸培训的实践条件又十分困难,于是商务模拟公司应运而生它为受训者提供模拟仿真和实训教学两种服务功能。公司完全根据模拟市场的商情变化决策和运行,可从事市场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经营,也适用于几乎任何一种服务项目的经营,运行的实际费用极低。商务模拟公司通过提供仿真的业务活动环境,为受训者的各种模拟职业行为建立了劳动组织依托和归属感,促使受训者把商务模拟公司当成真正的经营机构.受训者在经营活动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可以出错并毋须付出任何现实的代价。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商务模拟公司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商务模拟公司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把握方向的半开放的运作方式,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也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二) 。虚拟公司运作法的实施步骤和主要内容.本课程第一次课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虚拟公司。每个。虚拟公司由5~7人组成,由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名称,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学生定下自己公司的名称或公司品牌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要想让学生熟悉公司注册登记的步骤和内容,同时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公司内部成员要进行明确分工,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I 要确定公司的主要部门、职位,责、权、利明确.制定公司的营销战略计划I这一步骤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企业宗旨、公司目标、公司的战略业务组合以及公司的增长战略等.根据公司的营销战略计划,制定年度营销计划;这一步骤的工作主要包括:进行市场分析、$WOT分析.确定公司年度目标.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制定营销策略和行动方案制定预算和执行控镧办法等等.具体实施营销计划和行动方案,年度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结等I先让学生对自己公司的年度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评价和总结,提交年度报告,老师再做最后的考核和评价.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法要注意的是: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老师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或帮助.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课内容和顺序必须与虚拟公司经营程序的要求相一致.为体现真实感,虚拟公司所选择的产品或业务必须与本地的实际有密切联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同时老师应给每家公司配备一定的虚拟资金,具体效量视该公司的经营产品和业务的需要而定.当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除了老师向大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论和策略外( 即公共服务),对要求老师给予额外咨询和帮助的公司收取咨询费( 虚拟的) ,对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出色完成任务的公司给予高分.( 三) 。虚拟公司运作法的教学效果.通过在部分班级试行。虚拟公司运作法,笔者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具体表现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虚拟公司运作法除了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与策略外,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如:企业管理、生产运作、财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巩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经营好一家公司( 尽管是虚拟公司) 是相当不容易的,经营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尤其对没有什么实际营销管理经验的本科生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迫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断去分析、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同题的办法- 经过长期磨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同时,在课堂上学生要经常汇报他们的经营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下一步的计划,打算,口头表达能力理所当然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由于只有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或业务才能顺利把产品卖出去,并实现顶定的利润目标,同时决策失误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使企业亏损、倒闭,因此,学生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学生的沟通技巧、协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虚拟公司是由7名学生组成,要把公司经营好,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只有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才能做到.( 四) 。虚拟公司运作法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虚拟公司运作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并有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要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法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又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要求的教师不多.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办法将进修和挂职锻炼相结合,即首先让任课教师去进修相关课程,回来后到某企业挂职锻炼一年或长期兼职.或给不同企业研究一些实际课题,通过2~3年的学习和锻炼.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和老师都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为除了占用课堂时间外,学生和老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市场信息,学生还要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l 老师也要审核、批改各公司所提交的报告、总结等.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考虑将一些相关课程与市场营销学进行合并,如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射,推销技巧等.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内容的重复,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加系统.时间更好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师应密切配合.因为在虚拟公司运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对于市场营销的相关问题营销老师可以解决或给予指导。对于其他问题,如金融、财务等问题,营销老师不一定能够解决t 学生只能请求相关老师给予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师应密切配合.期末考试方式和内容应相应改革.原来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营销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期评成绩的70%.这种考试方式和内容无法适应。虚拟公司运作法的教学模式.应进行改革.考试方式应采用闭卷+开卷相结合。闭卷部分考试内容仍以营销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主开卷部分考试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最终管理报告两 部分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重视提高自己的实际运作能力.

第6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教学策略;课堂;多媒体;第二课堂

一、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策略

1.课前教学设计。(1)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首先教师对每学期教材的选用、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安排,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既要报教学主管部门,又要课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其次老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可从相关书籍、杂志、互联网中收集丰富的资料,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形成与各章节内容相衔接的实战指南或案例。(2)语言设计。首先要确立目标,让学生全神贯注,有所感悟和启发,从而产生共鸣;其次老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话怎样讲,讲的先后次序,俗语、成语的应用,语速的快慢,让语言增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3)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营管理案例,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并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在全班进行讨论,分析其方案的优劣,最后得到计划完善的方案。案例教学能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下载、整理、分析资料,设计问题,提示连接,讨论引导,分析评价,最后总结等。(4)分析设计。逻辑分析法,按逻辑的先后顺序分析问题;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学科内容的成熟和系统面,也要引进科学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的精神,增强他们的求知和参与欲望,把学生从心理上被动学习的定位中解放出来;批判式教学法,针对社会关注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收集整理后,在课堂上交给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5)提问设计。老师在讲课中可采用自问和自答的方式;也可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来回答: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请老师和同学回答。“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

2.课堂教学设计。(1)心理设计。教师在上课时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心慌、不着急,情绪稳定、放松,有备而来。(2)时间设计。两节课100分钟,老师应计划好,讲几页教案、几个问题。一般两节内容要正好是一个大的或小的体系,有一种完整感。(3)作业设计。讲完课后要布置作业,作业设计最好是书上没有、无标准答案,但又是我们讲过,需要学生查找资料,经过思考才能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习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和更好的答案。

3.课后教学设计。(1)辅导设计。课后辅导方式很多,可安排专门时间进行答疑、可有针对性地答疑、可针对教学中的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搞专题辅导、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式沟通等。(2)参与学生组织的各种专业性活动。学生很欢迎教师参加他们组织的专业性活动,即可给予指导,又可与学生沟通融洽双方关系,还可树立教师形象。(3)考试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学是致用之学,在考核方式上适合灵活多变,例如:闭卷考试试题形式应多采用原理应用、案例分析等,评分时,只设评分原则,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过程正确,分析结论与原理或案例背景相符,即可得分,有创新点和独特见解的,还可加分;论文形式的考试,命题可以从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程中分解出来,也可以学生自己建议考试的论文题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口试考试让学生抽题考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口才、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商业实践考试,推销实践、营销方案设计、广告设计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撰写调查报告,以报告内容评定成绩。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1.多媒体教学设计。(1)不搞形式,重视实效。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前,应该清楚课程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了之后可以达到怎样的结果?这样才能提高电教媒体的实用效果,避免资源浪费。(2)紧扣教材重点,避免喧宾夺主。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思维更加活跃。但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在需要多媒体展示的时候,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3)把握尺度,适量运用。首先设计课件时老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动画上;其次选择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定,且在适当的时候适量运用。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是一味地使用电教媒体,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4)课件制作避免华而不实、硬拼乱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5)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的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紧密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如《国际市场营销学》书中有许多企业图表和海外公司的资料,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快捷、清楚的表达出来,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更生动,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效果。这一教学手段体系的运用,直接减少学生未来适应实际工作的磨合时间和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的真实感受。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1)适用范围有限。所以采用多媒体之前要先考虑是否合适。(2)对老师的要求较高。用计算机做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对老师的计算机的熟练使用有较高要求,大部分课件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存在,在课堂上又无法更改。(3)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由于成本的问题,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以普通教室为主,有多媒体设备的只是少数,应用设备的老师多数也只是一知半解,造成资源浪费。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策略

1.第二课堂的内容。(1)益智活动。征文、演讲、辩论比赛等。可提高学生的组织、交际、应变、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2)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演讲报告。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3)学生社团组织。增长学生见识,锻炼学生能力,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关键在于组织、引导:首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安排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次要为学生组织活动创造条件;最后要主动承担责任,避免一味指责,但也应让学生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大学的素质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内,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还可以收集资料,发现新产品、新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为决策提供依据。(2)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亲身感受商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的认识。(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教学策略设计的理论探讨与分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社会环境与国际形势,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有生涯规划、团队合作、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易良斌.“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学科教育[J].2001(2)

[2]胡志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月刊[J].2005(10)

第7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革新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现存的一种高等院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创办独立学院,发展至今,独立学院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2014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出:“独立学院转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这对独立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胡荣,刘咏梅,2016)。浙江省科艺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独立学院,亦需抓住此次转型的大契机,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成功转型需要独立学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配合,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究在独立学院转型的背景下,该专业可以进行的教学革新,希望能够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优势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其注定无法得到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才真正在我国开始了发展之路。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创校之初,隶属于经管系,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包括营销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等传统课程,以及为了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课程。虽然为了积极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本专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努力的力度还有待加大,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一)专业培养目标泛化

多数独立院校在办学定位中较依附母体院校(如早期科艺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多为外聘母体院校教师,办学理念和思想多向其看齐),目标多是建立“综合型、学术型”大学,考核重点放在学术教学质量上;教育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习实践(王丽,2016)。但现实是,独立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薄弱,他们的优势可能在其他方面,因此适用于本一本二的培养目标并不一定适用于独立学院,这就需要我们将泛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清晰化、定位准确化,使之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陈伟,2005)。

(二)教学模式守旧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W生和教材三要素构成,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或者多媒体PPT为辅,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传递给学生,亦可称为“填鸭式”教学法(董甲婷,李刚,2010)。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现代,知识的获取越发便捷,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很多知识可以从网上查到,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说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了。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期也是一步步探索着前进,在“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落脚点更多的还是在老师自身,学生的听和记多于参与和思考。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

在培养目标受到母体院校影响明显的情况下,专业课程设置亦能体现出明显的借鉴意味,偏理论化,这就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磨合期拉长。有学者调研,即便很多公司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但他们仍需1至2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董甲婷,李刚,2010)。此外,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待进一步梳理,如:课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是否根据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同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内容上、逻辑上是否结合紧密等,这些重点部分的逻辑和顺序如果不梳理清楚,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

(四)考核内容和方式缺乏灵活性

不仅是独立学院,一些普通高校的多数专业最终的考核方式也多为一纸试卷,操作确实简单易行,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他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真正掌握的、被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能力,这种传统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常被称为“高分低能”,这与独立学院成立的初衷不相符,与独立学院转型期的目标不相符,也抑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

独立学院要顺利实现由学术型到应用技术型的转变,必须要增加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韩卫群,2016),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就意味着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但现实是独立院校的专业性实训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普遍较少,因为建设的同时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学成本的增加,若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独立学院的支持,单靠独立学院本身,能够吸纳的社会资金非常有限,且与独立学院对接的企业常常受成本效率等因素影响,配合力度不足(王丽,2016),这些都有碍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

综合来看,此次借转型和搬迁的双契机,结合科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进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技术型教学革新是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配合整个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革新思路

(一)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转型,首要任务是脱离对母体院校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次应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中小型企业,专业的设置和定位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熊高强,2016)。此次科艺学院的搬迁可视为一个机会,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纺织、化纤和服装产业都是重点支柱产业,本专业明确培养目标,需考虑所在地的社会背景、企业实际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考虑范围还可扩大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重点在于培养目标要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之上,形成学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地方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帮助的良性循环。

(二)教学模式创新

“填鸭式”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简单地将板书从黑板上直接搬到PPT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或者统一培训都可以达到,多媒体的可用性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PPT。

2.善用模块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是学校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发与学校的教学组织相适合的课程教学模块,同时注重模块间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袁素红,2014)。重点在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既定的模块,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再加上其他辅助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使用。可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参与式、PBL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等。如:营销管理课程可以引入项目式;营销策划可以采用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推销学可以参考参与式、角色扮演式;品牌管理可以借鉴PBL式;市场营销学适用得则更加广泛。不管如何选择,重点在于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充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的问题。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时,得到的成果就会多种多样。可以是策划书,可以是案例讨论心得,可以是项目报告,总之不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更加客观。

4.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大前提是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包含专业课程安排、课程教材和内容、课时安排三方面内容。一般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常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还有信息时代新兴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大学六到七个学年如何安排(最后一两个学年通常用来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较少安排n程)必须保证合理性和逻辑性。如:市场营销学可以安排在网络营销之前的学年,学生对市场营销的整体框架和内容了解之后,更容易理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有了哪些发展和升华,循序渐进。课时上,课程重要、内容丰富的相应多安排课时,包含实践实验内容的课程,需保证实践操作时间。如果某门课程是实践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的,那么这两部分安排的上课时间不应相差太大,否则开始实践时可能理论知识已经不记得多少了。教材上,要注意与时俱进,保证教材的新颖度,牢牢把握市场营销专业本身的特性。

5.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这里包含两个环节:一方面是加强校内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丰富模拟实训内容,另一方面是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可以由专业牵头、借助政府或社会的力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现实中检验所学所得,这是单纯的模拟实训无法做到的。其次可以体现在师资建设上,本专业的教师走下讲台,走进企业,在实践中深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将之运用在教学中才会事半功倍,毕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教师。可以邀请企业的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走进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从而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了解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对高校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参考文献:

[1]胡荣,刘咏梅.独立学院转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析――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2):42-43.

[2]王丽.关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6(1).

[3]陈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47-148.

[4]董甲婷,李刚.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探索[J].科技信息,2010(28):160-161.

[5]韩卫群.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对高校转型的策略研究――以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11):78-80.

[6]熊高强.以需求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27).

[7]袁素红.面向独立学院的《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项目来源: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2016年应用技术型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技术型试点专业建设

第8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案例;应用方式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叉应用科学。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但是在现实中有较多的学生虽然学习了理论,但是不会用,也就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案例教学有利于极大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案例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充分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效果,本人觉得对案例的应用方式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可以用来说明某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分析用来验证一些基本理论;可以作为素材用来进行讨论;案例的收集和选择可以是教师来做,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做。下面对案例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案例来说明某个知识点。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说明某个知识点,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市场起源时的含义是交易的场所,它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那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大家买生活用品到超级市场,超级市场在什么地方?营业时间是几点?通过这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这种方式在采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案例的选择要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小的知识点并不需要大的案例来说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增强现实感,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给他们一种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应用的感觉。

2.案例与知识点要贴切,结合要紧密。毕竟上课不是谈心,也不是讲故事,所以案例还是要围绕知识点展开,不能偏题。这也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自己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上课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二.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一些基本理论。理论知识一般比较单调和枯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如果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比如在市场细分基本理论的讲解中,我们可以用中国移动三个品牌所对应的市场来进行分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市场细分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分别询问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一般是哪些人用?为什么他们要用该品牌?为什么大家不用全球通(学生一般用动感地带比较多)?通过大家的回答引导大家理解需求的差异性,市场细分的基本要求以及市场细分的标准等基本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效果非常明显,会极大的改善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理论确实是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从而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意识。在采用该方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1.案例包含的信息要相对较多,能够满足分析和验证基本理论的需要。

2.案例最好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在学生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同时案例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假设的。

3.询问的方式要合理,具有引导性,所询问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能够预见的,询问的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事实,而不是意见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引导性的问题提前做好设计。

三.将案例作为素材用来进行讨论。有研究者将这种方法称为案例讨论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关于这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主要谈一下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做好案例的选择。用来讨论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发生过的案例,可以是现有或将来的案例,也可以是假设的案例。三种案例的侧重点不通,分析和讨论的重点也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案例。

2.做好课堂展示和交流之前的准备工作。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于简单的案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复杂的案例,最好是在上课之前,提前公布案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做好总结和点评工作。课堂讨论或交流结束后,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但是应该把握好分寸。对于所有学生都忽视、遗漏或者挖掘不够的问题,则应该重点讲解,作为对学生讨论的补充,引发学生的反思,加强教学效果。

四.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所应用到的案例,一般都是教师收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收集案例,实际效果表明,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

课堂讲授完理论知识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收集一个说明该理论知识的案例。在以后的课程中对学生寻找的案例进行检查,看是否能说明该理论知识,并结合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

参考文献

[1]徐其东.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2]张璐.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年7月

[3]兰芳.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年11月

作者简介

韩银川,男,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李文君,女,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第9篇:市场营销学的起源范文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对案例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缺乏正确理解,案例重构忽视教学论理论,教学组织实施偏离案例教学法的轨道等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专业教学论理论为依据,阐述了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了其成因,旨在使教师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更好地达成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09-03

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兼顾教学理论的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且对外部教学条件要求较低,颇受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和错误认识,影响了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鉴于此,笔者拟就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致力于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同行有所裨益。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和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借助蕴含专业主题内容的“案例”,通过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的归纳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对人类经验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思。经验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占很大比例,它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尝试和反思形成的,以脚本或者剧本的形式存在于大脑认知图式中。因为脚本除包含独特情境下的事件列序和行动顺序外,还包括人物、道具、开场和结尾等元素,所以我们可以将脚本理解为“典型行动和活动过程”的场景剧本。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每个脚本都蕴含大量的信息,但在具体场景中被激活的仅仅是该场景下典型行动所需要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拟完成的每一个事件都会产生很多想法,诸如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怎么做可以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脚本是要求较高的行动计划。事实上,以习惯和常规形式存在的人类经验,都是以脚本为基础的。因此,在借鉴“人类经验形成过程”提出的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相当于脚本,要蕴含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事件和行动序列,而且叙事与行动应达成一致。所以,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应具备较强的叙事性,可以脚本为基础进行设计,甚至脚本本身就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材料。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论思考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一般应包括案例源的选择、案例的建构、学习任务设置、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由具体结论过渡到一般理论等环节。

在专业教学论视角下,建构教学用案例时需要考虑:(1)寻找合适的、蕴含专业内容的案例源;(2)对案例源进行教学论简化,即以专业教学论为依据对案例源进行重构。聚焦在市场营销学科,重构教学用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围绕一个营销主题展开;具体生动地描述事件产生与发展过程;事件的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内;案例最好包含有人物且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案例应是最近三年内的事件;案例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专业教学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目标、内容、材料、方法和学生五要素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应蕴含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支持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分析案例蕴含的各种信息的内在关联性,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入手,明确案例蕴含的不同主题、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另一方面,要分析案例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兼顾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合适的学习任务,搭建起专业内容与现实情境的桥梁,引导学生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营销方法能力的形成过程。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其课堂教学组织应遵循以下路径:呈现案例,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师生对小组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完成从具体结论到一般理论规则的转化,呈现专家结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成因

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有引导性案例、范例型案例和综合分析型案例。基于三种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师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市场营销理论;体会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中的成功运用;尝试诊断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渊源、内涵、特点及组织实施过程缺乏系统的分析和透彻的了解,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对案例及案例教学法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

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通常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对案例的内涵理解缺失。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要么很随意地把一句话、一幅图片或一个问题当作案例,要么直接截取连篇累牍的市场营销片段当作案例。二是忽视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的本质差异,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

造成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忽视了案例是基于脚本形成的,应具备场景和事件顺序,蕴含人物及人物行动的目标等特征信息;而“真实企业营销情境片段”往往包含多个主题,信息量大,情境复杂,其中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典型行动所需要的信息与其他主题信息混杂在一起,造成学生从案例情境中获取专业相关信息困难,难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上,最终必然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同时,直接截取过分冗余的“真实企业营销情境片段”作为教学用案例,违背了案例信息应该是经济的这一教学论原则。不难想象,基于这样的“案例”展开的案例教学,将使教师的学习任务设计和教学组织变得困难;同时,也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无从展开。

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混为一谈的根本原因在于模糊了两种教学方法概念与内涵的差异。举例教学法是从理论到实际,是一种验证性教学方法,在讲解理论时列举一些典型例子来说明理论;而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到理论,是一种归纳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具体案例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的由具体到一般的学习活动。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据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基于案例展开;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处于次要地位。案例教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只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而举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教学行为。

(二)案例重构忽视教学论理论

教师把经过删减的“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片段”当作教学用案例的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案例须在教学论理论指导下进行重构,因而会在没有分析“真实的企业营销实践片段”与专业内容关联度、与学生已有知识关联度以及所采用教学方法的支撑度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文字删减,形成教学用案例。不难想象,以这样的材料作为教学用案例,不仅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带来困扰,对学生自主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表明,案例确定后,教师需要基于案例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便引导学习的展开。这里学习任务起着桥梁作用,连接着学生已有知识和专业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问题是,由于案例是“真实的企业营销实践片段”简单删减而成,极易造成与专业内容相关的主题信息丢失,为教师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设计带来困难。同时,简单删减的“真实的企业营销实践片段”往往不包含具体生动的事件描述,没有嵌入人物,不包含故事情节,这样便难以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因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分析处理案例时的困难,使得自主学习难以展开;再者,简单删减的“真实的企业营销实践片段”往往蕴含不同的主题,当学生沿不同的主题方向处理时,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归纳出不同的结论。所以,用这样的材料作为教学案例,一则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归纳;二则如果教师事先教学准备不充分,其指导者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最终,教学不得不回归教师对案例进行阐释的讲授模式,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三)滥用案例和案例教学法

在市场营销学科,专业内容具有科学性、应用性、艺术性、共经验性和权变性等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存在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此,教学可采用多种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匹配度。比如,对于技能操作的程序性知识,使用案例教学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好采用角色扮演法;对于相对抽象的基本概念(如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学习,最好采用考察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专业内容,如广告词设计类内容,“头脑风暴”法应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则可通过典型性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并辅以相应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学习掌握;而对于某些理论或者道德两难问题,比如销售中的虚假信息、价格欺诈等,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但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多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案例越多越好。这显然是一种认识误区。首先,案例呈现过多,会导致教学偏离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内涵。案例教学法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典型性案例的深度处理,掌握专业内容,提升专业能力。而过多呈现不同主题的案例,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聚焦在一个案例上,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归纳出相应的结论。案例运用过多,还会导致课堂变成“故事会”,成了简单的举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识记大量的案例信息,使教学回归到“讲授、灌输”的传统模式中。同时,案例太多也会导致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沿着不同的主题方向发散出去,很难再聚敛回来,致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成为一句空话。最后,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案例运用过多,势必造成时间的紧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的保障,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梳理、归纳、升华就不会充分,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教学组织实施偏离案例教学法的轨道

调研发现,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呈现案例,讲解案例中蕴含的营销知识或技能,学生被动听讲,完全忽视了案例教学法组织实施的逻辑步骤。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不引导、不总结;还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地议论一番,缺乏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归纳总结,至于教学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两环节,更是被严重疏忽。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中,忽视了教学实施环节应有的教学论的考虑。根据专业教学论理论:在案例教学中,在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后,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的机会,组织学生就其结论做进一步质疑和辨析,以便能及时纠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偏颇思想;同时,要提醒学生就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环节的反思,是学生深化新内容、构建最佳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营销方法能力养成的必经之路。最后,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应该给出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专家结论。教师的评价能架起专家知识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桥梁,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结论,奠定从具体结论到一般理论的基础。如果对学生的结论不做评价,尤其是对他们处理案例的方法、学习的组织、实施等缺乏点评,而直接给出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便难以在自己的结论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直接影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张俐俐,张文敏.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开发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4).

[4]Martin Herold.SOL-Selbst organisiertes Lernen. Praxisbd. 2. Deutsch-Englisch-Mathematik-Volks-und Betriebswirtschaftslehre-Wirtschaft und Recht[M].Schneider-Verl. Hohengehren,2005.

[5]盛群力.现代教学原理、F策略与设计[M].马兰主,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