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管理思想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1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管理

一、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不公平。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工资制度是以结构为主,其他一些企业采取了一种年薪的制度,只有比较数量稀少的企业采取了一种股权分配的形式,比如经营者对股票的持有、对股票期权的一种分配。在岗位工资制度下,岗位工资只与岗位高低有关,失去了与该岗位员工的业务能力失去了联系。因此,岗位工资制度只能激励员工对管理岗位和职务晋升感兴趣,阻碍了员工劳动积极性和企业价值的提高。(2)用人的机制缺乏科学性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一个情况上。选拨人才还是注重非业务性的东西,注重资历和肯定性而缺乏一种创新机制在里面。(3)企业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比较落后也不科学。鉴于企业的这种考评制度比较不科学,那么我们需要引进或者是分析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引进国外的这种先进的考评制度就是一条比较好的捷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的同时需要加强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职工薪酬结构单一,工资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竞争机制;绩效考核仍以传统的经验判断为手段,评估因素单一,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的挂钩不直接,存在人为因素。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1)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在我们国内现在的状况是人力资源的影响在逐渐的形成,企业对人力资源在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看重,很多国有企业将大量的资金以及心血投入到对员工的培养上来。经常为员工提供出去的培训机会,这将直接的利用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将进修作为员工考核的一个标准,并且给培训效果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这些都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帮助员工发展方面,职业生涯设计是企业开发潜在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避免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对企业战略实施的负面影响。(2)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环境。一个企业的文化奠定了企业的基调,同时这也展现了企业的一种对外的形象,对于鼓舞员工斗志,调节工作的气氛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受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员工比较注重人际关系,乐于接受柔性的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容易抵制刚性的和不近人情的控制方法。所以,激励机制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得到文化的认同。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采取多渠道的沟通方式,使员工了解和认同企业的目标,给予员工生活上的关怀,满足员工在情感方面的要求,在企业里形成一致的信念和价值观。(3)构建合理的薪酬机制。国有企业要树立起创新的思想理念,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旧观念,调整工资结构,对员工实施绩效工资的竞争性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理念,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4)要加深员工之间的情感凝聚。由于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要把他们看作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优势,那就需要企业给全体员工营造一种比较和谐比较团结的氛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者要经常到一线管理员工的工作,因为员工看到了领导对自己的重视,这将更加的有了动力。二是要让员工明白规则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规则固然重要,但总有例外的情况需要员工灵活应变,企业应鼓励那些因打破常规而解决问题的人。三是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每个人都能各展所能,各得其所,将每个人安排在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要鼓励员工寻找自己最喜欢、最能胜任的工作岗位,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总之,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国企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组织、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显示出他的优势。我们还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等等。让每个人体现出他对企业所起的贡献,把企业的这种管理激励机制用于国企,我们国企的又一个春天一定会不期而至,同时使得国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从而为企业注入更加鲜活的动力。

参考文献

第2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然而思想政治课的枯燥、干涩、乏味又成为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的的障碍。如何解决中学生实事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一难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除了有扎实的政治理论水平,概念明确、逻辑严密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之外,还必须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笔者在我县教育局近两年推出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成功做法,使思想政治课活力四射,达到了既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广泛开展讨论法教学

所谓讨论法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和主体,利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是一种多方位的互动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收集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这不但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作为中学生应有的心理素质。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即听、辩、防。所谓“听”,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合乎社会主义的法治和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点评之需。所谓“辩”,就是要组织同学利用他们所学知识,对错误的、模糊的观点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判断、去伪存真。所谓“防”,就是要防止个别是非分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中发表的、不当的、恐怖的言辞,如有发生应及时阻止,查明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被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且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检测的学习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也使课堂结构、课堂环节发生了变化。

三、多用联系法教学

基于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归纳、创新等社会实践能力、实现思想政治课应有的社会效能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但作为尚未完全涉世的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对五彩缤纷的生活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期待,但又不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认识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总结与引导便十分的重要。例如在八年级思想政治(粤教版。下册)第七单元授完后,教师可以利用一堂时间,利用《法律伴随我一生》为一个终结性专题,对前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补充。从一个人呱呱坠地直至到死亡这一过程中认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人的一生的社会活动,不管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的规范作用:未出生时继承法对胎儿财产继承份额的保护――禁止非法对胎儿性别进行医学鉴定――出生后的防疫――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取得和丧失――婚姻家庭――劳动就业――退休养老――亡故等各阶段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进行电子板书,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知识,检验理论,充分认识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与广泛性,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的公民意识。

四、适时参与社会调查

所谓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调差研究,充分了解社会事件及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提出调查报告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对中学生来说这是把书面知识和生活相联系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再让学生从调查报告所记载的数据资料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教师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应当以饱满的热情、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去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思想要求,完成党国家制定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培养出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总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当是无尽的。

第3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科学培育优良品种,为玉米增产奠定基础

培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优异自交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70~90年代,中国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成功地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个体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拓展玉米种质基础,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条件。

经过调查了解,通化市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主打秋粮玉米优良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之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市场行情好和天气气候条件等有利因素,最终获得玉米的良好增产效应,使2011年成为通化历史上的秋粮大丰收年。

通化市主打秋粮玉米面积、单产、总产大幅增长的客观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市场行情影响,2010年秋及2011年春、夏以来,玉米市场价格直线上涨到公斤价2.2元以上,农民种植积极性大涨,不但面积增加,在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上也舍得投资,综合增产措施大面积比较到位;二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天气气候对大面积玉米生长总体比较有利。但玉米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增产效应,主要还取决于各级各部门对玉米优良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及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

通化市2011年采用登海605、郑单958、郑单23、滑玉11、滑玉12、先玉335、郑单136、平玉8号、中科11、蠡玉18、豫禾988、郑单988等高产耐密新品种。改变过去“一炮轰”的施肥旧习惯,采用底施与追肥相结合,根部施肥与叶面营养相结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元素相结合等玉米配方施肥新技术;宽、窄行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叶面高效营养技术等种植技术的应用。最终促成了玉米的良好增产。

深加工是玉米种植业大发展的动力

玉米油是玉米深加工的产品之一,我国的玉米含油率一般在3.5%—4%左右,国外培育出的高含油玉米的含油率可达7.2%~7.5%,我国培育出的高油玉米可达8%~10%。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玉米油,可再进一步加工成玉米色拉油,使玉米增值。

玉米油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保健植物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主要有油酸和亚油酸,吸收率达97%以上,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保健食品。长期食用不仅供给人体热量,也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玉米油中含有的谷固醇,具有抑制胆固醇增加,减轻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油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另外,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对玉米这种工业原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比如,化工、饲料加工、酿酒等行业。因此,玉米的深加工业将是前景极好的产业,大量种植玉米将会获得更加可观的效应。

要持续深化玉米流通体制改革

我省高度统一的粮食计划体制被打破,市场机制被引入粮食经济运行。但由于国家手中没掌握一定数量的粮食,无力调控市场,只能依行政命令,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加剧了供求矛盾。因此,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全面实行粮食产、购、销市场化的同时,应抓紧建立适度规模的专项粮食储备,作为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手段。

所谓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确保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世界粮农组织指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使粮食库存不低于年消费量的17%—18%,以保证必需的粮食供应量。粮食库存低于17%,粮食形势即处于不安全状态;低于14%,粮食安全即处于紧急状态。这是当前世界对粮食储备必要性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基本上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粮食作为在使用价值上有着特殊重要性的商品,其再生产过程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粮食的季节性生产与不可一日或缺的常年消费相对应;二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粮食生产的季节性、不稳定性以及粮食消费的常年性和连续性,决定了必须进行一定的粮食储备,以解决供求矛盾,确保常年消费。否则就会难以调剂余缺,造成供求失衡。

我省粮食总量、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常常引起市场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稳,人心定。这就要求实行粮食储备,国家通过专储粮的合理吞吐,保证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消除不平衡,从而为社会稳定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

我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年度之间、地区之间丰欠很不平衡,大量依赖进出口来调剂省内市场粮食平衡是难以办到的。因此,解决粮食平衡问题,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立足省内的方针,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来进行调节。

存在的问题

1、受异常天气多发频发、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1年玉米种子产量下降,收购价格上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等价格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在培育制种产业上政府管理缺位。一是对基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各级政府对玉米种子基地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没有统一规划基地、统一协调管理。玉米种子制种只由企业和农民自由协议,自然发展。二是管理部门对制种企业监督不到位,只是从生产许可证方面管理,缺乏对企业诚信、技术力量及企业资金实力方面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技术指导不到位,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使农企双方都受损失。收购时品种俏销,争相抢购、农民惜售;滞销品种企业压等压价,拒收或拖延结算。由此导致信用危机,矛盾频发。

3、入库粮质控制难度加大。由于粮食市场全面开放,市场机制还未健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为了争取更多的粮源,在收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放宽收购质量标准,由于多家争购,加之农民掌握了购粮人心理,卖粮时根本就不整不晒,直接导致了入库粮质下降。实践证明,入库粮质的好坏是粮食安全储藏的基础,不合格的粮食入库后,只会给粮食安全保管工作带来极不利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几点建议:

1、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玉米育种、种植、加工、储备的依法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的诚信教育。二是要组建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三是要发挥好政府在玉米种子生产效益中的调控作用,强化管理手段。制种企业要在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先行登记,根据制种要求划定制种基地。同时规范合同,依法管理,将企业和农户放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管理,无论那一方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四是要加强种子价格调控监管。价格主管部门要认真测算种子生产、流通成本费用,合理制定种子指导价格,要建立种子价格应急调控监管预案,必要时可依法采取规定最高限价、限制批零差率等价格干预措施,防止玉米种子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加强对主推品种的种子经营企业的规范管理,引导大型种子企业建立种子直销网络,减少种子营销中间环节,降低种子销售成本。五是采取措施,抓好源头粮质。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粮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不法行为,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粮食企业要根据“谁接收,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收购接收人员责任,把入库粮食质量好坏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以增强收购人员的责任心;要配备必要的检验人员和设备,对入库粮质进行实时监控,使粮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六是要依法严厉打击抢购套购种子、扰乱种子市场的行为。

第4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摘要本文以美国知名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的管理经营理念为例,说明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在利益相关者公司的应用。Whole Foods从“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出发,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和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从而强化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投入。案例分析表明,在提高可持续发展成本之后,公司改善了与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与顾客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并对公司整体绩效的改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Whole Foods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

Whole Foods雏形是成立于1978年德克萨斯州一家占地3000尺的小型超市,如今已是全球领先的天然有机食品大型连锁超市。其创始人约翰・马基在Whole Foods企业化的过程中发现,左派关于商业是靠剥削而谋取利益的这套理论,无法解释和指导现实。他认为,商业交易是自愿合作――竞争使你不能强迫顾客买你的产品;雇员不满意可以辞职换工作,投资者也可以随时撤资。于是,他放弃了左派信仰,变成了自由派。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Whole Foods Market Inc.公司治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成本观念及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Whole Foods Market Inc.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指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二)Whole Foods的经营管理宗旨

Whole Foods的创始人兼CEO约翰・马基认为运用conscious capitalism(“有觉悟的资本主义”)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将顾客和环境的利益放置于股东利益之上。马基将商业哲学和伦理的实践运用于Whole Foods。Whole Foods对远景的关怀,早已超过一个零售食品商的眼界――它的口号是“健康的食品,强健的人类,生机勃勃的星球”。马基认为,“最成功的商业总是把顾客放在首位。而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业,顾客满意是达到最大营利的手段。但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顾客满意本身就是目的。”。他将商业模式总结为“一种提供顾客所需要的实践”―Whole Foods提供给顾客所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鲜鱼、肉、水果和蔬菜,同时附上远远高于美国联邦政府法律所要求的详细产品说明。因此,顾客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丰富的解释和营养,而且也在同时接受和认同Whole Foods 的价值观和理念。

二、Whole Foods Market Inc.对于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应用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概述

从微观角度来看,传统成本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成本。从宏观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成本。通过这些方面的成本研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从资源与社会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由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组成。资源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两种。社会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成本、科技教育成本、社会协调成本三种,其中,科技教育成本包括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和观念成本投入,社会协调成本包括制度成本、福利成本和其他社会投入等。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内在联系

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在可持续发展成本所提供的信息上是一种相互影响:一方面,企业的行为、决策方案、政策活动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利益;另一方面,这些利益相关者也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决策方案和政策制度与执行。企业因追逐利润最大化需要而放弃环境信息的提供与其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矛盾的焦点源于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同立场和动机,并由此引发不同的环境信息观下的行为选择。可持续发展成本使得能够提供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环境保护成本信息,使企业在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又符合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利益相关者之间各自价值取向及彼此间的博弈始终没有停滞,但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彼此坚守或放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利用的均衡状态和环境利益双赢效应,并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总结

食品超市本是薄利的商业,但Whole Foods从卖食品变成卖生活方式,这就是它的过人之处。Whole Foods的成功在于其“自由派”的经营理念:坚持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着重顾客利益、坏境成本,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并获得最佳的人力资源到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开创了健康消费饮食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第5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企业价值;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双重成本

作者简介:杨松武(1976-),男,河北黄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1-0097-04 收稿日期:2007-10-21

公司治理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于90年代初传入我国,迄今为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受到企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兴起并非偶然,以下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1)经济全球化为公司治理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经济全球化带来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首先需要塑造高质量的微观经济主体,而公司治理水平恰恰是决定企业、公司等主要微观经济主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公司治理的兴起提供了需求动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股票市场的创建和发展,股份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些企业大多脱胎于计划体制,在运作中仍然存在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治理失效等诸多问题。为此,学习和引入公司治理理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3)供给因素的作用。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东渐”,客观上为我国公司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欧美国家以及重要国际组织相继颁布公司治理准则,也为我国公司治理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公司治理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关于公司治理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股东论”、“人力资本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论”的争论已经基本平息;至于公司治理路径选择,也不再局限于“以欧美为师还是以日德为师”,而是更加关注如何从我国的适应性出发进行制度创新。本文无意对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过去进行系统考察,而是重点探讨该领域研究所呈现出的新动向和新特点,主要涵盖与西方研究保持一致性的研究主线与方法,也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对象和热点,同时尝试对基本理论创新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

一、公司治理与绩效(或企业价值)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与主线

公司治理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环境、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能够降低公司运行中的成本,相应地提高公司绩效和企业价值。鉴于此,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或企业价值)间的因果关系无可争议地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根据国内最新成果的研究思路,可以把相关研究分为两大类

(一)综合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或企业价值)的影响

动态地看,公司治理主要通过治理机制来发挥作用。治理机制包括多种形式,如董事会、资本结构、所有权结构、经理补偿计划、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政治法律制度等,既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可以分为激励和约束机制。无论采用何种标准进行分类,其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即通过设置公司治理变量对治理机制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或反映,最终落脚到治理变量与公司绩效(常用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或企业价值(常用托宾Q值、企业总资产的市值与面值比等衡量)的因果关系上。

为了综合考察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人员偏好于使用综合指数来整合各类公司治理机制。白重恩等(2005)基于理论和“隧道行为”理论,全面总结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构造出8个相应治理变量。在此基础上,他们完成了两项重要工作:第一,使用托宾Q值、企业总资产的市值与面值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OLS方法回归出不同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密切数量关系。第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编制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G指标,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到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价值之间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胡一帆等(2005)以公司绩效为因变量,分别考察竞争要素、产权要素和公司治理要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确定了公司治理要素与绩效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回归,发现产权与治理要素与公司绩效关系依然显著。李维安、张国萍(2005)、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6)构造并使用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对公司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发现高的治理评价指数或良好的经理层治理水平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正面影响。李汉军、张俊喜(2006)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股权结构、经理激励、信息披露等治理因素构建成公司治理综合指数进行回归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

(二)从独立视角出发研究某类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

徐莉萍等(2006)从股权集中与股权制衡角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正向线性关系,而过高的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与之研究角度不同但思路相似,王跃堂等(2006)从董事会治理角度,检验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同时也测试了股权制衡程度对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的影响。李正(2006)对企业负担社会责任是否影响企业价值问题进行经验研究,认为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当期会降低企业价值。夏立军、方轶强(2005)则强调了治理环境的改善对公司价值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其中又以法制水平的影响较之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更为显著。

以上研究成果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或企业价值)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在逻辑上为公司治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基于解释变量内生性的经济计量方法得到广泛使用

经典计量模型通常假定解释变量是外生性的,不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线性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无相关关系。然而在公司治理领域内,当人们研究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经济作用时,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几乎无所不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反向因果关系(Reverse Causality),即除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决定作用外,被解释变量同时对解释变量也存在反馈作用。如经理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成本理论角度分析,经理持股比例越高,成本越低,公司绩效越好;但是随着公司绩效的上升,经理出于对财富效应的追求,倾向于持有更多公司股份,二

者之间形成互为因果的内生关系。类似情形在其他公司治理机制中也普遍存在,给经典计量方法的应用带来巨大困扰――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可能导致OLS估计量的偏误和不一致性,使研究结论的精确度下降,有时甚至产生严重误导。因此仅仅依靠单方程线性模型和OLS方法很难得到理想回归结果。

于是,考虑变量内生性建立计量模型的方法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李汉军、张俊喜(2006)与王华、黄之骏(2006)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化解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李汉军、张俊喜指出,现有研究只注重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作用,而忽略了绩效对治理的反馈效应,因此探讨二者关系的内生性程度,有利于求得更加可靠的相关关系。在操作中,他们建立联立方程组,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以解决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王华、黄之骏在内生性视角下,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组成与企业价值三者间的内生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王跃堂等(2006)与叶康涛等(2007)关注独立董事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单方程与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比较的方法,揭示出考虑解释变量内生性条件下研究结论的优越性。其中,王跃堂发现,单方程模型回归无法得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统计关系,而转到联立方程模型下,这一关系可以清晰显现出来。叶康涛同时使用OLS与2SLS、3SLS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独立董事比例内生性的条件下,独立董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是显著的;而当忽视独立董事比例内生性时,这种抑制作用在统计意义上被掩盖。

除了反向因果关系外,伪相关(Spurious Correla.tion)也是内生解释变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出现于一个不可观测变量对两个可观测变量同时发生决定作用的情形中。从数值上看,此二可观测变量表现为高度相关,而实际上这种相关关系在经济意义上并不存在,错觉来源于背后的共同决定因素。对这一问题的处理,绝大多数情况可以借助面板数据模型。与横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提供了对不可观测企业异质性的修正条件。当不可观测的企业性质为跨时不变时,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或一阶差分方法能够剔除异质性影响,报告变量间的真实数量关系。相关研究在下文中有所提及,此处暂不详细论述。

三、国企改制和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研究对象

国企改制或称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培育合格的微观市场主体意义重大。白重恩等(2006)正是从微观层面出发,研究国有企业改制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情况,试图找到国企改制成效的现实证据。针对来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年~2003年样本企业的面板数据,他们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该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不但考察企业改制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考察了改制的社会效益。具体看,该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资本的引入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效应主要来自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节约,而产品销售利润率和其他业务利润率提高幅度较小;国有控股公司社会效益好,而非国有控股下经济效益好。胡一帆等(2006)围绕着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否有效这一问题,采用世界银行调查资料数据,同样选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不过该项研究结论与白重恩等的略有不同,他们得出:民营化不仅有效,而且非常成功,它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销售收入,降低了成本,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生产率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彻底的民营化比部分民营化效率更高。郝大明(2006)利用2001年山东省基本单位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借助偏多元决定系数测算了各种因素对改制效率的影响程度,最终发现经济类型的改变是影响国有企业改制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上正在发生的重要革新事件,对于解决股票市场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克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缺陷有着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改革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一场力量博弈,博弈结果将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赵俊强等(2006)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数据计量分析,研究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沈艺峰等(2006)与许年行、吴世农(2007)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10送3“群聚现象”进行研究。沈艺峰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指导,认为保荐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群聚现象是保荐市场寡头垄断的结果;许年行则使用行为心理学方法解释了“10送3”现象的背后规律。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和控制权市场特征的研究呈逐步深入趋势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内部机制,无论是英美模式还是德日模式,董事会在公司的战略决策、经理层监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大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董事会在哪里”的讨论,掀起了如何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的研究热潮。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热潮也波及了中国学术界。

卢昌崇等(2006)对连锁董事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将连锁董事理论归纳为4类,分别是互惠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并相应地提出4个理论假设。经检验,我国的数据不支持互惠理论,部分支持金融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较好地支持了资源依赖理论。这一研究对人们认识连锁董事的价值与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王跃堂等(2006)对董事会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理论比管家理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结论。王跃堂、涂建明(2006)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把董事会研究进一步推向董事会的内部委员会。汪丽等(2006)界定了决策质量和决策承诺两个概念,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重点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职能发挥与决策质量的关系,尤其是决策承诺在其中的重要中介作用。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外部机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全流通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并购事件的不断增多,控制权市场将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李善民、朱滔(2006)对多元化并购的长期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多元化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1~3年内,财富损失达6.5%~9.6%;政府关联对并购绩效影响显著。管理层收购也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的重要形式之一。汪伟等(2006)对我国国有企业MBO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认为从理论上讲,MBO可以明晰产权,提高效率,但是在我国供求双边垄断的MBO市场中,双边垄断会产生市场行为的激励扭曲――供方在预算硬约束下寻求财政收入最大化,求方在交易价格机制上做“文章”,寻求巨额“交易利润”。因此,在法律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条件下,MBO可能会引致管理层“做亏”企业,这也是对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现象的一个解释。此结论也可以从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案例研究(朱等,2006)中得到支持。

五、双重成本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研究可能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

第6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物业管理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物管企业发展的作用

物业管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让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端正态度,与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心向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一)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一员,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忧其所忧、想其所想。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及自身水平认识的不足,很多员工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常常为了管理好物业而违背业主的意愿或干扰其生产活动,管理工作要为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制度内,缺少人情味。对于很多物业管理员往往将制度赋予自己的职责当作一种权利,因此常导致与业主的直接冲突,更谈不上为业主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肃清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及发展战略有统一的认识,在工作中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积极主动的做好服务。

(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往往要在市场中不断锤炼,需要全体员工通过一言一行来塑造。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纠正以往在生活中养成的恶习,从一句简单的问好、一个礼貌的动作中不断规范,使其认识到这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一砖一瓦,需要全体员工的统一践行。业主观其言行可窥企业一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员工的思想意识,并将其言行塑造成一种工作习惯,从而有助于将其提升为一个企业品牌,树立在市场中有口皆碑的好形象。

(三)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的前提保证即是全体员工有着明确的目标,这需要一种积极向上文化的指引,追寻同一种价值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能从精神层面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通过积极的引导树立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正确认识,用积极的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将严格的制度培养好的习惯,让通畅的晋升成长激励机制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对象为房屋、服务对象为业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员工言行的统一,提升企业文化,占领战略至高点。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的意识,不断构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万科物业遵循“尊重客户,理解客户”的理念及天安物业的“天天让您满意”价值观深入人心,逐渐成长为市场的宠儿。

二、企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品牌认同促进政工工作的开展。

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断发展保证了市场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员工的荣誉感,促使不同服务水平的员工朝优秀员工看齐,这样,方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通过树立典型和标杆人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使员工不自觉的有了从业的行为标准,有很多问题点到、提到即止,无需过多的说教即可达到既定的效果。

(二)企业效益的提升吸引优秀员工。

良好的企业效益有助于优秀员工的聚集,他们自身素质较高且其积极上进,在为业主服务时犯差错的机率较小,且能衣着整洁、谈吐利落、能耐心和爱心,思想政治工作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做好思想政工工作的关键。

物业管理的好坏,反映了业主的文化素质,引导小区业主组建文化队伍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以提升环境的潜质,营造良好的氛围。如(万科四季花城小区组建书画社、乒乓球队、舞蹈队、游泳队、服务队等队伍,定期组织比赛活动,组织书画展。根据不同时点开展服务项目等活动,使业主住在此地感到环境氛围好,满足感较强。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将思想工作融入其中,业主整体素质得到升华。

三、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与政工工作融合的措施

(一)组建优秀的政工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得力的政工队伍,避免自身素质低下的人员充斥在政工队伍中,要选用思想理论过关,且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员结构和运营模式有所了解的优秀员工。上岗前针对政工人员水平的情况,采取集中式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及专业素质,并鼓励员工通过多渠道的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要培养员工的听、说、读、写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同事,保持队伍的凝聚力。

(二)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的末位淘汰制,让政工员工具有紧迫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刚入职的时候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激情,而在工作流程熟悉并能很好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后出现消极懈怠的思想,不思进取,认为凭老一套的办法一样可以开展工作,这样长时间导致管理方法与不断变化的员工思想脱节。因此,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机制有助于政工队伍的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能敏锐的发觉出现的新问题,并能有效的予以解决。

(三)建立物业规模及员工表现相关的轮岗机制。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必须使全体员工为之努力拼搏,而能留住优秀员工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薪资待遇和畅通的晋升通道。因此,努力提高员工待遇和拓宽晋升通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推进的基本保证。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梯层次的管理模式与员工表现相结合的轮岗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事半功倍,表现优异的员工晋升到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物业去从事管理工作,其薪资待遇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这样有助于政治工作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这种岗位差异化的制度有助于员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有助于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培育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将员工紧紧凝聚在企业的周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优秀企业文化的宣传,如通过音视频、宣传册、定期开展不同物业之间的技能比武等方式,向业主展示物业管理企业是真正为其为想。业主的放心是对物管企业的最大认同,要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不同方式掌握业主的相关情况,随时为业主做到排忧解难,并将其职责进行外延拓展,丰富服务的内容,促进企业在业主心中的形象。

(五)建立员工家庭档案。

物业管理人员处理的任务较杂且琐碎,很容易使其感到厌倦,且承受着家庭不同方面的压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找准员工思想波动的根源,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建立员工的相关家庭档案显得尤为有必要,如家庭成员情况、大致收入及支出、健康水平及其他易引起其思想不稳的因素。这样,思想政治工作能做到更为全面,员工的思想有时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所致,而非对工作的不满,如果一味不分清白的说教,极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反而达不到初衷目的。

第7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城乡道路客运的多头管理造成运输资源浪费,竞争无序,使城乡客运市场难以协调管理,广大乘客和车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从根本上消除弊端,对客运市场实施一体化管理,推进运输市场稳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全国大多省、市客运业分属交通、城建两个部门管理,长途客运由交通部门主管,城市公交由城建部门管理,短途客运和出租客运部分由交通部门管理,部分由城建部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客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多头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表现为运输资源浪费,竞争无序,城乡客运市场难以协调管理,广大乘客和车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从根本上消除弊端,对客运市场实施一体化管理,推进运输市场稳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1客运市场的现状

(1)客运经营交叉重叠,长途营运线路原来主要由国有专业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短途客运由专业运输公司、公交公司和个体车辆共同经营.由于政出多门、多头审批,享受财政补贴的公交公司也逐步由个体经营业户取代.经营上的无序必然导致竞争的无序,竞争的无序又破坏了客运大市场的整合性、规范性和有序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客运业的健康发展.

(2)营运线路交叉重叠.受部门经济利益驱动,为增加管理收人,各管理部门在审批线路、运力投放方面把关不严,导致城市公交之间,城市公交与短途客运之间线路交叉重叠,形成不稳定根源,埋下冲突隐患.

(3)客运市场矛盾重重.主要有管理者与客运企业之间的矛盾,客运企业与个体经营业户之间的矛盾,合法经营者与非法营运车辆之间的矛盾,城市公交与出租客运之间的矛盾,客运经营者的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随时随地可能引发冲突,导致互抢客源,互相撤台,甚至相互堵车,引发交通中断,造成集体、越级上访不断,人民群众不满意,上级领导有意见,客运业的形象受到损害.

(4)客运管理日益弱化.交通、城建两家交叉管理,各自执行部门的政策、法规,导致政令不一,竞争环境不公平,遇见问题推诱扯皮,谁都想管谁也管不了,从而造成对整个客运市场的动力的盲目增加,很多营运线路实载率达不到5000,有的甚至不超过2000,运输资源严重浪费,许多经营者的生存日渐困难.

另外,城市公交场站建设滞后问题,公交公司车辆的交通规费征收问题,黑车的冲击,严重困扰客运业的发展,体制不改,这些问题就难以解决.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城乡客运业健康发展的总开关.

2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的难点

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场改革就是一场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越深人,触及的矛盾就越多.笔者认为,在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人研究、认真解决如下问题:

(1)关于贯彻执行国家交通规费问题.实行统一管理后,按交通部规定,凡从事道路运输业的车辆(包括出租车、公交车)都要严格执行国家交通运输法规,照章缴费但是由于过去客运市场留下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出租车、公交车由城建部门管理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因此,交通法规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

(2)关于交通法规与城建法规如何衔接问题.实施统一管理后,亚待出台国家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调整各种运输经济关系.

(3)关于征收问题.由于交通、城建对公交出租征费的标准不同,在统一征收上存在很大难度,如果对移交车辆不按交通部门的收费标准征收费用,将直接影响原专业客运公司和社会个体运输户的问题;如果照章征收,又会造成城市客运经营业户的抵触,同样会影响社会稳定.

(4)公交事业的公益性和市场化问题.长期以来,公交事业的社会性、福利性、公益性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主要由市财政予以补贴,一旦财政予以“断奶”,公共交通生产、经营被完全推向市场,公交事业公益性亏损无所弥补,使得公交事业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公交车辆站点、停车场等公益设施落后,是多年来反映的突出问题.但要加快建设,资金来源又是个问题,另外如何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并使之同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综合利用,也是一个新课题.

(5)关于矛盾问题.多年来,客运市场纠纷不断,由于两家管理造成的客车经营线路重复布局的矛盾,客车站场设置重复的矛盾,新车与旧车的矛盾,个体与公交的矛盾,出租客车与市内班线车的矛盾,市场混乱、黑车屡禁不止的矛盾,还有市小客源少、经济效益低、管理与被管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等社会矛盾.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以后,可以说产生客运市场政出多门的政策性矛盾的根源没有了,但原有的各种矛盾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次性即得到解决.因此,如何想办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

(6)人员融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任何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引起客运市场新的混乱与不稳定,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诸多问题当中,有的通过市交通部门自身的努力可以得到圆满解决,有些问题如公交车场站问题单靠交通部门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仍需要获得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3客运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

天津市、河南省在部分市实施客运一体化管理运行以来,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逐步体现了其优越性.

(1)精减了客运管理机构,城乡客运管理部门重复设置、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重复审批、推诿扯皮的现象得以根本改变.

(2)加大了交通部门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消除了两家管理的局面,也就减少了管理部门之间由于争夺市场、争夺经营业户之间推诿扯皮的矛盾,使交通部门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管理中.例如,洛阳交通局从全市客运市场的实际出发,出台了调控客车数量的措施,但由于体制不顺,这些调控措施未能落实,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后,交通一家说了算,这些就不会出现.

(3)城乡客运市场逐步走向稳定.由于理顺了体制,客运市场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客运经营业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明显减少,经营行为规范了,服务意识提高了,不满情绪消除了.过去,出租车“黑车”太多,干扰了出租市场管理.现在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得到出租司机的赞同.整个出租客运市场正向着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方面迈进. (4)为运输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奠定了基础.交通部门按照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把部分公交线路车起始站归拢到长途汽车站,既改变了长途汽车站部分场地闲置、公交车乱停乱放的局面,又方便了群众乘车,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施客运市场一体化管理的对策

4. 1加强调研,借鉴经验,为客运一体化做好准备

为从根本上消除交通、城建两部门交叉管理客运业的弊端,河南、天津、重庆等市在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交通部也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为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莫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来,我省晋城、长治等市也多次向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咨询政策,听取建议,寻求支持,同时与城建、编制等部门进行磋商,与从事客运业多年的专家、老同志进行座谈,寻求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引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得到上级领导对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4. 2领导重视,基层支持,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实施

市委、市政府对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是推行客运一体化管理的关键‘2002年6月24日,河南某市政府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将市城市客运办、市公交公司由市建委整体移交至交通局管理,7月2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就移交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专门部署研究,7月3日,市建委和交通局密切配合,移交仪式正式举行,从而实行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在全国开创了具有里程碑意文的先河.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临汾市通过政府行文由交通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6个县市:曲沃、翼城、蒲县、永和、大宁、浮山,推进了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4. 3扎实细致,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移交工作

为做好整体移交工作,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从交通法规、管理机制、人、财、物等八个方面向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整体移交时,可报请市编委批准,将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的管理职能并人交通运管机构,重新核定编制,明确职责、任务,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的局面既初步形成.

4. 4因地制宜,强化措施,使一体化不断深化、规范、提高

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外省市先进经验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公认,若是这一改革成果全面深化,充分显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优越性,就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管理的思路上寻求新突破,在管理举措上采取新步骤.

(1)加强宏观管理,加大调控力度,加快更新、淘汰,使运力结构得以优化,简化程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运输企业向农村发展.多头管理的最大弊病就是宏观管理失控,造成运力严重过剩.深化城乡一体化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运力严重过剩问题.采取优先安排招投标计划,鼓励在客流量大、沿途乡镇密集的短途班线(100公里以内)按公交模式开行普通专线班车,必要时举行由公司、经营户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听取群众意见、采纳群众建议,在实践中摸索一条“农村班线公交化”模式,逐步在全市推广.其次是对尧都区、侯马、霍州等主要干线公路过剩运力合理减压,将车况较好、档次较高的营运车辆充实到乡镇,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运输予以重点扶持、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延伸、开辟新的乡镇班线.随着村村通油路,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

(2)严格市场准人制度,坚决把住“准人关”.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标准更高,尺度更严,在车辆档次、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上台阶.

(3)加快场站建设的力度,努力使场站数量、规模、布局与营运线路数量、规模、布局相适应,达到运输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城乡站点、长途乡站点、长途车站和公交站点之间的衔接上下功夫,使之相辅相成.例如:有条件的县、市,如尧都区、霍州市应在乡镇建立简易停车场,各主要行政村建立班车停靠点,条件不足的县市如永和、大宁可适当延伸主要班线到偏远农村,努力达到村村通班车.

第8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two yuan system defects, combined with China's typical pilot areas of rural land reform practice experience, to adapt to the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direction and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上世纪80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二元体制,尤其是土地的城乡两元化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1.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1.1现代农业发展与农地经营规模狭小矛盾的普遍性

农地流转与我国的城镇发展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关系密切。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008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地流转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又做了进一步明确的阐述,由此使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更加受到各界关注。但现实中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致使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我国农地经营规模普遍表现出狭小、破碎的特征。据权威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农地流转规模仅10%左右,即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也只有16.1%,而在农业连片经营条件良好、便于规模化集中经营的黑龙江省,更是仅有8%。2007年,全国农户家庭人均经营耕地仅2.16亩。

1.2农民增收与其土地财产性收入不足矛盾的显著性。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左右,远低于70%的世界均值。有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万元,折合美元2130元,不及美国同时期人均消费规模1.56万美元的1/7。拉动内需尤其是农村内需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国际经验看农民增收最大的前景还在于财产性收入,主要是依靠承包地、宅基地等财产获得的收入,理论上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增长空间。但从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看,无论是从总量还是比重,土地财产性收入还远远未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年增幅达18.5%,高于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但从绝对量看,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依然偏少,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提升缓慢,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为167元,只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与1995年比仅提高0.6个百分点。。

1.3节约集约利用与土地资源非市场化配置矛盾的突出性。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用地达133平方米,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82.4平方米的水平;我国城市的容积率仅为0.33,而国外一些城市达到了2.0;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更是达到2.7亿亩,是城市的5倍。

1.4城乡统筹与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矛盾的尖锐性。由于城乡土地分割管理,为谋求土地利益最大化,各种以非正规方式谋求土地财产权益的灰色市场,在诸如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迅速发展,如各地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城中村等。

2.城乡一体化对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

2.1加强农民权益尤其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以此盘活城乡之间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促进农业和农村区域非农经济的深入发展。

2.2坚持和完善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确保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改善。同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需要。

2.3制订和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规范。从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用地标准、规划控制等方面保障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市场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2.4严格农村土地管理。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提高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基层土地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创新基层土地管理的模式,提高农村土地管理的效率。

3.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

3.1成都土地“确权赋能”。2009年成都市给农民发放“四证”,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林地使用权证》和“两卡”(耕地保护卡、养老保险卡)对土地确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耕地,使农民可享受耕地保护金,以及因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而享受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从而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3.2苏州“三置换”。即通过“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承包经营权换股权”或“社保”、“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或合作社股权”,帮助“农民”顺利变身“市民”,让已经离开农业、离开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自愿进城。

3.3嘉兴“两分两换”。将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权、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一方面,使在城镇已就业且有社会保障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另一方面,通过宅基地的置换及土地流转,腾出更大的用地空间。

3.4天津“双置换”。2009年3月份起,葛沽镇开始尝试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和补偿”,先把全镇土地收归镇政府,整合后将农地转为国有再招拍挂出售。葛沽镇25个村庄拆迁后建成容纳25个行政村、5.1万村民的楼房,腾出约3000亩建设用地。

4.应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4.1改革的基本原则

4.1.1坚持依法管地原则,在《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框架下进行,对于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积极探索。

4.1.2坚持明晰产权原则,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全覆盖。

4.1.3坚持集约高效原则,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4.1.4坚持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原则,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三方利益,这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2改革的基本方向与配套措施

4.2.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首先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对农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确权登记,为市场配置土地奠定基础;其次要在农地物权化的基础上,探索农户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置的权利,保证农民土地产权收益的实现;三是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下,允许改变农地用途直接入市,实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同场交易”;四是加快对集体土地流转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立法工作,从源头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合法化问题。

4.2.2完善土地市场体系,促进城乡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非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全面纳入土地有形市场建设,通过招拍挂流转;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共享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更多地引入招标和拍卖等土地出让方式使农村土地的配置完全遵循市场的供求变化。

4.2.3规范政府管理职能

首先,强化规划管理,真正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也只有在用途管制法律制度下,才能保障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其次,引入市场操作,公开投标定价,杜绝以行政方式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的“越位”行为。再次,变干预为服务,更多的在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登记、公证等方面做好服务。第四,政府应严格监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法维护保障土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9篇:管理思想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国家电网朔州供电公司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公司管理 职能

有效管理是一个公司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供电公司这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机构,只有依靠不间断的运转才能为社会提供持续的生产动力和保障工作生活正常有序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水平的强弱直接影响公司发展速度的快慢。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各种公司企业中大力发展,得到了迅猛的推广和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被公司运用到了更多的部门和领域,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成了公司管理的一种有效载体,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影响公司管理方式方法和效率。

一、计算机技术直接影响公司计划职能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排头兵,一切行动源于计划。一个详细全面而合理的计划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进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避免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电力公司发展提供保障。电力公司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为做好计划带来更有效经济的方法。电力公司在做计划的过程中,模拟是一种最可行也最常用的方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带来更科学合理的模拟方法方式,从而帮助电力公司做正确的计划。通过计算机技术设计出的模拟仿真系统及模拟培训系统,可以让管理者不需要通过实际的电力操作系统运转就能发现电力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从而在做计划的过程中早一步了解情况,做到事前就将隐患消弭于无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事故发生率。计算机技术在计划中还能体现经济优势。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仿真系统的演示比通过真实电力系统的演示要节省更多的经济开支,也将安全隐患降到了最小。也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模拟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从而可以多次模拟反复模拟,方便将计划做的更精密细致。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实际场景的培训,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培训公司需要人才,而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积累,为减少安全事故和提高工作效率做了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模拟过程中,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通过画面效果展示实际场景,而对电力系统的设备不会造成任何损坏,培训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而感受真实性,从而让配需人员不需要进入电力生产现场就能学到现场的生产经验,从而方便培训人员做好工作计划。可以说计算机的先进技术运用,为管理做各种计划铺平了道路。

二、计算机技术对组织职能的影响

电力公司组织职能是管理过程中落实和执行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组织才能将管理分解落实到位。正因为如此,组织职能也是管理环节中最容易遇到困难的环节。因为组织职能最繁琐,关系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生产、营销、财务、后勤等等部门都要需要组织职能的配合,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无疑为组织职能带来了方便。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实现组织职能提供优势,尤其是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字处理程序、outlook信息的管理程序、access数据库管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程序、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文字程序等办公辅助软件为组织职能提供了快捷。可以说,办公软件是实现组织职能的左右手,琐碎纷繁的工作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办公软件而轻松化简单化,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计算机技术通过影响决策(指挥)职能作用于管理

在电力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需要依靠详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提供精确而高效的数据资料,让电力公司决策更加合理严谨。发电厂集散系统管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等,电力公司的每一个系统运行都需要靠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这些系统提供最精确的数据依据,从而帮助系统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转模式。而在一些设备的统计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比如电网稳定率的计算,有潮流的精确计算,铁塔应力计算分析,铁塔基础优化的计算等等,这些数据的取得可以为电力公司配套服务带来帮助,也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保证。

四、计算机技术通过协调职能作用于管理

电力公司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力量,公司内部职能分工精细严谨,各个部门相对较多,这就给公司协调带来了难度。通过计算机计算能力将发电集散系统、电力负荷系统、安装工程系统、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等等系的运转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各种系统的使用效率和能量的发挥,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充分协调统筹好汽机运转、燃料的供应、化学的管理、锅炉使用、土建工程的管理、线路布设等等具体工作,从而实现电力公司整体的高效运作。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准确计算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管理实现协调,最终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能。另一方面,电力公司职能科室众多,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以便更好的满足高效工作的需要。

五、计算机技术对控制职能的作用

控制职能是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电力公司应该通过计算机技术协助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的控制职能。计算机联网技术带来的公司整体统一管理优势,有助于公司管理实现高屋建瓴式的统揽全局,让各个系统、各个科室紧密配合,将公司所有涉及人力、物理、财力、设备资源等方方面面纳入计算机管理中。在管理中只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轻松实现读取和输入数据及相关资料,也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实现审批管理工作,从而方便管理过程中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总之,国家电网朔州供电公司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运用所带来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五个职能方面入手,将计算机技术通过五项职能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将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杰. 基于web的商业智能在电力公司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09.

[2]吴奎忠.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公司的电量需求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