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1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42—0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理念教育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所需要的物质。这种错误思想使人类在历史上做出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理念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危机意识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因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和生物圈遭到严重破坏。如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酿造的苦果、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三、关注环境动态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信息量大且传播迅速,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环保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课堂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点,要深挖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比如,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环境污染”等知识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日益枯竭,而且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结合“食物链”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一切破坏食物链的行为都会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结合“细胞癌变和遗传病”的学习,学生能明白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上的环境污染都可能激活身体中的原癌基因或者使正常基因发生突变,使人患癌症或者各种遗传病。

五、专题活动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各种媒体都有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话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作好环保宣传,与学生会、团委联合,定期地举办以环保为专题的活动,如办黑板报或进行手抄报比赛;也可以在一些与环保有关的日子里(如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举办保护环境的专题讨论会或辩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六、做自然的朋友

第2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化学 环保 环境 培养意识

一、通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因素很多,把它们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要多举例子,以生动、活泼的形象适当地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曾经从几方面尝试进行环保教育,自己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1、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除了给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还列举各国出现的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说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和危害;

2、在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后,说明大量空调、冰箱的使用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有增无减,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人类生存。还利用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在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据专家评估报告表明,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4、在讲水资源危机和污染时给学生介绍:发展中国家约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面临水危机,其中有3亿多人处于缺水状态中。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匀,水污染加剧,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5、在学习“化学肥料”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千百来,我们的祖先对土壤的态度是尊重和爱惜的,中国人知道怎样保护土地。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地清晰实验现象,增强直观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意识是必要的。具体做法是:

1、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例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时,可用一只10毫升的注射器代替试管,只需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再废弃物倒入指定容器,然后再吸入空气,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红色。改造后的实验就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同时又能防止有毒气体排放。实验完毕,提示学生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减少药品的使用,还要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后中的氯化钾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肥料,要回收。很多化学实验后的废弃物中的物质都可以回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在试验中自觉养成环保行为。

三、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

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的情况,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知识。

2、通过对课堂内教学知识点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形成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环保意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做出不同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良好而完善的知识体系。

第3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当前,我国充分意识到了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它必然在初中学校环保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求

保护环境就是通过一系列人为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居住地,防止地球被严重污染。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重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众所周知,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保护环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保护环境需要依靠全人类的力量,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满足时展需求的重大体现。

2.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需要

初中生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得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上抓起。由此可见,教育在环保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初中生环保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初中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地球环境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学科。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促进我国环保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

二、地理课中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

1.让学生在地理课上了解目前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

教师在上地理课时,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世界以及我国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教师在初中生的环保教育工作中,担当着主要角色,必须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被污染的状况,如向学生展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并告诉他们这些空洞是如何产生的。教师也可通过周边的一些例子,例如,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到一定的环保知识

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是掌握环保知识,并将之付诸于行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严峻的环境形势,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环保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之后,应该详细解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例如:针对臭氧空洞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臭氧空洞是由氟利昂引起的,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含氟冰箱,就会释放大量的氟利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告诉家长不要购买含氟冰箱。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内容

地理源于生活,并根植于生活。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就有不少关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如地理课本上的关于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等,都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本内容来实施环保教育。例如:通过课本上讲述的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内容,告诉学生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居住环境”等知识,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环保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能力。对此,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深入体会教材深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加强地理环保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掌握了丰富的环保知识,却没有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这些环保知识就毫无意义。很多初中生并不是不了解环保知识,只是不知道如何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致使环保知识缺乏实际的意义。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在仔细研究地理教材之后,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生活经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并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公众所关注的话题。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满足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随着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对各种资源掠夺式的开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的程度日趋严重。这一全球性问题,不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成威胁。因此,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已被公认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性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单是要制定环境保护法,建立一支强劲有力的环保队伍,更重要的是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必须从学生开始,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中学环保教育的紧迫性、可行性

1、中学环保教育的紧迫性

例如,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长期对科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致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近10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大熊猫、长臂猿、白鳍豚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于绝灭的边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1],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是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2、中学环保教育的可行性

人们逐渐从环境造成的人身伤害中觉醒,从工农业生产到衣食住行,都开始关注“绿色”和“环保”。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队伍里,收集积累有关环境的信息资料,结合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究环保问题;通过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探讨食品污染;通过油炸、腌制等不合理的烹饪方式;宣讲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开展“保护环境,呵护生命”的大讨论;开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签名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给学生环保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素质,又可以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环保教育的途径

1、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中学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环境及生态相关,充分利用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渗透环保教育[3]。例如进行生态平衡知识的教学时,引入古人治理“黄河泛滥”的典故使学生逐渐明确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使得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和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终人类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讲到“植物的蒸腾作用[4]”时,课本上介绍了大规模植树造林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在此,教师可补充介绍树木可以吸滞尘埃。

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如讲到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在我国重工业区,污染较严重苔藓植物很难见到。这样使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真正感觉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自觉性

除了正常的生物课堂教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好第2课堂,是激发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自觉性的第一重要途径。在“6.5世界环境日[5]”组织学生出环保专刊,,举办“地球的孩子”、“在绿荫下成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6]”等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自觉的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生物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1、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行为明显转变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思想品质。

2、通过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环保与社会公德的联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纠正各种恶习和陋习,做模范公民

环保教育使学生在言行举止、修养品性、思想道德等方面实现了美的升华,文明的跨越。

第5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努力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

在中学各学科中,生物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把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在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寻找结合点,适当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申和扩展,才能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例如,在七年级生物教材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介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还可适当补充有关植物改善环境的具体例子。另外,教师还应及时补充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最新动向。如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海洋荒漠化等,使生物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这样也能弥补教科书因受出版周期所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缺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生物实验教学所用的实验材料都来自周围的环境,这些材料的选取、采集地点的选定、采集部位的选择等,无一不包含着环境教育的素材。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树立环境意识。例如,在进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时,可对学生进行大气污染问题的教育。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出的SO2总量达1.462×10.SO2是一种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酸性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大气中的SO2等硫的氧化物能直接伤害植物的叶片浓度高时会破坏叶绿体,使叶肉细胞脱水干枯,植物失绿,叶面出现黄褐色、土黄、浅黄等伤斑,逐渐变形并焦枯,时间一长植物就会死亡。SO2气体遇到雨水就会形成“酸雨”,“酸雨”会损坏森林植被,对自然生态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再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SO2等酸性气体给环境和生物所带来的危害有了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要特别重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注意搜集具有典型性、地方性的鲜活事例和具体数据,以充实环境教育的内容。这样,学生会觉得更亲切、更真实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在中学生物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由于生物实践活动有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对这些活动会感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学生通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技能、技巧,了解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树立保护环境、改善恶劣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如节约能源(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要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四、结合舆论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第6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才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化学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生物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和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林,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二、在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中,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7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应该很沉重地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保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象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范围不同,但分量和目的是相同的,都应当把这份责任和义务渗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呢?

一、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环保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物质世界,他们是既新鲜又好奇,带着这份责任去学习,他们兴趣更浓,份量更重,意义更大。因为正好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入手:

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知道哪些物质是对人类的生存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例如,学习O2、H2O、CO、NO、SO2等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就可以知道,动植物的组成和生理活动离不开水,人的呼吸离不开O2,植物的呼吸离不开CO2,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需要臭氧层的保护,CO、NO、SO2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在空气中形成酸雨,降到地面,改变土壤,大量C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有“温室效应”改变气候,学习常用金属的知识可以知道制造机械需要大量的Fe、Cu、Ti,需要开采煤矿和金属矿产,进行金属的冶炼。

2.通过学习研究物质的变化可以知道利用哪些原料可以制取我们所需的某些物质,可以哪个类型的化学变化中获取新能源,为人类造福,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在获取所需物质的同时也消耗了另一种物质,产生着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例如C+O2=CO2+Q,可以用燃烧碳获得大量的热能,人类利用它取暖、发电、生产,但在获得大量热能的同时,我们也消耗了大量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减少着地球的碳资源,空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又如甲烷气的燃烧,在不断消耗天然气的同时,也同样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增加着空气中的CO2含量,这些有毒物质和无毒物质的大量燃烧,无限地增加着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CO2的含量。

这样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环境,但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我们生存所需的水、空气、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可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二、必须把引导学生探究环保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及其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些变化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呢?例如,天然气、碳和有毒物质的燃烧,金属的开采和冶炼都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变化可以保护和优化环境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大量的氧气,增加空气中氧含量减CO2的含量。哪些反应恶化环境呢?例如碳、硫和氮的燃烧,排放有毒气体NO、NO2、SO2和CO2,这样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总结环保途径和措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履行环保责任增强环保意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尽这份责任和义务的行动体现

在教学中老师做演示实验和实验时:

1.药品的取用要适量、节俭,不能浪费、超量。

2.节约用水,从实验用水到仪器洗涤用水、洗手用水、清洁卫生用水等课堂的示范,进而扩展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由节约用水再扩展到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节约使用。

3.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要小心不能有损坏,实验时注意实验条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破损,洗涤时要小心拿放不能损坏,要爱护和保护物品。

4.物质的制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5.由课堂教学中的点滴行动,要培养激发学生家庭生活和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在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和行动,都需要我们尽好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第8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如氧气、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提炼等内容,除了讲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外,教学中更要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生物与环保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实验中的环保知识,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实验是最吸引学生的环节,也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最好的途径。生物实验中有的会产生有毒气体,有的药品具有腐蚀性,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将产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学生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剩余的药品应该如何处理,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很好的环保教育。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

三、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还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学生机房,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四、通过各项课外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2.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9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环保意识 培养 地理教学 中职生

现在是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何使人类的生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中职学校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回顾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大规模城镇化的实施,自然物种不断的灭绝,茂密的森林被滥伐,导致地表地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资源紧张等各种问题的发生,这都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从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地理教学,应该突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地理教师要具有科学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得好,“育人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作为地理教师,本身需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环保思维、环保行为,这是中职生环保意识培养教学成功的前提。

首先,要从环保知识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有关环保的多种知识。如人类人口数量增多、性别比例失调、石油资源、森林资源等环保知识,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紧密,可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环保意识。

其次,环境教育中加强环保意识的指导。地理教学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尤其是加强课外活动时间的利用,例如对山川河流的考察、周末的郊游、教学实践实习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对中职生地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得到亲身的体验,从而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促使其环保意识的养成。

再次,大力倡导学生成为环保的小主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一个中职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它、保护它。学生应该认识到,人类每天从它身上攫取各种资源,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我们需珍惜和爱护身边的每一寸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学生抓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学生做环保的小主人。

二、抓住地理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时时处于环保教育中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作为教师,要从抓住45分钟的高效课堂、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去培养中职生的环保意识。

1. 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相关课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但放眼全国,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主要矛盾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我们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教学设计多设计一些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遇到的各种环保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首先,地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师生要有质疑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取其精华,同时要补充相应的内容,来辅助主内容,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政焦点相联系。因此,教什么内容、怎么去教,教师要心中有数。例如,温室效应问题,涉及了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森林滥伐等多个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可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自己之所想,言自己之所言,出自己之所意。其次,地理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填鸭式的满堂灌,这里,教师主宰了课堂,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随着时空开放性的不断挖掘,地质博物馆、山川、河流,甚至田间地头等地方都可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它不仅可开阔中职生的视野,还能使其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奥秘和广博,更能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热爱自己的家园,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地理环保知识的运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因此,要重视地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利用平时的地理知识,把知识巧化实践行为。平时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天气,根据天气的不断变化,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做有效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2012年的夏天,我们这里接连几天高温天气,但不少学生通过冷热空气对流的知识,细心观察几天来天气的变化情况,然后得出几天后有可能出现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于是,他们向家长建议尽快把自己种的瓜果进行抢收,或者加强瓜果的保护。有些家长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有些家长没有听从孩子的建议,结果损失十分严重。这里,中职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结合一起,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他们自觉遵循了自然规律,使我们人类趋利避害。

其次,通过参观访问提高环保意识。现在我们的社会的确在不断进步,但空气污染严重,火灾时有发生,用水浪费严重等却是现实。这里,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周边工厂,使其认识环境污染的主因,然后让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写成书信形式邮寄给有关主管部门,从而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与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从课堂内外抓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敢做环保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范津京.中专地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