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生奖励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绩等级呈现方式变化
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定五个等级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按照合格或不合格进行确定。
以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分数划分,改革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科根据原始成绩,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定五个等级,由高到低位次分别为A、B、C、D、E。原则上每个学科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5%、D等级15%、E等级5%;A、B、C、D等级为合格,E等级为不合格且比例为5%。
考试科目均达到D及以上等级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学生毕业当年未能达到要求的,可在离校2年内申请补考相应科目,补考通过的认定为D等级,且仅用于毕业资格认定。
评价制度变化
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依据之一,是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之一。2019年起,普通高中自主招生,须全面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到2021年毕业升学开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待条件成熟时,我市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的依据之一,探索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内容,以量化积分或等级奖励分数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招生录取办法变化
从2021年起,全面实行新中考中招改革方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下简称中招录取)的基本依据,原则上采取考试分数与相应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试分数使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原始分数、折算分数相结合方式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中招录取总分为80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均按卷面原始分数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物理满分90分、化学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满分50分、历史满分50分、地理满分30分、生物满分30分,6科总分满分310分,各科均以卷面分数按上述分值比例折算后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从2019年起,我市实行新的中招录取文考总分折算方案,即文考总分760分,按照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道德与法治5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生物30分,折算计入中招录取总分。从2021年起,全面实行新中考中招改革方案,即上述文考总分加体育40分,总计800分。
自主招生时间变化
从2019年起,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
从2019年起,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每位学生只能报考一所学校,凡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中招录取投档。
照顾分项目分值变化
照顾分项目分值进行适当调整
实施意见对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政策照顾分项目分值进行了适当调整,取消了初中阶段受设区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加分项目。其他调整如下:
(1)考生可享受加5分的照顾:设区市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
(2)考生可享受加10分的照顾:①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②获得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
(3)考生可享受一定的加分照顾:①农村双女户及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独女户的女孩,可享受加4分的照顾。②对散杂居在市区(含芗城区、龙文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加8分的照顾;对县(含龙海市)及县以下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加19分的照顾。③驻漳部队现役军人子女或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原户籍在漳州地区,在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岛屿部队服役军人的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可享受加19分的照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子女,按照本办法执行。
【关键词】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有效常态实施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每周1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双休日或节假日)”、“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四个指定领域。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在初级中学中事实并非如此:除了信息技术教育这一领域进行常态化实施以外,其余领域很多时候被学校束之高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只是一片空中楼阁。对此,笔者结合调研实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地开展的情况,对如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级中学中的有效实施谈几点看法。
一、多元的课程开展保障
教育部早在课程设立时就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地位,即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并实施。在三者之中,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研制并出台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方案与课时,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统筹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国家设置了这门课程,将课程开发的权力赋予了学校,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不仅如此,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教研和管理的师资队伍,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问题;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指导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发展评价制度等等,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多元的课程实施常态
(一)多元的课程实施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在课程资源上要求要具有极强的地方性,无课程标准又无统编教材。钟启泉专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一个包容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素的独特的课程领域。将会出台《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但不倡导统编的教科书或是教材。”华师大张华教授说:“泛起的程序化的具有学科性质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消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带来其他负面效应。”这就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
(二)多元的评价途径和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以及课程本身,这里将主要谈的是学生的评价:
1.多元的评价途径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2.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广泛获取信息,获得足够而可信的评价依据。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说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3.多元的课程实施组织形式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平均每周为3课时。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固定某几天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固定课时,已经不适合活动开展的要求。最适应这一活动要求的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对每周平均3节课时间,根据需要作出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可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与其它学科调整使用。还可以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安排。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可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具体表现为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新的兴趣点,他就会失去开始时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形式的活泼多样。大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当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211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83)
[3]《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P97-108)
[5]《从理念到实践:解读研究性学习》P42:霍益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一、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
按照《关于在全州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要以读书和教师辅导讲解为主要形式,结合班团队会,组织开展以“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自觉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进一步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现场作文比赛
1、参赛范围
全县汉族中小学(含朝鲜族学校、二中汉授班,朝鲜族学生由学校组织参加人民出版社组织的作文比赛)。
小学组:四、五、六年级。
中学组:初一、初二、高一。
2、时间和地点
时间:5月10日(周五)下午13:30——15:30
地点:三小和永庆中心学校。
3、参赛名额
每所学校5名(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各5名)。
4、奖励办法
现场作文分中、小学组按照参赛学生总分设团体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学生奖项分中、小学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同时为获一、二等学生的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学生将代表县参加于5月18日在州教育学院举行的全州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
三、小学生讲故事比赛
1、参赛范围
全县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2、时间地点
时间初步定在8月份在明月镇举行。
3、选题
参赛选题以读书教育活动用书为主,内容要健康、高雅,格调清新明朗,充分体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4、参赛要求
参赛学生限定在2—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表情恰当、着校服,不得能配乐。
5、参赛名额
每所学校3—5名。
6、奖项设置
设学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
7、具体事宜届时另行通知。
四、初中学生读书汇报会
11月份举办全县初中学生读书汇报会,具体形式另行通知。
五、“优秀书香班级”流动奖评选
继续推动书香班级建设,营造班级团队浓厚的读书氛围,全县各中小学按照“评选条件”在本校内开展“优秀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出校内“优秀书香班级”,并在10月18日前向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提出申请(申请以填写的《读书教育活动---优秀书香班级申请表》为准),申报州级“优秀书香班级”,教育局会同进修学校结合学校读书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的“优秀书香班级”进行评选。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点对于学习物理科时间不长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学生模仿性很强,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创新教学,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二、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过去物理实验时,老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调后才气用固定的实验器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实际的行为)的本日,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难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研究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其长处是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原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联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咱们经过什么方法能比力出其振幅的大小?这一实验中咱们应观察什么?怎么样记录实验现象?你还能设计哪些不一样实验继续来探究这个难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并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所以,用物理实验教学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三、应用课外活动拓展物理实验创新方法
为从多方面教育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验创新本领,我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各式、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学习噪声后,我组织学生到工厂了解、体验噪声危害,研究噪声的产生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能源的可持续应用后,准时组织学生走访了解了普遍家庭的节电情况、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情况,经过实验探究并提出了节电的对策,还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等模型。咱们还会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准时组织学生在课外完成部分小制作比赛,如在学习光学后组织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潜望镜。另外还开展了别出心裁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小发明、实验操纵比赛等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又动脑,刺激引发了斗志,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课堂巡回批改的形式促进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学生在课堂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当堂巡回批改能对一些进行顺利没有错误的题目作肯定批改. 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 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较高的正确率既可以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信心,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真实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力争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订正,再让教师批改. 这种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缩短了反馈时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自主促进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归纳调查发现,教师作业的精批细改对学生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老师花了很大精力批改的数学作业,大部分学生拿到手后,只看成绩与批语,甚至小部分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业看也不看就扔进了抽屉.于是,我针对这种现象,结合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评审能力,一改以往“学生做,老师批”的单向交流的做法.而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从中掌握自改方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对全班学生作业第一次进行批改前,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选出全班数学成绩最好的八名同学分别担任这8个小组的作业评改组长.然后我对他们的作业进行精批细改,给他们“指点迷津”,指出他们其中的错误,督促他们进行改正,并指导他们如何去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开始几次,作为教师的我比较费力,但以后就越来越轻松)和纠正其错误及如何督促他们进行改正(这个环节,教师要随时抽样检查,监督到位,并及时指正每一小组的不足.对做得好的给予记分,没能到位的给予扣分,此分带入每一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考评).这样的批改方式,留给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和自改的空间,让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上一层,不仅学会了对作业的批改,还充分扩散了数学的各种思维,并且带动了中下成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名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而不得不动起来.
在合作中促进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合作批改法”,即“揣摩品味”.以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成一小组(一般以6人为一小组),教师按学习程度给予适当的调整,让数学成绩最好的优等生充当“小老师”,以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其次,小组讨论交流中,可以说一说对自己数学作业的解题思维和每一步由来的依据,并让其小组交流讨论,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案;对易造成误解和概念、公式、定理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揣摩品味,以求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在这其中,数学成绩最好的优等生可以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并以小组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各小组指派一人为全班“指点迷津”,展示小组成绩,充当真正的老师角色;这样中等生既可以从优等生那里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既利己又利他人.这样的批改方式,后进生将成为师生倍加关注的“宠儿”.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巡视各组,鼓励每一名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高自身的改错能力.这样就把充裕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更多的活动空间让给了学生,把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了学生,尤其为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学习、研究、创新、发挥潜能、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这样的作业批改方式,发扬了民主作风,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使学生在无形中有了全局观念.其中也显示了数学并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而是灵活多变有趣的.
在探究中促进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
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地方课程的考查结果等。
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分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日常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学期评价是在日常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评、互评、班评、学校审核”等方式进行。毕业评价是在学期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学期和毕业评价结果以A、B、C、D等级形式呈现。
评价程序: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教师、学生做好日常、学期和毕业评价,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每学期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对A、B等级学生名单进行不少于15日的公示。
在认真总结20*年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省、市教育厅(局)有关20*年考试和招生工作的原则意见,联系*区实际,特制定20*年初中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意见
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淡化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高中教育的普及;有利于逐步完善我区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2.学业考试的对象为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具有本区常住户口的初中学生。(非本区户籍的浙江省内学生原则上回
户口所在地求学。已在我区初中借读、要求在我区高中借读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原借读学校核实并统一报教育局普教一科审批后方能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录取后收费与*户籍考生相同。)非本省户籍的学生不得报考我区普通高中。
3.学业考试命题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将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和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严格控制试题难度,不设置偏题、怪题。难度系数仍然控制在0.75左右.
4.学业考试的组织、报名、施考、阅卷和成绩评定,由我区统一组织实施。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由各初中学校自行命题、组织和阅卷的补考。补考成绩不作为升学成绩。
5.学业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政治社会(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五科,考试安排在20*年6月中旬进行;体育测试时间安排在4月上旬,测试成绩满分为30分,并计入招生考试总分,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考试科目所用时间、卷面分数、考试形式见(暂定):
*
6、学业考试成绩以分数制和等级制两种方式同时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优秀”为15%左右,“良好”为20%左右,E控制在5%以内。
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1.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和学业考试的对象相同。
3.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励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20*年应届毕业生要求建立三年(20*、20*、20*学年)的学生成长记录。
4.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测评等第的认定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
学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音乐课、美术课的出勤情况,参加活动记录、学具准备、学习态度、作品获奖等情况,依据全区统一的测评标准,通过查看《学生成长记录册》,给予学生音乐、美术两项测评等第P或E(P为合格,E为不合格),如果两项中有一项为E者,则审美与艺术为E级。在获得审美与艺术合格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选强项(音乐、美术两项中任意选择一项),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A级(优良级)测评。测评的内容和标准由区教研室统一制定,测评获得A级者,则审美与艺术为A级。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音乐、美术等活动,对初中三年学习阶段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凭有关证明,经区教育局认定,直接确定审美与艺术为A级:
①参加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特长测试》,并获得A、B级者;
②参加*区及区级以上艺术节比赛的学生;
③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各辅导站组织的艺术节活动(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
(2)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学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上体育课,做广播操、眼保操,参加课外活动的出勤率及学习态度,查看《学生成长记录册》,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学生达到的等第和身体素质测评成绩,给予学生运动与健康A、P或E级评定。凡是要求继续升学的学生必须参加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身体素质测评,测评的内容和标准参照*市教育局初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有关要求。测试项目分为三大类9项,学生从三大类中各选一项进行测评。每项最高分为10分,满分30分。全区测试成绩汇总后由教育局统一划定A、P级分数线,(18分及以上者一定为P级)。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凭有关证明,经区教育局认定,直接确定运动与健康为A级:
①初三学年参加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的队员;
②获国家体育部门认定的等级运动员。
(3)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学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的出勤率、学具准备、课堂参与度、完成作业等学习态度、所取得的成果,依据劳技课、信息技术课测评的内容和标准,通过查看《学生成长记录册》,给予学生P或E的认定。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劳动与技能活动,对初中三年学习阶段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凭有关证明,经区教育局认定,直接确定劳动与技能为A级:
①省、市、区劳技创新操作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或竞赛获奖者;
②*区及区级以上(包括假日活动中心组织的“假日杯”)中小学科技节(包括劳技作品展,空模、海模、车模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获奖者;
③省、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和“电子百拼”锦标赛获奖者。
④参加浙江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试成绩以最好一次计算,获得优秀、良好级者。
⑤参加区级(假日杯)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各类竞赛中获奖者。
(4)探究与实践(综合活动课程、实验操作)
综合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学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总课时及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学习和活动的态度及获得的成果,依据区统一测评的内容和标准,通过查看《学生成长记录册》,给予学生P或E的认定。学生综合活动课程成绩评定后,在达到P级的基础上,又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认定为A级:
①学校每学年制定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含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和实施纲要)需提交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核通过的学校具有校本课程学习学生素质测评A级认定资格,学校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评出本届学生总数5%以内的学生为校本课程学习优秀生,给予A级认定。
②初中阶段三年学习过程中,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评比,获合格论文及以上奖项者,给予A级认定。
③参加区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并获“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者,给予A级认定。
④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征文、读书、演讲等评比活动,评比活动内容与地方课程内容相关的,并获区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及以上者,给予A级认定。
实验操作:学校根据学生初中三年实验课准备(预习)情况,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情况。依据区统一测评的内容和标准,给予学生P或E的认定。在学生获得实验操作P级的基础上,可自愿报名参加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实验操作A级测评,其测评内容、标准、操作方法由区教仪站制定。
综合活动课程和实验操作考查两项中,只要任意一项获得A级(优良级),其探究与实践为A级。
5.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6.区教育局负责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机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解释,并对全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之一,“等第测评”中优良级的认定工作,由我局委托各辅导站负责组织实施。各初中学校要根据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家长代表组成,校长对测评工作负全责。
三、高中招生录取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原则和依据
①原则: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②依据:A、学业考试成绩(含加分),B、综合素质测评等第,C、综合评语,D、《学生成长记录册》。
2.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办法
20*年,我区高中招生继续分三类:即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第,确定报考类别和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可以兼报、分批次录取.第一批为公办普通高中并轨生,第二批为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和国有民营、民营普通高中,第三批为职业高中(含我区技校)。*市的中专和技校的招生在招生计划指令下达后再另行填报志愿。录取时以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纪录册》作为必备条件,以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学生所填报志愿,按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各级各类高中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前置条件为:
①要求获得省一级重点普高(*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保送生资格及省级重点普通高长生资格的、要求升入省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等第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再获得2A及2A以上。
②要求升入其余各普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等第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再获得1A及1A以上。
③要求升入省级及省级以上重点职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等第必须全部合格。
④除以上学校外,要求升入其余各学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四大类项目中,必须有两大类合格及以上。
3.根据省市教育厅(局)有关文件精神,20*年在各类高中招生中,将继续保留体艺类、科技类加分,部分保留政策性加分。(具体办法另行发文)
4.20*年,我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将继续实行保送生制度。人数为400人左右、8个班级。(两所学校均分)提前报到,单独编班。为进一步加强保送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今年将按保送生人数扩大5%的额度分配到各初级中学,然后由各招生学校进行非纯文化课考试的综合素质测试,淘汰5%上报教育局批准。具体分配依据和选拔办法另行发文公布。
5.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学校办出特色,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各类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权,继续允许学校自主招收特长学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长生人数控制在各校招生人数的7%以内。省二、三级重点普通高长生人数控制在各校招生人数的5%以内,其它普通高长生人数控制在各校招生人数的2%以内,学生只能限报一所高中。各校必须在招生前制定本校特长生招生方案,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与考评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
本方案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要求、保送生条件及选拨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通过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使每一位教师、初三学生和家长都知晓《实施方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2.诚信制度
逐步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参加组织施考、监考、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定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培训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使有关人员明确各项目测评和综合评语撰写的内容、基本程序和要求,统一标准和尺度。总之,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
4.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同时制定相应制度,实行社会监督。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区教育局或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课题组以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初二、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基于课程标准梳理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价值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具体详实的课时学习目标;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维度实施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操作能力的目标设计活动环节,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课堂内外基于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栏目开展项目学习活动。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主线,架构起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框架;通过建立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对学生操作技能与学业成绩进行有效评价,进而不断优化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
二、研究成果概述
1.基本明确了以“文本研读”为主要研究方式,初步归纳出“操作能力与学业成绩相互促进的物理课堂”的建构流程。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是界定学生技能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教材则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情,就能更有效地探寻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前对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20个必做实验进行研究,初步梳理出相关实验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及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操作能力的分解及其技能目标案例如表1所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成员研读文本的能力,2014年1月课题组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物理教师许帮正老师来校做了“文本研读”讲座。许老师以“力弹力”这节课为例阐述了基于标准的文本研读流程,即教材分析及流程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衔接语及创新点的设计。随后,课题组基于文本研读开展了系列研讨课学习实践。
通过进一步的文本研读以及理论学习,课题组关注到目前物理教学中对学业水平的评价正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向以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正从传统的注重数理逻辑能力向偏重于操作能力转变。关注到这些转变,将有助于教师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发展其与过程相关的能力和习惯。
课题组从“理解性学习”的角度出发(理解性学习通常包括两层含义,即“理解的心智模式”和“理解的实作模式”)对“操作能力”和“学业成绩”这两大核心概念进行了剖析与重新界定。课题组认为:狭义的“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使用器材达成探究目标的能力;广义的“操作能力”则不仅包括外显的观察能力、使用器材的熟程度,还包括实验设计、逻辑分析、归纳整理等心理加工的过程。“学业成绩”通常是指个体在学业领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或取得的成绩水平,课题组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程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涵盖其中。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仅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提出了“构建学生操作能力与学业成绩相互促进的物理课堂”的设想。
建构流程如下图所示:
2.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之一的评价体系。
课题组通过研读教材,对多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开展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梳理课本中常见的教具、学具,设计制作方案,引导学生制作相关作品,在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兴趣。初二物理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自制冻豆腐、分解太阳光、自制魔术储蓄罐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三物理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制作杆秤、设计简单电路等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学校组织了科技节展评活动,评出了自制小电扇等一批制作精美、实用性强的小制作,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进行了奖励。课题组定期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梳理,制作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海报来展示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为了提升课题研究品质,2014年12月底,课题组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勇诚老师来校做了题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讲座,再次为课题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及具体的实践路径。课题组总结杨老师的讲座主旨,将项目学习的流程要点与本课题进行有机整合,即确定项目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制作产品、进行项目展示、开展项目评价等。同时对课堂内外正在开展的一系列项目学习活动进行了更加科学的优化。
通过研究学习,课题组认为物理学习中的项目学习,就是指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流程、感受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或者趣味性的任务,制作出相应的产品,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对物理概念或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增强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课题组也注重在项目学习中不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将科学方法内化于心,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对于项目学习的流程,课题组认为学生经历的学习环节包括:确定项目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制作产品、进行项目展示、开展项目评价等;而根据学习任务的需求不同,可以选取必要的环节或者将这些环节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关于项目产品的评价,课题组认为将项目产品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发挥其资源载体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系列评价量表。
注:本评分表总分10分。请根据实际情况,在对应的达标情况栏打“√”,在得分栏填写得分情况。得分8~10分为优秀,5~7分为良好,3~4分为合格。
3.关注物理教学的核心“实验”,以创新应用“实验载体”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课题组认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实验”。因此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及学业成绩的重点应落实到如何有效利用“实验载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上。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科、学生认知建构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恰当处理学科的逻辑性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课题组认为,既然教材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编写的,那么同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该关注与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然后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关注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关注学生从现象到建构模型的认知过程,课题组提倡要关注对“实验方案的评估与迁移”,突出实验探究中的评估环节,通过让学生经历该探究环节,达成以下目标: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通过实践活动,转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策略,即通过合理的创设情境,配以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交流与评估。而学生通过联系之前所学,将有益的方案或物理研究方法运用到当前的学习之中,这样就能更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对概念与规律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组在组织学生制作项目产品的同时,也开发了较多的实验教具,对探究活动中载体的设计问题作了系统归纳。上述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多篇相关论文在实验类期刊发表。
4.积极研究中考命题思路,把握考试命题策略,完善以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
纸笔测试是目前考查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无锡市中考采用初中毕业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形式。中考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上:有利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基于上述思想,物理中考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考查的同时,也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及运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物理中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风向标,其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直接而明显。通过研究物理中考的命题策略,往往能够对初三物理的复习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摆脱题海战术的桎梏,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课题组通过研究中考命题,初步梳理出了“考查的依据”“较难试题的命制策略”“科学探究类试题的命制策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类试题的命制策略”及“命题素材的来源”五个方面的中考物理命题策略,为深入研究和完善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之间的评价体系提供了资源保障。
5.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影响。
课题组认为,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实践研究也表明,课题研究实施后,操作能力的提升对物理学业成绩有着显著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即操作能力越强,学业成绩也越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求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标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而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关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课堂内外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舞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分层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问题链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物理学科的内涵,在项目学习活动中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制作产品及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操作能力,促进学业成绩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 自主实验 探究 创造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02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物理学科是一门重视实验探究,崇尚科学思维的基础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等探究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物理实验重探究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基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物理实验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体会到发现和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在配合、探究、融合的过程中,锻炼勇气、信心和意志,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谈究精神。
开展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任务设计
新颖多样、具有适当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创造人格。因为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兴趣。在开展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中,我们不妨多安排一些探究性活动课,让学生通过探究逐渐获得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这六种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大有裨益。
2 权利分配
在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创造人格。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缺乏一种个人控制感。新课标中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开展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我们可以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自主”为主题,开展多种自主活动,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探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自主进行实验总结和交流,等等。通过这些自主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冲破以前学科间无法逾越的壁垒,打通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从而让物理实验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更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过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不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设计的“纸盒烧开水”、“筷子提米杯”、“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小实验、小制作的热情。不少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上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外,还创造性地进行改造和发明,如:“最简单的电动机”、“马德堡半球”、“水透镜”、“小风轮”等。不少小制作犹如精美的玩具,让学生爱不释手。小制作一旦成为玩具,更容易促进学生“玩”进物理世界,“玩”出物理规律,“玩”出学习方法及趣味。通过开展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互动交流讨论中获得提高。
3 活动认可
尽可能奖励学生而不是批评,奖励要基于学生个人的进步和提高,并且尽可能在私下里进行。这样学生会更多地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关注任务本身的掌握,而不是与别人的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不同的学生由于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可能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对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只要每人学生都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就是成功的,学生本人就是认可的。
4 小组安排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比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更能引导学生培养创造人格。因为在合作探究的情况下,成绩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被淡化,这促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任务的掌握上,而不是与别人的比较上。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特别是讨论和交流都发生组与组之间,通过淡化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任务的掌握。
5 活动评价
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价,即基于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对学生作出评价,而不是对每个人使用同样的标准。在物理课外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学生探究到什么,而是要养成探究的态度,养成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坚持探究的心理品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进行比较,转而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6 时间分配
在布置课外自主实验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任务分配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力,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完成,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统一的标准,淡化了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