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法制教育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措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素质教育现状
(一)素质教育观念的歪曲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现在学校都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德育应放在第一位,学校首先应该是教学生做人,品德和人格更重于知识技能培养。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反映一些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其他一概不管,非常让人担心。26%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德育方面学校应该教,但还要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重,他们说:“学习好,说明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儿有时间去学坏,所以就得抓孩子的学习。”资料表明,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都没问题的思想,掩盖了孩子很多潜在的不良倾向。青少年犯罪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平时学校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生缺乏免疫力,遇到突发事件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只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但在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约束不良行为方面却做得并不乐观。近年来,好多中职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上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学生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不断地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机构不完善;二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变化;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主人翁的姿态;四是学校素质教育氛围不够。
二、明确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广,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三、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使命,建立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如何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需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首先,为保障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应该从学校层面成立素质教育工作小组,主要以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负责制定学年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各班级开展工作并负责考评工作。
其次,素质教育工作组要做到具体明确的分工。教务部门全面负责教学内容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学生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大违纪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年度考核评比工作;后勤部门全面负责花园式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好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着力体现服务育人;校团委具体负责团员思想方面的教育,开展团课和组织团员开展活动;学生会要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最后,素质教育工作组要根据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班级给予表彰。
(二)增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意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教育训练,才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国情、校情系列讲座”、新生的入学教育、入学宣誓、军训工作和校纪校规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通过创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提供学生发展技能的机会,着力抓好这些社团组织建设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田径运动会和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校医务室定期宣传防病治病的常识,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等身心健康教育。
多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主题教育的载体是通过主题班会课来实现,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班会课的目的不但要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开发智力和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我们老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有责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等强化教师硬件条件。学生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班主任举行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举办主题班会课观摩学习、举办主题班会课说课评课比赛等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四)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公共宣传栏、校刊、班级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引导,通过一系列素质教育活永词鞯湫停立榜样,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特色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同学们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特色班级文化创建中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以及优良班风的培养以达到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目的。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在整个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法制教育;教学
一句康有为的“少年强则国强”。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确,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他们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和历史使命责任。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进行法制教育提出我的看法。
一、遵循行为规范,在课程中渗透法制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按照贴近学生,小型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主阵地,开拓创新的原则,对小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采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增强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渗透法制教育实效性。在小学开设好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课程的法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之中。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明理导行
课堂教学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制教育专题课、思想政治课要采用形象化手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青少年、儿童利益的内容。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同时,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识,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交通安全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发挥好法律常识考核对学生操行评定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习惯,指导学生言行。
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构建
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四、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3页,当前第1页1
三、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学校肩负深入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开展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方法,务实求效。一是在思想上实现了三个转变:转变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转变法制教育是软任务,可轻可重的观念,树立培养“四有”新人的新观念;转变只重视学校教育,忽略家庭、社会教育的观念,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观念。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施教。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安全自护教育,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分辨是
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初中重在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注意禁烟和拒毒工作的落实;三是在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法制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教育效果。以互动教育为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安全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结合团队工作开展青少年文明创建活动、“青少年远离”活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基地,定期开展法律咨询,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在开展课堂法制课教学的同时,观看法制电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报告)、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演讲比赛、法制宣传板报、法制图片展览、密切配合新闻媒体的法制专栏、专题、讲座等节目及法制宣传日、宣传周等多种载体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感受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坚持学法用法的一致性,以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避免学法不用法、宣传教育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中,寓教于乐,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法积极性。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抓好在校青少年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法制教育的同时,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劳教所等单位观摩体验,听犯罪、犯错青少年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从中学习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从多个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广大教师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深入社会,积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及方法,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次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四是注意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①处理好法律条文知识性学习与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关系。通过“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一个合格公民,决不是仅仅守法就满足了,还要不断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科学人生观的培养,促使遵纪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渐成为各中小学生的自觉行为。②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每学期利用年段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汇报学校工作,向家长发放诸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讲话》、《不要沉湎于网吧》、《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庭警示录》等宣传材料,具体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制教育,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③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不断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净化,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外环境;聘请辅导员,联系关工委,请他们经常关心学生的校外表现,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对电子游戏场所和不法网吧的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各校针对问题学生特别是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得到学校、班集体和师生的关怀,引导他们及时纠正缺点和改正不良的行为倾向;加强学校德育、法制工作的难点在于转化差生,因此,我们把防差转差工作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发动全体教师配合家庭参与,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普法教育与防差转差相结合,有效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五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各校邀请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通过法律工作者应用法律武器,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在常规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努力拓宽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探索新路子,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共3页,当前第2页2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办事机构,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要求各部门“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小结、每半年有动态分析、年终有总结”。二是层层签订落实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责任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体制。三是学校有计划地对各班级的法制教育、普法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开拓思路、创新思维,随时发现差距找出薄弱环节,对责任制推行不力,没有完成责任制目标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将考核评议结果与目标管理、评优、年度考核奖惩挂上钩,加强对学校行政干部、教职工学法用法情况的考核,把干部群众的学法用法情况与任用、奖惩挂钩;从责任目标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中发掘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把督学、督政和督法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监督检查。设立民主评议行风投诉信箱及投诉电话,直接受理社会各界对学校法制教育效能问题的投诉,并认真处理来电、来信和来访。
几年来,在在上级行政的正确领导,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过去,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有较大的局限性,认为法离他们很远,法律主要是管那些犯罪分子
的,与中小学生无多大关系。通过《读本》、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他们认识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我校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更有成效。目前在我校中小学校,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风气日渐浓厚,校园内纠纷少了,互帮互学的多了,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没有一个在校学生涉毒,广大学生遵纪守法,逐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少人还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和智慧,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是推动了依法治教工作。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过程。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学校逐步走上依法治校的轨道,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靠法律手段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依法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依法行政,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关键词:渗透;课程资源;言传身教;法制教育
培养有觉悟,有道德,有理想的少年儿童义不容辞的责任。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许多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有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在教好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教会学生学法、知法、守法。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利用数学游戏渗透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用课程资源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的法制教育资源相当丰富。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2页的一幅新生入学图上,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学生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一年级“8”的认识时,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通过这幅图,教导学生要从小热爱劳,不要懒惰,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赚钱,不能好吃懒做,更不能因无钱而去偷。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幅公路图,通过这个图教导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我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进而拓展教育范围。
三、师言传身是搞好法制教师的关键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身作则,规范言行,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是一个遵规守纪的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与同事争吵,在上课时更不能随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张口就骂不听话的学生。而且教师在教学不适地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方面方面的学习,教导学生每时每刻用规范和守则中的各条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家中的乖娃娃,抢做学校的好学生。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四、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根据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本年度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如下:
一、各学校要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和“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在社会和学生中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形成知法、懂法、守法和诚信做人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纪律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自然》、《社会》等相关学科进行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知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并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读书实践活动、参观访问等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法制实践活动,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从而提高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中小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打好基础。学校领导、教师要和村、学生家庭经常取得联系,对重点问题学生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重点帮教,尤其要加强学生非在校时间段的跟踪管理。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校内外治安环境的治理。
二、各法制副校长教学时间和分工安排: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今天,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学科教学在注重创新艺术培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尤其是小学生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转型期间,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形形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因此,学科教学中增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它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懂规则、守礼仪,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使得让法制教育运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呢?
一、以课堂为平台,寻找教学中“法”的踪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用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处于一种思索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形式,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自然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讲授计算器的作用时,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四年级45名学生去遵义参加小学生体艺活动,有两辆限乘21人的中巴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可以对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可以提到关于今年比较热门“酒驾、醉驾、超载、超速”的话题,以此让孩子不仅知道关于超载等违法严重性,也多点实事常识。于此同时,在教师制作教学统计表知识时,可以联系情境图和统计表,给学生讲动物保护知识或是环境保护知识,让孩子们懂得不违法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以身作则,懂法护法。
这样有目的的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不但让教学毫无枯燥之感,反而更让整个课堂中像是在寻“法”的探宝之旅,学习过程有趣、学习结果有效。
二、走进生活,在学知乐趣里感受“法”之魅力
《课标》明确:数学要树立学生大数学观念,走进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某些教育手段,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生活引入班级,让学生充当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去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丑美,以培养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行为打下基础。当前教师上课时少而内容精的素质教育时代,把内容讲到点子上、重点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讨论,去游戏,变被动为主动。“角色体验”效果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法制教育渗透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
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让他们喜闻乐见. 在数学游戏教学时,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中,导入环节让学生们玩“团团抱”游戏。每个学生都有一牌子,牌上分别是0-9数字或“.”符号,号令一发“团队抱”组成数字最大组获胜。游戏前两局,我发现孩子们为了最大数都不愿身为小数点的同学加入。针对这些现象,我告诉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大家做的很好,但是抛弃小数点同伴力求大数,会不会让我们小数点小伙伴伤心呢?如果我们“团团抱’点前数大点后数小,是不是还有机会获胜呢?就这样,根据小数点的话题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身边的法律,我们已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大人,大家在游戏时必须遵守规,负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在遵法同时,懂得变通,既不触犯法律,又不伤害他人,还能在法律规则中有丰富收获,何乐为不为?我们不是死读书,也不是死学法,而是让它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生活创造便利。
三、动手实践,利用数学揪出不“法”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形成多项交流,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可以取得好结果。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恰当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到位,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第三章的简便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统计学校图书馆里残破书籍的数量,并结合统计表知识,列出破损程度图,最后结合图书损坏的情况,谈谈自己对此情况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增加他们多关注图书的意识同时普及对公共财产保护教育知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四、正确引领,言教不如身教师生共遵“法”
“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少”,这是叶圣陶告诫教师的名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诱导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时时刻刻与教师相伴,往往“度法而师之”,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模仿、照学,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教育途径。鉴于此,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尤其是遵纪守法,严守校规上;从小事做起,不用粗暴训斥学生、体罚学生,教学中使用术语、文明用语,不用方言、粗言,学生犯错说服教育为主,指出不足,启发自觉;教师要勇于承担错误,一旦发现出现疏忽和失误,及时在学生当中诚意解释和反省,避免给学生留下任何消极的榜样形象;教师应该自觉不断学习法律,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严守教风管理、教师考情制度,以此以身作则,彰显榜样力量,促进学生法制现实版学习。
关键词:意义;提高;渗透;支持
一、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意义重大。
上学期,我校申报了自治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在平常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教育。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教师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我喜欢看电视,最喜欢看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喜爱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 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我每次看完后都会感觉到自己又增长了一些见识,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自己看到的这些案例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个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孩子的行为。
三、通过课堂进行法制渗透。
这学期我执教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九课《自然之道》,这篇课文通过叙事说理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人们不遵循自然之道,而导致许多幼龟受到伤害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在上课过程中,借总结课文得到启发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浅显适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的讲解,并且通过案例《两村民非法捕杀运输野生麋鹿被判刑》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利用这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少动物濒临灭绝,大自然已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希望更多人能对野生动物手下留情,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让学生初步知道,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通过一张张血淋淋的人类残害动物的图片,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
记得去年三年级时,在上《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极大地消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同学们都为之叹息,惋惜。大家都说小山村的人们呀,你们真的不该这样做,多么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毁于一旦。使学生深深地知道了不爱护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从而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讲到了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森林保护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学生及家长发放法制教育调查问卷,从问卷回收上发现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很有必要,但就是作为家长他们认为自己的法制知识有限,所以对孩子的这方面教育大部分要靠老师的教育指导!而我们作为老师,既然家长把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任务加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更要提高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一点不假,小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小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通过自己的良好的言行来影响教育孩子。同时,对小学生看电视、上网等进行控制,少儿不宜观看的节目不允许他们观看,对他们看到的不好的社会现象则进行正确引导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家长的法律意识淡漠,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我们老师虽然在学校会对学生各方面提出要求,教育他从进校起就做个文明守纪的孩子,然而对于少数孩子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法制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子观念,从而提高孩子的守纪意识。
五、法制渗透教育无处不在。
关键词:德育功能;中学生;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法律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102-01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日益弱化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所在。然而,由于高考改革尚不到位,应试教育观念还大有市场,德育与智育严重失衡,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再者,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也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的难度。因此,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逐步弱化,效果不甚理想,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令人堪忧。尤其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就更加说明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起到预期的应有功效。
二、对中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日益迫切
党的十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学习法律、崇尚法律,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是合格公民的应有素质。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坚持“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不但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在学校成了真空地带,大都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未成年人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明显低龄化。特别是14至16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正因为中学法制教育的形式主义,导致中学生对法律知识极度贫乏,法律意识甚为淡漠。中学生法律意识低下有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当然也有社会、家庭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的同时,还必须有意识的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和贯彻法律思想意识,使中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法律思考
(一)必修模块中的法律思想意识渗透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上,建构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必修课程模块,在这些模块中也相应的穿插和渗透一些生活中基本的法律意识。例如:在必修一中所涉及到的:公司的依法设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规范等,在必修二中所涉及的: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等。在必修三和必修四中也略有涉及。这些法律思想,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树立法律意识。
(二)选修模块凸显基本法律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是新增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内容,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教学内容的延伸,又与必修模块的有关法律内容相呼应,为我们搭建了进一步拓展法律知识的新平台,也为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法律知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六个专题所选取的内容是与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常识,是每个公民都离不开的。通过这些内容设置,旨在使我们了解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统一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对增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功能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设计课程布局
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虽然选修《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涉及很多的法律方面专业知识,但是绝大部分高中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一选修课程。因此,可选取部分基本的与学生密切关联的法律常识入选到必修模块内容,以高考为指向,提高法律常识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以此引导学生梳理法律思想和观念。也可仿照欧美高中学校单独开设一门法律课程,当然主要以案例的说服教育为主,崇尚社会生活的法治精神。
(二)专业教师的素养提升
基本的法律常识已经是当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律常识这部分的知识所占的章节不是很多,学生和教师对于这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甚至有些教师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也不是很了解,更难驾驭这部分专业知识的讲授。而且,选修模块所涉及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对法学领域还有广泛深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备基本的法学理论,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法学教育思想。显然,现有的高中政治老师很难独自胜任这一课程,这就需要一方面不断加大对高中政治老师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和工作者走进学校课堂辅助教学。
(三)切实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党的十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尤其是对青少年,大力培育崇尚法治、维护法治权威的法治精神。我们学校可以通过以思想政治课堂为宣扬法治精神的主战场,充分开展法律辩论活动,开设法律讲坛,制作法律海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弘扬和宣传法治精神。
(四)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
由于法律本身严谨规范,内容又极其宽泛,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免枯燥晦涩,很难引起兴趣。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真实生动地案例取代生硬难懂的法条。我们要打破课堂的束缚,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审判、到派出所考察当地违法治安情况、到监狱聆听囚徒的忏悔告白,接受现实生活中最近距离的法制教育,真正的提高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高师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其学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未来的老师既要具备高尚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又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在长远层面上更要通过未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广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高师院校法制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健全法制宣传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能力,积极探索富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法制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
一、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院校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主要工作,并进入学校考核体系。宿迁高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学校联系社会公、检、法力量,用好社会法制教育资源,聘请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为学校法制校长,定期请驻地公安分局领导来校检查指导法制教育。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法制教育工作方案》,细致明确了各部门法制教育职责,形成了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
二、实施规范管理,形成学生守法习惯
法制教育成效要通过学生良好的遵守法纪习惯体现和实现,宿迁高师针对五年制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结构复杂,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将学生管理制度汇集,编印出《学生手册》下发至每个学生,各系各班分别开展了学习《学生手册》活动。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月、行为规范月和后勤保障服务月活动。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周、“两室文化”建设周、文明礼仪规范周加强高师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生会、校团委及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把贯彻学校制度与遵守法律法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严守校规校纪、严守社会法制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法律教学,增加学生法制学识
宿迁高师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增加法制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正规而系统的法制专项教育。
1.认真抓好法律课程教学与辅导。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成长和专业设置需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伦理常识》等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法制类课程的教学成效;专门制订并实施了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法律伴随我成长”专题作文竞赛。
2.组织学习单行法律文本。对五年制中前三年学生系统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单行法。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定期推出法制宣传专题、专刊和专栏,形成全体学生学法的良好局面。
3.积极开设各种法律知识讲座。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同志为同学们做交通安全专题报告,举行了“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为加强《消防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安全消防咨询服务部教员为同学们开设“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家长寄发《创建平安校园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宣传普及《禁止传销条例》,邀请市工商局经检支队支队长为同学们开设了《认识传销,抵制传销》知识讲座;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向学生及家长印发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警方提示》和《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学校女生较多的实际,邀请市公安局警官开设了《女子自我防范知识讲座》,开展了全校管制刀具清查活动,联系市公安局、工商局对周边的旅馆、网吧进行了清查和整顿。通过系统的法律教与学,促进学生知晓法律,自觉守法。
四、开展德育活动,营造普法良好氛围
宿迁高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德育活动中有机融入法制因素,做到两者统一谋划、统一实施。
1.加强生命教育。打架斗殴、自杀自残、暴力倾向等现象与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关联极大。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创建良好班集体,开展专题生命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空间,组织学生到社会最底层体验生活,到医院感受生命残缺的不幸,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人生宝贵、生命珍贵,教育学生学会调整心理,正确处理危机,增强抗挫折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每月一个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系列活动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诵读《弟子规》及书写《弟子规》毛笔、粉笔、硬笔三笔字比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知书达理、遵章守纪,促进校园和谐。
五、关爱特殊群体,消除法制教育盲区
高师院校学生素质不同,发展状况各异,有品学兼优学生、贫困生、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心理一时有障碍的学生,以及经常违纪的学生。对他们要注重教育公平,坚持思想教育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开展针对性帮助,做到爱生如子,耐心施教,积极引导,促进成长。
1.关注学困生成长。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或长期不理想的同学很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经常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学生。我校组织党员、入党积子、学干、团干、优秀团员对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结成学习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信心,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关注贫困生成长。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受到不良暗示,受到不公正看待,容易放弃学业,部分法纪观念较弱同学可能因攀比而偷盗。我校通过“奖、勤、减、免、补、缓”等综合措施,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帮助。我校每年评选并颁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达60余万元,每年资助学生达3000余人次,资助总金额达近500万元,组织师生对贫困生谈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