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

第1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于相似专业、相同学科间的教学资源,若是能够充分借鉴、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可以激励老师认真备课,提升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的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资源的知识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资源的软硬件设施共享、利用程度不高,一些教学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机会很少,很多新的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时不懂的借鉴、学习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对于教学知识的共享缺乏热情,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共享交流的程度和水平,使知识共享的层次长期在表面徘徊。

1 教学知识软硬件设施共享的意义

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主要载体是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教师通过综合使用软硬件设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特点及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将不同老师之间的教学方法、理念进行融合,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机制,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共享,还可以有效解决基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2 现阶段影响教学知识软硬件设施共享的因素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完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高校在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没有过多考虑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这就挫伤了教师对于教学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激励机制是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重要因素。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共享便能顺利进行;激励机制不完善,知识共享便难以开展。

3 激励机制的完善措施分析

物质激励还远远满足不了教师的需求,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利环境传播工作经验和方法、考察和培训、物质奖励对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软硬件设施和激励机制需要从组织结构、开放网络平台和有效的激励三个方面完善。

3.1 改革传统的垂直领导组织结构,设计扁平式的领导组织 传统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有比较多的层级,在管理效率方面比较低,由于过多的层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种组织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学校教学组织结构中,已经显得有些不适应。

信息网络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因此与此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如图2)。扁平式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有利于知识尽可能自然地流动,避免了知识的流失和信息的失真,更加民主与灵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创新人员及时正确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图2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资料显示,现代西方高校的学术组织结构一般按等级分为两层或三层。英国实行“校-学部-系”三层模式;美国也主要实行三级管理;德国高校形成了“高校-学系或研究所”两级组织结构;法国则早在1968年就取消了传统的“系”的设置,代之以两层教学科研模式。参考国外高校的组织结构,结合我国国情,我国高校在教学组织结构的改革中,应该大胆探索,逐步将组织结构精简,减少组织结构内部冗员,加强基层教师队伍的沟通协调,提高教育知识软硬件设施的共享层次。

3.2 构建开放的网络平台 高校教师的开放式网络管理有利于为知识共享提供平台,如教师知识库、教师媒体中心、教务办公网等。教师知识库、教师媒体中心是专为高校教师设计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汇聚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特长、教学经验心得,老师们可以在这里共同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听取别人的建议,弥补自身的不足,真正实现取长补短。将优秀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具有专科、本科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知识共享综合水平更高和年龄在20-30岁和50岁以上的教师知识共享综合水平更高,因此高校可以建立有利的环境,如知识共享小组、专项课题研究小组等,定期组织各种学习讲座,提高团队知识共享效率。

3.3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有效激励 ①目标愿景激励。目标愿景是每个人心中最真实最单纯的追求,学校教师要把实际的教学任务目标细化成个人的一种目标追求,通过对个人追求目标的设定,制定合理的阶段性任务。在这种目标愿景激励的影响下,教师可以感受到知识分享带来的收获,为了提高自己教学知识的科学性,教师会认真备课,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提高知识体系的丰富性,在知识分享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分享别人的经验。②层次分类激励。由于各个教师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兼顾不同的层面进行激励。出于公平的考虑和学术本位的原则,分层可以单纯地依据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知识贡献率的大小对他们进行层次分类,按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综合划分等级进行激励,尽量消除非学术因素在激励中的影响。以下层次分类激励方案可以参考。目前高校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个层级,而我们可以考虑在高校团队内部进行激励的时候小范围地应用甲+、甲-、乙+、乙-、丙+、丙-、丁+、丁-八个层次划分法。甲、乙、丙、丁分别对应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种职称,并且把每一种职称又按照科研能力的较强和较弱分为+和-。对于在高校知识共享中作出共享但是职称低的教师要降低要求,加大奖励力度。在高校团队中,尤其是理工科团队,青年教师是科研上的“弱势群体”,因而在制定知识共享激励制度时,在利益方面要向他们倾斜,否则,这部分群体的成长是非常困难的。在分层次激励时要注重高校教师的需求,加强物质激励,多种激励手段并用。总之对于高校团队的激励要使其教师感觉到动力,使团队的每个人得到应有的认可。③负强化激励。通俗来讲,其实负强化激励,就是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老师实施惩罚。在高校教师教学知识资源分享过程中,一些老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怕别的教师模仿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很狭隘、很自私的表现。不仅不利于学术的交流、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对于这种行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负强化激励的手段可以参考减降奖金和职务降级这两种模式。

第2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技校管理;激励理念;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36-01

一、激励理念在技校管理中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在技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很大的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技校学习毫无用处,进入技校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学校整天无所事事,不求上进, 再者,技校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仅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如上课之前不会预习功课,下课之后也不会温习学过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相对来说比较不理想。

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励理念是指,运用某种外部激励因素,激发人们做某事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精神动力,从而提高做某事的效率。在技校教学管理中,运用激励理念,加强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将学习视为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加强激励理念在技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激励目标明确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安排具体的实施步骤,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因此要想使激励理念在技校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激励的目标,即通过激励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然后再具体实施激励的措施。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在运用表扬与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及时且有针对性,如果不及时、对象广泛,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最近一段时间班级的学风不是很理想,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就会激起其余同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班级的学风。

(二)激励的具体措施要针对学生实施

技校管理最终是服务学生的,因此我们不管具体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学校的管理,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措施更是如此。因此在具体应用激励措施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与特点,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只对部分学生奖励与表扬,因此我们要以整体为大局,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激励措施。技校学生多数比较叛逆,如果激励措施不得当,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公平与公正,使大部分学生得到满足。此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激励学生,当学生进步时要给予表扬,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急于给予批评,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温和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效的改造错误,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给予他们鼓励,使他们更快的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激励的作用。

(三)掌握好激励的频率与程度

所谓激励频率是指激励次数多少问题,而激励强度则侧重激励量的大小。在技校管理中应用激励理念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激励的频率与强度。技校学生由于其特殊性,比如比较反叛,学习兴趣不高,自我控制力较差等。因此在应用激励理念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来具体实施。对一些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加大激励的频率与强度,只有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有动力完成某项任务。而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为提高效率,我们就应该适当减少激励的频率与强度,这样才会很好的保持激励的吸引力,不至于让学生对其产生免疫力。

(四)激励措施要及时并且准确

激励措施一定要及时,否则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某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少许进步时,我们要针对这少许进步及时给予其鼓励,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被慢慢调动起来,常此以往,就会渐渐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相反,如果学生进步得不到表扬与鼓励,他们就会慢慢消极下去,最终导致破罐子破摔。在运用激励措施时,我们尽管以表扬与鼓励为主,但是适当的批评也是很必要的,在进行批评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严格适度原则。

此外,在应用激励方法时,我们还要注意准确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事实要调查清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在具体应用激励措施时,我们还要灵活把握,注意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实施,即要有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比较爱面子,公开批评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私下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有的学生对于小的处罚往往不在乎,这时我们就应该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总之,在应用激励措施管理学生时,我们要因人而异,尤其是技校学生,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自尊心比较强,对其激励措施不恰当,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要注意他们各自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激励措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二克.浅谈激励方法在技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33).

第3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中,奖惩是手段,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的。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取得科研成果宜用奖励方法,不宜采用惩罚手段考核激励机制应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压力。建议对科研工作实行申报考核和奖励制度。考核激励机制应引导教师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多下功夫。在教师考核工作中,以人为本,构建积极长效的激励机削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激励机制是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规定的关于教师考核评价的目的、原则、内容、标准、办法、措施、作用以及实际运行、操作的方式方法等的总和。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鞭策和推动作用,这种激励机制只有科学合理,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和鼓励教师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办学水平的提升。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有其独特的特点,具有高智能性与工作创新性、需求高层次性与多样性,工作过程相互协作性与相对独立性等特征,笔者在充分认识其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关于合理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路。

1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激励内容不丰富.激励措施和手段单一

高校教师的高知识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高校知识分子云集,激励机制必须考虑他们的特点。知识分子虽然和常人一样需要物质的激励,但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不能忽视,对他们来讲,高层次需要多于低层次需要,精神需要多于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多于生活需要,即追求更多的是事业的成功和价值的实现。但是,基于此理论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激励措施也存在纰漏,有研究者指出,在职级的设定中,由于职级设定非常有限,比如只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当一位教师评上教授职称时,职称就不再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1.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有失公平

教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理应是第一位的,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上过分强调科研业绩,单纯以论文的数量、级别、科研项目数、获奖成果数、科研经费等指标作为最主要评价标准,导致教师在工作选择和处理上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不安心教学,致使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削弱。

1.3物质激励不足,待遇偏低

虽然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其他某些行业如金融机构、尖端技术等行业的收入水平相比,远远落后。因此,造成一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的流失,使原本就不多的“双师型”教师不断减少。

1.4竞争机制不健全分配机制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还在实行传统的工资分配体制,这种体制重视个人资质和工龄等,职称职务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对教学和科研质量的评价的合理体现。这样的分配制度平均主义严重,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干好干坏一个样,既抑制了人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积极性,也抑制了人们成为“双师型”教师、干好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2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

2.1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应以帮助教师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

人才培养主要靠教师,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依靠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所以,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应以帮助教师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奖惩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教师发展既是教师个人的高层次需要,又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所处的工作环境、所承担的责任、所感受的重大压力等,使他们对自尊、成就、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更为强烈。

2.2高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应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高校虽然与中、小学不一样,但它的基本使命还是教育人、培养人,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年来,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不足已成普遍现象,同时,教师又普遍感到压力很大、人很累,学生和学生家长却又意见很多。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考核竞争激励机制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向了科研,因为科研成果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任中的决定性作用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教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2.3高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应引导教师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多下功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等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知识、能力和素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三者协调发展。由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获取知识也很方便,所以,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应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不仅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而且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知识传授。许多高校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激励机制只是引导教师多争取研究课题和多上课,而没有引导教师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多下功夫。

3 以人为本,构建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

3.1丰富激励措施。采取权变激励策略

教师激励应克服激励内容设计不丰富、激励措施单一的弊病,努力构建丰富完备的激励措施体系。不仅坚持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物质激励,更因注重和发展感情激励、精神文化激励、条件支持激励和自我激励,发挥各激励措施的优势,并努力产生多种激励措施策略优化结合的最大合力。此外,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并不是任何措施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产生最大效力。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效能的因素有多种,但在不同情境中高校教师激励功能发挥的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3.2个性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

管理者对教师采取激励行动时,不仅要重视教师个体差异性,理应兼顾教师的全体性。教师激励考虑和满足个体需要固然重要,只有个体(教师)的目标实现,才能保证组织(学校)目标的完成。教师作为个体,必定有着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随着人们的工作经历、年龄增长、知识丰富和被满足的程度而随时发生变化。若激励不能考虑教师的个性需求,激励措施不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同时也应注意高校教师具有群体性,只有综合把握各类教师子群体特性和个体特征,将个性激励和群体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的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和社会目标。

3.3优化考核标准

任何一种激励机制都不能缺少量化标准,考核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激励的效果。针对高校人力资本考核标准不合理的情况,应当对其进行改善。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多考虑质量的问题,切忌片面强调数量,做到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考核尽量使考核指标科学化,使其能真实反应教师的工作绩效,让优质的劳动成果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使教师的真实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3.4以人为本。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

以人本管理为中心,就是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把教师心理需求的满足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当然,以人为本不足对人员的毫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笔者认为这是建立激励机制最有效的方式,是增强压力、激发活力的最有效途径。岗位聘任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竞争上岗、全员岗位聘任的机制下,所有教职工都处在一起跑线上,工作岗位由个人的学识、能力和业绩来决定的,这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感。既然是岗位竞争,必然会有优胜劣汰的结果,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潜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而起到优化师资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的作用。

3.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建立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评价体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考核;没有考核,竞争机制和全员聘任就失去基础。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有两个层次的评价构成:一是基础性评价,比如教学工作评价、岗位任期评价及其相应的考核。基础性评价是把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总结性评价,目的是督促教师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和履行岗位职责,二是绩效评价,通过鉴定教师工作的质量如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等,通过业绩考核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6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合理薪酬结构

第4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 激励 体育 教学

多数情况下,体育老师的教学理念往往是严格的训练与刻苦的练习,可是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忍受,积极性不高,而激励理论的运用则可以从相反的一面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一)激励理论的涵义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简称,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使得个体能够获得自信与满足感。激励理论主要方法是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适当刺激来使得自己的动机转化为心理动力,从而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最终获得满足的行为。

(二)影响激励理论的因素

第一,内部因素。所谓内部激励是指个体本身在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给予自己很大的信心与长处,从而能产生快乐的情感,以至于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此件事情。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激励因素则是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了对体育锻炼的信心,最终达到提高自己体育能力的目的。

第二,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主要是个体以外的群体对个体施加的一系列支持与激励,从而导致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心理上的认可,最后使得其工作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激励措施,施加在学生身上使得学生最终对于自己的体育学习有很大的信心。

二、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老师运用激励理论可以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因为在一个和谐友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才能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自然有所提高。所以老师为学生营造出的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变相地给学习一种激励,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彼此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尊重与鼓励学生

不同的学习对于体育学习的能力不一样,有的学生天生体质好,喜爱体育锻炼,而有的学生则觉得体育锻炼太辛苦,无法坚持。这个时候,老师的激励措施则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对待所有的学生对待公平与尊重上面。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仅要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与其表扬,更要关注那些本身体育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才能对自己有信心,最终发挥出体育学习的潜力,突破自我。

(三)赏罚分明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赏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而对犯错以及差的学生则进行相应惩罚,从而给差生一个激励与榜样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在无形中就成了学生的典范与学习的榜样,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还能激励差生去进步,而表现不佳的学生则有了目标与榜样,激励自己进步。

三、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优异受到老师表扬后,学生的内心会得到满足,随着而来的就是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该学生便会对这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动机,还能使得自己成为周边同学的榜样,还能同时带动身边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二)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激励机制下,学生之间能形成良性竞争,他们能够通过老师的适当激励而树立一个榜样意识,在榜样的带领下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得自己能够将目标明确化。同时,激励机制能带给学生一个相互竞争的态势,有了目标与榜样,大家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使得彼此之间学习氛围更浓。而且通过激励机制,老师采用表扬与批评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对方,从而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有利于增强师生情感

传统教学中老师都是高高在上教育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与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老师采用激励教学方法则可使得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变得更加利于学生接受与采纳,无形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使得师生间情感有所增强。

四、结束语

激励主要是通过对个体施加刺激从而激发个体对某事物的信心与兴趣。用在体验运动中其主导因素主要包含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激励,而外在因素则是老师对学生施加的激励作用。体育老师将激励措施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要对学生尊重与鼓励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要给予最基本的尊重;最后是对学生赏罚分明,制定明确的赏罚标准来规范学生。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能有利于学生的团结精神,最后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淑芳.激励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03:297.

第5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管理人员运用会计信息完成受托责任和进行经济决策,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现实,高校需审时度势,改革会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

(一)文献回顾以往的文献大量集中于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教学的冲击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文献认为应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余伦芳(2000)指出应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解决教学方法雷同的问题;郭艳龙(2005)提出虽然案例教学有助于改变以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但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同时需注意案例教学的负面作用,他还指出采用历史学和法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叶映红(2009)总结广西高校的会计教学发现存在三个普遍问题:授其然不释其所以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截然分离;忽略应用相关知识。该总结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学生素质培养上,文献强调了会计教学中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同时应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指出在会计教学中提高MBA专业素质上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照搬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另一极端认为MBA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教授阅读报表;也有文献通过理论论述或问卷调查方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诚信教育问题(邱吉福和高绍福,2005;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李名威、张玲和刘梦岩(2009)则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心向诱导教学法、搭建支架教学法以及实践体验教学法等会计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会计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会计职业能力。

在外界环境变化对会计教学冲击方面,近期的文献主要讨论了新准则的影响。刘永泽和孙光国(2008)解读了新准则体系,从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会计教学观念的更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孙浩(2009)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专业教师、学生专业应变能力的培养,二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他从改进现行教学方法、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等院校提高会计教学效果,既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求创新,又需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适应经济环境需求,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效对接。总结上述文献,笔者发现:近十年(文献自2000年~2009年)间,调查性研究或总结性研究的会计教学问题大致雷同,改进建议亦基本类似,普遍性问题仍存在;在研究视角上,上述文献的调查对象为在校生(余伦芳,2000;祝素月,2008;强锦和郭桂花,2009等),对教师未做专题性调研。

(二)研究问题根据文献回顾,结合教学实践,在问题及建议两者明确的条件下,为什么类似的会计教学问题仍存在?是否其他因素导致了症结所在?本文以高校会计学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研究认为:一方面,在高校教师晋升中,特别在职称评定上,与科研相对比,教学考核难于量化,很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这一激励因素是高校教师在会计教学上重科研、轻教学的主要原因,使得高校会计教学问题长期存在,改进措施很难落实。

二、高校会计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根据文献总结和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针对我校会计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教学调查共回收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占回收问卷总量的95%。36份问卷回答了选择题,23份(近2/3)问卷回答了问答题,13份(1/3)问卷未回答问答题。以下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和激励机制三个视角展开分析:

(一)教师素质从提高教师素质寻求提高教学效果是本问卷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问卷主要从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教师工作状态和提高教师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教师整体素质与师德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教师整体素质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整体素质高,18份问卷回答整体素质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超过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在教师师德方面,15份问卷回答我院教师师德高,17份问卷回答师德一般,根据这一结果,近90%的教师认为我院教师师德状况较好。综合上述结果,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我院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师德素质较好。

(2)教师工作状态与原因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工作状态方面,13份问卷(1/3强)回答目前工作状态好,23份问卷(近2/3)回答目前工作状态一般;在工作动力方面,23份问卷(近2/3)选择了教学热情和动力来源于做人原则;在目前状态的原因方面,20份问卷(近6成)选择学校的激励制度使教学不受重视,7份问卷(近2成)归因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没有兴趣,另有9份问卷选择了其他原因。综合上述结果,当前造成教师教学工作状态不准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激励制度存在偏差,使得教学不受重视。

(3)提高教师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超过2,3)回答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科研型大学,我校重视应用性,针对新进教师实务知识相对缺乏的特点,问卷中设计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途径为去产学研基地(或实务界)锻炼,21份问卷(近6成)表示认同,13份问卷(超过l,3)表示应该视个人情况而定。有1份问卷特别补充指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缺的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综合上述结果,在师资队伍中,需要学术大师和专业带头人,同时,专业技术骨干的作用不可或缺,提高素质同时也离不开创新型团队的建设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素质教师如何评判转型过程的高校学生素质是本问卷的另一重要内容。笔者从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学生素质构成和提高学生素质途径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1)学生诚信素质与专业素质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学生诚信素质方面,2q份问卷(近8成)回答肯定学生的诚信素质,6份问卷(1,6)回答学生诚信素质一般,1份问卷回答学生诚信素质差;学生专业素质方面,8份问卷(22%)回答专业能力高,27份问卷(3,4)回答我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一般,还有1份问卷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差。综合上述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诚信素质,但专业能力尚待提高。

(2)学生素质构成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学生素质5个方面的选项: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研究素质,题干设计为单选题,本意是找出最需要的一个(单项选择),实际选择时,调查对象还是进行了多选,这也说明了一个普遍现象,目前提高学生素质是综合性问题。

(3)提高学生素质途径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教师回答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自我约束力,人格培养,指引人生方向;大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能力;大学生教授方法论,中小学教授知识。综合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高校教师会计教学需加强引导,进行方法论训练,学生自身需提高自学能力,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激励机制问卷从教学重要程度、薪酬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和教学标准工作量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I]教学重视程度调查。根据36份谪查问卷的数据统计,17份问卷回答我院对教学足够重视,15份问卷回答不够重视,3份问卷回答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有l份问卷认为很不重视。通过上述结果,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有人认为很不重视,这说明需加大教学重视程度。

(2)薪酬分配机制调查。根据3鲋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激励程度上,11份问卷回答我院目前分配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聪明才智,24份问卷回答目前的分配机制一般,有1份问卷未做回答;提高激励措施上,一方面问卷回答认为需要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实行量化管理,提高课酬;另一方面在晋升职称问题上回答目前只考虑科研的现象突出,应考虑教学因素。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发现激励机制上的不完善是造成会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3)教学管理问题调查。该问题在问卷中为多项选择题,同时列举了6项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清晰;教学管理决策不科学不透明;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效率较低;教学资源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所有样本均对6个问题进行了选择,说明这6个问题在教学管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量份问卷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合理,工作量计算不合理。专业课大班化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挫败师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另一份补充内容为"32作量标准不合理,专业课(主干课)教学小班化”,两份补充意见均强调了量化教学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

(4)教学标准工作量调查。根据3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26份问卷(70%以上)回答目前的标准工作量太多,7份问卷回答正常,1份问卷未作回答,还有2份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一份补充内容为“不合理”,另一份补充内容为“不能简单地讲,因为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不合理,比如学年论文1个学时,而上2节大班课就3.6个课时”。这两份问卷的补充内容与教学管理问题的补充有异曲同工之妙。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到基本结论:教学工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晋升职称和课酬分配等问题上未受到公平待遇,教学标准工作量不尽合理,教学管理效率不高,使得目前的分配机制影响了教师积极性。

三、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等原因之外,尚需从激励机制层面上创新,改进会计教学效果。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管理层需制定重视教学的措施,加强制度引导高校会计学教师的素质比较高,重视教学的措施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校需要在管理制度上提高教学激励,如晋升职称过程中加强对教学的考核;另一方面,制定措施鼓励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改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况;此外,也要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总结凝练科研问题,形成科研成果,形成教研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教师需增加非会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高校会计教师不仅需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也需丰富非会计专业知识,特别在国际趋同大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交叉运用法律、税收和财务等诸多学科知识,如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询问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问题,为什么“先进”的工具,会变为金融危机的“原罪”呢。回答类似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对金融工具、资产定价等财务理论耳熟能详,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6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改善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通过多年对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个理想的成绩的。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威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二、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注重激励性教育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而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新课标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必然趋势。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目标导向性的激励性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课节目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和明确教学目的、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2.制定中长期目标,建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制定期中或期末的成绩目标,可把一个你认为各方面都值得你重视楷模、时刻激励自己的榜样形象作为行动的动力和方向,将头脑中的榜样形象具体化,形象越清晰,榜样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

2、注重有效利用历史影视资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最求有效性成为考察教学效果的形式之一。有效教学即“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高中历史课程越来越提倡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影视资料,优秀的影视资料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历史,甚至能够还原历史场景,学生通过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宏伟壮阔的历史画面、曲折细腻得历史情节直接触摸历史,走进历史,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教学。利用影视资料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可以在短短的两三分钟之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改造,使其符合高中生的心里特征,并且加以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使历史只是由高深变得浅显,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逐步发展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3、注重学习组织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讨论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理论上讲,讨论学习相对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学习方法,是对传统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与广中的有效补充。但是,在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存在讨论形式单一的问题。长时间以来,分组模式固定、分组成员固定、讨论形式固定.造成学生对问题探讨的热情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因此,在组织模式的设计中,形式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三种实用的组织教学形式。

整合法。学生们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独立的思考,说说每个人自己的看法观点,再一起将这些观点整合起来,形成小组一致的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到每个人都围绕问题进行了思考。

补充法。补充法可以针对一些错综复杂的难点问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依次让其他成员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补充完善,逐渐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而对知识本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提问法。当然,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学习中,传统的提问法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不过,提问时可以丰富提问的形式,变老师向学生提问的传统模式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甚至是学生设计问题向老师提问等。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培养他们的思维模式,由单纯的接受与回答变为主动的提问探寻。

参考文献

[1]吴志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界2012(2)

[2]李晓梅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0(41)

[3]王锋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1(5)

[4]崔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外阅读:中下2012(6)

[5]赵麦浪论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6]张晓利浅谈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1(3)

[7]谭汝珍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

第7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护生轮转到烧伤科实习,首先要求每位带教老师必须熟悉理解和掌握徐荣祥主编的《中国烧伤创疡学》和《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教材内容及意义,制定出带教计划,做出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导向(见表1)。单元学习法是一个学习“软件”包,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包括常见的各种烧伤,仪器,评估方法,图表流程,烧伤科具体的治疗方案,护理方法及介绍再生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等。

学习时间可灵活选择,白班、夜班均可实施。烧伤科每位护士都是带教老师,有一主管护师负责管理。带教老师负责解答有关学习单元的各种问题,并亲手指导教学,护生们通过实践临床护理技术、观看教学录像、阅读相关文章,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学习效果通过科间实习和效果反馈、理论测试、现场操作考核、整体素质调查等措施综合分析做出评价。

二、教学法评价,提高再生医学临床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不仅有“鉴定”和“改进”作用,还有“导向”和“激励”功能[2]。良好的教学评价可引导和激励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评价集中表现在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临床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临床实施能力之一,是一种完成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如在整体护理中,进行护理计划练习,《外科护理学》课本中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部分是按照疾病护理顺序逐条组织的,我们要求护生制定护理计划时,按照标准护理计划格式,以徐荣祥主编的《中国烧伤创疡学》和《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为理论依据,结合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护理特点,针对烧伤护理个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每个护理诊断/问题对应相应护理措施。

第8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困惑;调整全力推进;实现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0-02

在探索与曲折中成长起来的我校自主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课改模式由“三环节导学式”(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向“自主学习课”和“反馈展示课”有机统一发展,课改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课改实践由打造“两个关键”(小组建设、学案编写)到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我校课改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是一棵幼小的树苗,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精心呵护,积极反思,创新思路,全力推进,它就一定能发展成一棵参天大树,撑起一片蓝天,最终实现由自主课堂向高效课堂的发展。

一、积极反思,寻找困惑

一是学案编写上。学案编写花费时间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导学作用和分层编写有待加强。如何整合教材,发挥学案导学、导思的作用,如何编写学案才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二是在课堂操作上。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较弱,对主导和主体“度”的把握不够灵活;检测目标达成的措施单一,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长效机制;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齐全,把模式当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落实;学生参与展示、点拨和质疑的面过小,有效性不够,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尤其缺乏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三是在小组作用发挥上。小组培训的及时化和有效性不够,考核评价难度大,小组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缺乏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措施,培训内容上很难以知识为载体培训方法、思路。大班背景下很难以学科为单位重组小组,上课很难按学科实行流动管理。四是在高三复习课上。如何以学案为载体,改变复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复习的效率,还有待研究和探讨;按大单元二次开发和整合教材不够,教材难度与考试难度、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如何科学处理有待研究。总之,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实现自主和高效的有机统一,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质量?如何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共同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如何构建长效化的评价激励机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长盛不衰?

二、调整思路,竭力解惑

一是要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两个自主”。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必须把握好方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自主课堂也不是自由发展,要把握好“主体”和“助推”的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该讲的必须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能讲,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驾驭自主管理和自主课堂的能力。要把教师自主学习、备课组互研、年级例会交流和学校层面上的集中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要结合班级或学科实际,立足班情、学情,关注学生的状态,狠抓落实,增强实效。班主任要帮助班级不同学生,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近期计划和长远目标,并付诸实施;在强化班组会的基础上,落实全育人导师制,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分配一定的学生负责培训习惯、培优补差、思想疏导、强化落实等;在实行不同层次班级编写不同学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同一学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目标分层、知识分层、任务分层、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落实等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并在课堂操作上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扎实把效果检测落实到处;在小组建设上尝试按学科实行动态管理,在文理分班上同一类型班级尝试按薄弱学科分班。四是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考核的力度,实行“小组、班组、备课组”一绳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任课教师的课堂即时性评价、班主任的周日班会课反思总结性评价、班级月综合评价和年级学期评价激励落实到位。五是立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能力、拓展学科思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三、明确方向,全力推进

第9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1.激励的含义及其作用

激励(Motivation)一词是外来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所谓激励是指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利用某些事务对于人的吸引力,调动人们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过程。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加里。斯但纳博士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得到相应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一个好的激励措施,必须包括四大要素,即:⑴明确的激励目的;⑵正确的实施路径;⑶得力的操作方法;⑷与激励措施相配套的、保障激励计划顺利实施的其它必备条件。激励目的不能简单地草率制定,而是要根据激励措施实施后能够产生的作用,确定综合性激励目的。综合性激励目的能够避免激励方案导致不希望的结果发生,以及出现相反的激励效果。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实施激励能起到激发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作用。

2.现行大学教育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降低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大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初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多课平时来听课的学生很少,绝大部分学生把希望寄托在老师最后指定考点或考试范围。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刻板、单调和缺乏对学生产生良好激励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本学科前沿的探索,只是一味地津津乐道地灌输书本知识。这样的高等教育观念缺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违于教育的使命(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③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社会交际活动,而不想学习。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教师上课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此外,转变教育观念,以及确立新的评价标准(如笔者提出和实施的免考制),从更大的层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保证和促进的作用。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真诚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3.大学教育中实施激励的可行方式

激励能使“成功者”继续努力保持成功,鼓励“失败者”再作努力争取成功。学生学习动力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将能得到激活和巩固。在大学教育中采用激励,能使学生的智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实施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式:

(1)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利用激励环境进行激励。人是环境的产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你真了不起!”“你真不简单!”“看,我们的学生多伟大!”;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也可以对学生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采用积极的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一个人的目标一经确定,他/她就会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大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利用期望激励的能动作用对学生进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5)对学生实施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对情感敏感并渴望得到情感,特别是真情或友情。在教育学生时,要抓住时机,巧妙激励学生。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6)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来进行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比尔盖茨在事业上的创新成就来激励学生,还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7)倡导诚信激励。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诚信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教育学生在学习、考试、交往、择业等方面讲究诚信。因为科学创新靠的是一丝不苟的探索和研究,任何虚假和投机取巧都不利于科学研究。

(8)用爱心来激励学生。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绝大多数远离父母,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自然减少了,他们更渴望在学校得到更多的爱。如果能得到更多的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就能在学习和科研中创造奇迹。

(9)合理利用归属激励。每个远离父母的大学生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能感受到在集体中有地位,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加倍努力。要善于通过这种形式,把每一位大学生拉进集体之中,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地位,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0)充分利用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才能有所提高。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寻找优势,确立新的标准,明确努力方向,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11)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激励。挫折具有强大的激励力量,能促人猛醒、催人奋进,很多时候甚至比正面的激励力量更大。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在父母身边受到过分呵护,当代大学生的受挫能力普遍较差。这些年来见诸报端的大学生、研究生跳楼自杀或者杀害他人之类事件时有发生,这与缺乏忍耐挫折的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势在必行,责任重大。

4.激励教育的保证措施

⑴进行激励教育改革,改革现行的考核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固然能激励其学习积极性,但如果生动活泼的学习之后,是艰苦而枯燥的考核,恐怕其学习积极性还是不能持久。

⑵不断解决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问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起主导作用。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的。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内驱力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师生共同营造激励的人际环境,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激励作用下充分发挥潜能和创新能力。

⑶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课堂教学中应不断运用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⑷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激励保障制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检查督促激励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奖惩。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激励。对教师在教改中的成果,精神上要给予肯定、鼓励,物质上要给予奖励。

⑸配套实施激励研究的科研机制。各教研室要根据开设的课程,多搜集和研究激励教育的资料及激励教育新的研究动向,寻求激励的最佳方法,使激励的能动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