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第1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材料

*****镇中心小学距县城**公里,是一所典型农村小学,学校在校生***人,专任教师**人,现全镇有一所小学,学生居住分散,离家较远,加之多数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农忙季节,留守老人,放学后不能按时接孩子、学生回家后也无力辅导学生,为满足家长实际需求,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8〕95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教〔2019〕11号)和《成都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成教函〔2019〕17号)规定以及《简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切实地解决了学生课后时间无所事事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家长、学生一致好评。

一、调研讨论,保证课后服务高效进行

学校多次召开教师、家长专门会议,进行广泛的调研、讨论,吸收家长意见建议,围绕课后服务怎么搞?时间多长?辅导课程如何设计?怎样收费?延时后家长接送途中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服务项目内容,完善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关制度。学校课后服务总体按照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

二、完善管理制度,保障课后服务效果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课后服务课程表、未参与课后服务学生的接送办法等一系列方案措施。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课后服务协议书》等,充分征求了家长意见,并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校签订协议,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作业批改、集体教研、备课的同时,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参与辅导管理。

三、设置服务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一般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缓解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升级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及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年级界限,成立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类,机器人类等5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独具特色的课程,并邀请外校美术、舞蹈专业教师予以辅导,以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四、展示辅导成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学校定期开展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汇报,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汇报演出,推荐对口的活动,如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校歌歌咏”比赛;青少年科普活动;篮球、乒乓球、田径体育比赛;学校德育处还定期开展跳绳比赛、诗歌朗诵会、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搭建了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特色成长,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严格课堂管理,保证课后服务落实

在课后服务的管理上,学校制定了专项的考核制度,从

辅导教师工作纪律,服务质量上进行全方位考核,每节课后服务都有学校领导巡查,主要考核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是否填写辅导记录等,辅导教师现场签字。在总体考核上,学校给予了辅导考核占50%,汇报成果30%,家长满意度20%。

六、完善经费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严格按照上级标准执行,本着现服务后收费,为切实规范我校课后服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制定了《涌泉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使用办法》,《办法》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课后服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水费、电费支出,约占本校课后服务总收入的5%;第二板块:税费约占5%;第三板块: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等,约占5%;第四板块:直接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补助和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劳务补助支出,占85%。详细明确了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劳务补助标准,按照参与课时、服务质量效果、家长评价进行综合考核确定。

七、积极探索,升级课后服务模式

我校课后服务坚持了课后服务的“社团化”和课程的“特色化”的原则,使课后服务真正实现了“三不”承诺——“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的课后生活增添了靓丽色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受到了家长的一直好评,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5%左右。我们将积极探索,如在传承经典文化,开展好“创新”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德育工作内涵上,下功夫,形成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第2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

1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

1.1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既可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由、自主地学习。

1.2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一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孕育、萌芽、形成于中外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之中。国内外学者围绕有效教学开展的研究很多,但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如何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根据相关文献,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适当的教学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和结果双方面的有效作用,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1.3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成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它所依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念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以数字化教学形态呈现的高职课堂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结合网络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依靠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校兴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

2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1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责任感

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要及时更新知识,根据行业发展、就业趋势、岗位需求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无论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还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都要求高职教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习形式多样化。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保持积极性和责任感,保持对学生的重视,对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视,对教学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使教学真正有效。

2.2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情感要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和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反过来作用于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更精心的准备教学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此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3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

混合式教学离不开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又要有质量,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对关键的知识点,抽象的、复杂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能,要采用形象、直观、可视等方法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懂,易于理解和掌握

2.4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效果,也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与线上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应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线上学习的重复照搬,而应该是深层化、具体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展示汇报等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3.1目标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有目标,不仅每个教学单元要有目标,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要有目标,而且要把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导向,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顺利有效地进行。

3.2评价性原则

要想落实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表现、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就是评价性原则问题。混合式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依靠教师做好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可、自我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3情感性原则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多样化,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种交流工具开展教学交流,避免了学生因面对面害羞而不敢与老师交流的情况。师生通过论坛、话题讨论等板块活动增进来感情,活跃了气氛。作为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学习、理解,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会去接受、信任、接纳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学会尊重、宽容与理解学生;学生也更加信任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4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基础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4.1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目标设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图文混排的操作;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internet工具。(2)能力目标。具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解决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中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服务学习、生活、工作的习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1)案例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边实践、边做、边学,老师针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做相应的引导和咨询,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任务分解、教—学—做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一小组制定方案完成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门的求知欲望。(3)综合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重点和难点,进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综合运用“优慕课”APP、微课、视频、教学动画、教学资源库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4.3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有效实施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自学、讨论、作业和测验等环节,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步骤和要求完成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观看,完成自学测验或作业。教师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情况,对测验或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做好线下课堂教学准备。(2)课上学习。线下课堂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巩固和提升,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课上学习分为线上学习反馈,课堂任务创设、任务实施和评价提升四个部分。教师根据线上学习中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带领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汇总提炼,确定课堂实施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进行巡查和答疑。实施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汇报,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点评和和总结。(3)课后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更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相结合,因此课后的能力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布置课后任务,通过任务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师生通过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进行实施方案的探讨,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4.4课程有效教学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知识点都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课程理论知识由网络教学平台自动评分,学生的实践作品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得出综合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出勤、课前预习、线上学习活跃度、测验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和反馈学情,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便捷和高效。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讲授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线上、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过程的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提高师生教学满意度,这对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实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第3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typical working tasks and vocational skills,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teaching model are summarized through educational practices.

Key words project 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practices

0 引言

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使学生能走进课堂学有所成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与实践的课题。路海萍教授指出,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徐国庆教授对项目课程的内涵、本质和开发与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洪霄等、于正永等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甄久军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教学应用与实践。高玉萍教授对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充分探讨。虽然对项目化课程教学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对于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并没有形成标准的设计模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1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装卸搬运机械”是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港口装卸搬运机械的构造与维修保养方法,能对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检查与排除。

课程的具体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装卸搬运机械结构、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根据岗位工作规范,对车辆的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胎平衡及定位等进行正确的检测与调整,能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拆装,能对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排除。知识目标:了解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和用途,理解车辆各部分的结构,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具有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负责任的工作习惯;节约并保护环境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课程目标要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现。项目化教学的项目应该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提炼出来,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港口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和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港口机械的维修与保养,结合《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本课程设计五个教学情境和12个具体教学项目,具体内容见表1。在设计教学项目时,依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对港口常见的维修保养工作进行项目化设计,同时要兼顾项目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项目难度由浅入深的顺序要求。港口装卸搬运机械的维修保养重点是针对叉车、装载机、牵引车,这三种车辆涵盖了典型的装卸搬运机械结构,能满足岗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在项目设计中先进行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维修与保养学习,在熟悉了传动系的一般组成和维修保养方法后再进行难度较高的动力传动系维修与保养学习,然后依次学习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维修与保养学习,以此保证项目难度由浅入深的进行。

2 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评价考核体系具有诊断、导向、激励、促进教学的功能。本课程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知识性考核两部分,比例各占50%。

过程性考核由12个工作项目的评价结果形成。每一个工作项目在学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由于项目实施时操作人员不能过多,所以必须分几个小组进行操作,每个小组6人左右比较合适。每一个项目的评价结果由四部分组成,小组互评占20%,小组自评占20%,由教师选定的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其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30%。

最终由此四部分成绩按比例形成项目评价成绩。过程性考核的成绩由下面公式形成:

过程性考核成绩 = (项目1成绩+项目2成绩+……+项目12成绩)/12

知识性考核由期末考试形成,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是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

3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情境设计及任务布置、资料搜集与任务分析、工作方案确定与实施、总结与结果分析、评价与要求等几个环节。

下面以“学习情境三”中的“四轮定位检测及调整”项目为例进行详细阐述,项目课时为4学时180分钟。

3.1 情境设计及任务布置

本环节中重点是使教学设计按照企业的维修案例进行,以真实的维修保养过程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工作体验。本项目设计的工作情境:维修站工作人员接待顾客时驾驶人员反映车辆行驶中跑偏,车身有较明显抖动,问题应如何解决?根据此工作情境下发任务工单,任务工单见表2。该环节用时5分钟。

3.2 资料搜集与任务分析

本环节中学生根据任务工单,查找资料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商讨出初步方案,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难题先互相讨论解决,指导教师可以进行相应指导。这一环节中重点是对工作任务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学习材料包括指导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相应的网络资源。本项目中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包括:车辆四轮定位的项目、定义及原理教学课件;胎压表及四轮定位仪的使用说明书。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设计出工作方案。这一环节关键是同组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安排,合理安排可以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及质量,决定了后续方案实施是否能快速准确。该环节用时30分钟。

3.3 工作方案确定与实施

本环节重点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和网络资源,按照企业维修保养工艺组织确定最终的工作方案,并且小组成员要进行相应的分工,如由谁实施具体操作,谁进行结果记录,谁进行安全检查等。本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越丰富,学生设计的工作方案就越合理,这对指导教师的实践经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对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进行熟练正确的操作并且符合企业工作流程和规范,这样设计的教学项目才是合理的。本项目中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最终实施方案,由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实施并将具体工作过程记录在任务工单上。该环节用时120分钟。

本项目的实施步骤包括四个具体任务:轮胎胎压的检测与调整、夹具和传感器的安装及调整、四轮定位检测、定位参数调整。在任务实施时每个小组按照工作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将实施过程及操作要点、注意事项详细记录在任务工单上,作为项目分数的重要参考。

在任务一中,小组成员要学会胎压的测量方法、胎压的标准范围、轮胎充气及放气方法,学会使用胎压表和加气泵。在任务二中要学会夹具和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以及利用四轮定位仪在选定车型后进行偏心补偿和传感器调水平的操作方法。在任务三中学会四轮定位检测的流程,包括安装刹车锁、固定方向盘、具体的检测过程等,记录下所测参数数值。在任务四中要学会怎样判断各参数数值的正确范围、各参数的具体含义及调整方法,并能根据四轮定位检测结果对车辆的四轮定位参数进行正确调整。

工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密切配合、相互提醒,确保工作过程正确、有序。指导教师进行相关指导,重点是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

工作结束后按照5S要求(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工作现场清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3.4 总结与结果分析

本环节是对教学项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重点是对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最终产品(或结果)进行检验,一是检验工作的工艺流程是否规范合理,一是最终获得的产品(或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本项目是对最终四轮定位数据进行分析,由指导教师进行验证,结合工作过程的记录数据检验工作过程是否正确。小组成员对实施过程进行认真总结,记录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收获,形成最终的最优化工作方案。该环节用时15分钟。

3.5 评价与要求

本环节对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非常重要,良好的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同时能公正合理的形成教学评价。本项目采用的方法是:由小组成员对工作过程和调整结果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对该组的工作表现根据评价表进行小组互评,小组成员进行自评,评价小组和指导教师分别进行评价,最终按比例形成项目成绩。

评价介绍后指导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巩固项目学习成果,拓展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本项目课后任务包括四轮定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四轮定位、四轮定位主要参数的含义及作用,按先会后懂原则巩固理论知识。该环节用时10分钟。

4 项目化教学总结

第4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一、引言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依赖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主要内容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那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相吻合,这样的毕业生才可以尽快上岗,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达到零距离。因此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与管理在职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过程中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教具有限,只能部分学生参与操作,其他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笔者尝试并探索结合五星级酒店管理标准将管理学中PDCA管理循环运用到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中餐服务》实训课教学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学者戴明首先提出的,又被称为“戴明环”(如图1所示)。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管理过程。通过不断的教学计划、实践、改进、反思、再实践,PDCA管理循环应用于专业实训课教学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实训课的课教学质量。以《中餐服务》实训课程为例,笔者将循环管理这样运用:

二、计划阶段(Plan)

(一)制定教学计划

教案的制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实训课,在课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针对每一堂课内容,备好教学计划。教师需注重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计划的准备必须考虑专业课堂教学的程序,准备教学过程问题执行、检查和处理预案,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地位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针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训课设施设备有限的情况,必须充分做好分配计划,尤其是小组分配和分工及教具准备,需要提前准备,在实训课上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每一位学生能动手参与操作,保证学生达到实践训练专业技能的目的。

教具准备计划是中餐服务课程中重点内容之一。以笔者所带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班为例,每班约四十多名学生,在中餐宴会摆台实训课上,实训室的中餐台可摆放六张,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外,如何安排和管理好学生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必须根据设备条件提前作好计划,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约7~8名学生,选出操作较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以便在操作n上协助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和促进操作顺利进行,这样有分工,有合作,也有监督,有利于课堂管理。

(二)制定学习计划

仅仅是老师有计划,学生如果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地学习是盲目而没有效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第一次上课就将一学期要学的内容大纲告知学生们,每次课后通知学生们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对自己每一次课上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提前认识和了解,需要达到怎样的操作水平等作详尽计划,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执行阶段(Do):执行课堂教学计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

再好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每一堂课来实施和检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充实的一课”,才能保障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一次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使授课质量达最佳效果,教学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只有将教学计划切实地在课堂上实施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实践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先派一名小组长。课上笔者与学生们共同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后,引出新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示范中餐服务实训标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和细节问题,然后由小组长负责安排成员轮流操作。如中餐宴会服务中,斟倒酒水的服务操作练习,笔者会在课前安排小组准备好相关物品,按宴会标准要求,每围台十个位,每个小组准备十个位的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足够十人位的酒水,小组长可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四人操作练习,四人协助准备工作,操作完成后,再交换训练。

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集中在操作室统一学习斟酒的基本知识,如宴会开餐前酒水、酒杯、酒具的准备,复习酒水的基本知识,再操作示范并讲解操作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握酒瓶的方法、斟酒水时手的动作,斟酒的份量,行进过程中步伐的移动,等等。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小组长协助老师安排和督促学生的操作,轮流练习。每位学生操作完成后需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再对操作者进行评讲,并通过教师在课前准备的《项目操作评分表》进行打分,最后教师再作总结性的点评,这样每位学生操作完成后都有评价、互相评价,最后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将评分表统一汇总,评出小组中操作最好的成员,在四个小组中进行竞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达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检查阶段(Check):对学生操作细节及效果的检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专业实训课堂上要重视对每一位学生操作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包括对学生操作结果的点评和过程细节的点评。对学生操作效果的检查,笔者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来完成:首先操作过程完成后,自己对操作过程自我评价,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由学生们进行互评;第三,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第四,自己再观察别人操作中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每一个环节都尽力做到全员参与。

仅仅是课上的评价还不够,课后需要反思。笔者按照课堂要求设计了操作报告,人手一册,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上操作课后,认真填写《专业课操作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准备工作、操作标准和要求、自我评价及改进措施、同学互评及老师点评。课后完成《专业课操作报告》可以再次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巧方法,并找到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和思考改进的方法。教师认真检查操作报告,对于学生操作时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的方面提出建议,多鼓励学生。操作报告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也会写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处理阶段(Action):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改进

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改进是处理阶段的重要环节。如有的学生在斟酒操作过程中,手势不对,需要立即指出并反复操作训练直到正确为止。一节课完成后,笔者会总结整堂课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在下次课堂实践操作中强调注意,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同时进行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下次课应该如何改进?如斟酒水时,学生斟完一杯酒水后,在抬起瓶口时不够果断及手势不对,往往将酒水留在瓶口,笔者必须在下一次课上专门强调这个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职业标准为止。这又涉及到下一次课如何做计划了。PDCA管理循环又是新的开始了。

第5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一、基本理念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配合导学案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借鉴五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导、预、探、练、测”。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把作业权还给学生,师生都减负,要求各年级段不超过10分钟的作业时间。教师批改一般执行一、二年级当堂批改,三、四、五年级当堂做完。

三、操作流程

(一)连片教研促集体备课:

每两周乡镇小片区内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成员带着自己的先周备课参加片区内组织的集体备课,同级部同学科的老师根据自己备课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观点,设计思路和方法等。特别是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要作充分、全面的估计。备课组成员之间互评教案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预设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同时确定好授课人员。

(二)每月进行一次全镇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备课组成员由一人执教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进行磨课),其他人听课,在整个听课过程中,看老师如何突破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及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集体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是否得以体现。课后授课教师先谈课堂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思路。然后小组成员评课,针对课堂的方方面面表达真实的想法,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目的一是集体备课中注意的问题是否避免,重难点的突破方式运用是否到位,是否关注了学生?二是从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上课时,哪些是成功的地方,我要与人共享;哪些是失败的地方,我该如何改进。在这种“讨论—上课—反思评价”中,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摩、学习机会,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指导督促。每次集体备课时间,教研室人员分工到各备课组去指导,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展示课和评课反思活动,与大家同磨同研。每个片区的活动情况每月总结一次,若遇上大型教研活动,被推出的优质课酌情奖励。全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讨,集中群体智慧,扬长避短,教研室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特长,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五、措施保障

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一)各单位要成立由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成员及语、数、外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二)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校公开课、推门听课、连片教研、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三)形成“实践、反思、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学习效率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借鉴其他乡镇教学联合体的经验、依靠区教研室提供的导学练案,确实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并形成自有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使我镇课堂教学改革更进一步。

第6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本学期来,我们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委、镇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倡导“规范办学、提高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校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全体师生弘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学校工作沿着科学轨道持续稳步前进。如下是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简单汇报。

一、学校管理规范化

本学期,我校本着“科学规范、求真务实、服务引导”的管理原则和“激发活力、人尽其才、和谐高效”的管理目标,实施了一系列加强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首先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我校本着“立足实际,遵循科学性,增强实效性,激发积极性”的原则,对原来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补充和完善。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和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各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步入了良性轨道。

其次是加大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力度。通过业务会、反馈会、考试分析会、听课座谈等多种渠道,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再次是强调团结协作、和谐发展。学校由管理制度和量化方案的完善入手,大力推进人文管理,创设教育教学的和谐氛围。例如:我们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实施教职工考勤制度、轮值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在总结评比中,我们突出帮助落后和激励先进,以焕发教师热爱教育,奉献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常规教学各环节落实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学校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将狠抓教学各环节管理作为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具体做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明确工作要求。教导处对常规教学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明确提出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反馈测试、作业布置与批改等的具体要求,还有工作计划、试卷分析、教学业务总结内容结构的要求,对新教师学习提高的要求,还有对听课评课的标准、程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集体备课的要求和定时写好教学反思的要求,这些要求使学校活动各环节有章可循,较好地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加强反馈检查。为保证常规教学切实到位,保证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质量,学校以抓检查为重点,以检查促落实。一是落实了教师办公检查制度。以值日领导分组检查办公情况为手段,有力地保证了教师的办公纪律,保证了办公时间。二是加强了常规教学检查。本学期学校共进行了两次大检查,每月一次小检查,检查的内容是教师的备课情况、听课笔记、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各科作业、试卷、练习册等,每次检查都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公布、有反馈,通过这些检查,学校全面掌握了教师教学和学习情况,促使常规教学在不断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发展,确保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教育科研,促进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坚持“以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积极倡导教育科研之风,全体任课教师以新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围绕学科教学搞研究,以教研促教学,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每位任课教师都能挤出时间认真读书、计笔记,能够定时做好课后反思,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成功地组织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化学、国学等教学研究课,在活动中,教导处认真组织,领导班成员带头讲课、评课,全体教师热情参与,听课中大家认真记录,听课后积极评议研讨,使整个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同时,我们组织了二三四五年级语文、一二三五年级数学、三五年级英语等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都积极参与研讨,互相学习、共同探究的氛围很浓厚。我们选派王卿美老师参加市级英语科优质课评比活动,获得二等奖,选派李铭正同学参加第三届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二等奖。我们的教师还积极投稿参加市级优秀教学论文评选,韩春蝶副校长获得一等奖,符绩树和刘琼多老师都获得三等奖。

四、强化教师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针对我校教师青年教师和代课教师多的现状,本学期我校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其一,搭建新教师成长平台,给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指路子,提出目标要求,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给新教师分配主要学科教学任务,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通过实施“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提高。

其二,立足校情,通过校本培训,开展师德规范教育和课堂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其三,为每一位任课教师购买了拥有多种类型优秀案例的备课资料和配备科组室电脑,为教师学习、研究、借鉴别人教学经验提供了信息资料保证。其四,学校加大外出学习投入的力度,尽量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方便,为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提供条件,本学期共派出学习听课的教师26人次。其五,党员教师在上级党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明确惩治“庸懒散贪”的关键所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争当一般教师和学生的楷模。

五、注重养成,强化德育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校立足本校实际,校长室、教导处把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了各项德育工作和教学活动中去,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一,开展一系列的养成教育活动,致力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例如:初步养成了学生的读书习惯、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爱护环境的习惯、勇于吃苦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文明守纪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等。

其二,使宣传栏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学校在教学楼前安置了两块板报栏,通过报栏,及时传递学校的管理意见、先进事迹、主题教育等教育,最大限度增强其教育性、引导性,真正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指导学生成长的作用。其三,持续开展了“读经典名著,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三种精神”,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时代精神。其四,举办了多种集体性教育活动。例如,举行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举行“红领巾心向党、学先锋、找榜样、争四好”主题队日活动、组织学生为革命烈士扫墓、组织少先队员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其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我们先后组织了在英语口语比赛、语文学科背书比赛、英语单词默写比赛、学生硬笔书法赛、讲故事比赛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

在安全和稳定工作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其一,每周一、周五操会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意识,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本学期有效地开展了多次安全疏散演练和交通安全、预防火灾专题教育。其二,拉网式排查师生集中活动区域的安全隐患。其三,大力推进人文性管理,倡导文明行为,有效地防止了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其四,杜绝了乱收费、体罚学生和学生打架斗殴及离家出走事件的发生,妥善地处理了几起突发事件,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七、搞好体育卫生工作

我们学校坚持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把“提高学生体质”放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去,经常性抓好排球训练和中小学生田径训练,同时抓好了毕业班中考体育考试。利用学校广阔的体育运动环境资源,抓好学生的体育训练和体质测评工作。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健康意义的认识层次,强化学生强身健体的自觉行为。同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本学期,我校中学生排球队参加文昌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组第六名。我校小学生田径队参加文昌市第32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18名。中考体育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八、成绩与不足

我们学校今年小考成绩辉煌,符美元、詹惠琪、郑日新、郑月颖、詹春草、邢诗心等同学以优异成绩考进文昌中学,邢福强、符传能、杨娜、符少潇等同学以优异成绩考进文昌华侨中学。平均分名列全市第八名,总分及格率全市第八名,总分优秀率全市第九名。中考成绩也比往年有所提高,平均分全市排名第19名。两位达到文昌华侨中学统招分数线,黄磊同学被被文昌到校指标录取。

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如何规范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如何促进学校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问题;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问题等,还有待我们继续去努力、去摸索、去寻求良策,在新的学期,我们一定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励精图志,再创辉煌。

有关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二: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校一年来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向前发展。

一、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工作有效性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加强学校各项管理,抓好每个细节。

1、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全课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保证课程设置的完整性,保证学年安排不随意变更,保证各类课程授课总时数。

2、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分阶段普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学生成绩考核等,将评比结果做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课堂教学的跟踪,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及时与教师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解决教与学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促使教师改进和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学生作业质量,统一规范作业格式,大力提倡分层练习。

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及学生能力培养。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评价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1、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师德考评力度,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开展了“塑师德,正师风,律师言,严师行”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注重在师德交流上下功夫,发挥身边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良好教风。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1)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专家对话和横向交流。一年来,我们派出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分别到郑州、新乡、卫辉市一小、二小等参观学习,老师们观摩了风格迥异、教学理念新颖的不同课例,倾听教育专家的讲座和点评。回校后学校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翻版课展示并集中评课,使老师们了解了课改动态,更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受益匪浅。

(2)倡导学习之风,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倡教师主动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教育专著杂志,提高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教育工作进行总结提高自我反思。

(3)发挥骨干力量,起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在学校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成为教研活动中的中流砥柱,发挥着主干作用,随时随地组织组员开展备课、说课、课后延伸等教研活动,有利地创造了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骨干教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等进行具体指导。学期初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

(4)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板书、硬笔书法、演讲等教学基本功比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茹素君代表学校分别参加卫辉市以及新乡市书画比赛获得一等奖。琚洋、徐庆冉所作的公开课获得镇中心校优质课一等奖。

三、我校树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注重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7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能力本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继电保护测试技术

作者简介:杨红(1969-),女,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李波(1962-),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工程师。(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2年度立项教改项目“基于自主控制学习导向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03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3-02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1]显然,该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课程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师生互动只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工程现场脱节严重。而考核评价也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笔试(占60%)加平时成绩(40%)的单一性、终结性评定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老师觉得不好教,学生觉得不好学。因此,为了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尽快地掌握基本的继电保护测试技能,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必须对学科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行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是什么?学生想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了到什么?[1]为此,课程组对该课程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思路,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广泛繁多且发展很快,与多门学科交叉。学生不仅要学习测试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学习和掌握测试技能和测试方法,而该课程的计划学时又偏少(40学时),所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很关键。

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根据“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最新的教学目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检验为主线,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章节安排方式,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对教材结构进行重组。课程组经过实践探索,在调研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最终将“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内容整合设计为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及能力发展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具体展现。重新设计后的教材结构框架如下:项目一:(项目名称);任务一:(任务名称);教学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理论内容服务于实践教学,并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

为了使得重新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尽量与行业企业及就业岗位的需求相符,课程组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及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等方式,全面收集来自工程一线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及应用需求信息,并结合学院现有实训设备及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了表1所示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表1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表

项目名称 子任务名称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建议

学时 备注

项目一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准备 熟悉并掌握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 …… …… 4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项目二继电保护常用测试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任务一电秒表的使用 …… …… 2学时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工频移相器、相位表的使用 …… …… 2学时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三常规继电器的检验 任务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电磁型低电压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电磁型中间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五常用差动继电器(BCH-2型)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六常用阻抗继电器(LZ-21型)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四微机保护装置的检验 任务一微机保护测试仪的使用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对常规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参数进行测试)

任务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检验 …… …… 6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的检验 …… …… 8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的检验 …… …… 6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以上教学计划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在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之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敢动手、会动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课程组研究后决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现代教学方法,在做中教、做中学,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2-4]

教学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尽量选用真实的仪器、设备或装置)为载体,按照任务布置、讲解示范、分组讨论、任务实施、小结评价等五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由于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操作对象,学生的探求欲望会更强烈。而且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如“电秒表的使用”这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就以真实的405型电秒表为载体,在学院的实训室先结合实物集中讲解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以测试某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时间为训练项目,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测试任务来理解和掌握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接受任务之后,首先分组讨论写出操作步骤,绘制相应电气接线图(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交给老师审查合格后,再按照自己拟制的接线图和操作步骤实施任务,记录数据或者发生的现象,最后写出任务总结报告。老师再根据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高,自我成就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合课程性质特点,以能力考核为重点,课程组大胆进行了考试改革,采用了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以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多样化方式(编写预习报告、口头提问、小测验)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评价方式,再结合平时考核(考勤、态度)、任务实施、总结报告等环节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特别注重过程考核与职业能力测评。[5]

由于采取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中教。所以考核主要是以小组(5~6人一组)为单位,以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考核的方式、考核的标准,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课程组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制订了新的考核评分标准:为了量化考核,仍然采用百分制,即每个任务的完成总分为100分,其中态度5分,出勤5分,预习情况10分,职业素质(安全意识、爱护设备及环境等)10分,任务完成情况30分,团队协作5分,小组互评5分,总结报告(是否按时提交、规范性、问题分析及结论的正确性)30分。学期结束,每次任务得分的加权平均就是每个同学的过程性考核得分(如果旷课本次任务得分0分,旷课2次以上直接重修),再根据学期总体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后,得出学期综合成绩。采用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平时不好好学,期末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应付过关的不良现象,学生的出勤情况及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改观,以下这个案例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在“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曾有个别同学因故缺席了某次课(实际上就是旷课),事后这位同学主动找到任课老师,要求给他机会补做这个任务,以补救因缺课导致的0分而带来的后果。

四、问题思考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以找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

虽然每次任务之前老师都会提供较详细的任务指导书给学生预习,并要求编写预习报告,但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不停地问老师,而事实上,多数问题指导书上写得很清楚,并不是任务实施过程发生的异常问题。

2.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

每次任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只对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感兴趣,寻根究底的人不多,主动思考的更少。一旦任务结果显示正常,很多同学就不再深入追问分析了,甚至认为那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3.对任务后的总结报告不够重视

多数同学虽然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任务,但是课后的总结报告明显看出,他们对任务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半数以上的同学甚至讨厌写总结报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以上问题的引导和训练,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控制学习状态。

五、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的努力,“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上述改革思路和做法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笔者亲自参与了1班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较过去明显提高,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那些过去学习态度不好的“差生”完全变了样,在一体化教室里非常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不亚于那些“优等生”。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均表示满意,并认为是本学期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本次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在其他类似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大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徐军.《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

(14):53-53.

[4]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第8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WEB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才琳(197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教学。(吉林长春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46-02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日益发展过程中,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正在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一、重新确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商贸营销领域,培养具有新经济理念、战略营销思维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和网站运营管理等岗位工作、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经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等,把“WEB数据库应用”定位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应商务网站建设、网站运营管理等岗位。

根据课程定位,进一步确定课程目标为:既可为设计和实现动态网页,进而为企业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网络营销提供支撑,也是交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数据库在网站中的作用,了解规范的数据库设计过程,掌握基本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并实现相应的数据完整性,能够熟练掌握SQL语言中与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相关的部分,并能进行简单编程;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库应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进一步学习“网站建设与运营”课程奠定基础。

二、确定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通过对省内部分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购够乐、、卡斯林等)网站建设岗位人才需求和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取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并整合、序化为典型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典型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对典型教学任务进行适当改造,从而增强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和职业性。

2.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突出实践性。任务的选取遵循“真实任务、真实岗位要求”的原则。将企业真实项目细化设计教学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和实施方案。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获得网站建设后台数据库设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教学活动随时展开,体现开放性。改变教师只在课堂授课,课后师生交流不足的状况。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随时到实训室,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帮助和解答,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4.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当把握难易程度,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使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错误,那么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又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使自主探究深入下去。久而久之既提高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

5.以课程网站为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课程网站上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自测系统、指导书、网上答疑系统、课堂教学录像、助学资源库等,这些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6.构建多元化开放性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分别占60%和40%,注重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程考核既有教师评价,又有企业导师评价,各占50%。

三、教学内容改革

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选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课程采用一个项目、四个模块的设计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又易于理解的企业真实项目“手机商城网站”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在内容组织上按教学规律转化成学习任务。本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商品展示与管理、会员注册登录与管理、在线订购与订单管理、商品评价。这四个模块紧紧围绕网站建设等岗位,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的内容就是就业后实际工作岗位中要用到的知识和能力。

2.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选取。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职业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完成手机电子商城的任务后,为了能举一反三,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项目,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使学生能力不断提升,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重新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手机网上商城”项目简化,按软件工程的循环迭代思想将该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按照系统所包含的功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商品展示与管理、会员注册登录与管理、在线订购与订单管理、商品评价,每个模块都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实现、数据库的使用四个典型任务。四个模块分别对应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师生研讨、小组工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教师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具体步骤是: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交流评价。(2)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3)角色体验法: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来感受不同的管理角色在数据库开发中的职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据库管理者的重任。角色扮演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能力,也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做铺垫。(4)小组教学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4~6人为一组,在团队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5)师生研讨法:在对任务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教师主导下,展开师生间、小组间的协商决策,既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6)自主探究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完善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2.教学手段改革。(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分院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并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可以边讲边演示,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实训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指导。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生机边操作边演示,既调动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又锻炼了表达能力。(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学习。建立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任务单元设计、多媒体课件、考核标准等资源共享,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3)学习论坛、QQ、博客等多种信息化工具的运用。通过信息化工具,学生可以与教师沟通、交流、探讨,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六、实践教学改革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室三个,分别为网络技术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商务网站建设实训室。以往“WEB数据库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这样的实践教学缺少针对性,造成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1.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成立E商工作室,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其前身是升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引企入校后,在校内开设了E商工作室,主要承担学生的校内实习与实训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企业专家全程指导,使学生按照真实工作流程完成任务,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学生已参与完成了酒类、家居等多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任务。

2.拓展了校外实习基地。选取典型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几年来,与长春购够乐、、卡斯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取了典型的岗位如岗站建设、网站维护等为实习实训岗位,分批派送学生到企业实践,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工作环境,满足了学生了解岗位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在学生的毕业实习阶段,在行指委的帮助下,与杭州等地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选派学生实习的同时,专任教师全程跟踪,既保证了学生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打开了就业通道,又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素材与依据。

3.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内实践教学缺少实践教学文件的指导和规范,由于实践目标不清晰,导致了实践效果的不理想。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制定了实践教学标准、任务书、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从实训课时、内容任务到应达到的标准,都进行了明确界定,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更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完善,才能真正打造出一门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66-03

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角色是指与某一身份相联系的文化模式的总和,是社会赋予任何一个占有这一身份的人所拥有的态度、价值和行为”[1]。大学教师作为一个庞大的专门职业群体,也必然承担着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这一特定身份所拥有的角色,行使和履行该角色所规定的职业和义务,展现自身的价值和行为。

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使用角色丛的概念,来描述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个角色,它是指“人们由于占有某一特殊的社会地位而具有的角色关系的全部”[2],认为占据了某一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并不只有一个角色,而是获得了一系列相关角色,即角色丛。显然,大学教师这一社会地位也是多角色集合的角色丛,既有在教育教学中所要担当的角色,又有与大学生家长、同事等社会关系中所展现的角色,还有家庭中被赋予的角色等等。而教师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决定了这一群体最主要的角色应是教育角色,尤其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一般意义上,大学教师的角色就是指其承担教育教学的角色。

一、大学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

文献调查揭示,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师角色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多数文献仍集中于对承担基础教育的教师角色的探讨,而在为数不多的讨论大学教师角色的文献中,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多局限于英语教学领域和对角色冲突的讨论,涉及到大学教师的角色,也均未脱离于传统上的定位,即把大学教师的角色归纳成“者”的概念和类型。

具体地说,有把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教案的设计制作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及课后学习的促进辅助者[3];将大学教师角色囊括为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和社会批评者等角色[4];把大学教师的角色理解为学习资源的收集者和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习环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习的督促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习成绩和自我教学过程的评估者[5];或是大学生学习的导航者、教学方法的研究者和文化的精通者来概括[6]。还有类似的将大学教师的角色归纳为学习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学习的指导者和评判者、学习的陪伴者和帮助者、学习的参与者和观赏者[7];文化的驾驭者、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环境的创建者[8];担当学者的角色、知识分子角色、教育者角色[9]等。

二、大学教师传统角色定位的弊端

传统上以“者”的概念和类型赋予大学教师的角色,显得范围过于宽大,对角色的描述必然过于笼统和模糊,反映在大学教师身上,表现为对自身所处的群体形象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教师个体不能清晰地认识自身形象,不能更为明晰地看清自我,最终对自身的责任担当也就失去清晰的定位,导致大学教师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自己所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绩效。都明白自己是教育工作者,但对所负的任务不能清晰、具体地予以描述,因此,于实践中也就难以找到履行自身职责的有效路径与方法,难以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身的行为实践,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效果。

三、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于在心理、年龄、生理及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大学生的学习与儿童和青少年大学生具有显著的差异,大学教师无疑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点,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去实施教学,而明确与这些特征相吻合的角色,并积极地向这些角色转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持久、稳定、有效的保障。

(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在年龄、心理等方面已跨入成年人的范围,且拥有基础教育学习的经历,因而其学习具备一些新的特点。

大学生已拥有独立自主意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方面有一定的自决权。也都有一定的学习经验,自我导向性趋强,在选择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取向。但是,这种自主意识和自我导向性并不健全和成熟,虽有学习经验,但不一定都有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所需的领域或实践中去,这就需要有知识应用经验的大学教师的引导和后续跟踪,需要大学教师帮助他们搭建学习体系,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知识的建构,进而使大学生掌握知识创造的能力与方法,以知识的应用取代知识的灌输,以大学生动态潜能的开发取代静态知识的拥有,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取代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等。

(二)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鉴于传统角色认定的弊端,以及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以课堂教学这一大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和实现形式为中心,延伸至课前和课后,来强调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全方位帮助大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训练各项技能和完成学习任务。

1.课前:向编剧角色转变

教师向编剧角色转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前针对大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项目、教学任务实施程序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应对策略等情况而编写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前对整个教学构成进行的全面而精心的蓝图描绘和具体实施方案。

虽然传统课堂教学前教师也需编写包含教案、讲稿等在内的课堂教学内容,但其并未从编剧的角色上来要求,使得二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存在质的区别。编剧的角色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由纯文字型向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转变,在内容上由单一理论、枯燥说教向多元交叉、多样丰富转变、,在展示方式上由平铺直叙向倒叙、插叙转变,在展示过程上由平静流淌向波澜起伏、蜿蜒曲折转变等等。

因而,大学教师向编剧角色的转变,在每一节课堂上,大学生看到的都是一部部引人遐想、激起无限兴趣的剧情大片,其将繁杂的理论转化成浅显的道理,将艰深的模型转化成简洁的案例,将苦涩的演绎过程转化成甜美的故事……,从而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大学生的学习欲望。

2.课中:向导演及教练角色转变

(1)向导演角色转变

导演是组织和指导演出工作的引领者,大学教师向导演角色转变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现场指导,指导大学生怎样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完成教案设定的学习目标。

这个时候,教师仅仅起引导和告知任务的作用,任务的实际执行和操作则完全由大学生自己来完成,亦即大学生充当演员的角色,大学生在“演出”亦即完成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就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亦即相应技能的形成。

大学教师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是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贯性教学要求,是真正培养大学生自身各项技能的根本性条件。教师需要具备“导”的各项能力,能够有效掌控导的目的、在何时导、又怎么导等一系列的技巧和策略,这样也使得前面的剧本得到最好的展现,若教师的导演功力孱弱,不但会使前面的剧本创作失败,而且还会耽误演员的事业发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形成。

(2)向教练角色转变

在人们的固有意识中,教练是体育界中的专有概念,但随着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青睐,教练技术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管理者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而形成一种有效的企业培训和学习方式。

教练不只是一种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它更着重于“激发人的潜能”,注重态度训练,为学习对象提供一面镜子,使学习对象能够洞悉自己,从而理清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并就学习对象的表现给予直接的回应,令学习对象及时调整心态、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因此,教练技术是让学习者认清自己,调整心态,激发自身内在隐藏的潜能,来完成原先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学习者被普遍认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其父辈们吃苦耐劳、勇于抵抗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看不到自身的隐性潜力。这特别需要大学教师完成教练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练技术和方法,掌握聆听的能力,善于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学会发问的能力,从提问中了解大学生的心态;具备区分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还原”到一个真实的“我”;并掌握客观且富有建设性的回应能力。

大学教师向教练角色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指令式的教学,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容许大学生自己决定选择什么方法来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大学生在不容置疑的前提下接受所提供的一切。当大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又可以从教练那里得到帮助,不仅有效达成各自的教和学的目标,而且藉此师生之间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相互信任,教学相长。下表展示了教练型教师与传统型教师的差异之处。

3.课后:向导师角色转变

大学教师向导师角色转变,是要求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满足“教”,还需注重课后的“研”,承担研究者的职责,不仅研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发课程和教材资源,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还要指导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和组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研究,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以维持和保护大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教会他们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

对于教师自身来说,研究性的导师角色使大学老师能够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变化需要,大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熟悉过去的知识、知晓现状知识,还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知识,这就需要以研究者和导师的行为角色来开展课堂教学。

对于大学生来说,随着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识增长幅度的不断攀升,知识的学习和创造不可能仅依赖于课堂学习来完成,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课堂学习路径的不完整性都极大地限制了个体知识的建构和掌控,个体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满足其需要,社会个体在学校的学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需把贯穿大学生个体整个人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大学生从大学里学会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大学生们从大学中学到终身生存和发展的技能。这需要大学教师向导师角色转变,指导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旦学习者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就进行了有效的延伸,从而大学生不仅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中会更主动、积极和有效地学习,而且还会在其它时间采用自学方式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四、结语

“角色”明确展示了个体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所能够担当的任务和职责,同时“角色”也能够给外部观众非常形象的直观认识,从而形成内在一致的共同体验,而这些对于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编剧、导演、教练和导师的角色具备清晰的人物形象轮廓,显得更为具体、真实和可效仿性,更易为大学教师所接纳并自觉地向这些角色形象靠拢。这种角色转变更利于大学教师定位自己,使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更为清楚和明晰,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行动,带来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并为大学教师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林顿.人格的文化背景:文化、社会与个体关系之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3.

〔2〕罗伯特・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译林出版社,2006.567.

〔3〕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49-51.

〔4〕熊德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现状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7-10.

〔5〕段炜.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53-55.

〔6〕葛向宇,孙跃鹏,杨亚丽.转变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教育探索,2013,(12):30-31.

〔7〕刘钰.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61-62.

〔8〕任冰,朱秀芝.试析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