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先进班集体典型事迹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集体导向机制;群体动力理论;飞行技术专业;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11-02
引言
大学生班集体导向机制是在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群体动力学理论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Lewin提出,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个体,必须从改变所在的群体入手,班集体导向机制根据高校现有管理制度和学生特点,依托群体基本单位――班集体,挖掘群体动力机制的内在发展变化因素,通过群体动力机制的内聚力、驱动力、耗散力三大要素间的彼此联系、彼此转化、彼此消融,共同推动群体的演化、发展和绩效提高,并通过内在作用机制影响、改变个体,以此培养学生个体的集体意识、集体行为能力、集体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内聚力。
班集体导向机制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一线管理人员严重缺编情况,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90后”大学生强烈的自我个性[1]和现在大学的后勤社会化、大学开放化[2]而导致的高校班集体的多样化、多元化,疏通了群体系统内部由此而产生的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耗散力[3]。
本文以班集体导向机制为理论基础,在飞行技术专业,通过设定近景、中期、远景群体目标,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群体规范,形成目标驱动机制、群体基本单元竞争机制、小群体机制、全员参与机制、典型激励机制、及时反馈机制建构群体内聚力,以期为高校大学生集体导向机制提供作用机理支撑和实践研究案例。
一、飞行技术专业概述
飞行技术专业是培养民用航空飞行人才的学科专业,毕业以后达到商用驾驶员执照附加多发仪表等级的知识和技能标准,从事民用航空国内、国际航线运输机驾驶工作。
学员在校期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从管理制度层面,严格准军事化一日生活制度、准军事化内务卫生制度、准军事化仪表仪容制度、准军事化队列制度、准军事化日常工作制度以及准军事化学员违纪处理办法等,从最大程度上坚持军事化管理标准[4]。然而学校内部除飞行技术、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三个专业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外,学校仍处于后勤社会化和大学开放化的轨迹上,这给准军事化管理提供了较大的外部环境阻碍。与此同时,其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比例在1:180~1:260之间,远远小于准军事化管理规定的1:75的要求,且绝大多数飞行学员为“90后”大学生,其通用特点明显。
从飞行员职业发展角度,对“多人制机组环境”适应,集体意识、集体行为能力、集体沟通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其对飞行中机组人员的配合与协调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外部环境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下,如何在飞行技术学习期间,从管理制度层面,利用群体动力学理论,依托班集体这一基本群体单位,驱动学生实现“多人制机组环境”的配合与协调成为班集体导向机制实践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飞行技术专业班集体导向机制的构建
1.班集体导向机制目标的设定
在实践探索中,将班级统筹到飞行技术专业的大群体中,将大的群体以班级为单位分为13个群体基本单位(班集体),在飞行技术专业13个班集体中开展集体导向评比,将评比结果纳入大的群体统筹,根据群体目标具体、系统、连续、一致的设定原则和群体目标可分层、量化,可评估的标准,设立了三个维度的群体目标。
具体目标: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单位,建立班集体周评比制度,将准军事化管理内容拆解为内务卫生、早操队列、课堂纪律、仪表仪容、违纪或奖励处理五个部分,分别制定每一个部分的要求细则及赋分标准和原则,以班集体为基本单位扣加分,进行集体导向百分制评比。对分数较高的两个班级或较上一周进步最大的班级在周末放宽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组织班级文体活动,进行激励性舆论宣传;而对于分数低于75分的班级在周末严格准军事化管理要求,对学生骨干施加压力,召开主题班会研讨下周计划(不在集体内形成批判,只做计划)。
中期目标:以学期为基本单位,建立学期综合测评制度,对具体目标中班级周评比进行学期汇总,并列入班集体学生期末综合测评,同时对班集体产生严重耗散力的个体,不考虑个体评奖评优、先进典型、入党培养,以期将个体目标系列标准融入群体目标,形成个体目标组合后的群体内聚力。
远景目标:分为两年期和四年期。两年期利用进入飞行训练的时间节点和推荐度,向学生传递群体动力目标信息;四年期以大学生涯为单位,建立大学职业生涯制度,将中期学生个体耗散力典型、驱动力典型、内聚力典型上报公司,对学生个体造成压力,不断地强调“多人制机组环境”和“多人制机组沟通与协调”,逐步使学生更早地进入工作要求具备的集体意识、集体沟通协调能力、集体行为能力和集体内聚力环境。
2.班集体规范的建立
在准军事化一日生活制度、准军事化内务卫生制度、准军事化仪表仪容制度、准军事化队列制度、准军事化日常工作制度以及准军事化学员违纪处理办法等正式规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准军事化管理内涵,形成“关于建立准军事化管理下学生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正式规范,与准军事化管理“刚柔并济”,同时对五部分准军事化管理拆解内容进行量化处理,使其易于评估、考核。
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内务纠察队、学生早操队列纠察队、学生仪表仪容纠察队,成立以班级骨干为中心的课堂督导小组、以专职管理人员为核心的一日生活制度违纪或激励处理小组,与此同时建立学生监督组织的管理规范,并通过不间断对学生监督组织的骨干进行集体行为倾向和行事风格一致性培训,通过将职业要求的必须自然遵守的确定性的行为准则逐步渗入等方式,驱动整个群体建立职业需求的非群体规范。
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非群体规范的内涵,利用微博、微信、QQ群、人人网等新兴媒体、宿舍等平台,加大文化建设力度,营造团结和谐的宿舍文化、积极正向的新兴媒体文化,建立飞行学生移动网络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全体学生中不断传递“鲶鱼效应”,集体奖惩、集体行为倾向和行事风格一致性;在学生管理干部中不断传递“流水机制”。
3.班集体内聚力的建构
在班集体周评比制度、学期综合测评制度、大学职业生涯制度、“刚柔并济”的准军事化管理正式规范和学生监督组织职业需求的渗入式非正式规范建立的基础之上,依据目标驱动机制、群体基本单元竞争机制、小群体机制、全员参与机制、典型激励机制、及时反馈机制,提出了“每周一次班会、每周一例典型、每周一场公益”三个实体活动和“每天内务有反馈,每天课堂有监督,每天自习有主题”三个基本层次建构班集体内聚力。
具体实践中,每个班级在每一周的固定时间召开一次小于10分钟的主题班会,内容涉及上周周评比总结、班级内部成员互评互测、班级内部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推荐、下周的工作计划等,其中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推荐需要形成事迹材料,作为学期综合测评和大学职业生涯校企互动的重要依据,主题班会后班级选派4~8人在校园内开展公益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三个基本层次中,通过建立微信群、楼道展示板等形式,对内务检查情况、早操队列情况、仪容仪表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进行实时通报与反馈,每天的自习均设置30分钟课程复习题,复习题由学生班级学习委员根据课程情况轮流出题,保障每天自习有主题。
与此同时,构建宿舍环境、课堂环境下小群体机制,强化宿舍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和课堂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具体实践中,宿舍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将学员宿舍布置为温馨的“书香型”宿舍,从环境上创造学习氛围,同时重新调整宿舍,每个寝室至少安排一个爱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以带动整个宿舍,使整个宿舍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小环境,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时将“宿舍型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完成“宿舍型学风建设”课题,并提交了相关研究论文。课堂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鼓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建立“课堂秩序表”,班集体的每一名学员轮换填写,“课堂秩序表”内容包括请假人员、旷课人员、违纪人员、课堂积极人员,课堂详细记录等,并把课堂秩序表中的无违纪人员和旷课人员的记录列入周评比,同时做阶段性课堂学风建设通报[1]。
三、班集体导向机制的实践成果
通过群体目标、群体规范和群体内聚力的构建,飞行技术专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断丰富准军事化管理内涵,不断加大校企合作、促进校家互动,不断营造爱校爱家的文化氛围,完成了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惩戒”向“激励”导向转变,从“托管”向“主动参与”转变,实现“校”就是“家”的转变。
班集体导向机制不断实践与探索,两年的时间里,飞行技术专业学风建设和学生管理初见成效。学业淘汰率逐年降低,饱满的学习热情、刻苦的拼搏精神,整体学习气氛明显转变,从“老师要求学生学习”到“学生要求老师讲授”,优秀学生获奖人数与级别呈现质的飞跃。
本文运用大学生班集体导向机制,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根据飞行技术专业现有管理制度和学生特点,依托群体基本单位――班集体,挖掘群体动力机制的内在发展变化因素,通过设定群体目标,建立群体规范,构建群体内聚力,在飞行技术专业进行了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钱程.高校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6(3):99-102.
[2]《高校扩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课题组.加强学生管理 适应高校扩招[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24(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