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1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第2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

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第3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西方;设计艺术;数字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政策;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数字信息产业政策

1.美国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首先是美国的自由经济。美国人似乎痴迷于各种新的信息开发和应用。他们拥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和丰富的创新经验。美国最先认识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研发费用中用于研究的那个部分中的差不多85%来自美国国库。20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投入到军用计算机的开发之中,使得计算设备方面的知识有巨大的增长。20世纪60和70年代,美国政府主要对网络技术给予支持,对互联网的的出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度,自由女神像是美国自由崇拜的象征。现如今,自由经济一直为美国所推崇。美国政府尽量少插手干预经济,以防止被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形成对政府的依赖,从而妨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鼓励人们敢想敢干。这样的经济政策,给予了现当代数字信息产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少了政府的主动扶持,为了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数字信息产业内部会主动寻求创新的途径。然而,自由经济带来的经济泡沫,带来经济动荡,2007底起从美国最先爆发的金融危机持续至今愈演愈烈,并且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势必会影响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所实行的开放战略。尤其是人才开放战略,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美国也从其他国家引进大量人才。近些年来,美国每年留出29万个名额专门用于从国外引进高科技人才,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先入境,不受国籍、资历和年龄的限制。这种做法,为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基础,把世界各国培养的人才当作美国人才队伍的储备力量。

其次是文化开放战略。美国不单是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政府只是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在这种自由和安全氛围的促进下,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美国文化产业十分依赖于境外的投资,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产业经营的开放性、跨国性。例如,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中,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Sony公司,福克斯的老板则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而且事实证明,近些年来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大制作影片的投资达到了天文数字。利用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来支撑美国电影产业,大投资的持续使得文化产业在美国经济总产值中的地位遥遥领先。

2.日本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二战后的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大量引进、消化、吸收欧美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国内新兴产业逐渐形成发展,使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的外向型经济,也让日本很快地吸纳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产业能很快的在日本兴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不断追求品质精良的制造,特别追求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的精炼研究,以稳定的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关系为保障,形成了一种纵向系列化的封闭式创新。日本的经济飞跃,为数字信息产业在日本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同时,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产业制定与产业结构设计的国家。日本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干预程度很强,干预的主要手段为提出明确产业政策。但20世纪90年代则成为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或者说是“失去的十年”。1994年,日本提出“新技术立国的方针”。1995年,日本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思路》。1999年又提出了“产业技术产业创新基本战略”。日本虽然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变革的机遇,但是在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上出现了失误。

经过日本政府对数字信息产业逐步重视,并对其发展方向的调整,日本的数字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从2001年,日本政府开始新方向的产业调整,公布《IT基本法》,实施“IT立国战略”,成立“IT战略本部”,制定《e-Japan战略》(日本IT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方针,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收效。

二、西方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前景

1.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动态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各国现代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主要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也促成了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同的,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科技的提升一方面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科技与文化的一体化主要是指科技为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技术手段的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为文化的创新提供源泉。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仍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以美国的3D电影为例,美国的数字银幕增幅惊人,由2009年的7736块增长至2010年的16522块。占美国的总银幕数39500块的40%之多,其中3D银幕增长了4500多块,现在3D银幕已经占据了美国数字银幕的半壁江山。同时,在2010年10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7部电影推出了3D版本,而在历史票房排行榜上,共有7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3部就是去年上映的:《阿凡达》(28亿美元),《玩具总动员3》(10.6亿美元),《爱丽丝梦游仙境》(10.2亿)。还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ipad和iphone的问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是电子产品的简单意义,而是代表着一种潮流,是时尚文化的标志。

日本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动漫产业链的形成。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 GDP中的比例平均在 6%以上。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 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6%,超过了汽车工业。

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壮大,与其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在电子游戏方面,也因为与动漫的相互渗透,使得日本的电子游戏产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接着,就是动漫周边产品的制作和销售。动漫周边包括包括以动漫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就这样一部成功的漫画能通过长长的产业链与科技结合,经过再创作,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2.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纵观美、日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利用电子媒介向全球输出文化及价值观念是更好的往经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媒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从传媒的发展历程看,人类历史上的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和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日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电子媒介的出现让信息的传递从传播速度上,更加快速;传播范围上,更加广泛;传播质量上,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质量都更高。

美、日这种利用电子媒介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不仅仅影响了人们饮食、服饰等等表像的文化符号的改变,还促成了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流。日本利用电子媒介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年轻人们出现了“哈日一族”,中年一辈,也大多都经历过通过日本电影迷上山口百惠、高仓健的时代。

3.西方发展数字信息产业的前景

第4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一、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96年DonTapscott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出现的;是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了《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将“数字经济”的提法正式成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及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和范畴进一步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给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G20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同。数字经济时代,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也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也会因人类过度依赖技术的发展而给自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这是数字经济相比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真正内涵体现。

2.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同经济术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当下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体现出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快速迅捷性。数字经济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发展推进,无线网络、云计算、云储存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可以快速地呈现于线上,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加快了速度。第二,强力渗透性。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依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OFLiaoningEconomy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有着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农业、工业扩张,出现了三大产业之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的趋势。第三,生产消费直接性。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经营者与消费者在经营循环链条上的位点不同,具有不同层次构造。而网络的发展,使得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节省了时间,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第四,经济可持续性。数字经济离不开网络的发展,通过网络,供需双方能方便合理分析市场,发现什么方面短缺,什么方面过剩,什么方面影响生态环境,选择必要的经营方向,合理消耗有形资源,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的整治成本,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1.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概念反映的信用人(受信者)比较广泛,不局限于金融机构借贷中形成的信用人,符合了本文涉及的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风险,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如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因资金周转不灵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种种原因,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信用风险的发生严重一点可能直接会断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不可以忽视的风险。信用风险,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存在,是他们的共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灵活性、随意性、目标不准确性、规模小无力性、道德偏差性等原因,会加大信用风险。在如今“数字经济”时代,加大信用风险的这些原因还会存在,信用风险亦然潜在。

2.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一种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首要参考的目标,也是企业交易资金顺畅流转的重要保证。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客观存在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人的思维与行为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必然导致违约即信用风险的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消除。二是实体间的传染性。经济的发展在实体之间具有链条性。实体一方出现信用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下一个或几个实体的经营困难或破产,从而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三是管理者与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中小企业主要的一个特点是由投资者即所有者自主决策与管理,企业所有者的话语权在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这是自主灵活的一面。不利的一面,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制约和规范机制,企业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风险与管理者个人素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是信用风险具有可控性。有经营就必然蕴涵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并不意味信用风险不可控制,该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信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应该去探索研究风险的可控性,为企业后续长久发展规避风险。

(三)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演绎万象。数字经济本身与信用风险不是因果关系,信用风险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而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在发展中,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只是会变因演绎,演绎的手段可能不同、演绎的多少不同而已,就需要法律手段要更新了。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信用风险经济发展中,各类企业并存。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有着不同于大企业的特征,潜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特征之一,资产规模小,资金薄弱。这是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类型划分作为中小企业应具备的根本标准。“资产规模小,资金薄弱”特征,是中小企业不利的一面,意味着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经济业务品种少,经济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潜在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尽管处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依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具有强力渗透性,会助推经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信用风险。但是作为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消除。特征之二,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这个特征,从有利的一面看,便于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具有决策与执行的快速性,及时抢占经济的有利点。有利有弊,决策与执行的快速性,意味着实现的是少数人的意志,意味着考虑得不周全,意味着潜藏着信用风险。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生产力,优秀的规模队伍才是维护最佳信用的基础与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固然能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但只要有人在,就有信用风险,人员越少,信用风险越大。特征之三,经营决策灵活,市场反应灵敏。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人员少,自然具备着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能较快地调整经营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收效较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助推决策灵活性与市场反应灵敏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小企业的决策亦然依赖于少数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存在着决策失误的风险,也就自然存在着信用风险。特征之四,更多关注细微市场,专营某细小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其往往会关注于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微产品市场,专营于某一细小方面。这个细微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会更容易分析发现。不利的一面是细微产品经营取向的选择仍然取决于人的意志,细小方面的市场仍然具有竞争性,细小方面选择的决策依然存在取向失误的风险,存在着信用风险。特征之五,科技创新较快,生产取向小型化、分散化。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上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发展,二是向着小型化、分散化发展。产品生产小型化、分散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的一面,科技创新伴随着一系列原因形成的信用风险,系列原因包括人才问题、技术应用问题、资金问题、市场问题等等,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潜在性。

第5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1世纪初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英国并迅速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同时带动了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特点,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而以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点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其中的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更是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过去的一百年,由无线电、电话、喷气式飞机等基于微电子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未来一百年,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将发生更多更大的变化,这其中有许多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值得我们去关注。21世纪是一个科技新纪元,高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三大领域。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将继续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 近几年来计算机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人类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下,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时代。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大事件就是加入WTO,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非常快的发展,一度出现过40%多的增长,并持续增长了五、六年的时间,大量外资的引进,使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万亿级达到几万亿级。中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而新经济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以信息化为特征,信息化使得全球的信息资源逐渐趋于对称,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而这正是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初衷。

信息经济本身已经成为经济整体中一个不可分割,不容忽视的庞大产业集团,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不可触摸的信息型经济取代可以触摸的物质型经济进而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促使了网络经济的萌芽与繁荣,到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去区分网络经济和经济网络化这两个名词,而是把它们广义的理解为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经济活动。B2C,B2B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就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内容。

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实际情况中,由于人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交易都存在成本,如何降低交易的成本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经济学家更是致力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至互联网的形成,为控制交易成本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

当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收集了解对方信息。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商家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企业可以在网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很低,信息传播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现个性化服务。总之,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益于经济的发展。

物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化仓储控制和数字化货架管理以及GPRS定位为依托,以网络、运输、存货、仓储为资源,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物流信息经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整合,为广大客户提供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数据正确、分析全面、定位准确、统计合理的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物流存在的成本高、时间长、不易掌握物流具体方位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仅数字化而实现不了“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数字化的“物”就会变成信息孤岛,因此我们要实现“物”“物”之间的对话,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第6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生产力;网络生产力;网络化;特征

[作者简介]张时碧,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B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3-0005-03

一、智能化生产力发展的网络化趋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同质态生产力生生不息地交替中实现的。在信息网络化为主导的21世纪,网络生产力将成为智能化生产力的主体。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形式、以信息交换为内容的生产力。因此,网络生产力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互联网与信息交换。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资源再分配的平台是20世纪中叶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强烈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信息交换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信息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媒介,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经行为语言信息、口述语言信息、文字语言信息到数字语言化信息。信息语言的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成为生产力新陈代谢的良机。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换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信息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又极大地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力,其突出特点就是网络化,包括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劳动的网络化与劳动对象的网络化。它的实质仍然是信息交换,无论是对新兴产业的驱动还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网络生产力都是通过信息交换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物质交换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物质交换,一种是无形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换是无形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互联网也是人类进行无形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人类进行物质交换具有多样性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字、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信息交换的革命性发展,而互联网的出现又给信息交换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这场信息革命使信息交换的交换速度、交换疆域、交换内容、交换质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可以提高信息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相互结合的程度,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并且使其他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利用效率。信息、管理、科技等软要素等起到调节配置其他要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当网络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应用到劳动中去的时候,各种应用软件如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等的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智能化生产力的网络化特征

网络生产力同其他形式的生产力一样具有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劳动对象,但网络生产力的三要素与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其他质态生产力的三要素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其三要素带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首先,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在网络生产力中,劳动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所有劳动资料效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系统的支撑。电脑控制系统使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劳动资料自动化,企业内部网络将自动化生产力工具连为一体,局域网将企业的生产过程集团化、区域化或产业化,Intemet将世界各地的企业、市场、用户连在一起,使生产过程高效化、世界化。可见,在网络生产力中,网络是一切劳动资料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资料系统的主体。现代的电脑信息网络与过去生产力中的任何生产资料都不同,它不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实体,而是一个具有正负反馈功能的、网络化节点式的有机的互动即时的网络体系。当前它的主要形式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信息网络体系,由信息交换和应用信息系统组成。信息交换用以完成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分配,并把大量的应用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共享和信息系统整体功能的效用。整个系统由电脑、光缆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信息交换网络。交换网络能够传输包括流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一方面,网络生产力在创造着新兴产业的劳动资料,开辟着新的市场,创造着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生产力也在改造着传统产业的劳动资料,网络信息对传统产业劳动资料的渗透性事例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使传统产业劳动资料网络化特征日益明显。

其次,劳动的虚拟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体劳动与虚拟劳动。实体劳动生产有形的劳动成果,具有一定的体积,占有一定的空间,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复制,劳动的实质主要是人体体力的耗费;虚拟劳动生产无形的劳动成果,空间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只是一些符号的组合、数字化有规律的排列,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创造,劳动的实质是人体智能的耗费。虚拟劳动是网络生产力劳动要素的标志和主体,但并不是网络生产力独有的要素,其他质态的生产力也不同程度地含有虚拟劳动要素。人类劳动发展史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智能使劳动生产方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智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这两个时代都是以实体劳动为主或实体劳动居于主要地位的时代。由于网络经济的崛起,实体劳动的主体地位将逐步被虚拟劳动所代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指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随着实行网络自动化,对蓝领工人的需求量减少,蓝领工人将会从1995年占美国劳动力的21%缩减到9%。同时,由于办公网络自动化,非专业白领工人比例很可能从现在的大约42%减少到19%-29%,其余的59%-69%左右的劳动大军可能由智能型人员组成。这一预想在网络化的今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最后,劳动对象的数字化。网络生产力的劳动对象要素就是将一切信息数字化。过去有形的现金、支票、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生产信息、通知、现场会议、图片等等都转变为数字信号,“0与1”以无形的方式在磁盘中转化与存储,以光速在光纤网络中传输。这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数量、速度与品质,也增加了信息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网络生产力要素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生产力的特点。一是网络生产力展示出的是一种大容量、高速度、涉及面极广的信息流。随着网络覆盖面日益普遍化,网络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思维模式等,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日益普遍化、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加普遍,从而加快经济全球化的

步伐。二是经济的数字化与虚拟化。这是由网络生产力要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今的经济无不展现出一种虚拟化的态势。劳动对象的数字化也使经济的运行带有明显的数字化倾向。信息交换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已经成为现实,其实质是技术的信息化与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作为当今信息化的核心不仅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在推动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是技术传播的全球化。网络生产力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生产力,首先表现在技术进步上,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的创新上,更重要的也体现在新技术的传播速度上。由于网络本身的全球化,新技术能够迅速超越时空的局限,即时向全球迅速传播。四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化。网络生产力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化,如从间接的中介销售到网络直销、从纸币中介到电子货币、从层次管理到直接网络化管理、从大批量中间生产到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个性化生产、从重视硬件到依靠知识信息等等,所有这一切变化表明,网络生产力将工业生产力多环节的路径拉直了,由此使社会实践的各方面都呈现出直接化的趋势。

三、生产力的网络化促使并提升社会产业结构高级化

网络在各个社会领域里面的深入应用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的行业。一些经济学家如波拉特已经把信息产业作为第四产业从传统的产业分类体系中划分出来。围绕因特网/内联网(IN-TRANIJI)便出现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网络内容提供商(ICP)、网络接入服务商(IAP)、网络集成、网络维护等行业。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产业在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合流、形成一个新的经济部门。当然,网络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更多的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的。网络经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结构的智力化以及消费结构的服务化等方面。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高技术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技术工业品或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大小,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象征。被称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正蓬勃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以及专利与商标等无形资产管理等,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们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网络产业已经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1995~1998年间,美国的网络产业以每年1.74倍的速度增长,1999年销售收入达到5239亿美元,首次超过汽车、电信等其他传统产业。1985年信息技术部门只占整个美国经济的4.9%,1998年,已经大约占了8.2%,而且信息技术部门增长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4.7%。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也指出,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各部门首位,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正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带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

生产力的网络化使社会的就业结构智力化。正如格林斯潘指出的,美国正处在生产率(单位劳动小时产出)具有较高增长的时期。计算能力以及通信与计算机的进步显然是取得这一良好经济形势的主要原因。网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网络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劳动结构的改变。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知识、信息附于有形物质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脑力劳动相对体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信息产业独立部门以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者。美国在1995到1996年中,信息技术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占全部新增220万个就业岗位的10.5%。其中绝大部分职位属于脑力劳动。整个经济都需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工人。在对信息技术劳动者的需求中,对高层知识分子的需求将增加,而技术含量低的职位需求将下降。据美国劳工部估计,从2002到2005年,仅仅电脑系统分析员和程序编制人员平均每年就需要90.5万名。而蓝领工人就业人数将不断减少。有人预测,到201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蓝领工人将从1999年的1300万左右(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1%)降为不超过1000万(小于8%)。到2006年,美国几乎一半的劳动力将投入到信息产业。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生产力的智能化趋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现代生产力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靠人才,靠高素质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力的题中之义,是要大力发展教育、抓好教育,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合格劳动者,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既是提升我国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我国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步伐的客观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科学知识,而不是靠体力劳动或其他物质投入,依靠知识价值创造物质价值这是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和保持效率的秘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智能化发展程度,标志着这个国家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的强弱。只有正确认识生产力智能化发展趋势,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速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项冬,全球信息革命与世界银行的新动向[J],信息化与经济发展,1995,(2)

[2]吴基传,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一东盟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网络世界,2001-04-12

第7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经济 角色转换

人类历史文化知识的宝库——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当人们需要信息,需要知识时,图书馆就是知识经济的智力资源所在地。图书馆能满足社会和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求,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信息资源已成为继能源之后的重要社会资源。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产业之一的图书馆,它的价值和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应重新定位。

一、图书馆正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型转化

1.网络的兴起与传统图书馆的萎缩。以保存文献提供借阅为中心的传统图书馆,主要是以书为本,重藏轻用,各自为政。它的基础工作从采编、典藏到借阅重心都在“藏”字上,只起到了“储存图书馆”的作用,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日渐萎缩,传统的观点和作法,使图书馆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有些地区也采取过传统的文献传递方式,如实施一卡通证件,馆与馆互借等,但效果不如人意,而且往往读者因一本书而奔波于各馆之间,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借阅方式限制了文献信息的传播和充分的开发利用,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竞争,人们对文献信息的要求飞速增长,传统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和收藏不全的局面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图书馆网络组织,如广东中心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化已成为广东省网络中心、编目中心和书目检索中心,并已与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广东10多个市县联网。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革命,改变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尽快加入信息网络,为知识经济服务。

2.社会认可所占资源优势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巨大增长使图书馆面临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收集、整理、传递知识和开发信息的图书馆,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担负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利用和有序开放的任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具有信息资源加工整序的行业独特优势,它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面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创新、知识活动等,所产生的极大信息需求,图书馆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地位。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仅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总量共约3.9亿册(件)。这些信息资源分布于全国,服务于大众,是数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社会信息资源系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其开发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3.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模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就是现代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把相对封闭、功能单一、以贮存书刊、借阅服务为主的传统图书馆向高新技术装备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存储多样化并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转变。

我国国家图书馆在1998年7月提出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意见,并得到文化部的支持和批准。李岚清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有效利用和共享图书信息资源,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年10月,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北京图书馆,在听取了关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汇报后,他明确指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模式是数字图书馆。”可见,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是知识经济时展和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的需要,是知识经济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数字图书馆利用高新技术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顺利转变和跨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二、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

数字图书馆的到来,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提出:图书馆人员应当以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为特色,最具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背景进入图书馆行业的。随着图书馆地位的不断上升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到来,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有极其丰富的文献知识,熟练的网络操作技术,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掌握1~2门外语。如果不及时转换和修正自己的角色,将面临着被淘汰,遗弃的危险。

1.创新机制,转变观点。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多年来,传统图书馆在用人、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等、靠、要”的传统思想中。图书馆员只充当着图书馆收藏员、保管员的角色,其行为和思维都有明显的局限性、被动性。主要表现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缺乏开拓精神、激励竞争意识等。人员所学的专业、结构层次不甚合理,学非所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老馆员在图书馆迅速发展,信息猛增的今天,对利用计算机收集、编辑信息和计算机日常的操作很难掌握,其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图书馆的需要。随着新的环境、新的管理,社会对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使图书馆员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图书馆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调整好心态,要有使命感和危机感。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革命,要不断地去开拓、探索、求知,以取得社会对自己的认可。

第8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 McWiLL技术;无线数字城市;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00-0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中心,因此,城市设计者们必须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来设计适合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无线数字化开始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与快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些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无线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帮助城市设计者完成无线数字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McWiLL技术是近几年研发出的新型无线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在技术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无线数字城市设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McWiLL技术概述

1.1 McWiLL技术的内涵

McWiLL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采用了许多关键技术,如CS-OFDMA、增强型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自适应调制编码、动态信道分配等关键技术都被McWiLL技术所采用。有了这么多关键技术的综合与运用,McWiLL技术很好的规避了以往无线通信技术的缺点,而且具有能够覆盖到更广的范围内、数据处理能力较强等优点。

1)CS-OFDMA技术的采用,使McWiLL技术传输数据具有可靠性。

CS-OFDMA技术一种融合的多址技术,CS-OFDMA技术成功的将SCDMA技术与OFDMA技术融合到一起,这两项技术的融合成功的克服了传统CDMA技术在宽带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CDMA技术在宽带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引起码间干扰,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CS-OFDMA技术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同时,CS-OFDMA技术还可以有效的对抗其他方面的一些衰落与干扰,如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相邻小区的干扰。这些问题的规避,使McWiLL技术传输数据具有可靠性。

2)增强型智能天线的应用,使McWiLL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大的增强。

增强型智能天线是指,在原来SCDMA系统智能天线的基础上,采用增加相关的优化方案,如增加增强型空间零陷的方案。经过原有技术的升级换代,可以使原有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McWiLL技术的这一技术原理可以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增加增强型空间零陷优化方案,使McWiLL系统能够自动的将无线电信号调向所期望的方向;2)增强型空间智能天线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信号接收,有选择性的对信号进行处理;3)增强型智能天线可以排除干扰信号,并且能够优化信号质量。因此说,增强型智能天线关键技术的应用,使McWiLL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大大的增强。

1.2 McWiLL技术的特点

1)McWiLL技术具有链路预算高的特点。通过关键技术的融合,使McWiLL技术具有链路预算高的特点。具有链路预算高的特点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McWiLL系统的无线覆盖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如果某项无线技术和McWiLL技术的覆盖范围相同,那么同等情况下,McWiLL系统所需要的基站的数量要比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要少,基站的数量少了,维护的费用自然而然就降低了。②McWiLL系统具有室内覆盖效果佳的优势。

2)McWiLL系统可以提供超大容量的语音业务以及宽窄带融合业务。McWiLL系统对于语音业务和宽窄带融合业务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因此和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功能更加强大。

3)McWiLL系统所耗费的成本较低。

McWiLL系统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基站小终端”的设计理念,和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基站的建设成本大体相当,但终端产品所耗费的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2 McWiLL技术在无线数字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2.1 无线数字城市概述

无线数字城市这一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似乎“无线”“数字”和城市设计与建设没有任何关系。近些年来,无线数字城市设计理念开始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无线数字城市设计理念来源于当下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高品质要求。无线数字城市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定义,经过调查,笔者认为无线数字城市就是指将当前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去,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的缩短,让人们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这也是数字化时展的要求,让人们切身的感受到科学技术以及数字化时代带给大家的益处,这应该是无线数字城市设计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

2.2 McWiLL技术在无线数字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1)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无线数字城市的建设将会更加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联系更加的方便与快捷。

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信息兴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家正在花大力气开展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发展来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将国家的重要产业推向高、精、尖发展领域,实现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因此,加快无线数字城市的建设步伐有利于实现“信息兴业”,有利于带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后劲,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打造移动互联网,落实“信息惠民”。

无线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也是落实“惠民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无线数字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生活多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固定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无线数字城市建设将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之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缩小数字鸿沟等战略行动计划,突出以人为本,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好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让社会大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实现信息服务均衡、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范文

[关键字]档案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8-1

日前,不管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政治都在向前发展,然而管理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前进,不断地上升,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趋于和谐发展状态。管理一直是经济中的重分子,它可以以偏概全,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形象,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那么优先化打破传统规律的企业管理,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一个企业的好坏综合体现在档案管理上,然而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关键,所以国土资源的管理更离不开国土资源的档案的管理。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1 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系统中的重要性

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凭证价值和法律效力,是见证历史的真实记录,对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揭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国土资源档案工作更是如此,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随着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逐渐展开,如土地征收,土地登记发征,建设用地的审批、地质普查,地质灾害隐患等,其资料的归类归档至关重要,它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查看历史凭证,创新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同时是我我解决历史矛盾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十分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档案产生于一个单位的各项工作之中,一个单位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反应在档案管理之中。而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方面关系到国土资源,另一方面关系到经济社会。所以对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甚高,它必须在遵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原则的前提下,把国土资源管理与为人民和经济社会服务紧密的相连,必须注重实效性和真实性[1]。

2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在经济社会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发展态势良,秩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较为规范,从而,为完成当前各项工作和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但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模式为准,档案的接受、整理、立卷、归类以及目录等都是采用手工传统的方式制作,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更不智能化,为调取档案带来大大的不便,有时由于基础设施简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交接不及时、收集资料不完整,导致资料漏掉或查阅出不完整的资料,严重影响下部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2]。

3 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是搞好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档案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信息资源,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使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并起着重要的见证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搞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保障社会,服务民生就必须注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同时也是“数字国土”工作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搞好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则是关键所在,搞好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注重实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稳定的开展日常工作,建立完整的数字化建设档案室,其次,将归档的文件和记录用电子版的形式进行归类归档,以便于翻阅资料和查询档案记录;第三,为了适应国土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工作,国土资源数字化建设档案管理必须紧随其后,使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国土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紧密相连。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新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信息化发展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更加拍切,已从成点状、片状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向成全面状信息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建设都将离不开国土资源的控制,并以全面的土地信息来作为综合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数字化的建设。只有加强数字化建设管理,才能满足城市化和社会的需求,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达到更理想,更高的标准。

4 国土资源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必然要求

当代国家的经济正处于变革和发展之中,然而为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潮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然而,数字化变革与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方便更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但同时也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达到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坚持创新,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到新管理模式巨大转变,要运用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创新未来的超前的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3]。

5 结语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飞跃发展,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然而对于种类繁多的国土资源管理档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档案的优越性,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发挥国土资源在档案中独特的服务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难题。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开拓创新,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完善高效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此外,为了便于查阅,我们还需建立科学的信息平台,这是我们注重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才能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松桦.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0,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