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意识
目前,不同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又是语文教育的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将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出有能力进行创新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为高效的途径和必经之路。必须将创新作为培养目的,才能最大的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扩充,将知识学深,学精,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将生命意思的可能性在小学语文中加以体现
在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将生命意识加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对生命产生尊敬,在学生不察觉的状态下将这种教育以最大的方式教育到学生的学习中。
(1)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在培养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且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对生命的意识进行体悟,了解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意识加入到语文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2)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对生命意识的领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像《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大量的文章都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探讨。所以教师在针对这一类课文的讲解时,要主要侧重点,对其中的价值观和深刻意义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对课文学习的同时也认识到生命与生命的意义。
二、怎样在小学语文的授课中将生命的意义加以体现
1.将矛盾法运用在授课当中,将学生主动学习的好奇性激发出来
学而始思,思而源疑,对于大部分小学同学的好奇性,授课时通过运用矛盾法,设立悬念,制造冲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疑问,并且产生知道答案的欲望。并且在产生疑问的同时,对文章所表现的意义进行反思,积级调动学生的思维。好奇心是一个人产生探索欲,产生研究发明的智慧源泉。好奇心理是所有的发明家必备的心理,并且只有存在这种好奇的心理,才能使人们勇敢的在事业成功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并且好奇性是人名对于接受新事物和探索新事物的第一心灵体现。人们都说,兴趣对于教育来说是最好的引导武器,那么好奇性则是这种武器最好的导航。是这行好奇性将你的兴趣提升到最大,引入一个又一个的不同的领域。因为有了这种性格,我们才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广阔,大自然的美丽。郎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铸造了文学家和诗人。这种观点正好印证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举世著名的科学大师,艺术家,和发明家都是有着一颗好奇心的人。
2.在课余生活中感受生命之光
在小学教学中,生命意思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在整个学生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之光。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各种活动更是对于生命形态学习的最好方式。在课堂教育上我们可以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对思想的殿堂进行眺望,但是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更能使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并且投入到更深的生命活动中,并能使我们和学生一起感悟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生命之光。还能更深刻的感悟生命之重和生命之坚。将这种课外的感悟成为一个生动亲近的生命教材。
3.在写作之中将生命教育进行升华
古希腊人将“认识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警醒自己,在小学的教育中对于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加以思考,并且在文章中对自己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社会,人生的不断认识,不断提升。
在小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生命为话题进行创作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生命产生积极的兴趣。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地震,泥石流,非典等,教师可以以此让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学习,进行思考,从而对生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学生对日记,随笔的记录,详细了解自己身边的生命状态,提高生命的质量。
综上所述,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主导意思,使其自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制定符合学生时期心理特点,内心情况的教育方式。虽然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是一个重大的,影响深厚的工作。但是对教育进行创新也是新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其加入新的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芒,向着科学,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同时教育创新与语文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将教育创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为语文教学做指导,才能使语文的教学方式得以改革,水平得以提高。老师尽可能地营造有助于学生全员参加的学习氛围与上课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带领学生踊跃地进入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进入学习过程里,学生不但增长知识,又掌握了智慧。很好地感受到了加入之趣、思考之悦、成功之喜。这样,学生才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里学会主动思考。
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
一是占道行驶。上学、放学时,许多学生骑着自行车不是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并排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有的学生还招手叫伙伴从后面追上来,勾肩搭背,边骑车子边谈笑。
二是不走斑马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现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都施划了斑马线,但是由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学生都是一哄而上地抢着过马路,根本没有斑马线意识。
三是双手脱把。有的同学自持骑车子有“本事”,双手脱把,在公路上骑得直飞,还有的同学在公路骑自行车,你追我赶,这些危险的游戏,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是突然跳车。有不少的中小学生是由大人接送的,有的坐的是自行车,有的坐的是三轮车。到了学校门口,有的同学不看道路上有无车辆通行,从车子上跳下来就奔学校大门,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五是边骑车边吃东西。有的同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拿着食品往嘴时送,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六是无证驾驶摩托车。有些同学为了赶时髦、赶速度,将家中的摩托车或电动车用来做为交通工具,在上学、放学的时侯骑行,由于速度较快,也容易出事。
二、预防对策
一是群防群治。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居民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教育、公安、交通、广电等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整治整改力度,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特点,设置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
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基础课程,是百科之母。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握课文内容,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设置是探究性教学的铺垫,情境设置得好,可以激发学生极高的学习兴趣。如:音乐渲染法,语言描述法,画面联想法等教学方法,譬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神奇迷人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此时语言简略地指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桂林,同学们一致响应。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认真地看,高声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细心地体验课文中语言的精练美,争着尽情地说出第二、三天之后全班同学都能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景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求知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
二、培养自主学习兴趣,把时空交给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鼓动和引导者,由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路人,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课堂中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自主”必须“参与”,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过去千课一法、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厌学和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的直接原因。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因文而异,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感。采用情境教学法或采用讨论法,或采用读书指导法,也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进社会和大自然,走进生活,带领学生去春游、参观、调查……让他们到大自然或社会中陶治情操,开阔视野,给他们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
三、正确把握激情导语和提问艺术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把课堂教学变成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导语激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激趣、故事小品引趣、诗歌顺口溜、歌曲激趣等等,一节课的开场白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成果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巧妙设计提问,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心来设计,做到少而精,做到难易程度要适中,注意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好奇感,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要变换角度提问,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与能力,张扬个性,唤起创新的欲望。
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人”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决定课堂性质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格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能走偏路,如有些老师把过去的“课堂满堂灌”变成现在的“课堂满堂问”,有的一课堂中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有些提问没有任何价值,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教学是“传授”和“灌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
五、积极引导,主动探索,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42-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教育体制也日趋完善,尤其是小学的体育教学。体育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形体美、战术美、技术美、心灵美以及精神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主要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上阐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 在小学体育特点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主要强调以实践为主,一般都在户外进行,因此小学老师在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自然环境之中,这就要求学生要适应天气的多变性,必须要适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从总体上来讲,体育实践教学考验学生的环境适应力。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学生们暴露的学习态度、兴趣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必须要充分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从体育的整体特点上来看,体育项目众多,包括体操、球类、游泳等方面,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小学生在进行长跑的过程中,小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力,才能实现最后的目的。在一些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上,如篮球、足球以及接力跑等活动中,小学生之间必须要培养足够的默契,积极提高团结协作意识,从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2 在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内容多,二是范围广,三是思想性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从而在体育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深刻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综合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因素,从而制定有计划、有目的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方针。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穿插相关的人文教育来进行,例如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史以及中国的奥运会故事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整体了解以及把握我国的体育发展历史,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塑造小学生的人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在小学体育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启蒙阶段,不能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进行,因此要强化游戏的作用,在游戏中贯穿德育教育,从而让小学生感受体育的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青蛙跳这种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模仿青蛙跳,锻炼跳跃动作,从而增强小学生下肢的力量以及模仿能力。同时在模仿的训练中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示范动物的动作后,把小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要模仿各种动物形象,最终老师进行总体的评价,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当动作,从而活跃整个教学课堂。其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游戏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团结意识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思想品质。如在进行接力棒游戏时,教师先讲解游戏规则,通过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实践。第一,通过行走的方式完成交接;第二,通过跑步的方式完成交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认真观察学生的动作,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4 在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合理地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在各个环节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队形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保养运动场所以及相关的运动器材,从而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5 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启蒙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体育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进行表扬、鼓励的手段,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上进。其次,在体育运动阶段,当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用语言以及行动来鼓励,使其能够跨越心理障碍,从而顺利完成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对小学生进行鼓励,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以及荣誉感。当对小学生出现难以跨越的心理以及行为时,如果进行批评,可能会造成小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例如某些小学生在进行小游戏的过程中,由于纪律观念差,从而无法融合到集体之中,因此教学要适当转变教学方法,适时赞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指出同学间的信任以及支持,避免学生出现自卑以及孤独的心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想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根据小学体育特点从而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在小学体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以及游戏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香.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2).
[2] 李秋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7).
[3] 曹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2(02).
【关键词】奥数 高压环境 小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74-02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来看,就其个体性功能来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享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其社会性功能来讲,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奥数高压环境的介绍
目前许多小学生处在以奥数为代表的高压环境当中。奥数是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要求解题者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竞赛数学,对学习者有一定的能力、知识、心理素质等要求,不适合在小学教育中普遍性、大众化、规模式推行[2]。奥数的竞赛训练和考试形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系统,并和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在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下,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升初”就近入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奥数成为重点中学择取学生的重要条件。由此极大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精神处于长期紧张状态,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损害了其身心健康。奥数成绩与学生的升学和择校相关联,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选拔机制加重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负荷,事实上强化了应试教育的倾向,无形中为小学生的成长制造了一个高压环境。
自奥数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愈加普遍化和规模化以来,就存在奥数“存废”的争论。近年来,这种争论更为激烈,许多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多次叫停奥数,但是奥数却是年年禁、年年办,从来没有销声匿迹[3]。那么在目前来看奥数教育还不可能完全被取缔,奥数高压环境下的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普通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研究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并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索不同教育者群体所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多管齐下破解奥数高压下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二、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就目前来看家长、老师和小学生所处的是一个奥数高压环境,另外所处的又是一个奥数变革的时期,即奥数“取缔还是坚持”的存废争论相当激烈、奥数教育模式尚在探索完善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从学生的层面讲,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社会中关于奥数“存废”的讨论也相应的对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生的简单思维认识下,除了部分数学天赋出众在奥数中有所作为的学生外,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奥数不是“好东西”,奥数应该废除,他们学奥数完全是由于家长意愿,许多不考奥数地区的小学生要比他们这些考奥数的学生轻松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显现出更多的复杂性、特殊性与突变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甚至抵触心理。
从教师的层面讲,奥数与教师评价相挂钩,有的教师还处在奥数的利益链中,工作过程中的压力、追求利益的心理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义务。相比于这种“无为”的做法,后果更严重的是“错为”,即采取极其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江西进贤二中“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试”事件等。教师“为人师表”的社会角色使得学生对教师有着由衷的尊敬与服从,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影响程度更高。所以说,教师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具效力和示范性的,其积极效益大,消极影响也很大。
从家长的层面讲,奥数对家长所造成的压力甚至超过了孩子的压力,并且,在奥数存废的讨论环境中,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
,许多家长认为奥数应该废除,开始认识到奥数并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但是又在“小升初”机制的压力中,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考试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从而升入重点中学,又不得不迫使自己孩子学习奥数。巨大的压力加上对奥数的“爱与恨”使得许多家长对孩子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家长自己摸索并使用了许多新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却是偏离了教育规律。
三、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家长、教师等小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要求却不紧迫不明确。另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较低,这就加深了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矛盾,并使得矛盾复杂化。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一系列具体矛盾。
(一)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4]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因此教育者对社会要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教育者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小学老师等直接教育者在功利主义的巨大影响下不能完整地践行社会要求,更有甚者忽视社会要求,特别是许多小学教师仅仅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无疑减轻了传导的力度,影响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4]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他们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于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小升初”中的奥数考核使得教育者家长和教师以及受教育者小学生都处于巨大的压力环境下,一方面学校里学生与教师会产生矛盾,学生会抵触教师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会不正确,家长与小学生也会产生这种矛盾。
(三)个人经验与教育过程中对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
奥数的高压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与方式方法改变。对家长来说,上一辈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压力环境。对教师来讲,以前的教育经验在现在的奥数压力环境下教育实践中也不再有效。
(四)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4]
小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处于萌芽时期,急需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达的各种精神养料来引导其成长,但是奥数的压力环境不仅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还额外增加精神压力和负担,小学生刚刚萌芽的思想缺少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四、奥数高压环境下教育者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一)家长
首先家长应摆脱教育的家庭化倾向,所谓教育的家庭化倾向就是指家长传输给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其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家长期望过高;在实践行为上,家长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这种倾向在中国传统教育观中犹为普遍。奥数的高压环境下,更具功利性和比较性的“小升初”考核方式加剧了这种倾向。现在,小学生受到家庭内外的压力。所以,家长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淡化孩子学习与整个家庭荣誉的关系,从学习乐趣的方向去引导去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其次,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是一种变相体罚。家庭外部巨大的奥数压力和家庭内部的溺爱氛围产生冲突,其结果就是孩子思想性格发展的不正确性。另外孩子易把在外面受到的压力转移到溺爱他们的家长身上,从而造成家长孩子间的矛盾,更促成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所以溺爱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避免的,家长可以合理地给孩子减压,时常从教育的效果来反思自己是否溺爱孩子。
再者,奥数的高压环境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许多家长就会从许多家庭教育书籍中获取方式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各种教育方法。这样的结果非但不能使小学生成为书中的那些成功人士,还会造成小学生思想的混乱。由此看来,家长应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认识能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二)教师
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绿领巾”等教育事件的发生。教师在施行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前,应该首先考虑责任,做到充分的试验与评估,全面考虑这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另外,小学教师应该处理好工作压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奥数等考核方式对小学教师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能转化到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更不能转嫁到小学生身上。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合理的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有效地投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正确处理功利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部分地区的奥数环境中,教育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链条关系。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教师如果身处在一定的利益链中,那么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扭曲。所以,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把教书育人的职责放在第一位,淡化利益取向,加强自身自律;另一方面,重视社会对于奥数高压现象的矫治作用。努力形成社会外部的有效制约,如加大媒体曝光程度,加重违规事件惩处力度,提高教育部门的监管强度等,多管齐下遏制奥数高压的愈演愈烈。
(三)大学生家教
在奥数作为“小升初”的考核条件后,许多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家教老师。而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者就是大学生家教。大学生家教相对于家长、小学教师等教育者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会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因为大学生年龄与小学生相差不大,代沟问题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与大学生家教老师更为亲切,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更具实际性,大学生家教老师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发现其家长和教师不能发现的思想问题,对于大学生家教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小学生也更乐于接受。所以,大学生家教可以利用这种亲切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大学生家教拥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并且对教育理论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家教老师可以在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正确的理念传输给孩子,可以采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第三,大学生家教老师在小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分别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思想状况。一方面可以为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孩子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向孩子传达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图,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家教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家教过程中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固桥梁。
五、结束语
奥数作为“小升初”的基本考核方式,使得小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都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之中,在此环境下,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更多的困难,我们应正确认识奥数高压环境,理性看待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科学把握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各方面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实现正确有效的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发展全面的优秀人才。我们相信,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奥数教育最终会与素质教育实现较好的结合,小学生所处的奥数高压环境会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
参考文献:
[1][4]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游安军.关于“奥数”存废的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4:87-92
[3]董冠华.透视“小升初”的“奥数”困境[j].陕西教育,2011,7-8:20.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等个性特点,具备竞争和创新意识。如何进行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教育中强调个性,对发展健全的人格至为重要。教师必须懂得培养儿童的个性,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个性化 道德教育
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等个性特点,具备竞争和创新意识。如何进行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教育中强调个性,对发展健全的人格至为重要。教师必须懂得培养儿童的个性,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相应道德教育方式、内容、途径的设计、规划、实施,深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发展个性和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培养学生良好和完善的道德能力和素质。
一、在小学道德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小学生道德教育应顾及学生个性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道德教育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这就需要在个性化道德教育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所具有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启发小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主动的参与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发展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小学生的个性化道德教育要坚持针对性原则。个性化道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扬其优良个性鼓励和培养个性特长,修正自身缺点,养成良好习惯,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行为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还应坚持长期性的原则。人长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有充分的奉献精神。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要求必须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环境,更好地发挥优秀文明传统对学生个性的熏陶作用。
二、施行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发展目标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必须要熟悉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同时还要确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然后从各个类型的学生的特点出发分别设计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组建由家长、学校和社会参与的各类道德教育活动,从家庭、学校和卫生部门、校外活动基地等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实施个性化道德教育需要确立正确的目标。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潜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性格、年龄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确立德育微观具体目标,为具体的教育过程指明方向,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三、对不同个性的小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和措施进行道德教育
对小学生的个性化道德教育,要针对各类小学生的年龄大小的不同、性格的差异以及原有道德水平的层次的高低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对其分析、综合,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道德教育。
针对各类小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道德教育。对内向型的小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对过于内向的小学生要多加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对外向型的小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沉着、稳重的精神品质,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对于过于外向的小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刻苦精神,并逐步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要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的道德教育。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为基础,针对各个年龄段、各年级道德个性特点的不同,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不同的道德教育,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年纪小的儿童对具体性和情境性的行为理解较为容易,因此教师、家长要根据他这方面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相应方式的道德教育。对高年级的小学生,除了让他们理解道德行为的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将其运用到具体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开发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56-02一、目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目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要累计达到145万字以上,能够正常阅读一般读物,同时还要具备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这一要求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而提出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现实层面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距离这一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生没有养成主动读书的好习惯,除非是老师在课堂上领着阅读,否则在课后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做到主动读书,甚至没有想读书的愿望。
2.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没有章法,没有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在阅读的时候,小学生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3.小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目前虽然实行了素质教育,但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没有得到减轻,各种补习班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小学生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要想全面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认识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小学对于孩子而言,是学习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做到迅速接受新知识,领会新内容的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阅读能力差,将会直接影响日后各个学科的学习。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有些学生由于阅读能力欠缺,在考试的时候,读不懂题意,不知道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就导致无法正确回答试题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能力来抓,明确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搞好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
目前在小学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文阅读是一个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经过普遍的教学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经典段落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利用这些范文,采取领读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意境完美地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领读中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的范文阅读之外,还要在阅读方法、阅读素材、阅读难度、阅读重点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掌握。目前小学生在阅读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就是不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导致在实际阅读中感觉吃力。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加强引导,在语文课堂上传授小学生多种阅读方法,以及每种阅读方法所对应的文章类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收获知识,获得乐趣。因此,要想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掌握。
2.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关联性和趣味性。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中,要选取适宜的阅读材料,保证阅读材料内容健康,文词优美,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作用。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阅读材料能够前后衔接,做到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阅读材料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好的阅读材料,能够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处于开发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使能力与难度相适应。这样才能起到对阅读能力的正面促进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高难度的阅读材料,那样将会造成小学生的阅读训练脱节,伤害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
4.把经典段落列为阅读重点,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重视语文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在目前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段落可以作为开发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素材,对这些经典段落,要作为阅读重点。要在课堂上仔细分析这些经典段落的内涵,通过对经典段落的解读,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全面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我们归纳了几种开发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并经过了教学实践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培养,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天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J].世界教育,2006,(8).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疏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电子产品,加上我国小学教育过分重视文化课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亚健康开始低龄化,为响应我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小学体育教师要贯彻体育教育改革。首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项目。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增强体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生的特点
1.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小学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喜欢乱动,但很难专心听讲。因其强烈的好奇心,大多数小学生具备超强的模仿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多加示范,而不是以讲解为主。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所以老师应该重复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这时如果老师能坚持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提高小学生的反应速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应该积极创新,学习小学生未体验过的体育游戏,并教给学生。小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英雄主义,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并且对自己擅长的东西有着超强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来激发其学习兴趣。2.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教学内容太枯燥单一。因为很多小学生还不能参与到篮球或者足球的学习当中,所以大多数学校教学方式以集体跑步为主,或者加上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极其枯燥乏味的体育运动,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此外,体育老师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也不可能对体育感兴趣。尤其一些学校有体育考试,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有反感情绪,更加没有兴趣。
二、体育与游戏相结合
科学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教育法。学生不思考,印象不深,因此,为提高体育课堂效率,要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在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体育运动与体育游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因其天性会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还能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小学生的反应速度,一举多得。比如,有一个游戏特别适合小学生。所有小学生围成一个圈,大家一起慢跑,然后老师数一个数,这个数是几就几个人抱在一起成团,数目错误的接受惩罚,跑圈或者做俯卧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游戏,体育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将更多的游戏运用到体育课当中,激发学生兴趣,让体育课变得活泼。
三、体育与竞技相结合
将小学生体育与竞技相结合有以下几种办法:1.积极组织竞技活动。学生在上课后一般都会跑操,那我们可以举办赛跑比赛。既让学生达到了锻炼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竞技的氛围与乐趣。除了赛跑,还可以组织跳绳、接力、跳远、跳高等等竞技项目,这些都是比较传统而且简单的竞技项目,在体育课上也会涉及,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难,完全可以接受,其他在小学生学习和接受范围内的都可以。2.除了这些比较简单的跑跳类的竞技,还可以组织一些球类的比赛,比如篮球、足球等,这些也适合小学生学习,而且还可以拓展学习内容,让体育课不再那么单一枯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锻炼中学习到新的技能。3.除了大众化的竞技项目,还可以组织一些娱乐化的比赛,比如绑腿跑等,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4.竞技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个人赛、小组赛、团队赛等等。个人赛可以培养学生勇争第一的进取精神,而小组赛跟团队赛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一举两得。
四、教师的态度
1.老师要保持温柔的态度。如果体育老师像其他老师那样一脸严肃,或者有不耐烦的表情,学生自然会把体育课当做一种任务,只会有反感情绪,不会有兴趣。相反,如果老师态度温和,对学生有一个温柔的态度,一视同仁,喜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会喜欢老师。如果学生能喜欢体育老师,而且老师愉快的情绪又能传染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会快乐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厚此薄彼,与每一个学生都要搞好关系,避免某些学生因为被忽视而对体育失去兴趣。2.老师要及时表扬学生。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特别喜欢自己能受到表扬的领域。因此,体育老师要抓住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从而热爱体育课。老师还应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并及时表扬,激发其兴趣。如果有机会,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课下多加练习其擅长的体育项目,从而避免小学生沉迷手机和电脑,增强体魄。
五、总结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小学生更加快乐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促进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引导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创新,促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小学生的特殊性,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想象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体育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受益终生。通过快乐的体育教育,学生与老师还能成为好朋友,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