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创型股权激励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长期激励对核心员工的影响
中长期激励机制的设计其实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激励企业的核心员工,但是同时还要考虑过度的激励在特定时间和对特定个体所产生的影响,既要做好正面的激励,又要防止其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走向其反面的情况(如图1)。
对核心员工的正面影响
如果员工工作的动力只是源于对经济能力和权力的效力和服从,则只需要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但如果员工工作的动力是在经济考虑和理性之间徘徊,则必须要考虑其在个人尊重和社会地位方面的需求满足。
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可以让核心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公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享有特定的资源、荣誉和权利,另一方面也将核心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对满足核心员工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起到巨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对核心员工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如果做到极致,可能都会有相反的一面情况发生,中长期激励机制也不例外。企业如果在中长期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时引导不当或者说操作过度,很可能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可能会发生部分核心员工过分夸大自己的工作重要性,从而对所掌握的企业的核心技术、专业技术特长、信息等过于保守或狭隘的保护,会对企业本该实行的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和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对于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或者是大量依赖团队作业的企业,在对核心员工进行中长期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建立时,一定要做好核心员工的识别和重点关注工作,以免因为激励对象和范围选择不当而对企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或者损失。
常见的中长期激励方式
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对核心员工采用的都是工资、奖金和福利这三种常见的激励手段,但是国外企业对核心员工则更注重长期的现金激励和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如表1)。其实,对于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来讲,具有长效激励作用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才真正是对他们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因为中长期激励的关注点在于核心员工较长一段时间(往往是一年以上)的工作业绩表现。
对于核心员工的中长期激励来讲,目前涉及到直接报
酬类的方式主要有现金激励方式和股权激励方式两大类:
现金激励方式
采用现金激励方式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当期利润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一些H股、红筹股或非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现金激励方式,主要有递延奖金和现金方式兑现的长期激励。
(1)递延现金。主要是指把对激励对象于当年该得的奖金及其他现金收益延期在未来几年予以支付,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此种方式递延,如果员工在支付日期之前离职则该部分奖金将被取消。由于奖金是在一段时间后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既能缓解公司薪酬支付的压力,又会对核心员工的行为具有长期的激励和约束力,能够降低人员的流动性。
(2)现金方式兑现。这类奖金与年度奖金相同,也是一年一评,但是评定的标准是前3-5年内公司战略计划中既定的长期目标的实施情况。该奖金一般以现金计量,并以现金方式兑现,主要是西方一些大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一种长期激励办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往往自行设计方案,因此激励效果尚无法横向比较。
股权激励方式
按照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股权激励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
(1)现股激励:通过公司奖励或参照股权当前市场价值向激励对象进行出售,使激励对象及时获得股权。同时规定激励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持有股票,不得出售。
(2)期股激励:公司和激励对象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权,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激励对象在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做出相应规定。
(3)期权激励:公司给予激励对象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权的权利,激励对象到期可以根据股票实际价格自行选择行使或放弃这个权利,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激励对象在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做出规定。
以上三种激励类型一般都能使激励对象获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其中包括分红收益、股权本身的增值,但是在持有风险、股票表决权、资金即期投入和享受贴息方面都有所不同,表2中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搭建中长期激励体系的关键点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长期激励有多种类型和形式,企业在选择采用哪种激励形式更合适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首先,要对企业战略进行梳理和澄清,明确人力资源及管理现状与企业战略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不同员工群体是否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政策,如创业员工、新进员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其次,根据企业的激励目标、行业特点、生命周期特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设计适合的中长期激励方式(如图2)。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选择也应不同
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设计适合企业本阶段发展并能够有效支撑其企业战略的长期激励模式。
在初创期,企业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只有对于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企业才可以采用中长期激励的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成长期,由于企业正处于积极扩张状态,企业的现金存量往往不多。为了吸引高级人才的加盟,企业还应强调中长期激励的重要性。在成熟稳定期,现金存量最多,这时因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单靠员工个人的力量难度加大,需要依靠团队作战,企业必须强调组织效率和团队协作,要特别重视体现团队贡献的团队薪酬。进入衰退期,企业通常采取收缩战略,因此强调个人的绩效奖金和中长期薪酬意义不大,较高的基本工资和较高的福利将是明智的选择。在企业再造期,一般会选择与初创期类似的薪酬体系选择(如表3)。
中长期激励的选择也需要依据和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企业在选择中长期激励方案时还要考虑相关法律要求、激励效果和方案设计难度,尽量在《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规章许可的范围内,设计合法可行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方案。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经理在任职期间不得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而依据有关证券法规、规章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离职后六个月内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
分享高成长
长江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公司公开增发已经获得证监会核准。按照目前35.60 元的价格增发,公司募集6.85 亿元需要增发1924 万股左右,发行后总股本在26461 万股左右,相对目前股本增加7.84%。本次增发投资的6 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将新增收入10.18 亿元,净利润1.64 亿元,相对公司2010 年的工业收入(12.55亿元)和净利润(2.03 亿元),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都在80%以上(不考虑其他产品增长)。这意味着,公司在未来3 年内将再造一个联化。在过去的6年中,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3.49%;我们估计,2011-2013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仍在45%以上,未来3 年高速增长可期。我们继续推荐联化科技,买入并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成长。
智光电气:
激励方案提升经营绩效
中金公司给予“推荐”评级
智光电气股权激励方案拟授予经营骨干35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目前总股本2%。公司现有管理高层主要为最初创业者,研发型人才,已有原始股权的激励;本次激励计划涵盖了更多中高层经营骨干,其中,从激励名单看,营销和节能服务子公司所占比例较高(29人),显示公司更为关注销售能力的改善和节能服务业务的快速发展,此次激励方案对经营绩效改善值得期待。考虑到国家对EMC产业的扶持已落地,今明两年正是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战略期,公司此次适时推出激励方案后对经营绩效的改善值得期待。基于目前分别0.50元和0.79元的2011-12年EPS预期,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1、2012年市盈率分别为39和25倍。
红日药业:
扩大中药配方颗粒产能
国都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公司此次计划投资1.88 亿元扩大中药配方颗粒产能。新项目建设主要解决未来发展的产能瓶颈问题。预计2011 年产能将基本平衡。按照40%的增速测算,新增产能将满足未来4 年的市场增长。对比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免煎煮,携带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城市快节奏的工作人群。中药配方颗粒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已广泛使用。中国未来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潜力仍非常巨大。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2 年的EPS 为0.99 元、1.46 元和1.90 元,对应的市盈率为42倍、28倍和22倍。公司拥有血必净和中药配方颗粒两大优势品种,长期增长趋势确定,给予“短期_推荐,长期_A”评级。
广电网络:
“穷”则思变、“变”则生机
中信建投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陕西省有线运营商,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网络质量都无法与地处北京、深圳的有线运营商歌华有线、天威视讯相比较,加之有线资产注入产生的6.8亿元收购款,公司经营面临很大压力。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数字化整转对于公司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整转必然带来资本开支(机顶盒成本、前端设备成本、线路改造)和财务费用的大幅增加,公司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机遇在于:建立在收视费提高基础上的数字整转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俗话说:穷则思变,我们期望公司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会有超预期的突破。我们预测,公司10-13年EPS分别为0.17元、0.25元、0.34元、0.42元。
福田汽车
料未来业绩稳步增长
宏源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2010年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58.6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73元,同比增长52.92%,同时拟10送10派2.8元(含税),公布业绩和派送情况基本与年初以来的预期水平一致。2010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34.92亿元,同比增长19.30%,但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变化剧烈,公司1-4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81.43%、36.76%、-4.73%和-10.74%。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是最大的轻卡制造商,也是近年来唯一成功进入重卡市场的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公司在未来将会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96和2.17元,维持原来的增持评级。
万达信息:
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申银万国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3月24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授予激励对象504 万份股票期权。按行权条件2011-2013 年营业总收入3 年CAGR 要达到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 年CAGR 要达到27%。由于采用定比方式,因此增速在各年份之间会有不平衡情况。本次激励计划设定的增长率目标高于公司过去3 年平均水平,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充分彰显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信心。对利润增速要求超过收入从侧面说明公司发展不仅注重收入规模的扩大,更注重盈利能力的提高。预留期权人均激励比例超过高管,预示公司未来将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我们暂维持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11-2012 年全面摊薄EPS 分别为0.81、1.18 元,维持“增持”评级。
江海股份:
产能转移趋势或许加速
海通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32.15%,四季度以来增速呈现出加速的趋势。我们认为营收增速是对行业景气度的反应,除了扩产因素外,价格上涨也对营收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除了公司扩产规模较大的螺旋式和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即使是螺旋式电容器价格略有下降,也主要是因为各种壳号的螺旋式产品全面生产。我们预计在需求旺盛以及日本地震影响供给的背景下,价格还有上涨空降。预计在需求旺盛以及日本地震影响供给的背景下,价格还有上涨空降。公司依然处在铝电解电容器产能转移的初期,未来转移空间巨大,日本地震将加速产能转移进程。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仍然设定为33.00元。
宝钛股份:
业绩拐点已经出现
中投证券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宝钛股份近期钛材价格全面提价10%,公司钛材价格上涨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之前判断,公司上游原料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在行业具有显著市场和技术优势的宝钛股份,价格向下游转移能力强。我们以目前价格基础和3000 吨的高端钛材测算,价格上涨10%,对公司EPS增加0.10 元左右,此次价格上涨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我们暂时不调整盈利预测,同时不排除公司未来产品继续提价。我们维持公司11-13 年的EPS 为0.31、0.87 和2.29 元,同时,产品价格上涨、航钛出口以及军工钛材销售增长超预期的可能也使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出现可能提前,我们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未来6-12 个月目标价40 元。
航天信息:
税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申银万国证券给予 “买入”评级
2010 年,公司实现收入94.5 亿,同比增长26.17%;在公司各项业务中,增值防伪税控系统及相关设备收入同比增长24.57%,快于渠道销售收入13.71%的增长,这也是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公司紧紧抓住历次税制改革的机会,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 年防伪税控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的降低。公司将巩固优势、优先发展金税产业、行业应用系统集成产业和电脑设备产业等核心业务;同时整合资源积极发展企业信息化产业、物联网产业和卫星应用及数字媒体产业等新业务。管理层预计2011 年将实现收入115 亿元,2015 年将实现销售收入翻番,彰显了对公司后续业务发展的充分信心。
南玻A:
太阳能产业链爆发
国泰君安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10 年收入77 亿元,同增47%,净利15 亿,同增75%。收益增长得益于太阳能产业链爆发,贡献净利5.1 亿元,占
比34%,去年同期为亏损。收入利润增长得益于:(1)太阳能产业链爆发:2010 年太阳能产业链贡献收入占比27%,净利占比达34%,贡献归属母公司净利5.1 亿。(2)平板玻璃价格上涨:2010年玻璃价格走势总体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平板玻璃收入与净利分别同增25%、24%。(3)高效管理有效较低费用率。未来发展:(1)南玻太阳能产业链表现趋好。冷氢化改造后,将进一步降低至25 美元。去年同期成本为40 美元。(2)河北超薄玻璃投产后进行进口替代。11~12 年EPS0.89、1.28,增持,目标价26 元。
云海金属:
产能大幅增长
南京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公司2010年度实现每股收益0.15元,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毛利率下降和财务费用上升是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毛利率较低的铝合金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从而拉低了公司综合毛利率。另外,公司投资项目众多,资金需要量大,导致公司2010年度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有一定的增加。在不考虑其他非经常损益的情况下,我们预测公司2011年净利润大致为7500万元左右,以现有股本计算,每股收益大致为0.39元,以2011年3月23日收盘价计算,2011年PE为64.15倍,稍高于小金属类和金属新材料类上市公司平均估值水平58倍PE。综合业绩增长、估值水平等因素,我们给予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中集集团:
后期多元发展可期待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现状与对策
1、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财务管理任一方面决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关系重大,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是许多民营企业的软肋。在现实运作中,尽管许多民营企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不错,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1)民营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陈旧,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相当一部分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这类企业在建设初期就以情义代替规章制度,形成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主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以亲信主导财政大权,实质为管财、守财;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企业的发展、壮大完全依靠过硬的生产技术和艰难的销售行为,付出与收益严重不配比,这些因素渐渐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限制了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管理者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有制度而不严格执行,以人治为根本,致使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体制不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上,会计核算极不规范。更为严重的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大部分民营企业由管理者本人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管理混乱无序、暗箱操作盛行、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导致企业凝聚力丧失,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经验的人不能融入企业,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高,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给财务工作埋下隐患。这些隐患的危害在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但一旦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在投资方面无可靠、可用的经济数据支撑,致使企业投资失误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
(2)筹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不足,资金严重不足,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但要能充分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要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快速成长、发展壮大的关键。我国的民营企业,其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积累,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例非常小,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混乱,各种企业良莠不齐,商业欺诈、坑蒙拐骗、违约等行为时有发生,歇业倒闭的频率也比较快,存续发展的民营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自身财务管理、核算不够规范、财务管理透明度差,企业不注重资信建设,这些都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大,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对民营企业的偏见,造成了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距离,银企联系不强,企业资信往往达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标准。
其次,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这种发展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方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最后,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不能满足抵押或担保要求也是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能力,有些民营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为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以获得自己所需贷款。而且,估价担保抵押物价值的成本很高,估价抵押资产时昂贵的费用也增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更是残缺,再加上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隐蔽性特征和产权不清的状况,银行放贷给民营企业的风险较大,造成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当困难。
(3)盲目投资,投资活动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2010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民营企业投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导。但我国民营企业老板扮演的角色往往是高级采购员、营销员、公关先生,而不是企业家、经理。在资金投放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往往在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查,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及对未来风险预测及防范的情况下,主观决定投放方向和投放规模,造成决策失误。在投资中经常表现出轻率和违背经济规律的投资行为,缺乏科学决策依据,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投资效益、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导致资产分散、风险增大。
(4)收益分配机制严重滞后
民营企业往往实行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亲朋好友共患难,度难关,创家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创建人不能志同道合,二次创业意见相左,担心控制权旁落,排斥其他权益资本进入,拒绝在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利益的分配关系。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难以推行绩效考评、股权激励、价值管理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措施,企业发展效率低下。
2、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引导民营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民营企业主应解放思想,着力提高管理素质,积极参加培训和考察,加强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其次,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概念,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对企业实行管理;最后,对民营企业财务人员,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进行员工培训与教育投资,进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投资等人力资源培育与引进措施,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来确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会计控制,从而达到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坚持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保证规范的会计核算、透明的财务管理,树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加强法律观念,重塑民营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新形象。建立良好的银企互信,多渠道进行融资探索。测算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选择最适合企业当前需要的资金筹措方式,制定符合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财务战略规划。
2007年,彭志强辞去清华紫光副总裁一职,创办盛景网联,公司2015年挂牌新三板。9年来,公司培训学员遍及2 万家中小企业,超过 800 家学员企业挂牌和申报新三板。
“从诞生的第一天,我们定位的就是一个企业服务平台,培训是一大入口,” 彭志强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盛景网联定位的是创新服务基础设施,而他正在启动一场“上山下乡”运动,借鉴Uber的分享经济模式,连接中小企业和投资机构、券商、律师等服务机构,企图构建自己的B2B服务生态系统。
培训引流
任职清华紫光时,彭志强常到美国硅谷考察,目睹不计其数的创业者,拿着计划书和投资人侃侃而谈,起初,非常惊讶于美国创业氛围如此浓厚。2005年,美国硅谷的AAMA亚杰商会在华发起创业者“摇篮计划”,他受邀担任创业导师,与中小企业有了亲密接触。
两年后,彭志强决定准备实践自己的想法,以培训切入,成为一个打造中小企业的“服务门户”,“中小企业要想真正改变,首先要改变思维,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培训。”彭志强说。
彼时,市面上企业培训机构多为“组装型”,授课的多为外约讲师、知名学者、机构高管或者成功创业者,固然有利于企业主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但是,实战操作性非常有限。在彭志强看来,企业培训课程设计应是集成、协同的,围绕共性问题展开,提供相应的创业方法论和工具,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系统性经营能力。
以“易懂、可行、系统”为研发原则,盛景网联围绕商业模式、互联网、客户需求洞察等进行主题式研发,以求差异化。彭志强表示,“我们80%的课程由全职讲师研发,就和ERP系统一样,进销存高度集成在一起”,盛景网联逐步形成了商业模式六式、战略规划五步法、客户需求洞察八个步骤和股权激励五步法等方法论模型。
盛景网联合伙人兼产品总监朱亮告诉《21CBR》记者,公司的课程研发团队由合伙人和专门课程顾问组成,其合伙人多有大企业就职经历,熟悉企业规范运营的工具和方法;配置30人左右的课程顾问团队,配合合伙人团队进行课程选题研发和行业研究。 盛景网联收入结构2015
以课程“互联网的力量”为例,一旦选定研发方向,8名课程顾问会按合伙人要求,进行大量文献和资料收集,完成第一轮工作;第二轮访谈互联网公司高管,团队曾专门与找钢网、酒仙网等网站高管进行交流;在第三轮会系统梳理课程观点,匹配真实案例。一个选题由研发到形成独立课程的时间,一般需3个月左右,再不断迭代更新。
创业初期,盛景网联只有两门原创课程,如今已经扩展至15门,其中“商业模式力量”课程,迄今为止举办超过了70期,总收入达到2亿元。有评论人士告诉《21CBR》记者,盛景网联培训卡位的是一种“桥梁”作用,“将大量国外的先进理念,进行本土的工具化,便利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主的理解”。
漏斗模型
自2012年起,盛景网联培训课程实行会员制,培训周期为1学年,按学员实际需求,在15门课程中搭配组合选课,年会员费约10万元,年新增学员数千名。
除传统培训之外,针对有深度服务需求的学员,盛景网联聚焦客户需求洞察、资本运营、股权激励等关键性决策问题,提供“集体式”的咨询服务,彭志强这样解释说:“一个专家带5个学员进行讨论,专家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其他学员进行点评,他们一句话常常比专家说的更有效,学员历事多,看别人往往特别准,给别人出手的时候刀刀见血。”
有业内人士评价盛景网联的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一个“漏斗状”筛选过程:通过培训获取成千上万的潜在客户,从企业转型咨询挖掘高品质客户,再进入到资源对接的阶段:一方面,帮助学员企业,对接券商、律所、投资机构等,提供投融资服务;另一方面,由企业学员处募集基金,进行创新项目的投资,“平台模式”初具雏形。
早在2010年,盛景网联就开始试水“培训+投资”的商业模式,在学员中挑选优质项目,扮演VC的角色,投资了完美环球、华冠汽车等项目;2014年,增加母基金模式,截至2015年,其披露的母基金规模超过70亿元,其合作基金囊括国内一线机构,所募集的资金超过1/2来自学员企业。
据了解,盛景网联尤其青睐这样的目标企业:运营3年以上、营收规模达到5000万元,业务度过初创期进入到稳定发展阶段,同时在商业模式转型、管理提升上有紧迫需求。用彭志强的话说,新三板挂牌企业是其最典型的目标客群。
三年来,盛景网联的收入结构变化明显,其培训收入占比不断减少,而咨询和投资管理收入持续上升。2013年,培训业务占总收入45.88%,咨询为53.84%,至2015年,培训部分占总收入的20.94%,咨询收入为60.40%,而投资管理收入为17.97%,全年营业收入3.39亿元,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净利率高达37.2%。
“高铁”网络 盛景网联咨询培训集团2015年项目体系
据统计,2015年全国日均新增企业为 1.2 万家,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对于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而言,提供了充足的客户资源,尤其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很多企业主希望对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专业服务,同时,接力资本市场加速成长。
瞄准市场的痛点和趋势,2016年5月,盛景网联再一次调整商业模式,提出要建设中国创新服务高速骨干网,打造“创新服务领域的Uber”。
盛景网联打算广泛布局二三四线城市,携手当地政府创立地方创新服务群体中心,协调VC、PE、新三板、银行、担保、技术转移、营销推广、销售、供应链等15类服务机构,深入到全国各地,形成创新服务共同体联盟:一端对接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新创企业,对其提供培训、咨询、投融资服务;另一端对接VC、PE、券商、律所、会计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为其导流。
彭志强的理想,几近于一场创新服务的“下基层”运动。如同淘宝、京东将生活用品快递到家一样,他希望“将创新创业领域的高价值服务送上门,带到全国各地,形成一种化学反应”。
计划中,盛景网联准备在全国建立300个实体“创新服务集群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将1万家全球优秀的创新服务机构与100万家优秀中小企业连接起来”,弥补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短板。
彭志强将300家创新服务中心比喻成“高铁站”,是中国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这些中心采用“双层免费模式”,他希望说服政府提供免费场地,而盛景网联则向服务机构提供免费服务,效仿美国硅谷的创业氛围,每两周举办至少一次活动,凝聚企业、机构资源,活跃双方交流。 盛景网联财务业绩表现2013-2015
“美国创业投资B2B领域占40%比重,以色列是80%,中国只有5%,这里面存在很大机会。”彭志强表示,B2B领域将是其关注的重点,“在2B领域,现在收费会员累计超过两万家,一旦服务骨干网铺下去以后,相信收费会员将达到10万、20万量级”,彭志强说,这将可能以10倍的幅度提升公司估值。根据5月30日公告的定向增发价格,盛景网联目前的估值约为100亿人民币。
(眉山启明星铝业有限公司,四川 眉山 620041)
摘 要:人是企业组织中最活跃、最有价值的因素,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由于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决定了个体行为方向不一,强度大小各异,与组织发展目标契合度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组织中员工的行为特点、员工行为对组织目标的影响进行剖析,提出了如何提升员工行为绩效与组织发展目标匹配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组织;行为绩效;发展目标;匹配度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58-03
人是企业组织中最活跃、最有价值的因素,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由于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决定了个体行为方向不一,强度大小各异,与组织发展目标契合度千差万别,为此,如何改善和提升员工行为绩效,并使之与组织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一、组织中员工的行为特点
对一个企业组织来说,员工行为行为也是由动机驱使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动态循环性。由于个人、环境两变量均处于动态变化中,可能会在某一时期、时段或时点形成一种行为动态平衡,但这种平衡行为是暂时的,一旦其中任一变量发生变化,原有的动态平衡便被打破,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直至形成一种新的行为平衡,并循环往复。
2、方向多样性。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同人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为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的行为路径也不尽相同,呈发散状态,方向性各异,有的员工行为与企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有的则与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3、强度差异性。由于组织中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不同,理念、认知、知识技能和经验千差万别,为此,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行为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行为效率高,事半功倍,有的甚至事倍功半。
4、持续驱动性。行为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需求而产生的。当行为使需求得到满足后,在没有新的需求产生前,行为驱动力减弱。要增强行为的持续力,需实施新的驱动激励。
由此可见,首先员工行为是动态变量函数。受组织环境、个人需求和预期投入回报三个变量的影响,是三个变量的函数,即B=f(N.R.E),其中N 代表个人需求,R代表预期投入回报,E代表组织环境。如三个变量中的任意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员工行为是一个管理矢量。员工的行为具有方向性,且大小(强度和持续力)也不相同,可以进行矢量叠加。
二、员工行为对组织目标的影响机理
假定外部环境稳定、适宜,一旦员工个人有新的需求,个人便会对自身进行多方预评估,当预期回报与投入相匹配或更有竞争力,且能满足自身需求时,这种动机就会变得更强烈,驱使动机转化为具体行为。预期收益的吸引力越大,动机转化为行为的概率更高,速度也更快。
由于人的行为是一个矢量,有方向性、大小(包括强度和持续力)。为此,每个人的主动需求产生后,其行为都有自发方向,与实现组织发展方向是否相符或一致,直接影响实现组织目标的效果,而行为大小则受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直接影响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一旦完成组织目标,组织便会对员工行为绩效进行评估和激励兑现,员工将获得实际回报,并将本人之投入/回报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比率大于等于他人相等,则满意度较高,内在驱动力增强,如比率低于他人,则会感到不公平,心理上产生认知失调,会感到明显不满意,将直接影响后期态度、行为及内在驱动力。图示如下:
三、提升企业员工行为绩效的途径及与发展目标匹配度的对策建议
1、提升企业员工行为绩效的途径
要提升员工的行为绩效,从管理角度考虑,关键是提高员工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对一个企业组织而言,就是如何引导员工行为,主动地、又好又快地做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事。
为此,要提升员工行为的绩效,主要途径有以下方面:1、增强员工干事的主动性。从梅约的霍桑试验,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人们开始从假设上改变企业对于人的看法,都更加重视人对于事的主动性。2、增强员工行为方向与组织发展目标的趋同性。由于人的行为是一个管理矢量,每个人如磁场中未经磁化的铁磁质,虽然每一磁畴内部都有确定的自发磁化方向,如何引导、规范、驱动和激励员工,尽可能使其行为方向保持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形成团队合力,对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3、企业要注重持续提升员工知识技能。从图1可知,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其行为大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员工老化现象日益突出,更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方能更好地胜任现有工作,才具备持续创性能力和竞争力。
2、提升企业员工行为绩效与发展目标匹配度的对策建议
(1)依靠战略愿景和目标引导激励员工行为。
依靠战略愿景和目标引导员工行为,阿里巴巴便是一个典型案例。1999年,马云创办电子商务网站时,当时的互联网大把大把地“烧钱”,生存状态岌岌可危,许多人都不看好。当马云组织18位创业成员在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人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这次“起事”会议共筹了50万元本钱,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全体员工绘制了一幅美好、战略定位和目标都十分清晰的发展蓝图: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目标有三个,第一,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在企业初创期,马云正是依靠战略愿景和目标引导员工行为,使企业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该方式适用于初创型企业,需要领导者具有强有力的个人魅力。
(2)营造“以人为本,公正公开”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不仅仅是人做事的平台,也成为人获得友谊、归属和认同的精神场所。国外的企业研究以及经验表明,卓越企业之所以脱颖而出并实现基业长青,关键在于人、理念和文化。 企业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先人后事,主要体现在尊重员工人格,关心人的需求,关注人的行为,关怀人的福利,根据企业特点构建以民主、和谐、尊重、畅通的内部工作环境,营造公正公开的竞争、协作的平台环境,这种文化软实力往往给人精神层面提供正能量,激励着员工的正向行为,有利于累积人做事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最终凝聚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联想、华为等是这类企业的杰出代表。
(3)构建多元化的薪酬机制和激励体系。
要提高员工行为绩效与发展目标匹配度,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为驱动人的主动能动性的重中之重。可采用如下的“五结合”激励策略:
第一,物质精神相结合。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但激励持续力弱。如果采取工资形式的激励或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奖励。要使金钱成为一种激励手段,要注意一下方面:一是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而要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收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工作状态和行为;二是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等于没有激励。同时,由于人人都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精神需要,为此,对一些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进行必要的荣誉奖励等精神激励,可以满足人们自尊的需要,激发人们奋进,也能加速催化员工自信心的爆发。
第二,正负激励相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员工激励中,正向的激励远远大于负面激励,越是素质高的人员,负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为此,企业在激励时,应以正激励为主,适度辅以负激励,采取批评、降级、降职、罚款、降薪、淘汰等手段,营造一定的潜在危机意识,以否定某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但在运用负激励时,一定要慎重和适度,否则会导致员工和上级关系紧张,同事之间关系复杂,不和谐因素增多,员工流失率偏高。
第三,薪酬多元化和“宽波段化”相结合。目前,西方企业普遍采取薪酬等级的“宽波段化”,又称为薪酬扁平化。一是缩短工资层级。将工资级别减少,由原来的十几、二十几个减少至七、八个,将同一级别的工资线延长,即扩大同一级别薪酬的幅度。处于同一薪酬级别的员工数量增加,但同一级别的员工其薪酬数额相差幅度变大。一些下属可以和主管享受一样的工资待遇,当下属的 技能水平和知识技能超过主管时,下属的工资便有可能超过主管,“宽波段”的薪酬制度比较灵活,每一名员工的具体收入可根据当年的业绩弹性处理,有利于员工创新性的发挥,激发员工不断开发自我潜能的积极性;二是增强薪资吸引力。员工的薪资要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就会享受优于同行业外资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三是设立可调节基金。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者提供报酬,使这一部分的收入占员工收入的相当比例。四是建立利润提成机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利润提成等措施,通过公平的分配体制,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就有回报。只有分配关系理顺了,员工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第四,短期长期相结合。借鉴国外的员工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方案,建立员工持股计划体系,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设计不同的持股形式,不仅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据调查,美国500强中90%的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美国上市企业有90%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把员工持股企业和非员工持股企业进行比较,已持股企业比非员工持股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了1/3,利润高了50%,员工收入高了25%~60%。
第五,职业设计和职业发展激励相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在人才开发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短视,“只使用、不培训”,“只管理、不开发”是共同的特点。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知识更新大幅提速,员工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和迫切,仅仅依靠实践不断丰富和积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仍需要参加等级证书学习、专业培训、进高校深造等方式充实知识,提升他们的技能,使他们的行为效率更高,有进一步专业成长的机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此,企业要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相结合,为其提供更多的不断学习、训练的发展激励机会和资源,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
(4)营造丰富化的工作内容、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差异化的弹性工作环境。
在工作内容设计方面,要考虑到企业不同工种员工工作的特点,要侧重他们工作方面的满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允许创造性和实现个人满足等内容,在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为零距离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的员工,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逐步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和工作地点的灵活多变,适应他们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刺激、更具张力、挑战性和喜欢自由安排时间的特点,为他们创造宽松环境,以便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创造最佳的工作成绩。
推进自主创新
吉林强调,要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绿色经济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特别是突出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建设抓紧形成一揽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切实把首都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激活和释放城市的创新试点带动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深化各项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工作,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工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主题报告中提出,2010年,北京在促进自主创新上,首先是要强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中关村管理体制。要抓紧出台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统筹谋划“一心两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其次,加快推进先行先试。深入推进股权激励、职务发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间接费用列支等创新试点,进一步争取扩大中关村先行先试的领域和范围。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支持。支持整合政府产业投资,以5年不少于100亿元的规模,加强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和产业联盟的支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领域和规模,全年采购总额超过40亿元。高水平运作新能源和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高技术服务业等4只创业投资基金;扶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再次,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推进TD-SCDMA、闪联、数字电视、手持电视等一批自主标准的产业化,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环境。鼓励企业、产业联盟承接国家重大工程,承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成果产业化,加快物联网、绿色印刷等新技术应用,培育新优势产业。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途径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吉林指出,发展绿色经济是首都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使然,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最近,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生态环境三大体系,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力争把北京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经济中心。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主题报告中提出,2010年,在绿色北京建设上,北京将重点推进6方面工作:
一是多方式、多措施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基本建成11处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主体工程。继续建成一批重点生态工程。通过推进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构建山区森林体系。
二是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启动一个循环经济园建设,推进三个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加快建设两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
三是加快清洁能源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力争建成一批亮点工程。继续制定《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技术推广目录》,推进一批示范工程。淘汰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退出40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
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机关办公用房和居民住宅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商场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推动能效电厂建设。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三期工程。在九个区县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200万只,基本实现全市居民家庭和公共服务领域绿色照明。
五是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和循环经济试点镇建设。在新规划的重点区域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启动一批低碳生态社区建设。
六是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和社会引导机制。建立重点污染源动态监测平台。研究制定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制订节约型学校、企业和办公机构量化评价标准。试点排污权交易,研究碳减排交易机制。
建好产业功能区
吉林强调,北京要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方向,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委全会确定了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高端产业。
北京调整产业结构要抓好产业功能区建设。今后国家间经济竞争的主体是城市,城市间经济竞争的主体是产业园区,这是一种趋势和机遇。目前,北京产业功能区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行政区划束缚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散的问题,资源未充分利用,也影响到生产要素流动。
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主题报告部署的工作中,2010年,北京将积极推动产业功能区转型升级。把提升重点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理顺重点产业功能区和行政区域管理体制,充实提升产业园区管理团队,增强园区建设、招商和运营服务统筹发展能力,释放园区发展活力。集中精力抓好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在北京新的布局规划中,城北要依托中关村、未来科技城等,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城南要依托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丰台园等,做强高端制造业一东部地区要依托CBD、临空经济区等,大力发展生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西部地区要通过永定河水岸经济带、首钢地区改造建设,打造现代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新区域。集中力量搞好中关村、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成片开发,高水平谋划、高层次推进,大规模化实施,大力培育支撑首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体。
培育产业链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要抓好产业链培育,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吉林指出,融合度越高的产业和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越强,北京在产业融合方面尚待挖潜。北京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5.8%,服务业业态丰富,覆盖了生产、生活各领域,产业融合有良好基础。另外,首都经济一个突出特点是央企云集,全国央企总部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北京,他们几乎都是所谓的混业经营融合发展业态。北京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有两个可考虑和推进的维度,一是空间维度,即促进业态相同或相近的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和优势互补。二是产业链维度,以产业链为核心,降低配套成本,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吉林说,既往重视引进发展的多是单个企业和单一环节,未形成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在今后产业发展中,
则要更加重视对产业链的培育,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主题报告所提出的具体工作安排上,北京2010年将安排35亿元左右资金,实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北京将着力催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要扶持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区资源,扶持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产业。鼓励参与奥运创意和策划的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品牌文化演艺活动。同时,着力推动生产业集聚发展。出台促进生产业发展政策,编制本市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研究组建生产业(总部)联盟,筹备中国国际服务交易会。此外,要继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研究推行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培育百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一批“专、特、精、新”的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群。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和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培育,促进优势产业大发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吉林强调要积极培育产业链整体建设,克服单一产业、企业,单一链条和环节的缺陷,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形成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和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要抓好总部经济发展。吉林强调,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迈向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目前,总部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总资产的46.9%,四分之三的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这对提升北京的经济辐射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意义重大。发展总部经济是首都地位使然,更是提高首都新的吸引力使然,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关键词]薪酬管理;战略;竞争力
作者:王红旖,浙江大学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7)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融合冲撞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层面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慢慢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企业家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人力资源和其他经营资源的匹配和调整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子系统,理所当然应该用战略眼光重新进行审视,战略性薪酬管理理论由此而生。基于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水平的战略性薪酬管理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独特能力。一方面,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而言,薪酬管理天然属于企业战略中的一个环节,需要和企业战略导向高度契合[1];另一方面,薪酬管理关系企业整体目标和员工目标的统一,薪酬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员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在战略指导下设计出合适的薪酬体系,才能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薪酬管理,战略性薪酬管理基于更为丰富的设计依据,能够依托更为多元化的薪酬政策,从而拓展薪酬的内涵和作用。
现阶段对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研究多从理论上进行学理分析,而对于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进行应用缺乏系统性的阐述。本文试图在系统性阐述战略性薪酬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描绘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系统构建框架,并结合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咨询项目进行论述。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功能分析
(一)适应企业发展战略
不同的企业战略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薪酬管理战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动,企业战略会在愿景框架下进行调整和适应,相应的经营管理内部各类子战略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在不同的企业生产周期或行业周期内,企业可以采取增长型战略或者维持型战略,这两种不同的战略类型就需要完全不同的薪酬战略去匹配。对于增长型战略,企业强调对新市场的开发、新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此时,薪酬战略的导向应该是引导员工和企业一并成长并享受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因此,在薪酬管理上,固定薪酬的占比要相对较少,同时匹配奖金或者期权等长期激励措施能够让员工持续地和企业一起奋斗,最终留住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而对实施维持型战略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更重视稳定性,以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此时,薪酬战略需要考虑到劳动力队伍较为稳定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更为持续、可预见的薪酬预期和发放标准。
Stevenson和Jarillo[2]也同样强调成长型企业需要与成熟型企业不同的控制和激励。首先,企业需要让员工有追求机遇的动力,并能积极贡献和推动企业发展。其次,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拥有胜任工作的自信。Ichniowski和Shaw[3]认为作为成熟企业,不能简单地实行绩效制度,而是要考虑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在职岗位培训、团队协作培训等。
(二)持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21世纪,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人才的使用,需要有正确的用人观念以及合适的用人机制。战略性薪酬管理把薪酬作为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发挥薪酬的导向作用,增强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把握住自身的战略和最为重要的目标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去匹配,进而在薪酬管理上进行差异化的针对性设计。
(三)提高对核心员工的吸引力
核心员工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最为重要的,而战略性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并不断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如何提高对核心员工的吸引力,战略性薪酬关键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导向性,即薪酬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战略实施。二是外部竞争性,即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发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三是内在公平性,即在企业内部,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收入具有相对可比性,在能者多拿的前提下相对公平。
同样,Lopez-Cabrales[4]发现核心成员对企业组织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准确评估核心成员特殊的价值,将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效能。
(四)改进成本效率
众所周知,劳动力的成本往往在一个公司的运营中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劳动成本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竞争优势。通过合理地削减这些成本,可以使公司获得成本领先的优势。在服务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成本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些企业收入的40%~80%将用于劳动成本的支出,即作为雇员的薪酬和津贴。一个企业若想在人力资源投资中获得适当回报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那么它就必须控制这些呈螺旋式上升的成本。当与报酬相关的成本不断增大时,企业就可能会通过以较高的价格将较高的报酬转嫁给顾客的手段,转而走向被迫采取冻结工资或大量暂时解雇员工等一些有害行动来解决问题。
Prendergast[5]提到绩效制度在给企业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也会因为其相应的高工资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因此,控制这样的风险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激励机制的实际效用有准确的评估,并在一些无法实现及时、准确监控的情况下,更加谨慎地选择绩效机制[6]。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战略的薪酬管理模型
战略性薪酬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设计框架和思路,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全盘思考。既要考虑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战略目标的促进关系,又要考虑薪酬管理体系内部不同层面和架构之间的相互匹配和协同效应,最终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图1所示)。
图1战略性薪酬体系模型
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不能孤立地去考虑单个制度或者某一个模块下的若干个制度,而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框架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战略的要求去通盘考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从小到大,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初创期,他们往往根据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制定薪酬管理制度,如从工资制度考虑奖金制度甚至股权激励措施。这些制度在不同的时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但如果没有整体的考虑,而忽视了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之间关联性的话,就可能会导致不同薪酬制度之间难以发挥协同效应甚至出现冲突。因此,在战略性薪酬管理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薪酬系统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真正达到促进企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构建步骤
1.梳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了解其使命和远景,这是成功实施战略性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了解阶段性企业的发展重心和着力点,才能通过薪酬战略的制定产生激励效果,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这里,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白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
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各项业务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员工的分工协作体系。做好岗位职责的设计工作,这既是每个员工作为企业一员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也是企业组织架构中最为基础的构成。根据业务流程,不同的岗位构成相应的部门,相互协同发挥作用。同时,要根据行业属性、企业发展阶段、员工数量和劳动复杂性程度等因素,设计合适的管理幅度和层次,既保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有效引导,又要避免人浮于事、过于僵化的管理体系。最后,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以及不同独立业务条线之间的问题处理模式。
2.制定薪酬战略。在明确企业整体战略的同时,首先需要对薪酬管理系统建设的战略有一个规划。正如上文所说,行业的差异、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异甚至企业家经营管理理念的差异,都需要企业制定差异化的薪酬战略。这其中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其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结构化的薪酬体系设计,需要能在短期内有效推进即期经营目标的实现,能在长远发展上为企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前,首先要明确本企业的薪酬战略是什么[7]。
其次,需要分析影响薪酬战略的相关因素,这里主要是从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两个角度进行审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性能力,需要薪酬政策导向的相互适应。比如崇尚狼性文化的进攻性企业需要匹配高激励的薪酬政策,不然企业文化难以落地和执行。当然,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也会影响企业文化,成为塑造企业文化的驱动因子。同时,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也各不相同。因此,薪酬政策必须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抓住不同阶段企业的战略重点和业务重心,利用薪酬政策对不同类型员工的引导实现员工满意度的提高,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最后,可以对企业设计具体的薪酬战略,在其中需要把握好设计的基本准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公平是薪酬体系的基础,只有达到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员工才会认可和接受薪酬管理的约束,真正发挥激励作用。二是激励性原则。薪酬战略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能够有效激发员工能力,让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在公平基础上的差异化激励,既不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矛盾冲突,也可以有效激励和鼓励那些为公司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三是竞争性原则。薪酬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的竞争性,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只有保持最有吸引力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四是合法性原则。合法是现代企业必须遵守的经营底线,薪酬管理同样如此。偷税漏税等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来员工薪酬的表面增长,但将会为企业发展带来重大隐患,最终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不利于员工的稳定和持续的成长。
3.确定具体的薪酬体系。目前,常用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其实质是企业依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自身的价值、员工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以及员工所具备的能力或任职资格确定其基本薪酬水平。[8]可以看出,岗位薪酬体系是基于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为设计标准的薪酬体系,而技能和能力薪酬更多地是通过考虑员工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来确定薪酬。
在体系确立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整体的薪酬水平。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得出岗位价值评估的分数,计算出所有层级的相对系数,也就是薪酬层级系数,从而各层级员工的薪酬总额就可以确定。接着,对于薪酬的组成结构进行确认。作为国内企业而言,目前仍然是把物质薪酬作为薪酬结构中的绝对主导力量。主要的物质分配形式有工资、福利、津贴、奖金与激励等,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要求,以及不同职类和职层人员的激励特点,运用不同的分配形式进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的效果(如表1所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管理,需要有特定的单独方案设计。比如公司的高层职业经理人、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有专业能力的技术研发者等。
4.形成薪酬制度。在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确定的情况下,还需要将其固化下来,形成公司的薪酬制度。通过书面化的规章条例,一方面可以让员工清楚地了解到企业所执行的薪酬管理标准,明白自己的薪酬定位以减少员工的抱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和薪酬提高的途径告知员工,加大团队的凝聚力。
三、案例分析:以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无需对每一个设计阶段进行详细说明和展示。下文中将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A公司。
(一)公司薪酬、绩效管理现状描述
人力资源的成本在A公司的所有成本支出中目前只占较小的比重,这一方面说明了人力资源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提示在实现部分工资放开的政策条件下,实施薪酬改革使员工的薪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但是,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公司内的不少员工对于现存的薪酬制度有所不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员工基本满意现有薪酬水平,但满意度较以往有所下降;缺乏较科学的岗位评价体系;不同层级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分配机制未能与工作业绩、考核结果和贡献度挂钩;薪酬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缺乏全面的激励机制。比如在薪酬分配方面,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结构工资制度,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加工龄工资与津贴组成。该项工资分配方式遵守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突出了岗位因素在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行的早期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分配机制未能与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结果和贡献度挂钩,未能体现激励、竞争的思想。从目前的工资结构来看,固定部分比例过大,薪酬工资水平主要与行政级别挂钩,而与工作量和考核结果关系不大。同时,总部员工的奖惩制度不明确,员工既不了解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也不必担心工作价值的下降会导致工资水平的降低。
(二)公司薪酬体系调整方向分析
通过调研和问卷分析,设计者对A公司薪酬体系调整方向进行确定,在这里,仅以薪酬设计所依据的要素指标进行介绍。薪酬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一定的要素指标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在问卷中,我们对学历、职称、工龄、劳动力市场价格、岗龄、岗位价值、绩效考评结果和职务大小8个要素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2)。8个指标的得票数高低顺序为:绩效考评结果、岗位价值大小、工龄长短、职称高低、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岗龄长短和类似工种劳动力市场价格。此外,从问卷填写者对以上8个要素指标的排序情况看,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依次是:职务大小、岗位价值大小和绩效考评结果。在问卷实际填写当中,还有3名员工提出应把岗位风险大小列入薪酬设计要素指标中。由此可以看到,A公司员工对于薪酬的组成部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权重要求倾向,这将是薪酬设计中所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战略性薪酬管理体系构建
1.多样化薪酬结构。为了克服过去的简单工资确定体系,根据现代公司的传统薪酬结构框架,对A公司的员工薪酬组成结构进行了如下的设计(见图3)。
如此这样,不同岗位级别对应的薪酬结构有所不同,级别越高绩效工资所占比重越大,而级别较低的员工将以岗位工资为主。这既有效激励了员工,又可以兼顾公平。
2.明确合适的晋升通道。作为一个高科技的民营企业,A公司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并将其投入到批量生产中,还需要有优秀的销售人才去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自己的生存能力。在公司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专业化的管理层人员直接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和不同岗位的薪酬评定相适应,公司岗位被划分为管理序列、技术序列、生产序列和销售序列,为不同类型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导向进行了有力的支持,这些都是非物质激励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图4所示)。
图4A公司员工提升途径
通过这样的设计,无论你是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在本职工作优秀的基础上得到向上提升的空间,而不存在任何的“绝对优势”的可能性。
3.采用宽带薪酬设计,按能分配。A公司原有的岗位共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薪酬待遇相差较大,而事实上部门的下级对整个公司的贡献率有时是要大于不少上级领导的。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宽带性的薪酬纲级,保证打破过去的“不可逾越”。具体看,可以通过综合考察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岗位影响力、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因素,将公司全部岗位分为15个岗级,每个岗级由若干个档级组成,共计75个岗薪(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