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

第1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结合《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主动服务,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工作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二、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1、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乡镇组织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复核,于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本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

2、及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和村(居)群众转移预案。各乡镇应结合本乡镇防灾工作实际,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的通知》(政办〔2007〕62号)的要求,在3月底前修订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对新增的和险情发生变化的隐患点,应及时修订、完善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并在当地村(居)公布实施,同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群众转移预案》的防御范围包括:地质灾害点、不稳定斜坡及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

3、搞好基层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应全面总结去年防灾的经验教训,根据实际,制订、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并演练好以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基干民兵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配置好专业监测仪器,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4、做好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警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各乡镇应当组织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补缺补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处。要查清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查清原地质灾害点险情是否加剧;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是否填写规范、是否发放到位;查清灾害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是否变化、到岗到位、是否思想稳定,若变化应及时将名单和联系电话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措施部署、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查清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应急装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查清灾害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设置完毕。同时,要利用检查、巡查的机会,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进行识灾、辩灾、避灾等知识的讲解,对汛前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记录,并落实整改好。在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应当严格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人员排查、监测和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灾情、险情,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工作,使各责任人了解灾情、明确任务、监测到位、负起责任。

5、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灾情报告等制度,在汛期要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若逢台风、暴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镇、村干部应在岗到位。凡发生地质灾害,必须及时报告县总值班室、防汛办和县国土资源局,保持信息畅通,处置迅速,报告及时。

6、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处置。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各乡镇应及时启动气象预报预警响应,准时发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通知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台风和强降雨过后,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

7、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各乡镇要按照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要求国土资源所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系统上传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8、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根据政办〔〕225号文件精神,对能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隐患的,各乡镇政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治理方案,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2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宣传培训、调查巡查、监测预警力度,严格执行危险性评估制度,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勘查治理、应急排险和避让搬迁工作,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地处浙南中低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山势陡峻,峡谷深切,残积物多。境内火山岩、花岗岩广布,断裂发育,风化作用强烈,且全年降雨量充沛,季节性降雨明显,在《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属“浙南中低山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影响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呈逐年增加之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点隐患点154处(包括滩坑库区新增点),涉及31个乡镇(包括油竹管委会)112个行政村,影响人口6000多人。需防治管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9处,其中A类点有2处、B类点有9处、C类点有38处,滩坑库区隐患点10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大类型。

三、地质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县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其诱发的主要因素为降雨特别是强降雨,其次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特征、诱发因素及今年气象趋势预测,结合历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易发时期集中在4月份至10月份,特别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和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台汛期,为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期。梅汛期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影响发生强降雨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该时段极易发生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和碎屑岩体滑坡及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地质灾害。由于矿山开采、水库建设、修路建房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以及由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规模、稳定性、危害程度和趋势预测,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如下(详见附件):

(一)A、B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鹤城镇鹤东村山头自然村、山口镇大安村彭山自然村、乡陈须村底吴山自然村、乡雄溪村、镇内冯村坑口自然村、乡石平川村(横坑)、乡吴山村、岭根乡黄驮山村马坳自然村、鹤城镇陈山村沙降自然村、汤垟乡西天村、仁庄镇莲头村等11处。

(二)C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是小舟山乡丁坑村、万阜乡白岩前村、巨浦乡徐山村桐桥自然村、腊口镇张庄村马岭头自然村、船寮镇雷石村牛埠自然村、大路村山后自然村、黄垟乡底项村龙潭背自然村、石平川村中心小学门口等38处。

(三)滩坑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已查明10处,主要分布于北山镇、岭根乡等2个乡镇。分别是北山镇马岭桥、格坑村、万阜圩、上贵府、西斜、郎回源口、垟村、白岩村、岭根乡驮田坪、吴山埠等10处。

(四)矿山边坡及采空区。主要分布于黄垟乡钼矿区和山口镇叶腊石矿区等开采矿山和废弃矿山。

六、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防治职责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责任、人员、投入和措施到位。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建设、教育、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矿业法人和北海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要负责做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乡镇政府按照与县政府签定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健全防灾网络,切实抓紧抓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防治责任

县国土资源局应会同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据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包括地质灾害概况、趋势预测、重点防范期、防治重点、监测和防灾责任人等相关内容,要有明确防治任务、防治责任人和防治措施,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并公布实施,作为指导年全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加强排查,完善防灾网络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及时组织力量对已查明需监测和新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在汛期前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分析其发展趋势、确定危险程度,并根据实际编制各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明确组织机构、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灾地点和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落实防治监测人,签订责任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设立警示牌,对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到排查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四)落实制度,提高处置能力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在梅汛、台汛期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时段,认真落实好值班、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避险等制度,将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延伸到基层,把任务措施落实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区)。同时要保证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预报系统正常运转,有效确保影响区的群众安全度汛。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地区,特别是滩坑库区和矿山采空区,要严密巡查监测并及时预警。坚持把日常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重点防范期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若临灾或发生灾害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临时避让回迁工作应警惕雨后发生滑坡滞后活动的可能性,避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宣传,增强防治意识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要利用地球日、减灾日、土地日等特殊节日,组织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农村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继续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基层,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的形式,或是在重要隐患点(区)开展实地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特别是不断提高危险区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六)调查评估,把好灾害源头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的城镇规划、工程建设和实施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私人建房等建设项目,要及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要加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及时查明各点现状特征,评价出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提出措施建议,并督促落实到位。

第3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维护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市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规模皆为小型,年全市发生14起地质灾害。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的8起。14起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地质灾害5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7处,崩塌2处,累计直接经济损失170.5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全市各山区、丘陵地带。

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覆盖型岩溶区和矿山开采区;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切坡建房、修路等地段。诱发塌陷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或干旱,年地质灾害主要以突发性的塌陷、小型崩塌、滑坡为主。机井或矿山抽排地下水等引发地下水位大幅变化及矿山采空;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强降雨,同时,与山体植被破坏、采矿、修路、切坡建房等有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水趋势预测年我市汛期雨量接近终年略偏多,据市气象台46月汛期降水趋势预测。为650750mm多年均值665.6mm比年雨量(564.8mm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汛期期间有降水集中期,主要呈现在6月中下旬,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洪涝或内涝,今年汛期结束期略偏迟,7月上旬后期。

2.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历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其与降雨关系,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气象部门对今年汛期(46月)降水趋势,预测年我市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简称崩、滑、流,下同)等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在总体上略超凡年水平,且呈增多的趋势。

降水集中期可能形成分布较为集中、数量较多、规模不等的群发性崩、滑、流灾害。将主要发生在五陂—白竺、莲花县荷塘—神泉崩、滑、流易发区和上栗—芦溪崩、滑、流次易发区。1市地质灾害易发区。

特别是5月下旬到7月上旬降水集中期。集中降水时段,2崩、滑、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为47月。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可能发生。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滑、流灾害将很容易发生。

3城镇、乡村建设和工业、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山区建房切坡、公路边坡、露天采矿场、旅游景区高陡岩体、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区域为石灰岩地区和坑采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相应增大了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发生时间以伏秋干旱期为主。

积极开展外地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各县(区)要密切关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的中、短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年全市设置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4个;次重点防护区2个;重点工程防护区段4个。具置范围及重点防护内容见附件12依据上述预测分析。

受热带风暴或强对流天气影响,崩、滑、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7月。可能延长至910月。塌陷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46月和9月—次年1月。

四、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区应根据今年人化及时调整空虚以政府主管领导为首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人。要把抗灾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见附表4各地勘单位应承担技术支持的责任,积极协助当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和应急工作。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做好城镇规划区、水利工程区、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校区、风景旅游区(点)等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各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于年全部完成,要求今年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县(区)政府要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在年内全面开展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准备必备条件,完善“十有”县建设工作,年内争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上报达标。

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研究落实预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制度和措施,做好预案中规定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辖区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组织实施;要依照应急预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要求,加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要积极发明条件,适当范围内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要依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单位,建立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要配备必要的地质灾害应急专用越野车、GPS照相摄像和通信设备。

当地政府应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土资源(地矿)局要立即派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赶赴现场,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险情。开展应急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预测趋势,指导并配合现场救援工作;如遇强降雨,出现险情难以判断,当地政府应坚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受威胁群众转移躲避;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4.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切实做到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要对山区丘陵城镇和农村高陡切坡地段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及时告知当地群众(或建设单位)村委会、乡镇和有关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做好隐患点的防治工作,落实群测群防。要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逐点制定监测、报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防灾措施,制作成“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落实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记录,发现隐患出现活动征兆、险情扩大、加剧变异情况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平安。

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健全县、乡、村、组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区)要进一步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依照强化责任制、落实防灾避灾措施的要求,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设施齐全、信息疏通、预警及时、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网络体系。

5.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做好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强降雨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实时预报。要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加强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送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及时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送给县、乡(镇)村、组防灾责任人以及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6.严格执行值班、灾情演讲制度。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汛期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重要岗位实行主副班制度。要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值班人员的名单、联系方式及值班电话。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和月、季报制度。各级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速报和月、季报工作。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富损失的地质灾害或者重大险情,各县(区)要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相关规定。必需在接到灾情险情的1小时内速报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特大型灾情险情要同时演讲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随时进行续报。要保证数据准确、及时,不瞒报、不漏报、不错报。要注意加强地质灾害胜利避灾案例和预警预报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及时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胜利经验和存在问题。做好地质灾害月报、季报,应当在每月或每季末月的26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汇总,以电子邮件方式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无地质灾害要进行零报告。

第4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县防汛工作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刚才,*同志通报了今年的天气预测情况,*同志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立足安全度汛,未雨绸缪,提早动手,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一起抓,加快水毁修复和各项预案编制,细化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人努力加上天帮忙,全年安全平稳度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几年我县未遭受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但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和防汛工作的实际来看,今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我县地形复杂、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决定了我县是一个山洪和山地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之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增多,一些地方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山洪、滑坡、塌方、泥石流的成因增大。二是根据以往历史经验,“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今年我县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刚才气象部门对今年汛期天气作了预测,分析表明,今年我县降雨量多,江河水位较常年偏高,发生区域性暴雨洪灾的机率较大。三是防洪工程体系薄弱。目前仅县城设防标准达三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其它大多数集镇所在地防洪标准较低,一旦出现特大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四是病险库塘和地质灾害点的潜在威胁比较严重。全县库塘众多,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土法上马,年久失修,难以抗御洪涝灾害的侵袭。虽然近年来,我们加大项目争取,积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项目和资金十分有限,全县仍有相当一部分病险库塘还未全面实施工程性除险加固措施,加之全县地质灾害点较多,据国土部门排查,全县登记在册的滑坡点达295处,这些始终是我们防汛工作中的最大隐患。五是十天高速公路等在建工程多,弃碴等大量挤占河道,给河道行洪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六是村组防汛能力有限,很多暴雨高值频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给有效预警预报带来较大难度。七是防汛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近几年我县防汛形势相对平稳,部分同志对防汛工作产生了麻痹松懈情绪,对可能发生的汛情、险情缺乏应有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应对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防汛工作的扎实开展,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加强。

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扎实有效地做好防汛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四大”突破,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的客观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牢固树立水患意识和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居安思危,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化措施,早部署、早安排,确保安全度汛,为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突出“病险库塘、山洪地质灾害、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四大防范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防汛,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工作,做到一般汛情堤防不决口,库塘不垮坝,无重大财产损失;出现超标准洪水,发生山洪、泥石流,尽力做到不死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具体工作中应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时时处处围绕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来思考核心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尽力避免因灾造成人员伤亡;二是要树立防汛抗旱也是发展的观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经济和社会必须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快,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就会越大。重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使某个区域或某些流域内群众数十年的积累和建设成果瞬间付之东流,同时因人员伤亡给人们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给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不利因素。因此,要牢固树立“发展需要防汛抗旱,防汛抗旱也是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我县暴雨洪灾频发又伴随着“十年九旱”的灾害规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防汛抗旱两手齐抓、统筹应对,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预测,精心调度,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既保平安,又夺丰收。为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宣传工作。实践证明,落实慎密的防汛预案,提前主动做好灾害防范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病险库塘、走山滑坡、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四大防范重点,科学制定严密的“防、抢、撤”预案。预案必须针对辖区内重点防汛防滑部位的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修编,充分体现和推广“乡自为战、村级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和思路,按照“方便、易懂、可操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并要不断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做到防、抢、撤等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要做到预警责任人、预警方式、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明确,科学合理,群众知晓;三是要明确警示、撤离信号,采取专业监测与群众观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早预报、早预防,早转移;四是各类防灾抗灾预案和群众转移方案要突出重点部位的联防自救和抢险救护功能。同时,要加大对预案、方案的宣传力度,《*明白卡》要发放到户,防灾责任包帮等防、抢、撤措施要落实到人,做好应急演练,确保遇险遇灾忙而不乱,有序应对。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确保预案落到实处。

(二)切实做好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按照县防汛指挥部下达的防汛经费、物资储备要求,足额预算,及时补充更新防汛物料,做到“配置合理、足额储备、定点为主、适当代储”,做到品种、数量齐备。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防汛部门必要的办公经费和物料购储经费。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各级一定要有“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思想,对企业代储的物资一定要签订合同,给予必要的订金,并经常过问查看代储物资储备情况,保证用时所需。抗洪抢险队伍是抗洪救灾的主力军,各乡镇、各村都应组织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并努力组建半专业化抢险施工队,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到地段,并加强培训,适时组织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能力。县水利部门要落实好专业技术队伍和2支以上专业抢险施工队,确保紧急汛情出现时能够拿得出,用得上。驻军官兵、公安干警历来都是防汛抢险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加强衔接沟通,灵通信息,做好军民联防、协同作战。

(三)加强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情、雨情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超前性、准确性,延长预见期,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预警方面,县防汛办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防汛预警平台及时预警信号,把天气、水情、雨情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并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县城、集镇、中小河流、水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对雨情、雨量测报设施和传真机、防汛值班电话、报警器材等,各乡镇要及时检修,并按照小乡2人,大乡3人的要求落实固定防汛专业人员,确保防汛业务正常开展。今年水利部门要继续加大各乡镇雨量测报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工作所需。汛期,县电视台、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要按照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准确重要天气预报、重大汛情预警提示等信息,为防汛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喜河电站要立即对下游放水预警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汛期要积极配合地方防汛工作,搞好洪水错锋,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四)突出抓好库塘安全度汛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水库度汛计划,正确处理兴利与防洪保安关系。在汛期,水库蓄水要满足防洪需要,水库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水位必须严控在汛限水位以下,病险水库要一律空库度汛,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关闸蓄水。二是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县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按分级负责的原则逐库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防汛责任。三是水利部门要及时成立水库调库专家组和工程抢险专家组,切实做好水库防汛调度,定期对全县水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提出调洪措施,对出现险情的水库实行专家驻库,现场指挥抢险排除,指导水库安全度汛。四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县水利部门要切实抓好漩涡茨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和进度关,确保早日完工。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一城四镇堤防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上争取汇报力度,确保项目早日批复下达。五是认真做好水库下游群众的安全防范工作。各乡镇要逐库落实包抓领导、监测责任人和报警责任人,对水库下游威胁区的群众要逐户下发*明白卡,加强对水库日常监测,特别是重要天气期间要加大巡库监测的密度和频次,一有异常情况,迅速启动预案,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五)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防洪、河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汛期河道行洪畅通。坚决制止在河道乱挖、乱占、乱倒弃物行为,对在河道内的违规建筑、设置的行洪障碍要限期无条件拆除,主汛期河道内所有的采金、采砂船只和作业设备必须全部撤离河道,对逾期不撤离的,水利、交通、国土、公安、安监部门要依法采取强制撤离措施,保障行洪安全。十天高速*段各项目部要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河道清障,迅速制定安全度汛方案,确保公路建设和安全度汛两不误。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航运管理,汛期各类船只必须配齐救生器具,严禁超员超载,一旦有洪水发生,各类船只必须尽快撤离主河道,停放在安全地带,确保不出问题。

(六)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各乡镇要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化完善抗旱预案,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工程蓄水,统筹安排城乡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二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用水计划,努力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抓紧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三是要抓好中小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拦、蓄、引、调、提,为全面抗旱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四是全面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抗旱节水技术。对水利设施不足,又没有充足地表水源的地方,要重点解决好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五是要做好抗旱设备的储备工作。各乡镇都要储备一些常用的抗旱设备,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加大节水器材、耐旱籽种的应用推广工作,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县人影办要加快人工增雨装备建设,根据旱情发展趋势,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七)科学做好防滑工作。我县是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做好防滑等地质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对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国土部门要督促各乡镇科学编制“防、抢、撤”预案,*明白卡要逐户发放到位,并强化宣传,确保人人知晓。要切实提高群众群测群防能力,指导群众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密监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变化,加大监测信息报告频率,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公告警示,努力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报预警水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滑坡点我们既要重视降雨期间的监测,更要注重雨停后的监测;既要重视已排查出的滑坡点的监测,更要注重施工、采矿等易发地段的监控预防,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国土部门要加强农户建房和重点项目建设选址的指导,尽量避开地址灾害威胁区,同时更要注重防止因新建工程中不当施工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点,各乡镇和发展计划、民政、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农民安居工程,加快地质灾害威胁区住户的搬迁步伐,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安监部门要及时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制订完善度汛预案,全面落实尾矿库度汛措施,确保不出问题。

(八)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汛期也是雷击事故高发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尽量减少雷击事故。县气象、城建、安监、计划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执行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审批制度,着力解决新建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不经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就进行施工,不经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应急预案的修定和完善,确保雷电灾害发生后,及时高效地妥善处置灾情。

(九)切实抓好防汛安全大检查。防汛安全大检查是发现隐患,堵塞漏洞的重要环节。会后,县水利部门要及时制订防汛安全大检查方案提交县政府审定。各乡镇要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得力人员,对本乡镇防汛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做到不漏一处,特别是对病险库塘、地质灾害点、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等重点要进行全面检查,查防汛预案是否编制完善并落实到位、防汛保安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洪避险措施是否到位、防汛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有效处置。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逐一排队,逐一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要坚持推行防汛安全检查责任制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检查责任,确保检查成效,坚决杜绝走过场。对检查不认真,导致重大隐患和问题未及时查究整改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责任人的责任。

三、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一)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是关键。各乡镇长是防汛抗旱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汛抗旱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确定工作部署,搞好思想发动,组建指挥机构,制定防汛抗旱预案,各乡镇、各部门要提早落实本辖区、本系统内重点度汛部位的包抓责任领导,水库、城镇的度汛责任人名单要向社会公布。在这次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防汛责任状,可以说,责任状就是军令状,必须认真执行,出了问题,就要实施责任追究。各乡镇也要与各村签订防汛责任状,把本辖区内防汛重点部位的包防责任人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要坚持部门分工负责制。防汛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县防汛办要严格督点部位和区域防抢撤预案、防汛抢险物资落实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情况;气象、水利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水情变化,及时准确地通报信息,为抗洪抢险抢抓主动权;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救灾预案,做好救灾物资准备;交通部门要在做好自身防汛工作的同时,为抗洪抢险提供及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要力保汛期的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公安部门要依法打击破坏防洪设施的行为,维护汛期社会治安稳定;卫生部门要调集药品、医疗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严密监测水质,防止各种疫情发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都要自觉服务于防汛工作大局,切实服从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做到政令畅通,共同打好防汛抗旱总体战,确保安全度汛。

(三)要坚决实行责任事故追究制。汛期,各乡镇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切实坚持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必须坚守岗位,主动掌握防汛相关信息,及时做好上传下达,严禁脱岗行为发生,确保电话、传真机正常使用,信息联络畅通。汛期,各乡镇、防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防汛抗旱的领导要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时要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各乡镇、防指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的手机在汛期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各级防汛责任人及防汛物资保管员、抢险队员的通讯工具汛期内一律不得关机,确保工作联系畅通。在防汛抗旱中,凡因安排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反应不及时、指挥不果断、措施不得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责任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和指令推诿扯皮或顶着不办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防汛办要不定期抽查各乡镇和部门领导带班、值班情况,对值班期间擅离职守,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给予严肃处理。

第5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为切实提高我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抗震救灾及防汛抗旱工作有序开展,现就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一要严格应急值班纪律,实行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确保应急通讯畅通,特别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预报期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自觉组织好本辖区、本系统的应急处理工作。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擅离职守、措施不力和不服从应急处置安排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查处。三要做好上传下达,确保信息的及时畅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信息报送要求,及时收集汇总有关应急信息。特别是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获知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信息,要及时报告。紧急信息要在口头报送的同时,及时用文字形式随后上报。

二、尽快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要以基层为重点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市已按照要求成立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或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做到“定人、定位、定责任”;各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

三、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各应急预案可行与否的一次检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力量,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结合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修订和完善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在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方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预案,由各有关部门对应负责制定。目前我市总体预案确定的24个专项预案已编制完成了12个,85个部门预案已编制完成23个,未完成的要抓紧编制,已完成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二是编制和修订重点企业和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化工、冶炼、供水、电力、通信等容易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市级重点骨干企业也要搞好相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这项工作由联系分管的市级部门牵头并具体布置落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三是编制和修订基层应急预案,继续深入推动应急预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四进”活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全社会应急处置的能力。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指导检查本辖区内的街道、村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进行安全应急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意识。四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8年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兴政办发〔2008〕34号)文件精神,今年按要求要进行11次演练,承担今年应急演练的市级牵头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尽快认真组织开展演练活动,按期完成演练任务。

四、大力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救援工作实际,整合现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危险化学品救援、120医疗救护等专业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优化物资储备,开展培训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重点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各级各类社会救助团体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专业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民兵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社会救助团体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全市应急队伍体系。

第6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今年天气气候特征特殊,前期出现了近年来同期罕见的强降温天气过程,和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去年秋季10月份以来全县连续8个月降水偏少,其中10月、11月、1月、2月、4月、5月显著偏少5成以上。干旱总体呈现五大特点:降水异常偏少、持续时间较长、重旱范围较广、干旱影响复杂、发生背景异常等,对农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5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5%,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少。我县气温总体偏高,年初的冬季气温起伏大,冬麦区旱冻叠加,入春后气温持续偏高,4月出现高温天气,出现时间明显偏早,气温快速升高进一步加重了旱情的发展。

6月我县出现3次较强降水过程,旱情得到解除,但由于降水区域集中、强度大,部分地区旱涝急转。7月份强对流天气频发,雨带南北摆动,造成多起灾情发生。

一、灾情调查实况

2012年7月4日15--18时,县撮镇镇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撮镇镇3小时降水量达133.2毫米,镇也出现了3小时65.5毫米的强降水。7月4日16时10分县气象局局长徐光柱带队,一行3人迅速赶到撮镇镇受灾现场,进行灾情调查。

7月4日13时30分,县县城开始降水。至15时雨强增大,从高密度雨量网上发现,强降水集中在县城以南15公里一带。

二、灾情评估

据县民政局后期的初步统计:

2012年7月4日15时县撮镇,镇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无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仅部分低洼地区一些房屋暂时进水,但很快退去。

由于强降水范围较小,没有形成大的灾害,对农作物影响不大。

三、天气预报形势分析

7月4日上午市台会商时指出,我区处槽前,K指数达39℃,比

湿达15。综合数值产品资料,提出“要注意发生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结论。

在省台指导下,下午14:10市台值班人员发现,在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境内有对流回波发展,立即告知局值班员,请其密切监测并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

对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县局早就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及时了预警信号。局分别于下午15点50分雷雨大风黄色预警,16时暴雨黄色预警,17时30分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

另外局业务人员在局长徐光柱的带领下,及时深入现场进行灾情调查,通过气象短信不断和更新雨量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四、服务工作经验总结

第7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长海水库下游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长海水库下游危险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危及下游地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的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为适应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发生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所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长海水库发生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本预案指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把切实履行职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与应急相结合,认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分级负责,协调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坚持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6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用于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县水利局统一领导。县水利局是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

2.2办事机构

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是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与引荞工程管理站分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综合协调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监测、报灾、防控、抗灾、救灾、援助”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有关应急的决定事项,并组织实施。

2.3工作机构

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机构、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2.4专家机构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不断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1预测与预警

应急办及相关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险情调查、分析,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早处置。

3.1.1预测预警系统

由公安、水利、气象、地震、环保、交通、安监、供电、卫生、农业、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共享监测信息资源,依托相关网络,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及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严重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相应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和通报

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及时调查、了解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口头报告,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书面报告。一旦遭遇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应急办要与相关单位、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如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应急响应

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派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卫生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公司要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供调查评估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灾区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救助程序,规范捐赠管理,组织恢复重建。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县新闻单位人员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采集和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4应急保障

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队伍保障

应急保障队伍由公安、医疗卫生、气象、防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武警中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2经费保障

主要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请求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支持。

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争取省、市政府给予支持。

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及审计。

4.3物资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灾区,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驻巧部队和武警中队或灾区派出所负责完善人口密度的应急避险场所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措施,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灾区人民群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讯保障

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讯、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讯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讯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讯畅通。

4.10公共设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力、交通、物资、水源的供给,加强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1科技支撑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分析;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5监督管理

5.1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众防范宣传教育,组织编写教育培训教材和通俗读本。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片、报刊、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不断地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灾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2演练

应急办应当定期组织综合性应急处置演练。各职能部门组织相应的专业应急演练,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普及减灾知识和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的乡镇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5本预案修订

县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在实施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一般修订时间为3-5年。

第8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认真落实好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高保护与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面夯实基础业务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深化内部改革,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工作主要目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7万亩,保护率达到85%以上;计划完成土地整理5000亩,建成标准农田1600亩,新增耕地面积500亩,获取折抵指标350亩;完成土地开发5000亩,力争完成60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0亩,力争完成600亩;全年计划供地1300亩,其中出让商住用地310亩、工业用地700亩,行政划拨用地290亩,出让金收入5.5亿元;计划完成征收土地1000亩,土地收储500亩;完成采矿权出让4宗,价款收入2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50万元。

*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耕地保护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保护责任机制到位。建立实施问责制,发挥责任制的作用。将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真正使乡镇政府负起责任来。二是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位。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5.7万亩,保护率达到85%,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到16个乡镇,并具体落实到村、地块、图斑,登记造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基本农田位置和范围;在全县主要保护区中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三是动态监管制度到位。研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监督网络,在每个行政村聘请兼职耕地保护监察员。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巡回检查制度。县局、基层国土所定期对辖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台帐,及时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的动态变化情况。

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1)土地整理从标准农田建设向建设高标准农田转变,努力提高全县基本农田标准化水平。继续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重点做好新增耕地面积较小或零增耕地项目的实施,并实行政府全额投资政策。按照“三化”措施,即建设标准化、责任社会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建设促保护,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继续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标准农田用途,巩固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根据省厅《关于切实保护标准农田的通知》(浙土发〔2002〕84号)文件精神,今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局部调整中,不得将已进行过或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调整为建设留用地、待置换建设用地和生态退耕用地。进一步研究标准农田的保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建立管护制度,切实巩固已建成的标准农田成果,并发挥其作用。

(2)土地开发从侧重低丘缓坡耕地开发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并举转变,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平衡。随着荒山、荒滩、荒草地、废弃园地等后备资源大量减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一定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不仅要抓好耕地开发,同时也要抓好建设用地开发实施规划,充分利用废弃山塘水库资源开展造田试点工作,拓展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空间,尽量减轻建设占补耕地压力。要在《*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土地开发复垦资源调查及专项规划。同时,强化补充耕地的质量理念,补充耕地既要体现数量,更要提高耕地质量。保证一定的数量,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是有效保护耕地生产能力的两项基本要求。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只重数量平衡,忽视质量平衡、占优补劣的倾向,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继续开展对耕作土保护管理的课题研究,力争6月份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年度土地开发计划,确保全县新增耕地5000亩。

(3)建设用地复垦从单面强调建设用地复垦数量向多项工作相互动的建设用地复垦转变。促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是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制度的需要,是今后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要从单一的、片面强调数量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着力转向与农村新区建设、村庄整治、地质灾害防治、下山脱贫等多项工作相结合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赢得社会支持。落实好2007年省厅已立项备案的2个宅基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年底完成。在上级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配套激励政策,以明确资金和利益的分配办法。

3.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规划编制从思路上创新,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弹性增长空间”的划定方法和管制制度。认真克服上一轮规划预见性不足、频繁调整的弊端,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认真总结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待置换用地”管理和用途管制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划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中“弹性增长空间”,包括城镇发展的弹性空间和省以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弹性空间,特别是交通、能源、电力等项目在新一轮规划中多留点空间,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衔接专题研究,加快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步伐,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规划调整要公示、公开,让农民有知情权。结合我县行政区划调整,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切实做好和完成八镇八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制工作。

二是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规划引导作用的发挥要靠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导与龙头作用。

三是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引导“城中村”和“城郊村”村民建房加强统一规划,实行适度集中,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鼓励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中建造多层和高层公寓,禁止建造别墅和低容积率住宅,提高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率。农村村民建房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计划安排村民建房用地指标120亩,启动农民公寓项目的建设。

(二)大力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不断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增大土地储备量,掌握土地供应的主动权。扩大收储范围,拓宽收购储备渠道,增大储备资本金的投入,构建收储平台,促使我县的土地储备工作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注重为大项目预留发展空间与用地空间,对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单列60%以上用于工业用地需求,对100亩以上成片工业用地和特殊项目用地建立储备制度,每年工业用地的储备量控制在300亩以上。

2.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是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的利用结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限制类工业项目供地,把土地资源更多地配置给技术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和现代服务项目,重点保障节能降耗、循环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用地和城市住房保障、下山脱贫等民生项目用地。实行用地指标适度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倾斜,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用。二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新的评价体系。在继续严格执行原定的控制标准的同时,对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对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具体建设项目的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标准,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加大标准厂房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符合产业特点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建造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法规和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各类开发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安置留地和空闲建设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四是大力开展企业挖潜节地工作,依法处置闲置用地,对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积极予以鼓励。开展对原工业用地改变用途后如何处置从政策层面进行研究并进行规范。

3.充分挥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激活和调控二级市场的能力。完成基准地价的更新工作。增加商住用地的投放量,商住用地推出时序要科学安排。重点研究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政策制定,切实解决住房困难户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建立工业用地预公告、预申请等制度,探索竞单位地价取得土地等多种公开出让方式。科学合理设置出让条件,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引导产业优化升级作用。抓紧建立征地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工业用地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使用管理。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加快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应速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三)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以全面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使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我县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储量动态管理为重点,促进矿山布局合理,增大矿山开采规模,逐步扩大乙类矿山的年开采规模在5万吨/年以上,优化矿业结构。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把监督管理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做好每年不少于2次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坚决取缔无证采矿、盗矿行为,严肃查处无证选矿、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采矿权行为。整顿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建设,重点规范建筑用砂资源管理制度及职能划分,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砂资源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社会化探矿权的监督管理与引导工作。

2.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责任上真正落实。开展以村为单位的防灾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防灾抗灾能力。完成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细化预案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和监控。掌握隐患点动态,落实监测责任,做到心中有数,掌握防灾主动权。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水雨情动态,及时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信等提示,提醒乡镇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3.开展全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国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减少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的现实需要。系统查明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研究总结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评价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危险性,建立小流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预警体系,为我县科学制定防灾方案和城镇、村镇规划,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小流域地质灾害损失提供依据。确保调查评价的质量,质量是调查评价成果的生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调查评价工作进度,确保11月份完成。继续做好全县建设项目和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真做好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完成1个“百矿示范”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治理工作。年底前完成率达到我县24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总数的80%以上。

(四)努力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1.认真做好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我县被省厅列为全面开展土地调查县之一,从今年开始至2009年,我县将用二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年主要工作任务为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五云镇建城区1:500数字地籍调查及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籍变更快速更新机制,具体要求是:一是充分发挥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与工作经费保障作用;二是严格按拟定的土地调查工作方案科学操作;三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四是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五是每个阶段工作环节要紧扣,保质保量完成好年度的工作目标。

2.强化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土地登记管理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努力破解登记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登记。一方面向空中拓展,提高建筑容积率;另一方面就是向地下拓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积极探索地下空间的产权界定,使用权出让等有效制度和办法,规范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地价评估,消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制度障碍,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认真学习贯彻《土地登记办法》,规范土地登记行为,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开展日常土地登记和抵押登记工作,加快数字和地籍信息系统化建设。尽快实现“以图管地”,加强国土资源勘测工作,发挥测量数据在全县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3.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本着“按需分配、承前启后”的原则,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年内实现局机关人手一台、基层所每2人一台计算机的目标。局内部网络平台初步实现现有基础业务全局资源的共享。其次,土地、矿产资源实现网上审批,实现与政府之间的公文信息传递电子化,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办文的高效性;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文件传阅制度。第三,加强业务培训。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培训,使全局干部职工能操作,会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在全局初步形成。加快做好国土资源档案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五)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执法监察经验,立足在管理上究原因,在制度上找办法,在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导的土地监督的优势,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起分工负责,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综合防控,联合执法的土地执法长效机制。

二是攻坚克难,提高调处能力。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不断完善我县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标准,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执行《*县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暂行办法》,不断规范征地拆迁行为。切实关注民生,努力破解难题,以降低量为目标,提高调处初信、初访的满意率。解决重复信件的息访率和破解疑难案件的办结率为重点,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加强学习实践,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破解疑难的能力。发挥预告功能作用,全面排查,摸清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完善责任制,把矛盾下移给各基层所,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工作职能的真正到位。

三是严肃法纪,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围绕耕地保护,加强动态巡查,以发现率、制止率为主要内容,完善巡查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级国土资源监察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创造条件建立一支严执法、敢碰硬的执法监察队伍,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健全完善以分片巡查、举报为重点的违法案件发现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项制度,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梳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提高办案质量,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从严查处。对于典型案件,公开调查,公开曝光,公开处理,维护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尊严和国土资源执法权威。

四是营造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确保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耕地,保护资源,树立依法用地观念,创造良好的土地执法社会氛围。

(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1.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三种能力是前提。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关键来抓。一是提高履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工作职能到位,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重点提高工作的协调能力。二是提高创新能力。以人为本,深化内部改革,整合内部管理资源,理顺科室职能关系。三是提高落实能力。抓落实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件一件、一项一项扎扎实实地去完成;抓落实要明确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布局,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抓落实要突出工作重点,力求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抓落实要把目标任务具体化,使各项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抓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学习是基础。学习是工作的基础,掌握知识就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第一,刻苦学习,更新知识。首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唯有刻苦学习,提升自我,探索求新,扎实工作,才能担起重任,奉献社会。学业务,不仅干什么要学什么,而且要广泛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学法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第二,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如何从开源节流上找出路等等,都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全体干部职工要立足本职,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土资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中注重探索总结内在的规律性,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上锐意改革,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效能。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县委、县政府工作为中心,做好围绕和服务的文章,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自觉地把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把心放事上,把事放心上。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使全系统形成条条争先进,工作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继续做好青年干部上挂下派工作,为青年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用人合同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用人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

第9篇: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范文

按照《省安委办、减灾办关于开展全省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的通知》(黔安办〔2019〕54 号)文件和铜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暨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安〔2019〕6 号)、《思南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的通知》(思安发〔2019〕9 号)文件要求;长坝镇安全办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扎实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认真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各行业应急演练。现将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布署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根据《思南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的通知》(思安发〔2019〕9 号)文件文件精神,长坝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秦再全为组长,涉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安全办制定长坝镇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工作方案。在2019年12月11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镇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工作;秦镇长强调要认真开展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一是各涉安单位、行业主管单位要做好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二是各行业(领域)要认真对照各部门行业职责的落实工作;三是做好大排查大整治的排查治理工作,要求:职责到位,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按照安全检查“四不两直”要求,深入企业一线切实开展明察暗访工作;五是深化事故隐患常态化治理和常态化考核,做好“五落实五覆盖”责任体系建设;六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方案。

二、认真开展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工作

根据国家、省、市和县下发的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工作文件要求,在冬春安全风险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行动期间,全面排查、辨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环境影响等风险、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分别对各相关行业和领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1家,排查事故隐患60处,现场整改45处,限期整改15处,复查销号15处。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镇安监站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全镇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排查。

(二)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治理。结合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煤矿山企业非法盗采、超层越界开采、无合法勘查许可证或无合法资质从事勘探活动、有合法资质的勘探单位以勘探名义实际上从事采矿活动等违法行为。

(三)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镇派出所、道安办、交管站、安监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重点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的治理,加大对运输场所的安全秩序治理检查力度,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严防超速超载、客货混装、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严格查禁携带危险品上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做好特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保证了辖区道路通常,出入安全。

(四)建筑安全专项治理。为切实加强建筑市场安全管理,镇安监站、村管所对全镇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大检查。重点加强了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及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现场管理,把问题解决在施工工地。

(五)旅游安全专项治理。重点对整治外来旅游团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停业整顿期间、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旅行社租用未取得旅游包车证的旅游车辆、未审核旅游包车运营资质和驾驶员资格及车辆安全状况的;旅行社瞒报谎报迟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旅行社未按规定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未对游客尽到安全提示、安全防范、紧急救助等安全保障义务的;旅行社未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星级宾馆、A 级景区等按照旅游业国家标准评定的旅游经营者未达到相关标准

此外,我镇人员密集场所、水上交通与渔业船舶、民爆器材、特种设备、消防安全、电力、渡口、粉尘与高毒职业病危害严重作业场所等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也结合各自行业领域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强化应急演练,增强应急队伍战斗力

按照“仗怎么打、队伍就怎么练”的要求开展专项应急救援大演练,检验人员队伍的战斗力。在安全生产方面2019年12月组织开展了一次校园消防应急演练,在自然灾害方面于2020年3月份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逃生演练。大大提高了企业主体企业的安全意识,人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意识,提高了长坝镇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检查,我们感到还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仍相对淡薄。“时时讲安全,处处提安全”的意识尚未广泛深入人心,安全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缺乏导致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一些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技能,既成为各类事故的肇事者,同时又是受害者。

二是个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上,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安全生产工作,重效益、轻安全,重制度、轻管理,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三是一些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一些企业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排部署不够具体,排查整治不够深入,安全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将采取如下措施加以管理:

1、加强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和县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全镇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