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

第1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连菲冰”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瓜州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集中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等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制定措施抓落实。根据《酒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全域无垃圾治理集中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瓜州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动员全县农村乡镇制定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突出重点抓整治。按照“示范带动、试点实施、有序推进、逐步覆盖”的原则,采取“拆、改、建、管”相结合,压茬推进农村“风貌革命”。积极争取375万元专项整治资金,以“三清一改”创建标准,动员全民集中排查整治村庄内外、房前屋后等卫生“死角”和“顽疾”,全面清理垃圾堆、柴草堆、粪土堆等三堆,切实做到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清洁村庄创建38个,完成任务100%。

三是示范推广抓厕改。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以“卫生旱厕、入网水厕”为主,“一体化生物处理、三格化粪池、入网水冲、双坑交替式”为辅的户厕新改建模式,整村实施“厕所革命”。2020年,全县新建农村卫生厕所7400座(其中:水冲式厕所303座,卫生旱厕7097座),占任务数的101%,全县累计改造卫生户厕1370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4%,建成农村卫生公厕32座,乡镇污水处理项目12个。

四是建章立制抓成效。制定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有效解决各农村乡镇生活垃圾乱堆放、无处理的问题。按照全域无垃圾和“三沿一部”环境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统一转运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至目前,全县13个农村乡镇配备入户垃圾桶8667个,垃圾箱727个,垃圾斗552个,垃圾转运站552个,垃圾转运车辆25个,建成9个乡镇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覆盖率100%。

第2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责任。成立由了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整治环境卫生问题,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同时,以村为基本单元,将全镇环境卫生区域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片区,各包村领导为各责任片区第一责任人,各村支书为直接责任人,确保全镇各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责任明确。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氛围。自“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网格化管理办法》、《巡查制度》等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全镇干部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辖区内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在各村人口密集处张贴《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30余份,印发宣传彩页5000余份。目前,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舆论氛围浓厚。

(三)坚持多措并举,确保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排查摸底,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目前,全镇固定垃圾堆放点XX个,村属铲车XX辆、垃圾收集车辆XX辆,由村对垃圾进行定期分类、收集,最后由镇政府组织专门清运车辆进行不定期统一转运。二是配齐各村垃圾桶及基本垃圾处理工具。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XX个垃圾桶和相关垃圾处理工具,有效破解了各村垃圾收集难、运输难的问题,助推全镇全域无垃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三是每月定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进村组、进院落、进田地、上街头,集中开展整治卫生死角义务劳动,激发全镇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扩大全民参与范围,使广大群众树牢文明意识,养成垃圾集中存放,定时定点清运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三层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我们地区来说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彻底革命,环境改变的前提是人的思想认识改变,我们注重引导催化,让全镇上下把环境整治变成自发自觉行动。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示范乡镇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常驻人口环境整治座谈会,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首要是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村级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放到公共基础建设上,多办清理垃圾沟渠、建设公厕、文化氛围营造等惠及群众的大事。

(五)整合三类工程。农村环境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做到亮点突出、连点成面。一是整合脱贫攻坚工程,在整治过程中宣传县政府资金投入强度,算群众个人受益账,整治中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带贫,既增加了普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是整合三大革命工程。对垃圾沟渠进行清理,改变水质,整治后村内发包,专人管护;在人群集中、便于出行的地方选建公厕,彻底解决旱厕问题;建立镇环卫队管理规则,垃圾集中堆放,当天外运,目前正在申请垃圾填埋设施和相关工具。

(六)落实三项制度。一是包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包村干部多是驻村工作队长,在包保村级中起到引导督促、带动影响的作用。二是公益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县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要求,做到公益岗位紧密结合贫困户,同时落实公益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和“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结合制度,既有奖励工资也有扣除工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做好公益岗位的管理。三是镇统筹协调制度。对涉及到林业、道路、供电、水利、美丽乡村建设等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的事项,由镇里统一协调,做到快事快报,快事快办。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整治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对我镇来说,村内垃圾沟渠众多,小垃圾队密布,陈年垃圾清理、塘泥清淤难度大、投入大,按照现有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各村清理费用,建议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整理其他项目资金对清理达标的专项拨付资金,以促进各村加快进度。

(二)环境整治项目没有安排下水道问题。农村环境整治要统筹考虑污水排放问题,道路硬化后居民污水无处排放,仍然是脏乱差,厕所修建也需要解决排水问题,鉴于我镇没有工业废水排放,建议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铺设下水管道,修简易三格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第3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一、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排放强度目标完成情况满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2017年川汇区政府各级各部门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振兴川汇方略为统领,按照国家、省节能降碳工作部署,坚持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以及碳排放强度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着力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主要通过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强化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能力提升和监督检查,努力营造崇尚节约节能、绿色消费与低碳环保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明显。

2017年度,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为 3 %,实际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 9.87 %,超额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的31.5%。2017年我区能源消费总量为661万吨标准煤,较2016年增加19万吨,未超出2016年度662.6万吨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为18%,年均下降3.89%,2017年度我区碳排放量为1292.76万吨,碳排放强度为0.65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为5.41%,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进度的30%。

1.年度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2. “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3.年度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4. “十三五”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进度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15分自评得分15分

1、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依据环保川汇分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2、“十三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环保川汇分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三、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年度煤炭削减任务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我区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年度煤炭削减任务。我区根据《河南省“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编制了《川汇区“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并实施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将新建燃煤项目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2017年,我区积极推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四、措施落实情况

(一)节能目标责任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1.加强节能统筹规划,我区制定了《川汇区“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严格执行。

2.我区分解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任务。

3.开展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4. 实施了问责和表彰奖励制度。

5.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发挥有效作用。

(二)产业结构调整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1.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

2. 我区严格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3.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

我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太阳能光伏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满分12分自评得分12分

工业领域满分3分自评得分3分

1.根据统计局等相关数据,我区完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进度目标。

2.建立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

3.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建筑领域

1.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得0.5分;积极实践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筑节能,提升建筑能效。

我区执行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周口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周口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建筑政策,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设节能,提升建筑能效。新建保障性住房、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虽然市里没有对我区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但是我区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中心城区以特许经营方式推广空气源热泵,实施了周口平原宾馆、周口迎宾馆、周口怡馨养老院等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13个,总输入功率1012 千瓦,供热供冷面积4.1万平方米。制定了《川汇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和《川汇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新型墙材,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等,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

2.我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超额达到要求(2016年达到32%,2017年达到40%)。

3.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造计划目标明确,创新模式推进改造,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

我区执行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周口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周口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建筑政策,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设节能,提升建筑能效。新建保障性住房、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虽然市里没有对我市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但是我区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中心城区以特许经营方式推广空气源热泵,实施了周口平原宾馆、周口迎宾馆、周口怡馨养老院等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13个,总输入功率1012 千瓦,供热供冷面积4.1万平方米。制定了《川汇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和《川汇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新型墙材,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等,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 

4.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目标明确,措施完善。

周口市兴源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200万吨建筑垃圾项目。

5.发展装配式建筑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政策完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提高

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交通领域满分2分,

交通领域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2017年,我区继续推广节能汽车和新能源车辆。转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制定并落实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

公共机构领域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我区印发了《关于2017年度全区公共机构节约资源工作安排的通知》,认真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措施,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完成了2017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了2017年度周口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情况考核,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作进行了支持。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满分1分,自评得分1分

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满分1分,自评得分1分

(四)碳市场建设与区域低碳发展满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1.监测计划制定与数据核查报送,5分。

2.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2分。

3.低碳试点建设,6分。

4.市级温室气体清单,2分。

5.其他市场机制(加分项),1分。

(五)重点工程及技术推广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1.组织实施节能低碳重点工程,1分

2.实施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工程,0.5分。

3.开展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作,0.5分。

(六)支持政策

1.价格、税收政策落实情况,2分。

2.节能专项资金增长情况,2分。

(七)市场化机制

1.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加1分。

2.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加1分。

3.推行合同能源管理,1分。

4.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1分。

5.创新市场化机制,1分。

(八)监督检查

1.健全节能法律法规,1分。

2.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2分。

(九)管理与服务

1.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 1分。

2.健全能源计量体系,1分。

3.加强节能培训,0.5分。

4.加强节能低碳宣传,0.5分。

我区转发了《关于2017年全省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川汇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17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活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刊发评论言论、加强网上宣传等形式加强节能低碳宣传活动,从而增强了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川汇区政府2017年度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完成情况

 

一、 目标完成情况,满分25自评得分25分

依据统计局数据我区已完成目标任务。

二、 方案制定情况,满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我区已编制了《川汇区“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

三、体制建设情况,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四调整产业结构情况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1、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非电行业落后产能,4分自评得分。

2、“双替代”工作实施情况,4分自评得分4分

2017年我区“双替代”工作任务5000户,实际完成6936户超额完成1936户。

3、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分自评得分2分

我区实施了四方药业药业锅炉改造项目。

(五)优化能源结构情况8分自评得分8分

1、大力发展风电项目建设,1分自评得分1分。

2017年,我区积极推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2、优先保障水电和能源发展相关规划内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发电上网,满分1分自评得分 1分。

(六)燃煤设施治理情况

1、推进热电联产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4分自评得4分。

2、全面整治燃煤锅炉8分自评得8分。

我区所有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了天然气改造。

3、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4分自评得4分

4、加强推进散煤治理5分自评得5分

2017年我区关停了所有燃煤使用和售卖点

(七)强化准入管理情况

第4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通往岳家桥镇的乡道上,最为忙碌的要属运送水泥和砂石的货车了。它们来回穿梭,扬起一路灰尘。

这里沟河水系发达,水田、池塘随处可见。一眼望去,地里的双季稻青与黄相接。在大块田地的尽头,还有静静散落着的乡亲们一栋栋小洋楼。

而就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一场关于南方水网保护和生猪产业调整的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不抛弃不放弃

“政府发的关停告知书我收到了,但拆除签协议我还没想好,晚上都睡不好觉。”说起面临拆除的猪场,石牛坝村养殖户覃爱军有些不舍。

3月25日,赫山区全面启动了禁养区养殖场的关停拆除工作,其中,就有覃爱军的猪场。

据赫山区畜牧水产局畜牧站站长何芳明介绍,全区限期关停通知告知书6月30日前已全部发完。为让工作稳步推进,先由环保部门发出告知书,再上门签订拆除协议,请养殖户签字,约定在11月30日前拆除,涉及拆除栏舍面积约有3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赫山区须关停拆除的猪场1309户,已签订协议的超过三分之二。

覃爱军的猪场2008年投产,目前存栏1200头,栏舍面积2800平方米。因为离取水点仅400米,在1000米的禁养范围,按规定必须予以拆除。

今年43岁的覃爱军,初中一毕业就开始养猪,一养就是20多年。建猪场时,村里的取水点还没建,直到2013年才建。

关上门,屋里的气味依然较浓。覃爱军夫妻、孩子、父母,一家人都住在这栋猪场外的小楼里。女儿覃怡就在这里出生,今年已6岁。

当地负责环保的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覃爱军的猪场证照齐全。建一个猪场不容易,他前后投入了四五百万元,如果拆除,补偿费只有五六十万元。我们有点于心不忍,但环境的压力是急迫的,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为了争取养殖业户的主动配合,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关停退养或异地拆迁,把养殖企业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5月9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退养企业异地搬迁养殖,制定扶持政策,优先保障用地,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据了解,目前覃爱军还有银行贷款几十万,加上亲戚家的部分借款,共有100多万元欠款。

在环保禁令和吃饭行当面前,覃爱军显得很积极。他告诉记者,只要能有地实现继续养殖,同意搬迁。“到时候,把猪卖了,还了账,再重新开始。”

像覃爱军这样没有签订拆除协议的部分养殖户,是赫山区畜牧水产局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我们一定要给这些养殖户一个好的交代。”赫山区畜牧水产局局长周振兴告诉笔者,区里正在研究创新扶持政策,采取“统一规划养殖用地、优先安排项目资金、优惠用水用电政策、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退养的规模养殖场异地搬迁,继续从事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养殖户退得出、安得住,畜禽产品保供给。

“要是搬家的话,你愿意吗?”笔者问起在一旁听大人讲话的覃怡。

“我想到姐姐那去,在益阳市区。”抱着娃娃熊的她认真地说:“猪有点臭,我喜欢狗,想让爸爸养狗。”

环保有补贴企业更积极

因为前几日的降雨,路面还没来得及晒干,戚家岭村的丘陵土路并不好走。万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猪场,就坐落在这。

猪场在坡上,坡下是一个百来亩的池塘。饶有兴趣的垂钓者正在钓鱼。300立方米新建地埋式沼气站离池岸也就三五米。

今年3月,尹志亮从赫山区畜牧水产局退休,一退休就开始负责万能生态公司的环保项目建设。据了解,万能生态公司存栏母猪1500头,自去年10月份正式运营至今,总体投资约1000多万元。

2015年,湖南新五丰公司采取租赁或代养的轻资产模式大力发展母猪规模,与益阳、郴州、湘潭等多地猪场签订了租赁合同和代养合同,新增近7000头的母猪饲养规模。万能公司的这家猪场就是新五丰的代养基地。

“猪场建之前就要做环评,目前每天产生约30吨的粪水,处理方法就是干粪拉走和粪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油茶林。”尹志良介绍。

按照赫山区的规定,如果未按要求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设施不合格、不匹配,或未正常运行的,将面临10万元以下罚款,甚至强制关停。万能公司的猪场虽不在禁养区,但必须进行环保改造和治理。

为此,万能公式新建300立方米的地埋式沼气池,并配备了生化一体机、吹脱塔、干湿分离机,共计投入300多万元。

“未来,猪场出来的粪污,先到两级沉淀池,一边是300立方米,另一边是500立方米;再经干湿分离机抽上来,再除渣,之后到调节池,再到吹脱塔;再经第二个沼气池发酵后,进入一体机生化,沉淀过滤,最后实现达标排放。出来以后,水是透明的,稍微带一点氨氮。”尹志良介绍,这一套环保设施设备近期已调试完毕,将正式运转。

据了解,万能生态公司猪场占地40亩,还有150亩的油茶林。目前猪场每天产生粪污约30吨,但设计上污水处理能力是50立方米,还有150亩山林,每天也能消纳一部分。

按照赫山区的补贴标准,沼气站按照100元/立方米补贴,消粪池40元/立方米,环保设施设备补贴购入价20%,万能公司至少可以得到64万元的补贴。根据区里的要求,如果猪场能在明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环保设施还可以得到10%的奖励。

时下,万能公司150亩的油茶树长得绿油油的,矮小的植株上挂了不少果子。

“油茶树苗是林业部门送的,5年成熟,一亩油茶树可榨油100斤,市场价45元一斤,效益不错。”尹志良告诉笔者。

据了解,猪场下面的池塘是用来灌溉的,自猪场建厂一年来,一直都有人垂钓,能钓到不少鲫鱼。

科学转产积极生活

今年猪价好,养猪人收益理应不错,猪栏里肯定都是“金元宝”才对,可大塘村何新良的猪场却堆满了杂物,只有几只黑鸭正悠闲地漫步。

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房后的砖厂忙活着,轰隆隆的马达声时断时续。

何新良家附近,因有一口深水井是村里的取水点,他的猪场被划到了禁养区。但相比禁养区的其他养殖户,他是幸运的。因为2012年,他就果断放弃了养猪,猪场里一直空着。

“多的时候有300头出栏,2012年前后不养了,因为猪价太低,撑不住了。碰到价好时候很高兴,价格不好就很担心,有时候两三元一斤都有。”何新良记忆犹新。

他称,今年价格虽高,但还是不想养,也不能养,因为不能污染水源环境,再加上外面的事务多,经不起折腾了。

“现在起码没那么大压力了,养猪压力很大的。”何新良称,目前猪场拆除告知书已收到,协议也签了,准备10月份空出时间就拆掉。150平方米栏舍,拆除的话,还有3万元补贴。

放弃养殖,并没有放弃生活。2012年,考虑到离河道近,水泥砂石原材料多,运输也方便,何新良与人合伙做起了水泥砖厂。

第5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410,完成年目标3000人的 113.6 %;实现新增转移就业收入 5867.57万元,完成年目标4000万元的 146.68 %;组织技能培训943人,完成年目标任务905人的104.2%,创业培训105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人的100%;举办了“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6场现场招聘会;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累计提供寻甸县就业岗位 15531 个,累计转移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 1550人,完成目标任务1400人的 110.7%,其中建档立卡 1310人,完成目标任务1120的116.96%。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动态更新。

为进一步真实准确的掌握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年初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为及时调查了解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情况,紧急召集全区58名农民信息员加入微信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调查,在人员无法入户调查情况下,以 “手机APP”、电话、QQ邮件等方式,对辖区返乡务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并每日及时通报进度,按照省市级要求,于3月底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5月28日,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核实跟新农村劳动力力资源实名制数据库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西山区再次组织58名农民就业信息员及各街道办事处农促就业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的核查、修改、更新,确保6月30日全面完成《云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子系统》全库人员信息核实更新。

(二)应对疫情,创新招聘模式,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服务。

西山区原计划于2020年1月上旬至3月中旬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1月14日西山区就业局在西山区海口街道举办了2020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 “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有10家辖区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400余个,当天进场求职共计1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人,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多份。

疫情发生后,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大力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依托农民信息员微信推送“就业彩云南”、“昆明智慧就业”“西山人社”等信息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渠道加大用工岗位的推送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同时以微信方式西山区复工企业急需的一些招聘岗位,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线上查询就业岗位,了解创业政策,电话咨询完成就业招聘。将企业复工和农民工就业连接起来,不间断提供就业服务。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共岗位信息12848条,点击次数超过560次,预计为200人提供了线上推荐服务。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促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组织适合于一类项目的群众参加培训,根据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如育婴员、美容师、茶艺师、保健按摩师等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培训专业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把老百姓需要的培训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送培上门把培训效果和致富增收紧密连续在一起,发挥培训的指导作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截止2020年12月15日,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943人。

(四)大力开展区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乡村振兴,按照《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西山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西人社通〔2019〕31号)文件,西山区开展区级农业创业园、农业创业示范村、创业之星的创建。年初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项目申报、现场调研,对昆明耙齿山农业创业园、昆明黑箐水果种植创业园、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农业创业示范村、团结的两名创业之星五个申报项目进行创建。在创建过程中积极给予创建项目业务指导,开展了创业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组织导师帮扶等活动,9月9日至10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工信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深入到五个创建项目场地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按照评审流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核实原始凭据、实地勘查种植项目,逐一对创业项目进行了考评验收。

海口街道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进行创业示范村的建设,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环境良好,社区牵头成立了三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协会,10名村干部9人带头创业,以草莓等果蔬种植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总户数369户,创业户数120户,创业人数230人,带动就业人数460人,村民创业热情高涨,带动经济效益效果明显;云南耙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果林种植为主,农林业为载体的观光体验型的农业创业园,种植面积1000多亩,建成400余亩的樱桃园、200亩的李园、400亩桃园,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60多人就业,对周边经济带动较大;昆明黑箐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建设的农业创业园,以苹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达150亩,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53人就业,具有良好的创业示范带头作用。两名创业之星--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法人孙成都,创建的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卉、蔬菜种子生产及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286多人,年营业收入达390多万元.累计培训800多名周边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动业绩非常显著。昆明市山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严芝,是蔡家社区的农户创业带头人,承包1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魔芋,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每年创造经济价值100多万元,带动创业就业成效显著。经评审,最终得出全部考核为合格的评审意见,圆满完成了这次创建项目评审。按照文件精神分别为五个创建项目落实了一次性补助,这些创业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西山区乡村振兴。

(五)举办6场现场招聘会,加大对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一直是主城区精准帮扶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1月19日上午,西山区就业局组织云安会都、中石油,一心堂药业等8家企业,携带客房服务、辅警、卫生保洁、机电操作等732个就业岗位,到寻甸县甸沙乡召开现场招聘会。当天甸沙乡组织“三下乡”活动,组织了约15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活动和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共11人,取得良好的招聘效果。

后来疫情爆发,西山区就业局第一时间暂停2020年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也暂停了对寻甸县的现场招聘活动,先后分三次,提供寻甸县5711个岗位信息,通过寻甸县农民信息员工作群岗位信息,以微信联系方式开展转移就业人员和岗位的匹配,疫情期间不间断提供岗位推荐服务。2020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辖区7家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赶到功山镇,利用赶集的时机开展了现场招聘,招聘会现场提供了1210个岗位,为几十位老乡进行了岗位推荐,达成意向约11人。3月25日,西山区再次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寻甸羊街,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当天达成意向8人。4月3日,西山区再次组织辖区八家用工企业,携4780个岗位信息深入到寻甸县先锋镇举办现场招聘会。当天的招聘会得到市级的高度重视,市就业局万正文局长、谢承先副书记亲自参与并做了动员讲话,进场参加招聘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近500多人,初步达成意向23人。4月21日,西山区组织辖区13家用工企业,携1252个岗位,深入到寻甸县倘甸镇举办精准帮扶、沪滇劳务协作暨易地搬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招聘活动共吸引当地群众400余人参会,初步达成意向21人。

(六)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把帮扶工作下沉到被援助各乡镇社区。为充分发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优势资源,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山区制定奖励措施,拿出扶持资金,对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给予职业介绍补贴。3月24日,西山区就业局带领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厚致百盈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寻甸县就业局的帮助下,与功山镇的16位农民信息员及劳务经济人进行了座谈,并与之签订劳务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办法,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帮助寻甸县贫困农村劳动力向省外及昆明主城区现实有组织输出。4月3日,再次组织西山区另一个合作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昆明玄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深入寻甸县先锋镇,与乡镇分管领导和9名农民就业信息员进行座谈,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化转移输出。

(七)继续在寻甸县贫困村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特殊困难就业人员。

继续做好寻甸县部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转移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2020年西山区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用于在寻甸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性岗位安置220人,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

第6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一)坚持创新方式,致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地、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确保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配套资金,着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支持融资平台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了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的整合、清理和规范管理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地区融资担保体系的意见》和《地区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增加了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投入,支持扩大了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规模,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年,省财政支持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5400万元,地县财政安排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1.17亿元(其中:地区本级1000万元,各县财政1.07亿元),累计担保各类贷款余额达22.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担保城市建设贷款11.84亿元,支农担保贷款5亿元,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1.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3.67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在支持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上,认真落实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不断增加。年,落实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资金10.6亿元(列省级支出2.04亿元),较上年增长63%。重点扶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沼气建设及城市供水设施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等,切实改善了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在支持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上,按照省上确定的“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和地委、行署确定的县域经济发展方针,努力推进园区建设。年,地、县财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费1200万元,集中力量支持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做项目、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争取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企业项目贷款及节能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等补助和奖励资金1.42亿元,推动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坚持“两手抓”,切实增强财力基础。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和收入形势,坚持抓自身收入组织和争取上级补助不放松,坚持抓支出管理不放松,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下,财政收支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在收入组织上,坚持抓科学征管。制定了收入月通报和季度分析制度,建立了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与国、地税的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通过重视和加强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税费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推进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努力挖潜增收,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年,在、两县受公伯峡、积石峡、苏只等水电站建安营业税、一次性耕地占用税、税收政策变化,致使固定税源减少等因素影响,核减收入2090万元的情况下,提前20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并实现了超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超年度预算4.8个百分点,超年度收入任务2167万元。年,全区财力总量达到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省财政补助收入66.5亿元,比上年增加19.6亿元,增长41.8%。在争取上级补助财力上,坚持抓政策研究。把争取上级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资金补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强财政政策和特殊性因素的研究和利用,支持深化项目基础工作,以项目为载体,落实相关政策。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年,全区新增财力29738万元,使我区自有可支配财力达到34.3亿元,落实上级财政各类专项资金36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增长73%。在支出管理上,坚持抓财政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政权运转保障水平,保证了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关乎民生的政策性配套和重大事项的支出需求。针对支出不均衡、结转较大等问题,通过采取提前预拨、压缩结转、建立支出进度通报制度等措施,支出增幅增量和支出进度均创新高。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70.0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3%,比上年增长34.5%。

(三)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始终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切实落实各项支持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三农”方面,建立了县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考核机制,各县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占经常性财政收入的比例由年的5.6%提高到年的8%。积极争取落实省财政各类支农专项资金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9%;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458万元;通过“一卡通”,兑现落实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8230万元,退耕还林粮价款及现金补助7491万元;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3537万元;落实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补助资金660万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年,地、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农专项支出8822万元,同比增长22%。整合支农资金2.3亿元。全区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13.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9.9%。重点支持了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等政策。年,全区教育支出达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和义务教育其他债务1.46亿元,推进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工作,提高了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年,全区医疗卫生支出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较“十五”末增长5倍,推进了卫生事业发展。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企业基本养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全区社会保障水平。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较“十五”末增长9倍。在城乡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建设、城市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年,全区住房保障支出达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支持完成了12213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和16815户奖励性住房建设,落实廉租住房建设5144套。在增强基层政权服务功能方面,实施了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以来,全区累计投资1.98亿元完成了93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达到了“一个改善、三个提升”的目的(即:明显改善乡镇政府的基本办公条件,提升乡镇政府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乡镇政府的对下服务水平,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

(四)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围绕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有序推进财政自身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推进财政改革方面,继续细化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综合预算编制力度,建立了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分析月报告制度。完成了地区本级公务卡、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财税库银联网等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切实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缴和监管力度,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使用,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在加强财政监督方面,认真开展并完成了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继续强化了对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年,累计检查专项资金18.6亿元。实行“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初审、年底终审”的“四审”内部监督制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二、年财政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分析财政经济形势,今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5亿元,增长15%。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区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初安排数增长15%。同时,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有新的增长。重点围绕“四个发展”,继续贯彻落实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财政管理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政策,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增强财力基础,扎实抓好收支管理工作。

一是狠抓收入组织工作。坚持把狠抓收入继续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收入形势,既看到积极的、有利的因素,更充分考虑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从年初开始就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年预算收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的征管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税费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税改革政策,高度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努力促进增收。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协调增长。

二是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支持藏区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落实好省上的支持政策、管好用好省上的支持资金、筹措安排好县级支持和配套资金为基础,通过财政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资金效益的具体体现来赢得省上的更大支持和帮助。重点落实好省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以及支持东部城市群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曹家堡临空港综合经济区、装备制造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支持深化项目基础工作,以项目为载体,落实项目、落实资金,推进财源建设,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确保全区财力稳定增长。

三是切实加强支出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支出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支出管理机制,继续通过压缩结转、坚持分析通报制度等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率,从年初做到均衡支出。严格执行经本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认真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防止突破预算、随意调整支出科目和挪用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全区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接待费、出国(境)经费实现零增长。

(二)立足促进跨越发展,切实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结合各县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利用奖补资金,逐步提高各项基本支出标准,力争全区县级基本支出水平有较大提高,努力实现县级财政均衡性增长,争取更多的奖补资金,切实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二是支持完善投融资平台机制。对全区清理规范后的7个融资平台公司,继续通过财政预算支持机制和引进民间社会投资等途径充实资本金,把原来各县财政预算安排的偿债资金转为资本金注入到融资平台公司,地县财政力争注入资本金2亿元以上,使每个平台公司的资本金达到1亿元以上,并充实有效资产,赋予部分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权,增强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实现融资平台公司与财政脱钩,基本具备市场运作、独立运营、承担融资的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扩大融资能力,促进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的持续放大。

三是落实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政策措施。围绕省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的政策要点,立足各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用足用活用好省上的支持政策,落实好县级支持资金,切实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真正让财政资金发挥效益、见到实效。在工业发展上,围绕集中区建设,落实好“支持实施振兴工业‘双百’战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在城镇建设上,围绕各县县城的功能定位,落实好“重点支持以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推动以县城、中心集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步伐”的支持政策;在生态建设上,围绕促进绿色发展,落实好“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造林等工程、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及健全湟水河流域污水处理厂运营经费补助机制”的支持政策。通过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立足推进统筹发展,切实完善支农投入机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创新和完善支农投入机制的要求,继续完善县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考核机制,地县支农投入增长25%以上。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支出、土地出让收益向“三农”倾斜,支持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马铃薯、油菜、蔬菜“百里百万亩”工程以及为农民办实事工程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实施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把握好支农项目重点,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好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以马铃薯和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巩固和完善退耕还林成果、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等项目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切实落实各项财政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好农民补贴网和“一卡通”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方式,切实兑现落实好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粮价款及现金补助等惠民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和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争取启动化解乡村两级公益事业债务试点工作,做好化解教育债务国家验收准备工作,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提高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立足促进和谐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切实落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投入的“两个占比”,力争达到省定标准,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支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率先完成、两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着力解决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不足、校舍安全、取暖等突出问题。支持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二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继续落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落实好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政策,进一步落实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政策,健全村级卫生室运转管理机制,支持推进规范管理,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促进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落实,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应目标的实现。

三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落实对廉租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抓好农村安居工程,推进危旧房改造,启动实施好“千村整治”和“百村示范”工程,适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整村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确保省补助资金足额到位,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是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取暖和救济救灾及城乡养老扩面提标、低保调标和扩大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等政策。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务输出质量,提高农民工就业和在城镇创业的能力。

五是促进文体旅游事业发展。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好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举办好“三大竞赛”;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落实好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快推进旅游建设步伐。

六是支持加强社会管理。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公检法司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支持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大对综合治理、法律援助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促进提高服务水平。

(五)立足增强财政内生动力,切实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基础信息管理和项目管理库,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体系。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统筹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部门预算体系。

二是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进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地区本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程序,在地区本级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试点,在各县全面实施公务卡、财税库银联网和预算执行系统动态信息监控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集中采购监督,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同时,加快实施好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研究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统筹”的原则,统筹谋划,有效聚拢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按照地委、行署和各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资金办几件大事。

(六)立足推进依法理财,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规范化管理。

一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各县财政监督检查要转变监督理念,统筹监督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监督。制定周密的监督检查计划,切实提高监督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促进财政规范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地、县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责任,加大就地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机构要围绕财政支持政策,对财政资金到位、组织实施、政策效应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检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理财。实施财政部门“六五”普法,强化财政执法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财政执法公示制、财政执法监督制、财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和财政执法考核评议制。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养,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适应形势发展的财政干部队伍。

第7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20__年3月26日)

同志们:奶业是我省的一项优势产业,为了加快奶业发展,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奶业振兴计划》,并做为省委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今年,国家将启动《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省是规划的重点实施地区。这两个计划的实施,将对我省奶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召开这次推进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按照党的“十六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省奶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工作,分析奶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在国家开始实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下,研究加快奶业区域化、产业化、优质化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奶业基地,使我省由奶业大省向奶业强省转变,进而为加快我省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昨天我们参观了大庆市、绿色草原牧场和杜蒙县的一些典型现场,刚才又听取了五个单位的经验介绍,通过看和听,给我们这样几点启示:即加快奶业的发展,必须发挥优势、集中精力,把龙头做大做强,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拓展我省乳制品的市场空间;必须把奶源基地做大,形成品种优良、规模经营、区域推进这样一种格局,使之与鲜奶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对奶业的全程实行更有效的服务,通过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密切利益对接,加快服务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的步伐;必须对奶业的发展实行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增加基础投入,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农民和政府三个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尽快形成并充分发挥出我省奶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发展目标。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将对我省奶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我省《奶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加快我省奶业大发展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把《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奶业振兴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过去的一年,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和政府推动下,我省奶业保质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全面超额完成了《奶业振兴计划》确立的阶段性目标。

--奶牛存栏快速增长,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__年末,全省奶牛存栏已达93.3万头,同比增长20,这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在奶牛饲养数量增长的同时,农户的饲养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目前,1000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已达8处,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小区已达60处,存栏10头以上的奶牛专业户已发展到6120户,奶牛的规模经营比重已达45左右,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优势区域规模继续壮大,基地水平有新的提高。到去年末,双城、杜蒙、安达、肇东、富裕、齐郊等六县(区)及垦区奶牛存栏已达67.7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比重达到72.5,建成了一批奶牛专业乡、专业村和饲养场,奶牛饲养业的专业化、区域化特征已经显现,优势产业带开始形成。全省奶牛单产水平已由上年的4.1吨提高到4.3吨,奶牛的良种化率和规范化饲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奶牛实行全舍饲的比重已达76,提高了6个百分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有新的加强,涌现了一批规范化、高水平的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组织和合作社,形成了以哈尔滨周边、滨洲铁路沿线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奶业产业带。

--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扩大,对基地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过去的一年,是乳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雀巢、完达山、光明、伊利等重点龙头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扩大生产能力,全省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已达到7480吨,比上年增加1480吨。其中双城雀巢公司加工能力已达到1500吨,完达山乳业集团、富裕光明乳业公司的日处理鲜奶能力已分别达到1000吨和650吨,杜蒙伊利公司二、三期工程投产后,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到800吨。龙头企业的壮大,有力地拉动了奶源基地的发展,去年末,杜蒙、富裕及农垦等奶业重点产区,奶牛存栏和商品奶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杜蒙奶牛存栏增长40,富裕增长31,农垦增长28,从而对全省奶业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一业带多业,饲草饲料等相关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奶业是产业关联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它涉及到饲草饲料种植业、饲料加工业、运输业和建筑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具有一业兴则多业兴的功能。去年全省饲料产量已达419万吨,实现产值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7.6;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420万亩,饲草和青贮产量分别达800万吨(其中商品草产量160万吨)和624万吨,创产值42亿元。据初步测算,去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共创产值近400亿元,有效拉动了地方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奶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途径。以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一亩青贮通过过腹转化可实现增值600元,比种普通玉米效益高3倍以上。去年全省鲜奶产量达240万吨,产奶母牛共转化粮食80万吨,加上奶牛增值效益,全省农民仅养奶牛一项人均纯收入125元,增收15元,占农民人均增收的11.4;其中杜蒙、富裕、双城等市县农村人均奶牛收入已超千元。全省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共创产值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总额4.2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36.2、36.0和27.3;双城雀巢公司去年向市财政上缴税金2.2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7.9;富裕光明乳业上缴税金2455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22。奶业已成为一些市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的主要产业。

奶业是 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整中最具优势的战略性产业。我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力成本低、加工基础好、产品的市场信誉度较高、市场前景广。正因为如此,国家把我省列为发展奶业的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也把奶业做为一项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尽快把奶业做大做强,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造农业发展的新优势,进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以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加快发展。1999年以来,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的新矛盾,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农业内部提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加快优化农业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在畜牧业内部提出以奶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主导品种。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畜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此牵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大力发展奶业不但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延长农村产业链,而且能够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实现粮食过腹转化,进而使广大农民在充分“就业”和粮食转化中大幅度增加收入。许多地方都把奶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发展重点,周密规划,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成效十分显著。发展奶业已成为广大农牧民和各级领导的共识与兴奋点,内在动力与外在拉力俱备,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奶业发展抓上去。

二是我省奶业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与商品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牧区所不具备的高品质、低成本精饲料优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拥有6500万亩草原,年产饲草800万吨,年产作物秸秆达4500万吨,具有一般农区所不具备的粗饲料优势;我省地理位置正处于世界奶牛带上,气候适宜奶牛饲养业发展;我省奶业起步早,奶牛品质较好,存栏基数大,乳品加工业相对发达,生产成本较低,已在国内和部分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叫响了一批知名品牌,为扩展市场空间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我省拥有国家乳品技术工程中心、东北农大、哈兽研等一批知名科研、教学机构,人才资源相对富集,所以无论资源、成本、质量,还是人才、企业、市场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奶业发展的更快、更好。

三是乳制品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尽管全球乳业处在一个稳定和局部调整时期,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不大,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和生产大国,鲜奶及乳制品生产却呈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8.79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则为100千克,市场潜力巨大;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喝得起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消费观念转变,人们开始追求营养合理与健康食品,想喝奶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国内乳制品的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呈现出人均消费量高于人均占有量的现象。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要求,至20__年,全国人均消费奶类水平将达到16千克,城市居民将达到32千克,奶类产量须由目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方能满足需要(年均递增11.2)。由于乳及乳制品的鲜活性,特别是保鲜乳不易大批量、长距离贸易,所以决定了我省低成本、高品质乳制品可以占有较大国内市场份额,并可依托成本、价格、品质和品牌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拉动奶业的持续发展。

尽管我省发展奶业条件良好,机遇难得,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现存的矛盾和问题,正视来自我们自身和外部的挑战。从自身方面看,目前我省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4.3吨,尽管呈逐年提高之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奶牛平均单产均在8吨以上,高产奶牛群在10吨以上;欧洲、日本等国平均单产也在7吨以上。单产水平低不但降低了经济效益,浪费了资源,从长远看,必然危及奶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奶牛存栏虽然数量较大,但是饲养管理普遍粗放、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奶牛还不能实现舍饲,泌乳期和利用年限短,饲料转化率低,使我们的成本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很难保持下去。在鲜奶生产上,饲养环境不卫生比较普遍,机械化挤奶比重比较低(目前仅占泌乳牛的20),加上收奶环节上的各种不讲信用行为,致使原料奶质量标准偏低。一些小乳品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的营养安全水平满足不了市场消费需求。奶户的分散经营和规模狭小,不但导致了饲养粗放,而且也是造成专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结症所在,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使产业的健康发展受阻。从外部环境看,入世以后,国际上许多知名乳品企业都看好我国市场,他们凭借资本、技术、品牌等诸多优势,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从而对国内企业产生更大范围、更高强度的冲击,竞争会日趋激烈。从市场前景看,目前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发展的形势必然会由于供给的不断增加而出现市场逐渐饱合的状况,当产销趋于平衡时,现阶段被掩盖的矛盾就会集中地暴露出来,产业素质低的制约作用就会非常突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只有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持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才能保证我省奶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在几个重要方面实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奶业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充分利用消费市场快速扩张的难得机遇,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同时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下力气抓好产业素质的提高,为以后参与市场竞争积累实力。要走市场拉动生产、产品引导消费、科技创新增效、区域带动全局的路子,尽快实现布局区域化、产品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努力使奶业在畜牧业内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今年和20__年奶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调整为:奶牛存栏今年要达到108万头,增长15.8,20__年达到140万头,年均增长14.5;鲜奶产量今年要达到275万吨,增长14.6,20__年达到370万吨,年均增长15.5;单产水平今年达到4.5吨,20__年达到5吨;鲜奶日加工能力今年要达到9280吨,比去年再提高1800吨,到20__年达到1.3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今年实现70亿元,利税总额实现6亿元,到20__年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要分别达到100亿元和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养奶牛纯收入由125元提高到200元,占人均纯收入比例达到7以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以下五个环节尽快实现大的突破。

1、以规模经营为重点,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在布局区域化上实现突破。

市场经济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均证明,建设奶源基地,支持乳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走规模经营、区域化推进之路,这是发育现代产业的必然要求。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和推进区域化布局,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较高的商品生产能力,这是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首先,要依据资源条件、奶牛饲养规模和加工业基础,确立和建设一批奶业重点市县,使奶业成为这些地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使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向奶业聚集,通过重点市县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一批奶牛存栏超10万头、商品奶产量超30万吨的大县、强县。其次,要在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专业村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根据各地的实践,积极探索 和推广适合当地资源和发展特点的规模经营模式,把高标准园区、集中专业小区及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等不同层次的规模经营加以规范化,形成合理的规模梯次,提高鲜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今年,全省要新建千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10处,建设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饲养小区(牧场)120个,发展10头以上奶牛专业户5000个左右,使奶牛的规模经营比重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到20__年这一指标要提高到70。第三,在确立重点市县、发展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要规划和建设一批奶业优势区、集中带,把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化,围绕雀巢、完达山、伊利、光明、黑乳等大型龙头所覆盖地区,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奶源基地,使之与加工能力的扩大相适应,形成优势更加明显的产业带,使全省奶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2、以科技进步为重点,良种良法配套运用,尽快在提高生产水平上实现突破。

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生产水平、产业素质、科技实力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没有希望的产业,基地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只有尽快提高基地的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才能为乳品业的发展与壮大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把资源优势真正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首先要在推进良种工程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良种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基础,是加快奶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条件。必须把良种的繁育、引进和推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扩大良种规模和比例保证单产水平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引进发达国家的良种,采用优良冻精配种,扩大胚胎移植乃是尽快缩小生产水平差距的主要办法。去年,我省从澳大利亚选购了2300头优良奶牛,今后视需要还将组织进口一定数量的良种奶牛和部分优秀种公牛。要把进口奶牛真正养好,使其发挥应有效益,同时认真做好第二批进口牛的准备工作。通过优良冻精的广泛应用和高产母牛的引进扩繁,不断扩大高产奶牛的数量和比重。要继续抓好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供体畜饲养规模,今年要完成3000枚胚胎的生产任务。要认真抓好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工作,全面实现优质精、全冻配,从而为奶牛群体的改良和单产的提高奠定遗传基础,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达到奶牛良种化目标。其次,要大力普及良法,特别是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牧草和青贮利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等,为发挥品种性能、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大奶牛科学饲养管理规程的推广力度,使每个场、区、大户都有一本规程光碟或规程手册,迅速扩大科学管理规程、先进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知识和繁育改良技术的推广面,配合轮牧、休牧制度积极推行奶牛全舍饲。先进规范化饲养技术没有推开的地方要先从树典型抓起,逐步扩大推广面;已经推开的地方要提高标准,尽快实现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二是要提高优质青贮饲料的推广应用水平,这是一项最简便易行、见效最快的饲养技术,必须加快推进步伐。今年青贮种植面积要达到200万亩以上,做到每头奶牛年饲喂青贮5吨以上,20__年每头产奶母牛饲喂青贮达8吨(其它品种如肉牛、肉羊等也要推广饲喂青贮),确保奶牛单产水平每年提高200公斤以上;今年重点奶牛基地市县群体单产要突破5.0吨,到20__年全省奶牛单产水平要达到5.0吨以上,基础好的牧场要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要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奶业生产先进技术,特别是高产技术、高效措施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奶业的科技含量,从而为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要求奠定基础,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累后劲。

3、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实现突破。

龙头企业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牵动奶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出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必须把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基地的牵动能力。今年,要继续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指导。首先,要继续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下决心走资本多元化之路,既可以为企业快速发展募集资本金,又可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产权基础。特别是那些所有制单一、运行机制潜藏危机的企业,要加快以股份制、公司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步伐,通过改革体制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大力支持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兼并和联合中小弱企业,壮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和产业集中度。对此,大企业、优势企业要有前瞻性和积极性,弱小企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推进企业重组打开新局面。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要加强辅导,创造条件,使其尽快在国内外上市,募集发展资金,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要紧紧跟踪行业技术进步趋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加快企业技改步伐,为研制、生产名优新特产品创造条件。要引导企业明确市场定位,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同时,依据潜在消费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产品的更新来启动和扩大消费。第四,要大力培育、宣传名牌产品,积极推行品牌经营,进一步提高我省乳制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要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第五,要引导各龙头企业,重视并搞好第一车间建设,密切产加销各环节间的利益对接,切实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促互带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提供技术、资金、服务等各种方式扶持基地发展,坚决制止压等压价、克扣群众以及收奶打白条等挫伤奶农积极性的行为,让农民群众养得起、养得好、养得放心。

4、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尽快在产品优质化方面实现突破。

营养和安全是市场对畜产品的基本要求,产品优质化是抢占市场、提高效益的必要保证。⑴要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已有标准,决不允许为追求短期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黑龙江乳品大省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因丧失市场信誉而走上自绝之路。各加工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同时,制定更高的企业内控标准,用产品的高质量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实施ISO9002质量管理,这既是市场准入的前提,也可以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的乳制品创造基础条件。⑵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省级兽药饲料质检中心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要强化检测监督,搞好检测服务,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法强化对投入品、鲜奶及乳制品的质量监管;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发挥好技术、市场监管职能,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质检制度,通过政府、企业、市场三方面的努力,确保鲜奶及乳制品的无疫病、无污染、无残留,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使无公害食品计划和畜产品安全工程真正落到实处。⑶注重抓好防疫和奶牛生产环境改善工作。在抓好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和推行免疫标识制度的同时,加大对饲养场户周边和舍内环境的整治力度,尽快改变人畜混杂、排泄物乱排滥放的不卫生、不文明状况,确保生产过程的洁净。⑷要继续推进机械化奶站建设。全省机械化榨奶的比重要由去年的20提高到30,重点市县和农垦总局要达到50以上,尽快形成从牛体到餐桌全过程封闭管理,确保鲜奶质量。要加大开发绿色、有机乳制品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营养、安全水平,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5、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尽快在全面实现“五不出村”上实现突破。

服务的社会化、全程化是奶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奶牛业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化服务的最薄弱环节在乡村,而养殖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村屯。由于经营的分散性和规模狭小,加上自 身素质和条件的束缚,亟需提供社会化、全程化服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因此,必须加快村级服务室建设,尽快实现基层服务的“五不出村”。各地特别是各重点市县,都要把技术服务的重点向村屯延伸,各专业村、屯都要建立畜牧兽医服务室或服务点,配备繁育、治疗、防疫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力争在2-3年时间内全省奶牛饲养专业村全部实现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五不出村”。其次,要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步伐。目前,全省共有乡镇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中心)九百多个,他们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与牧业大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出路要靠改革。今后,对于经营的职能要积极推向市场,鼓励各种所有制机构和服务实体从事经营和服务,改变单一政府包办的局面,实现服务体制多元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各级畜牧部门的执法监督和服务职能,对属于公益性的基础服务项目,如产品检验检测、防检疫、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要由政府部门认真抓起来,并给予财力支持。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在稳定队伍的基础上,通过理顺体制、活化机制、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办法,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机制活化、功能完善、服务良好、自我发展。第三,要把培训农民做为一项战略性措施,做到长抓不懈。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和先进性。要通过科普之冬、科普大集、媒体宣传、发放光碟、办班辅导等多种方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饲养技术、防疫防病知识、饲料配方教给养殖户,每个专业村都要有科学养殖示范点、示范户,做到乡有服务中心,村有服务室,户有明白人,使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四,要注重发挥好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各地要尽快把奶牛协会或奶业协会建立起来,吸收养牛户、技术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奶牛经纪人参加,制定规范的协会或合作社章程,通过组织化的办法,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组建新的省级奶业专业协会,制定新的章程,确定新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范围,使之真正发挥产业组织和行业协调服务功能。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奶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

我省奶业正处在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切实加强领导,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是奶业振兴计划和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完善规划,落实方案。今年是《奶业振兴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起步年,各地要按照这两个规划(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各奶业重点市县要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要求尽快完善规划,细化任务目标,明确部门责任,落实可行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地的规划方案要和省政府奶业振兴计划推进办公室制定的《20__年实施方案》相衔接,把七大工程建设任务和奶业发展目标落实落靠。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到人,强化工作督导和部门协调,全面推行“五个一”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今后对省里确定的奶业大县和重点产区,要实施动态管理,按照每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对那些发展势头好、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市县和地区,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对那些进展迟缓、落实不力的,要在重点名单中予以除名,在全省切实形成真抓实干、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奶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奶业振兴计划”确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对发展奶牛饲养业和龙头企业建设给予政策性扶持,各地都要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去年我在全省奶业振兴计划启动工作会议上,对如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讲了一些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抓好落实。钱从哪里来,首先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扶持。去年省农村信用协会拿出7个亿的小额贷款支持奶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养牛贷款的投放力度,使进口奶牛和奶源基地扩增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商业银行也要在自己职能允许的范围内对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发展、新特优产品研发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其次,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特别是各重点市县都要对优势区域的主导畜产品生产,重点是对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工程等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各项支农资金要继续向奶业倾斜。第三,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机遇,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敞开省门县门,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外埠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奶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省奶业开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积极作好国家计委的工作,落实1亿美元的世行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奶业发展。对具备上市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上市融资。第四,要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加大对奶源基地的资金扶持,如提供贷款担保、养牛保险、对投入品进行优惠补贴以及通过优质优价、政策奖励等反哺第一车间,扶持和保护生产基地的发展。

3、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确保奶业振兴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对于奶业的振兴,现在可以说是想认识已经统一,规划目标已经确定,任务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推进落实。牢固树立并身体历行务实求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作风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在抓工作落实上下真功夫,决不能把抓落实停留在会议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和一般号召上,必须扎扎实实地干在手上,落实在发展的实效上。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省委专题推进工作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为奶农和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工作落实。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4、借鉴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经验,推动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我认为种粮只能解决温饱,只有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实现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才能有广大农民的初步小康。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幅度增加工资性收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发展奶业是建设畜牧业“半壁江山”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抓好其它品种的发展。由于我省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使得生猪、肉牛、肉羊、家禽以及水产养殖业都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潜力和市场空间。各地要围绕资源和市场,尽快确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主导品种,集中力量尽快做大做强。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把龙头建设、基地建设、服务组织建设同步搞好,形成一批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基地。要加快肉牛产业的开发,切实抓好生猪、肉羊、肉蛋鸡、特种养殖和水产养殖业,保持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势头。与奶业一样,整个养殖业的发展都要按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的要求来抓,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尊重农民走农牧结合之路,发展养殖业生产,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使畜牧水产业尽快发育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8篇:乡村振兴奖励资金实施方案范文

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面推动我县电子商务迈上一个新台阶。刚才,XX个典型作了经验发言,讲的很好,很有借鉴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

下面,就全面推进我县电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经济活动形式,在稳增长、扩消费、调结构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必须顺应新时展的大趋势,举全县之力,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一)发展电商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机遇选择。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电商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电商国八条”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将电商行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省政府今年也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也高度关注电子商务工作,举办了首届电商大会和“互联网+人才”峰会,加快了以电商手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去年,省政府调研组在XX调研期间,要求“各县要用好大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还要建设自营电商平台,催生出更多的本地电商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创业”。可以说,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和省、市的重要战略部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躲也躲不开,逃也逃不掉,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无缝隙,我们发展电子商务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二)发展电商是拉动经济的有力抓手。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多年快速增长,成为新形势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自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万亿元以来,每年以2万亿元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阿里巴巴2017年“双十一”期间实现销售额XX亿元,2018年实现XX亿元,2019年实现XX亿元,2019年比2017年增长X%,增长潜力巨大,所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下,电子商务已成为创造消费增量、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电商符合X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县自然条件独特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机械化水平高、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严格规范,盛产XX等优质农产品,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一直以来,“好资源如何才能产出好产品,好东西怎样才能卖上好价钱”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电子商务工作在我们农业大县就是要解决“互联网+”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推动资源优势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结合,传统农业与新业态结合。因此可以说,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使我县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走出龙江、走向全国,有效减少中间销售环节,解决“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好机会。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网店发展到X家、微商X家,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达到X个,电商交易额突破X万元,成为近年来我县电商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

  (一)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一是建成了电商平台。201X年,全省首家微信电商平台X掌创商城建成运营,入驻企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X家,开设微店X个,发展推客X人,上架农产品X个品类,销售X单,实现交易额X多万元。商城浏览足迹遍布全国X个省(市)区,X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这是个不小的进步,虽然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但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希望和潜力。此外,京东X特色馆、阿里巴巴X特色馆交易总额也实现了新突破,截至去年12月末,淘宝网上的XX等淘宝店铺总交易额突破了XX万元,XX更是连续XX周获得“淘宝金牌卖手”称号。二是成功对接了X网。X网作为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本土电商平台,在我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我们依托阿里云服务器,新建集PC端、移动H5端、微信端和APP端于一体,可支持微信、支付宝和银联卡3种支付方式的综合性X商城,成为全省第一家被X网审核合格允许与其链接的商城,并以X万元的交易额位列全省销售榜第X位。三是开展了大城市营销活动。依托X商城,组织开展了以“X”为主题的第一届XXX行精准扶贫营销活动,网上销售XXX吨,XX一箱X售价XX元,“双十一”期间每个APP地址只可购买一份,售价XX元,扣除物流、人工等成本后,纯效益达到XX元/斤,效益十分可观。XX比优特超市一次订购量就达到了XX吨,“XX”叫响X。在完成以X为主的“囤秋菜”销售活动后,我们又启动了大鹅、笨鸡和速冻蔬菜等乡村特色“囤年货”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春节前结束的XX省丰收季“绿聚人”新春农品汇上,我县打造了“X四宝”干菜系列产品,制作了二维码,既能对产品进行追溯,又能在线下单购买,黑龙江新闻频道、农业频道和公共频道在现场为我县农产品做了专题报道,黑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中央大街俄优购商城更是为我县常年提供免费展位,游客在展位现场通过扫描我们产品的二维码,就可直接链接到X商城,进入商城在线浏览、在线下单,客服根据订单进行物流配送,为我们加快电商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电商氛围日益浓厚。一是电商培训深入开展。聘请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网库等优秀电商培训机构,组织专场培训X场、X余人次,广泛普及了电商知识。同时,县电商办深入乡镇举办电商培训班4期,培训乡镇干部、创业青年、合作社及民营企业负责人X余人,传授了电商知识,加快了电商进村步伐。二是电商典型不断涌现。发掘打造XX等电商带头人X人,X等优秀创业团队X家,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等手段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三是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利用国家地理标识、有机认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寒地黑土等区域品牌优势,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培育了XX、X等优秀品牌,提高了X农特产品知名度。四是电商孵化效果较好。完善了电商创业园服务功能,被省工信委评为第二期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家,成为我县电商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三)电商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去年我们整合资金,投入X万元,建设了农业物联网指挥中心和X个农业物联网基地,强化“互联网+产品追踪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了线上食品安全。二是物流快递迅速发展。以交通物流为龙头,组建物流联盟,开通乡村货运专线X条,设立村屯分发中心X处、村屯物流网点X个,城乡物流网框架初步形成。三是庭院经济初见成效。积极开展电商众筹活动,构建“电商+扶贫”模式,北联镇民兴村、北兴镇保卫村与帮扶单位开展合作,利用贫困户闲置庭院,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养殖,通过X商城,帮助贫困户销售优质农产品,自众筹活动开展以来,已收到帮扶单位认购的“村货优选”配送套餐X份,每套X元,总额达X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X元以上。

  2019年,我县电子商务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一是电商企业规模小、交易额少。大多分散在城镇小区、居民楼和部分农村地区,呈自我发展状态,缺乏引导和扶持,市场竞争力弱,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为X万元,仅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二是园区基础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孵化器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在货物仓储及配送方面还存在价格偏高、效率偏低的问题。三是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电商消费主要以上行为主,群体又以干部职工、老师学生、城市居民等为主,中老年人和农村占比较低。特别是通过电商销售我县产品的下行行为不多、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四是专业人才缺乏。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不过硬,管理不到位,自我培训能力不强,典型带动人才匮乏,加上我县经济吸引力较弱,致使电商工作在发展中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县网店发展到X家左右,微商发展到X家左右,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达到X个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X亿元,交易额较上年增长X%,企业、合作社互联网应用达到X%以上。要通过“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落地,推进我县电子商务工作快速发展。今年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营造电商发展环境,解决“服务”问题。一要做好电商孵化基地建设。要利用“电商创业园”被省工信委评为第二期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契机,争取项目扶持,进一步完善创业园的服务功能,政府办、机关局要整合办公资源,利用现在闲置或整合后的办公场所,针对互联网商、电商企业、微商创业者、新农人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重新装修,完善办公条件,扩大孵化器面积,打造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的资源共享空间,要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技术对接、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推广运营、仓储配送等公共服务产品。同时,多方寻求合作伙伴,引入国内外知名网站、公司和县内电商企业、合作社、小微创业者入驻园区,力争引入国内大的平台X个,入驻企业达到X家以上,孵化电商创业者X人以上。二要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2019年,我们提出“互联网+城市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码上X”,主要目的就是依托同蚂蚁金服的政务、支付和大数据的开放能力与我县拥有的地域、生态、经济优势相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互联网政务、便民服务和口碑商家服务,为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创业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这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便民便企的大好事。

       对此,我们必须抓好推进落实,此项工作已完成前期调研、论证、考察阶段,下一步请分管副县长牵头,组建项目专题推进组,同蚂蚁金服集团尽快正式对接,协商好相关事宜,签订好合作协议,明确今后的合作方向、内容和方式后加快推进速度。请商务、工信、人社、教育、卫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抓好数据录入、城市统一二维码、支付宝城市账号和其他相关服务号等设计和开通工作,努力争取到今年年底“码上X”项目投入使用。三要推进电商服务进农村。XXX县发展电商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部分乡镇长都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亲眼目睹了勃利电商发展的良好态势,要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尽快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每个乡镇至少要选择X个以上的村,建设集农业信息、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物流配送和农产品收集、包装于一体的电商服务点。同时,要有机整合农业部门益农信息服务站、交通部门物流网点、供销社农资网点和商务部门电商服务点等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共同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做好电商产品,解决“货”的问题。一要深度挖掘产品。发展电商,关键是要拿出叫得硬的优质产品,更要挖掘带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商品。春节前,在上海新春大联展和黑龙江省“绿聚人”农品汇上,我们的农产品十分热销、备受关注,这说明我们的农产品有市场、有需求、有潜力。近年来,X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养鸡、养鹅,打生态有机牌,XX。我们的XX等乡镇是否可以利用林下资源,引导农民发展“电商+林下经济”模式,我们XX个国有林场是否可以动员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进而触电上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度发掘我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当前,互联网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干部还是农民,都逃离不了、脱离不开,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得接受,不管你能不能做到都得去做。今天,各乡镇、各村主要领导都在,你们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融入电商、走近电商,当然,并不是让大家一窝蜂都来搞电商,而要因人而宜,通过“互联网+”,实施分工分业,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电商网店或进驻电商平台,直接经营电商,并面向市场开发小包装、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条件的可以和电商合作,积极对接电商企业,采取“互联网+订单”模式,按照电商主体的要求,为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这都是参与对接电商的有效方式。今年,每个乡镇至少要选出5个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有电商发展意愿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专业户,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展销基地产品,展示生产全程,提高影响力。二要塑造知名品牌。随着农村电商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农产品上网,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取得差异化营销效果,品牌是最终制胜的法宝。所以,我们要把打造X特色品牌作为电商推广的重点,通过深度挖掘地方人文历史,以地方优势产品为主导,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在原有X品牌的基础上,再塑造几个具有县域特点的公共品牌,针对特定人群开发差异化产品,在品牌设计上要引进知名团体,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品位,升级产品包装。全县各家企业和合作社都可以向电商办申请授权,共同使用X品牌,并把每个产品都设计成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直接进入该产品链接的X商城,浏览或下单订购该产品。各部门要强化X品牌推广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商务局、电商办利用这次大会机会,将X商城二维码印到矿泉水瓶、水杯和材料汇编等显著位置,让大家了解X,扫码加入X商城,还有河北乡发放的印有二维码的“智慧农场”宣传单,通过电商众筹的模式,出售小菜园,带动地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宣传。三要发展“互联网+庭院经济”。XX开展的“互联网+庭院经济+扶贫”众筹工作做得很好,已初见成效。北联镇、北兴镇和商务局做了很多工作,值得肯定和表扬。由于众筹前期工作到位,在完成第一批货物配送后,网上订单又增加了XX份,订单总量达到X份。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把老百姓房前屋后的小菜园,一家一户散养的小笨鸡、笨鹅,秋后晒的干菜都卖出去了,还卖了个好价钱。这一模式的成功运作,对我县发展庭院经济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们要邀请认购套餐的代表人员,到我县来实地体验农村生活,丰收季还要入村采摘,营造浓厚的电商众筹氛围。XX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真抓实干,把庭院经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民兴村、保卫村的模式成熟后,商务局和扶贫办要在全县所有驻村工作队所在的村进行推广,并重点研究如何在此基础上使这一模式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同时,各乡镇还要充分借鉴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互联网+农家乐”和我县互联网众筹模式,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互联网+庭院经济”,今年要重点抓好XX等线上销售,让小菜园、小庭院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渠道,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新亮点。

  (三)用好电商平台,解决“卖”的问题。 一要用好农业物联网平台。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产品标准化不够和食品安全不过关。在城市,大部分消费者都在纠结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要想使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必须实现农产品物联网化。去年,我们完成了农业物联网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县建设了X个农产品可追溯基地。但是我们没有将电商产品与原料基地物联网应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致使科技成果转化不佳、效果不好。今年,农业、发改、国土、财政等部门要和商务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建设农业物联网可追溯覆盖范围,通过完善产品二维码制作,实现所有网上销售的农产品都能通过手机扫码追溯到是什么地方产的、哪个农户种植的、在生产过程中喷了什么药、用了什么肥、最终检测合不合格、能不能放心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安全信任体系,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二要用好全网营销体系。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复杂工程,不是单靠政府助力就可以的,也不是一两个平台和企业就能干起来的,一定要把网上销售路径打开。我们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搭建X商城,开通京东X特色馆、阿里1688特色馆,打造X掌创商城,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产品的全网营销。今年要继续完善X商城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商贸超市、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拥抱互联网,鼓励能自主搞电商的入驻平台、开办网店,点对点销售,也可以通过了解,认识电商,主动对接电商,做电商的供应商,电商创业者和普通农民可以借助电商、微商等渠道,实施个性化定制营销,通过众筹、拍卖等方式,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将自己的农产品搬到网上进行销售。三要完善物流配送网络。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构建“城乡互动、供需流通、低价优质”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仓储基地、快件分拨中心。要抓住京东云仓100公里经济圈仓储建设和顺丰快递打造冷链物流的契机,实现在仓储、冷链运输上的合作。继续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实行统一分拣、统一配送,让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畅通,降低电商物流成本。

  (四)抓好组织领导,解决“责任落实”问题。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结合人员变化,调整电商工作领导组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按照县委要求,把电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力量,配齐设施,解决好乡村两级电商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要尽快研究出台促进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在电商重大项目发展、推广应用、试点示范、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个人,不论域内域外,只要是对我县电商工作做出贡献的,就可以通过年终评优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要抓好电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一批学历较高、科班出身的电商人才,充实到电商办,逐步补齐人才短板。要整合人社、民政、农业等培训项目资源,加大电商培训力度,设置电商课程,聘请电商专家授课,提高电商创业者专业技能。“两办”督查室、县考评办要加大电商发展的督查和考评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单位评优、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督促乡镇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电子商务发展。二要强化典型带动。要发挥好现有电商典型的示范作用,经常组织他们到乡镇、村屯、企业和合作社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电商发展中来。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传统渠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这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每个乡镇要培养农民应用电商创业典型5个以上。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网络是虚拟世界,诚信风险大,监管难度大,疏于管理就会引发信用危机、商业纠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网上售卖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投诉不断。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住质量关,守住诚信关。当前,我县就有一些企业和合作社诚信度不够,有的合作社拖欠金融部门贷款,到期也不主动上门说明情况,躲猫猫、玩失踪。要知道,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做人要有诚信、讲操守,做诚信人、诚信企业、诚信合作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线上线下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对于失信合作社,今年XX种植基地一亩都不给他,就从这里开始制裁,以后国投项目也不会让不讲诚信的企业和合作社来承担。只有真正采取制裁措施,才能让企业和合作社树立起“诚信是生命、诚信大于天”的理念。今年,我们要搞农村信用体系改革,就是要解决不讲诚信的问题,农业局、农经总站等部门,人民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和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各行业监管部门,还要加大失信行为和网络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努力维护市场秩序,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