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活动评价及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可持续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24-02
在社会的快速变迁下,幼儿园的经营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对于能否提高教育对象对学校或相关教育组织的忠诚度虽然有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却没有多少实证研究做过探讨,相关成果多集中在企管领域的研究,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少见于对学前教育的研究。鉴于这种情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来探讨幼儿园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
一、制订蓝海发展战略
一是举办与幼儿园经营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研究发现,幼儿园的蓝海战略知觉与园所创新经营具有高度相关及影响力,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幼教市场中,幼儿园如何杀出重围,占有一席之地呢?园长对于市场的敏感度要高,才能掌握市场需求,并且还需克服组织内外部的障碍,彻底实行战略。本文建议幼儿园可举办经营策略的相关研习活动,使得园长具有相关能力,促使幼儿园能创新经营。二是调整幼儿园经费使用方法。目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在经费运用方面弹性不高。在蓝海战略原则上,能够有弹性调整产品的价格是幼儿园能与众不同的一大关键。公办幼儿园的经费是专款专用,若没有专案经费,幼儿园如果想加强优势,可能无法即时投入资源于其中,易错失创新机会,因此建议行政主管机关对于公办幼儿园的经费使用上,可给予一些弹性空间。三是幼儿园园长应加强自身在创新经营上的“发展特色”能力。幼儿园园长必须仔细观察园所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进而提升优势的模仿障碍,以及改进劣势,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流行改编幼儿园的经营焦点。幼儿园园长需要将园所内外部的资源妥善分配,创造幼儿园的独特之处,创造家长的价值。四是园长应当使用引爆点领导以克服组织障碍。蓝海战略知觉中的“克服组织障碍”是幼儿园创新经营的关键要素。目前,幼儿园园长在这一方面做的远远不够,未来可使用“引爆点”领导,让组织成员看清幼教市场的真正竞争状况,使组织成员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找出组织中的关键人物,争取其对策略的认同,使其去影响中间分子,让策略的推行更为顺利,最终达到价值创新目标。五是幼儿园应重新检讨园所的成本结构。幼儿园的成本结构是幼儿园蓝海战略执行的重要障碍之一,本文建议幼儿园使用蓝海战略中的价值创新行动四架构――消除、降低、提升、创造,重新检讨幼儿园成本的结构,以消除降低园所不必要的支出,提升创造园所的特色内容。
二、提升家长满意度
在社会快速变迁及教育改革的需求下,如何持续与提升家长对学校各层面的高忠诚度仍是学校经营与办学上最为重要的课题。幼儿园应首先提升园所与教育对象的社会网络关系,积极管理教学品质,并适当的营销或展现幼儿园的用心与经营绩效,这些都会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并进而正面影响幼儿园的忠诚度。因此,在实务意涵方面,未来幼儿园在经营领导与办学绩效上,应可以通过各项亲师联谊渠道,多与家长进行互动,建立良善密切的关系,并且适时提供教育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让家长有畅通沟通渠道,可以快速反应意见,使家长能感受到幼儿园多元开放与包容接纳的作风。另一方面,在教育市场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幼儿园更要具有全方位的功能,除了需有效提高教学品质,还要能不断通过教学单位的环境、设备及学习资源的加强与改善,以努力维持高品质的教育水平来服务幼儿,同时应强化教师的幼儿行为观察与辅导、幼儿教学评量以及幼儿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使其能有效融入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表现,而更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使幼儿能获得最佳学习,借此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家长让幼儿继续就读该幼儿园的可能性。因为幼儿园办学的重点不仅要能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学习环境,而且幼儿园更应整合提供对幼儿合适、丰富、有趣的内容,让幼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学习成效,如此一来,才能在幼教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效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并进一步的对幼儿园忠诚度有所助益。
三、构建科学经营与合作的文化
一是幼儿园应当继续推动评价制度的实施。一些研究表明,经营绩效较好的幼儿园园长多认为自己任职的幼儿园具有“不断追求进步”与“强化愿景领导”两项可持续经营的特质,而这种特质的实现也最终需要借助于评价制度的完善。因此,本文建议教育行政机关应继续推行评价制度的实施,协助幼儿园绩效成长,朝向可持续经营的方向推进。二是幼儿园不应当墨守成规,应建立起愿景及追求进步。处于可持续经营状态的幼儿园,在“不断追求进步”与“强化愿景领导”上的表现远好于非可持续状态的幼儿园。幼儿园若要实现持续且成功的经营,必须勇于创新,重视愿景的建立及不断追求进步,将愿景的实践与追求进步的井绳融入幼儿园的目标、计划、制度、职务设计、资源规划等层面,化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构成。另外,在建立愿景及追求进步时,除了考虑幼儿园本身的发展,还必须将幼儿园教职工及家长的观点加以融合。三是加强沟通与了解,塑造组织文化。在可持续经营的幼儿园里,园长及教师对于可持续经营特质的知觉相似。因此,本文建议幼儿园应加强组织文化的塑造,让教职工对于幼儿园的办学目的、价值观、制度、措施等有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双语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01).
[2]刘焱,刘峰峰.幼儿教育的新视点:可持续发展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一、构建骨干团队 实现专业引领价值
构建骨干教师团队意义有三:一是为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增添力量,实现中心园与农村园同发展共成长。二是在中心园和农村园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农村每一所幼儿园课程管理无盲区。三是为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参与园本教研的平台,实现本土化专业引领价值。
(一)片长指导团---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为使农村每一处幼儿园都能沐浴课改春风,我建议把幼儿园分为2个核心教研组,即中心组和农村组。农村组又分成几个片教研组,每个片管理3-4处幼儿园。通过演讲、考察推选出数名骨干园长担任片长,全面负责本片幼儿园业务管理工作,根据区教研主题以及本片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教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对本片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备课存在三个困惑:一是对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把握不准。二是对幼儿原有经验了解不够。三是教学过程中提问疏谋少略。针对以上问题,片长组织本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如解读《指南》、观看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问题诊断与对策的讲座录像。
有了片长指导团的引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使一批新上岗的农村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教育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一拖三捆绑组---为教学研究注入活力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组织活动、驾驭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我建议实行了“捆绑发展,一拖三”的教研活动模式。“一拖三”即:全区选出多名资深、经验丰富的教师,每人指导三名以上青年教师的各项业务。三种形式进行捆绑:一是班级式捆绑,即将某领域研究能力技高一筹的教师与本班其他陪班教师捆绑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二是级部式捆绑,即将同级部的教师按领域分教研组为单位捆绑起来进行教研;三是片式捆绑,即以每个教研片所辖的幼儿园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
无论是基本功能力的提高,还是活动区建设、周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组内教师发展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捆绑管理。捆绑组每周都要进行一对一辅导,及时给予她们合理化建议及指导。每月针对辅导情况进行一次小组交流,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园内学期末考核时对她们的业绩进行捆绑评价。通过捆绑式教研,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了作用,教研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三)课程智囊团---为农村幼儿教师释疑解难
“建立智囊团队,形成乡镇课程建设长效机制”是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举措。
首先,由课程智囊团组织广大农村教师对园本课程涵义、理念、框架体系、案例研发等关键性知识进行学习。
其次,资源共享设定课程内容。为了将优秀主题活动纳入园本课程,可将课程智囊团成员下放到农村园,分片带领农村园教师熟悉教材、通读用书,将幼儿用书中的内容与主题活动相互渗透、融合,引领教师大胆将新教材优秀案例创造性使用,鼓励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
二、开展有效教研 提升业务指导能力
(一)三课活动---提高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为促进集体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提高骨干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示范演讲、说
一是模拟课再现优秀经验。每学期每名骨干教师要组织2节模拟课,将外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育活动录像通过模拟的形式再现出来,以领会优秀教育活动的组织经验,学习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是示范课提供教学参照。每学期在每个领域中要出示一节示范课。为一线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参照,传递崭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课程导向。
三是研究课掌握教学技巧。每学期要出示一节研究课。围绕《指南》及《纲要》,确定各领域目标趋向;研究不同领域最得力的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与一线教师共同设计教案、现场演示评析;使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把握教材内容,掌握授课技巧,不断提高组内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及自身指导能力。
(二)经验交流--提高成果推广能力
归纳总结、经验提升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推广教育教研能力提炼最精当的部分。为提高骨干教师成果推广能力,有效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让她们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得到历练学会总结,打造“站起来能说,坐下来会写”的中层队伍,可采取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建立制度,提高教师提升经验能力。为了提高骨干教师归纳总结能力,可制定培训活动轮流制、经验交流申报制和工作每周汇报制三项制度。给她们归纳总结、提升经验的机会,为其成果推广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是组织展示,搭建成果推广平台。为了给骨干教师的成果搭建有效的推广平台,可定期组织各种展示交流活动,如:片区幼儿园档案展示、户外活动展示、活动区管理经验交流、家园联谊活动展示、幼儿棋类游戏展示等。这些活动为她们搭建了有效的成果推广平台,对她们成长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其成果推广能力,促进了农村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深入班级研讨 提高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一是到农村园蹲点研究。为激发农村园教师开展教研的积极性,应引领骨干教师走入农村园现场,用眼睛、耳朵、笔、相机去观察、聆听、记录、反思、研讨。对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一日活动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结合、集体自由结合、游戏学习结合”的整体性;研究“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八字的含义;研究活动区 “制订计划――操作活动――整理收拾――回忆分享”四大环节的注意问题等。
关键词:开放日;家园互动;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41-02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向家长开放展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家园联系活动。它是家长深入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必要途径,更是家园联系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观念、认识、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开放日”活动往往存在诸多误区和缺陷。为此本文拟就家园互动角度对“开放日”活动的有效实施谈谈个人的初步思考。
一、当前“开放日”活动的一般做法与问题
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及相关报刊、网络、媒体介绍可知,当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和内容:即家长听取幼儿园工作介绍,家长听课、观摩幼儿活动(有时还有教学评议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长座谈会(主要是班级性的)等。
一日活动“全开放”,家长与园长、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全接触”,听、看、评议兼有,更加上精彩的校园布置、热闹的场面、过节般的孩子,这样的“开放日”活动似乎丰富多彩,亮点频频。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开放日往往是在无所事事的旁观中度过,可谓是“满怀期待而去,用上的只是耳目,带回去的是任务与困惑’’。久而久之,“开放日”成为家长们无趣的任务与负担。究其原因,在于“开放日”活动往往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无实质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活动目的上重在宣传、展示。开放日活动期间,幼儿园往往着力对校园环境做了精心布置,教学活动通常都进行了认真的彩排(试教),幼儿的展示、表演活动更是作为重点、亮点予以特别的重视。上述做法充分显示了幼儿园把“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定位于:展示幼儿园良好的形象,表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成就、特色与价值,而家园交流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建议、为家长提供幼儿真实形象等则是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不作任何安排。
二是活动性质上的单向指令性。“开放日”活动往往是幼儿园单方面筹划、设计、组织实施的。活动之前很少听取吸纳家长的意见,实施过程则按预设开展,不让家长“费神”。家长只是按通知来参加、来观摩、来欣赏、来助兴、来学习,然后带走一份家庭作业?――幼儿园关于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意见、要求。
三是活动过程的片面性、随意性。“开放日”活动重点是开放课堂,展示幼儿活动,而且活动过程往往主要是以儿童表演、游戏活动为主。在这种精心准备的表演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主持人”而已,只须按程序走,无须现场指导。至于座谈会,由于事前教师并没有预先告知座谈会主题与内容,时间也往往只是半个小时。因此,除了教师介绍班级情况、提出家庭教育要求,几个家长简单“发言”几句,场面冷清,草草收场。可见,整个“开放日”活动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教师、幼儿的表演,家长成为看客,其余活动仅仅作为点缀,走走过场。
反思我们要求家长配合的多,考虑家长需要的少,家长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家长工作中重形式,缺少对家长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科学的引领和有的放矢,更多的是应付过程、流于形式;幼儿教育更多地局限于园内教育,而忽视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使家长不但参与意识处于较低水平,教育理念也滞后于教育机构。从而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各自为政,出现相互割裂甚至抵触的倾向,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家园互动应当成为开放日活动的核心与关键目标
家长“开放日”活动有着多种功能与目的,如使家长深入处于幼儿园教育情境下、人际互动中的对象,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识,指导家长养成正确的家教观,提高幼儿的信心与学习兴趣,宣传展示幼儿园的良好形象等等。但是,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幼儿园工作目标出发,家长“开放日”活动更核心、更主要的目的应是: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强化家园良性沟通,构建家园协作机制,打造教育合力。可见,“开放日”活动既不是教学行为,也不是幼儿园的营销手段,而是幼儿园构建家园协作的多维、开放教育体系的宏观管理策略,是家园双方在长期的教育服务协约中的一次阶段性的评估行为。
应当指出,幼儿的教育问题虽然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最终归宿,但却并非“开放日”活动的直接目的和主要内容。而家长―幼儿园―教师三方的沟通交流才是“开放日”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与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认真分析、吸收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可见,幼儿园教师有义务向家长汇报幼儿园教育及其管理的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同样,教师及班级管理工作也应当接受家长的评价,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家园交流应当是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平等交流协商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互动,家长“开放日”才能迸发出勃勃生机,才能使家长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听命者、旁观者。
三、强化家园互动的基本策略
1.改革家长会形式,变单纯说教为双向互动。家长是开放日活动的主体。活动前应充分听取家长对活动目的、内容、主题、方式、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幼儿园可以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家委会会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家询等方式,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以确定符合家长需求又切合幼儿园实际的活动方案,并在活动前告知全体家长,让家长明白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做好必要的准备。改变传统家长会中,教师枯燥的介绍和灌输,家长只是作为观众或听众的角色参加家长会的被动局面,使家长成为与教师拥有平等地位的主动教育合作者。
2.把听取家长意见建议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开放日”活动中要充分安排时间,委派专人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班级工作、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对于家长的意见建议可在活动中或者过后一段时间内向家长作出专门的答复。为此,“开放日”活动过程应当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班级工作比较全面、翔实的信息,向家长提供“开放日”观摩活动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家长有效观察、参与及评价。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中,既发掘了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也为家长创设了一方吐露心声的时空,我们的教育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3.切实提高家长座谈会的实效。家长座谈会是家园互动沟通的主要平台,也是重头戏。为开好座谈会,首先应当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内容与主题。必要时还可以先进行一些访问调查,围绕家长关心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应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想说、要说、有的说,教师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在每次活动之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座谈中应鼓励家长讲述在活动中的心得及问题与思考,并鼓励家长可以围绕相互交流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不预设中心话题,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讨论氛围,实现家园之间、家长之间、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的目标。
4.活动安排应具灵活性、多样性。在时间安排上,开放日一般不宜全园一同开展,各班应该轮流交替进行,才能保证有充足时间、人员精力用于与家长互动交流;在内容与方式上,既要有参观亲子参与性活动,更应有汇报、交流指导等互动活动,即使是教学观摩活动,也不应以幼儿表演为主,而应以教师指导的教学为主,更兼有教师、幼儿、家长一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操作活动。正是在这亲情体验和双向交流中,使家长真正理解到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独特性,理解到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意识到家长也是教育的主体,并且负有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那么,师德如何界定,如何评价,由谁来评价?参照群众、投诉制定的单一式师德考核标准该如何破题?鉴于此,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办法,于近日了《成都市武侯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方案》,对幼儿教师师德行为实行量化考评,使幼儿园的师德建设、保教人员的师德行为有了对照标准。
《方案》涵盖“基础”“加分”两个部分,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行为规范”4个大类着手,细分为13项具体指标。“基础部分”采取幼儿园自查自纠、第三方测评、家长测评、教育局考评等4种方式,旨在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各项师德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队伍建设。“加分部分”采取幼儿园自主申报、教育局审核定分的形式,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提升幼教职工综合素养。
武侯区打破传统的行政主导的考核形式,把家长、社会作为对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的主要力量,第三方及家长考评积分占比总和高达80%。为了将本项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武侯区还将成立一支由社会人士组成的师德行风监督队,设立监督热线及QQ群,多渠道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家长对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教师如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散布有害于幼儿成长的消极言行、接受家长财物”等6种师德乱象,将被一票否决。考评结果将作为督导评估、创等晋级、年审、奖惩的重要依据。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建议相关部门注销其办园资质。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18-06
【作者简介】马天宇(1979-),女,上海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助理教研员,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办幼儿园的数量急速增加,幼儿园新教师的人数也持续攀升。有效帮助幼儿园新教师适应工作并加速其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1][2][3],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她们从事教学专业工作的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在角色适应、教育行为以及人际环境等方面存在不适应。如果这些问题和困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定位,甚至影响其职业发展生涯。本研究调查入职1年~5年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现状,分析困惑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揭示困惑解决关键期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本研究对象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入职1年~5年的幼儿园教师,考虑到样本的多样性,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357份。调查对象中教龄1年的占12.8%,教龄2年的占24.2%,教龄3年的占23.5%,教龄4年的占21.6%,教龄5年的占17.9%;女教师占98.6%,男教师占1.4%;大专教师占42.6%,本科教师占56.9%,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0.8%;学前教育背景占69.7%,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占30.3%;教师所在的幼儿园的类型中,市示范幼儿园占8.1%,区示范幼儿园占13.4%,一级幼儿园占39.8%,二级及以下幼儿园占38.7%;公办幼儿园占98.6%,民办幼儿园占1.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幼儿园新手教师的研究内容[4],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第一步,调查者设计开放性问卷收集新教师存在的困惑(实施前测);第二步,对开放性问卷中涉及新教师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完善问卷;第三步实施正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困惑和困惑解决方式三大类,其中教师专业困惑分为教育教学、日常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科研反思和人际关系五个领域。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每一题目进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并对类别资料做进一步卡方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困扰新教师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如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效果达成,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引导,对幼儿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得等(参见表1)。
1. 教育教学方面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依次是:独立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如设计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把握重难点)占8.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互动占7.3%;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占7.3%;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占5.6%,教学效果的达成(如目标达成、儿童经验提升)2.5%,组织幼儿开展户外(室内)体育活动占2%。
经卡方检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并积极有效地互动这方面,不同学历的教师有显著差异,专科教师的困难更大9.3%;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有显著差异,民办幼儿园困难更大。
经卡方检验,在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有显著差异(p=0.026
笔者在课堂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集体教学方面对教材的选择、理解和解读能力明显较弱,主要表现为无从下手、随意性大、教师们习惯于找现成的教案,甚至刻意回避需要准备教具的教学内容,有的一味完成教案的实施,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与回应。
2. 专业技能方面
新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困难依次是: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占5.6%;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占3.9%,
在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方面,男女教师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2
在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在这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3. 日常班级管理方面
新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方面的困难依次是:帮助个别幼儿很好地融入集体占6.4%,处理幼儿的突发事件占2.2%,把握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占2%,班级常规方面和一日活动组织占1.1%,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占1.1%。经卡方检验,男女教师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4. 科研反思等方面
新教师在科研反思方面困惑是: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占17.4%,撰写案头资料(工作计划、案例、反思)占2.8%。
5. 人际关系方面
新教师的人际困惑相对较小,调查发现,94.1%的教师能与幼儿园的搭班老师和其他同事和谐地合作共事,9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赢得孩子的喜爱,84.9%的教师认为自己能与领导良好沟通赢得信任,其中最难的是与不同家长的沟通(46.8%)。这说明新教师在工作中能处理好与不同群体的关系,这样的生态关系圈不会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有意思的是,不同教龄的新教师与领导良好沟通有显著差异(p=0.042
不同专业背景的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第一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的困难更大一些。可能是因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与家长交流、社区沟通方面展现了明显的优势。
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时常会体验到挫败感、低成就感,有一成以上教师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符合当前的需要(非常不符占2.8%,基本不符合占7.3%),一般符合的占5.3%,基本符合占61.1%,非常符合的占23.5%。笔者在随机访谈中了解到新教师在工作之前认为幼儿教师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应该很轻松很快乐,可实际上幼儿园每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另外在我国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下,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并不能全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新教师普遍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工作热情减弱,甚至感到现实与理想有显著差异。
近七成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负担比较重,有7.3%的教师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问题较大。工作负担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在同样的工作量下,不同教师的感受不一。经卡方检验,不同教龄教师工作负担有显著差异(p=0.39
(二) 新教师希望的专业困惑解决方式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需要师傅引领、同伴互助、专家点拨等方式帮助解决教学实践中难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具有方便性、即时性、经济性的特点,而借助幼儿园外部资源(如专家带教、外出观摩、专业机构培训等),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精力(如路途奔波)。当优质资源稀缺时,新教师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调查显示,新教师最希望解决困惑的方式是:80.7%希望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79%希望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77.3%希望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68.3%希望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64.4%希望参加学历提升;62.5%希望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60.5%希望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平台(如开公开课、做项目);59.7%希望参加教育科研活动;59.4%希望制定并践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不同教龄教师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入职年限短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意愿最低(入职1年的90.0%,入职2年的98.4%,入职3年的96.4%,入职4年的100%,入职5年的98.4%)。笔者以为,入职1年的新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环境中熟悉教学规范,频繁外出学习可能会分散精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不同级别幼儿园的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对“获得交流展示平台”,不同性质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需求”,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
对“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地差异(p=0.001
对“参加学历提升”,不同学历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7
对于“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和“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不同类型的教师没有显著差异。
(三) 对新教师专业困惑和解决方式的分析
1. 不同教龄教师的困惑分析
由表2可见,新教师入职第1年是求生期,需要解决的主要困惑是:初步适应教育教学环境,达成教学效果,掌握教学技巧,获得教学资源和把握班级管理;入职2年~5年进入探索期,在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后,开始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并开始静下心来观察个别儿童需求。新教师困惑呈现出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趋势。
2. 不同教龄教师希望的困惑解决方式分析
由表3(见上页)可见,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期望得师傅专家的指导,4年以上新教师对师傅的依赖性降低,更希望走出幼儿园观摩优秀活动。入职第一年的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喜欢接受式(师傅带教、观摩、培训)的支持方式,而第二年后则偏好参与互动式的支持(比如教研组活动)等。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始终是教师困惑解决的重要方式,但其对新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提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及在幼儿园内开展的师徒带教和教研组同伴互助。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开始关注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标志其开始走向专业成熟。
四、讨论和建议
(一)对幼儿园新教师困惑解决关键期的建议
美国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 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 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研究显示[5],新教师在第一教学年更关注基本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第二教学年则对学科教学方法关注更多。笔者建议,新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所侧重地解决困惑:
1. 幼儿园新教师可以在短期内胜任教学实务
入职3个月至1年新教师处于懵懂期,往往觉得自己有很多困惑,解决重点应该放在熟悉幼儿园的职业环境、践行幼儿园一日流程、撰写班务计划等资料、熟悉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教学用语、教态和站位)、建立课堂秩序、创设环境、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教学实务上。
2. 教育实践智慧需要长期养成
2年~5年教龄的教师基本明确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强势与弱势,可以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生成回应机智、达成教学目标、敏锐地观察支持与引导孩子、把握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琴棋书画等专业技能、开展教育科研等。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长期困扰新教师的难题,缺乏在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是导致这一困惑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教师生活经验的丰富、知识面的拓展,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加深,对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也会逐步得心应手。
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和幼儿园可以规划新教师课程培养体系,对入职1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秩序建立、家园沟通、环境材料创设 、班务计划撰写等;对入职2年~5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教材解读与选择、师幼互动策略、突发事件应对、儿童观察与分析、对教育现象的思考研究等。
(二)对幼儿园新教师主要困惑及解决方式的建议
1. 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效果达成的建议
设计与教学活动, 是每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幼儿园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本文的研究,集体教学活动表现出受重视程度高但提升难度大的特点,在解决此困惑时需要层层递进、有步骤、有规划的实现发展目标。
(1)师傅带教并进行过程评价:对3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幼儿园为其配备若干名在教学方面有特长的骨干教师进行带教,新教师观摩并模仿师傅的的活动;师傅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新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计划,通过观察新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 指出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新教师自我反思并行为跟进:新教师通过观察、模仿优秀教师的活动,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及时反思自己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技能。
(3)幼儿园集体研讨并诊断新教师发展重点: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对新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与反思,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并反复推敲,优化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调研,专业诊断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优势和不足,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帮助其扬长避短。
(4)新教师外出观摩并改善教学。为3年教龄以上教师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这些观摩不是简单移植优秀教师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形式和教学资源,而是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 对日常班级管理的建议
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幼儿教师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1)入职前,幼儿园利用开学前假期进行短期培训,明确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理清幼儿教师必须做的事情,从问题出发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引导新教师明确工作的方向。也可以通过观摩成熟型教师的半日活动,了解班级管理的操作策略,确保开学后幼儿园班级活动正常开展。
(2)针对新教师不敢在业务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现象,组成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自主讨论班级秩序建立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等班级管理问题,共同反思问题解决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3. 对获得丰富教育资源的建议
(1)幼儿园加大经费投入,购买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相应的幼儿操作学具、丰富的教具以减轻教师自制教玩具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的游戏、学习与生活。
(2) 建立教育资源库。幼儿园各年级和班级之间应加强联系,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收集、积累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源、操作材料、教育案例、外出学习记录等资料,在教学中合作备课、相互交流并共享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幼儿园可以加强与社区、家庭、其他幼儿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整合幼儿园周围社区的各种社会机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教育资源。
4. 对于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的建议
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直接教学相关,应以教师为本位,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所教的课程。[6]
(1)新教师反思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思考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经由对“片段”或“事件”背后隐含的问题的反思,将反思的结果用于改进未来的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智慧。
(2)幼儿园可以设立园级课题,鼓励新教师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从教师熟悉而擅长的日常工作出发,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开设一系列的关于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课程,指导新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5. 对于心理困惑的建议
相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新教师的心理适应表现得更为隐蔽,但对于其职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1)新教师需克服体力上的疲劳感、压力感、和人际关系烦恼,不断调试心理,妥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与幼儿互动、同事合作和领导沟通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逐渐建立归属感,只有在不断的研究、适应、变化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工作的乐趣,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
(2)自上而下的评价考核往往是新教师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幼儿园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缓冲期,采用发展式评价模式,在新教师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工作难度、降低考核标准、肯定新教师的点滴进步,以减轻新教师的外在压力。
(3)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加强对新教师心理援助,通过开展公益性心理健康咨询、培训、讲座、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给予新教师支持和建议,帮助其度过“求生期”。
【参考文献】
[1] [美]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课题组.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2010,(09).
[3] 李拉.初任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7/8):56-57.
[4]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编.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赵建玲.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支持与培训计划》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33.
6月13日上午,幼儿园召开了2012年第二学期家委会会议,会上,张雅丽园长为本学期新增的12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同时就本学期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本学期幼儿园工作重点作了详细汇报,就本学期家长工作作了重点解读.与会的12名委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重点对下学期有关父职教育活动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大家畅所欲言,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出了许多好点子,委员们以主人翁态度共同为幼儿园发展出谋划策,充分体现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评价、监督、管理的民主意识.
楚庆玲园长介绍了幼儿园伙食的开展情况及食堂的设施设备、食品采购及操作流程等情况.介绍了幼儿园膳食管理概况、食谱制定原则以及近期膳食营养分析情况,家长们对幼儿园的伙食给予客观评价,表示满意,每位家长畅所欲言,园长给予了充分的回答.
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增进了家园相互交流、理解和沟通,对幼儿的膳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我园会定期举行伙委会,家长如有幼儿膳食方面的疑问和建议,可以直接沟通,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健康饮食吧!
附2012年第二学期家委会名单:
托一班:程曦家长、刘鸿睿家长
托二班:陈昊阳家长、余锦浩家长
小一班:刘佳家长、张悦家长
小二班:王虹凯家长、倪子越家长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学现状;对策建议
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正在不断下降,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种健身活动在大、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对幼儿体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吗? 本文以幼儿体育活动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围绕幼儿体育教学进行研究,指出幼儿体育教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
幼儿体育教学主要组织形式一般有早操活动、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四种形式,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为体操、田径、球类等项目,游泳、民族传统体育、远足活动、赤足活动、玩雪活动等现代幼儿体育开展不够理想,无园际运动会也会影响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互相促进和交流。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
《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统计显示:所有的幼儿园每天都有l 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符合《纲要》要求。但在走访时注意到,幼儿体育大部分是以小班、中班、大班为单位同时开展活动。由于场地器材缺乏,使课外活动的形式受到限制,许多幼儿园不得不采用轮换方式,也有不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只流于形式,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锻炼的实效不大。
三、幼儿园体育师资力量
幼儿教师在园中往往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许多教师负责幼儿园早操锻炼、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兴趣班培训等体育工作,而这些教师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掌握得不多,教学讲解、示范、组织等能力不够强。具有体育大专学历的体育教师人数很少,严重影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发展需要。
1.围绕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情况,经过广泛研究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主要存在问题有:
(1)教学目标把握不清楚,忽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的幼儿体育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效果差。有的以活动内容代替目标,有的以游戏名称代替目标,不能够围绕目标确定活动内容,还有的则根本没有目标。过分对幼儿的兴趣强调,忽视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却严重忽视了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2)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基本动作为活动内容的主体,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对于现代学前体育教育理论指出的,应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远足活动、园际间运动会等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这说明幼儿教育仍然落后于现代学前教育。此外,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大多采用分班授课制,全班一个教师采用同一内容教授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体能分组等现代常用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均未得到体现。
(3)体育教学方法呆板,幼儿主动探求能力薄弱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体育教师过多地采用“你教我学、你示范我模仿”地讲解示范法与游戏比赛法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体育教学方法现论的积累,不能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适合幼儿体育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吸引”的方式来让幼儿主动参与,而是教师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安排幼儿的角色或位置,没有实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主动探究能力、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固定,评价涉及面狭窄
笔者通过现场听课及调查发现,幼儿体育教师一般都在每节体育课的最后几分钟复述幼儿当日的学习活动内容并努力引申到生活之中,使幼儿通过体育课培养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优良品质。常常会用诸如“我们学会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这样的句式,重视幼儿的整体表现,没有考虑个别幼儿的起点因素,体育基础好的幼儿总是得高分,而体育基础差的幼儿总是得低分,评价模式固定为绝对评价模式。
2.对于上述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认真研读《纲要》,注重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多角度地认识体育的价值,在重视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上注重发展其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应明确各个目标并将运用于体育活动中,将早操活动、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有机结合,积极营造体育锻炼氛围,真正确保幼儿每天锻炼一小时,最终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2)丰富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
充分挖掘各运动项目的潜力,适当增加投掷、跳跃、球类等运动项目的比例,通过体育游戏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是重要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要采用多种形式,为幼儿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提供场地和器材让幼儿主动设计运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创造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运动项目,把现代学前体育理论所强调的民族传统体育、远足活动、园际间运动会也融入课堂中。
(3)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加强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
建设完善的对教师体育方面再培训体系,加快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和引导幼儿教师从事幼儿体育方面的研究,鼓励体育专业教师尤其是男体育教师充实幼儿教师队伍,用他们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推动幼儿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法。查阅、研读文献资料,弄清相关理论问题,为开发幼儿教育自然资源和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设计调查工具,开展幼儿教育自然资源实施现状调查。
3.行动研究法。组织研究人员,边研究边实验,将教育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4.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分析幼儿发展状况,构建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体系。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提炼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二)研究过程
1.调查分析本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及幼儿园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情况
我们通过向全区各乡镇幼儿园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本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调查范围包括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草树木、卵石泥沙、水果蔬菜,飞鸟走兽、鸣蝉游鱼,等等。对资源利用情况不仅要看资料,更要看实物,以切实了解各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
2.主题活动资源开发
主题活动资源开发目的是引导各幼儿园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系列活动或园本教材。活动内容主要由课题中心组成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合作开发,幼儿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也是活动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例如,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然资源进行个别性活动或小组性活动,教师或家长根据幼儿活动内容收集、整理活动资料,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各实验园依据自身特色、教师优势和本地风情开发主题活动,形成系列教材,最后,由课题中心组整理成册。
(1)对自然界事物的开发活动
在不同季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田间、野外、溪边,让幼儿亲近身边的动植物,认识它们的特性,感受季节变换和美丽景色,感受生命的珍贵。教师带幼儿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变化,同幼儿一起收集物品,如植物类有豆类、谷类、瓜果、蔬菜、种子等各种农作物以及花、草、树、木等,动物类有家禽、昆虫、水中生物等,矿物类有卵石、泥沙等。把这些收集带到幼儿园,作为主题活动设计资源,进行系列活动,让幼儿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通过言语、音乐、绘画、制作等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来。如,讲述春天景物的《我们在春天里》《我认识的春天》;用竹管、芦苇演奏《好听的鸟叫》,用泥巴、土豆等捏出、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用叶子、种子、豆类粘贴、拼组成一幅幅图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带幼儿到田野里走田埂、爬矮树,锻炼幼儿的体力和平衡能力等;教师还引导幼儿通过认识、比较种子、树叶、花瓣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以此来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2)对废旧资源的开发活动
在收获季节,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果壳,如白果壳、鸡蛋壳、瓜子壳等粘贴成各种美丽图案。能编扎成小动物的稻草,能装饰成龙的养蚕用的蚕山,甚至是修剪剩下的枝条,一片落花,一个烟盒,一张旧画报,都会在孩子手中变成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都能表达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内心世界,藉此,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主题活动课程的评价
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活动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评价要反映幼儿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知识的获得和成功的体验。各个子课题都建立了幼儿观察记录表,对幼儿个人兴趣、体质、智力、语言、社会性及审美能力、习惯等各方面进行观察评估,学期末结合幼儿的作业袋进行评价、总结。总之,各子课题注意在活动过程中采集信息,对幼儿发展进行多方位、全面评价。
(2)对教师发展的评价
主要由园长进行,体现在教师选择内容、设计教案及指导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园长或教师共同对活动设计的内容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教师的设计意图、活动反思等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在这里,也要注意教师的自我评价。
(3)对幼儿园评价
体现在幼儿园能否为课题研究的正常深入进行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等重要方面,由教研室研究人员进行。
二、研究成果与收获
(一)初步探索了幼儿教育自然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1.资源开发的基本思想
幼儿教育自然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2.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模式
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整理自然资源,课题组定期召开资源汇报会,由收集人对自己近期收集材料及设想进行介绍,课题组其他人员提出建议和意见,互相交流,由教师设计教案,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由执教老师在年级组内说课研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幼儿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及各种能力和习惯。而各子课题也探索出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如体育子课题的观察(搜集自然资源)互动(开发自然资源)积累(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园本教材),音乐子课题的调查分析自然资源集体研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评价记录,等等多种模式。
(二)建立了幼儿教育课程自然资源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类和可利用的废旧物品类
自然环境类。主要涉及对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研究,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花草树木、卵石泥沙、水果蔬菜,飞鸟走兽、鸣蝉游鱼,气候植被等;废旧物品类。如剩余的物品外包装、过时的装饰物、生活中的用品等等。
(三)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经过3年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工作,我区幼儿乐于亲近自然、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大大提高,幼儿习惯运用各种感官,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展了幼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
1.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了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内容的“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形成了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现行教材的观念。通过活动,课题组教师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
2.课题组教师的创新意识及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明显增强
主要表现在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大胆地创编活动教案,制作各种玩教具,开展主题活动,形成主题活动方案集。
3.教师的职业生活更充实、更富有情趣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积极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师自学意识形成了,积极参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训,自觉阅读各种理论书籍,主动设计主题活动,组织参与活动。教师研究意识强了,钻研课程相关资料,探索实施策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出和研究新的教材问题,形成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五)构建了幼儿教育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1.评价的基本理念
(1)开发和利用活动要全面、深入。即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2)开发和利用活动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注重幼儿亲身体验,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活动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各种能力。(3)所形成的园本教材对其他幼儿园有借鉴作用,具有推广的价值。
2.评价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评价应目的明确,有计划地进行,对照活动方案,检查和评估活动制订与实施的适宜性,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活动的效果。(2)合作性原则评价应激发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相互支持合作,共同成长。(3)前后一致原则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能够持续促进幼儿发展。
3.评价的内容
(1)各子课题广泛、深入挖掘、使用自然资源情况。(2)所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适用性。(3)所形成的园本教材价值。
4.评价的方式
(1)关注过程的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即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努力程度,在活动中各项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价值观形成、意志品质培养、知识获得等方面表现,将其作为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标准。(2)对活动设计的评价研究人员、园长或教师共同对活动设计的内容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准确、活动过程及教师的设计意图、活动反思等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在这里,也要注意教师的自我评价。(3)对结果的评价通过两年的研究,对各子课题形成的园本教材进行评价。
(六)形成了丰富的园本教材
各中心园根据自己的基础、现状,包括园风、教师、园长的状况、社区的状况及家长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根据本园幼儿生长的环境、现实的需要、发展的现状,积累了教师的活动设计、教师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各种讲座和会议记录、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各种评估的结果、教师的工作总结等,形成了自己的园本课程,彰显了本土化创新教育的特色。
三、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手工制作 幼儿园 现状分析 不足 建议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表现形式,如:折纸、撕纸、剪纸、染纸、泥工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者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及耐心细致的习惯,以及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手工制作在幼儿园中的现状分析
(一)手工制作在幼儿园中的主要形式。
1.平面手工活动类型
(1)粘贴
该类型的手工活动在幼儿园中主要以粘蛋壳和贴树叶方式存在。
(2)剪贴
最普遍的剪贴的面状材料是各色的纸、布、树叶等。
(3)撕贴
撕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
(4)染纸
染纸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在染的过程中了解、感受色彩位置排列所造成的变化。
2.立体手工活动类型
(1)折纸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活动。
(2)厚纸制作
厚纸制作是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剪、折、贴、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3)泥工
泥工活动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三维空间感觉,以及动手能力。
(4)废旧材料制作
废旧材料制作是利用废旧日用品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5)立体组合构成
立体组合构成是指幼儿运用小型玩具(如塑料雪花片、塑料管等)或积木,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有意识地创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二)手工制作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活动与学前儿童的绘画教育一样,同属于艺术创作范畴,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当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手工制作活动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育者往往太过注重对幼儿的识字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压缩甚至取消了手工教育活动的时间,使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园中成了可有可无的兴趣活动,而现有的手工活动也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在中小城市的幼儿园,尤其在不够规范的私立幼儿园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二、当前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几点不足之处
幼儿手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意愿,以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在实际手工活动的指导中,教育者往往太过理论化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感受,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教育者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向儿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课变为“劳作”课。
其次,活动过程中有些步骤幼儿不易模仿,但教育者的指导有时又不够充分,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操作完成,从而失去信心。
最后,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根据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步骤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而缺少对幼儿自主思维的引导,这样就不能发挥出幼儿的自主积极性,从而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对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的建议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大约经历了激发创作兴趣到构思设计,再到制作修饰这样一个流程。每一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者应根据这个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创设环境,感受氛围。
首先,我们应当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给儿童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其次,将游戏渗透到手工活动中来。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置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二)走入环境,引导构思。
首先,利用多元刺激的方法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教育者可让幼儿以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应创设一定空间的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构思出不同的制作方案。
再次,在活动前可引导儿童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特点。通过欣赏,能开阔儿童的视野,同时他们也从中获得启发。
(三)融入环境,突破创新。
在制作阶段的指导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结合起来。教育者在指导中要鼓励幼儿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使幼儿的创造力逐渐地得到发展。
另外,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元素,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还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中,幼儿有时虽然有一定的创作意图,但由于其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不协调等原因,这些意图却不能完全实现,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失败感,并且可能对进一步的手工活动失去信心。因而,教育者应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感,激发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当然,这种技术上的支持不是手把手的包办代替,而是通过启发的方式来进行。
(四)积极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有些幼儿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增强其创作的信心,我们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只要幼儿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让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手工制作活动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幼儿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指导好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其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但在当前的幼儿园中,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还不够规范,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与交流,使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建洲.手工基础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