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程 模型 制作 应用 研究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图制图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测绘基础工作由原来的单一生产模拟地图转变为生产基础地理信息产品。“4D”产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它是现阶段技术水平上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成功之路。4D作为国家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主产品形式,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模拟地图,在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DEM-数字高程模型作为“4D”产品之一的模块在测绘领域占主导力量,DEM是地理数据库中的核心数据,是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测绘、遥感、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农林、灾害、水电工程及军事等领域。
二、数字高程模型的简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DTM的另外两个分支是各种非地貌特性的以矩阵形式表示的数字模型,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与地面有关的社会经济及人文要素,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岩层深度、地价、商业优势区等等。实际上DTM是栅格数据模型的一种,它与图像的栅格表示形式的区别主要是:图像是用一个点代表整个像元的属性,而在DTM中,格网的点只表示点的属性,点与点之间的属性可以通过内插计算获得。由于地形起伏形态通常是高程来表示的,所以DTM也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如下图所示数字地面模型的真实表现:
三、DEM的数据源及采集方法
建立DEM的方法有多种。从数据源及采集方式讲有:(1)直接从地面测量例如用GPS、全站仪、野外测量等;(2)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如立体坐标仪观测及空三加密法、解析测图、数字摄影测量等等;(3)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如格网读点法、数字化仪手扶跟踪及扫描仪半自动采集,然后通过内插生成DEM等方法。DEM内插方法很多,主要有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三种。整体内插的拟合模型是由研究区内所有采样点的观测值建立的。分块内插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逐点内插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称移动拟合法。有规则网络结构和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 简称TIN)两种算法。目前常用的算法是TIN,然后在TIN基础上通过线性和双线性内插建DEM。用规则方格网高程数据记录地表起伏的优缺点。优点:(X,Y)位置信息可隐含,无需全部作为原始数据存储,由于是规则网高程数据,以后在数据处理方面比较容易。缺点:数据采集较麻烦,因为网格点不是特征点,一些微地形可能没有记录。TIN结构数据的优点:能以不同层次的分辨率来描述地表形态,与格网数据模型相比,TIN模型在某一特定分辨率下能用更少的空间和时间更精确地表示更加复杂的表面。特别当地形包含有大量特征如断裂线、构造线时,TIN模型能更好地顾及这些特征。
基于JX一4CDPW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不断升级,新版本的JX一4C在向量测图模块中增加了构TIN功能,并能对TIN进行实时编辑,使DEM产品联合高效制作成为可能,TIN是表现地形模型的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选择已有向量(dxf、vtr)构TIN后直接生成DEM,因此TIN在系列作业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其显著优点是可变的分辨率,即当地表粗糙或地貌形态变化剧烈时,TIN能包含大量的数据点,而在同样大小的区域TIN与规则的格网相比则只需最少的数据点。TIN在GIS中得到普遍使用,特别是在三维可视化方面受到格外关注。
1. 利用矢量数据创建TIN制作DEM
(1)数据源的准备。将已知的外部数据导入,作为相关初值,经过一系列加工后进行DEM的制作。一般常用的外部数据有――向量数据。
向量数据指在JX-4CDPW软件窗口下直接打开已有的向量文件,删掉不参与相关的向量(如:房屋、高架桥、等级路等高于地面的数据),否则生产的DEM数据会出现非法值与地面产生矛盾。只利用其地貌数据中的等高线、地表高程点、冲沟及湖波、水库等面状的静态水域的水涯线等基本特征线和特征点,关闭无需构TIN的非地表元素基础数据。如建筑类、桥梁类、管线类、地貌中的比高及桥上和双线路上与地面矛盾的高程点,并检查高程点有无异常值和删除在测图过程中产生的废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DEM的质量,我们将准备好的矢量数据在JX-4CDPW窗口下以三维的形式导出dxf格式,在AutoCAD平台下在山谷和山脊中以捕捉的形式加特征线,然后再把特征线导入到JX-4CDPW窗口下与矢量数据镶嵌到一起映射到立体模型上进行基础数据的检查。注:导入的数据必须带有三维坐标即(X、Y、Z),否则在AutoCAD中加的特征线不能使用,在立体模型下检查无误后方可构TIN。
(2)检查TIN数据
TIN为表现地形模型的不规则的三角网。由于受计算机能力的限制,在立体模型上直接编辑三角网有所困难,作业时一般利用间接的方法进行TIN的编辑,编辑单位以图幅、像对均可,他们中间必须有足够的重叠,在有三角网映射的立体模型上,寻找没有切准地面的三角网点,在此处加测特征点或特征线,同时对特殊区域进行处理,如:水域、森林、人工破坏地貌、湖波等面状静态水域水涯线上的高程值应一致,不能与实地相矛盾。处理完成后以新旧特征点线再次构TIN,映射到立体模型上再次进行编辑,这样迭带数次,直到TIN区域的三角网点全部切准地面。注:此工作必须做到与立体模型相匹配,若出差错既影响后期DOM的制作而且DEM也得返工,这样我们事倍功半了。
(3)DEM的提取
利用编辑好的TIN的矢量数据,在JX-4CDPW窗口下DEM图窗口中选择“TIN―提取特征点线矢量”直接内插成(5m×5m)的大区域DEM并保存,一般可将628幅1:1万比例尺的DEM拼成一个大区域。
(4)DEM的裁切
1:1万标准图幅的DEM解算范围,起止格网点坐标计算公式为:
X起=Int[max(x1,x2,x3,x4,)/d+1]×d
Y起=Int[min(y1,y2,y3,y4,)/d]×d
X止=Int[min(x1,x2,x3,x4,)/d]×d
Y止=Int[max(y1,y2,y3,y4,)/d+1]×d
式中:x1,x2,x3,x4, y1,y2,y3,y4,为内图廓点坐标,d为DEM格网尺寸。
X起,Y起为DEM起始点坐标,X止,Y止为DEM终止点坐标。
在JX-4CDPW窗口下打开大DEM利用【命令窗】下的【操作区域】选取外图廓边线进行DEM外裁切。
裁切好的DEM必须按国家1:1万标准分幅的图号保存。如K49G079030.dem
单图幅DEM必须按规范要求严格接边,接边后不应出现裂缝,重叠部分的DEM值应在DEM要求的限差范围,达到规范精度后方可输出DEM的最后成果。
2. 利用原始影像生产DEM
在没有数据源的情况下,制作DEM时我们完全依据立体模型获取DEM。我们首先要对模型加特征点和线,特征点和线指地表起伏的地貌特征及地形变换处,高差较大的区域也得精确采集与影像一起直接相关出大格网的DEM。注:如果遇到森林或其他植被与周围色差较分明时就必须在此区域加特征线,然后在立体模型下进行TIN的编辑,编辑好后再生产出最终DEM成果。这种方法只针对大比例尺的DEM制作,相对精度较低只适用于公路设计与一般规划所参考。
四、DEM在实际生产中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1. DEM 生产的优点:
① 在JX-4CDPW窗口下,直接创建TIN生成DEM不但快捷、方便而且平面精度高。
② 矢量数据经过严格接边裁切,所以DEM无需接边就能达到精度要求。
③ 在此窗口下编辑静态水域相当方便,还可以裁切成用户所需的任何大小范围的DEM数据。
缺点:
① 在生成DEM前的工作量较大,在修测TIN的重复工作量大,如果大区域DEM制作时,TIN的映射速度慢而且容易死机。
② 如果所生产的DEM数据过大或地貌特征弯曲幅度范围较大时,TIN就无法生成,所以就必须将矢量数据裁切成小面积的初始数据,再将小范围DEM拼接成所需DEM。
③ 数据采集较麻烦,因为网格点不是特征点,一些微地形可能没有记录。
2. DEM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前生产DEM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影像匹配的可靠性不完善,必须结合人工手段检查DEM在匹配中所产生的粗差进行相关的修改。
②在输出DEM成果后利用4D软件检测DEM数据时,一个完整的DEM图幅数据中有一个DEM格网点为空数据,这个空数据用人工方法检测不到,而且这个空数据的原因也未发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
③由于拍摄时间与制作时间不一致,地貌和地形变换有所不同,给外业调绘和内业JX4测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造成DEM数据与实地不符。这样DEM的地形体现就缺乏真实性。
五、DEM成果的质量控制
(1)在JX-4CDPW窗口下,使DEM格网数据映射到单像对模型下,利用人工检测DEM格网点切准立体地面情况。
(2)利用4D checker软件平台根据等高距、色谱等参数的设置检查DEM数据,检查等高线有无突变情况。
(3)将DEM数据反生成等高线与矢量数据进行套合比较,套合差应在1/2等高距范围内。
(4)查看DEM接边精度报告,检查同名格网点高程值是否符合要求。
(5)格式一致性检查:检查数据文件存储组织、文件格式、文件名称是否符合要求。
(6)格网参数检查:检查格网尺寸、起止格网点坐标、图幅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六、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主要功能
由于DEM是表现地表的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其中DEM是零阶单纯的单项数字地貌模型,其他如坡 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DEM的基础上派生。其主要功能有:
1. DEM是各种非地貌特性的以矩阵形式表示的数字模型,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与地面有关的社会经济及人文要素,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岩层深度、地价、商业优势区等等。
2. 实际上DEM是栅格数据模型的一种。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 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 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在工程建设上,可用于如土方量计算、通视分析等;在防洪减灾方面,DEM是进行水文分析如汇水区分析、水系网络分析、降雨分析、蓄洪计算、淹没分析等的基础;在无线通讯上,可用于蜂窝电话的基站分析等等。
2. 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DEM在测绘和遥感、通信、农林规划、土木工程、军事、地学分析等领域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许多行业由于DEM的渗透和应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在通信领域,信号传播环境如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建筑物(高度、分布、数量、材料)、植被特征、天气状况等是影响通讯信号质量的关键。
3. 在其它信息如植被、建筑物等的配合下,DEM常常用来进行各种通讯设施如电台、电视台发射机等的辅助选址、通讯网络的规划设计、移动通讯传播模型校正等。
八、结束语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首先介绍了DEM产品数据源的准备、生产方法、功能及面临的问题和DEM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次介绍了结合生产实际对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测绘数字化、信息化和集约型测绘经济的发展,空间数据框架以基础数字高程模型为地理参考基础信息,地图仅作为次级表现内容的集成成为“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核心。三维数据和以影像为基础的系统之间的结合将产生更逼真的环境表示。影像地图、数字地图等新图种、制图新工艺迅速大量涌现,并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宗坚.我国“4D”产品生产与应用的现状及问题[J],测绘通报,2001.
[2]王文浜.王铁军.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J],测绘工程,2000.
[3]曹佩尧.航空摄影测量内业技术大纲,2008
[4]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JX-4C 数字摄影测量操作手册,2004.
[5]中国四维测绘技术北京公司,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系统,2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改变,因此,图书馆为求生产和发展,其内部管理也必将产生变革,以此来适应时代的步伐。并且,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发生了变革,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资料,也青睐于视频、音频等电子文本。另外,传统“刚性化”的图书管理制度在“人本主义”的冲击之下,也已行至暮年。综上所述缘由,作为存储和传播知识要地的图书馆,其内部管理工作必然要进行创新变革。
2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创新变革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传播以及应用过程。文字的载体已经从单一的纸质模式发展到电子、网络模式,现代图书馆也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位置上的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孕育了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借还模式基础上得到了丰富,逐步发展成为基于网络化、电子化的电子阅读和文件传输模式。因此,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作为知识传播要地的图书馆就要实现现代化、电子化的图书管理,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实现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的数字化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等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创新变革策略
3.1以人为本,创新人员管理模式
图书管理工作的实施关键在于工作人员,人员的管理模式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方面:首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发展要以工作业务和工作的有效性为重心,这就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因此,在引进人才时要注重人才的高素质以及专业化程度,要将人才的培养放在相应的高度。其次,在人员管理模式中,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理念。领导层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站在员工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核心利益,努力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另外,在岗位安排的时候,要结合员工的性格、特长以及爱好,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工作之外,领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生活上的难处,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保障员工工作时的饱满精神状态。最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激励措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的方式,能够使得不同需求的员工都得到相应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基于网络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日益重视知识的获取。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科学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各图书馆文献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进行图书的采购,建立起数字化的图书编目。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面细致化的导航服务,方便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使读者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图书资源进行定位。还要扩展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要将文献供给的全面性作为工作的重心,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能够满足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的解决读者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需求,人们的知识需求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人们迫切的想摆脱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的阅读被动状态,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推出网上预约图书、书目推送功能,能够满足读者的差异性需求,使得读者的自主性得到体现。
3.3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图书资料的管理应转变重图书保存和摆放的思想,积极实现馆藏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建立图书馆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图书管理工作信息的快速收集,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得到显露,使得图书管理工作得到改进。同时,在知识的传播之中,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大大节省工作人员对图书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
3.4创新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这种磨损和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也称作物质磨损,是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机械磨损,以及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损耗;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科学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一般情况下,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得到补偿,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
(一)计提折旧的基数
即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一般为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是固定资产的原价,但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是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
(二)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在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还要考虑其无形损耗,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有时比有形损耗更为重要,对计算折旧的影响更大。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三)折旧方法
即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四)净残值
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余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一)年限平均法
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其使用年限内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
年限平均法的优缺点: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缺点是:(1)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所获得的收入就比较高,由于年限平均法是在使用各期平均分摊,所以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2)年限平均法未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后期所增加的维修费用。(3)年限平均法未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各期磨损程度的差异以及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二)工作量法
也是直线法的一种,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的优缺点:优点是核算简便,弥补了年限平均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不足。缺点是:(1)同年限平均法一样,未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2)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3)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难于准确估计。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的逐年数字之和。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其优点是:(1)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配比的原则。(2)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同时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3)可用递减的折旧费用抵补增加的维修费用,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4)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特点的固定资产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使用强度比较均匀一致,无形损耗比较小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可以选择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于更新换代快、受科技因素影响较大的资产,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等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有关程序经批准后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二,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实际计提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
第三,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其他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
第四,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暂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
关键词:校园经济 学生 消费观念
校园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依托于校园、面向学生的区域性经济。校园经济主体一般离学校比较近,消费主体是在校师生。我们通常以为校园经济体是指学校附近的超市、商店、饭馆、文具店,但校园经济包含但不局限于这些。它同时包括各大面向学生的数码店、旅行社、健身房等等,甚至于学生最经常出入的食堂、澡堂,也涵盖于校园经济的这个圈子内。
目前已知,河南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达四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明伦校区即老校区,目前依靠校园、且消费群体主要面向学生的商铺有60余家,其中,从事餐饮行业的有32家,超市有10家,精品店有7家,药店2家,书店3家,3c数码店6家,校内有3家食堂,2家洗浴中心。以上所有的商铺每天服务1.8万名学生,也正是这些商铺的存在,丰富且便利了学生生活。
我们也不难看出,餐饮行业是围绕校园经济的主要行业,这是由于大学生作为特定群体,其消费目标和消费观念也是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大学生的花费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也就是家庭收入,而依靠自身努力丰衣足食的学生基数比较小,而且大多只是个人消费的补充,因此学生的可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资本是固定的,而这部分资本主要是支付基础类的消费,比如吃饭和日常生活品,毕竟填饱肚子是每个人生存的最本性的欲望。
校园经济作为常见的一种经济体,但到目前为止,鲜有人分析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通常以为这个经济体的容量较小。在教育部网站刊登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显示,2014年,我国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搞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三。试想一下,如果平均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500元,一年就是1.5万元,那么按全国有3000万高校在读生计算,一年就是4500亿,这个数字是令人吃惊的。还有一点我们是必须要注意的,本科生大约有30%-45%会报考考研辅导培训班或者考证辅导班,诸如一些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师、银行从业等证书,另外,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每年都会进行至少一次的旅游,这得益于大学生充裕的课余时间,一级国家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种种优惠政策(我国要求旅游景点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有一定的门票优惠),这无疑也大大刺激了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而报班费用和旅游费用,也是一个无法估量的经济数字。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校园经济的布局结构,尤其对于线下消费的诸多影响,使得大多数店铺不得不加入O2O的行列中,这其中在学生当中知名度较高的有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毫无疑问,O2O的诸如对于这些一来校园的周边商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势必会在本已竞争激烈的校园经济中分一杯羹,提高了商家成本,另一方面,O2O平台也有效地推广了商铺,增加了店铺公信度和影响力。在这场变革中,最终受益的无疑是O2O平台和众多学生。
在校园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隐藏在其中的诟病也慢慢暴露出来。一、管理不规范。在校园周边的诸多商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证经营,卫生条件也不达标,尤其在校门口还有很多小摊小贩的往来,他们的存在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存在诸多隐患。二、消费结构单一。前面我们以河南大学为例分析了校园周边的商铺布局,可以看出餐饮业为学生消费的主体,但在这片本职为培育英才的地方,缺少了文化消费的场所,结构单一也会引起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三、非理性消费的存在。近年来,随着金融方式的创新,越来越多针对学生的贷款分期业务出现了,由于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往往会陷入严重超前消费的束缚中,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可能会为自己以后的信用记录涂上黑影,甚至最近出现了数起大学生因为无法还贷而自杀的惨剧。
正因如此,有关部门也应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加大监察力度,取缔非法经营商铺,及时向学校及社区公示进度。政府及教育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合理化。同样,学校也要经常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校园经济作为特殊的经济体,关系着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生活、学习、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只有妥善变革校园经济结构,引导校园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一、电子档案的优缺点
(一)优点
一是电子档案的时效性较强,周期较短,以数字化方式对档案进行整理和统计等,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档案管理环节,缩短了档案管理的周期。二是电子档案具有个性化和交互性。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具有现代化特征,促使用户之间密切交流和沟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角色的转化。三是电子档案形式具有实时性和网络化特征,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有效利用,有效的提高了电子档案传输和通讯的便捷性。四是加工的标准化。电子档案的加工与整合都具有统一标准,尤其是在编码技术、视频格式以及浏览平台等方面,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并实现跨库检索的实现。五是电子档案具有智能化特征,其检索系统能够依据检索条件自动进行分析和检索,促进多语言混合检索以及检索结果的自动排序等功能的实现,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档案信息,促进档案实际利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二)缺点
一是所依赖的软硬件不稳定。现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快,尤其是软件系统。几年的时间就出现新的电子文件存储的数据结构变化而面临需要转换的问题。二是载体的不稳定性。从磁带到磁盘、光盘电子文件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载体寿命短,不易长久保存。三是电子文件具有可改性,经更改后除与原文对照,否则不能确定是否更改,其真实可靠性远不如纸质档案。四是容易被损坏。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电子档案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
以往把档案贴上封条放在档案室里的做法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公布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给想利用档案的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意识到档案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进展缓慢制约着电子文件的整理与归档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是对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单位因实施现行分类法有一定的难度,仅仅从微观上考虑本单位的现状,实施本单位制定的分类方法,没有从全局利益考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对未来档案电子化的影响,出现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使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难以实现。
(三)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动态性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介入Internet。电子政务系统中大量的政府公文通过Internet、高效流转,电子文件档案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容易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同时,电子档案在发送、接收、保管、归档时又面临病毒的入侵。以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作为生存基础的电子文件处于网络环境中,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四)计算机技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档案管理
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有限,有些档案部门至今仍没有配备计算机,或者即使有了计算机,很多管理员没有接受过关于使用和保存电子档案的系统教育,档案人员尚不能娴熟使用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或者在选购软件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三、电子档案管理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加强组织管理
当前电子档案管理上仍存在一定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电子化的发展。因此各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电子档案管理理念,加强电子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切实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二)加强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
由于电子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其档案及文件的收集及管理方式与传统纸质档案文件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结合电子档案的实际情况,对原告进行收集和遮盖力,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文件之间的标识关系,必要情况下应当制作纸质拷贝件,或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故障而导致电子档案泄露或丢失。
(三)制定科学且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逐渐被广泛应用,为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应当积极建立科学且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充分做好电子档案的积累、整理、鉴定、归档以及保存等环节,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信息保护措施
为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应当从入口、传输和使用三个方面保护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当前技术条件下,为防止电子档案信息被窃取、删除或修改,比较常用的信息保护措施主要有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档案备份以及安装杀毒软件等方式,防范电子档案被非法访问或随意删改,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关键词:数字电信号; 传输质量; 信号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通常可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两类。所谓基带传输就是将数字信号通过码型变换变为适于传输的码型,并经过发送低通滤波器滤除部分高频分量,经过光纤、电缆、双绞线或微波等进行传输。而载波传输则是用原始或基带数字信号改变载波的某一参数,如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实现频谱的搬移。这个过程称为调制,然后将携带数字信号的载波送人有线、卫星或地面无线(包括微波)信道去传输,这就是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1 数字电视概述
地面数字电视是指使用地面广播传输方式传输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广播系统。它可以在日常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娱乐的各种资讯,在地质灾害期间可以紧急动员多方力量,在动荡时期可以充当政府喉舌统一媒体。
自1936年英国首先开通了黑白电视广播以来,电视技术先后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发展。与此同时电视的广播传输方式也得到了发展,现在电视广播具有了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数据广播等多种传输方式。从上世纪起,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技术渐渐走向成熟,模拟彩色电视的三大制式分别是PAL、NTSC和SECAM,60年代起各国都加快了建设数字电视的步伐。
数字电视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它是录制、采编、传输、接收等环节均采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的电视系统,也可以说是在信源、信道、信宿三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和数字处理的电视系统。其中电视信号的采集、加工和发射属于电视的信源;传输和储存属于电视的信道;接收端与显示元件属于信宿。数字电视采用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数字伴音压缩编解码、数字通信、数字多路复用、信道纠错码、调制解调及高清显示器等技术。
数字电视按其传输视频的比特率大小可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的节目比特率为3-8 Mbit/s,显示清晰度为350-600线;高清晰度电视的节目比特率为18-20 Mbit/s,显示清晰度为800-1000线。
数字电视按其传输方式可分为三类: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
2 数字电视优缺点
数字电视由于采用了数据压缩技术,传输信道宽度较模拟电视大为减少,利用现有传输一套模拟电视的带宽就可以传输8-10套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节目。数字信号需要的信噪比为26 dB,相较模拟信号的信噪比40 dB已大为减少,即在相同覆盖面积的条件下,数字电视信号大大节省了发射功率。
在同步转移模式的通信网络中,数字电视可以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数字电视可以依据频率的高低进行分级调制传输,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网。容易实现密码措施,即加密/解密,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和数据广播业务的应用。
但是数字电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如:采样、量化误差、压缩编码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和传输过程中的贯通延迟等。与数字电视带来的优点相比这些缺点是瑕不掩瑜,所以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大势所趋。
我国计划在2010年到2015年间逐渐用地面数字电视取代地面模拟电视,据统计,我国有线电视收看用户约为1.4亿户,而我国现有家庭3.78亿户,剩下的这部分家庭是以地面数字电视为主要方式来收看电视节目,同时加上日渐流行的各种移动电视终端接收设备,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用户的群体将会更加强大。为了能实现地面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转变的这一重大课题,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2006年8月16日,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一个强制性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现在它已经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目前电视广播网络模式主要有单频网及多频网两种模式。单频网是指在同一网络中,同一区域的所有发射机在同一时间用同一频率发射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一种组网技术。多频网是指相邻发射机使用不同频道传输同一电视节目,每个发射机只覆盖它附近区域的一种组网技术。
单频网相对于传统的多频网而言,由于在服务区域内传送一路信号只需要一个频率,因此大大节省了频率资源,针对我国频谱资源紧张的特点,这一优点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无论一个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多大都会有很多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这些覆盖不到的区域被称作盲点,单频网则可通过多个发射机使用同一频率发射的办法来解决盲点问题,从而提高覆盖率,实现无缝覆盖。单频网配置规划灵活,可以用多个小功率的发射机来代替一个大功率的发射机,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减少电磁污染,提高覆盖效果。
但是单频网技术还未成熟,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为了实现无缝覆盖就要求发射机的密度要足够大,同时单频网对发射机之间的间距也有明确的要求;单频网对同步要求高,需要依赖精准的基准时钟和一些算法,这些对设备的要求也增加了单频网的建网成本。即便单频网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它任然是加快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步伐的有力保障。未来我国的单频网至少都是以市为单位,逐渐建立省级乃至全国区域范围的大规模单频网,因此,单频网的网络规划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3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干扰因素分析
3.1 系统噪声 噪声即干扰信号,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各部分都会产生噪声,并且逐步叠加,降低了信号的清晰度,同时致使系统载噪比C/N指标下降。系统噪声包括有源设备和无源设备产生的信号,同时也包括光和电在传输过程中的噪声。
3.2 传输损耗 所谓损耗,就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介质和设备引起的信号功率的降低,对于HFC网络来说,主要是光缆以及同轴电缆。
3.2.1 光传输损耗 光纤损耗就是功率降低,主要原因:1)吸收损耗。无论纤心是什么材料的,在光的传输过程中都会有吸收现象,光吸收的强弱程度与材料结构以及波长、杂质等因素有关。2)散射损耗。由于光纤的结构上会存在不均匀以及缺陷等原因,光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散射现象。包括:制作缺陷散射以及瑞利散射,还 有受激散射。3)弯曲损耗。由于外力造成的光纤弯曲,会破坏其全反射条件,引起辐射损耗,并且随着弯曲半径减小损耗急剧增大。
3.2.2 电传输损耗 同轴电缆作为传输系统的主要部分,但是其内外均有一定电阻和漏电流存在,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能量会转化成热量损失。
3.3 非线性失真 在系统传输过程中,非线性失真主要有以下方面:光纤色散引起的失真、光接收机和发射机引起的失真及其传输中的电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
3.4 反射存在的影响 对于HFC传输系统,信号从前端机房到用户接收终端,中间要经过各类活动接头。但是传输线路长、设备及其接头多,在这些接头处容易产生反射,而且影响较大不易查找,因此必须重视安装工作。
3.5 数模混合传输的影响 由于数字化技术尚未成熟,正处于过度时期,因此,
在很长时期内还要采用这种传输方式。在传输过程中两种信号相互影响,导致更大程度的失真。
4 数字电视信号故障处理措施
4.1 模拟传输频道与有线数字频道相互干扰 在以前的模拟频道传输中,传输质量的评价指标是复合三次差拍比和组合二次差拍比,而有线数字传输系统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误码率,即错误的比数和传输的总比数之间的比值。误码率能够真实反映数字传输系统的有效性,但在两个传输频道的传输过程中,会产生相互干扰,而且无法消除,只能通过调试把干扰降到最低,减少传输信息的失真率。
4.2 电视接收机改善收视效果 当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安装以后,有的电视机画面质量与采用传统的模拟传输系统无太大改观,而有的电视机改观较明显。这是使用模拟传输系统时,电视的画面质量高的,换用数字电视系统画面质量改善就不明显,反之则明显。电视接收机可以对模拟的频道画面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出现更好的画面结果,它是一种从模拟电视系统到数字系统转化的过渡性产品。但是现在使用的电视接收机只是普通的接收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视机的某些画面质量问题。如果想从根本上来提升数字电视系统的画面效果,就必须使用真正适用于数字电视系统的接收机。
4.3 用户端信号失配导致数字信号接收 在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以后,有的频道模拟电视系统能够正常收看,而数字电视却无法接收。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数字信号的频率不在接收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有线数字接收频率解决。如果经测量,接收频率在正常接收范围内,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用户端信号失配导致的。有的用户为了省钱多接电视,将接头并接进行信号再分配,这样就会影响数字信号的接收。只要将用户端进行分配器改接,就可以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刘达. 数字电视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9):12-15.
[2] 吴冰. 信号与系统分析.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03):63-68.
[3] 刘海柱. 传输系统中数字电视信号故障分析. 中国有线电视,2009(07):103-105.
关键词:高清电视 传统电视 发展历程 比较
回首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数字网络化、智能化的一个过程。1958年,我国的第一台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这个黑白电视机开始试播。在那一年,全国上下也只有五十多台黑白电视机而已。而到了今天,我国大陆的电视机覆盖率已经达到出来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说,基本是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视机。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的飞跃,也来自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巨大改革和取得的瞩目的成就。
一、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1.1第一台电视机的诞生
1883年,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使用他发明的尼普科夫圆盘机械扫描方法来首次做发射图像的实验,画面有24行,不过图像相当的模糊。到1925年4月,苏格兰的贝尔德先生对尼普科夫圆盘的机械扫描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并且在伦敦的一家大商店展示了他制造的第一台机器,成功的将人的面部活动传送在机器上,分辨率是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机的诞生。从此,电视开始了属于它的传奇发展历程。
1926年贝尔德发明的电视讯号发送装置
1.2电视机的技术成型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并没有成熟,整个广播试验只播放了30分钟,而且收看的电视机也仅有十几台,这项举动宣告了电视广播的问世,在电视的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29年科学家伊夫斯在美国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标志着彩色点电视机的诞生.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摄像管和显像管从而电视具备了摄像和显像的功能,使得电视机具备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所采用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在他的发明上改进完善而来的。
1.3现代电视机的发展
1939年,美国播出固定的电视节目,电视真正意义的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电视也就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938年,德国的弗莱彻西格提出了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设想;到1949年,美国首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 1969年研制出黑底显像管使亮度提高了一倍;1968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一枪三束彩显管;1972年,美国研制成功自动校正会聚误差彩显管。至此,彩色电视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信息化的发达,为了满足人们对电视机的超薄、高清、大屏幕等新的要求,目前电视机也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所以数字化电视机也就应运而生了。
205英寸LED电视机,当今世界最大的电视机
二、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对比
2.1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含义
高清电视:高清是在广播电视领域首先被提出的,最早的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协会(SMPTE)等权威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它在拍摄、编辑、制作、传播、传输、接收等一系列电视信号的播出和接收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它是水平扫描行数至少为720行的高解析度的电视,宽屏模式为16:9,并且采用多通道传送。
标清电视也就是传统电视:是物理分辨率在720P以下的视屏格式。是指分辨率达到720x576像素的标准,但还不足以称为高分辨率的电视系统。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数字压缩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标准清晰度水平。
高清是相对于标清而言的,两者技术上均是数字化的。高清的有效像素是标清的五倍左右。也就是说,在收看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高清电视接收机的屏幕面积是标清的5倍,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要远胜过传统电视。而16:9的宽屏显示也带来更宽广的视觉享受
2.2高清电视对于传统电视的优点
1) 轻薄便携
传统电视由于使用CRT,必须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高清液晶电视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而且在重量上比相同尺寸的传统电视要轻得多,高清液晶电视的重量大约是传统电视的三分之一。
2)分辨率大、清晰度高
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视频效果,高清电视的图像质量已经达到35mm的宽银幕的电影水平。画质上来说,高清电视的分辨率相当于传统电视的五倍左右,所以高清电视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远高于传统电视。而且高清电视的宽屏比为16;9给人们带来了更为宽广的视觉效果。从音频效果来说,高清电视所支持的杜比5.1声道环绕声与高清影片的音频和相一致,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更为震撼的听觉效果。
3)绿色环保
高清电视的液晶显示器的辐射是相当小的,仅仅只是来自于驱动电路的部分电磁波,而且只要我们能将外壳做到足够的密封,那么就可很好的杜绝电磁波的外泄。所见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基本无辐射可言。高清电视的液晶显示器不会出现屏幕不断的闪烁现象,从而人们在观看影片时不会造成视觉的疲劳,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4)耗电低
根据相关实验所得的数据,高清电视机按照行业标准,每天使用时间为4.5小时来计算,用一台30寸的电视来替代一台32寸的传统电视,那么这台高清电视将每年比传统电视节约电能71千瓦。
2.3高清电视对于传统电视的缺点
1)显示反应速度慢
传统电视由于技术的成熟度远高于高清电视,所以传统电视的反应速度是非常迅速的。高清电视由于TFT液晶显示器的固有特性,在反应时间上就没有传统电视那么迅捷。
2)显示品质
传统电视的显示屏幕是采用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打击荧光粉而显示,因而显示的明亮度比高清电视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更加明亮。高清电视从理论上来说只能显示18位色约合262144色,而传统电视的CRT色深理论上是无穷大的。3)制造工艺不够完善
由于高清电视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是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在不同的电流电场的作用下构成所需图像,所以导致高清电视的工艺难度大也就决定了它的价格比较昂贵。一个17寸的高清液晶电视的价格足以购买一台25寸的传统电视。
4)其他方面
高清电视的可视角度比传统电视的可视角度小一些。而且高清电视的液晶显示屏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磕碰损坏,所以高清电视的维护比传统电视困难。
三、结语
高清电视与传统电视各有优缺点,虽然高清电视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且价格比较昂贵,但是在今后的电视发展中,为了更大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如超薄、高清、大屏幕等元素。高清电视的技术问题也会在不断的探究中有所突破从而改进完善。相信高清电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替代传统电视,成为电视机行业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郑大勇;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翟彦农;;监控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系统发射的应用[J];科技风;2012年14期
关键词:记账;利弊;分析
1引言
当今社会,许多特殊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同时又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在财务核算方便有极大的缺陷,记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现状,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记账的弊端。所以,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促进记账的发展。
2记账的概述
记账主要是根据没有相应会计条件的小组织,小单位等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其提供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依据国家相关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包括有关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会计有关数据以及报表的制定,还有税费的核算和缴纳等等。
3记账的产生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之中,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实行,一些注册资金少、经营规模小、经营人数少的私营企业不断崛起。这些公司一般业务量少,如果配备一个专职的会计人员,成本也会增加,对于一些退休的会计员工,或者待业的会计人员,以及在职的会计人员来说,记账的工作也会增加自己的收入。所以,员工与企业之间各取所需,也让记账工作更普遍。
4记账的优点
4.1节约了中小企业的成本费用
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小企业来说,每个月的业务量也不是很大,如果设置会计职位,不但要按月支付其工资,还要为其缴纳相关保险等,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有的企业还要考虑吃住、福利等。所以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如果聘请一个兼职会计就不会过多地考虑这些问题,工资费用就会节省大部分资金,而且无须缴纳保险不用考虑福利以及以他可能发生的诸如补偿费用等其他方面的费用。
4.2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
对于专业做会计的人员和专业的机构来说,其本身必须有很强的专业素质水平,并且要取得相关最基本的从业证书,而且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各行业会计业务接受能力强,并对专业和单位业务非常了解。此外还要跟上时代步伐,能够对相关的电算化以及电子申报技术运用自如,可以完全独立顺利地完成一项完整的财务工作,很适合当今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3有利于稳定公司财务人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记账方式的选择相比较于设置会计职位不但更节省开支,还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性质,因为企业的会计工作职工的流动性也是不小的,并且有可能会计人员他们更看重的是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他们在工作期间学会了整套的会计核算技术之后,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后,经验更加丰富。他们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肯定是会选择更加强大的企业,而对于自身要求不太高的员工是不会发挥出财务的重要作用,也不会利于企业的更快更强大发展。所以,记账会避免这一类问题,不会出现会计人员突然跳槽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稳定企业的财务工作。
4.4财务工作更加专业,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聘用一个专职会计,由于一些会计人员会计知识了解不透彻、业务能力有限,在遇到一些财务和税务上的疑难问题不知如何操作,这就导致会计的工作有极大的可能出现账务杂乱不清楚等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但是记账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记账在每个月规定的时间段对企业的账务进行处理,在人员选择方面更加灵活,可以利用各方面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会计处理,,使会计工作更加专业、规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5记账的缺点
5.1会计核算不及时
记账并不是每天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核算,只是在每个月的下半月进行集中的业务处理。并不符合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发挥会计工作的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方面并不能产生精确的数字。对企业的决策方面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以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提升。
5.2建账不完整
一般记账人员都不是只一家公司的账务,可能会身兼数职,仅在每个月几天的时间就要完成记录当下整个月的账务。在账务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不重要的部分就直接省略不计,只是单纯的记录凭证,反映企业的盈亏情况,不能按照会计准则建立完整的账务。所以,在后期税务局报税方面也会发生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公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6结语
综上所述,随这新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随之产生,这些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记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逐渐完善记账,趋利除弊,使记账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弊端逐渐地减少。这样对社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更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静.小微企业记账问题分析[J].当代会计,2015(6).
[2]黄艾佳.我国记账行业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6(7).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61-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有了飞速的进步,电力生产开始引入分散控制以及调度自动化等,有效缓解了短缺的电力供应,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红人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例如,电力供应的自动化及电气化水平较低,发电煤耗大、管理水平差等。
电力工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连续进行发电,为了保证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经济型,就必须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技术,因此,将自动控制理论应用到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热工仪表的非线性特性及校正
任何系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非线性特性,而火电厂的热工仪表也不例外,普遍轻重不一的具有非线性特性,该性质对仪表参数测量其准确度以及显示精确度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小热工仪表的非线性特征给测量带来的误差,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进行调节:减小仪表的测量范围;采用非线性的显示刻度;加入非线性的校正环节。
其中第三种方法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校正热工仪表非线性特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模拟线性化,二是数字线性化。
模拟线性化指的是在传统模拟仪表的一出上,通过机器原件或是模拟电路来讲仪表输出的信号进行线性化的处理,实现线性刻度的模拟现实,并将其作为自动控制装置信号。
数字显性化指的实在智能仪表的基础上,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转换,所得到的的数字量再经过计算或是查表实现信号输出的线性化,从而实现线性化的数字显示。
近几年,随着自动控制原理中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且具有能够适当解决非线性问题的特点,将其结合到非线性特性校正的研究工作中,出现了更复杂和高端的校正方法。
2 主蒸汽压力的调节
主蒸汽压力是火电机组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性的监测参数,同时也对机组的负荷调节起到了参考作用并作为锅炉汽机其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蒸汽压力调解过程通常是通过锅炉燃烧调节的系统来实现的。
锅炉燃烧调节主要包括:引风、送风以及燃料三方面的调节,其中,三者的调节量包括引风量、送风量以及燃料量,三者被调节量分别是炉膛负压、烟气含氧量以及主蒸汽压力,前后三者一一对应。
主蒸汽压力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基于能量平衡和基于给定值的偏差的调节方式。
其中,基于给定值的偏差的调节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该调节策略主要包括基于给定值偏差和主蒸汽压力其单回路的调节策略等等。
2.1 主蒸汽压力的串级模糊调节方式
串级调节系统主要把炉膛辐射新号作为中间被调量,将一个阶跃扰动添加到锅炉燃烧侧面,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与单回路的PID调节过程相比较,基于热量信号进行的串级调节对调节特性并不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见,采用单回路的PID调节进行串级调节能够明显的改善系统特性,对于克服燃料的册内扰也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中间被调亮主要是由随机分量以及主分量两部分组成,若是直接把其纳入串级调节的系统,必然会降低该调解过程动态特性,导致调节量震荡不稳定,引起调节系统中较大的动态偏差,因此可以采取串级模糊调节策略来进行改善。将模糊滤波器增加到串级调节系统中,便可以形成新型的串级模糊调节系统。
2.2 主蒸汽压力LQ次优调节
火电厂的锅炉具有热惯性大以及容量大的特点,可见,由此相应的调节对象是具有一定的延迟特性的,同时也包括主蒸汽压力。所具备的迟延特性导致调节系统其调节过渡时间被演唱且超调量更大,进而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机组发电经济型。
PID调节器等设备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调节系统的迟延特性,从PID调节器所具有的优缺点以及最有控制理论方面相关技术理论等,可以考虑选用线性二次型的性能指标来进行主蒸汽压力调节器的设计。通过主蒸汽压力LQ次优化调节策略来实现。
3 主蒸汽温度特性及控制策略
3.1 主蒸汽温度的特性
火电厂中主蒸汽温度也是火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监测参数,若该值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对机组的安全性以及发电的经济性产生影响。
主蒸汽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过热器、主蒸汽管道以及汽轮机高压缸等生产设备中的金属材料产生高温形变而被损坏、不能正常运作;主蒸汽温度过低,又会导致火电厂的热效率降低,可能会腐蚀汽轮机的叶片危机汽轮机安全。因此,主蒸汽温度的合理有效控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2 控制策略
根据主蒸汽温度的动态特性,主要有两种控制当时,一种是在蒸汽管道中将喷水减温器设置在烟道中,另一种是在烟道当中安装对应的烟气挡板。
前一种通过改变蒸汽的流量来实现主蒸汽温度的控制,另一种是通过将烟气热量适当改变到实现应当根据实际火电厂的生产方式、生产情况等来进行安排,但无论在哪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都应当注重控制策略的制定原则,保障火电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4 结 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控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工厂生产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更是将生产效率和质量等大大提高。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同样也应用了自动化理论,文章将自动化的机械控制原理以及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相互结合,从热工仪表、主蒸汽压力以及主蒸汽温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其调整策略,希望能够增强其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通.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
2013,(10).
[2] 孙振洋.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
(23).
[3] 鲁登峰,黄蓉.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广东科 技,2013,(20).
[4] 李生录.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