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合作的奖励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师从不失去任何一次评价学生的机会。他们有时小题大作,把学生的一点闪光点看成是太阳,照亮了学生的心扉。他们有时大题小做,把学生的一点不足看成是玉上的斑点,掩饰不了玉的光洁。可见面对不同的学习小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
二、发挥组长对组员的评价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参与者。同学之间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相差不大,他们都有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里得到同学的认可,哪怕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希望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得到别人关注的目光,如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教学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提高评价效果。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组内评价。组内评价包括评价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等。评价原则应遵守民主、公正、透明的原则;遵守鼓励、激励的原则。评价方式可由组长或小组成员通过组内互查互评和自评,做好记录,一周一总结,及时发现组内成员的学习状态和进展情况。通过组内评价,形成互学互查、互帮互助,及时发现组内小组成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通过组内所制定的措施和学习方法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以“好”带“差”,以评督学,每个学生都能融于小组当中,和谐合作,其学无穷,其乐融融。
组间评价。发挥组与组之间评价是为了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是学生评价机制的有益组成部分,是一种更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组间评价,能够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创造了公平的氛围。
三、让荣誉证书成为评价的催化剂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与奖励:我们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奖励机制,鼓励全体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荣誉而努力,让学生意识到:“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从而形成组间竞争的格局。我们采用“捆绑式”评估各小组,组长学习再好,如果其组整体不好,也不会得到奖励。有集体奖,也有个人奖。
四、发挥显性和隐性评价的作用
显性评价。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显性评价包括课前做导学案遇到问题时,有没有向同组成员请教,同组成员有没有积极帮助解答;课堂上是否参与讨论,讨论是否激烈,讨论是否有成果,是否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后组长有没有抽查组员的课堂学习效果,组员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有没有主动寻求帮助。具体操作可以由值日班长观察并做记录,也可在每星期的班会课上或其他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小组的合作情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班级授课制是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互动少,所以学习兴趣低,部分潜能生厌学,学习效果差。真正的教育不制造潜能生,而是人人学会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为每一位学习者走向成功人生汇聚无穷能量的过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后,小组长成为小老师,他们在很快把知识理解透彻的前提下,能够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辅导,这样同一时间内,几个或十几个小组共同交流探讨,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展示,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培养了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传统课堂中,许多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因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单纯的识记,而没有真正地动脑去思考、主动地汲取。而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启发、激励,小组长帮助组员学习,对组员进行管理,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式管理,不但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拼搏竞争的能力。
3.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特别是潜能生,经过组内帮扶和教师的特殊激励,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多了,自信心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
4.有利于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工程
在小组内再结成一对一帮扶小对子,小对子2人在座位上挨着坐,以利于及时帮扶,这样使潜能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5.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实行小组化的班级管理,小组长的作用将为班级管理发挥出重大效益。每位小组长管理3~7人,无论是卫生、纪律还是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这样一来,班级管理的层次性就清晰了,每位同学也都会有主人翁的心态,他们都会融入到班级的管理之中。
二、小组的构建
小组建设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但只是单纯地分了组,而小组的管理、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小组成员间的职责分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的小组只是形式的、机械的。我认为,课堂的有效,关键在于小组的有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有效课堂的灵魂。
1.小组的分配。根据班级情况,可将4~8名学生分为一组。最好一个班分六个小组,各组人数相等。以小组为单位桌对桌、面对面摆放桌椅。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选出组长、副组长(常务学习小组长),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使小组之间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内再设一对一帮扶小对子,两人挨着坐。可按下图进行排位:
5|1 3|7 8|4 2|6
1号、2号是组长,分别再负责组内的两个小组,1-5、4-8、3-7、2-6号结成4个学习小对子,互相帮扶,而且1、2、3、4号也可以互相交流。这样小组互帮互助的话,效果便不言而喻。
2.小组间的成绩必须均衡。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进行很好的学习,必须均衡分组,注意优中差生的搭配,这样可以很好地开展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补充、启发,以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3.男女比例应适中。性别合理搭配,有利于小组成员在劳动、书写、思维、习惯等方面男女生取长补短,使小组的效益最大化。
4.注重学生性格的搭配。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地提升。
5.注意优弱科的搭配。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数学、英语、物理等几科都有带头人,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进行指导的局面,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各科成绩和智力因素,对各小组的同学合理地进行微调。
6.在基本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可由组长选组员或进行小组自由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需,达成心理默契。如果过一段时间不合适,可以协调好后同号流动。每个小组的学生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月或一学期变动一次,让学生看到提高。
7.小组讨论创设组名形成组训或口号。如:梦想组:“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超越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事竟成组;大拇指组;披荆斩棘组;“科科都优秀,人人都成功”等。写到黑板上方或制作组牌或设置组栏连同小组合影贴到墙上,以便激发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8.班级分组名单列表上墙,增强荣誉感,每周综合一周的表现对各组排序。如:
三、小组长的选配
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正常运行、富有成效,必须选一名得力的小组长。小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证明,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1.小组长的选拔。要求学习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好自荐,老师在评选前先讲当小组长的好处,如锻炼能力,现在社会上缺乏的不是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等。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工作才会主动有效。也可组员评选或老师指定。
2.小组长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组长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敢于点评、善于补充,能很好地带动同学们展示的主动性。小组长一般都是学习优秀的,他们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他同学也会乐于学习。小组长还会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对潜能生进行帮扶,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进步。老师一个人想要一一落实对学生的检查辅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发动小组长的话,问题会变得简单,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3.小组长的培养。明确责任,经常指导。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给他们管理的方式方法,小组长间相互评价,有交流有收获。定期评选优秀小组长。帮助小组长培养学科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长,负责检查作业、检查背诵、指导帮扶等,这样既能给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小组建设得再好,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同学们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小组进行量化评比。
1.在日常管理和学习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纪律卫生、作业、检测成绩、好人好事等。
2.记分人:班委会成员记管理的分,课代表记本学科的分,班长汇总成绩每天公布。也可小组互相记分如1组记2组,6组记1组。还可以采取报分制,学生自己去负责人那里报分。
3.每个小组每周要组织一次反思会,反思本小组一周的表现,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让每一个人在反思中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从而激活小组中每一个生命的潜能,小组长在反思会上做总结。小组排名上墙,冠军亚军季军组挂牌。
4.计分方法:
(1)程度好的学生加分少,程度差的多加分。好人好事、主动承担工作等多加分,如我校武艳玲老师对潜能生主动申请任务加10分,同样答题程度好的加1分,中等生加2分,程度差的加5分。杜郎口中学以A类学生为基础,B类学生加2倍分,C类学生加3倍分。
(2)我校教师做法:主动答题,对了加分,错了不扣分;被动答题,对了不加分,错了扣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5.课堂要求:
(1)不举手,直接站起答,组内可补充。
(2)一人答,其他人马上肃静,否则扣分。
(3)回答问题要求声音洪亮,感情丰富,不带嗯啊口语,否则减半加分。
(4)一节课答过的同学尽量不要抢答,注重扩大参与面,参与率高也可给小组加分。
五、小组的奖励
1.内容:从优秀和进步、小组和个人两个方面考虑。如进步明星、帮扶功臣、点评能手、质疑明星、优秀团队等。
2.方式:口头表扬、鼓掌祝贺、名单照片上墙、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发校信通、请家长参加表彰会并表彰家长、奖励座位、最后组表演节目等。
小组奖励要及时到位。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实际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时通过奖励也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自己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关键词:合作学习;互助;理论来源 ;要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88-01
研究表明,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参与争论、节省时间、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以下就笔者对合作学习的体会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作简要介绍,以期和大家交流得到提高。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主题的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基于此近几年受到各地学校的青睐,迅速得到推广,但在编组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基础差,小组编排不容易达到均衡。(2)插秧式排座容易造成小组讨论不容易进行,使课堂秩序显得比较混乱。(3)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的自学为前提,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对合作问题有一定认知基础之上的讨论,但是往往是强调合作忽略自学。(4)只注重了小组成员间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5)没有有效的激发小组热情的评价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对于推进高中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
1、合理分组模式
教师根据考试成绩,按特优生、优生、待优生三个层次分组,初步方案确定后,听取学生本人意愿,进行微调,这样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分组后,组内同学作如下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委派小组成员执行任务;发言人: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介绍本组中好的做法或解法;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负责给出本组的书面材料;并且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要一成不变的,在一周后,各小组长就会自己调换他们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几项工作缺一不可。
2、新授课模式
对于新授课的学习,建议采用“自学找疑组内互助组间答疑教师点拨自主总结当堂检测”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概括为:(1)自学找疑。通过对新课的预习,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本节内容中的疑惑点或搞不懂的做好简单记,以便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2)组内互助。通过预习每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些问题,在课堂上首先在本学习小组内公示自己的问题,小组内同学讨论解决,这个过程可以查阅课本或资料,争取本组内把每个同学的疑问解决掉。(3)组间答疑。某位同学发现的问题如果本小组内解决不了,就公示出来,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其他的小组迅速地研究讨论,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答方案,教师或课代表分别给两个小组作好记录以便后面评优、奖励。(4)教师点拨。经过前面三个环节后,在学生们相互争论、相互答疑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时候教师开始出场,把疑难问题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加以点拨,纠正一些说法,进一步地提炼,并进行引申拓展,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此时教师适时地将教学推进到下一个环节。(5)自主总结。教师讲解完后,学生们对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个时候要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反思领悟并完成课堂小结。
3、复习课模式
建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应采取:“展示目标典例剖析巩固拓展反思总结”的复习法。
3.1、展示目标上课伊始,教师在上课刚开始的1~2分钟内,向学生出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复习目标应做到全面、准确、具体,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3.2、典例剖析 典例剖析下一个环节就进入例题学习阶段,此部分题目也是由教师针对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而设计,让学生在前面诊断的基础上迅速地、独立地完成例题,并写出解题的心得及注意事项,还要审查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便于查漏补缺。
三、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意义是很大的。具体实施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若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小组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难题,还应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办法。(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
1.形式的改变。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方块式”,打破了传统的“秧田式”结构,平等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2.教师的改变。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已经重视小组合作的开展和指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以往语文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上教学变得高效了。
3.学生的改变。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4.班风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激励,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存在的困惑
1.有些合作小组分组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同学游离于学习之外,“我行我素”,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困惑之一:如何形成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2.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困惑之二:如何发挥后进生在小组中的作用。
3.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困惑之三:小组的秩序如何更好的得到保障。
4.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困惑之四:小组合作的内容如何确定。
三、针对问题找对策
1.注重导学案的精心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理想课堂建设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回归文本,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导学案的制定要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明白每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除此之外,导学案的设置还要考虑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安排小组合作内容时,要考虑到问题设置的层次性,问题要螺旋形上升。由低到高,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选,时间要恰当,注重实效性。以上都是课堂展开小组合作的基础,决定着小组合作中讨论的内容。只有有好的“剧本”,才能决定小组合作的热度和高度。
2.注重小组的合理分工
通常我们把一个小组定为六人,应该说各组内学生的水平各异,我们把全班同学大体分为三类,每一组有A类2人,B类2人,C类2人,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编号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每一次都有明确的分工,必须要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合作;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和合作的结果;有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有纪律督察员负责督查纪律;每个学科都要有一个负责人负责本学科的学习。其他同学畅所欲言,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了。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让学生能适应不同的角色分工。
3.注重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奖惩机制
没有课堂纪律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一锅乱粥。班主任要针对班级的特点,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奖惩细则,从日评到周评再到月评,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秩序。
(1)建立规范严格的考评制度
小组合作的纪律如何保证?是靠人还是靠制度?很显然,建立规范的制度才是解决之道。
班级要围绕小组合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出评价细则,如可以从“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完成任务”“课堂纪律”等方面加以考核。定期对各小组进行定性和定量方面的评价。
(2)建立多层评价机制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合作小组要确立一个纪律组长,专门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小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小组进行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行动起来。
第二层——值日班干管理,值日班干要对照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奖惩细则,每天要对各小组课堂合作学习表现进行量化积分,每周要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上公布一周小组积分,对班级优秀小组及时总结。周优秀小组的评价要作为班主任月优秀小组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层——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管理。班主任要善于调动班干及任课老师的积极性,深入到班级,在学生小组自评,值日班干周评的基础上,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如颁发奖品或流动红旗。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好的同学要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对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不好的,要深入到合作小组,帮助其分析原因,采取得力措施,及时改进。任课老师也应对自己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的进行评价,对散漫的同学要勒令其及时纠正。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构建 职责 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3-01
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是引导组织者。在这里,学生的生命激扬,教学活动不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小组是生本课堂开展的主要单位,是核心,小组的组建是它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的实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小组的构建,到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指导,从小组的评价,到小组的展示,进行研究探讨,不断改进。
1 科学构建小组
小组活动的实效将决定生本课堂的实效,组员的组成,组长的能力决定着小组合作的实效。我们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男女比例组建了四人学习小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相当于班主任,他既要管纪律,又要当“小老师”。刚开始小组组长的任命,是挑选的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是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有的组长并不热衷于老师的“委以重任”。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与个别小组长交流,知道了“强扭的瓜不甜”,于是就利用“鲶鱼效应”引入了竞争机制,在班里公开竞选组长,本着自愿的原则,一批工作能力强、有热情的组长走马上任,效果良好。
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除了选好小组长,还要明确职责,小组长的职责:①检查组员的课前小研究、课后的练习。②课堂带动组员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展示、评价、帮困,并安排小组展示的顺序与礼仪。③做好榜样并监督好组员的纪律。④做好小组成员的评价,及时向老师报告该组成员的表现。组员的职责:①按时完成课前小研究、课后作业与知识点的复习。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帮教、展示或举手回答问题的活动。②监督小组长的工作是否到位。
2 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果组织不当,会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诸如问题设计不当、交流效率不高、滥竽充数现象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去解决。刚开始尝试小组交流的时候,我们把问题一抛给学生就让孩子们开始交流。可是,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说,看似很热闹,实则一塌糊涂。于是,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缺少交流方法的指导、交流的要求不够明确等原因。根据原因又制定了小组交流的要求:⑴明确交流的要求。小组交流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是小组交流实效的保证。⑵指导小组交流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深入各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中。深入其中参与讨论,顺势指导组长组织每一个组员的参与。参与其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学生只讲自己的答案;不去倾听,不会倾听;不交流,不补充;组长忽视组内的学困生;组长缺少组织交流的方法。这对以上的问题,尝试解决:交流前先将交流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组内交流;倾听者要善听会想;想到好的方法,可完善答案;组长要主动询问每个组员的感受和看法“你能听懂吗?”“你同意吗”“你有没有补充?”只有这样小组的交流才会有实效。提高小组交流的实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设计适宜。二是交流要求明确。三是倾听交流结合。指导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合作伙伴的发言;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收集信息;三是听后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他人的结论。四是关注差生交流。五是评价正确恰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3 小组合作的评价
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学习生字是重中之重。但是学习生字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学生学多了会觉得很无聊,学起来也就不认真了,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怎样使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兴趣盎然,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有极高的兴趣,更不会对此感到枯燥。现就我是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谈几点我的做法。
二、概念界定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理,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与他人建立起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一)、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发展人的社会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责任性、合群性,培养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可以克服过去在传统意识下的被扭曲的竞争意识。
(二)、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每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成的集体,每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都团结一致,共同出谋划策,为小组目标的达成做出努力。好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四、具体措施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根据特征,合理分配小组。
在低年级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因此,我认为在培育学习小组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准则: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已,开始“乱说”起来。究其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因此,我在划分四人学习小组时将全班39名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能力等差异进行划分。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其比例是1:2: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合理引导,培养合作意识。
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落实到实处,必须合理引导,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教师要通过直观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把合作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有效的将小组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1、组织中的引导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还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合理的分工。
2、方法上的引导。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没有进行过合作的学习,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合作学习中适当点拨。我认为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只是提出合作任务,然后,就自已摆在“监工的位置上.而是应该作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参与中给学生示范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参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引导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及时掌握小组研究的进度,所取得的成果等,并运用各种点拨使学生的学习研究能顺利地开展或进一步的深入。
(2)合作学习后评价激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五、取得成效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缩短了学生学会生字所需的时间,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尝试合作的乐趣。
(一)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生字的习惯,如何表述自己的意见、如何在组内交流、如何听同学的发言等。
(二)提高了识字的实效。让每课大识字量的学习内容不再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负担。单独让学生学习,一般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能认识4、5个字,而小组合作之后,90%的学生都能认识这一课所有的生字。
(三)学生熟练掌握了多种识字的方法,如:加、减、换偏旁认字法;加减部件认字法;分析字形认字法;象形字、形声字认字法;编顺口溜、字谜、儿歌认字法等等,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量化 提升可操作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方能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思品课堂内外,教师常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的好处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一个小组活跃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成员;小组合作的结论课堂展示后,有些小组表现得非常突出,但获得大家赞赏和认同的仅仅是小组发言的同学,剩余参与讨论的同学并未受到过多关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等等。课堂上如果仅仅是一部分人参与,仅仅是一小部分同学受到肯定和关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达不到让每个同学参与其中的目的,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反而不利于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让每个同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作出贡献的同学得到关注和鼓励,提高小组合作的可操作性,势在必行。
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进行了如下思考: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将班级学生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分工,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这是保证良好操作的前提。其次,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学习的时机,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再次,要对个人及团队的评价进行量化,采用小组计分制评价、制定具体激励机制,以此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的目的,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如下:
一、小组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我考虑到了两种小组建设的方式。一是,也是最方便的是以座位分配,前后四名或者六名同学为一小组,这样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充分发挥座位的便利性,以避免课堂的混乱,节省每节课前的准备时间,方便管理。但是这样构建小组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座位的调动会使得小组成员发生变化,这容易使原本稳定的小组需要再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融合。其次因为座位的随机性,各小组之间容易出现实力差距过大,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这不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二是综合学生的各方因素,如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原则上一个小组内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又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避免两极分化。竞争得好,能增强小组内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合作凝聚力,便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但以这种方式构建小组,需要教师加强课前准备和管理,在上课之前调整好座位,并给学生制定好规则,长此以往养成良好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将两种方式相整合,效果更为显著,这里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配合。以座位划分小组,划分之前进行个别学生座位的变动,这样充分利用的两种建设小组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
在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上,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能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高低和成败。在小组长的选择上,让每组成员自主推举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随着小组成员磨合及课堂活动进入正轨,小组长可以变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机会。其余组员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求设置,如设置记录员,资料收集员,主要发言员,等等。组内分工落实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位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不同的活动定期作适当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活动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在如下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3)在学生单独思考或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
其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应贯穿学生整个学校生活。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应进行合作,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如遵守纪律、教室卫生保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等,都引导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这样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让小组合作学习增添更多乐趣。
三、过程和结果的量化体现
将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量化方式显现出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小组及每个成员活动的过程进行计分,最终通过数字呈现让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也能更方便更公平地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奖惩激励,这种方式可称之为小组计分制。通过制定和完善小组计分的规则,能大大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可操作性,从而激励每个学生参与思品学习的课堂内外。
通过和学生的讨论,我确立了如下计分制度。
(一)个人部分
1.加分内容
(1)活动:a.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参与即加1分;
b.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学校和区里获得荣誉,根据结果加1-5分;
c.对小组或者班级有贡献,加1-3分;
(2)学习:a.考试前5名,加1-5分;
b.考试进步5名以上,每进步5名加2分;
c.获得老师在学习方面特别表扬,如课堂表现、作业、综合表现等1次加1分;
d.与同学进行互帮互助,成效显著,加1-5分;
e.每周作业全部完成者加1分。
(3)其他:a.连续一周学习上能表现良好的可加2分;
b.连续一周都能遵守制度、纪律的可加2分;
c.个人出现个人周总分进步5分以上的情况加2分;
d.其他可加分情况根据情况酌情加分。
2.扣分
(1)学习:a.作业少做、不做、做错、没带、抄袭等扣1-3分。
b.考试后5名扣1-5分;
c.值日生、课代表或者组长等未履行好职责或包庇扣1-3分;
d.任课老师在学习方面特别提出批评,如课堂表现、作业、综合表现等1次扣1分。
(2)行为习惯:a.违反课堂纪律1次扣1分;
b.违反学校规章制度,重大问题重扣;
(3)其他:其他扣分情况根据情况酌情扣分。
(二)小组部分:
1.加分
a.小组参与活动,参与即加3分;
b.活动时表现突出和优秀加1-5分;
c.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参与度最高和获奖最多加3分。
2.扣分
a.小组中没有成员参加活动,扣3分;
b.活动中小组没有遵守纪律或有其他不恰当行为扣3-5分。
(三)统计
1.每次活动的加分扣分由每组组长负责统计,由老师盖章确认。
2.每月底核分,公布个人和每组分数,并进行评比。
(四)奖励规则
每月得分最高的小组和得分前10名的个人将公布在黑板报荣誉榜,并获得小礼物奖励。
(五)惩罚规则
每月得分最低的小组和得分最后5名的个人将进行书面反思。
首先,小组计分制的确立,不仅能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而且能无形中约束学生规范言行、遵守纪律,有益于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延伸了小组合作的范围,将小组合作的理念延伸到了课堂外,对学生的互帮互助、作业、考试等有了评价考量的标准,真正将思品课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再次,通过计分、统计这一形式,从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更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而最后分数的比较、奖惩措施则充分利用了竞争的积极作用,激发每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性,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如上常态化和量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科学分组,让学生参与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科学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全班同学进行有效的培训,让学生明确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应如何工作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如在听一位教师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自己拼三角板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吗?你准备怎样研究呢?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让喜欢研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学生举手,喜欢研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4~6个学生为一组,其中找一个学生为小组长,一个为记录员,一个为汇报员,其余学生操作。学生在听清楚了要求之后,分工合作,很快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在小组研究的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这样他们才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创造环境,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凸显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把鼓励给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人会嘲笑。
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和能
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如在听一位执教者教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教师让学生按照游戏规则从袋子中摸出球,学生摸出的都是绿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结论,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袋子里的都是绿球,公平的规则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便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新的游戏规则。研究结果:袋子中4个红球,2个绿球,摸了30次后,发现了摸出的红球比绿球多,这个游戏也不公平;如果要使游戏规则公平,袋子里的红球、绿球个数应相等。在小组交流时,组与组之间又互相比较了各自的发现,听听同伴的做法与意见,
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三、发现优势,让学生喜欢合作
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从而实现共同提高。例如:一位执教者在讲授“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出示“25-9=”,提出挑战性问题:“你会计算吗?动手试试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全班汇报展出如下几种计算方法:(1)摆五角星;(2)16+9=25,所以25-9=16;(3)10-9=1,1+15=16;(4)25-5=20,20-4=16;(5)5-5=0,20-4=16;(6)25-10=15,15+1=16。面对众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由于有了独立探索的经验,同学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解题方法以及思维过程,学会尊重、理解和倾听他人意见,了解、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正确评价,让学生快乐合作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作为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从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精彩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以及奖励(比如答对的奖励小红星);对作业的评价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对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几次综合的平均成绩为基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累积分;对其他各种教学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并给予奖励。这种突出小组团体评价,淡化学生个人意识,易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团体的成功激励学生乐于合作,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我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2-01
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情感态度。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又对语言的学习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因此,老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正确认识情感态度
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实际上,情感态度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积极因素,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发展的。还有一些消极的情感态度,如焦虑、抑制、害羞、胆怯、过分内向、缺乏学习动机等等,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的。
情感态度是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态度会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中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发展,并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二、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可能愿意与老师交流。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平等、互助的环境下,更容易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三,建立多种沟通渠道,比如班会、班集日记、周记、“心声”信箱等,通过这些交流平台来进行情感问题的沟通。应该重视的是无论是在集体讨论还是在单独探讨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勿伤学生的自尊心。
第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进程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美文欣赏”,培养学生的兴趣;综合实践“英语——我来教”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以生为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融情感培养于教学之中。下面介绍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组成学习能力相对均衡的四人小组
首先,把全班48人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分为A、B、C、D四大梯队,每一梯队各出一人自由组合成12个四人合作小组。接下来,各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组长、取组名,制定组内规章制度,分配小组成员的职责。分组的目的是化整为零,把一个大班分成12个小组,把一个人的管理分化成12个人的管理,就像“包干到户”,每个小组各自管理好自己组的学习生活,包括:出勤、作业、背书、课内外活动任务、纪律等等。四人小组成员连成一条心,共同进步。如此分组,不仅避免了强强联手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力量悬殊,而且提供给每一位同学大量的语言训练机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调动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2.制定小组活动的激励机制,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为了发挥同学们自我监督的作用,每组先填好一个公示表,然后张贴在公示栏内。小组长每周统计并公示一次本组的得分,包括作业、背书、单元测验、堂听、课堂表现等等课内课外的奖励分。并每周评出三个优秀小组和三个进步突出小组予以奖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出月度优胜小组,并予以通报家长的奖励。
3.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积极情感的养成
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除了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交流体会,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写作课中,采取在学生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成整体语篇,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写作上的“弱势群体”获得同伴的点拨和指导,而且也有利于每一位小组成员获得更多的信息,进一步开拓思路,增强创新意识和想象力,通过合作写作,学生意识到学习要取长补短,只有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活动“外国节日——我来教”过程中,笔者刚把意图——四人小组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用英语来教会其他同学一个外国节日告知同学们,同学们甚至还没等老师把任务要求说完,就一组组地围在一起开始讨论起来。此次活动小组成员从设计到制作到展示,体现了高度的合作精神。以“复活节”组为例:小组四人先讨论活动方案,然后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文字材料,一人负责图片及课件制作,一人负责手抄报,一人负责准备活动工具。经过一周的共同努力后,小组四人给全班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他们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有声有色的解说来介绍复活节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其他十一个小组同学开展画彩蛋和滚蛋的比赛,最后张贴出手抄报,并要求同学们在空白处写下这节课的感想和收获。这样一个相互合作、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激发了潜能,张扬了个性,让每个成员都在合作学习中体验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分享了快乐。
四、结束语
情感态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意愿。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益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情感态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