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测试设备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备器材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心脏”,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80%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故障都是由于设备器材的问题造成的,因此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设备器材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质量验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后方能使用。即使合格的设备器材在长途运输中也会出现包装损坏等质量问题,因此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必须对进场前的设备器材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具体测试验收标准如下:1)同轴电缆:外包装完好,外保护套厚度均匀无破损,长度符合要求;电缆无扭曲、压扁、折断;断面芯线、环路电阻符合要求。2)光缆:外包装完好,保护套光滑无缺陷;规格型号标识齐全且符合质量标准;光缆长度和传输损耗符合相关要求。3)线路供电器:外包装完好,铭牌、附件齐全且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4)电缆连接头:连接头外包装完好,防雨橡胶无破损;连接头的金属部分无缺陷,绝缘介质部分无污损;连接头具有符合出厂规定检验证明及国家现有相关标准合格证书。5)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设备外包装完好,表面无明显划痕、裂纹、变形、锈蚀等,镀层光滑均匀无脱落;各个操作活动部件能灵活操作,整机结构及零部件无松动;光发射机的光输出功率偏离范围在±0.1dB以内;光接收机的射频输出电平变化在±1.0dB以内;具有符合出厂规定检验证明及国家现有相关标准合格证书。
传输网络的施工验收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工程完工后,各工程队必须自行进行检查和评定,自检合格后报分公司进行初验,最后由分公司报总公司进行终验。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按照先审核图纸,再测试设备和系统,检查施工工艺,最后综合评定的原则进行。1)竣工资料验收。竣工资料验收主要包括3部分:竣工技术文件、竣工图纸和竣工测试资料。竣工技术文件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技术指标及要求、开工申请、施工批准通知书、初验报告、监理报告、变更通知等。竣工图纸必须齐全且图面整齐、美观、布局合理,图例及标注使用标准详细,有设计说明和材料明细表,设计人员和审核人员要签字确认,并将所有图纸装订成册存档。竣工测试资料包括主要设备和器材的合格证以及进场验收测试报告、分配网技术指标测试记录表、接地电阻测试表、光站和放大器运行时的主要测试指标。2)工程施工工艺的验收。a)现场查看设备箱及设备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规定,设备箱安装距地面30cm左右且应保证安全可靠。b)光站设备箱内设备安装牢固可靠、摆放自然整齐。c)电缆线上引时需要做镀锌钢管套管,钢管需封堵上端口并紧靠支撑物固定好。d)架空缆线的电缆需平直不弯曲,每0.5m设置一个挂钩。钢绞线与电力线交越时钢绞线需加保护套管。e)按照设计图检查地下埋线的长度、井位、埋深和检查孔尺寸及质量。f)查看管井内是否有其他管线,如有其他管线,应该在管线上悬挂标签。检查管井内是否渗水,如果渗水应及时进行排查返修。
传输网络的测试验收
关键词: DBCS900; 智能电能表; 自动化测试系统; 仪器仪表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073?03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操作被自动化系统所代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部分工序中的手工操作越来越成为快速流水线作业环节的瓶颈。如何打破这种生产制约的瓶颈,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加工制造业所重视和研究。在目前的电能表加工行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普及和成熟,生产加工效率是5年前生产加工效率的几十倍甚至更高,然而测试手段和效率却未能跟上流水线生产的需要,已逐步成为加工流程中的一个瓶颈,DBCS900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诞生,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1 系统概述
1.1 初始概念
DBCS900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测试系统旨在提高测试效率、解放人力资源、保障测试准确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过采用精益研发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计划、客户访谈、需求KJ,QFD表,最终确定系统的初始概念。表1为系统初始概念内容。
下面针对业务功能模块的各个功能进行简要说明:
(1)档案管理:对系统内的各种静态信息(项目档案、测试用例管理、电能表档案、辅助设备档案等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2)自动测试:自动测试部分又分为新建用例、方案配置、项目调度配置、执行测试4个功能子项。新建用例即新建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最小的功能模块单元,若干的测试用例集合在一起形成测试方案。方案配置的过程即对测试用例任意选配的过程。项目调度配置是把已配置好的测试方案和被测电能表及辅助设备集合在一起的过程(如图2所示)。自动测试即进入自动化项目测试界面,点击“自动测试”按钮,系统即可按照配置好的测试方案进行全自动测试。
(3)手动测试:手动测试包含手动组帧测试,手动单功能测试2个测试子项。手动组帧测试可测试报文手动一次性发送,也可循环不间断发送。手动测试满足用户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的慢测试需求,有利于针对测试问题的问题追踪及分析,操作灵活性较大。
(4)异常处理:系统异常情况及报警,主要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息进行统计管理,方便用户进行问题追溯、分析和问题解决。
(5)数据统计:对测试数据(通信报文、测试数据、测试结果、测试报告等)进行存储和管理,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历史数据追溯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并为报表导出提供源数据。
1.3 测试功能简介
DBCS900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电能表6大测试功能,分别为参数设置与查询、时区时段与费率切换、校时功能、电量冻结、电量结算、电能计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功能:
(1)参数设置与查询:主要指对电能表的基本参数的设置与查询。
(2)时区时段与费率切换[3]:为配合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在某一时刻同时启用新费率进行计量,电能表内置两套时区表、两套日时段表,与之对应的还有两套时区表切换时间和两套日时段表切换时间。两套时区表、两套日时段表可以任意编程,并可设定两套时区表、两套日时段表切换时间,定时在两套时区表、两套日时段表之间切换;全年最大可划分为14个时区, 每套时段表内最多有8 个日时段表,日时段数最大为14个,每个日时段可对应相应费率电价,电价费率可在尖、峰、平、谷四费率间任意切换(目前方案暂定4个费率),时段间隔应不小于15 min, 且应不小于电能表内设定的需量周期。
(3)校时功能:校时功能主要分为普通校时和广播校时2种,普通校时是指对单表进行校时的功能,广播校时是指发送广播命令,对多块电表同时校时的功能。测试流程为根据测试用例设置校时时间后,立刻读取电能表时间,核对设置的校时时间与读取到的电能表时间是否一致。
(4)电量冻结:电量冻结主要指在设定或指定的某一个时间点对电能表电量底度进行记录,并将该指定时间点的时间及相关参数进行记录存储。电量冻结包括:瞬时冻结、定时冻结、两套时区表切换冻结、两套时段表切换冻结、整点冻结和日冻结。
(5)电量结算:电量结算指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对表计相关电能量进行电能结算的功能。
(6)电能计量:指计量电能表正向、反向有功电能量和四象限无功电能量,并可以依据相关组合模式字设置组合有功和组合无功电能量的功能。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通信可靠性
DBCS900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数据,如何保证这些设备安全、稳定的在程序控制下有序工作,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决定采用以下方式:
(1)串口服务器通信:为了保证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系统没有采用直接使用串口和设备进行通信,而是采用工业级的16口串口服务器作为通信通道,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 数据重发机制: DBCS900系统在与设备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增加重发机制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如果存在在规定的时间内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程序就会自动进入数据重发流程进行数据重发,如果3次数据重发仍然失败,则视为本次通信失败,系统将把失败记录存入数据库中,并继续进行下一个测试项目进行测试。
(3) 增加通信校验:通信报文组帧过程中,在规约基本校验基础上又增加了CRC校验模式,进一步增加通信过程中的传输可靠性。
(4) 硬件抗干扰措施:系统运行所处的环境及设备对整个系统可靠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尽可能达到通信可靠,同时对通信线路(网线、9针串口线)、通信设备(串口服务器、电脑、辅助设备)等进行了各种抗干扰措施。
2.2 测试数据准确性判断
系统对每一个功能子项的测试数据与基准装置或者基准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误差校正,以求达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通过第2.1节通信可靠性手段保证召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然后通过准确的解析算法保证解析数据的正确性,然后将解析后的数据与基准设备(如标准表、脉冲计量工装等)进行比对,进而对测试数据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针对由多个小项组成功能测试项目,首先对各个子项进行数据比对,各个子项比对结论全部合格后才视为整个大项合格,否则该大项目为不合格。总之由于结论的判断受多方面影响,系统在做好数据可靠性的同时,通过多种比对算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3 测试效率
由于系统测试的通信速率受到限制,目前电能表通信速率一般为1 200 b/s,2 400 b/s,9 600 b/s,通信速度比较低,对整个测试效率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提高通信速度的方案显然行不通,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测试效率。
经过最终的分析研究确定下来2种方式进行测试效率优化,一种方式通过多线程通信方式对多个设备进行并行测试来解决,另一种方式通过增加多个被测试设备,将测试方案分解为多个测试方案并行测试的方式来提高测试效率。目前这2种方式均应用到测试系统中,用户可结合实际测试情况自由选择。
3 结 语
DBCS900电能表自动化测试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和持续改进,已成功代替了人工测试,它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性,解放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和测试项目的不断增加,DBCS900电能表自动化系统在测试工作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足和问题,等待去继续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晓喆,张晓辉,李祥胜.SQL Server 2000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刘明亮,陆福敏,朱江淼,等.现代脉冲计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万国,赵珂,熊艳.基于ZigBee的远程电力抄表数据采集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3):65?67.
[4] 吴少雷.GPRS/CDMA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浅析[J].安徽电力,2006(3):58?6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automatic test function on the cable in weapon equip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used in the past, a sort of minitype, convenient carried, applied cable test apparatu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the software are presented, and technology of embed is used in the hardware, the miniature cable test apparatus is designed. The result indicate, the tester is capable of processing auto measurement on the electric performance, such as turn-on resistance and insulation resistance, it is able to quickly check the possible faults on the cable, reduce the measur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test efficiency.
关键词: 电缆测试仪;电阻测试;绝缘测试;嵌入式技术
Key words: cable test apparatus;resistance test;insulation test;embedde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68-02
0 引言
在国防军工和部队等领域,存在着大量性能不同、规模不同的电缆。电缆线是否导通、线间绝缘电阻是否满足要求,将直接影响着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效率。虽然可以采用万用表、蜂鸣器等工具对电缆进行逐点测试,但这些工具仅仅试用于电缆芯数较少的情况,若对大量芯线进行测试,会出现测试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研制了一种小型、简便、通用的电缆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对大批量多芯线电缆的自动测试。本文介绍的多芯线电缆测试仪,引入了当前流行的嵌入式技术,在上位机中采用了三星公司的S3C6410处理器,实现了测试仪的小型化。
1 系统组成及功能
小型化电缆测试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主要包括ARM开发板、单片机、继电器、信号转换器、电源模块等。上位机ARM开发板采用Linux操作系统,用Qt来实现人机交互界面。下位机单片机采用C语言实现对通信协议的解析,控制单双芯继电器的通断等。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①能够实现电缆测试仪的自动检测功能。
②能够完成被测电缆任意两根芯线间的绝缘检测,每根芯线的内阻测试,能实现对故障电缆的自动判别,直观的显示故障电缆的详细信息。
③通过优化了的测试算法,可以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对90芯电缆的内阻测试最多只需20分钟,90芯电缆任意两芯线间的绝缘测试最多只需35分钟。
④可对已测电缆的信息进行存储,方便测试员查看。
⑤测试完毕后,可生产测试报告。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小型化电缆测试仪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软、硬件结构设计,上位机中硬件选用的是三星公司的S3C6410处理器,该处理器选用ARM11为其开发平台。下位机选用的是Atmega128和Atmega1280的单片机。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串口通信。
在上位机中,系统软件采用Qt编写,Qt是奇趣科技开发的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易于扩展,允许组件编程。Qt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运行效率高,且拥有友好丰富的界面库,操作简单。下位机采用C语言编写,直接控制单双芯继电器的闭合与通断并能实时的与上位机通信。
下位机由单片机系统和信号转换系统组成,单片机系统包括CPU和I/O扩展电路、开关电源变换电路、控制电路、单双继电器矩阵、采样电路。单片机通过单双继电器矩阵接通不同的芯线,对芯线施加100v高压,信号采集电路采集信号,通过A/D转换到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传给上位机,按测试原理进行计算,最终给出测试结果,并显示。系统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电缆测试仪系统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共五个模块,分别为用户接口管理模块、测试项目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状态显示模块。这些模块共同完成系统自检、系统校准、优化测试算法生成、导通测试、绝缘测试、串行通讯、数据管理等功能,并实现信息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信息。图2为系统软件功能框图。
其中各模块功能及界面如下:
3.1 用户接口管理模块 用户接口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信息,实现各子菜单间的切换,关闭系统等功能。
3.2 测试项目模块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完成电缆测试系统自检、系统校准、被测回路的导通测试和绝缘测试、电缆测试仪与下位机的串行通讯等功能;图3为测试项目界面图。
3.3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在后成,通过算法分析优化测试信息,达到快速测量的效果。
3.4 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用于保存配置信息、系统信息和已测过的电缆的详细信息,以便快速查看,本系统选用了Qt下的sqlite3数据库,它是一款轻型的数据库,占用资源非常少,适用于嵌入式系统。
3.5 状态显示模块 状态显示模块实时直观的显示当前所测芯线的信息、测试类型、已用测试时间和剩余时间等,有助于测试人员即时了解现状。状态显示界面如图4所示。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上位机程序设计和下位机程序设计,上位机程序设计完成人机交互界面的处理,测试算法的生成,对已测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发送测试指令与下位机通信等,下位机程序负责接收上位机下达的指令,并解析指令,控制继电器的通断,采集测试信号并实时的将所测电缆的信息上传给上位机。
电缆测试仪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系统上电后进行初始化工作,对系统进行自检,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参数测试用来获取要测电缆所对应的芯线号,测试类型。查看已测结果用来显示已测电缆的详细信息。若为电阻或绝缘测试,则实时动态的显示当前所测电缆的电阻或绝缘电阻的大小,已用测试时间和剩余测试时间等。
小型化电缆测试仪可以进行系统设备自检测试、芯线的内阻测试、任意两根电缆芯线间的绝缘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界面显示当前所测电缆具体的测试信息,并提供图形化的芯线状态显示,相对比较直观。
另外在测试过程中,还附加了暂停检测、显示检测电缆的测试类型、测试时间等功能,使之更人性化。测试结束后,小型化电缆测试仪可以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支持导出到移动存储设备,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体现了小型化电缆测试仪的全自动化测试功能。
小型化电缆测试仪在下位机中采用了六个CPU,完成分布式并行数据采集,协作控制单芯的96个继电器和双芯的48个继电器,结合上位机优化的控制算法,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明显缩短了测试时间,体现了小型电缆测试仪的实用性。
4 总结
该电缆测试仪采用了嵌入式技术,便于携带,结构简单,采用液晶屏显示,人机对话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能实时的显示检测结果且生成测试报告。通过试用证明,该测试仪能够满足对武器装备配套电缆的日常维护测试需求,是一种小型、快捷、方便且实用的电缆测试设备。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郑永丰,于功敬,杨广志.便携式电缆测试仪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1):1585-1588.
[2]高玉永,李正优,徐振辉.某导弹电缆网绝缘电阻测试仪[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6):816-817.
[3]徐丙垠,李胜祥,陈宗军.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97-20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94-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LI Xiangrui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test theory, familiar with the commonly used test equipment, master the basic test method.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ject-driven a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ining project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lay test technolog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technology;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测试理论,熟悉常用测试设备,掌握保护装置的基本测试方法。该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也非常密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和实际的职业活动产生脱节,所以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建设为导向,对课程进行“项目导入式”教学手段的改革[1]。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将实训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利用实训项目的切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在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项目的完成获取成就感。在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训练,如可以训练学生参数设置、设备选型、器件组装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项目的设计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要能跟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体现创造性、适应性和先进性。项目导入式的教学的实施更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中。
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1)企业行业调研,分析职业能力需求。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首先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进行教学项目内容设计的时候,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避免闭门造车。采用实地参观与行业人士座谈等调研方法,明确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在保护调试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可以深入兄弟院校尤其是示范骨干院校,了解其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方法。
根据调研,对继电保护测试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括:
①具备发电厂(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及二次接线图的识绘能力;
②能对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继电保护进行配置,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③能看懂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并能检查判断其回路接线正确性;
④熟悉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规程;
⑤熟悉电力行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条文;
⑥能做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⑦能按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接线和检验操作;
⑧能填写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⑨能进行常用继电器调试、校验及检修工作;
⑩能进行变压器、线路保护回路的整组通电检查。
2)职业能力入手,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目标为: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①知识目标:具有清晰的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的基本概念,了解微机保护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电力系统各主设备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熟悉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
②能力目标:能对各类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有图纸校阅及回路的改造工作能力;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常用调试设备、仪器和工具;正确填写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报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能力。
③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3)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在充分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最终构建基于保护装置设备调试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调试仪器、保护装置为载体的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流程及能力成长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体现。
在整个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中,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测试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模式一体化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任务导入开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解析、资料介绍;学生结合任务分工合作,开展学习研讨,进行设备调试;最后由教师点评。教师采用穿插指导、小组指导和阶段性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都是在继电保护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具体如图2所示。
为了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教学过程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而是灵活穿插采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项目驱动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学生会努力学习如何扮演角色,会揣摩会分析会创造,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指正。整个过程,学生占主体。可以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都有所提高。
考核评价过程化 项目导入式教学方式要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应避免简单地通过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单纯的试卷评价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的[3]。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1)阶段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每次任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任务资料分析、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维护、操作安全意识等)、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开展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评。
2)结果评价则是课程全部结束后,抽选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数据结果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而教师会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结果分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阶段性评价占60%,结果评价占40%,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从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熟练程度、策划创新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实训条件、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
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能够实现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前置条件[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线路保护和发电保护。
1)线路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变电站的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应当配备系列电力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多台后台监控计算机等。
2)发电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发电厂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应具有一整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如主变保护测控屏、发电机保护测控屏、110 kV线路保护测控屏等。
同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多本装置的使用手册、图纸资料等。实训室的建设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极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
网络资源建设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应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在线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5]。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已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利用该平台,陆续将课程教案、课件、课程标准、实训指导、微课录像、行业标准规范、作业等资料上传到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网站应具有课程门户和课程管理两个主要页面。其中,在课程门户页面中应包含有课程介绍、教师信息、课程安排与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参考教材、教学资源、学习项目等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课程管理则应包含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辅导。
教材资源建设 根据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需求,传统的教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与学院的实训条件相结合,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课程团队成员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一本基于岗位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校本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装置保护测试方法,结合实训室拥有的保护装置、测试仪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手册、装置原理图、安装图等图纸资料,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编写相应的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关键词 电梯;安装检测;质量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80-02
0 引言
电梯主要包括了自动人行道、自动扶梯、载人(货)电梯等几种类型,它是指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或者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以电力为动力来对人和货物进行平行运送或者升降运送的机电设备。从目前来看, 最常用的的是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电梯,而数量最多是垂直升降电梯,约占到了现有电梯总量的80%。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梯安装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测
众所周知,电梯系统的技术要求复杂,且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器件、材料种类,属于典型的多种学科技术集成,如果前期的合同签订、设备选型的工程清单不完善、不确切,那么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进场物件检验工作。应该全面检查电梯系统供应商的资质、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鉴别,如绳轮、钢丝绳等关键器材应该有高等级的检验报告,进口设备材料应该要有海关商检证明文件和产地证明资料,杜绝安全隐患出现。
2 电梯监督方面
2.1严格安全管理
电梯的安全运行是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和健全电梯维保来实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来看,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并建立相应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设备档案的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验收时的故障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资料等。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即便建立,也没有有效地执行。
2.2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对电梯安装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为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理解、受训程度、技术素质都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和安装质量,常常出现由于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且又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进而对电梯的质量造成了直接地影响。
2.3安全规程质量检测
安全规程质量检测是运用科学手段,在实际检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电梯检验人员的行为,同时进行优选、优化,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检验行为规范。目的在于确保被检的设备和检验人员的安全,坚决消除不安全的作业行为,使电梯安装的检验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安全。同时,应该对电梯的检验作业顺序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比如,电梯要达到高效、准确、舒适、安全的要求才可以进出轿顶。当电梯在运动状态的时候,进行检验就要注意动作快速、准确,提高效率,不能拖泥带水。
3 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电梯工程在施工建设和土建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各种预留孔口的形态和机房、井道的位置,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差,常见的有:标高正负差、屋门孔洞偏移、大小面偏移、轴线偏差、倾斜、扭曲、垂直度偏差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梯井道多为核心筒剪切墙构架,不便于改型,强度很高。所以,在放线施工电梯井道前,要对土建上的各种定位数据和定型数据进行详细测量,对电梯井道前后、左右、上下等偏差要进行兼顾,进而才方便样板定型位置和定位位置的确定。
但是由于不同的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有些环节往往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底坑设置安装的调整和定位、测定各种绳轮相对位置、层门安装强度和安装工艺问题、各种辅助控制部件和井道内线路的安装问题、承重架和钳装置的定位安装、限速系统安装、轿厢装配悬浮度的调整和控制、轨道支架的安装工艺调整等。由此可见,强化安装质量意识,加强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无疑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同时,近年来国外发展起了一种全新的电梯综合性能测试技术,采用一台便携式设备可以简单快捷地完成电梯的多项性能的测试工作。利用专用电子传感器来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再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相应的安全测试结果。ADIASYSTEM 电梯诊断系统(德国检验机构 TUV 开发)对与在线电梯安全相关的参数可以通过PC 机、数据记录仪、专用电子传感器来进行获取,是一种测量、存档安全钳设置及电梯门特征、钢丝绳平衡力和曳引力、有关加速度、速度、质量、压力、行程的综合测试设备,能够对相关安全数据进行准确快速地处理和测量,测量结果可方便地进行存储并与特定准则进行比较。
4电梯竣工验收质量检测
通常都是在先后完成整机性能调试、快车调试、慢车调试等工程流程以后,然后通过电梯使用单位的质量检测部门撰写电梯安装的自检报告书。电梯竣工验收质量检测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调试电梯的运行舒适感的。乘客往往对于“电梯运行舒适感”的好坏较为敏感,应该采用专门的测试工具来对电梯的运行质量进行检定;2)电梯试运行是电梯安装完成后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超载运行、满载运行、空载运行,尤其是要完成3000次无故障连续运行试验;3)完成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动作试验与复查试验。必须要完成到站钟、警铃及停电照明的动作试验与复查、超载装置的试验与调整、平衡系数的调整与测定、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开关门及门保护系统试验、紧急断电制停试验等。
5 结论
电梯产品的质量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会对电梯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响电梯质量的五个环节分别是维修保养、调试、安装、制造、设计,这五个环节极为重要,缺一不可。过程监检电梯的安装过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中明确规定了的。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进行电梯安装检测工作,应该从电梯的舒适性、经济性、可靠性、功能性、安全性等几方面,分别从功能试验、、快车运行调试、井道机房土建、慢车运行、轿厢安装、厅门安装、主机安装、轨道安装、开箱验收等方面来全面检测电梯的全部安装过程,并落实好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的停止点,保障电梯的安装质量达到国家对电梯安装验收的相关规范,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张清鹏,刘方亭.电梯检测系统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09(4).
[2]梁东毅.浅谈电梯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检测[J].科技风,2009(17).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测试与认证 实践应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7
Wind Turbine Generator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LI Cong, LI Wei, LI Chuancha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Abstract The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wind turbine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ourse of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wind turbine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increase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ith practice,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way of examin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wind turbine;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退化,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变得十分迫切。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的需求与日剧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①在众多新能源中,风力发电是技术上最成熟、发展得最好、应用最广泛的能源。②2009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招收了首届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成为继华北电力大学之后第二批招收该专业学生的高校。2012年通过本科专业调整,并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至今,本教研室已经进行了六年的风力发电相关课程的教学。
风力发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由于该专业成立的时间较晚,课程较新,通过六年的教学与研究,虽然教研室的老师们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为了积极配合国家和学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风电发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这门课程为例,总结了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风力发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风力发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是该专业学生第5学期的专业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1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但是课时有限
风力发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等多种学科。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中很多内容讲授给学生,现在课程教学所用教材为姚兴佳教授主编的《风力发电测试技术》,该书内容翔实丰富,共有400多页,有时为了保障授课前后的逻辑性,部分讲授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有所重复。这种做法虽然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容易,信息量较大,如若课后不加以复习,学习效果将受到影响。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程2014年以前一共有32课时,从2015年开始,该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为24课时,而教学要求却没有变化。课时量的减少,给风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得更好是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实验课时缺乏
根据目前的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程暂时还没有安排直接的实验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测试技术,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十分突出。学生只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虽然能理解和掌握部分内容,但是缺乏对测试技术的直观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③实验课时的缺乏还有其客观原因,在该课程所要求学习的测试技术中,有部分测试设备确实比较昂贵,若单独用于教学,其利用率不高,且设备不便于管理,加大了院系的财政负担。
1.3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该门课程的讲授主要以多媒体为主,虽然通过PPT增加了单位课时的授课信息量,但是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对于这种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将影响到教学效果。④另外,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试卷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对于操作技能及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则很难有所反映。平时成绩的加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更多的只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查,并没有完全真实地呈现学生各自的水平。
2 建议与措施
2.1 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涉及面广、重点难以有效突出等问题,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要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工业界的应用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并形成一条思路清晰的主线,优化授课内容,使得教师好讲,学生易懂。通过本教研室的研究与讨论,具体做法是:(1)在保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对课程中的风的测量部分进行适当的压缩,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同学期的风资源的测量与评估课程有部分重复,不需要进行重复详细讲授;对风力发电机的振动、冲击和噪声测试与故障诊断部分进行了删减,因为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内容过于丰富,几乎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且与培养计划中的另外两门课程风力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风力发电机噪声测量与控制重复度较高,无需再一次的概述性的介绍。(2)对于原来课程中,各测试技术所用仪表的原理介绍进行简化或删减,对各种理论性的公式推导等进行进行简化或删减。这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课程,学生重点要学习的测试技术,而不是所用仪表的工作原理与制造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应该突出重点。(3)将整个课程复杂繁多的教学内容,按照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风电机各部件的测量――风电机整机的测量――风电机运行性能的测量――风电机的认证这条逻辑知识主线来整合,这样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有现实逻辑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2.2增加实验课时与实践环节
风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除了理论知识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实验操作技术,只有开设相对应的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内容。针对开设实践教学的客观条件限制,本教研室通过反复调研和协商,决定以多种形式实现实践教学的开展:(1)对于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部分,风的测量实验课程都可以直接在系内实现;电的基本测量可以通过与电气院合作,对原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小的改造,实现学生的实践操作;非电物理量的测量(如转速、转矩、温度)等可以通过与汽机学院合作,完成实验课程。(2)对于风电机各部件和整机的测试,实验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学院的产学研教学基地实现。我院与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南方机车风电制造事业部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在企业前线可以更好地学习到第一手的实践技术。这种方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已成功实施,效果良好。(3)我院与湖南省各大风电场基本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风电机组的运行性能测试,其实验课程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风电场实地考察实现。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由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十分年轻的专业,风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这门课程的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鉴。通过这六年的经验积累,也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解决方案。(1)切实有效地加强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通过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风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课程内容。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测试技术的讲解,如电压电流的测量、温度的测量,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演示操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较为复杂部件构造,如风电机的齿轮箱,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物比例模型进行讲解,实现了立体式教学。(3)如果条件允许,在理论课环节可以适当引入各种仿真软件,通过软件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及时地直观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4)课堂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如在讲解风力机叶片静态力学性能测试与疲劳性能测试时,可以通过某一实际风机叶片毁坏事件,引入所要学习的主题,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5)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考核,将原有占70%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为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水平、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质量,引导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总之,通过近六年对风电机组的测试与认证课程的教学探索,发现了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这些建议和措施也正在实践当中。一门新的课程,其前期探索阶段遇到些许问题在所难免,只用通过问题,反复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1-33.
② 姚兴佳.风力发电测试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 基于AD8302的甚高频天线阵电缆相位差检测 基于LabVIEW的相关法测量相位差计的设计 基于FPGA的高精度相位差测量算法实现 功率超声相位差测量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基于相位差法的电力设备高精度在线检测仪设计 基于FPGA平均值原理相位差计的设计 基与AD8302的C 波段鉴相器设计 多路射频信号相位差现场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普遍意义下的干涉仪通道间相位差测量精度分析 示波器实验中相位差测量公式的简单讨论 基于相位差分的FPGA瞬时测频的实现 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GPS/DR组合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相位差限制技术的快速锁定锁相环 基于傅里叶相位差法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研究 相位差模糊控制在线控制算法中的应用设计 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中的应用 电流互感器比值差、相位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电流互感器比值差\相位差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位差法超声波三维风速测量方法研究 基于RTLinux和AD2S80A的角位置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AD8302;相位差;90°电桥;功分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4.1.007
引言
在实际的雷达装备性能测试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检测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问题,以此来获得一些雷达信号的频率、方位等特性。在研究网络相频特性中,这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某些领域精确地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比相法测向中。
美国ADI推出的AD8302型相位检测芯片。该芯片能精确测量2个独立的射频(RF)、中频(IF)或低频信号的增益、相位差及频率。但该芯片的测量相位差的范围只有0°~180°。本文通过提出一种电路结构,使用AD8302进行相位比较,测量相位差的范围可达0°~360°。
鉴相芯片AD8302简介
芯片AD8302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它内部包含2个精密匹配的宽带对数放大器、1个宽带相位检测器、1.8V精密基准源,以及模拟标定电路和接口电路,AD8302能精确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幅度和相位差主要基于对数放大器的对数压缩功能,通过精密匹配的两个宽带对数检波器来实现对两输入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差测量,能同时测量从低频到2.7GHz频率范围内2个输入信号之间的增益(亦称幅度比)和相位差。AD8302不仅能测量放大器、混频器等电路的增益和相位差,而且特别适合对无线基站及测试设备的检测。
从芯片的介绍资料上可知,A D8302的相位差检测的范围是0°~180°,对应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0V~1.8V,输出电压灵敏度为10mV/度,测量误差小于0.5°。当相位差Δφ=0°时,输出电压为1.8V,当Δφ=180°时,输出电压为30mV,输出电流为8mA。相位输出时的转换速率为30MHz,响应时间为40ns~500ns。AD8302的相位差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80°~+180°,相位检测结果是用0~1.8V的电压值来表示的,这将引入一个模糊的测量结果。比如当相位变化是45°和-45°时,检测结果将输出1个相同的值,而无法判断是哪个值,因此该芯片的测量范围比较小。这也影响了该芯片的应用范围。
本设计鉴相电路的介绍
本设计通过增加一个90度电桥和一个功分器来实现基于AD8302的0°到360°的相位差检测。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两路输入的射频信号RF1和RF2,第一路信号RF1通过一个90度的电桥分成两路正交信号φ1,φ1’,第二路信号RF2通过功分器分成两路相位相等的信号φ2。假设两路信号相位差为45°,则图3中上路AD8302检测的相位差φa=φ1-φ2=45°,则下路的AD8302检测的相位差φb=φ1’-φ1=135°。则上路的鉴相输出的电压为135mV,从图2AD8302的鉴相响应曲线上可知,如果仅仅得知输出电压为135mV的话只能推测两路信号的相位差为45°或-45°,因此需要第二路的鉴相输出电压辅助判断,如果两路信号的相位差是45°则下路的AD8302的两路输入相位差为135度,因此输出电压应为45mV,如果两路输入信号的相位差-45°,则下路的两路输入信号相位差为45度,输出电压应为135mV,这样就可以判断两路信号RF1和RF2的相位差是45°还是-45°。
具体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90度电桥采用Innovative公司IPP-7032型90度电桥芯片,工作频率为500-3000MHz,插入损耗小于0.6dB,相位平衡度为±5°,满足设计要求。功分器采用mini公司的TCP-2-272+型功分器,工作频率为5-2700MHz,插入损耗小于0.9dB,相位不平衡度优于9°。AD8302的单元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本设计只限于相位差检测,因此将幅度差检测输出脚接一个电阻到地。
电路设计和加工
为便于调试,功分电桥电路和AD8302鉴相电路分开加工,分开调试合格后通过等长的电缆连接到一起进行联合调试。使用Protel 99版图设计软件对本设计电路进行设计,板材选用Rogers4003c,厚度0.508mm,介电常数为3.38。版图设计时应保证电桥输出的两路到AD8302输入端的时候经过的路线长度相同,功分器的输出同样处理,以保证相位差值不变。AD8302部分版图的如图5所示。腔体使用SolidWorks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同样分两个腔体设计。最终的设计实物图如图6所示。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频率源、示波器对本设计进行测试,鉴相电路满足各设计指标要求,鉴相范围为0°到360°,工作频率可达到500MHz~2700MHz。
总结
本设计通过引入90度电桥和功分电路,将两路需要鉴相的信号分成四路分别在两个AD8302芯片中进行相位差检测,通过两路测试结果可以对两路输入信号进行精确鉴相,并且测试相位差范围扩大到0°~360°。扩大了AD8302的应用范围,并通过实际加工测试验证了该电路。测试显示本设计完全可以满足0°~360°的相位差检测。
参考文献:
[1] 刘静,马彦恒.基于AD8302的高精度幅相检测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2):253-255
[2] 沙占友,刘阿芳,王科.基于AD8302的单片宽频带相位差测量系统的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1):57-60
[3] 李银波,陈华俊.鉴相方法的分析和比较[J].电视技术,2008,(6):78-81
Su Jianxiang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佛山 528100)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oration,Foshan 528100,China)
摘要:培训需求作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与基层班组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足,不能引起基层员工的共鸣。员工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缺乏引导员工主动学习,也达不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佛山三水供电局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根据关键风险预控措施反向推出员工的培训需要。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arrying out a variety of training in enterprises, the training need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goals of enterprises. Staff training needs of employees do not adap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rass-roots team for a long time, and can not arouse the employees. Although employees have participated in many training, most of them are passive acceptor. They are lack of initiative to encourage their employees to learn, but also can no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Foshan Sanshui Power Supply Bureau reverse its employees training needs from the security risks system, based on key the risk pre-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培训需求 安全风险管理
Key words: training needs;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18-02
0引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电力企业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对培训工作更是倍加重视,不断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听到的一些质疑,如:培训满足不了需求,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等。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在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摸索实践的方法,也就是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寻找培训需求上的一些经验,目的在于和南方电网公司各基层供电局加强交流,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1一般的培训需求来源方法
1.1 岗位要求、岗位说明书为广大员工的技术技能能够满足电力工作的日常需要,上级公司对全体员工开展了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以学习带提高,培育学习型组织。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为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范围,巩固培训效果,公司对重点培训编制了工作流程设计,岗位说明书。通过“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法提取重点培训需求。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种类复杂繁多,难以提取培训重点,实施难度较大;②培训项目众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事倍功半,而且容易激化学工矛盾;③影响培训学员积极性,不利于培训效果。
1.2 员工个人需求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进行了解或征询意见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也是经常使用到的方法。单位在开展培训工作前向全体员工发放个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需求进行统计。然后根据需要问卷调查可选取随机样本、分层样本(如按不同级别或不同部门)或总样本进行,以确定最终的培训需求并且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
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部分员工在问卷中填写个人爱好,与工作无关;②员工个体差异性大,培训需求项目分散,难以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有效依据;③培训需求调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3 领导需求在寻找培训需求时往往也会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进行来提取培训需求。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需求具有主观性,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②培训需求具有片面性,培训内容不适合全体员工。
2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概述
电网企业的安全风险包含了工作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工作所需工器具、工作所需物资、工作所需人员及人员资质和工作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跨部门、跨专业、全面化、一体化、全员参与的预防和控制体系。我们在生产整个过程中识别出人为风险,并有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使电网的安全有了保证。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61个管理节点和488条管理子标准组成。2010年佛山供电局进行安风内审,审核以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依据,尽管受范围和背景的限制,评估仍涵盖了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审核以审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管理内容为主,评估的内容包括:①安全管理;②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③应急与事故管理;④作业环境;⑤生产用具;⑥生产管理;⑦职业健康系统;⑧能力要求与培训;⑨检查与审核。
评估的过程包括审核组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部分一线员工进行随机的考问。审核邀请了汇安恒达咨询公司作指导。
在审核中,安风工作九大单元中存在的培训方面的问题如下:
①第二单元风险评估与控制,存在:基准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需加强培训,回顾、修编质量有待提高。②第三单元应急与事故管理,存在:对员工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不足,演练工作实效性待提高。③第五单元生产用具,存在:加强新型测试设备使用培训。④第六单元生产管理,存在:加强任务观察培训,提升任务观察质量及效果。⑤第八单元能力要求与培训,存在:增加培训后的评估方式,改变单一的问卷调查的评估方式;将风险评估(特别是中高风险)结果与变化管理结果纳入培训需求分析。
2.1 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佛山三水局在工作中将风险识别出来,根据作业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如配网风险、营销风险、基建风险,并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后,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安全计划。通过寻找出的人身风险提取相应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简单有效,工作量小、成效大,不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下面以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的培训需要为例子,对如何从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进行说明:
2.1.1 培训需求之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梳理为加强配网风险的管理,尤其是强化配网作业风险的管控,根据南方电网对风险的分类方法,结合84个配网现场作业,佛山三水局梳理出了配网作业风险的三大类型(见图1),合计220余条造成配网作业风险的原因及其预控措施。
2.1.2 培训需求之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从配网作业风险梳理结果来看,配网作业风险多达几百条,存在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既不便于班组人员学习,短时间内掌握,又难以分清主次轻重,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实际情况,首先对配网作业风险预控措施进行评估,筛选出针对重大风险的关键培训项目,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最终选定三个指标作为测评的依据:分别为风险等级、培训有效性、培训实施难易,来对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进行评估(具体评估维度见图2)。
其中,风险等级是指配网作业发生风险后危害的严重程度,根据行业标准及网公司有关规定,配网作业风险按“特高、高、中、低、可接受”5个等级进行分级。有效性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的有效性,以100%为基准,每调整25%为一个等级,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按“消除危害、风险降低75%、风险降低50%、风险降低25%”4个等级划分。实施难易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实施的难易程度,主要根据实施需要投入的成本、人员来判断,划分为“容易、一般、难”3级。
同时,为了确保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的全面性,我们调取了2004~2008年安全事故的相关案例,从中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作为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的辅助。
2.1.3 从培训需求开展配网作业风险管理
2.1.3.1 严抓关键预控措施将36条关键风险预控措施纳入安规考试,进行重点督察、重点培训,作为基本的上岗条件。
2.1.3.2 完善常规预控培训①设备风险管理培训。配电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容易受环境、气候和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危及人身安全隐患。作业前需准确掌握作业区域设备风险。防范设备风险主要培训:一是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完善设备安健环标志的培训,三是加强日常消缺的技能培训。②运行管理风险培训。抓好“三种人”、电气操作人员资格考试,把好人员资质关,实现人员资质100%符合的培训要求。③环境风险管理培训。配网作业环境复杂,特别是在山区和河网地区,地形多变,现场环境存在一定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危险。要开展应用作业表单评估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的培训,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④人员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工作负责人岗位技能考核,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防止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2.1.3.3 强化培训工作①风险评估要纳入作业表单,对表单进行回顾,将梳理出来的220余条配网作业风险落实到84个现场作业培训课件中,加强对配网安全管理风险的培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普考、调考。②细化管理标准执行要求。组织各专业组按照风险管理体系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梳理管理标准,编写业务手册和工作执行表单等,将管理标准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时间节点细化到具体岗位,融入日常工作中实施,确保各项管理标准在生产业务中有效执行。③全方位开展标准宣贯。以“照片+表单”的模式编制配网作业培训教材,明晰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主要存在的风险,对重点配网风险控制措施,以广告牌的形式摆放在办公室、楼梯间等的地方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了“配网重点风险控制措施”讨论活动,局领导深入基层与一线员工进行零距离接触,畅谈配网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使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方法逐步深入人心。
3从安全风险体系需求培训的不足
在从安全风险中开展培训的工作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的实际需要,要与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共同开展;②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不容易引起员工的响应与积极性;③培训前期准备与后期考核落实等工作较为繁重,加大了培训实施者的工作时间。
4小结
通过工作中将风险分级识别出来,在安全风险中寻找培训方法来开展培训,制定和执行应对风险的培训计划,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安全风险控制培训项目,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得到大大提高,电网安全有了保证,人身安全有了保证。同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将得到大力推行,佛山三水局安全管理的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左蕾.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统计分析与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97-98.
[2]郭晓明.浅谈电力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0,(4):235-236.
[3]佛山供电局2010年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第一次内部审核报告.
[4]广东电网公司加强配网作业风险管理议案.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性;Proteus+Keil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46-02
放眼当今社会,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单片机在多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智能仪器仪表、消费类电子产品、武器装备、终端及外部设备控制、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等有着广泛的应用[1,2]。对于工科的电子、电气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好单片机技术对自我知识的提升和今后就业的帮助都是大大有益的。因此,单片机课程在上述专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鉴于单片机特殊的实践性,它的实践环节比如课程设计就更是重中之重了。
一、我校单片机教学的现状
我校原有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环节有两个:单片机课内实验和单片机课程设计。课内实验虽然有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部分,但由于开发板上硬件的最小系统比较完善,学生相当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连线便完成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则是在伟福Lab6000系列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上完成的,这些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或者是很简单的设计性试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环境,熟悉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因此学生总体所完成的工作基本上是简单的软件编程,硬件设计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是软硬件的综合系统设计。这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单片机时捉襟见肘,学不够用。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单片机课程设计通过引入Proteus+Keil两个软件进行较大的改进,既加强了学生硬件电路的设计,又有软硬件联调的综合考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设计的能力,提高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之前学校课程设计题目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最终只能模仿别人的电路板,甚至连设计报告也是抄袭别人的;还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起来易如反掌,达不到拔高的效果,这样就违背了课程设计的初衷[3]。
二、Proteus+Keil的完美结合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能很好地仿真单片机及器件。相对于另一款使用较高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的元件库更齐全,使用更方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把软件作用在处理器上,并和该处理器的任何模拟和数字器件协同仿真。除此,Proteus还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仪器和分析工具,用户可以在调试代码时清晰地看到仿真结果或通过节点波形等查找错误原因。
Keil C51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单片机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易学易用。
在计算机上,安装Proteus仿真软件和集成软件开发环境软件Keil,就已经相当于是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虚拟实验室了,可以方便地进行软硬件的级联调试,加强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概念。
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先在Proteus ISIS中设计硬件原理图,确定IO口的端口使用。项目的软件可在Keil中进行设计,生成目标代码文件*.hex,若编译失败,可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直至编译成功。把生成的目标代码文件*.hex添加到硬件电路的单片机中,比如AT89C52,然后运行仿真,即可以看到仿真结果。若不正确,可以分析错误原因,修改相应的软硬件,直至仿真正确[4,5]。
三、课题的设置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它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满足高中低各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假如全班同做的是一道很难的课程设计题,学困生根本无从下手,更别说从此获取知识了,这样他们很快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放弃了。于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我校单片机课程准备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组。
第一类是拔高性题目,比如简易计算器,学生在短期内必须要完成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要求综合性知识较全面,适合基本功扎实、有想法、爱创新的学生。例如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段就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已经有了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概念,他们需要的是设计更为复杂实用的系统来提升自我。
第二类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比如多功能智力竞赛抢答器,学生除了有基本的单片机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并且涉及其他知识领域,适合知识面较广的学生。
第三类是基础性题目,比如数字温度计,是学生在掌握了单片机基本知识后所能完成的简单的功能设计,这个层次的题目要求不高,适合底子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就是说,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从此次课程设计中汲取相应的养分,有所收获[6]。
由于题目的难度系数不同,最终的评分准则也不同,第一类题满分100分,第二类题满分90分,第三类题满分80分。这样既有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题目,又能将大家的差距拉开,让学生付出的劳动与最终给定的成绩基本成正比。
四、总结
利用Proteus和Keil进行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乐于接受的,软硬件都易于修改,减少了开发设计时间,而且Proteus软件可以直观地看到仿真结果或节点的波形,也就是说学生在自己的宿舍就能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实验室的测试设备,方便快捷,灵活性好。而课题的多样性,也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提高了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亲身领会系统分析、设计和调试各个阶段的各种滋味,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勇.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06,(6).
[2]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第3版)[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葛浩,林其斌.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
[4]李雪莲,时谦.基于软件仿真和硬件电路联调的单片机课程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5]章万静,刘长荣,形海霞,顾军林.Proteus和Keil联合仿真在单片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