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行业的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经济的控制,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建筑行业概况
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及环境完好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利用,同时坚持新能源开发策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所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包括勘察建筑地址、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竣工建筑物的装修与安装,其本身及生产经营行为既与其它行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关联。建筑主体施工、安装及建筑材料安装等是其经营活动的主体内容,建造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高楼大厦、桥梁、铁路、公路、住房,其它相似工程的勘探与设计等均涵盖其中。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提高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能有效提升各类建筑投资的水平与力度,加大资源利用量。因此,必须要保障建筑经济具有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逐步涌起,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剧,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空前,建筑业发展同样日臻成熟。不过,从实践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均程度不同的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总量、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由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等方面的污染日益加剧。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不但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所需,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坚持创新型建筑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以便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第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各行各业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发展可持续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尽早形成,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由于建筑业在社会百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与社会各方面几乎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建筑经济必须要首当其冲,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以此奠定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一,既有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现有的建筑施工及建筑工程安装方式。建筑领域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资源、环境发展概况,完成施工、安装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资源与成本节约,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呈集约化发展态势,逐步转变进入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环保、节能及低碳目标,让建筑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吻合,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第二,坚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着力进行建筑模式、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有必要全面普及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应用,致力于新型建筑技术研发,建筑实践中主动采用沼气、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资源,将环境污染程度减轻,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形成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率提升这一良好发展业态,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合理的制度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由此确保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过程不可以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偷工减料手段,必须坚决杜绝对公众生活质量及环境有害的设备与建材利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全面遵守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同时,政府有必要强化行业监管,使建筑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均与建筑标准相吻合,从本质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四、结论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2]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3]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4]侯建平.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19-20.
【摘要】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应势而生。本文以万科集团为案例,通过分析万科经营能力,并对照国资委标准,找出传统建筑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对传统产业,分析了建筑新材料的优势和建筑新材料市场前景。
关键词 传统建筑业;经营能力;新材料;市场前景
【作者简介】裴文秀,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房地产。
当传统建筑业、房地产业、钢铁产业等陷入困境、亟需深刻变革的时候,新型材料产业作为绿色新生产力,已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选择。
所谓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的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而建筑新材料是用黄土、煤矸石、煤灰、植物纤维、玻璃等做原料并运用新技术制成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替代水泥,节约资源。
一、传统建筑业经营能力分析:以万科集团为例
万科集团(简称万科) 在我国建筑业称得上是处于龙头地位,分析其财务报表,足可反映我国传统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经营状况。查询万科2014年6月到2015年3月份财务报表,进行如下分析。
(一) 盈利能力分析
分析万科2014年6月至2015第一季度5个利润率指标(表1、图1)。
由表1、图1 可见, 2014 年6 月至2015 年第一季度,万科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较高,而总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很低,说明投入产出比不协调。
(二) 成长能力分析
由表2、图2可见,变化最大的是净利润增长率,由2014 年6 月的5.4104%下降到2015 年3 月的-44.5761%, 说明万科的成长能力在走下坡路,至少是经营状况起伏不稳。
(三) 偿债及资本结构分析
1.利息支付倍数2015年一季度比2014年6月份增长了近50%。说明万科企业融资力度大,企业经营运转资金大部分靠融资,自有资金欠缺。
2.长期负债比率2015 年一季度是5.3566%,虽然比2014年6月份降低了一些,但仍表明万科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应严格控制规模,而不应再无限扩张。
3.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由2014 年6 月的0.0068%下滑到2015 年3 月的-0.0292%,暴露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低迷现状。
二、对照国资委标准,发现传统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资委制定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对照国资委建筑业大型企业标准,万科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 资产负债率高
2014 年底,万科资产负债率达到77.2046%,2015年达到77.9098%,低于企业标准优秀值近20个百分点,说明万科存在很大风险。
(二) 流动资产周转率低
万科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次),在2014年的6月、9 月、12 月以及2015 年第一季度分别为0.0906次、0.1374次、0.3228次、0.0188次。流动资产周转率很低且不稳定,只有2014 年12 月能够达到大型企业标准的较差值,其他月份都低于企业标准较差值, 2015 年第一季度只有0.0188次,说明万科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慢。
(三) 总资产报酬率低
万科达到了平均值,但低于优秀值,说明万科指标离大型企业标准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努力经营。
(四) 增长率低
万科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这3 个指标既低于平均值,也低于优秀值,说明万科经营增长状况不理想,应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3是具体的比较值。
尽管这里分析的是万科集团,但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建筑业的通病,即传统建筑业普遍有盲目扩张的倾向。当资不抵债时,就通过融资特别是民间借贷来维持企业的资金链,这对企业有很大的风险,对出资方也有很大的风险。如何拯救传统建筑业,建筑新材料的问世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建筑新材料的优势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更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 十三五” 期间,建筑新材料发展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建筑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 节约了施工费用
比起传统建筑,用建筑新材料(以下简称新材) 模块化建筑,80%的工序靠工厂化完成,少量在现场装配式吊装完成,工艺简洁,工种单一,快捷、省时、高效,施工费用大大降低。据调研,新材建筑墙体,现场安装1个工日可完成9.5m2,施工速度是混凝土砌块墙施工速度的3.9倍,用工量仅为传统施工工艺的1/10,等于相对创造了效益和利润。
(二) 降低了人工成本
建筑新材每平米人工投入约42元,而传统砌体墙每平米人工投入约84 元,新材竟节约了一半;新材建筑高层基础施工费用约181元/m2,而传统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费用约为458元/m2,节约了近60%的费用;新材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费用约为249 元/m2,而传统主体结构施工费用约为395元/m2,可节约37%的费用;新材建筑内外墙施工费用约为63 元/m2,而传统内外墙施工费用约为338元/m2,节约了90%的费用;新材楼层板施工费用约为10 元/m2,而传统楼层板施工费用约为400元/m2,可节约97.5%的费用(图3)。
(三) 降低了综合费用
新材模块化建筑高层基础综合费用约为533元/m2,而传统建筑行业高层建筑基础综合费用约为1513 元/m2,新材费用节约了65%;用新材模块化建筑主体结构综合费用约为999元/m2,传统建筑行业建筑主体结构综合费用约为900 元/m2,新材费用略多99 元;用新材模块化建筑内外墙综合费用约为443元/m2,传统建筑行业建筑内外墙综合费用约为769 元/m2, 费用节省了43%;用新材模块化建筑楼层板综合费用约为295元/m2,传统建筑行业建筑楼层板综合费用约为1125元/m2,费用节约了74% (图4)。
通过新材建筑和传统建筑成本相比,可看出新材建筑综合整体造价成本优势明显,综合测算,可以降低综合成本30%以上。而且,使用新材建筑无论在工期、用工量还是资源、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传统建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如此,建筑商还会因为使用建筑新材而抢占市场先机,以其前所未有的简单、高效抢占市场,具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建筑新材市场前景分析
(一) 是优先选定的建造方式
以卓达房地产为例,使用建筑新材建设的周期比传统建筑缩短了2年。也就是说,在传统建筑的3 年一个周期内,使用新材建筑3 个月就可以主体封顶,15 个月可以完全清盘。而传统建筑如按5年时间清盘考虑,使用新材建筑可使财务成本降低45个月的利息,资金周转率增加了3倍,可增加200%的利润,节约了资金占用等财务成本,增加了投资收益率。
综上所述,在建筑新材推向市场期间,相对于传统建筑业的建筑成本,新材建设企业可以适当提高10%~20%的新材模块化建筑售价,开发商在综合以上因素后,一定会优先选定建筑新材模块建筑的建造方式。
(二) 是绿色环保的必然趋势
纵观全球,推行低碳化、节能减排降耗是大势所趋。建筑新材从原料采集加工合成到模块化建筑,不产生建筑垃圾,符合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未来绿色环保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 为钢铁企业注入复苏活力
2014年以来,由于市场低迷,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像河北钢铁集团这样的大型集团吨钢利润仅为200多元。目前,新材建筑正在全国40余座城市进行产业新城建设中,每年需钢构价值600多亿元。据调查,仅卓达集团2015年一年就有4.6 亿建筑平方米的产能,按照每平方米建筑使用30 千克~40 千克钢铁计算,一年就要消耗钢材1840 万吨。可以说,新材建筑的推广会为众多钢厂注入复苏的活力。
参考文献
[1][EB/OL].hkstock.afinance.cn/jjyj/201104/338522.html.
[2][EB/OL].新浪财经网,万科上市2014-2015 第一季度财务指标.
[3]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Z].2014.
钢材的防火性和耐腐蚀性相对来说比较差,钢材的耐腐蚀性、耐火性,直接决定了钢结构住宅的质量。对于钢铁企业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并生产出新型的防火和防腐蚀材料,保证建筑用的钢结构材料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对于新兴的建筑工程来说,工程需要的许多设备材料会有一定的制约,对于设备应与钢结构工程配套的问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的保证钢结构住宅各项配套设备以及原材料的需求,解决配套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口问题,对于钢铁企业以及建筑关联企业的创新及发展是一种挑战。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当前钢结构方面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相对比较短缺,绝大多数学校或者资料还是针对一般住宅的学习,对于钢结构这种新型材料的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较少,目前,具有钢结构建筑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较缺乏,致使一些开发商不敢轻易采用钢结构形式。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大型钢结构场馆的建设相对比较成熟,也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工作人员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交流。
3群众的认可程度低
群众对于钢结构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目前钢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建筑,而民用建筑则很少,民用建筑还是以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主。钢结构民用建筑体系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在我国,群众对于钢结构建筑相对比较陌生,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钢结构建筑发展情况不同,群众的认识也有所不同,钢结构建筑的生存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中国的消费者需要很长的过程去适应钢结构民用建筑。
4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4.1钢结构建筑的前景分析钢结构建筑以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和趋势,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我国实行“绿色建筑”政策和不断推进城市化,意味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潜力,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钢结构建筑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压力和需求不断扩大,钢结构节能环保和灵活布置的特性,减轻了传统建筑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和建筑空间不足的压力,新型的节能钢结构建筑会是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中国是钢铁产业大国,钢材产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建筑钢材品种丰富多样,价格也更加合理。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得钢铁的价格持续降低,应该借此机会充分考虑钢铁与建筑业的结合,使得钢铁产业的高新技术能够更快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以及新的加工工艺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基础,与建筑业结合,钢结构建筑会得到快速发展。
4.2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方向钢结构建筑应该得到大力宣传,建设钢结构建筑实验基地,让群众了解并接受钢结构建筑,研发各种辅助材料及设备,将钢结构设计应用到住宅的各个项目中,高层住宅,低、多层住宅,别墅等,可以利用轻型钢结构建设主体,充分使传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相结合,形成钢框架体、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等,使得钢结构建筑能够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将传统建筑逐步转化成钢结构建筑。
5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经济的这种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建筑管理体制也不例外,只有建立高效、竞争、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管理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建筑业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建筑业工程硬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多元化,外资、企业出资和私人投资等等项目逐渐增多,而政府直接投资的项目则不断地减少,而且建设组织模式国际化,在国内的建筑业上将会更多采用国际上的组织模式。建筑法体系化和建设管理不断信息化也是建筑业的发展成就,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传统的建筑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建筑业的发展,就应该及时地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地方保护、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不明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规范的,法制建设和建筑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和招标投标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顾客观实际违背经济的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会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干扰。
二、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来看,建筑管理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一种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建筑业对高敏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变革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建筑业是我国我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投资建设完成国家规定的建筑任务,建筑业只是一种配属队伍。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特性,不再是政府或者某个行业的配属队伍,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有的管理、专门技能等,与投资商之间建立和一种非常广泛灵活的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不仅仅提高了建筑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投资周期,服务也在不断地深化。我们知道,建筑业是把固定资产转变为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资本领域等的参与能力也越来越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建筑业可以称得上是整合资源形成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体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有直接的影响。
2、 社会经济形态与经济结构转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管理体制。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转型越来越快,由前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由能源资源投入粗放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政府有相应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建筑业作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适应经济转型的变化,就必须对建筑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三、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就应该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建筑业服务。政府应该进一步放松多建筑行业干预的普遍性,把建筑行业所从事的建筑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而不是以企业为管理对象,向真正的市场监管转变。加强对公共利益的市场监管,加强对不正当竞争和不公平交易的监管,强化对建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质量等等设计公民财产和生命的监管。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规范市场机制。主要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推出机制,要求政府必须重视传统行业的退出机制,保证机制行业发展的稳定。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和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建设,完善建筑企业的市场体系,逐步打破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转变为行业准入,依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行业协会,对于扰乱社会秩序和恶意竞争的企业取消会员资格。依照法律法规约束建筑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监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使建筑市场的公平有序。不断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建筑业的企业结构调整,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政府应该积极为建筑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除了采用投资等对生产力进行整体布局,更重要是为建筑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规范、管理、服务"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放松规制,适合建筑业服务方式的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要求。通过放松规制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不断地激发建筑企业市场主体自身的创造性,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市场权利回归到企业手中。
2、政府通过对建筑业的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求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可以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这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的进程,对投个资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一体化,国内建筑业如果想要进军国际化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完善服务业的资质管理方式,创新建筑业的服务模式。
其次是积极引导建筑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醒目管理精益求精,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高效和精确,所以建筑业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经真理,尽快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再次是支持建筑业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全球资源的配置,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让建筑业走出国门,不能只看到企业国内自身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家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建筑业进行战略重组,对有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工程公司进行扶持,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建设多变的服务体系,政府在建设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地进行磋商和多边谈判,加强国内参与海外承包监管,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政府为之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波.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景分析【J】建筑经济,2003年第4期
关键词: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清水混凝土是由沙石、水泥等材料够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沙石、水泥的比例和控制其表面肌理的粗糙程度,做到质地变化丰富多样。而且材质也比传统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经得起时间和风霜的考验。很多国家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来做建筑设计和建设,比如悉尼歌剧院。现在我国在大型建筑物和高速公路上也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运用还不多,这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过硬的企业还不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断研究。
1 市政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优点
混凝土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建筑材料,在推动我国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在我国,清水混凝土是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其基本定义为:清水混凝土系一次成型,直接以混凝土原浇筑表面或以透明保护剂做保护性处理后的混凝士表面作为外表面,要求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通过混凝土的本色和自身质感实现美观效果的混凝土结构。所有清水混凝土的优点有:
1.1 抗震耐磨,耐久性强
高级混凝土是由粗集料结构同砂浆共同混合而成,整体刚性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结构布置灵活,自身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物理特性稳定,对气候和温湿度都比天然的石料石材更具有抗性和耐久性。而且在塑形方面更是天然的石材无法比拟的。
1.2 灵活多变,可塑性强
清水混凝土的成型是通过调整施工工艺和变换模具的种类来改变的,施工时完全可以可以按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色彩组合,制作出任意的形体和表面。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可以根据建筑作品的不同表达来设计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肌理特点,可以做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的粗糙狂放的原始韵昧,也可以表达其细腻温婉的特性。
1.3 自然美观,装饰效果好
混凝土本身非常容易加工,可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可非常逼真地模仿出许多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质地和色泽。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质地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清水混凝土色调沉稳、表面肌理粗糙而又不失细腻之感,给人以朴素、自然、厚重而又沉稳的心理感受。
1.4 方便简单,性价比高
清水混凝土以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经济低碳,厚重与清雅的外表,朴素简单,大方并大气。在浇铸成型以后不需要再一次进行表面的加工和装饰,可直接有效的防止墙体出现润湿痕迹的同时又能在内部形成了防水层,节约了施工的成本,性价比很高。
1.5 绿色健康,污染少
清水混凝土的各种原料要求都非常高,采用的沙石,粗砂,细沙等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建筑材料,不会人为添加一些对人体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健康,自然,环保,绿色,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混凝土,它属一次性浇铸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它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消除了蜂窝麻面及气泡,且没有一般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显得十分天然庄重。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应用的重要性
2.1 是市政构建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生活倡导的是让人们以“健康、环保、有机、绿色”的积极方式去生活,政府作为服务人民的机构,在承担道路桥梁建设这个公共职能时,也必然要适应人们这种生活方式,为了让人们以“高健康”的姿态去生活,很多建筑的材质选用了清水混凝土。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成本及效率方面都越来越追求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减少排放,低碳的清水混凝土材质备受关注。因为人们永远都想拥有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清水混凝土在材质上正好满足现代人对理性的节约的低碳生活的需求,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运用清水混凝土材料,是政府实现公共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2.2 提高了市政工程建设理念,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在园林建设,车档,广场碑刻等领域都有运用,但是政策的导向无疑更有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政策对一个产业,一项技术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运用清水混凝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清水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发展和该产业的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有了政府的支持,就有了发展的保证。市政府能转变传统的修造方式,求新求变,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清水混凝土技术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带来社会效益,而且推动地方建筑业的质量。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能够促进建设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
2.3 安全性好,使用时间长,节约财政开支混凝土内部以沙石、水泥、钢筋等为主要材料,钢筋横竖交错与水泥沙石浇注在一起,坚硬、牢固。清水混凝土由于由沙石水泥材料等构成,可以塑造出坚实厚重的体积感,在建筑设计中我们也常常利用混凝土的这一建筑特性进行建筑设计表达。市政桥梁道路工程使用混凝土建筑工艺建造的楼体可以给人以厚重的力量感、长期性特点。可以让人们感觉更安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虽然也坚固,但是,在浇铸成型后还要补刷一层沥青或者抹灰,而且时间长了在表面会形成蜂眼,裂痕,表面粗燥等现象,必须财政投入资金去维护补修,长远来看,传统的混凝土修筑方法会浪费更多的财政支出。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不用再次补刷,避免了抹灰开裂、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鼓起甚至脱落等质量问题和后期的保养问题,它具有比传统的浇铸更方便更稳定更耐用的特性。清水混凝土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久耐用,环保,节能,环保,节能,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市政建设在修建和维护中节省了财政支出。
2.4 清水混凝土有较强的艺术美感,美化市容市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给人提供一个供人居住、交流与活动的场所,其材料是建筑空间内部的物质载体,是与人直接亲近的介质。我们正是要利用材料的这种直接可视、可触摸的特点,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营造建筑不同的情感空间场所。现代城市人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越来越体会到了亲近自然,表达情感的重要性。高大的混凝土建筑给人冰凉荒芜没有生命力的感觉。但是清水混凝土的材质美感唤起了人们心底渴望已久的简单情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正是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政府这样的作为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清水混凝土稳重大方、朴素、自然、亲切而又肃穆、坚实而又美观,给我们带来多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享受,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单一的混凝土建筑色彩和外观,美化了城市环境。当然,我们在欣赏清水混凝土材质美的同时,也要认真发掘它美的因素、情感价值的架构所在,认真探寻清水混凝土美的表现所在以及如何才能展现清水的魅力,将材料的价值与民族文化特性相统一,只有植根于广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材料的价值才能有依托,才会走的更长远,最终使建筑上升到艺术层面。
3 结束语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道路行车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已成大势所趋。由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在很多部位会出现变形,麻面等严重质量问题,对市容市貌形成不良影响,所以现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多采用清水混凝土浇筑方法。本文通过对清水混凝土的优点和作用来说明清水混凝土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朱荣跃,马新芬.装饰混凝土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应用前景[J].辽宁建材.2008(6).
【关键词】 节能;可再生;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building is the building which refers to provide a healthy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for human being,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and the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greatl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vide a healthy, comfortable, natural and harmonious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o people.
【Key words】 Energy saving; Renew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是当今一种崭新的理念,其综合运用建筑学、环境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为人们提供舒适清洁、无污染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及人类健康。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就是要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当今我国建筑业环保节能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巨大、资源消耗大、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建筑耗能高,能源利用效率低。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生产的巨大负担,制约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节能技术不完善,还没有通过专业系统验证,没有在实践中完善便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节能材料种类少,质量问题普遍存在。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建筑业实施绿色节能设计,显得突出重要。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的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
传统的高能耗发展必然要向高效的环保型发展转变,绿色节能建筑以低耗为核心发展,符合现今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潮流。
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源,未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将大幅度提升。
将绿色节能概念渗透到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是对建筑师的设计能力新的挑战。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节能最主要的设计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避免污染,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可持续发展
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做到可持续发展。
3.2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通过减少物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的目的。
3.3 健康舒适
注重建筑的适用性,以人为本,增强与自然环境沟通,保持合理的室内温度、湿度、采光通风,利用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等。让人们在健康、舒适、环保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4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4.1 整体设计
从总体规划出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场地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总平面。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根据建设地日照、主导风向等因素合理规划朝向。改变不合理的布局,优化区域划分和资源配置。
4.2 环境资源利用
自然环境蕴含着大量自然资源,建筑设计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常规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是建造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内容。
4.2.1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目前在太阳能应用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也是一种新兴的太阳能利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建筑和太阳能设备协调,充分利用向阳面或屋顶,使太阳能系统和建筑融合为一体,不影响建筑的外观。
4.2.2 风能利用
风能同样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设计可通过风能发电设备把风动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能源。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4.2.3 自然采光通风
利用天然光照可节约电能又能提供自然、健康的光环境。建筑引入自然光,通过设计控制与分配,提供一种优于人工光源质量的自然照明,减少照明设备的消耗。
自然通风是一种廉价成熟的技术措施。自然通风能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健康环保的目的。
4.3 节能设计
4.3.1 绿化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中加强环境绿化,用绿化覆盖地面,减少硬质铺地,扩大植被面积,减少路面吸热,可营造凉爽、舒适的环境,同时净化空气。
立体绿化设计,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建筑,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立体绿化可以隔热、隔声,同时建筑获得良好的景观。
4.3.2 墙体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采用节能的围护结构,在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控制建筑总体表面积,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应用新型的复合墙体,建筑墙体增加多层绝热保温材料,配合密封隔热构造措施,加强气密性,改善了围护结构材料的热工性能,提高了保温隔热效果,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5 结 语
如今,绿色节能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建筑设计之中,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绿色节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强对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运用生态环保的设计方法,实现建筑的绿色清洁、节能降耗,营造更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加平.建筑物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杨晚生.建筑环境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
一、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核对进场资料、质量证明、设计变更、图纸等技术资料;图纸的自审和会审;落实深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起吊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安装前后的外界环境,如温度、日照、风力等;抗剪槽和垫板的设置;基础验收工作。
2.施工技术要点
(1)钢柱的安装
设置标高观测点和中心线标准,标高观测点的设置应与牛腿支撑面为基准,为便于观察,无牛腿柱应以柱顶端与桁架连接的最后一个安装孔中心为基准;中心线标志应符合相应规定;多节柱安装时,宜将柱组装后再整体吊装;钢柱吊装后应进行调整,如阳光侧面照射和温差等引起的偏差柱子安装后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定;对于长细比较大的构件,吊装前应增加临时补强措施,如三角(梯形)屋架下弦杆的抗压稳定补强,吊装后应及时增加侧向稳定措施,如柱子、屋架的侧向支撑;吊车梁和屋架安装后,进行总体水平、标高调整,然后再进行固定连接。
(2)吊车梁的安装
应在柱子第一次校正的柱间支撑安装后进行,安装顺序从有柱间支撑的跨间开始,吊装后的吊车梁应进行临时固定;吊车梁的校正应在屋面系统构件安装并永久连接后进行,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定;吊车梁标高的校正可通过调整柱底板下调位螺母或垫板厚度进行,必要时亦可在吊车梁与牛腿间增加垫板方式进行调整;吊车梁与辅助桁架的安装应采用拼装后整体吊装,其侧向弯曲、扭曲和垂直度应符合规定;吊车梁下翼缘与柱牛腿的连接应符合相应规定。
二、多层和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并标注定位轴线及标高的位置;检查钢柱基础,包括基础的中心线、标高、地脚螺栓等;安排钢构件在现场的堆放位置;选择起重机械;选择吊装方法;轴线、标高、螺栓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定。
2.施工技术要点
(1)钢结构的安装和校正
①钢柱的吊装和校正;钢柱吊装:应选用单机抬吊(旋转法)或双机台吊(递送法),并做好相应的保护。钢柱吊装时,可采用增加吊装孔或是临时吊耳的方式进行。单点起吊构件,应验算吊装孔或吊耳的强度;多点起吊的构件,还应验算构件在横向自重力和吊装力作用下的构件整体稳定性。钢柱校正:应对钢柱的垂直度、轴线、牛腿面标高进行初步检验,柱间的间距使用液压千斤顶、钢楔和钢丝绳进行校正。②钢梁的吊装与校正;钢梁吊装前,应于柱子牛腿处检查标高和柱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并在梁上装好扶手和扶手绳,以便于等主梁吊装就位以后,将扶手绳与钢柱系牢,用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钢梁一般可以在钢梁增加吊装孔或临时吊耳的方式进行,其位置取决于钢梁的跨度。为了尽量减少高空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并加快吊装的进度,可将梁、柱在地面组装成排架以后再进行整体吊装。钢梁的校正需反复检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钢结构构件间的连接与固定
①钢柱间的连接通常是使用全焊接连接或混合连接(翼缘采用坡口焊,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主梁与钢柱的连接一般是混合连接。②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多使用铰接连接,在主梁腹板处通过连接板使用高强螺栓与连接梁腹板连接;在连续梁部位为固结,多为混合连接或全焊接连接。③单节柱范围内楼层梁安装完成后,应先焊接顶层梁,再焊底层粱,最后焊接中间层梁,以使框架稳定。柱节点上左右对称梁应同时施焊,减少变形;而同一根梁的两端不得同时施焊,保护焊缝施焊微涨缩空间。柱与柱对接施焊时,柱两边翼缘应由两名焊工同时焊接。梁节点的焊接应先下翼缘,后上翼缘,以减少角变形。④高强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构件的紧固顺序是先主要构件,后次要构件;同一节点高强螺栓终拧顺序应按规范先中间后两边顺序进行。⑤工字形构件的紧固顺序是上翼缘—下翼缘—腹板。⑥同一节柱上各梁柱节点的紧固顺序是先柱子上部的梁柱节点紧固,然后柱子下部的梁柱节点紧固,最后柱子中部的梁柱节点紧固。
三、空间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网架结构整体性能良好,能够有效的承受各种非对称荷载、动力荷载和集中荷载。它的节点和构件能够定型化,适应于工厂进行成批生产以及现场拼装。
1.施工特点
高空散装法可分为悬挑法和全支架法这两种。悬挑法是将部分网架悬挑,以节省支架的方法;全支架法则是将节点的散件和杆件在支架上进行总拼,或是以一个网格为小拼单位在高空进行总拼。
高空散装法的优点是可以使用简易的起重运输设备,甚至不使用起重设备即可完成架设,能够满足运输困难或者起重能力较弱的地区或者山区中;它的缺点是施工现场和高空的作业量较大,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支架材料。
2.支架的设置和沉降量的控制
高空散装法的支架必须牢固,通常使用钢管和构件进行搭设,不宜使用木、竹材料,因其易燃而且易变形。在设计时还需对拼装支架的整体稳定、单肢稳定进行验算,并对沉降量、饶度值进行验算。
支架的整体沉降量是由杆件的弹性压缩、钢管接头的空隙压缩、地基的沉陷等因素所决定。如地基较软弱,应采取夯实加固的方法,并使用木板铺地以尽量分散支柱传递的集中荷载。通常高空散装法对支架沉降的要求应控制在5毫米以内,为此在大型网架的架设施工时,还需对支架进行压力试验,以获取相应的资料信息,以方便在施工中对沉降量进行随时调整。
3.拼装的操作
高空散装法总的拼装顺序是由建筑物的一端开始进行,并以两个三角形向另一端同时进行推进。当两个三角形相交以后,则按照人字形逐榀向前进行推进,最后在另一端的正中间合拢。每一个榀块体的安装顺序,则是由最初的两个三角形部分由屋脊部分分别向两边进行拼装,当两个三角形相交以后,再由交点同时向两边开始拼装。
4.整体吊装法
整体吊装法是将网架在地面总拼成一个整体后,然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其吊装到设计规定位置的方法。
(1)施工特点
整体吊装法架设网架时,可以采用场外总拼或者就地与柱错位总拼,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焊接和连接网架,并且在地面进行总拼,容易保证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和焊接的质量,缺点是施工现场需要较大的起重能力及场地空间。整体吊装法根据所用起重设备和吊装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起重机抬吊法和桅杆吊装法两类。
(2)空中移位
当使用桅杆吊装法时,会出现网架在空中移位的问题,是由于每根桅杆两侧起重滑轮组中所产生的水平分力不等,而推动了网架的移位。吊装时当桅杆各个滑轮组相互平行布置,则网架发生平移;当各个滑轮组处于同一圆周上时,则网架发生旋转。在网架移动时,因钢丝绳的放松,还会出现少量的下降。
四、结束语
钢结构建筑是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工程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普及和发展,而合理、科学的钢结构施工技术才是保证整个钢结构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键。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改良与优化,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仇智,罗亚冉.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02)
[2] 舒光学.建筑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1)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实施策略
引言
所谓绿色建筑,是在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绿色建筑实施的必要性
a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我们为什么需要发展并推广绿色建筑呢?
最简单的回答是由于传统建筑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举例来说:
A 清理原本自然状况下的土地会造成野生生物的消亡。
B建筑的生产,制造,运输等都会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而它们释放的有害气体会加剧大气的破坏或加剧温室效应。
目前的传统建筑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制造了太多的垃圾和污染。如果放任自流,我们的环境和经济都将遭受极大的破坏。
经调查研究,在美国,传统建筑的生产,建造,运输占据和消耗的能源比例如下:
消耗了14%的可饮用水。
释放了30%的垃圾及污染。
二氧化碳释放量占38%
使用了40%的原材料
消耗了39%的能源。
消耗了72%的电能
在中国,由于建设量更高,这个比例还要更加巨大。
这样大量的消耗和污染,其实是以透支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数据表明,绿色建筑总体来说可以减少13%的维护费用,节省26%的能源消耗,还可以获得更高的使用满意度,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尽管可能由于设备,研究等会增加前期的投资,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中还是具有重大优势的。
b.绿色建筑可以为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居住,生活环境。
建筑师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据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有90%的时间实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好坏于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品质及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 20 ℃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干阑住宅在酷热的气候中,仍可在室内创造出荫凉的空间。因此,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自然是主要的供给者,而辅助设备系统属于其次。因而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 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太阳加热,以风压和太阳浮力产生自然通风,以水的蒸发产生制冷。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使用的方法,因为,在绿色建筑中气候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是当作资源来考虑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是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的本质。如果将其原理与未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丰富多彩的绿色建筑前景。
c.绿色建筑的第三大优点是它考虑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开发。
传统建筑往往是阶段性的,分专业的考虑,缺乏系统的统筹控制和规划。而绿色建筑最终要的一点就是它控制建筑从选址,设计,施工到建筑交付使用,至最终拆除的全过程,而且在项目伊始就会要求全专业一起参与评估,设计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把建筑设计是看做一个一体化的而不是肢解的片段,比传统建筑考虑得更加全面及深远。
2.发展绿色建筑的方法和措施
a.从社会角度来说,绿色建筑开发涉及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多重关系。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开发商的行为,不断推动绿色建筑开发活动的进行,而市场则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及需求情况,激励和拉动绿色建筑的开发活动。通过对政府、开发商的博弈分析,得出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机制,应从建立完善的激励与惩罚财政政策体系并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税收体系。
另外,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订完备的评价、评估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增加有关绿色建筑的内容,增加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节约的奖惩条文,提高各方利益主体参与积极性。建立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标准等体系,逐步形成一套内容配套、体系完整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b.从技术角度来说,绿色建筑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从而控制从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拆除的整个过程。
2)需要将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照明,标识等作为一个完整地体系来综合考虑。不同设计内容之间其实有很大的交叉重叠的部分,综合完整地考虑可避免重复使用带来的浪费,也可以增加能源的循环性。
3)优化场地选择。尽量避免选择绿化林地等,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4)在项目伊始就要在所有团队成员参与的情况下共同讨论,评估,并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知道接下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可以约束团队成员将目标很好地实施和完成。
5)因地制宜。最大化利用当地的日光,微气候,做适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建筑。也应当尽量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以提高节能效率。
6)利用当地的材料,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及可再生能源。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避免运输建筑材料而造成巨大的污染;二是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既避免了最初的浪费,又避免了最终拆除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三是可以利用当地既有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等),以降低维护成本,并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7)高效利用可饮用水。循环利用雨水,中水,并最小化废水和废水径流。并选择恰当的节水器具。
8)关注室内环境,以人为本,要尽量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废气排放,注意自然通风和采光。
9)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与非绿色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优势来自其全生命周期成本削减与附加价值提升两方面。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削减既包括通过节约基本建设费用、以整合度更高的技术体系取代传统系统、采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等方法所实现的初投资减量,也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策略实现的使用成本的减量;而绿色建筑的价值提升则来源于绿色设计所提供的三种附加效益――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舒适和更健康。应该看到,绿色建筑经济性优势的实现仅靠技术优化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的建筑活动都是社会协作的结果,绿色建筑生态经济综合价值的实现,需要不同群体的协调配合,因此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
绿色建筑与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了绿色建筑体系的创造;而绿色建筑又丰富了绿色文化的内容,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做出重要的贡献。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建筑业发展尤为迅猛,但其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已取得相当的发展,有关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和新的工程示范项目,不断在各地涌现,当前,绿色建材和产品的生产认证,高性能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研究,权威的绿色建筑标准、法规、规范的建立,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以及绿色建筑投资费用的降低和使用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效益不断增加,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都有助于绿色建筑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由黑色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期望中国建筑界转变观念、深入学习、研究绿色建筑的理论和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尽快把中国建筑业转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只有我们大力践行绿色建筑理念,切实全面实现建筑业的“绿色革命”,将建筑业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转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才能真正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推进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
4.结束语
在 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都是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共同发展战略。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持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由高能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为更好地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适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由于绿色建筑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发展的阶段,因此,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节能与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刚起步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加快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朱大明.当代建筑评论的新视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新建筑.2000(3):7-10.
[2]刘光忱,孙磊,赵曼.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建筑经济,2011(11):100-103.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绿色住宅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想和实践不是单一学科可以完成,它是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综合成果,把建筑设计成小的生态系统,为了能给居住者提供一个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无污染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生态学专家们将这种建筑称作环境共生建筑。
绿色建筑不仅仅体现在单位或个体的循环共生,主要也体现在大环境下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
(二)、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可是平均到每个人就成了资源短缺,我国正在完成的全国城市化下,建筑消耗惊人,我们在为国家快速崛起的同时不仅开始担忧,80%的高耗能建筑让我们惊呼,当下我国建筑消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负担。所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急需解决。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面临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将要建设的城市,能否施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显得尤其重要。
1、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的原则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①.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
②.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
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四)、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2)加强环境绿化。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
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②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五)、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六)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勇 林边 贾宁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2, 26(4)
2. 吴向阳 绿色建筑设计的两种方式 建筑学报 20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