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文化的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Keywords】enterpris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proposal
【中?D分类号】X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42-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推行,其已经受到了各个领域内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欢迎。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一种可持续改进的动态系统管理办法,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以系统性、先进性的开展,并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安全生产的自律性与积极性,实现了以文化保证安全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当前时展相吻合的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安全生产标准正是以这一理念为基础产生的:“对生命负责,以人为本,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首位”。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国家要求相吻合的
国家对于各个行业尤其是生产加工行业,始终要求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就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因此,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与国家要求相吻合的,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体现。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吻合的
一个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稳定生产的基本保障,对于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 安全标准化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3.1 安全标准化建设来源于安全文化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其需要一个以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来对企业活动进行规范与指导,全面提升各种企业活动的安全性。而将这些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构成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对于企业安全标准化而言,其核心是人,其得以实施主要是依靠人的高度认知以及自觉性。要想实现这一点,就不能用简单的奖励惩罚或者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是要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要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让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安全生产达到质的飞跃。每位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都与企业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员工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
3.2 安全标准化建设能够体现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提倡用文化来对人们的生产行为进行指导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安全文化强调要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健全、可操作性较高、时效性较强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二,企业安全文化还特别强调对现场的管理,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管理,必须要保证生产现场具有各类安全标志、安全通道畅通无阻、生产现场整洁有序等。而上述内容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体现。
3.3 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以及作用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人员以及各项设施设备处于安全的状态下。因此,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进而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安全规范与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种内容涵盖较为广泛的管理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能够有效的将人的行为以及思想联系到一起,这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言,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让员工在生产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这可以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1]。
4 促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领导
在企业生产中,要树立以及强化“我的区域,安全我负责”的安全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保证企业生产的高标准、严要求,实现企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安全标准化管理。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建立一岗双责制度,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承诺的落实;同时,还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分级机制,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抓一级,实现责任到人,并健全奖惩机制以及加强责任追究力度。
4.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员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安全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自身生产经营的安全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自我约束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变主动为被动。企业员工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只有让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责任体系,让员工形成“个人安全我负责,企业安全我尽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的安全理念,从而实现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2]。
4.3 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企业文化的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建立安全文化来对人性的弱点以及毛病进行约束,使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员工将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指导生产。企业还应做好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工作,让他们对下属员工的生产进行约束。同时,应充分利用班组每周一次安全活动、班组每天安全喊话活动、企业安全演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应急演练活动等一系列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以及手段,并在各个生产岗位以及设施设备中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宣传展板等,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从而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保障。
Abstract: In coal production process, roof, earth pressure, gas, fire and water, and coal dust are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the employe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ion. The coal industry belongs to the high—risk industry, so safety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of coal m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form a new concept of valu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afety.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develop propaganda education, post training, accident warning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mote safe production.
关键词: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讨
Key words: coal enterprises;safety culture;construction practice;explore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49—02
0 引言
煤炭生产中顶板、地压、瓦斯、水火、煤尘等时刻威胁着员工及矿井的安全,煤炭生产的特殊性、高危性,要求煤矿加强安全管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变化,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地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已成为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主流,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而且是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和谐矿区的关键。煤矿以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势在必行。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安全文化”这一术语是国际核安全顾问团(INSAG)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安全丛书NO.75—INSAG—1名义出版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事故后审议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入,之后在起安全丛书NO.75—INSAG—3《核动力厂的基本安全原则》中被进一步扩展,在安全丛书NO.75—INSAG—4中定义和论述了这一概念。它的产生与核能界安全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是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诸多领域,尤其在核能界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切尔诺贝利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核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组织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因此,90年代核安全管理思想的体现就是安全文化建设,既强调组织建设(安全水平取决于决策、管理、执行多个层次),又注重个人对安全的贡献。“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核能界核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是对70年代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则的继承和发扬。当今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坚持并实践70年代和80年代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原则,再加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建设,集中于总目标和关键点,不断发展、改进和评价安全文化,才能保持并且持续地提高电站的安全水平,并向着最高的安全目标迈进。
1.2 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由于安全文化的重要性,INSAG—4中介绍的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已广为人知,也由于安全文化原则的实际应用和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或广泛的传播,因此为了使组织能正确地认识现有安全文化的现状和渴望达到的状况来指导安全文化的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1998年出版了第11号安全报告丛书。在这份报告中,根据人对核安全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把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只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
第二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第三阶段——安全绩效总是持续改进的。
每个阶段安全文化的典型表现特征:
第一阶段意识淡薄,安全视为外部要求,是技术问题,不愿意考虑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遵守规则,讲安全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
第二阶段初步意识,很少实施行动当局重视安全绩效,行为问题被忽视,开始考虑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
第三阶段明确的意识付诸行动组织采用不断改进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个人都能作出贡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行业的整体形象。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态度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有效协调好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对人的安全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生产行为产生控制和调节作用,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文化建设应把“生命至上”作为主旨,把维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核心,以此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其实质就是对人性的管理,即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确保人的安全,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在实现职工人身安全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找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新的策略和方法,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真正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达到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三、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上规划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文化现象,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安全文化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阵地来实现。在管理中引入文化层面的东西,更有其现实针对性。所以说,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发挥自身作用,凸显自身价值,挖掘自身资源,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策划。策划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下,对已有的文化阵地进行整合提升,实现文化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等。通过各种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出适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宗旨、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四、监督考核安全文化机制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对以往多起安全事故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对原有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视”和重新整合。作为企业一项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理念的渗透,安全文化建设要在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次上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企业要在机制的有效运作上发挥监督作用。
第一,督促各级领导自觉地学习煤矿三大规程、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带头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把“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内化在思想上,外化在行动上,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执政能力。
第二,督查各级领导的安全岗位制度的实施情况,要及时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多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家庭、深入作业场所,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形成“未雨绸缪,超前预防"的意识,在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三,企业的监督作用还体现在考核的深度上,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安全绩效"的细致考核考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统计,而是加强对每一起不良行为人员或“三违”人员的细致沟通、帮教和分析;考核的深度广度越大,保障作用越强,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取得质的飞跃。
五、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煤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法制、安全规范、安全伦理、安全管理、安全文艺、安全技术、安全习惯等各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人是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包括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和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力等。在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利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建设安全文化入手,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以此影响职工的生产行为,只有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才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各类事故才能得以控制和减少。
其次,要切实提高领导者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既是煤矿生产经营的主导者,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组本质安全的需要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也是个人和班组集体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着班组安全管理上的认识、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将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下放到班组,从可视、可查、可问、可控四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氛围的营造、班组规章制度的建立、危险源点的监控、事故隐患的检查和整改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实现用文化之力激活班组安全力,增强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手段。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整合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优势,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实践技能去影响每一个个体,进而推进班组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班组每个成员保证自身安全工作了,也就保障了班组整体安全生产,每个班组实现安全生产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就有保障了。所以,只有班组全体成员达到安全文化的标准要求,才能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齐抓共保安全责任体系,实现班组的本质安全。安全文化建设是把安全价值观上升到班组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安全班组建设就是通过班组自我订立规章制度,建立奖惩规定,将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延伸到每名班组成员,并通过班组自我培训,形成班组共同安全目标,将安全生产化为班组每名成员的自主意识。其中,安全培训是通过教育帮助和引导班组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的不二法门,法治约束和经济约束均须以安全文化作为支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安全文化这个支点,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的功能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从六个维度展开
所谓“班组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组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体现为班组职工对安全的态度、认识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是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德、理、情、法、制、术”六个维度。“德”即道德,包括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理”即理论,包括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会议纪要,我国历史积淀形成的丰富的安全生产理论等;“情”即情感,其内涵是运用情感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亲情、友情等;“法”即法律,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出台的治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办法等;“制”即制度,包括企业依照法律、法规,按照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涵盖企业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的法治文化体系;“术”即技术,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能够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等。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重要前提,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从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基本目的出发,以“以人为本”和“人的管理”作为工作方针,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促使单位所有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安全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目前地质勘查行业业界就本行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正在进行积极探讨。
二、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
安全文化的载体很多,主要是员工、制度和工作环境。安全理念的秉承,安全的行动主体都是员工。员工既是安全生产的对象,也是安全文化主要的承载者。安全的理念要靠员工的行动体现,安全制度要靠员工去遵守,安全环境要靠员工营造。员工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制度是安全生产的规范,对违反安全生产有着制约作用。首先要健全一套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其次,在地质勘查单位的其他管理制度中,也要体现安全生产的内容。在工作环境方面,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使人员、设备、财产、成果等,处在安全的环境里,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持续地进行改进。
三、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是明确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要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安全第一”不仅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单位、对员工负责的精神体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重视安全,才会去做预防工作;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实现安全。要实现安全,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常抓不懈”的方针。始终如一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功抓起,同时要坚持走科技兴安之路;做到生产不停、安全管理就不能放松和懈怠。二是深化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指导思想。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要坚定“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指导思想,长期开展“违章、麻痹、不负责”三大安全顽症的根治活动,使安全思想扎根于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中;想尽一切办法做好预防工作,不让事故发生,坚决克服不发生事故就不会做安全工作的被动工作模式,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强化安全作业理念。现场的规程和制度都是为规范工作中的不良行为而制定的,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违章作业是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害己又害人。只有做到“遵章守纪、制度至上”,才可以使安全有保证、生命有保障,才能实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四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地勘单位规章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在地勘单位现代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统一全体员工从事现代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五是安全监督必不可少。在安全监督工作中监督人员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于发现的任何小的不安全事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在面对不安全事件时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微小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小事情大处理”的方式让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所有职工吸取经验和教训,防止大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四、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帽;安全行为;安规;安全意识
一、引言
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分支之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的软“着陆点”,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健”因素。这一因素的缺位或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可能需要间接耗费更多的“成本”。所以,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后驱力所在,值得引起各方的关注。下面谈谈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二、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划分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
(1)物质层(代表词汇:安全帽),即表现为物质实体的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中色各类安全工器具,为提高安全系数设计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设备、设施等等。
(2)行为层(代表词汇:安全行为),即员工的安全行为文化,这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如“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主题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部分就是通过对行为层的关注,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
(3)制度层(代表词汇:安规),即通过安全管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员工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4)精神层(代表词汇:安全意识),是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所体现的安全精神文化,在整个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主要包括:电业安全理念、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员工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生命价值观等。安全月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主题活动中的“重在落实”部分就是通过对精神层的关注,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对处于核心层的精神层面的挖掘是关键。
三、现阶段推进安全文化的作用
1、体现出对员工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
企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从过去的“屋顶”关系转向“土壤”关系,也就是从“员工到单位上班,领取单位薪水,单位提供许多资源,单位替员工挡风避雨”转向“所有的员工在这组织中自然成长,倡导组织培植满足人性发展的空间”。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关键所在,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自我需要”的体现。
2、安全文化具有特殊的“治理”功能
今天的供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特的“现象”,不仅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制导着每一位员工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而且对企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巨大的能动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个(战略)目标实际是企业的一种理想。而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通常内含着企业生产管理所必需的理想、目标、方式途径、精神动力和员工认同等要素。由于企业的生产运行离不开一定的人文基石的“铺垫”和支撑。而这个人文“支撑”需要借助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去逐步强化员工对企业理想的心理体验,更加坚定实现理想的态度。
四、安全文化体系的培育分析
1、通过文化影响心智模式
电业工作本身存在的一定危险度,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保持适度的压力和警觉度。同时,对于逐步从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机制迈进的供电企业来说,企业处于改革的转型期,伴随着许多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改变,往往使人一时难以适应,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适应要求。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变量也随之加大。近几年电力紧缺,相对来说,工作量的增幅很大,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方式不断运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心态来适应,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障碍,甚至心理危机,这些都是在安全生产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国内外的事故统计表明,人员的冒险心理、侥幸心理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杂乱心理都是酿成事故的根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认知能力下降、情绪困扰与低落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深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解
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系统中,各类工作票、操作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已相当严密,但由于位于中心的“人”的失误造成事故仍时有发生,许多事故造成很惨痛的后果。根据事故资料统计表明,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约占总数的80%以上。分析各种事故案例,发现大量事故都是由于事故责任人心存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图快、图省事等原因造成违反规程,酿成事故。每个人都是珍视生命的,知道生命的价值,事故付出的代价不仅是金钱,还有鲜血和生命。但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去体现这种“珍视”,去体现这种思想是值得重视的,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要是……就不会发生……。这种对事故的“偶然性认识”已害人太深了。所以,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防范事故的意志能力,战胜人本身的惰性,严格执行规程和管理制度,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逐步形成共存于员工思想中的安全理念,很好地进行联防互保,形成对这一价值取向有共同认识的“团队”,去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我们在安全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观看安全题材的电影、召开安全分析会等等,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来唤起员工心中的情和爱,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可见之于形的文化现象。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员工的安全行为方式和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及员工对安全认知积累形成的安全意识形态。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安全文化的认识上仍处于传统意义上安全文化观念,把安全工作只局限于生产之中,安全文化建设仅涉及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重要的是对传统的安全文化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全面升提,使企业安全文化上升为一种全体员工共同自觉遵守和认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企业精神。
一、创新机制,打造群众性安全文化理念
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工作机制,打造工会群众性安全文化理念,关键是要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依靠党委的支持,职工群众热情拥护、工会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第一,要确立“安全、健康、文明”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抓安全工作不仅是满足职工对安全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望,还要组织文明生产,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职工创造文明、健康、良好的作业环境。职工个人不仅要自主保安全,还要主动关爱他人,实现互保。
第二,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组织制度。为适应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网,形成公司、各所、各室、班组各级安全网络管理及组织体系,设立群众监督接待站,负责日常群众监督管理接待工作,把职工群众反馈的各类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
第三,要完善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强化各级领导和职工的安全责任制教育。无论社会经济形态如何变,外部市场如何变,各级领导和职工在安全生产上承担的责任不能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认真负责地搞好安全生产,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落在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头上,使人人明白自己应负的安全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每个环节,堵住安全漏洞。
第四,建立群众测评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对各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情况,由工会有关部门、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深入基层,倾听职工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处于职工的民主监督之中。
二、创新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文化行为
强化职工安全文化行为,在管理方法上应体现“严、活、爱”这3个字。
“严”体现在贯章贯制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统一职工学习安全、重视安全的行为,以严明的奖惩保证各项安全规程的认真执行和落实,使职工从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文化中受到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常抓职工的安全教育,常抓质量标准化工作,常抓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常抓并严惩“三违”人员,坚决不能碍于情面或个别人的威胁而放松甚至放弃持之以恒的安全工作。作为职工,应持之以恒地按章作业,拒绝一切“三违”,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
“活”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在日常的安全宣教工作过程中,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形式,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的知识、规程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比如: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研讨、领导干部话安全、“搞好安全为了谁”大讨论、安全“回头看”、安全工作例会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意识。还可以通过“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警句人人编”等活动,将群众安全文化与职工文艺相结合,以实用的安全知识、文化艺术的品位吸引职工、感染职工,从而达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作用。使职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安全文化。
“爱”体现在教育目的上。要让职工明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保证安全生产,使企业财产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对职工生命的爱护,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内容,无论是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还是读报纸,听安全广播,看安全展览或谈心,都要突出实际效果,使职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经常讲“严是爱、松是害”,为什么对一些职工出现“三违”进行严格制止时,职工还不满意呢?关键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领导和劳动保护监督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职工真正体会到这种爱是真挚的、实在的,以关爱之情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更新观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 人本管理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系统的主体,人的行为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压倒一切的原则,明确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企业最大的效益、员工最大的福祉、领导干部最大的政治生命、矿区稳定和谐最坚实的基础的意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强化群体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文化水平,使职工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提高。
优化职工生产环境,为职工创造安全的作业条件,狠抓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矿井管理水平,提高矿井装备水平,实现采掘机械化,运输皮带化,管理信息化,监控智能化,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大力开展以综合防尘为主的健康工程,坚持煤层注水,坚持采掘工作面、转载点、煤仓等喷雾洒水,坚持定期冲刷巷壁,有效降低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优化职工生活环境,为职工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在地面生活住宅区、公共活动场所、办公室到井口、井下巷道、机电峒室、采掘工作面设置禁止、警告、提示、安全标语等安全标志及管理牌板,随时随地提醒职工,引起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强化职工的安全客观存在意识;在矿区文化广场和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安全宣传灯箱,在井口安全文化长廊设置大型安全案例宣传画,在宣传栏中张贴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生产标兵及劳模事迹图片,拓展安全宣传范围,增大安全宣传效果;在职工公寓宿舍建立职工活动室、阅览室,充实安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职工在业余时间能够学习安全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职工在生产生活中被浓浓的亲情、人情、企业情所感动,在潜移默化中使职工受到极大的安全教育,为构建和谐矿区做贡献。
2 安全教育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前提
企业安全文化,要真正把安全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企业实际,在安全宣传教育上要多管齐下,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六法"、安全理念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宣传、安全科普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自主保安能力;在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力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通过开展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签名、安全知识竞赛 、安全案例展览等活动,使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强化安全宣传效果;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进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在企业内部,每一个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通过安全文化影响规范职工的行为,起到良好的效果。大力营造亲情氛围,使亲人的殷殷嘱托成为职工抓好安全生产的催化剂。在矿井各区队、班组会议室建立安全亲情教育牌板,张贴全家福照片,职工上班前面对全家福照片进行安全宣誓,组织家庭成员为亲人书写安全寄语,广泛开展班前温习亲情寄语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在矿井井口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在各基层区队会议室设立职工"全家福照片",职工上班前进行安全宣誓;女工家属协管会组织女工家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职工家属联保、谈心帮教、现身说法、家庭走访、文艺演出、井口慰问等活动,在职工家属中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在节假日期间和工作面搬面、技改工程中为职工送茶水、送鸡蛋、送荷包、鞋垫、红腰带等,叮嘱职工在工作中遵章守纪,注意安全,这样,"于细微处见真情",才更能感化人心,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企业还要营造职工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氛围,做到接班看职工情绪、班中看职工干劲、班后看职工态度,在察言观色中发现职工思想波动,在谈心问话中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走家串户中了解职工的家庭生活情况,使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消除职工带情绪作业的现象,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 安全管理是建设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针对煤矿生产点多、线长、面广、工序复杂、工种繁多等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采取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实现、全天候监控的安全管理方法。它注重对生产活动中的人、机、物、环境等诸要素的综合管理,通过实现诸要素的协调统一,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