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全面发展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1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事物,经过复杂的比较,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有序排列的一种活动。排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对幼儿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由于排序活动的难易有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幼儿对排序形式的理解和认识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够得到积极的训练。例如:有一组长短完全不同的小木棒,如果指令幼儿从中选取最长的或最短的,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这种训练比较直观。而如果指令幼儿按教师已排列好的三根木棒所构成的序列继续接下去排列的话,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可能会奇异地发现,他每次选取的最短的这根,排进序列中,却是序列中最长的一根,即它比已经摆出来的小棒都长,又比没有摆进序列中的剩余小棒都短。更本质一点说,这根小棒相对已摆进序列中的来说它是最长的一根,相对于没有摆进序列中的木棒来说是最短的一根。幼儿对小木棒的这种既长又短的双重性和能协调系列前后关系的传递性的逐步理解和认识,说明幼儿系列化的逻辑观念的初步形成,这是幼儿思维的一个飞跃。

2.数学是一门关系学科,排序作为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所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系列结构的各种关系。

幼儿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有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深化的过程,这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深化的过程主要是指幼儿认识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逻辑观念。以两个以上十以内大小完全不同的物体排序为例,幼儿最初能理解和判断的是哪个大(或最大),哪个小(或最小),然后逐步理解和判断是哪个比哪个大或哪个比哪个小;是一个比一个大(愈来愈大),还是一个比一个小(愈来愈小);等等。在活动中,幼儿对一组物体序列结构的多层次逐步理解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及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标志着幼儿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逐步发展,即逻辑思维的发展。

3.如果提供的排序材料自由度大一些,物体的序列结构又具有多维性,将使幼儿的思考更富有创造性。

例如:对于一组数量适当、大小、颜色、形状都有不同的物体,幼儿面对的问题有:(1)都可以怎样排列呢?(2)如何在排列的同一个系列中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序列关系呢?如,不仅物体的形状呈规律排列,而且颜色又以红、黄、兰、绿为重复周期再现。在这样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和比较,更严密地思考和探索,更丰富地联想和创造。

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排序活动中,幼儿依次列举实物的动作行为构成了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动作序列;而将实物按其某一方面特征或几个方面的特征上的差异性进行差量排序或规律排序又构成了空间上的各种特定的序列结构关系;等等。可见,排序的变式是灵活多样的,所揭示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及时间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不仅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幼儿在排序活动中逐渐地理解和认识诸多系列关系,并形成可进行操作和创造的技能,对于幼儿理解自己的世界,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世界,逐渐形成对待客观事物的正确态度,增长应变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及对各种特点序列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过程,还能增强幼儿的主观意识、规则意识,提供幼儿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个体经验,对于幼儿生活的常规化,做事的程序化,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从排序活动的组织来看,小到一个人的活动,大到小组活动及全班集体活动,带来的效果也是积极的,尤其是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创造了幼儿互相模仿、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环境,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经验。同时,促进幼儿协助、合作等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增强与同伴共同承担责任、共谋一事、共同体验成功快乐的群体意识。这些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心理因索。

三、对促进幼儿体、美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排序教育必须在幼儿的操作中、活动中进行。

当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排序活动中,按所设计的特定规律的序列进行户外活动或进行各种游戏时,又带给幼儿身心的和谐。这些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而且又能活动幼儿手的小肌肉群和整个个体,达到寓体育于排序活动中。

2.排序教育中,呈现在幼儿视听之内的事物序列结构,有的是一幅画的几方连续;有的是一首曲的规律节奏;有的是一个过程的周期重复再现;有的是一个整体的连续分解……

第2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一般而言,音乐是通过一连串有联系的音符而创建的听觉形式,是能够较好反映出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与人类情感的艺术形态,而且其能够借助声波的振动来有效地形成,生存于宇宙的各个时间点与空间点,并能够利用人类的听觉来激发起多样化丰富化的思想情感,在人类发展方面发挥着自身独特的影响作用。音乐能够充分展现伟大的人类文明历史与优秀的人类发展精神,其是一种时刻渗透着人类审美观念与价值理念的时代形态,如果借助教育的形式来让音乐进一步地融入到人类世界,必将能够行之有效地推动着个体的全面性发展,促使着智力和精神不断融合、不断渗透、不断发展。所谓的音乐教育,即是借助音乐形态来给广大学生落实一系列的审美教育工作,其历史价值与发展意义在根本上取决于音乐的性质与特点,为此当代音乐教育的首要工作是让普通大众认识与掌握音乐的根本性特点。

(一)作为展现听觉的艺术形态

音乐能够通过人类的听觉来向人类展现抽象化、美妙化的意象,而且根据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准则,我们能够认识到处于某种外部刺激的环境下,声音是能够最短时间内激发起人类好奇心与兴趣的因素,其可以让人类的听觉自觉积极地感受声音、容纳声音,这无疑就反映出真切的事实道理---和视觉艺术形态相比较,听觉能够更为直接地展现人类生活、反映人类情感、触碰人类心灵、推动人类发展。例如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学作品《论语》当中有:“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一句子就能够科学有效地展示出音乐对人所产生的深刻印象,反映出音乐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展现的无限作用力。又例如著名的文学作者托尔斯泰说自己能够在《如歌的行板》当中感受到俄罗斯文化、领略到俄罗斯形态、体会到俄罗斯最基层的诉求,面对富于情感的文学情怀,其也感动了落泪了。这些种种的事实例子都能够充分地说明音乐是通过人类听觉来调动起人类自身最深处思想情感的。

(二)作为传递声音的艺术形态

众所周知,音乐将声音作为呈现自我、展示情感的关键工具,构建形象化、多元化的音乐意象就需求人类将有关联、多样化的音乐素材通过一定的原则与定律行之有效地联系起来。传递着音乐形态、乐律模式的声音和社会其余声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即其所发出的每一音符均通过音乐家不断推敲、不断改进而形成的,能够在根本上体现出人类创造音乐的作用于精神。音乐要充分地反映人类历史文明、自然环境发展规律,就务必要借助模仿、比喻等形式来进一步地展现,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在接触到音乐之后自觉无形地回想起某种情感、事件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说音乐创作完成。人类要锻炼出敏锐的听觉,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先天因素,而且还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后天培养,唯有如此,方可以让人类拥有“音乐的耳朵”的可能性。

二、音乐教育在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分析

音乐教育主要是一项将音乐作为教育内容的活动项目,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人类发展文明过程,反映出经济社会日常文化,体现出人类思想情感。而作为当代教育工作的关键项目,音乐教育与其余课程教学内容相比较,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性。首先所有的教学活动项目均将人当成教育培养的关键对象,往往是将当代儿童以及青少年作为当前教育的关键主体,均具备着较强的上层建筑性质与特点,均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良好体现,所以其也会受到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生产、人类发展的约束,具备着强大、明显的阶级特质。然而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其的内容与形态都展示出一种多样化多元化的艺术美态,并且处于当前较为完善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其仍承担着培养与锻炼人审美能力的职责,对人的全面性发展起着巨大、积极的影响作用。也由此可见,从整体上而言音乐教育的根本特质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是一种借助音乐形态来贯切落实的审美教育,能够通过长期、高效的教育过程来激发起当代人对审美的追求心理,从而行之有效地推动着人的全面性发展。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就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的落实情况来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这一事实却普遍被忽略,换而言之绝大多数的音乐教育仅仅让学生了解音乐、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却很少会从教育本质出发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掌握音乐、喜爱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当代大部分的音乐教育都将学生看作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掌握者与培养者,很少会关注与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能够发挥的无限创造力与能动性。俗话说:“音乐始自人自身内”,当代的音乐教育学则是站在推动人类实现全面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研讨出音乐最根本的性质与特点,了解与阐述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音乐感,也由此可以说明音乐在展现社会发展文明形态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反映当代人的自然情感与思想观念。和舞蹈艺术相类似,音乐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形态。我们只需了解与观察各民族特点并且比较优秀民族或者原始民族和部分发展较为落后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则能够发现:对于优秀民族或者原始民族而言,音乐是有效展现他们历史文化的工具,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他们进行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推动力,能够真正地表露出他们的自然形态。

(二)将培养审美意识作为教育重点

事实上,音乐教育也会涉及到大量非审美内容,比如经济、价值、道德、文明等,然而上述的种种内容都能够较好地渗透在音乐意象里,和人类情感相结合,借助长期、有效的审美环节来得以展示。我们知道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即使不想被应用却仍然能够经过行之有效的观察研究来被挖掘,由此可见美最独特、最根本的性质主要在于其的直接性,如果人类务必要将美形象化、具体化,则无疑就大大削弱了美的特性,甚至让事物被无故套上“厌恶”性质。一般而言,音乐教育是将培养审美意识作为教育重点的,其不能够被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左右,而且其主要是为了传播审美性质、弘扬审美精神而存在的,即使其也能够较好地反映非艺术特征,可是要全面高效地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就务必要高度关注与重视这项艺术项目所具备的审美影响。

(三)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

在亚里士多德的价值观念当中,音乐教育应当受到当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主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一是音乐能够协助教育;二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三是音乐能让人得到精神的享受。换而言之就是音乐能够让人在经过长期艰苦、劳累的工作之后得到一片宁静、美好的休息之处。而且在“情感宣泄说”当中,人类的根本需求、生存欲望、发展要求等都会直接受到当代经济环境下各个因素的约束(比如道德、观念、价值、信仰等),它所储存的压抑心理能够借组音乐手段来得以抒发,而且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难以得到与实现的要求或者欲望都能够在美妙和谐的音乐世界当中寻求,从而行之有效地将人的各种欲望、需求逐渐升华成当代环境所理解、所包容、所满足、所承认的文化模式。例如当代人在面对难以跨越的障碍时,可以播放或者大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歌曲,从而有效、快速地抒发掉心理最不愉快、不舒服的思绪,重新寻找到继续探索生活的积极性与容器。又例如当代人往往需要远离家乡外出工作,每逢遇到假期节日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想之情,此时一首《思乡曲》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他们对故乡、对家人的思乡之情,唯有完全宣泄心理的情感,才能在在根本上树立起继续努力奋斗的意识。

(四)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3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全面 发展 培养 师德 要求

一、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此外,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教育,首先要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中国幼儿教育特别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智力因素的培养仅仅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水下的冰悬。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奋。”美国幼儿教育从小就特别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充分开发幼儿的潜力, 发挥其天性,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幼儿观察的有意性较差,缺乏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触及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观察。比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答。这样就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对孵蛋的小爱迪生给予批评,对他的许多好奇心给予否定,爱迪生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发明创造,更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幼儿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和发现。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想象和幻想。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进行想象,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4、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自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自主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调节和精神鼓励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一种权利。在自主活动中幼儿有着最真实的表现。幼儿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自主活动中,应让幼儿自由参加与活动,而不是教师在操纵幼儿。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他们能自然发展、创造自我、展示自我。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这样的环境,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将自主活动拓展、延伸,而且要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5、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让幼儿对自己做事情充满自信,鼓励幼儿坚持不懈地把事情做完,教师一定要通过暗示性语言“试试看”“你肯定行”等帮助幼儿,使幼儿感受成功,对学习充满信心。由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所以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极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日常教育中多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让幼儿接受积极地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学会客观、如实地评价自己。

三、进行幼儿教育,要重视加强教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1、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幼师中有些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缺乏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采用边工作边培训的方法,使其逐步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对幼师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2、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正掀起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我国幼儿教育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近几年,国家教委与有关部门了一系列重要行政法规和文件,这些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需及时传授,使在职幼儿教师的思想、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得到补充与更新,形成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的目的,这是继续教育的又一个重要职能。

3、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曾受过职前专业教育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将会遇到新问题,为了适应幼教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他们要求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增加新学问,获取新信息,以自己不断流动更新的知识体系,面对幼儿。这种,将职前一次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1. 幼儿美术教育有什么用?不少人认为幼儿识文断字.背诵诗文.能数会算才是正道,这样的孩子是神童。而把美术教育视为旁门左道。其实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各种准备的教育,他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为少数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的,因为美术教育十分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锻炼和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可见,幼儿的美术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必要。

2. 画画本身与孩子们的心灵靠的很近,它的直观性、随意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对儿童、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和高尚人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可以让他们知道我国的优良绘画传统,增加爱国意识。因此美术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3. 在我们的美术教材里有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一个剪纸,一个泥塑都锻炼了学生手的灵活性,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器官都参与进来,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我们美术教材中也有户外写生课,带着学生亲自去体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博怀与喜怒哀乐。并且向大自然学习,认识改造我们的环境,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美术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美好的、激情的、每个孩子都能以很大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创作”中,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体会到实践的乐趣,动手劳动的乐趣,提高孩子动手改造世界的意识。一开始学生只是临摹一些基本的制作技法,随着技法的熟练,动手能力的提高,他们会自己创造出许多的技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我们知道创造性的劳动最有价值,比如我国四大发明,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是大人们常以“像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会挫伤孩子的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不是要孩子出作品,而是注意孩子的绘画作品的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无拘无束,不分时空地想象,给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荒诞,夸张,变形,甚至不合常理。其实这正是孩子富有想象力的表现,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我们看孩子的作品是不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造型的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对孩子经过自己发现,自己画出的有趣形象,我们不能过分挑剔,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横加指责,而应该常赞许,增加孩子绘画的信心与热情。根据科学研究,孩子在两岁时,就已具备了创造性的绘画才能,虽然只是简单的涂鸦,我们成人很难分辨,但他已经开始借助绘画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形象越来越容易辨识,一些简单的形象,教师不做示范,他们也能根据已有的形象和经验创造性地描绘出来。 四五岁时他们不但能创造单个形象,还能创造性地表达故事情节。而到了小学,他们创造的形象更加复杂,更加关注和突出细节。他们的绘画从过去的表达思想活动,而向表达思想情感过渡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上。所以美术课中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其促进作用。反之,其它活动中的技能知识训练也作用于美术。所有知识形成了一个循环体,促进着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5.在当今的社会审美能力日趋重要,艺术设计倍受重视。比如服装、家用电器、生活用品、住房、生活环境等等。都在实用的基础上强调美观、大方。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活的品味用品的造型、色彩有了很高的要求,艺术美感的需求与鉴赏能力也随着提高。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精彩生活。

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与生惧来的,而是依靠教师长年累月的培养,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幼儿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些幼儿动作特别慢,在绘画中为自己画不快而急得直哭,教师就要给予帮助。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幼儿的个性自由发挥。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又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

第5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全面发展;促进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在学习中、生活中以及日后的工作中。

一、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1、政治思想教育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学习知识要有一个主动的自愿的学习态度,但是人各有异,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够更好的生活、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为了老师、父母。只有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受益人是自己,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认真对待课堂作业,课上聚精会神,不三心二意思想开小差,课后能够主动参加与学习相关的学习项目,比如小组讨论,学科竞赛等等。由此看出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学习态度的改变直接促成学习行为的变化。

2、政治思想教育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拥有一个好的生活态度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作为正处于接受知识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可能会在学校,接触的人群也只会是学生和老师,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因此学校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该教给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一些人因为对生活抱有一个消极的态度,憎恨社会,厌恶社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出现思想极端,违法乱纪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

学生因为年纪小,阅历少,思想不成熟。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在生活方面,政治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对生活抱有希望。在日常的行为当中,养成一个“法”“理”的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道在生活当中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同时也应该知道怎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政治思想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3、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将来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用人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除了注重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外,还看中员工的思想品德素质。没有一个企业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工作认真、勤奋仔细,并且员工之间团结互助,相处融洽。所以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一个好的为人处世的习惯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工作业绩并能够与同事相处愉快。

政治思想教育从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影响他们的行为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作用,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学习阶段特别是中学时期教师要引导同学参加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发挥自主性。班级领导干部可以通过自主竞选的方法选择出来,教师要多方面的鼓励学生多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同时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可以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对于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公开奖励,对其它同学形成一个示范效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弱的同学,老师可以单独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他们的想法,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充分了解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学校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要有一个宽容、忍让、理解的态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控力,具备善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健康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付诸实践的土壤。学校要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坚决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校园不良因素。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健康,学校可以定期给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确保学生以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此外,学校应该塑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能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正能量的宣传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意识,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也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参加这些活动中得到更大的提升。比如,学校应该开展绘画展、校刊杂志展、举行春、秋游,以及各种运动会或才艺比赛。

3、教师要做出表率的作用

为人师表就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社会阅历、道德素质以及自身性格特点的差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一定的育人技巧。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做出表率,进行言传身教。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出榜样。老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教职工活动,在学科建设方面,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校活动中积极表现,以老师为榜样,从而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改变人的思想态度开始,只有思想的转变才能促成人们对事情态度的改变,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也正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和怎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方面来叙述,具体的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以及现实教学中如何做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这些方面总结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人才培养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艺术教育能起到开启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激昂的音乐能使孩子克服懦弱胆怯,变得勇敢,优雅的音乐能使粗暴的孩子变得文静。音乐能训练大脑进行高层次思维,提高空间一时间推理能力。

在对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眼眶后面的颞骨对语言和早期听力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和胼胝体(胼胝体将信息从一侧脑半球传递到另―侧脑半球)等区域的研究中发现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和胼胝体等区域比其他人更大一些,音乐家的大脑音调图比其他人要大25%左右,尤其是那些7岁之前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音乐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研究人员从中得出结论,音乐训练能够影响大脑的组织结构。

音调图主要是在少年时期形成,所以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训练和音乐体验也直接影响着孩子早年的大脑发育。学习一种乐器可以改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开发大脑的行为动作系统,而这是任何其他活动都不能达到的。学习音乐、乐器最显著的方面是充分调动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孩子们聆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大脑右半球受到刺激,当他接触乐器的时候,大脑左半球、右半球都会活跃起来,尤其突出的是,音乐所刺激的大脑区域与分析性数学性思维所刺激的区域相同,音乐调动了大脑,和声、旋律、节奏可以引起独特、有规律的大脑活动。现代科学证明,那些看着乐谱能演唱、会演奏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也都较优秀。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判断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力。因而,音乐不同层次地调动了大脑,当整个大脑被调动起来,就会大幅度地促进学习。另外学习乐器还可以提高协调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增强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

现在,在工作、学习场所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这一点已为人们所公认。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产主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左脑抽象思维能力,使两半脑得到均衡的活动。由于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所以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加利亚哲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罗扎诺夫,于1966年成立了罗扎诺夫学院,作为研究“暗示学习法”(又称“超级学习法”)的中心。他主张利用节奏舒缓的音乐来刺激大脑。达到消除心理的紧张感,使音乐节奏、生理节奏(如呼吸、心跳等)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从而在集中注意力、增强大脑活力的状态下学习。这种“超级学习法”在西方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有效地学习知识,也可应用于法律、军事、工程、医药等职业练习之中。音乐能毫不费劲地唤醒语言能力和以前的记忆,让大脑更加聪明,更加快速地学习,能增强记忆,解除压力,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和学习形象化想像,开启内心的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尽管音乐对人类的心灵有着非凡的影响,但是音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却是一个很少研究的课题。感受音乐和对音乐做出反应的能力深深地植根于神经系统的机能之中。虽然对音乐的处理大部分是在大脑的右半球中进行的,可是并没有哪批细胞是单独用来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在聆听音乐或在弹奏乐器,不管音乐是否包含歌词,只要乐曲优雅、舒缓。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会被激发,诱导大脑产生α脑波(θ~13Hz)。α脑波,是一段特定的脑电波,脑电波活动以8~13周/秒速度进行,令人镇静、愉快、放松,你不会太警觉,也不会太闲散,清楚地意识到你的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理想的控制紧张的状态。由于清除了通常与掌握新科目有关的紧张压力感,脑内啡肽分泌增多,隐藏在大脑深处的潜能开始苏醒活跃,储存在右脑的启发性信息开始被随心所欲地引导出来,这正是学习新语言、快速掌握知识的极佳脑力状态。宁静而舒缓的音乐,可以便血压下降,心脏健康有节奏地跳动,血压中的紧张因子消失,免疫系统得到加强,左右半脑达到同步效应。大脑和身体随着缓慢的韵律渐渐地进入了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

所有人天生就有音乐感。会对音乐有反映,特别是孩子。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打开通向聪明、智慧的大门。今天,许多父母、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聆听、表演、游戏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和引导孩子参与音乐活动。

首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活动,如起床时,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益;吃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在游戏时,可以让孩子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律的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这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选择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

其次可让孩子学点音乐知识,使其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抽象,只能靠听觉感受和想象,要真正懂得音乐并非易事。为此,要注意给孩子介绍一些音乐常识,让其理解音乐的特性,音乐是曲作者根据音乐的基本规律用乐音所创造的曲子。乐音中最主要的是旋律,它是按照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一首乐曲的灵魂。

再次可为孩子选择好的音乐作品,使他们能多欣赏优美的乐曲,欣赏音乐的首要步骤是多听好的音乐,给孩子播放音乐时,可先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如儿童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思想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优美明快的作品。

第四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规范性音乐教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一件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或进行一些声乐、舞蹈方面的训练,这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之前要先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如不顾及孩子本人的兴趣,强制他们去学,就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再有就是要帮助孩子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使其在审美与道德方面都有所提高。

通过音乐来加强孩子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孩子自身各种类型的智力,而且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特性,当孩子掌握了演奏乐器或歌唱的技能时,自信便开始在孩子的脑海中增强。比如演唱一首歌曲取得成功或顺利地完成一曲独奏,这就会给孩子一种内在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通过在音乐方面的自我表现。他会认为自己相当独特、颇具才华。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认识价值。

第7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教学技术,迅速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例如:我们学校教师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化的观念,师生进行真实、多向的交流与合作,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各种制度,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才能建设“富裕西乡塘、文化西乡塘、和谐西乡塘、生态西乡塘和平安西乡塘”。

三、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大量使用电视、网络办学、远程办学的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会制作课件,都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视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四、创新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开放创新教育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切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为学生提供有效、全面、真诚的服务。所以,在开放教育中,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服务意识。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组织者,可以说是一个教育的服务者。开放教育离不开服务,没有服务也就没有开放教育。现代开放教育为学生建立了强大、便捷、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不能因此否认教师的作用,放弃教师的职责。例如:我们学校精简和改革学校体制的管理,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为家长、学生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学生入学、升学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这才真正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创新课堂教学,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

开放与创新是素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创新地学习必须明确开放和创新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把开放与创新充分地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学习,也能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根本。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会促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实施开放与创新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例如:我们学校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提出要求: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2.学会赏识自己学生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崔化剂。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学生好的回答当然要表扬,但肯定会有很多模糊的不完整的、缺乏逻辑性的语言,我们不要马上横加批评,其实这些回答也可用来欣赏,从他的发言中,找出错误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从中发现他的智慧的光芒。例如:我们学校教师学会赏识自己学生,特别抓住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善于提问,及时说出自己的疑惑,善于思考,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及时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尊重,而会主动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3.创新教学环节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开放、要创新,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真正的在开放和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例如: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创设情境。②设计活动环节。③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教学。

六、创新培养途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放教育中,我们要创新培养途径,培养有新型的学习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现代教师意识,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胜任开放教育之责。此外,在抓好学生成长教育创新工作方面,我们要抓住学生开放创新主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创新工作,培养创新型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主人、学校主人、社会主人。

第8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既定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目标等要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要想把教育事业办好,办出高质量、高效益来,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思考每个要素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以此为依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

一、要按照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教育目标

办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能违反规律去蛮干,蛮干会误人子弟的;同时,又要把教育当作系统工程来抓,不能零打碎敲,顾此失彼。为此,本文首先就如何是彻确定的教育目标问题加以探究。

人的发展虽然是终生的,但到了青年时期,在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之后,教育影响的作用就会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关心和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因为,早期教育比滞后教育的效果好得多。所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理应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应办好高等教育,以及成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力了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明确规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应有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层次关系和递进关系。

二、要按照真正把学生做为教育过程的主体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从原则上讲,家长、教师、学校和政府对我们的下一代都是非常关心的,是愿意尽全力帮助的。但是,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找找原因了。

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目前,人们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心理误区。比如说,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往往会导致出适得其反的结果。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采取各种高压手段,致使学生厌学、逃学、辍学,造成很坏的影响,严重地妨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出现,本质上都是由于不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所致。因此,在宣传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宣传和学习,增强按科学规律搞教育的自觉性,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实质性的关心和支持。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有关教育问题的心理误区的主要表现:

一是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忽视或无知。人们的有些做法往往超越孩子的年龄阶段。例如: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进行文化课教学。

二是不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不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自然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不了解学习过程的实质和规律,不能按照学习的规律教育学生。例如,不了解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了解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不了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采取蛮干的方法,这自然不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是忽视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这具体地表现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尽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社会都有责任,但学校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学校教育应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特别在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都应当加强。

三、使教育内容更加合理,编选教材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

教材是塑人们灵魂的模具和资信材料。也就是说,用什么思想文化材料去塑造学生,是关系到人才规格的又一关键问题。总结我们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教育的内容问题确实是需要社会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决定各级各类学校教材的部门,更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建设,要选取文化精品,做到少而精,这才是治本之法。特别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情况下,不从选取精品的角度出发,只是消极地限制知识的总量,有可能会犯严重的历史性错误。

四、要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创造和推广科学的先进的教法学法

当前,社会上提出的为学生减负的问题,除了从教材的编选方面用力之外,一定要在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方面下功夫。我们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要鼓励教师和有关教育科研人员积极研究与探索教法和学法的改进,要创造和推广科学的先进的教法学法。这不仅会使学生的负担减轻,也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不得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这才是学生感到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因。学习和继承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只要引导得法,不仅不会成为负担,相反会成为一种乐趣。

五、要按照教育目标规定,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工作的实际效能,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全社会都应当关心教师队伍的状况。具体地说,应当关心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帮助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他们的劳动具有无私的奉献性和无比的艰巨性。为了能使他织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工作,社会应当主动地关心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待遇。学生家长和学校社区也要关心学校的工作,支持和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能。对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认真加以解决。应从教师的培训、资格的认定等方面严格要求。

六、从有利于教学和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加强教育环境建设

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教育环境问题也是人们应当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学校和班级是教育的小环境,学校以外的环境是大环境。这两种环境对于教育的效果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普及九年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比较重视硬件环境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建设重视不够。例如,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校风班风的建设关注不够。在大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看好教育这个大市场,向学校伸手,向学生伸手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我们对于想从学校和学生身上捞钱的大环境和市场趋势,应有清醒的认识。教育事业本来是需要社会大量投资的事业,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是个急需社会资助的事业。在我国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努力从各个方面筹措经费,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应是社会必须给予教育事业的最基本的关怀和支持。

第9篇:全面发展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教育;就业为导向;人的全面发展;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92-01

“以人为本”在当前社会和教育领域中都是十分热门的话题。它集中回答“为什么发展”并由此决定着“怎么样发展”。这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的尊重和权利回归的渴望,也体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一、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区别

1.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外延不同,所指的范围也不一样。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作为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的发展。同时,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且是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是适应职业的需要,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与市场接轨,从市场需求找生存发展空间。

2.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要求从不同的系统来考察。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分别作为不同系统的要素而存在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构成生态系统这个大系统,而以就业为导向不过是作为构成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或小系统中的要素而存在的。

3.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并不完全吻合。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从总体上看,虽然其基本的发展方向、趋势和过程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并不是等同,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过程。

二、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

(一)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总体目标一致性

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延续,也是对其理论的具体化和深入化。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体现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模式,自主择业制度相同。高职教育无论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还是在就业指导方面都要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积极探索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盯住市场需求,依据市场办教学、围绕市场搞就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一方面,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提出。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又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显然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

(三)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相互渗透与融合

从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整体上来看,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显示出内在的互补性,相辅相成。在培养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蕴涵着一定的实践导向,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并不是将每个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力图使每个人在其现有素质的基础上趋于完善。它不仅隐含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表达,也蕴涵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手段与途径的规定,两种培养模式已表现出统一与融合的趋势。

三、以人为本是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起点与归宿

(一)以人为本是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理论基点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一方面,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再一方面,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符合规律发展的要求,也要确立并运用符合人性化或合乎人性发展的要求,关注人的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高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高职教育培养的人首先应是“社会人”,即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其次才是“职业人”,即具备做事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二)以人为本是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关键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体现人文精神、社会科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变通能力。突出“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即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层次,按不同目标不同方法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都有成就感。再在此基础上提升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可造就之材,学会一技之长,都成为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