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

第1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 会展专业 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的渴望,基层单位、生产第一线、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迫切要求,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必将不断增设高新技术岗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会展经济又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天津滨海新区,一个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迅猛前进的经济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的节点,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的节点。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此外,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一直把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作为增强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大力推进会展经济发展。近年来天津成功地举办了天交会、中国天津啤酒节、PECC博览会、全国建材会、房地产交易会、天津汽车展、北方自行车展、环渤海区域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暨国际零部件配套经贸洽谈会等84项国际性、全国性和全市性的大型会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内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这些展会适应市场需要,为买卖双方及时搭建了交易平台,显示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在行业高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奇缺的背景下,我院于2007年开设了会展专业,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我院还为会展专业专门开设了会展英语课程,以将学生打造成为一名综合素质的高级会展人才。

一、我院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以2007级为例,我院共招收会展专业学生人数93人,开设英语课程共4门,其中包括: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

1.会展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会展专业的学生为秋季招生,学生多为高中毕业,因此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生源地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哑巴英语”的状态,不敢说,说不出。然而,作为一名具备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会展人才,英语的听、说、译在日常的商务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经研究特开设了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等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会展专业英语教学所用教材

其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编写而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本书每册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听说、读写和实用技能训练三大板块的内容。听说部分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和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听力与口语方面的专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知识的吸收率,由原来的“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通过大一一学年的深入学习,学生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如打电话、问候、看病、旅游、购物等。

对于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我院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此课程应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外国语出版社出版。本书每册内有十六个单元,每单元由四部分组成。

会展英语是专门为会展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所用教材为我院教师主编的“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讲义。“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分为“读”和“说”两部分。本讲义的编写宗旨是在学生掌握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使用英语进行会展管理与服务的交际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会展业各部门、各环节以及整个流程中的策划、管理、营销、接待等实施人员应具备的英语沟通能力;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综合文化知识和国际会展业的背景知识;介绍欧美有关会展业的先进理念。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按照国家会展流程,通过大量练习,帮助会展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开展国际会展业务。

“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内容涉及会展业和世博会概况、会展策划、会展融资、营销、谈判、公关服务、展台设计、搭建、物流、安保、财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文案及会展后期评估等领域,同时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知识。

3.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社会定位,英语对于一名专业会展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对话,处理商务交际、谈判、合作等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术语的广泛理解和掌握也是进行流利英语交际的基础,因此,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也是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1.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展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坚实的英语基础,更要有一定的会展专业知识,才能将英语与会展相结合,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很多学校教授会展英语的教师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没有任何会展方面的知识,甚至以往没有与展会有过任何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仅限于“教授”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因此,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教师。

2.教育理念需要整改

很多教师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摒弃。教学,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大量的模拟场景练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2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教育智能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日趋加快,知识总量每三到五年就要翻一番,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人们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因此,如何提高知识的传输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教育所关注的焦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呈现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特征的教育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强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规模。实践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实现了其初衷,很多人对其大唱赞歌,极加美化。但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教育技术做出辩证的思考。

一、对多媒体化发展的教育技术的辩证思考

多媒体通常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多媒体计算机和与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它具有超文本、超媒体功能,而且还可以使文字、声音、图象等一并显示,具有化动静、化虚实、化快慢、化大小并且存储员大、交互性强、信息呈现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因此有人认为多媒体将取代教育技术领域的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粉笔、黑板等其它媒体,并且多媒体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等等。多媒体真的那样神奇吗?真的就是“万能”的教学机器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一)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而非多种媒体组合而成的全能媒体

我们认为,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或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所以,媒体的有效与否要看特定的教学情景和学习对象等,各种媒体教育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应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我国开展多媒体教学仅有几年的时间,正因为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偏差,把其看成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所以各单位纷纷申请巨额资金,购置多媒体教学系统,装配多媒体教室,出现了多媒体“热”的怪现象,而且目前这种现象有蔓延的趋势。对此,我们认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无可厚非,没有必要的硬件设备做后盾,要搞好多媒体教学是不可能的。但有的地方购置了设备后,对其倍加珍惜,在教学中根本不舍得使用,平时用布一蒙,仅作为参观、观摩和迎评的样品,这样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也阻碍了多媒体进入课堂。

(二)硬件和软件能否同步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观全国上下,可以说,真正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课件可谓凤毛麟角,已编制出的课件绝大部分是一种课本搬家的形式。另外,商家为了赢利而编制的课件因缺乏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的参与,所以根本不适合课堂教学。同时,由于多媒体涌人教育领域速度太快,使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而课堂教学目前仍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已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符合课堂教学,而教师又不能自行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的情况下,多媒体不是空有躯壳吗?如此,又如何实现它的作用呢?最后,正像有些学者所担心的那样:既便我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学习效果显著,为获取知识而疲惫不堪的痛苦消失了,别的痛苦是否会来补充呢?我们认为,教育应是促进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知识的丰富并不等于人格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丰富知识而人格不完善的人不胜枚举。因此,即使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使人们获取知识变得容易,我们也应该对多媒体的利弊作出必要的反思。

二、应多关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使用信息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的网络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有其必然的原因。

(一)网上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再生性

因为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信息,都可以在彼此免费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信息,相应的,他们也要无偿地为他人提供资源,所以网上各种信息应有尽有。其信息容旦之庞大、呈现形式之多样、涵盖范围之广是人们难以用数字表达的。而且,网上信息的增减与内容的刷新依据主题的变更和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再生新的信息。

(二)网上信息的交流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

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说或做几乎任何希望的事情,与世界各地任何上网的人联络,自由访问各种信息资源。网上不同主题的电子公告牌、新闻组和电子论坛向任何感兴趣的人开放,无论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体现了网络的创建者和用户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信条:进入计算机网络应该是无限制的,所有网上信息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网络不受任何权力机构的限制。

(三)网上人们的交流具有平等性和民主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与人的交流最大障碍在于人的差异性,往往难以克服现实的社会地位的悬殊、生活质量的差异和文化层次的高低这样一些障碍。而在网络空间,人们完全可以不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种族肤色等现实社会无法回避的矛盾,进行一些相对单纯的、非功利性质的精神交流,也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交流双方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因为人们的交流除去了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只有无差别的比特流以共同的特征表达着人们内心深藏的气质,这使相距遥远的人们,丢掉传统的偏见,更加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地与他人交流。

三、有必要关注并积极思考智能化现象

智能化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NOTO有关AET研究项目所着重研究的八个问题中,有四项都与人工智能有关,即:任务分析与专家系统、个别指导策略与学习者控制、学生模型建构与错误诊断、微世界与问题求解等。

之所以产生人工智能热,是因为其“拟人”的特点与功能所致,即智能机器能够执行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设计、思考、规划、学习与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并且在语言处理、自动走理证明、智能数据检索系统、视觉系统、问题求解、人工智能方法和程序语言以及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提出的是专家系统,它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某个领域一个或多个人类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解决需要专家解决的复杂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与专家系统进行“咨询对话”,向其提出问题并得到学生希望的解答。于是有人重新提出“教师将被取代、学生可以自己学习、学校将要消亡”的论调。分析一下这种论调,一方面显露出教师在某些职能作用发挥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但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技术至上”的偏向表现。

四、在都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树立恰当的教育技术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呈现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知识领域;节约师资力量、交流教学经验;加速普及教育、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等,但它也确实已经和将要给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实现由我们的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跳跃式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技术的普及应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树立恰当的教育技术观。

(一)树立恰当的教育技术的结构观。我们知道,技术由外向内是由工具手段、方法技能和智慧经验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教育技术从结构层次上来看就应该由教育工具手段、教育方法技能和教育智慧经验三大要素由外向内有机整合而成。其中,教育智慧经验和教育方法技能处于内隐层,教育工具手段处于外显层。前者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性的而又客观存在的技术,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起到实实在在作用的技术。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技术的作用并不亚于外显的物质性的技术,更不能被后者所取代。

我们认为,教育技术离不开外显的工具手段,但归根结底更离不开人掌握的智慧经验和方法技能,正如知识经济的外在表现是高新技术,而内在核心却是高素质的人才一样,教育技术的核心归根结底是掌握教育技术核心层的人,人对教育技术起最终的导向作用,决定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第教育技术结构的把握应把对人的理解放在首位,而现实中出现的对教育技术结构的错误理解是导致人们“重”某些方面”、“轻”某些方面的主要原因。

(二)树立恰当的教育技术的价值观。回顾教育技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技术价值观经历了从人文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到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的转变。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文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以价值理性为依据,重视教育技术的人文价值;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以工具理性为依据,重视教育技术的科学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难发现,纯粹价值理性的思变和无为以及工具理性的失衡和异化。

目前,人们对教育技术只看到其物化层面的强大优势,如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交互化和虚拟现实等,忽略了教育技术的人文价值,结果导致了教育不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学生第完美和健全人性的追求,从而造成学生品德、人格、情感教育的荒疏和缺乏。如上所述的教育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很好的印证。我们认为,教育技术的价值观应该实现科学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技术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三)树立恰当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观。从对教育技术的结构认识,我们看到人最终决定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人又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不是在某种规走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因此,由人决定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必须是教育技术的内隐层和外显层的协调、全面发展。

第3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造;整合;方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65-04

自1983年我国建立第一个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以来,到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完善体系,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曾经的热门专业今天成了问题专业,经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催化,在一些社会人士,甚至在教育技术学人的认识中被放大倍增,饱受人们质疑,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高校扩招,毕业生急剧增加,社会接纳力有限,这不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问题,也是所有专业的问题;二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经济危机没有复苏的明显迹象,这种影响将会继续延续,甚至更加严重;三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改造教育技术学专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尽快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特别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是当前最为迫切的大事。

一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 专业数量与分布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创造了世界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史上的壮举:20世纪90年代初,重获新生的电化教育本科专业,专业点数量由少到多,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开办教育技术学本、专科专业的高校有352所(包括高职高专、民办院校,不包括电大系统)。具有硕士点的高校有84所(包括军队院校),具有博士点的高校有12所(包括军队院校),具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有4所。经统计,约40%主要分布在师范院校,约37%分布综合院校(主要是一些专升本的院校),约23%分布在农科、工科、医学、交通、工商、外语、军事等院校。所属院系在教育技术学院(系)、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传媒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

2 专业方向

目前,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都设置了一些不同的专业方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2)教育软件工程(或知识工程)方向。偏重于信息技术,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

(3)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类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电大、农广校、网院、远程学习中心、企业培训部)的基层管理人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含教学指导咨询)人员;有关远程教育的新闻传媒工作人员。

(4)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传媒人才。合格的毕业生将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适合在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5)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方向。主要培养ICT人才,运用数字媒体开发,数字资源出版,管理教育资源和整个社会文化资源的人才。

3 就业情况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回顾一下就可以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工作以来,历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就业。

(1)教学师资。从事大中专院校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教育信息化人员。各级电教馆、学校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3)教育传媒;各级电视台、新闻媒介系统的采、编、播,以及工程技术等工作。

(4)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育企业中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等工作。包括教育教学和教育游戏商业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制作,商业教学网页的设计、制作,网站维护和管理,教学平台设计、开发和管理等领域需要的技术人才,动画设计制作人员。

(5)企业培训与知识管理。主要涉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绩效开发和评价,项目设计和知识管理,形象网站的策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6)其他。考取公务员、以及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其他渠道。

4 存在问题

从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来看,大致分布在师范、综合、农科、理工科、医学、交通、商业、外语、军事、职业技术类等院校。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刺激下,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数目也增长迅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

(1)不少专业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论证就仓促上马,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科学估计,闭门造车,没有充分的教学条件,盲目开设,“借鸡下蛋”,“先上马,后备鞍”。转行教师过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专业所在的院系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对于其他学科专业来说是很少见的。这表明大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内涵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这就使得很多高校的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大而空,发展方向不明确。

(3)盲目照搬,简单复制;培养规格趋同、特色不鲜明。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地方普通院校尤为严重。由于新建的地方普通院校大多是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的,发展时间较短,办学实力较弱。在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时没能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区域特点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是盲目照搬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后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很难从根本上有所突破,因而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课程体系混乱,逻辑关系错位,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所设置的课程内容重复,因人设课现象严重。课程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思想落后,技术落后。实践单一,没有形成立体的实践体系,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差

(5)教学条件差,一些院校甚至没有象样的实验室,设备落后,实验教学东拼西凑,实验人员素质低下。如此烂象,怎么能够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又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又怎么能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有的特色。

(6)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养不足,实践能力缺乏。很多教师没有自己的学术积累,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多头代课,缺乏课程研究,知识深度不够,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量,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

(7)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这种现象在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即便是一些重点院校,情况也不仅相同。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有倾斜性的投入。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造的思路

上述情况并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一家的问题,在其他师范专业也同样程度不同的存在。在基础教育生源减少、中小学数量减少、教师需求基本饱和的这个大环境下,教师教育专业如何生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显然,教师教育专业已经到从“数量膨胀”到“质量提高”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改造都在积极考虑转型的问题。到底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还未见一套成熟的方案。这里提供一套不成熟的专业改造思路,供参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技术学专业内容比较宽泛,理论不深、技术不精、就业不畅的问题,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传统结构,要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可同时走两条路线:第一条是走专门的技术应用路线,课程设置以技术、实践应用为主;第二条是走专门的教师教育专业路线。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类型、规模、层次等状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防止“千人一面”的同构现象。分类培养,各有所得,不贪大求全。把两条路线分别做精、做实、做强,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形成特色。

1 技术应用路线(非师范)

(1)专业改造的指导思想:以基本素质与技术应用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认证为核心(如PhotoShop认证、JAVA认证、Premiere认证、美智游戏程序设计证书、Maya认证、3DS MAX认证、After Effects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等)。面向基础、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技术人才。

(2)专业或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及就业渠道:培养合格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高水平综合性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运用数字媒体开发、管理、服务教育资源和整个社会文化资源、以及信息传播的核心能力。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等)、教育科研机构、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等单位的数字化建设、信息传播,在各类企业中(特别是教育IT企业)从事数字化资源的预设、开发、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等。

(3)课程体系设计:学校平台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如影视节目制作方向、网络电视工程方向、教育软件工程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方向、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方向、教育信息工程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等)。选修课程(素质拓展教育)模块。

(4)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位。达到规定其他学科第二学位学分的授予相应学科的第二学位。

2 教师专业教育路线(师范)

(11)专业改造的指导思想:以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指导,按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将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其他学科教师教育专业整合,形成适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师教育专业,依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培养方向。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成为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明确指出了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技术能力。该标准从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大的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了诠释,随着它的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师教育专业整合就是将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产生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新专业或方向。教育技术学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其特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操作方法,它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所以各种学科教师教育专业可以根据特定目标利用教育技术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这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方面全国有很多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案例。

天津体育学院将教育技术学与体育学科相结合,开设数字体育方向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掌握教育技术和体育数字化信息理论和技能,适应于我国新兴的数字体育专业的发展和数字体育平台的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山东体育学院则是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技术企业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和体育训练器材研发的应用型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将教育技术学与物理教育专业相结合,培养物理教育技术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将教育技术与日语相结合,招收日语教育技术学硕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结合,培养信息传播方面的人才。

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将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印刷专业结合,开设印刷图文传播方向,并招收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绩效分析、教学(培训)系统设计和传播媒体编制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包括:企业培训与开发、绩效分析(绩效咨询)等绩效改进工作;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台的社会教育、宣传和教学节目编制;展览设计、企事业形象及产品的推广、公共关系等有关的传播设计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中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尤其是外语网络教学的开发等:外语教育出版物开发等。

西安工程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点是教育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育技术理论与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教育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以及多媒体广告影视创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此外,还有教育技术学与农、工、医、财经、工商、军事等学科专业的整合。凡此种种,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科作为工具型、应用型、方法型学科的鲜明特点。

(2)专业或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合格基础教育教师,以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相近专业的其他高级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设计:学校平台课程(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方向课程模块(主干与核心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实践等相关课程)。素质拓展模块。

(4)学位授予:教育技术学原有的专业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远程教育方向)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学科教育方向(如物理教育方向、数学教育方向等),授予相应学科学位或教育学学位。达到规定的教育技术学第二学位学分,或达到其他学科第二学位学分的授予相应学科的第二学位。

三 教学管理体制设计

1 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师教育方案,需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建议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技

术公共课程、教师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电化教育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资源整合到一起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2 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学院是一独立性、专门性、实体性学院;成立的目的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的实力,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学院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和发展全过程负责,包括教师的职前教育与成长以及教师的职后培训与提高;为全校师生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提供支持服务(原电教中心职能)。

3 主要职能

(1)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职前培养。包括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设置与实施、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生教育实践的设计与评估指导等。

(2)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晋升与教师资格证更换前的继续教育,教师专项技能的继续教育,特殊教师群体的继续教育。

(3)负责非师范专业选学教师模块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4)负责本校教师培训、以及为教学提供资源支持工作。

(5)负责接受地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6)条件成熟,组织申报教育学硕士或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4 主要优势

(1)把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开来,更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2)统一管理,整体规划,避免同级教学单位的相互扯皮,提高效率。

(3)有效调整学生对专业或方向的选择,避免教学系之间的不均衡。

(4)有效调整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以及学分计划。

(5)有利于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减少经费开支。

(6)有利于按市场需求确定招生方向。

(7)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5 教师教育学院的定位

立足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实现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一体化。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成为区域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服务地方教育事业。使其成为学校和地方的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发中心、教育教学资源支持中心,力争成为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师教育智囊机构和相关政策的研究机构,在当地的教师教育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6 实施方案构想

可按照通识教育、学科教育、融合教育和职业教育四个阶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以通识教育类课程为主,不分学科专业,以大文大理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以学科教育为主,分专业进行,学生分散在各系接受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学习(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第三阶(大学三年级):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融合阶段,也是学科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过渡阶段。该阶段以教育技术、教育理论课程为主;第四阶段(大学四年级):学习教育技能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学生在这个阶段完成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和学科教学类的毕业论文。该阶段也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本阶段学生在教师教育学院获取毕业资格、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

参考文献

[1]招生考试网[OLj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3]钟志荣,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76-80,

[4]雷运发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2):250-262

[5]柯速约,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2)中:13―14

[6]郑忠梅等,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88

[7]周晓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途径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5)下:63-65

[8]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1―64

[9]李成新,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试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1):54-56

[10]夏洪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9):34-36

[11]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品牌建设的战略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8):76-79

第4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普及势必会对高校传统体育教育体系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这也意味着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而其教育理念设置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

1.1革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事业在高职院校实践中的最终发展方向,由于高校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是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产生,所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限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则意味着不断创新,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手段等方面均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网络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打破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基于网络技术的体育教育教学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学校体育锻炼进行指导,而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远程学习,本文认为该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体育教育模式,同时也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意义。

1.2革新高校体育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渗透生命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等理念,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该类体育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其实践要求,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而成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是十分完善的教育学习资料,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来说不仅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同时也证明了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创新教育技术方式,其势必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在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各院校、各专业特点来对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优化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命教育理念与终身体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

1.3革新高校体育教育方式

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硬件设施以及课时安排等都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该种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以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为主,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场所内学生很难在教师的教导下掌握体育教育内涵,这也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成效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甚至在该种教育方式下大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厌烦感。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普及彻底打破了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单一的局面,其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并且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其课堂形式,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体育教育方式。

2.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的必要性

2.1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其主要是为了促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来彻底改变现在过于单一的授课模式,并且可以帮助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及时掌握世界先进的比赛等,例如,部分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视观看NBA比赛来了解一些现役球员的技术特点。但是由于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再加上部分高校领导认为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需要配备现代教育设备,最终造成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配备完善的现代教育装备,教师也没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来开展教学实践,最终导致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也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在体育教育中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2.2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低

现阶段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求各大院校要将教育现代化作为主要目标,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与否、发展状况决定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这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能否通过现代化体育教育来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各大院校在体育教育发展方面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味的认为只要通过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便可以推动本校体育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实现现代化建设,但在事实上,各大院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育两者关系认识的错误,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实践,这也决定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依旧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层次。

2.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本文认为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由于其长期受到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影响,再加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在运动场上进行这个特点的限制,所以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阶段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打破上述因素的限制。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使用者要通过再教育,充分掌握这些先进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与先进知识,而体育教师随着年龄老化其知识结构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层次,所以对于该类体育教师来说其难以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素质,再加上各大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缺乏研究与创新,导致我国当前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要求,而创新能力不足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一大弊端。

3.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的策略

3.1加大资源的投入

本文认为现代各大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源投入力度的薄弱,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无法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融合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应用成效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求高校要通过不断加大资源的投入来实现现代教育设备的更新,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来推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过渡,而只有高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资源基础才能推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利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互联网教育技术等,可以加强师生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沟通与联系,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到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从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的最终发展方向。

3.2加大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最终执行者,其个人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都会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否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改革成效,所以本文提出各大高校在发展中要结合体育师资队伍现状来加强其建设水平。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创新的急迫性,并要在先进知识体系的支撑下准确判断出当前体育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广泛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来推动其改革,而体育教师将承担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技术改革主导者这一角色。

4.结语

第5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上海电大副校长、《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徐皓,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电大科研处处长杨晨,《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希建华,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杨改学,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主编曾祥翊,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主编钟晓流、编辑部主任宋述强,浙江电大《远程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陶侃,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杂志编辑部主任胡加圣,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杂志郑兰琴老师以及上海电大部分科研骨干。

会议主要围绕七个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每本杂志独特的定位与特色。近十年来,中国远程教育、教育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该领域期刊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版),教育学大类中与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相关的期刊有七本,占据教育类杂志的近五分之一,然而这些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家期刊的定位和特色,也是催生本次开放型研讨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本土远程教育理论创新。正如《中国电化教育》曾祥翊主编所言,当前国内的教育技术理论缺乏创新,很多学者都用国外观点解读中国的基本情况。然而创新需要氛围,期刊就是要为学者创设一个平台,不断推动教育技术理论创新。

三是中青年学者发展。《中国电化教育》曾祥翊主编和《远程教育杂志》陶侃主任都不约而同提到这个问题,相对而言,中青年学者正处于研究的最旺盛时期,因此期刊需要扶持和帮助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

四是文章质量。随着学术评价体系的发展,评价指标将从关注数量向关注质量发展。但如何体现质量的高低,国外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利用影响因子(针对期刊)、被引用情况(针对文章)等更为定量化的指标加以衡量,CSSCI也在考虑以影响因子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五是国际化。面对全球化,中国远程教育领域期刊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同时未来更重要的是走入国际,把中国的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介绍出去,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6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幼儿园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72-01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幼儿园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必须注意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让幼儿园教育工作顺应时展需要,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只有充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首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熏陶下,会进一步学习各类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信息资源运用和整合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熟练运用,可以将精美、生动的教学课件展示在幼儿课堂上,并充分体现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目前这种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所关注,也成为了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次,就幼儿园管理工作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园内各项教育工作的网上办公,工作人员借助简单快捷的管理系统就可以对园内工作进行系统化、自动化的关系,并且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库的方式,加强园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对幼儿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所学知识,减少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带给幼儿的学习压力。

2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幼儿园工作效率

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还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比如,各大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物质和经济实力,在院内设置和安装多媒体电教室,并为幼儿教师配置电脑和相关应用软件设备,确保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设备。对于幼儿园工作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幼儿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而且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多渠道去搜集相关教育资源信息,并且可以通过院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其他教师分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由此可见,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2.2注重信息资源整合,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

对幼儿园工作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以确保在幼儿教学工作中能够高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对幼儿园来说,应该注意不断完善园内的信息技术设施,并定期邀请专业计算机人员对园内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以确保幼儿园教师可以准确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学。相关调查显示,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知识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2.3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教学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幼儿教学工作中,主要是因为其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对幼儿来说,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质量一般,甚至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迎合了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幼儿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此外,多媒体课件教学对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说出表扬的话“你太棒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太好了”等等, 对幼儿做错了的问题则借助多媒体播放“没关系,再想想”等此类话语,让幼儿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是当下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而且相关实践也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对改善幼儿园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各个幼儿园应该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以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晓艳.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19).

[2]黄素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基础上提高质量[J].湖南教育,2011(18).

第7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方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教育呈现出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方法的改革,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引入教育教学中去,必然能够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教育的科学化推进科学化的教育。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设施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完善各类现代教育设施,要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用于专业教学相关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在完善现代教育设施方面,要加强多媒体课室、CAI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各级资源中心等的硬件建设。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上加大投入,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全体专业师生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应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中,主要有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幻灯片、投影仪、录像、CAI课件、软件开发实验室等,例如,在教授电力系统结构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将电力系统的结构、系统运行、系统变化以及理论模型等通过图象影片、动画、影片等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系统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主要是用互联网、局域网等网络技术,使师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互动,从而提高知识获取速度能力的整体提升。如,在教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模拟电子技术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通过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使学生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深入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能实现远程教育,使师生、生生之间随时随地地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要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使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教师可以通过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时下流行技术手段,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以便及时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代化教学的科学研讨会以及相关教学技术的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推动现代化教学方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一线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道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3):47-49.

[2]万秋兰.21世纪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9(12):1-3.

第8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2、现代教育技术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

3、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手段之一。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让学生的构思新颖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文风活泼一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学生今后的创新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4、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代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涵盖了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及电脑视听教室的大部分功能,已成为目前现代化电子教室的主题配置。

第9篇:教育技术学发展方向范文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部;ICT教育规划;教育技术司;学与教

一、ICT教育规划旨在使新加坡

在教育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世界教育信息》:据了解,您所在的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司(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vision)的工作宗旨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丰富学与教”,请简要介绍您所在的部门,以及您和您的同事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陈丽萍:我所在的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司主要负责新加坡ICT教育规划(ICT Masterplan for Education)的制订、执行和管理,ICT教育规划为21世纪学习的信息化指明了战略方向,并最终使新加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

我们部门探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与学校合作探索及拓展融合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方法,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和协作性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我们努力在教师、学校领导者和其他关键人物之间建立一种“技术能在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共识,并开展这些群体的信息化能力建设,以深化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应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我们还负责视频和音频的教学材料的制作与传播;评估有关信息通信技术在学与教中应用的新想法,并开展试点,将这些想法转化成可以在课堂中实践的方法。

ICT教育规划引领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997-2002年,ICT教育规划为学校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备和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培养方面。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广泛的认同。2003-2008年,我们探索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更加有效的和普遍的应用。例如,提高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入度,制定和实施学生ICT基本标准,并在学校中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2009-201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其更加多样化,并培养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二、新加坡在教育技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秉承的原则

《世界教育信息》:从1997年开始实施至今,新加坡ICT教育规划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2011年,中国制定并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给中国带来哪些经验和借鉴?您对于ICT教育规划的实施有何体会?

陈丽萍:在三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期间,教育技术司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变,但也一直秉承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法的指引下开展的,同时,学与教可以在适宜的技术应用的支持下开展。在信息通信技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被赋予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自,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信息通信技术有优化当前课堂实践的潜力,而且可以创新课堂实践,以提高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

再次,技术不断地进步,我们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探索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力。比如,通过将一小部分资源用在新型技术的尝试上,我们就有可能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当然,新的文化和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和传播都需要时间和空间。

最后,教师能力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在学与教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技能方面,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提供培训和辅导尤为重要。我们持续地反思和评估课堂中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效率,为的是确保其效率以及课堂实践与新技术的相关性。

三、新加坡教育信息化面临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问题等多重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各国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理念和实践上的困难及阻力。在实施三部ICT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新加坡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陈丽萍:事实上,规划实施十几年来,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比如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信息通信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与评估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等难题。

为了使学校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持续进步,学校领导以及其他关键人士需要得到系统化的专业发展,因为他们才是塑造学校文化、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的人。教师的能力也需要通过接受指导和及时的培训来实现持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