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第1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农林经济管理;追踪调查;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77

1前言

在中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过程中,用人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为专业和多样的需求。当前经济运行新常态的基本情况又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中国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多局限于高校内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的改革。而高校毕业生评价体制应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客观评价构成,通过毕业生的工作技能、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体现其在本科教育阶段所获得的能力,也同样可以体现出本科教学水平的薄弱环节,突破高校内部的封闭式教学改革,以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林经济专业的教学改革。

2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21毕业生总量庞大

中国大学生自2001―2014年间一直处于递增状态,14年间累计增长613万大学毕业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07―2014年,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幅逐渐减缓,2012―2013年,毕业生增长19万人,达到近14年来增幅最小年。但由于前期积累毕业生人口基数较大,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在缓慢增长的同时呈现出毕业生数量仍居高不下的情况,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22用人单位要求严格

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考核制度逐步完善,要求大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之前就应当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这是评估本科毕业生对职业胜任度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更提出了要求能熟练应用某程序软件等条件,使得相对滞后的本科大学生教学培养模式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3研究思路与方法

文章以高校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毕业生人力资源水平追踪调查为出发点,以改革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为落脚点,从社会学、教育学等多种角度探析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文章采用调查研究法:即以塔里木大学2010―2014届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电子邮件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得到调研及访谈回收问卷589份;统计分析法:即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相关结论。

4调查结果分析

41思想道德、工作态度

在思想道德与工作态度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表现是满意的,非常满意比率分别达到7732%和1314%,但是不满意的和极不满意的比率也同时高达833%和121%,说明在毕业生当中,有部分同学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方面的欠缺或真空。在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培养与教育方面,高校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42专业技能

在专业技能方面,9726%的用人单位对所被调查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比较满意,表明在实际的岗位中,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表现出很好的专业技能,或者实际的工作中对专业技能的使用率较低。由此可以发现在高校教学中应当继续发扬专业教学的优势。

43团队协作能力

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满意度,优秀率达到7234%,良好率为2617%。高校教学体系中存在丰富的课余活动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度过充实而有益的课外时间,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协同共融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说明了这个问题。

44英语水平

新疆地区,尤其在南疆地区,受到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影响,在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方面相对较弱。在英语水平方面,用人单位认为优秀的占2636%,良好的占3491%。说明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加强英语教学水平,同时根据自己所处的相对环境开设更有针对性、更有实用性的学科,比如开设维语学习课程、俄语课程等。

5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评价

据毕业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硬件配置最为满意,除去总体评价之外,在所有分类项目中,毕业生对高校考核制度最不满意比例最高。学生管理方面不满意比例同样相对较高。在这两个方面学校考核相对死板,管理相对保守,未能全面具体的对学生提供所需的适当的服务。

6原因分析

61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滞后性严重

高校在农林经济专业施教过程中,思维模式是按照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生产,对市场考察甚少,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农林经济毕业生等方面缺乏宏观的整体概念。在课程学习方面,按照普遍通行的模式进行,对当地特殊环境和特殊用人单位考虑较少。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毕业生的需求更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尤其对计算机应用水平、英语水平、机动车驾驶水平等方面更是要求相当具化。而高校的课程设置,依旧遵循一成不变的课程模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62缺乏毕业生人力资源水平跟踪调查机制

衡量高校农林经济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性标准是高校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其职位胜任度。只有通过建立毕业生人力资源水平调查跟踪机制,通过长期、大跨度的人力水平跟踪调查,全方位得出相关的欠缺与不足,从而反馈于学校内部,反作用于高校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才能长期有效地推动高校优秀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的产生。

7对策与建议

71建立毕业生人力资源水平跟踪调查机制

高校农林经济教学改革意见根本来源于农林经济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高校农林经济管理教学质量需要通过毕业生进入岗位后,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不足,从而得到切实的反馈意见。该机制的建立可以隶属于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相关院系部门,通过组织寒暑假期,对毕业生进行大规模长期的跟踪调查,形成学校与校友的长期稳定沟通机制,分阶段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并做好数据信息的整理与报告。

72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企业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是人才市场中的消费者,满足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标,而需求广泛存在于人才市场中的消费者。在建立校企联络合作机制中,通过不断从企业用人的信息反馈中,发现不足,及时跟进。在企业反馈信息中,应强调的是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共性需求,如当前的机动车驾驶证书等,高校在得到相关共性信息之后,应当积极开展筹备规划,开设相关课程,为培养优质毕业生服务。

73教师思想意识及时跟进

高校农林经济管理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先遣部队,是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战斗主力。教师群体对毕业生的择业观、价值观影响巨大。只有通过教师的假期企业走访,社会经济真切考察,发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思想意识上及时跟进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相关活动。同时应当加大相关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教育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邵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2]龙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第2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张华园(1992-),女,贵州黔南,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农林经济管理方向。

贾雪茹(1991-),女,新疆奎屯,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摘要:并购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一种产权交易活动,主要是参与并购的局中人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在信号传递的博弈过程中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本文通过爱奇艺并购PPS,双方经业务合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这一案例,建立相应的企业并购博弈模型,分析爱奇艺参与并购PPS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公司并购;博弈

公司并购,即M&A(Merger and Acquisition),是兼并与收购的统称。它是一种公司产权交易与资本运营的行为,通常以公司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公司收购为主要内容。公司并购能使整体效益大于并购前效益的加总,产生规模上的协同效应。并购后,公司可以降低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最终取得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形成一个人力资源与资本资源完美结合的管理团队,保证资本的有效利用。

2013年5 月 7 日,百度公司以 3.7 亿美元收购了 PPS 视频业务,并将旗下独立视频公司爱奇艺与 PPS 视频业务进行合并。两家平台合并后其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和时长均达到行业第一,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PPS 累计客户端装机量达到5 亿,月度活跃一个多亿,PPS 的流量变现手段比在线视频网站更为丰富。收购PPS 将弥补爱奇艺在移动视频方面的短板。对爱奇艺而言,版权和宽带成本一直是阻碍其盈利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将高清视屏付费服务市场化、降低宽带成本是爱奇艺盈利的有效方向。

博弈要素有4个:一是博弈者,根据博弈者的相互依赖关系,要求至少有两个博弈者;二是策略集,指描述博弈者的行动如何依赖于他或他所观察到的其他博弈者已经采取的行动;三是得失,指一次博弈结束后的结果;四是博弈的均衡,均衡也就是意味着平衡。

并购方的利益动因:第一,节约交易费用;第二,找到对自身有利的价值被低估的合作公司;第三,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科研成本;第四,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被购方而言,应保护好自己的核心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持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创造升值空间。

为更好地说明并购博弈过程,先对爱奇艺和PPS博弈的情景做以下假设:

(1)市场状况:在国内的视屏市场上,并购博弈只发生在二者之间。

(2)双方均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共同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3)市场信息不完全,即爱奇艺和PPS对相互没有完全准确的认识。

(4)爱奇艺和PPS两公司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不了解对方的行动,二者之间的博弈属于动态博弈 。

在中国视屏市场的利益竞争上,爱奇艺和PPS双方的并购博弈可通过“二人博弈”模型来解析 。假定,在双方都采取支持并购的策略时得到利益为 8,这时爱奇艺公司会因为覆盖更多用户和广告主,扩大规模而使利益增加,PPS会因为PC端、移动端用户增长缓慢的问题的到解决而使自身利益增加;在双方都不采取并购策略时,爱奇艺可能错过一次扩张的机会,增加了进行其他行业如:优酷土豆、搜狐网、腾讯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假设损失为 4,而PPS也会因为这采取被并购的策略而使自己丧失了利用更多资本以及拓展营销渠道的机会,假设损失为 2;而如果爱奇艺采取并购而对方不配合时,自身所得利益为 0,可能使对方因此而提高知名度而利益增加,假设为 2;如果PPS采取被并购而对方不配合时,自身所得利益为 0,可能刺激对方因此需求更好的并购对象而是对方利益增加,假定为2。得到二者的标准形势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博弈矩阵可以看出,双方在博弈策略上的决策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自我获取不完全信息的变化中猜测竞争对手意图,以实现自我利润最大化。从中可以看出:爱奇艺和PPS在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市场用户规模增长缓慢的环境压力过大下,就会采取互相支持的并购状态,经优势互补,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发挥出规模效应作用。当市场环境良好或自我发展优势存在的情况下,博弈者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对方的请求而发生并购,这样反而使自己获得额外收益,从而让更优并购方加入供自己选择。双方都不并购时,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的运营状态良好,不愿和对方合作,使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市场环境下,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从以上博弈表的构建可以发现,经过多次重复博弈,两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反对或者完全接受的态度,双方都在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分析做出相对保守的并购策略,即向均衡的状态发展。通过并购,爱奇艺和PPS整合后形成的大型视频网站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盈利前景。(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鸿.企业并购决策信号传递博弈分析-有效并购博弈均衡的实现[J].财政研究,2009(11):71-74.

[2]高改芳.百度收购PPS改变视频网络格局[N].中国证券报,2013,5(11).

[3]黄晓鹏.我国并购从组中的博弈-基于支付方式视角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朱宪辰,吴道明.兼并收购的博弈均衡[N].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12

第3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进步明显,但与此同时我国各个行业开始对财经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教学开始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将原有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实用型财经人才。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的客观趋势

1.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分析

(1)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渗透,这为我国的财经院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便是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并且由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经济管理类学科应当根据这一趋势,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以学科建设为主要依托,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同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2)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并且与此同时与之相关连的新学科也不断诞生。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科较其他学科来说,综合性强,其协同性,资源性等更是远远高于其他学科,正是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这种特性,经济管理类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更高,所以它的发展和新学科的诞生也就相对简单。

(3)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学同管理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两者之间的整合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

2. 从人才的培养角度分析

由于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对于财经院校的人才要求提高,所以,我国财经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当立足于当前社会实际,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高级应用型财经人才。

(1)培养高级应用型经济人才必须坚持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相统一。当前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市场的导向作用,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能力。并且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分析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级应用型经济人才的基础。

(2)当前我国的高级应用型经济人才必须充分的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在将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了解地方积极发展的需要。而就其知识的需求方面来说,必须要掌握好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并且还需要有很强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这些都是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的。

(3)财经院校在制定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制定专业计划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便能够尽可能多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财经人才,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整合经济管理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

1.整合的思路

当前,我国财经院校整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应当树立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为宗旨,以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为对象,以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整合为重点,研究实验教学课程和内容间的联系,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构建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得经济学实验教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从而促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运用效益。

2.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原则可以分为:系统原则;层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这四种原则,财经院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需要结合这四种原则,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整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当前,我国很多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生活中的延伸部分,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尊重学科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应当注意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并且结合财经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专业的优势,将实验教学水平尽可能的提高。并且立足于社会发展,不断的更新实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探索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教学中,很多老师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更是如此,一方面教师应当讲解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进行开放式教学,坚持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便能够充分的使学生知识水平提高。

4.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高级应用型财经人才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的创新,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结合起来,为学生“创新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

我国的财经院校在整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时候,需要注意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国情,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以便能培养出“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高级应用型财经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4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林企业;品牌建设;定位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26-02

1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概述

1.1 农林企业品牌的内涵

农林企业品牌是农林企业的牌子,其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图案表现层,即精心设计出农林企业品牌名称、标志、商标等元素组成的图案,以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牌子,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第二层为产品功能层,通过说明书和网站描述企业产品的功能,突出产品的质量、用途和服务特色等方面的功能,以产品功能吸引用户;第三层为文化情感层,传递农林企业独特的文化,通过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增进与用户的情感交流,以求获得用户忠诚以及品牌建设相关人的支持。

1.2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内在要求

(1)农林企业品牌形象要有特色。农林企业依据其内涵的三个层次,需要突出品牌特色,形成差异,准确表达自己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用户具有“锁定”效应,即当用户在同种产品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该企业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他品牌的不认同。

(2)农林企业品牌要内涵丰富。农林企业品牌要吸引用户,除了企业产品需要基于高质量和特色之外,还需要包括附加服务、先进文化、历史遗产等附加价值。因为农林企业产品大多是下游企业购买,交易对象少,但一次性量大,品牌营销关键是同下游购买企业负责人打交道,所以农林企业营销员的名片设计要比总经理的更高档一些,产品介绍书要体现企业的形象。农林企业的官网页面的设计,要凸显企业产品特色,这样的网页对用户更有效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农林企业形象。

(3)农林企业品牌要有价值。商标经过注册,其名称就具有商业价值。设计一个好的商标名称,应具有表现力强、视觉效果好、易记忆的特征,对购买者有吸引力,使购买者将其与相关农林产品自然产生联系,能起到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林产品的营销。品牌价值以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商业信誉作为支撑,由商标所代表的商誉给农林企业带来持续的超额收益所决定。

2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

2.1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统分决策

方案1:建立统一品牌。统一品牌是指某家农林企业的产品使用一个品牌。选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开发新产品时可省去命名的烦恼,可节省大量的商业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运用已有的良好声誉,推出新产品。但是也要注意到,如果有一种产品在市场中销售受阻,势必会影响到新产品的销售,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方案2:建立分类品牌。分类品牌是指按某家农林产品类型命名。农林企业生产与销售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为了防止统一使用一个品牌,造成相互混淆,区别同一类型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

方案3:建立个别品牌。个别品牌是指某家农林企业的每种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每种产品功能不同,使用不同的品牌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选这种方案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把个别产品的成功与企业的总的声誉分开,不至于因个别产品在市场中的失败而破坏整个企业的形象,并可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产品丰富、企业实力强大的印象。

以上3种方案,供农林企业品牌统分决策时参考。企业品牌建设要着眼于长远,通过建立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起顾客的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名牌发展目标。

2.2 品牌建设的思路

品牌建设可分解为建设阶段和阶段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建设阶段分为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4个阶段;阶段影响因素又包括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8个因素。每一阶段应明确关键影响因素,重点加以建设。

2.3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

(1)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4个阶段。农林企业品牌建设分为4个阶段: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品牌设计是指在设计农林企业品牌的名称和标志时,将农林企业品牌与用户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品牌推广是指使广大用户广泛认同的农林企业系列活动过程,演绎出农林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大农林企业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塑造是指塑造农林企业品牌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提升品牌美誉度,实现品牌从物化到人化,最后实现神化的过程;品牌评价包括农林企业内部评价、中介组织评价和用户评价。X=x(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评价),在坐标轴中用X表示。

(2)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者。能影响农林企业活动或被农林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品牌建设范畴,Y=y(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在坐标轴中用Y表示。

(3)构建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以X 来代表品牌建设阶段,以X1,X2,X3,X4 分代表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以Y 来代表品牌影响因素,以Y1,Y2,…,Y8 分别代表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因素;这样把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用X—Y坐标系表示,在坐标系中X1Y1,X2Y1,…,X4Y8 表示的32 个区域品牌建设的定位,见下图。

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的解释:

X=x(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评价),Y=y(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在X-Y模型中32个区域分别表示农林企业品牌建设处在什么阶段,影响因素如何,应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下面对典型区域的企业品牌建设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X1Yn区域中:X1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设计交汇点。品牌设计要考虑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才华和情感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将企业员工的未来规划融入品牌设计之中。同理,X1Y2、X1Y3、X1Y4、X1Y5、X1Y6、X1Y7和X1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设计交汇点,这些因素也纳入品牌设计的内容。

在X2Yn区域中:X2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推广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建议,经过认真分析后,加以改进。同理,X2Y2、X2Y3、X2Y4、X2Y5、X2Y6、X2Y7和X2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推广交汇点,他们的建议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在X3Yn区域中:X3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形象塑造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意见。同理,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形象塑造交汇点,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X4Yn区域中:X4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评价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真实评价,经过认真分析后,加以改进。同理,X4Y2、X4Y3、X4Y4、X4Y5、X4Y6、X4Y7和X4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评价交汇点,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4)品牌建设定位的3层含义。第一,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者和农林企业品牌建设阶段2个维度的分析,决定选择哪一种区域重点建设;第二,在决定选择区域重点建设,企业配置哪些资源去建设;第三,企业品牌建设区域及阶段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要注意维护。

3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案例分析

3.1 大地农林公司的案例研究

大地农林公司十分注重油茶产品品牌建设,选址在广东河源郁郁葱葱醉人的万绿湖,这里的天蓝、水纯、无污染,水质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2%,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级水平。万绿湖是油茶树最适宜最好的生长地区,也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在技术层面,大地农林与科研院校及食品企业进行合作,推进种植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并逐渐成为油茶种植、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3.2 大地农林公司品牌建设步骤

(1)确定品牌名称。 “大地农林”这个名字容易被用户接受,这为打造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强势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炼广告语。广告语是企业品牌诉求点的正确表述,是对产品质量及服务的一种承诺,是品牌策划的重要部分。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广告语是“茶油是健康型高级食用油”。

(3)对品牌进行专业全面的规划。根据不同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品牌运作,包括进行VI 设计、整体视觉形象和企业文化理念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品牌传播。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与CCTV央视网建立品牌战略合作,这意味着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迈向农林产业的品牌化建设之路。

(4)长期抓产品质量。打造一个更好品牌的方法是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大地农林公司十分注重油茶产品的品质,与科研院校及食品企业进行合作,推进种植及生物技术的研究,确保油茶产品的品质。

(5)突出个性。一方面企业资源有限,若过于分散,难以保障每个产品发展的正常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能力有限,产品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控局面。不同性格的决策者将会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品牌。对此,在对品牌产品的宣传中,要针对消费群体,准确地把握品牌的个性,突出诉求点。大地农林公司宣传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作为诉求点这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茶油作为健康型高级食用油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沈树周,彭品志,段素梅.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2]成建石.做强做优农产品品牌,助推南通新农村建设[J].吉林农业, 2010(10).

[3]李建奇.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J].中国种业,2007(9).

[4]张可成,王孝莹.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2).

第5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因子分析法 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生态环境是对金融的一种拟生化概括,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考察金融体系。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依据黑龙江金融业发展规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准备用10至15年时间将哈尔滨打造成为金融机构齐全,金融市场发达,金融创新活跃,监管体系合理,金融服务快捷,面向东北三省、辐射华北腹地及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评价一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以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信用法制环境等指标作分析。在多指标评价体系当中,一般采用几何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最简单的因子模型为,其中表示随机变量,表示因子载荷,F表示公共因子,表示特殊因子。本文对于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两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反映区域内主要经济城市的金融状况,对于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比

1、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横向对比

在横向对比方面本文选择了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四个主要城市。根据哈尔滨2010年统计年鉴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笔者选取了其中10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生产总值、农林牧副渔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降维,采取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以方差最大值、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25为标准进行旋转,然后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85原则提取出2个主成分,结果参见表1、图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影响4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因素主要有2个,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758%,即保留了原始数据92.758%的信息,达到了我们预设的≥85的要求,从碎石图也能看出前2项特征值差异明显,第3项以后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3.79%,第一主成分主要在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这6各指标上载荷较大将其命名为金融环境指标。第二主成分则在生产总值、农林牧副渔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上载荷较大,因此将其认定为经济发展指标。根据SPSS 18.0 统计软件的因子得分选项得出4个城市两个主成分FAC1-1和FAC2-1的得分,参见表2

最后在SPSS软件计算变量一栏中输入公式Z=73.749%× FAC1-1+19.009%×FAC2-1,得到综合得分,见表3

2、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纵向对比

纵向对比方面本文选取了省内10个城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七台河、鹤岗、黑河、双鸭山、大兴安岭地区,在各地市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披露的经济数据中选取了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副渔总值、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支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证券成交额、保险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等14项变量作为评价指标。

同上文一样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采取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以方差最大值、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25为标准进行旋转,然后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85原则提取出3个主成分,结果参见表4

这三个主成分保留了原始数据93.05%的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占70.58%,主要在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副渔产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一般财政收入、一般财政支出等指标载荷较大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第二主成分占13.468%,主要在金融机构存款额、金融机构贷款额、证券投资额、保险保费收入等指标上载荷较大体现一个地区金融环境状况;第三主成分占9.001%,主要在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载荷较大体现该地区贸易状况。根据SPSS18.0统计软件得出省内城市金融生态综合得分,过程同上文(限于篇幅省略具体计算过程),结果参见表5。

二、 结论分析

从横向对比来看,哈尔滨的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综合得分排在第3位,表明哈尔滨的金融主体不丰富,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大,缺乏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这些都成为制约哈尔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第二主成分经济发展方面哈尔滨的得分很高,在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和大连、沈阳差距很小,在农林牧副渔总值这项指标上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城市。通过指标对比总体上看哈尔滨的地方金融环境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哈尔滨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从纵向对比来看,哈尔滨在经济发展、金融环境、贸易状况三项主成分均高居全省第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重要的指标上哈尔滨并没有优势,比如工业增加值一项大庆高出哈尔滨一倍还多,此外农民纯收入也低于牡丹江、鹤岗、大庆位于第四名,可见哈尔滨的人均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此外以上指标的评价都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除此以外一个城市的金融环境还应该包括信用环境、法制环境等定性分析的指标,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哈尔滨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欠缺的地方。根据李杨等人主持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关于金融信用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部分哈尔滨仅排在68名,东三省第6名,甚至落后与营口、鞍山等地级市。参见表5

三、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1、 打造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提高金融生态运行质量

一个城市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部分。在比较优势上,随着黑龙江政府提出“立足哈大齐工业走廊、引领经济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哈尔滨应该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医药、汽车、食品4大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整个地方经济发展;在竞争优势上,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装备制造、环保、焊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构筑工业经济的新格局。具体到企业发展的金融层面上,应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制度,规范财务报表制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加强合作,多吸收有投资潜力、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型项目。

2、 完善金融生态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

第一,加速金融机构集聚,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哈尔滨市应当以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引入内外资金融机构,尽快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在这方面近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2006年俄罗斯艾科斯堡商业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哈设立代表处,成为哈尔滨市首家外资金融机构; 2009年:韩国韩亚银行哈尔滨分行挂牌营业;2011年汇丰银行进驻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扶持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发挥资本市场融资职能。从政策上鼓励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等在内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完善带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企业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三,建立信息沟通和政银企的协作机制。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业、企业紧密协作。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管理机构应该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金融机构推介好的投资项目,通过改善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帮助金融机构做企业融资的调查;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主动和政府部门的联系,通报金融工作状况,争取政府的支持,共同营造高效、稳定的金融环境。

3、 加强信用法制建设

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转变政府的理念,打造服务性政府,建立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培训,积极推进企业资信评级,解决银企不对称问题,提高银行的决策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基本建成以一个保障(制度保障)、两大平台(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和个人征信服务平台)、三大体系(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体系)、四大系统(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服务系统、信用监管系统、信用教育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哈尔滨”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法制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推进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对金融债权的保护力度,加强金融司法队伍建设,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完善哈尔滨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吉恒,王婧.黑龙江内部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商业经济.2010(6)

【2】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

【3】刘煜辉.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2)

【基金项目】201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金融生态系统下哈尔滨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课题编号11554065)

第6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对策

作者简介:马苏勇(1963-),男,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李万明(1960-),男,新疆吉木萨尔人,石河子大学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01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03-0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含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此地有“戈壁明珠”之称。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八师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农八师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状况分析

1、2001―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分析

从2001年到2008年底,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按着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变化,即农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具体来看,农八师第一产业除2001年、2002年、2003年略有上升外,其余年份都是逐渐下降的。另外,第一产业比重在2004―2005年都是高于第二、三产业的,从2006年开始,农业比重低于第二、三产业比重,并且其比重逐年下降。在GDP总量增加的情况下,第一产业的增长率低于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

2、对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做出柱状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农八师各产业的GDP总量及其增长趋势

从GDP总量来看,农八师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中,2001年第一产业总产值高于第三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一直是低于第三产业总产值,即从2002年开始,农八师的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第二产业产值从2001年到2008年间除了2004年低于第一产业产值外,其余各年均高于第一产业的产值,从2002年到2006年第二产业的产值一直低于第三产业产值,从2007年开始,第二产业的产值开始高于第三产业产值。

(二)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变动状况分析

1、农八师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状况

从2001―2008年农八师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来看,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呈现了一定的特点,即种植业和牧业的产值占绝大部分。农八师地处沙漠和戈壁滩之中,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利于林业和渔业的发展。所以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林业和渔业的比重很小,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棉花,农八师是重要产棉基地。农八师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在新疆的农业发展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必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2、农八师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率变动比较

从2001―2008年农八师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率来看,林业增长率波动较大,增长不稳定,而且有些年份是负增长,如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渔业增长率波动也较大;种植业在2004年前波动较大,2004年以后增长比较平稳。在农八师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增长趋势中,只有牧业产值增长率相对较平稳。林业和渔业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农八师林业和渔业的总量很小,相对较小的数量的变动,就会造成其增长率的明显波动。由于政府近年来对种植业的调控力度加大,所以,种植业在2004年以来增长一直相对比较稳定。

3、农八师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动情况

将农八师种植业主要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除粮食外,其他的农作物都算为经济作物,如棉花、苜蓿、油菜、甜菜、瓜果等。从2001年到2008年底,总体来讲粮食播种面积在逐年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7年,农八师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下降到最低只有8.33千公顷,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最高点为171.1千公顷。农八师粮食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农八师种植业内部的不断调整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农八师一直在积极调整二者之间的耕种比例。

二、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内容不合理

在大农业结构中,虽然种植业产值呈缓慢下降态势,但一直在83.2%以上,畜牧养殖业产值比重占14.4%,林果业所占比重最少仅有2.4%。可以说,近十年来农八师大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幅度小,种植业比重过大,种植业主要以棉花为主。由此可见,农八师农业种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畜牧业、林业发展缓慢,瓜果等特色产品发展不足,区域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种植棉花成本攀升、效益下滑、风险加大,培育团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职工新的增收渠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团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农八师棉花品种单一,其中长绒棉、中长绒棉很少,短绒棉较多,而无彩色棉,棉花质量比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差,异质纤维含量较高,棉花色泽发黄,含糖量高。兵团大陆棉纤维长度平均约29.2毫米,不符合喷气纺纱机这样高速纺纱的品种,能达到36 支以上气流纺所需的强度标准的品种则寥寥可数。兵团目前棉花的马克隆值(纤维细度、成熟度指标)偏高,即棉花纤维偏粗。[1]

农八师的水果特别是鲜葡萄和哈密瓜品种质量问题也不少,具体表现是:产品单一老化,品种退化,生产和出售时间太集中;科技含量低;挂果率低,单产低;瓜果冷处理滞后;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腐烂严重,商品率低;产业化水平低,附加值低;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销售服务体系跟不上;成本高,价格低等等。畜产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单一,猪牛比例小,珍禽兽养殖很少,土种牲畜太多,生长期长,出肉率低,品质差,各种饲料添加剂多,达不到绿色标准的要求。

(三)农业区域结构趋同、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

从八师团场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来看,农业经济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几年,在种植计划安排、农产品区域布局方面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区域经济趋同,特色经济不明显。没有将团场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虽然在兵团为前列,但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展龙头企业是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具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产品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还比较弱,而且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签订的订单约束力特别弱,履约率很不稳定。一方面,龙头企业尽力压低订单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农户利益;另一方面,农户对龙头企业也缺乏信任,通常也是有利时遵守合约,不利时违反合约,双方陷入不良关系循环中。

三、促进农八师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保障措施

(一)立足区位优势,优化农业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以棉花、畜牧、果蔬、种子四大产业为主线,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农八师各团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初步调整产业布局思考为:

果蔬园艺产业:以142团、143团、152团、石总场、石河子乡为核心区,重点发展果蔬园艺业,实现50万亩林果业集聚区。

小麦粮食高产区:以142团、143团、石总场、148团为重点,形成亩产500-600公斤的区域带。

棉花、加工番茄及畜牧业主产区:以121团、133团、134团、136团、141团、142团、143团、144团、石总场、147团、148团、149团、150团为基地,建立优质棉和优质番茄生产基地和以奶牛、生猪及特色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基地。

设施农业:围绕沙、玛两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重点发展以152团、143团、石总场、136团、141团等已具规模的团场,做大做强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尽快开拓中亚等新兴市场。

(二)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培育、引进和推广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加快农畜品种的更新换代,广泛应用优良品种及与之配套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栽培、管理、加工技术,以促进品种结构与质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着重解决农、林、果、草、畜、禽的良种繁育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二是加强特色瓜果保鲜、储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引进。三是健全农、林、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四是做好种子、节水、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实现科技示范、典型引路。五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普遍、有效的推广。六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积极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2]

2、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完善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将终端延伸到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基地和专业种养大户。要利用信息网准确、及时、完整地向企业和农户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技术、品种、价格、销售等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保持主动性和超前性。

3、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一是通过深化农场经营体制改革以更好地解决双层经营体制中统分结合问题,形成团场之间、农工之间资金、技术、劳动力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与创新,把农工和市场结合起来,让农工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鼓励各种农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以及多种形式的农民经济组织进入流通领域,提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服务,在农工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保证农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自主地位。三是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兵团应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股份合作,允许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集中,通过规模化经营,适应加入WTO 后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3]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对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作用的大小,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则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力量就大,反之亦然。因此,农八师政府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在信贷、税收、资金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则,以保护龙头企业的合法利益,吸引民营资金进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加工生产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4]

农八师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托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结构,以优势农产品资源为招商引资的突破口,重点在酿酒、番茄制品加工企业的引进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外资建厂,团场通过参股不控股联合办厂等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制机制,创办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要内容的龙头企业。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建立种养殖基地,使产品直接与市场对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通市场的产业化格局。二是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创新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推动农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团场、农工的关系,建立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按照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龙头企业也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基地建设,真正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五是紧紧围绕雨润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和伊利、旺旺、娃哈哈等乳业龙头企业的需求,搞好生猪、奶牛、朗德鹅等养殖基地建设,切实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白启华、白迎松.加快调整兵团农业结构的思考――由农十三师调研得到的启示[J].兵团党校学报,2002,(06).

第7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绍兴;消费者;购假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加。现如今,人们追求的并非吃饱穿暖而已,各类小商品、装饰品乃至奢侈品都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这也正为不良商家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契机。假冒产品是价格较低的非授权真品使用商标的商品,正是因为其价格相对真品而言较低的特点,引起了消费者购买欲望,低收入者更为显著。这种消费者购假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真品商家的利益,影响国家投资环境,也为我国带来了“山寨王国”的外号,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一、绍兴市消费者购假现状

2012年,绍兴市生产总值(GDP)3654.0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82亿元,同比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绍兴市人均GDP73991元,比上年增长9.4%。绍兴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购假问题也日益增加。通过针对绍兴市消费者购假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80份,回收171份,有效问卷162份),调查者中女性占63%,男性占27%。

据统计,在参与调查的消费者中,月均消费水平在1200元以上的占了55.5%,其中月均消费在2000以上的占了22.2%,可见绍兴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低。也为实际调查的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调查表明,消费者购买过假冒产品的占88%,其中66.5%的消费者称自己购买时不知道该产品为假冒产品,这一数据也体现出市场上假冒产品较多,而消费者的防假意识较为薄弱。根据消费者的购假经历,得出假冒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产品中:服装、生活用品、食品和书籍等。

二、消费者的购假动机分析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涉及个人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的驱动力。当个体在采取某种行为时,总是受到期望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类要求的驱动。这些期望、意愿能够激发和驱动个体的特定行为的发生,由此构成该行为的动力。因此,消费者的购假行为也存在各种内部动力,反映了消费者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达到需求采取购假的推动者。

(一)消费者购假的经济动机

在各种经济因素中,价格是消费者购假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主要体现在假冒品与真品之间的价格差。若假冒品存在价格优势,且假冒品在质量、外观、包装等方面又能够达到消费者的心里需求,那么,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调查显示,约有50.3%的消费者认为假冒产品与正品无较大区别,且价格更为优惠。所以消费者可以以较少支出获得较大的收益,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购买动机。

对消费者来讲,假冒品存在价格优势,假冒品并非质量不合格产品,消费者购买假冒品是为节省成本。而现今社会上又存在大量假冒品,使消费者可以轻易获得,促使消费者常常将低价作为他们的决策依据。而从生产者来角度讲,他们以类似或者相同的材料制造与知名品牌类似的假冒品,可以利用该品牌已有的知名度及良好的广告效应,节省成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从中获取利益。

(二)消费者购假的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又称精神性动机,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引起。消费者希望通过购买假冒品,来实现自我的界定,向社会公众展示自我。而在调查中,约有13.4%的消费者直接表明可以通过这些知名品牌的假冒品来显示或者树立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声望,那么相对于假冒品的品牌则比质量更受消费者的关注。

这种知假购假的情况大都发生在低收入人群,其中以农民工和在校大学生为知假购假的典型性代表。因为这些收入较低的人群在购假时可以“不支付品牌费用即可享受品牌名誉”,以达到自身需求。而所谓的需求就是指基于对这些假冒品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这也说明了价格并非是消费者购假的唯一因素。

三、消费者购假行为分析

通过实践调查,主要从生产者、消费者及社会文化背景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购假行为。

(一)从生产者角度分析

假冒产品制造的商家越来越多,各地都随处可见各类小商品市场、折扣店,假冒产品占据了市场一定的份额,导致消费者购买假冒产品习以为常。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渴望逐渐增加,而有能力经常购买的毕竟只是少数,很多消费者渴望购买奢侈品,但又受限于资金不足,而假冒产品外观与真品相似,价格也在其能力范围,便退而求其次选择假冒产品,况且假冒产品对消费者并无直接伤害,正好迎合消费者从众、求异、攀比的消费心理,致使假冒产品逐渐深入人心。而真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假冒产品的意愿便越强。

(二)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消费者购假行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不知假买假、知假自愿买假和知假被迫买假。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消费者购假行为的不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在购假消费中占据很大比例,其购假行为也更为显著。在打假过程中极少发现这些假冒产品有直接的质量问题,也没有消费者投诉因质量问题造成损失,即便有损失,那些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意识也不强,这些假冒产品对消费者本身没有明显的伤害,并迎合了一些消费者的虚荣心,从而导致购假行为的日益增长。

(三)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

虽然我们身处法治社会,但法律法规仍需不断改进,例如社会规范、正式制度建设等措施并不够完善,这也给不良商家钻了法律的漏洞。政府需致力于加强市场发展的规划性,进一步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的诚信水平,加强市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当然,在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改变消费者的不良购物习惯也至关重要。大力宣传购假行为的危害、改变消费者购物观念是改善购假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消费者购假决策过程分析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上,EKB模式(由Engel、Ko1lat和B1ackwell三人于1968年提出,并在1984年修正的恩格尔一科拉特一布莱克威尔模式,)是消费者行为模式中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模式架构。消费者购假行为决策过程一般是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信息的手机、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在假冒品充斥的市场中,消费者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对产品货品牌的选择等购买决策过程更加复杂、购买的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消费者的信息收集

一般来讲,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产品。再对该产品的各个类别根据品牌、价格、质量等特征来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价、比较,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但是在假冒品横行的市场上,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对品牌的追求,会再选择了需要的品牌后,继而对该品牌下的产品质量和价格手收集相关信息,找出质量―价格的平衡结果,最终确定购买该品牌的假冒品还是真品。大多数消费者主要从网上、产品销售地点、朋友推荐等渠道来获得相关产品的信息。但是部分消费者也会通过真品的信息,来确定购买假冒品。

(二)消费者的选择与购买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和后买主要针对产品属性效用的总体评价和个人的属好。通过针对绍兴市消费者购假的调查发现,无论真品还是假冒品,消费者在选择时,对产品的外观等无形属性比较看重。这表明消费者对假冒品的购买决策不仅仅在于价格、功能、质量等客观价值,同时也以产品的外观、包装等主观价值作为购买的主要决策。当然,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重要程度需求也不同。例如,调查中37.3%的消费者在购买假冒服装等产品时比较注重产品的品牌,而56.4%的消费者在购买手表、钱包时会更加注重产品的耐用性。

(三)消费者的购后评价

总的来说,消费者最终做出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满意的购买决策,因而他们会认为自己购买假冒品是物超所值的。再对产品属性的评价中,75%的被调查者对假冒品的价格感到满意,而58.2%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等属性不满意。

五、结语

在了解消费者购假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购假行为的分析和消费者购假行为的决策过程的探讨。可以看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制度下,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群体内,购假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政府需致力于加强市场发展的规划性,进一步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应大力宣传购假行为的危害,改变消费者购物观念是改善购假行为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Ang S.H., Cheng P.S., Elison L.A., and Tambyah S.K. Spot the difference: consumer response towards counterfeits[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1, 18(3):219- 235.

[2]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建斌,杨波.假冒产品购买行为研究:回顾与新视角[J].中国商贸,2012 (20):235-02.

[5] 周丽勇,周庭锐.消费者购买仿冒品行为的理论探析[J]. 商业研究,2012(5):165-05.

[6] 谢庆红.中国假冒伪劣商品成因及治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9.

第8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潞西市;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07-2

1 潞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潞西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该市农业产业化显露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至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3.8%。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0.38万亩,比2005年76.32万亩,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面积为60.56万亩,总产达到18.19万t,比2005年粮食总产13.66万t增长33%;经济作物面积29.81万亩,总产71.59万t,比2005年经济作物总产64.48万吨增长1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6元,比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654元增长87.78%。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各类协会9个,成员总数1800户,带动农户11981户。全市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18家,带动14.93万农户,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每年增收4.5亿元,每户平均增收3014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具规模,组织模式以“公司+农户”和“合作社”为主的,对当地农户的就业与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德宏州宏天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农户结成租赁反承包和合同式。所谓租赁反承包,是指农户将土地租赁给企业,企业将这些土地进行统一、合理的种植规划后,由抽签的形式将土地反承包给农户去种植和管理,产品所有权归企业。而农户根据土地的品质与管理成果的差异,获得一定的种植和维护费用,一般土地租价在30-50元/亩,种植和管理费平均能达到每人25元/月/亩,一般一个农户能管理20亩左右,那么这样的农户,仅管理费收入每年就能达到6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的承包费,年收入能上万元。这已经大大超过2009年当地农村居民的人均年纯收入3106元。

2 潞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问题

尽管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制约其发展速度与进程

2.1 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较弱

龙头企业处于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分布散,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1)龙头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多是农业初级产品或涉及初加工的企业,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附加值低,缺乏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获得市场效益有限。(2)农民参与合作的形式单一,虽不少龙头企业都与农户之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但在调研中,发现农户都是以提供自家土地的形式与企业合作,目前还无其他如提供资金、技术等形式的合作方式。受到土地资源有限的限制,农户参与合作的比例不高,且获得收益也受到一定的抑制。(3)缺乏资金和专业性技术人才,尤其在产品营销、市场推广、品牌运作方面缺乏有力支持,市场拓展缓慢。如德宏祥祥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奶水牛研究开发、养殖和水牛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其产品口味香醇,比起畅销全国的乳业大品牌来说一点不差,而且奶水牛的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但由于缺乏市场运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上资金匮乏,市场拓展面临较大困境。2007年便尝试进入昆明市场,但到2010年4月底,据该公司的董事长介绍,目前昆明只有少数几家超市有售该公司产品。

2.2 缺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与农户之间虽然签订合作关系,但由于经济实力与地位的悬殊,农户在此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有限。一方面,尽管企业与农户签订保护价,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但对于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时,农户却很难有与企业谈价的能力,一般只能按照预先签订的价格销售,无法获得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尤其是近两年来,农产品市场价格涨势迅猛,头年签订的协议价,都要比市价低。另一方面,农民参与合作的资本有限,仅仅停留在产品的生产与初加工环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无法参与到产品的营销、管理等更高的产业链中,因此只能分享到最小的价值。

3 潞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3.1 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有效支持

(1)政府应做好龙头企业规划与布局管理,对深加工项目,进行统一论证、严格把关 这样可以确保产业化项目合理分布,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做好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对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效益情况及带动情况等,进行跟踪抽查,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标准的降低扶持甚至取消扶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

(2)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就财政扶持而言,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编制规划,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优势项目中,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项目,实现农产品多系列、大幅度的增值增效。就金融扶持而言,对于一些骨干项目,可由政府出面担保,降低信贷的门槛,简化信贷手续,缩短审批放贷时间,适当降低信贷成本,缩小发展需要与实际放贷的差距。

3.2 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一方面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并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对外宣传,吸引外部资金。另一方面可吸引农民投资入股。利用相关经济和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和农村集体把闲散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来,实行股份制,使农民也成为企业的股东,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使得他们分享更多的利益。

3.3 完善利益平衡保障机制

3.3.1 企业在保留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同时,制定多种收购价格协议方式 如固定合同价、随行就市价、固定合同价加浮动价的模式,供农民选择,从而有效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3.3.2 免费或按优惠价向农民提供良种、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 为农民提供急需生产资金,缓解农民资金不足的矛盾,扩大参与农民的范围,增强带动作用。

3.3.3 在生产过程中免费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方面的支持 如定期集中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或是分区域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技术咨询与服务提供工作,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益。

3.3.4 积极探讨与发展农户参与合作的形式 除传统的以提供土地使用权、劳动力为资本参与合作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资金、技术、管理等为资本的合作方式,并实行股份制,使得各方参与者利益关系得以协调。从而充分调动产业化生产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效的衔接产业链各个环节,使农业产业化顺畅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EB/OL]..

[2] 魏国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于河南省发展产业化的思考[J].种业导刊,

2009,(10):10-12.

[3] 崔贵芹,王健,赵宪军.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7,(9):26-27.

[4] 欧志文.规范农业合作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EB/OL]..

第9篇: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 从农户的角度,利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和程序的了解程度、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年均收入高低等因素对农户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较大。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研究,有利于指导贷款可获得性差的农户更有效地获得贷款,促进资金供应关系的平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户视角;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主成分分析;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50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58

Analyzing Factors affecting Availability of Rural Property Mortgage in Western Regions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Logistic Model

BAI Xue, YUAN Xiao-bo, LIU Ya-xiang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empirical analyses of factors affecting availability of rural property mortgage in western regions were made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logist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rural property mortgage wa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extent of understanding property mortgage loan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he close degree of social relations, whether participating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the level of average annual income. It was helpful to guide the farmers with poor loan availability to obtain loans effectively. It will promote the balance of the fund supply relationship,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level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farmers; property mortgage; availability of loa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ogistic model

收稿日期:2014-12-29

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项目(IRT1176)

作者简介:白 雪(1989-),女,回族,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电话)18792411687(电子信箱)baixue881130@163.com。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难是农村金融重要问题之一,中国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农户贷款管理办法》提出要注重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提高农村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有利于激发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有效地促进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例,2009年12月,杨凌示范区被中国银监会列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开始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试点工作。到2011年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业务共计发放3 235.6万元,取得了初步成效[1]。从试验效果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拓宽了农户、农村中小企业抵押物的范围,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初步探索形成了农村金融内生性发展模式。整体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就个体而言,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农地所有权不明晰、农地抵押法律法规的障碍以及对产权抵押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到位等因素,农户不申请贷款或申请不到贷款的现象普遍,农户抵押贷款的顺利获得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而,探究提高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很有必要。

在农户贷款可获得性的研究中,惠献波[2]对中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博弈分析,得出结论:只有那些非农收入较高的低风险农户认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申请会使他们的生产经营利润达到最大化,而那些非农收入低的低风险农户和所有的高风险农户,由于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约束,将不会选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不过该研究只是从理论上论述了这一研究结果,尚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高露等[3]从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角度,探究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程度低的原因,并利用Logistic模型明确了林农林权抵押贷款获得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出于盈利的考虑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而对林农林权抵押贷款实施了信贷配给,此外,影响林农获得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户主年龄、户主从事的行业、家庭年非农收入、林地地块数量、商品林面积等;巴曙松等[4]分析了其他国家验证可行的小额信贷资金获得方式,建立商业银行的二元信贷分析模型,提出了用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法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特别是证券化中一些关键环节的操作建议,使对策分析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契合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发展特点的农地抵押影响农户信贷可获得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弥补了国内现有研究的空白;张晓云[5]从农户声誉对抵押品替代作用的角度,通过构建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理论模型,比较分析抵押和农户声誉对社会最优贷款规模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模型和OLS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声誉机制对抵押品的替代作用角度出发,引入农户声誉优化农户贷款合约,对不同财富水平的农户进行不同的贷款合约设计以提高农户的贷款可得性,具有创新性;刘荣茂等[6]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划分为出发点,结合江苏省农户调查研究的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分别获得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江苏省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农户的抵押情况以及担保情况,影响农户获得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的家庭收入、户主技能、户主声望、农户担任乡村干部情况以及农户的担保情况等。

对以往学者对贷款可获得性的众多研究,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从金融机构和农户两方面展开探讨,也有的学者从农户的某一特征展开探讨,但鲜有学者从农户的整体特征方面进行研究;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大部分直接采用Logistic模型,而忽略了变量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这会增大估计参数的均方误差和标准误差,有的甚至使回归系数的方向相反,从而引起Logistic方程拟合上的矛盾及不合理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同时弥补上述相关研究的缺陷,本研究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对农户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分类,归结为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家庭资产保障情况和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四个方面,并利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自2012年6~7月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的研究生对陕西杨凌区、高陵县及宁夏同心县的实地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70份。

1.2 变量定义

1.2.1 因变量定义 研究对象为陕西杨凌区、高陵县及宁夏同心县农户的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以农户是否获得抵押贷款作为因变量,其赋值为 “是=1、否=0”。

1.2.2 自变量定义 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考虑,将自变量归纳为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家庭资产保障情况、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的认知程度四个方面,具体赋值见表1。

2 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变量间的共线性,然后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

2.1 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 19.0对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65.2%。由表2可知,F1主要综合了社会关系、农业保险、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了解和程序的了解4个变量的信息;F2主要综合了土地面积、固定资产、年均收入3个变量的信息;F3主要综合了年龄、家庭人口、劳动力3个变量的信息;F4主要综合了文化程度、储蓄金额2个变量的信息;F5主要反映了性别这一变量的信息;F6主要反映了经营类型。

2.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同时,由表4可以看出Hosmer-Lemeshow统计值的概率为0.08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不应拒绝零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西部地区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见表5。由于F3、F4、F5、F6 Wald值所对应的显著水平大于0.05,表明F3、F4、F5、F6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影响不显著,剔除F3、F4、F5、F6,最终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2.3 结果分析

2.3.1 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绝对值来看 农户的年龄、土地面积、社会关系、固定资产、年均收入、储蓄金额、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贷款程序的了解程度这9个因素对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对产权抵押贷款程序的了解程度这一因素对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最大,且呈正相关。

2.3.2 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正负来看 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社会关系、固定资产、年均收入、农业保险、政策了解以及程序了解与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呈正向关系,性别、储蓄金额和经营类型与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呈负向关系。

2.3.3 从各影响因素对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作用机理来看 ①户主特征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对于年龄过大的农户,因其经济来源减少,金融机构对于大龄贷款申请者偿债能力存在担忧,所以更倾向于为年轻的申请者提供贷款;户主的性别与文化程度对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较弱;②家庭特征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对于有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担任村干部,或有在政府部门任职、在银行或信用社工作的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认知相对较强,并且可以从银行等渠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无形中增强贷款的可获得性;同时,农户土地越多,经营获利越多,还款更有保障,农户也更容易获得贷款;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量以及经营类型影响较弱,且经营类型与贷款可获得性呈负向关系,这是因为经营纯农业农户的收入相对经营非农业或者兼业农户的收入来说相对较低,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获利能力较强的农户提供贷款;③家庭资产保障情况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农户的固定资产和年均收入越多,还款能力越强,金融机构对其可信度也就越大,因此农户也更容易获得贷款;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参与农业保险的农户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故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这类农户提供贷款;储蓄金额对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为负向,这可能是因为储蓄金额高的农户,自身对贷款的需求较弱,当存在特殊情况需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没有积极去了解各项政策和贷款程序,存在对贷款条款的理解不足,因此得不到贷款或者不能得到足额贷款;④产权抵押贷款的认知程度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及程序了解得越深入,越能了解该政策的有利之处,增强了其贷款的意愿,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进行贷款,从而使自身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大。

3 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杨凌区、高陵县和宁夏同心县三地37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本研究所涉及的因素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且影响方向也存在差异;②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程序和政策的了解程度、社会关系、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年均收入、农户的年龄、固定资产、储蓄金额和土地面积对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较大,影响力依次减弱;而户主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量以及经营类型影响比较小。这一结论为指导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差的农户如何能更有效地获得贷款提供了理论依据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模型有效地消除了变量间的共线性。

基于以上结论,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对于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较差的农户,应该积极地了解产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和程序,了解该政策对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有利之处,促进自身贷款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政策化的农业保险,避免或减少农业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自身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政策动态,确保贷款顺利进行;其次,对于收入低、固定资产少、土地面积相对较小的农户,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其贷款支持的力度,保持公平公正,避免不当的贷款程序;第三,政府应该大力宣传产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政策,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户产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 罗剑朝.杨凌示范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验与支持政策研究[J]. 西部金融,2013(1):23-29.

[2] 惠献波.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5-38.

[3] 高 露,张敏新.林农林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研究——基于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2(10):27-31.

[4] 巴曙松,栾雪剑.农村小额信贷可获得性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学家,2009(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