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职业规划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第1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文秘站论坛网友“羽佳红红”:“为什么会讨厌?如果你的职业目标就是当个基层人员,混口饭吃,那你讨厌还可以理解。但凡你有点追求,问你职业规划是一个对双方都负责的事情。比如你的目标是稳定、朝九晚五,而人家是一个创业型企业,要求你和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奋斗,那么即使这个工作工资再高,也是不合适你的。而如果你想追求的是事业有成,成为高管或者企业家,而你面试的公司是个国企,体制内部,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么即使这个工作再舒服,也是不合适你的。”面试问职业规划至少表明HR对你有兴趣

文秘站论坛网友“晴天艾米”:“如果没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职位普通得不需要做职业规划。二是HR认为我没有提升的空间。基于以上想法,我参加的没提到这个内容的面试基本都无果。”可以这样应对“职业规划”难题

文秘站论坛网友“ggdd123123”支招:“我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平台。因此在回答您的问题前,请问:本部门3年内的规划是什么?公司3年内的规划是什么?如果面试官井井有条地回答上来了,说明面试官至少还有诚意。接着见机回答:公司的产品线和平台我已经清楚了,在这个基础上,1年内我要在目标岗位上如何如何,3年内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工作特点,往XX方向发展。公司/部门的弊端可能在XXXX, 我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面试官支支吾吾自己都说不上来,或者强势道:先听完你的,再说公司的!要么说明面试官自己一本糊涂账,要么是压力面试逗你玩,那我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就行了。”

第2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6-01

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欧洲金融危机以及高科技发展导致人工需求量下降和我国经济转型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国内就业市场的压力增大,而全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总体人数剧增,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努力使学生成功就业,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就业有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也是实现个体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也存在很多问题。

1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职业生涯教育基础薄弱

相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我国职业规划教育都是从大学才开始,而国外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短,目前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也只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国外较为先进的职业规划理念的研究来发展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同时我们也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机构,只能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当学生真正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以后难以迅速的适应工作任务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所以在学校期间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的宠爱和保护使得很多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生活范围局限于校园和家庭中,同时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认识不够深刻,很多新生入校时是因为家长及网络的指导选择的专业,这样随波逐流的态度和习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导致一些学生对于未来职业选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有些抱着盲目乐观的认识,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在踏足社会后毕业和就业不能顺利对接的问题。

另外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决定了从小学到高中都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教育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容易让很多学生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大学阶段因为在生活管理上从被严格监督到自主学习的变化后产生失去方向、沉迷网络等问题,在人生最美好最需要学习的阶段荒废了时间、错失了人生提高和发展的良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系统的管理,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其中重要并有效的方法措施之一。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能使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职业,从而更好的树立目标增加学习动力。

1.2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方面:我国高校大多没有普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育,高职院校因为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发展程度依然不够,一些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是一种形式上的选修课;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被划为必修课但是没有专业的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只是通过部分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的短期学习后仓促上岗。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在对毕业生的就业知道上,常常以集体讲座的方式分析一下就业形势和应聘求职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职业选择和发展的作用不大。

学生方面:在学生的意识中大多数也没有树立起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认识,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作用不大,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深入了解自我和职业特点来明确和实现职业目标,学生身边缺乏因为职业生涯规划而成功的典型案例,反而一些毕业的同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认同的看法会影响到在校生。

1.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吸引力不够

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内容和资料陈旧,与迅速发展的职业需求和复杂的实际状况脱节,课程设置需要从科学性、互动性、操作性上发展和提高。

授课模式主要以教室及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模式和个性化辅导,这样的发展目标也对教师的专业程度和学校的投入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提高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议

加强全校师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全校师生从上到下增强了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建立相关机构、开设系统的课程、培养更好的师资。同时通过讲座、报刊、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建立较为科学系统的职业规划课程。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职业特点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求职就业的平台,理论结合实际的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研究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提高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或培养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参加职业规划师考试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经济师,2007(8):117.

[2]徐德明.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3.

[3]赵崇铁,等.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27.

[4]吕宁,莫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08(12):51.

[5]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df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0.

[6]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7).

[7]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57-58.

第3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内容

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外加往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人,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909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进一步改进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校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对此问题,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并积极地探索有效开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2007年12月底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把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容列入重点的教学科目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和保障[1]。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需求结合社会需求,个体在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育经历、能力素质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选择某一职业作为规划目标,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了实现职业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前进[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爱好,帮助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准确把握空位,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明确职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确定职业目标,进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二学生进行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74份,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率为91.3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淡薄的问题,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认识比较模糊。根据“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清楚”得出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8.33%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22.54%的学生表示比较清楚,39.42%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26.71%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还有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不了解,或者大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只是让学生大概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一词,对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不少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基本决定了将来的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重复多余的事情。还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很感兴趣,却又别无选择,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无所适从、随波逐流。

(二)持续性较差

持续性是大学生自身长远发展和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求,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动性、职业实践的针对性,克服择业就业的盲目性。职业规划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性、持续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3]。据调查数据统计,大一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有112人,占40.29%,认为规划具有可行性者有80人,占28.78%,然而认真执行者只有46人,仅占16.55%。同时,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持续性评价数据中,认为学校持续开展相关教育的仅有31人,占11.15%。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自主自觉地参与其中并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更多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路上比较茫然。

(三)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一步是对自我条件和外界职业环境的分析。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及将来适合从事的工作,认识外界能够提供的机会和面临的风险。然而,据问卷调查统计,高职大学生仅有约15%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在“大学生职业目标”的调查中发现,有52.45%左右的学生职业目标还不确定,34.27%的学生对职业目标有清楚认识,仅有14.75%的学生非常明确自己喜欢和了解的职业目标。高职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个人意识越来越强,而对于自我的认知能力却还很模糊,心态不够成熟稳重,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思考问题总是片面不全。基于以上特点,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也过多地依赖于家长、同学、老师的描述,很少到专业机构咨询,自觉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职业要求,对职业认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就业盲从。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期望呈现多元化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方式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学生需求。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期望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只有6.75%和9.24%的学生选择纯课程教学和集体辅导,有33.83%的学生希望邀请专家和企业老总进行专场讲座,有26.85%的学生希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的机会。这也反映了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满,希望得到更有效、更切合自身实际和形式各异的辅导。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文化思想的个性化转变,“90后”高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方式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如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劲头不足、爱网络游戏,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基于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彻于大学三年的全过程,“以生为本”,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对新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步必须是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增强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为什么学、走什么路。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帮助迷茫的大一新生解答“做什么人、为什么学、走什么路”的困惑,为大学期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精神基础和前进动力。

(二)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教育

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教育是大学生制定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是确立合理目标、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帮助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深化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与体验,比如个性、性格、能力、情商、优劣势、潜能和机会等因素,即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积极乐观的自我接纳是发展积极自我意识、坚定执行目标和理想的核心和关键。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归纳出历史上38位最成功名人的成功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悦纳自我、别人及周围的世界[4]。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到个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各种可能影响到职业的内部和外部力量加以衡量、评估,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能性。从全面评估自我和客观分析环境两方面入手,学生才能正确地自我认知,从而进行科学的规划。

(三)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清楚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具体要求,了解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需求,让学生有初步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定位,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规划教育,包括学习方式方法教育和日常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高年级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对同专业新生实施辅导和专业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规划学习生涯。

除了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外,应该在大学期间不同年级开展阶段性的专题教育。因为同一专业在不同年级所学内容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规划也会随之变化,要因人而异地开展集中和分散式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坚定地执行打好基础。

(四)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系统培训和辅导。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和环节及在实施每一个具体环节时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意识。高职院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一学生的基础课程开设。同时,高职院校要通过组织开展有关“就业”、“职业”观念的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等形式,指导学生在意识提升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提高执行力度;通过集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阶段性地规划好、调整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

(五)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5]。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业,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成功奠定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技术基础[6]。所以,高职院校要将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统筹规划,制定贯穿高职大学生三年不同阶段长期发展和教育实践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

[2]徐阳平.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8.

[3]叶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1):48-50.

[4]汪海燕,马奇柯.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4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分析

医学类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为了了解我区医学类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探索影响医学类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我们展开了对宁夏地区医学类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宁夏医科大学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医学高等院校,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对象为宁夏医科大学在校生及其毕业生,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6份,其中男性312人,女性384人,临床医学专业344人,其他专业(医学影像学、中医学、医学检验学等)352人。有效率为87.0%。

1.2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的方法,在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中旬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检验,以P

2.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医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的占46.9%;49.0%的学生有中期规划(2~5年);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在校大学生重要的占67.08%,表示不确定的占19.5%;71.3%的学生认为只要费用合理,付出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不用很多时愿意接受收费式的职业规划培训。

2.1.2 择业观:有52.9%的学生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而26.4%的学生期望一步到位,有固定的收入;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分别有58.6%和18.4%的学生倾向于市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有41.0%的大学生不了解国家的“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

2.1.3 价值取向:41.4%的大学生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然而有19.5%的学生不明确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尊严和金钱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以人的尊严换取金钱的占78.2%。有44.0%、34.8%的学生分别认为奉公守法、有公德心,尽力工作才算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2.2 医学生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的性别比较

2.2.1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对职业规划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不同性别医学生择业观的比较(见表2):不同性别医学生对择业观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不同性别医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结果见表3):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人生价值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观、价值取向比较

2.3.1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比较: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不同特点:在职业规划方面,从未想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6%)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3.4%),而有长期规划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2%)又比其他专业的学生(4.6%)高;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方面,不同专业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2 不同专业医学生的择业观比较(见表5):在择业观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继续深造以便求得更好的发展(P

2.3.3 不同专业医学生价值标准的比较(见表6):在人生价值标准、尊严与金钱的关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方面,不同专业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固然与学校的声誉、教学水平、专业市场等客观因素有关,但不容忽视的还有毕业生本人的主观因素;而学生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在校期间是否有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择业观以及良好的价值取向。本次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医学类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因为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呈现不同特点;对职业规划认识比较清晰的学生所占比例太小,而且这些学生的职业规划都主要集中在2~5年的中期规划。然而,较为乐观的是70%左右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并乐于接受付费式的培训。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择业观仍然是直接影响就业的一大因素

调查显示,对“先就业后择业”的认可态度,不同性别有不同的倾向,男生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女生更倾向于有稳定的收入。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市级医院,且男、女生比例相近。以上结果说明,在就业期望的选择方面大家都比较理性,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状考虑就业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在“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说明男生可能出于对社会及家庭责任的考虑故而对就业的相关信息关注度高。医学生的择业观充分体现了专业特点:调查发现,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希望能够继续深造,而且选择稳妥固定的就业方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这主要是由专业本身的性质(如临床专业对于经验的依赖性)所决定。

3.2 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金钱与尊严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不是很明确

本次调查发现,有不少同学就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金钱与尊严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不是很明确。这一特点在专业和性别方面都有所体现,在专业方面,临床专业的学生对金钱的追求和渴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在性别方面,有女生为了金钱而宁愿牺牲尊严,但比例较小。

3.3 部分学生经常缺岗的主要原因和社会现实

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往往促使了考研热潮的形成或把重心倾向于供需见面;此外,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中,A级标准要求主讲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比例应达到50%,迫使本科学生在自主择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盲目追逐考研热潮,这也是部分学生经常缺岗的主要原因和社会现实[1]。

4.建议

医学生培养要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2]。要鼓励医学生拓宽就业思路,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研发、寿险顾问等非临床岗位就业。学校要广泛建立与这类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更充分地就业构筑平台、提供便利[3]。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4.1 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

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教育广大毕业生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4]。

4.2 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心态,引导学生就业重心下移

近几年基层医院是接受毕业生的主力,因此,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破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主动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的平台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5]。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医学生的就业取向,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指导医学生了解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社会需求活跃与否,是决定医学生就业的关键。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形势和动向,才能对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做出正确的指导[6]。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医学生在就业时都想一步到位,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毕其功于一役”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选择工作岗位量力而行[7]。

4.3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和处理金钱、地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要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社会需求产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8]。

4.4 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矛盾

毕业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招收的研究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而实习医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复习考研,势必对临床技能的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实习质量的下降。因此,考研不应以放弃实习为前提,而应以完成实习任务为基础,合理解决临床实习与考研两者关系,避免相互矛盾[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我们自己努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才能正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天成等.考研、就业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8,4:10-11.

[2]罗伟明.医学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疏导[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433.

[3]李云龙等.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就业观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30.

[4]孙红艳.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07-109.

[5]李伟.目前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32-1633.

[6]姜鹏.医学生就业取向对就业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94-1096.

[7]杨泰等.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13-515.

[8]张亮.2008届汕头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与现状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09,7(1):16-20.

项目资助:本项目受宁夏2009年度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宁教高[2009]212号)资助。

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康付平、吴静、于赓赓、李公三、张磊、邴彩珍参与了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作者简介:

马璀(1964―),女,甘肃临夏人,副教授,宁夏医科大学计财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李彦明(1979―),甘肃甘谷人,法学硕士,讲师,宁夏医科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第5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78-02

高职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高职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增幅达4.3倍。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模式转变为“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等因素影响下,面临就业的高职学生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然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学生的择业心理误区

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在帮助学生完善择业心理、树立正确择业观方面开展了许多具体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如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化、早开展;邀请企业人士与学生多接触,传播企业文化;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等。通过这些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心理有所改善,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以下误区。

消极型:一味等待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就系统设置了职业规划教育课,告诉学生“早规划、早成才”的道理,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依旧很茫然,认为就业和择业在入校时就考虑未免过早了些,应该是到三年级才思考的问题。于是很多学生对“找工作”的关注都放在了临近毕业之时。等到招聘会一个接一个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准备不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走的是校企合作之路,很多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关系,每年都会陆续走进学校,举行校园专场招聘会。毕业前夕,一个学生一天赶几场招聘会是常有的事。因此,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被动就业,一味地等待学校推荐,等待企业上门招聘,尤其是用人需求量大的专业,学生更是从不担心自己的饭碗问题,认为学校和教师总会给自己推荐工作。也有不少学生有家族企业或比较好的家庭背景,认为自己的父母总会为自己找门路,不用担心“毕业=失业”的问题,等拿到毕业证书后自然会有工作。

理想型:脱离现实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形势依然认识不清,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择业时,他们会将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企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首选,小型的民营企业进不了他们的视野,认为在小公司里不会有前途。他们过于追求安逸、稳定的工作环境,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害怕从事脏、累、工资低的一线工作,认为坐办公室当“白领”、拿高工资才算是体面的工作。在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时,他们首先关心公司是否提供住宿、工资待遇如何、福利是否丰厚等,很少在意公司文化是否适合自己、公司是否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公司是否对实习生或应届生有相应的培训计划等。更有甚者,会因为乙公司开出的工资比甲公司高出50元或100元,就立即选择放弃适合自己发展的甲公司,改投乙公司的怀抱。

功利型:急功尽利 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拥有理想和抱负,决心在走向社会后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一部分学习成绩出色、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对企业人际交往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认为自己到哪里都应该是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一旦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没有得到领导足够的重视和肯定,或者没有得到自己心仪的岗位,只是从事简单繁复的一线工作,抑或对工资的增长速度不满意,就会耐不住寂寞,很快萌生“跳槽”的想法。“为官,思一步登天;经商,想一夜暴富”的功利心态浓重,妨碍了自己的发展,最终也可能导致失去一份起步难但有前途的工作。

盲目型:随遇而安 有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缺乏自我认识,不清楚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也从不进行市场调查,不清楚用人单位的要求。他们认为找工作就是投份简历,等待面试,回答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再等待面试结果。如果失败了,就从头再来。这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时候把待遇放在择业的首位,有时候又比较看重企业规模,有时候又在意行业是否有前途,有时候又关注应聘岗位是否与专业对口,但从不考虑岗位是否与自己的竞争能力、专业特长相吻合。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如果觉得合适,就继续工作,如果感觉不合适,就另谋出路。

学生择业心理误区的成因分析

当今大学生择业观误区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说哪种因素起决定作用。对于择业心理误区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转型因素、高校就业指导因素、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因素及大学生个体因素。

家庭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的形成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父母的价值观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子女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子女的择业方向。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古往今来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启蒙教育由自己的父母完成,从小就受到父母“靠读书翻身”思想的熏陶,再加之生活条件艰苦,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定要走出农村,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找份好工作”这样朴素而又强烈的想法,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些学生的父母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他们眼中,能否考上大学、能否在大城市立足、能否赚大钱是衡量子女成才与否的标准。父母将改变自己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能够在一个远远高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能够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不难理解,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时会比较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和就业环境,如尽量在大中型城市发展,工资收入一定要比较可观,最好能考上公务员或者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等。甚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以父母的意愿为重,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认为什么专业有前途,就会给子女选择什么专业。有很多学生被问起为什么选择某个专业时,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我也不知道这个专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是爸妈说这个专业好,我就填了这个。”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出生于城市富裕家庭,父母有高收入的工作及较高的社会地位,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这些学生从来不用为温饱而担忧,能够在父母身边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就足够了,对于个人发展、价值实现等不会考虑太多。

当然,其他四个方面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经济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就业指导内容单一,过分形式化和理论化,与实际情况脱节;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实习生或应届毕业生的系统培训,个别还存在不兑现合同承诺的情况,导致人才流失;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意识,对自己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对就业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择业观。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

择业心理应加强家校合作

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完善择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某些高职院校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就业协议签约率,而忽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跳槽”率,无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误区,不注意从心理角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及时发现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承担就业指导工作,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关键。

职业规划教育的系统化、早开展,目前看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如果还是以传统的眼光对待职业规划教育,认为职业规划教育不必从新生抓起,或者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学生可学可不学,那么由此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淡薄,踏入社会发现自己对职业一无所知,在求职中处处碰壁的现象自然会屡见不鲜,也必然导致职业定位不明确,频繁“跳槽”,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会动摇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我们常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同样,职业规划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就应开始系统开展,通过在校期间一系列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与实践,有意识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要系统化、早开展,更应注入家校合作这一强心剂。对于家长,学校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利用网络、电话、会议等方式定期与之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择业的看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家长不够正确的观念;同时,要定期印发一些宣传资料,告知家长目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环境变化情况,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开展、有何措施等,使家长对就业的看法也能跟随时代,也能与时俱进,对学校的政策也能一清二楚。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才能紧密合作,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做细做强,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择业心理进一步完善,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小立,谢国创.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78-179.

[2]陈明瑶,卞雪梅.论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J].科教文汇,2010,(1):163.

[3]于宏辉,魏秀艳.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03-104.

[4]戚钧科.论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误区及其成因[J].怀化学院学报,2010,(7):123-125.

[5]关晋杰.高职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92-93.

第6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11-02

浙江是一个劳务输入大省,温州也是一个劳务输入比较集中的城市。2005年起温州市政府把到温州务工的农民工称为“新温州人”,充分体现了政府号召人们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认可和尊重,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切实让农民工享有平等待遇。据温州市公安局统计,2008年12月,温州市公安局对外公布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地暂住人口为3 396 053,主要以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安徽、四川等省,暂住人口中务工的为3 135 307人,从事服务业的58 805人,务农的24 250人,温州已经成为创业的第二故乡。温州对农民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温州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农民工。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进入到城市里展开个人的城市生涯,每个人都要借助于谋求职业而实现自我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历程乃至整个一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规划性的设计的过程。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又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实现职业的理想,能主动根据个人的特点、企业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在广大员工希望得到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了解员工个人的特点,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宣传、教育和咨询等活动,帮助员工制订有关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以及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与企业组织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体现员工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协调与相融。

二、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在人一生的历程中,需要靠职业来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去把握它、迎合它、顺应它才是生存之道。有些农民工朋友会说,职业生涯规划,那是大学生的事,我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如无根的浮萍,天天生活在变化中,甚至工作有没有着落也不清楚,还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吗?实际上这样的看法并不在少数,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观点,很多农民工朋友的城市生活才没有更多的长进。离开家乡进城工作,可不能像当年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合理的、长远的、多方面的规划,就无法进一步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那么怎样看待农民工做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呢?

1.从社会的角度看。每年一度的春节,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春节过后又有大批农民工进城,在上亿的劳动力大军流动过程中,许多人完成了一年的职业劳作,来年又重归游离的状态,不能也无法重新回归从前的单位,也不能从事原先的职业。于是乎,大量的人力资源耗费在等待、煎熬、徘徊和痛苦之中。这中间有很多原因是由于农民工朋友在自己进入城市之后,没有对自己能做什么,个人想要什么,有什么基础,个人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而造成的。农民工朋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失业、被辞职的情况,从社会角度来看对降低就业压力是有较大帮助的。因此,农民工朋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整个劳动力市场呈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态。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逐渐产生了员工流动和使用的依赖,中外企业招聘员工一般不用发愁。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待农民工劳动力,都是重在使用而轻视培养,重视招聘新员工而轻视已有劳动力的再提高,更不用说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实际上,企业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满足感,员工的安心工作就会出现波动,企业发展就会有隐患。如果农民工劳动力资源没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规划、开发与储蓄,大部分农民工很可能将永久性地退出劳动力市场。为了农民工的“再出发”与产业的“再发展”,就必须做好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开发。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朋友绝大多数原来是在土地上从业的农民,由于寻求个人的发展等动力促进,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全新的城市环境里,谋求有所发展,但是如果个人在进入城市职场之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规划和目标,那么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障碍的。特别对刚刚成长起来的步入城市的年轻打工者(新生代农民工),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农民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个人可以准确评价自身的职业能力、性格特点、价值追求、优势与劣势等,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原有生活的局限,塑造全新、充实的自我。即使自己已经进城打工多年,还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还有助于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4)职业生涯规划通常建立在个体的人生规划上,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三、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农民工朋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自我。即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评估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也许农民工朋友会说,我没有什么特长,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平时没有去挖掘发现而己,仔细分析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

2.评估职业机会。主要分析内外因素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职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农民工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职业人来了解周围的环境、你所在的地区、你将要就业的行业等,只有清晰掌握周围的环境,才能权衡利弊。

3.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作出选择。也就是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特别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往往是限制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选择合适岗位的因素。分析自我、了解自己、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点。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职业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成长道路,所以每一位农民工朋友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找一份工份就是自己以后的职业,随意从这个工作跳到那个工作,这里不行就到那里。对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要慎重。

4.制订职业计划。在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考虑你所选择的工作,能否帮助你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你是否有办法可以让你现有的职业与你的人生基本目标一致起来?简单的说,就是你希望在多少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又该怎么做?通常在制订职业计划时,先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和中期目标,这样对于每一个短期目标就会变得贴近生活、容易达到。

5.实施行动。开始行动,这是所有生涯设计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行动就意味着你要停止梦想而切实地开始行动。如果想法不转换成行动,就是一纸空文,目标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电工或家政人员,当你制定职业规划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你可以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针对大量需要培训的农民工,政府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的,那农民兄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立即行动,无论你是处于刚刚踏上职业路途的年轻人,还是40岁左右并且正陷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现在都是你进行职业规划的好时机。只要你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你的职业规划都不为晚。

参考文献:

[1]邹树新.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陆汉洲.聚焦中国民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沈立人.中国农民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第7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一、活动时间:xx年10月15日晚上19:00

二、活动地点:本部一栋教学楼503

三、出席人员:英本一班全体团员

四、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

同学们各自通过报纸、网络等方式了解当今经济及就业形势等相关信息,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

2、活动当晚内容:

(1)团支书李宏伟发言,分析当前经济及就业形势,介绍了职业规划与个人性格的联系。

首先分析了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导致大学生对毕业后去向不知所措,借以激励我们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做好立业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做一次规划。

开头,明确每个人的个人性格,应为性格对个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有相关的影响,通过几道心理测试题,了解了同学的兴趣爱好,并针对其分析,同学们兴趣很浓,班级气氛很活跃。

大家踊跃的参加了心理测试题

(2)在活跃的氛围中,让大家明白了各自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让后有针对的向大家介绍了如何科学化的规划我们的职业,如何准备等问题。

更好地理解你:通过对自己职业人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的测评,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拓宽思路:通过对自己适合岗位性质的理解,认识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和择业范围;

规划职业生涯:根据符合自己性格的适合岗位特质、短期和中期职业目标,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此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

学生会体育部张戈向大家谈了他自己的未来打算

(3)从职业规划到我们应该如何在毕业后立业,我班劳动委员兼辅导员助理何杨杨详细的向大家说了他自己的一点看法。许多同学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甚至有的单位准备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我们身边的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面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不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用心做好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并作出一流的成绩。这也是我们今天团日的主题“立业思进,报效祖国。”

何扬扬同学专注的谈立业

(4)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团支书又对班级同学做了一份调查报告主要为题是:

一:你对所学英语专业有何认识。

二:自我认识。

三:谈谈你未来想从事何种职业。

四:对此次团日活动的评价和收获。

随后向每个同学发放了糖果,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吃着糖果,完成了报告调查,并也成功的为此次团日活动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3、团支部小结

大学生终就还是要溶入社会的。大学是社会的,人也是社会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这次团日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了,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白了:

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就业,就业的形式是贡献社会。而如今,金融风暴危机了这个社会,影响了我们大学生的就业。但危机带来了困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为自己的将来早早的规划一下,那么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让我们“立业思进,报效祖国”。

本次团日活动主要班干的合影

铜陵学院08级英本一班

第8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思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保证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须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各类人才。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同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人才市场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就业鸿沟的出现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开始侧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考察。当前那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相对较差,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求职效果。

1.1就业态度不端正

就业态度积极与否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就业态度能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更好的心态,能积极主动地去选择职业,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并以此为依据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消极的就业态度会进一步放大就业困难,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让他们产生退缩心理。部分大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在就业选择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索精神,一味听从家人和老师的建议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及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就业始终是消极的、被动的、难以激发工作兴趣的,而这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与工作效率,压缩了他们的升值空间。对另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亦步亦趋的追求考研、考公务员、进银行等热门选择,忽略自身的实际求职需要,在面对一些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时始终保持观望与由于的态度,从而导致机会的错失,进而影响他们的求职效果。

1.2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扎实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在本科学习期间,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获得了各种专业证书,在等级考试方面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巩固与提高的过程,专业能力相对缺乏。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高校的课程安排与专业设置存在着与市场相脱节的情况。此时,部分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经验缺乏、专业技能薄弱的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他们很难在就业过程中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所提出的综合性要求。另外,现有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无法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偏低,发展空间被大大限制。

1.3职业规划定位不合理

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定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求职方向。在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充分考虑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选择一些适用于自己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职业,并综合考虑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好综合性分析。在当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多数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与职业规划,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行求职。这种态度和做法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求职空间,让他们很难找到真正心仪的工作,同时也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定位出现偏差,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

在就业阶段,一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是随波逐流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求职方向,没有倾向性的职业需要,也不重视职业规划过程,他们的就业观是随波逐流的。然而,个体差异的不同造成了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的不同。一味的按照他人的求职方向进行作业,很容易限制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导致他们无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进而导致今后工作的不顺利。

2、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从高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多数学校将培养综合型、知识型人才作为专业培养方向。高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他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体系,在现行的培养方式下,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就业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缺乏。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很难得到针对性的提高,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就业指导也无法真正满足大学生的求职需要,无法帮助他们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看,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决定了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也影响了他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在国内的高校课程设置中,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高于追求理论知识的最新性与权威性为目标,过分追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书本与实际相脱节、理论知识与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脱节、就业知识与就业实际情况脱节的现状将十分明显。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协调专业领域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校和相关专业教师急需面对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课程实践的结合,是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3.1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必须改变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的看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求指导路更加顺利。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不仅是高校追求的目标,也是影响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让他们在求职之前就对自己面对的环境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认识,并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情况出发,向自己心仪的职业不断努力。

职业规划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并将专业知识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3.2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

要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结构,将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协调起来,让大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切实积累操作经验,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增长。

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不应过分强调专业课程的理论性,而要充分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价值,通过强化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工作。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求职观念,让他们能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4、 小结

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强化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高校也应该加强就业能力方面的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尧,刘秀莲. 应用型高校的宽口径招生与窄专业方向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9 (11):43-45.

第9篇:对职业规划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如何提高独立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平衡“入”和“出”的关系已成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因此,笔者分析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现状,引入体验式教学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就业寻找良好的突破口。

一、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当前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一般由就业指导部门相关人员和院系思政辅导员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缺乏专业训练,“非专业人员”、“兼职从事”是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总体情况,课程的开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

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因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感到沮丧,对未来没有信心[2]。在学习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低于普招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缺乏目标,但接受新信息、新事物反应快,动手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 [3], 对于具有一定灵活性、操作性和参与性的学习内容,他们则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意识,过多的理论讲解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在营造生涯规划的氛围中加强引导。

二、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从选修课过渡到必修课,将其与传统的公共选修课置于同等地位。目前,在实施程度上,大多数独立学院基本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存在开设流于形式, 实施程度较低;教学对象上,该课程主要面向大一新生,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教学形式上,大多是以教师传统的、相对单一地向学生灌输为主,且为节省开支,以大型公共课或者讲座的形式集中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在组织部门上,当还未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学单位,简单的挂靠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功能还是为毕业生就业信息为主,甚少开展针对在校生职业生涯咨询,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切身体会。

三、体验式教学含义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传递――接受”的单向过程进行知识传授,体验式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4],它强调学习者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参与、教师点评等环节的体验设计,强调“从做中学”,“从体验中感悟”。

四、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 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 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 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课程内容教学引入生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悟”一体化。

例如:在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主题中, 笔者开展了以“我的生命线”,通过用直线代表学生自己生命的长度,回顾自己过往生命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写出对自己有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三件事,思考这些影响是如何使你成为今天的自己的。举行“职业畅想会”,畅想10年后奇妙的生涯旅程活动,学生在轻柔背景音乐畅想情境的引导下, 对未来3年、5年、7年、10年的生活进行畅想, 并把自己畅想的景象描绘到A4 纸上, 用图画的方式将畅想的景象画出来。激发学生构建美好人生的憧憬,想想10年后学生将处在人生的什么位置,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你将怎样达到这个程度的?学生在体验的过程思考需要具备哪些个人素质、外聘条件的,从而树立自己的职业意识。

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中,设置了“生涯拍卖” 游戏。参加拍卖活动的每个学生领到一张1000 元“道具币”, 代表自己一生的精力与时间。在紧张、有限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 学生们投入地竟拍。有的用了一生精力获得权力、名望,有人用穷其一生去拥有了家庭,也有学生认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活动使参与者都在思考, 自己究竟更加看重什么? 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去做什么样的追求会觉得更有价值?学会取舍、承担、珍惜和感恩,从中让学生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

在面试技巧专题中, 笔者开展了以模拟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为主题的生涯探索活动, 将教室布置成结构化面试现场,由随机产生的若干名学生扮演考生和考官, ,结合事先确定的应聘职位, 从自我认知、人际协调、组织管理、现象看法、突发事件处理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来考核学生, 从而帮助学生尝试性地参与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的情境中去,感受面试氛围, 熟悉面试程序, 提高学生的面试实战能力。

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大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 “挑战杯” 等方式, 让学生撰写职业规划书、创业计划书, 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 进行创业设计。

对学生而言, 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从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还是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本身的性质和要求,将体验式教学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是必要且可行的。 体验式教学实现了职业生涯意识与生涯行动的融合, 实现了生涯知识与生涯能力的统一, 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体现教育工作的本质。

作者简介:黄玉凤(1986.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N].中国教育报,2003-5-15

[2]孙丽艳,徐露凝.辽宁省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