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决策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即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应用程序共存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其中囊括的数据内容远不是目前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及的,在分析、搜集、存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资源丰富,反应迅捷,而且存储空间大到难以想象。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将对企业决策数据、环境、参与者及组织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大数据的特征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目前在整个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更偏重于将某一含义的数据进行专门处理,而不仅仅只是掌握海量数据内容,即假设大数据的内容是某一产业模式,则分析重点应放在怎样提高数据的“加工”能力,以确保大数据内容升值。
2、大数据的特点
(1)迅捷性。众所周知,大数据在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处理方面具有迅速敏捷的特点。各种社交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的盛行,各式传感器在日常生活的普及,都在某一程度上反衬出信息的输出、传播、接收等过程只是转瞬之间的事。(2)多样性。数据内容在大数据中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产生于正常的交易过程,需经过专门处理才能对数据内容进行记录和储存;非结构化数据内容是一种技术内容,由原有内容衍生出或随着各项技术手段的诞生而出现,是人和机器之间各种交互变形产生的数据。(3)海量性。大数据里的数据经整合后呈现海量趋势。以普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一般存储单位为TB,更有甚者以PB为单位储存数据。这种现象倘若上升到更大更广的科学领域或者商圈,存储规模恐怕会更大。
二、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影响分析
1、影响管理决策数据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决策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其中当量准确性数据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对数据内容的疏于管理会导致数据内容的流失,致使企业无法通过数据分析监测市场状况,从而做出错误决策。以下从两方面内容分析大数据对管理决策数据的影响。(1)数据管理方面。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管理,呈现出形式、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数据管理过程繁杂,需首先对整个内容进行大致选取再重新整合,将实时数据分析的内容作为重点,在保证处理的数据准确可靠的同时注重数据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内容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原有的因果关系模式,而是相互关联模式,这种关系模式的转变,使得数据内容之间信息的相互挖掘成为现实,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2)知识管理方面。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看,数据中潜藏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唯有从各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中提炼出适合于本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与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影响管理决策环境
随着大数据内容的不断更新充盈,数据量已从原有的TB(1024GB=1TB)、PB(1024TB=1PB)级别,上升到EB(1024PB=1EB)级别,甚至是ZB(1024EB=1ZB)级别,数据存储量上涨趋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数据内容总量中,近两年出现的数据内容超过数据总量的92%,这预示着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决策内容需要大量的数据内容做支撑,因此,数据内容的搜集、筛选、整理、整合、再利用这一过程,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大数据环境影响着企业搜集信息的方式,决策方案的选择、决策制定及评估等过程,进而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内容也有深远影响。
3、影响管理决策参与者
(1)数据分析师的出现。数据分析师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兴职业,主要工作内容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通过自身对数据敏锐的感知力,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及分布式处理等数据处理方式,将企业某类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合,提炼出决策者希望看到的有助于决策制定的信息,大大便利了企业决策制定人员的工作。(2)管理决策参与者职能转变。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出的数据内容,使得传统的经验判断、直觉判断、仅靠自身学识分析判定等较为冒险的决策制定方式不再盛行,转而屈服于能“说话”的精准数据内容。大数据的存在,使得企业决策者能理性的站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状况和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管理决策参与者的职能由此发生了转变,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已成为大势所趋。
4、影响管理决策组织
大数据背景下倡导的全员参与决策转变了决策制定者的角色,决策制定权的重新分配问题,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决策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带来变革性的冲击。(1)企业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集中决策组织或分散决策组织的选择问题,另一个是决策权的分配问题。对于问题一,企业组织理论认为可预测环境对组织决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决策组织更易形成;反之,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分散式决策组织更为有利。电脑技术常常用来帮助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提高数据处理能力,而动态变化环境作为不可预测环境的一种类型,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分散式决策结构。除此之外,企业知识财产分布、转移成本以及权力转让成本等也会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倘若知识财产散在分布,则应选择分散决策结构;倘若上级主管分布集中,则应选择集中决策结构。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更注重时效性,并且环境复杂多样,各种决策知识散在分布明显,因此,大数据下的决策形式主要是分散式。对于问题二,决策权没有适当分配是导致企业决策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大数据背景下,全员参与决策制定,即使是普通员工也有决策制定权,因此,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为有利,决策分配问题应该更多的参考借鉴这种变化趋势。(2)企业管理决策文化。企业借用大数据理念进行决策的制定,必须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当面临重大决策时,首先应该收集、整理数据,再做出决策,而决策者的思维转变会提高员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行动力。倘若员工能做到用最新的数据分析结果,说服上层领导改变仅凭直觉做出的决策,那么企业管理决策文化将迎来一场革新。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就企业本身来说,不止是一种数据处理方式的应用,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手段。大数据内容的高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还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战胜对手,完善自我,让企业的未来更辉煌。
【参考文献】
[1]遇冰琪.大数据对企业决策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31)
[2]张沁兰.大数据对企业生产影响文献综述[J].管理观察,2014(11)
[3]邵华清,戴宇彤.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7)
我曾经听说在中国有这么一个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在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接受MBA或者EMBA训练的企业管理者或经理人。当他们被问及在他们的课程表中什么课程是最没有用的,答案往往是管理经济学。这是一个看起来颇为奇怪但实际上又可能非常正常的答案。在几乎所有的MBA教学课程表中,管理经济学常常被作为“思维框架”的核心课程之一。既然是作为思维框架的课程,那么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我们的管理决策提供一个标准的经济学视角。但问题是,建立起一个新的思维框架肯定不等于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案,因此,管理经济学这门课程在中国非常有可能被管理者视为并无多大用处的课程。在他们看来,支付高额的学费是希望“购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用来接受“智力训练”的。
这的确很有意思,开设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本来是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不同的思维框架,也就是建立起看待决策问题的一个不同于管理学或会计学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在这里,解决问题或者决策是由这些管理者自己做出的,管理经济学不可能替代管理者做决策。但是,这个思维框架的训练有助于管理者认识到做出一个好的决策是多么的困难从而也多么的有价值,因为管理经济学告诉我们做出一个好的决策是需要条件的,而我们一旦认识到一个好的决策所要求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条件以及我们面临的选择是什么。经济学(主要指微观经济学)本来就是研究做出最优选择的条件和逻辑的。不用说,能做出的最优选择自然也是最好的管理决策。但是,做出最优决策的那些理想条件在现实中往往并不存在或者并不完全存在,因此重大的和成功的决策才具有了很大的边际价值。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社会里,成功的企业家或管理者就变成了受社会尊敬的人物,甚至是公众人物,而管理决策的经验与教训也成了当今商业社会最有价值的话题之一而受到热烈和持续的讨论。
虽然人们并不能够容易地做出管理的决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是基于常识和过去的经验来进行决策的,因此事实上,我们熟悉大多数的决策逻辑。经济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讲述常识,尽管常识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却常常在复杂的或者重大的决策中忘记常识,而被纷杂的表象和零乱的信息所干扰。在杂乱的信息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核心的问题是管理者做出最优决策的关键。而管理经济学提供的就是一种将现实世界高度简化的处理方法,不仅如此,管理经济学还为我们发展了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模式的决策逻辑与思维方式。
即使这样,管理者还是常常不能理解经济学在决策上的用途。为什么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学里,决策的逻辑完全是为了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管理决策的逻辑,而不是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比如,在为管理者所写就的经济学书籍中,经济学家往往集中突出了最优决策的基本结构,即最优的决策是在约束条件制约下进行的。既然取得自身赢利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决策的内容就是能发现约束条件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手段与方式。这个手段被经济学家表述成了“边际等值”这个数学原理。可是,当管理者希望经济学家告诉他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这些经济学术语怎样才能指导他们的实际决策时,我想,经济学家常常会发现自己的确没有办法回答,因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是用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管理者决策的概念工具,而不是提供给管理者自己做出决策的操作工具。实际的情况应该是,管理者常常会做出对自己的经营合理而有利的决策,而不用经济学家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成功的决策总是那些能发现约束条件的变化并能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方式以便更好地赢利的选择。对于企业家或管理者而言,他们对市场总是保持着敏锐的目光,他们懂得及时捕捉所有可能出现的市场机会,而这决不是在他们懂得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这些概念之后才学会的,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是经理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有意思的是,尽管管理经济学不被管理者看好,但那些厚厚的教科书总是可以总结出几个简单易懂的“原理”来证明经济学对管理决策的用处。不过,这些能总结出来的原理对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管理者需要一本帮助他们懂得而不是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决策逻辑的《管理经济学》。这些原理通常是:
(1)使用任何(自己拥有的或他人拥有的)资源的真实成本是“机会成本”,这意味着,只有当资源可以流动(买卖)起来时,我们才有可能发现资源的真实价值。所以,只有更多依赖“市场机制”或“市场化”的生产或经营活动才能发现真实的赢利能力,才可能有效率地存在。
(2)是自己生产还是让他人生产,是自己拥有还是从市场获得,这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基本的决策。
(3)长期而言,保持持续的赢利(指经济利润)能力是管理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占有率、产量、规模、资产扩张、人均收入以及其它短期考虑为目标的决策在长期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4)对于绝大多数已进入市场的企业或经营者而言,关注、研究和不断获得关于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结构的动态演变趋势的信息是管理决策的重要方面。
(5)在短期,记住“固定成本与生产决策无关”这个结论是重要的。从理论上说,决策在短期只与“可变成本”的变化(即边际成本)有关。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决策是在已经发生和支付了固定或沉淀成本之后做出的,那么你的决策就不该建立在对这些成本的考虑基础上,相反,仍然应该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预期基础之上。换句话说,你的决策应该是朝前看而不是朝后看的。但从长期来说,你必须考虑你的全部成本才能做出最优的决策。换句话说,在长期,只有保障经济上(成本上)有效率的决策才是最好的决策。
(6)在短期,单个要素持续投入的“边际报酬”最终总是递减的,因为高效率(生产率)的要素总是首先被使用。这是导致企业面临“U字型”平均成本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寻求“成本最小化”的决策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找到“适合”的要素比例结构,充分考虑要素的相对价格。对于一个企业和经营主体而言,没有最高级的生产(经营)方式,只有最适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样,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适当的技术;没有最大的规模,只有最恰当的规模。
本书主要围绕环境影响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论述当前影响评估领域存在的八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实际管理决策中改进的方法。作者David Lawerence从事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已经30余年,有着丰富的环评工作经验。
全书共12章,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估(EIA)为分析对象,辅以战略环评(SEA)、生态影响评估(EcIA)、社会影响评估(SIA)、健康影响评估(HIA)、可持续评估(SA)等,分三部分。第1部分 含第1-2章:1.概述影响评估的概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在章节最后为读者给出阅读本书的参考建议;2.传统的影响评估在管理决策支持方面的可行性以及传统的评估与经过改进的评估能否反应实际问题的真实性。第2部分,含第3-7章,每章论述影响评估改进的一个主题,每一章节的论述结构、论述方法均一致:从实际案例出发总结问题,归纳相关的知识,明确主题的内涵,陈述在评估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应用方法。3.如何使影响评估变得有效(Influential),以实际问题为案例对有效与无效环境影响评估展开分析,提出目前影响评估对管理决策相关性与有效性的疑问,找到改进的方向,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并在第五节列出其他类别的影响评估有效性的改进策略,在章节小节中给出了详细的具体操作方法;4.如何使评估更加严密(Rigorous),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严密进行分析,介绍如何使评估过程更加具有科学严密性的方法,并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估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应用;5.如何使评估过程更加合理(Rational),作者着重给出了影响评估中“合理”的内涵与意义,即评估的度的问题,作者也列举了使评估更加合理的众多形式与方法;6.如何使评估更加有针对性(Substantive),即评估结果如何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环境诉求,以生态影响评估为例,通过论述与其相关的理论(包括应用生态学、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利用与管理、适应性评估等),提出使评估结果更具针对性的方法;7.如何使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贴近实际(Practical)并更具可行性,即评估结果能直观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利用评估结果有效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第三部分 主题均是关于评估的公共参与,含第8-12章:8.如何使评估更加民主(Democratic),本章论述如何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全部、有效参与评估,进而参与管理决策,而非只是一种泛泛的民主形式;9.如何使评估更加协调(Collaborative),着重论述如何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评估、管理决策能够更加有效;10.如何使评估结果更有“道德”(Ethical),作者详细论述评估科学的道德观,保证评估过程与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以及权利与义务须相匹配;11.如何使评估具有更好的普适性(Adaptable),即评估结果能够反映一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由此,作者讨论了复杂系统理论、不确定性分析等理论方法在评估科学中的应用;12.作者采用与前面章节相同的论述思路,以具体的评估案例为对象,综合讨论前面各章提到的主题以及主题之间的关联。
本书适用于以下三类人员:(1)评估科学的初学者,本书可作为科研的入门教材,提供了评估科学的基本框架、理论与方法,为以后从事各类宏观问题的研究夯实基础;(2)环境影响评估的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本书为这些从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评估工具,同时也引起相关人员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如何更加务实的思考;(3)从事环境、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一方面可以以使之优化各自领域的评估方法,另一方面亦可结合我们的决策管理模式,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全元,博士生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DSS) 危机管理 电子政务 SOA 分布式构架
电子政务中开发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在电子政务中的危机管理领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已成为促进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发展的重要工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充分应用现代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建立了配套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risis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CMDSS)。
电子商务的成功无疑地对政府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电子政务”,各国政府也正致力于完善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其中,如何利用高效地高科技手段及时组织社会力量应对公共事件;及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决策;最快地协调交通、科研、生产和物资调配等社会部门及社会资源,提高相关管理部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各国电子政务建设当中的首要目标,是下大力气建设的重点。
许多在危急情形下所做的决策往往发生在一种动态的、迅速变化的并且经常不可预测的分布式的环境中,但由于类似像系统服务器升级、病毒、黑客、大地震、恐怖活动以及“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中央服务器单一的失败点,决策支持系统无法使用。军事、灾害预防、医疗等方面危机事件发生的环境就是这种情形例子,它被描述为发生在一种高度分散的、不断更新的、需要来自不同数据源和不同领域的知识、不同领域的专家和需要同各种不同的组织部门相配合的环境中。与其它决策工具不同,为这些环境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在运转中必须满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从任何地点(anywhere)、甚至可能在任何需要的情况(any-situation)下被决策者使用的要求,采用分布式构架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很好的满足这种要求。
电子政务中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分布式构架
(一)决策支持系统分布式构架的产生
Scott Morton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一词,标志着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Keen等(1978)认为DSS支持但不取代决策者,注重半结构化(Semi-Structured)或非结构化(Unstructured)问题的解決。到20世纪70年代末,DSS大都由模型库、数据库及人机交互系统等三个部件组成,它被称为初阶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DSS增加了知识库与方法库,构成了三库系统或四库系统。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工神经元网络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开辟了新的途径。专家系统与DSS相结合,充分利用专家系统定性分析与DSS定量分析的优点,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提高了DSS支持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能力。近年来,DSS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构成了新型的能供异地决策者共同参与进行决策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在GDSS的基础上,为了支持范围更广的群体,包括个人与组织共同参与大规模复杂决策,人们又将分布式的数据库、模型库与知识库等决策资源有机地集成,构建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
(二)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释义
电子政务中危机管理(CMDSS)是政府利用电子政务平台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是政府是否能够成功管理危机的关键。通过危机管理系统,政府危机管理被纳入一个有步骤、有条理的进程中,能够将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包括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如决策中枢机构、咨询参谋机构、危机处置和执行机构,以及管理危机所需要动员的物质资源;软件系统则是由各种处理危机的方案、计划等组成。这一管理系统从职能上包括了国家安全、警察、消防、医疗、卫生、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其中,危机决策支持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电子政务中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一般可由国家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MDSS)和地方及各职能部门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Sub-CMDSS)组成,而它们均可包括各自的数据库(DB)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模型库(MD)及模型库管理系统(MDMS),知识库(KB)及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和支持各级危机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信息系统(Sub-MIS),如图1所示。
(三)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分布式构架模型
电子政务中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分布式构架模型如图1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
1.国家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MDSS)。国际上一般由国家最高级别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牵头,整合中央政府各个危机管理职能部门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国家危机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国家统一指挥,协调具有危机管理职能的部门。国家危机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库(DB)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模型库(MD)及模型库管理系统(MDMS),知识库(KB)及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和支持国家危机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信息系统(Sub-MIS)构成。
2.数据库(DB)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开展日常管理和执行日常任务。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依托传统的统计体系,还需要建立单独的面向危机管理的情报体系。原来的统计体系是面对日常管理的,使用的信息可能会对决策产生负效应,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需突破“数据孤岛”的瓶颈,使输出的数据信息全面准确,以供决策者使用。
3.模型库(MD)及模型库管理系统(MDMS)。为决策者提供一些与危机事件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模型以及具体的算法,帮助决策者全面分析危机管理问题,提供可供决策者推理和比较选择的模型库。
4.知识库(KB)及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在应对危机上,知识的匮乏和经验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危机处理,而知识库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知识库涵盖了公共危机的所有信息和知识,包括:公共危机的常识,公共危机的就绪状况,公共危机相关的机构、职能、预案、能力等状况,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专家信息等。
5.支持国家各危机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信息系统(SMI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IS)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FMIS)等。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IS)拥有地理和人力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危机处理时的路径问题、人员调配问题等提供决策支持。
6.地方及各职能部门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Sub-CMDSS)。电子政务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全方位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传输信息,确保政府在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的危机处理。
基于SOA的CMDSS分布式构架模型的实现
(一)SOA及其相关概念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指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软件系统构造方法和高度分布式的计算环境。在SOA体系结构中,服务是最核心的抽象手段,业务被划分(组件化)为一系列的粗粒度的业务服务和业务流程。业务服务相对独立、自包含、可重用,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布的系统所实现,而业务流程由服务组装而来。
1.SOA的主要优点。业务中心化(Business Centric):SOA以业务为中心驱动IT,IT和业务更加紧密地对齐,使IT能更好更快地提供业务价值;高度分布式(High-Degree distributed):SOA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度分布式和随需应变的计算环境;服务的松散耦合(Service loose coupling):服务之间保持最小化依赖关系,仅仅要求相互知晓;服务的可重用性(Service reusability):把业务逻辑分为可重用的服务,以便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快速应变能力(Rapid Flexibility):以服务为基础,通过电显式的定义、描述,实现和管理业务层的粗粒度服务(包括业务流程),提供了业务模型和相关IT实现之间更好的“可追溯性”,减小了它们之间的差距,使得业务的变化更易于传递到IT;敏捷性(Agileness):迅速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标准化(Standardized):满足跨职能的业务需求。
2.面向服务的架构通常被定义为通过Web服务协议间暴露的服务,与SOA相关的Web服务的标准主要有:XML:一种标记语言,用于以文档格式描述消息中的数据;HTTP (或HTTPS):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用于传送信息而发送请求/回复的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在计算机网络上交换基于XML消息的协议,通常是用HTTP;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XML的描述语言,用于描述与服务交互所需的服务的公共接口、协议绑定、消息格式;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基于XML的注册协议,用于WSDL并允许第三方发现这些服务。
(二)基于角色的SOA服务模型
SOA中有三种角色: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可以自己服务,对使用自身的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也称为服务(Service Broker),用于注册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已经的服务,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er):利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所需的服务,绑定服务提供者,并使用该服务。
以上角色之间使用三种操作:publish。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注册中心注册自己的服务;find。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查找自己所需的服务;bind。使服务请求者能够使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基于角色的SOA服务模型是建立在三个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处和服务请求者)相互交互的基础上(如图2)。服务提供者是拥有服务的平台。服务的请求者是寻找和调用服务的应用。服务注册处是一个服务描述的搜寻注册处,服务提供者向这里他们的服务说明,而服务请求者在这里找到服务,并得到与服务绑定的信息,在开发时刻实现静态绑定或在运行时刻实现动态绑定,对于静态绑定的服务请求者来说,服务的注册是可选的,因为服务提供者可以直接向服务请求者发送一份服务请求,而服务的请求者可以通过除服务注册处之外的其他渠道(比如本地文件、FTP文件、Web站点等)获得服务说明、角色之间的交互调用、、寻找和绑定操作。
(三)模型的实现
如图3为基于SOA的电子政务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分布式构架模型的实现。
1.使用服务的决策用户端。使用服务的决策用户端(如图1的客户端的应用)处于服务请求者的身份,主要为决策者以Web的访问方式,请求和使用服务;该端还可具有本地的信息管理子系统或决策子系统(如图1中的Sub-CMDSS1、Sub-CMDSS2、SMIS和客户端应用等),但该端必须以服务请求者的身份注册到危机管理决策支持中心(如图1中的国家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便能查找和调用决策支持子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当然也可以调用危机管理决策支持中心提供的服务。
2.危机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危机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如图1中的Sub-CMDSS1、Sub-CMDSS2、SMIS)处于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向决策制订者、决策助理、事实更新者、领域专家、模型专家、内外部顾问甚至是社会心理学家、经济学专家等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支持系统或信息系统服务。这些服务必须注册到危机管理决策支持中心(如图1中的国家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决策支持子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使决策者能调用他们想要的决策支持子系统的服务。
3.危机管理决策支持中心。危机管理决策支持中心(如图1中的国家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处于服务注册处的身份,必须提供服务请求者的注册服务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的服务,且还提供和查找服务的接口和良好的界面。此外,其本身还可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国家危机管理层面的服务),并具有决策支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四)该模型的实例应用
我国某公安部门电子警务系统以PDA 作为Internet网的终端,各种警务服务及警务办案工作的相关信息和决策信息均可做到实时传递,故大大地提高了诸如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及在逃犯罪嫌疑人员追捕工作的效率。由于使用Internet为通讯平台来支持办公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使得警备系统的功能扩充和系统架构的变动变得随时可能。还有某市人民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的所有窗口均在Internet上设有Web窗口,诸如工商营业执照的申请、出国护照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建筑文件的审批等均可通过Web查询、下载相关表格等;还可获得相应的法律及法规咨询服务等。政务系统中的任何一项功能的变更或增删均可随时设置和。还有如国土系统、税务系统等政府职能部门,已完成了第一步基础数据建设工作,正进入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通过Internet信息,在Internet上开展网上业务。
危机管理的决策往往发生在一种动态的、迅速变化的并且常常是不可预测的分布式环境中。构建于分布式构架之上基于SOA实现的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任何时间(anytime)、在任何地点(anywhere)、甚至是需要它的任何情况(any-situation)都能够被政府决策者有效使用。从而使得政府从容应对危机,妥善处理危机,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共创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尧.当代政府的危机管理[J].行政论坛,2002
2.毛新生.SOA原理方法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数据 企业管理 决策
一、引言
物联网、移动网络的蓬勃发展让全球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在这种环境数据承载量已经超出了数据管理的系统的能力范畴,这使得大数据在全球掀起了一阵新的热潮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市场竞争环境趋于白热化的情形下企业若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然需要对大数据特征进行挖掘,同时以其价值作为导向作为企业发展决策依据。
二、大数据对企业决策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数据为企业发展拓宽了道路让其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赋予了企业新的创造平台。基于大数据环境下依托数据库能够为企业构建一个新的平台,或者对市场上的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在这个平台上借助适合的工具便能够对复杂的数据源进行整合性分析,同时这些数据分析将被平台化,使得各数据进行迅速拼接,让企业能够更为灵活地掌握数据流向。
(二)大数据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环境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这就给企业管理层带来了新的要求。在对大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企业决策还是由层管理决定,因此企业高层管理必须对这些数据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大数据的应用方法,这样才能让大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分析之后可对数据相互关系进行重新定义,以此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参考。当然大数据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中,承载了一定的专业性及技术性,为了迎合这些特性就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特别是决策人员要适应这个环境,通过不断学习、充电让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让企业的开放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数据环境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并且具有极大的渗透范围,这也就让企业突破了以往狭小的空间限制,同时面对这些接踵而来的大量数据也让企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大数据所涉及的不单仅限于数据传递以及数据储存,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主观性的发掘,这使得企业决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三、大数据对管理决策者产生的影响分析
即便是处于大数据环境下管理决策者依然是企业走向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大数据环境的出现让决策方式发生了革新,在以往决策过程中主要依托于理论、思想以及经验作为指导,使得决策过于偏向主观,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则需要“依托数据说话”。在传统决策当中正是由于数据的缺乏使得高层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决策,而大数据则可为高层提供充分的数据,完全不用担心数据缺失,这使得决策重心就始终与问题本身相契合。也就是说大数据为管理层提供了充足的客观事实依据。对于企业中层以及普通职工而言在大数据环境下可更为快捷地获取决策信息作为指导,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管理层必须与员工站在统一战线上才能让企业决策水平得以提升,让决策取得成效性。另外由于互联网的渗透让媒体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使得普通客户也开始逐渐对大数据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他们也能够参与到这个数据世界当中从而变成潜在的分析、决者。在这种背景下决策主体也就不断从商业领头羊向公众扩散,这也大大地加速了产业融合,使得产业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产业链也不再是独立存在,彼此之间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交集,产生了融合作用,正逐渐形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决策者来源越来越广泛,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复杂导致“全员决策”的形势出现。
四、大数据对决策技术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需要依托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明智的决策,这就使得数据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同时也促进了数据体系的发展。云计算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云计算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具备了强大的管理功能以及计算功能,它可将大量异构和本质不同数据源结构化,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从而为企业决策服务提供保障。利用云计算让决策数据资源收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借助可视化技术让用户可对相关数据进行形象化认知,便于用户理解。另外大数据环境下让管理决策知识发现发生了新的转变,使得基于全数据的知识发现方法受到了关注。一般情况下大数据均表现为数据流或特征流,在时间轴延伸过程数据价值会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而动态知识发现法则可以对数据碎片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深度发掘,并对其中的隐藏信息进行收集从而让数据的价值得以保存。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结构化数据储存及知识发掘方法并将其与其他知识体系融合则是决策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五、结语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市场营销、金融、人资资源、客户管理等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另外也对医疗保健、教育乃至国家安全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之大数据时代下让企业管理决策的形势彻底发生了颠覆,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为企业管理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赋予了它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01).
关键词:会计信息;局限性;对策
一、引言
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一种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存在失真,与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不利于客观解读企业发展现状[1]。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来自多种因素,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自身和外部利益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了解会计信息的局限性,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正确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管理的相关决策,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
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一)非专业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会计信息需要更加准确清晰地反映各类经济事项,这就需要会计报表内外项目不断扩充,繁杂的会计信息让非专业工作者越来越难以理解[2]。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经济概念与会计概念的差异性逐渐增大,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企业非专业工作者难以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处理具有随意性
一方面,由于会计经济现象存在分期假设的情况,再加上会计信息需要做好判断、分配、汇总、评估、分类等工作,同一种经济业务具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特点都导致会计的大部分工作获得的都是大概值。另一方面,各个企业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等尚不成熟和完善,一些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也较低,导致会计信息的处理存在随意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三)会计信息是一种历史信息
因为会计信息体现的是过去的经济事项与业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历史信息,但企业的决策往往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关,会计信息对于未来企业经济活动的预测价值有限,这是现代会计难以改变的一个事实[3]。
(四)会计信息是一种货币信息
会计信息的处理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文字性说明较少。但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来说,这些定性和非财务信息又具有较大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使用的是名义货币,在遇到物价变动较大的时期,会计信息则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情况。
(五)会计信息对主体经济事项的体现具有概括性
会计信息对主体经济事项的体现不够详细,具有概括性,这就导致了会计信息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会计信息的主体是单个主体,但是我们的经营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却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信息很难全面反映经济事项。其次,会计信息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体现较多,对主体经济的技术、法律、政治等非经济活动则没有反映,而这些非经济活动对于经营管理决策也十分的重要。再次,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往往是较为概括地反映主体经济活动,这种特点就导致会计信息虽然具有简洁清晰的特征,但对于个别经济交易或业务的特殊性体现不足。
三、降低会计信息局限性的相关对策
相对于旧《会计法》,新的《会计法》更加的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不断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准则要求,合理行使会计职能。具体来说,一是要遵循在一定程度内修正历史成本原则。在现代会计中,历史成本占据主导的现象逐渐减少,各种计量属性并存是发展趋势。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时期,注重使用恰当的方式在表外披露,让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斟酌和规范模糊语言。应当定量化地描述会计信息,对于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如模糊评估、模糊预测、模糊控制、概率论等数学工具。三是较少相同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式,明确不同场合下经济事项的处理方法,以此提升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四是充实和修正原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可以通过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一级表外的附注和附表等方式,充分体现财务报表中包含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或者进一步定义会计要素、增加报表的容量、改变报表确认指标等,充实和修正报表信息。
参考文献
[1]刘宇竑.论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86-88.
[2]江海巍.会计信息的局限性与会计信息的融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0:203.
[3]江崇文.论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3:138-139.
摘 要 管理会计以其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特点与财务会计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会计。随着企业价值观念由物质财富积累到社会价值的不断转变,企业已经逐渐由原有的仅仅关注利益利润向着关注及积极践履社会诸方面的企业责任如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名优产品、全面服务、集约资源、社会捐助等方面转变。若要使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在公司的各项行为、决策中,则应将其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来指引公司的决策及管理活动。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会计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于非物质文明关注度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评价企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具有高度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践履社会责任的企业将获得全社会的更大认同。管理会计以其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特点与财务会计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会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决策制定执行理性程度的不断提升,其作用性也逐渐增强。若要使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在公司的各项行为、决策中,则应将其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用基于社会责任的全新的管理会计来指引公司的决策及管理活动。及时准确的向社会披露相关责任信息,充分支持企业相关责任决策和效果分析,逐渐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责,企业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功能。
二、管理会计及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描述
(一)管理会计及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描述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于管理会计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由上述管理会计的定义不难看出,管理会计更为突出会计信息对于管理决策的支持性。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义务。盈利性是企业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的进步发展,经营理念的更新、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单纯的盈利性要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企业价值的衡量。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会计的相互联系
从上述对于管理会计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描述不难看出,一方面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于企业诸如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名优产品、全面服务、集约资源、社会捐助等社会责任的关注度的提升,及时准确的向社会披露相关责任信息,充分支持企业相关责任决策和效果分析,逐渐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责,企业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功能。践履社会责任能为企业打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影响力促进企业发展。
以牺牲社会利益来获取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下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就是典型表现。通过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讲企业的道德形象公之于众,改变以往企业只注重利润获取,忽视社会责任履行和奉献的现象,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性,创造和谐经济社会关系。
三、基于管理会计角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要素体系
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首要特点就是应用会计的计量分析方法来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进行财务分析、结果及相关信息披露。借鉴财务会计的会计要素分类方式,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计量,进行管理会计统计分析,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及效果评价。下面结合几项具体事例进行归类分析。如企业在进行污染物处理时购置的设备等可计入相应的资产项目。类似的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等就可计入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项目负债。再如企业对于社会的捐赠和当地环境改善可以记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会计项目的收益。企业由于自己的经营活动给外部带来的损害或价值牺牲。如矿产、林木资源的滥采、工厂排放有毒废水、企业生产劣质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损害等就应记为企业社会责任费用。
(二)探索准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计量方法
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面增大,且社会责任的非市场化行为等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财务指标化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必须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加以评价。即在货币计量的同时,可以根据实物量信息或者描述性信息来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及内容。例如,残疾人就业率或劳动、安全有关的事故率、实施策略的说明等。在社会责任的计量方面,利用货币数值与实物量数值结合的环境效率测试。企业将履行的社会责任数量化,一个现实性方法是将企业的费用按利益相关者类别加以归集,即将它们视作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努力。
(三)提升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披露的完整性
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披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收益目标。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力保证和基础。因此,收益仍然是会计反映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还应对实现国家税收、职工工薪收入、福利和劳动保护、失业和医疗保险、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做出全面的计量和报告。其次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支出与收益。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对环境的维护,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随后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最后应该包括企业对于社会利益造成的损失。
(四)注意提升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践履的监督作用
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在,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上。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更新会计监督内容,构造定量化会计监督体系,使经济业务除了合法、合规、有效外,在数里上还必须符合效益性原则,克服定性化监督伸缩性大、难以确定的操作不足。明确方式,充分发挥反映式、考核式、分析式、参与式监督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会计监督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严格会计监督程序,对不真实或违规行为应做到依法报告,以使会计监督工作真正得以落实。
四、总结
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会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决策制定执行理性程度的不断提升,其作用性也逐渐增强。若要使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在公司的各项行为、决策中,则应将其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用基于社会责任的全新的管理会计来指引公司的决策及管理活动。及时准确的向社会披露相关责任信息,充分支持企业相关责任决策和效果分析,逐渐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责,企业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功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会计要素体系构建、披露内容完整性、计量方法的科学性、管理会计监督的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提升管理会计效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正确制定和及时准确披露。
参考文献:
[1]李冬升,阳秋林.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研究.财会月书.2005.
[2]李忠.略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
[3]彭玲,陈晓坤.加快推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步伐.会计论坛.2008.
[4]李桂红.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会研究.2010.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发展小微企业,能够使我国人口生存问题、贫富差距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所以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资金有限和生存规模小等特点的限制,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而目前小微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加大了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所谓的小微企业,其实就是小型企业、工商个体户和微型企业的统一名称,是国内经济学家郎威平教授提出的概念,其对这类企业的“小微”特征进行了概括。目前,在生产规模、生产领域和员工数量等方面,小微企业都具有“小微”特征。而拥有该特征的企业虽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壮大同时也将受到规模小和员工数量少等多个条件的限制。在小微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财务管理工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包含资金运营、投放、分配等多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未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就无法获得稳定的发展,甚至容易出现破产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则能够为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使小微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决策环节缺失
现阶段而言,一些小微企业仍然延续过去的管理模式,依靠企业家自身的判断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并未预先完成财务管理决策的制定。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依然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由于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这些企业家并未给予会计专业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做好财务信息分析,以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原本的作用,并且也无法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通常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无法实现企业财务的规范管理。一方面,一些企业仅仅建立了内部会计制度,并且混淆了内部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概念[2]。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小微企业在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时,错误的将监督工作当成是干预企业财务工作的手段。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来讲,为避免受到过多干预,也只能寻求方法进行财务监督的抵制,继而影响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缺乏资金控制能力
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在资金控制方面普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以至于无法实现资金的严格管控。一旦遭受市场冲击,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危机。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管理者仍然抱有资金越多越好的观念,以至于企业的资金遭到了大量闲置。而缺乏流动资金,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另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并未建立赊销制度,以至于企业的部分账款很难得到兑现[3]。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较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坏账问题,继而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缺乏财务管理计划,一些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随意调拨资金的问题,以至于管理者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管控。
(四)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在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目前,国家虽然出台的有关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但是多数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产生的实际效用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在筹资方面,小微企业通常需要通过私人借贷和自筹获得经营资金,只有少数小微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获得的资金。在这一背景下,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因此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产生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既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管理体系,也未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财务风险分析。未能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预测,则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风险的有效预防。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小微企业一获得良好经营效益,就盲目制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以至于未能实现资金的高效运用。而在面临诸多来自于市场的风险时,则会出现财务危机。
四、解决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决策制度
想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更多的作用,还应该进行财务决策制度的完善。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财务决策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想要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还要对现有财务决策制度的进行完善。具体来讲,就是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制度完成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完成决策的制定。首先,建立的财务决策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规范性,应能帮助管理者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建立的财务决策制度需要对企业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解决,需要确保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者,还要根据决策规律完成财务决策制度的完善,以便为管理者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指导。
就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经过大量的实践完善,信息技术逐渐在众多行业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迫切地需要改革和完善,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发生了改变,其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相应的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其二,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以往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多样化的手段来满足财务管理需求,提升管理成效。亦可以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对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影响
财务管理理论最初诞生在西方,前后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框架,其原本核心内容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现代财务管理学理论主要是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较之传统会计理论而言,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其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总的说来,财务管理理论中主要包括财务目标、财务对象以及财务职能等等。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理论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一般来讲,对于财务管理目标而言,主要可以分为四种,即利润最大化、股份盈余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等等,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是由于企业是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电子商务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主要是将企业看作是价值链中的一个点,并非是单纯追求企业或者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对价值链条其他节点影响不大,对现代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1]。所以,只有明确现代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对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财务管理对象主要是针对企业资金和资金流动情况,资金流转的起点和重点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展现,而其他企业资产则是现金的转化形式。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只不过是单一地拓宽了财务管理对象范畴,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现金概念范畴扩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一些网上银行以及电子货币的出现,大大拓宽了现金的概念,加之一些网络无形资产的出现,同样在不同程度上拓宽了现金概念。其二,现金流转高效率。在当前互联网大面积普及的背景下,现金和一些无形资产流转速度加快,但是相应地也承担着大量的安全风险,所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防止企业资产受到安全风险的影响[2]。
3.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影响。信息技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时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也就是现代企业的财务决策职能和控制职能,其中财务决策职能主要是结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环境来制定需要实现的目标方向,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的财务目标方案,有序地开展工作[3]。财务决策中包括投资、筹资以及收益等三方面内容,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决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相应地承担着大量的财务风险。在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最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财务信息,同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此来转变以往感性认知的决策,选择更为合理的科学决策方法。财务控制是指在重大管理决策过程中,通过对比和分析,及时有效地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完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控制职能,确保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在严格的管控中执行,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促使财务管理职能延伸,具体包括财务协调职能以及财务沟通职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考虑到内部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企业未来发展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涉及到不同部门职责,单独存在的财务决策是很难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所以说,在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选择合理的手段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原有职能。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学的影响
系统工程思想以及方法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和创新,逐渐取得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系统论主要是对系统特征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系统论强调从全局出发,分析系统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系统,在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财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等。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单一指标获得的决策模型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出现偏差。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强调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在面对问题时表现更具偶然性的决策,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求现代企业能够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决策和控制,规避单一侧重某一决策,应从整体角度入手,考量全局整体的优化。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就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理财活动表现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收益活动,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化环境下,这方面的财务活动仍然是主要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财务管理内容有所拓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现代企业应用信息技术,逐渐形成多个价值链条,企业不再是价值链条上唯一的主体,而是价值链上的一个节点,管理决策更加趋向于整体的利益需求。其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管理内容,诸如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等内容。其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信息更加充分地共享,合作关系更更加密切,财务管理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对财务决策过程的影响。现代财务决策活动开展中,主要是针对决策项目进行资料收集、活动设计以及活动开展,并对活动开展成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上述流程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报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数据搜集,而是对其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系数。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首先需要对决策目标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各方面影响因素,明确哪些目标能够实现,如何能够有效整合利用拥有的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对这部分进行筛选,提炼出对决策有用的数据信息。其二,传统设计过程不再是对方案的选择,而是将这一过程转变为依靠信息技术建立财务管理信息模型,来满足财务管理活动需求。其三,优化选择方案应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原有的作用,实现决策最优化,促使财务决策更加切实可行。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具的影响
计算机性能提高。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性能,完成一些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分析,有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原有作用,辅助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决策模式,主要是将决策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收集整理,以此作为财务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能够更有效地推动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提高财务决策成效。
此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于网络环境要求较高,网络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活动开展成效,同时为其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管理决策手段。传统财务管理手段滞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所以采用信息技术,依托于网络基础,能够实现财务决策方案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