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专题教育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题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题教育计划

第1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阶梯;继续教育;区别对待;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42―03

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经走进职业生涯的教师,目的是不断提升在职教师专业水平,使他们沿着新手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的专业路径不断成长。教师继续教育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直接原因是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因为,对在职人员进行贯穿全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是专门性职业(专业)的必然选择。在西方世界,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地位逐步确立。例如,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烈建议:“教师职业必须视为专业,教师职业是一种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以便获得专门知识与特别技能的特殊专业。”这一建议被同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国际政府大会所认同和采纳。在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被官方认可比西方晚了20年,1986年6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分类与代码》,将所有职业分为8大类、63个分类和303个小类,其中,教师被列在“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为了有效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法制保障”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和通例,如美国规定教师“通过进修可以取得高一级的教师资格”,日本规定凡已任教若干年的教师,如在大学加修规定的学分,则可获得高一级的教师资格,并能晋升加薪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临时教师”也可通过进修成为正式教师。英国也“把在职进修与晋级加薪结合起来”。我国《教育法》列专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做了规定,并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有了法制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在普遍的关注中得到了强有力的实施,但未取得令教师满意的效果,致使教师普遍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以逆反的心态去参加继续教育,效果就更不尽如人意,形成了恶性循环。关键原因是教师没有切实感受到继续教育的实用价值,对他们专业成长效果不明显。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缺乏个性,没有区别对待是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区别对待,即没有依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计划。此种无差别的继续教育的基本假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无鲜明差异。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法国的许多学者,如富勒、伯登、卡茨、麦克唐纳、菲斯勒、休伯曼等人,对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有鲜明差异的。如卡茨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依次是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成熟期,阶段不同,特征各异。求生期的特征是:感到原来对教学的设想与实际有差距,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巩固期的特征是:有了处理教学事件的基本知识,并开始巩固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关注个别学生;更新期的特征是:对教师重复、机械的工作感到厌倦,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和技巧;成熟期的特征是:习惯于教师角色,能较深入地探讨一些教育问题。

既然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特征,需要不同的帮助,那么,“个性化”理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提出了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个性化”基本原则。如何实现个性化?在此,必须依次解决三个问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结构;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培训计划。至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结构,在此,采纳1984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工作报告》所设计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结构:副教师-专业教师-终身教师-教师专家。下面分析上述各阶段特点,并提出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计划。

一、副教师的特点与继续教育计划

(一)副教师的特点

副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或人职教师,是刚刚步入教师职业1―2年的青年教师。副教师正处于麦克唐纳的“过渡期”、伯登的“求生期”或休伯曼的“入职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 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感

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对新环境和角色的不适应,二是淘汰出局的威胁。虽然他们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也具有了一些教师专业技能、实地经验和心理准备,但当他们以完全真实的教师身份面对新环境和新角色时,还是深深地感到准备不足,深感自己“无能、无助”。同时,在真正聘任制条件下,他们往往处于“试用期”,是比较容易被淘汰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出现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尤其是那些“钟情”教职的副教师,危机感更强,在极度的焦虑中挣扎。此时,有的副教师教职动机降到了最低点,时常想到主动离职。在美国,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的副教师有时高达三分之一,任教2年内教师的离职率最高。副教师所面临的巨大的教职挫折,不仅导致部分教师离职,而且将严重影响有幸留下来的那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国立教育研究所认为:“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而且要持续数年;会影响到整个40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也确实影响教师是否继续留在教学专业的决策。”

2. 面临独特的困难结构

20世纪60-80年代,西方学者就“副教师常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副教师面临的困难结构有独特性。维恩曼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认为副教师最常遇到的困难集中在24个方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1)课堂纪律的维持;(2)学生动机的激发;(3)个别差异的对待;(4)学生作业的评价;(5)与家长关系的处理;(6)班级活动的组织;(7)教学材料欠缺;(8)个别学生的对待;(9)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而导致过重的教学负担;(10)与同事关系的处理;(11)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12)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13)对学校规则和政策的意识;(14)学生学习水平的确定;(15)学科知识的处理;(16)与行政人员关系的处理;(17)行政工作负担过重;(18)学校设备不足;(19)学习困难学生的应对;(20)不同文化和贫苦背景学生的应对;(21)教科书和课程指南的有效利用;(22)缺少闲暇时间;(23)缺少指导和支持;(24)班级规模过大。

(二)副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1. 美国副教师的入职教育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副教师的任职学校应根据

副教师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较平稳地渡过生存危机期,对他们现实和未来专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美国学校采取的入职教育计划值得我们借鉴,这个计划包括两部分:任职初期的定向活动和任职第一年期间的正式帮助。定向活动安排在新学年开始之前,目的是让未来的副教师熟悉学校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一学年的正式帮助,是人职教育计划的核心部分,它与副教师将要承担的各项工作责任密切相关,目的是帮助副教师解决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同时尽可能避免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具体措施包括:

(1)优化班级:缩小班级规模,并调出难对付的学生。

(2)时间充裕:给副教师留有充裕时间用于自身教学活动或相关活动,如备课、上课和观摩课,避免过多其他活动加重其负担。

(3)委派教师:委派一名专家教师,与副教师结“对子”,形成“师徒”关系,主要负责向副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和辅导。副教师跟随专家教师听课、试讲、上课、研讨各种教育教学问题。

(4)高校帮助:争取附近高校在图书资料、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2. “课堂纪律问题”应成为人职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

副教师最常遇到的24个困难中,“课堂纪律问题”是最突出的困难,是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预防和应对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应成为副教师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预防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有建立民主性班级制度、采取互动性教学模式、保持课堂的秩序性、培育优良的班级文化等。应对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有自我剖析、有效强化、自然后果、信号暗示、有意淡漠、移除物品、离开教室等。

二、专业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专业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专业教师指一般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他们的专业阶段处于麦克唐纳的探索期、卡茨的巩固期、休伯曼的稳定期和伯登的调整期。他们有幸渡过了专业危机期,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专业动机空前提升;关注焦点由自己转向学生和教学活动;青睐具体的教学技能,忽视教学理念;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表现出明显的专业自信,心情愉快。

(二)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根据专业教师的特点,继续教育计划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具体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并以前者为主。首先,进一步巩固提升和完善已经初步掌握的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如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技能等。其次,培训新技能,例如,课堂讨论技能的培训等,此种技能培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课堂讨论的准备技能,包括课堂讨论主题的选择,学生的分组,指导学生做准备等方面的技能;第二,课堂讨论的启动技能,包括告知学生课堂讨论中应做的事情,解释讨论主题,激发讨论动机等方面的技能;第三,课堂讨论的组织调控策略,包括适时适度地谨慎介入,防止出现事实性或逻辑性错误,避免发言离题或重复、语言粗俗、个别学生不发言或发言过多等方面的技能;第四,课堂讨论的结束技能,包括归纳已取得的共识,明确分歧,指出尚未触及的问题等方面的技能。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全面和成熟,为进入下一专业阶段“终身教师”奠定基础。虽然专业教师对教育理念热情不高,关注度不够,但也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因为教育理念在他们今后专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他们融入新课改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

三、终身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终身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终身教师通常指骨干教师,他们是教师群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阶段处于麦克唐纳的创新和实验期、卡茨的更新期、伯登的成熟期、休伯曼的实验期。他们是专业教师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具有全面而成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教育教学领域中“能工巧匠”;不满足习惯化的工作模式,创新热情极高,思维具有批判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渴望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期望事业成功;不满足于具体的教育技能,对普适性的新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终身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1. 支持鼓励他们进行教育实验、改革和创新

终身教师不仅有强烈的实验和改革愿望,而且专业素养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使他们得到了创新的锻炼,各种专业素养更加接近专家教师。开展教育实验,尤其是开始阶段,最好与教育科研院所合作,得到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理念上的指导,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前瞻性。

2. 加强教育理论培训

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专家教师的关键特征之一,要使终身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教育理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终身教师也渴望理论上的提升。教育理论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脱职学习、在职自学、专家讲座、互动研讨、反思总结等,不管何种形式,实效性都是首要的。

3. 锻炼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教师能力

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教师能力是专家教师重要特征之一,加强终身教师的这些能力培训,无疑有利于终身教师向专家教师的跨越。所以,应让终身教师积极参与专家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指导教师活动。

四、专家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专家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特级教师无疑是专家教师,优秀教师也可称为专家教师。专家教师的专业阶段处于卡茨的成熟期、麦克唐纳的专业教学期以及休伯曼的保守和抱怨期。斯滕伯格认为,专家教师的特征有:将更多的知识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富有洞察力。关于专家教师的特征,西方学者的共识是:有独立的专业见解和较好的教育理论修养,能够独立处理新问题;具有高超的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能力、指导新教师的能力和领导教师进修的能力。在美国,专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指导教师、教育研究以及开发课程与编制教材。他们有时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和惰性;对学生和青年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由代沟引发沟通困难。

(二)专家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充分发挥专家教师的优势,特别是指导教师、教育研究以及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提出挑战性任务,克服惰性,与时俱进。通过共同的活动,协调专家教师与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到退休还停留在专业教师或终身教师这两个阶段上。但我们仍然要对所有教师进行逐级提升的继续教育。因为,每个教师专业成长都是不可限量的,而且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而不是希图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专家教师。

参考文献:

[1]郭福昌,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简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251―252.

[2]张爱珠,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把手”:政策、法规[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3]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1,59,56―57.

[4]Katz,l.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72,vol.173,no.1.pp.50-54.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38―345.

第2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词汇

随着中国加入WTO,机械工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作为机械工业后备军的高职学生,必须在各方面打好坚实基础,尤其是专业英语。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内涵也在发展,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问世,[1]一些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的使用手册及说明书都是用英文编写的,其中包含许多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所以仅懂普通英语是不够的。从长远来讲,如果不懂专业英语,将来毕业后将无法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短期来讲,招聘单位已经把专业英语作为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一个标准。从近两年的招聘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如果专业英语学不好,学生找工作将面临困难,更难找到好工作。因此,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变得十分重要。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介绍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切削机床、液压与气动、电子线路、电机技术、A/D&D/A转换、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由于内容多、知识面广、课时有限,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具体来讲,对于一些次要和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课堂讲解,由学生自学。比如电子线路作为学习专业课的辅助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答疑;工程材料、A/D&D/A转换、接口技术这几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少,每部分可以安排2~3个学时,做到精讲精练,掌握重点;而数控技术、电机技术、机械零件这几部分内容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此外,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应融合到每一堂课当中,以每课中的长难句作为例句,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专业英语》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英语,教学进度要放慢,而在学生逐渐了解了专业英语的特点、句子结构特点以及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后,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这样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进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现场教学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它偏重于专业知识,特点就是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前我们的教学仅局限于教室,学生仅仅从课本上获得一些抽象的专业词汇和语法知识,离开课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太深的印象。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现场教学,将课堂内封闭的英语学习与现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将专业知识融进英语教学当中,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s》和《Engine Lathe》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机电实训室和实习工厂,对照实物,模拟现场所使用的有关用语,结合专业知识,避免了专业英语教学脱离现场实际的空洞乏味,将抽象和形象思维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场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学生易于将具体部件与专业词汇、术语联系起来记忆,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好。同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电机启动、调速、反转的原理和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实物教学有些章节所讲述的内容,可以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实物教学,学生可以将生动直观的视觉信息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在学习《Types of Gear》和《Rolling-Type Bearings》时,可以从模型室借来各种齿轮和轴承的模型,逐一介绍齿轮和滚动轴承的种类。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每拿出一种齿轮或轴承的模型,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其属于哪一种齿轮或轴承及其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和实物的联系,便于记忆。转贴于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的标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学习《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将柔性制造系统与那些自动化但不具有柔性的系统相区别,笔者制作了Flash动画,通过动画演示,很容易就使学生接受了所学内容,并且课堂气氛活跃。

“教”与“学”互换 所谓“教”与“学”互换,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这样的环节:学生走上讲台,而教师坐在下面听学生讲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后准备。下次课时要求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讲课,教师给予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集体的作用和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笔者在《Motor Care and Maintenance》这一课尝试了“教”与“学”互换的教学方式,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表示,他们查阅了大量的电机操作与维护手册以及专业词典,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加强听说训练专业英语教学要加强听说训练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虽然阅读和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应因此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说基础英语阶段的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听说能力,那么,专业英语教学就应当在此基础上,向专业技术应用领域延伸和发展,培养学生在技术应用领域内对外交流的听说能力。专业英语教学作为整个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使“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到整个专业英语教学中去。

搜集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要求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搜集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英文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总之,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71~7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的1~3题。

教材简析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策略,通过转化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本节课例1提供了两个稍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其面积是否相等,让学生从中初步体验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增强策略意识。最后“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3题分别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深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目标预设

1.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和对以往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理念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技巧,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我在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形式体会策略的实际价值。

(2)合理突破是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转化,既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便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

(3)形成积极的策略体验。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策略”一词的理解,不能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目标,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计思路

第一,通过故事《剪纸》引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必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反馈交流等学习形式在小组内彼此互助,共同完成“转化”策略的探究。

第二,通过唤醒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经验,引入“转化”策略的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体会“转化”策略的广泛应用,形成积极应用策略的情感,

第三,通过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转化”策略的理解,对“转化”策略价值的再确认。

第四,以故事的形式,在生活中引入转化的策略。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为了迎接这次盛会,欢欢和迎迎学习了剪纸,他们想把中国的剪纸艺术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瞧,这就是他们第一次的作品。(课件出示例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他们俩为比较谁的剪纸面积更大产生了争议,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教学例题,揭示策略

(1)引导猜测:那请你猜猜看,这两幅图的面积谁大谁小?(学生猜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大家独立思考,可以利用手中的练习纸涂涂画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3)交流反馈验证情况。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口述过程,教师配以课件演示。追问:①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②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多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4)课件再次演示“转化”过程。边演示,师生边共同叙述转化过程:把半圆向下平移5格后第一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把左右两个半圆旋转180度后第二幅图转化成了长方形;由于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两幅图的面积就相等。

(5)小结转化方法。

追问:两幅图在转化的过程中,它们什么没有发生变化?(面积)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

我们把两幅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后来比较大小,运用了什么策略?平移和旋转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转化的策略有什么好处?可以化繁为简(板书)。

3.回顾举例,深化认识

(1)教师:其实我们在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请你开动脑子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把你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回忆出的最多。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课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教师:学这些新知识的时候有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引导得出:通过转化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板书:化新为旧)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后在遇到陌生问题时,你会想到什么?(转化)请看转化策略在图形中的应用。

4.应用策略,归纳方法

第一次: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1)练一练1。

(2)练习十四第2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小结: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运用了怎样的策略?通过平移和旋转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化?再看几道周长不变的问题。

(3)练习十四第3题。

过渡:转化策略除了在图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数的计算领域也应用广泛。

第二次:数与代数的领域。

(4)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计算+++。

②提问: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和?(通分)

③学生计算。

④如果在后面再加上,,…,,你会觉得通分怎么样?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策略来化繁为简呢?

出示图形,师点拨:

a.如果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单位“1”,依次出现、、、(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b.求这些涂色部分一共是多少?你能转化成一个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看做是单位“1”里去掉白色部分。课件显示:1-1/16=15/16

⑤延伸:如果给这道题再添上一个加数,加一个,和是多少?再加呢?如果这样加下去,一直加到呢?

⑥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同学们是否已经养成转化的习惯?再看一道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5)练习十四第1题。

①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是单场淘汰制?看图说一说,首轮16支球队要进行几场比赛?淘汰几个队,晋级几个队?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第二轮要进行几场比赛?第三轮呢?最后决赛是几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如果不画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这样看来求比赛多少场就转化成了什么问题?(求一共淘汰了多少支球队)如果有32支球队,产生冠军共要赛几场?

5.故事小结,深化“转化”

提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愿意运用转化的策略吗?为什么?(回顾板书)

小结: 对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把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生活中,也常常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

小故事:从前,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西瓜的。于是,老太太成天忧心忡忡,每逢下雨天,她担心西瓜卖不掉;天晴时,又担心雨伞卖不出去。日子过得非常忧郁。(让学生为老太太出谋划策)

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儿子家生意兴隆;天晴时,你小儿子家顾客盈门,哪一天都有好消息呀!”这位老太太一想,立刻笑逐颜开了。

第4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本文是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的一点有关职业学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思想。

关键词:问题学生 信息技术 转化

说起问题学生,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些学习习惯差,生活态度随便,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及行为规范的学生身影。因为招生机制和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问题学生。因此在职业学校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这项课题不是少数教师、班主任或者领导的事,应该说这是我们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很多老师可能认为,我们教的是专业课又不是班主任,该如何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呢?下面是我结合我所教的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点看法,现提出供大家商榷。

一、联系旧知,克服障碍

问题学生一般表现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的接受和建构思想上存在排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和建构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学生原有的认识及适当开展直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树立自信。

我在02级机电一班任教信息技术时,第一节课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计算机”?因为大多数学生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看到过计算机,因此有几位问题学生在做小动作,根本就不理会我的讲解。因此我就问学生,大家手里可以用来做“加、减、乘、除”运算的机器是什么?同学齐声回答“计算器”。我说“机器”两字是并列的,是不是计算机就是计算器呢?同学齐声回答“不是”。我再次引导,“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同学说计算机大,计算器小;有的同学说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器运算速度慢等等。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告诉学生他们所说的是它们特点的不同,并非是本质上的区别。我告诉学生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计算机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计算器只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我使用多媒体投影播放了几张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办公及开展电子商务的图片。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些正是使用了计算机的逻辑运算功能。

我注意到在我讲授的过程中,几个问题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后我分析原因,考虑到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他们熟知的计算器,加上教学演示,克服了同学的认知障碍,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现教学,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据我观察,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好奇心。因此,我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教学的方法。

当我有一次在教学中讲到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带格式的高级替换时,我发现有那几个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又开始了。因此,我用较快速度演示了一遍后,让同学主动上台重复演示,二位同学操作都没成功,这引起了问题学生的注意,这时,我再用较慢的速度演示了一遍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同学们恍然大悟。我则再喊了一位问题学生进行演示,结果令人满意。

所以,当在实践教学中遇到学生不认真时,并非是简单粗暴的制止,作为教师更应该考虑采用相应的方法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上的发现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适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解,得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促进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结果。

三、目标驱动,细化任务

“目标”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目标驱动,细化任务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我刚开始教学信息技术时,我发现我讲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因为内容较为复杂,涉及操作多,很多学生都没有兴趣。后来,我自己在课前做了一个精美的文档。在刚开始上课时我首先进行演示,在同学有兴趣地羡赏文档时,我适时问同学有没有兴趣自己也做一个试试,同学齐声答“有”。我告诉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先学会以下几个任务。我通过演示把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指出实现该文档主要是完成图片插入、文字环绕和图片编辑。我针对三方面任务分别进行了演示教学。

在学生练习时,我发现问题学生掌握程度较好,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多数问题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下,主动积极地找了一些其他图片插入文档,并进行图片编辑。还有问题学生问我是否能找到一些更漂亮的图片或将自己的照片也插入到文档中,我告诉他们,我们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或从其他地方复制,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进行扫描输入,可以通过数码相机获得图片等。同学表现出强烈兴趣,最后我要求学生课外做一个个人简历,要求要适当排版,并插入个人照片及风景图片各一张。从上交作业来看,该节内容几个问题学生做得都很出色,高于一般水平。

四、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记得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大概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赞许暗示,学生可以感知,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得此启发,我曾针对03海事一位问题学生试验。该学生家境较好,家中有电脑,玩过很多游戏,自以为对计算机很在行,上课从不好好听讲,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并不高。

一次课间休息,我单独找他出来谈心,他一开始显示出不安,以为我要批评他上课不守纪律。但我根本就没提上课的事,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状况,然后婉转地表达,我认为他的计算机水平将是班级最棒的,我希望他能帮我做点事。他愉快地答应了,我拿了几页纸的备课让他按照原样利用周末帮我打成电子文档。下周他把电子文档给我拷了过来,看得出来他花了很大精力。我在表示感谢之余,指出在排版中的一些问题及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位置,并暗示他可以做得更好,而且让他帮助完成一份新文档的制作,他再次愉快而且高兴地接受了。后来,慢慢地他上课越来越认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上机考试得了满分。

照此分析,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学生感到无法可施时,你也可以针对他的特点,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也就是你对学生的暗示必须是真诚的,你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欺骗他,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五、小组协作,共同提高

“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问题学生可以得到同学帮助及制约,从而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完成任务。

在我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一般由我指定练习任务,采用学得好的同学和学得较差同学配对分组,任务独立完成,以避免好的同学包办,最后成绩以小组任务整体完成质量和时间评价。这样,好的同学可以在帮助问题同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差的同学可以在好的同学帮助下取得进步。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协作精神。

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种类的问题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积累,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最终实现对他们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中国电化教育.孙众、余胜泉

第5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一、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现状

当前在我国许多开设动画专业院校中,毕业设计往往是专业教育最后一年的主干课程。院系领导与师生普遍高度重视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一般在大四学期开始前就积极布局毕设工作,组织毕设开题报告会,并采用多位老师联合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证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从整体效果层面来看,也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表现形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主张个人化艺术创作,注重动画短片内容创作的艺术性,讲究形式上的非主流创新和突破,但在专业成果实践性层面却相对薄弱,许多毕设作品既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项目,也不能形成系列化的商业化开发;造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受“学院派”教学思维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影视类专业,我国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内大规模兴办动画专业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许多高校动画专业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为参考标准,以“学院式”电影导演创作范式为基调定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事实上,国内动漫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要日趋多元,动画专业就业也呈现多渠道、多方向特点,如游戏公司需要动漫原画、创意设计师;新媒体视频公司需要动画广告创意人员;玩具公司需要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师等等;动画毕业设计如果仅仅局限于艺术短片类型创作,势必会局限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实践性认知,也会影响学生就业面的选择。

其次,动画毕业设计跨学科合作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欠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逐渐加快,融媒体设计、数字动画广告、VR交互视频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影视动画与设计学科领域,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颇受市场欢迎,正成为主宰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新宠儿;而在我国当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跨学科合作、学科交叉创作现象异常少见,创新技术应用的新兴毕业设计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动画同班级学生们的小组合作,甚至还有许多是个人毕设创作的“单打独斗”,这势必影响到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性与创作质量,在小范围的创作与固有思维模式下,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不愿做过多创新性尝试,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提升较为困难。

二、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善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模式

教育创新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也是动画专业教育前行的基本动力。作为高校教学环节中重要部分的动画毕业设计则是大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好的检验。[2]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动画毕业设计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及时调整、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动画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

首先,对动画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创新定位。我们不仅要培养掌握动画专业技能的人才,也要培养具有新媒体媒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动画创新人才。

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动画专业毕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动画艺术短片创作,而应形成多元化的创作生态,可以是微电影、动漫绘本、动画艺术短片、游戏设计、动画交互视频等,在具体类别的毕设创作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学生注重内容创作的多元化、可开发性,为后续进一步拓展打下基础。

再次,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教学团队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课程化辅导的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积极的项目化、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动画毕业设计创作。

(二)加强校企联合与跨学科合作,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特色与应用性

如前所述,融媒体时代专业领域的交叉互融对动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动画专业院校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既要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动画毕业设计,也要大力鼓励本校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动画毕业设计合作,进一步强化动画毕业设计的实践应用性。就校企联合而言,首先需要学校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引进企业项目,及时企业项目信息,为学生毕业设计创设各种条件。

其次,要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构思之初就要有意识对接企业项目,以企业需求与问题引领自己的毕业设计创作,并主动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就跨学科合作而言,同样,院校要首先要创设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平台,通过设立跨学科平台交流中心,牵线搭桥,将不同学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诉求集中呈现,同时,在学分评价上向跨界合作毕业设计倾斜,营造跨界合作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对接项目,积极与不同学科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开展交流合作,形成创新毕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向,并在多学科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动画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借势新媒体营销渠道,打造动画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新通路

长期以来,高校动画毕业设计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尴尬处境,用心做毕业设计,却没时间实习就业;专心实习就业,却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兼顾二者,形成良性学习就业良性过渡,是动画毕业设计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融媒体时代下,多元化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与线下传播生态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程作业,它是学生面对市场的重要成果汇报过程,不能简单地交作业、在学校办个展览给个成绩就完事。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整合自己与班级同学毕业设计作品,形成毕设作品创意矩阵。一方面借助图书馆、公共展览馆的展览优势,增加作品在传统媒体层面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借助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开设新媒体网络毕业设计展销区,积极推广、展销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将毕设作品与企业商品会、各种营销案例绑定在一起,为毕业设计后续开发与企业就业创造各种机会,变毕业设计创作、展览为就业实习的推介会。事实上,这种有效的自我推介与作品包装往往是优质企业认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更能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效率。

第6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按照表面实践经验角度观察,普通话测试内容范围有限,但其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应用素质产生严重的考查审视态度,并不是简单的训练内容生搬硬套就可以达成的,必须学会透过学生独特的认知规则入手,争取开阔思维区域,做到验证结果的举一反三规模。面对这种新文化背景下的专业渗透理念,有关部门开始进行教学体制研究,并且努力发掘应对途径,争取长期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和测试达标通过效率。

1 实施模块教学,克制教师精力分散问题

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同时结合单位人员兴趣和特长进行有机选择和侧重分析,普及阶段成果的共享效应,维持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联系新时期机测背景特征观察,部分教育机构在落实模块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三个侧重点方向实现细致探究。首先是资源共享层面,将研究内容分化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字词和优秀作品朗读等,单音节字词对于发音控制能力比较重视,主要联合韵调控制潜力进行不同个体的对比验证,研究机测环境范围内最为科学的发音模式。例如:在声调长短控制方面,经过不同训练小组的考验结果综合对照发现,发音过程中四声持续时间明显有所不足,特别在上声处理上完整程度严重欠缺。另外,训练活动内容安排要注意有所侧重处理,满足循序渐进的流程实效标准。尽管字词部分占据分值不多,但其功能地位不可小觑。在目前统一使用的普通话测试要求表明,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韵调读音要维系标准规范程度,多音节字词主要集中在韵调、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衔接水准上;作品朗读测试环节中要保证应试者能够掌握连续变音技巧,同时贯穿差异语调的流畅衔接程度;在命题说话测验环节中,针对新型词汇语法规范效果和自然流畅表达水准进行现场客观评估。按照这种现象分析,单音节字词韵调的控制实力是完善多音节语句流畅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任务,因此实效训练环节中应抓紧字词训练的力度,打好后期适应基础,之后联系话题训练作为关口突破指标,整个机理模块结构可以说是相互照应,不可分离。

再次,评测活动中也要按照侧重内容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在面对众多数量的学生群体时,必须懂得应用点面结合的传授经验,灵活使用重点内容评测手段。首先结合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表达效果进行特定应对措施的制定,例如在字词部分,大多数学生在前后鼻韵发音处理上不够到位、声调调值紊乱,加上形近字的误差判断是学生强化训练活动中集中表现的问题现象。其次,个别学生因为先天性原因引起的大舌头和牙齿漏风现象应归类到个性问题行列之中,按照这种问题类型进行学生分组安置,之后实现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灵活转化效应,评测环节中还可采取个性问题应对单独调整,至于其它相关问题则是采取抽样调查来完成普遍现象验证控制任务。结合这种实践经验分析,有关朗读模块和表达训练项目也可以利用分类指标实现侧重评测,这样能够适当减少教师单独强化训练的弊端作用。

2 尽量丰富教材资料内容,将教学难点进行简易模式改造

尽管普通话测试范围极为有限,但细致环节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控制技巧和应用水准上存在着严格的验证标杆迹象,因此必须透过学生认知原则实现入手改造,同时广泛搜集最新教学资料,实现厚积薄发的效用。例如在字词部分的疏导控制,主要沿着学生在机测环节中容易引发的误读类型进行常见错误表达字词表格的整理,并且结合形近字、多音字以及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在分析学生语言缺陷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整合口令验证材料,令学生在相对丰富的语言练习环境中体会平翘舌以及鼻边音的区别样式。在作品朗读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作品赏析元素,根据不同优秀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作品朗读技巧的把控,将朗读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一扫而空。透过现实经验了解,学生对于优秀作品会产生整体机能的感性认识和局部细节的特别定位反应,甚至细微到单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处理层面,之后配合正确示范录音进行对照,将这些隐藏的细节技巧一一标记清楚,这样学生在朗读处理上的准确性就会略高一筹,这对于后期精准的语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稳固都将产生必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实际朗读的短文中,除了课堂上的原文内容之外,还要提供详细的分析样本,透过不同记号的标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内涵。

命题说话考查过程中涉及话题基本与生活相贴近,若想真正把控话题的表达绩效,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熟悉素材的挖掘,经过系统的剪裁和修复之后,做到清晰的控制思路和充分的内容理解调控。话题思路的追踪性研讨是有关部门丰富教材资料的首要任务,而相关生活内容的搜集便是第二要务。包括在社会公德的谈论上,其信息量包揽性质十分清晰,既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可以涉及交通秩序的遵守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处理,任何层面内容目前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整合,学生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不同角度实现分析。如果将这部分的资料搜集活动取消,任何学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认知习惯上进行宽泛理解,完全不能响应时代呼吁的主体标准。

说话案例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是教育机构丰富教材资料内容的又一途径,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认真搜集相关代表地位的录音材料,同时严格记录学生说话过程中表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采集样本实现系统分析,这些行为都将成为特定感性范围的教材内容。经过这些生动样式的资料内容补充,学生说话表达上就拥有了质量维系保障,个人表达信心也随之上升。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话课程提倡科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操作技术,这样能够达到足够直观、生动和便捷的调控效果,能够合理带动测试情境的还原效应,令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机测创新形势的需求标准。在实际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随性字词朗读指导和技巧示范,将说话过程情境清晰呈现,必要时候还可以实现重复播放,保证学生在反复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领悟控制诀窍。在训练环节中,学生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模仿,将细致环节下的要点和不足问题完整记录,这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修整和客观分析的必要工具,并且有利于满足师生互动交流需求,实现课外网络途径的跟踪指导。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中记录的学习状况进行邮件格式处理并发送给个人教师,之后完成个别状况的梳理和解决任务。这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不但全面提升了普通话教学课堂的学习进度效率,同时还能够将教学从课堂空间拓展到外部环境之中,令机理安插效应更加灵活多变且贴近人性化标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既定角色也产生了动摇,他们根据个人动力条件将被动局势扭转,透过现实反观措施能够正确发现个人的不足之处,加上网络资源丰富的趣味特征,使他们更加注重反馈掌控的机会,鼓励自己进行长时期的强化训练改造。

第7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备专业;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35-02

一、前言

建筑设备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了供热工程、空调工程以及通风工程和燃气工程,对上述学科进行学习,一方面有利于专业学生全面掌握其所学专业的各类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建筑设备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进行分析,在结合建筑设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通过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以促进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建筑设备专业简述

1.培养目标。建筑设备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室内环境设备与系统和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需的特殊环境研究与开发的理论知识与能力[1]。

2.培养要求。建筑设备专业的培养要求即培养学生具备何种能力,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建筑设备专业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主要具备如下能力:(1)系统掌握专业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传热与传质以及计算机、电工、电子、机械和建筑环境等;(2)系统掌握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而了解专业以及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3)具有室内环境与设备的系统测试以及调试和运行管理能力;(4)初步掌握室内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2]。

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建筑设备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不但有利于高校准确掌握当前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而且对于促进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实践与校外基地实践脱节。教学实践与校外基地实践脱节是当前建筑设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由于建筑设备专业属于建筑工程土建类专业的一种,在其专业实践方面具有建筑类高职专业的共同特点,因此,其工作内容与其他专业的衔接也极为重要[3]。对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其建设周期一般在3~5年,由于周期较长,要想使学生通过短期的专业实践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是相当困难的,这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不能全面掌握全部的建筑环境及设备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加之现行高职院校所实施的工学教学改革无法完全以企业的施工现场为教学载体而完成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任务,在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2.缺乏健全的课程实践体系。就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而言,在学生的实习阶段便将其安排到施工员和资料员等施工管理类的岗位,企业要求学生对各类建筑设备的操作技术进行了解,并注重其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但对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不高。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专业课程当中,高职院校经常将实践教学定义为一种单一职业的培训,而并未将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纳入到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实践当中,使得此种教学观点偏离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轨道[4]。对我国当前建筑设备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可知,实践教学中主要重视视图方法、管道安装的相关技能培养,并不能使学生在参与实际工程建设时具备对整体工程的全面认识,严重阻碍了专业学生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3.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实践基地建设不规范以及企业资源利用不充分两方面。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并无对建筑设备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的课程标准,而规范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设备也比较匮乏,使得校内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缺乏规范性,加之受实践基地投资与规模的限制,使得工位不足及工作任务缺乏全面性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屡屡频出,阻碍了专业学生的发展。在企业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并未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资源,使得学生无法了解新材料与新工艺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而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由于学生所摄入的信息量较少,使其无法对建筑设备专业及职业领域的转向技能进行全面认识。

四、建设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建设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如下几点意义:(1)更新职业能力的培养平台。与原有的教学体系相比,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考虑到学生识图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将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质量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虑,进而构建出集设计、施工、设备系统运行控制与团队合作为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全面提高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2)拓展校企合作渠道[5]。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际的工程建设为基础,通过将工程现状如实展现在企业面前,进而吸引有关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并统筹资金于技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建设出与实际工程相符的校内实践基地,使其作为合作教学与教育培训的主要平台,为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建筑设备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做”到“会做”的转变为教学宗旨,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工作,从而使其对整体的任务方案进行全面了解,并将相关任务逐一落实到组内各个成员,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提高其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五、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改革课程实践模式。改革课程模式是立体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弥补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的立体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模式改革的主要方法如下:以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将相应的专项能力汇成教学课程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层次规律进行探索,进而建立起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开展基于此模式下的建筑设备专业的实践教学。

2.明确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条件。明确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条件以及任务要求是以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主要方法。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基础型任务、核心型任务以及拓展型任务。建筑设备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条件如下:(1)基础型任务、核心型任务以及拓展型任务应对其各自所包含的训练模块进行指导,例如,施工设备图识别模块以及系统安装视频和施工工艺视频模块应该以基础型任务为前提,进行相关教学的开展。(2)同一任务的训练模块在实践教学中并不在统一情境内,但其所包含的知识与技术层次相同[6]。例如,核心型任务中的设备运行模块与拓展型任务中的设备联合运行模块具有较大关联,即联合运行模块是在单一设备模块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设备运行模块分别存在于两个不同类型的实践任务中,但其具备的知识与技术层次均是相同的。(3)不同层次任务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应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在立体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不同任务模块的配合应用。例如,基础型任务中的设备施工图培训应以核心型任务的设备系统的安装训练为目的进行开展,而设备系统的安装训练又要与拓展型任务中的施工配合教学相一致,从而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构建。

3.建设并完善校内实践环境。建设并完善校内实践环境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得以指导实践教学的重要外部保障。在建筑设备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以课程能力的训练目标为主要依据进行实践内容的设计工作,并根据时间任务需要,建设并不断完善校内的实践环境。通过加强学校的形象建设与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吸引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中去,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实践工程案例,并编写教师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文件,从整体上提高立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进行阐述,分析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实践体系缺失以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在结合建设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从改革课程实践模式、明确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条件与任务要求以及建设并完善校内实践环境等方面为立体化转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由此可知,未来,加强对基于建筑设备专业立体化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对于促进我国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发展,使其更好地支持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李景霞,亓利晓.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设备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2):38-39.

[3]岳井峰.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9(05):276-277.

[4]吴云祥.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2,01(05):32-35.

第8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一、掌握后进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具很强的自尊心,进取心。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难以赶上。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对具体学生作了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对于“留守学生”,我主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他们分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辅导他们外语,还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

2、尊重、理解、帮助后进生。

一部分后进生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帮助他们形成理想的学习习惯,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大多数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都会有一些懒惰心理,学习不够主动。例如,懒动脑,喜欢抄作业,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处理办法就是,先让他们抄,但是抄完后,必须对所抄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差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相,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无数事实证明,差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

二、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差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叽哩呱的读的啊,记啊太没有意思,面对班里的后进生,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差生的兴趣: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廛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

2、帮助差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大多数差生往往是“笨鸟的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辅导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在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课文的预习的时候,我把所要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使他们的预习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在预习方法上,先要求学生用英语词典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然后,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难等进行分项,即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等进行罗列,作好预习笔记,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等,以便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听课的方向,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和差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

3.督促差生课后复习。对差生的作业我经常是面批,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每天早自习,差生要到我面前来朗读背诵昨天学过的句型课文,每单元后的checkpoint我帮助了们归纳重点难点及有用的词语,一单元结束的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叮嘱差生千万不要把大多的缺漏带到下一单元以免造成新的更大的差距。

三、帮助后进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1.为后进生布置特别的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表扬。

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如初一要从字母开始,安排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时还可以进行作业比赛,看谁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得又好又快。有时老师还可以利用激将法,说你们记住这二十六字母不用一周吧,他们就会说,不用,三天就足够了。好,老师相信你们,给五天时间你们,五天后老师就要检查了。当老师批改作业时,还可以写上good或very good .等。

2、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动口读一些常用的英文句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好英语一定要多动口。如果你们每天都能坚持练声朗读,不到一个月,你们的英语口语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到脱口而出。动手帮助老师画一些课文上出现的图画,英语卡片等,以便老师上课时用。这一方面煅练了他们画图水平,另一方面帮助了老师找到适当的教具。

四、关爱后进生成长

1、给后进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为此,我在对每位后进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第9篇:专题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模式;实践单元;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52-02

如今我国已经完全步入知识经济轨道,其中不同层次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及时吸纳标准理论知识内容,借此稳固自身专业技能规范水准,进一步有效应对异质化岗位综合发展需求,其实就是联合市场既定规范准则进行不同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生源素质不足,甚至存在初中尚未毕业的个体,其无论在学习习惯或是自我要求态度上都很难和教学内容维持融洽衔接关联,至此之后学习兴趣骤减,未免对于其今后职业道路拓展造成深度打击。

1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状况论述

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由于自身行为模式和思想态度难以合理控制,加上后期课程进度难以精准掌控,使得阶段性学习动力基本消耗殆尽。

其次,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违背社会最新发展动态规范要求,对于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征也产生一定忽视。毕竟教育对象正发生着系统化改变,此类群体学习基础本就参差不齐,依照既有教学规划要求和后期评估方式,不可能令大部分学生综合学习成就长久稳固。

最后,结合我国传统计算机教学单元结构审视,尽管说专业技能课程已经产生合理延展,可是始终是建立在传统思维模式之下,后期实训项目占据比例空间不足,基本上还是朝着理论体系形态做出全面倾斜。上述现象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必将令个体理论研习和实践控制实力全面脱节。

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实践方式的必要性研究

可以说是我国职业教育途径全面探测的新型规划模式,其中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教学活动会同时交由义务专科课程规范教师担当,师德实习活动模拟得更加真切。此类规划模式全面克制专业理论和技能过度重复隐患,确保两者全程有机衔接,绽放技能训练主线支撑效应,突出学生实践应用实力。其希望在教师边教边练过程中,令学生适当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工艺搭接要领,强化自主学习和课程跟进兴致,能够针对今后一系列发展问题加以强效应对。另外,一体化教学过程全面关注对应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有机拓展步伐,争取令学生今后复合技能能够达到最佳适应状态。

这里强调的一体化教学其实就是结合理论、实践、科技开发等内容进行同步调节

3 有关后期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合理教学流程的细致解析

3.1 对教学对象的系统认知

中职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多元智能思维模式加以科学鉴定,了解这类群体是借助思维主导体系进行另类智力结构扩展的青少年。而经过形象思维模式灌输过后,有关后期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培养目标便得到最大力度的支持。依照客观层面界定,虽说其与高中生人才等级层次相同,但是发展类型始终存在差异现象,因此不可以单纯借助普高学生控制方式来影响这类以形象思维模式作为主导架构的群体。具体来讲,涉及中职学校在后期计算机专业课程深度开发、教学实验空间科学安置、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调试过程中都必须做出和普高教育形态的全面区别结果。例如:在《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有关Win ZIP内容的教学中,有关主讲教师事先选一个班(a班)做了一个试验,把学生带到阶梯教室,花了近一节课时间,通过大屏幕投影,讲解了压缩解压缩的意义,Win ZIP软件的作用,如何安装、启动,其界面组成介绍,压缩/解压缩的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都说懂了。可是,学生到机房实际操作时就都呆住了,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双击某一个要解压的文件),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致与积极性一下子降了下来,结果教师仍需额外做出科学示范讲解,令学生同步跟进演练。以上实验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学生从懂到会往往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上机操作时辅导量很大;能否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之后再讲解基本原理,令学生实践和理念衔接绩效迸发出无限火花。联合既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学校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一台教师机和大屏幕投影)结果观察分析,有关指导人员决定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内部,全面摒弃传统鸭架式口语灌输教学方法,同时采取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先上机操作,然后边讲理论知识,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并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这就是所谓的“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半年多来,有关上述一类全新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同期取得了较好的回应效果。

3.2 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学生个体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导地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结合教师记录信息、实际讲解流程加以覆盖扩展的。如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常接触知识面范围广阔,对于网页设计、二维图形处理、计算机特殊部件维修等虽说有所了解,但是无法真正精通,这便和既有规范单位人才需求指标产生较强冲突效应。同时最近阶段,部分中职学校开始主动强化计算机课程培养实力,中职学校个体在就业优势方面已经面临消极境遇。因此,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将成为后期的主流适应模式。透过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结构加以深刻调查和细致划分,调查人员同时试图将原有计算机系统顺势划分为信息技术和工艺美术规范体系结构,希望借此进行教学计划整体调节,使得文化课程数量适当减少,进一步对学生思维方式、技能应用灵活度以及社会综合适应实力提供稳固保障。再就是确保任何计算机专业课程都能够在机房、实验室进行,并且能够针对部分专业课规范要求进行权威职业资格条件考察验证,令学生今后职业技能在各类规范空间下达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具体来讲,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既定课程始终贯彻引导价值功效,而学生对应操作演练有助于集体素质提升效率的有机彰显。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令同学有机介入到教学场景之中,令个体长期维持注意力集中结果,相信后期课程规范细节吸取和灵活应用效果会事半功倍。毕竟长期放纵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对于个体发展前景不会产生较高支撑功效,而学生群体内部深刻技术流成果往往会超出预期阶段教师反复的演示强调作用。

3.3 实施以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指标的教学模式

1)特殊案例内容的灵活穿插讲解

其主张联合特殊实践性案例内容加以教学规范,希望依照既定规范大纲制定阶段整改方案,经过特殊案例内部机理细致拆解过后,教师须带动学生加以共同探讨,试图挖掘科学规范途径进行综合调试。采取此类措施的核心动机在于稳固学生课程感知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如在进行PhotoShop程序内部图像多元结构区域创建期间,在沿用传统选区工具基础上,还可以督促个体借助钢笔等创建路径并适当转化为选区格式。其间当然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发问,如在进行此类方式简化讲解期间,教师会借助启发性说明进行白色区在单色通道中的转化规则延展,在师生同步实践解析过后,找出不同突破点控制手段,为学生今后各类程序灵活沿用和隐藏功能提炼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跳板。

2)不同阶段任务驱动功效的流畅衔接

其实就是强调在学习不同计算机控制技能过程中,教师须带领学生进行核心任何活动中心构建,同时借助强烈问题动机驱使功效和学生资源积极沿用态度,实现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探究学习风尚开发目标,其实就是希望在完成既有规范指标前提下,推动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步伐。所谓的任务驱动方式,可说是联合既定专业规范理论进行特殊情境构筑的一类适应性准则,这样才能够令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职业素质强化空间中主动介入并全身心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前期提出较为合理的规范性任务。同样结合Photo Shop程序观察验证,经过特殊素材规范调试选区创建过后,令学生主体求知欲望达到最佳状态。并且任务结构合理分解是教学方式的关键控制要素,只有经过一系列重大任务划分过后,持续到细致化任务全面操作和有机执行结束。再就是后期一系列电子贺卡、图层背景制作环节中,学生会在教师指导下自动添加滤镜操控效果,输入祝福性文字内容并保存文件。上述工作内容经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过后,能令既定知识内容转变成为全新知识架构体系,并且在后期综合适应水准评估过后,在学生之间相互评估和教师科学指导过后,令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系统归纳和系统总结。

3)多媒体课件的充分沿用

结合电子出版物市场规范形态审视,计算机专业学习课件可说是五花八门,有关教师需要在尽量选取合理教材前提下加以个体主观适应意识合理尊重,促进课件和日常教学互动流程的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不同文字、声音元素系统结合并灌输到学生思维空间之内,最终会令此类个体大脑内部不同元素始终维持高度兴奋状态,进一步尝试自行制作课件,使得今后师生问题思考和应答流程表现得更加统一,促进单位课节知识灌输消化效率。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经过网络技术高度延展,为了进一步稳定内部资源应用实效和思维空间的系统效应,在既定网络空间之中,学生既有视野架构得到深度拓展,相继地令后期计算机专业知识讲解氛围不断高涨。

另一方面,任何课程的跟进掌控,都需要学生时刻保留问题思维模式进行充分挖掘探析,后期任务布置形态相对地会比教师预设结果好得多。学生在进行问题系统探究解答期间,就能够同步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修缮和技能综合性提升绩效指标。以上流程细节对于学生课堂之上主观能动性调节将发挥合理支撑功效。具体来讲,教师就需要联合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变化特征,进行课程讲解节奏灵活变动。实际上在中职学校布置实践教学一体化规范体系,有关教材基础适应性必须得到合理掌控,只有经过不同设备技术条件和师资队伍系统整编后,最新教学方式才算真正保留存在价值,后期延展步伐也能够顺势加快。如在进行《Internet技术与应用》中的“保存网上信息”中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不要图片)的调试方法讲解期间,教师时刻启发学生观察保存后的结果;再用同样的网页把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个操作的结果,产生的是什么文件,文件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的操作方法,而且很快地理解了两者的区别。

4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十分复杂,需要学生能够在合理掌握不同程序操作细节前提下,联合后期实践单元加以充分演练,做到熟能生巧;同时教师还应时刻赋予课程内容乐趣特性,令个体课堂之上感知意识高度集中起来,能够将自身疑问延展完全,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多元化疏导调节,最终为后期专业素质水准提升和社会挑战内容全面应对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79-85.

[2] 肖贵军.浅谈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J].林区教学,2011,16(3):145-160.

[3] 王冬林.一体化课程实施研究――以网页制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9):145-166.

[4] 温彩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企业化教学模式初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3(12):16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