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职业规划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2007年12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还引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
各本科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引导,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以下简称《课程》),对于该类课程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摸索与完善中。但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课程》的设立还基本处于初步阶段,在该课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独立学院更应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不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起到积极作用。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大部分独立学院处于自力更生的状态,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的支持远远低于对公办院校的支持力度,所以独立学院更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吸引生源报考的重要因素。要让独立学院在高校竞争中发展起来,幸存下去就得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
对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是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独立学院《课程》开设还留于形式,未能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限。这主要还是在于独立学院对该课程的开设普遍还没特别重视,主要反映下以下四方面:第一,在课程性质上来看,主要是以选修课或者低学分的必修课的形式开课,课时量普遍偏少。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该课程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第二,在教学模式上来看,模式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但引用的案例普遍陈旧,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其生源性质的特殊性进行设置,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热情不高,不积极等现象;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来看,该课程设计的内容范围广泛,包括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大学生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途径、大学生就业权益、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等方面,这又与课时数偏少形成矛盾;第四、在师资队伍上来看,任课教师基本由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专任教师,虽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经验丰富,但对于课程的专业性上来讲还是有待提高。
以上存在的问题表明,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教学效果欠缺实效性,因而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致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使得社会需求量相对不足。特别对于独立学院生源特性来看,独立学院夹在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公办本科院校之间生存,必须优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立足独立学院生源的现状,对《课程》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层面上,我国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规划性。大学生以成绩论人才的概念与不再只追求成绩优秀而更注重综合素质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找出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而不断提高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整体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求。
从学校层面看,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特质以及潜在优势,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做准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为实现自我价值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2]。
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
目前独立学院《课程》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这与该课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合理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学习动力是课程教学内容改进的主要方向,其应以激发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对职业的探索,从而达成一个平衡为原则,从而引导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课程注重以学生的“学”主导,任课教师在课程授课中起到的是引导、启发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于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开展旅游专业可以为旅游业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开展,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首先,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旅游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空间,职业院校开展旅游专业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专业的未来发展,了解旅游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努力学习自身专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满足岗位的需求。其次,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规划,明确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可方便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并努力朝着职业目标而奋斗。最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求学生结合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发展意愿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学生会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兴趣和优势等,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独立起来,在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完善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专业的盲目选择
高中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前身。高中教育中,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学生毕业后选择高职院校,主要原因在于未取得好的成绩,属于被动地接受高职教育,对于高职教育专业的选择缺乏了解,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往往是由家长指定或者咨询他人意见;在高职专业的选择上缺乏盲目性,对于职业未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学生对职业目标定位过高
通过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存在定位过高的情况,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实际。例如,多数学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都会选择大城市,而不愿意选择小的地县级市,这主要是被大城市的待遇和基础设施所吸引。学生对于工作的期望较高,对于基础工作的接受意愿较小,导致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学生对工作的环境、工作待遇、休假情况等过于看重,忽视了职业本身给自己带来的发展空间。
(三)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
自我认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认识自身的情况,清楚自己的优势,才能做好职业的定位和发展规划。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认识不够全面,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不够了解,无法做到精准定位。甚至还有学生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自信程度不足,存在焦虑和自卑的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缺乏热情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旅游专业学生存在对专业缺乏热情的情况,由于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并非学生自己选择,而是听取家长或者他人的建议选择旅游专业,自己对于旅游专业不感兴趣,以至于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其他与旅游无关的专业。此外,旅游专业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必要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好职业发展的定位,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毕业之后出现盲目择业的情况。
(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对当前旅游就业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旅游业的岗位分布和需求、旅游业的薪资待遇、旅游业的职业定位等内容,让学生不要盲目追求薪资和待遇,更多的是注重工作中自我的提升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盲目冒进的心理,合理地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
(三)合理设置旅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梯度
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认识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在学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合理设置旅游职业规划教育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认识自己,做到精准定位。例如,高职教育有三年的教育时间,在第一年的教育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专业和认识自我。第二年的教育阶段,让学生进行实践,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第三年的教育阶段,依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实践,来自我定位和规划。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阶段性地让学生逐步认识专业、认识自己,最后做出职业规划。
(四)完善旅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进行课程和教学人员的设置,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行。首先,教师队伍的设置。教师必须对专业知识和就业动向十分了解,而且要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应知识。其次,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就业活动开展,同企业合作,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进行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快地了解岗位,适应岗位。
【关键词】上海;体育教师;职业规划
所谓“教师职业规划”,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1]。作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收集相关文献30余篇,了解当前对教师、体育教师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学者5人次,就本研究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与修改等方面进行了咨询和访谈,并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建议,为提高本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创造条件并提供指导性帮助。
1.2.3问卷调查法:通过本人或委托专人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1年龄特征
从被调查者年龄特征看,24-35岁的教师50.4%,36-45岁的教师占37.2%,46岁以上的教师占12.4%,以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支相对年轻化的队伍,未“凸现”体育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的问题,能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体育教师体能的需要。
2.2学历特征
从被调查者学历特征看,具有本科学历者占67.7%,硕士研究生占26.2%,博士研究生占3.5%,专科学历的教师占2.6%。从所获得的学位分析,学士学位者占67.7%,硕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29.3%,博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3.0%。说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从总体上呈现出向高学历与高学位方向发展、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逐年下降的趋势。
2.3职称特征
从被调查者职称特征看,助教职称占22.1%,讲师职称占40.1%,副教授职称占35.2%,教授职称占2.6%。从总体上分析,教授职称比例偏低,助教、讲师、副教授职称比例趋于合理。由于年龄结构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比例将会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高级职称比例会越来越高。
2.4工作年限
从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看,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占19.5%;工作年限在6-10年的占16.5%;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占17.7%;工作年限在16-20年的占15.8%;工作年限在21-25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26-30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31年以上的占8.5%。一般说,教学工作年限可以反映教师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经验,教学工作年限越长,对自身体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越有利。当然,教学工作年限与教学水平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需要正确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内环境现状
3.1.1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相当缺乏。具体表现为仅有8.3%的被调查者对“职业规划”的知识表示“非常了解”,43.2%的表示“了解一些”,还有48.5%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见表1)这一结果同样在开放题的回答中得到印证,如有教师表示“感觉职业规划离自己很远,不够现实”、“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从未想过教师也要进行职业规划”。
表1 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
3.1.2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4]。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多数是“为了晋升职称”(40.3%),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将职业发展定位于沿着职称评定的路线进行,这一模式稍嫌狭隘,却不失为相对现实可行的途径。另有32.3%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职业规划“完全出于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希望取得更大成就”,抱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内心渴求成功,往往这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完整的规划设计,仍有部分教师(27.4%)认为,进行职业规划主要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的要求”,即迫于外界环境的压力。(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3.1.3职业兴趣的自我认知
兴趣是指个体力求掌握某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人的兴趣对象指向职业活动时,就形成了人的职业兴趣[2]。职业兴趣对个人的职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职业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有72.8%的教师表示喜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20.4%的人表示“刚开始有兴趣,现在逐渐觉得工作有点乏味”,选择这一结果的,多数工作年限在7年以上,这部分教师刚刚读了职业发展的适应期和稳定器,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困惑。仅有6.8%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有点入错行的感觉”,选在该结果的教师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盲目,且大都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3.1.3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3]。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取向,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从事体育工作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82.3%)、体育教师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压力小(66.2%)、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比较愉快(54.1%)、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50.7%)。说明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有健康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但对自己的职业地位认同度较低缺乏信心,可能与体育在我国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和理解有关。
3.1.4职业发展中主动行为表现
职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实际行动。从调查结果看,在所采取的行动方面,有68.1%的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参与培训、进修等再学习途径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有12.3%的教师表示迫于学校或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而被动参与再学习,另有19.6%的教师表示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见表3)。
表3 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行为
3.2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外环境现状
3.2.1职业规划知识的培训、指导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有意愿参与职业规划培训或指导,但实际调查显示,仅有11.1%的教师参与过单位组织的与这方面有关的培训或指导,75.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类似培训或指导,其余13.4%的人了解职业规划知识是个人行为。以上调查表明职业规划相关培训或指导严重不足,尚不能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这也是导致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这一内容不了解,缺乏自觉规划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职业规划的指导情况
调查显示,73.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缺乏足够重视,认为职业规划完全是个人行为,有25.1%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已经在开展职业规划培训,仍有1.7%的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目前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教师职业规划”,并能引导教师发展,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尤其对体育类公共课程的教师关注甚少。仍有多数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而将其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如,有教师表示,“学校不重视体育,更何谈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目前工作量太多,没有精力考虑职业发展的事情”、
3.2.3家庭对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情况
在关于家庭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态度的调查中,89.3%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成员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并能给出适当的建议。
3.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因素
学者程振响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一书中,提出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层面(见表4)。
表4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层次表
摘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依据该表,笔者结合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图表(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个人因素,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而体能、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是影响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容易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外部环境如学校、社会的引导和支持,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和谐的家庭生活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了解不多,认识上有一定误区;在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上受外界影响较多,进行规划的自我意识不强;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反映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业比较热爱,这也是促使其思考职业规划发展的重要条件。此外,整个体育教师群体有较清晰的短期职业目标,但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
4.1.2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或培训知识匮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培训效果作用不大,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未能以人为本的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
4.1.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受其工作特点的影响,体能、技能水平下滑是工作发展中的最大困扰,也是职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应明确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考虑到体育教学对其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其职业发展最佳黄金时期大概仅有20年,因此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要趁早,宜提早确定志向,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工作环境评估,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根据个人所处工作阶段(如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合理规划近、中、远期职业发展计划。
4.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应从行动上给予体育教师有力支持。包括开展专门的知识讲座,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在专业上的创新或发展。
4.2.3体育教师要寻求多种职业发展途径,如可走教学专长线路、行政管理线路、科研创新线路或者教学、科研、管理三线并行。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可考虑以职称评定为自己的主线路,把晋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职称晋升的要求,让自己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有所建树。
4.2.4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体育教师既要有明确的定位也要学会在成长中反思,通过不断修正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振响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2]石建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8.
1、如果是新入职的员工,需要企划及人力资源针对新员工做好企业文化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让其了解企业,快速建立员工关系,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流程。
2、如果是老员工,需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或者开办知识讲堂,提升其思维及心态上的层面,例如拓展训练,各大院校及企业开办的讲座等等。
员工的培训需求主要来源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和员工具备知识技能等,对员工来讲,需求首要来源于员工的职业规划,员工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设计,如果员工没有这方面的,建议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给与他们职业指导,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有了职业规划,员工就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培训,那么,培训需求就有了。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高校研究生虽然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对事物有了较成熟的看法。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经过本科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对专业有了系统的认识,到研究生阶段对将来的就业有了初步的定位。相对与本科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相对明确。但多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为淡薄。多数研究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和找工作。研究生阶段没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做过认真思考,总会出现一些在校科研学术有所建树,但却遇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二)目前高校研究生在校学习倦怠现象较为普遍
部分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当初考研的目的也是因为本科阶段就业难,读研究生目的是取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认为学习多少知识对将来就业影响不大。所以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另外有些研究生不常与导师沟通,没有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去,也造成在校学习倦怠。
(三)择业观念较落后,就业期望值较高
多数研究生仍旧认为自己的学历较本科生高,在就业时应该具有优势。他们在择业时期望值相对较高,往往与实际想脱离,就业准备相对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生希望将来毕业后能进事业单位、研究所或高校等单位,对一些民营企业他们并不看好。
(四)高校未开设专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指导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多数时间花在专业理论学习和论文研究上,时间花在实验室研究居多。高校也认为研究生应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并不注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多数高校认为在本科阶段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对调动和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并引导其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际行动。
二、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教授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使研究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研究生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研究生在校学习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部分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对调动和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研究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并引导其为自己的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研究生在校期间做好学习、科研的规划,调动和激发研究生钻研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避免部分研究生出现学习倦怠。
(二)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个人竞争力
研究生的扩招以及部分研究生学习倦怠现行,影响了近些年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多用人单位也认为研究生的含金量下降。造成研究生在就业环境中的竞争力下降。但很多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反而比较高,就业观念没有随着时代进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根据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每一个研究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我、了解社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且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储备知识和能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故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积极针对研究生开展相关课程教育,引入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理论教育,使研究生系统化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应将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多部门合力指导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哪个老师就能完成或做好的,应调动研究生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充分发挥各自部门的管理职责,发挥多个部门的合力,建立合理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3.个性化生涯辅导。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年龄较长,生源也不同。部分研究生是本科直接考入研究生学习,也有部分是工作后考入研究生学习。每个研究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建议引入研究生职业规划测评体系,使每个学生通过测评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个人性格倾向、能力以及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等。通过职业规划测评系统不仅可以使研究生对自我有深刻认识,明确自身的目标,生涯辅导老师也可以通过测评报告,了解每个独立个体的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
4.鼓励研究生利用好第二课堂。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模拟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在活动、竞赛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二)导师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特殊性,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多数时间需要与自己的导师联系学习,参与导师的科研和实践中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导师在研究生专业指导以及职业指导上所具有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此外,高校应配套做好导师制的激励、保障措施,提高导师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三)积极提倡、引导研究生加强自身管理
关键词:学历员工;价值观;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管理建议
一、调查情况简介
2012年6月塔西南公司人事部为了更好加强学历制员工的培养和管理,对公司范围内的2002-2011年的学历员工进行了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问卷调查,作为塔西南公司的一个基层车间战队,也是公司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层车间,我们配合人事部门对在培养的18名学历制员工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情况分析
从薪酬福利看满意率66.6%,一般33.3%,不满意为0%,说明我们石油企业的薪酬福利不论是在当地还是和内地比,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大学同学相比,对目前生活、工作状况满意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我们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势之一,需要长久保持;
工作环境满意率61.1%,一般33.3%。工作环境满意率包括硬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从影响态度角度分析,软环境影响要更大一些。33.3%的一般工作环境满意率提醒我们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要注意管理氛围的改善和正面营造。
所在岗位,您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1.1 y
1.1.1竞聘运行工程师岗位;1.1.2理论水平较低与工作存在的差距;1.1.3学习操作技能。
1.2 1年≤y
1.2.1不习惯倒班;1.2.2学习任务较重,非本专业带来的困难;1.2.3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快运用于实际,自身实践能力有限(2人);1.2.4操作技能不易掌握;1.2.5工作间歇忙碌,压力较大;1.2.6没有困难。
1.3 3年≤y
1.3.1心理素质较差,在紧急情况还是慌张;1.3.2喜欢挑战性工作,希望更大挑战和空间;1.3.3对倒班工作,自我感觉身体不适应。
1.4. 5年≤y
1.4.1工作忙,压力大;1.4.2自己知识储备与实际工作有差距,工作顺利完成比较困难(2人);1.4.3工作比较费劲;1.4.4没有困难。
2.情况分析
2.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反映出学历制员工对自己职业规划非常重视,这也是知识型员工的典型特点。对公司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合理性调查,反映了大家对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认同。
2.2工作期间个人能力是否提升的调查,提升很大27.7%、有提升61.1%,合计达88.8%,这应该是一个正常合理的比例,其中27.7%学历制员工认为提升很大,更说明该部分人员适应较好,自我职业规划和组织规划达到了高度统一,处于双赢状态。
2.3所在岗位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反映出的一些特点。
3.其他情况分析
您认为公司大学生辞职的主要原因是:
1. 个人及家庭原因;11人 61.1%
2.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4人 77.7%
3. 对直接领导不满;3人 16.6%
4. 寻求更高的薪酬待遇;6人 33.3%
5. 对公司制度不满;1人 0.5%
6. 工作量大/经常加班;1人 0.5%
4.情况分析
4.1离职最高的因素: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77.7%。这一点符合现代社会知识型员工的典型特点,也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本原理。这也是人事部门外招员工的除待遇外的最重要因素,一旦无法满足,将会导致知识型员工离职,成为必然。所以也成为离职调查排名第一的选项。
4.2个人及家庭因素成为本次离职调查排名第二的因素。个人及家庭原因:61.1%,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44.4%,家庭是现代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单元,普通人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因素排在离职第二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关注学历制员工的个人及家庭问题,应该摆上塔西南各级组织重要的议事日程加以重点考虑解决。
4.3离职排名靠前的因素:寻求更高的薪酬待遇:33.3%;该项也是重要人生工作取向,这也是入职意向调查的重要选项之一。人事部门应该予以关注。
二、管理建议
1.针对当前新员工构成及趋势,塔西南公司新录用员工必然是学历制员工为主,并结合近些年突出的学历制员工培训、工作、离职等诸多特殊问题。因此有关人事部门应尽快修改原有的招录培养使用相关规定,以适应塔西南公司未来发展的人员管理的需要。
2.正确确立学历制员工的职业规划,从调查分析看,学历员工通过努力,职业规划和自身职业发展契合度高的员工,满意度也高,但在职员工比例较低。因此考虑塔西南公司的现有人员构成的特点和趋势,结合个人、企业不同诉求统筹兼顾,改变现有单一发展为多方向成长,调整现有学历制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非常有必要。
三、总结
关键词:中职生 生涯规划 问题 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我国国内较早进行该领域探索研究的尤敬党、吴大同对生涯规划的定义为:生涯规划是指能让人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确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避免人生的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薄以及人才使用一味追求高学历,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多数学生不甘心轻弃考大学的机会,不愿意就读职校,导致生源不但在数量而且在质量方面都出现了较大滑坡,即使在读的中职生虽然就业率居高不下,但就就业质量而言,令人不敢妄言。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面临时代的变迁和市场进行的不断推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断出现生源短缺现象。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加上我国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考上大学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积压了进入中等教育的生源空间。生源人数的减少,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将变得不可避免,如何保持生源将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第二、中等教育的办学和宣传模式正在被动地作响社会化,走出去将成为新的尝试。
我国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出路不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去的动力和宣传创新性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变迁,如何实现现有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创新,将是中等院校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欠缺将是系统教学中的一大损失和挑战。
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和推进是不需要遵循现有教学体系,因为现有教学体系大纲与现实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和脱节。而构成人才培育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结构的培育远远要大于当前应试教育的知识构成体系,作为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规划教育的落伍或缺失不应该被遗忘。职业规划意识引导的重要性远远要大于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崖规划课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结果,是知识与人格的完整统一的过程,是教学者与被学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意识培养的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职生作为直接面向工作岗位接受系统教育的低龄人才,在个人发展方面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当前只注重技能培养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和必要的补充,有利于中职生的个人规划和职业调整,也是完善现行职业教育的必然。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是突破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观念的探索和尝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没错,任何教育在一定程度或在终极结果来说都是就业教育。所以,就业教育的观念影响了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构成,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结构的架设和教育,教育没有体现人性化,没有照顾中职生作为个体因素的体现,他们同样是整个社会人才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样有权利被关注人生发展全程,所以职业规划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个人建议:
笔者通过多年在中职教育的工作经历,对职业教育发展,贴别是职业规划的引入有个人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第一、职业规划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尽快纳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安排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目前,国家有关职业规划课程主要研究在大学层面,那么如何针对中职生进行开设和研究,也将是新的挑战和课题。
第二、职业规划课程纳入学管内容,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引导性课程,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和学生管理中不断进行引导和跟进,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这样就要求班主任同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第三、职业规划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有计划安排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
【关键词】 本科女大学生;职业规划;抽样调查;结论;对策建议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意义
1、调查背景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发展体系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一直处于多元和动态发展中。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在人们面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当今时代背景下“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态度的影响较广泛,女性角色相对男性角色成为了社会性别中的第二性,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及压力,在校女大学生也不例外,她们在意识到由社会性别所带来的弱势群体压力之下需做出理性的职业规划,才能还自己一个公平美好的未来。
2、调查目的和意义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面临巨大挑战,基于角色冲突和心理压力的综合影响,职业女性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自抑和外压。针对女大学生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性别背景下的性别差别待遇压力,对女大学生自身职业规划状况进行调查,以获得目前女大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自主性程度信息,并提供参考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
问卷题目:关于本科阶段女生职业规划状况的调查。
抽样总体:200名Z大学在读女本科生。
样本:Z大学全体在读女本科生。
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无效问卷7份,20份结合采用访谈法。
三、分析与结论
第一,在所被调查的200名调查对象中,约46%同学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20%的同学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剩下的同学处于目标模糊甚至没有目标的状态。由此可见,目前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意愿较强且具有目标性。
第二,近49%的被调查者对自己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决策会选择参考他人意见,25%左右完全自主,剩余被调查者会选择听从父母安排或不确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目前女大学生择业及职业规划程度较低,少部分处于迷茫状态。
第三,超过56%的女大学生选择在本科毕业后读研(包括国内外),37%选择直接工作,剩余部分群体选择自主创业,即就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及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情况来看,半数以上女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提升个人学历水平及能力,提高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并且64%被调查者面对出现的职业发展困境试图做出过努力,如增加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参与实习,通过考证等方式提升个人竞争力。
第四,近47%被调查者对未来感觉一般,信心与忧虑兼具,约31%被调查者认为有些忧虑,约15%被调查者对未来充满信心,6.5%未曾考虑,0.5%表示充满恐惧。由此可见,女大学生整体对未来持相对消极中立的态度,即目前社会就业困境和社会性别带来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职业生涯中的渗透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带来较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自信。
第五,约67%的被调查者认为性别会影响求职生涯,且约25%被调查者已经历过职业或其他经历中因性别而产生的不公平待遇。可以说,性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职业生涯的选择,社会大环境中由性别歧视带来的不平等现象日益显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如何为女性寻求平等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四、对策建议
1、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
(1) 首先要学会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其次,要学习先进现代的理念和知识,提升自己。三是在复杂的组织环境变迁中,丰富个人工作经验,促进生涯发展。
(2)企业及工作单位为职业女性提供学习知识和丰富技能的深造机会,为女性提供较男性相对公平的职业升迁机会,促进职业女性把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从进入工作部门开始,她们需要在实践中系统学习专业领域中的各种规范操作、法律和法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为她们铺设通往专业化发展的轨道,为个人晋升和人才流动创造条件。
2、女大学生需具备促进生涯发展的学习动力和成功职业女性的现代气质
(1)促进生涯发展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以下几点:家庭成员的影响,个体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不仅可能影响个体生涯选择,更是促进生涯发展的学习动力最稳固、最基础的来源,尤其是来自父母的榜样作用或期待效应。女大学生应有效利用家庭成员中的优势影响和榜样作用,为自己学习深造增添动力,以促进个人竞争力的提升;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认可,家长、老师、领导甚至邻居可组成一个促进女性学习的动力系统,来自他们的褒奖、喜爱等认可行为,有助于女性形成正面的自我认识,增强自信乃至应对生涯发展的勇气,成为学习动力的可靠来源。所以,女大学生应树立自信,积极进取,获取人际交往中的认可,以更积极地表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促进自身生涯发展;组织和社会环境的驱动,教育理论表明,人的发展是以生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获得发展的侧面称之为学习―包括生活中各种有无意识下而导致个人变化的所有经验。正确利用身边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刺激自己学习的动力,以推动自身学习和发展,将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内化为一种生活态度;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或为生活所迫,或为消费需求,为了捍卫自己的生涯安全,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成功女性的现代女性气质要求女大学生培养自身的合作性、可塑性、丰富性、时尚性。
3、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应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将两性平等观念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最终达到性别平等、维护性别公平,推动两性和谐发展。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质在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接纳社会性别意识、维护性别平等、捍卫性别公正。
【参考文献】
[1] 蒋玉梅.性别与职业生涯:大学英语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基于生活历史法的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 葛海燕等著.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证研究[M].海洋出版社,2013.
[4] 张李玺等著.妇女社会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该书由中美两位职业规划专家合作撰写。美国作者Lee Kitchen,曾就职于多家五百强企业,从普通员工做到公司高管,对于职业规划有着前瞻性的国际化视角,他的实践经验使得该书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中方作者王锦程博士曾在多国工作学习,还曾就职央企,在业界和学界都有宝贵的经验和年轻人分享。
该书用纯美流畅的英文撰写,读者在学习职业发展规划策略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地道的英语,为年轻人进入跨国公司从职业规划和语言两个方面提供帮助。不过,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作者还是在每个章节增加了中文导读,使它更适合在校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学习使用。
“你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产品”,这是该书作者给年轻人的最重要的建议。他们把每个人都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作为职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的原理营销自己的价值,获得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书中提出,为实现理想的职业目标,一定要设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战略:分析所希望进入的行业,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景、行业要求、竞争状态等核心因素,以及该行业的性质与自己兴趣的切合度,因为行业的选择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次,了解自己的优势、分析自己的不足,把个人实力、能力和才智转化成优势,树立品牌,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最后,根据设定的职业目标,通过“自我提升”的策略达到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该书提出的这个战略很实用,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竞争对手、发现职业机会,还有助于读者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行动规划,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每人都是一棵树,我们要在人群的‘森林’中脱颖而出”。 该书作者使用树干和树枝代表不同的内容和顺序,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就像一棵树,它需要时间、需要营养、需要修剪才能茁壮成长,才能脱颖而出。这体现了作者对书中内容编排的寓意,他们希望读者理解,职业的发展就像树木剪枝一样需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最终才能在职场成就梦想。
从国际化的视角着眼职业发展规划,自我评估、行业分析、目标设定和自我提升是四个核心的内容。该书的编写恰好契合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几大要素,给读者以流畅的阅读体验。首先,它让读者在明晰市场营销原理的基础之上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比如,作者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职业发展不同的阶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实用的应对策略。本书还提出了自我评估的方法,这有助于年轻人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客观的认识,避免做出不切实际的决定。同时,在设定职业目标前,先要对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作者提供了两个具体的分析方法。另外,该书对职业目标的设立、个人定位、价值观以及个人财务管理策略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自我提升方面,本书鼓励读者通过掌握一技之长、了解职场文化、学习外语、个人形象塑造等步骤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力。在个人财务管理方面,本书也提出了很好的策略,并提示了两个相关的风险。同时,作者特别强调了掌握良好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宣称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在概括了成功沟通者的十种特质的基础上,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各种有效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如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增强沟通效果。书中还着重介绍了商务礼仪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强,懂得国际商务礼仪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国际商务合作中,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宗教、风俗、体育等,才能与合作伙伴进行顺畅的交流与合作。最后一部分虽然篇幅较短,但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创造力。作者认为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每个人都需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创造力的培养才能实现。具有滋养创造力的环境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重要,因此建议读者多参加体现创造力的活动。该书的附录提供了两个表格,一个是个人资产负债表,另一个是个人预算表,有助于读者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现了显著的国际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