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
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随着对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冰山”逐渐浮出水面,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在现有的物流成本管理中仍显著存在以下问题。
1.1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成本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1.2未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管理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1.3缺少完整的物流成本管理资料
企业缺少完整物流成本管理资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科目,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自己的全部物流成本;二是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成本分布于企业的许多职能部门,增加了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困难;三是许多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存在错误的认识,只看到对外支付的运输、仓储等显性成本,而把企业内部活动消耗的大量装卸、移动、包装等费用归结为生产或管理费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困扰着企业,也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收效甚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制度上的,也有物流活动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企业缺少一种适应现代环境的物流成本管理工具。
2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
日本著名学者菊池康也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2)物流成本核算(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4)物流收益评估(评估物流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5)物流盈亏分析(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做出模拟模型)。
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大多数还处在一、二阶段,有些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尽快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势在必行。
2.1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是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需要以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缺乏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无从获得,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除了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三是可以更好地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效益。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有据可循,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水准。
四是可以作为物流定价的依据。长期以来,物流成本会计方面的不足使得物流成本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得物流定价进一步规范和透明。
五是可以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的问题。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是许多企业在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建立物流成本会计之后,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物流方面的成本费用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
2.2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初步设想
在构建物流成本会计体系过程中,要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是物流成本,即在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物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2)选择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不可能单独设置一套用于核算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账簿和报表,而只能在现有核算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辅助账户,既满足了核算物流成本,进行物流管理的需要,又不会和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相抵触。在设置辅助账户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①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
②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装卸、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③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
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依据。
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间的交叉比率。
④采用ABC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ABC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然后把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首先,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储配部,包括仓储、分拣等作业。其次,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再次,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最后,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3)生成物流成本报告。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关物流的信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企业现在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有关物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3总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方法,明确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最终生成物流成本报告,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活动成本,充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
[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福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向宏亮.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交通财会,2006,(11).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 物流成本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超市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
1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迅猛,需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据有关方面统计,商务部最终核准了2373家企业作为2007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随着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的连锁超市形成迅猛增长的趋势。从超市内部看,由于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超市自行采购并由供应企业自行送货,采购批量小,采购成本很难降下来。
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我国许多连锁超市内部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和调剂。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很不完善。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严重,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此外,许多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基本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状况和在途状况。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未能被广泛应用。
3标准化程度低。目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都能做到门店统一,但在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为连锁超市的最主要的信息手段一一条形码技术,也只在POS系统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库存、分货拣选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至于顾客服务、品类管理、销售、结算等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第三方物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行业限制和地域分割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小、散、差的状态较为普遍,像“海尔物流工地”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屈指可数,而在分散状态下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提高总体效益的程度,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供求双方的积极性受挫。HtTp://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认识欠全面、理解欠充分,导致物流成本控制缺位。超市企业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过度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
2在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实践过程中,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在认识物流成本方面,不同物流专家考虑的方位各不相同,计算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超市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各超市间无法对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这影响了经营者发现物流成本中存在节约的空间,对其重视不够,为此,应对其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分析。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员工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超市多数的员工对于物流和物流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高效物流活动及成本管理,第一步就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者对物流及其成本管理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物流的概念及其在超市经营中的作用,即超市物流是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正确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系统观念、整体思想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平衡。切忌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或者仅仅是物流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的事。实际上,超市物流成本发生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等。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超市的物流系统。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3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
四、结语。我国现阶段已面临着全面对外开放的销售市场,未来的1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商业集团竞争的主战场,这种局面使得连锁经营竞争更加激烈,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巨大障碍。物流要真正成为我国连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必须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海玉,超市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2007,(2)
【关键词】物流成本,问题与对策
物流成本是社会财富的一个扣减项,无论从物流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是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我国都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节约几百亿的社会财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对物流成本的重视程度不够
1、国家体制
就我国目前的物流状况来说,应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是现有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如何高效运转。这里面最难解决的是体制问题。过去我过分部门管理,因而物流基础平台比如铁路、民航、公路、水运都是分割的,物流的特点是适宜公路走公路,适宜铁路走铁路,必须依靠系统之间有机结合。
另外,在我国公路堵车时经常发生的现象,而且国家对于货车进出城市有着较严格的限制,白天很多路段限行,司机要么选择接受罚款,要么是将货物运到城外,再用其他车分几趟送到目的地,这就给送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装卸搬运的浪费可想而知。
但是,有很多同样面临交通拥堵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对货车进城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中国香港,物流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不少跨国企业也都选择香港作为储存、管理和运送产品及获取增值服务的理想基地,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对从事物流运输的货车大开绿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大部分商场、超市在夜间也会收货。香港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就是,送货的管制比较少,对于车辆进城(市中心)的时间没有限制,24小时都可以送货。只要你是货运,有道路许可证,就可以走,另外,在香港的各种商超,大型商业区的规划当中,你看它一层,有的时候看起来近距离很气派,门很亮丽,基本都是停车的,二三层才是商超,它的城市交通跟商贸环境,跟物流体系连接地非常好。
亚洲的另外一个大城市东京,同样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但和香港一样,东京对物流配送的货车却没有任何限制,货运车被视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甚至和公交车一样享受财政补贴。当然,这些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体制上加以改革,找到更加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办法。
2、企业观念
有些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对于物流虽然有了一些认识,但依然没有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树立物流新观念,才应该是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日本,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其街道上随处可见写着“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在疾驰。而在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很多还保留在物资流通的观念上,偏重于流通物流,而没有认识到物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及其重要性没有概念或概念模糊。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
(二)对物流成本没有单独记账,不能明确反映物流成本的真实情况
现行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物流成本核算的问题,无法直接、明确的反映出每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和所占得比重,从而使其处于隐性状态而得不到管理者的有效关注和监控。造成管理信息失真和滞后,进而影响到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服务质量较差
我国现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定位系统 、物流采购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物流企业数量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
二、对策研究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增强全员物流成本管理意识。国家相关部门要关注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改革,企业要建立健全物流管理制度,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求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业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吸纳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成本。但在企业当中,具体操作的还是每名员工,树立全体员工成本节约意识也是重中之重。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调动员工降低物流成本的积极性。
(二)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由于物流成本在财务核算中没有被单独反映,都隐藏在了产品成本或其他费用当中,企业不能很好地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情况,也造成了企业的不重视,据专家测算,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20%-40%,比利润还高出很多,所以加强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让企业了解成本的实际面貌至关重要。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研究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并提出了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愿望,但物流成本加入财务核算制度势必会破坏已经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这就要求企业结合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以正确反映企业物流成本状况。
【关键词】 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 第三利润源
一、物流管理的发展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突出,综合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4%。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在思想上,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有效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实践上,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
二、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战略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1、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2)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3)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或者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
2、探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期望能够对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所帮助。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在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强成本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使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力求达到以最佳的结构、最优的协调与最小的总成本来组织各项物流活动,以满足企业的物流战略。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引入新的物流管理技巧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才是长远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3)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将物流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满足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从企业采用的具体竞争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在保证企业市场策略的基础上,将不产生价值的物流环节尽量缩减,从而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4)对物流成本进行目标管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5)学习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方法体系。西方的市场经济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对此,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适当地加以借鉴和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3、小结
物流成本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企业管理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贾晓波:《物流企业如何核算物流成本》,《科技信息》, 2006年第3期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关键词]物流企业 成本管理 管理方法
一、前言
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直至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要经过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环节,为实现各环节的功能,必然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提供物流服务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被称作物流成本。产品的包装、储存、搬运、配送、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在产品总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际社会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现代物流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是物流活动的有效运营与管理的成本节约。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还较低,对物流利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已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流和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二、计算物流成本的作用
(1)分清责任归属
在大多数配送中心里,都把物流合理化看成是物流部门或配送部门的事,这似乎变成了一种常识。然而,这是错误的。物流的大部分责任不在物流部门,而在发生物流的部门,采购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的责任是唤起和劝导其他部门重视物流合理化,而实施物流合理化的责任在于实际的物流运作部门。 这个道理,只要看一看决定物流成本的方法就不难理解了。如前所述,物流成本是实际物流活动状态的反映,物流活动实际状态不同,成本的差别也就很大。物流总成本同样如此,决定物流成本大小的是物流活动的实际状态。在物流成本的计算中,除了要求以活动为基础,也需要从总成本的观点来理解整个的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的综合的概念,涉及到公司的大多数部门。物流系统的构成方法,又能改变物流成本的大小。物流系统应由物流部门负责设计,在设计时要与其他部门联系,给出物流系统设计的前提条件,如财务部门能提供的资金,市场部门需要的服务水平,本公司现有的物流能力等。物流系统的规模取决于这些前提条件,物流成本的大小也自然取决于此。
对于物流部门来说,其他部门给出的对物流系统的要求,有时会与从物流部门对物流系统的要求相冲突。因为其他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而不顾及物流能力是否能达到,或在物流总成本上是否合理。例如,销售物流系统的设计,一般由销售部门决定,如何设计取决于用销售政策。具体来讲,包括与交货期有关的问题,如“订货后几天内配送?”;与库存量有关的问题“一定商品的周转率下的库存”;以及与订货条件有关的问题“接受订货的最小批量是多少?”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关于“顾客服务水平”,只有先决定了这种服务水平,才能决定物流系统的应有状态。物流系统状态一旦决定,物流成本也基本上确定了。也就是说,这部分被决定下来的内容,除非以后要改变顾客服务水平和销售政策,否则是不变的。作为物流部门来讲,即便知道这种顾客服务水平从物流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但种种原因使得物流部门无法干预。所以物流部门所能办到的,只是从物流合理化的观点出发去劝说,至于做不做是销售部门决定的事情。 那么,物流部门起什么作用呢?一是提供能满足要求的所有前提条件;二是研究开发最合理的物流系统,并维持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即负责以最低的总成本,维持一定程度的顾客服务水平。
(2)促进物流合理化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明白,物流合理化不单单是物流部门的事情,也是销售等发生物流的部门所应该负责的领域。所以,在物流合理化实施阶段,有必要明确了解物流合理化的责任范围有多大,是扩大到销售等部门,还是局限在物流部门本身范围之内。 前者,是从物流这种观点出发来改变销售结构的一种想法,即所谓后勤思想。后者的主导思想是不触及销售结构,把这些部门看作是客观给出的条件,通过物流系统化这一目的去寻求合理的物流形式,或通过对作业方法、合同运费标准、运输工具的利用、事务处理方法、信息流通手段等活动的评价研究,力求把物流合理地组织起来。
两种做法是明显不同的,实施的程序和方法等也有很大差别。从合理化效果这一点来说,前者的成果远比后者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我国企业存在的们销售优先和物流靠后这种公司内部的传统观念来看,其困难程度之大,也是不能否认的。因此,现实的做法是,物流部门先自己推进物流合理化,等到了极限阶段,再扩大到销售等领域中去也不难。实际上,从我国配送中心物流合理化的进展情况来看,现在正停留于物流部门单独合理化上。要想彻底实现物流合理化,不扩大到其他领域中去是不行的,这可以说是物流部门重大课题之一。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1)物流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难于掌握
1)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有的企业即使进行一些物流成本的分解,但往往还停留在财务会计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与反映的层次,没有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中的有关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并运用到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决策等领域中,这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不能与财务会计有效的利用结合起来。
2)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标准,使得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物流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没有向他们或生产、销售部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的确切的好价值的资料。同时,各个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范围本不相同,可是有的企业却偏偏要做对比,并因此而时喜时忧。
3)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尽管国内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正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教育中没有相关物流及物流成本的知识,使得在职的会计人员没有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概念,这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使用中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加强会计人员对基础物流知识以及物流成本知识的培训是解决我国当前物流成本管理落后的一项有效策略。
(2)物流企业经验不足影响物流成本的管理效果
经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以影响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1)物流环节多,速率慢。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围绕着运输活动,还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须花费许多的劳动成本,同时势必影响物流的速率。
2)相向运输、迂回运输,空载率大。对于企业来说,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不然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做无用功,这样的成本管理本来就是失败的。
从中国与美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对比以及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物流成本管理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物流成本管理的发达程度与经济贸易的发达程度也是成正比关系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及管理方法
(1)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要更新观念,细化管理,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和效益高低的大事问题。而且传统的那种只是财务及相关管理人员才有降低成本的责任观念是落后的。降低成本需要企业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观念,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及效益观念。为更好的控制成本,细化管理还应实施多层次的成本目标管理。明确各级管理、核算的原则、目标以及责任,将成本控制好的油气成本费用计划逐级明确,落实到各相应组织机构,进而影响到每个岗位和职工的成本控制的思想,使每位员工重视成本控制,自觉约束自己的作为。同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奖罚分明,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员工的岗位和单位的成本都逐级有效的管理,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成本体系。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物流成本管理具体方法
虽然可计量的物流成本如冰山一角,难于全面的用具体的数值来表述,但仍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进行分析,即定量的描述物流成本及其变化,从而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
1) 综合评价
比如采用集装箱运输,一可以简化包装,节约包装费;二可以防雨、防晒,保证运输途中物品质量;三可以起仓库作用,防盗、防火。但是,如果包装由于简化而降低了包装强度,货物在仓库保管时则不能往高堆码,浪费库房空间,降低仓库保管能力。由于简化包装,可能还影响货物的装卸搬运效率等等。那么,利用集装箱运输是好还是坏呢?就要用物流成本计算这一统一的尺度来综合评价。分别算出上述各环节物流活动的费用,经过全面分析后得出结论,这就是物流成本管理。即通过物流成本的综合效益研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强物流管理。
2) 排除法
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方法叫活动标准管理。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把物流相关的活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附加价值的活动,如出入库、包装、装卸等与货主直接相关的活动;另一类是非附加价值的活动,如开会、改变工序、维修机械设备等与货主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其实,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如果能采用直达送货的话,则不必设立仓库或配送中心,实现零库存,等于避免了物流中的非附加价值活动。如果将上述非附加价值的活动加以排除或尽量减少,就能节约物流费用,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天民. 物流成本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7,(31):104-106
[2] Thomas A Foster:《Time to learn the ABCs of logistics》,《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Report》:141-143
[3] 樊东伟. 浅析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02):125-127
[4] 李薇, 徐习兵.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S1):114-116
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众多,而物流成本居高不上的局面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对于物流成本的界定与分析,指出了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制造业工厂集散地。而在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又为最高。因而,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于制造业企业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升其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1 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简介
1.1 物流成本的界定
我国在2006 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中指出:“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该定义的物流成本包含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环节产生的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耗费在机器设备上的成本已及支付给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环节中因持有存货等所潜在的成本,如占有资金成本、保险费等。
1.2 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分为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两种类型。局部控制实际上是指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争取实现成本最优化。这其中包括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运输成本。同时,控制成本并不仅仅是对于花费的控制,提高装卸效率,节约时间,提高存货配送时间、减少劳务成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指的是不局限于物流一个环节,采用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方式,将物流与企业其他环节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去分析研究,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
2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存在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2.1 企业管理者对于物流成本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物流成本就是企业运输的成本花费,而并没有把物流成本与企业整体发展进行有机的联系。很多管理者认为运输成本几乎是不可控制成本,毕竟运输的里程摆在那里,过路费、油费、人工费几乎是不能控制,因此对于物流成本控制并没有真正的去研究与分析。实际上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工作,这项工作与企业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以及众多的供应商、分销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一部分费用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2.2 物流效率低下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物流效率的高与低代表着在单位时间内,物流转移产品的多与少。目前我国很多制造类中小企业其物流效率不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很多企业在物流订单处理过程中,并没有时间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仅仅在订单流程就影响了效率,那么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整体效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另外,包装费用也是物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在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对于产品包装时,仅仅考虑如何包装才能符合产品样式,并没有考虑到在物流过程中采用何种包装,没有专业的设计与指导 ,使得很多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损耗率较高,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成本。产品的仓储费用是物流成本中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仓储效率,减少仓储成本。例如企业可以统筹规划采购产品时间,让采购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从而减少企业的仓储成本,同时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并没有建设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按照原有的财务体系习惯来进行归依相应地费用。比如采购部门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仍然直接放在原材料成本中去核算,销售部门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仍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进行核算。虽然在会计处理上按要求是这样进行归集,但是企业应该将这些同属于物流成本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汇总,并进行相应地成本效益分析。
3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3.1 更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
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物流成本管理认识,将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与企业生产、营销、财务等重要职能等同看待。应该认识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控制费用,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武器。同时,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的分析与研究,把握物流的各个环节,清晰明确做出合理的决策,使得企业各部门成员能够协调一致地降低企业总的物流成本。
3.2 提高效率、适当采用物流外包策略
为了进一步企业物流效率,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当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大于或者等于物流外包成本时,企业应该考虑将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将这部分工作交给第三方物流商去操作,不但减少了企业的冗余工作量,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企业不但减少了人员的雇佣,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3.3 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
目前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地归集方法来去核算,此种方法并不利于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有效地分析与核算。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该建立合适的规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体制,利用科学的分析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控制,以期实现物流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物流成本,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通过更加科学地研究与分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Z].2006
[2]李金.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曾兰桂 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12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不仅反映在建立专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重视物流成本管理的企业逐渐增加,而且这些企业形成了制度性的物流成本报告体系。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仍很落后,并没有发挥作为企业科学管理工具的作用。
1.物流成本管理的模式缺乏有效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没有将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有效的结合,发挥不了整体的优势。第二,企业的物流流程混杂,降低了企业的效率。第三,在降低一部分成本的同时,造成了其他成本的增加。第四,物流信息不集中,传递不畅,反映不及时,企业无法对整个物流系统各项活动作业和管理成本进行动态跟踪,不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五,资源利用效率低,尤其是人力资源,没有发挥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的缺失,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成为企业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瓶颈。
2.管理者对物流成本消减的乘数效应理解不深。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物流成本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或是一般企业发生的运输费用,而对物流成本消减具有乘数效应的特点理解不深。经济学家将物流成本描述为“物流成本冰山\“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等,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科学界定和核算,致使隐含的物流成本乘数效应不能体现,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3.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都将物流成本记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企业很难将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第二,企业对自己的物流成本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清楚的划分物流成本中的必要作业与不必要作业,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第三,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散的计算和控制,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目前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同行业比较分析,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无法正确的认识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从销售关联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同在一起的。第五,没有从物流的“收益递减”法则来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大多数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模式的缺陷,在减少某项成本的同时,就会相应的增加其他成本,没有正确的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二、改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1.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没有对物流成本单独核算,而是被分散在许多其他成本项目中。企业应在利润表中增设物流费用项目,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物流费用单独核算。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并按物流费用发生的部门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回收物流费等三级科目。对于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物资流动而产生的耗费,先汇集到物流成本账户,到期末时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应由本期损益负担的物流成本,将其从物流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到本年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这样,通过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以揭示物流活动中的耗费,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2.推行物流流程的作业链分析。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的移动过程将企业物流流程分为采购、生产、销售、退货等环节,从而对每个物流流程发生的物流作业进行分析,找出必要作业和不必要作业,再结合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该项作业发生的物流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确认该项物流作业是否是增值作业,从而将不必要且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剔除,对效率低下的物流作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经过流程再造后,将无序的物流活动重新连接起来,大大加快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速度。企业物流流程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精简,降低了物流成本,优化了企业价值链。这样,科学合理的企业价值链,不仅简化了企业的流程,整个成本也得到了控制。
3.设立供应链管理部。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以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为目标。供应链物流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效益背反”的现象,局部利益如果取得最大化,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效益,就不能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在成本的处理方法要与上、下等各个供应链相结合,并考虑到供应链对其他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如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客户对配送要求提高、产品流通地域的扩大等,使得我国企业不能再将眼光仅放在本企业,必须以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作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最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随着企业物流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必须做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以发挥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通过把这四个流程的有机结合,可以把“效益背反”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中,供应链管理部将分散在不同组织部门的物流活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归集企业的全部物流信息,通过财务部门核算出企业最终的物流成本。供应链管理部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制定企业的物流计划,衡量物流管理绩效,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实现跨业务单位的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关键词】中国;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虽己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物流真正为中国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则是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
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己经成为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国内外己提出了“物流冰山说”、“第三个利润源”、“黑大陆学说”和“效益背反论”等理论。近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财务模式论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物流成本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分散到材料采购、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账户。我国对物流成本的界定、形成机制及其构成尚未定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般综合国内外新观点和管理经验,如借鉴日本对物流成本的界定与分类方法和美国物流成本计算的范围与方法, 研究物流成本的范围、形成机制及其构成, 认识和把握物流成本的本质。
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研究是整个物流成本控制的基础,其中既包括对物流成本的构成研究, 更为重要的工作是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机理研究。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于物流成本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以美国的标准分为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有的按功能分为仓储作业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也有的学者按物流活动的范围进行成本分类,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流成本。也可按照财务会计中的费用分类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计算,大体可划分为运输费、仓库保管费等向企业外部支付的费用和人工费、材料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费用。
物流成本控制以物流成本的数量为依据,而物流成本的多少决定于评价的对象——物流活动的范围和采用的评价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例行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国际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类别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适用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控制。
代坤(2003),王炜,陈俊芳,张平(2004),李建华,顾穗珊(2004),王春华(2006)等提出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1)统计的方法;(2)会计的方法;(3)作业成本法。
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适合于这些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物流成本模型控制论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综合集成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计算的模型和新型理论方法, 应用abc 成本法、聚类分析法等物流成本测算方法,研究物流全过程,开发可操作性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物流成本节约效果的测算模型等。
张令荣,杨梅(2005)提出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体化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各项作业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贡献比例的历史数据以及生产作业的流程分析,详细确定各个矩阵,输入有关决策结果,以此预测或模拟成本数据,并通过有关矩阵对应的变量,求取较优解或最优解,以便于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但此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
李慧(2004)对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物流成本与作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原理对物流作业成本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提出多作业正态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实证了利用线性回归原理为物流成本计算、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提供一种新的管理和决策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时,由于物流成本计算、预测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物流运作的方方面面。作业成本法本身在分析成本动因时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化,况且在财务上成本与费用又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划分标准,这限制了该模型的普适性。
柳键,马士华(2004)从供应商缺货对购买方的影响为出发点,引入有效库存水平的概念,构造了在供应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形下仓库和零售商的库存模型。提出了安全因子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法。但局限于对两阶序列供应链的安全因子整体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基于需求和提前期都服从正态分布,且采取定期检查补货模式,待补定货在后续各期中补足的假定。
三、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的提出基于物流的不同环节的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性,系统化是解决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的关键。这要求物流一体化,用系统化的观点管理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系统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组合、协调运行并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二是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物流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物流系统化是物流的本性, 它强调物流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强调用系统化观点来研究物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潜力,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把物流的各环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系统目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整体上谋求总成本的最低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应为是物流总成本,而不是功能成本。
物流系统成本论的研究分为物流供应链优化技术研究和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绩效研究两方面。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scm ) 的一部分, 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行为来控制成本, 既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涉及到多方利益共存、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的深层次问题。物流供应链优化技术研究从供应链库存优化、供应链的延迟化、供应链环保支持、供应链敏捷化技术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张余华,翁君(2006)认为供应链物流中,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子环节,其决策最终必须服从供应链,单纯对系统自身优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将会遇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合作伙伴关系与激励问题、快速准时交货问题、信息问题以及绩效衡量问题等都加剧了优化的难度。
张网琴,孙进(2006)提出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目标成本管理应是以价值链分析作为起点, 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 结合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 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 不断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 杜绝浪费, 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 提高效率, 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的目标。
田肇云(2006)提出挖掘逆向物流潜在价值的策略。指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品牌形象。
容榕,邢相勤(2004)提出基于3pl 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供应链企业库存和运输管理优化模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将运输与库存外包给3pl,来降低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本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使供应链企业能够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成本控制的运作一般是从系统的角度,依照企业的特点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来确定企业内部不同成本的控制指标和控制策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模糊分析法等对物流成本进行归因分析,建立成本控制模型等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从物流成本的降低与控制策略的成本两个方面进行绩效的综合评价;通过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化组合,选择有利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最小的控制策略。
石明虹,滕芳(2006)提出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构造。
刘高常(2005):利用模糊分析法对一个企业9个物流基本业务流程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分析,寻找出成本控制点,便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但模糊分析法一般适用于评价和选择不完全信息的事物,其前提条件是对评价和选择的事物其评价指标必需可分解,分解到最后的指标因子要能感知或计算其重要性。
王瑛,孙林岩,陈宏(2003)提出基于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dea/a hp 法的模型,并建立由运输、仓储、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发展潜力5 类指标组成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每种类型中又分为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全面,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由于关于供应链物流绩效衡量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统一的定义,大部分研究以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服务为考核指标,而关于物流成本、物流经济效益以及物流发展潜力方面研究得较少,供应链物流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绩效衡量指标基本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衡量定义理解不同造成的。由于对物流绩效衡量研究侧重点不同,导致在建立物流绩效衡量指标时,依据不同基本原则选取的衡量指标,没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难以真实反映出不同活动状态参数结果。当前关于供应链物流绩效衡量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活动为中心的横向衡量和纵向衡量两个标准,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方面,还缺乏对应的一个客户适应度满意度衡量标准。虽然有些标准已经对其三者有了相关介绍,但运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缺位现象,衡量标准科学性不强,对操作层面的认识相对肤浅。
现有的物流绩效衡量方法主要是对复杂科学原理的运用,这不仅需要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极强的数学功底,在衡量模型的建立时,其过程相对复杂,这更是加大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现在的研究大都没能很好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对物流绩效衡量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很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障碍,这也是存在于绩效衡量中的问题。
四、物流成本控制措施论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环节控制和全方位控制,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的控制,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微观层面,通过对物流成本现状特征分析和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探索一系列有效措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控制物流成本,如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 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柯尊海(2005)提出物流成本管理应从战略的高度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使物流成本管理与经营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资源配置协调起来。制造企业应从流通全过程、平衡生产物流、信息化投入和合理化的商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削减物流成本。
易华(2005)指出物流成本控制普遍采用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
王小玲,李华军(2004)提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运用线形规划、非线形规划、储存论等数理分析方法优化物流过程,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耗费;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外界相关作业的成本比较,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通过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消除某些不增值的作业;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物流部门应尽量实现作业共享,降低资源耗费;利用系统原理协调好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物流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与整个物流系统的关系,实现企业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一个大的框架,对于企业实际物流控制实施的指导意义不够。(下转第28页) 参考文献
[1]黄炎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
[2]边红霞,韩玉强.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6,(9).
[3]柯尊海.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j].航天工业管理,2005,(3).
[4]王春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
[5]代坤.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3,(10).
[6]王炜,陈俊芳,张平.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
[7]李建华,顾穗珊.物流成本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