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运营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互联网:概念、产品、服务
从1987年首次E-mail发送成功算起,中国互联网事业已进入了第16个年头。这16年,中国互联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已经相当普及,互联网也步入了商业可运营阶段。3721高级副总裁田健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87年至1996年普及阶段,中国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而从1996到2002年信息爆炸式发展阶段,以门户网站、各地信息港为代表的一大批中文网站的出现,使互联网上信息急剧增长,培养了大批的互联网用户。自从2002年末,中国互联网开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在这三个时段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变。概念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投资者导向,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喜欢炒作概念,吸引公众和投资者的注意力。1998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走向产品阶段。在此阶段,有三大门户网站对新闻内容的不断强化,有3721推出网络实名、263推出电子邮箱等。产品阶段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初步关心自己的产品如何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价值,开始关注网络应用。服务阶段的互联网公司是生意导向,注重市场研究与谋划,关心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强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如果说概念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点击率和访问率,关注“眼球”的集中度,那么此时他们更关心如何“粘住”用户。
最近,3721公司推出了“金色航班”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是在引领互联网企业向服务转型。在客户需求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今天,企业应该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有效的网络营销方法。同时,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提升客户的网上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必然选择。
为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行品牌塑造,在很多传统的公司里是比较常规的市场运作方法。而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尝试。这说明互联网企业对服务的重视,也是他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客户价值:开启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上广播式营销,如网上广告、商情等;第二阶段为网上直推式营销,如数据库营销、直邮、短信等;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关联式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定义某些概念在特定情景模式下的相关性,使品牌和商机能够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营销方法,如垂直门户、实名、搜索等。
关联式营销下客户所关心的价值包括:企业拥有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途径,拥有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网络品牌;企业能够运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法突显自己、命中目标用户直至完成销售;企业可触及大量的商业机会和潜在需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意义突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客户能够在这方面成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在3年以前的互联网企业中似乎很少见到。如今研究客户的需求、提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理念,这就是互联网精细化运作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也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让网络更有“粘性”。
三、客服体系:新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粘性”不仅仅来自网站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中小企业群,这些客户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可能并不是那么精通,他们还需要更好的服务支持。只有建立畅通便捷的客户服务通道、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机制和高效互动的客户服务环境,才能帮助客户更全面地拥有网络品牌资源,发掘更多的网络商业机会,运用更巧妙的网络营销方法。
关键词 热点 营销体系 营销触发 营销策划 营销监控 营销评估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如何从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着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对营销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或多或少存在缺乏专业数据源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营销时机、热点捕捉不及时,对于营销活动缺乏动态调配能力,营销渠道未实现系统化整合和应用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基于互联网热点的精准营销。基于以上营销痛点,电信运营商势必需要构建一套围绕互联网热点的营销运营体系,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二、研究基础
热点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信息,具有实时性(突然爆发)、病毒性(广泛传播)、互动性(舆论讨论)的特点,落脚到互联网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各种小道消息,娱乐圈就是各种八卦新闻。热点的几种可能:与公众相关或大众能够参与或具备争议与猜测的信息,否则没有人愿意传播则无以成热点。
互联网热点具有更新快、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所以互联网产品营销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用户、获取客户。而“热点营销”作为互联网通用、典型的营销手段,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以网络为传播载体,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事件营销往往是通过营销策划行为后,形成网络和社会热点关注话题,才达到事件营销的概念标准,被称之为事件。也有些营销行为,是在社会关注点出现后及时跟进传播策略,进行商业品牌的进一步植入,并取得不错的传播成果,这种行为被称为利用网络热点进行事件营销。
三、研究方法
电信运营商利用互联网热点开展营销运营是通过及时捕捉互联网营销时机和热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进行剖析,通过营销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监控过程,对营销动作、策略和渠道的进行动态优化,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并形成客户和产品标签体系,沉淀更多的营销经验和可固化的营销模板。
互联网运营体系是按照营销触发、营销分析、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营销执行、营销评估、营销沉淀六个环节,形成闭环式的运营流程。
营销触发环节是通过对互联网热点的捕捉触发营销流程或根据热点挖掘模型自动触发。互联网的热点捕捉渠道包括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平台、各大品牌门户网站和各大搜索引擎。通过对内容阅读次数、传播次数、下载次数、使用人数、传播人数等关键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大门户网站的品牌影响力,构建热点内容捕捉模型,利用此模型挖掘互联网热点内容。
其次,营销分析环节是通过对热点、目标客户、产品或服务、营销渠道进行分析,为营销策划环节提供可筛选、可识别的基础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如下:从热点的价值型、可传播性、影响力判断是否符合开展热点营销;从受众用户群、分类进行分析,精准匹配目标客户群和所营销产品;从传播周期和传播途径分析,制定热点营销的活动周期和营销渠道。
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话单、信令、GN口数据、VGOP平台等各个系统数据,通过建立客户标签库(包括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从而进一步挖掘用户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各类系统数据源,并能够整合B域、O域等现有系统的数据源(DPI、话单、位置等),有效支撑实时营销。通过大数据的聚合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多维度洞察、整理、解析数据特征,为运营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将营业厅、短信、呼入呼出、电子渠道、互联网及新业务触点进行整合,建立触点协同运营机制,根据实时营销方案内容实时匹配可营销触点。
在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环节,利用上述对互联网热点、客户、产品和渠道等标签体系的分析信息,对按照映射关系进行匹配,实现营销动作场景和方案的设计。(如图1)
只有向客户提供符合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促使客户订购量的提升,所以做好营销产品与客户的匹配工作至关重要。依据分群画像后的各个潜在订购客户群标签信息、内容标签信息进行互联网产品内容和用户的匹配,向互联网产品潜在用户推荐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只有通过合适的营销渠道才能成功有效的接触到目标客户,从而促进客户业务订购量的提升,这是整个营销执行的关键环节。
营销活动中的交互环节比较多,执行周期也较长,为了尽可能降低执行中的风险和及时发现问题,各个执行环节的监控必不可少。通过对整个互联网产品营销活动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包括营销渠道监控、营销进度监控、营销质量等,提高整体营销活动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营销效果评估是阶段性营销任务完成以后,对营销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过程。通过评估不仅可以获取营销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营销活动是否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且可以总结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营销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营销结束后进行营销标签沉淀,标签类别涵盖客户基础信息、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触点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和服务偏好等内容,并形成个性化的微营销场景,将合适的业务,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广给合适的客户。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运营商为提升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水平,必须把握产品内容特征、互联网特性,准确识别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驱动,利用互联网的舆论热点事件,向偏好符合、终端符合、价值符合的用户进行营销,并且不断引进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思维,进行互联网产品营销的深度探索,在开展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积累沉淀更多、更好的营销经验。
(作者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罗森文.运营商打破营销困局之路:精确营销[J].通信信息报,2014.
【关键词】 客户感知 互联网质量 性能指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IP类业务的逐步普及,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逐年增长,同时用户对于互联网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随着高清视频、实时播放、云存储等各类高带宽业务的发展和普及,给互联网质量的要求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求互联网必须具备更高的带宽、更好的性能。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的多样化、业务的多元化,用户上网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宽带互联网的网络质量优化与网络质量提升成为各大运营商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互联网客户感知构成要素
2.1 定义
互联网客户感知主要指的是客户对于互联网业务质量的满意度。
2.2 构成要素
互联网客户感知的构成要素包括互联网业务的可用性、可靠性、有用性、增值性等。其中可用性指的业务的正常使用性,该要素是业务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可靠性指的是业务质量的品质稳定性,该要素是业务长期使用的保证;有用性已经超出了用户质量的本身,指的是用户对于业务有效性的认可度;增值性指的是互联网业务对用户带来的附加价值,该要素是用户持续使用该业务的保证,真正体现了互联网业务质量的内在价值。
三、客户感知的影响指标
根据客户使用的业务不同,客户感知的影响指标分为业务层指标和网络层指标。
3.1 业务层指标
业务层指标主要为业务的常见性能参数。根据对移动互联网客户的调查统计,目前移动互联网客户使用前三的业务为:网页浏览、在线视频和网络游戏。
以这三大业务为例,网页浏览的主要业务层指标包括了:网页首屏时间、完全打开时间、页面下载速率、网络时延及连接成功率等。在线视频的主要业务层指标包括了:视频播放速率、缓冲时间、缓存次数、连接成功率等。网络游戏的主要业务层指标包括了:游戏时延、掉线率等。
3.2 网络层指标
网络层指标主要为网络层面的相关性能参数,具体包括:带宽、丢包率、网络PING时延、TCP连接时延、路由跳数等。
四、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估算法
4.1 质量指标体系
互联网质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业务层指标和网络层指标。通过对网银业务、邮箱业务、网页浏览、P2P业务等客户常用业务进行业务层性能和网络层性能的指标评估,加以权重,得到直观性的评分来体现互联网网络的健康状态。
同时通过参考对热门网站域名及子域名的归属地分析评估,监控收集热门网站的首屏时间、连接时延等指标,综合评估用户的互联网质量体验。
4.2 评估算法
4.2.1 算法概述
本次评估算法以业务重要性为权重,结合用户群体、业务层指标、网络层指标、热门网站指标综合进行评估。
4.2.2 算法分析
业务权重:本算法的业务权重以前期调研得到的各类用户的TOP3用户为主要权重,其余业务权重定义为1,TOP3的权重从高到低分别为1.3、1.2、1.1。
业务层指标:
网络层指标:
业务层指标和网络层指标均和4M的互联网测试专线进行对比计算,并结合业务权重,得出综合评价指标。
4.3 系统实施
4.3.1 系统概述
在业务层和网络层指标监控层面,通过将互联网网管数据、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数据、互联网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从用户帐号(IP)、使用业务、网络层指标质量三个维度对互联网服务的感知情况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在客户侧部署软探针,监控、定位业务的告警情况,测试解决网络性能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网络问题和隐患,确保客户感知的持续提升。
具体指标监测系统包括:(1)互联网指标监控系统。(2)互联网探针系统。
4.3.2 互联网指标监控系统
互联网指标监控系统对互联网质量的关键业务指标进行分析。目前已对网银等https类业务、邮箱业务、即时通讯业务、动态Http应用,网页浏览业务、Web视频业务、Http下载业务、P2P业务等进行监控。其监控的指标包括了时延、丢包、首屏时间、缓冲时间、下载速率、可用性、缓冲时间等。
系统部署主要采用管理服务器和指标测试服务器的B/S架构的部署方式,在指标测试服务器上应用质量评估算法,实时监控互联网质量情况。
4.3.3 互联网探针系统
互联网探针系统主要部署在用户侧,可以通过软件探针或者硬件探针的方式进行部署。通过探针方式监测用户侧的性能情况,形成包括网络设备监测、Ping测试、DNS解析测试、路由跟踪测试、首屏测试等功能于一体的性能监测系统,并通过性能诊断报表和告警提醒保障客户的互联网感知体验。
4.4 实施效果
4.4.1 质量评估效果
通过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互联网质量指标体系,并应用互联网质量监测系统,并对三大运营商的互联网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指标算法,建立起对三大运营商客户感知质量的总体分析,并对各大运营商的网内资源、跨网资源的感知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的数据验证了电信的互联网质量在网络资源和用户感知体验上均得到了较高的分值,与用户的体验基本一致。而对于三大运营商网内的体验感知进行比较测试,基本上用户对于网内资源的感知得分均较高。说明了网络资源的分布对于用户感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物业运营模式;应用实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服务产业中的物业管理行业,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开始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项资源与信息数据,开展标准化、多样化的管理,形成品牌化的物业运营服务,构建现代化、科学化的物业管理体系。文章就尝试将互联网与物业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互联网下物业运营新模式的探索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物业运营工作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挑战,“互联网+物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物业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传统老旧的物业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广大业主对物业运营管理的要求更为多样。现阶段的大多数物业企业并未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这是由于大部分小区的规模都是一定的,很多小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具有自己成熟的物业运营公司,物业管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诸多小型房地产企业为占据物业市场而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物业公司。这些公司大多不具备物业运营管理的专业资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严重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还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足而严重降低实际的物业运营管理成效。广大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甚至出现诉诸法庭的情况。而相较于传统的物业运营管理模式,互联网下的物业运营模式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第一,有利于提升物业运营的成效。一般而言,物业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业主所缴纳的物业费,经常会陷入业主因对物业服务不满意而少缴费或不缴费。物业因业主缴费少或不缴费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恶性循环中,实际的盈利较少甚至经常出现亏损,不仅严重影响物业公司自身的持续化发展,还会严重损害业主的切身利益。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物业公司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与水平,便于物业公司及时、科学、准确地进行相关决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物业公司的盈利模式已不再单纯地依赖业主缴纳的物业费,而是与社会商家进行合作,以拉动业主在社区消费来赚取利润即B2F模式。业主通过相关的App进行下单、消费的一部分实际金额可以用来抵扣物业费,社会商家在获得订单利润的同时也要将一部分的利润分给物业服务企业。实际的社区消费量越大,业主、社会商家、物业企业三方收获的利益也就越大,逐渐实现三方共赢。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改变盈利模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开始积极运用这一物业服务模式。第二,有利于促进物业企业的持续化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上述先进技术优化自身的运营服务体系,进行科学高效地运行管理,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构建“物业生态圈”“社商生态圈”,建设专业化的物业运营服务品牌,加强物业企业的区域合作,区域内的物业企业可以共享相关设施、设备,拓展实际的运营经营范围与发展空间,在有效降低资源损耗的同时切实提升运营成效,提升区域内物业企业的一体化、整合化、集体化程度,实现合作共赢。在优化物业企业服务运营工作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激烈的物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有利于提升物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相较于传统的物业运营模式与方法,互联网技术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对物业自身的数据(设施运营情况、人员储备、技术发展等)与业主数据(消费习惯、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进行快速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加工,形成“物业服务大数据”。根据上述信息数据,物业公司可以对物业设施及物业服务进行维护与更新,根据业主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额度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社区服务。现阶段各大知名物业公司都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出自己的物业管理服务系统或物业管理App,便利的“芯智慧”、万科的“住这儿”、雅居乐的“雅管家”、彩生活的“彩之云”。通过上述平台,业主可以要求物业企业提供家具保养、家电维修、家庭保洁等一站式到家服务,也可以为业主与社会商家提供一个互相对接的平台,开展社区团购服务,在极大地便利业主日常生活的同时,有效解决电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互联网下物业运营新模式的对策
(一)共赢合作模式传统的物业运营模式仅仅涉及物业管理公司与小区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与业主进行管理,业主接受物业的管理。但由于二者之间的交流出现偏差,二者之间经常爆发各式各样的冲突,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更别谈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了。而互联网时代下物业运营模式的构建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在物业的介绍与引荐下,社会商家可以与业主直接进行交流,即能帮助社会商家实现更大的营收,还能极大地便利业主的日常生活。而物业可以通过向商家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盈利,实现业主、社会商家、物业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
(二)优化创新服务物业公司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造逐渐更新自己的物业管理制度与服务标准,改造自身的业务流程与服务工作,在保持原有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业主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定制服务等新型服务,积极尝试除传统物业服务范畴之外的创新型物业服务(车位抢租、室内特色装修、饮食定制等),优化创新物业服务。
(三)物业多元化延伸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业的主要职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不再局限于电梯养护、公共秩序维护、绿地养护、卫生清洁、停车管理等传统工作,而是积极融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创新物业服务,业主可以在线缴费、在线报修、自主停车、刷脸进门等,物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用户上报的各项问题,提升管理成效。上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体验,但这仍属于传统的物业服务范畴,并未形成现代化的全新业务与收入来源。很多品牌化的物业公司借助品牌优势开始创新业务服务模式,积极融合“社区+商业”的物业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全新的仓储零售模式,实现线下社区服务中心与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个性化、定制化的物业服务,增加业主在小区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增加物业费使用情况的透明度,在有效减少不必要物业费用出现的同时,促进物业与业主之间的融洽和谐,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提升业主的生活质量。
三、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思考其对各行各业特别是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革创新物业运营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如下思维:用户思维即关注用户(业主)的各项利益,以用户为主;极致思维即优化物业运营管理工作,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简约思维即物业服务尽可能简单,使服务尽量专业化而不是花里胡哨;社会化思维即在物业运营管理实践中引入社会资本,向业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现代化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必要性,及时转变自身传统老旧的物业运营观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有机整合相关资源,准确掌握现代化的物业运营管理发展方向与市场行情,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时代给物业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进而在激烈的物业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选择合理盈利模式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盈利,盈利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上文中已经提到诸多知名物业公司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提供的物业服务,积极改变自己的盈利模式,纷纷与社会商家进行合作,部分物业公司甚至开始推出自己的物业App,智慧化物业发展趋势逐渐明显。传统物业管理运营工作的盈利主要来源于物业费,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要想实现有效的盈利就必须要“节流”即通过各种渠道省钱,以提升管理效益的方式来降低物业公司的内部损耗,甚至不惜缩减自己的服务范围、降低自己的服务质量。这很容易加剧业主的不满情绪,逐渐少交或不交物业费,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借助互联网技术扩大物业公司的服务范围,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不仅有效拓展了人均管理面积,提升了管理成效,还能帮助物业公司拓展自己的盈利模式;不仅可以依靠物业费实现营收,还可以依靠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社区生活服务进行收费,实现有效盈利。万科物业推出相关的物业App,通过App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业服务(家电清洗、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房屋看护等)与社区团购,还可以在App中与物业工作人员、同小区的业主进行交流沟通,实现线上与线下物业服务的有机结合。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在信息传输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隐患,必须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策略探讨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于2005年,目前以WAP为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用户的上网速度和上网体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多种通信产品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流。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信息交换作为重要业务,因此信息交换的安全性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信息安全。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
1移动互联网与电力建设背景分析
随着电网基础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改革,现代化输电和配电将体现出智能化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新能源技术也将重新定义人类新生活,其中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纽带将电网技术和多种智能终端设备联系起来,为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近年来电力开发行业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到电力建设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网建设的加速,电工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另外,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过程中,电力开发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目前4G网络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APP为电力生产带来了便利,以电力建设中的焊接工作为例,微信、QQ、拍照、微摄影、WPSOffice办公平台、备忘录等智能APP功能在焊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有利于办公平台的优化,移动互联网成为计划、任务、进度管理、会议通知、质量管理等的重要工具。为了拍出高清图片,焊接人员更新智能拍照软件,记录焊接的影像资料,通过微信、QQ群在线交流,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应用WPSOffice办公平台软件,在施工现场查阅焊接规程、技能考核等文件,将智能终端作为迷你办公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水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信息消费的增长,信息消费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信息的消费迅速增长,电力开发企业借助这一发展优势,将其作为发展就会促进产业进步。
2移动互联网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2.1移动APP在电力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度的加快,很多智能型移动APP被应用于电力建设中,其中有管理方面的软件,也有用户端的缴费软件,层出不穷的第三方软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安全问题。例如移动APP恶意读取用户位置信息、泄露企业管理计划、云端数据丢失等,移动APP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力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用户利益。
2.2运营模式引起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产品应用过程中,将多种信息交换业务作为核心,成为互联网中重要的运营模式,传统运营商将网络作为核心,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1]。当今社会有很多丰富的个性化服务进入移动互联网中,例如手机广告、视频、APP等。同时移动互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体现出鲜明的产品特色,多种业务内容也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点,因此不同个性化服务的供应商成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一些骚扰广告和不健康内容添加到WAP网站上,用户误点击后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违背社会道德的同时,逐渐演变为严重的产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2.3由IP引起的安全问题
与传统的多级和多层通信网络不同,移动互联网应用扁平化网络技术,将IP化作为网络核心,但是IP网络本身具有较大的安全漏洞,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多种网络攻击逐渐成为公众网络的主要危害,作为承载网络的核心部分也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核心网架构上,移动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将会同步传输,终端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核心网,将会把核心网暴露在用户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和业务网络中不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2009年5月19日晚9点左右,华南地区出现大面积网络故障,不仅网络连接出现问题,而且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专家分析后确认该问题由DNS的零日溢出引起的,对DNS进行大量的查询请求导致DNS服务器出现DDOS攻击,运营商的DNS出现问题。互联网应用过程中DNS服务器出现较多DDOS攻击,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例如利用缓冲区溢出、应用较大流量堵塞带宽、伪造的DNS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查询请求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向全IP化发展,原来只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安全问题现已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
2.4智能终端引起的安全问题
目前移动互联网在网络接入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多样化特征,不仅仅应用一种网络接入方式,用户可以按照需求采取多种接入方法,随时都可以进行移动互联网访问。针对手机用户而言,上网的粘性和上网时长不断增加,因此手机网络也表现出常态化特征,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实现了碎片化沟通,信息类应用逐渐向娱乐和商务方向发展。与传统网络用户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多种形式的终端设备,传统用户终端一般包括通信网的所中附属设备,而移动互联网全部应用智能终端。在移动互联网能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移动智能终端也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智能终端也因此成为安全问题频发的部分,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移动智能终端在推动移动数据业务进步的同时,很多用户都将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另外,移动智能终端表现出多样化和开放化特点的同时,信息交换的安全风险加大,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移动企业一直处于市场发展的主导地位,企业的发展重点依旧是移动智能终端的研究和探索,因此一定给你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很容易被企业忽视,与移动智能终端相关的安全问题也会逐渐暴露[2]。例如,收集APP会恶意设置吸费部分或者不健康内容的连接,手机上网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将逐渐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软件层出不穷,收集第三方软件的研究人员也不断增多,在商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用软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在第三方软件的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无法保障信息安全。例如有些手机软件恶意读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短信内容,给用户信息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3]。
3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策略
3.1完善信息安全法规建设
结合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立方层次较低,不同的层次见还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目前已有的移动互联网法律还有待完善,将现有的法律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建设中将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移动互联网接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问题,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没有施行手机实名制的法律,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无法对网民的行为构成有力的约束,也不能保护人们的信息安全。法律是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管控的保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已发系诶套用户和移动互联网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两者出现较大的业务矛盾。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移动互联网法律体系,必须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勇于借鉴国外的方法,将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安全独立开,针对独立额部分建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结合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立法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完善手机实名制制度,加大隐私保护力度;②建立信息安全法,不断完善与当今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③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和移动互联网管理的监督。
3.2加快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机构建设
严格的立法是政府对移动互联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结合国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必须经信息安全管理和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分开。针对国内网络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需要通信网络的优势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有利的依据[4]。针对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而言,必须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彻底改变信息安全制度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国家在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构时,以法制建设为依托,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参谋机构的同时,对安全信息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
3.3完善移动终端管理方案
移动终端管理过程中,重点需要加大对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将注意力集中到移动互联网手机安全技术方面。同时协调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严谨的管理链条,完善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政策,公安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完善与司法环节相关的法规。用户应用手机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政府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同时对第三方软件商家进行有力的监督。企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保密机制,对文件进行严格管理。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用户将重点放在智能产品的功能上,信息安全一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移动互联网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本文从移动互联网中暴露的安全问题出发,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的策略,可以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就借鉴。
作者:徐晨 倪舜 单位: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华创分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
[2]陈遥,夏亮亮,谭辉,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终端与服务器安全交互的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7(5):142.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宽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电视是基于互联网的、以宽带以太网为传输链路、以电视机为终端,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电视业务。互联网电视是是互联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区别于国内目前以专网形式传播的IPTV业务。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结合这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式。
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现状
1.电视机厂商主动开发互联网电视
从2006年开始,中国13家电视机企业即成立互联网电视联盟合作推动网络化电视的业务。2007年TCL与腾讯合作最早推出网络化的电视产品,集成了腾讯的即时通讯服务、在线相册和休闲游戏,但由于网络环境和产品不成熟的因素,这款网络化电视仅仅停留在产品演示阶段。2009年随着芯片产品的成熟。TCL最先与C2(芯片)和迅雷合作推出第一代网络电视产品,迅速在市场产生影响。形成除高清之外新的电视机销售热点,同时带动其它电视机厂商推出网络电视。2010年中国电视机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堪忧:核心技术缺乏,受上游厂商制约严重,特别是由于面板价格上涨,加上受到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电视机企业全面出现赤字。巨大的压力下,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是他们走出低谷的出路。同时美国苹果公司设备加服务的运营模式也为中国电视机企业带来思考,进一步推动了电视机厂商探索硬件捆绑服务的模式。当前国内电视机企业已经形成共识,通过集成互联网功能与国外厂商产品形成差异化,走与硬件捆绑的服务模式才能有未来。目前国内电视机企业40%以上的LCD、LED产品都集成互联网模块,其中海信、创维和TCL由于规模因素处于领跑的阶段。
(1)国内电视机企业发展互联网电视形式各异
①海信最早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百视通公司合作推出基于上海广播电视台内容的互联网电视。广电总局颁发互联网电视牌照后,海信公司除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积极合作,推出互联网电视外,又由海信传媒牵头成立服务平台公司,发展互联网电视服务业务,并与杭州华数建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互联网电视门户,在2010年国庆正式推出服务。
②创维成立公司单独运营互联网电视。由于意识到互联网电视服务对其今后战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创维成立专门的酷开公司单独运营互联网电视服务。近期又与盛大开始合作在线音乐和电子书服务。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创维倾向于以互联网增值业务代替在线试听业务。以规避政策风险,形成差异化互联网电视产品。
③TCL和长虹联合运营互联网电视。TCL和长虹去年年底在广州成立欢网公司联合运营互联网电视服务,两家电视机厂商的互联网电视共同接入同一个平台。考虑到政策的限制,欢网于今年上半年和华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并重新定位为“非视听”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同时也积极与其他牌照方合作,推出相应的在线试听产品。目前欢网得到宽带资本1000万元的投资,并积极与资本市场合作继续扩大资本,以求更大的发展。
④康佳集中力量开发互联网电视软件产品。目前。康佳投入较大的资源开发互联网电视软件产品。他们最早推出基于电视的“应用商店”,希望模仿苹果AppStore的模式吸引众多软件开发商和应用服务商基于康佳的电视平台开发应用服务。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康佳最近与百视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集成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影视、资讯、NBA、英超等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当前康佳的全系列互联网电视采用百视通的BBTV平台。
⑤海尔发展相对滞后。海尔在互联网电视发展上,无论从运营模式、产品形式到软件开发等方面均落后国内竞争对手。其提出采用模(块)卡(片)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电视的服务,市场反映平平。由于LED超薄产品在市场被广泛接受,模块化的互联网电视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挑战,技术上和工艺上无法达到要求。最近正与央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接触,希望集成有关内容。
(2)国外电视机厂商寻求与持证单位合作
目前,国外厂商正积极开发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视产品。以求进一步抢占国内电视机市场。三星与百度公司宣布合作推出搜索电视,集成百度的搜索服务为电视用户上网、寻找视频观看提供方便,并与央视合作于2010年底推出互联网电视视频服务;夏普与百视通开始合作,集成百视通的内容服务产品,今年年初推出服务;索尼与央视接触,计划采用央视的集成播控平台;LG积极与百视通合作,计划明年初推出商用产品。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外电视机厂商开始准备在国内推出GoogleTV产品,就是直接植入浏览器在互联网电视中,这对今后互联网电视的管理将带来一定的隐患,影响现有集成播控平台和电视机厂商的合作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现有的管理模式。
2.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广电总局自2009年开始,根据现行管理规定,规范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在总结IPTV和手机电视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播控和内容服务两个资质的认定,推动互联网电视有序的发展。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央电视台CNTV、上海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台三家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进行了验收,正式允许与电视机企业合作推出商用互联网电视产品。
(1)中央电视台CNTV采用CDN构架发展互联网电视
CNTV当前采用的是CDN流媒体分发技术完成视频的推送。优点是响应速度相当快,但由于各地网络环境复杂,对长视频高码率的视频稳定性带来不确定影响。另外由于CDN成本较高,完全采用CDN的推送模式难以建立有效的盈利商业模式。CNTV在整体的产品和技术规划方面依赖外面的合作伙伴,目前没有整体和长远的平台建设和规划。尽管CNTV完成与海尔、同方、创维、康佳的系统对接工作,但由于CNTV与电视机厂商商务谈判进展的原因,基本上没有大的电视机厂商与CNTV深度合作,更多的是在产品演示的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CNTV在山东与当地有线合作,推出双模互联网电视产品,既支持当地有线网
络的DVB-C也支持互联网电视服务,这为三网融合市场带来新的模式。
(2)华数(浙江广播电视台运营主体)加快与电视机厂商平台合作
华数目前与长虹和TCL的合资公司欢网合作,采用欢网的推送平台。为长虹和TCL两家公司的互联网电视提供服务。华数也同时与海信传媒成立新媒体公司,采用海信传媒开发的HiTVOS系统架构。为海信互联网电视提供服务。
华数模式的优点是借助其他合作伙伴的平台快速发展业务,缺点是管理太多的平台,没有自己统一的技术架构,对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掌控带来隐患。同时华数采用以牌照与电视机企业合作的模式,对国家规范产业、有序发展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3)百视通(上海广播电视台运营主体)依靠自身技术发展推动与电视机厂商合作
百视通是最早开始与电视芯片厂商合作的电视播出机构,在C2、MTK、Mstar等芯片制造商合作自主开发TV OS中间件以实现跨平台支持,并与不同厂家实现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对接。目前百视通已经与包括海信、创维、康佳、海尔和夏普等电视机实现业务的对接,使得上述电视机厂商的互联网电视在百视通TVOS的基础上实现可控、可管和可升级。
百视通互联网电视的架构开放性和控制能力都相对较强。这为将来的新商务的探索与增值业务的开发提供基础,百视通一方面加大与芯片厂商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服务商合作。他们与中国银联合作开发互联网电视支付标准,为中国互联网电视开展电视增值服务提供了平台。
(4)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正逐步形成
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也开始尝试为互联网电视提供服务。如优酷、土豆和奇艺等在线视频网站寻求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合作。提供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服务,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服务商的带宽成本和内容的版权成本。同时在线的网络门户和生活资讯服务商也着手移植内容到电视终端。
3.技术服务提供商影响互联网电视发展模式
(1)芯片厂商掌握核心技术
互联网电视终端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芯片厂商,目前主流的三家芯片厂商分别是Mstar、MTK和RealTek,其中Mstar占整个互联网电视市场份额的50%以上。芯片厂商提供底层的驱动程序、中间件和参考应用。为电视机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电视机企业在芯片厂商提供的参考设计上修改不同的界面快速推送到市场。芯片提供商在互联网电视的产业链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建立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终端需要密切与芯片厂商的合作。
(2)国外行业巨头介入操作系统
互联网电视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是互联网电视的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与谷歌合作推出具有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的Google TV电视操作系统,索尼公司和三星公司开始在北美地区生产基于GoogleTV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这种直接植入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互联网电视一旦普及将对电视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目前在北美Google TV受到传统内容提供商坚决的抵制。中国的电视机企业也同时在尝试开发基于GoogleTV的产品。该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影响中国现行由播出机构形成的集成播控的互联网电视模式。
(3)CDN服务商扮演重要角色
CDN服务商是整个互联网电视商业模式成立非常重要的一环,CDN服务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互联网电视服务的基础,用户不能接受无法保障的流媒体服务。但为电视机用户提供的大带宽CDN服务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区域的差异和不同电信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差异很难保障稳定的CDN品质,二是高带宽CDN的成本是否能支撑内容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带宽巨大的投入理论上无法支持目前的商业模式。因此纯粹的CDN服务在互联网电视的业务中是一个挑战。因此,成熟的流媒体推送技术模式应该是CDN+P2P的组合。用CDN的快速响应结合P2P的带宽节省来支撑互联网电视长视频流的推送。目前PPS、PPL和迅雷都在积极开展此类服务,寻求与牌照运营商合作共享互联网电视的收益。
(4)电信运营商尝试区别于IPTV的发展模式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电视的合作,发展宽带用户,目前长虹已经在四川开展与中国电信的宽带放装合作。中国电信贴补电视机终端一部分费用,终端电视机销售捆绑电信的宽带服务一道推广。中国电信不仅仅与电视机厂商合作,同时也推出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内部称为“影视通”产品,试图摆脱央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导的IPTV集成播控模式。目前在贵州地区已经发展了5万户实验用户,并尝试在其他地区推广普及。
二、互联网电视将逐步影响传统电视行业
互联网电视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从电视机厂商收取内容服务费,这个商业模式在现阶段碰到较大的挑战。一方面。电视机设备制造商的微利经营无法支出互联网电视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现阶段用户的规模无法通过消费者直接付费和增值业务的收入实现。由于试图介入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厂商众多。诉求各不相同,导致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相对复杂。整合:的难度和时间也相对较长。目前整个互联网电视正处于培育期,需要在政策法规,商业运营模式、技术标准的形成、节目内容开发、用户体验等各方面进行完善,但其在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势头将深刻的影响传统播出机构和有线网络运营商。
1.影响传统电视台的运作模式
(1)削弱传统电视的行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全国覆盖的互联网电视可以成为电视台新的传播渠道。更多地方台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扩大传输范围,进而覆盖全国,这对提升电视台的影响力和节目商业价值有巨大的作用。但如果地方节目以频道化的方式播出,又将对现行的频道管理方式带来挑战。
同时,互联网电视海量的节目存储和全新的节目形态。促使电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从而对传统电视频道产生压力,进而削弱传统电视的行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2)影响现有的电视传播格局
互联网电视播控权的集中将使集成播控的牌照方成为基于互联网的播出机构。进而影响到基于有线、无线和卫星的传统电视播出机构,特别是省级台。此类播出机构的出现,有可能削弱各省级台,特别是已经在国内电视市场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影响力,从而导致现有电视市场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格局,将对中国电视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由此带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化。
(3)改变电视消费行为形成新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电视频道和内容极大
丰富的同时也带来注意力的缺失。电视观众消费的时间和内容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进一步改变用户的收看习惯,点播和回看行为日益增加,使得电视节日长尾现象明显,可能削弱频道和节目的晶牌价值。
但是,现行的收视率体系没有将互联网电视的收视纳入测量范畴,而互联网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形成自有用户数据分析体系,进而产生新的收视率标准。形成新的电视商业价值,这将对传统电视围绕收视率产生的商业模式造成影响。
(4)增加电视台版权投入和法律风险
互联网电视跨地域传播的特性,可能会增加传统电视台的版权投入和法律风险,特别是只在当地播出的影视剧和境外内容版权的引进。同时,会导致节目版权价格进一步抬高,增加集成播控平台的运营成本。
(5)迫使电视台建立完善的用户服务体系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服务面向最终用户。这对传统电视台提出更高的运营要求。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支撑和保障体系和应对新环境的要求是传统电视台巨大的挑战。
2.与有线网络展开直接竞争
(1)内容发行渠道的竞争
互联网电视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服务覆盖全国,部署方便、快速、经济的全网相对条块分割、整合难度较大的有线网络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中国宽带的家庭用户已经接近6000万,其用户规模和商业价值是任何内容提供商不容忽视的市场,与有线网络形成直接的竞争格局。
(2)最终用户市场的争夺
虽然有线网络在图像质量上和直播频道上目前占有优势,但随着电信运营商“光进铜退”和网络设备改造的策略实施,光纤到户的普及会进一步缩小图像质量上的差距。电信网络灵活的交互性能也会逐步改变用户对直播的依赖。更倾向点播与回看的服务。这会导致用户家庭的机顶盒也会逐步从DVB-C到纯IP机顶盒或互联互联网电视的迁移。
(3)内容服务的全面竞争
互联网电视下一步重点不仅仅是提供优质的视频节目资源,大力发展符合电视体验的增值业务是运营商和设备终端制造商的新目标。与有线网络相比,互联网电视的互联网互通、全网覆盖的优势会加快应用开发商资源的倾斜。这也为互联网电视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动力。
三、互联网电视管理的建议
1.加强牌照的管理力度
随着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湖南广播电视台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当前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的发放已有五家,对于5大电视机企业来讲相对较多,这在业务发展之初就会形巨大的竞争格局。厂商利用牌照商之间的竞争削弱集成平台的管理能力。加之不同的集成牌照商服务支撑能力的不同,存在牌照寻租的可能。这既不利于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发展。也将对互联网电视的管理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建议引进退出机制,制定集成平台牌照和内容牌照的管理规范和要求。严格规范市场,建立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电视市场。
2.引导社会力量发展互联网电视服务产业
自2008年起,国家测绘局在全国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历时一年半,现在已经结束。整顿期间,有关部门对于存在问题的网站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947份,整改网站1031个,关闭网站221个,通报违法违规案件96件。可是到目前为止,被誉为互联网电子地图经营牌照的互联网地图审图号(以下简称审图号)却迟迟没有来到。
互联网地图领域,号称有金矿可挖,那么,怎样有效监管互联网电子地图?它们的发展现状如何,市场分布怎样?本期专题将从政策、市场、产品评测等几个方面来展现互联网地图的发展蓝图。
据透露,国家测绘局近期将颁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图审核的通知,估计审图号将很快问世。
李强(化名)9月份去了一趟安徽黄山,他代表公司参加了第二批全国地图审核与安全审校人员培训班,“像我们这样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参加互联网地图安全审校培训和考试,估计国家测绘局是在为以后发放审图号设立门槛。” 国家测绘局规定以后地图内容审查人员和地图安全审校人员需持证上岗,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审查人员和安全审校员。此次培训内容包括地图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国家保密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国界线勘界与管理知识、地图审查有关内容、公开地图内容表示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现状和监管等。一个月以后,国家测绘局的网站上就已经出现了这期培训中合格的地图审核和安全审校人员名单。
监管步步收紧
目前,除2008年奥运官网地图的“国家测绘局审核: GS(2007)1386号”标志 和首都之窗上的“国家测绘局审核: GS(2007)1387号”标志是由国家测绘局正式审批通过并授予的审图号以外,所有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商都还没有获得过正式的审图号。“那两个审图号仅仅是奥运期间的特殊产物,由于互联网地图是新生事物,估计审图号的发放会遇到种种难题,所以这一年来,还没有产生出第三个审图号。”李强猜测说。
据透露,这种状况很快就会发生改变,国家测绘局近期将颁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图审核的通知,估计审图号将很快问世。部分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也已经提交了相关资质申请材料,等待测绘局发放第一审批图号。
种种迹象都表明,审图号正越走越近。11月27日,国家测绘局、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召开了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会。专项治理历时一年半,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填补空白性质的工作; 首次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服务准入制度,强化了互联网地图服务法制化管理,健全了互联网地图审核程序。
这是两年来互联网地图整顿工作的一项阶段性总结,去年二月,国家测绘局联合原信息产业部等八部门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表明了国家将下大力气整顿电子地图市场。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国家测绘局“三定”方案,增加了“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并批准成立“地理信息与地图司”。互联网电子地图正一步步被纳入规范管理中,但是要建立互联网地图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的技术手段,并非易事。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今后的互联网地图规范管理工作聚集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总结借鉴专项治理工作经验,要对专项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方法,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刻分析; 二是要结合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地图市场监管、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有关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 三是要加强合作,做好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工作。
在全社会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对于规范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哪些企业需要审图号,互联网电子地图的产业链分布如何呢?
产业链呈三级分布
如果要细分产业链层级,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据提供商,一般是具备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追溯目前主流在线地图的数据来源,源头不外乎归结为两大图商,即四维图新(NavInfo)和高德(AutoNavi),这两家都具备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高德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导航地图及应用服务项目独家赞助商。百度、搜狐、图吧(MapBar)、QQ、雅虎、携程、猫扑等大型门户和上千家专业网站使用了四维图新地图数据,Google地图,必应地图、新浪、阿里巴巴、搜房则使用了高德的数据。三大运营商也都与四维图新和高德有着紧密的关系。此外,近两年颇为动荡的灵图公司,也拥有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其数据供旗下的51地图网站等广泛使用。
第二层为专业化电子地图平台运营商,像谷歌地图、MapABC、MapBar等都可以看做这类中间层。它们都期待着审图号的发放和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图免费、提供标注、开放API、注重动态和实时等; 但要命的是,它们都还没开始盈利。所幸目前看来它们似乎都“不差钱”,有的背靠雄厚的外资,比如谷歌地图; 有的傍着大的门户,比如搜狗地图; 有的依赖风投,比如MapBar; 还有的东家实力雄厚,例如高德旗下的MapABC。这些平台提供商的人员背景又分两类――做GIS出身的和做互联网出身的,做GIS出身的学院派气息太浓,缺乏用户体验; 而做互联网出身的则更易从交互性入手来发扬在线地图的优势。
第三层是在电子地图运营平台之上的增值服务网站,比如搜房网、携程网、猫扑等,它们可以看做在线地图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一方面,它们将地图功能集成在自己的网站中,增强功能; 另一方面,它们又与一些平台运营商合作,反馈回丰富的POI信息。此外,一些行业用户如烟草、石油、物流等则购成了最终使用者。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在第三层非常活跃并且开始向第二层游离,它们也有成为电子地图运营商的实力。
关键词:企业,互联网化,规则,实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将几乎所有行业都纳入了“互联网+”的快车轨道上。互联网企业大幅开疆辟土,改变原有商业模式,面对这种颠覆性的变革,传统企业逐渐意识到,要适应这场生死变革,互联网化势在必行。然而,企业互联网化并不是建个网站卖产品或服务那么简单,要进行很多的变革,还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并且要懂得这些规则的实现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正确地互联网化。
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四大规则:C2B、O2O、生态圈、数据驱动。其中,C2B是核心,即企业真正以用户需求为中心;O2O是方法,即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的方式,将用户需求引入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生态圈是基础,即将合作伙伴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生态链,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数据驱动是动力,即用户需求通过数据形式传递给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环节中流动、共享,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
1.C2B
C2B,即Customer-to-Business,其本质是客户驱动,以客户为中心。在以B2C为代表的工业时代,企业生产什么客户就得买什么;但在以C2B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则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它建立一套机制与平台,打破企业边界,让客户能参与到营销、设计、研发、服务等环节,改变信息不对称变的状况,让客户和企业实现零距离的互动与接触。
企业如何才能实现C2B?首先,企业要有与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即企业必须建立能让客户参与进来的渠道。例如,客户既可以通过手机或PC等线上的渠道参与企业的设计与研发,也可以通过到企业办公室等线下渠道来参与企业的交流互动。其次是客户的参与要形成闭环。形成闭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客户的每次沟通要形成闭环,要有开始、有过程、有反馈、有结束,并且要能将整个沟通过程记录在案;第二层是指客户的互动要形成企业运营过程的闭环,既要有研发设计环节的互动、营销过程的互动、也要有服务过程、口碑传播过程中的互动,甚至是生产制造环节的互动。
C2B的形式非常多样,常见的有聚合需求形式,即企业通过预售、团购等形式将分散着的消费者需求集中起来,对于一些还没有生产的产品,根据集中的需求进行快速生产,在消费者需求完全表达的理想情况下,使得商家的供给可以正好与消费者的需求匹配,避免资源浪费。
2.O2O
O2O,即Online-to-Offline,也可以是Offline-to-Online。其本质是线上与线下进行融合,实现营销、服务、设计等环节的线上线下互动、协同合作。
O2O是当前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商业创新模式之一。O2O的引入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首先是要有合适的连接工具和平台,能够随时满足客户与企业在线上与线下的连接。其次是实现线上线下的闭环,即实现客户对产品的了解、试用体验、预订、交易、支付、配送、服务、回访、口碑传播等环节的闭环。第二,找到适合企业实际的可切入的O2O模式。传统企业可选择4种典型的O2O模式:①Online-to-Offine(线上交易-线下消费体验):生活服务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团购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②Offline-to-Online(线下营销-线上交易): 1号店曾在地铁站张贴带有二维码标签的商品海报,乘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下单线上支付,就是这种模式的应用。③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线下营销-线上交易-线下消费体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预存话费送XX”活动,就是在线下营销,在线上完成交易,再到线下完成消费体验。④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线上交易或营销-线下消费体验-线上消费体验):某款游戏的道具中有虚拟的麦当劳套餐,玩家购买后,即可以到线下麦当劳店吃该套餐,虚拟的套餐也与此同时被使用,然后再回到线上玩游戏。总之,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是将线上线下的资源与优势进行整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生态圈
生态圈,是指各类型企业通过某些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本质是打造一个整合各方资源的、开放的、社会化协作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和体验,最终实现各方合作共赢的生态链。平台与生态圈有着紧密的关系。平台一般是指企业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生态圈所有角色的运营都需要借助这个平台,因此平台是生态圈形成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平台,生态圈很难真正形成,即使企业通过其他方法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合作伙伴,也无法形成紧密高效集成的合作。
生态圈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标准化的开放平台,产业链上下游需要与平台本身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龙头或者核心企业来说,发展自身业务为核心的生态链至关重要;对于行业与领域/第三方企业来说,通过协作建立公共平台可以实现共赢的生态链;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可以参与到前两者的生态系统中,作为良好的补充,发挥自身的长处,谋求长远的发展。
生态圈实现需要注意四点:一是要有一个用来承载供需各方运营的实体的开放平台。它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以是一个产品。二是生态圈主导者必须有能力、有资源、有资金将产业链多方聚集起来。三是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运营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各方在生态圈的正常运营。四是企业自身必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确保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
4.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即企业以随时随地获取、处理和使用数据,并以此来驱动管理和运营。其本质是通过数据进行实时、精细、智能运营,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
数据启动企业有两个核心特征,即必须实现一体化,必须实现闭环运营。一体化是指要实现企业内部协同的一体化和产业链协同的一体化,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充分协作,不出现相互推诿、流程不明确的现象;企业外部,与银行、政府、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招聘平台等社会化体系的无缝连接,企业能与各方进行数据集成甚至流程集成、业务集成。闭环运营是企业的运营要实现闭环,能实现自反馈、自修正。事实上,传统方式上,企业都是开环运营的,即企业产品一旦到了客户手中之后,运营过程基本结束,没有形成闭环。没有一体化,没有闭环运营,企业的数据驱动也不可能实现。企业互联网化之后,由于有了与客户交流互动的专门平台,可以实现从客户需求-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互动平台-客户需求的闭环运营,这也为企业的数据驱动奠定基础。
企业要实现数据驱动,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完整的、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和业务系统,这套系统既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程,也承载着企业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二是要与外部的社会化大数据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与交换,实现数据集成。三是建立一套实时的、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商业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必须能同时处理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必须能实时处理ERP等业务系统产生的内部小数据,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等产生的外部大数据。同时,企业必须建立大量的数据分析模型,供企业运营决策参考。四是建立一套与数据驱动相对应的管理和运营机制。
结语
企业互联网化是复杂的过程,本文仅从企业互联网化遵循的规则及其实现方法上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企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还有三点值得关注:业务路径、IT路径和组织变革。
对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化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抱着“宁可死在互联网化的路上,也不要在传统世界里活着”的决心,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对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只要把握正确的方法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一定可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突出的生产力成为当时世界生产变革的首要驱动,实现了产业跨越式的突破发展。以蒸汽机使用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各类微观经济主体传统的生产模式,“机械化”和“ 电力”也当之无愧的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进入近代以来,“资本”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力,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苹果、谷歌等巨头公司正是依靠资本的推动从“车库”启程进而释放出对世界影响的能量,并通过高效的资本运作,实现了企业实力的快速提升。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又是一次对微观经济主体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无论是在生产制造、资源整合,还是在客户群拓展、品牌建设,都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所以,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互联网已绝对不能被仅仅认识为一种工具,而应该是一种生产力的概念,一种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商业盈利模式颠覆和重塑改造的新生产力,也就是“互联网力”。
“互联网力”作为新的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源动力,其发挥作用体现在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两个紧密联系的层面。前者的作用是使企业“获取运营互联网的能力”。企业运营互联网的能力由互联网思维、专业团队、组织架构、可能的基础设施与原始积累综合构成。其中互联网思维与专业团队的作用最为重要,互联网思维使得企业高级管理层能够在战略决策上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力的作用和价值,而专业团队则通过精心设计推动着高层的战略部署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使得企业能够依靠原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实现与互联网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及业务对接。能力运营层面的作用是指企业“实际运营互联网的能力”,企业拥有互联力的“准入条件”后,既可以开启运营互联网力的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力,激发互联网带来的革新特性;创造出全新的生态链接方式、更科学、更高效的商业模式,或者创造出更友好、更互动、更分享的用户交互模式,或者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构成互联生态等等。使得微观经济主体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获得与传统商业模式完全相异的品牌溢价与获利模式,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约资源投入、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的种种利好条件下,为企业产生全新的创造财富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两个层面必须相互联系、递进发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个直观的比喻就是前者类似于企业的资本与获取运作能力的意识,而后者类似于企业资本的运作能力。企业必须通过获取资本且通过恰当的资本运作,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的提升;所以企业必须拥有从组织结构方面上至下连贯认知与战略实施,从企业到商业环境由内而外的信息化、生态化布局,才能使得“互联网力”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互联网力”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具”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办公工具或者通讯手段,通过将互联网嵌入到生产工作环境之中,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沟通成本的降低。第二阶段是“媒介”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便利、快捷的搜集、获取和商业信息。第三阶段是“平台”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资源的传递与整合,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削弱或者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流动,实现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多的选择找到自己稀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更高的收益、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将自己的冗余资源转让出去,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三个阶段我国企业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无论是将其作为“工具”、还是“媒介”,亦或是“平台”,从本质上分析,都仅仅是将其作为生产要素优化和改进的一种工具,都还仅仅是停留在基础设备层面,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互联网力的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是“生态互联网力”阶段。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力”实现了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层面的充分结合。这一阶段的微观经济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生产力革新的重要作用,借助于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的帮助,打造较以往完全不同的商业生态环境和盈利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具体来说,微观经济主体一方面可以咨询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独特的运作模式,打造高品牌溢价形成新的客户-品牌链接,另一方面可以在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打造完全与传统时期不同的获利方法与获利空间,形成一套全新的企业创造财富能力。
新一届中央政府也充分认识并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互联网+” 、“供给侧改革” 、“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力”的作用,破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瓶颈,推动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战略本质上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的产业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力”提高生产效率、重构商业模式,全面提升经济生产力。“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根本原因是大大降低了当前经济运行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也会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而“互联网+” 模式下的“互联网力”则能够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大大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进一步盘活现有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
但是“互联网+”战略仅仅是从经济层面上,从市场主体的自发层面上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实际中的很多信息不对称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国政府与“互联网+”战略配套实施了“供给侧改革”,解决“互联网力”的制度阻力问题。“供给侧改革”的要点是对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通过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利。“供给侧改革”推行以来,我国实施了优化投融资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机构、优化分配结构、优化流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了创业制度阻力、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释放了 “互联网力”的制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