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绿色低碳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第1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谁怠慢了它,轻视了它,谁就会失去立足之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低碳环保的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低碳环保的建议书1广大的市民朋友们:

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这是我们衡水人追求和-谐发展的“宜居梦”。然而当我们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时——我们要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碳生活已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自然、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防止大气污染。市公交总公司的公交车“烧油”改为“用气”的公交车,目前已将达150辆,天然气公交车在为市民提供低碳、绿色生活的同时,也成为节能减排的助推器。为此,向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绿色出行的先行者。我们倡议:“有车族”带头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或公交车上下班,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坐绿色公交车。我们不仅是建设绿色衡水的推动者,也是建设美丽湖城的先行者。

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绿色消费,支持环保。

只有你我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污染的排放,才能守卫我们共同的蓝天。走低碳之路、建绿色衡水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用智慧去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用良知去阻止环境被破坏,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理念,用勇气去改变生活习惯。为了你我的健康,为了环保生活,为了绿色地球,希望市民朋友们积极投身到“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__市环保志愿者协会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的建议书2全市广大市民朋友 :

为深入推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为全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特别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倡议: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一、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就在身边,文明出行人人能做。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出行。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在旅发大会期间,请广大市民朋友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交通拥堵,让我们共同体验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生活。出行中,人让人,车让人,车让车,让出一份公德和文明。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车辆;驾车时按规定系好安全带,不向外抛洒物品,夜间市区行车不使用远光灯,驾车时不接打手机,在市区驾车不随意鸣号。

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倡导者。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加到“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列中来,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宣传交通法规,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环境。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方式,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城市更靓丽,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为推进实力、活力、魅力、文明、幸福六盘水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__市环保协会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环保的建议书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并且充分体现“工人先锋号”创建工作成员在节能环保中的表率作用,特向全体成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发现他人有浪费行为时及时规劝。

杜绝长明灯,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熄,并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电脑、打印机、碎纸机、显示器等用电设备的待机时间,下班时关闭饮水机电源;办公室的空调温度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

防止长流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提倡一水多用。

提倡少用纸,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提倡双面用纸以及废旧纸张的回收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推广网络办公,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推进无纸化办公。

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车、步行上下班,减少开车次数;提倡三层以下步行上下楼,减少乘坐电梯次数。

将“我节能我环保、我健身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签字笔、纸巾、纸杯等。

提倡使用钢笔和可更换笔芯的圆珠笔和签字笔,自带毛巾、杯具等。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电池,做好办公垃圾分类存放与处理,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绿色办公,低碳生活,全体成员一起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动中去,做争创“工人先锋号”的节能先锋、环保卫士,让生命之水长流,让生命之绿永驻,让和谐之花永不凋谢!

低碳环保的建议书4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谁怠慢了它,轻视了它,谁就会失去立足之基。

我们不能不屑一顾于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的价值,那是企业效益的根本所在。

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自觉地投入到节能降耗活动中去,坚持不懈的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

树立一种“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节能意识,以最好的管理,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从统计看,人们对重工业化进程的批评似乎言之有理。

但笔者以为,以此认定我国能耗高、能源紧张主要是重工业发展过快造成的,有点偏颇,还打错了板子。

为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的深入展开,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工会向广大员工发出建议,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降本增效,从我做起”活动。

活动以“从我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为主题,要求广大员工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在生产或生活中,都要注意节能降耗,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自建议发出至今,陆续收到员工提出的一些节能降耗的好做法、好想法,有员工提到:“浪费是一个公司最头痛的地方,积少成多,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节能降耗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节能降耗就意味着增效,只有增效我们企业才会有更好的明天”、“要做到从立项就考虑节能降耗的问题。

从根本抓起才是省时省事的思路”、“创造力是节能的源头,我们要抓住源头;规范化制度化是节能的保障,我们必须强化保障;节能意识的树立是实现的基石。”

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节能降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做到节能降耗。

每一名员工都必须从自我做起。

以不断增强资源忧患意识、要有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真正目的。

最后我希望通过咱们的这次活动,能够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为我们中科纳米的发展再创一片宏伟蓝图。

低碳环保的建议书5环境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是全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6 月 12 日至 18 日全国将开展以“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在此我们发出节能环保建议:

1、上下班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践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四层之内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环保节能更健康。

3、办公室尽量使用自然光,光线充足时,不要开启日光灯;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冬季 取暖不高于 20℃,夏季纳凉不低于 26℃),每天少开空调两小时;不在办公室使用除办公 需要的其他电器,尽量减少电脑、打(复)印机待机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时做到随手关 闭电脑及显示器电源、关灯、关闭空调,杜绝浪费现象,力争“每天节约一度电”。

4、放弃使用流水洗手、洗脸、涮洗拖把,提倡使用面盆或桶。

5、共享打印机,复印、打印纸张双面用,废旧的公文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提倡办公、开会时自带水杯、使用钢笔,减少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 环境的污染。

6、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食堂盛饭要适量,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第2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摘要: 城市中央商务区(Cential Business Distiict,即CBD)是集政务服务、商业金融、会务会展、宾招酒店、文化娱乐等多职能于一体的城市重要功能区,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CBD的低碳设计将对整个城市的低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着重探讨现代CBD建设如何通过构建地区性复合型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弹性格局、增加绿化汇碳等手段减少碳排放,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CBD。

关键词: 城市商务区;低碳;绿色;设计

中央商务区(Cential Business Distiict,即CBD)一般地处一个城市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城市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作为一个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区域,其开发无疑将导向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地块开发模式,缩小区域内部如绿地、水体等生态要素开发,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与现代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成矛盾。如何既注重经济效益的开发,又注重生态文化效益的开发,成为现代CBD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弹性格局两方面来论述现代绿色低碳CBD的设计。

一、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Green Infrastructure)构建的CBD低碳规划

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公顷城市绿地每年吸收一氧化碳量为5-15吨。基于GI构建的商务区低碳规划是指改变传统建设模式,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商务区发展的战略性空间框架,在合理确立功能构成、建设规模的同时立足于基地的生态特征,构建与地区交通、建筑、绿色空间复合交融的生态弹性格局作为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减少碳排放,实现CBD高效能、高效率、低排放发展。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绿色基础设施作为CBD可持续发展基底。发展区域综合、功能联动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CBD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底,提高CBD碳汇容量,实现CBD低碳可能,创造自然和谐的魅力宜居之城。

2、绿色基础设施与地区交通系统的结合。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最大幅度的发挥绿色植被固碳释氧、减噪降温作用,打造宜人尺度的城市街道系统与魅力步行空间,形成绿色生态低碳的地区交通系统。运用“机非分离、各得其所;打造枢纽,无缝衔接;公交优先,宜人慢行”的交通规划理念,通过采用“机动车主干道+林荫大道+步行道”的交通系统实现交通系统环境友好与高效运作的目标。

3、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游憩开放空间系统。营造连续贯穿室内外的绿色活力空间一一生态建筑绿色理念和绿色开敞室外空间。室外场地下构建“广场一街道一公园”的城市活力空间体系,室内场地则通过绿化屋顶、垂直绿化结合能源技术的运用,实现建筑低能耗运作的同时营造工作在大自然之中的高级环保办公环境。

4、绿色基础设施承载城市文化。对CBD开敞空间进行文化表征上的保护,并采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时尚转化,实现其功能更新后的活力更新,也保留了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精神。绿色空间体系体现城市文化与地方精神,彰显城市魅力,突出CBD魅力橱窗的特质,建设生态娱乐型CBD与体验型CBD。

二、构建生态弹性格局的CBD

构建生态弹性战略格局不同于一般性对生态过程的描述与控制,而是立足于生态效益,兼顾土地经济效益,将生态过程通过核心辐射区、固碳斑块、游憩廊道等核心控制要素进行表述与控制,希望解决中心商务区的经济密集开发模式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

1、优化网络、强化绿核。由CBD生态现状的存在优势与面临机遇所决定的优势一机遇SO战略,根据CBD现状与城市生态学原理,对于现有分布均匀、形式多样的绿色空间应该加以优化,使其形成更加系统的有机生态网络,与此同时强化网络中的绿核,发挥其核心辐射的功能,促进CBD生态过程的发生与完善。

2、区域系统、固碳绿斑。以北京CBD东扩区案例为例,考虑到生态过程的时空连续性,从区域层面看待CBD东扩区的生态绿色空间建设,包括借用朝阳公园等周边大型核心绿地的构建CBD的区域性绿色基础设施,在CBD关键节点与现状绿化状况较好的地点如人民日报社的周边绿地、一道沟绿廊沿岸绿地以及已建成新光天地中绿化状况良好的中心景观绿地等中安插布置固碳战略绿斑,形成区域系统的生态绿色空间网络。

3、垂直绿化、指标控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绿地斑块的面积经常由于建设用地的胁迫与土地价值的市场级差被不断缩小。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场地绿化并实现碳氧收支平衡的最小碳汇绿地面积,通过分解到每块土地的绿色容积率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的绿色容积率进行控制与平衡,将空中花园、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形式综合考虑。

4、斑廊贯穿、战略互补。通过确定发挥生态效应的最小面积与宽度,对CBD生态绿色空间的核心区面积与廊道宽度进行建设指引。当区域绿化覆盖率大于30%时,绿地对热岛有较明显的削弱作用,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因此建议区域绿化覆盖率应达到30%—50%。当绿地规模大于3公顷、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明显降低,基本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热辐射强度相当。绿廊宽度大于30米时,具有较明显的降温降噪作用。绿廊宽度大于12米时,物种多样性开始随宽度增大而增高,因此建议设置面积大于3公顷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同时结合交通系统构建绿色廊道,其中机动车主干道旁绿地宽度大于30米,次干道旁绿地宽度大于12米。由于斑块之间距离小于500米生态效应较好,500-1000米属于中等,大于1000米则较差;踏脚石斑块绿地面积建议在0.5到1公顷左右。

三、结语

CBD的科学建设为我国城市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城市CBD的建设要在绿色、生态、人文的理念下,建设成低碳、环保、节能、节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重要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8,18(3)

[2]罗永泰,张金娟.我国中央商务区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 (2) .

[3]王文礼,杨星,.绿色容积率: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一种生态量度[J].中国园林,2006, (9).

[4吴菲,李树华,刘娇妹,.城市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7, (6).

第3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 能源行业 机遇 挑战 创新

引言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显著降低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减少碳基能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寻求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绿色GDP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影响如表1所示。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从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层面上升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导向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也成为各国化解金融危机、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最高、最终目标

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落缓,世界各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其化解危机、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提出了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以保证其以低碳经济为引领,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保障。

英国—激励低碳经济创新,引领世界发展战略。英国政府不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者,也是率先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倡导者,还是通过出台《气候变化法案》第一个对碳排放建立法规的实践者。从理念到制度保障促使低碳经济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战略》、《低碳工业战略》、《低碳交通战略》等分、子战略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的出台,使英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也在1990-2010年这20年间下降了25.37%,低碳经济发展效果显著,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德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生态税》,以此提高各类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2006年,德国第一个推出以技术战略为指导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全面指导低碳经济技术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高技术战略为蓝图,德国绿色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德国政府先后制定了针对能源发展的研究战略及相关法规,并出台了《气候保护高科技战略》、《可再生能源供热法》,全面推动德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美国—发展绿色经济战略,促推新能源战略。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低碳发展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并做出了切实的行动。1990年,美国出台《清洁空气法》,2005年实施《能源政策法》,2007年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并计划推出《气候变化技术项目战略计划》。经过多年的探索,美国试图寻求一个平衡各方因素、综合各种情况并且在可以积极应对气候、保护环境生态的同时有助于能源安全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战略,推动新能源战略。

(二)推动低碳基能源发展并调整高碳基能源结构

现阶段,各国已经掀起了发展地热、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燃料等低碳基能源的。欧盟对其成员强制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提出到2020年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提高到20%,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占比提高到10%。

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将随着产生新的变化。新农业将走向有机、低碳的道路,减少对高碳基能源的依赖;新工业将大力发展低碳基能源、低能耗产业以及资源节约型产业。在社会生活层面,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出行将更为重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城市绿化、废物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将得到长足发展;环保住宅、节能家电将是人们生活、消费的方向。

(三)制定绿色新标准以发展绿色新技术

新标准、新技术是新时代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新标准方面,绝大部分国家通过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能效效率、单位油耗标准,鼓励开展研发节能产品、强制建设项目开展能源认证、引导交通使用新技术燃料等手段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

在新技术方面,美、英、德国推行清洁煤计划,通过将先进的清洁煤技术向市场化阶段推进;英、德国开发低碳发电站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积极发展CCS技术。

在未来,由于低碳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最先拥有这些低碳技术的国家和企业也随着成为主导和垄断者,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全新的技术和贸易壁垒。

(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碳排放交易权、财政税收等市场化经济手段逐步引入并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碳排放交易的国家,于2002年正式实施排放交易机制。2003年,美国适时推出区域温室气体计划,并在芝加哥成立气候交易所;2005年,欧盟在公司层面实施碳排放交易;2008年日本在企业之间尝试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2012年中国正式批准上海等7个省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碳交易正在使一个新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迅速扩张。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传统竞争领域相比,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中国能源公司与跨国能源公司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战略赶超相对容易。能够抓住低碳经济刚刚兴起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抓紧实施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项目,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发展新兴低碳业务,接替发展速度将逐步减缓的传统业务,则中国能源公司将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低碳型能源公司。

二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突破资源约束。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程度低。如果中国能源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合资合作,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可以在国内外获取大量低碳和无碳能源资源,迅速构建起新的核心业务,有助于打破现有业务所面临的资源缺乏困境。

三是有助于中国能源行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在国内外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低碳和无碳能源,研发和转让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出售核证二氧化碳减排量(CER),利用捕集二氧化碳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开展碳排放交易业务等,中国能源行业将形成众多新的以低碳技术利用为核心的效益增长点。

(二)挑战

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能源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调整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很可能将导致石油消费下降,至少会较大幅度减缓石油消费增速,进而影响中国石化主要产品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披露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指出,中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必将导致终端能源需求总量的减少。其中,煤炭的需求总量减少最多,其次是石油、热电以及电力。

二是现阶段中国能源行业已经面临行业资源短缺、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换代、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市场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又将面临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减少碳排放的巨大压力,这必将会导致投资大量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三是与跨国能源公司相比,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与CCS技术等是能源工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开发低碳能源实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较少,面临内外部双向发展压力,整体处于劣势地位。

四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碳关税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已有部分发达国家拟对中国等暂时不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征收的碳关税以及各种名目的绿色贸易壁垒,这必将对中国能源工业一体化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

低碳经济时代能源行业的创新

(一)从国家战略出发建立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提出明确的框架,再从法律法规、政策建议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辅助和支持。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对属于低碳发展特定行业适当优惠,对符合低碳发展的特殊技术予以补贴。从实际出发鼓励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推广实践以及实质性的引导措施。

(二)树立低碳知识产权的观念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技术将引导能源行业勘探、生产更多更新的低碳能源、无碳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目前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主要由发达国家公司所控制,这些低碳技术不仅仅是公司利用专利制度保护其创新成果,而是更广泛地通过知识产权圈占创新空间,垄断技术,限制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自由,给竞争对手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业务发展都设置了壁垒,从而实现其自身掌控竞争主动权的战略目的。因此,我国能源行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不仅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速赶上发达国家,更需要积极应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发展低碳能源创造先进的技术条件。

(三)打造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为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必将走低碳能源发展道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发展低碳基能源,加强低碳基能源利用,持续加强环境保护隐患治理,创建清洁生产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源头上做到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打造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国情的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能源行业和人们息息相关,上到国家安全,下至百姓衣食住行。因此,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能源行业不仅在自身的生产中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效、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在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还应该与政府相结合,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媒介工具,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宣传,努力引导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及其利益相关者转变其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对百姓而言,将绿色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反作用于能源行业和政府,使真正的绿色低碳生活多层展开。

参考文献:

1.阿斯普朗德.清洁能源投资:太阳能、风能、乙醇、燃料电池、碳信用等行业的绿色贸易指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9

4.世界银行著.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译.世界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第4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2012年10月12日至14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以杜莉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绿色经济实现路径——中国碳金融交易机制研究”为依托,召开了“碳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学术会议”。南开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中央党校、西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吉林省社科基金规划办、吉林财经大学以及吉林大学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追溯碳金融的理论基础及推动中国碳金融交易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一、碳金融交易理论基础追溯

理论是对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吉林财经大学宋冬林教授提出不能架空碳金融交易,需要密切关注碳金融对传统理论的传承与扩展。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指出,适应实践发展和时代需求,开展碳金融研究是理论研究的重大责任。吉林大学杜莉教授认为,碳金融交易机制既承接了产权理论、功能金融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的现有内涵,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上述理论的外延。

结合传统的价值理论,逄锦聚教授对碳排放交易标的的商品属性进行了认定。价值理论将商品定义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逄锦聚教授认为,碳排放额的减少来源于技术改进,而技术进步离不开劳动,故碳排放额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劳动产品,一旦用于交换,便具有商品属性。碳交易表面上交易的是碳排放额度,实质上交换的是碳减排的技术以及协同的一系列复杂的人类劳动,故碳排放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可用于碳减排活动,其价值体现为凝结在碳排放额度中的人类一般劳动。

北京环境交易所周丞认为,碳是政府授信并在特定市场具有流转功能的商品,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货币。碳市场以产权理论作为依托,是科斯定理与现代金融的完美结合,产权的正确界定对于减少环境问题,避免公地悲剧具有重要意义。西南财经大学蒋南平教授将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的理论根源追溯到的绿色发展观和以生态危机理论、双重危机理论为代表的西方生态主义,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强调准确界定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内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碳金融的实践进展

1.碳市场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源于系统工程学,意旨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碳市场的顶层设计涵盖了基本制度设计、发展路径及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顶层设计的合理程度决定了碳市场的运行效率甚至成败。

中央党校郭兆晖将碳市场的构建路径划分为三个基本模式:以欧盟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混合的模式。周丞与郭兆晖均认为中国比较适合以日本为蓝本,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混合的构建模式,积极发挥“干中学”的作用,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攻坚阶段,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即刻构建全国范围的碳减排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郭兆晖建议以三年作为一个区间,逐步由区域性碳市场向全国性碳市场过渡。关于碳市场的基本制度设计,郭兆晖认为,不仅要考虑环境有效性与成本有效性,也要关注产业接受性、行政可行性以及政策的公平性。建议由国务院确定履约期长度、排放上限、交易对象、管制行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配额分配、管理与抽查等供给机制的设计,构建一个囊括政府部门、常规金融机构、经纪商、交易所、法律服务机构、研究咨询机构、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制度体系,并建立本土化的新型经济评价体系。

关于碳交易的机制设计,周丞认为应采用总量交易模式。首先,应创新总量设置模式,选择某年为基准年,将基准年之前已经运营的设施排放的温室气体设为存量,基准年之后的为增量。以存量作为总量控制的目标(Cap),效仿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期初采用历史排放法对排放总量进行分配,随后逐步转向拍卖方式。增量采用高基准线,规定若干年后,将部分增量转化为存量,进入控制和交易;其次,设计碳市场的柔性机制,包括允许配额无条件储备,允许低效机制、履约期以三年作为基准、建立碳价格“安全阀”机制、建立配额储备库、不允许配额借贷等;再次,设计碳泄漏规避机制,即通过扩大管制区域范围、细化机制设计、输入产品纳入管制、降低境外产品需求等措施,减少碳泄漏;最后,设计碳市场的测量、报告、核查(MRV)机制。

2.碳市场及碳金融交易的实践

中国碳市场交易已初步试水。周丞先生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为例,介绍了中国碳交易平台建设的实践活动。目前,北京环境交易所主要有三大业务线:一是由CDM、VER与“双特(特定行业特定区域)试点”所构成的多层次碳交易业务;二是节能量与排污权交易业务;三是由节能环保技术投融资、低碳转型服务组成的低碳发展业务。

当前,国际市场较为活跃的碳金融活动主要包括碳信贷、碳基金、碳保险、碳期货、碳期权、与碳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等等。中国受制于碳市场起步晚、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等因素,碳金融活动以绿色信贷为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曾刚副研究员归纳总结了国外绿色信贷抗拒、规避、积极、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介绍了赤道原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口信贷与环保指南、德国与日本先行国家的经验,梳理了中国.自1995年至今绿色信贷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开展过程中暴露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缺位、技术标准与风险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制度完善、产品创新等角度为绿色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郑州大学武魏巍副教授从期货等衍生产品的角度切入,总结了国际现行碳交易平台期货、期权运作的经验,通过对比瑞典城市马尔默与中国大庆,深刻剖析了中国推出碳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中国碳期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吉林财经大学刘吉舫教授介绍了绿色保险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从理念培养、标准确立、产品创新等层面,对中国绿色保险的开展提供了建议。

为推进碳交易及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西南财经大学蒋南平教授、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陈柳钦教授均提出要建立珍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即推动思想环保、理念环保。此外,蒋南平教授建议尽快制定中国乃至全球的自然资源、能源消耗及补偿标准,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束缚,避免资本对自然资源统治力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应该将科技作为重要手段,加速生态修复和清洁发展。陈柳钦教授建议在产业布局过程中,要从网络、空间的视角着眼,避免思维和落脚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3.碳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助推

结合会议主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碳金融对碳市场发展乃至绿色经济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陈柳钦教授认为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提出“给金融一个支点,金融一定能撬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论断。蒋南平教授认为借助碳交易体系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碳市场份额,通过广泛意义的碳排放权全球营销,来捍卫国家利益具有必要性。周丞指出碳金融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实现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工具和抓手,能够为政府提供税费体系之外的转移支付手段,促进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引导GDP高质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转移等政策意图的实现。武魏巍副教授重点从碳期货的视角,归纳了碳金融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碳经济效益、增强碳交易话语权、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意义。

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论点,逄锦聚教授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金融确实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宜夸大金融的功能,应更多关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避免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繁荣。杜莉教授认为应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的助推,而风险防控机制亦是碳金融交易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关于碳金融交易机制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碳金融交易作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其进一步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关于研究队伍的搭建与合作模式,逢锦聚教授提出了“反木桶原理”,即研究团队中,首席专家的科研与管理水平,决定了该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层次和质量。杜莉教授指出,宜采用合理分工,责、权、利相匹配的模式,真正做到任务到人、经费到卡,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协同作用,挖掘科研协作的潜力。

关于碳金融交易机制研究体系的架构,杜莉提出应将金融思维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结合,从供给机制、需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防控机制以及效率与溢出效应评估五个相互衔接、互相影响的环节切人,避免现有单一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针对杜莉教授提出的架构,曾刚副研究员进一步强调了供给机制在碳市场构建中的关键地位,认为碳市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供给机制是碳金融交易机制的核心,配额总量的设置、分配模式的设计、管制对象的选择、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选择对市场需求、价格、风险甚至运行效率与溢出效应均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供给机制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决定了碳金融体系的成败。

第5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银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1997年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义务首先由发达国家去承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2012年以后,在去承担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义务;(2)国际贸易减排的机制(IET),联合履行的机制(JI)和清洁发展的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的三大种机制。

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全球关注,一并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低碳经济的特性体现为较低排放、较低污染、较低消耗和较高效益、较高效能以及较高效率。国际社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低碳经济也是工农业文明后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进步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选择低碳经济这种形式。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用甚重,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低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低碳金融制度的完善创新等将会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低碳金融毫无疑问将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一次重要的理论成效。

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保)相关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创新,其内容主要有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投资和交易。低碳金融的不断推进,促成低碳金融长效完善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动力的银行,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保护环境,敢于创新,积极发展低碳金融。

一、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金融,顾名思义也被称为“绿色金融”。低碳金融泛指低碳与金融的交融,即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服务,内容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的如银行信贷等等。所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低碳金融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2009年刘明康提出,两个重要的成分需要银行去发挥:一个是实行推广低碳金融的观念,二是努力去创新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2010年马骁说,虽然对于低碳金融,银行试图在发挥一些些的作用和措施,然而仍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程度,很难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

银行作为低碳金融开展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经济转型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民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社会责任,低碳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伴随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低碳口号,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任务工作,遏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发展低污染、低耗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的支持。低碳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创新

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自我、应对现代复杂经济形势的自主选择,是实现银行业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最佳路径。开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可避免地需要研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融资方式,而低碳金融的提出正合时宜,延伸了金融创新的创新空间。低碳金融也推动了银行业的转型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三)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缴纳税收和创造利润,进行慈善捐助,更表现在通过自身的银行业服务特别是信贷,向那些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功效。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银行业通过低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创新,既可以达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企业价值。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宣布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三十六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机构,也成为了低碳金融的先行者。

二、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低碳金融得到银行业普遍认同

赤道原则,国际大多金融机构遵循建立推行的,它的依据是世界金融银行及公司相关的规则,主要是评判、估测以及管理各项融资服务中的相关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项标准,旨在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作为用来规范银行业项目投融资的赤道原则目标是对银行企业项目在投融资时,综合评判、考察此项投融资对环境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在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的运行。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提供了行业标准,已成为国际惯例。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个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把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具体化,为银行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准则。截止2006年,位于世界各地的90%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利用《赤道原则》进行全球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联合国大力倡导各国开展低碳金融的相关立法。

我国第一家赤道原则使用的兴业银行,在2009年,在项目融资服务上兴业银行为扩大福建华电永安发电,赤道原则遍布全世界69家的金融机构,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是其提供的。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我国当前的低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主要开发一系列相关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项目,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绿色信贷为转变银行信贷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银行,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到2009年末尾,兴业银行总计总计发放了金额高达165.83亿元、共计223笔的节能减排的贷款项目。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说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业的低碳金融创新

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出现与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创新、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在2007年,中国银行有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随后深圳发展银行也推出了。2010年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是北京环交所与光大银行签订。同时,私募基金和我国信托公司在低碳金融相关义务进行开拓。在信贷中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类风险,在积极支持低碳金融相关类的融资项目,国际银行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双高”项目减少贷款,同时严格检测环境风险。

三、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不足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

第6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型,包括两层含义:意识低碳经济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目标性,发展体坛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形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形态是零排放;第三种形态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低碳形态的条件是经济的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一,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从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以来, 欧盟各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响应, 制定出本地区、本国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改变能源结构;2、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3、降低碳产业的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改变生活方式。

各国的低碳经济政策有以下几个着重点:(1)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 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3)低碳产业政策, 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4)低碳消费政策, 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 绿色社区等政策。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中以鼓励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为重点, 尤其是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更是重中之重。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 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 能源效率技术; 碳捕获技术等。尽管国际低碳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 也没有专门以低碳为目标的政策工具, 这对低碳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低碳经济作为各国争先发展的要点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2/3。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我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总量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过去二三十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 CO2占我国 CO2排放问题的 75 %,中国 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在 1990至2001年, 我国CO2排放量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 27 %, 目前, 我国与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 2030年, 我国 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长的一个体现, 过去 3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和新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开发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二次能源,可以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面。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但是“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谨慎调查研究。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两个重要的关系。首先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其实,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低碳经济”不可一蹴而就。“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 “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第7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熵值法;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54-02

一、地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绿色发展指标的确立过程中,参照《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1]以及结合山西自身的统计数据,经过多次筛选与分析,最终确定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发展指标细分为人均GDP、单位GDP能耗、水耗、人均城镇生活消费用电、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第一、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科教文卫支出占GDP的比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森林面积、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当年污染治理施工项目个数、主要年份民用汽车拥有量、森林覆盖率、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人均当年新增造林面积26个指标。

二、地区绿色发展管理熵流的计算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的一个物理量。熵值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指标值的权重,适用性比较强。熵值法的原理是熵值越小,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越大,说明该指标的权重较大。设有n个评价指标,m个评价对象,xij表示第j个评价对象中第i个评价指标。构建矩阵,进行标准化[2]。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评价对象的指标值的比重fij:

第i个方案的地区绿色发展综合得分Vi表示为:

本文选取了2008―2014年山西省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应用熵值法计算山西省绿色发展的26各指标的权重,得出2008―2014年的综合得分分别为2.28、2.19、2.25、1.95、1.81、1.62、1.82。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数据,从整体上看,表明山西省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在逐渐增加,但在某些年份会出现波动。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资源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有待加强,2009―2012年绿色发展的综合得分逐年提高,2009年得分有所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为2008年国家政策、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改善,环境保护得到了重视;在2010年之后,山西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山西省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当地资源及能源产业,山西省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将“绿色化”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和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在生产设备升级方面,在高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方面。不断地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使整个社会系统可以长远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

第8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 低碳经济 政策保障

一、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当前,内蒙古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在90%以上。1995年内蒙古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268.44 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为15343.5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2075.11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07%;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从1995年的2138.00万吨标准煤升至 2009 年的 10636.89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40%。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内蒙古石油产出增长缓慢,但石油消费量却增长迅速,将近4/5的石油需要依靠外省调入,使得石油供给量与需求量的缺口日益扩大;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比较滞后;电力发展方面,优质电力能源发展比较滞后,电源结构不合理,火力发电占电力生产的比重平均高达98%以上,而水电比例所占比重小。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但目前能源生产和消费含“碳”量高、能源生产利用效率和污染物综合治理效率低、节能减排体系不健全、工业重型化趋势加快等导致对能源依赖较大、污染排放较多是实现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低碳经济标准体系

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意见决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结合地区情况,制订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政策等。抓紧起草《低碳经济促进办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管理办法》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以及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引导绿色采购、发展绿色食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能源合同管理办法,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二)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贷款贴息和补贴政策。对低碳能效项目和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通过低息或贴息的小额消费信贷政策,激活消费需求。补贴有3种形式:一是投资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专项投资补贴;二是产出补贴,即根据RE设备(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产品产量进行补贴;三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2.税收政策。构建绿色税收体系,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具体办法有:调高资源税税率;完善消费税,通过税率的差别化及税目细化引导绿色消费;开征环境税,细化税目。制定对新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环保绿化的企业的减免税、费用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和提取投资风险基金等税收优惠政策。

3.价格政策。针对低碳项目实施价格政策,有助于提升低碳项目投资的收益水平,形成对相关项目的投资激励。如通过回收价格协定的措施为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价格激励。

(三)明确排放指标,提高行业准入要求,实施清洁发展机制

1.结合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加快有关低碳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减排要求。制定用能设备的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规范。

2.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实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严格禁止高耗能、高耗水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产品进入生产、消费领域。

3.制定透明、健全和简明的CDM评价体系。采用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的技术活项目类型表,用决策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多目标分析,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效能标准纳入CDM项目的监测和管理计划。颁布项目申请审批程序,建立部门负责CDM项目的官方审批。

(四)支持低碳金融发展,构建低碳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培育低碳金融创新及交易的市场机制,提供低碳金融扶持政策。应鼓励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发挥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积极参与低碳金融产品交易,并允许它们向各种低碳项目交易过程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等服务,以加大地区低碳金融业务对其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

建立低碳金融风险监测制度,构建低碳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一是建立低碳监测制度,加强对低碳行业的景气分析,消除监测盲点。二是密切关注国内外低碳金融的发展,评估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缓解低碳产业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防范金融风险。三是从时间序列上对低碳产业、金融的有关数据归集和整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五)培养低碳人才,推进低碳研发

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引智工程。加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直接为企业培养大批急需的低碳技术人才。吸纳低碳科技专业人才,提高相关待遇,切实做到政策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研发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的体制框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实现关键技术与重大设备的国产化,推进低碳项目的产业化。加强低碳研究机构建设,建设低碳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制定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开展对低碳绿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认定。与发达国家签订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相关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六)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绿色低碳消费

政府引导,全民培训。把低碳环保内容融入学校教学中,培养儿童、青少年从小形成节约、环保和低碳的意识;创建低碳社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把低碳理念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氛围。

发挥政府购买的导向作用与示范作用。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推行“无纸化办公”、节水、节电措施,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体系,实施低碳采购与低碳消费计划。

参考文献:

[1]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

学经济学院,2010(11).

[2]徐博.促进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经济论

坛,2010(7).

[3]张正敏,李京京,李俊峰,万义辉.中美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与

分析及其建议[J].中国能源,1999(7).

[4]施维明.民族地区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措施分析

[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3).

[5]王玉珍.碳金融的中国战略与商业银行策略[OL].中国金融

网,2010.

第9篇:绿色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中国城市经济》: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我所知,江门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专门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首期总投资502亿元、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台山核电项目落户江门市并已正式动工建设,江门市还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共建直接投资逾400亿元的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那么,能否介绍一下江门是如何提出“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发展战略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打算如何?要重点克服的问题有哪些?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王南健:我市“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是在今年的1月29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发言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正式提出来的。虽然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最近的事情,但其实江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在两年多前已经开始思考。早在2007年12月14日,江门市政府顾问、曾任世界银行美方执行董事的布鲁金斯女士就向我市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对于这一建议,我们专门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实当时很多干部群众都不太理解,特别是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前后,大家担心江门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低碳经济的提出会使我市的发展受到束缚,所以,当时只是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探索和努力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提到战略的高度。总的来说,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经历了从担心受束缚到主动把握先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战略的提出与确立,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也是我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的建设“绿色江门”和“三个不以、五个统一”(即发展经济不以浪费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不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增加投入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统一,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思路的延续和深化。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是从全球视野来看,未来的世界经济就是低碳经济,这是世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趋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至20年,世界极有可能会发生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谁能把握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得制高点。二是从江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看,江门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仅靠每年有限的土地、环保使用指标,按传统模式根本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即使土地、环保指标放开,我们也不能走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老路,必须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有江门特色的发展新路,低碳经济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未来江门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市根据珠三角《纲要》确立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四大加速器”的优势。在新能源方面,其中,台山核电一期(350万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约105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270万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相当于种植34平方公里的森林;国家发改委已于09年初批复同意台山上川岛风电场一、二期两个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标志着江门获准进入全球减排市场开展“碳交易”。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因其占用、消耗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特点,可以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化后期出现的。江门却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争取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发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三个支撑。第一,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正猛,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载体。第二,江门作为二线城市,由于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优先,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少有的,非常适宜发展区域总部经济(世界500强总部许多都落户在二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今年底)后更为便捷。珠三角一些先发地区由于工业的过度开发,环境被破坏等因素使其失去第三产业发展的“土壤”,这为我市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遇,我市将坚守土地的“黄色”门槛、环保的“绿色”门槛,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第三,江门侨乡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江门在建成经济强市的同时,又是生态城市;既是宜业城市,又是宜居城市;在为市民打造金山银山的同时,又保住了绿水青山。

《中国城市经济》:去年江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出口出现负增长,也是唯一低于全省平均增幅的指标,在未来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出口在江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是增加还是缩减?

王南健:去年,我市出口降幅大于全省平均水平,既有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我市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的因素,也有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导致竞争力不高的因素。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期,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持续,我市的出口势头也逐步好转。从去年12月开始,全市出口单月增幅实现正增长,增幅达到20.1%;今年1月份,增长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扩大出口的力度,市本级财政投入800万元设立江门市外贸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出口等,各市区另按有关比例配套相关资金,推动出口健康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