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研专题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化 内涵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87-01
教育职业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加完善,只有教育者积极主动地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加促进受教育者的完善及发展,目前全球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影响其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是师资力量的薄弱,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大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力度。
一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问题
首先,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思想观念达不到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年龄、教师职称、自身学历学位、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再次,教师的知识掌握及能力结构达不到合理化要求,“双师”的素质不高。对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包括老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缺失、从教水平不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较弱、在职进修局势紧迫、自主专业受到局限、组织能力不高等。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不足方面,有学者认为是:欠缺对专业知识的培养,欠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欠缺对道德、态度的培养等。也有学者认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大部分缺少实践经验、专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对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的训练。
2.职业教育教师群体专业化问题
有一部分学者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面对的现实情况是,现阶段的职业教师的师资培养方式是一种以学科性原则出发,基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教育论方式。这种方式所学习的内容主要包含普通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及专业科学知识的重合。由此可见,职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培养较倾向于学术化。
二 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对策
1.提供精致化的有效培训
对老师开展的培训要符合老师成长的规律。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对老师的培训大部分在于提高学历方面,培训目标相对单一。高效的老师培训应该是对所有的老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原有的知识水平、施教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老师在各个时期中已有的水平同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已成为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使老师的需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如新上任的老师的重点任务是熟悉钻研教材及新环境方面的适应问题。已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要同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授课的风格。处在创造期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灵活高效的授课。所以,对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要依据老师的自身特点及所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规划,给予老师合适的援助。
2.利用学习型组织推进职业教育老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全力发挥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立的一种有机的、高柔性的、扁平化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对于学校来说,分为学校、教研、年级三种学习型组织,其中教研组与年级组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学习型组织,学校作为上一级组织。学习型组织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要高于个人绩效,以促进组织内部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为老师提供一个有效的互相交流的平台,目的是分享各自的教学方式。教研组和年级组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使各学科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别人优良的技能。老师处在一个合作型的氛围中,对自身的经验进行讲述,为其他成员提供可以借鉴的因素,这种开放性的讨论可以使每位老师得到一些好的思想,改善自身的缺陷,帮助老师促进自身的、社会的及专业方面的发展。
3.利用批判性教学反思,形成老师自身实践理论
有研究指出,老师自身实践理论是接纳外界信息的筛选器,也是确定老师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授课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及丰富,老师逐渐不再依赖公共知识,转向依赖于自身教学反思所形成的实践理论。专业理论想要被接受,就要通过老师自身实践理论的筛选,同时老师的计划、决议及行为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对教育实践起到直接作用的是老师的自身实践理论。老师要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理念系统和行为系统不断进行反思,逐渐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及知识,改正不合理的行为,进而使老师处在理性的自我掌握下,脱离开各种约束,保持老师的专业发展始终处在动态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李娟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探析[J].教育探索,2006(11):108~10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实践需要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为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迫使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与之相适应地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力量较弱,能力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的保证和基础,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的高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都较为年轻,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都较低,其整体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会计实务所需的知识和操作方法都不甚了解,而这一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实际经验才能得到解决。
2.会计实务所需技能与学校教学内容相脱节
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仅限于实验室模拟操作,而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或是深入实际到单位中进行实习,因而也就很难了解到会计实务的需要,获得直观的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对于会计实务流程了解较少,也更加不懂得如何实现其他部门与会计部门之间业务的联系。
3.学校教学质量较低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使用的是单用户版的会计软件,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只适用于单机的模拟操作,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网络软件使用的陌生,而会计实务中所使用的却恰恰都是网络版软件,这一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市场就业的难度。
4.学习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实践通常仅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单项核算,会计电算化实验通常以总账系统为主,教学层次与教学要求一般仅限于会计核算教学中,如何使用计软件进行编表、记账、审核、制单和建账等的学习上,教学的内容也以一般的工业企业为对象。由于现有的教学实践只关注报表编制和财务核算,因而,教学范围较小,对于如何进行会计决策和预测、财务分析和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教学较少。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1.单项的模拟教学实训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涉及的所有专业课程进行种类划分,设置不同的教学单元,对各个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训。例如,可以将会计实务按照费用、收入、所有者权益、负债和资产等进行划分。可以将会计电算化划分为库存、销货、进货、固定资产、工资、报表和总账等各个单项进行分别处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各个单项的强化教学,这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2.校内的综合模拟实训
通过对各个单项内容的教学和训练,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基本的会计实践知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单项知识是十分零散的,难以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进行加强教学。学校可以设置综合实训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将原有的零散分散的知识整合成为体系,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校外综合训练基地的实习
经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够形成对于会计实践业务的综合理解和把握。然而,仅仅具备校内所学的知识还是不够的,学生还要进行有效的课外实践,从而了解企业中会计实务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企业中,会计部门的各项业务要与其他部门实现有效联系,包括数据的输出和输入等,此外,学生还要了解相应的系统故障的排除和检验。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践的机会,将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应用的课外实践中,从而实现岗位需要与会计知识的良好集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学年的社会实践
在系统化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例如,在每个学期教学内容完成以后,组织学生到工作岗位上进行社会实践。虽然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较短,且参与的过程也不十分深刻,但这种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实践和岗位需要形成最为直观的感受。学校还应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完成后对实践的经验和心得进行总结,从而有利于日后更加系统的学习,对岗位需要形成深刻认识,明确了解日后的学习目标和自己欠缺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5.毕业论文
学校要在学生毕业之前要求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在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论文的形式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的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时,要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应用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实际和市场需要的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但这一教学实践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高校教师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为最终目标进行教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2]刑淑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3)
[3]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10)
作者简介:
1.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具有客观性、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高职高专院校,要正视学科发展规律,深思熟虑,有条不紊的开展新专业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不能盲目求新求快,打乱学科布局和建设思路。
2.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评价机制。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概念,应该随着行业需求导向进行适应性变化,发展。普通全日制高校目前已有自己成熟的专业体系和评价机制。但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师资又不能与重点全日制高校相提并论,因此建立适应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专业体系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虽然电子、通信专业在绝大多数综合性高校或专业型高职院校都不陌生,但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探索验证的过程,才能保证专业体系的科学性,建立审慎有效的评价机制,意义正在于此。
二、专业互补性研究
1.电子通信专业课程互补性研究的意义。高校的各个专业既有相通,又有不同,人为设置专业壁垒不利于学科融合和学科发展。现代工业技术告诉我们,单一专业人才需求已经向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因此我们应该从全局和整体着眼,进行学科建设。
2.专业互补的原则。不同类型的知识和不同的知识传统上,既有相互独立,又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即互补性。相互独立指知识体系具有不可互替性,相互补充作用,可以通过如下准则判断:①学习成本互补,即掌握一门知识对于降低掌握另一门知识的学习成本有显着作用。例如开设计算机程序课,有助于掌握后期的开发技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有助于理解通信系统的响应原理和编码技术。②知识继承性互补,即一门知识是另一门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一般可以采用倒推法进行课程设置的互补性研究,例如电子通信最终需要掌握通信产品软硬联调的开发技术,则需要学习FPGA、DSP、嵌入式、SOPC等专业课程,而为了掌握这些需要学习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频电子、PLC、通信原理等前级课程,这些课程又要求需要数学、大学物理、程序类课程作为基础,依次类推可以得到课程体系的框架。
三、教学平台实践
1.硬件平台的建设。发挥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将专业学习与实践项目密切结合。对教师进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培训和提高,引入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经验人才,不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举办相关讲座;有计划的送教师到一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师资队伍。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进行院校级学科调研,学习其他高校或培训单位的有效经验,吸收总结他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自身建设。
关键词:中职;机械自动化;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55-01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机械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目前,中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方式还存在不足,仍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机械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灵活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组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机械自动化教学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师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任务,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保证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比如,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各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材料形状的设计、尺寸的计算测量等内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思考和理解,鼓励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切割、科学加工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吸收彼此的学习成果,实现知识的共享,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吸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组织,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二、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并且实践操作教学在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操作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强调理论知识,而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操作,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融入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比如,在金属切削加工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车、刨、钻等金属切削加工原理进行讲解,但只是单纯进行口头讲解,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因此,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知识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掌握其相对应的操作技巧,成为应用型合格人才。如进行减速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习减速器的拆装、绘制、测量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应用。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机械制图、热处理、钳工工艺等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自主思考和探究,并从中掌握一些机械自动化专业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做――激发学生操作中的思考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操作技巧中的原理等进行剖析,并对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活动中。要学会对单个知识点进行扩展,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学会举一反三,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测量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学生学习仪器测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中使用的操作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是否还有效果更好的测量方式,能否科学把握测量设备的精度,并且明白合理使用仪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操作中,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并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中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并且解决传统教学中实践项目不足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机械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
Abstract: Economics textbooks as "the most dazzling pearl on the crown of social sciences" have an immense number of books. Despite of making a lot of achievements, Economics textbook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lso have some problems, 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goal and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well. The wa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s textbook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from subject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is discussed through analyzing Economics courses.
关键词: 经济学;学科体系;教学体系
Key words: Economics; subject system; 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55-02
1高职经济学课程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保持了持久的快速增长,现在无论是媒体还是百姓的闲谈,市场、需求、GDP、CPI等经济学名词几乎成了全社会最流行的词汇。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四种“显学”主宰过人类的知识和思想,其一为原始巫术,其二为中世纪的神学,其三为近代哲学,其四就是现代的经济学。作为目前唯一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其大师级人物仍是今天学术天空最闪耀的明星之一。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历史的多种学科的总称。作为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经济学是人们对各种经济关系及经济规律的一种认识和反映。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20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根据前苏联的模式,分别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业)类别设立所谓“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或“商业经济学”等对应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陆续开设经济学课程,为了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相区别,都统称为《西方经济学》。现在很多的经济学家大都有共识,在适当的时候会取消西方经济学名字,而把它改称“经济学”或“现代经济学”。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做出优异的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社会对专科层次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大于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对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大于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高职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学课程也由过去的《西方经济学》名称逐步向《经济学》、《经济学基础》转变,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有别于本科注重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逐步向满足岗位、职业群、需要的教学体系转变。
2高职经济学教材的现状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学习主体对其信息加工的客体,是教师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外部工具和手段。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就是“知识仓库”,强调尽可能详细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资料罗列的详尽性、严谨性。
经济科学的文献汗牛充栋,在过去的时间内,高职经济学的教材多数使用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由于本科经济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大,强调学科体系,与后续课程和实际经济生活联系不足,高职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难学,学习之后感到用途不大,成了“屠龙之技”的课程。
为贯彻教育方针,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和从事经济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写出版了大量的经济学教材,对经济学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注意,突出存在的问题的是:①高职经济学教材的体系大多沿用了传统本科《西方经济学》的体系,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大量的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高职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②人才培养目标过于趋同,教材内容的选取缺乏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缺少实训环节,案例雷同,与教材内容和实际经济生活联系不足,学生对基本的经济学理论难于理解,没有专业针对性,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使用同一本教材,与后续课程的联系脱节;③经济学课程经常需要用到一些导数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感觉很不适应,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一基本方法。④教材体例陈旧,高职经济学教材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章节目编排方式,习题普遍是简单的问答形式的题目,设计技能训练等实操类练习题或者材料完备的案例分析题很少。
3高职经济学教材要符合教学体系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观、人才观的改变,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材是一种学习资源,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库,面对教材这种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师生应该成为新材料的主人,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新的主体。教材必须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必须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置于教材设计的核心位置。
如何在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下确定适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目标,是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影响经济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也会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所以要妥善处理。
3.1 教材的目标结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和高技能型的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适应性,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的。教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特点、读者对象对教材的内容起决定作用。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经济学教材可分为应用型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教材。
经济学教材的目标结构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曼昆教授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以鲜活的经济实例激发初学者的浓厚兴趣,因而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学畅销书。
高职经济学教材的目标设置得是否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和优秀教材的特点,教材编排上体现综合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难懂的经济学理论已够用为原则,以掌握经济学思维方法为目标。
3.2 教材的内容结构高职经济学教材的内容选择要区别于本科的学科体系,突出知识、技能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教材结构上体现宽基础,把主要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原理介绍清楚,教材内容上要体现实用性,一是要突出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的联系;二是要把握经济学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基础,使教材成为构建教学目标的载体。针对不同专业教材内容的选取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材在经济周期、开放经济等内容要适当增加,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在供给、需求、市场理论方面有所侧重,对于电算会计专业的教材要在成本理论方面增加篇幅。三是在经济理论的表述上,尽量少用的代数表达方法,多用图形和列表的方法表达。
3.3 教材的过程结构首先,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学习兴趣不浓,教材案例、内容要围绕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出发,通过设趣、激趣、诱趣和扩趣等过程,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其次,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要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在经济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习得、转化、巩固、迁移和应用几个阶段,教材的编写要遵循“知识-实践模式-独立操作-形成技能”的发展模式。知识以够用、兼顾后续课程为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思考题、实训练习等模块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案例的分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独立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再次,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高职教育以任务驱动为教学主线,以工学结合模式为目标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经济学教材应该编写任务驱动、模块化的新颖教材,以适应这种新变化。
参考文献:
[1]梁玉凤.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改革[J].北方经贸,2005,(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从事财会专业的人才炙手可热,会计便是其中之一。会计专业的学生早已放下手中的算盘,进入了电算化的时代,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就业求职打下坚实基础。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注重理论固然重要,只有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少出错甚至不出错。但是过度重视理论就是纸上谈兵,尤其是会计专业,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从而积累经验[1]。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也应平衡理论与实践,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态度,从而使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更加多样化。
(二)教材版本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版本的落后意味着学生难以接受新的学术思想和信息。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新工具的应用,如果书本上的知识还停留在几年前,就会出现知识层面的断层,信息的不对等对于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没有任何帮助。例如:在很多旧版本的教材中,依然使用文字描述报表,非数据统计内容没有涉及,导致学生在绘制报表、记账做账时也只会使用文字描述,影响到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的提高[2]。
(三)考核标准僵化,不利于对学生的准确衡量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考核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过于重视笔试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和片面。笔试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较为公平的方式,但是过于标准化就会显得死板。这就导致期末考试期间经常出现学生不认真复习功课、考试抄袭等情况,这些行为都有违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初衷。且此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地衡量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对在实际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在深入研究后按照改革策略大力发展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3]。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实践两手抓,保障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验能力共同进步。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为企业培养了大量专业的会计人才,使学生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思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师,在“传道解惑”之前,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应让教师了解到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重要性,邀请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此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组织教师参加关于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讲座,使教师学习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围绕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展开的活动,切身感受学习的快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参与技工院校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自己设计改革方案,重新审视教学方式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
(二)改革教学方式,促使趣味性与多样性并存
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包含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因此,注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是不科学的。传统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单一的教学工具让会计课堂变得枯燥。故而,在理论课堂上教师应加入现代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这一渠道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教师制作精彩的会计专业PPT课件,加入音频视频,结合当下热点,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讨论,举办会计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都可以使会计专业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实施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虚拟一个公司,让学生扮演会计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如何做账、做财务报表。技工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确保毕业后快速就业,实现学生长远发展[4-5]。
例如,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仿真模拟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教师应选取适宜的素材,并合理地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仿真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本次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工作情况进行观摩和评价,一方面学习会计核算知识,另一方面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通过此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将摆脱传统教学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进新版教材,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很多学校依然使用几年前的旧版教材,旧版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较为落后,会计专业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质量[6]。因此,引进新版教材也意味着改变会计专业传统计算方式,将复杂的文字资料转化为更简便且实用的数据资料,使用新版会计专业教材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观点和思想,这也减少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这门学科的排斥心理,转而对会计专业产生兴趣,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7]。
(四)建立现代化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化考查
考核标准单一化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非常不利。实际上,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完全依靠考试尤其是笔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考核标准有失公允。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期间的各种表现,例如,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下作业完成的质量。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项考核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而给出客观的评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考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学生实训期间,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尤其是学生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了解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无出现核算误差等,并且应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认清自身的不足,而不是通过以往一次笔试考试就能确定学生的不足。另外,考核体系的建立应保证全面性,如,对学生上课期间的表现、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情况等都要进行全面考查。当然,由于技工院校发展的不同,因此,在建立现代化考核体系时,应根据技工院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确保考核体系运行的合理性。
摘要: 本文从专业化角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与继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效的继续教育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确立人本化培训目标,树立专业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专业化是社会各行各业谋求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职业、专业化都不是新生事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有关“一个职业能否称之为专业以及专业如何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体育教师职业也不例外。从目前国内有关研究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资料看,主要集中于讨论“体育教师专业及体育教师专业化概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化的进程”等方面,而就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和培养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入手,探讨继续教育对促进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策略,为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其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其群体为争取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与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单从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来讲,这一概念就着力强调两点。
首先,它强调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体育教师虽然已经历职前的某些教育或培训并获得上岗的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体育教师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其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一般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在长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角色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技能,是现在立身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呼唤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既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那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也应提供相应全程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化,必然要体现出专业全要素的统一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即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其继续教育也应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从体育教师群体看,体育教师专业化过程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如果说体育教师所受到的职前教育是其专业化的起始阶段,在职继续教育则是专业化的深化和发展阶段。相比职前培养、入职培训来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体育教师职后的时间更长、教育体会更深,这使得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大,也更容易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专业化轨道,这不仅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源泉。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窘境及原因
1.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继续教育的呼声来自于外界,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自己只是完成任务,而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培训任务,反过来又造成了在职体育教师的反感。二是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体育教师承担着日常繁重工作的压力,加之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与教学实际联系不大,教师觉得参加没有多大意义。
2.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没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对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将继续教育看作拿证、晋升的手段,这样使得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内容理论抽象性强,只能使体育教师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很难让体育教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大的益处。三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省市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程不同,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将其纳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轨道,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来规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四、顺应专业化发展要求,实施有效的培训对策
1.确立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的人本化培训目标。继续教育要确立人本化培训理念,以人为本,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以体育教师为本,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人之为人的精神。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既要强调体育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应赋予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权利。因为,只有弘扬体育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唤起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心智,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师要树立专业意识,变强制培训为自主学习。体育教师应明确专业化对自身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看作自身的事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正如有的学者说:“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体育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从此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不能局限于接受一定机构的培训,而应扩大到体育教师的自我教育上。体育教师要不断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教育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
总之,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体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享有学习的机会,具备学习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教师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师教育,不仅仅给予学员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一纸学历,而是要教学员们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知识总是要被更新换代的,但是在学校中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却可以使教师们受用一生。有一位教育学家说“:什么是素质?忘记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剩下的就是素质。”继续教育就是要在学员的心中积淀继续学习的素质。(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溯,呙华锋.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概念的研究[J].安徽科技,2003,(1).
[2]郭华生.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进程[J].吉林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当前会计电算化开始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使得其实践性也逐渐增强。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怎样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受到领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需要人才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会计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财务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学生会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税法、审计、财务以及成本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1]。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
要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培养人才为教学目标,使知识的传播、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集中起来,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科学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以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标准,通过实验室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2]。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系统性原则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将电算化操作与手工实验有机结合,结合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训,将传统工商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实训、校内与校外实训、分散、集中实训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渐进性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种实践课程构成的,实践课程之间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式培养为主。
(四)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使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依据,科学的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整合,实践教学的课时需要占到总体课时的50%以上[3]。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如果要修改教学内容,需要保证其操作性,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促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二)实现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岗位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的进行实践课程的划分,明确实践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以及教师之间的混合教学,形成混合型的实践教学体系[4]。
(三)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践教学中,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了解企业中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加针对性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
学生的实训不能依靠学校的实训基地,还应积极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训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校外的实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将大量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还可以将学校中的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了解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学校教师或者企业的工作人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实习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发表自己的心得,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中,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常是以试卷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当前实践教学的内容逐渐增多,考核的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复杂的,考查的主要有过程和结果考查两种[5],教师与学生在最初阶段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就可以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根据学校实训的具体情况,明确学生教学评价的内容,例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报表、工资等作为考核的标准,实现量化的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当教师与学生熟悉这种考核模式后,就可以以过程考核为主,使学生能够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五)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这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给学生的实践教学给予专业化的指导。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将自己在企业中遇到的问题讲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需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比较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实践性的会计电算化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培养出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艳青,马向梅,安林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62-163.
[2]杨琴.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12,02:153-154.
[3]张靖.试析如何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 08:100-101.
[4]吴宗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4-15.
[关键词] 中职 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 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有机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体系为导向驱动,以内容体系合理配置具体教学内容结构,以管理体系反馈和调控整个体系信息,以保障体系保证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相互作用,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金字塔”递进法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应用(见图示),能够有针对地进行中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管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第一学期的金工实训――奠定“金字塔”基础层
第一学期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不少于3周时间的金工实训。目的是通过钳工、焊工、车削加工以及铸造、磨削等实训,让学生对其专业将要从事的工作情况及其专业相关的车、钳、铣、焊接等工种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初步了解,以增强对其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线切割、电火花、数控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专业相关行业的的博大精深和自动化程度。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目标体系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认证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第二学期的基础实训――固牢“金字塔”根基层
第二学期里,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金相实验、热处理实验等金属材料部分的实训和材料实验、机械制图测绘、Auto CAD等力学部分的实训。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掌握改变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能测绘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在电脑上运用Auto CAD绘图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
三、第三学期的基础实训――掌握“金字塔”核心层
第三学期里,安排1~2周时间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电机线圈绕制和控制实训、单片机实验与实训、PLC实验与实训及Master CAM实训等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学方面知识的能力及电学方面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数控车、铣的动手能力以及切削机床拆装能力的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机床结构和加工范围的了解;还要进行数控设备的编程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实训,学习、了解并实训UG、Pro/E。有实训和师资条件的,还可安排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切割、电火花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的操作实训,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第四学期的技能考证――迈向“金字塔”顶层
第四学期里,最好安排两个月时间的技能考证实训,使每个学生能够考取至少1~2个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中级操作证书,以检验学生之前的学习和实训成绩及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从好奇兴趣爱好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结构的认识,增强学生自主调整,深化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申请考取高级证书。
五、第三学年的专业实训――登上“金字塔”顶层
在整个的第三学年里,学院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对口的合同企业单位实习,以发挥、拓展、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最后的毕业设计,在学院图书馆资料参考和老师的专业辅导提供全力支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三年所学后获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实习获取的实践经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课题,以使毕业设计与答辩成绩达到最优化。进而保证向社会输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
六、结语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进出的良性循环。但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金字塔”递进法模式。需根据中职院校各自的师资、实训等条件制定相应匹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材,以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目的、内容、方(下转第82页)法及考核要求,保证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递进性;还应建立双师型和高技能技师构成的高质量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以增强实训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秀兵.试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