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广告存在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告存在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告存在的必要性

第1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之前我和那谁聊微商和支商的时候聊过“微信朋友圈”这个名字,一下觉得腾讯取这名字太tm好了,整个意思和功能不言而喻;既然叫“朋友圈”那肯定都是给朋友们一起玩的;所以,我们要是在QQ上群发一次广告,上面的好友觉得无所谓,但是在微信群发一次广告招来的那就是大把的骂声和厌恶感,大把刷朋友圈带来的只有屏蔽和删除了。微信的定位要比QQ的私密性强太多了。

那么既然是属于私密的“朋友圈”,我们发广告的时候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把别人当朋友了么?要是没有在乎过他们的感受,那他们得多伤心啊!

我们整天使劲的群发广告,或者刷屏相当于在“”微信好友的视觉、感官、潜意识甚至在玷污他们的感情;除了看着整天不断的广告我们在别人朋友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人家的“朋友圈”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留我们何用?当然除了和你一样做微商、以前熟人朋友的或者气量比较大的朋友,还可以彼此理解,其他人呢?

2016年我们都吵着嚷着要让微商正规化,怎么才能正规化呢?

我们分析一下,微商越来越多,而且是垃圾微商越来越多造成信任感越来越缺失,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人使劲的反感,很多人会给微商打上一个骗子标签,和刚开始的淘宝一样,方便是方便没有信誉体系谁都不愿意上当,是不是?怎么办呢?最起码解决信任、不被好友反感、能出货,对吧?对于这个问题就一个核心答案:

合理的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先与朋友圈的好友建立联系!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

方式一:主动,塑造彼此之间的相关性

人与人之间永远最喜欢的处事方式就是尊重,真心,感情;所以多给别人尊重感以及想、在这个社会上应有的认同感,主动去多关心别人,多用心给你好友评论,点赞,聊天,时间长了感情自然而然建立了。

昨天还有个以前的朋友一起聊天,没有方向,但是卖港版苹果,每月还能赚一两万,玩法就是每天找别人聊天。我前两天发过一个说说:当别人把你当成邻家小妹或者邻家小哥的时候,卖什么东西都好卖了。信任有了,好感有了,朋友有了,卖不动货才怪呢。

基本关系有了,要多晒晒生活、晒晒卖的东西、晒晒客户案例、晒晒自己的观点,多写写日记最好,让别人开始了解你,该买的时候自然找上你了。

很多人卖货只有几百人,每月能赚好多;很多人加了几千人,卖不动货;奥秘就在上面,不解释。扪心自问:你不关注别人别人凭什么关注你?你不主动和别人交朋友,别人凭什么信任你给你钱赚。微信上的朋友就因为虚拟,有时候要比现实中的有价值,时间长了就懂了。

方式二:高端一点的玩法

刚才是基本微商玩的,这个玩法当建立一定的团队后这个在微商培训圈应该很多讲师有讲,但相对来说要有点门槛,那就是:80%的价值+20%的销售。价值要持续的输出,这个才有效,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每天提供别人需要的信息、给他们价值、给她们讲课、晒晒牛人、晒晒自己有多厉害等等,建立自己的专家牛人形象,然后在各个圈子里面玩。当在别人心中树立一个很厉害的形象的时候,你会获得不少好友的专注度。

有了个人形象做奠基,信任肯定有了,卖货也挺就好卖的,玩这个最好是“自明星”的方式,让别人主动找上门来,做到别人说你牛,自己展现率够多,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把这个玩好一般就可以建团队了。

2、信息之间的关系建立

我们现在朋友圈那么多消息,能抓住你眼球的有几个?没几条消息,要么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要么是自己所关注的事件和熟人的消息。其余基本上都被我们的潜意识屏蔽了,是吧?

现在的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根本一个个看不过来,潜意识就开始发生作用了;我们潜意识过滤和删选信息的能力超强,当浏览很多信息的时候没用的信息直接不进入眼球,除非我们有意识去一个个看,这就体现了人的大脑牛掰之处了。

那么我们要想让别人看到我们的信息,就得想办法研究好微信好友的关注点,最起码列出我们目标用户大把相关的标签,每天关注的热点,越相关越好。

如:年龄、血型、星座、职业、体重、家乡、性格、习惯、健康、食物、所处状态等等等等。信息泛滥的时代越细分的标签才越能让别人注意到,越大众化得东西越容易被潜意识过滤。

第2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广告艺术类专业 人文教育 加强

[作者简介]李莹(1979-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信系,讲师,主要从事广告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 南宁 530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A00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71-02

对高职教育来说,关注人就是关注教育结果。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具有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人文素质修养决定了未来广告产品的价值和品位。在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教育中倡导人文教育,弱化技术教育偏重技术理论的弊端,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从培养优秀设计师的层面切入,为创意创新的设计打造基础。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还要求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广告艺术类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缺乏所导致的设计浅薄化已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响起改革呼声。长期以来,高中阶段开始的文理分科教育导致的广告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的现象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加之学生入学后的教学实践环节相对滞后,致使多数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人文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普遍强调社会功能而忽略人文功能,这种影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致命的。受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现实的、功利的观念往往作为主流支配着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教育,进一步削减了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相关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增加了在校期间课程安排的难度。虽然高校也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这项工作是一个不量化的软指标,因此许多学校降低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基本要求,减少了文化素质课程的科目与时数,忽略了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研究。一部分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没有创新的思维,缺乏深度。从这些年的学生作品来看,大多是机械地从素材库里东拼西凑完成设计作业,设计作品一味模仿,缺乏内涵深度。

在就业是教育指南针的情况下,就业数据压倒一切。部分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带有明显的职业培训倾向,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广告业就业,而忽略了理论素养的培养。有很多毕业生所学的仅仅是一技之长的设计,在很多方面相当贫乏,相当部分人思维方式狭窄,灵感直觉薄弱,价值取向模糊,面对多元文化选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和抉择承担力。很多用人单位也反映了现在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一些在流水线上从事操作工作的毕业生两三年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只停留在技术应用的浅层意义上,不重视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熟练即可,眼睛只盯就业,人文教育几乎为零。

二、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广告艺术类专业的基本精神是人文。广告是一门“边缘艺术”,广告人又是文化人的一种。广告从业者的人文素养本质上有很高的综合能力要求。一名优秀出色的广告策划或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出众的能力素质,除了基本的美术、设计软件、专业理论等的支撑外,还需要营销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符号学等领域的知识,厚重的中外历史、宗教、文化的积淀,以及当今流行的时尚信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美学、文史哲、社会学、传播学、市场学等。广告作品不是单独存在的艺术品,而是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的产品。身为一名广告学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尽心研究其他领域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规律,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文化理论修养,为广告艺术设计积累题材,激发创造力;其次在广告课程教学内容中要表现人文内涵,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境界,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还具备深厚的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第3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重庆卫视 广播电视体制 公共电视频道

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宣布停播所有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此举一出,争议无数,褒贬不一。有评论者对重庆卫视此次“大反叛”的改革尝试表示认同,认为其勇气可嘉。同时,也有观点认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乃哗众取宠之举,零广告加上几个红色为噱头的自办栏目,离传统意义上的公益频道还有较大的差距。

重庆卫视如此大动干戈,费心改版,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当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病在作祟。本文试从中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对重庆卫视打造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相关问题作出分析。

一、重庆卫视改版背后的体制改革

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卫视此次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从表面上看,这只是重庆卫视在市场竞争中对自己“怀旧的革命体裁”市场定位的一种策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其出发点不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诉求,而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出发点。重庆卫视改版是基于近年来重庆“唱读讲传”红色宣传氛围的一种延续,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怀旧一族,留住收视份额。

而如果我们要深究其原因,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频道改版的背后是广播电视体制的悄然变化起着推动作用。重庆卫视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改版实属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只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目前的广播电视体制让媒体在管理上受限于上级行政机关,在运作上却要遵循市场规律,靠广告收入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很难想象媒体在这样的双重限制下如何发挥文化传承、舆论引导的作用。重庆卫视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零广告”的举措让频道不再受限于提供资金赞助的广告商,重庆卫视开始从从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同类电视媒体中脱离出来。

综上所述,重庆卫视改版只是广大观众关注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才是当下中国电视界和电视观众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模式的弊病

“广播电视体制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原则而设立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等方面所构成的规范体系。”①目前的广播电视体制虽然是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的创新,依然存在诸多弊病。

“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运作上以‘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进行之后,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然而‘事业性质’规定了广电媒介浓厚的政治宣传与公益色彩,而‘企业运作’又必然带上鲜明的资本寻利倾向,‘宣传’、‘事业’与‘企业’各自责、权、利之间的深刻冲突永远是难以调和的悖论。”②这种亦事亦企的双重身份不得到根本的解决,广播电视媒体将继续面临职能和角色上的含糊不清,这必然给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三、公共广播电视出现的必要性

“媒介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媒介与社会福利是紧密联系的,媒介能够也应该扮演着一个积极的角色。公共体制的核心理念,正是在于实践一种民主、多元的传播价值观,倡导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保持文化多样性做更多努力。”③重庆卫视改版,开创公益电视台之先河。下文将从媒介的功能、信息的属性、国家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公共广播电视出现的必要性作出分析。

1、从大众媒介的功能上看,大众媒介本应该具有监测环境、协调和管理、教育、娱乐四大功能

而现阶段的媒体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唯收视率”、“唯商业利益”是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导致商业广告泛滥,而且也导致各电视节目堕入故事化、娱乐化、低俗化。电视应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

2、从信息的属性上来看,信息属于文化范畴,一经传播便具有了共享性,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是由政府向广大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

文化传播具有非商业性,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媒介应该担负起传播信息的责任。如果这些信息通过受到广告商牵制和影响的商业电视台传播出去,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而只有公共广播电视的存在,才能确保信息传播的客观真实。

3、从国家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考虑,也需要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起步较晚,在媒体发展和媒体公信力塑造上较西方媒体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媒体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够,当下国内的媒体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不能够很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并将之打造成国际上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广播电视频道,才能在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传播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四、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策略

基于上述对现行广播电视制度弊病的分析,要改变当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应从两方面入手:

1、 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当下“亦事亦企”的尴尬身份和层级分明的“阶梯式管理结构”

在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基础上,应严格执行企业法人制,按照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的现代管理机制运作。减少行政干涉,摆脱 “阶梯式管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优势,统筹管理,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中国广播电视体制应多元化发展

也就是说在国家统一的广播电视传播制度下,允许公共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的共同存在,二者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广播电视被列为第三产业,商业广播电视应该沿着产业化道路走下去,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营。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采取商业电视台在产权上归国家所有,在运作上则企业化运作。而公共广播电视则借鉴世界上采用公共体制的别国经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模式。混合型的广播电视体制在国际上并不是没有先例,加拿大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公私营并重,公共广播电视网和私营广播电视网并行不悖,各自承担功能。上述提出的公私并重的理想模式的设想便是允许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在国家的统一监管下各自运营。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具体在整个广播电视业中所占的比重还需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五、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产生、发展晚于西方国家,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和广播电视发展状况,对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衍变的借鉴尤为重要。BBC作为全球公共体制的最佳典范,其多年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近年由于受到商业电视台的冲击,其市场份额直线下降,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总体来说,公共体制呈全球性式微的状态发展。然而,公共体制在受到商业大潮的冲击后依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必要性,在传播公正信息、树立公信力、宣传国家形象等方面是商业广播电视无法企及的。在中国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应注意如下问题:

1、资金问题

在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过程中,资金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改版之前的省级卫视的运行主要依靠市场支撑,换句话说也就是来源于广告收入。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广播电视运营状况,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在此次的重庆卫视的改版中,对于广大受众对频道运营资金来源的质疑,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解释说,此前重庆卫视年约3亿元人民币广告收入的缺口,其中1.5个亿由重庆电视台的其他频道和重庆广电集团的其他经营收入弥补,剩下的1.5个亿则由重庆市财政扶持。

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也提出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问题”,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属于国家的公共设施建设,国家应为公益性节目提供资金保障。

2、品牌诚信和职业操守

只有树立起公益电视频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打响公益电视频道的品牌,要求频道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在脱离了经济利益的束缚和体制不明的困惑下,真正做到为受众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事实,倡导社会公德,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重庆卫视作为国内公益电视频道的先行者,它改版后的发展对于其他卫视的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要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诚信,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作为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应该切实履行公共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新闻信息这一公共产品公正、客观、真实的传达给广大受众。提供受众需要的内涵丰富、格调高雅、思想深刻的节目,真正起到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履行文化传承、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

结语

重庆卫视改版引发中国电视界关于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思考,本文提出了建立公共广播电视频道,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同时存在,二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理想体制构建。重庆卫视作为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尤其要注意,“零广告”、播放公益性节目并不等于该卫视就成了真正的公共电视频道。建立真正的公共电视频道,最根本的落脚点应该在公共服务上。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多次的探索和深入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①沈国芳,《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艺术百家》,2006(6)

②③高传智、谢勤亮,《“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体制改革――对现有广播电视体制缺陷的制度规避》,《新闻大学》,2006(1)

第4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一、音乐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积极营销的必要性

(一)音乐期刊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期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时期的音乐期刊不论是形态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形态上看,形式精美,纸张质量、装帧质量俱佳,纸质阅读感强,封面新颖独到,具有市场震撼力,用极佳的版式设计和插图营造感性深度,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还附带各种各样的插图、照片、唱片、CD。从内容上看,注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态度的影响和引导,内容有深度,能提出相对新锐的摘要:音乐期刊不仅满足人们追求高品位和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音乐期刊以何种营销策略进行推广?这一问题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本文对音乐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研究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的必要性,最后以目前音乐期刊营销策略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有利于音乐期刊发展和推广的创新策略。关键词:音乐期刊营销策略创新观点来树立音乐期刊的权威性,提高可读性。

(二)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的必要性

音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激励人们,同时提供一些有趣和独特的精神刺激,为了更快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了解现代流行形势,音乐期刊从而诞生。怎样才能使音乐期刊畅销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呢?以何种方式畅销?因此,音乐期刊的积极营销就成为必然结果。

1.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可以最大化满足读者利益对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不仅能够宣传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更能以最快的速度使人们了解现下最流行最好听的音乐,使流行音乐的潮水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满足人们精神上对音乐的追求与愿景,通过阅读音乐期刊引发某种音乐情绪,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日常生活中独特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使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慰藉。

2.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营销是用来识别客户、满足客户,并保持客户作为其活动的重点对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可以加大音乐期刊的宣传力度,扩大音乐期刊的认知群体,带动一系列关于音乐的产业链,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利益相关者经济利润最大化。

3.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随着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如何打造音乐期刊的品牌呢?这不仅需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改革提供优越的市场环境,还需要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宣传。广告、电视、媒体等宣传媒介成为音乐期刊的有效营销策略,如果不对音乐期刊进行营销宣传,音乐期刊就只能是一本没有品牌、没有发行量、没有知名度的杂志,因此对音乐期刊进行积极营销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二、当前音乐期刊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期刊的营销手段商业化

从现实形势看,越来越多的音乐期刊并不是以介绍专业性音乐为主题,而更多地倾向于穿插音乐人娱乐八卦、花边新闻、个人写真等来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赢得需求量。

1.将音乐期刊中流行音乐这个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产业。如利用版权的所有,变成磁带、唱片、CD或是数字产品等附加在音乐期刊中。

2.无论是主要介绍古典音乐,还是主打流行音乐,都很难在市场上一直畅销。畅销必须要有依托,所以在信息产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音乐期刊都通过加注明星绯闻、隐私内容、情感故事等作为打开音乐市场,增加消费群的一种方式。

3.联合当地的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公司冠名。

(二)音乐期刊网络营销利用不充分

网络越来越成为音乐期刊宣传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现下,微博已经被称为“微营销”,不仅拥有庞大数量的网民参与,而且具备了强大的互动性和快速的传播速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营销人员对网络不了解,缺乏网络营销经验,再加上很多网络提供免费的音乐下载链接,人们可以免费下载歌曲,这不仅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成本,也缩短了购买音乐期刊查找流行音乐的时间成本。因此,营销人员没有在网络营销中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进行音乐期刊的推广,直接影响了市场上音乐期刊的销售量。

(三)音乐期刊营销存在盲目性

在营销音乐期刊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为了更好更快地宣传自己品牌的音乐期刊,各期刊负责人员往往采取雇用一些非专业、非行业人员对外宣传,而这些非专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正确有效的营销目标,只是一味地枯燥无趣的宣传,盲目地找消费者,不仅没有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兴趣,反而遭到消费者的反感和讨厌,根本无法达到营销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缺乏网站运营推广经验,不熟悉网络营销操作,不清楚哪些有效、哪些才是真正适合自己品牌的网络推广,使网站作用发挥很小。

(四)音乐期刊营销广告频繁化

目前音乐期刊为了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断加入大量诸如品牌服装、品牌化妆品、珠宝、餐饮等宣传广告。研究发现,现在有些音乐期刊主要以附加的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些广告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音乐期刊的销售量,还在于寻找产品商。但广告的频繁加入,使得音乐期刊最初以向消费者介绍音乐知识,宣传当前音乐流行动态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音乐期刊的专业性期刊发展的趋势。

三、音乐期刊营销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营销目标,设计营销策略

营销的目的是要找到消费者与音乐期刊共享的一个有共同兴趣、富有激情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他们成为自己忠实的团体。因此,首先要研究音乐期刊存在的潜在市场。对这个市场做更多的研究,以找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作为进入这个市场的潜在入口。其次,通过对潜在市场的认知程度,明确营销的目标是什么,最后根据营销的目标,制订出一个有效合理的营销策略。

(二)建立客户关系,创造客户价值

通过明确目标,确定一个忠实于自己的潜在客户群,创办的音乐期刊可以围绕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电影音乐等专门制订一个专业项目,并针对这些专业课题分别建立一个俱乐部或会员专属小组。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俱乐部成员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和讨论活动,为音乐期刊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加强他们对音乐期刊的信心和期望,从而树立牢固的客户关系,并可以发展其他非正式成员,扩大潜在客户群体。在创造了良好的客户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发现,一个专业的客户群体,可能会成为未来音乐期刊营销活动的潜在资源,对音乐期刊的发行和销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加强客户与音乐期刊之间的联系,还要满足客户对音乐期刊的需求,才能为音乐期刊的营销创造条件。除了调整商业渠道,加强与唱片公司和音响器材公司的合作,内容上还加入充满新鲜趣味和阅读诱惑的栏目。

(三)界定音乐期刊消费人群

要对音乐期刊消费人群进行划分,重点关注核心人群,努力发展潜在人群。由于高收入人群有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比较注重自身音乐文化修养和生活品位,因此,对他们消费音乐期刊的营销策略和服务质量要重点抓。此外,中等收入人群是成长比较快速的群体,既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对他们消费音乐期刊的营销策略应该不容忽视。如《世界风》以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内容直接面向中高档收入人群。

(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有效营销

网络越来越成为音乐期刊宣传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针对目前网络营销存在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营销人员应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学习,熟知网络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化进行音乐期刊的推广和宣传。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对音乐期刊进行营销已成为重要策略之一。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微博,已被营销人员称为“微营销”,它不仅拥有庞大数量的网民参与,而且具备了强大的互动性和快速的传播速度。因此,音乐期刊营销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在微博中介绍音乐期刊的特色等内容,主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吸引他们主动分享、转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网络营销信息的传播。

(五)加强互动性,促进音乐期刊有效传播

第5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广告;国际化;本土化;交融

广告的国际化进程中实则包含了本土化过程,广告本土性因素也为广告的国际化做着潜移默化的贡献,从某种意义说,本土化和民族文化正是国际化的需求与组成要素,并非相对排斥。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相互交融才是大势所趋。

一、广告发展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必要性

与国际接轨并交融是广告处在“全球化”今日的必然趋势。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到来,任何国家和领域都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同样,广告传播行业也应尽快适应这股浪潮,并融入国际化广告的大家庭。广告的国际化还可以节省国际传播与制作成本,更为有效地在全球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

广告文化向国际发展本土化同样重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元素和民族特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并在广告创作中受之青睐。除此之外,国际广告文化需要本土化的必要因素是广告的传播面向中国本土民众,大部分人并不熟知外国文化,却对本土文化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融入中国元素与传播对象沟通,既继承和传扬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又可以增强广告的效果。

广告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发挥优势、各显神通,这样广告的预期效果才可能更为有效的实现。因此,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交融也正是中国广告目标和任务所在。

二、广告传播国际化与本土性发展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广告传播国际化与本土性是双向互动的,是推动广告为人熟知的手段。然而中国广告业发展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中国广告业不仅专业技术较为欠缺,在管理体制,结构上也出现失衡现象。我国广告业集中度低,地域化分布也很明显,由于多数传播媒介具有广告功能,专业广告公司的业务很容易被其半路拦截,使本土广告缺乏实战经验,导致本土广告企业的专业能力难得到提升。同时有实力的大企业把广告策划和制作分设为企业内的子公司或部门的行为使在总营业额中专业广告公司所占比重较小。从而,本土广告文化更是局限于国内广告公司仅有的技术实力,更难融入国际浪潮。

其次,我国广告行业整体局面呈现为分散、弱小,外部威胁严峻。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壁垒相对较低,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广告公司抢占了本土广告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使得中国广告产业正在承受着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生存危机加重。2005年12月10日起,中国广告市场完全对外资开放,在跨国广告公司的“入侵”竞争及缺乏国家政策和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对于我国广告业总体水平的提高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最后,经1994年通过并于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现已有许多内容和措施不完善而导致出现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早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有政协委员提交了专门提案,要求对《广告法》做出重大修改,此后又多次提出进行《广告法》的修订工作。2005年开始,有关《广告法》修订问题的讨论迅速升温,达成了对《广告法》修订的基本共识,并提出了许多技术性的修订建议与意见。”

导致中国广告业发展历程艰难的因素在经济交融和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凸显。这些因素正告诫我们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本土广告风格,从而更好更强的融入到国际浪潮中。

三、我国广告传播国际化与本土性相交融的经营策略

“著名咨询公司尼尔森的亚太区总经理Forrest Didier预计中国广告业将持续保持9%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并在未来7至10年内赶超日本。” 而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国广告唯有克服本土广告的致命弱点、发挥本土优势,借鉴国际化广告推广。

(一)品牌名称本土翻译,树立鲜明本土形象。品牌名称的本土翻译对于品牌推广尤为重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对跨国公司来说犹如打开本土市场的一把钥匙。无论国内外或国际广告公司,广告的成功性总会有相对性,服务的广告对象和所处区域常会限制运用的广告策略,同样这样的“限制”却也会为产品亦或品牌在某一地域大获成功。Coca―Cola在中国名字由“蝌蝌啃蜡”到可口可乐的转变。不仅使其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销量大增,也为国际化的逐步开辟奠定基础。

(二)尊重地域差异,融入当地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有的文化背景,在广告创作之前,首先要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以及当地消费者了解清楚,力求将产品融入受众生活中去,达到优化牌品牌、刺激消费的目标.

奥格威那则《穿哈撒威衬衫的男人》:那个穿着哈撒威衬衫戴独眼眼罩的中年男子,在本国广告推出之后,哈撒威衬衫销量暴增160%,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哈撒威名气大增 。若这则广告放在中国本土,“独眼龙”的形象很可能会使中国人联想到汉奸、罪恶,从而使受众对品牌形成偏见。这样一则大师的优秀广告在不同地域的处是由地域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方式的不同所导致的。

(三)诉求明确“无国界”,共通功效树形象。有一类广告不受背景文化,地域风俗习惯限制,它们定位准确,表现是人性共通的广告诉求。品牌形象满足所有消费者购买此产品的需求。

奥格威为劳斯莱斯轿车曾创作的经典广告文案:“在时速60英里时,这部新劳斯莱斯轿车的最大响声是来自它的电钟”,这样的文案怎么能不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又有多少消费者不向往自己拥有这么一辆噪音极小的轿车?进而,走向国际市场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了。

综上而言,国际化并不代表在全球各个地域都实行完全一致的营销和广告策略,而是要结合国家和地区的背景差异,思维方式随之进行调整;本土化也并不仅仅是指局限于本土范围,不与外界接轨,总体来说是为国际化的目标所服务的,广告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也必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锐彤 闫资含.我国修订与完善的策略研究[J].新闻界,2010(3)

第6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国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他不是一句话,不能只靠说,也要付诸行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福祉。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群众的力量才是最为强大的。国家政策要变,人也要跟着变。只有进步了,才不会重蹈覆辙。

科学发展,科学技术,和谐安定,精神文明,民生举措是“十二五”规划所追求的。也正是人民的心之所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重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安定,是每个人的衷心愿望;和谐,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设一座幸福的城市,其重要基础就是平安。没有平安,市民的安全感、归宿感、尊严感就无从谈起。

和谐安定是“幸福大厦”的地基,只有自觉维护和谐安定,才能带来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生活并不像迟暮的落寞,也没有苍老的哀伤,现在所呈现的是一幕幕绚丽多彩的“夕阳红”。

精神文明,自然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工作学习的热情,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感、幸福感。

而民生问题是从物价到财富的分配;从住房到百姓的幸福;从教育到民族的素养。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理念。重视民生问题,就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现在的我,放眼望去——田与房搭配得蛮协调的。虽然环境的保护是有所欠缺,但是人们也在尽力变化。到处的广告设计为的就是让这个地球能更绿,更蓝,而不是更黑,更白。

其实,环境的保护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开展一些教育性的活动,让人们有所意识,现实还是能够有所更新的。

交通工具的发展速度是难以想象的。它已经走进了人的生活,将大家一起联系在了一起,使这地球成为一个名义上的“地球村”。我为之感到骄傲。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就像罗曼·罗兰说的: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少年,我也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份子。我会努力的跟上世界前进的脚步,不落后于人。做到一个良好市民,好公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重视教育。

春天的风已渐渐离去,我跟它打了个赌,赌注是未来的幸福。我会一直等待,期待着…。。

第7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电视广告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社会,是对社会现实的选择性展示。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电视媒体对女性价值的定位,而这种定位正是传统社会所期望和追求的。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符合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期待,或美丽婀娜,或贤妻良母,都是传统社会所期望和追求的女性形象。法国女性主义先驱西蒙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有个著名的论断: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社会后天塑造的。如今,这句话甚至可以被修改为“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媒体后天塑造的”。大众媒体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与受众交流并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同时,电视媒体利用媒介技术对传播内容进行特写强化,电视广告中对生活片断的切割传播,也都对于电视广告中女性的刻板印象进了塑造和加强,女人所谓“第二性”的社会身份进而被不断强化。不可否认,刻板印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如建构广告受众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促成广告受众的购买记忆等。但是,电视广告中的表现素材大多是极端的,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最好或最差的状况,其结果是女性形象不断被异化、刻板化。这否认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多面作用和多重形象,否定了女性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同时又进一步固化了既有社会性别,巩固了男性的权力地位。此外,大量广告以女性形象作招徕,将女性形象“物化”,既是性别歧视,也是对人格的冒犯。

2“新女性”形象的出现

随着时代的开放和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其话语权不断提高,女性的社会身份正在被重新定义,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电视广告中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开始被突破、被解构。2013年10月底开播的超能植翠低泡洗衣液系列广告,以“超能女人”为主题,代言人既有影视红星,也有文体名人,其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变身“超能女人”。此外,广告片针对每个代言人的职业特色和个人成就量身打造广告文案,语言个性十足,引起众多网友吹捧,甚至兴起“超能体”。该广告所塑造的女性是一个个充满自信、个性鲜明、独立自由的新形象。她们行事潇洒,又并未抹杀中国妇女的温柔、贤惠、细心、体贴等传统美德,符合现代女性的内心反映和个性诉求。如今,电视上出现越来越多展现“新女性”形象的广告,其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往往自尊自立。她们或注重个人修养与知识,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或思维敏捷、贤明智慧;或善解人意,对所爱的人体贴有加,具有个性又保持女性的温柔本质的主动形象。这才是符合新时代精神、能够在现代社会经济大潮中独当一面的现代女性形象。

3未来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第8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广告文案;诱惑性;创作尺度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84-02

网络广告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的发展势头直逼传统媒体广告。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亿元Ⅲ。快速发展的网络广告产业,必然给网络广告文案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中国网络广告文案创作水平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态度上的轻视,也有理论的局限,更有经验的不足。“诱惑性”广告文案创作就是将受众视为无意注意者,创新文案表达形式、选择新颖内容,以“诱惑性”为导向,创作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点击以及深入参与的文案作品。

网络广告文案为何要以“诱惑性”为导向,这与网络媒介自身的特征紧密相关。尽管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重视文案的“诱惑性”,但两者所依据的媒介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媒介互动性较弱,网络媒介互动性较强。进一步说,网络广告文案作品如果缺少诱惑性,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沦落为传统媒体广告的网络版,而传统媒体广告文案失去了诱惑性,尚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灌输能力取得效果。网络广告的根本特征之一就在于交互性,网络广告的核心优势就是“双向互动”,这就决定了网络广告文案对“诱惑性”的强调,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广告形式。因此,有必要进行“诱惑性”网络广告文案的创作。这种必要性体现三个方面:

1 现实窘相:大量的网络广告文案是强制性的。网络媒介诞生之初,网络广告就如影随形。现在网络广告越来越多,受众要想发现一个没有广告的网页确实十分困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网络广告尽管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是强制性的,例如浮标式广告、弹出式广告最为典型,可谓极尽强制之能事。这些网络广告不管受众是否愿意,只要受众在网上,它就会出现在受众面前。文案在这种强制性技术的支持下,自然谈不上什么诱惑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文案在网络广告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本质要求:网络广告是要将受众拉过来,而不是将自己推过去。传统媒体广告是想方设法将自己推到受众面前,而网络广告是要将受众吸引过来,这是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本质区别。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受众是被动的,主动性、选择性较差,而网络广告的受众是主动的,主动性、选择性都非常强,甚至可以与广告主进行及时沟通,传统媒体广告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传统媒体广告只能将自己推给受众,而网络广告完全可以将受众吸引过来,这在技术上已无任何障碍。可惜的是具有诱惑性、能够吸引受众主动参与的网络广告并不多见。因此,网络广告的这种本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对文案的要求上。

3 信息疲倦:在信息的大海,受众对信息已处于疲倦状态。网络是一个盛满信息的大海,受众在大海里航行难免会对信息产生疲倦,尤其对广告信息更是如此,不仅会对网络广告视若无睹,甚至会利用网络技术对广告信息进行屏蔽,这是网络广告主所不愿意看到的。那么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使网络广告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某种“诱惑性”。文案是网络广告中不可或缺的表现要素。平淡的文案不但无法吸引受众注意,难以激发受众的主动参与,相反还会加重受众对文字的疲倦感。因此,相对于图像、图形、音乐等接受较为容易的表现形式来说,文案的吸引力、诱惑性更应该得到提高,否则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首先,诱之以利。消费者都有重实惠的心理,网络受众更是如此。因为大部分在线推广与销售的产品省去了中间商环节、节约了成本,销售商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便宜,网络受众在这种营销模式下成长起来,对网络广告产品已经形成了较低的价格期待,加之他们以年轻人居多,通过网络媒介实现较为低廉的购买,其本身就是展示自身优越的一种体现,因此在网络广告文案中“诱之以利”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抢到888,就得500元”、“说句话,赢大奖”、“免费笔记本等你来拿”等都是点击率较高的案例。

其次,诱之以情。人类一直都在追求理性,却永远也摆脱不了感性的制约。网络受众处在信息的大海,对有关爱情、友情、亲情的文案会格外关注,因为这三类情感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尤其是对那些年轻的网络受众而言,更需要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从外界获得某种回应,而文案创作者则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受众心中的那种感动或困惑,在文案作品中设计“包袱”,吸引他们点击网络广告,对他们的情感需求做出某种回应。例如,某征婚网站的网络广告,第一句话就是“明天我要嫁给你啦”,以“爱情”为诱饵,吸引受众点击,效果颇好。

再次,诱之以色。“色”,即美色。古人云:食,色,性也。将美色与吃饭放在一起,说明这是人的本性,也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利用“美色”作为诱饵,吸引受众的注意,一直是广告创作的惯用手法,但此种手法却遭到很多人的诟病,原因在于过度或者不当使用。在网络环境中,受众处于信息的疲倦状态,“美色”元素犹如一针兴奋剂,无疑会提高网络受众对广告的兴趣程度。文案创作者巧妙使用“美色”元素,能够增强作品对受众的诱惑能力,提高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网络广告,在文案创作上并不是“诱之以色”,而是“诱之以性”,将隐晦的变为直白的,破坏了其中的美学意义。例如,类似“让女人尖叫”的保健品网络广告比比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网络广告文案创作“诱之以色”的必要性。

最后,诱之以趣。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是娱乐的媒介,受众使用此种媒介更多的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如果文案创作者能抓住受众的这一心理特征,让网络广告文案充满情趣,具备娱乐受众的气质,读起来比较有意思,会使受众的点击率明显提高;倘若网络广告文案枯燥乏味,别说吸引受众点击参与了,可能就连最基本的信息告知也较难实现。这里的“趣”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文案语言读来充满情趣,另一层则是让受众感觉阅读的方式有意思。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创作者不仅要在文案的语言上下工夫,还要在网络媒介互动性方面动脑筋。例如某网络广告,画面是一个正在输入文字的手机屏幕,但是因屏幕快速变小,而无法看清陆续出现的汉子,这时屏幕出现“如何快人一步?”的字样,然后打出“搜狗手机输入法,3G时代输入法”,媒介特征与文字表达紧密结合,给受众一定的趣味。

首先,要以诚相待,避免空许诺言。从事网络广告文案创作,必须以诚相待,不能为了提高广告点击率,“把一个说成两个,把没有的说成有”,这是文案创作的大忌。当前很多打

着“免费”、“不要钱”等幌子的网络广告,利用消费者重实惠、图便宜的心理,将需要付费的信息隐藏于文案的结尾处,等消费者彻底读完广告才大呼上当。这种“圈套伎俩”缺乏起码的真诚感,不值得提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文案创作者才思枯竭、黔驴技穷的表现。“诱之以利”,就是将广告中最诱人的好处拿出来,用准确而生动的文案将之完美表现,违背了这一点,诱惑便成了欺骗。

其次,要情真意切,避免无病。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无论是哪一种,只要它来自内心、发自肺腑,与网络受众的生活境遇紧密相扣,此种情感必然会增强文案作品的诱惑性。将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简单化、模式化,不能联系网络受众的真实生活,无法做到情真意切,受众看了便会觉得虚情假意、无病,这样的网络广告即使语句再优美,受众可能也不愿意注意或点击。文案中的“情感”能否诱惑受众,关键看此种情感是不是网络受众所急需的、所困惑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对网络受众的情感生活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否则无法创作吸引受众点击的句子。

再次,要色而不,避免粗鄙丑陋。在一个被称为“美女经济”的时代,“美色”元素在广告中的大量使用并不足为奇。然而,奇怪的是将“美色”元素能够运用到“色而不”层次的作品不是很多。这一点在网络广告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什么“在网上”、“二十年目睹之性现状”等等粗俗不堪的文案比比皆是。这种文案不仅污染了网络社会环境,而且无法长久吸引受众的关注(因为这种文案重复率极高),甚至大部分受众会对此种文案产生不适与反感,最终影响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色而不,似乎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限度,但对敏感内容采用阴晦、曲折的表现手法,却是容易做到的,而这种表现手法又是文案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例如某内衣的网络广告文案:“上天没有给你的,蒙巴沙还给你,玫瑰精油按摩文胸”,给人以美的想象与希望,是较为优秀的网络广告文案。

第9篇: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乙肝;心理问题

乙肝类病毒(HB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乙肝患者达2千万。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而且是形成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病因,因为目前缺乏对该病有效的根治药物,而且本病病程长、费用高、加之社会对乙肝患者的歧视等因素,不但对乙肝患者的生理生活状态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将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在每年新生体检中,大约有7%的学生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这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我院校医院每年专派1名医生负责新生乙肝患者咨询心理与干预,并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咨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患病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008级我院新生共4116人,经体检出乙肝患者251名,检出阳性率为6.2%。经用SCL-90、16PF等量表测试,大学新生HbsAg阳性患者普通存在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抑郁占44.6%;(2)焦虑恐惧占16.3%;(3)偏执占6.4%;(4)持无所谓态度占8.4%;(5)对个人前途和婚姻充满忧虑占24.9%。

2 心理护理措施

2.1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护理

2.1.1.孤独抑郁

孤独抑郁是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乙肝传播途径和愈后不甚了解,社会对乙肝病毒的恐惧,一些虚假广告夸大乙肝传播途径,使患者产生具大思想压力,产生自卑情绪,不愿多接触同学,终日沉默少言。对这类型患者要诱导他们,让他们倾诉内心烦恼,耐心倾心,细心观察内心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耐心宣传乙肝发生、发展、传染途径及治疗现状等方面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疾病,解除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找回自信,及早融入大学生群体中。

2.1.2焦虑及恐惧

患者对乙肝认识较片面,常认为乙肝传染性强、疗效差,难以治愈,似乎患了乙肝就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对将来就业和未来生活充满焦虑,常表现为坐立不安,上课爱走神,多伴有头痛、失眠、多语,从而发生期待性焦虑及恐惧心理,医务人员要善于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倾听其诉说,及时处理他们身体上不适症状,指导他们转往专科医院就诊,给他们讲解疾病治疗方案及预防,解除他们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1.3疑虑敏感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如在工作、开学、就业各方面难免被不公平对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对周围事物较敏感,常多自多疑,加上本病的认识不足,担心相互传染,害怕同学疏远,造成情绪特别低落、敏感,容易猜疑和曲解他人的意图,不愿意接触周围的人,不敢与同学正常交往,人际关系受阻。应向他们讲清乙肝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鼓励教师、正常人群与其交往,多关心他们同时注意言行举止,防止传递不正确的信息,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2.1.4偏执

患者顾虑重重,求医心切,不太相信检查结果,而又不到正规医院就诊,却听信不实广告,辞书投医、乱服药,误以为药品愈贵愈好,有个别患者甚至越治病情越重,对此类患者应劲其不能轻信不实广告,而到正规医院找真正的专家,按需按病情规律用药,以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2.1.5对疾病抱有无所谓态度

此类患者一般性格比较开朗,对一切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不遵医嘱,随心所欲,对此类病人不必隐瞒病情,叙述病情时既不能轻描淡写,也不能夸大严重性,可用事实说明肝炎的危害性和积极配合治本的必要性,客观地证明乙肝的危害性和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让病人真正认识疾病,并树立疾病信心。

2.1.6对择业、婚姻、人生前途充满忧虑

患者对将来就业和未来生活充满忧虑,担心把乙肝病毒传染给朋友或爱人,甚至孩子。应对他们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呼吁社会各界对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视同仁,使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

2.2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如黑板报、讲课、讨论等)耐心细致,通俗易懂地介绍有关乙肝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与心理关系,学会控制、调整不良情绪和心理。要对其进行生活、饮食上的指导:乙肝患者应营清淡饮食,戒烟酒,避免劳累,不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要对其加强药物治疗的指导:药物治疗是治疗病毒性肝炎最基本方法,适用药物治疗时应向患者介绍其药物作用、用药时间、主要副作用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方法,如HbsAg阳性患者洗具,牙刷,剃刀、毛巾,手帕必须专用,流出的血液必须处理,避免与他们接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