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务员的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小顾的焦虑相对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了什么,以及个人对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和思考?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求职进入某个行业,某个公司后,是否有相对完整的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起码应该包括近三到五年的学习、晋升和五到八年的转型。有的企业培训晋升机制很完备,那么你可以参照同岗位前人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做职业规划;有的行业可能本身就是新兴行业,企业自身也处于成长期,没什么可供参考的经验,那就需要自己多思考,预谋划。
拿小顾的职业来举例,公务员,多少人眼中的铁饭碗,需要规划谋划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公务员这种特殊行业,才更需要做好职业规划。人的本性都是懒惰了,失去了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容易变成温水中的青蛙,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在不知不觉的安逸中失去竞争力,一旦市场被打开,轻轻松松被超越、被替代。到那时候再来后悔,为时晚矣。
公务员其实也有行业之分,小顾在税务系统,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她自己本身非科班出身。完全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3-5年的学习计划,在会计和税收专业上更近一步,可以在职读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通过职称考试加强学习,比如初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甚至是国际认证的ACCA,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行业内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另外一方面是可以保持自己持续进步的状态,这非常重要。
通过行业内3-5年的积累,相信小顾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在系统内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公务员流动渠道也多,不像以前一个单位呆到老,如果这时候觉得税务系统发展受限,还可以考虑向财税方向别的系统转型,比如财政、审计、保监等,而之前学的财务知识在这些单位同样能用上,这无疑是加分项。
这个名字,熟悉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人都会知道。
作为中国创立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人之一,有评价称他为“经济特区CEO”。
但谷牧的儿子刘会远,更愿意称呼父亲为“公务员”。
上学期间,学校让学生填写父亲履历。
“按您参加革命的履历,怎么也得是个中将、少将吧?”刘会远找到父亲。
“你就填‘公务员’。”谷牧淡淡地说。
刘会远就认认真真填了“公务员”。
“好多同学都笑话我,在他们概念里‘公务员’就是‘勤务兵’。”刘会远说。
而到了今天,公务员已是炙手可热的职业。
这一冷一热间,你真的明白“公务员”的含义吗?
我是谁?
五位渔民出海打渔,海上有暗礁,需要建造灯塔。
于是,每位渔民分别出了1000元。
他们雇佣了一名管理者,名叫管本,并为他建造了办公地点。
但在灯塔选址、建多高以及聘请守塔人等一系列问题上,管本和渔民们产生了分歧。
谁说了算?
“你们把我请来管理,就应该听我的。”管本说。
事实上,管本是一个内陆人,对航海知识所知甚少。
渔民们一时为之气结。
良久,一渔民悠悠说道,“你以为你是谁?”
这下轮到管本为之语塞。
管本是谁呢?
“你得记住,你是我们雇佣来的。”渔民继续说道。
…………
在这个故事中,管本显然没搞清楚“我是谁”这个问题。
建造灯塔,渔民们是实际出资人。
换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说,建造灯塔是一项公共事务,渔民们是纳税人。
好了,这时候可以回答管本“是谁”这个问题了――他是一名“公务员”。
这就是著名的“灯塔理论”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可以明确管本到底“是谁”,也可以明确“公务员”到底“是谁”的问题――公务员是一名“职业公共事务服务者”。
“‘公务员’背后隐含着一个关键词,就是‘公共’,他们掌控着公权力。”市委党校教授黄远固说。
于是也有人把“公务员”称之为“公共人”。
“但是‘公共人’之外,也不能否认公务员‘经济人’的特性。”黄远固说。
公务员是一份职业,从事一份职业就有权获取个人利益。
“因此在‘公共人’和‘经济人’之间,公务员要做好权衡。”黄远固说。
权衡的关键就在于要“先公而后私”,这是这份职业的特殊所在。
我想干什么?
公务员是一个特殊职业,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特殊”上。
若要问一些人:“你从事这份职业是想干什么?”
很多人会说――想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好。
在他们眼里,这个职业的特殊在于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是好日子的保证。
他们不知道这个“铁饭碗”的背后有一个“心灵契约”。
先来听一个故事。
某日,贫穷的阿拉丁救了一位老人。
“你救了我,以后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愿望。”老人说。
“真的吗?”
“当然,我可以同你定下一个契约。”
老人其实是位落难的神仙,阿拉丁轻松获得了让人艳羡的富裕生活。
一定意义上,阿拉丁找到了一个“铁饭碗”。
但是有一日,阿拉丁找到老人。
“能不能把你的神力也给我呢?”
“恐怕我不能给你。”
“你不能毁约吧?”阿拉丁得意洋洋地拿出之前签订的契约。
“毁约?恐怕是你毁约了吧。”
一声冷笑之后,老人飘然而去,之前阿拉丁获得的一切也烟消云散。
阿拉丁毁约了么?白纸黑字上写得很清楚啊。
“你毁的不是白纸黑字的契约,而是心灵的契约。”老人的声音远远传来。
老人和阿拉丁确实签订了一份纸质的契约,但在这份契约背后,阿拉丁已经默认并将确保老人的神仙地位。
但阿拉丁误判了“心灵契约”,导致自己重新回到赤贫。
在任何社会关系中,都存在这种“心灵契约”。
当一个人选择从事公务员这份职业时,也意味着他们与代表着公共利益的政府签订了一份“心灵契约”――服务于公共利益。
若是忽略掉这份“心灵契约”,那么这个“铁饭碗”随时都可能变成一个“泥饭碗”。
我能干什么?
胡弯是一名基层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不大,但是负责分管几个村子的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按规定,被确定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对象,每人可得到国家补助款5000元。
可胡弯在宣传时,按“每人补助3000元”的标准进行宣传。
“你这样怕是不好吧?”妻子得知后,规劝胡弯。
“怕啥子,这是我手中的权力。”胡弯不以为意。
事后,胡弯拿着一份多出20万元的存折,不无得意地对妻子说:“你看,我说我能,我就能干成。”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后,胡弯锒铛入狱。
“我错了,后悔没有听妻子的。”在法庭上,胡弯痛哭流涕。
胡弯错在没有听妻子的吗?
其实,他错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或大或小,公务员手中都有权力。
“不可否认,不少人是冲着权力加入到公务员队伍。”黄远固说。
这种权力往往还是于“千军万马”中冲过“独木桥”之后获得的。
“能进入到这个队伍中,这些人都还有一定能力。”黄远固说。
但是在得到这种权力之后,一些人出现了种种权力运用的偏差――
有的把职权看作私有财产,作为获利的工具,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有的随意运用职权,全局观念不强,规范意识欠缺,权力专断;
有的将职权作为商品,进行权钱交易。
…………
“这其实都是没搞清楚权力的边界。”黄远固说。
作为“公共人”,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份权力的边界就是公共利益。
公务员既要思考手中的权力“能干什么”,能怎样服务公共利益,同时也要思考,“我不能干什么?”
同任何职业一样,这份职业赋予的职权也有边界,甚至更严格。
我的职业支撑点是什么?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我不干了。”小钟吃惊不已。
这只旧钟把三千二百万次当成了小钟的目标。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它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这只旧钟则把三千二百万次当成结果,让小钟顿时觉得轻松不少。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而现实中,很多公务员会把目标和结果的位置摆错。
年轻的公务员邱莫就是这样的。
当上公务员之初他的QQ签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同朋友们交谈,他踌躇满志,“以后一定要当个大官”。
而现在他的QQ签名改了――只是证明自己还活着。
这种心理波澜,源自邱某的工作一直未见起色――
最近区里的评优没有评到他,近期升职无望。
他不止一次同朋友抱怨,“当不了官了”。
其实,这是没有找准职业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职业,公务员同其他职业一样,都应有职业目标,这个职业目标就是他们职业的支撑点。
不见得很多人会想着“发财”,但确实有很多公务员把职业目标定在“升官”。
“升官”其实是很正常的职业追求,但这应该是结果,而不是目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说。
没人怀疑这句话,但谁都知道,这个支点不能设在地球上。
同样,若是公务员把职业支撑点设在结果上,他必然撬不动整个职业生涯。
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2013年底,王磊入职某基层单位。
“我是冲着公务员是一个稳定、清闲、福利待遇好的职业来的,可现在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没多久,他在QQ上找到自己的大学辅导员,一通抱怨。
刚来到单位,王磊的文件写不好,每天还要接待大量群众来访。
“焦头烂额,忙中出错,经常被群众投诉,还要挨领导骂。”王磊说。
辅导员并没回应他的抱怨,只是在QQ上打出一行字――摆正位置先做人。
这行字让王磊一阵错愕,“什么意思?”
“认真琢磨后,我明白了辅导员话中的意思,我的职业规划是错误的。”王磊说。
若不是当初图这份职业清闲和高福利,王磊就不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工资福利少而感觉“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这就是一份普通职业,而我就是职场新人。”王磊说。
心态平和之后,王磊认真看了三个月的旧文件,并虚心向同事请教。
看文件的时候很痛苦,但对工作很有帮助――王磊不但写文件受到领导表扬,处理群众工作也得心应手起来。
“工作越来越顺心了。”王磊高兴地说。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
公务员是最好的职业吗?
若是没有摆正位置,公务员可能也是王磊口中“不是这么回事”的职业。
公务员是最坏的职业吗?
[论文关键词]公务员报考热劳动就业市场机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引言
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1994年施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公务员制度日趋合理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也日益公开、公平、公正,相应的出现了“公务员报考热”现象.据资料显示,去年11月2日结束的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再次掀起热潮,最热门岗位供需比达l:3592l0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仍远远超过一年一度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又成为一座争挤的独木桥。面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我们应该理性思考。
二、公务员报考热的双重效应
(一)正面效应
公务员报考如此火爆,无疑有利于政府吸贤纳士,充分的挑选所需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通过考试录用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客观上会给国家机关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这必将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
(二)负面效应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已成为一种民情,无论是对于政府和公务员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长期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首先,公务员报考规模增长过快会带来政府管理费用的膨胀、交易费用的上升。参加考试的人增多,政府为此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然随之增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
其次,良好人才配置模式受到挑战。人才按其能力大小可分为超级人才、中等人才、普通人才,每类人才有其各自的工作领域.中等人才大多成为公务员,但是当一个社会极其推崇公务员时,超级人才就会选择成为公务员,这必将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优秀人才大多在社会之中,而不是过度集中于政府机构,这是所有现达国家的普通现象。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现象打破这种人才配置格局,自然也就打破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形成原因的主客观分析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放宽对报考公务员的条件限制。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中无性别、身高、体重、外型、外貌、婚姻状况、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而且,我国于2006年首次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职位不再设户籍的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除此原因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客观方面
1.实际上存在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导致结构性失业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使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而2007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就业缺口高达1400万人。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劳动力供给将达50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多达2500万人。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失业所带来的挑战。公务员报考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并将随着进一步发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
2.公务员职业具有很强的诱惑性
公务员职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同时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抱负的平台。据统计,l996——2003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是一个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数字。所以公务员职业对于渴望稳定的社会成员来说是一个首选的铁饭碗。
公务员职业拥有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相比其他行业的社会成员来说,公务员几乎没有危机感。同时,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的参与者,直接为囝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公务员职业崇高神圣,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年轻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有利平台。
(二)主观方面
1.择业观念的转变
近两年来,企业人才出现了饱和,并同时出现一些专业人才过剩,企业人才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工作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劳保福利也成为人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公务员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发展前景广阔等优势促使这些社会成员向政府部门靠拢。但是,择业观念的转变反映出当前择业者创业精神和创业憧憬在不断减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存在
官本位文化的存在极易造成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即对官的崇拜,扭曲整个社会心理。在大多数人眼中,当公务员与做官几乎是等同的。因为作为公务员就有潜在晋升的机会,也即意味权力的扩大。正是对权力的这种崇拜,才使得大量的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也热衷于考公务员,而不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从事适合自己的行业。
3.从众心理的驱使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这股“公务员热”中,有些社会成员看到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争相报名,也纷纷放弃原来的自主创业的理想或考研计划。根据中国广西人才市场所做的一份调查,广西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较为模糊,66.7%的受访者坦然承认自己的职业规划较为模糊,甚至有5.6%的受访者坦承根本没有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没有慎重考虑甚至不考虑自己的爱好、能力以及考取公务员的难度系数,便开始蜂拥报名公务员考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公务员热”。
四、理性对待公务员报考热现象
(一)建立健全的劳动就业市场体制
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统一有序的劳动就业机制,另外就业信息网络也不完善。这些缺陷导致一大部分劳动力不能得到很好安置,走后门拉关系等现象屡见不鲜,破坏了公平的就业竞争。鉴于此,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就业体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成高度的职业分化、公平的职业竞争、自由的职业选择的市场环境,促进人才分流机制的完善。因为在一个职业高度分化、每位就职者都能通过公平竞争自由选择职业的社会,不可能出现大多数人都热衷于考公务员的现象。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部分私营企业的职工仍无保险。总体来说,我国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因此,和完善的公务员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员工会缺少安全感。所以,必须尽快编织好这张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网”,扩大它的覆盖面,这样公务员所拥有的部门“安全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了。
(三)摆正就业心态,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择业
公务员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轻松,作为一个依靠纳税人供养的岗位,纳税人的满意度是衡量公务员的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的关键。民忧公务员则忧,民喜公务员则喜。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报考公务员的社会成员都是冲着高收入、高福利、高待遇、高地位去的,这必将成为政治腐败的一个缩影。所以,民众在报考公务员前要清楚的了解公务员所应具有的素质和应履行的职责,不能盲目做决定。
另外,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择业。从心理学角度讲,情绪稳定性比较高的群体相比之下更适合报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具有程序化强、挑战性小的特点。所以,对于勇于探索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来说不宜做公务员。
(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务员管理与监督机制
作为稀缺资源的权力本身决定了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制度性的监督与约束,权力必然产生寻租、机会主义等腐败行为。许多社会成员一方面对腐败表示极其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渴望获取同样的地位和利益。因此,构建一个健全的廉政体系必将使官员阶层受到严格的限制,那些渴望通过从政谋取利益的社会成员必然会转向另一个诉求——市场。
十七大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说,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相关领导表示只有不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快由权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成员的择业范围必将进一步拓宽,报考公务员的热潮才会降温,整个社会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实现合理的人才配置。
关键词 公务员 心理契约违背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日前,智联招聘了《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让人惊讶的是,向来被认为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调查显示,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为何以往备受青睐的公务员也出现了跳槽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政府变革的逐步推进,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裂和违背。如何管理公务员心理契约,使公务员队伍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变革、参与变革,进而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效率,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1问题的提出
“心理契约” 最初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的。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中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①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员工的管理方式已逐渐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优势。组织中最具价值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员工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控性,书面契约不能约束员工的方方面面,“心理契约”的应运而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运用心理契约,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同样也适用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活动。
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心理契约同样也存在于政府组织和公务员个体之间,具有双向的指引作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是依据《国家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规范体系来管理和制约着公务员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这些规范体系等书面契约,无法完全界定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责任。②公务员对于政府部门的期望多为隐性的。如,政府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待遇等。同时,政府组织对公务员也有隐性期望,政府期望公务员提高行政效率等。公务员心理契约指的是在公务员和政府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对于对方的非书面化的、隐性的、动态的期望,以及对这种期望的认知。③政府和公务员,如果一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那么,必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公共效率和政府形象。如果二者之间责任对等,那么他们之间会维持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和谐的关系。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公务员,我们可以知道心理契约作为他们对政府责任义务的一种期望,势必会成为公务员对政府行为评判的一个标准,且其评判结果将影响他今后的行为。如果政府的某些行为与公务员心理契约中的期望不一致,就导致了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当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的情况时,公务员则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会自我调整心态、与组织沟通的方式来设法改变现状,消极的则可能出现满意度下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怠工现象,而发生心理契约违背的公务员的最后手段则是“退出”,即主动中止与政府的经济契约关系,也就是公务员的主动离职行为。
2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府组织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1.1政府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 “一言一行”对公务员影响显著。如果组织内部严重,作风不民主,不尊重或不信任他人,随意许诺且不能兑现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如果组织遇事能主动和员工进行沟通,尊重他人和关注他人感受等,这些积极的行为必将引导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健康发展。
2.1.2政府利益分配的影响
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非物质奖励方面,如培训或进修、评优评先以及职务晋升方面等。政府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深刻影响着公务员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方式。如果公务员为政府的付出在主观期望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同或报酬,即公务员的期望与现实得到的产生不一致或当公务员感受到显失公平的对待时,就会造成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1.3政府体制的影响
健全的政府体制会使公务员主观体验感受到民主、公平,从而增加对工作的努力度和责任感,进而促进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顺利实现。若政府体制不健全,比如出现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目标和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时,自然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2公务员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2.1公务员个人素养的影响公
公务员的个人素养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心理素养。公务员自身的文化程度与知识水平、智力与能力、气质与性格等个人素养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影响是深刻的。比如说公务员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既决定了其自身心理契约期望要素所涉及的范畴和标准,同时,又基于自身的主观感受去理解政府的期望内涵。④再比如说公务员的自我适应能力,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公务员,能在心理契约内容发生变化时,感知并调整自身心理期望并与之相适应。但如果适应能力较弱,又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渠道,必然会造成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进而导致公务员心理危机的出现。
2.2.2公务员特殊身份的影响
公务员既是普通公民又是人民公仆,双重角色时常发生冲突。必然造成人的自然属性与公务员职业公共性的要求相冲突、官僚制的理性要求与公务员的个性发展相冲突、公共责任的重大与公务员个人能力的有限相冲突,这些冲突均可能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违背与破裂。
3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干预对策
公务员心理契约有其形成、违背和破裂的过程和形态。结合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角度对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阶段和违背及破裂的干预来进行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重构。
3.1招聘和录用阶段,强化沟通,注重公务员心理契约构建
招聘过程是公务员与行政组织首次发生的正面接触,也是心理契约构建的第一个环节。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双方均要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基础。一方面,招聘过程中政府机关应该向求职者提供真实的资料。因为新招聘人员往往认为在招聘中得到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招聘人员所承诺的将来都会兑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招聘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很多都不真实,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另一方面,作为公务员这种特殊的职业,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因而对求职动机和价值观的考核也十分必要。当一个相对比较认同政府价值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组织对其整合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对于组织长期一贯坚持的信念,就会心照不宣地理解和认同,心理契约就会自然形成。因此,行政组织在考录时,就要关注应聘者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同时应向向应聘者展示提高本单位的信息透明度,使其对组织情况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产生服从的意向和行为。这样,组织和应聘者都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在考录阶段的大量准备工作能够为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满足培训需求,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动态平衡
培训在公务员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提升公务员绩效、提高政府效率的必然选择。公务员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如薪酬提高、职位晋升等,就必须通过各种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标准。所以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多元化培训内容和渠道等措施,满足公务员的培训需求,一方面既提高了公务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改变利益寻租、人浮于事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为公务员的个人归因机制、公平感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使得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在动态中维持相对平衡。
3.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干预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增进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干预公务员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公务员的责任感,让其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认可与尊重。同时激励机制可以强化有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公务员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完成工作,自然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效果。所以说,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另外,政府应建立健全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要求对其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重点的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资待遇、奖惩、辞退等的主要依据。用量化的指标公正、客观地评定工作业绩,为维持政府和公务员双方满意的“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达到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绩效的目的。⑤
3.4实施科学职业生涯管理,预防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公务员作为政府组织中的个体,有着各自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目标,为公务员制定更为灵活的内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对于维护心理契约和谐及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政府应倡导公务员职业规划的理念,从观念上引导公务员敢于在工作中突破自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工作质量,从而实现政府组织对于公务员的心理期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可实施性。近年来,我国数次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提上日程。如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2014年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这从制度层面加强了公务员对于政府的信心,让基层公务员看到了职级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3.5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维护心理契约和谐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能在政府中创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信任、公平公正的氛围和精神,从而为公务员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其主动关心组织的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公务员的能力与潜力,无疑给达成与维护“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公务员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政府与公务员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违背情况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组织上下齐心,组织使命得以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注释
① ARGYRIS C U.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12.
② 徐婷.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
③ 杨洁.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和重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④ 姜高娃.论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D].内蒙古大学,2009.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与本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呈正比。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提升尤为重要。
一、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对开发对象(人)的知识技能、潜在能力、思想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开发其体能、智能,以达到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目的。而公务员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在于由政府部门主导,通过上述科学的开发方法,以实现政府目标。
二、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一)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历史发展、地理条件等原因,相对中国东、中部地区有较大差距,我们在充分发展东、中地区的经济后,不难看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较困苦,与现代化发展要求差距较大,作为政府雇员,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队伍理应开发思想、与时俱进,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带好头,服好务。
(二)是我国加强创新性人才储备的现实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并且敢于创新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和是进一步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人才资源的现实需要。
(三)是加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执政能力以及执政方式都与民族团结息息相关,处理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需要一批对民族文化非常了解的公务员队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出谋划策,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尤为重要。
三、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利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其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思想上未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只将人才资源作为口号宣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一些地区“重物轻人”的思想严重,忽视人才的重要作用,而片面只强调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投入不够,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人才资源的失调、不平衡以及相对过剩等后果。思想的滞后将极大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
(二)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不够合理和人才培养较缺乏。人才培养需要纳入战略规划,但目前在少数民族公务员队伍中缺乏长期规划,针对性和统筹性不够,人才断层、脱节的现象严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建立在稳定而长远的规划上,通过对人才的引进、培训以及开发,都应该系统的进行。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不完善,挫伤人才的积极性。要保障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必须要求职业规划的合理有效,公务员职业上升渠道和沟通渠道通畅,然而,在少数民族地,“人治”因素较为严重,这种旧思想形成时间长,改变不易,并且对法治和民主都起到消极作用,对于公务员本身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也极大挫伤。
(四)自然条件等原因对人才资源吸引力缺乏。相对于物质文明发达,精神需求多样的较发达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不大,时间越长,这也就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越长,弱者越弱。东南沿海城市人力资本储备愈加丰富,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四、公务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要真正开发出本地公务员的人力资源,需要有针对性采用适合于本地的方式方法。据此,本文提出以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并强化人才战略。21世纪里,资金、土地、设备等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而是取决于对人的投资,人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是作为新一轮国际经济分工和排序的重要依据。国家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更要发展,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高效开发并利用人才,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健全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有效激励公务员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机制,目的在于建立一套标准,考核的前提在于有个公平的考核体系,这既是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控制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制度的执行性和贯彻性不够,考核的结果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度在“人情”面前往往会大打折扣,这需要强化制度的作用。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而有力的考核制度作为保障。
(三)完善和健全公务员的培训制度。这是从根本上开发公务员队伍中的人力资源的措施。其培训主要体现在分类和分层。分类体现在:对技术类岗位的公务员,要加强其技能的培训,而对管理以及执法类岗位,要对其进行民族文化,法律法规以及执法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分层体现在:对于领导干部进行领导能力的培训,如怎样科学合理的制定宏观战略计划等,对于非领导干部层则需要加强执行力的培训,以提高行政效率以及改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贵阳高校;体育类专业;职业规划;就业
一、引言
职业规划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我国出现的较晚。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化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份内容。完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成才及事业成功、人生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但是当前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并不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很多大学生的意识中还不了解什么事职业生涯规划更别说自己去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就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法共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195份,有效率97.5%。其中仅有20%知道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有80%的人认为它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去做,希望学校能够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来上这门课程,并不是仅仅开设几个课时到最后写一个大学四年规划就结束了。在这其中男生有88人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有很明确的目标,而女生仅有50人,在这一点上男生明显强过女生。由此可见男生对自己有明显的心里职业暗示,脑海中有了初步的职业定位。
三、目前体育教育类专业的就业状况
3.1体育类就业现状。笔者通过访谈法,访问了我校09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1,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教师岗位,另一半人在公务员、出去打工、自主创业。2,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已经变换了3次以上的工作,这一部分人往往是选择外出打工的较多,还有一部分选择在山区农村地区的当老师的也会选择重新择业。3,仍有部分毕业生经常变换工作导致目前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走访贵阳市其他高校,通过辅导员和部分老师发现近3年的毕业生在公务员体系当中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稳定,少部分因为无法适应工作选择其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目前有工作但仍然努力坚持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处在农村偏远山区的做老师的毕业生由于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等因素在寻找其他的工作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人工作经常换极不稳定。
3.2导致目前就业现状的原因
3.2.1社会原因。社会对毕业生的政策引导力度不足。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轨阶段,传统主渠道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近些年政府机构精简、企事业单位改制、缩编等使主渠道吸纳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有限[2]。而每年面对大量的毕业生,而作为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是师范类,教师岗远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社会的吸收能力在下降。同时还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招就业机制尚不完善,信息流通不畅。很多毕业生由于刚开始踏入社会不知道怎么样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3.2.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仍然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需求。这不仅需要学校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达到要求,而且要在生活、品的品行、职业精神等方面严格要求。我们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多不足,虽然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自己的重心不是学习技能上,而是放在如何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目前在贵阳市各高校体育类专业中大多数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这四个专业为主,这四类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开设的课程虽不完全相同,但很多学校安排的课程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区分导致各个专业专业程度不够,这四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替代。
四、建议与择业选择
4.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政策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充分本上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3]。同时继续大力出台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政策,让社会给予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一些机会,让大学生的父母不会觉让子女上大学是失败的投资。优化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求职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最好能达到企业与学校、企业与毕业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4.2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化人才。学校领导、专家、老师应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哪些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科研攻关。在体育类各专业中相互比较重新评估目前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其次,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将期末考试的成绩在考评中降低,更加注重学生在平时对各项技能、能力的培养。第三,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必修课程并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逐步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等。
4.3学生个人要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体育相关类知识技能储备。学生自身要加强思想约束力、自制力,不能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朋友聚会等中。应该通过老师、书籍、朋友和网络课堂加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在学校和校外寻找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利用课余时间要拓展其他知识技能,提升人格魅力。最后,树立明确而实际的目标,不断完善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
贵州师范学院2013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DXSO45
参考文献
[1]孔沛球,吕英秀,黄蔡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9
[2]王豪杰,卢进伟.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8)159
——与西南交通大学陈光教授谈社会转型期的择业观 2005年全省省级机关及垂直管理系统公招数据显示,报考人数与录用名额的比例超过100:1的职位达18个。其中,报考人数与录用名额的比例最高者达884.5:1。 四川公务员报考的“火爆”场面不过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据国家人事部统计,全国有36.5万人参加200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比上年增加47%。10282个岗位平均每个有35人竞争,竞争难度大大超过高考和考研,各大媒体形容,国家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目前中国最艰难的考试”。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如此火热?“公务员热”又向我们透露出哪些信息?如何看待“公务员热”?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光教授。 “热”自何处 记者:2001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人数为3万多人;到2005年,这一群体达36.5万人。仅仅5年翻了10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光:今年对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生动形容是,“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对于公务员考试一年比一年火,我的看法是,首先,这是公务员考试制度造成的。在现代社会,“凡进必考”的公务员考试,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其次,从2004年开始,公务员招考放宽门槛,包括取消户口限制、取消身份限制、减少专业限制等条件。 记者:今年四川公务员报考有什么特点? 陈光:总的来讲,今年公务员招录有3大特点:一是考录比例非常悬殊。据我测算,四川今年的考录比例是53:1,高于全国47:1的平均比例,超过已往任何一年;二是报考者的学历层次比较高,研究生占考生比例约20%-25%之间;三是报考者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生。 记者:据调查,针对“公务员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者选择“工作稳定”的达53.3%,看来,这是吸引众多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所在。 陈光:正是如此。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它在诸多工种中具有的较高吸引力。它的公共性,使人们对公务员掌控的社会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充满较高的预期;它的稳定性,使公务员成为风险最小的职业,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它的保障性,让公务员能够最充分享受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实惠。人们往往看重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而公务员正满足这个条件。
“热”至何时 记者:20世纪80年代,伴随全国“下海”热潮,许多年轻人纷纷走出国家机关。20年后,众多年轻人却纷纷又从外面的世界“挤”进机关。这说明什么? 陈光:与过去的创造社会共同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不同,现在的人们更热衷于使用财富、管理财富,参与公共事务。“公务员热”不可能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那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生活,所以会有“下海”创业热,而经过20多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人们经济比较宽裕了,同时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短时间内创业盈利的空间变小,于是整个社会的管理问题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择业心态和行为;另一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对人们择业观仍有重要影响。应当指出,当前政府、公务员在掌控公共财力资源、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以及获得工资外福利待遇等方面,不仅优于其他行业,而且他们的失业风险还是最低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公务员热”还很难改变。 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员热”中的人们是非常理性的,他知道千军万马中自己一旦冲出去,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 陈光:这就有一个责、权、利相匹配的问题。人们也许更多地考虑到公共职位的“优越性”,但是要做一个称职的公务人员,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公务人员应当是素质最为优良的职业人。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保障性是与崇高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相匹配的。“公务员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任务艰巨,我们的行政行为急需规范。 怎样看“热” 记者:“公务员热”持续升温表明:与公共事务相关联的岗位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这揭示出什么问题? 陈光:在我们分析后得出,“公务员热”表面反映了人们就业思路在转变,表明人们更加渴求公务员工作的稳定,以及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福利待遇较高的一种心态。但实质揭示出三个问题,即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记者:那么,“公务员热”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吗? 陈光:它也是国际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不同国家公民的就业观念各不相同,但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不相上下。比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举行过500多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平均考录比例达21:1,其中有些高级职位考录比例甚至达333:1。但应看到,中国的考录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应当说,“公务员热”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又具有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记者:我们应如何理性应对当前“公务员热”现象? 陈光:“公务员热”反映的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理念的变化,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公务员热”是一个必经过程,它并不是盲目的,甚至可以认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当然,在大量人才涌向国家机关的新形势下,政府在公务员选拔过程、相关制度设计方面应更加合理规范;作为“机关人”,公务员应牢固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作为个人来说,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们,要用心研究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要克服一定的盲目性。毕竟,公务员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观点]
“公务员热”凸显三个问题 就业形势 35个人竞争1个职位,这样的比例虽然在公务员考试中“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考中,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公务员热”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乃民生之本,缓解就业压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机制建设 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让一些人端着无风险的“铁饭碗”却损害工作效率,造成财政虚耗。而这一弊端,在择业者看来却很可能成为“优点”,并进而成为自己“首选”的因素。不能强求每个考生都从公共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应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不可轻忽、不可懈怠的一个命题。 社会保障 公务员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别的暂且不说,单是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就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望其项背的。为什么“单位人”很难向“社会人”转变?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畸轻畸重,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应朝着更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交锋]
是铁饭碗? 正方:作为现今许多人的一种就业选择,公务员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最大的就业热门。公务员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公务员正点上下班,工作条件良好,而且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前途较稳定,不吃青春饭,只要不犯错,可以安安稳稳一直做到退休。近几年来,经过多次加薪后,与社会上大多数职业相比,工资待遇也优于普通民营企业。同时,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福利待遇也有保障。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掌握有大量的资源,使得人们对公务员的评价和职业期望值都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公务员不仅是“铁饭碗”,甚至变成了“金饭碗”。 反方:当公务员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端了“铁饭碗”。公务员工作虽然相对稳定,但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已经在逐渐建立。尤其是近几年,公务员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首问责任制”、“限时答复”、“末位淘汰制”等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务员工作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突出了对公务员行为规范及考核的量化制度的建立,公务员“进口”将更严格,“出口”渠道更加畅通。公务员不是市场经济下的最后一个铁饭碗。 利弊几何? 正方:公务员热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公务员热与我国的公务员招考更加注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密切相关。在公务员报考中,已经不再设户籍限制,这为全国范围内的报考者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这表明我们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其次,众多人报考公务员,有助于人才的选拔和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反方:我国报考公务员热的“奇观”,是市场吸引力正在迅速流失的一个明确预兆。其本质,则是中国人对市场的信任正在急剧下降。由于人们之间横向的传统信任纽带遭到肢解,导致民间企业本身很难超越地域提供信任资源。如此,民间企业本身的市场就只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低水平的信任被迫重新向官僚系统纵向聚集。它不仅为官僚体系提供了合法性,也为一些官员最大限度地寻租提供了可能。 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正方:公务员热与“大城市热”和农民工赴城“找工热”并无实质的区别,这些都是人才流动的正常规律。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多数人一辈子固守在一个单位,做着从一而终的工作。而公务员招考给人才流动提供了相对简捷和公正的渠道,它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第二次选择工作的可能,而不是把第一份工作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热加速了人才流动。 反方:公务员的众多职位均要求高学历,说明国家对于公务员素质能力高要求的重视。但这样的规定,会造成政府和社会争夺人才,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生产一线单位,不利于人才流动到基层岗位。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引起政府注意。(记者陈婷)[专家简介]
陈光,1961年生,安徽濉溪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技政策与公共管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技术创新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宝天华国际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四川省重点软科学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项目10余项。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等多项奖励或称号。 [链接] 一些发达国家在设置公务员招考条件时,门槛并不是太高,但是涉及具体职位时,要求往往严格而又细致。由于人才流动、自然减员及职位增加,当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 欧盟:身体条件不作苛刻要求 欧盟许多成员国家招考公务员,一般对外貌、身高、体重、肤色不作限制,只对于“患有影响正常履行职责的严重疾病者”不给予报考资格等。但对于一些肢残等人士,只要“身体缺陷不会威胁公务员本人及其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不会严重干扰公务员履行职责”,录用机关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特殊照顾。对于军队、警察、消防等特殊行业还是有特殊要求的,并向公众解释清楚。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许多成员国家在公务员招考公告时,一般不会对每个职位报考人员的学历和专业作出苛刻限制,但是会对每个职位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出详细而又具体的描述。 美国:不设最高年龄限制 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从1955年开始,美国各级政府在招考公务员尤其是中高级公务员时,纷纷将报考人员的学历资格限定为大学毕业。至于年龄限制,美国各级政府并无统一的限定标准,对报考人员的最低限制年龄一般在18岁至21岁期间,但是对最高年龄限制则不多,尤其是对涉及法律、财经等特殊职位,往往还会适当提高报考人员的最低年龄。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从未对报考人员的最高年龄做出任何限制。 日本:任何人不得阻挠报考 日本十分鼓励公民报考公务员,认为这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对报考人员的限制条件比较宽松,录用考试一般分为高级考试、中级考试、初级考试3个等级进行。为保障公民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权利,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都有权利报考公务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挠,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完)(陈辑)
不知不觉地,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已经快要完了。回顾这开启我人生新篇章的一年,从充满新奇到现在的习惯,从刚进校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目标清晰,这一年,是我真正成熟、真正成长的一年。尽管从专业知识上来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对我来说,我真正学习到最重要的东西是对人生的自主安排,最大的成绩是找到了未来的目标。
一、自我分析
一直以来,我都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开始也就一直很喜欢这样一种自由的感觉,这也就造就了我向往自由的性格,不习惯紧张拘束的环境。因而,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也不高,很多的时间都用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同时,从小我的父母都很重视培养我的自理能力,长久地,也就养成了我比较自立的性格,生活上能够很好地自理,同时遇到了困难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解决,很少让父母为我的事情担心。因此,在性格上我有很大的两面性:在平时,很少去主动地接触那些陌生人,也不爱说太多的话,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是在一些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上,比如面试、一些集体活动等,我也能够很自然地去表现自己,能够放得开。
我的兴趣广泛,篮球、足球、音乐、游戏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人认为,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搞这些东西只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但我自己一直都认为这些活动对培养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加体育运动能让我懂得坚持与团结,聆听音乐让我领略静谧的魅力,适当游戏让我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如果缺少这些东西,我的生活将是乏味的、将是不完整的。
读到大学,尽管在成绩上不算突出,但在英语及公文写作方面仍有一定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许多活动中也培养了我较好的领导能力及团队意识,做事情有较好的预见性。
但我同时又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人,有点缺乏耐心,如果是在一个很长的活动中,就不能将最开始的那种状态一直延续,如果时间耗得太长,我也会觉得很疲倦。同时,细心的程度也会下降,不能保证有一个持续的好状态。另外一个方面,我的沟通能力还不是很强,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会有拘束感,不能很快地去融入那样一个集体。
二、职业选项
我最想从事的行业是运动服饰业,我的职业目标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公司,来打造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有很强中国特色的,最适合中国消费群体的运动品牌,其中,重点我会放在街头运动服饰这一类。
其次,如果我选择就业,我希望能做企划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按效益化原则设计的方案。
再次,我也有意向去选择做一名政府公务员。
三、决策理由
(1)自己的运动服饰公司
优势(S):这是我本身的兴趣与志向所在,有很高的创业激情,能充分地激发我的潜能。其次,现在有一定自己设计以及创造品牌的经验,因为已经有将自己设计的东西投入市场进行销售。还有就是以前就经常看这方面的书籍,对目前那些已经成功的公司的产品特点及其优缺点有一定的了解。在产品形象设计方面,我已经有了一个合作了较长时间的团队,团队的时尚意识及创新观念比较强,能充分挖掘出市场需要的产品特性,能够很好的保持与消费群的沟通联系。
劣势(W):作为自主创业,我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资金上的不足,尤其的品牌服饰这样一个对资金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来说,资金来源是我的第一大命门。其次这个行业里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国外的耐克、阿迪达斯、kappa、and1、k1x等,国内有李宁、安踏、361°、匹克、鸿星尔克等,行业竞争巨大。另外,作为一个运动品牌,不仅要有外表的时尚,内在的科技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我现在还没有一个能够适应市场需要、能够自主研发的这样一个科技团队。还有就是现在缺乏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及其运营模式的了解,在市场及营销决策方面还经验不足。
机遇(O):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的运动品牌在价格上都比较高,其市场重心往往都在大中型城市,而我的企业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主要面向小城镇的消费群众,尤其是在现在的西部,小城镇众多,他们的购买力有限,不能承担过高的价格,但仍然有较强的时尚观念,尤其的广大的青年学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消费市场,我的企业在初期的竞争优势就主要集中在价格及时尚的外形设计上。此外,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街头品牌,所谓街头品牌就是要价格上十分平民化,实用性很强,并且风格上很自由设计新颖。而这也正好就是我们的团队现在正在努力的目标,今后我们企业的业务重点也会放在这一点上。
风险(T):目前,这一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小型企业始终都会面临被大企业排挤、吞并的危险。另外,在运动产品的科技开发上,我们也很难与那些大企业相抗衡。并且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产品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研发的竞争力直接就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再有就是,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都已经有了一套趋于完备的分销系统,已经建立起较为固定的客户群,对于同类产品的需求量就相对减少了。
(2)企划人员
优势(S):这一类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的范围广,无论的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需要。而且,随着各类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企业对竞争力的要求的增高,这一行业的就业发展前景目前比较看好。也正是由于企划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其薪酬方面也相当可观。
劣势(W):这一行业的专业性较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十分重要,而我目前的专业与这方面的要求又有出入,在基础理论方面就缺乏竞争力。目前,公司的发展要求更多的是要求全员企划,对公司的每一个经营环节都要进行企划,因而就要求企划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对这一行业的各个经营环节都要有所了解,而对你自己主要负责的那个环节更要了如指掌。另外,现在的公司在招收企划人员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而工作经验的积累又是件不太容易是事。
机遇(O):目前,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在逐渐加大,各类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的,企划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加上目前企业改革的范围正在逐渐加大,各类企业的重组改建工作也正好是企划人员发挥作用的良好契机。
风险(T):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有许多企划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未能就业,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也会相当的大,并且也有许多在其他的岗位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加入到这一岗位的竞争中来,就业压力就更加巨大。
(3)公务员
优势(S):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收入稳定,能很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与在各类企业中工作相比,工作量相对较少,且在福利方面,有较好的保障。且目前国家对公务员的重视力度在逐年增加,薪资也有所增长,因而,公务员的工资也较高。另外,公务员的工作有很好的信息优势,接近于决策的制定与传达方。还有就是在人脉关系上的优势,随便哪个部门,不管是各部门间的业务交往还是党校学习,都能极大的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这种圈子和企业经营形成的人际关系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其优势体现在稳定性和低成本性上面。
劣势(W):许多考上公务员的人,他们的专业都不是这一方面的,也并非是对这样一个职业的工作很感兴趣,因而在自我价值上的实现来讲,不如在企业中就业。
机遇(O):目前国家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务员,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作为大学毕业生,在理论道德修养上,以及知识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我学习的这个专业有助于我以后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从事公务员工作。
风险(T):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公务员热”,许多人都去报考公务员,尤其是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毕业后就业的出路,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加上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也比较大,要求有较好的一段准备时间。
四、我目前的差距
(1)自己的运动服饰公司
在理论方面,由于专业学习的原因,我现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理论上接触得还不是很多,同时,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建设也还不足。在实战方面,目前我自己的那个项目还处于一个很小的规模,所接触的正规完整的市场竞争还很少,也缺乏对大规模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操作。再次,在我自己的创业团队建设上,目前还未完成,团队的组成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2)企划人员
目前最大的差距在理论知识上,并没能接触到这一行业应该学习的那些理论知识。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好的企划人员,自己的交际能力仍然还需要提高。
(3)公务员
我现在还未针对公务员考试进行过准备,也还不了解公务员考试会考些什么,另外,我也还为到任何的公务机关去实习过,不了解他们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职责。也还不知道公务员是否真的适合我。
五、我的对策及计划
在大一的这个暑假,我回去我们家乡当地的政府实习,去了解一下作为一名公务员他的职责到底是那些,去感受一下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以帮助我判断这一职业是否适合我自己。
在大二的时候,除了学习好本身专业的东西外,最应当注意的就是我的英语的实际交流能力,继续参加一些外国朋友的活动,在实际的交流中提高,还有就是要考到英语四级证书。同时我还会学习韩语作为我的一门第二外语,我想这应该也能够成为以后就业时的一种优势,在学习方式上,在大二的时候,主要以自学为主。另外,在公文写作方面,尤其是学术论文的写作上,应该加大力量去学习,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同老师交流及实际的写作。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我希望能接触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大二的寒假,我会回到家乡,去市中心做一次市场调查,了解市民对运动服饰的品牌意识以及实用效果的要求。在暑假的时候,我会呆在北京,报一个韩语学习班,提高口语及考试的能力。另外,也会在北京找一份兼职的工作做,以培养自己对职场的适应能力。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
在大三的时候,由于课业的压力,在课外学习的时间就很有限了。但我会继续我的韩语学习,争取在大三的时候参加一次韩语等级考试,拿到等级证书。还有就是要接触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累的书籍,以帮助我以后的企业管理。
大四的时候,自然会走出校门去实习,到于此同时,我仍然会继续我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会在大四的时候,找到一两个成功企业的管理人员,向他们取经,借鉴成功经验。同时我会开始去准备公务员的考试,学习相关的书籍。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眨眼之间,我已经走进了喀大的校园成为一名大一新生,年龄也已经20岁,不再是在父母羽翼下小孩,我已经是一名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应明确自己如何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的铺垫。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拥有着比前辈们优越的多物质条件以及更多的机遇,同样的,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为了能够更清醒的面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条理地安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大潮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弄潮儿,特作此规划书,为自己的将来指明就业方向,为自己也为不负时代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所学的“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使我具备了进行就业规划的一系列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各种准备与步骤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基础知识使我有能力进行比较完整的职业就业规划了。
一、自我认知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一片树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欣赏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善用自身的资源,发挥自己独有的才能。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差异,我是属于性格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人,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也不逃避与人交往,相反我还是比较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也能结识跟多志同道合朋友。
我个人认为我的优点是诚实守信、性格稳重。在我看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就是诚信,一个无信之人还何谈就业,无论干什么都是不长远的,所以我一直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完善自身。
我的缺点就是很明显了,喜欢一心多用,急功近利。我喜欢一口气学很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最后搞得自己常常很忙,最后只学了些皮毛。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且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环境分析
我觉得一名大学生谈及未来职业的发展与规划时应先自己所学专业及其就业环境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是尤为重要的。我的专业是法学,以下是我从不同渠道了解的本专业及其就业环境的分析:
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崇尚法治精神,具备熟练的法律职业技能与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我们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就业前景瞭望
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法学是就业率垫底的红牌专业,这个跟法学开设门槛低,但岗位门槛较高等原因都有关。不过,现在法学就业的整体环境在逐渐变好,一个是市场需求在扩大,另一个是国家有意鼓励法律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以实现法律资源的均衡。
3、热门就业方向
(1)律师
律所就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在律所工作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学到东西,但另一方面,律师的收入根据工作经验和自己的能力水平是有很大的差距。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刻板认知,读了法学专业就可以当律师了,但其实不然,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法学生在选择律师这个职业方向时,必须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后才可以申请律师证,后面提到的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都需要参加这个考试拿到证。
(2)法院、检察院
法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渠道之一就是去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担任法官和检察官。从广义上来讲它们都属于公职范畴,是特殊的公务员,即司法机关公务员。
进法院和检察院的前提是要同时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
(3)公司法务
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有法务部门,法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公司内部的法律事务,比如草拟合同、审定合同、处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务问题等等,从事这个专业最好是需要学好合同法、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
(4)银行/证券/通讯公司等
从金融行业整体来看,法律人才也算是很容易被接纳的。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公司与法律相关的合规部门、风控部门等。工作强度没有律师这么大,工作内容单一,收入和福利不错,一般还是女生居多。在校期间需通过法考和一些证券、银行等从业资格的考试。
(5)法考法硕讲师
还是一个是到教育培训机构当法考法硕讲师,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教研产品的研发。
(6)硕博深造
三、职业规划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粗略的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了。综合自身情况分析及环境的认知,再加上我对刑法、民法、刑诉比较感兴趣,而且可以熟练的应用WPS文档处理软件,同时具备一定的法律文书书写能力,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够进入到法院、检察院工作,我的职业类型偏向于现实性和社会性,做事能力较灵活,动手能力强,同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在大一、大二时,我会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夯实基础,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开始准备法考和考研;大三继续准备法考,考研,争取通过法考,考上研究生。毕业之后,希望可以到法院,检察院实习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法官或者检察官,维护世间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