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劳动安全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三采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从注重生产到注重安全,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也体现我们这个社会从粗放型到人文关怀的转变。
关键词 :安全;理念;民生;关怀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91(2015)02-0012-02
收稿日期:2015-04-30
第一作者简介:马芳(1973-),女,工程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如果说安全是企业健康的标志,那么以人为本就是安全工作必须要遵循并最终要实现的宗旨。我国安全理念的变迁最能反映安全生产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70年代是“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中国自古就有“民为贵”的思想。当今,人们用简简单单的4个字来诠释,就是以人为本。
总书记在201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用了四个“最”向劳动者致敬。从倡导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开始,到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强调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其中贯穿着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既要让社会充分感受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要让劳动者获得稳固的尊荣。
改革开放37年来,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我国早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并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使得人们在安全生产范畴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一个能展示世界先进安全理念的说法,即:体面的工作必须是安全的工作。而更加关注工作的“体面”则反映出政府、企业对民生的真切关怀。
所谓“体面”,人们大致会有这样的理解,“体面”大约有“尊严”的内涵,也就是说,让人尊重的工作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细细品味此话,道理浅显、直白而又深刻。一项工作是否能受到尊重,一是取决于它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二是社会对它的重视程度。创造的价值不论大与小,都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而社会对它的重视程度,则要从政府的决策、法制的完善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以及从地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上展示出来,还要从国家倡导的安全理念上彰显出来。
就安全生产工作来说,从我们国家最初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到倡导的“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主旋律,再到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新理念,使我们真切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安全生产正在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最终落实到对每一项工作的尊重,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尊严的保护上。身处这样的社会氛围,我们的工作越来越“体面”起来,从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大煤矿矿难事故的处理上就可以得到印证。
其实,“体面的工作”也有赖于企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其中安全意识首当其冲。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执法者的监管、处罚,都是“要我安全”的客观环境;而亲人的要求和社会期冀的目标,是要我们树立“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要达到这一“体面”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思想深处真正领悟安全的真谛:到底为了谁。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采石班长带领十几名采石工,钻进洞里不久就全部退了出洞外,理由是:掌子面不安全,拒绝生产。此事在矿山引起轩然大波,带头人被停工一周”。要知道,这在“横下一条心,拼命夺高产”的年代,这一行为不为人们所理解,被视为“求安怕死”的表现,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而现在看来,这位班长用“罢工”的形式来保障自身利益的壮举,不啻一次“我要安全”。而这一理念的形成是经过时代的变迁、磨砺和时间的熔炼,才充分烘托出来的,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相对于“要我安全”来说是一个飞跃。
然而,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按我们今天的素质要求,还应该再上一个台阶:即“我会安全”。从上述的事件中,我们体会到不但要有那位班长的勇气,还要有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排除隐患的能力,创造“会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精湛的技术和求实的勇气。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可谓是安全理念的三步曲,只有在认识上逐步提升,使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为安全,人人参与知安全的氛围,在思想上真正树立“我为安全,安全为我”的新理念,安全工作才能再上新的台阶。
培育安全理念,让职工坚信“能安全”。安全理念是安全工作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和职工的安全取向,具有导向行为、凝聚力量、调整心态的功能。因此,安全教育要把培育安全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强调启发内因,发挥职工主观因素在安全生产中的功效。
提高安全素质,让职工达到“懂安全”。职工安全素质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让职工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做一个安全上的明白人。
规范安全行为,让职工做到“会安全”。规范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尽管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的不规范行为,比如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职工的违章操作等往往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使职工达到“让规范成为习惯”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安全管理理念形成于新世纪初。最初为“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这一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企业生产的高危特性的认识。在这样的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得到不断加强,在安全的保障下,生产经营步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正常情况下,企业有投入就有一定的利润回报。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企业生产及其一切工作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和付出的种种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效益,甚至出现负效益。这充分说明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安全工作既是纲也是目,安全工作抓不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事故,必然给企业造成损失, 进而动摇企业发展的基础。安全工作抓好了,同样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安全作保障,不仅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中,为形成规模效益打下基础,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专心提升管理水平,发展生产,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可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全管理理念的内涵又得到进一步丰富,调整为: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安全是职工生命与家庭幸福的保障。这一安全管理理念,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深入和对安全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安全理念的变迁体现的是安全管理的人文关怀和民生情怀。
作为高危行业,石油石化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大都是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成本是企业各种成本中最大的成本。安全事故将毁坏企业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生产经营等各类成就,延缓企业发展的进程,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造成职工的心理创伤,信心指数下降,恢复生产、抚平职工心理创伤等过程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付出的间接损失难以用数字测算。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等于抓好了企业最大的成本。
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更是职工生命与健康的保障。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安全事故不仅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同时还直接威胁职工的生命与健康。由于一线职工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直接参与生产,安全对于生产一线职工的利益更直接。只有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才能保证职工生命与健康。事故的责任人不仅是事故的肇事者,也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为此,加强对人的管理,不断提高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可靠性,保障职工生命与健康是企业安全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安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职工生命与健康的保障,还是职工家庭幸福的保障。安全事故,不仅使个人生命与健康受到损害,同时还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职工,就要担负起对个人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幸福负责、对企业安全负责的多重责任。作为企业,就要加强对职工应知应会的培训,强化各类管理,只有保障职工的生命与健康,才能使职工的家庭幸福得到保障。
1、安全认识的导向功能
对安全的认识,必须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员工逐渐明白正确的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信念,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给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和日常安全生活活动中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使人民大众和企业职工都能懂得,自己的行为和习俗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要素,提高安全文化意识和素质是为公众与社会、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导向。
2、安全观念的更新功能
安全文化给人民大众及员工提供了适应深化改革、开放进取的安全新观念和新意识,使其对安全的价值和作用有正确的饿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安全人生观和现代安全价值观,从而用新的安全意识和新的观点指导自身的活动,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安全生产和保护自己。
3、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一使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的大众安全文化,是保护企业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手段,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维护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中合法权益的群众监督和自护安全体系。社会及企业都要尽义务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创造条件,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珍惜生命、爱护人民、关爱职工,以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树立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应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通过安全文化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更显示了安全文化对大众安全与健康需求的特殊粘合、凝聚的功能。以实现社会文明,企业发展,保护人民大众安全与健康,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通过互尊、互爱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为实现安全生产、社会生活安定、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爱国家、爱社会、爱企业、爱集体、爱社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共同的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国家的进步与文明,凝聚一起,成为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众向合力和强大的动力。
4、安全行为规范的功能
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职工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从而对职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和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公共交往和行为,起到保障安全的规范作用或具有自觉的约束功能。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主义是树立正确的安全文明生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使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使命感和激励动力。心理学专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应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5、安全知识的传播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对职工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素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行车安全;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cess gradually accelerat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gradually has been improved. Car as a more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has been possessed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However, gains meaning loss, accidents caused by car occurred increasingly, resulting in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Therefore, the driver driving safety is essential.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driving safety numerous, the psychology and emo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fatigue driving are analyzed with focu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ffic safety; psychology and emo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fatigue driving
中图分类号: U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逐年增长,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因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失去生命已成为主要的一大杀手,安全驾驶平安出行,必须从深层次去分析,理解认识。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很多,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有心理情绪、职业道德、疲劳驾驶等,现论述如下:
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有喜怒哀乐愁,健康饱满的思想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就有利于我们安全行车,相反消极、失落,心情不顺畅时不利于安全行车,人如遇身体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药物还会引起头脑反应迟钝,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错乱,就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1.麻痹大意。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2.要加强思想修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要心胸开阔,做到情绪稳定。
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关系密切,驾驶员要用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规,文明驾驶,真正做一名素质好、技术精良的合格驾驶员。
(一)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没有遵章守纪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1.超速行驶。开快车、赶时间,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特点。速度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当时的气候等环境特点掌握适当。
2.酒后驾车。这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喝酒不论喝多少,都与交通法规的规定不相符的,都是严重的错误,不能存有饶幸的心理。
3.开故障车。平时要注重对自己车的保养,发现车自身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毛病,不能存在侥幸心里。
4.严重超载。机动车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加载重量,严重超载的车辆不但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还会损坏路面,降低制动效能,直接威胁到行车的安全。
(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键要靠自己自觉去培养去实践。要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1.努力提高公德意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是社会公德在各行各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和补充,驾驶员也是一个公民,一个驾驶员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来规范驾驶员的道德行为。
2.加强自身修养。首先,要认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法规,理解交通法规;其次,要善于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界限;第三,要自觉运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技术精的合格驾驶员。
3.加强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路面管理和交通监控,有效遏制交通违章行为,对少数违章驾驶员,特别是严重违章和屡教不改的驾驶员,要按有关法规严肃查处。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在重罚和教育中吸取教训,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安全驾驶员评比等形式,树立形象,营造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疲劳驾驶是行车安全的大敌,只有充分认识到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才能有效地防止、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驾驶车辆)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话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一)疲劳的表现形式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精神方面主要表现为思想不集中、注意功能失调、反应迟钝;视觉不清晰、思考欠周到、判断失误;注意范围变窄、情绪急躁、焦虑、困倦瞌睡等。身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手脚麻木、操作技能下降、全身有倦怠感、沉重感等。
(二)消除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
消除疲劳,对于驾驶员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消除预防疲劳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充分认识驾驶员职业的特殊性。驾驶员这个职业,既要拼体力,又要动脑力,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驾驶员的精力消耗也很大,行驶中,观察要清楚,思维要敏捷,判断要迅速,处理问题要果断,手脚动作要麻利,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职业驾驶员,充分认识驾驶员职业的特殊性,只有思想上先有准备,才能沉稳应付,正确面对。
2.行车前要充分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解除和防止疲劳最有效的办法是休息和睡眠。睡眠不足是引起人体生理疲劳最直接的原因。因此,保证适量的睡眠,就成为预防驾驶疲劳的最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正常的开车劳动,驾驶员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切不可因娱乐和其他事务而侵占睡眠时间。
3.行车中要劳逸结合,科学开车。驾驶员连续驾车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驾驶3-4个小时后,选择路边或服务站等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停车稍作休息。行车中如感到眼睛发干、模糊、头昏脑胀,不要“熬一熬”、“挺一挺”,要随时停车,清醒头脑。
4.注意视线及感官的合理转移。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如果不充分利用自己的视野,一味注视前方的路面,眼睛就极易疲劳,以致丧失判断情况的能力。因此,驾驶员应当养成几秒钟转移一次视线,每隔十几秒察看一次后视镜的习惯。在行车中若感觉疲劳,反应、判断迟缓,可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等,放松精神,调节调节环境,分散疲劳程度。
结论与体会
【关键词】劳动;安全;长治;久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推广应用,铁路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自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劳动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来严重,这一措施是适应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和铁路改革的需要,也是铁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高速”也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出一系列的课题。铁路是庞大的联动生产系统,安全是这个系统的基础,职工劳动安全又是这一基础的关键。劳动安全越来越显出它不同其他安全的重要性,已颁布实施的《劳动法》中把劳动安全卫生单独列为一章涉及劳动安全内容条款近50条,足见其影响之大。
1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铁路安全工作中,劳动安全的地位和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部门至今扔没有理顺劳动安全和行车安全的关系,还没有把劳动安全摆在恰当的位置,致使一部分职工的安全观念模糊。劳动安全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具有涉及范围广,发生事故的随机性大的特点,又因为与职工生命健康有关,其善后处理工作存在难度大、时间长、后遗症多,影响面广等诸多不利因素。有些人一提到铁路安全,就认为是行车安全或者是运输安全而把劳动安全看成是可有可无,给劳动安全工作带来了难道,在部分单位的劳动安全工作中出现了不良风气,这些单位在事故发生前,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工作,事故发生后,又采取不正当手段或推诿扯皮隐瞒事故或以言代法,大事化小或轻描淡写,小事花了等。这些做法不仅极大的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助长了一些人的不正之风。如人所言“职工不希望要隐瞒事故带来的荣誉”。领导隐瞒事故带坏了队伍,带坏作风,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各级领导和职工的极大关注。
在铁路行业中,除了行车安全和运输安全外,劳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安全与行车安全既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从事故定义上看,行车事故存在与行车工作中,职工伤亡事故存在于劳动过程中。众所周知,铁路职工的作业安全不仅局限于行车工作中,而且存在于铁路运输以外的铁路作业场所及劳动过程中。假如在行车事故中造成了职工人身伤害,不仅造成行车事故,且也构成职工伤亡事故,如果造成职工重伤或死亡,还会加重行车事故和性质。从这一点看,行车安全与劳动安全是互相联系、统一的。假如不是在行车工作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或虽然在行车工作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但没有构成行车事故,这些事故都属于劳动安全的范畴。劳动安全不仅关系到运输部门职工的人身安全,而且会涉及到铁路其他系统职工的人身安全。由于劳动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领导都形成一致的共识,并把它列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劳动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广大职工在劳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生动通俗有效的安全口号。如:作业不违章、违章不作业、爱是害、严是爱,迁就招祸害。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从讲安全、天天、时时讲安全的工作氛围。从路局到站段,都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安全工作的规律性变化较大,非主观原因又多,因此,安全工作难度大,应该说是客观事实。这也是许多直接抓安全工作的同志感到没有把握,甚至产生“事故难免之事”的想法,笔者从事长期的安全工作实践中,深切地感到,对于安全工作除了严格制度、措施和方法外,还必须长治久安。
2 劳动安全必须长治久安
劳动安全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劳动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因为,它涉及到各种生产设备、人员、人身伤害事故,从车辆伤害到食物中毒,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爆炸。触电等各种伤害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全方位的。我们大修施工的特点是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单独作业岗位多,动态作业频繁,职工作业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伤害事故,所以劳动安全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再难劳动安全也不能放松,问题再多,也要治,而且要长治,长治才能久安。
认识差之毫厘,工作将失之千里。劳动安全工作首先要在意识、观念上重视,劳动安全工作的立足点是“长治久安”、“治与安”是对矛盾,是辩证统一关系,“安”是目的,“治”是手段,是实现“安”的途径,“治”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现“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的劳动安全工作要从重“安”转移到“治”上来,不要仅以“安全天数”多少论长短,两眼紧盯在事故上,要看到在“安全天数”的高与低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隐患。“治”与“安”两者的内在联系是“治”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适时性,又贵在“长”上,即“治”要长期坚持,长治不懈,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地“治”。这样,才能达到即“安”又“久”的境地。例:我们机械段近几十年来“重治”,采取了(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整体队伍素质;(2)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工班长管理水平;(3)针对关键作业环节,制定劳动安全卡死体系;(4)加大考核力度,落实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做法,让每一位职工在日常工作或作业中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立足本岗,干好本职,管好他人,做到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互相制约,互控联防,把“你错我防,我违你纠”和“三不伤害”的措施落实到全员、全过程,从而制止作业中可能出现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发挥整体功能,把伤亡事故控制在萌芽之前,从而确保作业过程中个工种人员的绝对安全。通过上述措施出现了十几年没有发生重伤以上伤亡事故。
劳动安全概括起来有三个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表现人的违章、违纪、思想不集中,技术水平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从我局发生的职工责任事故分析98%是违章违纪造成的,因此,在劳动安全研究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分析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由于设备质量不好,诱发事故的物质基础。分析事故时,这些客观因素绝不能忽视。环境的因素是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产管理环境。如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素质,自然环境(如气象、地貌、光电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生产环境更重要,因此,要掌握其发展的三个因素,才能保证人的不受伤害。如职工在一个不明亮的车间干活,即影响职工的视力,又影响生产,道路狭窄又不畅通,这里就隐患着事故的苗子,职工早晚要出伤亡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职工减少伤害,就必须防患于未然,树立“长治”的思想,更新观念意识,稳步求实。只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全方位德“治”并持之以恒,常“治”不懈,预防为主,超前实干地“治”,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次“长治”的观念和意识还应体现于时刻抓实“治”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永不换镜头,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占首位,不动摇,千方百计查隐患,除隐患,只有这样,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治”的成果才会化在“安”的实效上。
3 长治久安的方法和途径
3.1 树立安全观念,强化整体安全意识
要搞好安全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包括两个方面:即领导重视和每个职工的重视,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必须全心全意爱护职工,让职工事事、时时、处处,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那他一定会千方百计把安全工作搞好。安全是个群体意识问题,单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深化群体安全意识,引起全体职工的足够重视,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安全工作就是要做到坚持常抓不懈,万无一失。从目前广大职工对安全认识的程度看,强调全体职工都重视安全工作,就是抓住了安全工作的重点,教育职工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理念。安全工作不是个人的小事,他是全体职工的大事,安全与职工的切实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安全工作就是为了职工健康负责、为家庭为社会负责。要教育全体职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树立起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违章作业的事例,明知设备有隐患,而不及时排除,现场操作不按规程,职工穿拖鞋进入工地,司机超速超载,工作中精力不集中,谈说嘻笑等,这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如:我局1996年,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队在济南工业难干路,胶济线铁路K376+500处三孔立交桥大开挖施工中,一电工在胶济线376公里+552米处横越线路时,只注意上行线通过列车,忽视下行线的来车,被18点43分开来的2455次列车碰撞死亡。说明职工的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说到底是不重视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引起警觉,铁路生产部门只有提高人的安全意思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规章制度,消除事故隐患,才能保证自上而下形式,人人讲安全,人人遵章守纪的风气。
3.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机车靠人驾驶,线路靠人养护,规章靠人执行。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提倡“人治”而重心不是“治人”。“人治”的要害是千方百计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广大干部职工采取“治”不安全因素,“治”各种隐患,“治”违章违纪。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为此,要保证劳动安全,必须从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入手。首先,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一要不断进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教育。二要不断进行安全生产形势教育。三要进行不断警示教育,四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技术能力。通过群众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3.3 坚持从严管理,切实加强领导
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有方,管理正常,事故必然下降,安全稳定。只有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首先,从严管理,必须各级领导思想上严起,要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消灭事故的决心,要看到主客观的有利条件,自觉的把安全摆在首位,在进行安全生产决策时,必须坚持“五个观点”、“五个统一”。一是安全第一的观点,坚持正确处理安全与运输、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施工的关系,当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保证安全,二是预防为主的观点,坚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三是长期作战的观点,坚持每登上一个安全新台阶,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新的目标,做到放松懈破自满,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四是讲求实效的观点,坚持从基础工作抓起,做到抓严,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既抓动态,有抓静态。
3.4 运用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稳定安全,必须人心稳,队伍稳。大修生产和运输生产越繁忙,就要越要关心职工,要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防止事故的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对那些经常违章违纪教育不改的严肃处理。
3.5 控制作业过程、抓好标准落实
【关键词】安全;思想教育
一、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
1.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
2.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3.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因此,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活动。通过这些,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二、注重“人性化”安全思想教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关键词】电力企业;激励机制;有效模式;激励兼容
一、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认识
之所以要对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展开认识,归因于组织生态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又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偏好。为此,班组层级为考察对象,认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对班组工作状态的认识
尽管供电企业经过了历次的企业化改制,已经成为当前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但作为提供担负着电力服务的国有企业,其依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班组工作状态具有应急性和常规性两种状态。从影响员工心理感受的角度来看,应急性电力维修任务则将给他们造成较强的压迫感,从而将可能促使他们出现负面情绪。
2.对班组工作氛围的认识
班组的工作氛围决定于班组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工作特点,因此在进行员工激励机制设计时应重视上述特点。另外,因需要外出作业的工作特征决定了,企业对他们的日常监管时常处于缺位状态。这一状态就可能导致他们实施“搭便车”的偷懒行为,从而延误工期。由此可见,在员工激励机制的实施上应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认识引导下的员工激励机制模式定位
“激励兼容”可以界定为,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者在满足被激励者需要的同时,促使被激励者沿着激励者的意图行事的原则。从供电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构建活动中可以发现,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激励冲突”的现象。因此,在这一原则下所进行的模式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满足班组成员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班组成员应处于安全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环节,这是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岗位层级相联系的。安全的需要主要指向心理安全的需要,即应给他们提供工作上的心理安全感。另外,情感的需要在于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平台。从这两点需要出发,便要求供电企业管理层应从薪酬体制设计、规章制度管理、工会工作等环节下工夫。
2.班组成员的行为合规
班组成员行为的合规便指向按照管理层的意图行事,即日常施工作业中能按质、按量、按时和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来完成。这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即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如何来实现这一点呢。不难看出,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点,这与上面所提出的激励机制模式定位同属于激励机制范畴,即正激励和负激励。为此,这里就需要从对负激励的设计上下工夫。
三、定位驱动下的员工激励机制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供电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深化对员工激励机制理论的认识
供电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需要对员工激励机制的理论展开深入的认识。激励包括需求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两类,因此在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后,还需要对激励兼容原则进行解读和领会。为此,供电企业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前来讲课,或者委派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认识问题。
2.优化正激励设计和实施效果
针对班组层级员工的激励,需要重视满足他们安全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特别对于那些临时工更应如此。在满足安全的需要时,应在劳动协议的签订、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薪酬结构等方面下工夫。实践表明,人力资源部门应着力开发出适合于班组施工环境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满足班组成员情感的需要,则需要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联合举办职工联谊活动,并着力在业务技能比武的平台上拓展实现方式。
3.合理使用负激励的约束机制
负激励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在使用负激励时应注意使用的度、使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公开、公平性。对此,供电企业针对班组层级的员工应按照“先行政约束、后经济约束”的逻辑来展开。另外,在实施负激励时应给予实施对象充分的申诉机会,以及搭建合理的申诉通道。
4.建立权变条件下的控制模式
权变理论告诉我们,需要根据管理活动内外部的变化,来适应性地做出管理方式的调整。这也就要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实施员工激励机制时,需要根据班组的具体工作和作业环境,适应性地调整正激励和负激励。如,在对从事应急性作业和常规作业时的激励机制实施,便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为此,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全泽宇.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3(32)
关键词:产业安全;预警机制;进展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189-02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 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竞争加剧以及安全威胁性上升,于是关于经济安全的研究成为国家安全研究领域中的新焦点引发人们极大的兴趣。其中产业安全作为经济安全的基础,备受到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7月22日中国首届产业安全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圆满结束。论坛将产业安全研究基调确定为:关注产业安全,既要防止麻木不仁,漫不经心,丧失警惕。同时又要防止过度夸大产业不安全,进而质疑改革开放[1]。
一、产业安全的本质认识
第一,强调控制力的产业安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尽管表述各异,但核心都是强调产业安全本质是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一种观点认为,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指的是外商通过合资、直接收购等方式控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对国家经济构成威胁 [2]。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国对某一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如果拥有相应的自或称控制权,即可认定该产业在该国是安全的 [3] 等等。第二,强调能力的产业安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产业安全的本质看做是一种抵御威胁、保持发展的能力 [4]。如中国社科院金碚认为,产业安全问题本质就是产业竞争力问题,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一般不会存在产业安全问题,并不在于产业是高新技术还是自主产业,只要这个产业比较弱就会有安全问题 [5]。夏兴国认为,产业安全是一国产业对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具有足够的抵御和抗衡能力,能够保持各产业部门的均衡发展 [6]。景玉琴认为,产业安全是本国产业具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7]。第三,强调民族权益的产业安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首先肯定民族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国民作为产业安全中的权益主体,在国界之内有明确的排他性经济。也就是说产业安全,归根结底就是以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侵害[8]。
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深入,目前学者对产业安全的本质也产生了新认识。李孟刚认为,民族经济外延的扩大和资本控制权的局限性使强调控制力和民族权益的产业安全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提出产业安全是指特定行为体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安全包括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两个方面,可以通过评价产业受威胁的程度反推产业安全度[9]。赵英也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变成“万国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企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民族经济概念也受到挑战,与此相应的经济安全理念也在改变[10]。
三、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对产业安全本质认识的不同,分析影响产业安全因素的角度也就不同。最初产业安全问题是由于外资的大规模引入而提出,所以很多学者从外部因素如外国的资本、技术和商品的角度分析中国产业安全的成因。如方芳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威胁表现在外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兼并收购及系列投资方式来控制国内企业和垄断某些重要产业 [11]。祝年贵认为,外资主要是通过品牌控制、技术控制和市场控制影响中国产业安全 [12]。
如金碚认为,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关键或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现有的竞争规则体系是扭曲的,优惠等倾斜性政策使竞争规则严重差别化,使竞争不公平,从而引发产业安全问题。王学人从制度非均衡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的形成原因,认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同政治制度的磨合、计划体制的内在矛盾激化了中国产业发展的制度需求。另一方面,受改革战略思路、旧制度的惯性势力等的阻挠,新制度供给推进却艰难,从而形成了中国产业安全所需制度供需失衡的态势[13]。更多学者从环境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问题,如何维达将影响产业安全的内部因素分为产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两类。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包括金融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三个方面。竞争环境主要指过度竞争问题,衡量过度竞争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市场集中度和行业规模[14]。
三、产业安全的综合评价
产业安全评价首先要在理解产业安全本质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指标,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产业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四大类指标,共23个小指标。四类指标包括:产业发展环境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和产业控制力指标。其中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八个指标:资本效率、资本成本、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制度环境状况、供给产业状况、需求增长率和产业损害状况。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六个指标:产业世界市场份额、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产业R&D费用、价格比和产业集中度。产业对外依存度包括四个指标: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包括五个指标;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品牌拥有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和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15]。虽然有些学者在明细指标选择上有些差异,但基本上在以上评价结构范围之内。
对于产业安全评价方法,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是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将产业指标安全状态分为四种,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相应的安全等级为A、B、C、D,并分别给四种状态规定不同的分数范围,即:[0,20],[20,50],[50,80],[80,100],分数越大,危险越大。然后对各指标的安全状态设置预警范围,最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产业安全综合评价值。另外,何维达等尝试将DEA模型应用在产业安全评价[16]。
四、产业安全的研究展望
第一,关于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整合与提升。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并且随着本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因素也不断变化的。从外部因素观、内外因素综合观到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模式,我们看到研究者力图将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容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和影响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必须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进行整合并寻找更加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产业安全问题,从而提出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并采取措施, 达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关于产业安全的态势转化。目前学者在研究产业安全时,将产业安全的状态基本上分为四种: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而对于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尚未作分析。笔者认为,不搞清产业安全状态转化的机制, 就难以揭示某些问题会不会劣化、恶化一国的产业安全,这样就很难把握产业安全态势的趋势,从而不利于产业安全战略的设计。而在产业安全研究相关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中, 对于如何描述经济安全的转化机理模式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学术界较统一地将国家经济安全的态势转化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渐进式转化”与“跳跃式转化”。对于“渐进式转化”,不少学者采用基于微积分理论的数学方法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渐进式转化”,有学者提出采用系统科学的新分支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 [18]。有关经济安全态势的转化研究的思路模式和方法,对产业安全态势转化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将是产业安全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关于产业安全的预警。鉴于产业安全研究具有预测性, 故对未来安全状态进行预警是产业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产业安全状态进行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集成。用一套指标来监测某个产业的经济安全态势并不是一件易事, 因为中国重要产业发生经济非安全以至危机的案例并不多, 还没有足够的案例让我们去提炼相应的“警兆”和“安全等级”指标及其“阈值” [18]。目前对产业安全预警的研究更多地还是基于学理上的推演和定性的描述。
参考文献:
[1]关注中国产业安全共促经济和谐发展[J].财经界,2006,(9).
[2]张碧琼.国际资本扩张与经济安全[J].中国经贸导刊,2003,(6).
[3]于新东.中国加入WTO后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研究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0,(2).
[4]王允贵.产业安全问题与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1997,(1).
[5]金碚.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的关系[J].财经界,2006,(9).
[6]夏兴国,王瑛.国际投资自由化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
[7]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4,(3).
[8]赵世洪.国民产业安全概念初探[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3).
[9]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赵英,李海舰.大国之途――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安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方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威胁及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1997,(6).
[12]祝年贵.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安全[J].财经科学,2003,(5).
[13]王学人,张立.产业安全问题制度非均衡成因探讨[J].求索,2005,(4).
[14]何维达,宋胜洲.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15]何维达,李冬梅.中国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6,(8).
[16]何维达.加入WTO后中国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估算研究[J].研究报告,2004,(12).
【关键词】通信企业;安全文化;文化建设
一、绪论
安全对各行各业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安全为第一要务,企业建设要重视安全文化,特别是安全生产意识的落实到位。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更是必然。
二、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只是口头上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说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而实际上做好安全工作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通信安全的保障工作与此相同,除了在思想意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在基础硬件设施和防灾技术上做好充分的研究和部署,只有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降低甚至避免损失。
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提高每个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劳动实践。对任何一项工作,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就谈不上去认真做好它。对安全生产工作,同样如此。安全生产是长期行为,既使是小事也不能放松,要“小题大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通信离不开网络,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一提起2007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大家可能还心有余悸。在这次“熊猫”风波中,全国很多通信企业公司的办公终端也有很大一部分遭到破坏、受到影响,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
可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多么重要,加强通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安全工作并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要行动起来。
三、在实际工作中付出行动,从业务操作流程入手,从身边工作做起
在实践中要搞好安全工作,有以下“十忌”:一忌“事故难免”、二忌讲“重”做“忘”、三忌时紧时松、四忌有章不循、五忌掉以轻心、六忌与己无关、七忌分工分家、八忌重“大”轻“小”、九忌处理不慎、十忌纪律松懈。
1、通信设备安全维护方面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日常安全维护也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的保证,同样要求所有维护的从业人员必须保持高仰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而提高这些素质离不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内部办公网络安全建设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内部办公网是网络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在建设内部办公网时,20%左右的投资额是用于加强内部办公网的安全问题。国内运营商在内网安全方面的投资比例不如国外多,但依然保持着持续的增长态势。
安全不应再仅仅停留于“堵”、“杀”或者“防”,而应该以动态的方式积极主动应对来自“安全”的挑战,因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是保障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其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也显得非常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能真正保证绝对地安全”。安全问题是从设备到人、从服务器上的每个服务程序到防火墙等安全产品的综合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工作都是迈向安全的步骤之一。
四、搞好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一方面企业的大部分机械设备、客户终端都集中在班组,企业的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同时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等都要靠班组去贯彻、去落实,因此班组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
当前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种种错误思想,有些还十分严重:认为抓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的事,与班组关系不大;认为班组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抓安全文化建设是多此一举;等等。
实际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在安全目标上,应实现控制未遂和异常,实现事故零目标;在安全教育上,应实现教育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安全防护上,应做到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在作业环境上,应实现隐患和危险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要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做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从而将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发动职工制定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班组内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事事保证安全”的和谐工作氛围,要做到查找事故隐患是每个职工的义务,消除事故隐患是每个职工的责任。
班组人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积极开展班组安全文化活动。班组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模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从而提高职工参加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升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想保证长周期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把安全工作时刻抓紧、抓实,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一起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通信企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杨远红.《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关键词:公路 桥梁工程 施工 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将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公路和桥梁工程迅猛发展,大大地改观了目前的交通面貌。但是在公桥梁工程施工中,缺乏安全意识,运用一些不懂技术的廉价劳动力,引发了很多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涵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以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期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
二、公路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一是施工企业领导缺乏安全思想认识,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说上,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倾向,认为干工程是大事,而安全工作应该放在工程之后,未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管理机构上,由于对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安全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并没有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投资、安全培训等制度。安全工作处于被弱化的状况,即使有相应的安全机构,机构也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徒有形式,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薄弱。二是员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对安全操作规程,消防防火等安全防护知识缺乏了解,不佩戴安全帽,私自乱搭乱扯电线,他们大多只知道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而很少遵守操作规程,即使发现有操作危险,他们大多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
2、施工前安全设计不合理,安全材料使用不合格。据某知名组织分析,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前期工程项目设计策划和施工准备阶段就存在缺陷,主要是指:图纸的设计未经过专家论证,太注重理论设计,没有考虑实际工程需要;勘察文件或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实际的地下情况;在设计中不按照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标准予以设计,导致设计不能适应工程的发展,没有考虑到用户安全的需要,对施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没有予以强调;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未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等。
3、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违法违规作业现象普遍。现有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一般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只具有一般性,对于公路车辆流量大、行驶速度高的新形势,以及在自然环境恶劣条件下的公路桥梁作业施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施工现场经常会受到车辆行驶以及恶劣环境的影响,从而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出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
三、加强公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施工企业在思想上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因此,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力争把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使其知道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力图在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
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除了加强对现有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外,还要建立专门针对特殊条件的规章制度,比如使用率较高、车流量较大的公路的施工规定以及特殊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规定。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坚决杜绝无证设计(施工)、越级设计(施工)、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等不法行为,在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问题及时提出,以防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在现场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配套措施安全施工,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改设计,改变图样,遇到特殊问题时应向上级报告,经批准后再进行操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是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安全施工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各方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