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全面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影响问题。文章首先从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即: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两点。
关键词 跆拳道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影响研究
研究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影响问题,对于跆拳道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和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研究。
一、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概括来说,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其对青少年柔韧素质发展的影响、灵敏素质发展的影响、力量素质发展的影响以及耐力素质发展的影响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柔韧素质发展的影响
对于跆拳道运动来说,柔韧素质是影响练习者动作技能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练习者的柔韧素质达不到跆拳道运动的要求,不但会影响其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极易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发肌肉拉伤或韧带拉伤等运动损伤事故。所以,柔韧素质训练是跆拳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具体来说,柔韧素质训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动性柔韧素质训练。如:正踢腿、后踢腿以及侧踢腿等训练方式。二是,被动型柔韧素质训练。如:压腿、下叉等训练方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练习者柔韧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练习者来说,由于他们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跆拳道运动中有效的柔韧素质训练,能够很好的发展其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大幅提高其柔韧素质水平。
(二)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灵敏素质发展的影响
灵敏素质通常指的是运动员快速改变、转换动作或是随机应变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关键时期。在跆拳道运动中,由于运动特点的要求,通常会有专门的针对青少年灵敏素质发展的训练。而常用的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同样也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的灵敏素质训练,另外一种是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其中一般灵敏素质训练是针对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完成相关的动作所需要具备的灵敏素质而进行的训练;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则是针对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完成特技动作等符合该运动项目的特殊灵敏素质而进行的训练。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高水平的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在参与跆拳道运动时,不但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对手的攻击方向,还能够据对方的攻击动作快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反击。而且对于同一青少年踢拳道练习者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其在运动中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也均会出现明显的提升。由此可知,跆拳道运动对于青少年灵敏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影响
力量素质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体肌肉在工作时,所能够克服的阻力的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由于运动员动作的力度会直接影响到其动作技能的效果。因此,力量素质训练也是跆拳道运动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跆拳道教练员会根据训练进度有针对性的为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安排相应的力量素质训练。而且根据笔者多年的跆拳道运动训练经验可知,一般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练习之后,其握力体重指数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体重握力指数的提升所代表的就力量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四)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耐力素质发展的影响
耐力素质通常分为有氧耐力素质和无氧耐力素质两种,而肺活量指数则是用来衡量人体耐力素质最为常用的指标。笔者通过在青少年跆拳道练习者在为期5个月一次训练计划中,对其肺活量指数进行定期测量发现:通过5个月左右的训练,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其肺活量指数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提升的平均幅度大约在10左右,而对男生和女生肺活量指数的提升幅度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时则发现,男生肺活量指数的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女生肺活量指数的提升幅度。由此可见,跆拳道运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耐力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跆拳道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
跆拳道运动对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跆拳道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跆拳道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青少年练习者需要面对各种无法预料困难和挑战。而此时克服困难和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态度和坚定的意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能够给予科学及时的引导,将会对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
其次,跆拳道运动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由于跆拳道运动非常重视和讲究礼仪,青少年练习者在开始运动训练之前首先要经过跆拳道礼仪的学习,从而让其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学习者”的地位,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尊重的态度来接受教练员的教学和训练。除此之外,由于跆拳道运动具有明确的技术等级规范,随时能够让青少年练习者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通过实战比赛等活动,随时客观公正的审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实现自我监督、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综上所述,跆拳道运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跆拳道运动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应积极的推进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与普及,以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①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②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思想上、政治上都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面发展方针的实现,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法纪意识,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抵制不健康意识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更要逐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激发学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和四化大业而刻苦学习。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本领,学才能,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目的。
2、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寓教于学,学生在学校主要生活在课堂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有教师都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承担责任,通过各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②这种教育要经常化、生动具体化,坚持正面引导。通过多种多样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扩大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品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付诸相应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②青少年往往年少气盛,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自身的专业素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一旦意志不够坚定就容易放弃,或者努力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加以改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③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更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健全相关教育体制,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充分利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大量阳光体育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多方面对阳光体育活动进行探究,了解其对青少年学生身心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现行的阳光体育活动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学生体质的变化,对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相关有效合理的科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体质
一、前言
根据国家的相关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康中国”的相关健身政策,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今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如火如荼。例如特色课间操,足球游戏、跳绳等项目的普及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为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加强青少年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现今,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近几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体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全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8.5%,而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看书姿势存在问题,平时也忽略眼保健操的动作规范。2.作业量大,缺乏睡眠。3.过度使用电脑和电视。
从另一个方面资料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肥胖率及营养状况进行统计,据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肥胖率普遍增高,当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营养状况普遍较好,某些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不正常饮食,偏食,挑食现象所导致。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情况,了解到在不达标的学生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柔韧以及力量类项目水平较差,上肢力量较弱,体育项目动作不规范,身体耐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探究改善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势在必行,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举措
(一)国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国家应大力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国内体育课程改革,适当增加校内体育课比例,完善体育课程。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锻炼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同时要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
(二)学校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丰富校园体育活动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校园阳光体育的发展。例如在校园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样由国家出台政策,学校进行实施相关措施的方法,很好的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社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平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社会相关机构应该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社区、相关俱乐部等提供锻炼平台,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校周边多建立体育场馆,同时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应该免费或者较大优惠的对学生进行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进程。同时要大力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
(四)学生个体应该转变思维模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学生应该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步伐中来。同时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课间操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能够使自己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体育兴趣,增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学生应该提前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形势不断改变。提前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能使自己更好更快的与社会接轨,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状况。所以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建构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调查报告[J].青少年体育.2016-05-25(1).
[2]朱亮典.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3-4.
[3]唐宜峰.简论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J].运动.2016(20):8-9.
校外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公平近年来,校外教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专业化趋向日渐显现。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必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校外教育也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解决实现中小学生校外社会活动和谐发展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山东省枣庄市青少年宫作为枣庄市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科学规划,全面统筹,积极探寻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的方向和可行性的方法,在工作中提升作为,坚持更加有为地服务大局、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更加有力地服务青少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校外教育机制,以实现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丰富教育载体,促进校外教育立体化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校外教育工作的内涵与社会影响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单一的、传统的艺术、文化、体育培训项目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按照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逐步调整校外教育活动结构,使校外教育更加科学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校外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教育形势,正确把握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调整工作结构,完善教育内容。2012年,华东地区校外教育年会明确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均衡发展”为主题加以探讨,彰显了校外教育领域在不断扩展,内涵在不断延伸。枣庄市青少年宫以专业培训为基点,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以培养未成年人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增强人格素养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参与,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校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加强青少年社团建设,开展创新型少年儿童群体性活动,提高服务未成年人的覆盖面。枣庄市青少年宫以各类艺术团体、文学院、书画院、兴趣小组、少年军校、夏令营等为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艺术交流、社会实践、室外写生、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十余项主题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提供更宽广的校外知识领域和活动空间,使之学到有益的知识,接受正确的引导,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生活能力。同时,开办了“红色之旅”夏令营、龅牙兔情商教育夏令营等活动阵地,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生存教育等,活动参与人数每年达8000余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的校外教育,使青少年的素质得以提升,使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实现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校外教育均衡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明显存在群体差异、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十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把公益性放在首要位置的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无论是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在教育形式、活动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学校教育不可企及的优势,在一定形式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枣庄市青少年宫充分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青少年校外教育新天地。通过“流动青少年宫”“网络流动青少年宫”“七彩课堂”青年志愿者山村支教、城乡小伙伴手拉手、冬夏令营,送图书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教师下乡等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120余次,达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把城市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带到农村、社区,给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共享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和成果,从而既能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又推动了校外教育机构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面向社会贫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枣庄市青少年宫制定年度公益培训计划,对1500名学生免费开放和培训,让社会弱势群体也享受到相同的社会教育资源;枣庄市青少年宫还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共青团周末剧场,每年为3000多农民工以及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提供免费的优秀文化服务。多种举措,全面实施,实现教育的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三、拓展活动广度,提升教育力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发展
目前,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校外教育机构是“散漫式发展”,自成一体,互不干涉,枣庄市青少年宫尝试改变现在的运行模式,拓展活动的广度与宽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首先,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活动、培训的开展上,争取到教育部门的官方支持与认定,以便把活动以更顺畅的渠道推广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其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质的教师资源,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到学校进行课堂辅导,把各类专业的知识技能直接输送到每个孩子身边;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及活动专业人员到青少年宫设计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项目,并组织青少年到青少年宫来举办各类活动;青少年宫招募各类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激发青少年参加活动的兴趣与好奇心。现在,枣庄市青少年宫已成功与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联合办学,书法、舞蹈专业也基本实现了宫校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再次,青少年宫充分利用场所与设施的优势功能,为学校教育提供科技、信息、馆藏、生物等多方面的帮助。以青少年宫为媒介,邀请大学教授、各领域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探讨问题,让青少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目前枣庄市青少年宫已邀请了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国家运载火箭专家黄春平院长、枣庄市营养学会、峄城聚好人俱乐部及枣庄市国学研究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青少年宫讲学指导,累计举办活动30余次,已有35000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
四、拓宽筹资渠道,丰富主题活动,促进校外教育公益性发展
面对公益活动后续资金或资源投入不足的新形势,枣庄市青少年宫积极拓宽活动经费的筹措渠道,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公益性主题教育活动,加快校外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步伐。首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响应党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到描绘“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举办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取得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和财政支持。近年来,枣庄市青少年宫围绕市党代会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宏伟蓝图,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体现为创建国家、省市文明城建设献计出力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连续举办5届枣庄市少儿春节晚会、“创建文明城,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等。其次,加强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采取“借船出海,借米下锅”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捐助,获得企事业单位的冠名、协办、赞助,形成社会教育效果和提供经费支持的企事业单位公众品牌形象的“双赢”。组织策划了“枣庄电信”杯青少年文化广场活动、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连续五届“祖国在我心中”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声乐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110余场次。再次,有效激发广大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管理创新,为广大青少年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舞台。成功组织了“童心系雅安共绘中国梦”迎“六一”少儿现场绘画赈灾义卖活动、图书义卖、回收废品、报纸义卖等青少年实践活动180余次,不仅为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筹集了活动经费,还激发、锻炼了广大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使青少年公益主题教育活动向深层次、全面化发展。
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认识误区
论文摘要: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和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青少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不当之处,找出这些家庭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从家庭教育不当的现象及认识根源和解决家庭教育认识偏差的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是导致其犯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重心错位。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在青少年成长出现问题后的矫正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家庭教育重心主要体现在了后一个方面上。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如何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更为重要。
一、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重心错位的现象与认识根源分析
青少年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家庭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利益。当前很多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存在认识的偏差,尤其体现在犯罪的青少年的家庭上,这些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上更多地体现在了事后的补救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矫治教育,而缺乏了事前的引导预防教育。这种家庭教育重心错位不仅给青少年、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社会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功利意识重
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既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又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虽认识到这一点但并没有摆正这一点。很多的家庭在对青少年的直接和间接的教育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功利意识。有相当多的家庭把对青少年的教育重心放到了可以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方面——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这一内容展开,更多的投入也是为了保障这一目的实现。比如相当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奖励措施仅仅限于当孩子的考试成绩达到什么标准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家庭,对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在从自身寻找原因时,往往是考虑物质因素较多,而精神因素较少,丰富了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偏失了某些精神需要。家庭教育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轻思想,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意识,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甚至还会不知不觉地使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
(二)家庭教育的侥幸意识强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很多都能够从其家庭教育中找到相应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可以归结为几种类型:
暴力专制型:家长抱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在教育青少年时采取专制甚至暴力手段。
放纵溺爱型:对青少年过分溺爱,而在教育上不讲原则,对其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偏差的思想行为予以放纵。这是一种有意的放任。
放任型: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家庭疏于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这是一种无意的放任。
在以上这些类型的家庭,很多家长虽然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不当之处,对青少年的成长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抱有一种“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导致家长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予以改进,由此也就导致了很多青少年后来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的落后意识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在了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家长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家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的家庭,有的仍然持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思想,有的信奉“无为而治、树大自直”的思想。这些都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相脱节的落后思想。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错误思想。
二、解决家庭教育不当。从思想上必须理清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在这些变化中,既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有益的因素,也出现了一些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的因素。与之相适应,家庭教育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要有现代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家长必须要掌握平等、民主等现代教育理念,要学会运用情与理相结合,说教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教育方法;二是家长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天都有新知识的诞生。青少年时期感受最敏锐,接受新东西最迅速,同时辨别力也最弱。这就更需要家庭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这也就要求家长必须能够做到同孩子一起“成长”。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有时也是家长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只有通过学习,正确处理,才能更好地指导青少年,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人们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思想正确,方法得当,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二)家庭教育要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艰巨的工作,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复制”,它不像IF-里生产的产品,发现质量问题了销毁重来。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一生的重要教育环节之一,每一个家庭必须把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放到家庭的头等大事上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去除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对他们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时期。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变动性很大。在此期间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持久的、正确的教育,就会将他们引向正途。如果家庭教育本身就存在瑕疵,那么家庭教育不仅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长春市一所中学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5+2=0”的现象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也同样存在。5天的学校教育成果在2天的家庭教育下归为O。其中有些学生身上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就在于家庭对青少年所实施的教育存在不当之处。学校5天的教育,可能家长无形中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几句话、几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使其化为乌有,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到,面对孩子时,对他们的成长有危害的话不说,有危害的行为不做,谨言慎行,用自身正面的积极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其次,在进行直接教育时,要讲原则、合规范,不强制、不放任,尽量做到家庭教育不出现大的纰漏。
(三)家庭教育要淡化功利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一个人成才的标准。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将青少年培养成才。在这三个方面中,德是核心,是灵魂。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做支撑,即使专业水平再高,也有可能会成为害群之马。罗斯福曾经说过: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性的存在。但丁也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甚至于有的人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古今中外,因德行高低而决定成败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在我们身边,发生在2008年的“张孟苏事件”就是一个因德而得的最好的证明,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因德而失的典型事例,如“刘海洋事件”等。所以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淡化功利意识,分清主次,不能唯学习至上,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青少年的唯一标准,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行的提高,这才是决定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因素。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调紧密配合的综合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样,家庭教育做到位。就促使青少年在成才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这既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http://my.gov.cn/MYGOV/150629811650297856/20051102/56645.html,2005.
关键词:艺术修养 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美育教育 心情愉悦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体现着生命的律动,描绘出人类的精神内涵,通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精以构思创造出真、善、美的动感舞蹈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产生愉悦情感的同时,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产生教育的效果。舞蹈作为表现美的独特艺术形式,占据着社会文化中无法替代的位置。
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是通过对人体动作的艺术处理来表达的思想情感,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展现人们美好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技能和理论,而且可以塑造学生健美的形体,更重要的是舞蹈对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艺术气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青少年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词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其动作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含了青少年天真、活泼的一面,蕴涵着青少年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仅结合自己从事舞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这些内容对于思想在形成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仅仅依靠教授、书本宣讲是不够的,这时,舞蹈这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发挥其作用,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学校的好人好事等道理。通过舞蹈语言进行加工,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把相反的内容用丑的形象表现,发挥舞蹈语言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我们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思想,可以通过舞蹈课,给他们欣赏一些表现爱国主义行为的舞蹈,把爱国英雄作为美的具体体现进行赞扬,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由于这些形象具体生动,本身带着情感性和趣味性,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无穷的乐趣,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心理,又能够影响和教育学生思想道德。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体。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训练和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在训练过程中磨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枯燥无味的训练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训练中坚持下去,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可能产生,并通过反复实践和积累,不断扩大和巩固质变的效果。舞蹈也是一门整体艺术,青少年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对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此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舞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经常鉴赏和谐的线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刺激促进人的视觉感知的健康发展,从而为获得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力条件。形象思维能力在人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从原有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举一反三的特点。在普及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也逐步进入了活跃状态,舞蹈是以运动人体为传情达意的媒介的视觉艺术。运动的人体无疑是人的直觉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典型的体现。所以,直觉与想象作为人的审美能力的表现,不仅是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而且也是体现人的能力时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在学习中起的是一种凭借直观现象的模拟和类推的作用,从而使人的思维具有“发散思维”的性质。因此,舞蹈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直觉力和创造力,开发人的智能,具有重大作用。
舞蹈非常符合青少年的行为特点,也很符合他们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通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青少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对舞蹈的感受,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培养了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感知、联想、想象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增强他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受过舞蹈训练的青少年,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为他们以后以大方得体的举止待人接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舞蹈训练的青少年,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感知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他们提供和构筑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青少年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青少年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舞蹈能培养人的气质,使人形体健美、美化人的仪态。受过舞蹈训练的人具有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形体和仪态。一堂好的舞蹈课,就是一次美的熏陶,各种文艺节目排练和演出,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有能力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丰富感情,让学生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情感的转折,理想的追求。当这种体验达到高峰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使青少年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舞蹈的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加强审美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是德育在舞蹈美育中渗透的重要环节。
五、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青少年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重视思维过程,强调青少年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获得知识。要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舞蹈思维品质的优化。我们采用启发式程序教学,做示范、类比启发,引导学生想象,使其能够依据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录像、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资料,自主地学习舞蹈知识与技能,转变了原有的学习观念,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中国舞蹈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历史轨迹和人文环境。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行为,能够作用于青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调节青少年正确的情感和心理,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气氛。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由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来承担。可以说舞蹈艺术教育担负着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的人,以及保持人性的完整,使人和谐自由的发展。
舞蹈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为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了生动、广泛的舞台,为提高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设舞蹈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 上海音乐出版社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师资管理处
校园文化活动指导(音乐舞蹈) 海南出版社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设置构想
师范舞蹈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的缺失,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塑造兼有现代道德风尚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才。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中华新人,重铸国魂。
关健词:青少年人格缺失人格构建
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不知如何做人才是理想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一、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与拼搏。但是,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堪承受之重”,如今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们评价青少年诟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的问题包括:“信仰虚无,游戏人生。“赚大钱”、“有跑车”、“嫁给有钱的男人”……很难相信这些回答就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向往的人生目标,一位在高校的教师讲述了近日她与学生之间的一次关于理想的对话,让她倍感忧心的是多数学生缺乏人生规划,只有物质追求而没有精神目标;缺乏诚信,言行不一。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纯真无邪的。但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却受到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的最低点;礼仪失范,公德意识差。尽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青少年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等;沉迷网络,迷失自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来。在给他们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网络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日益突出,上网时间过长,或访问不健康网站等,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学业荒废,精神萎靡,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适应力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以上关于青少年人格的缺失完全是由其自身造成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毕竟,青少年是由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成以上人格缺失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需要我们深思。
二、青少年人格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过度保护型。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很普遍,家长生怕孩子养不好,对其过度保护,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这样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长大后来到复杂的社会上,各方面的能力差,工作起来往往困难重重,常常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望子成龙型。培养孩子心理发展的综合统一性是现代教育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过分追求这种“综合性”,不顾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培养”孩子小小年纪就要会这、会那。使孩子们都成了毫无童真的“小大人”。
(二)学校的原因。智育第一。现在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缺乏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是孩子人格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行脱节。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一部分,与其它人格品质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个人统一的人格结构。学校在政治思想、道德认识的教育当中,在目标和方法上偏重于认知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导致学生知行相脱节;缺乏民主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简单的批评说教,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决定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一方面它们促进了人类理想人格的总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在困惑迷茫之中步入了误区,失去了自我。
三、对青少年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的对策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一)人格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事关重要。
青少年人格构建的过程中,父母的人格状态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小,可塑性强,父母人格示范都会直接反应到孩子身上。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领路人。其次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耐心的平等的交流,融洽亲子关系,以民主的态度给他们以一定的决定权和发言权,充分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适当增加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从中学会生存。另外要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构建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学校又应该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又全面的发展呢?
1、首先要转变智育第一的教育方式。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小学阶段,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初中时约占15%,高中约占19%,大学阶段约占20%,这种增长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片面追求知识技能而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所造成的结果。为了扭转这种心理障碍增长的趋势,有必要把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与环境,对自我与周围环境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把握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从自立、自助到人格全面自由的发展。
2、其次是将素质教育与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社会社会道德和法律品质,把奉献社会、利他和责任心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树立新时期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等。解决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者的矛盾。
(三)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人格的构建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人格的健全发展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但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
1、发展青少年的人格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将人格构建同青少年的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在青少年的人格构建中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制相协调,与传统文化相承接的德育系统和实践体系并化为青少年的信念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据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生活世界”的回归。以人为本的人格构建将会与人的幸福、人的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道德人格的选择权,道德教育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
(四)人格的建构必须在文化的交融中进行。人格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
1、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必须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对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彰显出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质。更是经过2000多年文明濡染与传承,已经内化为中国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传统犹如血脉,绝不可以隔断。
2、重视中西方文化比较并权衡取舍。西方精神具有个体性、激进性和科学民主传统。人们标新立异,感情奔放,不拘一格,不怕片面、幼稚、极端,只怕无主见、无性格、僵化和呆板。借鉴西方的人格哲学,人格心理学。则是对我们在儒家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格理论的有益补充。但是,在选择时,除了要强调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锻炼;毅力培养
青少年具有坚定的毅力能够让他们克服生活中和学业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也更有助于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形成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态度。青少年受到年纪的影响与身心的飞速发展中,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面对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和即将来临的中考,以及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培养青少年的毅力,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度过这一段青春叛逆时期,而对于青少年毅力的培养则能在初中体育教师教学之中展现出来。针对以上这种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青少年的毅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意义
1.1、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品质
目前来说,现在的青少年都是被家里“宠”大的,这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目前社会中的物质条件非常好,孩子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所以,这一代的孩子多数都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和精神品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品质意志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又可以通过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多种意志品质的提升和训练,实现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应该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加以利用。当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在意志品质和毅力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很多青少年在学习上或者是生活上遇到困难之后,就很容易产生找别人帮忙或者是放弃的念头,这并不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青少年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之中经常缺乏耐心,总是非常的不耐烦,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的发展下去,也会造成青少年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青少年的毅力,让青少年能够具有坚强的品质,从而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1.2、有助于推进青少年体育的推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将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青少年更加了解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有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体育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发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学生毅力等精神品质的培养都比较忽视,所以说传统体育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质,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塑造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在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重视青少年毅力培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可以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实现学生的精神品质和身体素质共同发展,转变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观念,促进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改革与推进。
2、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2.1、激发青少年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
要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毅力培养,首先要让青少年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品质。如果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锻炼,更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毅力。体育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受青少年喜欢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青少年对体育本身有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缘故是没有作业,他们对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既无法有效掌握技能,又不能有效的坚持下去。从这一点来说,青少年的发展无论是意志提升,还是体育发展,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青少年的意志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的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训练中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是有效的教育措施。在我们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能够有较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是青少年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陈自博(陇西县大河九年制学校甘肃定西748100)体育这门学科的喜欢并不包括各种体育训练项目。这也是因为初中阶段青少年需要进行体育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也比较考验青少年的毅力,像1500m、800m的长跑等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师就需要让青少年在各种体育训练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充分考虑每一个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鼓励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促进青少年的毅力培养。
2.2、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加强青少年锻炼
学校体育教育中有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技能训练,逐渐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训练技能,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训练技能,学生才能够带着兴趣有效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加强青少年毅力训练的有效措施,在体育课上学生只有对各种运动技能有基本的掌握,并且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或技能训练活动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才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便能够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学生身体素质较弱,在体育课教学中往往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运动技能或者运动技能太差,而不能参与一些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有的学校体育课组织比较随意,体育课纯粹成为学生休息和放松的时刻,体育课上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运动而选择围观或者坐在一起聊天等等。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在体育课上养成懒散的状态,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所以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运动项目,并教会学生相关的运动技能,让学生投入体育运动活动中,并从体育运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并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2.3、创新训练措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过于单一和枯燥的体育锻炼方式不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也难以发挥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促进毅力发展的效果。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毅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青少年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青少年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体育上的训练;教师也可以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青少年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教学,同组青少年合作,其他组青少年可以相互竞赛,用这样的方式都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并且也能让青少年对体育训练更加的感兴趣;教师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时,青少年则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小组的划分,确保每一个小组是4-6个同学,让组内青少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互相激励和比赛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运动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在互相的关注与激励下,他们可以激发出较强的内在动力,可以实现更加良好的身体锻炼和毅力训练。
2.4、为青少年树立毅力的榜样
对于初青少年来说,他们进入到校园之后,会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教师身上,也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要能够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坚强毅力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看在眼里,因此教师的坚毅精神也能打动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进行追随。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树立的榜样要能够引起青少年的重视,并且能够让青少年自觉自愿地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其次,教师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能选择和青少年相差较大的榜样目标,确保青少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追得上榜样,不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再次,榜样需要具有权威性,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对榜样起敬仰之情。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给青少年找寻一些名人或者名人事迹,让青少年在这些名人事迹中明白自己可以靠坚强毅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例如,青少年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他通过不断的坚持、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获得了成功,发明了电灯泡;也可以给青少年讲述著名的滑冰运动员叶乔波,尽管在自己的膝盖破碎的情况下,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依旧靠自己的毅力获得了成功,拿到了奖牌。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给青少年讲述这样的名人事迹,让青少年能够明白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成长的这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不断的和挫折与困难做斗争,具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够最终成长。由于这一时期初中生受到年纪的影响,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名人事迹所打动,因此,教师在不断地给青少年讲解名人事迹的过程中,也会让青少年的内动力更加充足,让青少年明确坚持毅力的意义;最后,一个班级里的青少年,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青少年可能文化课成绩并不好,但是体育天赋却非常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找寻青少年身边的人,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比如,在开展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中,有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体质或者是对体育训练项目出现了逃避心理,不愿意进行训练,或者无法坚持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里表现较为优异的青少年,提出表扬,从而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榜样就在青少年的身边,榜样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尽收眼底,其次,榜样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的青少年,既然榜样能够做到,那么青少年在心里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从而会认真地投入地投入到体育项目训练之中。
2.5、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体育教师教学和文化课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来说比较枯燥,并且内容上也较为单一,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也会觉得比较辛苦。所以,很多青少年很难真正的坚持参加完一场体育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体育训练的项目要能从易到难,理论知识要从浅到深,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保青少年能够有层次地进行学习,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更重要的,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毅力,要让青少年具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基本态度和坚持到底、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当体育训练枯燥无味和存在困难时青少年的毅力训练便显得更加重要。当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需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青少年不断的进行体育训练,能够坚持长期的进行才可能让青少年具有坚强的毅力。青少年对新鲜事物非常有兴趣,但同时他们却总是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不够持久。因此如果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青少年自然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自身的毅力。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原本就是在磨练自身的意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锻炼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和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长跑这项体育训练,这项体育训练原本就是培养青少年的耐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球类的运动,让青少年的拼搏精神得以提升,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青少年去登山,锻炼青少年的顽强性这些体育项目都能够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2.6、树立青少年培养毅力的意识
青少年体育教学教师培养青少年坚强毅力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是要让青少年树立培养毅力的意识,教师需要向青少年讲清楚什么为毅力,为什么人需要有毅力。一个人有了毅力提升的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就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各类毅力训练活动,在锻炼过程中更加积极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心理耐受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品质,通过青少年毅力培养意识的教育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重视毅力的培养,在平时的锻炼中,青少年也会从自身素质和毅力品质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锻炼的计划,从而更加主动地完成体育训练项目,并且也能对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使青少年的毅力提升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只要青少年自己有了主动提升毅力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计划,在锻炼与提升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让青少年的意志更加坚定,也能够达到体育训练项目的目的。
3、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取得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改变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式的体育课组织方式,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意志品质提升与发展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课教学活动也被赋予了厚望。体育教师通过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和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并通过具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毅力发展。教学中,教师通过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来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在体育课上讲述我国奥运会冠军的优秀事迹,对他们强调优秀品质培养和毅力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于体育锻炼和毅力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加强锻炼,促进自身毅力发展。针对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向中学生介绍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毅力和意志品质的提升,对于他们文化课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总之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从过去的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状态过渡到有效计划、有效组织并针对性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和意志品质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在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毅力发展方面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总的来说,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也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与毅力。想要通过体育课堂来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让青少年明确毅力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青少年的内在动力;最后,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的毅力进行培养。目前来说体育教师课堂的效果还不能够尽人意,因此教师要能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的引导青少年,激励青少年,从而让青少年能够坚持不断的进行训练,全面发展,给国家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梓维.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对青少年毅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1,23(06).
[2]田文中.提高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3).
[3]孙文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
[4]赵超.在高中体育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品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9).
[5]贾琳.试论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8(25).
[6]张吴忠.体育教学中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
[7]郭春风.略论情感教育在体育课中的价值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5(30).
[8]廖深九.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策略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9]唐栋.体育教学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8(51).
关键词: 休闲文化 青少年德育 影响 作用
一、当前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忽视。
由于我国以应试教育制度为手段,以升学考试为终极目标,因此学校工作的重心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比较忽视。当前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老师,但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薄弱,学生的心理问题乏人问津。
(二)网络成瘾,“低头族”泛滥。
互联网时代,电脑成为家里的必备品。它在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使得青少年陷入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少数青少年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醉心于网络小说。
(三)法律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法律距离青少年较远,学校教育不够重视,使得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何为犯法,更不知道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少年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休闲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社会休闲文化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是使你在精神自由中经历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被誉为“是一种文化基础”、“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灵魂存在的状态”[1]。
(一)社会休闲文化的内容。
1.参观游览。
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观光作为主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游览名山大川,观赏文物古迹增加阅历,开阔心胸,丰富知识,放松身心。
2.健身运动。
体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两项属于体育健身运动。人们通过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而且可以体验到团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达到身与心的统一。
3.游戏娱乐。
游戏包括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古代的琴棋书画和民俗游乐就属于此类。丰富多样的游戏适用于不同的阶层,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开发智力,两全其美。
4.节日喜庆。
节日喜庆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特色的休闲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节日的国家之一,人们通过节日,或表达对先辈的缅怀,或享受团圆的快乐,或者通过节日放松身心,调整心情。
(二)社会休闲文化的特点。
1.休闲文化具有广泛性。
休闲文化包含的内容涉及旅游、健身、运动等方方面面,既有静态的脑力活动,又有动态的体力运动,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没有地域、职业、年龄的区别,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2.休闲文化具有规范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在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休闲文化通过价值取向、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等方面引导个体的休闲行为和休闲态度。
3.休闲文化具有娱乐性。
休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放松身心,舒缓疲劳,因此娱乐性也是休闲文化最基本的特点,它可以让人们没有劳累,也没有精神压力。
三、社会休闲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休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实现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促进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及自由个性的最终实现等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
1.社会休闲文化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性。
休闲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4]。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至关重要。
2.休闲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能力。
人的各项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获得并强化的,休闲文化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休闲活动,并在不同的活动中提高能力。
3.休闲文化有利于塑造人的自由个性。
各种休闲文化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大家通过参加不同的休闲活动,发展个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人们可以在休闲的同时接触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人群,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自我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休闲文化也受到了影响,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生事物的领悟和接受能力较快,不良的休闲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1.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影响。
青少年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懵懂期,部分青少年思想容易偏激,情感极不稳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是鉴别能力低下,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盲目跟风和随波逐流,同时对名牌产品趋之若鹜,而电视、网络、广告等的大肆宣传,也不断诱惑着青少年。
2.休闲内容单一、休闲方式乏味。
青少年普遍学业压力大,且彼此之间交流较少,因此休闲活动的范围往往拘泥于自己或家庭这个圈子,导致当前社会青少年的休闲方式和休闲内容单调乏味,认为休闲就是要“吃喝玩乐”,只注重身w或感官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3.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泛滥,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巨大冲击。
一些青少年迷恋网络小说、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粉墨登场,一些腐化观念得以滋生。
四、如何正确利用社会休闲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当今在人才培养上,德育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已经成为衡量人的一个重要俗迹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原先注重才干变成现在的德才兼备,有才无德的人被视为危害社会的“”。随着社会休闲文化的快速发展与传播,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利用社会休闲文化加强对青少年德育的教育,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培养青少年的休闲技巧和鉴赏能力。
由于许多休闲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如泥塑、插画、游泳等,因此学校和社会要利用一些资源,向青少年提供正规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在休闲活动中体验到趣味,而且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对事物美的鉴赏能力,让青少年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结合青少年感兴趣的休闲文化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接收量比之前大大增加。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并在现代媒介所编制的意义空间里自我启蒙并实现自我。电视、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德育教育不再像以往一样仅限于说教,而是通过有声视频或影音等方式使青少年感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重视对青少年自主理性的培养,大力提倡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强调的都是要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我国德育教育存在某种说教问题。我们应让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投入真实的德育环境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而且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文化也在发展,学校和社会要注重通过休闲文化的引导促进青少年德育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和氛围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仪.休闲文化的伦理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庄庭兰.论休闲文化经纬下人的全面发展[J].东岳论从,2013(34).